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學校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

欄目: 學校工作總結 / 發佈於: / 人氣:2.62W

學校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

學校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1

20__年8月19日到20日,全省135名國中物理骨幹教師彙集在省電教館,參加了為期兩天的新課標新教材培訓。緊接着8月24日到26日,這羣參加培訓的骨幹教師回到各市縣、各單位,開展了全省國中物理全員培訓活動,26日下午就培訓內容,在省中學物理教研博客上舉行了一次有關培訓的在線研討,參與人數多,討論發帖多,發帖質量高是物理研討史上罕見的,為本次培訓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

一、總體情況介紹

1、集中培訓情況

本次培訓共有來自海南各市縣國中骨幹物理教師以及教研員共計135人蔘加培訓,分別由羅基鳴老師,徐建華老師,吳革老師主持。8月19日上午8:30,由羅基鳴老師主持了簡短的開班儀式,黃恕伯老師,徐建華老師,吳革老師作為嘉賓出席。開班儀式上,羅老師強調了本次培訓的目的與意義,並要求各位培訓老師能夠藉助本次培訓深刻認識新的物理課程標準的基本精神,領會新修訂教材的特點,認真做好新課標,新教材下國中物理教學策略的轉變。

先後進行了來自江西省特級教師,教育部物理課程標準研製核心組成員黃恕伯老師關於《學習新課程,優化國中物理教學》的專題報告、海南中學徐建華老師《新教材教學設計案例及分析》、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訓院羅基鳴老師《細細品味,積極反思、科學評價》的報告,以及各個培訓小組進行了“關於修訂後課標和教材的主要變化及在教學的中的基本對策”的小組研討等活動。活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

2、各地培訓情況

8月24日到8月26日,參加集中培訓的各地骨幹老師,對當地全體國中物理老師做了集中培訓,他們分別通過觀看視頻、骨幹專題講座、集中討論、完成作業等方式,對新課標新教材修訂進行了專項研究性學習。儋州市、三亞、海口等地的活動在網絡上有詳細的呈現。

3、在線研討情況

8月26日下午15點到18點,省課程團隊在中學物理教研網上組織了在線研討。除了正在進行集中培訓的海口市之外,其餘各市縣老師踴躍參與研討活動,在三個小時時間內發帖2780,後來跟進發帖3200多條。老師們發帖緊扣研討問題,表達了自己在本次培訓中成長的喜悦,是歷史上最為熱烈的一次研討活動。

二、本次培訓特點

(一)專家精彩的講座,讓大家對新課標和新教材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1、對課標的解讀,對三維目標的要求、內容標準把握更明瞭。

黃恕伯老師為我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的《學習新課程,優化國中物理教學》報告。在上午的報告中,他介紹了新的課程標準修訂的相關背景、進程;重點論述了《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的修訂解決了哪些教學實踐問題。黃老師介紹,新的物理課程標準的變化主要是,通過對部分內容的刪減以及降低教學要求的層次,從而達到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目的;通過明確認知領域的三個層次,將行為動詞結合概念、規律、現象的具體表述,明確教學要求,以及明確對科學探究的知識要求,使教師的教學做到心中有數。針對三維目標的優化;科學探究的實施;學生學習的評價等方面的變化做了詳細的説明。

2、案例示範,對如何落實情感態度目標更清楚

尤其讓老師們耳目一新的是,黃恕伯老師現場示範,通過聲現象中用廢棄物品做樂器的活動,展示自己在教學中如何激發和保持學生的學習興趣。他通過一根根看似平常的吸管,飲料瓶,通過層層分析和探究,製作出一件件樂器,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師,使大家對於新課程的物理教學大受啟發。他的展示和講解,讓現場老師非常感興趣,大家不再強調學校的客觀條件不足,而是知道如何創造條件激發並保持學生學習興趣,有效落實情感態度目標。

