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質量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3.18W

教學質量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為了貫徹20**年《東西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學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有關精神,全面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抓手,以創新學校管理機制為動力,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滿足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轉變,全面推進我區義務教育段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一、調研的工作目標

通過調研,將瞭解我區國小、國中兩個學段的基本情況,總結被調研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經驗、方法,查找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改進學校管理措施,促進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全面提升我區義務教育段教育教學質量。

通過調研,尋找激勵教師主動發展的途徑和方法,營造濃厚的研究氛圍,深鑽教材、精選刻法、因材施教,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反思不足、不斷改革創新,尋求破解我區義務教育段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瓶頸的方法和策略。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 選取樣本學校。

本次調研,為了使樣本校抽樣具有代表性,調研工作小組在全區國小、國中兩個學段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2所學校進行調研,其中國小7所,國中5所。

2. 調研主要內容。

這次調研,主要是圍繞我區義務教育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問題,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及教育資源的利用等問題進行調研,具體涉及“辦學行為”,“學校特色”,“教學改革”,“教學質量”,“隊伍建設”,“學校機制”等六大方面。

3. 調研具體形式。

根據區教育局要求,調研活動採取“實地巡查—問卷調查—隨機聽課—幹羣訪談”等形式進行,並設計了學生問卷調查單(問卷項目8項)、教師訪談問題單(訪談問題15個)、中層幹部訪談問題單(訪談問題12個)、校級幹部訪談問題單(訪談問題13個)。在本次調研活動中,調研小組全體成員,隨機聽課53節,學生問卷調查240餘人次,教師一對一訪談80餘人次,中層幹部一對一訪談60餘人次,校級幹部一對一訪談60餘人次。

三、特色與亮點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從整體上看,在方略項目的引領下,在全區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教育教學重過程、重實效、重改革、重創新,區教育局關於“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全區不少學校在“堅持和落實質量形成過程的管理”、“重視學科建設,加強校本教研”、“立足課堂,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校風教風建設,培養學生習慣和品質”、“堅持生本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呈現出不少的特色和亮點,彰顯了學校的個性,很多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

四、問題與對策

本次調研我們本着“聽真話,訪真情”的原則,通過“隨機聽課,問卷調查,教師訪談,幹部訪談”等掌握的相關信息,歸納起來有五大方面共計十二個困感與問題,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歸因分析,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全區義務教育的基礎與現狀

問題1. 區域文化底藴不厚,義務教育基礎脆弱。

歸因分析:東西湖區建區短短50餘年,且在近幾年工業化發展階段之前,長期處於粗放的農業化發展階段,區域文化底藴單薄。東西湖雖然是一個具有較強包容性的移民區,但是移民的羣體主要是從事粗放的農業和較為低端的製造業、服務業,所以經濟的快速發展沒有為高素質人才的引進提供廣闊的渠道。就教育系統而言,以前全區的中國小主要以原農場管理為主,實際上教育局和原農場都沒有管理,學校的硬件條件不能得到改善,管理上得不到指導,尤其是大量的素質不高的教師以不同的渠道進入了學校,其中一部分教師目前仍然在教學崗位上。就家長教育而言,儘管許多家庭經濟條件明顯改善,但大多是一種“暴發户”的心態,對孩子教育開始表現出重視,但不知道重視的方法,家庭教育不足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短板之一。

由於原農場學校教師專業素質不高,再加上年齡偏大,其中大部分教師難以勝任教學工作,而轉向做教輔和後勤工作,但這部分教師仍然佔用教師編制。儘管在—這五年間引進教師413名,全區“超編不夠”的問題仍然存在。

在上述客觀條件下,我區義務段教學質量長期在中等水平徘徊,從下列附表(ⅰ)可以看出會考尖子生在新城區處於偏低水平,從下列附表(ⅱ)可以看出會考平均分在新城區處於中等水平。

應對策略:夯實義務教育基礎,增強區域文化底藴

基礎刻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必須要有堅實的義務段教育教學質量,“腳大”、“腰粗”才能“頭壯”,“珠子堆放效應”正説了這個道理。東西湖區義務段教育要本着“全面發展,均衡提高,整體推進”的原則,規範學前教育,夯實義務教育,辦好高中教育。用三至五年的時間,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求突破、三年上軌道、五年求發展”的總體目標要求,使東西湖區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其應對策略是:

(1)學前教育要規範發展。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大力實施《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提高公辦幼兒園“以費養事”教師的待遇。重視學前教育,重視幼兒的生命質量和成長質量,促進身體和智力的協調發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衞生習慣。

(2)國小教育要全面發展。強化學生的智力開發和養成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人生的成長基礎,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不少學校希望在繼續堅持國小非畢業年級學業質量監測的同時,組織全區六年級統一調測工作,全面抓好學業監控,保證抽測抽考成績穩步提升。

(3)國中教育要均衡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抓好全區重點國中會考質量提升的同時,也要縮小校際之間會考的差距,努力提高高分段人數,增強我區國中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

問題2. 區域教育發展不均,均衡教育相對失衡。

我區雖然地域面積不大,且於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區的評估驗收。但是發展不均衡的現象目前依然存在,這不僅使義務教育的公平性相對失衡,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就全區中、東、西三個區域來講,中部地區國小和國中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幹部教師隊伍素質、家長教育背景、教育教學質量明顯高於東、西部地區的學校。東部地區隨着區域經濟的發展,教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因為起步較晚,所以優勢尚未形成。西部地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處於非常低水平的狀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得不到應有的保障。中部地區的基礎刻育有優勢但沒有做大做強,東部地區有好態勢但發展不夠成熟,西部地區明顯落後但沒有迎頭趕上的條件和動力,由此我區義務教育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必然會與全市有一定的差距。

吳家山城區及周邊學校嚴重超編,下面農場學校及邊遠學校教師人手緊張,教師學科專業不對口,學校為了能正常開課,不少教師改教其他學科。還有一些學校靠聘請大量的代課教師來解決然眉之急,這些代課教師臨時思想嚴重,缺乏穩定,教育教學肯定會大打折扣。

應對策略:着力強化區域教育,全面推進均衡發展。

區域性教育發展是一種開放的大教育觀,追求基礎刻育發展的協調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區域性教育發展的主體是發展和諧:一指教育的均衡發展;二指教育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三指教育的發展需要適宜的生態環境。區域基礎刻育均衡發展的目標追求是要促使所有的學校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水平。其應對策略是:

(1)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問題。由於地域發展的差異,不同學校在教育物質資源分配、教師配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為優質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吳家山地區,農村偏遠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相對較少。教育資源的這種地區分配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區教育教學質量的均衡發展。

(2)努力規範教師流動機制。要加強和規範教師的流動管理機制,從制度上約束無序的教師流動行為,教師的流動要切實尊重雙方學校的意見,尤其是要充分考慮原學校的實際情況。要建立有效的教師交流機制,讓現有的教師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學校教師存在的困感與問題

問題3. 教師閲讀習慣欠缺,學習閲讀缺乏規劃。

歸因分析:教師閲讀主要在泛閲讀、娛樂性閲讀、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閲讀的現象較為普遍,學科專業閲讀的人數極少;有閲讀規劃並養成閲讀習慣的教師幾乎沒有。更有甚者,認為現在是網絡時代,不需要買書閲讀?學校不買書我們怎麼閲讀?看來,深閲讀與淺閲讀不分是一個很流行的謬誤;把不閲讀的原因推給學校,為自己找藉口是一種普遍心態。閲讀習慣直接影響教師的人生品位和教學品位,閲讀的過程是自我塑造的過程,充滿個性,學校無法滿足每個教師的個性需求。

應對策略:倡導教師博覽羣書,積極營造書香校園。

閲讀習慣是教師職業安身立命之本,不可忽視。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遞者,每傳一棒,都應用自己寬厚的閲讀視野為之增加人文的光輝,這是新時代對教師職責的新要求。其應對策略是:

(1)深化“精讀一本書”活動。對於“精讀一本書”活動,可否改變活動方式,不一味地考試,而是多開展一些讀書會的分享活動。讓每一個教師帶着閲讀體驗與同學科和其他學科教師進行分享,切實倡導“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生命的價值在於分享”。

(2)鼓勵廣大教師博覽羣書。要鼓勵教師博覽羣書,而不是隻讀本學科的書,那樣很容易成為“書蟲”,視野會越來越狹窄,觀點會越來越偏執。教師應該關注學習理論、學習哲學、學習歷史、學習經典著作,不讀孔子就不知道中國教育的淵源,不知道中國文化的根脈;不讀蔡之培、陶行知就不知道中外教育的聯繫,不知道近代和現代教育的精髓;不讀盧梭、蘇霍姆林斯基,就不知道什麼是自然主義教育,什麼是愛的教育,什麼是和諧教育。活在當下,作為教師首先要專心讀書,更要認清時代特點,把握時代脈搏。

