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酒的發展是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7W

酒的發展是調研報告多篇

酒的發展是調研報告篇1

紹興縣縣城從2000年遷到柯橋之後,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下,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大對產業結構進行戰略性調整優化的力度,在構建文化紹興、生態紹興、平安紹興思路的指引下,全縣的生態環境、交通條件、經濟發展、文化創新等各項事業建設逐步改善,使紹興的知名度不斷提高,影響力進一步增強。紹興的旅遊產業也隨着紹興經濟的發展而加速發展着。8月下旬到9月上旬,我們對我縣旅遊產業發展情況進行了調研。

一、我縣旅遊產業的基本情況

1、紹興縣有着十分豐富的旅遊資源。紹興縣具有悠久歷史和璀璨文化,在社會發展和歷史不斷前進的長河中,紹興先民們給後人留下了許多具有地方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質遺產,成為旅遊產業發展的豐富資源。紹興縣旅遊資源豐富,文化底藴深厚,被稱為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和名士之鄉。紹興水網縱橫,魚米花香,是一個典型的江南水鄉城市。千百條河道上面,形態各異的各式石橋橫跨兩岸,形成一個自然的橋樑博物館。紹興縣的旅遊景區既有體現江南特色的山水景區,也有反映宗教文化的寺院景點;既有藴含悠久歷史的王陵古墓,又有體現民俗風情的古鎮古村。紹興還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有“三缸”(酒缸、醬缸、染缸)和“三烏”(烏篷船、烏氈帽、烏乾菜),有傳統戲曲越劇、紹劇、蓮花落,還有過年時的祝福等等,在紹興民間還有許許多多的歷史文化在傳承並繼續着。

2、紹興縣旅遊產業發展的成效與現狀。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發展我縣的旅遊產業,把旅遊產業發展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來實施。特別是2000年縣城遷到柯橋以來,加大了旅遊發展的基礎設施項目建設投入,以新縣城為中心的星級酒店建設、大型購物中心的落成,輕紡城的二次創業為我縣的旅遊產業發展起到了很好的輻射作用。安昌古鎮開發建設加大了投入力度。鑑湖——以柯巖旅遊渡假區為龍頭的大型現代旅遊項目有的已經建成,有的正在建設,以佛教文化為主的大香林二期建設開發,已初具形態,以南部山區生態旅遊為主休閒遊正在興起,休閒農莊、歷史文化景點、古村落保護開發等已引成加快發展的勢頭。完成和逐步實施紹興縣旅遊總體規劃,併成功創建全省旅遊強縣。到2010年底,全縣有省級旅遊度假區1個,國家4a級旅遊景區2個,3a級旅遊景區1個,2a級旅遊景區2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1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1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個。全縣有旅遊飯店18家,休閒農莊54家。2010年旅遊經濟收入為72.26億元,佔gdp的比重9.31%。全縣已經形成以鑑湖—柯巖省級旅遊度假區為龍頭,北文化、中商貿、南休閒相配套的立體發展格局。

二、影響制約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近年來,我縣在旅遊產業發展上雖然做了大量的基礎性工作,並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從總體上看,我縣旅遊發展投入的回報率、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還很低,要使之成為我縣經濟發展的一項優勢產業尚有較大的距離。與旅遊產業發展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不足,管理體制的不協調和經營方式的滯後,以及有關政策和法規等不夠完善的因素,形成制約我縣旅遊產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其主要表現在:

1、旅遊項目建設籌資渠道不多,景點開發建設受到資金的制約。無論是從旅遊景點數量上,還是從旅遊資源可發掘上來説,我縣旅遊景點開發建設力度不足,資源優勢還不能轉化為產業優勢。景點(區)開發建設是發展旅遊產業的重要環節,是體現旅遊景區價值的根本,也是能否吸引遊客的關鍵。而我縣的景點資源雖不少,但現成直接可用的不多,大多數都需要進一步開發建設包裝。而且景點的建設、開發和維護需要資金費用比較大,投資回報週期長,在吸引外來投資者開發建設上有一定難度。因此,我縣旅遊資源開發、整合以及旅遊基礎設施和景點(區)建設面臨着資金短缺的制約。

2、旅遊建設配套設施不夠完善,旅遊環境尚未成熟。旅遊景點的吃、住、行、遊、娛、購等要素,是相輔相成、共生共榮的。沒有這些要素的配合,就會大大降低旅遊景點對人流、資金流的吸引力,沒有人流、資金流,發展旅遊就無從談起。而且,景區周邊的相關環境設施沒有配套,作為旅遊活動項目延伸的旅遊購物、特色餐飲、休閒娛樂等配套設施的不完善,對遊客產生不了留得住的理由。

3、旅遊管理機構履行職能難度大,統籌協調的能力有限。從我縣實際情況看,要發展旅遊產業,牽涉到縣城建設、規劃佈局、文化設施、土地和建築產權交易、交通、餐飲、娛樂等諸多方面,要協調這些羣體的關係,必須有一個比較專業和權威的管理機構,來協調和操作具體事務。我縣目前設立的旅遊局,作為旅遊管理開發的職能機構,在發展我縣旅遊產業、有效協調各方面的工作存在着較大的難度和侷限。

4、宣傳促銷的力度不夠,資源優勢尚未轉化成品牌特色。對旅遊業來説,搞好宣傳促銷,形成品牌和特色是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我縣雖然具有旅遊資源,但由於投入運行的旅遊景點或配套環境設施存在着較大的缺陷,沒有形成長效的旅遊接待線路,同時在宣傳和促銷等方面的力度也不夠強,造成了旅遊景點品位不突出,品牌不彰顯。

三、對我縣文化旅遊產業化發展的幾點建議

“十二五”是個大消費時代,對加快發展旅遊產業十分關鍵。這一時期為我縣發展旅遊,特別是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帶來難得的歷史性機遇。我們應該把握機遇,充分挖掘和發揮資源優勢,把加快旅遊業發展作為重要戰略舉措,既立足當前做好相關工作,儘快見效;又着眼長遠,做好規劃,謀求長遠和可持續發展。

1、提升觀念,進一步加強加快發展旅遊產業的領導。我縣經濟較為發達,是全國經濟強縣,工業化水平較高,但同時也帶來了資源和環境問題。在目前情況下,加快發展旅遊產業是我縣必走之路。旅遊產業的發展有利於我縣的經濟轉型升級,有利於環境保護,有利於第三產業的發展,是一項一舉多得的好事。因此,我們必須要有正確的理念來對待旅遊產業的發展,共同為加快我縣旅遊產業獻計出力。“十二五”期間我縣把加快旅遊產業發展作為國民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必須加強對該產業發展的領導。旅遊產業的發展涉及全縣各個鎮街和眾多部門,需要有一個建全的領導班子來統籌。進一步加強日常性工作的協調和溝通。積極探索旅遊產業發展的機制和體制,充分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同時又要發揮市場的主體作用,該政府投入的決不推諉,該市場運作的積極推進。要充分發揮旅遊局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的作用,統籌全縣旅遊產業規劃,實施相關工程的全程管理,把握行業發展的趨勢,提高旅遊管理人員、專業人才和導遊的隊伍素質。同時加大對有關部門和鎮街的考核力度,要同抓工業經濟發展一樣來抓旅遊產業的發展。

2、發揮資源優勢,完善旅遊產業發展規劃。規劃是旅遊產業發展的龍頭,要使潛在的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經濟優勢,必須以市場為導向,以資源為基礎,制定出高起點、高品位、科學合理、可持續發展、符合我縣特色的旅遊產業發展規劃。要按照統一規劃,加大旅遊資源整合重組和深度開發力度,既要擴大景點的規模,提高景點的檔次,又要敢於創新,變無為有。對已建成、在建中和擬建設的景點,要挖掘文化內涵,進行深度開發,注重文物蒐集、資料開發、布展解説,要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再現紹興古、近代歷史風雲,激活積澱的文化和凝固的建築,力求聲、色、情、景並茂。要樹立旅遊經濟的理念,營造濃厚旅遊氛圍,改善旅遊環境,發展“過夜”旅遊、綜合消費旅遊項目。

3、充分挖掘,增強我縣特色旅遊經濟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旅遊經濟是開放型經濟,發展我縣旅遊產業必須增強開放意識,拓展外延,增強輻射力。既要開放引進,又要開放輸出,既要立足本地資源、景點做足文章,又要跳出紹興,眼觀四路,耳聽八方。善於把我縣的旅遊資源、旅遊產業要素同周邊縣、市、區的資源和要素結合起來。要注意深層挖掘,充分發揮文化活動的聚集和吸引效應,將旅遊消費與旅遊開發建設結合起來。通過積極打造我縣特色文化旅遊,進一步完善產業結構,做好提升地方品牌的知名度的文章。

