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質量安全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04W

質量安全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農產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檢測機構的調研報告

根據省農委關於開展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專題調研活動的安排部署,市農委調研組於7月2日—6日深入市、縣(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專題工作調研。在收集彙總相關情況資料的基礎上,形成了我市各級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總體狀況調研報告。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各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和監測機構現狀

建立了以市級農產品質檢中心為主,縣(區)農產品質檢中心(站)為輔的兩級農產品質量監管和監測體系。

(一)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機構逐步完善。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中心在*年*月通過省計量和資質認證。中心內設辦公室、綠色食品管理科、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科、化驗檢測科4個科室。現有職工23人,均具有大專以上學歷,其中專業技術人員佔65%以上,教授級高級職稱2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6人。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人員3人,主要對全市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的生產進行監督管理。化驗室面積700平方米,有氣相色譜儀、液相色譜儀、原子吸收光譜儀、原子熒光光譜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等各種儀器設備47台套,可以對蔬菜、大米等農產品中有機磷、有機氯和重金屬等64個參數的檢測。按照省農產品質量監管局要求,於年初已開展對全市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型批發市場、大型超市的蔬菜殘留進行監測。有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車一輛,可以機動的對全市生產基地,市場中的蔬菜進行檢測。

二、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雖然,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不斷完善,但從目前來看,許多與新形勢下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不相適應的問題也逐漸凸顯,亟待我們去研究解決。

一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機構不夠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隊伍專業結構不夠合理,農業畜牧等專業人員多,而分析化學、植保、化驗檢測等方面的人才少,這與當前強調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的新形勢要求不適應。由於受經費不足等諸多因素的影響,農產品檢測技術人員繼續教育落實不夠到位,更新知識難,存在與工作實際需要相脱節的現象。農產品檢測儀器設備更新慢,缺乏質譜儀等先進儀器設備,不能很好的對農藥參數進行定性。

二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薄弱。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尚處於起步階段,與環保、質檢、工商、衞生等部門相比,缺乏獨立專業執法機構,缺專業執法人員,缺執法裝備,缺執法經費。造成農業行政執法能力低、水平低、權威低。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經費投入不足。建立有效運行機制需要大量的經費投入,但目前市、縣財政沒有落實,配合不到位,致使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各項措施難以有效、及時落實。檢測設備陳舊、條件簡陋,沒有辦案經費,缺乏必要的交通工具和取證、檢測設備,檢測能力不強,不適應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要求。要解決這些問題,每年需經費在120萬元左右,而現在每年只有30萬元,遠遠不能滿足工作,造成很多工作內容無法實施。

三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實施細則不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涉及的部門很多,職責的界定不清導致農產品質量安全執法仍然不能形成日常性、常規性執法,嚴重製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食品安全法》的有效實施,造成“出台前無法可依,出台後有法難依”。

三、完善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的思路和對策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監測體系建設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需要各級各部門的共同重視和大力支持,必須堅持循序漸進、穩定和協調發展的原則,進一步理清工作思路,健全檢測體系,切實開展好適應新形勢農產品質量安全發展需要的社會化服務工作,真正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和現代化建設提供高效、優質服務。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檢測體系建設總的思路是:通過幾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以市級農產品質檢中心為主導,縣區農產品質檢站為骨幹,農產品生產基地和大型市場速測點為補充的新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重點應把握好以下幾點:

(一)加大普法宣傳力度,增強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

增強全社會農產品質量安全的法律意識,需要付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採取靈活多樣的方式方法,緊密結合法律貫徹實施中出現的問題,有針對性地做好解疑釋難、宣傳教育工作,使宣教活動常搞常新,切實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水平和監管行政執法能力。

