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聲環境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47W

聲環境調研報告多篇

聲環境調研報告篇1

進入20xx年以來,廈門打造創業型城市的步伐加快。據悉,最新的《廈門市創業觀察研究報告》新鮮出爐。報告表明,廈門的創業環境優良,在參評的全國24個城市中居於第4位。廈門正努力着手於各方面的建立,以達到國家各項創業環境的標準,在此,我們將着重從政策、經濟、金融、市場、文化和地域等方面來析廈門市大學生創業環境。

從我們的調研情況來看,可以發現廈門目前的創業環境有着以下幾個典型現象:

(一)政策環境:大學生難以運用優惠政策。

全國各地的地方政府都紛紛為解決當地大學生就業問題提出了種種創業方案,制定了各項創業政策。然而,大學生難以運用優惠政策的現象普遍存在。究其原因,主要是:政策宣傳不足、落實不到位,有些政策還存在設計不合理的現象。

(二)經濟金融環境:大學生創業資金來源狹窄,風險投資等先進金融投資方式十分缺乏。

通過採訪一些大學生創業者,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大學生在創業過程中面臨的主要困難是資金問題。通過統計分析我們做的調查問卷可知,創業過程中遇到資金不足等財務問題時,近45%的大學生選擇了“向銀行貸款”,20%的學生選擇“吸引風險投資基金”。然而,銀行貸款也未必能夠得到充分的支持:很多大學生自身的創業項目成長性不足,而且由於無充足的擔保源,使得銀行沒有動力為這些大學生創業者進行擔保貸款,從而導致很多大學生創業者連最基本的銀行貸款都無法實現,最終只能通過向親朋好友借款,甚至是進行非法的資金募集。

(三)創業文化環境:多數大學生對創業缺乏一個成熟的理解

在我們的調研中發現,大學生分成兩種顯著的羣體,一是想要創業的大學生或是創業初期的大學生,這類大學生對創業的概念理解相當不成熟,他們多數將創業當作一種餬口的工作,追求的是形式上的創造企業;二是創業成熟度較高的大學生,他們大多數考慮到事業的長遠發展,在經歷了很多困難的磨練後,他們追求的是創造價值。因此,兩者有着本質性的區別,前者在“做事”,後者在“做事業”。

(四)創新環境:大學生創業的核心技術普遍不足

在調研中我們發現,目前大學生創業依靠核心技術起家的並不多,大部分的大學生僅僅依賴於簡單的營銷手段等低技術含量的商業活動而將其當作創業,例如代理服裝、校內複印、雜誌製作等,他們的“創業”更多的強調“挖掘未挖掘的市場”,但他們沒有發現這個市場的深度不足,即該市場已經被開發的差不多了,只剩下些門檻極低的邊角料,都令我們為他們的未來擔憂。

我們認為沒有“核心技術”的“創業”並非創業,而是在就業,在掙錢。大學生創業應當牢記,只有擁有核心技術,大學生在創業中才有與他人競爭的資本,才能在這個行業中生存。

(五) 家庭環境:家人的支持極大影響創業者心態

在我們對創業者的調查過程中,幾乎近90%的受訪者有考慮到家庭因素對其創業的影響。來自家庭的因素對於創業者的創業之路的選擇以及創業成功的可能性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響。其一,家庭環境影響其創業素質;其二,在選擇創業道路時,家庭的態度也會對創業者有重大影響。

a.政策面的四大矛盾

我們看到,在上面所述的五個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重要因素中,應該説存在最大問題的在於政策實施現狀,即政策環境在形式上是樂觀的,實際實施情況卻值得堪憂。就我們的調查上看,政策直接影響大學生創業成功率的四個主要矛盾在於:

(一)豐富的政策與基層機關政策宣傳動力不足的矛盾

根據我們發放的問卷調查,在目前打算創業大學生中,知道這些政策的比例不足50%,很多大學生通過自己向銀行貸款或者向親朋好友籌集資金來解決初始資金問題。在調研過程中,當我們以創業大學生的身份去廈門政府某部門詢問關於創業政策的問題時,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我們卻愛理不理,給我們看的政策僅僅一些在網上就可以找到的、有限的幾個政策。據很多創業已久的大學生透露,這個現象由來已久,因為他們創業多年積累的人脈已經使他們其能夠輕易的瞭解到政府政策動向,而初創業的大學生則沒有那麼多渠道能夠了解一些政府早已頒發卻不為大眾知曉的文件或政策。

根據我們對多位創業者的走訪總結出造成該現象的原因在於:政策出台與落實在宣傳環節中出現嚴重脱節,有些文件之所以難被大眾獲取,在於我國政策執行環節中長期存在的“潛規則”: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麼對基層工作人員而言,少一事如何實現?少宣傳或者不宣傳政策,政策信息不被瞭解,自然就減少了工作量。可見,政策推廣中的宣傳環節備受考驗。政策頒佈和執行力度未統一,光頒佈不執行的做法未免有造“形象工程”的`嫌疑。

(二)多樣的政策推動與政策執行效果的矛盾(以廈門ybc為例)

ybc的申請與發放從屬於政府運作環節,在實際運作中有其固有的缺陷。首先, ybc審核的過程,按照制定的程序從申請到放款至少要四個月時間,而且通過率很低,只有30%的項目可以通過;其次,ybc為每個項目只能提供小額融資(一般為3~5萬元)。而在我們對大學生的調查中發現,大部分創業項目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有資金持續注入方可存活,另一方面資金需求量較大。所以,短期小額的資金扶持並無法滿足大學生創業中的資金需求。因此,ybc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的幫助更多的體現在“形式上的幫助”,並無法從根本解決大學生創業的實際困難。

ybc雖然是眾多政策扶持之一的一份子,卻能深刻的反映出目前政策與落實的實際問題。廈門市在創業資金扶持、創業培訓以及創業服務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以政策推動創業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政策的“量”已得到了保證,而“質”卻未得到相應的保障,這就是政策“量”與“質”的直接矛盾。

