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農村安全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8W

農村安全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農村兒童小食品消費安全調研報告

目前,農村食品市場受經營條件、消費觀念和監管力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多安全問題。近期,江夏區工商局對轄區農村校園周邊流通環節食品(小食品)經營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在對該區14所中國小(含幼兒園)周邊的75家涉及小食品經營户的證照、自律制度建立、小食品品種及質量、經營環境等綜合調查後認為:應加大巡查力度,採取針對性監管的方式,進一步強化校園周邊小食品監管工作。

一、農村兒童食品安全消費現狀

(一)經營者多以流動攤販、閒散農户為主。農村日常消費方式以集中消費為主,兒童習慣在場鎮和農村小食雜店就近購買食品。經調查,農村市場銷售的小食品,近60%源於流動攤販,無固定營業場所。而閒散農户利用自有房屋開展經營活動,閒時經營、農忙時關門,比較分散、偏僻,經營形式不固定,無證無照多。30xx年第一季度,江夏分局在對轄區紙坊街、鄭店街、烏龍泉街的城邊村、城中村,涉及小食品經營户的專項檢查中,證照齊全的130户,證照齊全率為95%,同比往年證照齊全率的80%有較大幅度提升,且無證照經營多為無經營門點流動商販。

(二)食品質量低。經相關部門抽檢,農村市場上的果凍、汽水、油炸食品等普遍存在着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偏低,糖精、甜糖素、致病菌指數、防腐劑、色素、香精超標,特別是濫用添加劑的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少年兒童身體健康。一些兒童小食品屬於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三無產品”,有些經營户甚至將過期的食品銷售給兒童。巡查中發現,鄉村校園周邊小食品一是來源沒有保障,小食品進貨渠道表現為“多、亂、雜”;二是包裝粗糙、不嚴密,食品和小玩具混裝,容易使小食品造成的二次污染。

(三)包裝以散裝、裸裝為主。多數為小作坊、小廠生產的售價為0.5元—1元的散裝、裸裝食品。有些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飽受沙塵和蚊蠅的侵襲,衞生狀況堪憂;有些包裝簡陋,用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料瓶包裝,且有些反覆利用,對兒童身體健康的潛在危害較大。而且與其他商品擺放一處,有的甚至將食品與蚊香、殺蟲驅蚊劑等日化用品混放,食品與玩具混裝,對食品形成污染隱患。由於儲存意識匱乏,長時間暴露在強烈日光和高温環境下造成兒童食品加速變質。而這些過期、變質食品卻以“廉價讓利”的形式出現,迎合了兒童口味和消費水平。

(四)兒童及監護人的食品安全意識差。許多兒童根本不會顧及食品安全、衞生,拿着就吃、打開就喝。由祖輩(空巢老人)監護的留守兒童約佔90%,監護人年齡大、食品消費安全意識淡薄,只是盲目地滿足兒童的需求,沒有索要發票的習慣,即使買到了不合格食品也是自認倒黴,不了了之,缺乏維權意識。而處在國小生年齡段的兒童在法律定義上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羣,是不具備分辨是非能力的,對事物的認識感性較多。一是小食品外包裝印製圖案鮮豔,名稱對兒童極具誘惑性,如“紅燒牛排”、“加州燒雞”、“鬆骨脆脆香”等;二是混裝在食品裏的小玩具為兒童所喜愛,但這種混裝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卻一無所知;三是兒童的消費能力較低。重價格、輕質量是目前國小生消費的普遍心理,廉價食品有滋生土壤,導致生產成本絕對低廉的假冒偽劣食品接踵而至。

二、農村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原因

(一)社會關注度不高。近年來,城市食品安全問題倍受關注,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但對農村特別是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不高。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情感關注度高,心靈慰藉多,但對兒童身體健康成長關注不多。

(二)經營者道德缺失。一些小企業、“三無”小作坊瞅準農村市場“需求”,以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牟利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批發商和零售商只圖價格便宜、銷路旺盛,不注重查驗食品質量,使一些的價低劣質的“三無”產品充斥農村市場。

(三)安全意識淡薄。農村90%以上留守兒童每天都有2元—5元不等的零花錢,而假冒偽劣產品以其超低價格、刺激口味深受他們喜歡。加之監護人素質不高,維權意識淡薄,幾乎沒有查驗相關證照和索要銷售發票的意識,“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誤導性消費觀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兒童的飲食習慣。

