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質量調研報告多篇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4W

質量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調研報告

高等教育承擔着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提高教育質量是高等教育發展的核心任務,也是國家“教育興國”的基本要求。自1999年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實現跨越式發展,碩士研究生教育也呈現超常規模發展態勢。到,全國在校碩士研究生達140萬人,佔高等教育在校生的4.95%。這種大規模增長的趨勢仍在持續。

由此,一系列研究生質量問題擺在研究者的面前。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是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是促進碩士研究生教育改革與發展、實現碩士研究生教育任務、提高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重要手段。只有切實加強和改進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才能推進碩士研究生教育創新,才能真正發揮碩士研究生教育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l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中所凸現的主要問題

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規模的擴大,使原本存在的質量問題更加突出。目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基本上是數量方面的增加,這種數量的增加,對於一個國家的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來説,無疑是十分必要的,而且也為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事業產生質的進步準備了量的基礎。但碩士研究生教育如果只顧規模的擴大,而不能保證質量,只能導致碩士研究生教育的貶值。隨着在校研究生和畢業研究生數的迅速增長,研究生質量呈現出許多問題,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學生考研動機複雜生源質量差

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加入考研大軍,碩士生的生源呈現多樣化趨勢。生源質量的好壞,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培養質量。

1.1.1越來越多的應屆大學畢業生考研近年來,普通高等教育連年擴招,大學教育從精英教育逐漸向大眾教育轉變,畢業生就業率呈下降趨勢,很多應屆大學畢業生本着逃避就業的心態,加入了考研大軍。有些應屆畢業生選擇考研是因為本科上了一個冷門專業,就業前景不好,希望考研可以有一次重新選擇的機會,同時延緩了就業壓力。

1.1.2越來越多的在職人員選擇在職或脱產攻讀碩士研究生隨着社會對高學歷、高素質人才的青睞,以及知識更新速度的加快,眾多在職人員因為現有工作不如意,希望通過考研來改變自己的工作環境及待遇。

1.1.3還有一些人盲目攀比學歷考研動機具有過多功利性,碩士學位對他們來説已不再是學術有造詣的標誌。

1.2研究生缺乏實踐能力和科研創新能力

人們習慣上認為,經過層層選拔的研究生已經是“精英”了,在思想、道德、文化、心理和身體等各方面都已經具有較高的水準,並且具有一定的科研創新能力,但事實上,一些研究生價值觀念扭曲,功利心重,人文素養差,社會責任感低,缺乏科研實踐能力,其含金量已經大打折扣。由於研究生教育是以科學研究為主要特徵,以培養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為主要目的,因此,在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科研活動的開展情況,研究生科研能力的訓練狀況,研究生科研所達到的水平、程度等,就成為衡量研究生教育質量的主要標準。而在目前的教育中,主要體現於對專業文化教育的重視,而忽視了研究生教育中培養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性。由於種種主觀和客觀的原因,有的高校沒有提供足夠的科研基金和科研實驗的場所,以及所需的實驗設備,科研工作只能處於理論研究的初步階段,沒有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培養出的研究生科研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十分缺乏。

1.3社會不良風氣嚴重影響研究生學習態度和整體素質

近十年來,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規模經歷了一個高峯期,在校碩士生數和畢業碩士生數都隨之迅速增長,碩士生的就業壓力隨之而來。市場經濟的衝擊,就業的壓力,外部社會形形色色的誘惑,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態度。讀研究生只是為了一紙文憑,找個好工作,所以對課程學習和畢業論文敷衍了事。學校或專業不理想,就業形勢不樂觀等因素,使許多碩士生產生了消極心理,無心向學。隨着市場經濟對個人價值的尊重,一些人被社會上一些不良風氣所沾染,滋長了急於求成、追名逐利的思想。有的研究生學習不刻苦,做論文沒深度,就易避難,不願到現場調查研究,怕苦怕累,這樣必然導致碩士畢業生的質量下降。不好就業,或者就業不理想,都使得學生對研究生教育產生消極的看法。碩士生大部分時間忙於找工作,無心學習,導致課程學習和論文寫作無法保質保量完成。學生對學位論文急於求成,拼湊應付,研究生教育質量勢必受到影響。