4、合理佈局,加快旅遊產業相關配套設施建設。景區建設要抓住重點,無論是什麼形式的投資開發建設,都必須以旅遊發展規劃為依據,嚴格按照規劃實施建設,確保發展目標的實現。在具體開發建設上,堅持以高標準發揮效益為核心,儘量避免遍地開花、盲目投資的現象。景區開發要按照國家a級標準建設,旅遊接待新建的賓館飯店要從星級標準起步,以防止造成不必要的浪費。同時要充分利用社會資金加大對鄉村生態、農業觀光旅遊等方面的建設開發。在建設景區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相關產業,要注重建設吃、住、行、遊、娛、購等設施要件,特別是要因地制宜,結合旅遊資源分佈特點,突出新、奇、特等旅遊要素特徵,把我縣地方文化、特色戲劇等融入特色文化產品開發項目。

5、拓寬思路,不斷完善發展旅遊經濟的政策措施。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研究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規律,特別是現代旅遊業發展的特點、規律,充分考慮旅遊經濟投入、產出的特殊性,制定有利於旅遊業加快發展的政策,拉動旅遊資源的開發、改造和經營。加大旅遊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對旅遊建設項目的投資,應考慮給予一定的優惠所得税率的享受。同時,政府應在旅遊要素配置上提供保障,在打造環境上優化服務,規範經營行為,保護旅遊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加強引導旅遊行為發生的策劃工作,通過定期分析研究,提高有利於開拓旅遊市場的決策水平,並經過策劃設計使之實施。加強對客源市場、消費構成、消費需求等方面的調研,適時做出預測,為經營旅遊市場和發展旅遊業的決策提供參考或指導

酒的發展是調研報告篇2

一、當前人大工作的基本情況

(一)監督工作能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發揮較好的促進作用。近年來,常委會按照圍繞中心、突出重點、講求實效的原則,堅持把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作為監督工作的重點,緊緊抓住事關全區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重大問題進行監督,在全區路網建設、環境保護、城鄉規劃、服務型xx建設、迎奧運環境建設和新農村建設等一系列重大工作任務中積極履行職責、發揮作用,服務大局不斷有新的作為。堅持以人為本,把人民羣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作為監督工作的着力點,在教育、衞生、社會保障等方面高度關注人民羣眾的利益訴求,努力維護人民羣眾的切身利益,認真督促和支持有關部門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為保障和改善民生髮揮了積極作用。

(二)代表工作制度日趨完善,活動方式不斷改進。常委會高度重視代表工作,積極探索和完善代表工作的新機制、新途徑,採取多種措施不斷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代表工作有專門機構負責,堅持以鄉鎮代表組為單位加強代表培訓,為全體代表訂閲《中國人大》《天津人大》等期刊,努力為代表履職提供服務和保障。豐富了代表活動的形式和內容,在委託代表組定期組織代表開展多種形式的專題視察和調研的同時,今年集中組織部分代表開展了知情視察,受到了代表的歡迎,收到了較好效果;堅持邀請區人大代表列席常委會會議、參與常委會活動,為代表知情履職、發揮作用創造了條件。不斷完善辦理工作制度,加強督促檢查,推動代表建議辦理工作,調動了代表依法履職的積極性。

(三)注意抓學習和作風建設,常委會自身建設不斷加強。常委會緊密結合人大工作實際,始終把自身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堅持以與時俱進的精神,全面加強思想、作風、制度等方面的建設。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牢固樹立黨的觀念、政治觀念、大局觀念、羣眾觀念和法治觀念,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工作,進一步增強了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自覺性、堅定性。不斷完善有關工作制度,促進了常委會工作制度化、規範化。切實貫徹執行民主集中制原則,堅持集體行使職權,集體決定問題,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形成了團結共事、密切配合、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良好風氣。重視抓好機關建設,機關集體參謀助手和服務保障作用得到進一步發揮。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對照科學發展觀和新形勢、新任務對人大工作的新要求,常委會的一些工作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一)領導班子的思想觀念需要進一步更新。常委會領導班子成員過去多數從事黨政領導工作,具有較高的政治理論水平、豐富的領導經驗,但也都有長期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工作的經歷,一些舊有的觀念與市場經濟條件下工作的要求有不合拍的地方,加之多數同志從事人大工作時間不長,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理論和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理論學習不夠系統,理性思考和實踐探索不夠深入,因此在工作中存在依法監督意識不強,思想不夠解放,知識儲備不足,改革創新的意識和能力還不能滿足科學發展的需要等問題,思想觀念還不完全適應新時期人大工作的需要。

(二)監督實效有待進一步增強。人大監督是人民當家作主、行使管理國家權力的重要體現,是代表國家和人民意志進行的最高層次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監督,能否取得實實在在的效果,直接關係着常委會職能作用的發揮,影響到國家權力機關的權威和形象。監督工作中還存在形式主義傾向,審議監督質量還不高,缺乏深入分析和有針對性的建議意見,對監督中發現的問題跟蹤督查力度不夠,監督實效有待進一步增強。對全局情況的研究特別是對金融危機不利影響的研究還不夠深入,監督工作的針對性需要進一步提高。調查研究是開展監督的一項重要基礎工作,目前的調研工作還存在瞭解一般情況多、掌握深層次問題較少的不足,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督工作的深入。監督法實施一年多了,但工作中在抓住關鍵問題、圍繞一個主題、綜合運用法定監督形式開展監督方面的實踐還不夠,在人大監督與羣眾監督、輿論監督有機結合方面還需要進一步探索和實踐。監督法頒佈後,區人大常委會的相關工作制度還需要進一步完善,一些監督工作的程序有待進一步細化,審議意見的形成還需要根據人大工作的特點進一步規範,監督情況向代表通報和向社會公佈亟待加強,規範性文件的備案審查工作還未納入常規工作。

(三)代表作用有待進一步發揮。發揮代表作用是做好常委會工作的重要基礎。在這方面,還有一些工作需要繼續加強。代表培訓方式還比較單一,培訓內容針對性、實用性還不強,還不能滿足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代表提高履職能力的需要。代表對常委會工作的參與還需要進一步加強和規範,參與面應進一步擴大。人大代表來自社會的各個方面,工作和生活在人民羣眾中間,最瞭解羣眾的意願,是常委會了解民情、民 意的橋樑和紐帶,但常委會與代表的聯繫渠道還不多,聯繫不夠經常,尤其是與基層代表的聯繫較少,有關的制度還沒有完全落實到位。代表集中活動的參與率還不高,活動的實效還不夠明顯,專題調研或視察的方式還需要進一步改進。

(四)依法履職能力還需進一步提升。人大工作政治性、全局性、政策性、法律性、程序性都很強,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常委會組成人員由於從事人大工作時間不長或專職化程度不高、本職工作任務繁重等各種原因,存在對人大工作深入瞭解不夠的問題,需要加強對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基本理論和業務知識的學習,進一步熟悉與人大工作相關的法律法規和常委會議事規則、程序,切實轉變工作方式,努力提升依法履職能力。人大機關承擔着為常委會依法履職當好參謀、搞好服務的重要職責,面對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機關建設,提高機關幹部隊伍素質,提升機關服務水平。

三、用科學發展觀指導新時期人大工作

(一)進一步增強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始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人大工作。一要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不斷深化對科學發展觀的認識,準確把握科學發展觀的科學內涵、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着力在用科學發展觀武裝頭腦、指導實踐、推動人大工作上下功夫。二要牢牢抓住發展這個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以人為本,緊緊圍繞區委提出的積極應對挑戰,擴大開發開放,推進率先發展的工作基調,全面部署和統籌安排重大事項決定、工作監督、人事任免等各項工作,把科學發展觀落實到人大工作的各個方面。三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根據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與時俱進推動人大工作,使人大工作在探索中前進,在開拓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用民主法制建設的新進展、新成果,保障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

(二)進一步貫徹實施監督法,不斷加強和改進監督工作。首先要立足長遠、着眼當前,高度關注金融危機對全區經濟發展的影響,更多地思考和研究事關改革發展穩定全局的重大問題,堅持把關係科學發展、影響社會和諧、人民羣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作為監督工作的重點,使人大監督與全區工作大局緊緊相扣,與人民羣眾普遍呼聲息息相應,切實增強監督工作的針對性。其次要不斷完善監督方式,綜合運用各種法定監督形式,把聽取和審議專項工作報告與執法檢查結合起來,進一步增強監督實效。積極進行新的探索和實踐,把人大監督與羣眾監督、輿論監督更加緊密地結合起來,使監督工作更具活力。第三要發揮常委會各工作機構的作用,在深入調查研究、掌握大量第一手材料的基礎上,針對監督中發現的突出問題,有理有據地進行分析,提出切實可行的意見和建議,提高審議質量,並強化跟蹤督查,推動“一府兩院”改進工作,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突出問題,促進建立健全解決問題的長效機制。