3、作業修訂説明,對如何處理好教學與考試的關係更有譜

過去,很多老師總是把作業、考試與新課程和實施對立起來。針對這種情況,黃恕伯老師介紹新教材中課後作業的修訂原則、修訂過程、修訂目標、修訂結果,並從修訂後課後習題的形式,難度,以及怎樣對待教科書上的練習題等問題作了詳細的論述。大家對如何對待課後作業,如何處理好教學與考試的關係有了正確的認識。最後黃恕伯老師和在座了老師進行了簡短的提問交流,及時的幫助老師解決了培訓中的困惑,提升了培訓的效果。

(二)課程團隊的精心引領,讓大家對新課程的有效實施更加有信心

1、徐老師的案例分享,對新課程教學設計起到示範作用

20日上午的培訓,由吳革老師進行主持,海南中學徐建華老師進行了《新教材教學設計案例及分析》的報告。在報告中,徐老師首先介紹瞭如何準確的編寫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目標,分別從認知目標、動作技能目標、情感目標進行了詳細的解釋。並通過向大家剖析《光的反射》的教學設計案例,為大家的在新課程標準下如何進行教學設計,提供了很好借鑑。其後,為了讓各位培訓的老師提高對本次培訓的認識和收穫,各個小組進行了小組討論,討論期間各位老師,針對新課標,新教材下,物理教學策略的改變,各抒己見,發言踴躍。

2、羅老師的“細細品味

積極反思 科學評價”的講座,有針對性地解決一線教師面臨的現實問題。

20日下午的培訓,由徐建華老師進行主持,羅基鳴老師結合海南實際,作了題為《細細品味 積極反思 科學評價》的專題報告。在報告中,他着重強調,課標和教材的調整,不是走回頭路,而是“堅持課改方向,鞏固課改成果;深入分析和積極迴應發現的問題;按照教育規劃綱要精神全面修訂各學科課程標準”,進一步統一了認識。羅老師還就新課程實施以來,海南省國中物理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總結和分析,指出在老師方面、學生方面的突出問題,並就如何解決這些問題進出很有效的建議。最後,羅老師就如何進行全員培訓作了具體指導和安排。

(三)學員積極參與,提升學習的效果

8月19號到8月20日兩天的骨幹培訓,三場講座,兩小時的分組討論,大家都積極參與。在講座的現場,老師們通過攝像、拍照、筆記等方式進行記錄,討論的時間即緊扣培訓內容又聯繫實際,熱烈而又有效。骨幹們回到市縣,就緊鑼密鼓地準備全員培訓,他們通過海南國中物理QQ羣、及各市縣學科教研網,相互聯繫,交流培訓方案、分享培訓資源、使培訓影響最大化。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6日下午的在線研討,參與老師多、發帖數量多、發帖質量高,充分反應了學習的收穫和參與的熱情。

三、培訓後的反思

培訓的效果是明顯的,但也有不盡人意之處。如集中培訓時間較短,在和黃恕伯這樣的專家面對面的同時,卻是接收信息的時間多,交流的時間少或幾乎沒有,大家討論交流因為時間的關係也不是很充分。還有,在線研討發帖多,交流少,每個人都急於表達自己,少有人關注別人的表達,並主動和別人進行交流。團隊的引領很快淹沒在蜂湧的評論中,得不到反響,從某種程度上削弱了研討的質量。

學校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2

這十天的培訓學習中,全體學員積極熱情的參與和配合,有輔導教師的積極努力和大量細緻的工作,有廣泛的全方位的研討和評議,使這次培訓工作呈現出繽紛的色彩,全體學員能吃苦、守紀律、愛知識、愛學習的精神風貌也得到了一次充分的展現、這次活動,有新舊教育思想觀念的碰撞,有新舊教學方法的碰撞,有守舊觀念和鋭意改革思想的碰撞,同時還有新教法的快樂有趣和傳統教育紮實認真,一步一個腳印的大融合,在這種狀態下,也融合出了教育工作現階段的思想觀念和方法、具體如下:

一、首先,我們要把握新課程的宗旨:讓學生在娛樂中不知不覺掌握教學內容,得到情感體驗與教育,注重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和主動性,變被動接受為主體參與,學生變要你學為我要學,教師變傳授者為引導者。在這一宗旨的帶領下,注重設計,注重方法,注重課堂實效,從而實現“知識技能為基礎目標,過程方法為核心目標,情感、思維和價值觀為最終目標”的三維整合。教學中要抓過程和方法,通過過程和方法,使學生學到基礎知識,掌握基本技能,全面訓練學生思維以及想象力、觀察力、語言表達能力和團結協作精神,永遠要高度重視對學生自信心的樹立和培養,培養吃苦耐勞、樂觀向上的精神,為他們人生第一節作好奠基。

二、教師設計問題、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互動,最終解決問題,就是教學主要內容和教學目標實現的具體過程。學生在“樂中學,學中樂”是實施新課程在思想方法上的精髓,這就是轉變觀念。

新課標新課改培訓心得體會 篇9

一年一度的培訓學習,都是為了搞好教學工作,適應新一輪,新形勢下的課程改革工作,為社會,為國家培養出更多,更好,更富有創造力的開拓型人才。為期一週的新課程培訓讓我學到了新的東西。

通過一週的遠程培訓,引發了老師們對於教育、教學諸多方面的思考。每位老師都對新課程有了不同程度的認識。在各個方面都有很大的收穫,對於這次遠程培訓我個人感到:

1.這個培訓平台不僅提供了老師們一個學習的空間,同時也給老師們一個發表自己的觀點,交換意見的一個很好的平台。

這種形式的培訓很好(在網絡順暢的情況下),希望以後各級教育部門儘可能多的採用這樣的形式進行培訓,提高培訓效率。

2.加強了對高中新課改的整體瞭解,對教材的結構,教材的內容,實施與評價有了一個宏觀的認識。

新課程更注重教學內容的多樣性和選擇性,滿足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新課改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注重保護學生的探索興趣,學習慾望。

3.關於教學方式改革的幾個具體專題,包括探究教學,實驗教學及概念規律教學這幾個問題的討論,老師們一致認為對他們以後的教學實踐參考幫助很大;

對一些具體問題提出的研修內容,包括新課程中的疑難問題案例,課程資源開發等幾個方面,使老師們對新課標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通過這次培訓,老師們也產生了一些疑問,現歸納如下:

1、儘管培訓中在線研討了今後大學聯考怎麼考得問題,但是並沒有一個結果,那麼學生解題能力的提高就不能減少,為了大學聯考題海戰術又不可避免了。

2、對學校教育教學成果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3、對教師的教育教學成績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4、對學生的評價制度、評價標準

許許多多的心得與感觸卻不是這麼一兩句話可以説完的,這次培訓的確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期待能有機會再學習。遠程培訓讓老師開闊了視野,打開了教學的新思路,真是學有所得,培訓結束後每位老師的培訓心得,發自內心,感人肺腑,每位老師以新課標寫的一堂課教案,雖説不一定完全適應新課程教學,但也是一種大膽嘗試,理念已先行,但實踐才剛剛開始!相信我們一定會在新理念的引導下,在新一輪的教學改革中克服困難,開拓進取,探索規律,開拓出我校教改的碩果。

三、作為教師,我們要徹底轉換角色,變原來的主演為導演,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導課,當然也要講課;變學生原來是觀眾為主演員,是他們在具有樂趣的氣氛中人人思考、人人蔘與、人人活動,使知識、情感在每個學生的心中流動,人人能得到能力的提高。

四、教師要充分地相信學生,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進行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

在新課改的實施當中,教師應成為教材的研究者,探索者,而不是單純的照本宣科的傳授者,教師要成為新型的、民主的、研究型的、藝術型的老師,我們要把教育工作當一番事業來幹,不能只當一份工作來做,只有這樣,才能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五、在課堂教學中,學生人人都能想問題、提問題、解決問題,是開啟智慧的金鑰匙。要時刻注意和實際生活相聯繫,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六、今後,我們還要不斷豐富我們的知識,刷新概念,改變方法,新舊結合,創出我們自己的教育教學特色,為教育事業服務。