【第2篇】畜產品上半年質量安全調研報告

近年來,隨着等現代養殖企業的入住投產,區畜牧養殖業得到長足發展,個體養殖户也在農業優惠政策及市場引領下蓬勃發展。伴隨養殖量及規模的擴大,畜產品質量安全問題也面臨嚴峻考驗。當前,畜產品病害、藥殘及人為添加違禁物品等問題成為了畜產品消費的敏感問題和社會關注的熱點問題,促使我們更加深刻地認識到畜產品的質量不僅關係到人民羣眾的生命健康安全,更關係到全社會的和諧穩定,做好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意義重大。下面就區畜產品質量安全現狀及存在的問題做一下分析。

一、我區畜牧養殖現狀

二、食品安全監管工作情況

三、當前我區畜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

通過調查,雖然近幾年我區沒有發生重大食品安全責任事件,但我區畜產品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主要問題有:

(一)對畜產品質量安全認識不足。不管是養殖户、屠宰場,還是獸藥飼料生產經營户,對畜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畜產品安全意識淡薄,是畜產品存在問題的重要原因。有的羣眾在思想上沒有引起高度重視,認為以前多年來都有食用死亡畜禽現象,也沒有見到發生什麼嚴重後果。目前養殖户對病死畜禽的處理方式主要有三種:扔掉或者埋掉的;自己食用的;低價賣掉的。這是造成病害肉屢禁不止的源頭。

(二)檢測手段落後。目前,動物產品常規檢疫主要靠感觀和普通光學顯微鏡檢查,設備十分簡陋,開展藥物及有毒有害物質殘留檢驗檢測手段和儀器設備就更加匱乏,目前我區畜牧機構不完全具備檢測條件。政府對畜產品安全檢測的經費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畜產品質量監測工作的開展。同時相關法律法規不健全或不配套,動物防疫監督和獸藥監督管理行政執法的基礎設備薄弱、手段落後、人員不足,加之飼料、獸藥生產廠家縱多,監督管理難以到位

(三)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不健全。我區畜牧業雖然發展迅速,但從傳統習慣沿襲過來的養殖方式帶有普遍的保守性、盲目性,還需要一支數量大、素質高的畜牧獸醫專業技術隊伍去矯正、去引領。目前,我區畜牧機構人員少,基層服務體系不健全、不配套,無專職從事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人員隊伍,信息網絡建設滯後,綜合服務能力較差,這都影響了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四)管理和執法力度不夠。目前,畜產品質量管理部門涉及畜牧、商務、工商、衞生、質監和公安等部門。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定,畜產品在生產環節由畜牧部門管理,經營環節由工商部門管理,生豬的定點屠宰由商務部門管理,各部門之間職責範圍不清,協調不暢通,法律法規和標準體系不健全,基礎設施不到位,監測沒有手段等均制約了畜產品安全監管工作的開展。

四、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今後的監管工作中,我們將充分依託現有條件發揮職能作用。一是組織人員搞好集中抽查行動,營造好氣勢和氛圍;二是主動與公安、工商等部門溝通協調,做好工作上的銜接和違法案件的移交、處罰;三是加大對養殖户,獸藥、飼料經營户的監督檢查及宣傳培訓工作;四是努力爭取政府財政對檢驗檢測設備、能力的支持。

五、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建議

(一)建立獨立的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首先要成立獨立的執法監管體系,從根本上解決監督不到位的問題。當前,畜牧局集三員於一身,即發展生產的運動員,指導生產的教練員,監督生產的監督員。如果不轉變角色或實現專職監督,就無從保障畜產品質量安全。

(二)進一步完善畜牧獸醫體制改革。在體制改革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畜牧獸醫部門的行政管理職能,完善鄉、鎮、村級防檢疫服務隊伍,提高基層畜牧獸醫人員福利待遇,增強對全區的動物防疫、檢疫工作的指導和監督能力;培養、選拔專業人才擔任基層檢疫派出機構負責人,引入激勵競爭機制,嚴格考核,不斷提升檢疫人員整體文化、專業和職業道德素質,建立健全並認真執行崗位職責、工作紀律、責任追究、違法處理、證照管理、財務管理、案件辦理等規章制度,定期進行督促檢查,不斷規範檢疫行為,加大生產、加工、銷售各環節的監控力度,搞好產地和屠宰檢疫。形成以區級日常監管檢測為主體、鄉鎮簡易快速檢測為補充的格局。加強動物防疫基礎設施建設,切實提高動物防疫水平,抓好口蹄疫、禽流感、豬藍耳病、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強制免疫,做到鄉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畜、畜不漏針,確保存欄畜禽強制免疫率達100%。免疫抗體檢測達到國家規定標準,真正構築起堅固的免疫保護屏障,最大限度地減少畜禽的死亡率,從源頭上提高畜禽的質量。

