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規範化衞生室建設總結

欄目: 醫院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3.22W

市規範化衞生室建設總結<?xml:namespace prefix = o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

規範化衞生室建設總結

**市衞生局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ns =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smarttags" />2010年8月27日

**市總人口57萬人,農業人口45萬,共223個行政村。我市規範化衞生室建設從2009年5月啟動,至09年11月建成並通過省市驗收144家,09年11月至今年8月完成了剩餘79家,提前半年完成了全部建設任務,所建衞生室不管**或改建,面積一般在100㎡左右,基本能做到五室分設,門頭標識明顯,制度全部上牆,高標準、嚴管理,我們的主要工作總結是:(轉載請註明來自:本站 )

一、領導重視,準備充分

在衞生室建設之初,我們首先進行了多方調研,收集了省內各兄弟縣的試點經驗,各衞生院院長由局領導帶隊,先後遠赴**、彬縣等衞生室建設先進縣取經、學習,結合我市實際確定了我市衞生室建設的主導思想,制定了《**市衞生室標準化建設實施方案》,並於09年4月9日成立了**市村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由市長任組長,分管衞生工作的副市長任副組長,計劃、財政、國土、衞生、藥監等部門負責人和鄉鎮長為成員單位。明確了各成員單位的具體職責,落實了責任。5月20日,由市政府組織召開了全市規範化衞生室建設動員大會,參加人員有各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各村主要領導幹部、全市有資質的鄉醫,約500餘人。市上領導做了動員講話,各成員單位領導表了決心,村幹部代表、鄉醫代表均做了表態發言6月1日在我市店張街道辦西坡村,舉行了隆重的衞生室建設開工儀式,市、局領導親臨現場,各鄉鎮代表、鄉醫代表均參加了儀式,市電視台做了專題報道,我市的規範化衞生室建設由此拉開了帷幕。

二、實施方案科學合理,切合實際

對於村衞生室建設,省上有很具體的要求,但是,農村的實際情況千差萬別,十分複雜,各有各的特點。我們根據省頒《鄉村醫生管理條例》、《村衞生室管理辦法》規定,以及省規範化衞生室實施方案精神,**等地建設經驗,結合我市衞生室和鄉醫隊伍現狀,考慮到醫改政策的落實,特別是新農合在村衞生室報銷後,村民對公共衞生服務和醫療服務需求的增加,確定了堅持規模適度超前、功能實用、裝備適宜、經濟合理、方便羣眾、便於管理的原則。具體是:1、對現有一村一室的行政村,且證件手續齊全,可以由村委會或衞生室負責人按標準實施建設,**、改建均可。2、現有兩所以上衞生室的行政村,並且證件手續齊全,由村委會牽頭建設或各室聯合建設,**、改建均可,衞生室法人由村主任或聯合推舉代表擔任。3、現無衞生室的行政村由村委會聘請具有執業助理醫師資格以上人員,並由鄉衞生院初審合格後上報衞生局審核批准,方可承辦衞生室。4、現已取得鄉村醫生執業資格證書或執業助理以上資質的人員,未被納入國家扶助村衞生室管理的人,由個人提出書面申請,由市衞生局批准,方可承辦第二、第三村衞生室,但不享受國家相關優惠政策。5、堅持“三個有利於”的原則,即堅持人員技術准入標準,有利於提高鄉村醫生醫療技術和整體素質;堅持兼顧鄉鎮衞生院、村醫、羣眾三者利益,有利於充分調動鄉村醫生積極性;堅持優化農村衞生資源配置,有利於推動農村衞生事業發展的原則。我們在衞生室建設中嚴格堅持至少“三室分開”,生活區與醫療區分開。實用面積不低於60㎡,在實際操作中,我們建議,一般衞生室面積不低於100㎡,個別人口較多村面積不低於150㎡或更多。09年首批衞生室建成後,由於醫療條件的改善,就診人數大增,100㎡的衞生室基本能滿足需求,個別60㎡的小衞生室已顯擁擠。室內裝修要求美觀、實用、經濟,地面一律鋪白色地磚,牆面為1.5米高的白色衞生瓷。門窗不論新舊,一律統一顏色。以上措施保證我市的衞生室實用面積較大,裝修美觀、實用、乾淨、衞生,為我市羣眾創造了一個良好的就醫環境,超標準完成了省市領導交給我們的任務。

三、責任到人、層層落實

我市衞生室建設之初,市領導對此項工作認識非常到位,多次開會討論後將我市衞生室建設這一巨大工程,層層分解,責任到人,明確指出村衞生室建設是我市一項重要的**工程,是我市2009年至2010年的一項重要工作,鄉鎮人民政府、村兩委會承擔村規範化衞生室建設任務,明確規定村衞生室由誰建設,在哪裏建設,由村兩委會、鄉鎮人民政府確定,鄉鎮衞生院把關,衞生局最後審定。衞生室的佈局要求、建設的標準由衞生院審核,衞生局最後確定。依據村情,鄉醫的具體情況和兩委會、鄉鎮人民政府的規劃要求,一村一策,靈活掌握。各鄉鎮(辦)成員部門和醫療衞生單位要統一思想,高度重視,互相協作。成立相應的組織機構,落實工作責任,將村衞生室建設列入本單位、本部門重要議事日程,尤其是鄉鎮一把手要負起責任,配合醫療衞生單位,完成本鄉鎮建設任務,由衞生院院長直接負責本轄區村衞生室建設的指導工作,農衞科定期、不定期下鄉察看衞生室建設進度,現場指導,解決建設中存在的問題,按時向市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彙報進度。由於責任明確,各鄉鎮各顯神通,各負其責,各部門相互配合,我們的工作緊張而有序,每一步都落到了實處,最終提前圓滿完成了任務。

