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消費行為分析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83W

消費行為分析調研報告【多篇】

消費行為分析調研報告 篇一

一、消費投向在哪裏?

在調查中,大人們的消費投向可謂五花八門,各種方式都在選擇之列。不過,購置衣服以微弱票數勝出。其次是餐飲,再次是送禮,接下來還有文化娛樂、壓歲錢、購置日用品、旅遊等。

1、新年就要穿新衣

春節期間購物往往是一些女士在節日期間的首選。在一家公司上班表姐告訴我,她們這些職業女性因為工作關係平常難得湊在一塊,剛好利用休假時光快快樂樂地逛街購物。據瞭解,有表姐這樣想法的大有人在。一些職業女性和家庭婦女平常都是沒有充足的時間逛街購物,春節的休假正好可以彌補。一位平常只在家圍着老公、孩子幹家務的阿姨説,“往常在家裏就是圍着灶台、洗衣機轉,根本沒有自己的時間。現在他們都休假了,我也要放鬆放鬆,買幾件稱心的衣服好好地打扮打扮自己。”另外,給愛人、孩子添置新衣,也是春節女士們不可缺少的“工作”之一。男女生間的消費差異。調查結果顯示:現代的大學生中,男女方戀愛支出基本成持平趨勢,部分女生戀愛支出還甚至超過了男生。在建立和培養自己人際關係方面,男生的開銷遠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裝方面,女生又會略勝一酬。在對於是否會計劃月生活費的這一項調查中,選擇有計劃的女同學僅為28.4%,男同學則為37.1%。在流行和實用之間,更多數學生選擇的是實用。在各類產品的選擇中,“價格適中”總是大學生首要考慮因素之一。類似的特徵在促銷方式的選擇上也有體現,最受大學生歡迎的三種促銷方式是:打折、派送和贈送小禮物。

2、民以食為天

對很多人來説,春節活動基本上圍繞吃進行。家鄉人春節期間在食品方面到底要花多少錢呢?世紀聯華的一位收銀員告訴我,大概在節前20多天,超市就進入銷售高峯,顧客一次購物花費大多在200元至600元之間,有不少還上了千元,賣出去的東西絕大部分是食品。“有一次,一個五口之家買了1000多元的食品,裝了好幾輛手推車,他們的孩子還吵着説不夠呢。”收銀員笑着説。在購買食品方面,我瞭解到,有以下幾種食品幾乎成為了家家必備的。有各類小食品、糖果、瓜子、飲料、葡萄酒。但是除了葡萄酒所佔花銷較大,約達到六七十元外,其餘各項基本在三四十元左右。

我們班有好多同學都近視了,他們常説:“戴着眼鏡代表很有學問!”但是,我就是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近視?我們班有多少名同學近視了?於是,我帶着問題做了一次調查。平常購買學習資料的錢。在校大學生每學期購買學習資料的錢,10元以下的佔41.5%,10元~50元佔49.5%,50元~100元佔6%,100元以上佔3%。可見大學生平時買書的並不多,除了一部分考研、考各種資格證的學生外,一般不買教科書以外的書。

餐飲消費也是家鄉人民春節的一大消費支出之一。對多數人來説,春節期間走親串友是常情,既然是走親訪友那就免不了吃吃喝喝,我從家附近的一些酒樓瞭解到,今年春節從三十到正月初五的酒席早20天前甚至更早就被預定一空。一家酒店的大堂經理告訴我,在他們這預定酒席的平均消費大多為六七百元,有些還超過千元。“民以食為天嘛,何況還是過節呢。”在酒店消費的市民大多是圖個方便,不願親自下廚,但也有不少人為追求家庭氣氛,在家裏設宴招待親友的。家住紅星小區的王先生説,“大過年的,親朋好友聚在一起不就是圖個開心嘛,犯不着上酒店花那冤枉錢。”

3、送禮開銷過大

親戚朋友互相拜年,自然少不了送禮。如今,送禮已經成了過年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有的家庭甚至超過了吃的支出。我對運河小區的一些居民進行了隨機調查,過年的人情消費最多超過5000元,最少的也有近千元,這其中包括給親朋好友的禮品、禮金,給孩子的壓歲錢等。