(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落實責任追究制度。一是要強化機構建設和執法隊伍建設,落實財政投入政策,提升行政執法能力,規範執法行為,推進依法行政,要嚴格防止和認真解決好監管脱節和相互推諉等問題,做到部門配合,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共同加強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二是落實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完善畜產品質量安全基礎設施,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安全保障能力,確保開展畜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需要;三是實行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把畜產品質量安全監督工作擺上重要位置,落實相關責任制度,並與各站、所檢疫監管人員、屠宰場、獸藥飼料經營單位層層簽定責任書,責任落實到人,任務明確到人。加強執法隊伍培訓,提高執法人員素質,增強執法觀念,規範執法行為,實行文明執法,樹立行業新風,建立一支政策法規水平高、業務技術能力強、廉潔高效的執法隊伍。

【第3篇】農業局質量安全調研報告

近年來,市按照“標準化生產創品牌、產地準出保質量、市場準入促管理、體系建設強基礎”的思路,全面加強產地環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突出專項整治和安全體系建設,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逐步提高、監管體系逐步健全、監測能力逐步增強、質量安全水平逐步提升。

一、基本情況

市位於西南部,轄2鄉7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123個村850個村民小組,總人口39.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8.9萬人。地理概貌為“七山一水兩分田”,全市耕地面積33.65萬畝,基本農田23.37萬畝。xx年,全市實現農業總產值58.15億元,農業增加值35.13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0415元。全市糧食麪積37.75萬畝,總產量11.03萬噸;柑桔面積31.07萬為畝,總產量55.2萬噸;茶葉面積9.58萬畝,總產量1.22萬噸;蔬菜面積7.1萬畝,總產量19.7萬噸。農產品種植業專業合作社162家,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75家。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

(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整體較高。多年來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xx年本市蔬菜、水果、食用菌、茶葉等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合格率達到99.3%;xx年1-8月已抽檢農產品樣品1000個,合格率為99.6%。全省xx年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議、xx年農產品質量安全荊楚行採訪團在我市參觀農產品生產、加工企業及農安監測點。

(二)監管體系基本建立。成立了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局,全額撥款副科級事業單位,在編8人,負責對全市農安工作協調及監測監管;成立了市農業執法大隊,在編9人,負責全市農業投入品管理;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驗站,儀器設備113台套,負責全市農產品檢測工作。全局農安工作專職人員17人,擁有農殘監測車、執法車各一輛。鄉鎮農技服務中心加掛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站”的牌子,明確兩名工作人員專職開展工作。

(三)農業標準化建設不斷推進。在全省率先開展以質量安全管理為核心的標準化示範基地創建活動,被列為全國柑桔標準化示範縣市,xx年被農業部納入農業標準化實施示範(農產品質量安全)項目,有力提升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體水平。

(四)農產品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穩步實施。制定了《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產地準現及市場準入實施方案》。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發專業合作社、三江蔬菜專業合作社、亮亭生態柑桔專業合作社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及質量溯源示範點,實行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按照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要求,嚴格查驗農產品入市材料,主要農產品超市、農貿市場、農產品銷售單位建立農安檢測室,每日檢測,在顯著位置掛農產品公示牌。

三、主要工作

(一)全面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我市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市政府下發了《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實施方案》。市政府定期召開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會,與各鄉鎮人民政府及相關部門簽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狀;市農業局召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暨農安檢測培訓會,與各鄉鎮農安監管站簽定了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狀,各大超市、農貿市場、蔬菜生產基地、農產品加工企業簽定了質量承諾書。