(三)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代表工作,更好地發揮代表作用。第一要重視代表培訓工作,改進培訓方式,根據不同行業、不同層次代表的工作需要,有針對性安排培訓內容,分期分批對代表進行培訓,努力提高培訓效果;要多為代表提供相關學習資料,向代表通報有關工作情況,拓寬代表的知識視野,促進代表知情知政。第二要積極探索閉會期間代表活動的新途徑、新形式,不斷改進代表視察、專題調研的方式方法,增強代表集中活動的實效。充分發揮代表的專業和行業優勢,組織代表積極參與常委會和各工作委員會工作。進一步健全和落實保障代表依法履職的各項制度,支持和促進各級政府自覺接受代表監督,更好地為代表依法履職創造條件,切實發揮代表作用。第三要完善和落實聯繫代表制度,通過多種渠道,加強與廣大代表特別是基層代表的聯繫,各工作機構要根據本委室工作的特點和需要確定對口聯繫的區人大代表,使常委會與代表的聯繫更加緊密,各項工作更加符合代表的意願。第四要深入研究提高代表建議意見辦理質量的措施和辦法,明確標準,落實責任,加強督促檢查,着力提升代表建議意見的辦理工作水平,充分調動代表履職積極性。

(四)進一步加強常委會自身建設,切實提高依法履職能力和水平。一要圍繞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和國內面臨的困難,緊密聯繫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和人大工作實際,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增強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自覺性和堅定性,堅定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戰勝各種困難的信心和決心;認真學習憲法和法律,熟悉常委會的議事規則和議事程序,努力掌握人大工作必備的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知識,進一步認識和把握人大工作的特點和規律,堅持集體行使職權,依法議事表決。二要繼承和發揚密切聯繫羣眾的優良作風,努力拓寬了解社情民意的渠道,充分反映人民羣眾的意願;切實加強調查研究工作,緊緊圍繞全區工作大局和人大工作的重點,圍繞監督工作議題,深入基層、深入實際,體察民情,瞭解民意,集中民智,善於用全局、長遠的眼光,分析問題,提出建議;繼續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昂揚向上的工作熱情、嚴謹細緻的工作作風,積極主動地開展工作,做到知實情、講實話、求實效。三要繼續把制度建設擺在重要位置,主動適應形勢和任務的發展變化,在總結經驗、學習借鑑、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根據監督法和其他有關法律的規定,進一步完善常委會各項工作制度,及時研究制定新的工作制度,努力形成科學、規範、有序、高效的工作機制。四要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為契機,以素質能力和作風建設為重點,以健全和完善制度為抓手,切實抓好機關建設,促進機關進一步改進工作作風,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務水平,更好地為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履職當好參謀助手,提供服務保障。

酒的發展是調研報告篇3

根據《xx市民族宗教事務局轉發省民委〈關於組織開展“三江一線”四個特困民族脱貧發展問題調研〉的通知》(內部明電[20xx]3號)要求,我局成立調研工作領導小組,於20xx年6月11日,深入xx族聚居的花山鄉蘆山村,以查閲資料、召開村幹部座談會、走訪羣眾、聽取羣眾意見等方式,對xx族聚居地區經濟發展、基礎設施建設、社會事業發展等情況開展了廣泛深入的調查,就xx族經濟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存在的問題作了全面分析,提出了今後脱貧發展的思路和政策措施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xx族人口分佈情況

20xx年末,xxxx族人口為1301人,在全縣13個鄉都有分佈。xx族人口在70人以上的鄉鎮有錦屏、文井、大朝山和花山4個鄉鎮,其中,花山鄉569人,文井鎮463人,錦屏鎮112人,大朝山東鎮80人。xx族人口占行政村總人口20%以上的有一個村,即花山鄉蘆山村,xx族人口為305人,xx族人口占總人口數的22%。xx有部分xx族是“苦聰人”恢復“xx族”稱謂的。

二、xx族經濟發展狀況

xxxx族大部分居住在無量山和哀牢山的山區和半山區,區域海拔為1200米至2580米。為立體型高山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温16度。糧食生產以種植玉米、小麥、水稻和豆類為主;畜牧業養殖豬、牛和羊;經濟林木和經濟作物有核桃、茶葉、蠶桑和烤煙;經濟收入主要靠種植業、養殖業和手工副業收入。調查表明,20xx年,xx族人均經濟純收入1200元,人均所得糧食280公斤。在xx族人口中90%的為貧困人口。

三、xx族地區自然資源狀況

xxxx族大部分居住在無量山和哀牢山的山區和半山區,區域海拔為1200米至2580米。為立體型高山氣候區,年平均降雨量在12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温16度。在森林、氣候、土地等方面有一些發展的潛力,主要是:

1、森林資源

xx族居住地區森林覆蓋率都在50%以上,森林植被狀況良好,有豐富的森林資源。發展茶葉、核桃、蠶桑、烤煙等產業有潛力,適宜走綠色經濟發展之路子。

2、氣候資源

xx族人口居住地區,大部分屬亞熱帶高山氣候區,光熱資源豐富,雨熱同季,乾涼同步,年平均降雨量在140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温在16度,適宜發展立體式的農、林、牧等產業。

(3)土地資源

xx族人口居住地區,可開發利用的荒山荒坡多,適宜發展蠶桑、核桃、茶葉、果木、烤煙等經濟林產業和經濟作物。

四、xx族的語言文字、宗教信仰、風俗習慣

xx族大部分與漢族、xx、哈尼族等民族雜居,生活習俗基本上延續漢族的生活習俗,無語言文字,無特殊的建築風格,不信仰宗教,無特殊的民族傳統節日和風俗習慣。xx族和其他少數民族一樣,與xx同過“火把節”。

五、xx族生產生活方式

xx族羣眾生產生活方式,以傳統的生產生活方式為主,無其特殊性。

(一)生產情況

在種植業方面,xx族和其他民族一樣,糧食作物種植玉米、小麥、水稻和豆類,絕大部分以傳統的耕作方式種植,科技含量低,粗放經營,廣種薄收。經濟林木和經濟作物種植泡核桃、茶葉、蠶桑、烤煙甘蔗等。

養殖業也方面,xx族和其他民族一樣,飼養豬、牛、羊和家禽,以傳統的飼養方法飼養為主,採用科學的飼養方法飼養的較少,養殖生產水平低,出欄率不高,養殖產業效益低,基本停留在養牛為耕地,養豬、養雞為過年的發展水平。

(二)生活狀況

xx族羣眾大部分居住於山區,交通閉塞,信息不靈,產業發展滯後,羣眾經濟貧困,生活條件還比較差。絕大部分農户居住的房屋為土木結構的瓦房,目前還有一部分為茅草房、木片屋和杈杈房,無水泥地平,衞生條件差。絕大部分xx族羣眾沒有現代家庭生活用具,如電視機、摩托、電冰箱等。

六、基礎設施建設發展狀況

調查表明,20xx年末,xx族地區不通簡易公路的自然村還有20%左右;人畜飲水困難人口還有400餘人,佔xx族總人口的30%左右;人均高穩產田地0。5畝,大部分xx族農户沒有沼氣;水利化程度僅達15%。

七、社會事業發展狀況

(一)xx族教育狀況

xx族地區已普及九年義務教育,xx族適齡兒童入學率99%,鞏固率98%,國小畢業率98%;國中入學率98%,國中輟學率20%左右,國中畢業率80%;國中升學率10%左右。

(二)xx族科技狀況

xx族地區科技發展緩慢,村委會一級雖然建有科技文化活動室,但是科技圖書配備少,可供xx族羣眾學習的不多。xx族羣眾的科技意識淡薄,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20%左右。

(三)xx族文化狀況

xx族地區文化發展緩慢,xx族羣眾文化素質低,高中學歷的村民較少,xx族羣眾居住的村民小組一級無文化活動室,無特色的民族傳統文化。

(四)xx族醫療衞生狀況

xx族地區村一級都有衞生室,配備有必要的醫療器具和藥品,村民享有初級衞生保健,100

%的xx族羣眾參加了農村合作醫療保險。xx族羣眾有較強的計劃生育意識,能較好的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無計劃外生育的情況。

(五)xx族廣播電視狀況

xx族地區大部分無電視轉播站,羣眾收聽收看廣播電視困難,有電視機的農户自己購買衞星地面接收機收看。村一級大部分未通有線電話。

(四)xx族人才培養情況

xx族大部分與xx、漢族等民族雜居,教育文化發展緩慢,xx族羣眾的文化素質低,xx族受教育年限為年,無xx族本科生,xx族的文化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

