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口語交際課題實驗課例展評活動小結(精選多篇)

欄目: 教學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1.24W

第一篇:口語交際課題實驗課例展評活動小結

口語交際課題實驗課例展評活動小結(精選多篇)

6月17日,《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課題組成員在惠陽區實驗國小舉行了課例展評活動。本次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體現了我區參與《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課題研究的學校通過兩年的實驗,對《課程標準》提出的“口語交際”這一新要求又有了深刻的瞭解,並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本次課例展評活動給參與實驗的學校及老師們提供了一次展示、交流、研討的機會,讓各課題組成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本次課例展評活動體現了以下的特點:

一、把握口語交際的三要素

口語交際是指以口頭語言為載體而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信息交流活動。構成這一活動的主要是以下的三個要素:一是交際主體,指參與口語交際實踐的人,包括聽、説雙方,而聽、説雙方也是不斷變換的;二是交際載體,即人們説的話,簡稱話語;三是交際的環境,它包括説話的前言後語、交際的時間、地點、場合以及參與説話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環境等,簡稱為語境。從課例展評活動中可以看出,各課題組成員都能較好地把握口語交際的三要素,並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體現交際主體的互動性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 口語交際必須通過大量實踐鍛鍊,才能內化為能力。它要求教師運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羣體互動等多種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在動態的交際中反覆訓練、體會、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從課例展評中我們不難看出,所有的展評課例都形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將實際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況展示出來,議一議、演一演、評一評,體現了交際主體的互動性。

三、展現口語交際的情境性

《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生動、逼真的情境展現,極富感染力,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慾望。本次課例展評正突現了這一特點。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聯繫實際生活,拓展時空,再現多彩生活,激發學生興趣,觸發他們的靈感,使他們有話可説,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體驗自己口語交際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忽視了學生的應對實踐

口語交際應着重“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而應對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應對實踐。再者,口語交際活動如果沒有了“應對”,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際活動”,充其量只能算是“説話訓練”。在幾個課例中,老師對培養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是比較重視的,但對學生“應對”能力的培養卻疏忽了,至少可以説,在操作上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很多情況下,老師沒能適時引導學生建立交際關係,這樣,自然就造成了“應對”的缺席。關於這個問題,希望老師們能進行深刻反思,課題組擬另行安排時間作專門探討。

二、忽略了語言提升的層次性

口語交際就是憑藉聽、説進行交流、溝通,傳遞信息、聯絡感情、處理問題的。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中,應體現一個提升的過程,即由簡單地説,到説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條理。反思本次的課例展評活動,教師在豐富與提升學生的交際語言這一方面有所忽略,學生表達中用詞不當、出現病句、語句顛倒重複、語意不夠順暢等不夠規範、不夠準確、不夠清楚、不夠條理的地方,教師沒能及時地、恰倒好處地給予點撥,未能較好地體現學生語言提升的層次性。

因此,在今後的實驗中,我們應該進一步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水平,培養良好語言習慣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要防止只管説得熱鬧,不管語言質量、語言習慣的傾向。

第二篇:口語交際課題實驗課例展評活動小結

6月17日,《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課題組成員在惠陽區實驗國小舉行了課例展評活動。本次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成功,體現了我區參與《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課題研究的學校通過兩年的實驗,對《課程標準》提出的“口語交際”這一新要求又有了深刻的瞭解,並進行了大膽的嘗試。本次課例展評活動給參與實驗的學校及老師們提供了一次展示、交流、研討的機會,讓各課題組成員互相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

本次課例展評活動體現了以下的特點:

一、把握口語交際的三要素

口語交際是指以口頭語言為載體而進行的交際雙方互動的信息交流活動。構成這一活動的主要是以下的三個要素:一是交際主體,指參與口語交際實踐的人,包括聽、説雙方,而聽、説雙方也是不斷變換的;二是交際載體,即人們説的話,簡稱話語;三是交際的環境,它包括説話的前言後語、交際的時間、地點、場合以及參與説話人的文化背景、自然環境等,簡稱為語境。從課例展評活動中可以看出,各課題組成員都能較好地把握口語交際的三要素,並落實到教學過程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體現交際主體的互動性

《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 口語交際必須通過大量實踐鍛鍊,才能內化為能力。它要求教師運用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羣體互動等多種形式,以提供更多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參與其中,在動態的交際中反覆訓練、體會、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從課例展評中我們不難看出,所有的展評課例都形成了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的局面,將實際生活中各自所遇到的情況展示出來,議一議、演一演、評一評,體現了交際主體的互動性。

三、展現口語交際的情境性

《課程標準》提出:“(口語交際)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轉載自第一範文網http://,請保留此標記。)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生動、逼真的情境展現,極富感染力,能夠調動學生內在真實的情感體驗,激發他們強烈的表達慾望。本次課例展評正突現了這一特點。許多教師在教學中通過聯繫實際生活,拓展時空,再現多彩生活,激發學生興趣,觸發他們的靈感,使他們有話可説,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真正體驗自己口語交際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足的地方主要有:

一、忽視了學生的應對實踐

口語交際應着重“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能力”。而應對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應對實踐。再者,口語交際活動如果沒有了“應對”,那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交際活動”,充其量只能算是“説話訓練”。在幾個課例中,老師對培養學生的“傾聽”和“表達”能力是比較重視的,但對學生“應對”能力的培養卻疏忽了,至少可以説,在操作上出現了較大的偏差。很多情況下,老師沒能適時引導學生建立交際關係,這樣,自然就造成了“應對”的缺席。關

於這個問題,希望老師們能進行深刻反思,課題組擬另行安排時間作專門探討。

二、忽略了語言提升的層次性

口語交際就是憑藉聽、説進行交流、溝通,傳遞信息、聯絡感情、處理問題的。在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過程中,應體現一個提升的過程,即由簡單地説,到説得清楚、明白,再到有中心,有條理。反思本次的課例展評活動,教師在豐富與提升學生的交際語言這一方面有所忽略,學生表達中用詞不當、出現病句、語句顛倒重複、語意不夠順暢等不夠規範、不夠準確、不夠清楚、不夠條理的地方,教師沒能及時地、恰倒好處地給予點撥,未能較好地體現學生語言提升的層次性。

因此,在今後的實驗中,我們應該進一步明確,口語交際教學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學習語言,提高學生的口頭語言水平,培養良好語言習慣的。我們在教學過程中特別要防止只管説得熱鬧,不管語言質量、語言習慣的傾向。

您可以訪問第一範文網()查看更多與本文《口語交際課題實驗課例展評活動小結》相關的文章。

第三篇:口語交際子課題實驗方案

怎樣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發揮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作用平南國小《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子課題組

一、課題的提出: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 語文是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這一“性質”與“地位”的定位,是從社會的不斷變革與發展提出來的,更重要的是從人的發展需要提出來的。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成為了每個社會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因此,在教學中理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我校結合當前的教改形勢和學校實際,提出了“怎能樣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發揮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作用”的研究課題,深化我校語文教學研究,努力培養具有較強口語交際能力的一代新人,使語文教學能與時俱進,更好地實施素質教育。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學生應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各種交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 作精神,能夠做到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三、課題研究的內容:

1、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景,掌握一定的口語交際技能。

2、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激活學生語言情趣。

3、拓寬交往時空,創造口語交際的廣闊天地

四、課題實驗的原則:

情境性原則、交際性原則、生活化原則、激勵性原則、整體性原則

五、研究的基本思路

1、前瞻性應着眼於學生的明天,為學生的將來着想。

2、情境性要具有真實性、現實性、實用性、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3、多樣性開展多種活動,創設口語交際的環境,激活語言情趣。

4、互動性呈現多個交際方面和多種交際往來的形式,具有活

動的互動性

5、廣闊性努力拓展學生的交往時空,由課內延伸到課外,使學

生在實際應用中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六、主要參考資料

《語文課程標準》《基礎教育改革綱要》《如何創設口語交際的情境》《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教學參考》《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成果彙編》《言語交際基本理論》

七、課題研究的步驟和方法

準備階段:(2014年9月—2014年月11月)

1、設立課題組成員和實驗班。(實驗班:一(2)班 李結貞二(1)班王雪清三(3)班光樑煥容)

2、組織學習理論,提高研究員的理論和認識水平。

3、籌備電化教學的教學設備及教具。

4、向家長宣傳本課題,爭取家長的支持。

方法:學習 、 聽課

第一階段:(2014年12月—2014年8月)

1、組織課題組成員學習,培訓提高。

2、組織課題組成員討論實驗方案。

3、組織課題組成員外出學習,吸取別人的先進經驗

4、邀請教研專家親臨指導

5、實驗教師開展課題研究,初步掌握怎樣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能力。

6、積極參加課題學術交流、力爭賽出好成績。

方法:調查、學習、聽課、訪問、蒐集資料。

第二階段:(2014年9月—2014年9月)

1、實驗教師開展課題研究,深入研究子課題“怎樣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發揮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作用”。

2、實驗班在校內提供教學探索現場。

3、組織實驗班學生分批觀摩。

4、全體教師觀摩、討論、研究、學習。

5、繼續組織外出學習,吸取先進經驗。

6、做好活動資料的積累和整理工作。

7、積極參加課題學術交流、力爭賽出好成績。

方法:調查、開座談會、學習、聽課、訪問、研討論證、蒐集資料。

第三階段:(2014年9月—2014年9月)

1、實驗教師寫好實驗總結報告。

2、組織論文撰寫。

3、提供課例,邀請專家評估。

4、組織教學座談、總結全。

方法:開座談會、學習、聽課、訪問、研討論證、蒐集資料、撰寫論文。

八、課題組成員機構

顧問:黨朝亮(南海市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員)