(二)不斷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教育。不斷創新宣傳活動載體,利用新聞媒體、科技人員進村入户活動、網絡平台、專題講座、發放宣傳資料等形式,深入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户、田間、社區等地進行法律宣傳;開展以“實施主推技術、推廣主導品種、農民主體培訓和標準化生產”為主要內容的“三主一化”培訓,農業技術推廣服務到户,管理手冊到户,生產技術培訓到户。今年以來,共開展各類培訓活動82場次,發放宣傳資料3.5萬份,對1.24萬人開展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和使用投入品等安全知識的培訓。

(三)推行農業標準化生產。制定了“蜜柑”和“天然富鋅茶”地方標準,編制並實施了柑桔、茶葉、蔬菜無公害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加快發展以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誌為內容的“三品一標”產業,不斷提升農業品牌知名度,強力推進標準化基地建設,積極組織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開展認證申報,全市有效使用的農業“三品”已達到42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37個、綠色食品1個、有機食品4個),農產品地理標誌1個。形成了蜜柑、天然富鋅茶、宜紅工夫茶、土老憨食品、天峽鱘等一批精品名牌,擁有中國馳名商標2個。全市建立柑桔標準園30萬畝、茶葉標準園10萬畝。

(四)實施產地準出制度。在土老憨果蔬公司、共發茶葉專業合作社、三江蔬菜專業合作社、亮亭生態柑桔專業合作社等18家農產品生產單位建立農產品產地準出及質量溯源示範點,生產的農產品做到有標準化生產記錄、有農產品自檢合格證明、有包裝、有標識,實行農產品產地準出管理。以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組織、“三品”生產基地為重點,推行建立以標準化生產記錄、產品質量檢驗檢測證明以及包裝、標識為門檻的產地準出制度。土老憨生態農業集團建立了以信息系統為核心的組織體系、生產體系、管理體系、監測體系等四大體系的質量可追溯體系,對種植户嚴格執行編碼追溯責任制,實現了柑桔精品果追溯到户。

(五)實施農產品市場準入管理。督促全市農貿市場、超市、農產品銷售單位建立質量檢測室,逐步健全檢測體系,嚴格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督促各農產品經營企業建立質量安全管理制度,配備質量安全管理人員、檢測設備和技術人員,初步建立以建購銷台賬、查證驗票、自律性檢測以及檢測結果公示為主要內容的市場準入制度,質量安全意識明顯增強。

(六)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監管。今年來已開展農產品質量例行監測27期,抽取樣品1000個,在電視台發佈農產品監測公告27期。督促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自檢樣品13900個。制定了農業投入品台賬及農產品生產記錄管理辦法,建立健全全市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可追溯體系。重點加強對國家禁限用農藥排查,加大對假冒偽劣農資、高毒農藥及農藥中違法添加成分監管力度。對全市380家農資經營門店、25家漁藥、漁飼料經營店進行了拉網式排查和重點抽查,今年已抽檢農藥樣品18個、種子樣63個、肥料品種7個、水樣4個、魚樣5個、漁飼料樣20個,責令改正違法行為24起,立案查處12起。全市農業投入品監測合格率99.5%,監測發現的不合格農產品追溯率達到100%,農產品量安全投訴受理率、執法查處率均達到100%。

四、存在問題及工作建議

全市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雖然取得顯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一)部分生產經營者行業自律意識不強。由於農業生產組織化程度仍然較低,生產經營方式落後,存在一些農產品生產單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認識不到位,生產投入隨意性、無記錄、質量無法溯源,“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比較普遍。少數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科學認知水平不高,對於質量安全、有毒有害等科學知識,缺乏常識和判斷。