八、xx族脱貧發展過程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經濟發展方面

1、受環境條件的制約,xx族羣眾產業發展步伐慢。由於xx族大部分居住在高寒山區,山高坡陡,土地貧瘠,氣候冷涼,烤煙、蠶桑等短、貧、快項目無法覆蓋,xx族產業發展步伐慢。

2、xx族羣眾文化素質低,科技普及推廣難度大。xx族地區教育文化發展滯後,xx族羣眾文化素質低,長期受陳舊觀念的影響,接受新技術能力差,新項目、新技術推廣步伐慢,科技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低。

3、xx族地區經濟發展緩慢,xx族羣眾經濟收入少,貧困面大,自我發展能力低,又無國家的特殊扶持幫助,對產業發展的資金投入不足。

(二)社會事業發展方面

1、文化體育設施有待進一步改善。xx族地區由於經濟發展緩慢,經濟貧困,羣眾無能力投資文化體育設施,缺少必要的文化活動設施。

2、xx族居住的村民小組無科技室,缺少供xx族羣眾學習的科技圖書資料。

3、xx族聚居地區村無有線電話及電視轉播站,xx族羣眾羣眾收看電視難。

(三)人才培養方面

xx族地區教育發展緩慢,教育質量低,xx族人才缺乏,無xx族本科生畢業人才。

(四)社會生活保障和民族團結方面

1、xx族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這部分貧困人口,發展難,致富難。還有一部分為茅草房、杈杈房和木片户,這些xx族農户居住條件簡陋,衞生條件差。在xx族人口中約30%的享受農村低保。

2、xx族大部分與xx、漢族、哈尼族等民族雜居,在生產生活過程中能與其他民族和睦相處,互相幫助,共同發展進步。

九、xx族脱貧發展思路和對策建議

(一)解決xx族羣眾發展問題的總體思路、目標和對策措施

1、扶持發展xx族的總體思路

(1)設立縣級扶貧資金和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幫助xx族羣眾加強水利、交通、能源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改善農業生產和交通條件,解決能源、人畜飲水等困難。

(2)因地制宜做好區域產業發展規劃,幫助xx族羣眾發展蠶桑、茶葉、核桃、烤煙等產業,建立經濟支柱產業,不斷增加經濟收入,逐步解決經濟貧困問題。

(3)加強文化、教育、衞生、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實現xx族地區的村民小組有文化活動場所、能收聽收看廣播電視的目標,改善xx族羣眾的就醫和文化娛樂生活條件。

2、扶持xx族的總體目標和政策措施

抓住國家繼續實施西部大開發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大戰略機遇,以實現xx族地區可持續發展為目標,增加對xx族地區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生產發展、生態環境建設等方面的投入,逐步改善xx族的生產生活條件。通過建設支柱產業的方式,帶動xx族地區的資源開發和產業發展,加快經濟發展步伐,逐步縮小發展差距。

(1)加快xx族地區水利、交通、能源、農田地等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發展沼氣潔淨能源,到20xx年,實現每個xx族自然村通路、通水的目標,解決好xx族羣眾的用電、交通、人畜飲水等困難,增強xx族羣眾的發展後勁。

(2)做好xx族地區產業發展佈局規劃,幫助xx族羣眾發展畜牧、蠶桑、茶葉、烤煙等產業,因地制宜的培植地方經濟支柱,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到20xx年,xx族族羣眾人均純收入達1600元以上;到20xx年人均純收入達1900元以上。

(3)增加對xx族地區教育、文化、衞生、廣播電視等社會事業的投入,加快xx族地區社會事業發展步伐。到20xx年,實現每個xx族自然村有文化活動室、能收聽收看廣播電視、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的目標,進一步改善xx族羣眾的文化娛樂生活條件,促進xx族地區精神文明建設的健康發展,進一步提高xx族人口素質。

(4)增加對xx族地區科技推廣的投入,舉辦種植和養業實用技術培訓,加快xx族地區科技推廣步伐,進一步提高xx族勞動者素質。

(二)扶持發展xx族脱貧的初步規劃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市關於分類指導,因地制宜,因族舉措,促進xx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以提高xx族羣眾生活水平為出發點,以加快xx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為主題,以調整產業結構為主線,以科技為動力,市場需求為導向,經濟、社會、生態協調發展為中心,結合xx族地區實際,編制以xx族為主的片區綜合開發扶貧規劃,以基礎設施、經濟發展、社會事業、生態環境等分類制定年度發展計劃,進行山、水、田、林、路、電、科教、衞生、廣播電視、環境與生態保護等綜合治理,促進xx族地區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實現各民族共同進步繁榮的目標。

(1)發展措施

a、成立扶貧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對xx族扶貧工作的領導和管理。

b、設立縣級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對xx族地區的人畜飲水、基礎設施、產業發展等項目給予重點支持和幫助。

c、以村委會、村民小組、自然村為單位,分期分批組織實施扶貧項目,分步推進。

(2)發展目標

20xx年末,達到以下目標:

a、人均純收入達1600元以上,返貧率控制在5%以內。

b、村級學校辦學條件有較大改善,每個自然村有文化活動場地。

c、廣播電視覆蓋率達90%以上,

d、每個勞動力掌握2門以上實用技術,農業科技普及應用率達90%以上。

e、人均擁有0。8畝左右的基本農田地,100%的xx族自然村和農户飲水困難得到解決。

f、户均有4畝以上的經濟林木和經濟作物,80%以上的農户用上潔淨能源沼氣。

(三)對中央和省對xx族脱貧發展問題採取的特殊政策、幫扶措施和扶持重點等的建議

1、對xx族扶持發展政策措施的建議

建議中央和省增加少數民族發展資金,對xx族在產業發展、交通建設、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等方面給予幫助和扶持,不斷改善基礎設施和生產生活條件,加快xx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步伐。

2、對xx族扶持工作重點、目標任務及扶持方式等方面的建議

(1)扶持重點

對xx族的扶持重點,應放在幫助改善交通條件、解決能源困難、基本農田地建設、解決人畜飲水困難、經濟產業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解決住房困難等方面,對失去基本生存條件的特困xx族羣眾給予異地搬遷安置。

(2)扶持目標

a、經濟目標

人均佔有糧食350公斤以上,人均純收入達1600元以上。

b、基礎設施目標

人均有0。8畝左右的高穩產農田地,户均有4畝以上經濟林果,人畜飲水和能源困難得到解決,户均有100平方米以上的安居房。

(3)扶持方式

堅持國家扶持與自力更生相結合,通過實地調查,以村民小組或者自然村為單位,編制xx族扶持實施方案,給予分期分批組織實施。

十、其他需要反映的問題和建議

xx族羣眾的.有一部分山林、土地被劃入自然保護區內,環境保護與發展生產相矛盾,xx族羣眾保護環境的責任大於發展經濟的責任,制約着xx族羣眾的脱貧致富。建議國家對自然保護周邊的xx族羣眾,在生產發展、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居住條件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幫助,對野生動物給xx族羣眾糧食、畜牧、經濟林木等造成的經濟損失給予賠償。

酒的發展是調研報告篇4

“十二五”時期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承上啟下的關鍵時期,也是全省深入實施“交通優先發展”戰略的重要時期。科學編制和實施好“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關係到我縣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及城鄉協調發展。興仁縣“十二五”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是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根據2010年7月13日全州“十二五”農村公路建設規劃工作會議和國家、省對“十二五”規劃的有關要求及精神,結合我縣區域經濟發展的實際,成立了規劃編制領導小組,明確有關部門及人員進行編寫。“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是在《興仁縣“十一五”公路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的基礎上,重點考察鄉村油路的規劃建設問題,深刻領會林樹森省長在省交通廳調研時的講話要點,即:“關於鄉村油路問題?在目前投資壓力比較大,而投資體制還沒有變化之前,鄉村道路建設要注意四個問題:一是要搞計劃推進,原來怎樣安排就怎麼去做。在投資方面,交通部能給多少,省裏面能安排多少,地方能出多少,只能按原計劃來安排,在目前這個階段,我們騰不出更多的資金往裏投;二是要多跟交通部彙報,反映情況,爭取他們加大對我省鄉村道路建設的支持力度;三是要發動州、市、地出錢出力,原來確定的誰把路基搞好省裏就給誰鋪油,這個原則目前不要變。實際上在沿海地區,經濟條件好的地方,村鎮都要自己拿出錢來修路,你想加快發展,全部依靠國家投資不行,自己也要努力。我們的村鎮窮,無錢,但目前也只好如此維持一段時間;四是要完善鄉村道路建設規劃,形成鄉村道路網絡,不能只有直進直出的路,形不成路網,要全省形成網絡,不要太多斷頭路。”這就是我們編制的指導思想。也就是説:樹立縣級經濟可持續發展的科學發展觀,把國家高速路建設和二級公路建設與交通運輸發展規劃有機地聯繫起來,規劃上處理好縣級規劃與部門和國家規劃的關係,長遠規劃與近期規劃的關係,解決好路的好與壞是經濟發展快與慢的“瓶頸”。興仁《規劃》是緊緊抓住興仁地處黔西南州中心,北面有#320高速路、西南面有#324高速路。正在建設的晴隆­­~興仁~ 興義高速公路,在興仁里程43公里,興仁處建有一個立交互通。這是連接滬昆和汕昆高速公路的連線,對興仁來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另一條高速公路是惠水~貞豐~興仁,途經興仁的巴鈴~陸關~黑石頭~大橋河~馬金河,在小石橋與晴興高速公路興仁立交互通連接。西南面距南昆鐵路鄭屯車站40公里,興仁與毗鄰的興義市、安龍縣、貞豐縣、普安縣、晴隆縣形成公路網。《規劃》公路的走向上形成以晴興、惠興高速為骨架興仁高速路(擬修二至三條由縣城連接晴興高速興仁立交互通的高速路)和以國道線為骨架的公路佈局,即:東面以貴陽為通道,連接四川、湖南;南面經南昆鐵路進雲南、出廣西、廣東;西北方向連通六盤水,畢節等。可以説,與東部沿海地區、東南亞沿海國家形成便利快捷的通道。

