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行業分析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4W

行業分析調研報告【精品多篇】

行業分析個人報告 篇一

市處客運科:

由於時間緊、任務重,我們加班加點通過走訪、實地調查等形式按照通知要求對我縣旅客運輸行業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我縣旅客運輸行業的基本情況。

目前,我縣擁有各類客運班車163輛,公交車25輛,出租汽車151輛、出租三輪車x輛;

擁有客運企業三家,即__運輸公司、__公交公司和__出租車公司。客運班車單車日平均收入約360元;

出租汽車主要有松花江“面的”和千里馬“轎的”兩種車型,單車日平均營運里程約100公里,“面的”經營為“招手停”模式,上車3元/人;

“轎的”出租汽車汽車起步價為3元/公里,單公里運價為1.2元/公里,從業人員日平均收入約180元。

二、存在問題及行業穩定情況。

客運班車

1、車輛超期服役,車容車貌差且老化嚴重,存在安全隱患。

目前,我縣客運班車多為20__年更新的車輛,已超出有關文件規定的6年的時限。車容車貌差,個別車輛腐蝕嚴重,安全係數大大降低且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為妥善解決這一問題,我們報請上級對本縣客運班車進行更新,工作一開始便受到個別業户的牴觸。為此,我們通過深入宣傳、召開座談會等靈活多樣的方式積極地做車主業户的思想工作,使廣大車主業户充分認識超期服役車輛運營中存在的危害,自覺得支持更新工作。通過大量的積極的工作,取得了一顯著成效,沒有發現任何不穩定因素。

2、站外經營、沿街攬客現象時有存在。

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個別車輛車主業户與交通管理人員打時間差、玩“捉迷藏”,經營投機取巧,站外經營、沿街攬客現象一定程度上仍有發生,但不存在不穩定因素。

出租汽車

主要是“面的”存在超範圍經營的問題。個別出租汽車經營者為增加收入,違反規定“下鄉”攬客,與客運班車存在不正當的競爭。為此客運管理所專門成立了出租汽車專項治理小組,廣為宣傳教育,不斷加大監管力度取得顯著成效。

出租三輪車

目前,我縣運營的出租客運三輪車已嚴重老化,呈現逐年遞減的趨勢。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這種客運模式已遠遠滿足不了人民羣眾出行的需求,也越來越適應不了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保持旅客運輸市場的安全穩定,我們沒有強制令其退役,而是平穩過度自然淘汰。不存在不穩定因素。

三、存在問題的原因。

1、執法力度不夠。

2、執法隊伍人員素質有待進一步增強。

3、執法環境、條件不夠好。一方面是外部環境的干擾,如社會地方勢力的干擾及社會輿論的壓力,對執法者正常的檢查管理進行恐嚇、阻撓,甚至動不動扣以“三亂”的帽子,;

另一方面是行政的弊端、干預。客運管理對車不對人,工作中起不到威懾力、震懾作用。再一個就是有領導講情現象。

4、內部工作協調不夠好。

四、對策、建議。

1、建議市局向各縣政府積極爭取政策,對正當的行政執法予以支持保護,創造良好的執法環境。譬如針對站外經營、站外攬客現象,市局可安排組織各縣成立專門的客運執法隊伍,專項集中治理整頓。

2、由市局組織開展各種靈活多樣的治理活動。譬如,針對執法過程中存在的對車不對人、地方勢力大、講情、處罰到不了位的問題,市局可組織開展各縣“互查”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重點解決處罰力度不夠、震懾力、威懾力不強等問題。

3、建議市局加大資金投入,配齊各種執法工具。

行業分析調研報告 篇二

一、家裝行業市場環境分析

1、全國市場現狀分析

第一,產業集中度低,公司數量種類很多,但真正能起帶頭龍頭的作用這類企業並不多。

第二,整個產業的經營業態通常也比較落後,大多數公司仍然是以家裝游擊隊的水準,都是粗放式的管理,原始操作。

第三,家裝公司缺乏普遍的法人管理模式,高端人才沒有進入的門檻。第四,大多數企業屬於急功近利,只顧眼前的利益,缺乏關注合理的優化的流程,缺乏關注客户的需求,缺乏戰略遠見和戰略規劃。第五,大部分的家裝公司管理落後,缺乏電子化、網絡化的建設,更缺乏系統的管理軟件的開發和運用。

第六,大部分公司沒有好的研發機構和研發系統,即使有研發,也是小的研發。

第七,更為關鍵的是大部分家裝公司沒有找到可複製的先進的引領模式,由於沒有可複製的戰略引領模式為支撐,或者相應的物流模式的管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或者在過程中出現非常多的問題。第八,目前家裝企業打出的集成家裝概念只是集成家裝的一個皮毛,沒有真正做到產業鏈的二次深化。

第九,大部分的家裝公司缺乏戰略資金的引入,也非常不善於購併和重組,致使企業沒辦法做大做強。

2、全國市場發展趨勢分析

隨着家裝行業本身的不斷的發展,升級更新和換代,房地產業的發展已經走向高端人才與資本的不斷的進入,資源資產的不斷的重組,未來會出現幾大類型的公司,將會成為具體的發展的趨勢:第一,主要是針對小户型大量上市,大量的精裝小户型,它帶動了巨大而龐大的市場。所以會產生以這一個領域為產業背景的特大型的公司,但這類公司它以傳統的模式經營,它要面對的是所有的地產開發商。而不是一個一個單一的客户。因此這一塊有它獨特的特點,這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他要有比房地產開發商自己組織開發更具有的優勢,他才可以規模化、快速化地擴張。

第二,傳統的零散客户,他們大多數是以滿足家庭功能的需要為主要背景的,當然更高的是有一個文化和品質的需要,這就需要一個平台將整個行業資源有效整合,通過縮短交易過程、降低交易風險,運用科技化管理機制和軟件系統更專業精準的把產品潛質化,品質化,操作化。

第三,它的產值和規模都不是特別大,但是客户有極高的設計要求,訴求性的開發商,他們提供高檔的服務,提供個性化的服務,也會形成專業的色彩,國內外有很多的這樣的設計師事務所,但這類公司可以預測他不會成為主流。

第四,再一類,以小而專的形式出現的這類公司也會有一部分,他們主要抓住某一個細節,市場需求的某一個細節,這種優勢和長處發揮自己不可替代的效益,這是成熟市場業務細分的通常的做法。所以説呢,這類公司不會成為市場的主流。

第五,大家經常講的“混合業態”。做建材的,做家裝的,這類的開發商也在往我們家裝行業裏頭靠。它可能會有它的優勢,但它的優勢永遠不可能替代家裝行業的優勢。所以説也不會成為未來的市場的主流。

從以上這五大優勢分析得出,以小户型為主流的户型商和集合多方資源運用高科技管理機制的平台運營商將成為整個家裝行業的主流,引領家裝行業劃時代的變革。

二、家裝設計師行業分析

設計師是一個很籠統的稱謂。在裝飾行業發展的初期,一般剛出校門的學生都不敢以設計師自居,不像現在,只要拿到室內設計專業學歷者,似乎就可以擔任起設計師的工作。雖然一般業主看不出設計師的水平,但行家可不是好糊弄的。有句話説: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沒有。目前設計師行業比較混亂素質水平等方面良莠不齊,再加上近年來家裝市場逐漸蕭條,更值得我們去分析。

