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二歷史必背知識點梳理總結(通用多篇)

欄目: 工作總結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2.06W

高二歷史必背知識點梳理總結(通用多篇)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一

一、漢初的黃老之學

1、社會背景:經濟殘敗,百業待興,休養生息政策的需要

2、主要內容:黃帝的學説:治身(養生)。老子的學説:治國(無為而無不為,積極無為)。

3、特點:兼採眾家、積極無為。

4、作用:成為西漢初年的指導思想,使漢初社會迅速恢復元氣。

二、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1、背景:①儒學在秦朝遭到嚴重打擊,漢初逐漸復甦。②漢武帝時國力強盛,漢初奉行的黃老之學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③社會形勢的發展需要加強專制主義中央集權,於是漢武帝“舉賢良對策”。

2、董仲舒新儒學。

來源。以《公羊春秋》為基礎,融合陰陽家、黃老之學和法家思想。

主張。①提出“春秋大一統”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加強中央集權。②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應”,宣揚“君權神授”,發揮了儒家的仁政思想。④提出為人處世的道德標準,後人歸納為“三綱五常”。

目的。以思想的統一來維護政治的統一。

影響。董仲舒對儒學思想的發展,有利於漢代的統治者鞏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鞏固國家的統一,受到漢武帝的全面肯定。

3、儒學成為正統思想。漢武帝:①全面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學思想,實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②起用儒者參政。③興辦太學,建立地方教育系統。

4、影響:①新儒學適應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需要,鞏固了國家統一,同時也限制君權的過度膨脹。②教育逐漸為儒學所壟斷,儒家經典成為國家規定的教科書;③太學興盛,打破了貴族官僚世代為官的規矩,儒家地位大大提高。④儒學在各郡縣得到推廣,在民間開始處於獨尊地位。⑤從此儒學之士在中國文化舞台上逐漸成為主角,儒家思想逐漸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思想,延續兩千年之久。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二

1、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1)過程:鴉片戰爭後,以英國為資本主義國家加緊商品輸出,中國手工棉紡織業的衰敗,標誌着自然經濟開始解體。

(2)表現:A、農產品程度有了一定發展,並開始受到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影響。B、經營對華貿易的洋行大量增加。C、買辦和買辦化的商人開始出現,貿易中心由廣州轉移到上海。

(3)中國社會經濟結構逐漸發生了重大變化,自然經濟的破壞,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商品市場,大量農民和手工業者的破產,又為資本主義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市場。

2、民族資本主義產生和曲折發展階段表

(1)產生

時間:產生19世紀六七十年代

原因:a.列強入侵瓦解自然經濟。

b.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

c.洋務運動的誘導。

影響:抵禦了列強的經濟侵略,推動了中國的近代化。

(2)初步發展

時間:從甲午戰爭到一戰前

原因:a.列強的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自然經濟。

b.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

c.“實業救國”的推動。

影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3)短暫春天

時間:民國初期(一戰期間)(1912-1919)

原因:a.辛亥革命掃除了一些障礙。

b.“實業救國”的影響。

c.羣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

d.一戰期間列強放鬆了經濟侵略。

影響:輕工業發展較快;湧現出一批的實業家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奠定了階級基礎。

(4)抗戰前夕的短暫發展

時間:國民統治前十年(1927-1936)

原因:a.全國的基本統一。

b.國民政府推行有利的經濟政策

c.中國人民的反帝愛國運動蓬勃發展。

影響:發展顯著,民族工業在國民生產總值中逐漸占主導地位。

(5)萎縮

時間:抗戰勝利後(1945—1949)

原因:a.美國的經濟掠奪。b.官僚資本的排擠。

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税。國統區的工業體系趨於瓦解。

3、近代民族工業的興起

(1)時間:19世紀六七十年代

(2)地點:上海、廣東、天津東南沿海地區。

(3)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4)產生的途徑:一種是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買辦、商人、華僑等投資於近代工礦企業;另一種是部分手工工場開始採用機器生產,轉變為近代工礦企業。

4、認識中國資本主義產生的歷史背景

(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逐步解體(主要原因)