(四)監管執法力量薄弱。長期以來,由於執法部門人員少,監管範圍廣,且都處在中心場鎮,疏忽了農村地區,監管頻率和質量不到位。加之攤販和閒散農户多半為無證無照經營,流動性大、隨意性強、隱蔽性大,導致執法者監管難,消費者事後維權難。且各職能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溝通協調不夠、執法合力不強,容易出現交叉執法、重複監管和空白地帶,出現“都該管,都不管”的相互推諉現象,給問題小食品得以生存的空間。

三、農村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大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宣傳普及教育力度,提高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安全維權意識。學校是食品安全宣傳普及教育的主陣地。以幼兒園、中國小為主,開設專門的食品安全消費教育課程,納入正規的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將健康安全消費知識理念植入人心。同時,工商部門加強與學校的合作,成立校園維權志願小組。由具有一定維權知識、責任心強、工作認真的學生擔任小組成員,及時反映問題,開展食品維權知識的討論和交流,發揮團隊力量自覺維護合法權益。營造“工商主抓、師生參與、社會(家長)支持”的工商、學校、社會聯動的良好工作氛圍,通過面對面生動形象地講解演示、圖文並茂地知識呈現,引導學生通過“看、聞、問”識別假冒偽劣食品,拒絕“垃圾食品”,不購買、不食用不安全、不衞生的食品,自覺抵制假冒偽劣食品和“三無”食品,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和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經營者加強自律,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基層工商部門要在當地村幹部和村氏的協助下,摸清流動攤販及閒散農户的資料,通過廣泛宣傳、強化培訓監管、行政指導“三到位”,深入貫徹食品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與食品經營者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食品安全經營承諾書”,指導其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食品批發市場、批發户、集貿市場和食品經營企業為重點,大力引導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場開辦者質量管理責任等自律制度,強化其質量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其自查自糾、自檢自管的能力,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整合執法力量,填補監管空白。實行“包村包點”,構築農村食品安全組織保障體系。由政府牽頭,聯合質監、藥監、工商、衞生等基層執法部門,監管幹部沉下去,與轄區行政村羣眾加強聯繫,分區劃片,包村包點。大力開展農村維權聯絡點建設,充分發揮農村“12315”維權聯絡員熟悉本地情況、信息渠道面廣的優勢,與基層工商所一道共同構築農村食品安全聯防聯守、綜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線,實現監管覆蓋全區域。

(四)加大監管處罰力度,規範商家經營行為。一是全面清理整頓農村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嚴格市場主體准入。全面調查摸排農村食品的供貨商(送貨商、批發商),搞清進貨渠道,督促檢查供貨商建立並落實索證索票和購銷台賬制度,並對其建檔跟蹤管理。二是以“六查六看”為重點,加強農村食品市場日常監管和巡查。有關檢查、督查和巡查情況要有方案、有工作小結、有相關檢查和巡查記錄,市場巡查記錄上必須有被檢查人或見證人簽字。通過巡查和專項檢查,及時查處無照經營、假冒偽劣食品、過期變質食品、“三無”食品和在食品中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三是集中整治與質量監測相結合。要採取集中整治與商品質量監測、食品快速檢測相結合方式,加大農村食品質量監測和快速檢測力度,及時進行消費引導和提示。要根據消費者投訴舉報線索,加大對投訴舉報食品的檢查力度,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定向抽樣檢驗。四是進一步狠抓大要案件的查處。要加大查辦案件的力度,在重要時段集中查處和曝光一批食品違法典型案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觸犯刑律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震懾違法分子。

