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小組合作學習總結精彩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67W

小組合作學習總結精彩多篇

小組合作學習總結 篇一

一、提出的背景

我縣自20xx年提倡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以來,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教學方式及教學手段發生了明顯的變化。新的師生關係在教學中體現得比較到位,師生之間平等、民主、和諧的關係已基本上建立起來,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人地位得到保障,主人作用得到發揮,學生民主、主動、互助、合作、探究式的學習精神和學習方法有了歷史性的突破。

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在探索的過程中。課堂教學出現了熱烈討論、互動互助、競爭合作的良好局面,教學效果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異常是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和教學理念及教學措施進一步落實,構成了以學定教的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評價機制。新的科學教學觀不斷深入人心,課堂教學逐步走上了求實、求新、求創新的新的發展軌道。教學設計和課堂教學過程中許多教師能突出並着力落實“三維”目標,使課堂教學呈現出科學化、規範化、高效化的良性互動局面。

而《英語新課程標準》中指出基礎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任務是:激發和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使學生樹立自信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構成有效的學習策略,發展自主學習的本事和合作精神。針對課堂教學而言,合作學習能夠理解為:“在教師的指導下,旨在促進學生的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到達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體學生,包括有學習障礙學生的學業成績及各方面技能,使他們具有處處為他人着想,尊重不一樣觀點,能與人合作交流的態度意識。

《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創立國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本課題主要指研究教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合理化分配指導,結合實際研究教師駕馭英語課堂的藝術和課堂組織形式,展開對小組合作學習的深入探討,到達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本事。經過課題的研究,同時也能夠提高了實驗教師個人的業務水平,給我縣英語教學供給一些借鑑。

二、課題研究的意義

一是新課程改革的需要。為了更好地適應課改的需求,與時俱進,使我們的教學能真正成為師生富有個性化的創造過程,更好地關注教師和學生的共同發展,培養學生的主體意識和創新本事,是學校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教學一線的工作在課堂,把自我的工作作為研究對象才是抓住了教學研究的根本。

二是教師成長的需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首要的是改變教師的主角,教師由“教”轉變為“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探究性、合作性;僅有提高我們自身的素質,才能適應課改的要求,解決教師的教學策略問題。避免有些教師在觀摩了優秀教師的課堂教學後,自我做起來並不有效。經過該課題的研究,促使教師經過理論學習,能解決教學實踐中存在的策略意識不足問題。

三是英語教學現狀的需要。直面我縣各中學現狀:絕大部分學生來自農村,學習基礎差、底子薄、習慣差。所以,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摒棄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以“教”為主的'模式,構建以“學生為認知主體,教師為教學主導”的以“學”為主的“雙主”教學模式,使學生的學習完全擺脱傳統的束縛,促使師生間的課堂結構關係發生質的變化,教師由“教”轉變為“導”,真正把主動權交給學生,由“要你學”轉為“我想學”,“我會學”,讓不一樣層次的學生得到發展,成了我校英語教學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三個方面的原因促使我們開展了“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創立國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這一課題。

三、運用的教育科學理論

“高效教學論”關心的主題就是如何使用恰當的教學策略提高教學的效率。20世紀60年代以前,“高效教學”這一概念並沒有引起明確的關注,但這並不意味人們不看重學校教學的效率。自從教育產生以來,如何有效地教怎樣做一個成功的教師教師如何教得簡便而學生能夠學有所成歷來是教學實踐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機器生產為標誌的工業社會,“效率”意識尤其得到強化,與之相應的教學活動也隨之更加重視“效率”。現代教學論能夠説就是以追求效率為核心的“有效教學論”。

從誇美紐斯開始,“高效教學”的夢想落實在“規模效應”及其相應的“教學模式”上。《大教學論》的夢想寄託在“班級教學”中,它是“有效教學”的初始狀態(可視為“有效教學”的第一個階段)。在這種初始狀態的“有效教學”中,人們首先想到的是擴大教學的“規模”,減少教師教學的重複性勞動,“一個教師能夠同時教很多學生”。