一位吳先生説,一年只過一次年,親戚朋友間總要是要走動一下的,又不能空着手去,現在的人品位高了,送低檔的東西顯得寒酸,給每個孩子的壓歲錢就不能少於200元。粗粗算一下,春節期間送禮的錢就達到2000多元。

其實,春節人情消費的增加只是一個縮影,不僅是春節,就是平時,人情類的消費也佔了人們消費中的很大一部分,成為一項很主要的消費。

但是,既然做了,就堅持下去吧,堅持就是勝利。這是一箇中肯的態度,也是我在認識到事實之後的第一個想法。但是很快,我對待助教工作的態度就變得越來越積極了。我想起自己當時最根本的那個想法——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我對自己説,就算現在情況比想象的艱苦了,我也不能忘記當時自己來這裏的根本原因啊,我要盡己所能,教育、關懷學生,讓他們在夏令營裏儘量學多點知識以及掌握學習英語的方法,還有,更重要的是給學生思想上的一些轉變及昇華,讓他們深切體會到師生之間、朋友之間那種平凡而又真切的温情。因此,在接下來的八、九天的時間裏,我始終充滿着熱情地對待我的工作,對待我的學生,對待我自己的心靈。雖然也還是很累,但只是身體上的,因為我的內心本着自己的信念和有着大家彼此間的關懷而快樂了起來

隨着家鄉城鎮居民收入和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情消費也在不斷上檔升級,禮金數額水漲船高。人情類消費的增加也成很多人的沉重負擔。一位去年春節期間人情類消費達到3000多元的李先生無奈地對我説:“人情費超過了小孩學費,面對眾多的人情費,我真的有點捉襟見肘。”

從調查中可以看到,人們習慣將白酒作為饋贈親朋好友的禮品,選擇白酒送禮的家庭比率達69%,平均送禮金額中也是白酒最高達到143.94元。

4、快快樂樂春節遊

近年來,春節遊一直很火爆。我在市裏的一些旅行社瞭解到,一些旅遊線路基本排滿。在春秋旅行社報表上,大年七年級和八年級的海南遊已“滿座”,而前來諮詢的市民仍是絡繹不絕。

“如果天氣晴好的話,外出旅遊的人還會多些呢。”一旅行社工作人員告訴我。對於很多人來説,春節是個團圓的的日子,也是遊玩的日子,一位熊先説:“我挺喜歡旅遊的,但不知道春節期間天氣怎樣,如果天氣不是很壞,帶着親戚朋友一起自駕遊也是件快樂的事。”

調查顯示,在旅遊形式上,57%的人選擇隨團出遊,43%的人選擇自助旅遊。在地點上,廣東、廈門、深圳、雲南等氣候宜人的南方和氣候相對寒冷的北方城市(如哈爾濱、長春等)最受歡迎。在境外遊方面,香港仍是許多人的首選。

二、春節的疑問

1、春節打算在哪過?

相對於“五一”、“十一”、元旦等節假日,調查顯示春節是最深人關注的節日。在被採訪者中,83%的人認為,在所有節日中,春節是最重要的,也是必須要過的一個節日。53%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度過春節,16%的被採訪者表示要以旅遊的方式度過春節,27%的被採訪者表示要以走親訪友的方式度過春節,有4%的被採訪者稱,他們會以知識充電或健身的方式度過春節。

2、年夜飯在哪裏吃?

關於今年的年夜飯,62%的被採訪者表示要在家裏吃,38%的被採訪者表示會選擇近幾年流行的方式,在酒店裏享受店家推出的年夜大餐。在飯店裏吃年夜飯,48%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1000元以下,21%的消費者預計消費在

1000~2000元,13%的消費者預計消費2000~3000元,有8%的消費者稱,他們的預計消費在3000~5000元,有10%的消費者打算在年夜飯這一項上花費5000元以上。

理性消費仍為消費主流。大學生的絕大部分支出是用於飲食方面,而娛樂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見,大學生還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還是以學習知識為主,而不會沉迷於玩樂。由於消費能力有限,大學生消費時都會較為謹慎,儘量精挑細選,不會一味求貴,或者只注重便宜的價格而不注重質量。所以較為理性的消費是大學生消費的主流。

我在我市一些三星級大酒店瞭解到,酒店推出的1666元、2888元的年夜飯在除夕之前約十天就被訂購一空,且比去年預定量要多出10%。而“豪華級”的6666元、8888元年夜飯的預定量較比前幾年有所下降。這説明了人們在生活水平提高,消費觀念改變的同時,已經初步養成了節約的習慣,不再刻意追求“天價”帶來的那份虛榮,而是選擇過一個富裕而不浪費的春節。

3、春節應當怎樣過?