(3)豐富教師的讀書生活。建議教育局可向當代的成功人士和教育專家索求“推薦書目”,每年推薦一部專業類書籍、一部人文類書籍、一部綜合類書籍(反映時代特點)。開展“讀書交流會”、“讀後感徵文競賽”、“讀書辯論會”等活動,豐富教師的讀書生活,倡導教師勤讀書、讀好書、用好書,積極營造書香校園。

問題4. 教師因材施教不力,學生厭學情緒嚴重。

歸因分析:目前優等生的學習狀況是:靈活缺乏嚴謹,聰明缺乏細緻,積極缺乏持久,爭優缺乏動力。優生不優的致命弱點是缺乏嚴謹、缺乏細緻、缺乏規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

學生個性發展:在班主任中,只有少數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科教師,只是關注學科上的拔尖生,學生的個性專長,未施加積極的影響。

學生培優補差:大多數教師採取的方法是,利用午休和課間時間單獨輔導,鼓勵尖子生大膽探究;對於學困生大多數教師是任其自行發展。

此外,還存在下列問題:一是教師教學滿堂灌現象普遍存在,對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的需求視而不見,對學困生的學習缺乏關注和指導。二是為了追求高升學率,教師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機械訓練,使一部分學困生逐步失去信心,落伍掉隊,最後發展到厭學、逃學的地步。三是由於東西湖區為武漢市新城區,大部分學校處於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外來務工子女逐年增加,這些學生的家庭條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對學生的教育關注程度等都不盡人意。四是部分對學生了解不夠,關心不夠,督促不夠,引導不夠,使得一部分學生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在問卷調查中,有約40% 的學生不知道怎樣制定和真正落實學習計劃)。五是現行的績效獎勵制度使得班主任的待遇偏低,不少教師對擔任班主任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多教師不願意做班主任工作,既使擔任班主任後只想另外承擔教師一半的工作量,因此,班主任工作長期處於被動應付狀態,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形成轉化學困生的積極有效的方法。

應對策略:轉變教師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生命價值。

刻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其應對策略是:

(1)更新教育教學質量觀。一是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質量觀。“以人為本”把學生的健康和幸福作為教學質量的核心內涵和首要指標。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歡樂。二是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全面發展”是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潛能和基礎上實現最大的發展和提高。美國對基礎刻育提出的五種能力要求“知識能力,原創能力,意志能力,協作能力,領導能力”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三是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可持續發展”是人的成長、人的終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任何一門課程,不僅要着眼於傳授和訓練學科知識和技能,更要致力於培養和形成學科精神、態度和綜合素質;不僅要打造知識性學力,更要提升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置於核心位置。

(2)建立班主任專項津貼制度。為了調動廣大教師擔任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建議建立班主任專項津貼制度,對達到標準工作量的教師擔任班主任者,可享受區教育局設立的班主任專項津貼,津貼標準:國小班主任每月500元,國中班主任每月600元。並將班主任津貼納入區財政專項預算,不擠佔教師的績效工資總額。

(3)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品質。一是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重視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二是教師要指導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優生培養要在嚴謹、細緻、規範、習慣上做文章,努力提高學習效率。三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品質。各中國小要在培養良好習慣、提升學習品質、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上下功夫,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問題5. 課堂教學行為守舊,教學改革缺乏動力。

歸因分析:教學方式的改變,任重道遠。我們的調研主要聚焦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由“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為何難?教師反映的主要原因:一是教材:教材中呈現的知識類型很豐富,有的適合教師的直接教授;二是習慣: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教師需要學會慢慢等待;三是考試:分數決定教學效率,“以學為主”有時與高分並不正相關,換言之教與考有時並不完全一致;四是管理:很多學校要求教師把時間還給學生,對於教學時間有嚴格的控制,要求教師最多隻可講20分鐘,但堅持不了多久。這四個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的道理,這也為我們分析現狀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框架。這一現狀説明教師對教學方式的轉變有較深刻的認識,有積極的變革意識,但是苦於無切實可行的具體操作策略。一方面,這與教師缺乏課程開發知識和課程實施智慧有關係;另一方面,這也與教育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説,是當下“唯分數評價”綁架了教師的行為,即只為分數,不惜放棄學生的個性發展。

課堂改革不力,教育方法陳舊。儘管借全市高效課堂建設工程的契機和方略教育集團的指導,全區幾乎每一所學校構建了屬於本校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構建的模式大多停留在文本上,沒有很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運用。農村學校教學改革缺乏指導,推進一種教學模式,熱一陣子,後來恢復原狀。大部分課堂教學不僅模式不清晰,而且教與學的方式依然陳舊,學生的主體作用依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課堂中分層施教落實不夠,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或“不想吃”,造成尖子生不尖,厭學生越來越多。現代教育技術沒有與學科教學整合,更談不上深度整合,絕大部分教師沒有意願、沒有能力有效利用教育技術設備,只是將電子白板用作投影,不能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育教學。

應對策略:開展教學診斷活動,強力推進教學改革。

(1)繼續深化教學改革。我區有不少學校正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應當鼓勵學校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教學改革,積極轉變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方式。積極強化教學管理,從機制上形成一種以教學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避免採取補課式的提高教學質量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開展教學診斷活動。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對每個教師進行教學診斷(50歲以上教師除外),教育局可藉助市教科院的力量組建由特級教師構成的專家團隊,逐校逐個教師診斷,診斷後寫出書面意見留存,供學校和教研員跟蹤使用。另一方面教研員開展診斷式教研活動,如開展課堂觀察活動,用理性的數據説服教師改進教學。教研員給予老師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可嘗試項目打包的方式促進教研方式的變革,即組建研修團隊,簽訂責任協議,給予經費、政策、物質支持,開展基於實踐的學科研修活動。

(3)強力推進教學改革。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教師要掌握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主陣地。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以講授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教育教學需要,我們要堅持實踐體驗式的課堂教學。教育局倡導了幾年學“杜郎口”經驗,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一些互動的課堂、活動的課堂、學生為主的課堂,這些變化我們期盼它猶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對於教學改革,我們更應強力推進,尤其是強調教育局和學校行政層面的強力推進,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教師課堂有變化的,都是學校領導帶頭推進的學校。

(三)學校管理存在的困感與問題

問題6. 教學常規落實過虛,質量過程管理缺細。

歸因分析:“備、教、改、導、考、析、評、研”是教學管理的幾個基本環節,是保證教育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性常規性工作。由此,區教育局多年堅持推進“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管理”工作。通過調研發現,部分教師沒有將常規工作落在實處,一是備課缺乏針對性,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此次調研隨機聽課53節,課堂效率不高的課佔相當高的比例);二是批改作業不認真、不及時;三是教研活動流於形式;四是學校在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的“管理”上走虛步,學校有制度,無檢查,有檢查,無獎罰,幹好幹壞一個樣。

應對策略:落實教學常規管理,貫通質量形成過程。

學校管理者應不斷創新學校的管理機制,促進學校協調發展、內涵發展,為師生的共同發展提供服務和保障。其應對策略是:

(1)學校管理要落實過程環節。學校管理要突出一個主題,狠抓教學常規,規範教學行為,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效益;學校管理要抓好二條主線,一是抓好教學常規,努力提高教師素質;二是注重教學過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管理要關注三個層面。一是關注全體學生,要求教師不得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全面提高合格率;二是關注全體教師,實行科學設崗,充分挖掘教師的使用潛能,做到各年級協調發展,採用行政人員年級蹲點制度;三是關注教學過程,重視細節管理,完善教學評價,實施跟蹤監控,發現問題,落實措施,矯正到位。

(2)全面落實過程管理規定。要高度重視質量形成過程的管理,進一步落實《東西湖區中國小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管理指導意見(試行)》(東教【】41號)和《東西湖區學科管理細則》等有關規定,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實驗操作、作業佈置和批改、教研活動、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等環節上抓落實。區教育局和學校要始終將教學常規管理作為重要工作,抓佈置,抓檢查,轉反饋,轉整改,抓細節,做到一天不放鬆,一週不放鬆,一月不放鬆,一年不放鬆。

問題7. 專業發展意識淡薄,教書育人缺乏激情。

歸因分析:專業發展規劃:總體情況是年輕教師有專業發展規劃的意識,中年以上教師基本無專業發展規劃。教師在倦怠和發展之間徘徊,他們認為“疲倦感”“職業倦怠感”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身體的反映,後者是身體和心理的綜合反映。教師疲倦的因素很多,一是教學負擔過重(特別是語、數、英老師);二是班主任工作繁重且繁瑣;三是有責任心的老師早、中、晚的培優補差,精力消耗過大。儘管如此,在訪談中還是有很多教師渴望專業發展。很多教師呼籲學校多給他們外出學習機會,這一點很值得重視,特別是當下教學改革呈現出了與技術融合發展的特點,就更需要教師抓住時機,學習一些可操作性的知識與技能。