(2)外商企業的刺激

(3)洋務運動的誘導

5、民國初期中華民族資本主義初步發展(短暫春天)

發展最快的民族工業:紡織業、麪粉業等。

代表人物:張謇(狀元、實業家,創辦南通大生紗廠)、

特點:(1)發展不均衡(①集中於沿海地區;②輕工業發展迅速,重工業發展緩慢)

(2)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小(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封建自然經濟一直在國民經濟中佔絕對優勢。)

(3)發展艱難(在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的夾縫中艱難發展。)

6、影響中國資本主義發展的主要因素:

不利因素:①先天不足;②誕生和發展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和束縛,這是阻礙近代民族工業發展的主要因素;③後天畸形;④戰爭和革命不斷,政局長期動盪。

有利因素:①自然經濟的逐步解體;②清末至民國政府鼓勵興辦實業;③反帝愛國運動的推動;④實業家自強不息的愛國精神。

高二下歷史重難點 篇三

四大發明:造紙術、指南針、__和活字印刷術。造紙術促進了歐洲文化的發展;__推動了歐洲__武器的發展,使騎士階層日益衰落;指南針促成了新航路的開闢,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印刷術推動了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促進了思想解放和社會進步。

春秋時期,第一部詩歌總集是《詩經》,為中國古典文學現實主義的優良傳統奠定了基礎,被後世奉為儒家經典。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創作出“楚辭”體,又稱“騷體”。他的代表作《離騷》,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首抒情詩,具有浪漫主義的風格。漢代流行的文學體裁,稱為“賦”。西漢的司馬相如是當時的辭賦家,代表作有《子虛賦》和《上林賦》;東漢的張衡代表作《二京賦》,是漢賦中的佳作。唐朝的詩歌發展進入黃金時期。初唐詩人王勃的“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是千古傳誦的名句,陳子昂寫出了《登幽州台歌》等優秀作品。盛唐高適、岑參的邊塞詩,洋溢着豪邁悲壯的氣概;孟浩然、王維的山水詩,富於詩情畫意。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李白,被後人稱為“詩仙”,代表作有《早發白帝城》等;另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後人稱為“詩聖”,代表作有“三吏”、“三別”等。中唐的白居易,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詩歌合為事而作”,創作了大量的諷喻詩。

詞是宋代文學的主流形式。的詞作家有婉約派的柳永,李清照,豪放派的蘇軾,辛棄疾等。“多情自古傷離別”出自柳永的《雨霖鈴》,“花自飄零水自流”出自李清照之手。蘇軾是豪放派的開創者,辛棄疾的作品表達了恢復中原的雄心和壯志未酬的悲憤。到元代,散曲的創作進入繁榮階段,因而與元雜劇一起,合稱為元曲。以關漢卿、馬致遠等人的創作成就。中國的小説興起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唐代的短篇小説稱為傳奇;宋代説話藝術盛行,編出了許多話本,供説書人做底本;明清時期,小説進入蓬勃發展階段,在眾多的作品中,以《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四部(四大名著)長篇小説最為。此外,文言短篇小説集《聊齋志異》和諷刺小説《儒林外史》也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漢字:源於圖畫,至商代形成完整體系。演變脈絡: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中國的書法藝術的發展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魏晉以前是自發階段,魏晉時期開始進入自覺階段。楷書具有實用價值,名家羣起。其中,魏晉的楷書具有定鼎之功,鍾繇、王羲之貢獻。唐代的歐陽詢、顏真卿、柳公權的楷書也各具特點。草書具有審美價值,東晉的王羲之、王獻之,唐朝的張旭、懷素等,都是草書大家。行書既有審美價值,又有實用價值,雅俗共賞。王羲之創作的《蘭亭序》,有“天下第一行書”的美譽。唐朝顏真卿,北宋蘇軾,元朝趙孟,明朝文徵明等人的行書,也備受世人喜愛。到了元代,元雜劇把中國的戲曲藝術推向成熟階段。清朝乾隆末年,安徽的徽劇戲班進京演出。道光年間,又有湖北漢劇藝人進京,參加徽班的演出,形成“徽漢合流”的局面,逐步形成了一個新劇種——京劇。同治、光緒年間,湧現出“同光十三絕”的藝人。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四