(五)完善數據信息,實行分類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小食品“黑名單”數據庫信息,根據小食品所標示的廠名、廠址相對單一的特點(如標註產地多為湖南長沙、重慶、鄭州等地,一個地區通常涵蓋了數十種小食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查證廠名廠址入手。在日常檢查中有針對性地提取小食品樣品並彙總歸類,將生產廠家信息以調查證明函件的形式郵寄當地工商部門配合查驗真偽,及時將查證回覆函件分文別類,形成原始的證據材料予以保存。二是從商品條形碼、認證標識入手。通過提取小食品樣品,將小食品樣品綜合信息反饋質監部門,由質監部門鑑定並出具具有法定效力鑑定報告。三是將提取小食品樣品送交衞生防疫部門,對小食品衞生狀況的綜合指標予以評估和認定。最後,通過將上述方法取得的法定證明文件(虛假的廠名廠址、假冒認證標識、衞生狀況等)進行信息彙總,登記造冊,形成小食品“黑名單”數據信息,各基層工商所在監管中就能“對號入座”、有據可查,提高實際可操作性,並及時將小食品“黑名單”通報給批發商所在地工商部門,實現“資源共享、追源截流”,切實促進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落實到位。

(六)立足工商職能,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嚴把食品經營主體准入關,結合年檢驗照工作,清理規範主體資格,切實做到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按照“網格化”巡查要求,制定細化考核標準,完善分局與基層所、基層所與管理員、管理員與責任區食品經營户之間的三級食品安全責任網絡,全面簽訂“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書”,將監管責任落實到每位“網格”責任人,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對食品中摻雜使假、過期黴變和利用化工原料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等違法行為監管保持高壓態勢,確保責任區監管推行到位。

(七)增強執法效能,構建長效機制。繼續引導和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協議准入、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嚴格食品經營者質量管理責任,切實向學生消費者負責。對劣質小食品採取“露頭就打”原則,積極加強與衞生、質檢、食藥監、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明確責任、通力合作、達成共識、各司其職,建立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處通報機制,完善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執法網絡,整合執法資源,增強執法效能。努力做到源頭治理與市場巡查相結合,日常檢查與預警應急處置相結合,教育警示與加大案件查處相結合,行政執法與部門協助相結合,集中整治與長效監管相結合,努力營造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消費環境.........

【第2篇】關於農村兒童小食品消費安全調研報告

目前,農村食品市場受經營條件、消費觀念和監管力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存在較多安全問題。近期,xx區工商局對轄區農村校園周邊流通環節食品(小食品)經營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在對該區14所中國小(含幼兒園)周邊的75家涉及小食品經營户的證照、自律制度建立、小食品品種及質量、經營環境等綜合調查後認為:應加大巡查力度,採取針對性監管的方式,進一步強化校園周邊小食品監管工作。

一、農村兒童食品安全消費現狀

(一)經營者多以流動攤販、閒散農户為主。農村日常消費方式以集中消費為主,兒童習慣在場鎮和農村小食雜店就近購買食品。經調查,農村市場銷售的小食品,近60%源於流動攤販,無固定營業場所。而閒散農户利用自有房屋開展經營活動,閒時經營、農忙時關門,比較分散、偏僻,經營形式不固定,無證無照多。30xx年第一季度,江夏分局在對轄區紙坊街、鄭店街、烏龍泉街的城邊村、城中村,涉及小食品經營户的專項檢查中,證照齊全的130户,證照齊全率為95%,同比往年證照齊全率的80%有較大幅度提升,且無證照經營多為無經營門點流動商販。

(二)食品質量低。經相關部門抽檢,農村市場上的果凍、汽水、油炸食品等普遍存在着蛋白質、維生素等含量偏低,糖精、甜糖素、致病菌指數、防腐劑、色素、香精超標,特別是濫用添加劑的現象較為普遍,嚴重影響少年兒童身體健康。一些兒童小食品屬於無廠名、廠址、生產日期的“三無產品”,有些經營户甚至將過期的食品銷售給兒童。巡查中發現,鄉村校園周邊小食品一是來源沒有保障,小食品進貨渠道表現為“多、亂、雜”;二是包裝粗糙、不嚴密,食品和小玩具混裝,容易使小食品造成的二次污染。

(三)包裝以散裝、裸裝為主。多數為小作坊、小廠生產的售價為0.5元—1元的散裝、裸裝食品。有些沒有任何防護措施,飽受沙塵和蚊蠅的侵襲,衞生狀況堪憂;有些包裝簡陋,用質量低劣的塑料袋或塑料瓶包裝,且有些反覆利用,對兒童身體健康的潛在危害較大。而且與其他商品擺放一處,有的甚至將食品與蚊香、殺蟲驅蚊劑等日化用品混放,食品與玩具混裝,對食品形成污染隱患。由於儲存意識匱乏,長時間暴露在強烈日光和高温環境下造成兒童食品加速變質。而這些過期、變質食品卻以“廉價讓利”的形式出現,迎合了兒童口味和消費水平。