“大規模”的班級教學從一開始就顯示出它對具有某種普遍適用的“教學模式”的依靠,否則“大規模”的“班級教學”就很難長久地維持。這正是自從“班級教學”產生以來,人們不懈地尋找“大”的、“普遍”的教學模式的緣由。

誇美紐斯以及赫爾巴特學派所倡導的“大”的、“普遍”的教學模式之後受到來自兩方面的挑戰。

一是人們對“普遍有效”的、定型化的“教學模式”逐漸發生懷疑,有效教學朝着多元化的方向發展;

二是以杜威教育理論為代表的“提高主義教育”開始突破“教學模式”的思路而從“人的問題”“教育與生活”的關係等視角來研究有效教學的出路。這標誌着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的第二個階段的出現。

高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的第三個階段開始轉向“教學設計”。在多元化的教學模式探索的基礎上,人們認識到無論“大”的(誇美紐斯)、“普通”的(赫爾巴特)的教學模式,還是個性化的、多元化的教學模式,都不能完整地實現有效教學的夢想。於是,有效教學實踐及其研究越來越強調“設計意識”(或“教學設計”)和“反思意識”(或“教學反思”),越來越強調課堂教學的改革不是一種教學方法或教學技術的更新和調整的事情,它需要在“教學理念”或“教學信念”的支持下展開“教學設計”。在“教學設計”的道路上,有效教學大體有三種取向:一是科學主義(以加涅的“設計教學”思想為代表);二是建構主義(以杜威的“參與者知識觀”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納的理論為代表)。

四、研究目標及資料

小組合作學習:針對課堂教學而言,小組合作學習能夠理解為:“在教師的指導下,旨在促進學生的異質小組中互助合作,到達共同的學習目標,並以小組的總體成績為獎勵依據的教學策略體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全體學生,包括有學習障礙學生的學業成績及各方面技能,使他們具有處處為他人着想,尊重不一樣觀點,能與人合作交流的態度意識。[高效課堂]是針對課堂教學的無效性、低效性而言的。課堂教學高效性就是在常態的課堂教學活動中,經過教師的引領和全體學生主動而進取的思維過程,在單位時間內高效率、高質量地完成教學任務、促進學生獲得高效發展。課堂教學的高效性就是經過課堂教學活動,學生在學業上有超常收穫,有超常提高,有超常提高。具體表此刻:學生在認知上,從不懂到懂,從少知到多知,從不會到會;在情感上,從不喜歡到喜歡,從不熱愛到熱愛,從不感興趣到感興趣。

1、課題研究目標

本課題以國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研究為核心,重點研究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創立國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聽説課、閲讀課、寫作課課堂教學模式,從而為“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創立國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與實踐提高有價值的依據及經驗

2、課題研究資料

(1)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創立國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國中英語聽説課(對話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2)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創立國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國中英語閲讀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3)以小組合作學習為基礎,創立國中英語高效課堂教學模式下國中英語寫作課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具體資料:

1、研究英語課堂教學中在何種情景下進行小組合作學習。並非所有的英語課堂教學都適用小組合作學習,教師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景,合理安排小組合作。小組合作學習必須以一節課的教學資料為核心。

2、研究適合國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的活動形式。在小組活動時,學生處於相對自由,教師很難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很快進入狀態,在這其中不乏一些“濫竽充數”的學生。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在安排小組活動時還要注重其多樣性。任何一種好的教學方式如果長期反覆使用,其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異常是應對“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的學生。同樣,我們在安排小組活動時要根據資料適時變換其形式,不斷調動學生的學習進取性,不斷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本事。所以我在設計課堂活動時十分注重活動資料、形式的變換。這樣能夠使學生常有新鮮感,讓學生心裏總是惦記着下堂英語課。