學校的教學管理重硬指標的管理,忽視了軟環境建設。在訪談中,凡是涉及到學校教學工作常規管理的項目,教師們普遍可以按照要求和制度去完成,但是完成的質量很難量化,這容易助長教師“應付差事”想法的蔓延。對於軟環境建設,學校雖然有“教育理念”、“校園文化”,但是,文化的浸染性不強,在教師的精神和行為上呈現出“兩張皮”現象。

刻師的職業倦怠感產生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管因素。客觀上隨着年齡的增長,教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的趨勢是心態逐漸平和,教師更容易享受現有的閒適的生活。主觀因素是,缺乏點燃心靈之光的播火者,學校領導給予中年骨幹教師的要求一般是:給你一個好班,爭取為學校爭光;忽視了寄予教師個人發展的希望,特別缺乏引導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的期盼。這與我區教師評價的大環境有關,教師的發展沒有更好或更切實的高點。

應對策略:搭建專業發展平台,鼓勵教師自主發展。

(1)為教師提供專業援助。學校要為每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機遇,樹立培訓即福利的理念。加強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學習,要充分利用校內各種資源完善教師的自我培養體系,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為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保障。如鼓勵參加各類觀摩教學和學術交流;加強網絡建設等來拓寬教師專業視野;建設學習型組織,為教師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利用校外資源,進行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如短期培訓、脱產進修、參觀學習、專題報告等形式,以滿足教師職業生存和職業發展的需要。

(2)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要關心、愛護、尊重、理解教師,既滿足教師的物質需要更要滿足精神需要;要賦予教師更多的專業自主權和自由度,增強教師的主體意識,從管理層面上剷除滋生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土壤。建立基於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的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而不是以分數為唯一尺度,要兼顧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狀態、師德修養、教育教學科研等,促進教師全面健康和諧發展,要建立公平合理、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要使校園成為一個可以實現正義與公正可期的地方,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問題8. 學校幹部人浮於事,教育管理簡單粗放。

歸因分析:區教育局多年來對學校幹部的選拔、任用、培養、考核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政策性,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學校幹部職數偏多。沒有按照編制標準配備校級和中層幹部,全區校級幹部多達200餘人,有的學校總共只有30多名教職工,中層以上的幹部多達13人,且部分優秀教師走上管理崗位後逐漸脱離自己擅長的教學崗位。二是幹部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區教育局和學校對幹部選拔、任用的標準不清晰,尤其是沒有將幹部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作為其核心要素。三是沒有重視幹部的培養。只從工作的角度任用幹部,而很少考慮幹部的專業發展和政治前途,由此造成部分工作多年的幹部失去動力,缺乏創新,按部就班。四是幹部的考核不繫統。幹部的考核標準按照“德能勤績”,沒有很好的體現校長的專業標準。區教育局沒有建立較為科學的校級幹部的退出機制,基本上是“只上不下”,部分能力不夠或者職業倦怠嚴重的幹部不能下,優秀的幹部也無通道可上。五是一些學校管理方式簡單粗放,未能依法依規進行管理。如課程開設重“主課”輕“副課”;在教育質量形成過程管理中,部分學校存在制度執行不嚴的現象,在教學質量管理的精細化方面還存在着很多不足;部分教育資源、設施設備未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

應對策略:改革幹部選拔機制,加強校級幹部管理。

(1)改革幹部選拔機制。按編制控制校級幹部和中層幹部的數量,做到學校管理精簡高效;改革校級幹部的選拔、任用和考核制度,落實《東西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構建校長聘期目標考核機制”的有關精神,將“以德為先,德才兼備”作為幹部選拔的重要標準,有效利用《校長專業標準》,突出校長的專業素養,實行一年一小考核,三年一大考核,同時要用好考核結論,做好“經驗推廣,表彰獎勵,誡免懲處”等工作。

(2)給予校長用人權利。給予校長校內任用幹部的權利,將校級副職和中層幹部的聘用權利交給校長,區教育局只負責對校長、書記的管理。

(3)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規範檢查、考核項目,切實改變“檢查項目多,重複檢查多,會議多,資料多(電子稿、紙質稿)”的無效狀態,要全面轉變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作風,對學校應少一些會議,少一些檢查,少一些無用的“看望式”的下校,少一些干擾,多一些研究,多一些指導,多一些服務,多一些關心。

(四)教研業務部門存在的困感與問題

問題9. 校本教學研究膚淺,集體備課缺乏深度。

歸因分析:教師對教育科研的看法是:做課題研究可以促進個人的專業成長。但是,課題研究的環節繁瑣,做課題研究需要理論素養,教師普遍認為自己的理論修養不足,高不可攀,畏難情緒嚴重。課題管理不規範,有時只是開題,後續工作無人監督,過程容易走“虛步”,無“質感”,研討的深度和廣度大打折扣。

刻師對教學研究缺乏濃厚的氛圍,學校雖然有集體備課制度,但走形式的多,真正深入研究的少,集體備課活動多數停留在“安排教學進度,佈置教學任務”上,不少教師工作墮性嚴重,喜歡吃現成飯,用“拿來主義”原版照搬網上下載的現成的教案、課件、試卷、練習題等,教師研究命題一般只是彙編題目,也就是挑選題目,極少有改編題目的,原創題目的更沒有。教師自已很少去研究怎樣設計,怎樣備課,怎樣教學,怎樣命題,一些邊遠農村學校、袖珍學校幾乎沒有教研活動,教學從一般到一般,因此,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應對策略:開展區域教研活動,帶動教師深入研究。

(1)認真規範集體備課流程。嚴格按照教研室規定的“課前預設性研討”、“課後反思性研討”來開展,使集體備課既要有形式和制度,又要有質量和效果,還要有教師的提升和發展。

(2)進一步深化片區教研活動。要加強教研員對學校常態教研活動的參與和指導,目前的片區教研活動一次一個主題,對教師的研究意識起到了很好的孵化和啟動作用,但這還不夠。可嘗試“系列化或主題性”教研活動。設計以學期(或年度)圍繞一個真實問題開展的系列教研活動,在活動中讓教師親歷“發現問題—甄別問題—選擇途徑—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過程。教研員每學期可選擇一個年級,圍繞一個“主問題”,依據逐次遞進的邏輯,設計開展系列的教研活動。嘗試“診斷、參與式”教研。教研員可針對校內的周測及綜合測試,進行質量分析、診斷問題,確定教學重點,然後與活動的主講教師溝通,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

(3)加強優青學帶的引領作用。要加強學科骨幹教師的動態管理,充分發揮市區兩級優青學帶的引領作用,鼓勵他們支教送教,在學校教研活動中,帶頭行動,帶頭示範,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集體備課活動、教學研究活動。從整體來看,全區優青、學帶人數比例偏低,建議區教育局逐年適當增加評選優青、學帶的比例。

問題10. 教研業務職能欠缺,教學指導難以到位。

歸因分析:教學研究的內容範圍很廣,概括起來就是四大方面:人,事,物,理。人—就是指學生和教師;事—就是指教與學的一切活動、現象;物—就是指教學活動中所依據的課標、教材、教學設施及教學手段等;理—就是指教育教學的理論、方法、策略等。教學研究是一項工作,也是一門科學。作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有很強的實踐性;作為“科學”,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外,還必須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以及教學管理學、教育統計學等教育基礎理論作指導,有很強的理論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就是它最本質的屬性。

目前我區的教研現狀是:一是受“考試壓力”的影響,會考學科教研員的工作偏重於對考試的研究,存在以考試研究為主的現象;二是對教研員的管理、考核缺乏競爭、激勵機制;三是教研員專業素養提升的渠道偏窄,使得教研員的理論視野和研究視野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廣度。

應對策略:明確業務部門職能,增強教研指導實效。

刻研室是我區教學教研的核心機構,應增強教研員在學科教學中的指導、服務、研究、培訓職能,促進學科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其應對策略是:

(1)明確教研員教研工作職能。一是教研員在課程改革上,有“學術引領”的職能,塑造個人學科專家的形象,鞏固教研員學術地位。二是教研員在教學視導上,有“教學指導”的職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讓參與課改的人數更多,研究的問題更具特色,共同推動課改的健康發展。三是教研員在質量提升上,有“信息傳遞”的職能,抓好各類信息的採集和傳遞工作,保證有價值的信息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四是在課題研究上,有“引領研究”的職能,注重課題研究的前瞻性,抓好成果轉換,不斷為全區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教研員在校本教研上,有“教研服務”的職能,加強學校備課組工程建設,構建新的教研體系,培養一批優秀教研組長。六是教研員在優化管理上,有“人才培養”的職能,建章立制,構建有利人才成長的工作環境。

