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當前位置:蒙田範文網 > 公文 > 公文精選

關於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措施建議

欄目: 公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46W

關於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措施建議

關於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措施建議

為深入貫徹河北省《關於紮實推進高質量發展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意見》,確保我市高質量發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措施建議。

一、高質量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

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深入落實“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在穩增長、調結構、抓創新、促協調、增活力上下功夫,努力構建現代化經濟體系。

(一)着力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確保2020年全市生產總值比2010年翻一番。

1.強化高質量投資拉動力。着力推進“雙基”工程建設。搶抓重大國家戰略和國家大事實施帶來的巨大投資需求,加大基礎設施、生態環保、新型城鎮化等重點領域補短板力度。着力推進產業項目建設,堅持把產業項目作為發展實體經濟、優化投資結構的重中之重,加快推進正大肉雞、東旭環保產業園、寧慈智能安防設備、舜鑫現代智能物流裝備等重大項目建設。着力提升項目建設速度。優化項目審批服務,在全市省級以上園區,開展“標準地+承諾制”改革。圍繞政府投資的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項目,試行“一會三書一證”模式,叫響“環節最少、開工最快”的項目建設衡水速度。在保持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平穩增長的基礎上,力爭結構持續優化、效益不斷提升。

2、強化消費需求主動力。貫徹落實《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進一步激發居民消費潛力的實施意見》(衡發〔2019〕10號)和《衡水市關於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分工方案(2019-2020年)》(衡政辦字〔2019〕12號)精神,堅持供需兩端發力,着力破解制約我市消費擴大和升級的體制機制障礙。提升吃穿用、住房、出行、信息、綠色五大實物消費熱點,拓展旅遊、教育、文體、康養、家政五大服務消費熱點,培育包括共享經濟、數字經濟、體驗經濟三大新興消費熱點。健全產品和服務標準體系,健全消費後評價制度和消費領域信用體系,營造安全放心誠信消費環境。

3.強化實體經濟支撐力。深化“雙創雙服”活動,完善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幫扶機制,一企一策、一事一議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和問題。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紮實落實全省民營企業‘百千萬’提升工程。全面落實減税降費相關政策措施,建立民營企業紓困基金。深入開展“政府陪行長走企業”活動,推動完善融資擔保體系建設,推動設立股權投資引導基金和金融資產管理基金,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支持企業上市融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進行債務融資工具,拓寬直地接融資渠,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二)着力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優結構、促轉型、育動能,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

1.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依託中科綠色技術產業研究院,在衡水高新區成立“工業醫院”,在特色產業集中縣建設“工業診所”,引導推進全市規上企業實施“千企轉型”。高標準謀劃建設市級工業設計中心,打造樹立一批工業設計標杆企業。充分利用“技術+市場”兩個要素,搭乘“互聯網+”快車,走差異化、高品質化、綠色化道路,推動企業技術改造。全力打造“升級版”開發區,衡水高新區力爭年內晉升國家級高新區,其它開發區在基礎設施等方面提檔升級,引入高端要素、高端項目。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積極爭取我市項目列入省、國家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重大工程。

2.大力培育新動能。着力構建“3+2”產業新體系,加快產業重構、佈局重廓、企業重組,努力向產業鏈、技術鏈、創新鏈、價值鏈中高端邁進。在完善新興產業鏈上下功夫,研究制定專項規劃,明確主攻方向。在未來產業佈局上下功夫,把發展數字經濟作為突破口,加快建立促進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體系,全力推進九次方衡水京南大數據清洗基地、雄安(衡水)超級計算中心項目建設,重點培育數字經濟智慧產業引領企業5家以上。深入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三年行動計劃,大力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新材料、生物醫藥與醫療器械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推進新型功能與複合材料戰略性新興產業示範基地建設。

3.推進服務業提檔升級。加快製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在大數據、研發諮詢、工業設計、電子商務、智慧物流、醫療休養等領域培育發展一批特色產業項目,推動服務業總量增長、結構優化、效率提升。抓好京東衡水電商產業集聚中心項目,推動安平絲網聚成物流園改造升級,加快愛琴海國際購物中心、饒陽新發地等農副產品特色物流園等項目建設,打造京津冀區域交通物流樞紐。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持續打造“五大旅遊片區”,加快培育閭里·漢民俗文化小鎮、周窩音樂小鎮等文化旅遊景點,支持濱湖新區建設國家5A級景區。立足衡水教育優勢,積極推動教學器材和裝備研發製造等產業發展。

(三)着力提高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創新第一動力支撐。2020年,力爭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投入強度達到0.8%。