一、“十一五”農村公路計劃的執行情況

興仁縣位於黔西南州府所在地的東北部,國土面積1785平方公里,轄8鎮6鄉、4個辦事處,286個行政村,人口48萬。居住漢、苗、布依、回、彝等民族,有煤、金、銻、鉈等豐富的礦產資源。“十一五”期間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實現了鄉鄉通油路,通鄉油路率100%,村村通公路,公路總里程1363公里,其中:省道98公里,縣道178.2公里,鄉道195.978公里,村道705.246公里,其它公路185.58,其中村公路佔公路總里程70.2%。在未實施通達工程之前全縣通村公路的通行狀況極差,公路路基陝窄,技術標準低,有47%的村不能正常通車。從2003年至2009年共實施通達工程553.6公里,小橋6座,使我縣的行政村通車率達到100%。

二、“十一五”期間對農村公路具體管理與做法

興仁縣農村公路建設根據通達工程項目的下達,結合縣情實際,通過調研,充分聽取鄉(鎮),村民廣大羣眾的意見,用好用活項目資金,嚴把質量關,修出讓廣大人民羣眾滿意的路,真正解決農村通行困難的問題,我們通過探討摸索,從2006年基本形成了符合興仁實際的通村公路建設管理模式和實施辦法。

1、加強領導,建立組織機構,明確工作職責,確保通村公路建設的順利實施。

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和州交通局的指導下,成立了以局長為組長的通村公路領導小組,副組長由分管副局長和紀檢組長擔任,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形成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落實,技術人員監督指導服務,到職到位的工作格局,接受村組幹部和人民羣眾的監督。項目下達後,我們將通達項目實施方案報縣政府審批,引起縣領導的高度重視,納入縣政府工作的議事日程,明確分管公路建設的副局長和一名技術人員專門負責通村公路建設日常工作,建立通達工程項目專户,由交通局財會人員兼任通村公路的財務工作。鄉鎮負責通村公路土地佔用和村與村之間的協調工作,村委會負責組與組之間的協調工作,組長負責户與户之間的協調工作。同時分管副局長負責協調通村公路建設過程中涉及的料場、炸材、林木、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局領導為通村公路建設配備了電腦、相機、並確保工作用車。在工作經費上充分給予保證。確保了通村公路建設的順利實施。

2、建立健全農村公路建設管理制度和實施方案

我們根據省州對“通達工程”項目管理文件精神和技術質量高級標準的要求,首先建立項目法人制,我們實施的通村公路項目大部分是通達工程項目,除個別項目資金來源和方便實施關係委託項目所在鄉鎮擔任業主組織實施外,其餘項目全部由縣交通局擔任業主組織實施(公路管理所實施部分)。全縣通村公路建設局長總攬全局是第一責任人,分管副局長是通村公路建設項目具體落實的責任人,工程技術人員嚴把質量標準和技術等級的責任人。其次是履行合同制度,業主和施工單位必須嚴格按合同條款執行,不得違反規定,工程質量、進度、計量、工程預付款必須合同執行。三是資金管理制度,整個項目資金設立專户(農村公路建設專項資金帳户),實行專户存儲,單獨建帳,單位核算,專款專用,不得挪着它用,資金支付先由施工方按工程進度填好計量單,技術員核實簽字,分管副局長審核,局長最後把關簽字支付工程款,憑合同計量單到會計核算中心撥款。使整個資金撥付無超預付工程款情況。四是安全生產管理制度,業主同施工方或委託方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合同,施工方與從施工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簽訂安全生產管理合同,明確安全生產責任,提高安全意識,確保在施工中沒有出現安全事故。五是廉政合同制度,業主對每個項目實施都必須與施工方籤廉政合同書,增強透明度,自覺接受紀檢監察部門和人民羣眾監督,提高預防腐敗和自覺抵制腐敗的能力。對通村公路建設的組織實施我們結合工作實際,方便管理,制定了兩套工作實施方案:

(1)《通村公路建設質量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主要設定“施工自主負責,羣眾義務監察,鄉鎮村責任監理,交通依法監督”的四級質量保證體系模式,實行嚴格的程序監控和質量管理。在具體操作過程中嚴把“三關”即“路基路面關、砌體質量關、督促檢察關”;嚴控“四度”即寬度、厚度、強度和平整度。明確規定:違反施工程序的責令停工,質量不合格的停撥工程預付款,發生責任事故全面通報並對相關責任人追究責任,工程質量不達標的限期整改,停止撥付工程款,從而有力地提高了工程質量標準。

(2)《通村公路建設內部資料管理工作實施方案》主要從檔案管理的角度規範項目工程實施的完整性,以備審計部門審計,從文件、合同、施工程序、檢查記錄、計量清單圖片、施工設計圖、初步驗收及複查驗收文件、表冊等進行收集歸納整理上報。

3、突出重點抓典型,整體推進搞示範

從2007年通達工程項目實施標準提高到7萬元/公里,從質量標準要求上應比2006年實施4萬元/公里要高,最主要的是老百姓對這一民心工程的滿意程度和修出質量標準高的路。我們從三個方面進行調研,一是築路材料;二是項目路施工程序;三是施工隊伍的考察,採取五條強有力措施:一是縣交通局對實施通村公路建設主體主動權不能放,自己組織實施一部分、委託公路管理所和有施工管理能力並把資金全部投入公路建設的鄉鎮為實施單位;二是選擇誠信高的施工隊伍,嚴禁工程分包和轉包;三是規範合同內容增加2cm磨耗層和漿砌片石鑲邊;四是嚴格按項目實施,突出與縣道、鄉道、村道路網聯接,使修好後通村路更好地發揮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五是搞好協調服務,為施工隊伍營造良好的施工環境。抓了三個典型,一是由縣交通局組織實施的交樂至長田公路6公里,該項工程土石方開挖量和防護工程量大,路基寬只有2米,車輛不能通行,路基土石方開挖靠國家投入的資金是不能完成工程施工的,由村委會一事一議組織羣眾投工投勞完成路基土石方開挖。二是雨樟鎮政府組織實施的青底至並嘎公路計劃7公里,實際修了7.5公里,聯通了雨樟和屯腳兩個鄉鎮。該條路路基寬7.5m—4.5m兩個等級,由雨樟鎮政府投資5萬元,對該條路的兩座危橋進行了除險加固,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橋樑,為國家節約資金10餘萬元,受益羣眾7412人。三是公路管理所組織實施的魯礎營至水河7公里,聯通興仁西北環線與樓下至雨樟公路,形成了魯礎營鄉的公路路網骨架,通過這三條公路規範了我縣通村公路的技術質量標準。我們組織各施工隊及部份鄉鎮領導到現場參觀學習,以會代訓的方式進行培訓,使各鄉鎮和各施工單位,相互之間有學習,有比較,認真總結自己的施工管理方法,有效地提高通村公路的技術質量標準。2007年11月對全縣承建的158.1公里通達工程全面啟動,按照施工管理程序組織實施,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實行通村公路建設“一事一議”,加強領導和技術指導,對在施工中存在的質量問題責令其施工方進行整改,提高履約認識,嚴格執行合同規定。經過多方面的努力和鄉鎮村的積極支持配合,使得我們07年通達工程如期完工驗收,取得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同時我縣通村公路建設突出五個方面的特點:一是突出鄉(鎮)村公路的網絡建設,服務效果好。如青底至並嘎公路7.5公里,聯通了屯青路和雨青路,搭連地至學堂坪公路9公里,聯通了沙興線和西北環線,魯礎營至水河7公里,聯通了西北環線與樓下至雨樟公路,使得村與村之間,不形成斷頭路,保證了公路的運輸暢通。二是把便民與礦山經濟路有機地結合起來。如高武至楊家莊公路,計劃里程6公里,實際修了7公里,有效地使礦區公路和通村公路聯成路網;三是覆蓋了烤煙基地,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如交樂至長田公路6公里,大山鄉耳期至馬店至豬長箐公路8公里,三是結合新農村試點基礎設施建設配套改路,如百德至新元溝邊村10公里。四是解決沿河一帶多年來交通閉塞的問題,如大山至紅背公路6公里,耳期至孔繞公路6公里。五是解決少數民族地區交通基點問題,如屯腳格老壩至新山公路4公里,新寨至光明公路4公里,充分反映應興仁縣通村公路建設的合理規劃與佈局,揚溢着交通引領經濟發展的良好局面。