(三)必要繁瑣的審批程序與審批成功率之間的矛盾。

我們在調研中發現,只要涉及資金支持的創業扶持政策的申請都有較為嚴格的審批程序,這在客觀上極大的降低了申請的成功率。例如,在上面介紹的ybc項目,實施效果有限的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審核過程至少需要四個月。這裏就反映了我們一直強調的政府政策執行力的問題,政府執行效率能夠有效提高的關鍵在於審批程序的精簡和審批門檻的降低,審批手續的簡化是提高政府運作效率最直接的辦法。但問題的關鍵在於:審批程序的簡化是否可行?廈門市ybc負責人林煒主任給我們介紹,目前申請ybc扶持需要通過初篩、培訓、實地考察、ybc全國辦複審等程序,通過這幾個必要審查程序的合格申請人才能獲得創業啟動資金貸款,並得到指導老師一對一的輔導。而這些程序確實是在審查項目的必要環節,林主任也表示:社會資源是有限的,如何把這些有限的資源真正送達到那些最需要幫助,才能夠產生最大效益的項目上,政府作為政策的執行者,有義務嚴格管理好這些社會資源,將它的效益發揮到最大。這也反映了大部分政策執行者的心聲,他們在政策執行過程中,常常會面對追求政策執行效率和嚴格政策執行原則之間矛盾的權衡,一方面高效的政策執行效率意味着簡化的審查程序;另一方面,政策執行原則又要求政策的落實必須符合政策頒佈的意圖,真正能夠幫助有需求的大學生創業。

(四)項目成長性與政策扶持原則的矛盾

在調研中,不僅是政策執行者有這樣的考慮,連創業大學生都有相同的反應,大學生創業的項目普遍過於理論化,甚至大部分的項目並沒有嚴格的策劃書。就策劃書而言,大學生對未來現金流的估計和折現率的選擇,都主要是從理論角度出發;相反,實際創業的現金流估計卻需要學生了解這個行業的利益結構和利益來源,才能對現金流形成合理的估計。這源於大學生尷尬的創業地位,他們通常沒有考慮到這個項目涉及到各利益羣體以及項目在市場的可接受性。因此,很多項目未來的現金流很難估計,也就是説現金流的不確定將會導致成長性不穩定。

可見,一個創業項目面臨的現金流不確定因素越多,這個項目的風險越大,因此,一份優質的策劃書至少應當考慮到各類可預見的因素,否則就會因為考慮不周全而面臨失敗的風險。

二、創業環境面面觀

-----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創業環境的比較

中國與西方國家的創業環境究竟有哪些差異呢?根據實際調研及對國外創業環境和案例的研究,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創業教育的差別

西方國家對大學生創業的教育成熟度遠高於我國,它們在理論與實踐上形成了一整套完善的體制。在理論上,國外已經編寫了若干部創業學著作,其中美國創業學專家傑弗裏蒂蒙斯和小斯蒂芬斯皮內利編著的《創業學》已更新至第六版;在實踐中,國外創業實踐活動豐富,美國、新加坡和英國等國家都在大學設置了創業培訓基金,鼓勵大學生申請資金將想法投入運作,旨在培養其成熟的創業心態。而我國高校的創業教育卻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且未有較為成熟的指導思想與教育體系,廈門作為我國沿海經濟開放城市,在創業教育方面有一定的突破,取得的實際成效卻也十分有限。總體説來,我國對大學生的創業教育仍十分匱乏。

(二)創業心態的差別

發達國家青年的創業心態較我國大學生相比更為成熟,他們將創業視為磨練自己、考驗自我的過程,是主動式的創業,他們在乎的是過程的享受與體驗,從而達到經驗積累的目的;而我國的大學生創業很大一部分是由於就業壓力所迫,是被動式創業,僅僅將創業視為一種就業的替代方式,對創業概念理解不夠深刻。在對廈門市大學生的調查中,我們發現,在計劃畢業後創業的大學生中,約有37%是在近一年內才開始考慮創業的,自己對創業並沒有特別明確的認識和長期準備。

(三)市場化程度的差別

相比於歐美髮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來講,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目前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政府幹預,以政府為主導的思維仍然沒有完全轉變過來,在創業過程中,許多措施比如創業推介會及創業初始投資方面由政府來做反而不如由市場來做會更有效率一些。創業本身就屬於市場領域的內容,因此從政府層面來講,對待創業,應當把服務於創業者,為創業着提供便利作為政府理應做好的職能,而不是僅僅作為考核政績的指標。我們在對新加坡鍾駿源教授的採訪中瞭解到,新加坡政府對於其創業者來説提供的資金及指導和優惠措施比中國目前更加豐盛,而且落實到位及其嚴格。

(四)創業思路的差別

在創業思路上來講,歐美國家講究的是專業化分工的創業方式,對於那些初創期的企業來講,可以沒有資金或市場,也可以沒有這些方面的人才,只要創業者擁有令那些投資機構另眼相看的個人素質能力、創意新奇的產品、獨特的經營思路和管理理念,那麼對於創業者所缺乏的其它一切來説,投資機構都可以提供給創業者,甚至到了後期,投資者甚至會更改企業的經理人,以致創業者與企業不再擁有控制權,但是,此時的企業,也已成為了其領域的佼佼者,產生了巨大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而在中國,對於自己辛苦創立的企業,最後卻轉手給別人,在對廈門市各高校的走訪中,我們發現,對於大學生創業者來説,無論是在感情還是思想上,這點是都是很難接受的。

(五)創業政策的差別

國外良好的創業政策是造就一個個創業神話的重要因素,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政策是在近年逐漸加大扶持力度的,在資金、教育、指導等方面的扶持計劃都處於初始階段。與我國相比,國外不但在資金上做足功夫,成立各種創業基金,為大學生解決“創業血液”問題,還特別重視大學生創業軟實力的建設,注重培養教育,全面提高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例如新加坡,近10年來,新加坡政府以每年不少於20億新幣用於風險投資、技術轉移和創新創業。edb(經濟發展局)還設立了各項優惠扶持計劃促進了創業活動的開展,營造了良好的創業氛圍。此外,新加坡政府還制定政策,將每年派出一批大學生赴美硅谷創業型公司學習一年,意在將這種創業精神的“種子”帶回新加坡。相較而言,我國的創業政策較為簡單,扶持面小,在目前嚴峻的就業環境背景下大多數政策帶有“以創業帶動就業”的色彩,其次我國創業政策的執行力較為薄弱,這也成為大學生創業成功的一個瓶頸。

當然,我國與國外在創業環境上的差別不止體現在這五個方面,但是其他的各個差別都可以由上述五個因素引申,從這五個方面我們可以看出,社會對於創業的整體思維和認識是重點,因此創建創業型社會,促進大學生創業並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發佈幾個政策,建立幾個基金就能完成的,這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努力。

三、我的未來不是夢

---更多優質創業,我們還需做些什麼

我們根據上述所提到的現象,結合中外創業環境的對比,借鑑優秀的國外經驗,從與大學生創業環境相關的兩個主體提出以下幾個建議:

(一)政府:

1. 提高政府運作效率,強化政策執行力,合理的制定政策

我們認為我們不應該過分關注政策發佈的數量,而應更重視其實施的質量。如果因為審批手續複雜、審批週期長、政策宣傳不到位、政府職員責任心差、政策制定不合理的原因打擊大學生運用政策的積極性,那麼政策只能徒有其表。

2. 加強法制建設,完善市場經濟環境

前文中對比中我們可以看出,廈門在法制城市的建設上已取得很大成效,但從總體上來講,我國與國外的一個重要差別在於法律環境的差異,在實際操作中,應該指出的是我國在知識產權以及維護市場公平方面做得仍是不足。我們理應正視問題,明白法律法律保護的不僅僅是大學生,更是健康的創業環境。完善的法律體制對我國構建公平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而改善大學生創業環境的是很重要,把法治思想深入貫徹到公平市場經濟的建設中,為大學生提供公平的創業環境,提供知識產權的保護。法律保護的不僅僅是大學生,更是健康的創業環境。

3. 增強對創業的認識和理解

在政策上偏向於知識文化層次較高的大學生創業要比偏向於勞動導向型卻沒有任何發展優勢的創業要更能提高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與我國的經濟生產發展競爭能力。對於創業,政府不能只滿足於做表面文章,除了在制定創業政策時要慎重考慮,更多的是要參考專家學者的意見,而不應由領導拍板做決定。政府轉變思維方式,使其政策能真正惠及到大學生創業者,使其在創業過程中更能專注於其企業經營與管理。

4.普及創業知識,搭建創業幫扶平台

這裏有兩個方面,一是普及創業知識,即創業教育。

其次,搭建創業幫扶平台指的是政府等服務機構與組織應作為中介的身份參與大學生創業的過程,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

5.應適當引導創業方向,對高新技術等成長性好、潛力大的項目進行偏向性支持

目前我國創業項目中高新技術,具有完全知識產權的項目佔的比重偏低,這不但與我國的法制不健全有關,也與國家對科技資金投入偏少有關。只有國家堅定支持高新技術的發展,為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學生創業項目實行更多的政策傾斜,才有利於引導大學生的創業方向,實現創業結構的優化。

6.多部門合作,為大學生創業資金融通打通經脈

資金是大學生創業中最容易面臨的困難,而政策支持的資金不但量小,而且申請難度大,在實踐中的形式意義大於實質意義。

目前,除了有福建省推出的專為異地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申請貸款提供擔保的大學生自主創業擔保基金,目前在廈門市已有交通銀行等多家銀行推出了針對大學生創業的小額貸款。另外,廈門同安等地區也出現了互助性質的小額貸款擔保的創業民間團體,這些都構建成了正在完善的創業金融體系。 只要方法得當,就能為大學生解決最急迫的困難。

(二)學校:

1.教育改革。事實已證明,在大學所實施的教育產業化,現在早已不能適應中國經濟增長方式改革和產業結構調整的整體思想。僵化的應試教育打壓了中國學生的創造能力。論動手能力,創新思維,活躍程度,皆要弱於國外大學生,但中國學生優勢在於基礎紮實,勤懇認真,改革中國大學的教育制度,既要保留中國特色教育下所帶來的優勢,又要彌補其不足。這樣的話,那些在大學中的佼佼者,將會成為創業的新生主力,而不僅僅只有讀研一條路,因為創業更能考驗一個人的綜合素質。

2.推廣類似 “創新創業園”創業教育模式。在實踐中,我們特別走訪了廈門多家高校的創業教育情況,這已經是一個重大突破。但是結合我國目前的實際,我們特別推薦廈門理工學院的創業教育模式——廈門各高校中具有代表性的廈門理工學院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園區”,我們認為其運作模式值得在高校中推廣。

3. 開展創業專業教育。除了上述論及的創業教育外,高校還可以創辦專門以教授創業有關內容為基礎,培養專門的創業學人才為目的的創業學院。

廈門市已於20xx年創辦了專門的創業職業培訓學校,現已為廈門專科教育培養出眾多的創業人才。另外,在全國範圍內,無論是上海交大、中山大學等一線高校,還是西安外事等眾多的二三線高校,都紛紛成立了創業學院以培養創業專業人才,提高學生的創業素質和水平。在全國範圍內,開展創業專業教育已成為新的趨勢,而在開展專業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又要注意學生的綜合創業能力和素質的培養,鼓勵學生積極實踐和融入社會,培育出真正具有自我創業能力和價值實現的創業者,從而避免落入職業教育的俗套。

聲環境調研報告篇2

在環境治理戰略的指導下,在“送下游一江清水”的實踐中,在當前各地城市河流“有河皆濁,有水皆污”的大背景下,xx河也遭受到污染,俗話説:水是城市的眼睛和靈魂。確實.一座城市有了水,才充滿生機和靈性,缺少水,便顯得單調和乏味,所以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是省委、省政府的統一部署,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詣社會的重要舉措,是優化發展環境、改善人居環境的惠民工程,關係羣眾的安全和健康,關係本地城市形象和競爭力。

然而,xx之美,尚有“美中不足”。不足因為水濁,水濁是因最近各種污染,致使xx河水質大不如前,與真正的綠水常流還有不小差距。本次調查災相關部門的帶領下,深入源頭,深入實地,多方檢查,尋求良方,同時在各相關部門的積極聯動下,意圖全面分析水濁,真正“還美與前”、“還水與民”。

一、xx河水環境現狀

xx河流經貴陽市xx區黨武鄉、石板鎮、xx鄉和xx鎮等鄉鎮。在xx水庫以上河段,由於人口、工業均很少分佈,水質良好,屬於清潔水平。在xx水庫下游,由於人口主要集聚在河段兩岸和周邊地區,因此這一段主要表現為生活污水造成的典型的有機(生活)污染,表現為do(溶解氧)、總磷和大腸菌羣均不達標。結果造成下游的貴陽市中曹水廠的飲用水水源受到一定的污染,水質屬於輕度污染。

為保護xx河,近年來,各級政府先後多次投資,共計1200多萬元,建設了貴州省首家生活污水處理廠,使城市污水處理率達到92%。為此,xx污水處理工程被建設部和國家環保總局評為全國優秀項目,xx區的“十大成就”之一。該工程採用土地處理系統工藝,處理的主要工藝為通過截流將污水通過集中沉砂池,機械輸入9.5公里的灌渠中進入不同的沉澱池,分別進行厭氧和氧化,經過水產養殖利用,最後作為農灌水排入農作土地。經過處理後的污水,其水質達到日本農灌水水質標準。

