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困境兒童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3W

困境兒童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困境兒童摸底的調查報告範文

為全面瞭解全縣困境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積極探索困境兒童幫扶的有效途徑,切實保障兒童生命健康權,縣婦聯組織調研組,於7月1日至8冃15日,採取以座談、走訪、問卷調查等形式,對全縣24鄉鎮499個行政村開展困境兒童調研,現將排查摸底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縣困境兒童基本情況

據調查統計,全縣困境兒童265人,其中留守兒童210人,單親家庭兒童40人,孤殘兒童15人。

二、困境兒童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發現,孤殘兒童因自身殘疾的原因及留守兒童因長期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導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家庭教育欠缺,導致困境兒童學習成績較差。從調查情況看,殘疾兒童因本身殘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負擔,因而影響學習。而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大多數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這些長輩因自身文化素質較低,根本無法顧及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長輩們長期存在“溺愛”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極其不當,嚴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留守兒童作業敷衍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2、家庭經濟薄弱,導致困境兒童生活質量不高。殘疾兒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們除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難以承受康復治療教育等費用。而留守兒童因父母打工多數從事勞動密集型工種,微薄的經濟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兒童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太少,父母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他們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良,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3、情感溝通太少,導致困境兒童心理偏差嚴重。據調查,孤殘兒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這些兒童正處於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父母關心的不夠,與其交流太少,使他們缺乏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從而導致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由於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兒童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再加上有些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不夠,導致他們有心事遇麻煩時缺乏通暢的傾訴渠道和正確的引導,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監管不力,導致困境兒童安全難以保障。當前,大多數監護人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平日對這些兒童監護不力、安全教育不夠,導致部分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農村社會治安環境的影響,困境兒童權益受到嚴重侵害。

三、幫扶困境兒童的建議和意見

農村困境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綜合的社會問題,它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當前,如何搞好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刻不容緩。現結合調研情況,提出以下建議和意見:

1、要切實加強對困境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要儘快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機構,積極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有關扶貧部門協調、全社會共同參與、覆蓋城鄉的農村困境兒童扶貧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按照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制定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規劃和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近期和中長期工作內容及目標,努力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展。

2、要切實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摸底建檔造冊工作。要制定詳細、有效地幫扶措施,必須開展調研。要針對困境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深入基層,對困境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教育狀況、生活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對調查摸底出來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科學整理,對困境兒童的變動情況進行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分門類建立詳細的困境兒童數據庫,並通過微機錄入,實現困境兒童網絡信息資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兒童扶貧工作機制。農村困境兒童幫扶工作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責任和義務,要儘快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統籌協調機制,指導和推進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展。一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城鄉對接幫扶機制,積極開展對農村困境兒童的“一對一”幫扶活動。二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救助機制。三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第2篇】困境兒童生活狀況的調查報告

隨着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推進,困境兒童健康成長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的關注。此次調研主要以銅山辦事處17名困境兒童為調查對象,通過深入瞭解他們各方面狀況,分析影響他們健康成長的主要因素,進而為政府決策提出一些建議和改善意見。

一、基本情況

1.家庭人口狀況。在被調查的困境兒童家庭中,單親家庭4個,孤兒6個,家庭人口不全的情況佔59%,超過八成的困境兒童靠隔代撫養,甚至有部分只能由同輩的兄妹撫養,缺乏父母照顧和親情呵護。

2.家庭收入情況。困境兒童家庭大多貧困,主要是通過在家務農、飼養牲畜維持生計,部分家庭父母在外做散工,近六成家庭須申請辦、村委等相關組織的救助,家庭人均收入普遍偏低。

3.在校學習情況。困境兒童中學齡前兒童有6個,正在上學的兒童有11個,最大的14歲,最小的2歲。由於大部分困境兒童家庭父母忙於工作,與子女相處交流溝通時間較少,沒時間督促和輔導子女學習,對孩子的關愛不足,困境兒童平時在家裏也要幫忙做家務或部分農活,放在學習上的精力較少,表現為學習比較消極被動,學習成績大多居於中下游。