(2)建立教研員管理的動態機制。區教育局要建立教研員管理的動態機制,做到:能上能下,進退自如。對教研員的工作績效要按照教研員的素質標準,實行一年一考核,考核工作突出教研員的專業素養和工作效能,評價的主體也應是多元的,包括學校管理者、學科教師、同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甚至上級業務部門等,對二年考核不合格者,實施退出機制,下到學校任教或做其他工作。

(3)建立教研員定期輪訓制度。要加強教研員的定期輪訓工作,應重視對教研員課程意識的培訓,創造條件選派教研員參加學科“國培計劃”活動,以擴大教研員的研究視野,讓教研員有足夠的教研信息存量和專業知識存量,使其教研思想、教研觀念、教研方法、教研途徑、教研策略等均處於領先地位,成為教學研究專家。

(五)教育行政部門存在的困感與問題

問題11. 動力不足職業倦怠,教師管理機械呆板。

歸因分析:從調研結果分析,全區教師對於職業目標取向總體可分為三類:一是階梯取向。把教學工作視作“職業”,把得到出於制度頂端(高級)的職位看成是成功,其專業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專業之外的職業階梯升遷的需要,且一旦達到頂端之後就會失去動力。二是工作指向。把教學工作視為生活的“飯碗”,把有班上、有工資、有單位作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無過多追求、無上進心、無強烈責任感、無精神動力和職業發展願望。三是專業指向。把教學工作看成是一種“專業”,有一種強烈願望和動力,把內在的不斷獲得專業結構的改進看作是最大的成就,並從中獲得滿足。

就教師個人而言,部分教師缺乏應有的專業理想、專業情操、專業品質,教師的專業發展動力不足。青年教師缺乏經驗和方法,中年教師缺乏學習和創新,老年教師缺乏風格和激情。沒有終生學習的觀念,更沒有把讀書視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教師的心沒有隨着學生的成長而跳動,沒有在師生共生共長中體驗學生每一步成功的快樂。

就學校管理而言,教師考核機制不活,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學校對教師的聘用與考核缺乏有效的手段。

就教育行政部門而言,教師的流動交流機制失去計劃性、合理性。教師的調動,政策性不強,隨意性較大,沒有充分考慮學校的現實需求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造成很多偏遠薄弱學校幾乎沒有骨幹教師。沒有從教師的專業特長和個性特點角度給予其相應的關懷。

應對策略:盤活全區用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1)盤活學校用人機制。學校要盤活的兩支隊伍,一是教師隊伍,二是幹部隊伍。尤其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深化三大機制: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完善各級教師崗位責任,落實考評制度;聘任制——用人機制體現優勝劣汰;分配製——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勞高酬,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加強教師隊伍考核機制的建設,全面實施教師定期註冊制度,完善考核退出機制建設,突出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具體考評體系,對不適應教學崗位要求的教師實施離崗培訓,離崗培訓後仍不能適應教師崗位要求的將調整出教師隊伍。對相對富餘教師中的老年教師,經過培訓仍不能適應轉崗任教的,引導其向學校教輔、後勤等工作崗位轉換。

(2)整合全區有效資源。在區域範圍內利用“大校帶小校,名校帶新校,強校扶弱校”的方式,激活用人機制,盤活師資隊伍,用活現有資源,提高東西湖區域性教育的整體水平。認真落實《東西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進學區制改革,建立學區制工作機制”的有關精神,加強“強弱聯合,以強帶弱,強強聯合,以強促強”的多元學區制建設,加大教師交流力度,推進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3)堅持人才引進制度。區教育局要爭取政策,將引進優秀大學生或在職骨幹教師的工作堅持下去,並形成長效機制,打破長期受編制限制的困擾。

(4)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提升我區教師隊伍的素質,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過對依法治教和教師師德文件的學習,強化紀律約束,提升教師的守紀守法意識和師德修養,激發教師的“仁愛之心”;二是重視校本教研,充分發揮校長和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將基於學校實際問題的教育教學研究作為教師成長的有效平台和載體;三是讓教師“走出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讓教師開拓視野,在“學然後而知不足”中激發教師內在的學習動力;四是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激活教師的工作動力。

問題12. 教育質量意識不強,考核評價體系模糊。

歸因分析: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理所當然地是全區教育系統的中心工作,但是現實狀態是“提起來千斤重,放下去半兩輕”。目前,我區存在如下問題:一是上上下下以質量為中心的氛圍沒有完全形成;二是對於義務教育階段什麼是質量?“分數”和“素質”是否矛盾?“減負”與“增效”是何關係?等一系列問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三是因教育教學是“軟”指標,難以項目化或量化,其中心地位容易被其他工作所取代;四是對於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教育質量,雖然全區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在認識上和技術上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完善。

應對策略: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完善考核評價制度。

(1)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一是樹立發展性的教育質量評價觀。評價既看量的增加,又要看質的提高;既從現實出發,重視工作的基礎性、前進性和導向性,又強化特色與創新,推動教育教學品牌創建。評價指標應能為素質教育評價活動的實施指明努力方向,及時針對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行補救,調控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二是樹立多元標準教育質量評價觀。要採取多元標準,根據對不同教育對象的不同要求來設置具體的評價指標,堅持一致性和差異性相統一,增強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同的學校、年級、教師和學生,評價標準要有區別,重視個別化、個性化和差異性,避免全區用一個統一的尺度來衡量教育教學質量。三是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管理評價觀。堅持完整性與效用性相統一,儘可能體現出與素質教育相關的所有重要因素。同時,要重視教育的過程管理,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2)構建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要認真貫徹落實《東西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建立綠色評價體系”的有關精神,構建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科學、公正、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應具備以下三個特徵。一是評價的價值取向具有前瞻性和導向性。以人為本,尊重教師的人格,關注教師的內在需求,在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成長的同時,促進學校文化的構建。二是評價的內容全面,標準公正合理,程序方法規範,結果能得到教師認可。三是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切實成為監控各課程實施環節、教學環節的效果、實現教學的有效化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工具。

評價要關注教師的內在需求,以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和人格為前提,關注教師的努力程度和取得的進步,關注教師的未來。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要採用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使其既保持教師的績效壓力,又能夠保持對教師的內在激勵,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第2篇】學校教學質量調研報告範文

在本年這些次深切進修實踐科學成長觀活動中,經過議定聆聽帶領、專家的講座和進修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我深入認識到,抓好黌舍傳授工作,進步傳授質量,必須堅定以科學成長觀為管轄,必須連續解放思維,變化見解,強化改革,立異思路,必須堅定以工錢本,增進門生周全成長。為了把握環境,尋找差距,謀求成長良策,根據縣局《關於展開深切進修實踐科學成長觀活動方案》第一階段的要求,我和幾位教研員一路,深切到具有代表性的幾個鎮國中,展開“如何進步傳授質量”的調研活動,現將調研環境報告以下:

一、根本環境

1、調研東西:用八天時候對xx中學、xx一中、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等國中展開視導調研。這些黌舍對我縣中小黌舍具有必定的代表性。

2、調研方法:一是聽校長報告請教黌舍工作。緊張明白校長是不是有明白的辦學思路,是不是落實符合黌舍實際進步傳授質量的辦法。二是深切講堂聽課。緊張抽查講堂傳授中教師根本功,新課程理念的貫穿,傳授方法的利用,門生進修方法的教導和雙基的落實環境。三是訪問師生。緊張明白黌舍辦理、老例傳授辦理、教師辦理、各項軌制的落實、傳授工作狀況、教師工作責任心、黌舍對門生的辦理等。五是查閲各種資料。重在把握進程辦理是不是高雅化。

二、存在題目

經過議定調研發覺,這幾所黌舍在進步傳授質量方面積聚了很多好經驗,有很多值得必定的做法。但也存在很多不敷,這些不敷也是我縣中小黌舍如今存在的緊張題目。

1、教師步隊人事辦理改革滯後

我縣教師人事辦理機制跟不上期間成長的要求,教師職業畢生制、教師崗亭“金飯碗”,異國被衝破。競聘上崗、擇優聘用、優秀劣汰的人事辦理系統體例異國構成。造成部分教師安以近況,不思進步,貧乏主人翁意識,敬業精神差,異國危機感。在調研中發覺:有的教授只滿足於“出滿勤”,不存眷傳授結果;有的小病裝大病,告假在家,工錢分文很多;有的評上高級職稱,漲了工錢,就不想上課;有的不肯當班主任等等。而黌舍帶領對這些教授也只能是聽其自然,別的如何如何不了他。現階段大家都覺得教授難管。