(二)農產品產地準出制度落實不夠。一些農產品生產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殖大户的生產記錄不夠規範,多數農產品生產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沒有建立檢測室,無檢測人員。合作社對社員的管理、服務不到位,生產過程完全由社員自行管理,社員自行購買投入品、無發票、字據、記錄,無統防統治制度,無統一的技術服務或生產模式,收購農產品未檢測,大多上市銷售的農產品無包裝和標識。農貿市場及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在農殘檢測方面缺乏主動性,人員、經費、設備無保障。

(三)監管能力建設有待進一步加強。表現在農產品檢測中心缺經費、缺專業檢測人員,市場監管人員缺裝備、缺少辦案經費的制度性保障。目前檢測中心運行經費還未納入財政預算,現有人員年齡老化,難以操作大型精密儀器,造成部分設備閒置,迫切需引進年青的專業檢測人員;農業執法人員執法裝備差、執法經費無保障、沒有參公管理職稱評定又無解決途徑,造成工作不安心,影響監管工作的開展。

(四)監管體系建設需完善。鄉鎮監管站的人員編制及經費未落實,各村及農產品生產、銷售企業的網格化管理要完善。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我們建議如下:一是各級政府加大對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規及相關知識的宣傳普及力度;二是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檢測、執法工作經費納入各級政府的財政預算;三是不斷引進年輕的專業檢測人員;四是解決執法人員的參公管理、執法着裝、執法裝備等問題;五是解決鄉鎮農安監管人員編制及經費。

五、下一步工作措施

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進一步細化措施,強化監管,把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和實施農產品產地準出、市場準入制度作為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的重點,不斷提升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和監管機制;建設產地環境、農業投入品及農產品監測監督管理體系;推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示範區建設,培育農產品精品名牌;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網格化管理模式;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系統。

【第4篇】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近年來,我市大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加快推進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保障食品安全提出六點建議。

一、_____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現狀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係國計民生,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近年來,我市大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初步建成了覆蓋市、縣、鄉鎮、基地(市場)四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着力保障人民羣眾消費安全,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二、_____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過於分散,監管難度大

種植業方面:我市農產品生產過於分散,沒有形成規模,無法按標準化組織生產,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難以真正做到無縫對接。

養殖業方面:我市畜禽水產養殖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養殖户購買劣質苗種、飼料,養殖物有病亂用藥等情況時有發生,給我市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隱患。

【第5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調研報告

一、嚴謹治學

教師的工作方式不是像其他職業那樣使用什麼工具,而是要用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對學生來説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的鑽研。因此本人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研究,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研究型的教師。

二、團結協作

在教學工作中我始終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生榮譽校。

三、尊重家長

我們除了上好課外,還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聯繫,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以便更好地教好學生。

四、廉潔從教

工作中我們要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杜絕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及其它商品;或接受學生、家長財物或有償家教等以教謀私行為。

五、為人師表

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要行為世範,為人師表。要注意言教,更要注意身教,模範履行師德規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響學生。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的思想進步的導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才能真正為人民師表。而我們所説的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須先行為示範。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身的。身為教師,要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本人始終本着以上八點原則,嚴格要求自己。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

【第6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調研報告範文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調研報告1

一、嚴謹治學

教師的工作方式不是像其他職業那樣使用什麼工具,而是要用自己的知識、智慧、人格魅力去影響學生,因此教師對學生來説是知識的傳播者,智慧的啟迪者,情操的陶冶者。

今天的時代已經是知識經濟的時代、學習化的時代。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教育學、心理學也有了很大的發展,對學生的成長規律也有了新的認識。我們只有不斷學習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適應教育新形勢的需要。教師在工作中要不斷研究教材、研究學生、反思自己的行為,成為一名研究型的教師。教育既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要掌握它是不容易的,需要不斷的鑽研。因此本人在教學的過程中不斷的學習研究,努力使自己成為一位研究型的教師。

二、團結協作

在教學工作中我始終謙虛謹慎、尊重同志、相互學習、相互幫助,維護其他教師在學生中的威信、關心集體,維護學生榮譽校。

三、尊重家長

我們除了上好課外,還要積極主動地與家長聯繫,認真聽取意見和建議,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以便更好地教好學生。