一、背景

1、政治保障: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

2、經濟基礎:資本主義經濟發展。(第一次工業革命)

3、資本條件:大機器生產以及對殖民地的商品輸出和掠奪,積累了大量的資金。

4、科技條件:自然科學突破性的進展。

5、市場條件:世界市場的出現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

二、主要成就

(一)最突出的成就:電力的廣泛應用

1、發明:1866年德國西門子發電機

2、影響:(1)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2)產生新興工業——電力工業。(3)有利淨化工業環境。

(二)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

1、發明:(1)70、80年代出現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2)90年代柴油機創制成功。(3)德國卡爾?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4)飛機。

2、影響:(1)縮短原料、商品運轉週期。(2)推動石油開採業的發展。(3)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化工業的產生。

(三)新通訊手段的發明

1、發明:(1)19世紀70年代美國貝爾電話;(2)90年代意大利馬可尼無線電報

2、影響:都為迅速傳遞信息提供方便。世界各地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繫進一步加強。

(四)化學工業的建立

1、發明、發現:(1)從煤炭中提取氨、苯、染料。(2)1867年諾貝爾炸藥;(3)80年代改良製造無煙火藥的技術。

2、影響:大大促進軍事工業的發展,塑料、人造纖維等開始投入生產和實際應用。

三、特點:1)第二次工業革命有堅實的科學基礎。

(2)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幾個先進的國家幾乎同時進行。新的技術和發明超出一國的範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3)第二次工業革命在多數國家形成了兩次工業革命在時間上的交叉

四、影響

一、對發生工業革命的資本主義國家

(一)生產力極大發展

(二)壟斷組織的形成

[1、時間:19世紀晚期

2、原因:1、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的發展;2、自由競爭推動。

3、形成: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

4、形式:卡特爾、辛迪加(主要在流通領域)、托拉斯(突出生產領域)

5、認識(1)生產力發展的結果,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生產的發展。(2)實質: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局部調整。]

(三)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成為壟斷組織利益的代表者。

(四)形成壟斷國家集團,要求從經濟上瓜分世界,加強對外侵略擴張。

(五)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相繼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二、對國際格局

(一)資本主義殖民體系確立

(二)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完全形成

(三)資本主義國家發展不平性加劇

三、對社會主義運動

(一)合法鬥爭為主

(二)列寧主義誕生

高二下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五

1、英法關係

(1)18世紀英法之間為爭奪歐洲霸權和在印度、北美的殖民地發生戰爭。結果法國戰敗,丟失很多在印度和北美的殖民地。

(2)法國_和法蘭西第一帝國時期,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武裝干涉法國革命,同拿破崙爭奪歐洲霸權,最後英國打敗法國。

(3)在1777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薩拉託加大捷後,法國援美對英作戰。

(4)1814~1815年參加維也納會議,通過限制法國,保持歐洲均勢等決議,英國還奪得了許多原屬法國的海外殖民地。

(5)1853~1856年英法聯合同俄國進行克里米亞戰爭,結果打敗俄國。

(6)19世紀末20世紀初,為對付共同敵人德國,維護自身利益,英法組織包括俄國在內的“三國協約”集團。

(7)一戰期間,英法聯合在西線對德作戰,並最後取得戰爭勝利。

(8)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法國極力想削弱德國,英國則奉行歐洲“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英法產生矛盾。

(9)戰後初期,英法共同操縱國聯,都反對美國插手歐洲事務。二三十年代在德國賠款問題和法國安全問題上,兩國意見分歧;30年代面對法西斯侵略擴張,採取綏靖政策。

(10)二戰期間,兩國共同實施敦刻爾克撤退,加入世界反法西斯聯盟,共同對敵。

(11)二戰後兩國共同接受美國馬歇爾計劃援助,加入北約。現在兩國都是歐盟成員國。

2、英德關係

(1)在法國_和拿破崙帝國時期,英國聯合普奧反法。

(2)1814~1815年英國同普奧共同操縱維也納會議,建立維也納體系。

(3)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英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主要矛盾,英、德分別組織“三國協約”和“三國同盟”兩大軍事集團,瘋狂擴軍備戰。