四、宣講政策,取得鄉醫支持

衞生室建設啟動之初,我們採取了多種宣傳手段,將我市村衞生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做了深入的宣傳,同時反覆強調建設衞生室對鄉醫而言,是一項既能發揮自己的專長,更好地服務羣眾,又能享受國家多項優惠政策的大好事。符合時代的要求,從發展的眼光看,有百利而無一害。對於一個村過去有多個以上衞生室的我們建議走聯合舉辦的路子,由於各種原因不願或不能參與聯合舉辦的鄉醫,我們建議其申請舉辦第二衞生室,但承諾不享受國家的各種扶持政策,以化解建設中多名鄉醫申請矛盾難以化解的問題,聯合舉辦的村基本運行良好。細緻的宣傳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最終村衞生室建設在廣大鄉醫的傾力支持下,取得了很大的成果,鄉醫們滿懷激情的投入到衞生室建設的熱潮中,不但付出了較多的精力和心血,還將自己多年的積蓄無私的奉獻出來,建設衞生室。我們的223家規範化衞生室,由個人出資籌建的有201家,佔90%,其餘10%為集體出資和紅十字會援建資金。平均**一個衞生室約需15萬元,改建平均需2萬元,個別村衞生室投資巨大,比如,店張街道辦的西坡村,投資26萬元,東北村投資近30萬元,所建村衞生室面積較大、功能齊全、實用、美觀。

    五、規範管理,抓鄉醫隊伍建設,提升服務能力

    衞生室建設不但要有符合標準的房屋,還要有具備資質的醫務人員和規範的醫療文書、完備的規章制度和管理制度。我們規定衞生室人員由村委會推薦有資質的衞生技術人員,報衞生院,由衞生院初審合格並經鄉鎮人民政府蓋章確認,最後由衞生局確認衞生室人員的從業資格。進衞生室工作至少要具有鄉醫執業證書。衞生室人數依村人口而定,原則上不少於2人。衞生室標識牌及所用醫療文書由衞生局統一印製,統一啟用,衞生室14項工作制度牌要由衞生局統一製作,所有衞生室人員要嚴格遵守以上制度和相關法律法規,衞生室除配備基本的設備外,全部配發了省上下發的十件醫療設備。(體重秤、高壓鍋、紫外線消毒燈、出診箱、檢查牀、文件櫃、藥品櫃等。)

建成的衞生室經省上驗收合格後,發給執業許可證書,嚴禁轉租、承包或改變用途,並與其簽訂15年的服務合同,明確規定衞生室為村集體性質,非營利性醫療機構,為公益性,為本村羣眾提供最基本的醫療、防疫、婦幼保健等服務,不得超範圍經營。

對多人合辦的衞生室,由鄉醫自己協商,制定分配方案,並簽訂合同,以制度管人,既保證了每個人的合法權益,又使衞生室能良性發展。比如桑鎮的苟家坡村衞生室、**街道辦的郭村均為5人合辦,經半年的運行,效果良好。由於有很合理的分配方案,明確的分工,每個人均感到工作輕鬆愉快,服務能力明顯得到提升。

我們在建設的同時,立即啟動了鄉醫的培訓工作。在思想認識方面我們明確提出,村衞生室屬全體村民所有,是公益性、非營利性。在搞好基本醫療的同時還對全體村民免費提供防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公共衞生服務,它不是鄉醫的私人診所,也絕不能成為個人謀利的工具,衞生局、衞生院要定期、不定期對村衞生室的工作進行考核和監督,乾的好就享受國家的各項補貼,就是鐵飯碗,就要給予表揚和獎勵,服務不到位、羣眾不滿意,不服從管理的就是泥飯碗,就要取消其舉辦資格,由村委會另外推舉乾的好的第二衞生室或其他思想素質高,業務能力強的鄉醫舉辦規範化衞生室。讓鄉醫時刻有責任感,時時有壓力,幹不好,不敬業絕對不行。在業務培訓方面我們以鄉鎮為單位,由衞生院定期組織培訓,以“三基”為主,並長期與《好醫生網站》、《華醫網》合作,對鄉醫進行長期培訓,定期考試,其成績作為年底評價衞生室工作優劣的一項重要指標,在全市形成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醫學知識不斷的更新,服務能力不斷提升,為本村村民提供更好的基本醫療服務。

六、存在問題

儘管我市村衞生室規範化建設和管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一是資金投入不足。《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衞生工作的決定》提出衞生投入要重點向農村傾斜,各級人民政府也逐年增加了衞生投入,但由於村組財力有限,對村衞生室投入不足,致使個別村衞生室建設標準滯後,許多設備無法添置,不能滿足羣眾就醫需求;二是村醫學歷偏低,我市現有714名鄉醫、中專以下學歷佔60%,加之村醫培訓提高的機會不多,適應新醫學模式需要的知識和技能不夠,特別是預防保健等公共衞生服務能力欠缺,對應對和處置突發公共事件埋下隱患,留待我們進一步完善提高。

    

 

 

 

2010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