四、廉潔從教

工作中我們要堅守高尚情操,發揚奉獻精神,自覺抵制社會不良風氣影響。不利用職責之便謀取私利。杜絕向學生推銷教輔資料及其它商品;或接受學生、家長財物或有償家教等以教謀私行為。

五、為人師表

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要行為世範,為人師表。要注意言教,更要注意身教,模範履行師德規範,以身作則,為人師表,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和品德去教育、影響學生。教師是學生增長知識的思想進步的導師,我們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一定要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質、學識學風上全面以身作則,自覺率先垂範,這才能真正為人民師表。而我們所説的教書育人,教書者必先學為人師,育人者必須先行為示範。教師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響到學生的思想素質、道德品質和道德行為習慣的養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師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書,就是一股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學生的影響是耳濡目染的、潛移默化的、受益終身的。身為教師,要熱愛學生、言傳身教、為人師表、教書育人,以高尚的情操引導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

本人始終本着以上八點原則,嚴格要求自己。作為光榮的人民教師,我們要做為人民服務的教師,做讓人民滿意的教師。

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調研報告2

隨着經濟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食品質量安全的要求越來越高。目前,我國食品質量水平不容樂觀,有毒有害食品時有曝光,生豬“瘦肉精”、毒豆芽、毒奶粉等問題食品嚴重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食品安全鏈條上重要的一環,食品安全監管職責分工規定,從田頭到餐桌的安全監管鏈中,農業部門主要負責初級農產品生產環節(即種植、養殖環節)的監管,承擔源頭把關的責任。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主要依據是《農產品質量安全法》,該法明確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過程是從農田到市場;明確了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統一監管的主體地位,確立了監管體制與執法依據,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實現全過程的控制和監管。

近幾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中心聯合農業執法局全方位開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宣傳貫徹工作,履行監管職責,依法開展對農業投入品、農產品生產主體監管,加強農產品例行監測,強化措施,狠抓落實,切實提升農產品安全監管水平,有效規範農產品生產行為,我縣全年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逐年提高,較好保障了全縣初級農產品消費安全。

一、我縣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現狀

從近年來開展的例行監測和監督抽檢情況來看,我縣農產品質量總體安全可靠。蔬菜監測合格率穩中有升,生豬養殖環節“瘦肉精”檢出率連續三年為零。目前大部分生產者的質量安全意識和安全生產技術都有了一定提高,農業投入品使用日益規範,有機磷、瘦肉精等違禁藥物經營、使用行為得到有效控制,農藥殘留超標情況逐年好轉,近幾年來全縣未發生初級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

(一)健全監管網絡,落實監管責任

近年來,縣農產品監管中心加強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組織領導,加快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的建設。在原23個鄉鎮農業技術推廣中心的基礎上增設農產品質量監管站,明確農產品安全監管員,建立了多級監管網絡。

在責任落實方面,按照局各科、站的職能,對職責範圍、責任內容和責任追究進行了規定和明確。將工作任務細化分解,每年由局一把手與各科、站和街道鄉鎮農業科、辦負責人簽訂工作責任書,落實監管任務。

(二)加強檢驗監測,提升監管實效

以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建設為抓手,明確監測任務,積極配合上級業務部門,抓好農產品質量監測工作。為提高監測覆蓋面和時效性,在江店梅山建立了2個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室,配置速測和自檢設備,加強蔬菜的農殘檢測。同時,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追溯平台,明確了工作目標和思路,建立健全相關制度,逐步推廣建設。

(三)加強行政執法,強化源頭監管

農業行政執法是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近年來,組織開展了系列農業專項執法、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等行動,如“農產品質量安全整頓”、“違法添加非食用物質和濫用添加劑專項整治”、“農產品質量安全專項整治”等整治活動。同時,在農藥、獸藥等投入品使用高峯期間如夏、秋季加強日常監督管理。通過專項集中整治和日常監管相結合,引導農藥、肥料等農資店建立連鎖經營模式,實行規範經營,嚴厲打擊銷售經營高毒禁用農藥和假劣農資行為,確保農產品生產源頭安全。