1.打造創新載體,搭建創新平台。一是發揮創新平台作用。依託“一谷一港一中心”,推動與中科院、中國農科院等戰略合作協議落地落實,新建一批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企業技術中心。二是推進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出台《關於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發展的若干措施》,促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提檔升級。爭取安平縣、故城縣建成省級農業科技園區。三是提升創新創業孵化平台。重點提升現有孵化器、眾創空間(星創天地)的服務水平和檔次,提高服務能力和產出水平。

2.培育創新主體,激發創新活力。依託中科院過程所、天合科技成果轉移轉化中心等成果轉化平台,深挖企業技術需求,每年會診企業不低於100家。繼續加強與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檢索諮詢中心的深度合作,開展產業專利分析,為企業和政府提供決策服務。充分利用好省、市“科技創新券”,對科技型小微企業購買檢驗檢測、研究開發等費用予以減免。

3.加強產學研對接,促京津冀協同創新。積極推進與中科院、中關村等京津院校、科研單位的全方位、深層次合作,大力引進京津新技術、新成果、創新團隊和高端人才,共建一批協同創新共同體。全面推廣衡水高新區產學研深度融合和科技成果轉化模式,加速推進中科院過程所的中科釩鈦產業全系,工程熱物理所的超臨界CO發電裝備等高科技項目落地。全面落實《京南國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大力度引進院士團隊和高端創新團隊等,不斷提升合作層次,提高合作實效。

(四)着力推動區域城鄉協調發展。加快培育新的區域增長點,增強城鎮聚集能力,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形成多點支撐的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1.加快縣域經濟發展。着力培育“9+5”縣域特色產業集羣培育,推進棗強玻璃鋼、景縣鐵塔鋼構等重點產業集羣建立國家級研發中心。實施特色產業迭代升級“五個一”工程,推動企業提質增效。支持景縣、深州、安平等縣市樹立更高標準,在全市實現率先發展。選擇基礎較好、優勢明顯的鄉鎮重點培育,形成縣域經濟新的增長極。

2.推動鄉鎮“強身健體”。抓規劃,築藍圖,科學做好鄉鎮各項規劃,抓緊開展全國第三次土地調查工作。抓試點,樹標杆,加快推進30個特色鄉鎮、“三區同建”等試點,打造一批示範工程,爭取在全省乃至全國出典型、樹標杆。抓改革,增活力,深入推進擴權強鎮工作,儘可能地將財權、事權等下放到鄉鎮,釋放鄉鎮活力。抓要素,強保障,推動土地、資金等優先向鄉鎮傾斜,充足保障鄉鎮重點項目要素供應。

3. 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每個縣市區建設1個鄉村振興示範區,建設3個鄉村振興示範點,突出抓好村莊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積極發展現代都市型農業,重點抓好一帶、一區、一線,形成帶、區、線結合,多節點支撐的現代都市型農業發展格局。以一二三產融合發展為主線,進一步調整優化產業結構。積極佈局建設發展一批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精品農業園區,形成全市域點狀分佈、區域相對集中的節點、亮點、景點。

4.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堅持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立健全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機制,促進城鎮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以棗強縣、安平縣、棗強縣大營鎮、武邑縣清涼店鎮為試點,破除妨礙城鄉要素自由流動和平等交換的體制機制壁壘,推動城鄉要素互動融合,建設雙向暢通的要素市場。完善全面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農村延伸,社會事業向農村覆蓋。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發展,加快推進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管護、統一運營。

(五)着力激發經濟發展內在活力。全面落實省、市關於新時代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決策部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注入強大動力。

1.全面深化重點領域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雙隨機、一公開”,加快“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完成企業開辦全程網上辦、行政許可審批服務標準化兩個國家試點改革任務,在省級以上開發區施行“標準地+承諾制”模式,對政府投資的“雙基”項目,實施“一會三書一證”模式。加快教育文化衞生領域改革,促進教育全面、規範、有序發展,深化“四醫”聯動改革,着力解決羣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推進農業農村改革,探索推動“三塊地”改革,盤活農村資產資源。積極爭列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試點,打造全省乃至國家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區。

2.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開放。積極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完善政策儲備和應對預案,實施外貿企業培育工程,推動出口市場多元化。辦好衡水湖國際商務洽談會。抓好經開區、高新區等園區建設,推動省級開發區高質量發展。開展精準招商,以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歐美日韓以色列(美國硅谷)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為重點,加強國內國際產業合作園建設,用好省香港招商活動、廊坊5·18經洽會等重要平台,舉辦衡水京津產業轉移大型招商會,切實提高招商實效。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全方位拓展對外合作交流,推動公鐵裝備、物流輸送設備等產業產品“走出去”。