二、xx河環境治理對策

(一)治理目標。以“河安、水清、景美、人歡”為xx河環境治理總目標。河安就是xx河防洪設施要全面達到五十年一遇標準,確保防洪安全;水清就是要達到xx河溪水清澈、水質良好;景美就是要進一步抓好xx河沿岸景觀工程建設,做好綠化、亮化、硬化、美化等文章;人歡就是要創造人水和諧環境,使xx市民傍水而歡、親水而樂。

(二)治理思路。xx河環境綜合治理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系統工程,必須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結合,治標與治本方略兼顧,各相關部門和鄉鎮聯合行動,採取綜合措施,落實長效機制,計劃通過3年努力使文溪水環境有明顯改善,通過5年整治基本達到治理目標。

聲環境調研報告篇3

學校周邊環境一直是城市管理的一個重點和難點,縣城管局非常重視學校周邊環境的整治,尤其是自創建國家衞生縣城活動開展以來,採取了多種有效措施,從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學校周邊環境衞生狀況,但從實現常態化管理的要求來看還有一定差距,根據上級要求,現將有關情況彙報如下:

一、當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臨時佔道經營現象較嚴重

一些臨時攤點以賣早點和燒烤為主,在早中晚時間段出現,基本上城區每個學校都存在此種現象,影響交通安全,食品衞生狀況也不容樂觀。

(二)商鋪出店經營較普遍

學校周邊甚至學校自身出租店面多以賣文具為主,兼帶賣些食品,最為突出,集中在放學階段出店經營,學生購買物品時人流突然聚集,造成交通堵塞,嚴重影響交通安全和學生人身安全。

(三)環境衞生在上學和放學時段髒亂差較突出

一些臨時攤點不採取任何垃圾收集措施,學生吃後垃圾隨產隨丟,污染路面,因人流集中,清掃保潔難度較大,致使環境衞生髒亂現象突出。其中,燒烤攤產生的油煙污染和垃圾污染最為嚴重。

針對上述問題,城管部門從自身職能出發,今年來開展了3次專項整治,採取了錯時上班,定點值守等辦法,取締違章35户次,處罰違章21人次,規範佔道經營110户次,但從整治後的環境來看,效果並不明顯。

二、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一是攤點流動性強。攤販一般是利用早中晚這個時間段,和城管人員打“游擊戰”,管理有困難。

二是部門之間未形成合力。對於學校周邊環境有多個管理部門,如交警、環保、衞監、藥監、城管等部門,但各部門未形成聯合機制,執法力度不夠。

三是學校的宣傳教育流於形式。一些攤販之所以願意到學樣周邊擺攤設點,原因在於有一定的市場,有其生存的空間,而購買者以學生為主,學校有宣傳教育,但沒有出台有效措施。

四是“門前三包”管理不到位。學校未真正履行“門前三包”職責。多數學校對門前一些佔道經營現象置若罔聞。

三、幾點工作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提高學生的環境衞生意識,要求學生不得在學校周邊購買那些衞生得不到保證的食品,並講究衞生,不隨地亂丟垃圾,養成良好衞生習慣。

二是學校切實要履行“門前三包”職責,要慎重選擇店面的承租業主,同時利用門衞或安排值班老師負責門前一定範圍的環境衞生管理。

三是各部門要形成聯動機制,定期開展聯合執法活動,對那些“三無”攤店要從重從快進行打擊。

四是增加城管一線工作人員的值班經費,完善值班管理制度,實行重點地區重點管理,推行“三定”方案,確保人員、職責、和考核到位,提高管理成效。

聲環境調研報告篇4

這次西部開發不同於以往的最大特點,就是在開發的同時必須搞好生態環境的保護和建設。這包含着對生態環境價值的深刻理解和認識,也包含着破壞生態環境惡果的慘痛歷史教訓。在開發之初,深刻認識西部環境特性,在全面認識的基礎上,確定正確的西部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原則,對避免開發中產生新的環境破壞,再造山川秀美的新西部將是至關重要的。

一、西部面積遼闊,生態多樣,千差萬別,各具特色。因地制宜,區別對待是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必須堅持的基本原則之一。

西部包括陝、甘、寧、青、新、雲、貴、川、藏、重慶十個省區市,約佔國土面積的52%,人口的23%。如果加上內蒙、廣西,則佔國土面積68%,人口的25%。這裏有世界最高的高原 青藏高原,有世界最高的山峯 珠穆朗瑪峯,有世界最大的峽谷 雅魯藏布大峽谷;有從熱帶雨林到高寒山地的各種植被;有高山峽谷、冰川雪原、荒原沙漠的各種自然景觀;有多種此處獨有的珍稀奇特物種。西部各地不僅地貌形態、自然景觀各不相同,社會經濟開發程度也大相徑庭,存在的問題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西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中必須因地制宜,區別對待,分清主次,擇要而從,以便集中有限的財力,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一定的目標,產生出預期的效益。這既是國力所要求,也是經濟規律所要求。

由於西部面積遼闊,交通不便,目前絕大部分地區尚缺乏開發的條件和適宜的開發方式。因此,對於一些重要的、敏感的區域必須設立生態環境保護區,實施搶救性保護或強制性保護,如對具有生物多樣性資源的地區、江河源頭區,以及其它具有重大科學價值或對全局有重大影響的地區;對一些目前生態環境比較好的地區,可以建立一批以生態環境保護和建設為主要目標的生態特別縣,以發揮其生態功能,作為構成重建山川秀美的基礎;對於礦產資源豐富,且具有開發條件的地區劃定礦產資源開發區,同時開徵資源開發生態恢復補償費,使之在開發的同時搞好生態環境的恢復和建設;建立水資源費和水資源保護節約獎勵費制度,以促進節水社會的形成。

二、西部生態環境脆弱,初級生產力低下,目前尚不能容納較多的人羣,必須堅決杜絕盲目的移民開發,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保護優先的原則。