二、主要問題和原因

1.生活貧困。我辦困境兒童大多為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兒童或孤兒,家中只有一方勞動力或完全喪失了勞動力,家庭經濟條件貧困,家庭經濟主要靠在家務農、社會捐助和政府補貼。家庭貧困一定程度上給困境兒童在學習和生活上帶來了一些影響,而兒童時期正是身體發育的黃金時期,家庭貧困甚至影響到了困境兒童的身體健康。

2. 學習消極。家長的教育能力與孩子教育需求之間成正比。外出務工的家長忙於打工,在家的父母或其他監護人忙於操持家務,都沒有時間與精力過問孩子的學習,對孩子的需求、興趣、交往、困惑等關注極少,不能及時、充分地給予他們精神上的支持和知識上的解答,導致了一些困境兒童學習成績跟不上。而困境兒童因家庭環境常分散學習精力,課堂上注意力不集中,學習跟不上,可能產生厭學情緒。

3.親情缺失。困境兒童的撫養監護大多是隔代監護和上代監護兩種。在隔代監護中,監護人多數是祖輩,祖輩的思想、生活習慣多與當代不合拍,極易與孩子形成心理隔閡,不利於彼此間的溝通;而在上代監護中,父母為改善生活不得不外出務工,在經濟收入與子女取捨中,父母對孩子的行為習慣、心理和精神上的需要很少過問,使得困境兒童缺乏對外部世界的安全感和信任感。

三、建議和對策

1.助推社會支持幫扶力度。進一步健全完善多部門銜接聯動長效機制,加強對關愛睏境兒童的宣傳,提高社會各界對困境兒童的關愛意識。推動“愛心父母”、“社會媽媽”等一對一的幫扶活動,切實在物質、學習和心理等方面給予困境兒童幫助。政府進一步完善救困幫扶政策,加大對困境兒童的扶助力度,對符合條件的貧、病、孤、殘留守兒童,依照法定程序,納入低保範圍,對正在上學的困境兒童實行助學資助。支持鼓勵發展關愛睏境兒童公益社會組織,積極探索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延伸服務手段和服務領域的有效辦法,為困境兒童提供高水平的幫扶體系。

2.構建心靈健康服務工程。成立心理輔導中心,為每個困境兒童建檔立案,關注困境兒童動態,採用短信、電話關心困境兒童,不定期走入困境兒童家庭,瞭解困境兒童的學習狀態,知曉困境兒童的生活狀況,及時給困境兒童進行心理疏導。建立“網絡連心”服務站,利用語音、視頻方式,讓困境兒童與在外的親人溝通,搭起傾聽心裏話的橋樑,通過温馨平等的對話交流滿足困境兒童對親情的心理需求,把親情關懷服務工作常態化、系統化。

3.搭建學習生活引導橋樑。依託芍藥花巾幗志願者協會,聯合教育、民政、學校、村委會等部門,聯繫高校大學生、鄰里、“愛心父母”、“社會媽媽”等人員,組建一支長期穩定的愛心志願者隊伍,從生活照料、心理撫慰、健康保健等方面全方位進行幫扶,在“生活上關心、學習上關注、情感上關愛”困境兒童,讓他們健康成長。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少兒活動,如開展公益活動為其創造參加社會實踐的機會,開展體諒父母的輔導活動,開展遊戲、學習小組等輕鬆活動創造機會讓困境兒童與普通兒童交流,確保所有困境兒童都能擁有一個平安、快樂、幸福的童年時光。

【第3篇】困境兒童摸底調查報告

一、xx縣困境兒童基本情況

據調查統計,全縣困境兒童265人,其中留守兒童210人,單親家庭兒童40人,孤殘兒童15人。

二、困境兒童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發現,孤殘兒童因自身殘疾的原因及留守兒童因長期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導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1、家庭教育欠缺,導致困境兒童學習成績較差。從調查情況看,殘疾兒童因本身殘疾的原因,造成其心理上的負擔,因而影響學習。而留守兒童因父母長期外出打工,大多數與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這些長輩因自身文化素質較低,根本無法顧及到留守兒童的學習教育。長輩們長期存在溺愛孩子的做法,家庭教育方法極其不當,嚴重影響孩子正常學習,留守兒童作業敷衍了事,學習成績普遍較差