(四)兒童及監護人的食品安全意識差。許多兒童根本不會顧及食品安全、衞生,拿着就吃、打開就喝。由祖輩(空巢老人)監護的留守兒童約佔90%,監護人年齡大、食品消費安全意識淡薄,只是盲目地滿足兒童的需求,沒有索要發票的習慣,即使買到了不合格食品也是自認倒黴,不了了之,缺乏維權意識。而處在國小生年齡段的兒童在法律定義上是無民事行為能力的人羣,是不具備分辨是非能力的,對事物的認識感性較多。一是小食品外包裝印製圖案鮮豔,名稱對兒童極具誘惑性,如“紅燒牛排”、“加州燒雞”、“鬆骨脆脆香”等;二是混裝在食品裏的小玩具為兒童所喜愛,但這種混裝可能對身體造成危害卻一無所知;三是兒童的消費能力較低。重價格、輕質量是目前國小生消費的普遍心理,廉價食品有滋生土壤,導致生產成本絕對低廉的假冒偽劣食品接踵而至。

二、農村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突出的原因

(一)社會關注度不高。近年來,城市食品安全問題倍受關注,成為媒體報道的熱點,但對農村特別是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問題關注度不高。相關部門對留守兒童情感關注度高,心靈慰藉多,但對兒童身體健康成長關注不多。

(二)經營者道德缺失。一些小企業、“三無”小作坊瞅準農村市場“需求”,以製售假冒偽劣商品牟利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批發商和零售商只圖價格便宜、銷路旺盛,不注重查驗食品質量,使一些的價低劣質的“三無”產品充斥農村市場。

(三)安全意識淡薄。農村90%以上留守兒童每天都有2元—5元不等的零花錢,而假冒偽劣產品以其超低價格、刺激口味深受他們喜歡。加之監護人素質不高,維權意識淡薄,幾乎沒有查驗相關證照和索要銷售發票的意識,“不乾不淨,吃了沒病”的誤導性消費觀念也潛移默化地影響着兒童的飲食習慣。

(四)監管執法力量薄弱。長期以來,由於執法部門人員少,監管範圍廣,且都處在中心場鎮,疏忽了農村地區,監管頻率和質量不到位。加之攤販和閒散農户多半為無證無照經營,流動性大、隨意性強、隱蔽性大,導致執法者監管難,消費者事後維權難。且各職能部門在執法過程中溝通協調不夠、執法合力不強,容易出現交叉執法、重複監管和空白地帶,出現“都該管,都不管”的相互推諉現象,給問題小食品得以生存的空間。

三、農村留守兒童食品安全問題的建議與對策

(一)加大農村地區食品安全宣傳普及教育力度,提高留守兒童及其監護人的安全維權意識。學校是食品安全宣傳普及教育的主陣地。以幼兒園、中國小為主,開設專門的食品安全消費教育課程,納入正規的學校教育課程體系,將健康安全消費知識理念植入人心。同時

,工商部門加強與學校的合作,成立校園維權志願小組。由具有一定維權知識、責任心強、工作認真的學生擔任小組成員,及時反映問題,開展食品維權知識的討論和交流,發揮團隊力量自覺維護合法權益。營造“工商主抓、師生參與、社會(家長)支持”的工商、學校、社會聯動的良好工作氛圍,通過面對面生動形象地講解演示、圖文並茂地知識呈現,引導學生通過“看、聞、問”識別假冒偽劣食品,拒絕“垃圾食品”,不購買、不食用不安全、不衞生的食品,自覺抵制假冒偽劣食品和“三無”食品,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和良好的自我保護意識。

(二)經營者加強自律,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基層工商部門要在當地村幹部和村氏的協助下,摸清流動攤販及閒散農户的資料,通過廣泛宣傳、強化培訓監管、行政指導“三到位”,深入貫徹食品經營者是食品安全的第一責任人的理念。與食品經營者簽訂“食品安全責任書”、“食品安全經營承諾書”,指導其建立健全各項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以食品批發市場、批發户、集貿市場和食品經營企業為重點,大力引導監督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以及市場開辦者質量管理責任等自律制度,強化其質量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其自查自糾、自檢自管的能力,從源頭上提高食品安全保障水平。