三、“十一五”農村公路實施完成後的幾點體會

1、農村公路在交通行業中項目雖小,但意義卻大,他解決了興仁縣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廣大農村最根本的“三農”問題。大大節約了勞動力運輸成本,使農副產業快速流入市場,提高了農民的經濟收入,使地方產業得到健康有效的發展。從落實中央的政策上講具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義。

2、縣委縣政府領導高度重視農村公路建設,除領導組織實施好通達工程項目外,還從財政納出上千萬元資金抓新農村試點公路建設和草地畜牧業配套工程建設。同時加大通鄉油路改造工程力度和礦山經濟路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

3、農村公路建設在搞好路網規劃的同時,關鍵在於管理和養護,前些年我只抓建而忽視對村級公路管理養護,路時修時爛,現我們修好驗收後按村級行政區域簽訂管養協議,由村級負責管養,既抓通村公路建設項目的實施,又抓村級公路的管理與養護,明確職責後好路率逐步提高。

4、交通局如何給縣委、縣政府當好參謀,是抓好農村公路建設和發展的重要環節。抓農村公路建設要有開拓精神和超前工作意識,用科學發展觀統領交通工作,隨時調整工作思路適應新時期交通工作的需要,讓農村公路建設引領農村經濟的發展。

5、農村公路建設是推動農村經濟工作的主角,除搞好規劃設計外,在人民羣眾中對項目的實施進行公開、公示,接受有關部門和羣眾監督,管好用好項目建設資金,組織實施好農村公路建設為人民羣眾搞好服務,為社會各項事業搞好服務和為農村經濟的發展搞好服務。

四、“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編制的依據和原則

“十二五”規劃是根據“十一五”的成功經驗和興仁縣的實際情況及發展需求進行編制;其原則:①項目的申報必須以農村公路基礎數據更新為主,包括路線名稱、編號、里程等;②規劃建設的建制村要以拉動經濟發展、旅遊等社會影響大、見效快為主;③規劃建設的項目要先易後難,地質不良或因建設引發地質災害等區域宜重點考慮項目;④建制村的暢通點應為村委會或村國小;⑤規劃的項目必須同時考慮該項目連接到上級路網的具體情況,原則上上級路網必須已經是油路(水泥路);⑥建制村必須按照農村公路基礎數據中不通暢的286個建制村進行項目申報;⑦項目所在地地方必須承擔徵地拆遷等相關費用。

五、“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的編制要求

1、凡州局作預先安排計劃下達現正在實施的,作為首批項目進行編報;

2、重要的鄉公路、經濟路、港區、碼頭的連接路、旅遊景區路(環庫路),優先編報;

3、通達計劃下達未實施可以兩塊補助資金一步到位,實現油路(硬化)的通村路優先編報;

4、編制按286個建制作基數一次性編制(除現已油路硬化)的建制除外;

六、“十二五”農村公路發展規劃的主要內容

1、通達工程(通村公路):21條、189.5km;工程總投資2757.5萬元,其中,中央投資2568.00萬元,地方自籌189.5萬元。

2、通村瀝青(水泥)路147條、705.246km; 工程總投資57359.04萬元,其中,中央投資50985.81萬元,地方自籌6373.23萬元。

3、通鄉油路:16條、195.978km; 工程總投資12738.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1758.7萬元,地方自籌979.9萬元。

4、路網結構改造(危橋改造):11座264延米;工程總投資456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24萬元,地方自籌132萬元。

5、路網結構改造(安保工程):8條241.7km;工程總投資1208。5萬元,其中,中央投資966.8萬元,地方自籌241.7萬元。

6、路網結構改造(災害防治):8條235km無工程總投資5242萬元,其中,中央投資4894萬元,地方自籌348萬元。

7、縣鄉道改造:10條、178.2km工程總投資11580.08 萬元,其中,中央投資10689.30萬元,地方自籌890.78萬元。

8、農村公路新建橋樑(含渡改橋):3座117延米;工程總投資339萬元,其中,中央投資281萬元,地方自籌59萬元。

9、其它農村公路(自然通達工程、鄉村連通工程、農業產業區公路、農村旅遊點公路、庫區公路以及國有林區道路):7條、11.9km. 工程總投資387萬元,其中,中央投資357萬元,地方自籌30萬元。

酒的發展是調研報告篇5

石油企業戰略就是石油企業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為求得生存與發展,對企業的發展目標、達成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做出的全局性的、長遠的謀劃。石油企業發展戰略的全局性、長遠性、競爭性、綱領性等特性決定了發展戰略對石油企業的生存和發展起着重要作用。儘管已有專家對石油企業發展戰略進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從企業的生存環境和國際先進經驗出發系統的角度研究我國石油企業發展戰略則很少涉及,而正如上文所述,形成並執行科學的發展戰略是跨國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經驗。對於中國這樣一個石油公司國際競爭力薄弱、石油安全風險係數日益增大的國家來説,制定並執行合理的發展戰略無疑有利於提高我國石油企業競爭優勢和保障國家石油安全。

一、石油公司加強戰略管理的必要性

發展戰略決定着企業的生存和發展。石油企業競爭力的大小取決於其發展戰略的制定和執行。同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行業主體的競爭力決定着這個行業的發展前景,因此石油行業的發展決定於石油企業競爭力的大小。因此,加強我國石油企業戰略管理十分必要。

(一)加強石油企業戰略管理是石油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

我國石油企業經過改制上市後,已經由一個國家公司轉變為自負盈虧的企業,因此它必須追求經濟利益以求得自身發展。同時,隨着經濟全球化,特別是我國加入wto後國內市場國際化、國際競爭國內化趨勢的加快,我國石油企業面臨着越來越嚴峻的國際競爭。自身的發展和日益激烈的國際競爭要求石油企業必須增強自身的競爭力。根據國內外經驗,加強戰略管理是企業增強自身的競爭力的一個有效途徑。中國的石油企業也必須通過加強戰略管理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

(二)加強石油企業戰略管理是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需要

近幾年,我國石油安全狀況日益惡化,石油安全風險係數不斷增大。石油消費量的不斷增加使得我國石油對外依存度越來越高。2003年石油進口依存度達到37.5%,2007年突破70%大關,達到75.1%,2005年則達到了72.9%。據國際能源機構(iea)預測(2002),我國到2010年石油進口對外依存度將達到61%,2020年達到70%。同時,不合理的石油價格定價模式也使得國際油價的頻繁變動給我國社會經濟發展面臨極大的危險。據估算,如果每桶石油的價格上升1美元,按照目前的進口量推算,中國將多支付6億美元的外匯(1噸摺合為7.3桶),而進口達到1.5億噸則需多支付11億美元。

據中國海關總署公佈資料顯示,2006年上半年,由於國際油價高漲,中國進口原油和成品油比去年多花192億美元以上。同時據世界最大的投資銀行美林公司估計,如果每桶原油平均價格達到33美元以上,除日本以外的東亞地區的經濟增長率可能減少0.5個百分點。由於中國是東亞經濟增長率最高的國家,顯然全球石油價格上漲對中國的影響不會低於上述數字。從石油進口依存度的日益增大和石油價格的頻繁波動可以看出我國的石油安全面臨着極大的風險係數。而在中國,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作為國內石油石化行業“三巨頭”,壟斷着國內石油市場。在2005年,全國共生產原油1.8億噸、生產天然氣799.5億立方米,其中三大公司的原油產量共為1.7727億噸、天然氣產量共為770.29億立方米,佔全國比例分別為98.5%、97.2%。中國石油公司的國有性質和在國內石油市場中的壟斷地位決定了他們必須承擔保障國家石油安全責任。而這又取決於企業的總體實力。現階段,中國石油企業不論是在企業規模還是在企業經濟實力和核心競爭力上,與國際跨國石油公司都有很大的差距(呂建中,2002;楊嶸,2007;王育寶、呂璞,2005)。