春節是中國人的傳統節日,而如今那濃濃的年味似乎越來越淡。在對待春節的態度上,有63%的人認為現在春節年味太淡,缺少傳統文化,希望能過一個傳統型的春節,16%的人認為現在的春節簡單輕鬆,比傳統春節要好,據我瞭解,這麼認為的大多數位年輕人,另有21%被採訪者認為現在的春節和“五一”“十一”長假沒有什麼兩樣。

我市今年舉行的“運河之都”文化廟會,集民俗風貌、文化演出、傳統小吃、特色飾物於一體,成為百姓過年消費的一大去處,也是今年市民歡度春節的方式之一。在廟會上我瞭解到,百姓對這種過年的方式十分滿意,認為這種在城市裏少見的廟會不僅讓人瞭解到本地的傳統文化,還使這個春節變得年味濃濃,對於小孩子來説這也是一個讓他們真正瞭解春節傳統的渠道。在城市裏舉行廟會,不僅拉進了城鄉間的距離,更為市民提供了消費好去處,也給更多的商家帶來商機。過年送禮送什麼?

69%的被訪者表示春節送禮會選擇白酒,27%的被訪者表示會選擇一些保健品送親友,極少數被訪者表示會選擇其他有意義或對方真正需要的禮品。由此可以看出,春節送禮還是停留在送傳統禮品上,並沒有深入實際的考慮。

4、壓歲錢該怎樣花?

隨着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們的壓歲錢也是越來越多。那麼,這些交到孩子手裏的錢,是怎樣花的呢?我在家附近的第八中學對國中學生作了調查。調查發現,近八成中學生的壓歲錢在800元左右,超過1000元的和低於500元的在少數,極少數的學生壓歲錢在1500元左右。他們的壓歲錢主要用於以下幾個方面:用壓歲錢上網,買遊戲卡,為自己添置新衣服及飾物,買平時就喜歡的圖書,購買高檔文具,請同學一起去吃肯德基、德克士等洋快餐。

調查中,很少有學生提出會把壓歲錢捐給希望工程或貧困家庭,但經我提醒,有不少學生表示會考慮這麼做。由此可以看出,家長對學生平時的教育在這方面還是有所欠缺。

本調查旨在分析大學生特別是貧困生大學生的消費行為,瞭解他們目前的消費情況,以期挖掘潛在的問題,並提出相應有效的改善措施,促進大學生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樹立科學合理的消費觀。

家庭因素對學生的消費觀的影響尤其重要。家庭可以採取相對的措施,對學生進行教育,也可以適當減少他們的零花錢,切實地控制學生的消費,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者行為分析總結 篇二

為了讓同學們關注自身消費權益,提高消費維權意識,拓展消費維權知識,圍繞中國消費者協會公佈的xxxx年維權活動主題xx,由zz市消費者委員會、政法學院、政法論壇聯合舉辦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宣傳系列活動於3月1415日展開,旨在宣傳消費者權益保護,維權手段及途徑,促進和諧校園、和諧社會全面發展。

本次活動傳承12、4普法宣傳活動精神,分為兩個部分,一是發放傳單和現場諮詢相結合,二是3、15晚會和專家講座。由同學們共同創作的系列宣傳板一經展出,便引得大家關注,前來觀看的人絡繹不絕,在仔細觀看消費權益知識的同時,也會積極提出自己的疑惑,並得到了相關工作人員的熱情解答,晚會更是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同學們在情景小品種也學到了不少知識。

本次活動有幸請到zz作為晚會嘉賓,還進行了條理式的講座,使到場同學們對維權有了進一步的瞭解,達到了舉辦此次晚會的目的,也獲得了師生們的好評。

此次活動從形式和內容上既承接了歷次活動的優點,又進行了部分創新,從整體上看,活動得到了一個較好的效果,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自身仍存在的不足之處:

(1)人員配合不夠密切,工作安排不當。

(2)部分幹部表現被動。

希望大家重視這些反反覆覆的問題,爭取儘快解決以便更好地開展接下來的活動。

總的來説,此次活動是多方努力的結果,幹部們在工作中依然以會員的利益為工作重心,同時我們也將繼續朝着服務會員的方向前進。

消費行為分析調研報告 篇三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了很大的影響,其中,百姓消費行為與觀念的改變尤其令人關注。疫情中,我們經歷了不同程度的出行受限、物資緊缺和產品價格上漲,一些企業停工或出現經營困難的情況直到現在可能還在持續。

不久前還在因為疫情焦灼的我們在日常生活消費中遇到了哪些困難?對於未來又有怎樣的判斷和期望?帶着對這些問題的關注,澎湃研究所與來自北京大學和中央財經大學的學者聯合進行了全國範圍的消費行為調研,研究團隊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彭泗清教授、沈俏蔚教授和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講師姚凱博士共同組成。調研時間為3月9日至10日,共回收有效樣本1097份。

在此,我們對調研報告進行刊發,希望能夠通過對樣本的梳理呈現出疫情發生以來消費者的真實心態。報告關注:

1、疫情期間的消費,包括消費偏好以及對物價上漲幅度的感知和接納程度。

2、疫情結束後的消費意向與消費者信心,並根據調研結果給出一些政策建議。

本次調研的參與者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平均年齡33.8歲,其中男性佔比28.9%,女性佔比71.1%, 本科及以上學歷佔82.7%,月收入3000元及以下的佔21.1%,3001-6000元的佔23.1%,6001-10000元的佔25.4%,10001-30000元的佔23.3%,30000元以上的7.1%。參與調查者的職業主要包括企事業單位職員、企事業單位管理人員、專業人士及全日制學生等。

疫情期間:健康消費需求上升,“自我增強型消費”增加

調查表明,疫情期間消費行為呈現出以下特徵:

1、身體安全與健康需求的重要性提升,防護消費成為最凸顯的消費。

80%以上的消費者都增加了防護用品的消費,其中“大量增加”防護用品消費的超過53%。防護消費以針對性強的防護用品為主,如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大多數人並沒有增加“防疫藥品”與“醫療保健”。

2、“自我增強型消費”明顯增加。

一方面體現在增強身體健康方面的消費增加:半數以上的人增加了“食品生鮮”消費,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一是居家時間長,客觀上對於食品生鮮的需求增加;二是為了增加營養、提高免疫力。從主觀動機看,強身的需求是增加的。

另一方面體現在個人能力提升方面的消費增加:疫情期間,半數以上的人增加了“學習”,55%的人同意“疫情時期,我學會了一些新技能”。據瞭解,很多人學會的新技能是遠程辦公和會議系統的使用。也有不少人學會了新的健身方法。

3、疫情期間,大多數非必需品的消費明顯減少,其中奢侈品、服飾美粧及餐飲外賣減少幅度最明顯。可以認為,疫情的暴發刺激了人們 “安心”的需求,帶來了防護用品消費的顯著增加,同時抑制了“開心”的需求,與開心相關的消費,如購買奢侈品、服飾美粧明顯減少。我們估計,在疫情得到完全控制之前,這種重“安心”、輕“開心”的傾向還會持續,奢侈品行業可能受到很大的衝擊。

疫情期間的購物困難與物價上漲

因市場供應不足、物流停滯、特定消費需求與平時相比有所增長等原因,不少消費品的價格在疫情期間均有所上漲,而消費者在消費時也遇到了不少困難。

問卷調查情況顯示,與安全需求相關的困難排在前列,分別為防護用品擔心買到假貨、實體店人多擔心感染、防護用品供應短缺。這三個方面覺得“困難明顯”或“困難很大”的分別有58%、55%、53%。

問卷同時測量了被訪者對疫情期間物價上漲的感知與接納程度。

消費者普遍對防護用品價格漲幅感知最高。消費者認為防護用品(口罩、消毒液、酒精等)和防疫藥品(如有關機構、專家推薦的中藥)的價格漲幅最大,均在40%左右。全國疫情發生規模大、防護用品供給較少及媒體導向促使防疫藥品出現排隊搶購現象,可能為導致價格漲幅比較大的原因。