2、家庭經濟薄弱,導致困境兒童生活質量不高。殘疾兒童家庭的生活水平普遍低下,他們除維持基本生活所需之外,難以承受康復治療教育等費用。而留守兒童因父母打工多數從事勞動密集型工種,微薄的經濟收入只能勉強維持全家的基本生活。但留守兒童正是身體發育的關鍵時期,由於家庭經濟收入太少,父母長期在外,難以顧及到他們的正常生活,造成部分留守兒童營養嚴重不良,身體健康受到極大損害。

3、情感溝通太少,導致困境兒童心理偏差嚴重。據調查,孤殘兒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這些兒童正處於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父母關心的不夠,與其交流太少,使他們缺乏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從而導致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由於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兒童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再加上有些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不夠,導致他們有心事遇麻煩時缺乏通暢的傾訴渠道和正確的引導,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監管不力,導致困境兒童安全難以保障。當前,大多數監護人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平日對這些兒童監護不力、安全教育不夠,導致部分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農村社會治安環境的影響,困境兒童權益受到嚴重侵害。

三、幫扶困境兒童的建議和意見

農村困境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綜合的社會問題,它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當前,如何搞好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刻不容緩。現結合調研情況,提出以下建議和意見:

1、要切實加強對困境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要儘快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機構,積極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有關扶貧部門協調、全社會共同參與、覆蓋城鄉的農村困境兒童扶貧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按照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制定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規劃和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近期和中長期工作內容及目標,努力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展。

2、要切實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摸底建檔造冊工作。要制定詳細、有效地幫扶措施,必須開展調研。要針對困境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深入基層,對困境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教育狀況、生活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對調查摸底出來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科學整理,對困境兒童的變動情況進行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分門類建立詳細的困境兒童數據庫,並通過微機錄入,實現困境兒童網絡信息資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兒童扶貧工作機制。農村困境兒童幫扶工作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責任和義務,要儘快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統籌協調機制,指導和推進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展。一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城鄉對接幫扶機制,積極開展對農村困境兒童的一對一幫扶活動。二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救助機制。三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第4篇】困境兒童摸底的調查報告

一、_____縣困境兒童基本情況

據調查統計,全縣困境兒童265人,其中留守兒童210人,單親家庭兒童40人,孤殘兒童15人。

二、困境兒童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據調查發現,孤殘兒童因自身殘疾的原因及留守兒童因長期不與父母生活在一起,導致普遍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3、情感溝通太少,導致困境兒童心理偏差嚴重。據調查,孤殘兒童80%以上,都存在自卑心理,而這些兒童正處於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由於父母長期外出打工,父母關心的不夠,與其交流太少,使他們缺乏父母的關愛、呵護和照顧,從而導致他們在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得不到滿足。由於缺少情感和心理關懷,缺少傾訴和尋求幫助的對象,與外界不願意接觸或接觸太少,導致一些兒童內心封閉、情感冷漠、行為孤僻,不同程度地存在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礙,再加上有些監護人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關注不夠,導致他們有心事遇麻煩時缺乏通暢的傾訴渠道和正確的引導,嚴重影響了留守兒童得心理健康。

4、安全監管不力,導致困境兒童安全難以保障。當前,大多數監護人普遍缺乏安全保護意識和防範防護能力,平日對這些兒童監護不力、安全教育不夠,導致部分兒童的安全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另外,因受農村社會治安環境的影響,困境兒童權益受到嚴重侵害。

三、幫扶困境兒童的建議和意見

農村困境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綜合的社會問題,它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當前,如何搞好農村貧困留守兒童幫扶工作刻不容緩。現結合調研情況,提出以下建議和意見:

1、要切實加強對困境兒童幫扶工作的領導。要儘快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機構,積極形成黨委領導、政府主導、有關扶貧部門協調、全社會共同參與、覆蓋城鄉的農村困境兒童扶貧領導機制和工作機制。按照立足當前,着眼長遠,突出重點,分步實施的原則,科學制定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規劃和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近期和中長期工作內容及目標,努力推動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展。

2、要切實做好貧困留守兒童摸底建檔造冊工作。要制定詳細、有效地幫扶措施,必須開展調研。要針對困境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深入基層,對困境兒童的家庭經濟狀況、教育狀況、生活狀況進行詳細調查研究,對調查摸底出來的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科學整理,對困境兒童的變動情況進行建檔立卡、登記造冊,分門類建立詳細的困境兒童數據庫,並通過微機錄入,實現困境兒童網絡信息資源共享。

3、要逐步建立健全困境兒童扶貧工作機制。農村困境兒童幫扶工作是全社會共同關注的責任和義務,要儘快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統籌協調機制,指導和推進農村留守兒童扶貧工作向前發展。一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城鄉對接幫扶機制,積極開展對農村困境兒童的一對一幫扶活動。二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救助機制。三是建立農村困境兒童扶貧工作長效機制。

【第5篇】射陽湖鎮中國小困境兒童調查報告

射陽湖鎮中國小困境兒童調查報告,困境兒童問題是一個極其複雜的社會問題,它嚴重製約了經濟社會和教育事業的協調發展。為全面瞭解困境兒童的生存、發展現狀,積極探索困境兒童幫扶的有效途徑,切實保障兒童生命健康權,寶應縣射陽湖鎮婦聯通過開展抽樣調查走訪、一對一面談等方式對全鎮15名困境兒童進行了調查摸底,對全鎮困境兒童的生存狀況有了初步瞭解。

一、實際情況分析

這些孩子由於父母長年在外務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親戚朋友作為臨時監護人,由他們照管孩子的一切,當然其中還存在家中無人看管的現象。通過調查發現,我們發現困境學生產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一)家庭原因

1、無能為力,只管吃住。這部分兒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條件差、監護人監護能力低的家庭。這些人羣年老、體弱、文化低、見識少、負擔重。他們由於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種一大家人的田地、餵養豬牛等,他們天天忙於農活,根本就無暇顧及孩子了。他們僅僅對孩子煮煮飯、洗洗衣而已,特別到了農忙季節,連吃飯都顧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飯或捱餓。至於如何教育孩子,對於“聽話”的孩子很滿意,不聽話的孩子只是説説而已。關心學習更無從談起。對於孩子心裏想的什麼?需要什麼?有什麼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沒想到要關心。這些孩子的父母忙於掙錢,自己和祖父母忙於農活、家務,對自己的教育、成長都無人關心,使自己本應得到温暖、關愛的童年變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過於溺愛。很多兒童都是獨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於代溝所致,爺爺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裏各方面都給予“關愛”,常常是孩子要什麼就給什麼,寧願自己吃苦受累,不吃不喝,也要讓孩子玩好、吃好,對於生活細節不予指導或誤導。出現了問題往往是包庇、慫恿,嚴重的説説而已。這樣,孩子養成了嬌氣、任性,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缺乏互助互愛體驗,怕困難、怕挫折。於是孩子受家裏人的寵愛,家庭教育的艱鉅性由此加大。寵壞的孩子越來越不“聽話”,經常對人無禮貌,喜歡惹是生非,學習懶散……。

(二)心理原因

這些困境學生普遍存在厭學、焦慮、自卑甚至敵對的不良情緒厭學,對學習缺乏熱情,具體體現在學習“不主動”或“有時主動”。

抗慮。學生的心理焦慮主要表現在考試上。面對考試,20%的學生情緒緊張,高年級學生面臨的壓力更大,拿高分是直接的心理動機,已能體驗或預計到考試結果對自身潛在威脅,因此擔憂更加明顯。學生面對不同的外界因素,焦慮的程度有顯著差異。