2、教師傳授見解變化不完全

部分教師對促成新課程改革認識不敷,加上平常不自動進修,不自動參加活動,對新課程表面明白甚少,對新課程標準把握不周全,新的傳授觀、教師觀、門生觀異國真正建立起來,傳授方法還是老一套。“舉座灌”、“填鴨式”另有必定市場。感化了傳授質量的進步。

3、講堂傳授效益不高

部分教師“向45分鐘要質量”的“有效傳授”意識不強。課前籌辦不敷,教案大略,對講義拓展不敷,補充不敷,開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關聯門生實際少,有效練習的時候和內容不敷,沒能鼓勵門生進修樂趣,乃至傳授進程偏離傳授目標,傳授結果差;課後門生操練量不敷,教師帶領不到位等等。得當本校門生實際的有效講堂傳授模式另有待摸索。

4、校本教研流於式樣

經過議定教研室的廣泛宣揚和深切教導,很多黌舍對校本教研引發珍視,但部分黌舍或學科組對校本教研還認識不敷,工作擱淺在表面上。校本教研鼓勵機制不健康,教研目標不明,教研方法單調,教師對教研異國熱忱,黌舍教研氛圍不濃。很多教研活動大都流於式樣,異國產生最大效益。教研對傳授工作的推舉動用不大。

5、傳授老例辦理抓得不細、不實

多年來,我們對黌舍老例辦理(包括傳授老例)進行了督查和考評,全縣中小黌舍的老例辦理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部分黌舍在傳授老例高雅化方面另有欠缺。特別是鎮教誨總支對村塾的辦理力度不敷,要求不細。在辦理中,有的珍視查抄,不珍視反饋整改;有的珍視軌制的訂定,不珍視軌制的落實;有的珍視量化統計,不珍視定性分析;有的珍視結果辦理,不珍視進程的教導等等。一些傳授工作細節辦理有弊端。如教研組、教師工作籌劃審籤、單位過關抽查、功課批改查抄、教師聽課評課帶領查抄等,辦理還不細緻,不實在。

6、學科教師不配套

全縣教師總數根本充足,但年齡佈局老化、學科佈局同等理、部分出缺額,特別是xx、xx鎮黌舍學科教師數量不敷、配套不齊,部分科目教師不敷。如英、史、地、生、化等學科教師廣泛缺編,黌舍不得於採納其他教師兼課的方法,補充部分科目教師不敷,增加教師工作量,也因為專業差錯口,感化傳授質量的進步。

7、當代化傳授配置貧乏

經過議定“兩基”攻堅的大量投入,全縣中小黌舍根本辦法構築有了很大的變化,校容校貌面貌一新,傳授前提明顯改進。但當代教誨技巧配置投入不敷,配置數量偏少。全縣半數以上黌舍異國多媒體講堂,國中各校也是十幾個班共用一個謀劃機講堂和一個多媒體講堂,不能滿足教師利用進步傳授技巧伎倆幫助傳授。

三、進步傳授質量的發起

1、強化教師人事辦理軌制改革

發起上級黨委、當局及人事部分探討出台符合期間特徵的教師人事辦理法則,激活教師步隊辦理機制,構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精良的辦理模樣。落實教師績效工錢掛鈎方法,變動教師工作自動性和創設性,加強教師工作責任心和危機感,進步工作效益。一是履行校長競聘制和教師全員聘用制。落實崗亭職責和任職目標,營建公道的競爭氛圍。二是衝破教師職稱畢生制。美滿教師職稱評聘軌制,根據工作本領和工作結果,履行“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三是平息教師養老保險扣繳,以鼓勵教師安心教誨傳授工作。

2、大力大舉加強教師步隊構築

進步傳授質量關鍵在教師步隊的綜合本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促成軌制立異,加強教師步隊構築。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採納多層次、多渠道、多式樣的教師培訓活動。變化死板培訓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統”的培訓式樣,建立“菜單式”的培訓模式,滿足受訓者的差別需求,鼓勵教師參加進修培訓的自發性。二是高度珍視教師連續教誨。鼓勵教師崗亭自學,建立嚴厲的教師連續教誨查抄和考評軌制,變化現行只撮要求,不問結果;不當真進修,冒報學分的現象。三是強化骨幹教師步隊構築。履行“名師工程”,美滿骨幹教師培養機制,建立“學科領祖先”、“學術領祖先”科研經費嘉獎機制。四是當真辦理一些學科教師不敷的題目。

3、美滿傳授質量m懲軌制

以縣委、縣人民當局大略縣局的光榮,出台“xx縣中小黌舍教誨傳授m懲方案”,加強黌舍傳授目標考核和質量監控,採納進程嘉獎和結果嘉獎相聯合的原則,賜與在大學聯考、會考、國小畢業合格率驗收傳授結果明顯的教師、黌舍賜與精神嘉獎和精神嘉獎。要求各個黌舍也要連續美滿教誨傳授質量m懲軌制,變動廣大教師工作自動性和創設性,以大面積進步傳授質量。

4、大力大舉促成傳授老例高雅化辦理

構建科學公道的傳授辦理系統,進一步美滿全縣中國小老例辦理細則,分化辦理內容,細化辦理關鍵,典範辦理行動,明瞭考評標準,珍視進程辦理,進步辦理效益。同時加強監督查抄,珍視題目反饋,落實整改辦法,強化跟蹤查抄,要求整改到位。建立教誨督導會診小組,對傳授辦理薄弱的黌舍賜與會診幫扶,發起公道發起,兑現集體進步。

5、結壯展開傳授科研

加強科研興校意識,闡揚教科研引領效用,建立以課題探討為先導,以校本教研為根本的工作原則。校本教研與課題探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傳授”為切入點,以講堂教法、門生學法、傳授藝術等為重點。課題探討以傳授模式探討、傳授進程優化、門生潛能開闢和非智力身分成長為重點。注意美滿教研鼓勵機制,鼓勵教師全員參加教研,立異教研式樣,充裕教研內容,強調教研合一,進步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6、強化傳授工作教導

縣教研室作為全縣中國小傳授工作“探討、教導、辦事”的本能機能部分,要切當踐諾職責,加強辦事意識,深切黌舍、教師,加強傳授教研工作教導。一是加強進修,竭力進步本身本質;二是深切調研,把握環境,明白教師需求,進步教導針對性;三是聯合學科實際,構造黌舍教師展開充裕多彩的教研活動;四是注意彙集和傳達教改信息,做好送教下鄉工作,推行進步的傳授經驗。

7、加大投入增加傳授配置

發起各級當局和教誨行政部分,在加強黌舍校舍構築,粉飾綠化校園的同時,也要分身傳授配置的投入。就我縣如今來看,應當增大進步傳授配置投入,增加收集講堂和多媒體講堂間數,以滿足新課程講堂傳授的必要,為教師供給進步的傳授幫助伎倆,連續進步講堂傳授效益。

傳授質量是黌舍的生命線,進步傳授質量是家長及社會的急迫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以科學成長觀為教導,以科學成長觀管轄傳授工作,克服保守思維,清除死板腦筋定勢,當真分析與科學成長觀相牴牾的題目,竭力辦理制約傳授質量進步的身分,連續解放思維,斗膽立異,與時俱進,狠抓落實,聯合拼搏,結壯促成新課程改革,周全進步傳授質量,增進xx教誨超過成長、科學成長,又好又快成長。

【第3篇】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隨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在我校的開展,通過科學發展觀有關理論和知識的學習,我們深深地認識到我校要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建設特色學校,就必須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實施質量工程。因此及時進行了“如何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調查。本次調研範圍:全校教職工、部分家長、學生;調研內容:我校教育教學的現狀、影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我校教育教學的現狀

近些年來學校以積極推行新課程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為突破,堅持“學習、改革、發展、提高”的辦學思路,堅持“立足人本,注重校本,為教師成功搭台,為學生髮展奠基”的辦學理念,唱響了“教學質量是從教之基,立校之本,揚校之根、發展之源”的主旋律,保證了學生能“進得來,留得住,學得好,學有所成”。教育教學質量穩步提升,贏得了較好的社會聲譽。但是,通過調研,我們發現當前我校教育教學也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有:

(一)教學管理不規範、不細緻

教務處忙於上傳下達,對教學研究管理不深入,教學管理措施不完善或未落到實處,教學管理不規範、不細緻、不科學,屬“粗放型”。部分教師潛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課堂教學沒有完全調動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也不能有效落實因材施教、差異發展的要求。

(二)學生兩級分化嚴重

我校生源複雜,覆蓋面廣,留守兒童較多,學生基礎參差不齊,學生層次差異表現尤為突出。

(三)師資水平有待提高

由於我校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教師變動特別大。雖然實行了136910工程,但總還是“青黃不接”。骨幹教師羣體相對薄弱,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缺乏高層次的專業引領,新教師的成長需要專業發展制度作保障。