在全國範圍內,口罩等防護用品的價格上漲整體上得到了有效控制,這得益於國家相關部門當時採取了嚴厲措施來打擊哄抬物價,也得益於很多企業開始生產口罩,市場供應顯著增加。

其次,食品外賣和普通食品(如蔬菜、蛋奶等)漲幅較大,在25%以上,可能原因是物流不暢帶來的成本上升等因素。

最後,家庭日用品及生活服務(如理髮、家政等)漲幅相對較小,平均漲幅在20%以下。

同時,消費者對防護用品漲價接納程度最高,平均為29.43%。而對家庭日用品和生活服務類的價格漲幅接納程度與實際漲幅接近,平均在10%-15%區間。

如果通過地域對比可以發現,消費品的價格漲幅與疫情嚴重程度成正比。

根據國內疫情的嚴重程度,本研究將全國各省區市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疫情最為嚴重的湖北省,第二梯隊是廣東、河南、浙江、安徽、湖南、江西6個比較嚴重的地區,第三梯隊是以山東、江蘇、上海、北京為代表的其他省市。

其中,從第三梯隊到第一梯隊,隨疫情嚴重程度的上升,居民可接受物價及感知物價均呈現不斷上漲的趨勢。湖北地區為疫情最為嚴重地區,居民感知物價上漲程度在50%以上。以廣東、河南為代表的第二梯隊其物價感知上漲幅度為39.88%。而以山東、江蘇為代表的第三梯隊居民可接受物價及感知物價相對於前兩梯隊均較小,居民感知物價在30%左右。

疫情後的消費預期:健康消費意識、補償性消費與奢侈品消費

相較於疫情之前的消費習慣,調研顯示消費者預期在疫情結束後會增加健康、保險類消費支出,疫情期間受抑制的部分消費品類會在疫後得到補償,多數品類的消費與疫前持平,而奢侈品消費將顯著下降。

1、健康消費意向顯著增加:58.7%的人表示會增加或者大幅增加運動健身類消費;防護類消費在疫後仍會持續,40%的人表示會比疫情發生前增加該類消費;33.4%的人會增加保健類消費。

2、醫療保險意向增加:38%的人表示會增加該類投入。

3、文明的聚餐方式:公筷備受青睞,有55%的人表示會增加聚餐時公筷使用。82%的人表示會減少購買或食用野生動物。

4、補償性消費:親友聚會、旅遊會有明顯增加,分別有46%和44%的人表示會增加。而娛樂消費、餐飲外賣基本持平,分別有44%和38%的人表示沒有變化。

5、奢侈品購買預期:39%的人表示會減少。

從本次調查的數據來看,整體而言,在3月上旬,由於疫情管控還沒有完全解除,人們的整體消費意願並沒有全面恢復。這個結果與美團研究院等機構的調查發現一致。

3月上旬,美團研究院對5434家本地生活到店綜合商户進行了線上調研,調研發現,截至3月9日,六成商户仍處於暫停營業狀態,多數本地生活服務類(餐飲、娛樂、教育等)開業時間在3月下旬及以後。商户復工遇到的困難中,78.7%的商户選擇了“沒有顧客”,表明在疫情並未解除的情況下,居民外出消費意願並不強。

3月份,隨着各級政府有序推動各類商場、市場復工復市,促進生活服務業正常經營,流通企業復工水平穩步提高,市場供應總體充足,價格穩中回落,市場銷售觸底回升。大型批發市場、連鎖超市、品牌便利店和電商平台的復工率和營業額總體恢復。

不過,流通企業復工營業仍然面臨不少問題:市場人氣回升還比較緩慢,居民對疫情還存在着防範的心理,外出消費較為謹慎。流通企業雖然復工營業,但是銷售恢復情況參差不齊。

一些研究機構指出,由於海外疫情擴散帶來進一步的不確定性,補償性消費可能不會那麼快到來,預計4、5月消費依然維持負增長,至多是比較低的正增長。

消費者信心相關指標

從三月底開始,中國的新冠確診人數出現大幅下降,此次疫情的中心武漢也在4月8日解封。中國以外地區的疫情在三月以來則逐漸出現大規模擴散趨勢,從而使得中國將境外輸入逐漸納入防控疫情的重點。