1、設計費昂貴“返點”不來自客户

對於基本功紮實的設計師來説,在選擇工作的時候,一般都能進入不錯的設計院或學校等大單位,差點的,也會進入不錯的裝飾公司(如東易日盛、業之峯、元洲、龍發等)。經過十幾年歷練,有經營頭腦和膽量的,乾脆自己開設計公司或工作室。他們三五成羣,自組設計公司,在南方等大城市相繼推出高設計收費的運作模式,和那些一直以優良作品生存的設計師一道,開創了家裝行業的新局面。這些設計師和已在社會上立住腳的成功設計師一樣,有不錯的社會聲譽和經濟回報,高昂的設計收費,使他們可以專心做純設計。他們現在的市場主要是針對高端客户,設計一般以原創為主。

這部分設計師雖然不能説一點“返點”的現象都沒有,但絕對不會把“返點”的錢加到客户身上,而且他們推薦客户購買的材料,一般絕對比客户自己能買到的價格要低廉。所以,客户是絕對不會有什麼損失的。不能説他們視金錢如糞土,但他們更看重自己的作品,並以此帶動更多的市場。有位材料商説過,優秀的設計師選用他們的材料,做出的樣板房一般能帶動一批人,所以給他們些“返點”,實際上也是變相的廣告宣傳。因此,請這樣的設計師,業主儘可放心。當然,他們高昂的設計收費,也不是一般消費者能接受的。這類設計師有兩個明顯特徵,一是設計收費貴,二是一般不會接太小的工程。

2、“返點”追波逐流

還有一類設計師是那種能獨立設計,但一直沒有太多出色作品的良好設計師。他們雖然入行不晚,但因為綜合基礎知識薄弱,無法進入行業的主流。因為沒有太多的案例影響客户,加上社會上還很少有人接受“設計費”一説,他們就開始“自己鋪路”了。路在那裏?看着別人大把“返點”,也開始極力開動腦筋,將返點最大的品牌產品直接設計進設計圖。由於把控業主到位,被矇在鼓裏的消費者更是沒有選擇,因為要達到“完美”的設計效果,只能選擇設計師推薦給你的品牌,甚至連顏色型號都不能有一點差。

不過當業主回過味來就會發現,這種風格的產品只有在一家或幾家建材品牌才能找得到,而這些建材產品的返點肯定是最高的。為了這太“完美”的效果,消費者也只能打掉牙往肚裏咽。幾年下來,這些“設計師”甚至有的修煉成仙,居然還真發了些小財。

目前,這類設計師的收入主要靠微薄的設計費,另外就靠回扣。但他們一般都比較理智,不會無原則地為了錢而去採用那些和設計相背離的材料。

3、經驗尚缺金錢為上

還有一類設計師。因為學過幾年設計,再加上把效果圖玩得比較熟練。這部分設計師雖然沒有多少實際經驗,但還是能“矇住”一部分客户。他們的設計有些也能從主人的角度考慮,但當效果和金錢發生衝突的時候,他們往往會選擇後者。幾年下來,因為過多地將精力投入到“返點”上,除了賺幾個錢外,他們的設計水平早已經不適應新的市場了。時間一久,他們或改行或做“專業家裝公司”。但也有些人憑工作經驗,能到一些“專業家裝公司”擔任“資深設計師”或“主任設計”。由於有公司全面立體性的廣告宣傳,他們很快贏得那些中、低檔次家裝市場的青睞。行業的混亂給這類設計師提供了商機,“免費設計”的背後,上演着現在人盡皆知的“返點”。當然,他們有個別的因為從業時間長,有深厚的功底,所以拿“返點”還能蒙過很多“精明”的業主。保守估算,他們的“返點”已遠遠高於剛入行的年輕設計師,畢竟他們多年的經歷,有了廣泛的材料供應商網絡。

有時為了向業主表示自己的清白,有些資深設計師只是象徵性地向你推薦幾個品牌的產品,並不強制業主一定要選擇哪種品牌,主動權全在業主。畢竟,現在的業主越來越精明瞭。

4、辦“三無”公司能宰則宰

最後一類設計師,就是那些末流大學甚至沒有什麼正規學歷、素質較低的所謂“設計師”。如果以真正的設計師所要掌握的學科去要求他們,他們只能被划進不合格行列。但現在,社會對設計師的從業資格把控得不嚴,使他們也混進了設計隊伍。這些人一般連正規的家裝公司都進不去,比較普遍的現象就是自己開個“三無”公司,領幾個人自己幹。不過你可別小看他們的能力,雖然設計水平一般,但他們一般更精於攻關,聽到哪個小區交工了,他們甚至能通過物業部門拿到業主的電話,然後不斷地與業主聯繫,有的乾脆跑到小區門口拉活。這些設計師一般都是設計、公關和施工一體化,無論客户提出什麼要求,他們都能一口答應下來。比如你説要包清工,他們也會答應下來,然後,再利用他們的口才,説服你去買他們“自己門頭”裏的材料。這些設計師,也知道自己是吃幾碗乾飯的,他們就是想趁着行業管理混亂的時候多掙幾個錢,也沒想過在這個行當長久幹下去。因為沒有了顧慮,再加上大部分業主對裝修材料並不瞭解,況且親力親為地挑選建材既費時間又耗精力,這就給他們在代購過程中明目張膽吃回扣提供了條件。目前,這部分人的市場還真不錯,主要是那些貪小便宜的業主滋潤着他們。

目前優秀的裝修設計師大多從屬於一些裝修公司,他們在做家裝設計時,往往從家裝公司的角度出發,向您推薦時尚風格,用高檔裝修材料,設計複雜的造型,以取得利潤,拿提成。

傳統裝修公司,從普通設計師到主任設計師,不管做到什麼程度,最大的感受就是自己是隸屬於當前所在的企業的,你在做裝修設計方案、編制預算、主材推薦、施工組織、現場跟蹤等等方面,都必須以公司利益為首要目的。

當然作為企業的一員,為企業利潤最大化而工作是必須的,但有的公司,特別是一些沒有長遠發展目標的公司,會強制或半強制地要求設計師為客户推薦或使用各種高檔的裝修材料,做各種花哨的背景圖案以增加工程量。同時裝修公司內部在給設計師評定等級時,簽約量和利潤率往往是最主要的評定標準,而客户滿意度、回頭率等指標反而被忽視了。

還有設計師推薦裝修主材拿高額回扣的`現象,可以説是比比皆是,同樣檔次而不同品牌的家裝材料,比如瓷磚吧,哪個銷售商返點高,哪個返點及時,哪個時不時地贈送些小禮品,設計師就肯定會給客户推薦這個品牌,而客户在充分相信設計師的情況下,往往花了比自己在建材城買還要多的錢來買了相同的裝修材料。