我國西部處於平均高程800-xx米和xx-4000多米的兩大台階及其銜接區,屬於生態環境脆弱帶任(eeotone),有生物多樣性豐富的特點,也有抗干擾能力差、破壞後難於恢復的弱點,也是我國環境災難,如地震、山崩、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霜凍、冰雹、大風、乾旱、洪水、雪崩、凍土、森林火災以及病蟲鼠害等最嚴重的地區。除了少數小塊地區之外,大部分土地農業生產潛力在50公斤/畝以下,僅相當東南沿海平原地區的六十分之一。由於自然生產力低下,目前環境人口容量很小。黃土高原區每平方公里以7-8人為宜,西部荒漠草原每平方公里的土地承載力不會超過2-3人。因此,必須堅決反對大量人羣的盲目流入。中外開發歷史證明,單靠移民開發沒有成功的。日本從明治維新第2年(1869年)開始北海道的移民開發,直到1995年北海道仍然是日本最落後的地區。巴西為了開發中西部,不惜將首都從海濱城市裏約熱內盧遷之內地巴西利亞,並以縱貫全國的公路帶動城鎮進行移民開發,結果也是失敗的。中國從明清就開始在西部邊疆屯墾戍邊,開發建設達數百年之久,而西部落後依舊。從生態學的觀點看,西部無論是瑰麗多姿的熱帶風光,還是蒼涼悲壯大漠風情,都是億萬年來自然神奇造化之工賜予人類的財富。它們將以其稀有性、瀕危性、特異性而身價與日俱增,並將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其經濟前景也是必然的。從發展的觀點看,稀有、瀕危、特異的環境資源,將隨着時間的推移日見稀缺,對它們的爭奪也日益激烈,特別是生物工程學科的發展與領頭地位的確定,生物資源在未來國際競爭中將起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相對落後地區的發展一定要優先考慮稀有、瀕危、特異經濟資源的保護。反對急功近利,立足長遠,堅持開發與保護並重,保護優先的原則對脆弱的西部環境尤為重要。對生態環境異常脆弱的地區來説,情況不清,沒有把握時,維持現狀是最好的保護。西部一些脆弱的生態環境至今未被破壞,人口少以及人類活動少是重要原因。

聲環境調研報告篇5

11月7日,xx鎮人大組織部分縣、鎮人大代表,對全鎮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和中省市反饋環保問題整改情況進行視察。代表們先後對明星村彭中友、張守彩養殖場,明星村萬噸有機肥廠、xx污水處理廠、雙營村生石灰廠進行視察,瞭解情況。

一、工作現狀

(一)水質保護及水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按照省市縣關於“河湖長制”工作的部署和要求,結合我鎮區域範圍內主要河流的分佈情況,全面推動我鎮河流生態保護及綜合治理工程。20xx年,建立了例會制度,每月召開一次“河湖長制”工作會議;建立工作動態報告制度,每月向上級彙報工作進展情況;建立監督考核制度,對各村進行河道管理量化考核。截止目前,xx和境內11條河溝的醒目位置均已設立了河長制公示牌,同時與涉及河流的村全部簽訂了“河長制”目標責任書,並安排15名護河員負責轄區內江(河)道垃圾雜物清理和水體漂浮物的日常打撈工作,切實落實好“河長制”。

(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廣泛開展。為紮實推進我鎮治污降霾工作,努力實現空氣質量持續向好,助力追趕超越,我鎮根據實際情況制定了《xx鎮20xx年鐵腕治霾打贏藍天保衞戰工作方案》,依法依規治污,科學精準降霾。一是加快清潔能源推廣使用,深入開展“氣化鄉村”工作;二是從嚴控制揚塵污染,加強施工工地監管,對各個建築工地進行巡查,要求建設項目“灑水、覆蓋、硬化、沖洗、綠化、圍擋”六個措施必須落實;三是加強餐飲油煙污染治理,督促全鎮餐飲服務經營場所必須強制安裝油煙淨化設備,並保證其正常運行,實現達標排放;四是嚴查秸稈雜草焚燒。鎮環保所及各村加大巡查力度,嚴控農作物秸稈露天焚燒,同時大力推廣秸稈綜合利用,與農户簽訂秸稈禁燒獎補協議書,對秸稈還田或運離存儲不進行焚燒的農户進行獎補x元/畝。截至目前,焚燒秸稈處罰共計10餘起,處罰金額x餘元。

(三)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初見成效。一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二是加強生活污染源治理,做好農村污水收集和處理工作,農村生活污水集中進污水管網;三是加強生活垃圾處理,督促各村與石泉縣金豪物業有限公司簽訂垃圾清運合同,定期對收集垃圾進行清運,基本實現農村無垃圾堆積。

二、我鎮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

(一)農村飲用水源保護能力較弱。我鎮飲水來源大多為山泉水或地下淺層水源,極易受到污染,隨着社會經濟發展,各類污染物排放逐年增加,雖對飲用水源地進行了一定保護,仍然缺乏完善的水源地環境保護工程。

(二)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有待細化。經過多方努力,我鎮空氣質量持續向好,但是在秸稈禁燒工作中,存在概念不明確、劃分不細、落實不夠有力等問題。例如:對於秸稈的界定範圍、獎補政策的兑現、違反對象的處罰力度、秸稈綜合利用率等都有待進一步討論和完善。

(三)農村面源污染問題仍然存在。xx鎮作為農業大鎮,發展養殖的羣眾較多,但大都為分散小型養殖户,缺乏污染防治設施,糞便綜合利用處理設施也基本沒有,集中治理難度大。同時在對於農藥管理上面,目前未有具體管理措施,為降低生產成本,羣眾大都使用普通化肥,造成土壤和水體污染。

(四)農村生活垃圾污染問題依然嚴峻。目前,xx鎮每個村都建立了生活垃圾統一收集場所,但是由於地理位置限制、管理措施不完善、村民環保意識不強等,個別地方任然存在垃圾亂倒、焚燒等現象,嚴重影響了農村生活環境。

三、加強環境保護的幾點建議

一是加大宣傳,提高認識,把農村環境保護工作擺上更加重要和突出的位置。要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提高對農村環境保護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統籌城鄉環境保護,加大對於環境保護的宣傳教育,不斷提高領導幹部和農民羣眾的環境保護意識。

二是積極探索多種投資渠道,加大農村環保的投入。以政府為主導,逐年增加社會環保投資渠道,一方面政府每年應安排一定財政預算資金,用於對重點流域、水源地、畜禽養殖等進行專項治理,另一方面採取政策傾斜,對於環保類項目和其他環保設施完善的企業優先考慮資金補助。同時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對農村生態、公益事業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融資渠道。

三是積極完善農村環境基礎設施,着力解決難點、熱點問題。在推進農村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調整的同時,完善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等環境基礎設施,認真做好水源地保護、畜禽養殖治理、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秸稈禁燒,加快推進農村生活污水、垃圾、畜禽養殖污染無害化處理技術、秸稈回收利用等,建立健全農村環境保護長效機制。

四是加強基層環保力量,強化農村環保輿論引導。在鎮環保所的統一管理下,逐步在各村設立環境保護監督員崗位,不斷加強農村環境監管能力;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農村環境保護知識宣傳教育,樹立生態文明理念,提高農民的環境意思,調動農民參與農村環境保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形成上下一心、全民參與、共抓環保的良好氛圍。