(三)整合執法力量,填補監管空白。實行“包村包點”,構築農村食品安全組織保障體系。由政府牽頭,聯合質監、藥監、工商、衞生等基層執法部門,監管幹部沉下去,與轄區行政村羣眾加強聯繫,分區劃片,包村包點。大力開展農村維權聯絡點建設,充分發揮農村“12315”維權聯絡員熟悉本地情況、信息渠道面廣的優勢,與基層工商所一道共同構築農村食品安全聯防聯守、綜合治理的第一道防線,實現監管覆蓋全區域。

(四)加大監管處罰力度,規範商家經營行為。一是全面清理整頓農村食品生產經營主體資格,嚴格市場主體准入。全面調查摸排農村食品的供貨商(送貨商、批發商),搞清進貨渠道,督促檢查供貨商建立並落實索證索票和購銷台賬制度,並對其建檔跟蹤管理。二是以“六查六看”為重點,加強農村食品市場日常監管和巡查。有關檢查、督查和巡查情況要有方案、有工作小結、有相關檢查和巡查記錄,市場巡查記錄上必須有被檢查人或見證人簽字。通過巡查和專項檢查,及時查處無照經營、假冒偽劣食品、過期變質食品、“三無”食品和在食品中摻雜使假等違法行為。三是集中整治與質量監測相結合。要採取集中整治與商品質量監測、食品快速檢測相結合方式,加大農村食品質量監測和快速檢測力度,及時進行消費引導和提示。要根據消費者投訴舉報線索,加大對投訴舉報食品的檢查力度,對可能存在安全隱患的食品,要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定向抽樣檢驗。四是進一步狠抓大要案件的查處。要加大查辦案件的力度,在重要時段集中查處和曝光一批食品違法典型案件,追根溯源,一查到底,觸犯刑律的要及時移送司法機關處理,震懾違法分子。

(五)完善數據信息,實行分類管理機制。建立健全小食品“黑名單”數據庫信息,根據小食品所標示的廠名、廠址相對單一的特點(如標註產地多為湖南長沙、重慶、鄭州等地,一個地區通常涵蓋了數十種小食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從查證廠名廠址入手。在日常檢查中有針對性地提取小食品樣品並彙總歸類,將生產廠家信息以調查證明函件的形式郵寄當地工商部門配合查驗真偽,及時將查證回覆函件分文別類,形成原始的證據材料予以保存。二是從商品條形碼、認證標識入手。通過提取小食品樣品,將小食品樣品綜合信息反饋質監部門,由質監部門鑑定並出具具有法定效力鑑定報告。三是將提取小食品樣品送交衞生防疫部門,對小食品衞生狀況的綜合指標予以評估和認定。最後,通過將上述方法取得的法定證明文件(虛假的廠名廠址、假冒認證標識、衞生狀況等)進行信息彙總,登記造冊,形成小食品“黑名單”數據信息,各基層工商所在監管中就能“對號入座”、有據可查,提高實際可操作性,並及時將小食品“黑名單”通報給批發商所在地工商部門,實現“資源共享、追源截流”,切實促進流通領域食品安全監管落實到位。

(六)立足工商職能,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嚴把食品經營主體准入關,結合年檢驗照工作,清理規範主體資格,切實做到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合法有效。按照“網格化”巡查要求,制定細化考核標準,完善分局與基層所、基層所與管理員、管理員與責任區食品經營户之間的三級食品安全責任網絡,全面簽訂“食品安全管理責任書”,將監管責任落實到每位“網格”責任人,落實責任追究機制,對食品中摻雜使假、過期黴變和利用化工原料加工有毒有害食品等違法行為監管保持高壓態勢,確保責任區監管推行到位。

(七)增強執法效能,構建長效機制。繼續引導和督促食品經營者建立和落實進貨檢查驗收、索證索票、購銷台賬、協議准入、質量承諾、不合格食品退市等自律制度,嚴格食品經營者質量管理責任,切實向學生消