3.深化京津冀協同發展。精準承接非首都功能。以濱湖新區為依託,高標準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吸引教育、醫療、文化、旅遊、休閒等非首都功能疏解,形成一批高水平的專業服務功能聚集區,打造京津教育醫療休閒養生功能疏解基地。加快融入“軌道上的京津冀”。以石濟客專、雄商高鐵為主,以石衡滄港等城際鐵路為輔,以京九、邯黃、衡潢鐵路等為補充,謀劃推進津衡、保衡、邢衡等城際鐵路。完善暢通公路網。重點實施石衡、邯港等高速公路建設,加快跑辦京德高速,謀劃雄衡快速通道,完善東出西聯、南北通衢的公路交通網布局。

4.加強雄安新區對接牢牢抓住雄安新區大規模建設第一年重大機遇,繼續做好“升級發展、承接發展、對接發展、服務發展”四篇文章。圍繞“雄安研發、衡水配套”,謀劃建設衡水·雄安新區體外配套產業孵化基地、雄衡合作產業園等戰略平台,為雄安新區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現代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新材料、高端現代服務業等高端高新產業做好配套服務,力爭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落户衡水。

二、高質量打好三大攻堅戰,確保重大目標任務如期實現

打好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底線要求,是今明兩年必須完成的硬任務。要按照中央、省市部署,標本兼治、精準發力,確保全部貧困人口如期脱貧、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重大風險隱患得到有效防範化解。

(一)打好精準脱貧攻堅戰。確保所有貧困人口脱貧,小康路上一個都不能少。

1.紮實推進重大扶貧工程。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發揮典型帶動作用,注重激勵約束並重,動員貧困羣眾主動參與脱貧攻堅。增強產業扶貧針對性,結合縣市區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加強扶貧產業基地建設,實施一村一品、一户一策。突出抓好職業培訓,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開展訂單、定崗、定向式培訓。突出抓好就地安置,通過扶貧車間、公益崗位安置就業,促進貧困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2020年,各縣市區形成1-2個特色鮮明、帶貧面廣的扶貧產業,有勞動能力貧困人口就業率達40%以上。

2.完善防貧常態長效機制。對退出的貧困縣、貧困村和脱貧户,實行脱貧不脱責任、不脱政策、不脱幫扶、不脱監管,繼續加大產業就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保障性扶貧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保持支持政策一段時間穩定不變。加強貧困預警監測,對非建檔立卡低收入户和非持續穩定脱貧户,實施針對性扶持和救助。將農村特殊困難羣體及政策邊緣人羣全部納入監控範圍,符合社會救助條件的及時納入。

(二)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到2020年生態環境顯著改善,污染物排放大幅減少。

1.堅決打贏藍天保衞戰。開展“散亂污”企業動態“清零”行動,依託信訪舉報線索,完善發現、交辦、取締的聯動機制,確保實現動態清零。開展柴油車污染治理,加強對禁止使用高排放非道路移動機械區域管理,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嚴格執行規定標準。有效應對重污染天氣,加強與京津及周邊地區重污染天氣聯合會商和措施聯動,統一預警分級標準、信息發佈、應急響應,提高區域應急響應協同能力;建立重污染天氣城市聯防聯控機制,將區域應急聯動措施納入應急預案。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充分考慮企業污染物排放績效水平和產業技術水平,實施差異化管理,提前2-3天發佈預警信息,給足企業應急響應準備時間,嚴禁“一刀切”式停限產。2020年,確保為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率達到63%,PM2.5達到58微克/立方米,不斷增強廣大羣眾的藍天幸福感。

2.實施碧水淨土保衞戰。深入實施水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加快推進重點河流流域綜合治理、工業污水達標整治、衡水湖水質保護專項行動等專項行動,確保2020年地表水國省考斷面Ⅰ-Ⅲ類水體比例達到40%以上。嚴格建設用地准入管理。動態更新我市疑似污染地塊名單和污染地塊名錄,督促土地使用權人開展土壤環境初步調查、詳細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治理修復等工作。做好危險廢物管理工作。提高發現和識別風險隱患的能力,明確風險管控的重點,篩選重點風險源企業名單,建立管控檔案;加強現場執法巡查排查,建立長效管控機制,不忽視任何一個風險隱患,嚴控非法轉移傾倒違法行為。

3.加大生態修復力度。強力推進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2020年地下水壓採能力達到9.5億立方米。加強衡水湖及周邊地區生態保護與修復,實施工業用地、農用地治理修復等工程,推進生態園林城建設。實施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大力度開展環湖、環中心城區、縣城、鎮村林帶建設及沿交通幹線廊道國土綠化,積極開展國家森林城市創建,持續推進重點生態建設工程,提高生態環境承載力,2020年,森林覆蓋率達到33%。