(4)一戰爆發後,英法在西線相繼取得馬恩河、凡爾登、索姆河、日德蘭等戰役的勝利,最後打敗德國,取得一戰勝利。

(5)一戰後,在巴黎和會上,奉行“均勢”,反對過分削弱德國;參與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

(6)20年代在德國賠款和法國安全問題上,英國偏袒德國;道威斯計劃通過後,對德提供貸款,扶植德國;參與簽訂洛迦諾公約,提高德國政治地位。

(7)30年代對德實行綏靖政策:對德實施普遍義務兵役制,開進萊茵不設防區不予反擊;對德入侵西班牙採取“不干涉政策”;製造慕尼黑陰謀;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卻坐視波蘭滅亡而按兵不動。

(8)二戰爆發後,英國逐漸堅定了反法西斯鬥爭決心:不列顛之戰使德國遭到第一次重大失敗;丘吉爾和羅斯福發表《大西洋憲章》;參與發表華盛頓26國宣言,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阿拉曼戰役戰勝德意在北非的軍隊,北非登陸迫使德意軍隊投降;諾曼底登陸,開闢歐洲第二戰場;相繼參加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

(9)二戰後,參與對德國及其首都柏林的分區佔領;在紐倫堡對納粹戰犯進行審判。

3、法德關係

(1)法國_期間,普奧首先組成聯軍干涉法國革命,後又積極參加反法同盟,多次武裝干涉法國革命。

(2)1814~1815年在維也納會議上,普奧等國操縱會議,通過對法不利的決議。

(3)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結果法國戰敗,對德割地賠款。

(4)一戰前,法德矛盾成為帝國主義三大矛盾之一,法、德分別加入互相對立的兩大軍事集團。一戰期間英法組成聯軍在西線對德作戰,並最終打敗德國。

(5)一戰後,在巴黎和會上,法國主張全面削弱德國。凡爾賽和約規定法國收回阿爾薩斯和洛林,開採德國薩爾煤礦,參與瓜分德國海外殖民地。

(6)巴黎和會後,嚴格執行凡爾賽和約,削弱德國;1923年法、比聯合出兵魯爾,造成魯爾危機;為了尋求安全保障,先後同比、波、捷、羅、南等國結盟;30年代參與簽訂洛迦諾公約,提高德國政治地位。

(7)二戰爆發前對德實行綏靖政策,二戰初期在德國入侵下,法國滅亡,貝當在維希建立傀儡政權,戴高樂領導法國人民英勇抗德。

(8)二戰後期,與美英分區佔領德國,參加紐倫堡對納粹戰犯的審判。

4、英美關係

(1)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美國擺脱英國殖民統治,贏得獨立。

(2)1846年美國從英國手中取得俄勒岡。

(3)1899年美國提出對華“門户開放”政策,首先得到英國承認。

(4)一戰後期,美國加入協約國作戰,企圖與英法爭奪戰利品。

(5)一戰後美國企圖憑藉世界經濟霸權地位,實現統治全世界的野心,同英國力圖保持海上霸權,繼續擴大殖民地的意圖發生矛盾,英美矛盾成為主要矛盾。在巴黎和會上,英法美共同操縱會議,並共同策劃反蘇。國際聯盟成立後,因受英法控制,美國沒有參加。在華盛頓會議上,美國通過《四國條約》埋葬了英日同盟,《限制海軍軍備條約》取得與英國相等的制海權。

(6)一戰後許多問題上英美採取相近態度或共同行動。如武裝干涉蘇俄革命,德國賠款問題和綏靖政策。

(7)二戰爆發後,英美在反法西斯鬥爭中密切配合,協調行動,對打敗法西斯作出了貢獻。

(8)二戰後,美國取得世界霸權,打着反殖民主義旗號,排斥英法勢力。英國無力與美抗衡,在國際事務中追隨美國。

5、美日關係

(1)1853年美國人柏利率艦隊首先打開日本大門。

(2)一戰期間日本獨霸中國引起美國不滿,府院之爭反映美日對中國的爭奪。1921年召開的華盛頓會議,打破了一戰期間日本獨霸中國的局面,《九國公約》使中國又回覆到幾個大國共同支配的局面。