(四)部分課堂效率低下

部分教師向40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繫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後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五)教學基本條件急需繼續改善。近幾年來,在各級各部門的支持下,學校教育教學條件雖大為改善,但仍然比較落後。特別是圖書室、實驗室以及實驗器材還不能完全滿足學校教育教學和科研的需要,影響了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

(六)教育教學質量監測和管理體系還不夠完善。學校目前的教育教學管理體制基本框架已經完成,但教育教學質量激勵制度相對較少,仍然停留在限制、約束與管理的階段。

(七)教科研沒有實效性。教研與教學不夠緊密,公開課與平常課兩樣上,差距較大;老師靜下心進行教研的心態不夠成熟。

(八)對寫字課教學不夠重視,學生書寫習慣較差。

(九)超級大班現象嚴重,致使老師超負荷運轉,學生也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

二、影響我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因素

(一)教育教學管理的基本制度建設(包括制度執行)有待加強。

目前我校教育教學基本制度已經建立起來,但是體系還不夠完善,還存在制度空白的地方,需要立即建立健全。另外,有些制度雖然已經制定出來了,但是在工作中,常常礙於人情面子,執行打了折扣,降低了制度的權威性,因此,制定出來的制度急需加強執行力。

(二)教師隊伍不穩定。

目前,我校處於發展的關鍵時期,但教師的勤變勤換嚴重影響了質量的提升和學校的持續發展。

(三)會議、活動太多,老師疲於奔命,心理壓力大,沒有職業幸福感。

(四)學生朗誦能力較差。晨讀時間不充分,學生到校後大多在進行清潔大掃除,白白浪費了一天的黃金時間;課堂上老師要完成教學任務,也沒有太多的時間讓學生讀。

(五)課程的設置不夠科學,不符合農村國小學校和學生的年齡特徵。有些課沒有設備、沒有教材,老師又沒有太多的精力充分準備,學生收效甚微。

(六)教育教學經費投入不足。

教育教學質量的提升必須要創造適應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基本配套條件,否則談質量提升也只是一句空話。然而,目前我校基本建設尚未完成,對於教育教學的投資力度較小,特別是圖書資料、實驗儀器設備不能完全適應發展的需要,這在一定範圍內影響了學校教育教學質量的迅速提升。

(七)超級大班現象嚴重,教師壓力大,同時也不利於學生的身心健康。

三、對提升我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思考與建議

(一)加強“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堅持“德治、法治、情治”相結合,增強師生的幸福指數。

在學生層面上,堅持“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讓所有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

在教師隊伍建設上,也要體現“以人為本,發展為先”的理念。校園既是教師工作的場所,也是教師實現人生價值,感受人生幸福的空間。教師在學校不僅僅是一種“工作”,更是一種“生活”,校園應該成為讓教師感受職業成就和生存幸福的場所。對老師既要注重“用”,更要注重“養”。在“用”上體現教師的人生價值,在“用”中實現教師的職業成就;在“養”上積累教師的精神財富,在“養”中豐富教師的專業內涵。

(二)加強隊伍建設,造就一支和諧、進取,樂於奉獻、勇於創新的教職工隊伍。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三是強化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完善骨幹教師培養機制。四是切實解決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三)堅定育人為本,德育為先的理念,紮實開展德育工作,提高德育實效。

(1)道德行為教育。在各年級認真貫徹執行國小生行為規範守則,繼續開展長江國小一日行為規範教育,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規範。

(2)堅持德育工作貼近我校學生生活。根據我校學生的特點,積極探索和形成層次分明的德育目標結構及與之相適應的德育內容與管理方法。

(3)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強健的體魄和健全的人格,使學生在自尊心、自信心、獨立性、責任感、意志、興趣、受挫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方面得到較好的發展。

(四)堅定教學為主,質量第一的教育觀,規範管理,改革創新,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常規教學環節實現整體優化。

一是抓集體備課,發揮羣體智慧。二是打造高效課堂,向40分鐘要質量。鼓勵教師發揮個人特長,形成個人教學風格,配合先進的多媒體教學手段,實現課堂教學優質高效。三是以課堂為主陣地,強化培優輔困,保證每一位學生都有良好發展。四是注重教學反饋,精心設計作業。五是抓好教學質量的終端檢測與分析。

【第4篇】學校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在今年這些次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通過聆聽領導、專家的講座和學習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我深刻認識到,抓好學校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必須不斷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深化改革,創新思路,必須堅持以人為本,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為了掌握情況,尋找差距,謀求發展良策,根據縣局《關於開展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方案》第一階段的要求,我和幾位教研員一起,深入到具有代表性的幾個鎮國中,開展“如何提高教學質量”的調研活動,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1、調研對象:用八天時間對xx中學、xx一中、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等國中開展視導調研。這些學校對我縣中國小校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調研方法:一是聽校長彙報學校工作。主要了解校長是否有明晰的辦學思路,是否落實切合學校實際提高教學質量的措施。二是深入課堂聽課。主要抽查課堂教學中教師基本功,新課程理念的貫穿,教學方法的使用,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和雙基的落實情況。三是走訪師生。主要了解學校管理、常規教學管理、教師管理、各項制度的落實、教學工作狀況、教師工作責任心、學校對學生的管理等。五是查閲各類資料。重在掌握過程管理是否精細化。

二、存在問題

通過調研發現,這幾所學校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積累了不少好經驗,有許多值得肯定的做法。但也存在許多不足,這些不足也是我縣中國小校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1、教師隊伍人事管理改革滯後

我縣教師人事管理機制跟不上時代發展的要求,教師職業終身制、教師崗位“金飯碗”,沒有被打破。競聘上崗、擇優聘用、優勝劣汰的人事管理體制沒有形成。造成部分教師安以現狀,不思進取,缺少主人翁意識,敬業精神差,沒有危機感。在調研中發現:有的老師只滿足於“出滿勤”,不關注教學效果;有的小病裝大病,請假在家,工資分文不少;有的評上高級職稱,漲了工資,就不想上課;有的不願當班主任等等。而學校領導對這些老師也只能是聽之任之,其它奈何不了他。現階段大家都覺得老師難管。

2、教師教學觀念轉變不徹底

部分教師對推進新課程改革認識不夠,加上平時不主動學習,不積極參加活動,對新課程理論瞭解甚少,對新課程標準掌握不全面,新的教學觀、教師觀、學生觀沒有真正樹立起來,教學方法還是老一套。“滿堂灌”、“填鴨式”還有一定市場。影響了教學質量的提高。

3、課堂教學效益不高

部分教師“向45分鐘要質量”的“有效教學”意識不強。課前準備不足,教案簡單,對教材拓展不夠,補充不足,挖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聯繫學生實際少,有效訓練的時間和內容不足,沒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甚至教學過程偏離教學目標,教學效果差;課後學生練習量不夠,教師輔導不到位等等。適合本校學生實際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還有待探索。

4、校本教研流於形式

經過教研室的廣泛宣傳和深入指導,很多學校對校本教研引起重視,但部分學校或學科組對校本教研還認識不夠,工作停留在表面上。校本教研激勵機制不健全,教研目的不明,教研方式單調,教師對教研沒有熱情,學校教研氣氛不濃。很多教研活動大都流於形式,沒有產生最大效益。教研對教學工作的推動作用不大。

5、教學常規管理抓得不細、不實

多年來,我們對學校常規管理(包括教學常規)進行了督查和考評,全縣中國小校的常規管理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部分學校在教學常規精細化方面還有欠缺。特別是鎮教育總支對村校的管理力度不夠,要求不細。在管理中,有的重視檢查,不重視反饋整改;有的重視制度的制定,不重視制度的落實;有的重視量化統計,不重視定性分析;有的重視結果管理,不重視過程的指導等等。一些教學工作細節管理有漏洞。如教研組、教師工作計劃審籤、單元過關抽查、作業批改檢查、教師聽課評課輔導檢查等,管理還不細緻,不實在。

6、學科教師不配套

全縣教師總數基本足夠,但年齡結構老化、學科結構不合理、局部有缺額,特別是xx、xx鎮學校學科教師數量不足、配套不齊,部分科目教師不夠。如英、史、地、生、化等學科教師普遍缺編,學校不得於採取其他教師兼課的辦法,彌補部分科目教師不足,增加教師工作量,也由於專業不對口,影響教學質量的提高。

7、現代化教學設備缺乏

經過“兩基”攻堅的大量投入,全縣中國小校基礎設施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變,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教學條件明顯改善。但現代教育技術設備投入不足,設備數量偏少。全縣半數以上學校沒有多媒體教室,國中各校也是十幾個班共用一個計算機教室和一個多媒體教室,不能滿足教師使用先進教學技術手段輔助教學。