加強農產品生產環節監管,統一印發農產品生產記錄本分發到經營主體手中,規範農事操作的記載,並利用現場監管、技術培訓等,加強督促指導,不斷規範生產行為。

(四)推進標準化生產,提升質量安全

近年來,縣農林局積極推廣實施農業標準化生產和無公害、有機和綠色食品“三品”認證,開展優質安全農產品生產技術指導,推廣昆蟲性誘劑、殺蟲燈、防蟲網等病蟲害綜合防治等技術,初步構建了一套涉及產前、產中、產後安全標準體系,將科學使用農業投入品、降低農殘等措施具體化、規範化和簡單化,使農户在生產中有標可依,有章可循。通過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等現代市場主體,發揮他們作為農業標準化推廣的有效載體作用。目前已創建縣級農產品標準化示範基地9個,市級農業標準化基地2個,實施農作物病蟲害綜合防治工程3.29萬畝,起到了較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五)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安全意識

利用網絡、報紙等傳播媒介和農技下鄉等方法加強宣傳,多層次、多形式開展《食品安全法》、《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宣傳貫徹活動,組織開展農產品安全生產技術培訓。為提高宣傳的針對性和效果,向消費者和農產品生產者編印發放蔬菜種植生產基本知識、畜禽、水產養殖基本知識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律法規彙編》等技術和宣傳資料,做到生產者、經營者和消費者的同步宣傳。針對產業基地實際和羣眾需求,重點開展科學種植養殖和安全用藥培訓,提高標準化生產水平。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職責交叉的環節分工不明確

農產食品生產和消費要經過一個完整的鏈條,包括生產(種植、養殖)、加工、運輸、貯藏、銷售、烹飪等環節,從農田到餐桌。其中任何一個環節都可能產生對食品的污染,造成農產品的不安全。實踐中各行政機關按照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定》來進行分工,即按照一個監管環節由一個部門監管的原則,採取分段監管為主、品種監管為輔的方式。該規定雖然簡單明確,但在管理體制上往往形成部門職能交叉的模糊地帶,最容易出現質量安全問題。

(二)部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不完善

目前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界定還不夠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包括哪些類型的標準和哪些級別的'標準,以及它們之間的適用原則,實際工作中參照標準不統一。在農藥殘留國家標準,有很多農產品沒有對應的檢測標準,比如目前常用的殺菌劑腐黴利,經常檢測到藥物殘留,但國家標準裏沒有相應的葉菜類蔬菜的殘留標準,而只有茄果類蔬菜、黃瓜以及韭菜的殘留標準,而這三者之間的標準值差距很大,很多時候葉菜檢測結果參照茄果類蔬菜就是合格的,參照韭菜的標準就超標了,這給監管工作帶來困惑。

(三)散户生產經營主體管理難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對農產品生產企業和專業合作組織的違法行為有具體的規定,而對家庭散户生產中的違法行為缺乏約束機制。我縣農產品的生產主體很大一部分還是種植、養殖散户,而且外地人租地種養殖的比例越來越大,人員流動大,存在質量安全隱患。此外,有一部分農民專業組織合作社,實際上也是散户生產,根本做不到企業化生產的要求,其登記的目的不是為了生產需要,而是為了徵用賠償和銀行抵押貸款使用。對於農產品生產散户,其數量多且相對弱勢,在依法監管上存在監管難、處罰難、執行難的問題,需要法律法規方面制定相應細則。

(四)監管力量和技術支撐不足

農產品安全監管工作任務量大面廣,而我縣農產品安全監管部門人員偏少,有限的監管力量難以應付日益繁重的監管任務。而鄉鎮農產品安全監管站只是增掛牌子、明確職能,沒有編制人員增加,很多監管職責沒有落實到位。