(3)30年代日本大舉侵華,損害美在華利益,美助蔣抗日。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美日在亞太地區角逐,最後美敗日取勝。

(4)日本投降後,美為擴大在東亞的勢力,派軍以“盟軍”名義單獨佔領日本。1946年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偏袒侵華日軍戰犯,還保留了日本天皇制。

(5)二戰後,美國大力在經濟上扶植日本,尤其是朝鮮戰爭和越南戰爭期間,美國向日本大量訂貨,刺激了日本經濟發展。60年代末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強國。進入70年代美日經濟競爭劇烈,政治上日本開始奉行獨立自主政策,不再惟美國馬首是瞻,雙方矛盾加深。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六

一、孔子與老子

(一)孔子

1、生平著述:春秋魯國人,“三家一創”;《詩》《書》《禮》《易》《春秋》和《樂》

2、學説:

①政治學説:A、“仁”(仁者愛人)B、“禮”(“克己復禮”)C、“為政以德”

②哲學觀點(天命觀,畏天命):“敬鬼神而遠之”

③教育思想:“有教無類”“因材施教”“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温故而知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當仁不讓於師”

3、歷史地位:

①所倡導的儒家思想被後人發揚光大,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

②在世界文化具有重要的影響。

③後人整理孔子言行為《論語》,尊孔子為聖人,歷世景仰。

(二)老子:

1、生平著述:道家學派創始人;《道德經》

2、學説:

①哲學思想:

A、“道”是萬物的本源,“天法道,道法自然”。

B、辯證法思想:事物是矛盾對立的,並可互相轉化;

②政治學説:“無為而治”

3、歷史地位:

①是中國哲學第一個探討宇宙本源的哲學家②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七

一、“人是萬物的尺度”

1、智者學派產生的背景:

雅典等一些古希臘城邦,奴隸制民主政治發展到頂峯。雅典成為希臘政治和文化中心。人在社會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有些學者的研究越來越關注“人”本身。

2、智者學派的思想主張:

(1)以人和人類社會為探索的主題,研究人類,反思人類自己。關注人與人之間的關係、社會組織、風俗習慣和倫理規範等。

(2)強調人的價值。

(3)代表人物及主張:

普羅泰格拉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樹立了人的尊嚴和。他的思想概括了智者學派的主要思想,體現了希臘文化人文主義的本質。

二、美德即知識

1、蘇格拉底的思想主張:

(1)倡導“有思想力的人是萬物的尺度”,希望重新建立人們的道德價值觀,以挽救衰頹中的城邦制度。

(2)提出“美德即知識”的思想。

(3)提出善是人的內在靈魂,世界上沒有人自願作惡,人之所以作惡是出於無知。

(4)教育對美德同樣重要,教育可以使人認識自己靈魂之內已有的美德。

2、影響:蘇格拉底對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類精神覺醒的一個重要表現,他使哲學真正成為一門研究“人”的學問。

三、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

1、蘇格拉底的學生柏拉圖關注的焦點也是人類社會,著有《理想國》一書,他根據智慧品德而不是按照出身,把每個人明確分工,各司其職,主張有正義感和理性的“賢人”統治國家。

2、柏拉圖的這種想法儘管有很多錯誤,但他鼓勵人們獨立理性思考。為理性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3、柏拉圖的學生亞里士多德在很多學術領域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為古希臘最博學的人。他關注自然界和人類生活,特別強調在整個自然界中,人類是級的。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八

隋唐——封建社會的盛和衰

1、隋大統一的歷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啟後的歷史地位。

3、全面細緻的識記大運河的分段、起止點、溝通河流。理解大運河開鑿的原因,影響。正確看待歷不同人物對大運河的評價。

4、多方面(從統治者作為,從制度,從科技,從水利,從民族交往,從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啟示。

5、唐太宗、武則天、唐玄宗的活動和評價。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均田制,租庸調製的實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間的聯繫,後來的破壞。

7、全盛時期的表現(經濟、政治、民族、對外、文化。)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

8、長安和揚州。

9、唐中央政權和邊疆民族關係的史實,共性。與漢民族關係的異同點。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對外交往和漢的不同之處及其成因。對外交流的具體史實。