三、提高教學質量的建議

1、深化教師人事管理制度改革

建議上級黨委、政府及人事部門研究出台符合時代特徵的教師人事管理規定,激活教師隊伍管理機制,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好的管理格局。落實教師績效工資掛鈎辦法,調動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增強教師工作責任心和危機感,提高工作效益。一是實行校長競聘制和教師全員聘任制。落實崗位職責和任職目標,營造合理的競爭氛圍。二是打破教師職稱終身制。完善教師職稱評聘制度,根據工作能力和工作效果,實行“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三是暫停教師養老保險扣繳,以鼓勵教師安心教育教學工作。

2、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關鍵在教師隊伍的綜合素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推進制度創新,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採取多層次、多渠道、多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改變傳統培訓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統”的培訓形式,建立“菜單式”的培訓模式,滿足受訓者的不同需求,激發教師參加學習培訓的自覺性。二是高度重視教師繼續教育。鼓勵教師崗位自學,建立嚴格的教師繼續教育檢查和考評制度,改變現行只提要求,不問結果;不認真學習,冒報學分的現象。三是強化骨幹教師隊伍建設。實施“名師工程”,完善骨幹教師培養機制,建立“學科帶頭人”、“學術帶頭人”科研經費獎勵機制。四是認真解決一些學科教師不足的問題。

3、完善教學質量獎懲制度

以縣委、縣人民政府或者縣局的名譽,出台“xx縣中國小校教育教學獎懲方案”,加強學校教學目標考核和質量監控,採取過程獎勵和結果獎勵相結合的原則,給予在大學聯考、會考、國小畢業合格率驗收教學效果顯著的教師、學校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要求各個學校也要不斷完善教育教學質量獎懲制度,調動廣大教師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

4、大力推進教學常規精細化管理

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管理體系,進一步完善全縣中國小常規管理細則,分解管理內容,細化管理環節,規範管理行為,明確考評標準,注重過程管理,提高管理效益。同時加強監督檢查,重視問題反饋,落實整改措施,強化跟蹤檢查,要求整改到位。成立教育督導會診小組,對教學管理薄弱的學校給予會診幫扶,提出合理建議,實現整體提高。

5、紮實開展教學科研

增強科研興校意識,發揮教科研引領作用,確立以課題研究為先導,以校本教研為基礎的工作原則。校本教研與課題研究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教學”為切入點,以課堂教法、學生學法、教學藝術等為重點。課題研究以教學模式探討、教學過程優化、學生潛能開發和非智力因素髮展為重點。注意完善教研激勵機制,鼓勵教師全員參與教研,創新教研形式,豐富教研內容,強調教研合一,提高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6、強化教學工作指導

縣教研室作為全縣中國小教學工作“研究、指導、服務”的職能部門,要切實履行職責,增強服務意識,深入學校、教師,加強教學教研工作指導。一是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素質;二是深入調研,掌握情況,瞭解教師需求,提高指導針對性;三是結合學科實際,組織學校教師開展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四是注意收集和傳達教改信息,做好送教下鄉工作,推廣先進的教學經驗。

7、加大投入增添教學設備

建議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在加強學校校舍建設,美化綠化校園的同時,也要兼顧教學設備的投入。就我縣目前來看,應該增大先進教學設備投入,增加網絡教室和多媒體教室間數,以滿足新課程課堂教學的需要,為教師提供先進的教學輔助手段,不斷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教學質量是學校的生命線,提高教學質量是家長及社會的迫切要求。我們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教學工作,克服保守思想,消除傳統思維定勢,認真分析與科學發展觀相牴觸的問題,努力解決制約教學質量提高的因素,不斷解放思想,大膽創新,與時俱進,狠抓落實,團結拼搏,紮實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學質量,促進xx教育跨越發展、科學發展,又好又快發展。

【第5篇】學校推進寄宿制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xx國小是大稼鄉規劃保留的一所村級寄宿制完全國小,轄平xx兩村共9個自然寨。隨着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發展,計劃生育政策的落實和農民工攜子女進城務工的不斷增多,以及三板溪庫區移民搬遷等諸多因素,導至該校在校生人數逐年遞減,集中辦學成為必然選擇。自xx年秋季開學起實行集中辦學,將歸鬥、俾嗟、岑躉三所國小的六年級併入,設立寄宿制學校,從此,該校覆蓋半徑逐步擴大,教育資源得以整合,師資力量得以加強,辦學水平和教育教學質量逐年提高,一所讓學生舒心、家長滿意、社會認可的農村寄宿制學校展現在世人面前。

一、基本情況:

1.學校位於大稼鄉平底村,距縣城70餘公里,學校佔地面積6526平方米(含村裏無償劃拔的一片山林),有磚混結構教學樓一棟,師生宿舍為原平底小鄉的鄉政府辦公樓,學生食堂和餐廳各一個。

2.現有教學班級6個,在校生學校84人,寄宿生60人,附設學前班一個,在班幼兒23人。目前,學校有專業教師7人,其中大學本科學歷1人,大專學歷6人,八級崗1人,十級崗3人,十一級崗1人,十二級崗2人,學校無特崗教師,教師合格率達100%。

3.目前學校留守兒童數量為57人,佔在校生總數的68.6%。

二、學校管理:

實行國小寄宿制以來,xx國小一直秉承“為了學生一切、大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辦人民滿意寄宿制學校”的宗旨,加強學校內部管理,搞好學生養成教育,教師工作稱心,學生學習舒心,學校教學質量逐年提高,辦學水平日益提升。

1.加大學校內部管理力度,行風、作風進一步改進。一是強化班主任管理,實行包保責任制,校長跟班主任簽訂安全、質量目標等責任書,制定《xx國小班主任任務分配明細表》嚴格搞好跟蹤管理;二是依照《大稼鄉國小教師綜合量化考核辦法》和《xx國小教師考勤制度及細則》逐項指標搞好平時檢查記錄,作為年終考核重要依據,使全本教師以崗位為重,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學工作;三是實行校長、教師兩個早到、兩個晚離管理,“兩早到”即每週日下午早到校、每天上、下午早到班等候學生;“兩晚離”即每週五下午散學和每天上、下午放學晚離學校;四是實行校長、老師兼職制,食堂管理、宿舍管理、醫療保健等全部由學校校長教師兼職,負責引導學生每天學會起牀疊被、洗臉、刷牙,打掃衞生、由學生飯後自己整理學生餐廳等。從目前各方面綜合來看,學生各方面習慣得到了很好的發展,個人自理能力較強。

2.狠抓教學常規及教學管理。一是由學校自行組織開展推門聽課、常規隨時查制度,全校教師備課、作業批改、單元檢測等工作自覺性全面提高;二是畢業班實行週週清月月檢測制,普通班實行每月必考制,每次檢測結束進行試卷分析,半期考、期終考由學校組織召開質量分析;三是將教學研究工作納入年終綜合量化細則,激勵教師積極參加教研教改。

3.大力推進素質教育,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一是以慶“六一”為契機,開展豐富多彩、有益學生身心的文體活動,讓留守兒童和來自鄰近村的學生充分感受到學校的温暖;二是注重獎勵學生,“六一”期間共獎勵各類優秀學生多達30人次,接受鄉中心校表彰“新三好生”50名。

4.狠抓安全工作,確保師生平安。多年來,學校始終把學校安全工作放在第一位,對安全工作也沒有絲毫放鬆,始終把安全工作當作首要任務來抓。一是結合村情校情,進一步制定完善各種安全制度和應急預案,成立各項安全工作領導小組,明確校長為安全工作第一責任人,明確有專人負責安全工作,並不定期開展各項安全演練;二是擬“致學生家長的一封信”發至每一位家長手中,讓每一位學生家長自覺參與到管理學生安全工作之中;三是層層簽訂責任狀,即校長跟各班主任簽訂,班主任跟學生家長簽訂,做到責任到人,形成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四是每一位教師充當學生家長,對每一位學生關心備至,尤其惡劣天氣,實行教師分片護送學生制度,深受社會和家長的高度評價。

三、教學質量對比:

開辦寄宿制學校前教學質量:

xx年,全縣國小畢業年級素質能力統一檢測。xx國小的綜合評價統計為:應考人數23人,實考人數23人,鞏固率100%;人均總分133.91分(當年考語文、數學、思品、自然四科,思品自然合卷,總分300分)全縣241個村校中,排名130名,居全縣中等偏下成績,總分及格率0%,是屬全縣掛末名次,即91名,總分優良率0%,是全縣掛末,全科及格率是0%,也是全縣掛末;該校當年總分最高分的學生成績是2xx分,在所有考生中是105名,綜合指標合計367.83,平均綜合指標為40.87,名次在全縣為128名。