3、研究合作學習中如何分工。小組合作學習任務時,要分工明確,讓每一個學生都清楚自我的任務和職責,因而每一個學生也能夠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認真傾聽,進取發言,客觀評價,使得這一次小組合作學習成為有效的學習。組內分工能促進學生良好的合作學習習慣的養成。

4、研究小組合作學習後如何進行有效的評價。教師的評價必須要有激勵性、針對性、指導性和全面性。要重視個人評價和小組團體評價相結合,更要注重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合作態度、合作方法、參與程度的評價,要更多地去關注學生們傾聽、交流、協作情景,對錶現突出的小組和個人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生動趣味的獎勵。經常性的最佳小組的評比,或以推出“小組發言人”的形式,激勵所有成員主動承擔職責,使小組內出現互動、互助、互勉、互進局面,強化學生的合作意識,全面提升學生的整體素質。

[研究方法]

1、文獻資料法:對國內外相關研究材料進行學習,結合本校學生的實際制定研究方案,指導課題研究;課題實施過程中,加強教育教學理論的學習,借鑑各種教育書籍,報刊雜誌中介紹的理論和經驗,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使課題研究具有科學性。

2、調查分析法:經過調查分析瞭解國中英語課堂教學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為課題研究供給依據;

3、行動研究法:在日常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問題、思考、研究、提高、再實踐、再發現,在行動中研究,在行動中學習;

4、經驗總結法:重視資料積累,對研究活動中取得的經驗、體會及時進行總結歸納,構成研究的規律及方法。

5、案例研究法:課題研究中期,在各學科實施課題研究的實踐中,提煉出實效明顯的個性化經驗。

小組合作學習總結 篇二

閲讀教學是中學語文教學的基本環節。而小組合作學習是指學生在小組中為了完成共同的任務,有明確的職責分工的互助性學習。再閲讀教學中實施小組合作學習,將大大提高閲讀教學的效率,提高閲讀教學的質量。在最近一段時間的小組合作教學嘗試中,我是這樣做的

一、出示目標,明確任務。

1、提出本次閲讀訓練的目標,使學生心中有數。明確的目標導向,使學生的小組合作學習有了清晰的方向。

2、明確任務。在教師提出學習目標之後,小組就能夠根據本組的實際情景分配好每個成員的任務,使組內每個成員都有思考解疑的機會,做到分工明確,職責到人。教師這時可作適當點撥指導。

二、獨立思考,提出疑問。

1、小組成員獨立思考各自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有這樣一種理解,認為小組合作學習就是從頭到尾在一齊討論學習。殊不知沒有獨立思考的過程,合作學習也就失去了憑藉。所以,這實在是一種誤解,小組合作學習之前的獨立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環節

2、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學生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在提出自我的疑問。愛因斯坦有句名言:“提出一個問題往往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因為解決一個問題也許僅僅是數學上的或實驗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問題,新的可能性,從新的角度去看問題,都需要創造性的想象力,並且標誌着科學的真正提高。”所以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提出問題。

三、組內討論,構成共識。

在獨立思考之後,學生既有了對所討論問題的理解,更有了自我理解之後提出的問題。這時的學生已到了“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的境地,而小組討論正給學生供給了這樣的機會。

組內討論是小組合作學習的主要過程,必須給予充足的時間保證。當然,除了時間上保證之外,還要注意要讓組內的每一個成員都發表自我的意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並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解決。討論完之後,也要讓每個學生都明白組內在討論什麼,達成了怎樣的共識,如何代表小組去發表意見,作小組代表的機會也應儘量公平些,使每個學生都有鍛鍊的機會。

四、全班交流,總結評價。

1、全班交流,也可稱為組際交流,每個小組派一個代表發表意見,作為全班評議的對象,同時每個學生都能夠對某個小組的意見提出贊成或反對的看法,討論迸出了思維的火花,使小組合作學習的優勢得到了充分發揮,學習到達了高潮。