自卑。由於教育問題的累積、學生家庭及自身條件的限制,有一部分學生,始終認為自己“不優秀”、“不如人”,自卑感特別重。他們把失敗歸因於“自己笨”或“題目難”,學習上的自卑,衍生了他們羞怯、膽怯等不良傾向,家中來了客人,怕談及學業情況不好意思而故意避開,見了長輩不好意思。

敵對。學生心理承受能力差,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批評、委屈、挫折,常表現出“逆反”、“小氣”等心理,或出現與教師、家長、同學相對立的現象,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

(三)教育原因

奎年來,由於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制約和影響,中國小生學習的知識難度逐漸加深,越來越多的兒童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學知識,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學校、家庭、社會給學生施加了許多壓力,造成學生產生厭學、焦慮、自卑等心理問題,久而久之會形成學業不良。

困境學生自身特點分析不可否認,人的智力在客觀上是存在差異的,不同智力水平的學生對同樣的學習內容的接受效果是存在差異的困境學生在同樣學內容的接受和鞏固方面存在差異。由於這種差異導致了學生的自信心嚴重喪失,自卑感重,對周圍事物過分敏感,煩躁不安,經‘常陷入高度的焦慮狀態中。由於困境學生的自信心不足,部分學生甘居下游,得過且過,產生厭學情緒,上課如坐鍼氈,注意力渙散,容易分心,做事缺乏責任心、上進心,無法按時完成作業。他們的學習興趣淡漠,缺乏學習的目的性和自覺性,意志力薄弱,並且產生了一定程度的行為障礙。由於他們存在如此嚴重的心理和行為障礙,在學校和家庭生活中他們對來自各個方面的積極反饋比較麻木,習慣了父母和教師的消極評價,很少有成功和快樂的體驗。

二、教育策略

1、關注困境學生的內心世界。困境學生由於長期受到家長、教師的冷落與消極評價,他們的內心世界充滿了極度的焦慮、不安與無助。困境學生通過與家長和老師對抗的方式來表現對他們的不滿,以此來吸引別人的關注。其實在他們的內心世界裏是充滿矛盾與掙扎的。因此身為教師和家長應該透過學生的不良表現看到他們存在問題的實質。家長和教師應經常自問是否走進了孩子的內心世界,是否瞭解他們的真實想法,是否體會到他們的失望與無助。其實,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閃光點,家長和教師要有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放棄舊有的、先入為主的思想,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適時鼓勵,這樣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提高對困境學生的期望值可以促進他們學習成績的提高,從而又進一步鞏固教師和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2、創設良好的教育環境。學生生活與學習的主要場所是家庭和學校。良好的家庭和學校環境有利於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情感、平和的心境和開朗的性格。家庭是學生社會化活動的基地,良好的家庭環境不但給孩子提供了心理支持,而且也給孩子的學習創造了良好的物質環境,這就給學生在學業上的成功創造了必要條件。父母正確的教養方式有利於塑造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使兒童的認知能力和個性得到正常發展。學校中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是影響困境學生學習活動和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不應僅以學業表現作為衡量學生好壞的唯一標準,而應該以積極客觀的態度對待困境學生,爭取和困境學生建立良好的情感關係。春風化雨,以情感人,以愛動人,這樣才能形成一個和諧穩定的師生關係,創設有利於困境學生進步的心理情境。

3、增強困境學生心理素質的鍛鍊。良好的心理素質是個人成功的重要基石。針對困境學生責任心差、意志力薄弱、耐挫能力差以及自卑感嚴重的特點,教育者應該從多方面塑造困境學生良好的心理素質。一是從具體的教育事件中培養困境學生的責任心,讓學生學會自理自立,給他們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讓他們認識到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事情負責,懂得學習也是自己的事.其他人無法替代,讓他們擁有責任意識,能夠對自己負責。二是通過教學活動增強困境學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創造一些讓困境學生參與的學習活動和機會,以滿足他們的自尊心和被人接納、關注的心理需求。利用課餘時間開展多種活動來磨練困境學生的意志力,以增強他們戰勝困難、挑戰自我的信心。三是從個人經歷出發教會學生面對挫折。學生遇到的挫折是來自於多方面的,包括學習、人際關係、興趣願望等面對挫折每個人的反應方式是不同的,通過對挫折進行心理疏導來教會他們擁有客觀積極的態度去面對挫折,尋求適當的方法進行自我調適,緩解內心的焦慮與不安。在挫折中成長,迎接時代的挑戰。