本次調研在三月初進行,從數據分析可以看出,被訪者在當時對國內疫情在三個月內得到控制已有了較強的信心,對國外疫情短期內得到控制則較為悲觀。近70%的被調查者認為國內疫情將在3個月內得到完全控制,而針對國外的疫情三個月內得到完全控制這一判斷,大多數人(64%)均表示沒有信心或信心很小。

針對疫情結束後中國經濟的發展,大多數被調查者(62%)表示有信心,但疫情影響範圍之廣使得消費者整體信心不強。

鑑於中國在疫情控制中的表現,大多數人(83%)對中國公共衞生事業的進步比較有信心,但對地方官員執政水平的提高預期不強,只有38%的人表示“很有信心”或“完全有信心”。

家庭收入和財務方面,大多數人(約80%)對目前的工作穩定性有信心,認為自己借貸還款方面沒有困難,但是,不少人認為今年的總收入可能受疫情影響會有一定減少。這一問題主要體現在中低收入羣體中,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羣體,其收入越高對收入穩定性的信心越高,相對低收入羣體對收入穩定性信心不足(見圖16)。

政策建議:倡導以質量升級推動消費升級

第一,繼續推動供給側改革,以質量升級來推動消費升級。

疫情的暴發在客觀上提升了消費者的健康意識和品質要求,企業需要以更加務實的態度來響應消費者的需求,提供優質的產品和服務,讓消費者買得安心,用得放心。經過疫情的洗禮,人們對於假冒偽劣產品更加深惡痛絕,對於虛假宣傳也更加警覺,企業必須以真誠來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第二,轉危為機,建設更加健康、文明的消費文化和生活方式。

在近幾十年富裕起來的過程中,人們的消費水平普遍提高,但是,一些人也養成了不良的消費習慣,如攀比消費、野味消費、斗酒消費、面子消費等等。在一定程度上,變了味的“萬家宴”也是一種弊大於利的不良消費習慣。

疫情的暴發讓人們警醒,意識到消費升級的方向不是暴發户式的窮奢極侈與花樣繁多,而是更注重品質、更有利於身心健康、更加促進社會和諧與進步。在消費活動中,人們更加珍愛自己,也更加關愛他人。相關政府部門在出台一系列促進消費措施的同時,也應制定促進消費文化提升的政策,餐飲等相關企業也需要順應消費者的新需求,採取有力的措施來推動新的消費文化和生活方式的建設。

第三,多管齊下穩就業、穩預期,繼續提升消費者信心。

不少機構的調查表明,面對疫情衝擊,中國消費者的信心有所下降,但整體水平比較穩定,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處於較高水平。但是,疫情的影響還在繼續,對於社會經濟的衝擊還沒有完全顯現,各級政府及相關機構必須充分認識到全球性危機造成的消費者信心的波動性和脆弱性,動員各種力量,採取得力措施來穩定就業、穩定資本市場、穩定物價和供應、穩定老百姓的收入與預期,為維護與提振消費者信心夯實基礎。

消費者行為分析總結 篇四

3月15日,x區局市局專賣工作要求,聯合涵江公安、工商部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活動。活動內容有相關法律宣傳、真假煙鑑別服務,現場諮詢、非法捲煙銷燬等。各項活動緊扣3、15活動主題,收效明顯。

一、領導重視、準備充分。

從三月初,我局就開始展開醖釀,成立了以蔡國鬆局長為組長的3、15活動管理辦公室,與其他單位、部門進行協調,安排出了詳細的計劃日程,並對系列活動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

二、組織有力、活動滿意度高。

1、宣傳活動。為提高消費者的法律意識及自我維權意識,x區局在辦公樓門口設置法律宣傳諮詢點,為消費者現場提供煙草專賣法律法規疑難解答、真假煙鑑別講解、受理投訴、諮詢服務,提高廣大羣眾的自我維權意識,營造良好的捲煙打假社會氛圍。