農產品安全監管涉及面廣,專業性強,基層管理還缺乏有效的技術支撐,農產品質量檢測與實際要求差距較大。目前常用的監管手段就是抽樣監測,包括快速檢測、定性檢測以及定量檢測。我縣目前主要是快速定性檢測,但是實驗結果誤差大,可能導致誤判,損害被檢測者的利益,難以全面評定農產品安全。而定量檢測時間長,費用高,時效性不強,由於農產品的流通很快,等檢測結果出來時農產品早已銷售出去並可能已造成危害,檢測結果往往只能作為事後警告或責任追究的依據。

另外,縣級以上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對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只能查封、扣押,不能採取其他處理手段,而農產品很多都是鮮活產品,比如蔬菜,不及時處理就會爛掉,而生豬圈養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以上這些經濟損失或經費由誰來負擔,在執法實踐中都很難操作。

(五)市場準入制度不夠健全,質量問題追溯難

初級農產品實行市場準入的種類少,除了豬肉等個別農產品實行了市場準入外,許多初級農產品沒有產地證明或未經質量檢驗便進入了市場。農貿市場蔬菜農藥殘留檢測的水平還較低,市場準入機制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此外,加上來自我縣區周邊的河南、湖北農產品的湧入,對農產品市場造成衝擊,銷售的農產品來源更難監控,目前,我縣雖然已經建立農產品之質量安全監管與追溯平台,但是還不能真正付諸實施,一些生產者對農產品質量責任意識、安全意識比較淡薄,標準化措施得不到有效貫徹和執行。尤其對於那些散户生產、品牌市場知名度還不高、生產規模不大的農產品,一旦出現質量安全問題,消費者難以進行質量追溯以維護自身應有的權益。

三、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建議

1、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

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及體系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的核心,需要有統一、權威的食品質量安全標準和檢驗檢測體系。首先,要根據生產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修訂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標準包含的級別和種類,從而擴大標準的適用範圍;其次,根據農產品標準的特點及負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的實際,確定一個起草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主體,統一農產品的定義及檢測標準;再次,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應當及時向社會公佈,讓這些標準家喻户曉、讓廣大農產品生產者廣泛採用。

2、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制

有效的農產品安全監管體系應該以清楚、合理、科學的職責分工為基礎。事實上,包括美國在內的世界各國農產品安全監管也是由多部門共同完成的。這説明問題的關鍵不在於是否多頭管理,而在於部門之間是否有合理而明確的分工。而我國目前存在的問題恰恰就在於部門分工不明確,時常出現扯皮現象,食品安全管理中出現漏洞和脱節現象一再説明了這一點。必須從國家層面到地方政府,理順管理體制,借鑑國外先進的管理經驗,真正實現“全國統一領導、地方政府負責、部門指導協調、各方聯合行動”的食品安全工作機制,真正建立起有效的食品安全控制體系。

3、創新監管執法聯合執法手段

在法律法規中要明確快速檢測可以作為執法的依據,最大限度防止不符合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農產品流向市場,保障公眾的消費安全。農業監管部門與農業執法聯合,針對市場監管出現的問題,查出一件,處理一件,這樣針對檢驗結果能夠及時、快速的杜絕問題農產品流入銷售渠道。如農產品生產者、銷售者對檢測結果有異議的,可以自收到檢測結果之日起五日內,向農業行政主管部門申請複檢;複檢不合格的,複檢費用由申請者承擔。

4、建立健全農產品責任追溯體系建設

建立健全農產品責任追溯制度,對違反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的行為應當加大處罰力度,提高處罰上限,這樣才能起到更大的威懾作用,從而更好地規範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行為。

我國的農業尚不發達,農業生產者和經營者具有規模小和分散性強等特點,責任追溯難度較大。對農產品致人損害採用無過錯責任原則之外,還需要規定一些免除責任的法定情形。可以更好地確定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責任,而且可以敦促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為了避免承擔法律責任,而在農產品生產、經營中積極主動地進行農產品信息的記錄、收集,從而保障了農產品可追溯制度的建立和實施,真正預防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