【第6篇】困境兒童家庭監護及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困境兒童家庭監護及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摘 要

困境兒童作為兒童中的特殊羣體,其生存狀況、福利需求和權益保障等相關問題日益成為社會、政府和學術界高度關注的熱點。特別是近兩年來,不少關於兒童受到傷害的報道頻頻出現,反映了我國當今困境兒童救助工作的不完善,也凸顯出我國當今兒童救助工作的嚴峻性和緊迫性。本文以寶應縣**鎮為例,闡述了困境兒童家庭監護的整體情況和基本特徵,分析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了相關的對策及建議,以期對保護困境兒童健康成長、促進家庭監護到位做出有益探索。

導 論

一、研究背景

“撫養和關愛兒童是人類發展的基石”。隨着社會環境的變化以及家庭問題等因素的影響,困境兒童的數量逐漸增加,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關愛睏境兒童工作成為黨和政府關注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也是社會福利制度構建的重要議題。國務院今年六月下發了國發〔2022〕36號文件《國務院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其中規定,困境兒童包括因家庭貧困導致生活、就醫、就學等困難的兒童,因自身殘疾導致康復、照料、護理和社會融入等困難的兒童,以及因家庭監護缺失或監護不當遭受虐待、遺棄、意外傷害、不法侵害等導致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侵害的兒童。今年3月,我縣**鎮被省婦聯確定為兒童家庭監護缺失社會干預省級試點。為了更加全面、深入地瞭解當前我縣困境兒童的生存現狀和發展需求,為困境兒童爭取和提供更有效更有針對性的幫助。7月,在省婦聯下發了兒童家庭監護缺失風險問卷後,我們聯合螢火蟲志願者協會對**鎮72名困境兒童開展了入户調查,形成**鎮困境兒童生存狀況調查報告。

二、研究目的

通過調查,瞭解掌握困境兒童及其家庭的困難、問題及需求,準確分析兒童家庭監護缺失風險程度,為有效干預奠定基礎。

三、調查對象和方法:按照省婦聯下發的問卷要求,對**鎮0-14歲兒童開展入户調查,填寫問卷。

正文

一、困境兒童家庭監護的整體情況和基本特徵

(一)**鎮困境兒童家庭監護情況總體分析

本次兒童家庭監護缺失風險問卷調查共72份,對象為**鎮0-14歲兒童。其中男童31名,女童41名。學齡前2名,幼兒園1名,國小47名,國中14名,未入學8名。根據評估得分,72名困境兒童中,低風險37人,中度風險33人,重度風險2人。

從分值來看,根據彙總結果,總評得分為37.6分。根據問卷設計的標準,按評分分組看,0-40分不需要社會干預的低風險兒童家庭比重為51.4%,41-100分需要不同程度干預的兒童家庭比重為48.6%。其中,41-60分需要某個方面社會干預的中度風險的比重為45.8%;61-90分需要多部門聯合社會干預的高風險的比重為2.8%,91-100分需要立即干預的緊急風險沒有。因此,72個兒童家庭監護缺失風險總體為中低度。

(二)**鎮困境兒童家庭監護情況基本特徵

1、監護主體總體狀況欠佳,生活保障困難。

(1)孩子父母生存狀況大多嚴重。據調查結果,父母一方死亡、長期服刑在押或強制戒毒、重病、重殘、失蹤情況,或父母一方有賭博、酗酒等惡習的比重為55.6%,父母雙方死亡、長期服刑在押或強制戒毒、重病、重殘、失蹤、失聯的為20.8%,兩者合計為76.4%。