學校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3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

伴隨新世紀的到來,人類正在邁向一個嶄新的知識經濟時代。這一深刻的社會變革對當今基礎教育的課程發展提出了強有力的挑戰,要求教育尤其是課程及時做出敏鋭的反應。為了培養適應新世紀社會政治、經濟發展需要的創新人才,保證新世紀教育質量,就必須根據新世紀社會的變革來探索研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徹底改變中國人才“高分低能”的缺陷。

基礎教育要全面推進素質教育,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學、勞動技能和身體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地發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就必須對課程進行根本性的改革,進一步改革並完善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體系。()全體學員認為:受片面追求升學率的制約,過分偏重學科類課程,忽視活動類課程,偏重必修課程和分科課程,忽視選修課程和綜合課程,從而導致教學內容偏難和過分關注學科體系的完整,忽視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新課改的趨勢

全體學員總結出,新課改要向以下幾方面發展:

1、轉向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方向,注重學生潛能的開發、能力的培養和智力的發展。

2、在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同時,還要注重基本能力和基本態度的培養。

3、加強道德教育和人文教育、環保教育,加大人文學科課程的比例。

4、加強課程與學生生活和現實社會的聯繫,實現課程生活化、社會化和實用化。

5、重視課程體系三級管理,試行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學校課程

6、強調課程個性化和多樣化,滿足不同區域和不同學生的不同發展需要,課程個性化問題實際上也是因材施教的問題,課程多樣化尤其是課程內容的載體即教材的多樣化,是我國各地教育發展不平衡的客觀需要。

7、加強信息技術教育,實現新課程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整合。

8、課程設計要以課程目標為依據,體現國家新一輪課程改革目標的精神:改革過分注重課程的知識傳承價值,強調課程對於學生身心發展和適應終身學習的價值;

改革課程結構門類過多、整齊劃一,缺乏統整的偏向,加強課程結構的綜合性與多樣性;改革過分注重經典內容、學科體系的嚴密性和系統性的偏向,加強課程內容與社會發展和學生生活的聯繫;改革教學過程中過分注重接受、記憶、模仿學習的偏向,倡導學生主動參與、交流、合作與探究等多種學習活動;改革考試過分注重學生的知識記憶,並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育成果的惟一評價標準的偏向,建立評價主體多元,標準多樣的評價體系。這些目標及其所體現的基本精神應成為課程設計和課程評價的基本依據。

9、課程評價如何進行,必須明確的是,課程評價總是具體的,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並重。

改變以往考試結果定終身的弊端。

新型的學習方式

本次課程改革的重點之一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迫在眉睫!它關係到我們的教育質量,關係到師生的校園生活質量。我們今天必須倡導的新的學習方式,是自主學習(自我導向、自我激勵、自我監控)、合作學習(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責任分工的互助性學習)、探究學習(從學科領域或現實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主題,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這也是實施新課程最為核心和最為關鍵的環節。我們之所以特別強調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其理由就在於:教育必須着眼於學生潛能的喚醒、開掘與提升,促進學生的自主發展;必須着眼於學生的全面成長,促進學生認知、情感、態度與技能等方面的和諧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生活世界和學生的獨特需要,促進學生有特色的發展;必須關注學生的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的形成,促進學生的可持續發展。

學校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4

為了使全區教師準確理解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方向,掌握最新的課程政策變化,有效的指導教學,提高我區教育教學質量,教師進修學校決定對全區中國小教師實施二級培訓。

校長對此項工作高度重視,在開學初就進行了周密安排和部署,組織全體教研員學習新的課程標準,並且要求每位教研員將本學科的新舊課程標準進行比較,研究其增減變化之處,並於3月9日前將比對稿發表在自我的博客上,以方便了基層教師學習、研究與領悟。經全體教研員的勤奮努力,都保質保量地如期完成。這項工作我們走在了上級下達要求之前,體現了我校工作的前瞻性。