1.4研究生的社會認可度逐漸降低

進入市場經濟後,用人單位的人才的消費觀念增強,使得人才市場的供需狀況正在悄悄發生變化。用人單位不願意招收高學歷的學生,部分單位認為,碩士研究生可塑性不如本科生,在科研學術方面不如博士生。目前國內許多企業經濟效益下滑,嚴重製約了市場對畢業生的需求量,市場的吸納能力已大不如從前。研究生的社會認可度正呈下降趨勢。

2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建議

面對眾多問題,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已經成為一個緊迫的問題。結合我國研究生培養特點,筆者提出“精選拔”、“重管理”、“嚴出口”的三步提高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建議。

2.1精選拔

精選拔,指的是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規模化的同時,嚴格把關研究生入學考核及條件,從根本上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碩士研究生招生質量是碩士研究生教育的入口,其生源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具有很大的影響。但鑑於當前我國研究生科研創新能力的普遍不足及應試教育的弊端,研究生選拔考試已越來越為專家學者所詬病。作為研究生教育的“門檻”,我國研究生入學考試設置的主要目的是選拔具有學術研究潛質和研究志趣的人才。有學者提出,研究生入學考試改革的總體指導思想,“應是由偏重知識、技能型向偏重能力、創新潛能等綜合素質轉軌。應當建立一套以考察科研所必需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為前提,以考察科研所必需的人格、合作精神及有關非智力因素等綜合素質為參考,以突出能力和創新潛能為核心的考評系統”。考試的改革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只有從研究生教育的入口抓起,徹底提高研究生生源質量,才能為提高我國研究生含金量提供基本保障。

2.2重管理

重管理,指的是加強研究生培養過程的管理,研究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和提高,是貫穿研究生教育全過程的,應本着“厚基礎,寬知識”的原則提高研究生綜合素質。在碩士研究生教育過程中,科學研究與課程學習各佔碩士研究生教育的一半時問,在這個階段,需要加強基礎理論知識、專業知識、相關領域知識與實驗技術的學習,擴大知識面、構建合理的知識結構,為進人論文階段做準備,併為以後的科學研究打基礎。因此,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質量,首先要合理構建研究生教育課程體系,重視課程設置在體系上的相對完整性;突出課程設置的前沿性;明確課程設置體系的層次性;強調課程設置體系的個性化。其次,在教學過程中要突出和強化研究取向。謝安邦教授指出,研究生教學,其目標指向不僅在於對系統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的學習和掌握,而且要凸顯專業領域的研究,或為專業領域的研究提供知識背景和方法論。在教學和研究的關係處理上,則是以研究來組織教學。這就決定了研究生教學活動不是一種教案式的規範化過程組織,而是以學術性的研究為取向,靈活地、彈性化地組織教學活動。

2.3嚴出口

我國研究生長時期以來存在着“嚴進寬出”的現象,也就是存在着“只有考不上的研究生,沒有畢不了業的研究生”的問題,對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產生嚴重的影響。“嚴出口”指的是徹底改變“嚴進寬出”的現象,即抓好學位論文寫作及論文答辯,提高治學水平。學位論文是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和科研能力的體現,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的質量直接影響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水平和質量。對於學位論文的管理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做好論文選題及開題報告;加強論文寫作過程的指導;建立成熟的論文答辯及授予制度,嚴格把關。

國家在討論制定《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22年)》中,明確把今後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任務定位在以全面提高質量為重點,更加註重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科學研究水平、增強社會服務能力。今後裏,高等教育規模的擴展已經不是重點,最大的重點就是,將進入發展理念戰略性轉變和全方位注重教育質量的新階段。研究生教育質量是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生命線,關係到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隨着國際競爭的加劇,以人才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成為焦點,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已成為發展科技的重要目標。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的提高不是某一環節的提高,而是一個整體的過程,是碩士研究生全面發展的過程。其培養需要經過招生、培養、監督及反饋的一系列過程和環節,任何一個環節都不同程度地影響着碩士研究生的培養質量。筆者從“精選拔”、“重管理”、“嚴出口”3方面提出建議,希望對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高我國碩士研究生教育質量有所借鑑和幫助。

【第2篇】構建病害防治體系為水產品質量提供保障調研報告

近日,大菱鮃被檢含有硝基呋喃類代謝物以及環丙沙星、氯黴素、孔雀石綠、紅黴素等禁用漁藥的事件披露後,北京、上海、廣州、杭州、香港等地市場已紛紛停售大菱鮃產品,這對於自1992年從英國引入我國、人工繁育和規模化養殖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被譽為我國當代最成功的海水魚類引種範例的大菱鮃所形成的產業是一次沉重的打擊。近年來,我國水產養殖品因藥物殘留問題而遭遇出口受阻也屢見不鮮,如凍蝦仁氯黴素、鰻魚恩諾沙星及孔雀石綠、硝基喃代謝物等等藥物殘留,導致鉅額經濟損失,潛在人體健康危機,發人深省。