當然,這樣的設計師遲早都會被看穿,可是也正是這樣的設計師,往往能簽到金額比較大的單子,公司會將其奉為和簽單能手而重用。在施工期間,設計師又往往處於設計方案常常被工人以節省材料為名任意更改、縮水的狀況,這時候公司為了不返工,少返工,又會想盡辦法地説服客户接受現況,哪管最終裝修效果怎麼樣。

這是拼命增加工程量的設計師,還有一種情況,就是公司為了留住各種檔次的客户,特別是一些中小型家裝公司想更多地留住中下檔次的家裝客户,就鼓勵設計師們都去做所謂的現代簡約式風格,其實就是四白落地式,刷牆、鋪地、走電線水管,工程量少沒關係,只要個數多就成,一個小區籤個二三十户的,利潤也到手了!這些設計師們於是都變成了可憐的繪圖員和預算員,作品毫無設計可言,可是在公司的設計師評定時,也會因為簽單個數多、週期短而稱為簽單高手。一些客户是隻要求設計,不要求公司施工的情況。按裝修公司規定收取設計費,家裝公司和設計師之間按4:6的比例分配。像這樣的單子相對設計師就做得比較開心,可以更自由地發揮設計能力,不必擔心公司賺工程量少了還是多了的問題。現場跟蹤時也會更大程度地得到工人師傅的尊重,同時還能得到更多的施工經驗。

隨着家裝市場的成熟,分工的完善,獨立設計師+配材中心+施工隊這種模式會得到認可,普遍接受。現在一些大型的家裝企業已經開始走“配送中心+施工隊”的道路了,所有家裝材料由正規建材市場統一配送,施工隊只管施工。當然這不是説説這麼簡單,裏面相互制約和監督的細節是非常豐富的,這種模式肯定是家裝業發展的大前景。

三、建材家居賣場經營分析

受累於嚴格的宏觀調控政策,房地產下游的家居建材行業早已“入冬”,但盈利不濟並不意味着它們會收縮規模。相反,以家裝建材為主的零售賣場仍然在不斷加快擴張步伐。同時,外資家居零售商也沒有放棄中國市場。

1、普陷虧損

眼下,雖然各大家居建材賣場已展開諸如促銷、降租、電商等多重渠道突圍,但仍然掩蓋不了慘淡的行業現狀。國美電器原董事局主席陳曉投資的名巢靚家上海旗艦店就在開張半年後關閉。外資建材商更是敗走中國。以全球最大的家裝用品零售商家得寶公司(HD)為例,已經關閉多家賣場。百安居同樣未能“倖免”。最高峯時在中國曾開出60多家店,兩年後卻關掉了20多家店,其餘門店在面積上也有所縮減,在中國市場也連續多年虧損。盈利狀況不佳是百安居收縮的最大原因。

2、賣場過剩

值得回味的是,淡季之下,家居建材賣場擴張的步伐絲毫未減。紅星美凱龍就是業內當之無愧的“擴張王”,如今已達到百MALL的規模,並放出豪言稱,在2020年要達到全國200家MALL。近幾年,家居建材賣場擴張步伐的速度前所未有。全國家居賣場總面積已超過4000萬平方米。統計顯示,單在上海,就有約120家家居賣場門店。按1萬平方米年銷售1億元計算,目前國內市場年銷售2000億元,也就是説,只有2000萬平方米的賣場就足夠了,這意味着有將近50%的賣場過剩。

3、擴張背後

市場需求減弱,門店效益猛降,為何這些連鎖賣場還要硬着頭皮擴張?“靠租金賺錢是目前賣場綁架商家的捷徑。”滬上一位知名建材企業高管一語道破其中的“潛規則”。有業內人士透露,在上海,有賣場的租金每平方米已近300元。在北京,有些賣場100平方米的店年租金將近60萬元。

目前,賣場的租金已成為建材經銷商的不可承受之重。此前,重慶、南京、鄭州等城市都有廠商或代理商從紅星美凱龍撤離。居然之家也出現部分品牌撤離的情況。有報道稱,這些家居賣場中約60%的經銷商都處於虧損狀態。而上述建材企業的高管對記者稱,“60%可能還是保守説法,實際虧損的經銷商應該遠不止這個比例。”“其實單個賣場的租金漲幅對我們這種大企業來説是可以承受的,但是這幾年來,家居賣場的數量暴漲,我們的租金總額也就一下子漲上去了。”該人士説。

上述高管對記者透露,賣場與地板企業簽訂合作協議時,往往要求企業品牌入駐賣場在全國各地的連鎖店,如果商家不願意進入新開的某一賣場,那麼,以後也將失去進入這個連鎖賣場的其他機會。比如,這個賣場若是再開店,這個品牌就無法進入,即便進入了,品牌也不能優先選擇擺放權。

家居建材行業的困境與當下的經濟環境密切相關。導致家居建材下滑的主要原因有三:國內宏觀經濟走勢依舊低迷,消費者購買力水平縮水,市場需求減弱;其次,房地產受到國家的嚴格調控,家居建材業是房地產的下游行業,受到的衝擊較大;最後,租金和人工成本的不斷提升,極大擠壓了其利潤空間。今年後半年傢俱建材業走勢需依宏觀經濟走勢而定,回暖的可能較小。

業內人士預計,未來三到五年,傢俱行業將面臨低沉的下滑態勢,傢俱行業的回暖可能要等到未來四五年後才有可能出現。

四、傳統家裝公司經營分析

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生活環境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從滿足基本居住需求到體現主人的個性和品位。個性化和品質化需求日益旺盛,使人們對家裝已經不僅僅只是滿足美觀的需求,家裝也不再是千篇1律,個性化和品質化已成為人們追求的目標,於是就有了從大眾化到小眾化需求的轉變。我們先來看看以前傳統的家庭裝修模式:

1、馬路“游擊隊”模式

早在上世紀90年代,家裝基本上沒有什麼風格,只以實用為主。裝修人員沒有統一的組織,大多蹲在市場或馬路邊,面前放着一個紙殼板,寫着裝修工、泥瓦工等,如果客户有需求,能立馬就地組成裝修隊,進家裝修。

馬路“游擊隊”的模式存在諸多缺點:在資質上:“游擊隊”沒有營業執照和資歷證書等具有法律效力的證件,客户的家裝工程就得不到法律保障,一旦發生糾紛,倒黴的只是客户自己。在信譽方面:市面上的“游擊隊”採取的是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方式,在職業道德、工作態度、裝修質量、售後服務等方面都無法與正規公司相比,工程一完工,結賬就走人,一旦出現售後的問題,就找不到人,更談不上對裝修質量負責。在質量上:不管你是採取材料自購還是由“游擊隊”購買,你都會擔驚受怕,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事情常有發生。要麼一不小心,來個偷樑換柱,要麼工藝粗製濫造,滲漏問題不斷,帶來無盡的煩惱,最後吃虧的還是自己。在設計上:“游擊隊”談不上設計,基本上是照搬別人家裏的樣子或是聽主人怎麼説就怎麼做,往往效果出來不倫不類。在追加資金上:“游擊隊”往往先以低價位引誘客户,待工程動工之後,這裏要追加錢,那裏要追加錢。不加,他們乾脆不再施工;加,彷彿一個無底洞,愈增愈多,騎虎難下。在服務上:“游擊隊”談不上服務,流動性又相當大,施工人員普遍文化水平不高,沒有服務規範和服務意識。