費者負責。對劣質小食品採取“露頭就打”原則,積極加強與衞生、質檢、食藥監、公安等部門的溝通協調,明確責任、通力合作、達成共識、各司其職,建立重大食品安全案件查處通報機制,完善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執法網絡,整合執法資源,增強執法效能。努力做到源頭治理與市場巡查相結合,日常檢查與預警應急處置相結合,教育警示與加大案件查處相結合,行政執法與部門協助相結合,集中整治與長效監管相結合,努力營造校園周邊食品安全消費環境。

【第3篇】農村學校校車交通安全調研報告

校車交通安全管理不僅牽涉到千家萬户的家庭幸福,更直接關係到構建和諧社會的穩定與當地經濟的發展。為加強農村學校校車交通安全管理,今年以來,xx公安分局交警部門牽頭組成調研組,深入全區農村地區對農村各學校、幼兒園校車進行調研。經調研發現,xx區農村校車存在較為嚴重的安全隱患。針對存在隱患,交警部門從治標治本入手,找出問題癥結,積極為學生構建和諧、有序、安全的交通環境。

一、基本情況

目前,xx區農村接送學生車輛主要有三種:一是學校自購併自行聘請駕駛人員接送師生車輛;二是私車運營接送師生;三是極少數小型貨車接送師生。涉及xx(車5輛、幼兒園三所)、xx(車2輛、幼兒園1所)、xx(車2輛、幼兒園1所)、xx(車11輛、幼兒園9所)、xx(車3輛、幼兒園2所)、xx(車5輛、幼兒園3所)、xx(車2輛、幼兒園2所)、xx(車3輛、幼兒園2所)、xx(車6輛、幼兒園3所)九個鄉鎮,共39輛車(其中微型車38輛、轎車1輛),26所幼兒園。其中,大部分校車是私人經營的小型麪包車,有的使用年限較長,車況極差,車身嚴重老化,車輛管理隨意,監督缺失。

二、存在問題

1.接送學生車輛車況存在很大安全隱患。一是農村幼兒園為了招攬學生,提供接送免費服務,但為降低成本,選擇使用低廉、車況差、甚至是瀕臨報廢的車輛接送學生;二是農村學生居住地較為分散,上下學距離學校較遠,客流單一而且固定,且時間都集中在早晚,導致手續不全、車況差、駕駛人素質低的不法校車便趁虛而入,超員、超載等違法行為是普遍現象。

2.宣傳不到位。由於農村地處複雜而又偏僻,雖然交警二大隊經常組織民警進村入户進行宣傳,但僅僅靠交警部門一家孤軍奮戰無疑是杯水車薪,很難從根本上形成對不法車主或羣眾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

3.管理盲區。農村校車的車主多為當地人,存在運營道路熟、人際關係熟等特點,交警下鄉開展整治行動,就與民警打起“游擊戰”,加之警力不足,導致整治行動成效不明顯,使不法校車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根治。

4.責任不明。就目前的管理職能上看,教育、學校、運管、交警等部門,都只在一定程度上對校車擁有部分管理職能,究竟應該誰來提供,誰來保障供給,沒有明確的責任部門。造成了誰都管,誰又都管不了的“踢皮球”現象。

5.發展失衡。因全區大部分農村地區經濟落後、地方政府財力不足和城鄉經濟發展差距較大、公交服務水平較低,導致城區學生可以通過公交車上、放學,但延伸不到邊遠農村滿足中國小生交通出行的需要。鄉村客運因其侷限性,不能到達每位孩子的家門口,且價格較高,農村學生無力承受,導致地處邊遠農村學生選擇乘坐不法校車上、放學。

三、解決農村校車安全管理的辦法

1.宣傳為先,形成氣氛。以交通安全宣傳“五進”活動為載體,採取定期和不定期的工作方式深入學校和農村,結合交通事故案例對師生進行交通安全教育,採取形式多樣、喜聞樂見等方式和途徑,全方位開展各種交通安全宣傳活動,通過宣傳提高中國小生的交通安全意識和自我防護能力,使其充分認識到乘坐黑校車的嚴重危害性,從思想上鞏牢安全防線,使隱患車輛沒有生存“土壤”。

2.健全機制,各負其責。鄉鎮教育、安全主管部門和學校、幼兒園要建立健全內部交通安全責任制和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長效機制。做到部門與學校、學校與學生、學校與家庭層層簽定交通安全責任狀,教育學生自覺不乘坐、家庭不租用無牌無證、報廢、拼裝的“黑校車”。