楊琴如(課題指導組組長)周惠玲(課題組指導副組長)黃豔芬(平洲教研員)

組長:林杏嬋(教導主任)胡惠聯(語文科組長)

組員:李潔貞(青年骨幹教師)王雪清(低段骨幹師)樑煥容(備課組長)

2014年10月25日

怎樣創設“口語交際”的情景,

發揮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交際作用

南海平洲平南國小《口語交際與綜合性學習》子課題組

2014年10月25日

第四篇:口語交際課題研究

“口語交際”教學實驗研究方案

一、研究背景

1、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實施《語文課程標準》的需要。

“口語交際”能力是指:良好的交往傳遞信息的能力,敏捷的思維能力,快速的組織語言的能力,文明禮貌、得體的舉止談吐能力。《語文課程標準》把“口語交際”作為語文教學的五大領域之一,寫進了總目標,在第九條明確指出:“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在口語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發展合作精神。”並在各年級分階段提出了口語交際的具體要求。

《語文課程標準》把原大綱中“聽話説話”改為“口語交際”,把培養聽説能力置於雙方互動的交際活動中,這不僅僅是提法的改變,更重要的是賦予其新的教學內涵,是質的飛躍,這既符合兒童學習語言的規律,又有很強的針對性和時代性。

開展“口語交際”教學研究是體現語文學科性質的需要,是認真貫徹實施《語文課程標準》的需要。

2、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是學生學習,生活發展的需要。

長期以來,語文教學中存在着重“聽、讀、寫”,輕“説”的傾向,在教學中,教師自己滿堂“灌”,學生“説”的地位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體現,但“説”是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必須具備的能力,是作為人的最基本的能力。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首先是傾聽的活動,尤其是當前的探究性學習,需要更多的交流與合作,傾聽他人思想,活躍思維的頭腦,表述自己的見解,而且,語言交際能力的強弱也直接影響着學習的效果,對於改變傳統的呆板的老式課堂教學有着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利於活躍課堂教學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信心和積極性。

3、農村國小“口語交際”教學現狀分析。

對我校部分學生調查的結果顯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非常差,怕羞,不善於表現自己,沒有意識到“口語交際”的重要性。學生的口頭語言還不夠規範,低中年級好説話,但不完整,缺乏條理性,用詞不當,夾帶方言,常有重複。交際時忽視了自己的言談舉止,文明禮貌。而(請勿抄襲好範 文網:)有沒有禮貌,直接關係到口語交際的效果,説話時落落大方,口齒清楚,聲音響亮,表達準確,就能提高説話的效率;高年級上課時則更閉口不語。而我校的“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更是隻重教學任務的完式,輕學生將來的生存、發展;重低年級聽説訓練,輕高年級聽説訓練;重單向交流,輕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忽視交往能力的形成,重訓練形成,輕口語交際與語文實踐的整合,造成訓練缺乏系統性。

二、研究思路

(一)理論依據

1、以素質教育為指導,以現代教學論,信息論等有關理論為構建“口語交際”教學的操作體系、教材體系、指導策略及其評價體系的基本理論依據。

2、教育心理學理論。

3、《語文課程標準》中關於口語交際教學的建議。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際的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

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應重視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同時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二)研究內容

1、研究培養和提高國小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教學策略、原則、途徑和方法。

2、研究如何開展多種類型的“口語交際”教學形式。

3、研究閲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研究如何構建“口語交際”訓練與習作訓練相結合的教學模式。

5、研究如何組織豐富多彩的“口語交際”活動。

(三)研究目標

1、理論目標

通過近一年的實踐研究,初步形成適合我校的國小“口語交際”課堂教學體系。

2、培養目標

二年級

1、積極發言,學講普通話,逐步養成講普通話的習慣。

2、能認真聽別人講話,努力瞭解講話的內容。

3、聽故事、看音像作品,能複述大意和精彩情節。

4、能較完整地講述小故事,能簡要地講述自己感興趣的見聞。

5、與別人交談,態度大方,有禮貌。

6、有表達的自信心,積極參加討論,對感興趣的話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三、四年級

1、積極發言,能用普通話與人交談。在交談中能認真傾聽,領會要點,並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對方請教,就不同的意見與人商討。

2、聽人説話能把握主要內容,並能簡要轉述。

3、能清楚明白地講述見聞,並説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4、能具體主動地講述故事,努力用語言打動他人。