聲環境調研報告篇6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是提升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xx作為礦業大市,大規模礦產資源開採已有幾十年的歷史,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近年來我市加大了礦山復墾工作力度,並取得了較大成績,但由於缺乏復墾資金、地方法規及強制手段,復墾工作還遠不能滿足我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需要。

一、土地佔用、植被破壞及對生態環境的危害情況

全市礦山佔用、破壞土地植被總面積達170平方公里,主要分佈在三個區域:一是xx城郊從東北到西南,依次排列齊大山、胡家廟、眼前山、大孤山、東xx、西xx等六大鐵礦開採區,形成四大采場、五大排巖場、六大尾礦庫,佔地面積約50平方公里,堆積巖石20億噸以上,排放尾礦近10億噸,影響範圍達150平方公里;二是從海城牌樓至馬風的菱鎂滑石開採區;三是岫巖偏嶺菱鎂開採區。從理論和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其中可恢復面積約100平方公里。

礦山開採對生態環境危害嚴重。礦山造成的春季風起塵揚,是污染xx市區空氣環境的主要因素之一。礦山開採過程中排出的尾礦、排巖等大量廢棄物,不僅需要大面積的堆置場地,而且嚴重破壞了原有生態系統,露天開採還帶來了大面積的景觀破壞。分佈於海城市和岫巖縣境內的菱鎂礦,大多是中小型礦山企業,一些企業亂採濫挖、採富棄貧,導致採剝失調、採出率低,造成嚴重的植被破壞和水土流失。同時,礦山開採使礦區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動態平衡系統遭到破壞,以致水源枯竭或河水斷流,影響植被的生長,造成植被破壞。如果礦山得不到良好有效的復墾,再過幾十年,xx周圍將會變得滿目瘡痍,煙塵瀰漫。

二、復墾工作情況及存在問題

近年來,我市採取規劃先行、政府推進、典型引路的方式,使礦山復墾工作初見成效。20xx年組織編制了《xx市西xx礦區自然景觀保護與礦山開採收尾植被恢復總體規劃》,20xx-20xx年編制了《xx市礦山土地復墾與植被恢復總體規劃》。20xx年以來,建立了齊大山、西xx、前峪尾礦庫、岫巖偏嶺等礦山植被恢復示範基地。示範基地的建設,為全市礦山植被恢復提供了土地重塑與土壤重構,植被物種選擇,栽植、養護、管理等方面的經驗,樹立了樣板,推動了全市礦山土地復墾和植被恢復工作的開展。幾年來,我市採取國家出資、企業配套“兩家抬”的方式,綜合籌措資金1.5億元。其中齊大山植被恢復項目爭取省財政資金3600萬元;東鞍山尾礦庫及大孤山、眼前山、齊大山排巖場等5個植被恢復項目爭取國家財政資金2819萬元。對民營礦山企業,採取政府提供樹苗和下達任務書的方式,也取得了一定效果。

截止20xx年底,全市礦山植被恢復面積13.5平方公里,植樹近1000萬株,綜合投入資金1.5億元,全市礦山植被恢復率達到135。其中重點恢復區是xx城區周邊的齊大山、眼前山、大孤山、東xx、西xx五大鐵礦區,投入資金13億元,恢復面積近10平方公里,植樹800多萬株。近年來,鞍鋼在礦山復墾方面投入很大,取得了顯著效果,為其他礦山企業做出了榜樣。

目前,礦山復墾和植被恢復工作主要面臨兩大難題:一是管理方式和手段滯後。儘管各級政府及國土資源部門高度重視,國家、省有關法規文件也都提出一些具體政策和要求,但實際操作層面的政策、法律、法規仍然沒有建立,造成礦山環境管理工作力度不大,礦業開發沒有必需的環境成本投入,形成礦山開採的暴利。受利益驅動,越界開採、不按開發利用方案開採等違法行為時有發生,影響礦產資源開發秩序的穩定。二是礦山生態環境恢復治理資金缺口大。我市礦產開發規模大,歷史久,礦山生態環境問題嚴重,尚需恢復資金近10億元以上,缺口十分巨大。

三、建議

1、建立暢通的資金來源機制。本着“誰開發,誰治理”的原則,使礦山企業作為礦山復墾和植被恢復的主體。應儘快出台《xx市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保證金管理暫行辦法》,加強植被恢復保證金繳納。加大地方財政資金投入,力爭國家和省給予政策和資金的支持。

2、建議由國土資源部門牽頭,充分發揮環保、水利、林業等有關部門的職能作用,共同管好礦山復墾和植被恢復工作。

3、抓緊制定和出台地方法規。缺乏法律依據是影響礦山復墾工作最關鍵的因素。因此,應該儘快制定地方法規,把礦山復墾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儘可能通過法律的程序得到解決,用法律約束礦山企業行為,依法促進礦山復墾和植被恢復工作的開展。法規中應包括礦山企業准入,監管及運行方式,植被恢復標準,違規處罰標準等。只有對礦山復墾工作採取強制手段,才能保護好生態環境,促進可持續發展,提高城市的競爭力。

聲環境調研報告篇7

摘要: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影響,不論是環境污染及資源破壞,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即造成生態破壞。公路建設與使用過程中環境污染與自然資源破壞也必將對生態系統產生破壞,因此,必須加以控制。

關鍵詞:公路立交;景觀設計;線形;橋跨結構。

我國是一個多山國家,大部分地區生態環境脆弱,公路建設與營運對生態環境的影響較明顯。所以,只有科學評價公路交通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並採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將公路交通的建設、管理與保護生態環境密切結合起來,才能使公路交通與區域環境實現可持續協調發展。

1、公路交通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在公路施工、運營與養護過程中,有害物質進入土中,污染地下水,導致飲用水和農業用水質量下降;由於地下水位變化和土壤遭到污染,可能使農作物減產,使用消冰雪的鹽對水、土壤和農作物都有不良影響;汽車尾氣和鹽類有害物質影響公路沿線樹木花草等植物生長,公路附近的動物容易被汽車撞傷、壓死;公路選線不當,會破壞地貌、休息場所、風景名勝、文化古蹟和自然保護區等。公路建設與營運過程中,對沿線一定範圍內的生態環境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影響。

通常,山區公路建設難度大,對自然環境的影響遠比平原地區大。而平原地區公路建設對人工生態系統影響明顯。選線不當及施工中引起局部自然生態失調,會對沿線生態環境產生不良影響。公路建成營運後,沿線經濟帶開發引起人類活動的增加,也將成為局部地區生態環境失調的新的誘發因素。