這種“游擊隊”式的裝修,首先工人的素質參差不齊,從裝修的過程,到裝修結果,乃至後期的售後服務都沒有保障。

2、裝修公司模式

隨着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神州大地,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房地產行業也逐漸升温,作為其下限產業的家裝行業迎來了第一個春天。人們對家裝的要求也逐漸提高,家裝的模式也從“游擊隊”走向正規的裝修公司。家裝公司為客户提供的服務方式大致有:全包裝修,也叫包工包料裝修,也就是説所有材料採購和施工都由施工方負責,對於業主來説,這是最省心的一種裝修方式,同時這也是裝修公司利潤最大的一種裝修方式。這種委託裝修公司從設計、購料到施工提供一條龍服務的形式,現在被很多客户所接受。這種承包方式適用於對裝修材料極為不熟悉,且沒有時間和精力去採購材料的客户。全包裝修模式省事省力,可以為客户省去很多麻煩。但在這種方式下業主容易與裝修公司發生扯皮現象,業主擔心裝修方虛報價格,與材料供應商聯手欺騙自己。費用相對也較高,所以大部分業主不選擇這種裝修方式。

半包裝修,即裝修公司負責施工和輔料的採購,而主料如瓷磚、地板、潔具、塗料、廚具等由客户自己採購的裝修模式,這顯然不利於裝修公司實現利潤最大化。

家裝是非常繁雜的一個系統工程。作為一個家,除了裝修,還需要配置主材、傢俱、飾品、用品、布藝、燈具、電器甚至綠植等。所以,對於居家裝飾來説,它是一個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涉及空間、平面、色彩、家居配置及環境佈置等,如果由非專業的人員去完成一件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勢必就會造成設計難、選材累、過程苦、效果煩的問題。這是為什麼呢?因為傳統的居家裝飾模式,裝飾公司只負責為客户提供施工,材料商只負責為客户提供材料,傢俱供應商只為客户提供傢俱,飾品供應商只能為客户提供飾品,各個節點的連接需要客户自己來完成。

a、設計難:業主與設計師在溝通交流時,由於語言上的不對稱(業主是非專業人士,設計師是專業人士),造成設計師很難把控業主的真實需求。另外,方案的確認等待時間過長,先是要等平面方案出來,再是效果圖,最後是報價,這期間,需要反覆協商修改,等待,再協商修改再等待。

b、選材累:如果業主選擇半包的形式裝修,十幾種裝修材料都需要消費者自己分別去選購,業主本身不具備專業的家裝建材知識。為了慎重購買,必須一有空就跑各大建材城,瞭解材料知識,比較材料的品質、價格、售後服務,等到材料終於買齊,也耗費了不少寶貴的時間。萬一材料出現問題,一來一往退換貨所浪費的時間更加難以控制。c、過程苦:材料以次充好,施工偷工減料,裝修質量不過關。比如地板出了問題,業主來找家裝公司,公司就會説,你要去找地板商解決,常常弄得消費者焦頭爛額,身心苦不堪言。此外,還有環節煩瑣,無規劃,不按標準的工藝規範施工,施工進度一拖再拖,延誤工期等等。

d、效果煩:家裝效果與設計方案脱節,由於裝修過程涉及領域很多,如空間、色彩、傢俱配置、材料、環保、風水規劃等,裝修公司只能解決設計和施工的問題,很難對整體家居有效整合。

目前國內家裝企業無法壯大的根本原因就是傳統家裝公司採取的是裁縫鋪式的運營模式,即:從客户接待、洽談、量房、設計、選材、簽訂合同到現場服務都是由一個人負責,從而導致了工作效率低下,對人員的要求較高。這對企業來説,難以擴大規模,容易形成私單,管理難度加大,並且淨利潤少。

因此,當前的居家裝飾行業,正面臨着巨大的挑戰:一是進入的門檻不斷提高。國家和相關主管部門將出台更為嚴格的行業標準,行業准入制度將更加嚴格,導致家裝企業在很多方面受限加重,盈利降低,經營風險逐步加大。因此只有規模化和品牌化企業才能應對殘酷競爭,在生存中謀求更大的發展。二是人力成本與房租不斷提高。國家勞動保障的完善,社保保險用工合同的規範,使勞動力成本越來越高,高等教育的普及更加劇了勞動力的減少,使得傳統家裝企業的盈利能力不斷降低,管理水平低下的企業最終必將出局。三是資本進入家裝企業。資本與家裝企業的完美結合,將是目前家裝行業的一種發展趨勢。借用資本的力量,不斷壯大企業的規模和提高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鞏固企業的品牌,最終促成企業成為行業新的巨頭。

五、消費者分析

1、裝修品牌意識增強

家裝消費品牌意識提高,是今年一個明顯的變化。隨着消費者的消費行為日益理性,品牌消費成為趨勢。更多消費者意識到,品牌不僅意味着品質保證,更是服務保障。

通過分析市場發現,更多的企業在為消費者提供產品和服務上,覆蓋面更加寬泛。如提供成套的設計方案、全套的主材、科學的生活方式等。東易力天裝飾針對不同户型推出了完整家居,提供從風格設計到後期配飾的全套家裝解決方案。而超凡裝飾將高科技引入家裝設計,把智能化的概念普及到高端家裝設計中。

很多家裝企業的負責人表示,不管是整體家居解決方案還是大家居概念,或者很多企業推出的套餐裝修,都在市場贏得不錯的反響,反映出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同,對其整合的材料品牌等的認同,也是家裝品牌消費意識增強的一個重要表現。

2、家裝消費能力下降

在調查中發現,目前的家裝主力消費人羣仍然是26歲至40歲之間,80後比例上升明顯,且大部分人裝修房屋都是自住的剛性需求。與往年最大的不同是,今年的普通家裝消費能力較前兩年有所下降,消費者裝修(不含傢俱、家電)的花費平均在6.8萬元。分析其中的原因,首次置業裝修的剛需業主佔了很大部分,由於房價一直處在高位,購房的壓力增大,促使他們縮減裝修的費用。

由於受上游房地產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游的家裝行業整體形勢不容樂觀,企業生存壓力劇增。因此,各大公司都在通過減免管理費、壓縮利潤空間等措施,吸引為數不多的消費者。