4.大力優化能源結構。強化限煤、減煤、節煤、代煤措施,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清潔取暖工程,提升現有安平縣供氣樞紐輸送能力和安全水平,加快推進鄂安滄管道支線等項目建設,提升天然氣保供能力。積極推進冀州鑫煜光晟120兆瓦農光互補光伏發電項目建設,加快華潤阜城50MW風電、中能國電景縣南運河200MW風電場項目等已核准風電項目建設。依託衡水中廣核生物天然氣項目,力促生物天然氣產業化示範基地建設。支持推動充電基礎設施項目建設。以安平縣河北中電京安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為試點示範,鼓勵支持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建設。2020年,確保非化石能源能源佔能源消費總量的5%。

(三)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風險的底線。

1、堅決防控金融風險。強化金融風險屬地和屬事處置責任,紮實做好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各項工作。重拳打擊取締非法金融機構和非法金融活動,嚴厲打擊非法集資、違規融資擔保等行為。充分利用“河北金融雲”監管服務平台,突出抓好投資諮詢類公司、網絡借貸機構等重點領域風險排查整治,確保全市金融風險平穩可控,堅決守住不發生區域性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2.嚴格控制債務風險。制定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嚴守政府舉債融資正負面清單,嚴禁一切政府違規變相舉債、融資、擔保行為,堅決遏制隱性債務增量。全部政府債券納入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加快政府債券資金支出進度,重點用於在建項目和補短板重大項目。加強信息公開,通過地方政府債務管理系統進行政府債務信息公開,增強政府債務信息透明度。

3.積極防範房地產等領域風險。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防止房地產市場出現大起大落,確保我市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針對各類需求實行差別化調控政策。做好調控政策的儲備方案,提高精準調控的能力和水平,防範市場劇烈波動。加強對商品住房樓盤的監管,維護社會穩定。加大市場秩序規範整頓力度,加強市場檢查和開發經營行為、交易行為的監管。有效防控社保基金風險,確保社保基金運行安全。

四、高質量辦好民生實事,增強人民羣眾獲得感認可度

堅定不移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促進居民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勞動報酬與勞動生產率同步提高,確保2020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一)大力提高就業質量。切實把穩就業作為首要任務和頭等大事,突出重點羣體就業創業,支持創業帶動就業,保持全市就業局勢總體穩定,十三五期間,確保城鎮新增就業人數累計達到20.8萬人。一是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使用失業保險基金支持企業穩定崗位,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積極實施青年見習計劃,支持參保職工提升技術技能,確保各項政策落實到位。二是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持續推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劃,深入實施“三支一扶”計劃。按要求組織開展好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大中城市聯合招聘等活動。三是紮實做好就業扶貧工作。對未就業貧困勞動力開展引導性培訓,多方式提供個性化培訓。拓寬就業渠道,提高貧困勞動力就業穩定性。四是加強全方位就業服務。組織好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農民工服務春風行動等系列活動,為城鄉勞動力提供人崗對接平台。

(二)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全力保障農民工拿到應得報酬,暢通技術工人晉升通道,健全最低工資標準正常調整機制。認真落實國家工資政策規定,逐步提高機關事業單位工資收入,縮小與全國平均水平的差距。規範收入分配和勞動力市場秩序,完善促進勞動力、人才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

(三)優化公共服務供給。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鞏固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到2020年,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完善公共體育服務體系建設,支持社會團體舉辦全民健身賽事活動,擴大賽事覆蓋人羣,每年組織大型賽事活動20項次以上;加快推進奧體中心籃球館和全民健身中心建設,打造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休閒圈”,到2020年,全市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1.8平米以上;完善城鄉低保救助制度;進一步推進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公共文化設施服務效能,推動全市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劇院等建設,完善網絡佈局;進一步推進公共文化單位免費開放工作,讓羣眾共享社會發展帶來的文化發展成果;到2020年底全市村級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覆蓋率達到90%。

(四)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堅持社會治理為人民,夯實社會治理基層基礎。加強鄉鎮綜治中心建設,打造基層社會治理前沿實戰指揮平台。深化法治鄉村建設,促進基層社會治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全力做好維護穩定各項工作,強化信訪工作,落實領導包案、屬地負責和信訪接待日等責任制,充分發揮網上信訪和羣眾工作中心作用,及時有效化解問題和矛盾。強化宗教管理,依法堅決穩妥治理非法宗教活動。強化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嚴厲打擊各類犯罪行為,深挖核查各類黑惡線索,深化打擊確保除惡務盡,保障羣眾生命財產安全,深入推進法治衡水建設,全力維護公平正義。強化公共安全隱患排查整治,完善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產品和服務質量等監管長效機制,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努力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處置,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

(五)紮實推進民心工程。加快推進2019年20項民心工程建設,確保如期完成。2020年,緊盯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圍繞公共服務、基礎設施、污染治理、社會穩定等重點領域,深入謀劃一批棚户區、農村危房、老舊小區改造、便民市場建設等民心工程,提高改善民生的精準性、普惠性、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