四、存在的問題、困難和下步打算:

1.地處偏僻,交通不便(目前僅有的一條泥巴馬路路面極差,底盤稍矮一點的小車根本無法通行),對外面的信息十分閉塞,處界先進的教育資源難於傳播到該校。

2.生源越來越少,學生公用經費緊缺,無法配置先進的多媒體教學設備,嚴重製約教學的發展。學生公用經費幾乎只夠作教學週轉,無力提供給教師走出去學習,也無力請進來,教研工作沒有活力。

3.辦學條件亟待改善,學校建設配套設施不完善。目前,仍是借用原平底小鄉政府的磚木結構辦公樓作為師生的宿舍,且出現基礎下陷,已構成危房。

4.教師配備不足,60多學生在校食宿加上中午全校的營養午餐,老師們大量的時間都要放在宿舍管理、食堂管理等上面,幾乎沒有時間去鑽研教學。另外,音、體、美、信息等學科的教師也很緊缺。

5.平底國小十分渴望得到上級或愛心人士的支持,為學校改善辦學條件,增設先進的教學設備(目前該校就連辦公網絡尚無力接通,更談不上什麼校校通、班班通),很大程度上制約着教育教學工作的發展。

【第6篇】振興國中教育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一、進一步端正指導思想:

學校一班人要進一步端正指導思想,提高思想認識。xxx中學作為完全中學,國中部與高中是一個有機地、緊密相連的整體,可以説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所以要平衡投入,平衡管理,一樣的重視,一樣的支持,綜合協調,全面發展,整體提高。儘管該校是教育局直管的副科級事業單位,但是按照義務教育法的規定,國中的管理事宜當地政府管理為主,直接接受鄉鎮中心學校的管理與指導,這是一種特殊的管理體制,大家要理解,要清楚。國中的考核結賬算在xxx鎮中心學校,但成績首先是xxx中學的,如果考核算賬成績不理想,對xxx中學、對xxx鎮中心學校都不利,教育局、鎮黨委政府、xxx的老百姓也有想法,這一點大家心中要明確要有數的。

二、進一步理順管理體制:

要按照縣教育局的管理職責和權限劃分來,xxx中學和鎮中心學校要相互理解、支持、配合,形成合力,為了振興國中的教育教學質量作出共同的努力。一是形成有國中管理特色的管理模式。國中與高中的教育規律不盡相同,教育教學管理也不一樣,各有各的特殊性和規律,所以,國中不能完全照搬、套用高中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要根據全縣國中教育教學工作會議的精神和會考的要求形成適合國中的管理模式。二是加強國中部的管理力量,要讓有事業心、有能力、公道正派的人擔任管理崗位的工作,要明確崗位目標任務與工作職責,平衡分配管理崗位任務,加強履職考核,實行能者上平者讓庸者下的競爭機制。三是完善國中部內部的管理機制,對國中要明確責任和工作目標,要適當授權和放權,要加大必要的經費投入。四是制定明確的管理考核方案。鎮中心學校對x初的要有一個明確的考核方案,明確目標任務。x中要在學校層面對國中部明確目標任務,國中部對個班級、教師也要制定明確的考核評比方案,把目標任務落實到具體的班級和教師身上。

三、進一步健全激勵機制:

一是要充分利用各種考核獎懲政策,建立一套適合國中實際情況的以教育教學獎懲為主的激勵機制,健全各種管理與獎懲激勵制度,完善各種考核考評方案和操作落實的辦法。二是學校指定的各種政策、方案、制度、辦法、機制要公正公開公平,要以調動學校幹部、教師、職工、學生等不同層面工作學習的積極性、創造性為主要目的,三是要樹立他們的質量意識、責任意識、危機意識。四是通過制度管人、管事,通過狠抓過程的管理來抓落實。五是學校幹部要期帶頭示範作用。要做到吃苦、吃虧在前,享受在後,在經濟待遇的分配、各種榮譽的評選、教學任務的落實上要先顧一線的業績突出的教師,不能是先顧領導自己,不能在一些小事的不當處理上對教師產生挫傷感,影響教師的積極性。總目標總任務、階段性的目標任務要具體,要落實。考核激勵要公正要嚴格,要體現出乾的多與乾的少、乾的好與乾的差、乾的效率高與低,乾的成本的高與低的差別來,只要起點一致、程序公正、考核評價科學、多溝通多交流多聯繫。

四、進一步加強思想政治工作:

由於是完全中學,管理體制、分配機制等方面存在着不同,這是事實,也就產生了教師待遇上的客觀的不平衡,國中教師在思想上有時不平衡,工作積極性、工作責任心勢必受到了影響,這就需要學校加強國中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認真做好國中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國中教師的認識,轉變國中教師的思想,調動國中教師的積極性和責任性、敬業奉獻精神,提高隊伍的活力與創造力,保證隊伍內部的和諧,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要通過教育引導教師端正思想認識,從實際出發,從國家的政策,從全縣同類國中相比較來看待待遇問題,不能形成一種偏離教育價值觀的導向。待遇問題很重要,但是待遇首先受國家的分配政策指導,還要受當地的財力與消費水平的制約,三是與工作量的多少、工作效率的高低、工作的複雜程度、投入的工作成本的多少等因素密切相關的,收入與付出總是程正比的'。

五、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

加大學校的德育工作力度,加強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使學生樹立明確的理想和學習目的,養成積極的學習生活態度和吃苦精神,增強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依靠長期的堅持養成的,所以要迫切加強學生的德育工作,加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力度,樹立學生的理想,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學生的的管理,不在於防和堵,關鍵在於教育和引導,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關鍵在於班主任的工作,及其他科任教師要積極參與其中,形成教育合力。

六、進一步加強教學過程管理:

明確教學中心地位,規範教學過稱管理,教學管理要務實,要有針對性,要充分發揮教學管理的引導作用,要提高教學管理效率。教學過程管理要從針對上面的要求出發,以解決存在的問題為突破口,要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改一年備考為三年備考,該單科備考為全科備考。在教學管理上,要摸索出一套性的行之有效的評價激勵制度,特別強調要注重教學管理過程的落實,不能水面一棍,光搞形式不注重實效。

七、進一步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制定發展規劃,明確目標任務,落實階段目標。具體來説:一是要完成會考的目標任務,以縣錄取重點高中的平均比率為標準,即 2%的人數為重點高中錄取目標。重點高中的指標分配一般參考當年的會考成績、辦學規模人數、歷年辦學效益、日常教學管理水平、三年前升重點高中學生今年的升造率等因素,從這裏可以看出,每年分配重點高中人數的既要參考當年會考的直接結果,還要參考平時的學校管理工作的水平。二是要完成普高上線率,普高上線越多,就相應的減輕了當年的中職招生任務,這是一舉兩得的事。三是提高各學科會考的人均分、降低低分率。四是鞏固直升率,對於各種轉出的學生要及時辦理學籍異動證明,避免流失,保證直升率,不能攤空頭人數。五是要完成好中職春招任務,完成春招任務的人數在最後算會考成績時,將這部分人數從應考人數中剔除的,這樣,既完成了中職招生任務,又提高了直升率,相應的提高了人均分、降低了低分率,這樣做對於提高會考的綜合成績有較多的好處。所以國中要掌握這計算成績積分的要領。六是要提高各種學生競賽的獲獎人數與級別,各種競賽獲獎的人數與級別將作為提前預錄分配指標數的重要參考依據。七是要對平時的各種檢查視導要高度重視,平時的檢查視導情況的好壞將作為辦學效率。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據,將作為重點高中錄取分配指標的重要參考依據。

八、進一步改善學校社會形象

xxx中學這幾年發展變化進步較大,社會形象和社會影響較好,需要繼續加大社會宣傳力度,加強與各方的溝通與聯繫,積極改善國中外部發展環境,改善社會對國中的輿論影響,讓當地羣眾滿意。

九、進一步提高教師的素質能力

一是加強教育與引導,提高教師的思想素質。重點是要抓好責任心、責任意識、增強教師的集團榮譽感、危機意識、敬業奉獻精神。

二是加強業務學習,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素質。要以校本研訓作為教師學習的主要活動載體與形式,鼓勵教師自覺的學習提高,要學習最新的教育科學理論、學習理論、學科新知識、學生管理理論等,轉變觀念,更新思想,提高認識,擴展視野。

三是加強能力鍛鍊,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特別是要加強新理念下的備課、上課、説課、評課、反思、輔導、學生管理、班級管理、學生心理輔導等基本的教師業務能力建設。

十、進一步端正領導工作作風。

學校領導要有強烈的事業心,要帶頭示範,處事要公正公平、要提倡多吃苦,要淡泊名利,要講究工作方式方法,不斷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