2、總結評價是小組合作學習目標的實現環節,這主要由教師來完成,也能夠在教師指導下由學生來完成,好多總結評價能夠收到進取的激勵作用,起到畫龍點睛的效果。

小組合作學習總結 篇三

一、小組合作學習模式能夠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

隨着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對學生學習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僅要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也要關注他們的學習水平。僅有教會學生學習的方法,才能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動思考,這樣,不僅僅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還能夠培養學生對學習的興趣。

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模式,教師在教學中提到的每一個問題,都先留給學生必須的時間和空間去思考和討論,這樣才能夠使學生不斷髮表自我的觀點和見解,發揮自我的創造力。對於一些比較困難的問題,教師在做出關鍵的指導後,能夠先讓小組成員在一齊進行分析和討論,並派出代表在課堂上展示自我組的研究成果。

之後,對錶現優秀的組提出表揚,並對錶現一般的組提出鼓勵。這樣不僅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發散思維,也能夠使小組成員在每次討論之後得到學習的信心和成就感,從而培養學生構成多角度、多元化的解題思路,不僅僅使學生思考的本事得到提高,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本事。

二、打造出富有生命力的課堂

(一)、課堂氛圍濃厚

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實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對於活躍學生的思維,提升課堂的氛圍有着重要作用。教師在每次講新課之前,能夠想讓學生自我完成導學案。這樣不僅僅能使成績優秀的學生感受到更多的挑戰,也能夠使成績中等的學生受激勵,竭盡全力去思考,以便能夠在小組討論過程中提出自我的見解。當然,這種學習模式也能夠使成績困難的學生更多地將精力放在學習與思考上。

在小組討論時,他們如果也能夠提出自我的觀點的話,在很大程度上,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信心和成就感。課堂是一個絕對公平的地方,在課堂上,教師應當給每個學生供給公平的機會去展示自我思考與鑽研的成果。這樣才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進取性。

比如,教師在上習題課之前能夠把習題先分發到每個學生的手中,讓小組在一齊進行討論,研究出各種問題不一樣的解題辦法。在上課的時候,教師需給學生供給機會讓他們能夠站在講台上向所有同學展示自我組的研究成果。

這時,有的平常不怎樣與人交流或成績很一般的學生都能夠勇敢地站起來代表自我的小組上台發言。這種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不僅僅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本事,也使學生在上台發言與討論過程中提高自我的語言表達本事,很好地活躍了課堂的氛圍,從而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二)、增強了教學的針對性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經過教師課堂和課後各環節的帶動,經過小組不斷地交流、討論以及最終展示討論成果的環節,很容易地向教師暴露了自我的困惑,從而,給教師講課的重點供給了方向。應對學生的困惑,教師應當適當地對其進行點撥,努力地使學生深刻體會到學習過程的歡樂。當然,教師也應當定期給小組佈置合理的任務,以便於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綜合本事。

三、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效率

教師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時候,應當合理地佈置小組合作學習的任務。這樣不僅僅能夠使學生深入瞭解學習任務,也能夠使學習更具針對性,從而提高學生辨別任務和分析任務的本事,從而提高課堂的效率。

國中生正處於一個害羞或者情感敏感的時期,對很多問題他們多怯於表達,以至於教師在上課時無法弄清哪裏是學生會的,哪裏是學生不會的,課堂沒有了針對性的重點,也無法到達預想的效率與效果。如果在國中數學教學中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不僅僅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也能夠使學生學習更加簡便歡樂,課堂氛圍更加進取活躍,從而很好地提高了課堂的效率。

四、綜上所述

總之,在國中數學教學中充分利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不僅僅能夠使各層次的學生都進取地參與課堂教學,從而活躍課堂的氛圍,也能夠很好地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使每個學生不論成績好壞,聰明與否,都能夠參與到激烈地小組討論中,都能夠無顧忌地提出自我的觀點,從而找回學習的信心與興趣。