五、六年級

1、積極發言,克服怕羞的心理。與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對方。

2、樂於參與討論,敢於發展自己意見。

3、聽他人説話認真耐心,能抓住重點,並能簡要轉述。

4、表達要有條理,語氣、語調適當。

5、能根據交流的對象和場合,稍作準備,做簡要發言。

6、在交際中注意語言美,抵制不文明的語言。

(四)研究對象

根據實際情況,以及課題研究的需要,設立二年級、四年級、五年級(目前班級,下年度自然升級),為語文學科“口語交際”課堂教學實驗班。

(五)研究方法

在研究方法上本課題研究綜合運用觀察法、行動研究法、經驗總結法、文獻法等。

1、觀察法。在研究過程中,我們按照研究預定和既定的目標和要求,定期不定期地多次製作測量工具,對實驗班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水平進行檢測,通過檢測觀察,發現研究過程中的問題與不足,從而提出可行性方案,以解決這些問題與不足,保證實驗順利開展,達到預期目標。

2、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的過程就是在教學實踐中不斷修正模型的過程,採用集體備課、聽課、評課、小結 、提高的方式進行課題研討,逐步提升“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水,探究出一條適合我校“口語交際”教學的新路子。

3、經驗總結法。我們邊學習,邊實踐,不斷總結經驗,不斷提升理性認識,並且將這些理論認識撰寫成經驗總結和科研論文,在課題組內相互交流、學習、推廣、運用,從而在更廣泛的範圍內指導教育實踐活動。

(六)研究原則

1、全面性原則

根據新課程標準要求,研究要面向全體學生,充分照顧全體學生的發展,注意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讓不同層次水平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口語交際”訓練中。全面性原則還要求“口語交際”教學要重視認知、技能、情感等各種目標的協調,從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個性發展等維度考慮,使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2、自主性原則

強調學生在教育教學活動中的獨立自主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嘗試、交往、探索等活動中獲得生動活潑的發展。

3、合作性原則

倡導寬鬆、民主、開放的合作氣氛,使師生的活動處於協調和諧的狀態,倡導學生之間的相互合作,在多重交往中發展自我。

4、激勵性原則

興趣是口語交際訓練最重要的心理基礎,而培養興趣的主要途徑就是激勵。所以,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表揚鼓勵多於批評指責,對兒童充滿信任,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係,使學生保持愉快的學習心境,讓學生經常體驗成功的喜悦,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

(七)研究步驟

第一階段(2014年9月)實驗準備階段

1、蒐集、整理與注課題研究相關的資料和數據。

2、確立研究課題,撰寫課題研究方案。

3、建立課題研究組織機構,設立子課題,確定實驗班。

4、組織有關人員進行培訓。

第二階段(2014年10月-2014年6月)

1、學生口語交際水平前測分析。

3、改革課程設置,進行“天天舉手”、“天天發言”等口語交際基本功的訓練。

4、開展多種類型的研討課,組織交流評議。

5、開展學生“口語交際”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口語交際”興趣。

6、實驗中期檢測分析。

7、每月小結課題階段性研究成果。

8、撰寫子課題研究論文或教學案例,彙編成冊。

9、建立課題研究檔案資料,蒐集歸檔。

第三階段(2014年7月)實驗總結階段

1、學生口語交際水平後測分析。

2、收集整理研究資料,總結研究經驗,做好全面和個案分析記錄。

3、撰寫實驗結題報告。

三、操作策略

(一)開展多種類型的“口語交際”教學形式

1、開展“天天舉手”、“天天發言”的活動

為了克服學生怕羞的心理,促進學生開口説話,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要求學生每天在上課時務必自覺舉一次手,在相應的方格內畫勾,週末簽字,

教師結合其他科任進行綜合評價;學生每天輪流對自己近期的所見、所聞、所感等進行課前三分鐘發表演説。

2、結合班級活動,開展多種形式的“口語交際”活動。低年級開展講一般的寓言故事、童話故事的活動;中年級進行小採訪、成語接龍、課文複述或轉述等活動。高年級學生進行課本劇、主題班會、即興演講賽等活動。使遊戲、活動與口語交際融為一體,既豐富了學生的情感體驗,又鍛鍊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它融知識性與趣味性為一體,為學生所喜愛。

這些活動每學期有針對性有選擇地組織1-2次。

(二)在課堂上重視“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要將課堂的主動性交給交給學生,讓學生提出問題,相互質疑化解,培養學生“口語交際”的主動性,讓課堂真正活起來。

(三)巧設生活作業, 激發興趣 促進“説”

1、佈置一些口語家庭作業。如把課文故事帶回家,把故事講給家長聽。

2、教師有計劃地與學生交流,探測學生口語能力的提升情況。

第五篇:口語交際課題結題報告

xx年3月,在區教育局教研室的具體指導下,我校承擔了區級課題《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課題研究。三年來,我們始終把課題研究工作放在重要地位,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作為課題研究的着眼點,按照新課程標準的理念,以教學促科研,以科研深化教學,有效地推進了學校新課程改革,促進了教師專業成長及學生的全面發展。現將我校課題組研究的情況作出如下彙報:

一、課題的提出

1、時代發展的需要。

人類已經走進嶄新的21世紀,這是一個知識經濟社會,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隨着我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市場經濟的實施,我國的社會形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社會經濟、文化和科學技術得到了高速發展,形成了多渠道、多形式、靈活開放、自由競爭的態勢。人們學習文化科學知識與勞動技術,交流工作經驗與研究成果,乃至自由擇業、事業競爭、開展多樣文化生活等,都具有了更廣闊的空間和更多的渠道與機會,社會交際活動空前廣泛、活躍和頻繁起來。因此口頭語言這一最基本、最便捷的交際工具,更經常地擔負起了每個人社會交際的效率甚至成敗的重任,顯得更為重要。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也成為了每個社會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人才基礎語文素質的國小語文教學,理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xx年9月,“口語交際”以全新的面貌出現,正是順應了這種時代發展的潮流,體現了深刻的思想內涵,意味着觀念的更新,同時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了一個嶄新的天地。開展“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探討口語交際教學的規律,總結教師在口語教學改革實踐中的成功經驗,對於突破課堂教學經驗層次和傳統教學方法,建立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現代教學理念,促進我校順應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素質教育的要求

素質教育的本質是促進全體學生獲得全面發展,換句話説,素質教育就是要創造一種適合所有學生的教育。做到這一點,必須要遵循人的身心發展規律,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可以實現教學內容結構化、動態化、形象化、具體化地表達,提高教與學的效率,改善教與學的效果,讓學生的聽説能力在交際實踐中協同發展。

3、課程改革的呼喚

當前,在《國務院關於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決定》指導下,圍繞《基礎教育課程綱要》的要求,廣大教師正在大力開展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關注學生可持續發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已成為課程改革的重點。更新教育教學觀念,改革課堂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大家的共識。課程改革強調創設多種教學情境,克服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傾向;強調學習內容要密切聯繫學生的實際生活,要求激發和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強調學生對問題允許有自己獨特的見解,給學生的個性發展留下充分的空間……新課程力圖從根本上扭轉人們對教學的片面看法,倡導探究性、合作性、開放性的教學行為和學習方式。在如火如荼的教改大潮中,“開發利用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應該是一項很有意義的現實任務。

二、課題研究的目標

本課題研究有兩大目標:一是科研目標;二是育人目標。它是以新課程改革理念為指導,應用現代教育教學理論,研究口語交際課教學模式,實現對口語交際課的深層次、規律性的探索。在理論層面上,力求以時代精神,以新的教育理念,對口語交際教學在模式使用過程中的事實、行動和經驗進行系統梳理,探索規律;在實踐層面上,通過本課題的研究,使學生樂於表達,敢於交流,善於思考,切實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發展學生的健全人格,提高學生整體素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更新教師的教育觀念,使他們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增強教師的科研意識,提高教師的教育科研能力,形成具有團隊精神的適應新課程教學的師資,從而提高學校的科研水平和辦學水平。

三、課題研究的理論依據

1、新課標的理念和建構主義學習理論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的教學活動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另外,建構主義本來是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他認為個人的認知發展與學習過程密切相關,建構主義認為,知識不是通過教師傳授得到,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獲得相關的幫助,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學習環境中的情境必須有利於學生對所學內容的意義建構。這就對教學設計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説,在建構主義學習環境下,教學設計不僅要考慮教學目標分析,還要考慮有利於學生建構意義的情境的創設問題,並把情境創設看作是教學設計的最重要的內容之一。根據教學要求,從學生教學需要出發,引入製造或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具體場景或氛圍,引起學生情感體驗。它在哲學上堅持馬克思的實踐論,在心理學上主張情知對稱論,在教學過程中實行樂學論,在培養目標上追求全面發展論。同時,創設情境屬於情境教學的一部分,保加利亞情境教學的倡導者洛扎諾夫認為,學生與情境之間發生種種信息交流,能極大的開發人的潛力。

2、集體動力和動機理論

根據集體動力理論和動機理論,把課堂教學活動看成是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國教育社會學者馬和民認為:課堂教學過程就是一種人際互動的過程。現代教學論也指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過程。沒有交往、沒有互動,就不存在或未發生教學,那些只有教學形式表現而無實質性交流發生的“教學”是微教學,把教學本質定位為交往是對教學過程的正本清源。它不僅在理論上超越歷史上的“教師中心論”和“學生中心論”,而且在實踐上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新課改的理念為我們指明瞭方向,建構主義等理論為我們的課題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本課題研究就是傳承優秀的教學模式,整合優秀教師的智慧,實現資源共享,營造教與學的氛圍,改善教與學的過程和方式,從而改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師生的互動方式。