3.高度重視,加強聯繫。交警部門聯合教育、學校、運管等部門,共同把校車和接送學生車輛管理工作納入當前重要工作來抓,實行層層落實責任,形成齊抓共管、綜合治理,標本兼治的局面。

4.全面摸查,掌握情況。與教育部門對轄區運載學生車輛逐一排查,逐一核對,逐一登記,逐一建檔,做到底數清、車輛隸屬明晰、駕駛人情況屬實、運營時間和線路清楚、安全隱患有數。

5.加強管控,形成壓力。根據農村校車的行駛路線、運行時間,有針對性開展專項治理活動,加強巡邏管控力度,依法從嚴查處車輛超員、超速、酒後駕駛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堅決取締報廢車、拼裝車、貨車等車輛違法接送學生現象,形成嚴管、嚴控、嚴防的高壓態勢。

6.部門合作,形成合力。加強與教育等相關部門的配合,加強協作,不間斷地加大對農村偏遠鄉鎮中國小校、幼兒園接送學生的不法校車的督查力度,發現一輛,查扣一輛,決不姑息遷就。

7.嚴格把關,源頭管理。會同相關部門對校車技術狀況進行徹底的安全檢查,車輛技術狀況不符合安全行車標準的,堅決不準上路;劃分責任片區,加大對無駕駛證駕駛校車、沒辦理運營手續、報廢車拉載中國小生的違法校車,堅決予以取締,不留隱患。

8.加大投入,構建和諧。加大對區委、區政府的彙報力度,降低校車入户的門檻,對合法運營的校車給予優惠政策,保證合法營運的校車以最低運營成本。同時,增加校車數量,使農村學生能乘坐安全、舒適的合法營運校車。

【第4篇】農村食品安全調研報告

農村食品安全調研報告

目前,國內食品安全事故頻繁,食品安全問題屢屢出現在新聞報道里,使民眾感到不安,食品安全問題成為當前社會的重大問題。

第一,城區居民綠色消費意識明顯增強,農村居民消費觀念有待轉變。城區消費者高度關注食品安全問題,大部分消費者願意為保障食品安全和提高食品健康營養價值支付少量的額外費用。而處於低收入階層的農村消費者購買食品的價值取向主要是“價格優先”和“實惠”。

第二,羣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有所提高,關注點不斷增加。雖然目前消費者的食品安全意識總體上還不是特別高,但隨着經濟的不斷髮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食品安全正逐漸為廣大羣眾所重視。其中,羣眾對食品安全的認知度在提高,關注度亦然。

第三,城鄉食品流通領域的交易環境、物流設施等產生新的變化,食品安全管理監督和市場管理機制有待加強。在農村,現在出現了一大批小型自由集貿市場,那些小攤位的貨主定時定期到村裏擺攤,為農村食品交易環境注入了新的元素。一些初具規模的代銷點貨架上的食品種類也越來越多,這在給居民提供便利的同時也給食品安全監管和市場管理帶來了困難。

第四,食品安全管理存在眾多問題,腐敗現象時有發生。

食品安全是直接關係人民健康,維持市場穩定的重要問題,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我國正處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時期,當前國內層出不窮的食品安全事件,暴露出我國食品管理監督嚴重滯後於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大了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憂慮和擔心,使消費者對政府、企業、經營者產生信譽危機,這不得不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重視。

食品加工者道德淪喪不顧消費者權益甚至性命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從生產第一線到高級官員那根深蒂固的腐敗。不從根本上剷除腐敗,食品威脅的根也難斷。

第五,食品企業狀況不是很樂觀,民營企業生產狀況參差不齊,個別企業光景不佳。造成民營企業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主要是企業規模小,專業職工數量少,生產設備落後,企業環境衞生質量不高,不能打出自己的優勢品牌,加之管理不善,使企業信譽度和知名度不高,缺乏後續發展的潛力和動力。而一些新興的小型企業,憑藉其先進的生產設備,優良的生產環境,科學嚴謹的企業管理制度和系統特色的企業文化卻走在了食品行業的前列。