11、深刻理解兩税法的實施和影響。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原因和啟示。

13、唐文化:唐詩、韓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繪畫,書法,封建教育,醫學,孫思邈和《唐本草》。

説明:歷來是大學聯考之重點和熱點區域,應注意。核心是盛與衰。

高二歷史知識點總結 篇九

第一二次工業革命區別影響

顯著特點:

第一,第一次工業革命時期,科學和技術尚未真正結合。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由於自然科學的新發展,並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使科學成為推動生產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科學和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第二次工業革命則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已超出一國的範圍,其中有不少出現於德國、美國,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時,除一些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已經完成或將要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外,有些後進的資本主義國家如德國、日本則尚未完成或剛剛起步,因此,對它們來説,兩次工業革命是交叉進行的。這些國家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其發展速度比較迅速。

影響:

①第二次工業革命使生產和資本走向集中,迅速產生壟斷和壟斷組織。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使人類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生產力。

③第二次工業革命加劇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向全球的侵略和擴張。

歷史高二知識點記憶口訣 篇十

一、滿洲的興起和建國

1、八旗制度

明設奴爾幹都司,管轄東北欺女真。

努爾哈赤反大明,統一各部八旗興。

軍事組織八旗制,對外征戰又農耕。

兵民合一促發展,鞏固統治漸強盛。

2、入關統一

順治入關兩先鋒,總兵三桂多爾袞。

擊敗大順農民軍,遷都北京又南征。

南北權貴多降清,剿滅南明小朝廷。

揚州殉難史可法,南征統一國初定。

3、後金改清(1636)

努爾哈赤國號金,赫圖阿拉①為都城。

奪取明朝七十城,遷都瀋陽稱盛京。

聯蒙攻明皇太極,改稱滿洲國號清。

漠南蒙古入版圖,傳子順治旋駕崩。

二、主要帝王的活動

1、順治措施①政治

入關遷都滅南明,設立閣部仿朱明。

權高議政王大臣,限制皇權字獄興。

②其他

五世__受賜封⑦,閉關鎖國禁海令。

2、康熙措施①政治

加強專制南書房,大興字獄害臣民。

固定丁數“更名田”,田賦政策利農民。

②民族

西北平定噶爾丹,西南**受冊封⑧。

剿撫並用平“三藩”⑨,收復台灣海疆靖。

③外交兩敗俄軍訂條約⑩,引進西學開海禁。

3、雍正措施①政治

強化專制軍機處,軍機大臣傳帝命。

大興字獄害賢能,虛設議政王大臣。

②經濟

“攤丁入畝”地丁銀,經濟發展人口增。

③民族

參贊大臣轄蒙古,烏里雅蘇台將軍。

西南西藏駐大臣,改土歸流全推進。

④外交

西方教士亂朝政,清朝禁教西學停。

4、乾隆措施①政治

清朝乾隆盛衰分,大興字獄達峯頂。

新疆平叛設將軍[11],永久駐軍邊疆靖。

②民族

喜迎渥巴錫迴歸,金瓶掣鑑[12]定傳人。

③其他

《四庫全書》紀昀編,後期國衰殖民侵。

三、專制主義的強化

1、控制中央①三大機構

清初官制仿朱明,內閣六部多決定。

閣部之上議政處②,限制皇權較典型。

康熙設置南書房③,三權制約權歸君。

②設軍機處

雍正增設軍機處,軍機大臣為親信。

軍用大事帝裁決,中央地方皆執行。

中央集權新標誌,專制主義達峯頂。

2、控制地方

詔令地方軍機處,行省區域普施行。

十八行省五將軍,辦事大臣轄藏青④。

督撫⑤將軍帝任命,統治全國壓人民。

3、控制思想

清朝狂興文字獄,順康雍乾⑥漸攀升。

①文字獄

加強專制樹權威,壓制漢人防抗爭。

清朝字獄多危害,禁錮思想害賢能。

社會恐怖人自危,阻礙社會向前進。

②八股取士

明清科舉有變更,科舉出題唯儒經。

八股取士育順臣,光緒維新曾廢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