在跨國石油公司已成為國際石油市場競爭主體的條件下,中國的石油企業要想在國際石油市場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儘可能多地參與分享國際石油資源和市場,必然會面臨國際跨國石油公司的激烈競爭。因此中國石油企業可以以國際跨國石油公司為標準,加快自身發展,以提升自身競爭力和保障國家石油安全。分析跨國石油公司的發展過程,我們不難發現制定、執行科學的發展戰略是跨國石油公司成功的基本經驗。因此中國石油企業必須根據自己所處的國內外環境出發,制定合理的發展戰略來促進自己的發展,實現自身經濟實力和競爭力的提高。

(三)加強石油企業戰略管理是履行石油企業社會責任的需要

隨着經濟全球化進程加快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企業的期望,已經不僅僅是解決就業、賺取利潤和繳納税收等基本功能,而是更希望企業有效地履行社會責任,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保護環境和生態、維護市場秩序、扶助社會弱勢羣體、參與社區發展、保障員工權益等一系列社會責任和義務,公司的利益實現機制正在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這就迫使企業在考慮其利潤因素的同時,必須認識到公司短期利益和長期利益的實現,要以社會公眾利益的實現為前提,不僅要在公司內部的管理和經營理念中體現對企業社會責任的承擔,而且還要主動參與到企業社會責任的全球推廣運動之中,使公司利益與公司環境相互促進、相互協調,從而實現公司的可持續發展。

企業社會責任運動已經成為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特徵,它主要是指企業在創造利潤、對股東利益負責的同時,還要承擔相應的社會責任,包括遵守商業道德、保障生產安全和職業健康、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保護環境、支持慈善事業、捐助社會公益、保護弱勢羣體等。也就是説,企業要得以可持續經營與發展,僅僅考慮對股東負責、承擔經濟責任是遠遠不夠的,必須同時考慮環境和社會因素,承擔起相應的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

在承擔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已經成為企業發展必不可少的形勢下,石油企業也必須承擔起自己的社會責任。跨國石油公司已把編制和發佈公司責任報告作為一項舉措。通過公司責任報告,跨國石油公司與利益相關者和公眾溝通,闡釋自己的價值觀,公佈自己在經濟、社會和環境三方面的業績以及披露存在的問題。例如:英荷殼牌公司發表了《面對能源挑戰——我們為可持續發展做貢獻所取得的進展》的報告;bp公司發表了《可持續發展回顧》報告,考察了公司在商務、環境和社會三個方面的發展情況。因此,中國石油企業要想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就必須承擔起相應的環境責任和社會責任。石油企業責任內涵的改變要求石油企業對其發展戰略進行修改和完善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二、影響我國石油企業發展戰略形成的因素

科學戰略策略的制定和修改是建立在對企業面臨的內外部因素進行科學認識基礎之上的。我國石油企業的發展不僅受到國內環境的影響,而且隨着國內市場國際化和國際競爭的國內化國際環境的影響也越來越大。

(一)外部因素

1.國家石油安全風險係數日益增大。由於我國石油儲量有限,產量呈逐漸遞減趨勢,加之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油的消費量愈來愈大。自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以來,我國石油進口量不斷增多。2003年達到9112萬噸,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石油進口國。2007年首次超過億噸。同時,伴隨着我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石油淨進口量必將進一步擴大。

2.國際油價波動風險大。我國實行的是一種跟蹤國際油價變化的油價定價機制,這種機制只是被動的將國際油價的波動引入國內,卻不能左右國際油價。在國際油價頻繁波動的情況下,作為石油市場的主體,石油企業不可避免的會受到衝擊。近幾年的油價高企給我國石油企業造成了極大的損失。如,2001年,原油價格的上升,使中石化煉油部門的生產成本增加55.73億元(史丹,2001)。2005年中石化儘管前三季度共加工原油1,070.73萬噸,同比增加5.77%,但受國內成品油價格從緊控制的影響,公司前三季度的煉油毛利大幅下降,僅為1.78美元/桶,經營虧損為79.26億元。2005年油價的劇烈波動使煉油業由2007年的盈利208億元變為2005年的淨虧損近300億元。今年上半年我國石油加工及煉焦業淨虧277億元。

3.國內外競爭日益激烈。為增強整體實力、降低成本、提高市場競爭力,國際大石油公司紛紛進行了兼併、聯合和重組等戰略調整,形成了如埃克森莫比爾、bp科阿科、英荷殼牌、埃爾夫菲納道達爾等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超大規模石油石化公司。這種發展態勢增強了這些國際大石油公司的競爭實力。通過戰略調整,跨國石油公司已經成為國際石油市場競爭主體。它們控制着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業產值,其貿易量和直接投資金額超過了全世界的2/3,並擁有80%以上的世界石油先進技術。同時,隨着wto對能源開放承諾的逐步實施,跨國巨頭已經開始加緊進入中國市場。近年來,中國石油行業最主要的幾家企業,如中國海洋石油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在海外市場上市,就吸引了殼牌、bp、埃克森美孚等巨頭的入股。這就使得我國石油公司面臨着巨大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壓力。

4.科技的進步。全球石油工業的增長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過去靠高投入拉動增長的經營方式已不適應新的形勢。科技創新、技術進步已成為帶動石油勘探開發發展的主要動力。近幾年來。世界各石油公司管理理念和經營策略逐步轉變。紛紛採取加大科技投入的低成本發展戰略。在地震、鑽井、油氣開發、地面工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批舉世矚目的成果,為石油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就使得我國石油企業面臨着如何在國際石油行業中立足的壓力。如果油氣勘探開發等核心技術長期停留在原有的水平而得不到更新,我國石油行業在未來的國際市場競爭將勢必遭到淘汰。

(二)內部因素

1.產業鏈結構不合理。石油資源的獨特特徵和石油工業的自然壟斷性質,要求石油企業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以減少成本和降低風險。從目前世界最大的三家跨國石油公司的業務構成情況看,上、下游和化工業務佔用資本的構成比例平均為51:32:17左右(單洪青、朱英,2007)。而我國石油企業的相關比例則極不合理:中石油和中石化分別擁有石油採掘業(上游)與石油煉製和化工業(中下游),中石油主要是上游業務,中石化主要是中下游業務和東部地區,而中海油則專門經營海域石油的採掘和運輸。

2.國際化特徵不明顯。跨國石油公司從企業產業的開始就實施了國際化戰略,使產業鏈的延伸到世界各地。這樣不僅可以獲得充足的石油、豐厚的利潤,還可以減輕國際油價波動的負面影響。儘管中國石油企業早就提出來要實施“走出去”戰略,實現“兩種資源,兩個市場”。但在實際中,並沒有真正利用好兩個市場,實行的是隻注重產業鏈的上游而忽視中下游的`戰略。中國石油企業在國際石油市場中過去只是充當“國際採油隊”的角色:將國際石油市場中買到的石油直接運回國內。這種戰略的實施儘管有滿足國內原油需求方面的考慮,但這種發展戰略不僅使原油運輸由於原油進口來源過於集中、進口通道過於單一和進口通道受美國等敵對勢力控制面臨着極大的危險,而且還使國內石油安全受到國際石油價格波動影響。

3.缺乏高層次人才。改革開發以來,我國石油企業人才隊伍有了長足進步,培養了一批骨幹,人力資源總量有了很大提高。但是,由於我國教育基礎比較薄弱,人事制度正處於變革之中,我國石油企業的人才隊伍建設仍然存在許多急需解決的問題,特別是缺乏兩方面的人才:一是高層次的管理人才。主要是指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通外語的高層次的複合人才;二是缺乏專業熟練的技術人才;以石油勘探開發企業為例,專業技術人才僅佔全部從業人口的5.5%,只相當於發達國家的1/7;而國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仍舊高達68%。

4.缺乏應對國際政治等非商業性因素的能力。當前,國際油氣勘探開發受政治因素影響極大,世界油氣市場同時也是國際政治的角力場。世界上有潛力的大項目和有增長潛力的油氣區多為西方大石油公司所壟斷。面對這些複雜的局面,中國石油公司的跨國經營行為常被資源國、競爭對手和國際財團所排斥。複雜的石油政治、軍事衝突、恐怖主義襲擊、經濟制裁等國際環境,將對中國石油企業“走出去”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和非商業性壓力。而我國石油企業由於自身的能力,很難完全排除這些政治性和非商業性因素的干擾。