第六,由實踐而得出的幾點建議。

完善食品安全管理體制和相關法律法規,要讓膽敢以身試法者有所“畏懼”。無論是大小品牌還是大小企業,一經查處,嚴懲不貸。全力避免一切腐敗現象的發生與發展,逐步消除政府、企業、經營者及檢測者的信譽危機。尤其要加大對農村食品安全的保障力度,逐步縮小城鄉差距,努力打造城鄉和諧,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新聞媒體加大宣傳力度,宣傳形式多樣化。調查顯示,以前接受過有關食品營養與質量安全方面知識的宣傳與調查的人少之又少只佔6%,絕大多數人認為我們這次社會實踐活動是很有必要的,聲稱通過我們的宣講和宣傳資料的發放給當地老百姓帶來了很多以前沒有接觸到的知識,還要求我們平時多開展一些類似的活動,只有5%的人認為不必要,8%的人認為無所謂。因此,除了對一些不法生產經營者介入監督和曝光外,新聞媒體還應多做些增強人們健康消費意識的宣傳教育,提倡健康消費,不盲目貪便宜。告訴消費者怎樣來區別食品是否安全,一旦遇到假冒偽劣產品,該怎樣進行舉報,怎樣為自己維權。

加大投入,引進高素質人才,儘快完善食品生產與質量檢測體系。食品生產與質量檢測體系的完善有利於協調各部門職能和統一食品安全標準。為提高食品的生產質量、增強食品監測的權威性和準確性,應當從資金、人才、技術等方面加大投入,逐步擴大其覆蓋面。特別是地方民營企業和監測部門,更應加強與各大高校的聯繫多引進技術人才,為此我們在調查問卷的背面同時印有我們學院和食品工程系的簡介,以供社會人士參考。

多聽取相關代表和廣大老百姓的意見和建議。民以食為天,各部門要把食品安全工作置於高度重視的位置,多聽聽老百姓的心聲,多對他們的意見和建議進行一些真正有益的反饋,讓老百姓買到放心食品。

第七,大學生暑期社會社會實踐活動意義重大,鼓勵更多的人蔘與到這支龐大的隊伍中來。

我通過大學學習後,要想盡快的成為現代化建設的有用人才,適應社會的需要,就要在學習期間,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認識社會,認識自己的社會位置,明確自己的歷史使命,激發自己的學習熱情,調整和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戰勝各種困難和挫折,鍛鍊意志和毅力,為適應以後的工作做一定的準備。

抓住有利時機參與各種形式的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利用國家、學校和社會提供的難得機會,把學習書本知識與投身社會實踐統一起來,自覺走與實踐相結合、與人民羣眾相結合的道路,努力縮小成長與社會需要之間的距離,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到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最需要的地方去見世面,長才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瞭解國情。我們出生在改革開放的浪潮中,成長在鄧小平理論不斷髮展的年代,對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認識,對改革開放的認識,單從課堂上是難以得到的。因此我們必須走向社會,深入農村,瞭解佔全國人口80%的農民的現狀,瞭解他們的所思所想,才能真正在實踐中深化對鄧小平理論的理解,深化對改革開放的理解。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體察民情。淳厚民情和樸素民風中的情感滋養,貧困農民臉上的愁容和他們對知識、對美好生活的渴望所激發的力量,勤勞樸實的鄉親們對大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幫助,還有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發展變化都是我們難以從校園和書本上獲得的。走出象牙之塔,容入堅實的土地,貼近農民的心,才能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艱辛,收穫的喜悦,才能體會到今天我們舒適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

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有利於增長才幹。實踐中通過對企業的參觀走訪與學習,加深了對本學科專業的理解;在與公司負責人直接對話瞭解公司企業文化與經營理念的過程中,學到了不少做人做事的道理;在與當地居民的多次熱情交談中,提高了我們的人際交往能力和適應陌生環境的能力。社會實踐是知識創新的源泉,是檢驗真理的標準。把學到的知識用於實踐,在實踐中繼續學習提高,才能真正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實踐已充分證明,社會實踐促進了大學生的全面發展。通過社會實踐活動,我們從與人民羣眾的廣泛接觸、瞭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體驗,從無數活生生的典型事例中受到深刻的啟發和教育,使思想得到昇華,社會責任感得到增強。在實踐中,我們的人生觀,價值觀得到進一步的強化,提高了認識能力,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真誠的希望更多的大學生積極參與到這支光榮而龐大的實踐隊伍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