(2)監護人的就業狀況、家庭的經濟狀況比較困難。據調查結果,無固定工作的比重為65.3%,失業在家的比重為20.8%,兩者合計為86.1%。

(3)父母婚姻關係不完整、教育開支有壓力。調查結果顯示,單親家庭的比重為58.3%,感到孩子教育開支有壓力非常大和較大的比重為55.6%。

(4)目前監護人的健康狀況有一定問題。據調查結果,患有一般殘疾或患病的比重為25.0%,患有重殘或重病的有12.5%,兩者合計為37.5%。

2、困境兒童的生存狀況堪憂

由於部分兒童因家庭變故原因出現家庭監護缺失或不當等現象,孩子健康狀況不佳,安全保障不充分,學業關注較少,情感教育缺少,在生活照料、安全保護、親情呵護、心理健康、行為養成等方面存在不少問題。

(1)孩子健康狀況不佳。調查結果顯示,孩子體弱多病、看上去嚴重營養不良、身高體重等各項指標嚴重低於同齡孩子的比重為13.9%,孩子身體狀況一般、看上去身高體重等指標稍差於同齡孩子的比重為15.3%。患有重大疾病的比重為13.9%,孩子患病不能及時得到妥善治療、任其發展的比重為2.8%。

(2)孩子得到監護人的關注較少。調查結果顯示,平時從未關注孩子有無不適當的人接近或觸摸的比重為5.6%,偶爾關注的比重為55.6%,兩者合計為61.2%。

(3)孩子學業教育輔導欠缺。據調查結果,孩子的作業有困難時,不能得到任何輔導的比重為55.6%,父母親自輔導孩子的只有26.4%。因為缺少有效監督和應有的學習輔導,自我約束和管理能力較差,問題積累多了,勢必影響學習的自信心。成績大多不夠理想。

(4)與孩子進行思想情感交流溝通不夠。調查結果顯示,偶爾的比重為36.1%,比較少的比重為20.8%,從來沒有的比重為2.8%,三者合計為59.7%。

3、監護人的水平影響親子關係,不能有效監護。

(1)監護類型對孩子有直接影響。72人中,監護人與兒童為祖孫關係的有22人,佔比30.6%。一般是年齡偏大、文化程度較低的農村老人,他們在勉強保證孩子基本生活的同時,很難對他們進行行為看護和心理溝通,孩子往往存在安全和心理問題。

(2)監護人對兒童主動關心和指導不夠。回答“我能經常和孩子有親密的接觸”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別佔2.6%、18.4%。回答“和孩子談完話,我甚少批評或指責孩子的想法”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別佔2.6%、18.4%。

(3)監護人對家庭現狀滿意度不高。回答“我滿意我目前的家庭和孩子的狀況” 為“很不符合”和“不符合”的分別佔10.5%和13.2%。

二、存在問題

大部分困境兒童的需求主要表現在生活照料、安全保護、學業輔導、親情呵護、心理健康等方面。

1、生活水平較低。困境兒童的主要問題是生活普遍比較困難,主要靠低保等政府救濟,家庭缺乏正常固定的收入,精神文化生活相對貧瘠,生存質量相對較低。

2、面臨人身安全隱患。由於父母因種種原因,無法履行監護職責,困境兒童缺少必要的監管和保護,生命健康等方面的安全隱患時有發生。容易受到他人的非法侵害或人身傷害。困境兒童安全意識淡薄,常常脱離監護人單獨行動,燒傷、燙傷、交通事故、溺水等意外事故時有發生。某村**同學9歲,家裏除她之外全部是男性,爸爸還是刑滿釋放人員,在外打工,對小女孩的問題基本不重視,母親失蹤,存在女童保護方面的隱患。我們立即請村婦代會主任擔任其代理媽媽,關注日常生活。同時請社工人員介入,開展個案工作。帶領孩子參與村裏的同輩成長小組活動,安排女醫生為女童講解生理知識和防護,引導孩子學會自我保護。

3、部分困境兒童學習成績一般或較差。絕大多數困境兒童的父母外出務工、患有大病或者殘疾不能有效監護,實際監護人一般是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屬,普遍年齡大,文化低,導致一部分兒童學習不刻苦,上進心不強,缺少輔導和督促,學習主動性和自覺性較差,學習成績欠佳。