三、建立合理的石油企業發展戰略體系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以埃克森莫比爾、bp阿莫科等為代表的國外大石油公司不斷改變和完善自身的發展戰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發展戰略體系。儘管中國石油企業已經擁有自己的發展戰略,實施效果也比較明顯。但這些戰略與國外大型石油公司相比,還需要進一步完善和深化。結合我國石油企業發展面臨的內外環境、現有的發展戰略構成情況和跨國石油公司發展戰略形成發展的先進經驗,我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建立中國石油企業的發展戰略體系。

(一)優化一體化戰略

石油企業的一體化是指石油企業將獨立的若干部分加在一起或者結合在一起成為一個整體。跨國石油公司通過促進油氣產業鏈縱向延伸和橫向擴展制定和調整其基本業務生存和成長空間(董秀成,2002)。以埃克森公司為例,1986年國際油價從1985年的28美元桶暴跌至17.7美元桶,1986年其上游收益由1985年的79.7億美元降到30.6億美元,但其下游的煉製、銷售收益卻由8.1億美元上升為19.37億美元,同時化工部門收益增加22億美元,下游盈利大大緩衝了上游出現的虧損,再加上其他業務增加的3.2億美元以及房地產的收益,1986年的純利潤反而比1985年增加了79億美元,達到了創記錄的53.6億美元

儘管中國石油企業在一體化戰略方面已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還需要在優化煉油化工的地區佈局、產品佈局上統籌規劃:中石油應當積極調整資本和資源在油氣勘探開發、煉油和銷售,化工及其他產業部門的配置及其比例關係,適度增加中游、下游規模,優化一體化產業結構。中石化既要努力擴大上游規模,又要注重在煉油與化工業務上進行產品結構調整,集中力量進行高附加值產品的生產;中海油要繼續擴大海洋油氣的勘探開發力度,加強與國外大石油公司的技術合作,提高縱向一體化水平。在國際市場上,改變以往只注重發展上游的發展戰略,向中下游發展。中國石油企業只有通過進入世界石油工業的中下游領域,才能真正進入全球石油供應的主流系統,通過市場化運作方式獲取穩定的石油供應(何帆、覃東海,2005)。

(二)完善“走出去”戰略

油氣資源的有限性和地區分佈的不平衡性決定了油氣資源的國際性。跨國石油公司從一開始就實行了全球化經濟戰略,通過實行“走出去”戰略在世界範圍內尋找石油資源。上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以石油“七姊妹”為代表的大石油公司以全球市場範圍為目標來考慮自己的油氣生產經營業務,優化配置企業的油氣資源,提高對這些資源的利用效率,為自己獲取最大回報。現在,跨國石油公司不僅在採油國開展業務,還通過併購等方式將自己的產業鏈延伸到石油消費國,以獲取利潤。

自1993年以來,我國石油公司就開始了走出去的步伐,並在國際石油市場上取得了一系列成果(黎喻鶴,2006):2002年1月中海油以5.85億美元成功收購印度尼西亞五大油田資產、2002年7月中國石油以2.16億美元收購devonenergy公司在印度尼西亞的油氣資產擁有1.06億桶當量已探明儲量和5700萬桶當量可能儲量的權益、2005年10月中石油以71.8億美元成功收購哈薩克斯坦石油公司(pk公司)。但是中國石油公司的海外拓展之路並非一帆風順。如2002年12月,中石油欲斥巨資參加俄羅斯斯拉夫石油公司77.95%股權的拍賣活動,但俄國家杜馬禁止中石油參加競拍。同時在國際石油市場風雲變幻,世界各國特別是發達國家對石油資源的競爭將更趨激烈的情況下,中國石油企業海外併購必然會面臨各種風險,如2005年6月份中海油對美國優尼科石油公司的收購就是因為美國政府的干涉而失敗。可見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去”之路困難重重。因此,在“走出去”時要完善具體的策略,精心選擇併購對象、方式、時間和地點,以提高成功機率、進入國際石油市場的主流系統。

(三)強化歸核化戰略

歸核化戰略主要是指企業圍繞核心能力,將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優勢環節上,在發展核心業務的同時把非核心環節讓給比自己更有競爭優勢的合作伙伴做,以提高產業鏈各個環節的效率和效益,增強企業競爭力。如埃尼集團1992年把核心業務定位在石油、天然氣、石油化工方面。1992-1995年通過150多項的交易,實現了對非主營業務的剝離同時集團還圍繞加強上游實力的戰略剝離了石油技術服務類公司壓縮了石化產品中的非主導型產品,加強了對上游企業阿吉普公司的直接管理,通過減少管理層次提高上游企業的效率。通過實施歸核化戰略,埃尼集團的經濟實力得到了迅速提高,很快就進入世界石油企業50強的行列中,1998、1999連續兩年進入前20名。

中國石油企業無論是在成長經歷、企業規模、經濟實力,還是在國際競爭力方面與國際跨國石油公司相比都有很大的差距。在整體實力還不是很強大的情況下,中國石油企業必須實行歸核化戰略,把主要精力放在自己優勢產業方面,以發揮相對優勢,提高生產效率和效益,增強競爭力。

(四)實行戰略聯盟戰略

聯盟是指行為主體之間為了維護共同利益而形成的一種合作關係,具有“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特徵,是參與主體在國際化經營活動中爭取競爭優勢的重要手段。在世界經濟全球化的大環境裏,任何一個國家或企業要獲得高效發展,只有加強合作與聯合,藉助外部力量。如殼牌公司和巴斯夫公司的3家子公司:elenac、mentell和targor公司實施戰略性重組聯合,成立聚丙烯生產商的巨無霸:巴塞爾(basell)公司,其擁有聚烯烴(聚乙烯加聚丙烯)能力870萬t/a,其中聚丙烯總能力超過500萬t/a,佔全球總能力的15%。

我國石油企業“走出去”雖有10多年的歷史,但在國際石油合作中仍處於新來者的地位。要實現“走出去”的戰略目標,不僅需要通過聯合、聯盟形成內部合力,更需要積極參與國際上國家層面和企業層面的各種聯盟,充分藉助外力,以形成協同效應,提升自身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優勢。國際石油聯盟有多種類型與層次,結合我國石油“走出去”整體戰略,可以重點建立與國外石油公司聯盟(包括與東道國石油公司的聯盟和與跨國石油公司的聯盟)、與國際投融資機構聯盟、與主要消費國聯盟、與主要產油氣國聯盟、與國際能源組織聯盟。

(五)實行品牌戰略

實行品牌戰略對提升企業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埃克森、殼牌、bp等世界知名的跨國石油公司普遍非常重視企業品牌建設,在強化企業品牌管理,培育強勢品牌,提升企業品牌形象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通過實行品牌戰略極大的提高了自己的國際地位,贏得了很高的國際聲譽。與之相比,國內石油、石化兩大集團,在品牌的理解、管理體系和系統、管理制度等方面與跨國石油公司還存在很大差距。根據跨國石油公司的經驗,中國石油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做好品牌經營工作:加強對各級企業管理人員,特別是最貼近市場的石油銷售企業管理人員的品牌知識培訓;儘快建立健全企業品牌管理的組織架構和相關制度;研究制訂一套適應石油、石化集團實際情況的企業品牌經營評估分析模型,構建一套品牌經營自我評價的指標體系;研究制訂適應中國石油石化市場情況的副品牌實施方案,特別要在成品油副品牌技術上多下功夫;優化企業品牌設計理念,導入以人為本的品牌設計理念。

(六)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

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解決日益嚴重的資源環境問題的科學方法。石油企業作為重要的資源消耗者和環境污染者,就更加有必要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石油企業可持續發展不僅包括公司經濟可持續發展,而且也包括公司社會可持續發展和環境可持續發展。國外大石油公司大都有其可持續發展指標體系。他們強調清潔生產和節能降耗,生產清潔產品;開拓清潔能源、再生能源和替代能源業務(從石油供應商向能源公司轉變);強調以人為本,鼓勵公眾參與;積極關注社會事務,積極樹立“綠色公司”和“有責任感公司”的形象,注重內在與外在的統一。

通過這些措施的實施,這些公司不僅實現了自身的可持續發展,還取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雖然中國石油提出了“創造能源與環境和諧”的企業理念,充分體現了重視社會、環境與經濟協調發展的崇高理想,但和國際跨國石油公司相比還有很大的差距。在國家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觀的指導下,中國石油應在大力發展油氣資源,保障國家石油安全的同時向着能源公司轉變。也就是説,應制訂規劃,建立機構,組織人員關注、研究新能源、可再生能源,佔領世界能源發展的制高點,不斷增長可持續發展的能力,這也是國家賦予中國石油的基本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