另一方面,在國中數學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模式,能夠給原本枯燥的數學學習帶來很多的趣味,化抽象為具體,使學生能夠更加容易地掌握教學中的各種知識點。同時,也能夠增進學生的情感,增強班裏的凝聚力,對促進我國教育發展有着進取的促進作用。

小組合作學習總結 篇四

在指導學生小組合作學習時,我常常發現,很多活動的組織流於形式,小組活動停留在膚淺的你説我説的層面上,沒有實現學習夥伴之間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溝通、互動、碰撞,如何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小組活動的有效性,我有如下體會:

一、培養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

教師要經過適時的點撥和引導,使學生意識到,一個小組就是一個相對獨立的羣體,每一個小組成員都是這個羣體的一分子,小組的健康成長,要每個成員自身的努力,也須要小組成員之間相互的幫忙、提攜、合作、促進。小組的點滴提高,意味着小組成員每個人的努力,也意味着大家共同的榮譽。

實踐中我們發現,當教師的引導語經常關注到羣體的活動時,學生的合作意識就會慢慢產生;當教育評價也經常關注到小組的發展時,學生的團隊精神就會逐漸得到培養。如:

“第三小組的成員討論時都在進取地發言,認真地傾聽,他們合作得多好啊!”

“把你們小組的討論結果向大家彙報一下,好嗎?”(提示學生彙報反饋的結果是代表小組羣體的意見,其他小組成員也能夠補充)

“教師發現,第五小組的張瑜同學在把兩個三角形拼成一個四邊形時遇到了困難,小組的其他同學都來幫她,使他們小組的全體同學都順利完成任務,我們讓第五小組的紅旗向前攀登一步!”

“誰願意代表自我的小組來表演一下?”

學生的團隊精神和合作意識需要教師不斷的引導和培植才能逐步構成,要使學生在小組的成長中逐步感受到在團體中生活和學習的愉悦,會客觀地看待個體與團體的關係,產生團體的榮譽感。

二、要對合作學習的方法予以必要的指導

教學中我們經常看到,教師安排了很多合作學習的形式,但學生除了在小組中很無序地發表自我的觀點之外,並沒有產生較深入的合作成效。教師在對學生合作方法的指導中,要轉變主角,蹲下身子與學生交往,能夠把自我當作小組長或小組成員,身體力行地參與其中,給學生示範,給學生切實的感悟和體驗。

實踐中我們還發現,小組的合作學習需要得力的組織,教師要異常注意培養小組長的組織協調本事,使他們能很快把握合作學習的資料,並能在教師的指導下,適當選擇合作學習的策略,會對小組成員合理分工,組織大家有序活動,鼓勵全體成員進取參與,能對合作學習的成果作簡要的總結和評價。教師還要經過示範、引導,使小組成員逐步體會到,在參與小組活動時,除了主動發言、進取協作之外,認真傾聽、仔細觀察、深入思考也是參與的重要形式。使學生意識到,在別人的啟發下,自我思維的靈感得以暴發,在原有的。基礎上作得更好,想得更深入,這樣的合作意義才大。

我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解決問題的策略時,是這樣安排的:

第一步,自我讀一讀題目,想一想自我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懂的,能提出什麼問題供大家思考。

第二步,在小組長的組織安排下,在小組內談自我學到了什麼,並提出問題,共同討論,要注意傾聽和思考別人的意見。

小組合作學習總結 篇五

新課程進取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充分體現出了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是新課程在學習方式上有別於傳統教學觀的最明顯的特徵之一。可是在實踐過程中,部分教師對合作學習缺乏理性的認識,從而導致操作上流於形式,實效性不強。

1、小組成員間缺乏必要的人際交流和小組合作技能,不具備合作的心向和傾向性,學生本能地不明白怎樣與他人進行有效的互動。當問題出現時,學生之間不能做到相互瞭解對方,信任對方,並進行清晰正確地交流;當產生不一樣意見時,不能很好地解決矛盾衝突。