見多了各種促銷打折的消費者,對於商家花哨的促銷更加理性,很多家裝企業反映,不管是買送還是增值、減免等,如果不是實打實優惠,很難打動消費者。

很多的消費者也表示,由於裝修預算減少,好鋼用在刀刃上,該花的錢一定要花,不該花的,則一分不多花。

3、設計、環保決定選擇

在前兩年的調查之中,裝修業主視價格、質量為選擇家裝公司的主要因素。而今年家裝企業普遍反映,消費者在選擇家裝公司時雖仍然考慮這些重要因素,但設計的分量在加重。

調查顯示,有近六成的消費者認為,是否選擇家裝公司,首先得看設計師的設計方案是否對眼。和過去人們一味注重價格不同,現在的消費者,更看重家裝設計能給自己未來的生活帶來怎樣的品質。而消費者對設計的認同,還表現在對設計收費的認可上。很多消費者表示,設計師的設計作品如果得到認可,願意為他們的勞動成果付費。

4、把裝修實用放在首位

近一兩年來,設計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看重並認可,從不理設計到為設計買單,設計本是家裝的靈魂的理論被普遍接受。調查數據顯示,除了設計好壞成為選擇家裝公司第二因素外,消費者對設計的理解也更透徹,對實實在在的功能設計越來越看重,相反以往看重的浮華的外表造型在被淡化。

行業分析報告 篇三

一、土地市場狀況

1、成交土地:4月武漢中心城區無土地成交。

4月蔡甸區有一個土地公告揭牌,共4宗土地成交。總供地面積145648O,成交總建築面積156351O,成交總金額5792萬元。平均樓面地價310元/O。

德思勤觀察:蔡甸土地市場日漸規範。蔡甸國土局的招拍掛程序、拿地程序日漸規範。以往個人非正規手段拿地已經少之又少,土地市場的日漸規範將促進房地產市場的成熟。

旅遊區成交地價高於老城區地價3倍。20xx年蔡甸知音湖畔旅遊區出讓了全市面積最大的一宗地塊,被和記黃埔地產公司以樓面地價939元/O競得,而今年成交的中心老城區土地價格約為310元/平米,遠遠低於知音湖畔。港資進入蔡甸,將提升當地的商品房開發品質,加快拉動全區的商品房成交價。

2、出讓土地

截至4月,武漢市中心城區有一宗土地交易公告,共10宗土地出讓。掛牌總用地面積481042O,總建築面積1038645O。出讓土地中,漢陽有5宗。武昌2宗,漢口3宗。

德思勤觀察:漢陽區土地大面積放量,本月漢陽區有5宗土地出讓,其中墨水湖周邊有3宗,四新區有2宗。總出讓面積為749750O,佔本月出讓面積的70%以上。如此大面積的政府出地行為,部分原因是政府重點規劃漢陽新區的房地產建設。墨水湖周邊由於政府改造力度的加大,自然環境和相關配套均好,較適合開發居住用地,加上政府對此區域的商務及政務配套的規劃,預計未來有可能成為帶動武漢房價的另一個增長極,即大盤的集中地。

漢陽四新區首次拍地。本月出讓2宗四新地塊,是繼政府對四新地塊規劃後,首次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政府和業內人士非常關注此地。這兩塊地的出讓面積為581780O,佔全市出讓土地面積的56%,佔漢陽區出讓土地面積的78%。如此大面積的地塊,對開發商的資金及開發勢力要求較高,且今年的土地調控政策加劇,預示着開發商的品牌及實力都較高。

二、住宅市場狀況

1、新盤(含加推和新入市項目)分析

20xx年4月中心城區有15個項目開盤,比上月的6個增加了150%。

4月開盤項目呈現出以下幾個特徵:

武昌片區開盤量最大。本月開盤項目中,武昌片區有8個,其中武昌中心區有4個,光谷南湖片區有4個。位於光谷南湖片區的保利心語是本月銷售最好的項目,開盤當天推出140套中小户型,當天銷售約100套。由於其價格低於周邊項目500元/O左右,又是保利開發商的知名項目,所以銷售情況火爆。漢口片有5個項目開盤,其中漢口中心區有4個,東西湖片有1個。值得關注的是位於金銀湖片的泰躍金河,開盤均價4280元/O,價格較低,當天推出140套左右,截至到目前的銷售率約為50%。

盤龍城片區本月銷售不佳。本月盤龍城有2個項目開盤,銷售率在10-15%左右。由於國家對投資客户的限制政策,在盤龍城片區投資的客户有所減少,市場較冷。

入市新項目較少,4月開盤的15個項目中,2個新項目入市,13個加推項目。其中恆大華府和領袖城為本月新入市項目,但銷售情況均不理想。

萬元項目增多。本月有5個10000元/O左右的項目開盤,銷售最好的是位於漢陽片的錦繡長江,開盤均價10500元/O,開盤銷售110套,其餘項目銷售情況一般。高端項目依然是影響全市房價的一個增長極,從本月高端項目的開盤情況可以分析,高端客户需求較為穩定,而此類客户考慮最多的是項目自身品質及投資潛力,而對價格的敏感程度較低。

德思勤觀察:目前的剛性需求市場非常理性,性價比較高的項目銷售情況較好,而一般項目銷售不容樂觀。回暖信息還有待觀察。而高端高品質項目的需求市場,由於其項目產品的稀缺性和品質感,銷售一直較穩定,較少受宏觀市場的波動。除了剛性需求和高端需求以外的市場,受寒冬影響較大,銷售起伏較大。

2、住宅銷售分析

成交套數

根據武漢德思勤市場研究部跟蹤武漢房地產市場市場信息網備案數據的顯示:20xx年4月,成交量有所下降,4月成交量3850套,對比上月降幅20%,4月日均套數為128套/日,較上月157套/日下降了18個百分點。

成交套數增幅與面積增幅的關係

本月商品房的成交套數降幅為21%,面積降幅為24%,面積降幅快於套數降幅,從市場成交量看,小户型的成交比重有所增加,變相説明大部分購房客户的置業面積逐漸趨小。

德思勤觀察:成交量下跌20%。20xx年3月的市場成交量為4872套,而4月只有3800套,少了約1000套,由於目前的市場成交套數基數較小,所以3月受經濟適用房和品牌開發商的促銷活動的影響,成交量大幅增加。而4月,雖然推盤量遠遠高於3月,但大部分是4月底開盤,依照武漢房地產市場信息網的備案特點,4月底的大量成交,有可能在5月才有所顯現,整個市場是否回暖的判斷尚待時日。

價格上漲幅度較小,有緩慢平穩上漲之勢。4月成交價較3月有所上漲,但價格水平仍低於20xx年。價格漲幅較小,對全市價格起影響作用的重點片區,如漢口中心片,價格及成交量沒有明顯回暖勢頭。

成交總面積與總金額

根據武漢德思勤市場研究部跟蹤武漢房地產市場信息網備案數據的顯示,20xx年4月全市累計成交面積38.04萬O,較3月下降了23.8%。累計成交金額20.08億元,下降了21%。從成交分析,武漢市場尚處於進一步探底過程。

全市小結:

土地市場上,漢陽區本月大幅放量,政府規劃力度加大。漢陽區土地大面積放量,佔本月出讓面積的70%以上。如此大面積的政府出地行為,墨水湖周邊由於政府改造力度的加大,預計未來有可能成為帶動武漢房價的另一個增長極,即大盤的集中地。