1.1公路建設中的生態環境問題

高速公路的建設將佔用耕地,拆遷房屋和其它附屬設施,影響沿線生物和居民的生產和生活。高速公路延伸長達數十到數百公里,穿越不同的省、市、縣,路線對現有的行政區劃、城鎮佈局、農業用地及其排灌系統、林場及水產養殖區等,會造成分割從而影響路線兩側的生物交往及人際交往、信息傳遞、原料及成品的交流等社會活動。還有的會給一些文物、古蹟地的保護帶來不利的影響。

1)生態環境影響

公路建設會使沿線地區的生態環境發生變化,一些有特殊要求的生物和種羣向偏僻地方或其他地區遷移。另外,使動物的活動區域縮小,領地被重新劃分,導致種羣變小和種羣間的交流減少。

2)水土流失

修建公路需取土填築路堤,開挖山丘形成路塹,必將破壞原有植被,干擾動物棲息環境,破壞土體的自然平衡,引起邊坡失穩、水土流失。在施工期取土、棄土場及暴露的工作面成為水土流失的主要發生源,山區坡面棄土可帶來長時間的水土流失,給自然生態環境造成一定的影響。

3)對自然環境的影響

(1)路基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通常情況下,公路路其工程特別是高速公路路基較高,土方量較大,施工期間路塹的開挖、路基的填方對地表的擾動較大,路線兩側局部範圍已有的植被易遭到破壞,土壤疏鬆,這種微地貌的改變,對降雨集中季節在雨水的沖刷作用下,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上的水土流失。另外,路基的取土、棄土,施工前臨時佔地,使路線所經過地區耕地及植被面積減少,路線兩側20~30m範圍天然植被破壞,對農業生產發展有不利影響。施工期臨時用地由於施工機械的碾壓、人員的踩踏,使土壤結構發生改變,耕地復耕後一定時期內肥沃度難以恢復,影響作物生長,非耕地植被的自我恢復能力減弱。

(2)橋隧對自然環境的破壞

由於橋樑的修建,使河牀過水斷面受到壓縮形成橋前局部壅水,水流速度減緩,泥沙下沉。橋下水流速度加快,造成局部沖刷。此外,施工期間基坑開挖、築島鑽孔、打樁,使河牀受到擾動,泥沙上浮以及泥漿廢碴排放,致使下游局部河段水質變差。隧道的修建雖對洞身所處地段擾動不大,但隧道進出口兩端,仰坡面的開挖使天然的植被破壞,對局部山體的穩定不利,另外,隧道廢碴若處置不當,碴土可能隨汛期暴雨流失,淤塞溝渠、河道,破壞良田等。

4)環境污染

公路施工過程中,產生的噪聲、振動及排放的廢氣、廢水、廢渣,必將污染大氣、土壤、水體及周圍環境。特別是一些穿越居民稠密區和生態敏感區域的高速公路的路段,施工中由於大型施工機械的作業,每日產生的噪聲、振動、廢氣會對周圍生態環境造成影響。

公路建設項目施工期間對大氣的污染,主要是施工揚塵和運輸車輛及施工機械所產生的揚塵,瀝青路面施工過程中瀝青所散發出來的氣味等,尤其是碎石加工廠石料的破碎過程,粉塵很大,對周圍環境影響大;同時,瀝青混合料拌和場的拌和設備在生產過程中粉塵也較大,近年來採用除塵設備,達到一定效果,但仍然不能根本解決。

施工期間的噪聲污染,主要是由於施工機械如打樁機、鑽孔機、挖掘機、推土機、平地機、穩定土拌和機、路面材料拌和機、壓路機及各種運輸車輛等所產生。這些機械的噪聲源強,一般為80~100db(a)。對施工人員影響較為嚴重,尤其是直接操作人員,另外對500m以內的區域有一定的影響。

1.2社會生態環境問題

公路改善的目的,一般是通過較低的運輸費,能較方便地到達市場、工作地點、購物處及諸如健康和教育設施而給周圍社會帶來效益。在一些主幹公路和高速公路項目中,利益者往往主要是長途運輸,而當地的效益可能極小。然後,公路建設與公路改建項目總會改變一些公路周圍社區或社會環境、影響生活方式、行程方式、社會和經濟活動等多個方面。

當公路或其它基礎設施截斷已有的公路時,就產生了社區隔離現象。在新建的高等級公路和高速公路,設計車速較快,又進行了出入口控制和隔離措施,當地出行的路線加長,直接影響企業業務、行人和非機動車交通,對當地羣眾的生產、生活產生極大的影響。連接線的修建可解決公路與社區之間的衝突,減少交通對社區的影響,有時也會給當地商業業務帶來繁榮,同時社區也會擔心由於交通分流而損失業務,有時社區活動就會朝連接線遷移,潛在地改變了現有土地的使用方式。公路建設項目也可能引起地方公路網絡上車流量的變化,如果地方交通增加會產生公害。

當農田被一條新建公路而分割時,農業活動也會受到影響,可能干擾現有的耕種方式以及田塊之間的連接。同時旅遊業也會因公路建設受到影響,公路交通改善,交通方便與快速會對旅遊業有利;而如果管理不當,旅遊點商業活動增加,會影響旅遊的吸引力。

當比較孤立的社區與外部世界的接觸聯繫日益增加時,會產生“文化振盪”,對當地居民的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由於公路建設,加強了當地與外界的聯繫,開放程度加大,當地讓其它人來開發與居住,從而擾亂了人類與土地之間的脆弱的生態平衡,更重要的是人口遷移與當地人口的減少。對於大部分當地居民來説,土地是其本身、其生活方式和其生計中一個珍貴和不可擺脱的部分;確實植物與動物都基本上被認為是受尊重的生命,是自然界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而公路建設太容易破壞這種平衡了;新建公路使得當地與外界聯繫加強,外界人員有的會佔有土地種田,有的開發諸如礦藏、森林或野生生物等其它資源;對現有資源的日益增加的競爭,尤其是當居住者引進一種生態上不合適而又未被證實的生產系統時,將可使當地人口處於不利地位。同時,新居民以及公路施工人員往往會帶來嚴重的健康與社會問題,包括疾病、生活習性、就業壓力等,這些將影響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並易使其受到傷害;當地公路交通改善而提高了其土地價值,將趕走一些低收的租户和住户,公路建設會損害當地一些人的`利益。

公路建設必然造成住宅、地產、企業及其它生產資源的被徵用,必將引起社會干擾及使受影響的居民遭受損失。徵地影響不僅僅是經濟方面的,而且還是社會和心理方面的;經濟影響包括房屋或一個企業的損失、業務收入的暫時或永久性損失,這些都是可以估計和作價的,但是,對這些損失的具體計價卻往往是一個相當困難和持久的過程;社會和心理費用更加複雜,有時更加具有破壞性,社區或村莊被分割和破壞,居民之間的交往也因公路的分割而減少,甚至失去聯繫,商業也會因此而發生變化,這類問題往往在居民個人的身體健康問題上及不同程度的心理壓抑中表現出來。