四、課題研究的條件

1、隊伍組建

實驗教師的選定:xx年4月,我校成立課題組,曾紅斌副校長任主持人,成員有羅漢雄、肖小堅、陳運興、古秀花、楊桂梅老師。xx年9月,由於學校內部工作的分工變動及肖小堅老師調出良井,曾紅斌副校長改任顧問,由羅漢雄主任擔任主持人,同時增加了黃菊梅、樑曉燕老師為課題組成員。

實驗學生的選定:以實驗老師擔任語文科教學的班級為實驗班,現有6個班,277名學生參加了實驗。

2、隊伍建設:採用輿論宣傳、集中培訓、交流研討、派出去請進來等方式提高課題組教師理論水平和業務水平。

3、環境建設:學校建有多媒體電教室、語音室、圖書室等功能室,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提供了較齊全的設施。

4、組織管理:學校從行政上、業務上支持本課題的研究。

5、經費投入:學校每年撥出5000元的專項經費用於課題研究。

五、課題研究的內容和方法

1、研究的內容

(1)組織好教材中口語交際內容的教學,用好教材,實現口語交際課堂的最優化。

(2)結合識字、寫字、閲讀教學、寫話、習作的各項教學,將口語交際能力培養滲透到語文課堂的每一個適當時機中。

(3)探究口語交際課如何與語文學科的其他訓練或與課外活動教育及生活實際密切結合。

(4)初步構建口語交際課的教學模式。

2、研究的方法

本課題研究在教學常態下進行,主要運用自然實驗法、調查法、個案分析法、文獻研究法、經驗總結法等方法,以達到“總體求善、局部求真”。

六、課題研究的過程

1、領導重視,組織有序。

根據區教育局陶新強副局長在本課題開題動員會上的指示精神,楊漢東校長率曾紅斌副校長等學校領導班子成員旗幟鮮明地確立了本課題研究在學校常務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擬定了“機構健全、隊伍團結、程序規範、科研創新、經費確保”的工作方針。在學校管理上做到“三個確保”,即:人員確保、課時確保、經費確保。領導班子在課研指導管理上做到“三個一”,即:校長每學期參加1次階段性總結會,主管教學的副校長每月參加1次研討會,課題主持人每週檢查1次課研活動開展情況。

在曾紅斌副校長和羅漢雄主任的具體領導下,我校課題研究實驗小組按照計劃,工作有序地開展了“五個一”的研究工作,即:每週一次小組學習(包括:理論學習、技能訓練),每月一次經驗交流(包括:聽課、評課、談經驗、談心得),每學期一次校級以上的成果彙報活動,每年舉行一次專項測試,每學年組織一次經驗總結及資料彙總活動。

2、分工明確,責任落實。

為了開展好本課題研究,我們對研究重點及內勤事務進行了明確的分工。研究重點的分工有:羅漢雄、陳運興、楊桂梅、黃菊梅老師重點研究如何在閲讀和寫作教學中提高高年級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樑曉燕老師重點研究如何上好中年級的口語交際專題課;古秀花老師重點研究如何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內勤事務的分工有:羅漢雄主任負責檔案的收集與整理;陳運興老師負責文本資料的整理;楊桂梅、黃菊梅(後來增加)老師負責蒐集相關的教育教學理論資料、古秀花老師負責課件製作;肖小堅(後來調離)、樑曉燕(後來增加)老師負責音像資料的製作。三年來,小組內部團結一致,既分工又合作,各位老師工作重點明確,工作態度認真,工作責任落實。

3、分步實驗,層層深入。

全期分三個階段進行,每一階段都定有研究目標和內容,彼此之間呈螺旋上升,層層深入。主要有:

第一,準備階段(xx年3月~xx年4月)

主要是成立課題領導小組和實驗小組,確定研究對象。組織教師系統地學習了有關《語文課程標準》及教育學、心理學等理論知識,學習了區級主課題的實驗方案,組織學習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課件製作技術、教育分析統計理論及課題教育理論,為課題研究的順利開展奠定了基礎。

第二,實施階段(xx年5月~xx年年2月)

此階段歷時較長,我們分如下三個層次進行:

第一層:(xx年5月~xx年1月)練好教師基本功,組織教師每週學習信息技術2小時,每學期參加兄弟學校課題研究經驗交流活動一次以上。在教學實踐中重點探索了在課堂中創設口語交際情境的途徑,改變了學生怕説、厭説的傾向,使學生敢於表達。

4、實踐運用:

人的口語交際能力是在口語交際的實踐中形成的,而這種能力的獲得離不開廣泛的語言實踐活動。光靠口語交際課上的幾十分鐘來培養交際能力,只不過是一種良好的願望而已。《課程標準》在國小階段關於聽人説話、聽故事、複述、講述、轉述等方面的要求,都強調在實踐過程中培養實踐能力。我們從以下途徑引領學生進行實踐:

(1)在語文教學中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實踐機會

機會一:讓學生在閲讀課中擁有語言實踐機會。

閲讀課在語文教學中佔的課時是最多的,是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如果我們在閲讀課中也重視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那麼無論從實現整個語文的教學目的還是培養學生交際能力都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我們在閲讀教學中主要在以下幾處創造機會。