漢陽四新區首次拍地。是繼政府對四新地塊規劃後,首次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土地。這兩塊地的出讓面積佔全市出讓土地面積的56%,佔漢陽區出讓土地面積的78%。如此大面積的地塊,對開發商的資金及開發能力要求較高,且今年的土地調控政策加劇,預示着武漢市場對開發商的品牌及實力都抬高了門檻。

全市市場價漲量跌。本月價格持續春節以後的上漲趨勢,漲幅為4%,較為平穩。而成交量持續20xx年底的下跌之勢,全市仍處於房地產的調整階段。

市場理性迴歸,市民置業以性價比優先。從目前市場上開盤項目銷售情況可以看出,銷售較好的項目大部分性價比都較高或是知名開發商開發項目。説明客户日趨理性,如20xx年的瘋狂買房,擔心不買還漲的衝動已經消失。武漢市場真正進入買方市場。

三、區域成交情況

1、區域成交情況

4月成交量最高的是武昌和關山片區,最少的是青山片區。成交量漲幅最大的是沌口片區,降幅最大的是東西湖片區。而該片區3-4月的成交量波動較大,較不穩定,分析得出該片區受宏觀政策的影響較大,還在調整階段。本月漢陽成交量漲幅較大,是由於該片區本月推盤量較大,而沌口片區的價格處於全市低谷區,受漢陽中心區房價擠壓的客户可能選擇該片區。

武昌中心區初現回暖之勢。截至4月以來,武昌中心片的成交量處於穩定有緩慢上漲之勢,而中心區的房價及成交量對全市的帶動影響較大,是否預示着回暖尚待觀察。

區域市場小結:

片區價格平穩。各片區價格沒有出現大幅上漲及下跌,市場較為平穩。目前的房價處於穩定上漲之勢。

漢陽成交量最大,本月該區是熱點。漢陽片區的成交量漲幅最大,預計未來還將增大。由於政府改造力度和新區利好消息的不斷放出,其片區價值日益凸顯。

有關行業分析報告 篇四

為了推進我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發展,提高我院汽車檢測與維修技術專業的學生的職業素質,職業技能和職業道德,使我院汽檢專業的學生畢業後,能在專業崗位上更好的發展。20__年5月8日上午,我和我班上的其他3位同學到廣西汽車貿易園分別對海南一汽海馬汽車柳州華明銷售服務店,比亞迪桂商專賣店等的採訪和調查。以下是我們採訪專賣、店銷售人員和汽車維修人員所得到的信息。

一、企業聘用員工看重的素質和能力

一位汽車銷售專賣店的銷售人員對我們説了這些話:目前,中國汽車維修產業繼續保持繁榮態勢,業務量及營業收入持續增長;企業數量保持高速增長,產業內部企業經營模式發生轉變,隨着外資進入,產業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市場競爭日趨規範化,品牌競爭日趨激烈。細分市場中,汽車維修連鎖經營市場發展潛力巨大,前景十分廣闊。未來幾年內,汽車維修將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市場需求拉動明顯;企業數量依舊保持一定的增長速度。車輛總數的增加,特別是私家車用户的不斷增長,伴隨的是車主住地旁的汽車維修、汽車美容等相關服務行業的興起並蓬勃發展。然而國內大多數高等院校並沒有開設汽車相關專業,專業的汽車維修技能學校猶如鳳毛麟角、遠遠不能滿足市場對專業汽修人才的巨大需求。所以汽車維修服務企業聘用員工看重的素質和能力也漸漸增強,那我們應具備什麼樣的素質和能力去適應我們這個汽車維修服務行業呢?

第一、心理承受能力。社會與學校相比,生活環境、工作條件、人際關係都有着很大變化,這些變化難免會使那些心存幻想、躊躇滿志的畢業生造成心理反差和強烈衝突,這時,心理的承受能力是第一位的,要克服心理障礙,使自己在心理意識上與外部環境取得認同。我們汽車維修服務行業更需要心理承受能力,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去工作。

第二、人際交往能力。走上工作崗位後,人際交往能力的發揮是適應環境的關鍵。不善於與人交往,就難以與人溝通,就難免將自己封閉起來,以致帶來諸多煩惱與痛苦。我們汽車維修服務行業也一樣,我們在工作時會面對不同的顧客,我們要和他們交流,就必須有很好的交流能力去和顧客談話,使顧客滿意。

第三、應變能力。畢業生不可能在學校學到工作崗位上所需的全部知識和能力,只有隨時調整自己的知識、能力結構和思想行為方式,才能使自己始終處於主動地位。特別是緊急搶修汽車發動機,這更需要我們這種應變能力。

第四、自我決策能力自我決策能力是一個人能否獨立思考,果斷處事和獨立完成某項工作的能力。在工作中,每一件事情每一個問題以及它們的變化進展都不可能像在學校那樣有老師給你作指導,而必須靠自己迅速作出決定,及時予以處理。因此,具有良好的自我決策能力在工作中是十分重要的。這是我們也要具備的,不是嗎。

二、汽車維修服務行業從業人員的現狀

對汽車維修企業來説,人才是最重要的因素。當前汽車維修從業人員法律意識、技術素質不高的問題,已成為制約汽車維修業持續發展的主要“瓶頸”。從業人員中接受過中等職業教育的不多,接受過各類高等教育的就更少。據中國汽車維修行業協會對部分一、二類汽車維修企業抽樣調查,從事技術管理工作的人員中,有26.2%文化程度為國中以下,一線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在國中以下;接受過新技術培訓的為11.7%,接受過管理經營培訓的有9.3%,汽車維修基礎培訓的有38.7%。

以具備技術等級證書的技術工人為樣本比較,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及以上(含技師、高級技師)比例為30.4%、43.1%、26.6%,而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為15%、50%、35%。抽樣的一、二類企業中,尚有22、4%的從業人員不具備任何技術等級證書。三類企業中技術等級的比例更遠遠低於上述數據。二、三類汽車維修企業的從業人員大多是來自離開土地的農民、城市普通中學畢業生、轉崗擇業的工人。他們文化水平不高、服務意識不強、專業知識匱乏的問題帶有普遍性,即使是一些大型汽車修理廠也存在同樣的問題。

在培養技術人才方面,許多汽車維修廠還是採用師傅帶徒弟的方式,汽車維修質量的好壞完全憑經驗。他們學歷低、技能差,造成了維修過程中盲目猜測故障、盲目拆卸零件和換件的現象,造成了維修工藝規範難以有效實施,維修質量得不到保證,給客户帶來的汽車維修費用過高的後果。這種局面不僅經常出現維修質量糾紛,而且給車輛行駛安全留下了隱患。廠家平時不注重汽車維修資料的收集、整理,結果只要其中一位有技術的師傅走了,整個廠馬上就癱瘓。因此,人才問題成了廠長、經理們最頭痛的一個問題。現階段的情況是不培養不行,培養了又恐怕為他人作嫁衣。擺在面前最現實的問題是採取何種方法培養人才、留住人才,這是汽車維修經營管理者們必須研究的課題。