各學科教研員在全面把握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和方向、資料及要求的基礎上,於7月5日—7月9日,對全區中國小校本培訓的培訓者進行了義務教育學科課程標準的解讀。

本次培訓,每個教研員都做了充分的準備,精心製作多媒體課件,認真撰寫講稿,採取專題講座、案例分析和互動研討等各種形式組織實施。異常強調了課程標準對教學活動的重要指導作用,並將修訂稿與實驗稿進行比較説明,就新版課程標準下的教學理念、主要特點、教學要求和學生觀的變化以及實施提議等方面向參培教師做了細緻的解讀。參培教師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專心聽講,認真做筆記,主動提問,進取交流,深入探討,對新課程標準有了更清晰的認識和理解。同時,每個教研員對校本培訓提出了具體的要求,讓參培教師將培訓的相關材料拷貝帶回學校,以便做好本學校的校本培訓;要求全區所有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標準,做好學習筆記,每人寫一篇學習感悟,併為參加下半年教育局組織的新課程標準閉卷考試做好準備。並且還要求各校做好校本培訓工作的記錄和總結工作,進修學校將在下半年調研視導時,進行檢查指導,做出全面總結,並記學分,納入“十二五”繼續教育管理系統。

經過這次培訓,教師對課程標準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進一步提升了教師落實新版課程標準理念、目標、資料和教學要求的本事,為今後提高踐行新課標的綜合本事,切實提高教育教學水平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同時也為各校開展課程標準校本培訓供給了師資保障。

學校新課程培訓工作總結5

怎樣“讓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課中體現“生活”的理念,提高課堂質量,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談談對思想政治新課改的認識。

一、教材生活化

1.教學目標:向多維目標轉變

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目標以知識為本位,過分注重書本知識的傳授而把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方面的目標看作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有時雖然在教學目標上也注重能力的培養,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書本知識的能力和解題的能力。因此教師也只是填鴨式的灌輸。新課程貫徹了生活的理念,教學目標的設計從一維轉向多維,不在單一注重知識和能力目標培養,還要求關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個方面培養。尤其是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方面,通過課堂各種探究活動,讓學生通過親身參與探索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形成關注社會發展,樂於學習,熱愛生活的積極、健康、向上的人格。

2.教學內容:從“書本化”轉向“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特別強調教材內容的灌輸,學生學習就是為了習得教材中的內容,這樣學生好像就是為了分數而學,為了教材而學。而且以往教材中的教學理論深奧,教材雖比較條理但卻死板、脱離生活實際。雖然為了説明這些教材中的觀點,也列舉了一些例子,但這些例子過於理想化、成人化,與學生的周邊的現實生活有着較大的差距,很難產生共鳴。例如:以前《經濟學》部分中關於商品價值量與勞動生產率的關係、價格與供求的關係。雖然作為重點大篇幅介紹,但是無法與生活溝通,這樣學習下來學生只是死記住了那些理論和知識點,但卻不能與我們現實生活中的實例相聯繫。

3.教學策略:創設生活情境,引導體驗感悟

創設問題的情境是激發學生興趣,啟迪學生思維的重要環節。托爾斯泰説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新教材給了教師許多創設問題情景的機會。(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動,這是與以往教材的一個很大的不同點)這樣教師就能以幽默生動的語言、精彩的故事、豐富細膩的情感開展趣味性教學,使學生不但善學而且樂學。

4.實現教學手段多樣化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課教學中,教師大多數情況下還是使用延續了多年的黑板加粉筆的方式。這樣,即使教學內容很豐富,素材也是來源於生活的,但長此以往也很難引起學生的探究學習的慾望。事實上,思想政治課的內容都是來自於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和學生自身的生活的,是對生活的提煉。生活化的素材有時是簡單的語言很難再現出來的,學生也很難獲得生活上的體驗。這時如果我們藉助於現代化的教學媒體,創設一種有利於學生學習的情境,使學生獲得生動、真實的生活感受。使平淡無其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現出來,就會激活學生的思維,引起他們的興趣,從而加深學生對內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