①在課文的重點處

課文的重點之處往往藴涵着豐富的內容或深刻的意義,因此,教師有效的引導學生思考和交流,不僅能使學生讀深、讀透,還能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如教學《匆匆》一文第三段時,作者以他細膩而獨特的筆觸,具體寫出了日子是怎樣的來去匆匆和稍縱即逝。教學時通過品讀,聯繫生活,回顧自己的時間又如何地過去的,將如何珍惜時間?讓學生懂得利用和珍惜時間。

②在課文的矛盾處

我們知道很多課文在文字上看起來似乎自相矛盾,其實是作者獨具匠心的點睛之筆。學生囿於認知範圍、閲歷的侷限,有時未能理解作者的用心。這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合作探究,交流體驗,感悟作者構思的巧妙。如:在教學《十里長街送總理》中引導學生理解人們“耐心”和“焦急”的心情。

③在課文的空白處

課文的空白處指課文中某些內容有意不寫,或寫得簡略,敍述描寫留有發揮餘地的地方。教師可以把握課文的空白處,引導學生交流從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如教學《窮人》一文中描寫桑娜內心活動的段落,讓學生展開想象後會填寫出描寫桑娜心理活動的語句,然後,教師再引導學生反覆讀自己填寫的語句,體會出桑娜此時的心理是十分為難和矛盾的。當學生體會出這一點後,再讓學生帶着為難的語氣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④在思維的求異處

求異即不同於傳統或一般的答案或方法,常提與眾不同的設想、結論。抓住求異點,讓學生展開討論,大膽想象,有利於學生思辯能力的提高。如《將相和》、《田忌賽馬》、《草船借箭》等課文中都有許多熠熠閃光的人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課文和自己的認識説説自己欣賞的人物及欣賞的理由,把國家利益放在首位的藺相如,知錯就改的廉頗,聰慧過人的田忌,敢於認輸的齊王,神機妙算的諸葛亮,熱心忠厚的魯肅……由於學生性格、閲歷的不同及對課文理解的差異,勢必不會產生千篇一律的答案,所以教師應該積極鼓勵他們大膽地説出個人見解。學生的思維一旦被激活,就能點燃他們創新的火花,產生豐富多彩的回答,出現更多的精彩,在師生交流對話的過程中,提高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機會二:讓學生在其他課型中擁有語言實踐機會。

只要教師用心,在作文課、識字寫字課等課中也能找到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機會。比如教學生字“清”、“晴”、“睛”,教師可以採用激勵性的語言詢問:“小朋友,大家看這些字寶寶多像啊,大家有什麼辦法認清他們嗎?”學生們非常積極地觀察、思考,然後全班學生一起交流,有的説:“清水的清,和水有關,所以這個字的偏旁是‘三點水’。”有的説:“太陽也可以説是日,日出來了就説明這是個大晴天,所以晴天的‘晴’是日字旁。”有的説:“眼睛是目,目字旁的這個字讀眼睛的‘睛’,眼睛有一雙,所以大家別忘了偏旁裏有兩橫。”通過學生豐富的聯想,使這些字和生動鮮明的語言環境統一起來,從而激發學生更有興趣地探索這藴涵無窮奧祕和樂趣的文字世界。

(2)在日常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口語交際實踐機會

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課堂教學是主渠道,但這還很不夠,語言的實踐,也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在實踐中學習,在實踐中提高。具體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①聯歡活動:如“六一”兒童節全校的大聯歡,大至主持人的選拔,小至小品中的配角的挑選,都需要學生的努力參與與自我展現; ②競賽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各級各類演講賽、講故事競賽,引領孩子走向更大的舞台,凡有競賽活動,學校都在第一時間告訴學生,讓學生向生活挑戰,向自己挑戰。這些活動不僅能單純地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而且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應對能力和心理素質;③班隊會活動:充分利用少先隊活動陣地,開展各種主題班會,讓學生有話可説,在看與聽的過程中積累語言,淨化心靈,陶冶情操;④各種評比:充分利用每週德育量化評比等級及學期結束的文明少年、優秀幹部等評比中,指導學生實踐運用。

(二)提高了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1、學生的“傾聽、表達、應對”能力得到增強。

口語交際課教學的研究,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學生懂得了認真細心地傾聽他人説話,瞭解他人説話的內容;能夠比較響亮而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更喜歡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意見和看法,促進教學目標的實現,進一步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2、學生的專項測試、競賽獲得喜人成績。