近年來,一大批大、中專畢業生加入到汽車維修行業,為該行業注入了一股新鮮血液。他們具有一定的文化基礎,掌握較為紮實的汽車專業理論知識,懂英語、電腦、電子技術,會使用專用儀器、設備進行故障診斷。他們的加入,使汽修業的文化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但汽車專業人才的培養還遠遠跟不上現階段汽車維修業改革所需。

三、汽車維修服務人員工作時的基本要求

1、按派工單項目或用户現場要求進行維修作業,不得漏項。

2、嚴格執行汽車維護工藝規範和修理技術標準進行維修作業。

3、修理過程中嚴格執行自檢、互檢和專職檢驗為內容的“三檢制”進行

4、在就車維修作業時,如發現安全關鍵部位存在隱患或故障,應及時向客户或經理報告,不得擅自處理。

5、嚴格按照各工位工序安全操作規程進行作業,杜絕事故發生。

6、節約用料,隨用隨領,更換配件以舊換新。

7、管理好修理現場,做到零部件按規定擺設整齊有序,現場環境衞生清潔。

8、儘量滿足用户提出的工期要求,必要時自覺安排加班加點。

9、完成好總經理交辦的各項臨時性工作。

行業分析報告 篇五

生物醫藥行業在戰略新興產業中屬於盈利週期較長的產業,一個生物醫藥品種從臨牀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時間,期間需要大量的研發投入。因此,生物醫藥產業高投入、高產出、高風險、高技術密集型的特點,決定了股權融資是生物醫藥企業在成長期的重要融資方式,也提示我們應該根據生物醫藥企業的在成長期的財務特點和投資風險,設置能夠適應研發型企業特性的上市標準。

一、生物醫藥行業基本情況

(一)生物醫藥行業簡介

生物醫藥產業被稱為“永不衰落的朝陽產業”。隨着世界經濟的發展、生活環境的變化、人們健康觀念的變化以及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等因素影響,與人類生活質量密切相關的生物醫藥行業近年來一直保持了持續增長的趨勢。根據全球最大的醫藥市場諮詢公司IMS Health的統計報告,20xx年全球醫藥市場銷售額將達到1.1萬億美元,未來幾年將保持5%-8%的複合增長率,這反映了全球醫藥市場強勁的整體增長趨勢。儘管各國政府均在控制醫藥費用的增長,但由於新藥開發、人口結構變化及人們對健康預期的提高,藥品市場的增長仍快於經濟增長的速度。

按照年銷售額10億美元的重磅藥物標準,20xx年有近百種藥品達標,其中TOP50的達標線為16.43億美元,這些重磅藥物全部出現在美國和歐洲。我國生物醫藥行業發展從二十世紀80年代開始,目前尚沒有出現年銷售額超過10億人民幣的藥物。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生物醫藥行業持續高速增長。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發佈的數據,20xx年至20xx年,我國生物醫藥產業銷售收入從1686億元增長到21543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21.65%。

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截至20xx年末,我國醫藥製造業總資產達到18480億元;20xx 年全年,我國醫藥製造業實現銷售收入20593億元,較“十五”末期的20xx年增長16573億元,複合增長率22.66%。

根據預計,20xx年至20xx年我國醫藥市場仍有望保持16.1%的高年均複合增長率。20xx年,我國醫藥市場規模已超越法國和德國,成為僅次於美國和日本的全世界第三大醫藥市場,預計到2015年我國在全球醫藥行業中的市場地位將進一步得到鞏固,2020年我國有望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藥品市場。按照《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分類目錄》,生物醫藥產業可以劃分為生物技術醫藥、化學藥物、現代中藥三個子類。

(二)生物醫藥行業的生命週期與財務特點

生物醫藥行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在於盈利週期較長。一個生物醫藥品種從臨牀前研究到上市,一般需要5~10年時間。因此,對於處於研發階段的新生物醫藥品種和企業,盈利一般都需要較長時間。國外領先的生物醫藥企業從成立到盈利平均需花10年左右的時間。同時在這段研發且沒有盈利的階段,生物醫藥企業往往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投入往往超過20%的銷售收入。可見,生物醫藥類企業一般最需要風險資金和市場支持的時間在企業創立初期,而伴隨企業產品成熟,甚至於專利技術保有期限的結束,企業的成長性將大打折扣。

海外較為成功的生物醫藥公司從成立到上市的平均年限為4 年,從上市後到盈利的平均年限為7 年,盈利之後企業將出現非線性增長。

(三)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趨勢

在藥品市場增長空間方面,中國將是潛力最大的市場。未來我國人口老齡化加深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長是推動我國醫藥行業持續增長重要動力。目前,我國用藥水平還偏低,醫藥市場的不斷擴大是必然趨勢。未來醫療體制改革和行業結構調整將是影響醫藥行業的主要政策面因素。根據國家“十二五規劃”綱要,未來五年我國將健全醫療保障體系,建立和完善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為基礎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同時,我國還將支持中醫藥事業發展,堅持中西醫並重,加強中藥資源保護、研究開發和合理利用。由此可見,醫藥行業整體面臨着較好的發展契機。

從生物醫藥細分領域來看,近年來在化學藥和中藥不能有效治療的疾病領域發病率有所升高,生物技術藥物的重要性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生物技術藥物產業具有較強的市場潛力,將成為今後生物醫藥產業的重要推動力。2010年,世界藥物銷售額前三十名中有三分之一是生物技術藥物,生物技術藥物的銷售額佔世界醫藥市場的比重約為17%,此外,全球免疫類藥物總銷售額的79%、腫瘤類藥物銷售總額的35%都是生物技術藥物。

二、生物醫藥企業上市情況

(一)A股上市生物醫藥企業情況

按照申萬行業分類,截止2015年1月21日,A股共有生物醫藥上市公司190家,總市值2.07萬億元,佔A股總市值的4.8%,市盈率中位數為50.07倍,高於A股市盈率中位數42.88倍。生物醫藥企業代表新經濟的發展方向,受到市場的認可和追捧,市盈率普遍較高,然而其市值佔A股總市值比重並不高,説明資本市場服務生物醫藥產業的能力仍待挖掘。

20xx年前三季度A股生物醫藥公司營業收入總計8244億元、淨利潤686億元,佔A股全部公司營業收入的2.38%、淨利潤的2.03%。

(二)生物醫藥企業的成長路徑與融資需求

以研發和製造為主的生物醫藥企業的商業模式和成長路徑比較清晰,但無論是生產仿製藥、改劑型藥還是新藥,從開始研發至最後成為產品,都要經過繁瑣的步驟,一般需要5~10年時間,導致生物醫藥企業前期資金投入大、盈利週期長。然而,一旦技術突破、市場開發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生物醫藥企業會出現爆發式增長。

生物醫藥企業的成長路徑決定了其融資需求主要集中在前期,即在藥品研發成功前和市場開發時。且由於生物醫藥企業前期並沒有多少營業收入,固定資產比重也不高,債務融資顯然難以作為主要融資來源。因此,生物醫藥企業在創立初期最需要風險投資,其業績能夠出現爆發式增長的特性也與風險投資的投資訴求契合。