公路建設對自然和社會環境的影響主要是主體工程佔用和分隔土地,移民拆遷;路塹的開挖,路堤的填築對地形、地貌的植被的破壞,以及施工過程中對環境和水系的影響等。

2、公路生態環境保護對策

公路環境保護設計所稱的生態環境是指公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範圍內的自然保護區、水源保護地、森林、草原、濕地和野生生物及其棲息地等。

公路應繞避生態環境中所列的保護對象。公路對生態環境中的保護對象產生干擾時,應結合受保護對象的特性提出保護方案,將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的限度。有條件時,宜進行環境補償。

2.1生物及其棲境的保護

公路中心線距省級以上自然保護區邊緣宜不小於100m。當公路必須進入自然保護區時,應遵照國家有關規定執行。公路通過林地時,應嚴格控制林木的砍伐數量,嚴禁砍伐公路用地範圍之外不影響視線的林木。公路用地範圍內,應按綠化設計要求進行栽植。有條件時,填方邊坡的植被覆蓋率在秦嶺、淮河以南地區應達到70以上;秦嶺、淮河以北地區應達到50以上。公路經過草原時,應注意保護草原植被。取、棄土場地應選擇在牧草生長差的地方。公路進入法定保護的濕地時,工程方案應避免造成生態環境的重大改變。施工廢料應棄於濕地之外。在有國家級保護的野生動物出沒路段,應設置預告、禁止鳴笛等標誌,併為動物橫向過路設置獸道。

2.2水資源、自然水流形態的保護

應調查和蒐集公路中心線兩側各200m範圍內的地表水資源分佈、容量以及水體的主要功能。路面徑流不得直接排入飲用水體和養殖水體。不得佔用居民集中地區的飲用水體;當路基邊緣距飲用水體小於100m、距養殖水體小於20m時,應採取綠化帶或者其它隔離防護措施。公路在湖泊、水庫等地表徑流匯水區通過時,應採取措施防止公路對地表徑流的阻隔。公路經過瀑布上游、温泉區等特殊水體時,應符合國家現行的有關規定,確定避讓距離。在作飲用水的地下水水源保護區設置的排、滲水構造物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質污染時,應採取措施隔離地表污水。應注意保護自然水流形態,做到不淤、不堵、不留工程隱患。跨越溪、河、溝的橋涵的過水斷面,應保證泄洪能力。公路跨越山谷時,應根據山谷寬、深及匯水面積等選擇通過方式,有條件時宜優先採用橋樑跨越。工程廢方棄置應作出設計,避免阻塞河道水流或造成水土流失。

2.3水土保持

應充分調查沿線的工程地質、地形地貌、氣候條件、植被種類及覆蓋率、水土流失現狀等,綜合採用生物防護和工程防護措施,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在山區公路地質病害地段,當採取生物防護措施進行水土保持時,應考慮當地區域水土保持規劃。山區、丘陵區公路應儘可能與原有地形、地貌相配合,減少開挖面、開挖量,注意填挖平衡。棄土場應做好排水防護設計,以避免成為新的水土流失源。取土點宜選擇荒山、荒地。暴雨強度較大、巖體風化嚴重、節理髮育的石質挖方邊坡或鬆散碎(礫)石土填挖方邊坡地段,宜採用植物與工程綜合防護措施。做好公路綜合排水設計,應充分利用地形和天然水系將路界範圍內地表徑流引入自然溝中。各種排水溝渠的水流不應直接排放到水源、農田、園林等地。應注重高速公路綠化設計,選用適合當地生長的花草、灌木、喬木等植物,對路堤邊坡、棄土等進行綠化,防止水土流失。

3、公路交通與生物多樣性保護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中指出,生物多樣性是指所有來源的形形色色生物體。這些來源除包括陸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態系統及其所構成的生態綜合體外,還包括物種內部、物種之間和生態系統的多樣性。具體講,生物多樣性包括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生物種的多樣性和生物遺傳的多樣性三個層次的多樣性。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一般有三種方式,就地保護、遷地保護和離體保護。

3.1公路交通對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公路建設和營運對地區局部生態環境的影響往往是永久性的。路基、路面、採石取土區、工程施工區以及永久性建築等,可能在不同路段對森林、草地、濕地、荒漠等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程度的破壞。公路建設和營運還會干擾沿線野生動物的正常活動,有可能對某些珍稀瀕危動植物產生一定的傷害。另外,不合理的公路佈局,有可能對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森林公園等產生不利影響。因此,公路建設和營運必須重視保護生物多樣性,採取積極措施,儘可能消除和減少對生物多樣性的不利影響。

3.2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主要措施

公路建設和營運,必須遵守國家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有關法規。

1)實行環境影響評價

?野生動物保護法》指出,“建設項目對國家或者地方重點保護野生動物的生存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應當提交環境影響報告書”。《野生植物保護條例》規定,“建設項目對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和地方重點保護野生植物的生長環境產生不利影響的,建設單位提交的環境影響報告書中必須對此作出評價”。在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明確保護措施,並經主管部門審批。

2)保護自然保護區

?自然保護區條例》明確規定,“禁止在自然保護區內進行砍伐、放牧、狩獵、捕撈、採藥、開墾、燒荒、開礦、採石、挖沙等活動,但是,法律、行政法規另有規定的除外”。《條例》還規定,“在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衝區內,不得建設任何生產設施。在自然保護區的實驗區內不得建設污染環境、破壞資源或者景觀的生產設施;建設其他項目,其污染物排放不得超過國家和地方規定的污染物排放標準”。

3)合理選線

公路選線,通常應避開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及古樹名木集中分佈區、重要自然遺蹟分佈區、具有旅遊價值的自然景觀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和森林公園等地區。

4)採取保護措施

如果公路必須通過上述特殊區域時,應建有效的保護設施,如保護網欄、獸類通道及橋涵等。嚴格管理措施,如限制車輛運行速度,限制噪聲,減少尾氣污染等。必要時,可以對某些受直接影響的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

4、結語

人類活動產生的環境影響,不論是環境污染及資源破壞,都將直接或間接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即造成生態破壞。生物資源破壞將直接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主體—生物,從而影響自然生態系統的平衡;環境污染將通過降低生物的生存環境質量而使生態系統遭受衝擊。公路建設與使用過程中環境污染與自然資源破壞也必將對生態系統產生破壞,因此,必須加以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