我們在每學期的語文期末質量檢測中發現,參加口語交際課題研究的班級成績更加突出,比平行班級或過去的同一年級平均分都要高出3分左右;在閲讀檢測中,關於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或談談自己的體會的一題時,學生談的特別深刻、全面。在每一年進行的複述、轉述、演講、講故事、經驗交流等各項口語交際水平測試的成績中,學生的優秀率達85%以上。我們派出的特長生參加省、市、區、鎮的各項競賽中,共有12人次獲得了獎勵。在學校舉行的實驗班與普通班的口語交際競賽活動中,有40人次獲得最佳表現獎勵。

(三)促進了教師專業素質的提高

課題研究激活了教師潛在的科研意識,從被動到主動,從單純模仿到開拓創新,從思路迷茫到逐漸清晰,我們站在教育改革的第一線,體驗着成功的快樂,感受着充盈與豐實。三年來,在全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共收集論文33篇,教學設計31篇,課堂實錄27篇,學生活動案例18篇,案例分析12篇,有13人次的教師獲得了區級以上的各項獎勵,主要有:

1、專題講座方面,曾紅斌副校長所作的《在識字教學中留給學生口語交際的空間》在鎮教研會上推介,得到了與會領導、教師的讚賞,該講稿於xx年獲惠州市優秀論文三等獎。

2、優質課方面,在我鎮語文課堂教學經驗交流活動中,羅漢雄老師“在閲讀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課例《鏡泊湖奇觀》;陳運興老師的口語交際專題課《怎樣保護周圍的環境》;古秀花老師的“在識字教學中進行口語交際”《歸類識字6》均受到聽課老師的高度評價;在優質課的比賽中,xx年古秀花老師教學的《比一比》,獲惠陽區二等獎;xx年樑曉燕老師教學的《掌聲》分別獲惠陽區二等獎和惠州市二等獎。

3、在論文方面,xx年,羅漢雄老師所寫的《説説口語交際的“學會傾聽”》獲惠州市三等獎; xx年,羅漢雄老師所寫的《一朵紅花讓學生説起來》獲惠陽區三等獎;楊桂梅老師寫的《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獲惠陽區一等獎;陳運興老師所寫的論文《小議口語交際課堂教學》獲惠陽區三等獎;古秀花老師所寫的論文《開發利用語文課程資源,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榮獲惠陽區三等獎。

4、在教學設計方面,xx年,陳運興老師所寫的《怎樣保護周圍的環境》和古秀花老師所寫的《一元錢到底有多重》的教學設計均獲國家級教學設計三等獎。

5、在課件製作方面,共收集了十多個優秀課件,其中古秀花老師的課件《比一比》於xx年獲惠州市三等獎。

八、課題研究的延伸

1、幾點反思:

通過三年的實驗與研究,我們深深地體會到過程的艱辛,意識到教改的重要意義,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同時也給我們留下了許多遐想:

反思一:課研促發展。沒有研究,沒有創新,沒有良好的教學方式方法,就沒有教育事業的輝煌成就。科研工作是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是學校教育得到更好發展的必經之路。因為,我們在研究的同時,可以改變教師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進一步得到發揮,學習的積極性進一步提高。能夠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有利於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創造,在推進素質教育活動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反思二:課研找差距。第一,培養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研究並不單純是語文教學的問題,它也涉及到其他學科,目前本課題的研究還僅停留在語文教學的經驗操作階段,尚不能形成完整的研究體系;第二,對提升論文、案例分析與教育隨筆的深度,使其更具有典型性與指導性做得還不夠;第三,我們在各階段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測試只限於“筆試”,缺乏完整具體的測試標準,比如如何把“口試”引入測試機制呢?如果要引入的話又該制定怎樣的量化評分細則?

反思三:經費須確保。雖然現在每個學校的經濟收入非常有限,但是學校在經濟困難的情況下必須抽出一部分資金搞好科研工作。因為要想開展好課題研究工作,在現代化教育手段的設備增添和維修,各種資料的收集與整理,出外觀摩學習與請名師講座,教師的獎勵等都需要一定的經費,否則,一切都變為空談。

2、今後工作設想

我們在現有工作所取得的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在今後的工作中主要從如下四個方面需繼續努力,爭取更好的成績。

(1)繼續探索“開發資源、創設情景、多方互動、實踐運用”口語交際課教學模式的典型課例,並加以豐富、運用,使課題實驗成功的經驗能廣泛的運用於教學實踐。

(2)進一步加強學校軟硬件建設,為課題研究提供堅實的物質基礎。

(3)進一步強化師資培訓,提高實驗教師現代教育理論水平,尤其鼓勵參加此次實驗的教師也從自身教學實際出發,發現有價值的問題並也通過課題研究的方式解決問題。

(4)向其他學科推介成功經驗,由於本課題研究是我校首例,所以,我們想借這股東風進一步擴大我校的課題研究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在近三年的課題研究實驗中,我們有困擾、有失落、有感觸,但更多的還是有思索、有收穫、有成長……教學研究永無止境,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我們堅持不懈,一定能在課研的道路上做出更優異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