藥品研發基本成型後,就需要多層次資本市場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權融資成本。在藥品達到上市條件前,仍存在諸多變數,任何一個細節的問題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風險較大,大部分企業的融資仍應該集中在場外市場,但部分研發團隊能力強、產品市場認可度高的企業已具備進入場內市場融資的條件。這部分企業和其他新興產業中的初創型企業一樣,需要特定的板塊來滿足其融資需求,並向投資者充分提示風險。而當藥品研發成功,進入市場開發階段的企業,則更加滿足進入場內市場融資的條件。

目前中小板和創業板對於生物醫藥企業的融資支持侷限在產品開發進入成熟階段,企業已經獲得一定盈利的企業,這顯然無法充分發揮資本市場支持新興產業的能力。境內優秀的生物醫藥公司大量流失海外,在香港、美國、新加坡、英國等境外交易所上市並以股權融資的境內生物醫藥公司市值已達2119億美元。

(三)生物醫藥企業的投資風險

生物醫藥行業有着巨大的發展空間和吸引力。作為技術高度密集的高新技術行業,對相關技術的要求很高,而且需要投入鉅額資金,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和不穩定性。影響我國生物醫藥行業投資風險的因素主要有四個,分別是政策風險、研發風險、技術風險和市場風險。

1、政策風險

就目前的行業發展階段和行業特徵而言,生物醫藥行業要想更好的推動和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扶持和政策的帶動。因此,政策風險對生物醫藥行業投資的影響不容忽視。具體來説,生物醫藥行業投資可能面臨的政策風險主要來源於以下兩個方面:一是產業政策,二是行業標準。

作為新興產業的生物醫藥行業,它的不斷壯大是和我們國家實行的政策密切相關的。當前,我國對生物醫藥採取鼓勵扶持的態度,不管是國家長遠性規劃或國家級大型基金,都將發展生物醫藥技術列為優先考慮項目。但這並不意味着生物醫藥行業內的所有細分行業都能受到國家產業政策的照顧,部分技術含量低、產能過剩的細分行業,特別是仿製藥製造業,隨時可能失去原有的政策優惠。

此外,由於藥品的生產、銷售與使用直接關係到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福利,因此政府的督促和有關法律的頒佈是不可以缺少的。在我國,藥品的製造、出售和使用等環節都頒佈了很多的法律法規和準則,以此來對醫藥企業進行約束。當前,中國實施藥品生產和運營的許可體制,製藥公司要通過《藥品生產許可證》和GMP,才可以進行生產和運營。同時,作為原材料出口的醫藥公司需獲得質量規範的認證和出口國的藥品監督部門刊發的註冊認證,方可出口。嚴厲的政策提升了行業的市場準入門檻。因此,即使生物藥品開發成功,也將面臨是否能獲取生產批文的風險。

2、研發風險

在生物醫藥行業中,最大的投入當屬研發、廠房和設備方面的支出。全球十大藥廠的研發費用約佔各自營業額的百分之八到十五。單個藥品的研發費用現在也已高的驚人,例如基因項目的新品研究費用大多在1~3億美金,隨着新藥品研製的複雜程度提高,費用也相應提升,個別基因項目的新品研究費用已超過6億美金。高技術的時效性又決定了投資需求的連續性,必須籌措足夠的資金,否則,極有可能半途夭折。因此,投資於生物醫藥行業將不可避免的面臨資金緊張而導致產業化過程失敗的可能性。

從開始研發至最後成為產品,生物藥品要經過六個繁瑣的步驟:實驗室研究階段、中試生產階段、臨牀試驗階段、規模化生產階段、市場商品化階段和嚴格監督。每個環節都需通過藥政審批程序,所以開發一種新藥週期較長,一般需要8~10年、甚至 10~12年的時間。如此長的週期,加上實驗結果的不可預測性,將使投資面臨不能完全實現預期目標的風險。

生物醫藥行業還面臨和其他行業一樣的知識產權保護風險。專利藥能給醫藥企業帶來可觀的鉅額利潤,所以藥品專利與醫藥企業的自身利益關係密切。發達國家的專利保護會強烈影響到生物醫藥公司的投資和決策。我國目前生物醫藥企業開發的藥品中的絕大部分是仿製品。據有關數據表明,我國仿製一種新藥的費用只需幾百萬人民幣,花費3~5年,外國在該研究領域的費用預算一般是3~5億元美金,研發時間大多需要7~10年。不過我國類似“免費午餐”似的開發模式可持續性較差,並且其他公司也會選擇雷同的研發目標,激烈的競爭可能導致仿製藥利潤微薄。

3、技術風險

生物醫藥遵循製藥行業的特定程序,需要經歷科研、中試和臨牀三個階段才能確保藥品的安全性,其中任一階段出現問題都有可能被否決。一個新類型的藥品從研製到投入生產使用一般要經過四個環節,即臨牀研究、製劑處方和穩定性試驗、生物利用度測試以及放大實驗直到用於人體的四期臨牀試驗等過程。新藥研發的成功率很低,例如美國為1/5000,日本為1/4000,這是因為只要其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前功盡棄的可能性。可見生物醫藥研發的技術環節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4、市場風險

生物醫藥企業的發展狀況與市場需求狀況密切相關,雖然近年來生物醫藥行業飛速發展,但行業內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部分仿製藥在競爭壓力下難以達成預期銷售目標,甚至導致企業難以生存和發展。

國內同類病症的藥品往往有幾種甚至幾十種,質量良莠不齊,無論在科技實力、生產定位、外觀包裝等方面,我國的藥品和西方國家都存在較大差距。中國加入了WTO後,開放流通的經濟環境受到了國際產品的競爭影響,生物醫藥行業的市場風險有加大的趨勢。

此外,從科技層面而言,新研發藥物的科技含金量高於普通營養品,但從經營角度判斷,新研發藥品的經濟效益未必能高於保健營養品。對於新技術的藥品投資,必須充分考慮市場的需求情況和競爭情況,高科技含量不一定能帶來高收益。

三、相關結論與建議

(一)發行上市是生物醫藥企業在成長期的重要融資方式

生物醫藥企業在創立初期最需要風險投資,隨後需要資本市場提早介入,降低其股權融資成本。發行上市是生物醫藥企業在成長期的重要融資方式。

然而,中小板和創業板的生物醫藥企業從進入產業到上市的平均年限約為14年,且均是產品開發進入成熟階段、已經獲得一定盈利的企業,説明當前我國資本市場服務生物醫藥企業的能力嚴重滯後,亟需推出針對新興產業發展特性量身打造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板,來更好地對接生物醫藥等新經濟的發展要求。

(二)根據生物醫藥企業在成長期的財務特點和投資風險,設置相應的上市標準

鑑於生物醫藥行業在未來國民經濟中舉足輕重的地位,以及該行業研發投入大、盈利週期較長的特性,我們建議在未來修訂上市標準時,改變目前發行條件中的單一財務指標體系,引進預計市值指標,設置多指標組合,供發行人選擇,從而在最大程度扶持生物醫藥行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