2、假煙銷燬活動。x區局與x區公安部門一起,對上一年度查獲的非法生產的煙草專賣品在梧塘鎮郊區進行集中公開銷燬,進一步震懾捲煙違法分子。本次活動共提供現場諮詢服務300多人次,分發《專賣舉報宣傳單》800多份,公開銷燬查獲的非法生產捲煙21個品種規格共計2356、3條,煙絲1640千克。

消費者行為分析總結 篇五

一、工作部署

接到通知後,我行首先立即召開相關部門會議,對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進行部署,成立了以支行行長為組長,市場部、營業部人員為組員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小組,負責營業網點的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組織推動和監督檢查。並積極與縣委縣政府、縣消費者協會對接,利用金寨縣開展“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大型活動”的契機,到現場設立宣傳諮詢站台,以擴大宣傳範圍達到更好的宣傳效果。活動當日結合日常金融服務與營銷工作,積極宣傳金融知識,特別做好中老年客户、文化程度較低的等人羣的銀行服務安全與風險宣傳。同時,在活動中重點宣傳、推廣我行提供的便捷、多樣化的金融服務、創新產品,在此基礎上,對金融服務達到一定認知程度的消費羣體,向其介紹我行當前的收費政策,引導客户理性選擇銀行服務,強化風險意識,讓客户最大限度地學習金融消費者權益方面的知識,瞭解自身可以享受到的權益。

二、活動宣傳

1、網點宣傳

我行在營業網點醒目位置公佈本行受理金融消費者投訴的專門機構、投訴方式、投訴處理流程等事項。並在支行建立金融消費者投訴處理工作台帳,時刻跟蹤處理結果並接受金融消費者的監督。對於金融消費者提出的意見建議進行彙總整理,對於提出建議比較多的問題進行整改優化。其次我行藉助各種業務宣傳渠道,包括橫幅、大屏幕、宣傳摺頁手冊、等多種形式,開展金融知識的宣傳。在營業網點張貼宣傳海報,發放宣傳摺頁,提高客户的安全用卡意識。

2、現場宣傳

3月15日上午8:00-11:30,我行員工來到縣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活動現場,設立了户外“金融知識普及宣傳台”,拉起“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 提供優質金融服務”橫幅,同時擺放了涉及電訊詐騙風險防範、銀行卡使用手冊、理財產品、按揭貸款、存款利率等多方面的宣傳資料,向過往羣眾進行現場知識輔導,解答客户疑問,接受客户投訴和建議。

活動現場除了“防範金融風險”、“銀行卡”、“個人理財”金融知識摺頁,還準備了防範電信詐騙知識摺頁、卡片、宣傳海報,貨幣反假知識宣傳手冊,防範非法集資宣傳摺頁等。鑑於許多中老年客户對各種詐騙分子的作案手法不太警覺,同時又對各種產品的概念模糊,所以在具體介紹宣傳內容時,我行員工着重介紹了宣傳摺頁裏的內容外,還提醒客户仔細閲讀、平時多注意瞭解相關知識。生動鮮活的案例講解、精美有益的宣傳單頁發放都讓客户在活動現場深深感受到了我行工作人員的服務熱情,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關係,鞏固我行在金寨的品牌形象。

經過一天的活動宣傳,我行共向客户發放“個人理財”、“金融風險防範”、“銀行卡”以及我行反假幣、防詐騙等宣傳資料共計2000餘份、接待客户人次超700人次,並且將生活必備的金融知識、金融技能以淺顯易懂的方式傳授給消費者,全面展現了徽商銀行竭誠為客户服務的形象,受到廣大客户的一致好評。

三、存在的問題及建議

此次活動雖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任然存在一些問題,例如由於一些銀行工作人員缺乏這方面的服務意識,所以與預期的效果有一定的差距;缺少有效的激勵機制。針對這些問題,我行一方面需加強員工的服務意識培訓,從思想上強調維護金融消費者利益的重要性,使員工認識到這項工作的意義;另一方面,制定一定的激勵政策,鼓勵在這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員工。此外,隨着業務的不斷髮展,金融產品類型的不斷增多,我行需積極創新經營模式。這既能刺激了個人金融消費,同時也帶來了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問題的更多思考,所以需要積極地拓寬金融消費者保護領域,不斷加大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力度。根據客户購買的產品與服務,我行應定期與其聯繫,充分提示其產品的風險,詢問其對我行業務的滿意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