2、教師為了體現整堂課的合作性,不管出示什麼問題,都要學生合作討論,似乎僅有讓學生合作討論,才能解決問題。而每一次的合作討論都是急急開場,又匆匆收場,學生根本沒有獨立思考的時間,更何談進行合作討論了。這樣的合作學習不但解決不了疑難,反而在無意中剝奪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機會,有悖於合作學習之真諦。

3、學優生在小組中處於主宰地位,成了一言堂,在反饋時聽到最多的是:我認為……我的意見是……而不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交流。而一些學困生因為基礎薄弱,思維的敏捷性稍遜,往往總是落後優等生半步,無形中失去了思考、發言、表現的機會,在必須程度上被變相剝奪了學習的權利。

4、課堂秩序混亂,學生髮言七嘴八舌。教師對小組學習缺乏必要的計劃、調控等組織技能。當學生和小組面臨問題時,教師無法對一些問題進行辨別、分析並對學生們進行幫忙。

由此可見,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培養學生合作意識已是我們教學改革的大勢所趨,勢在必行。那麼,在國小數學教學中如何恰到好處地引導學生合作學習呢?下頭就結合本人的教學實踐談幾點粗淺的體會。

一、巧設情境,誘發學生合作學習的慾望

合作學習是一種特殊的情知相伴的認知過程,在引導學生合作學習時,需要教師巧設懸念,精心設疑,創設情境,使學生產生自我解答不了,或者自我得出結論確定不了是否準確,急需和別人交流,聽取別人意見的慾望,在這種情景下就使學生恰到好處地進入合作學習的情境,使合作學習到達最佳狀態。

如在教學《統計的初步知識》這一課時,我一開始先讓學生自我看着電視屏幕統計在5分鐘內經過學校門口的車輛,學生興趣較高,個個想做一個小統計員,在説開始後,同學們是一會兒看,一會兒記,弄得手忙腳亂。5分鐘後,學生彙報出來的數據是各不相同,抓住這個機會,我就立即問學生:“為什麼會也現這種情景呢?”同學們一下子議論開了,有的説我看了這輛,就忘了那輛;有的説,邊看邊記我忙可是來了……抓住這個契機,我就及時提問:“那你們有沒有更好的辦法呢?”這時在學生的心中有了一個強烈的願望:最好有同學跟我合作該多好呀!經過同學們的討論,最終達成一致意見,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每人統計一種車輛。針對學生提出的提議,教師立即加以採用。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了統計,學生的興趣高漲,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二、創造條件,供給學生合作學習的氛圍

合作學習是研究性學習的一種方式,教學中教師要供給讓學生主動參與合作學習的時機,給學生多一點表現自我的機會,使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各展所長,協作互補。例如:在教學“三角形面積”時,我出示了三個形狀各異的三角形,有直角三角形,鋭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問學生:“同學們,教師説這些三角形的面積都是相等的,你們同意嗎?”學生有的説:“不一樣意。”有的説:“同意。”

我又問:“為什麼?”學生紛紛舉手闡明理由,有一個學生説:“三角形的形狀大小不一,面積肯定不相等。”又有一個學生説:“我用數格子的方法數了數,面積是相等的。”同學們七嘴八舌的發表着自我的見解。之後我又問:“那你們能不能猜想一下,這些三角形的面積與它們各自的底和高到底會有什麼關係呢。我們能用什麼方法去證明一下呢?請同學們幾人一組互相討論,然後用你們自我的辦法去證明。”

學生互相討論動手操作,經過剪、拼、量等方法,各自有了結論,交流彙報,得出了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在這種學習氛圍中,真正體現了《數學課程標準》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的教學要求。這種做法,在課堂教學中適時恰當地把握時機,選擇有討論價值的資料組織學生討論,既發揚了教學民主,又為學生合作學習創造了良好的機會,人人蔘與,個個發言,相互啟發,取長補短,活躍了課堂氣氛,構成了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廣泛的信息交流,有效地促進學生知識的發展和本事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