4、心理健康問題不容忽視。根據彙總結果,“當我有煩惱或遇到困難時,我會主動跟父母傾訴或尋求幫助”、“如果父母在外工作不常回家,他們會一週一次和我電話聯繫”回答“比較不符合”“非常不符合”的比重合計達到20%及以上。部分受訪兒童缺乏父母的關愛撫慰,缺少親情陪伴呵護。這次問卷對象年齡在14歲以下,正是情感、品 德、性格形成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親情的缺失讓孩子感覺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累積的心理壓力造成困境兒童出現一定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主要表現為內向、孤僻、自律自控能力較差等。

三、對策建議

如何進一步改善兒童在家庭的成長環境,從源頭上減少和控制兒童惡性傷害事件發生,筆者認為,應進一步完善政府公共服務、促進社會公益力量參與,建立多渠道、全方位、制度化的關愛幫扶體系,使政府公共服務和社會愛心力量共同參與,形成全社會的關愛氛圍,幫助保障這些孩子在逆境中健康成長,成年後順利融入社會。

(一)政府應發揮主體作用。政府要給予更全面的支持。政府和有關部門要重視並關注困境兒童羣體,令人欣慰的是,今年6月19日,國務院出台了《國務院關於加強困境兒童保障工作的意見》,制定了保證困境兒童接受義務教育和保障正常生存的各項政策和措施,提出了落實監護責任的具體措施,但困境兒童保障方面還面臨着政策落實方面的難題,如何統籌發揮各部門的職責。例如民政部門設立的兒童福利督導員應發揮應有的作用,但根據目前瞭解的情況來看,社區和村裏的兒童福利和保護督導員多是兼職,沒有工作經驗,沒有專項工作經費,工作人員不瞭解如何做好督導工作。

(二)制定科學合理的救助經費保障。該鎮制度性保障兒童的救助都能到位,且資源獲得的渠道較多,例如,低保家庭兒童享受低保政策以及各級組織、各部門開展的各類幫扶項目。而不符合低保家庭的兒童中同樣存在貧困、監護缺失等問題,相應保障措施以及服務較為缺乏。從中央到地方形成一個充足的資金來源,同時對困境兒童的救助可否根據年齡的不同提高標準,同時制定靈活的認定標準,不能讓一個孩子“掉隊”。

(三)社會要給予更多的關心。困境兒童的教育成長問題除了完善和加強政府救濟外,還應該搭建平台,讓社會公益組織、愛心人士、民間慈善機構等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凝聚各方力量。可嘗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進專業性的社會團體,為兒童心理、諮詢等自身發展提供服務。調查中我們發現,兒童保護個案中,大多是因為家長缺少良好的教育方法,未能掌握親子溝通和兒童教育技巧而造成。而目前給兒童提供的服務大都集中於衞生保健、護理康復、經濟援助等方面,兒童個案及家庭領域的社會服務遞送能力較低,存在專業人員缺乏,專業社工數量少,專業程度低等問題。今年我們聯動了螢火蟲志願者協會參與了困境兒童的摸排,暑假期間,設計了“暑你快樂”主題活動,組建兒童成長小組。幫助孩子們如何與同齡的小夥伴建立友好的朋友關係、並學會如何以參與、尊重、合作的心態參與團隊合作等,參與兒童達到130人次。

(四)學校要給予更多的關護。調研顯示,困境兒童75.3%都處於義務教育階段,這個階段,學校應該充分關注這部分羣體,對困境兒童學習、生活、心理上的指導。可聯合婦聯舉辦困境兒童監護人培訓班,引導監護人正確教育困境兒童。要實行班主任責任制,負責困境兒童的日常思想,學習和在校安全,定期與困境兒童父母及監護人溝通。今年我們嘗試在**國小設立四點半課堂,國中設立温馨小屋活動室,正常開放。對44名在校的困境兒童由校領導和任課老師組成的“2+1”結對,實行思想、學習、食宿和安全等全過程“零缺位”管理,取得了一定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