長期以來,我國水產養殖業主要以粗放型養殖模式為主,為追求高投入、高收益反致環境惡化、病害頻發及藥物濫用。當前以部分抗生素為代表的防治手段正在世界範圍內逐漸被禁用、取締,符合食品安全、環境友好和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免疫、生態等防疫技術正成為國際現代水產養殖業病害防治的主流技術措施,發展勢頭迅猛。構建高水平、系統化的綠色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技術體系,是改變我國水產藥物濫用局面、促進我國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技術保障。

一、我國水產養殖業病害及其防治現狀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水產養殖病害年損失高達百億元,其中魚類約佔55%-77%、甲殼類約佔11%-28%、貝類約佔3%-16%,常見病達幾十種之多,病原包括病毒、細菌、真菌、寄生蟲等,難以攻克的病毒等引起的疾病頻繁發生,而品種抗逆性衰退、高密度養殖、劣質飼料投喂和生態環境惡化是病害肆虐的相關緣由,病害已成為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的瓶頸。

而現行的化學藥劑、抗菌素等藥物為主的病害防治手段存在藥效不確切、藥物殘留、環境污染等諸多弊端,其主要原因是水產藥物研究基礎嚴重不足,盲用、濫用藥物現象普遍存在。目前生產上使用漁藥大部分由獸藥、農藥移植而來,缺乏對藥效學、藥物代謝動力學、毒理學及對養殖生態環境的影響等基礎理論的研究;藥物的給藥劑量、用藥程序、休藥期缺乏科學依據。藥物防治技術尤其薄弱的環節是,未能根據水生動物的特點和我國水產養殖種類多、養殖方式多樣和疾病種類複雜等特點,針對性開展應用研究,因而難以做到高效用藥和安全用藥。

水產疾病的病因多,涵蓋了養殖生物體、病原、環境等幾者關係平衡破壞而導致的病變,僅靠藥物單一技術是解決不了綜合問題的。就藥物對病原而言,還存在無抗病毒特效藥、抗寄生蟲藥毒性大、抗細菌藥的耐藥性等難題。顯然,要遏制水產病害,有待開發特效、低毒漁藥,更需要全面系統考慮安全、環保、高效綜合防治技術體系的建立。

二、國際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發展趨勢

以健康養殖技術為基礎的水生動物病害綜合防疫體系是目前國際上普遍認可和接受的漁業病害防治技術系統。水產抗病技術發展趨勢是:在病害防治方面注重消除水產品質量安全的隱患,在國際上已建立水產病害檢疫網絡,其相關的病原快速檢測技術將得到不斷完善並規範化,對相關疾病的基礎研究,包括病原的致病因子、感染機理、核酸組成、基因組的結構功能等研究將為此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應用免疫防治技術及綠色生物漁藥來控制病害的發生是今後漁業重大病害控制的研究重點。基於改善宿主健康狀況和養殖生態環境的免疫製劑、綠色生物漁藥、綠色生態製品在水產中的開發和應用將逐步取代目前藥物的普遍使用,為水生生物病害防治提供重要的關鍵技術和產品。對水生生物的免疫機制、抗感染機制、健康生理,病原抗原決定簇基因結構等的研究為新型漁藥開發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藻類、餌料生物、有益微生物、病毒等的轉基因技術可能為綠色漁藥使用提供一條嶄新的給藥途徑。提高品種的抗病力將是品種選育和馴化工作的重點,通過選育、基因工程技術培育等方法,獲得能抵抗某種病原體感染的抗病品種將會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三、我國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研究基礎

我國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研究已有五十年的歷史,在20世紀50-70年代開展了“四大家魚”為主的淡水魚類寄生蟲病、細菌病和草魚出血病研究;80年代隨着養殖種類的多樣化,研究對象擴展到海水魚、蝦病;90年代集約化養殖的興起,隨之而來的淡水魚類細菌性敗血症、對蝦病毒病等暴發性流行病成了研究重點,研究水平也由個體、組織、細胞發展到分子,研究內容由流行病學、藥物為主發展到診斷、免疫;21世紀初,現代生物學技術廣泛應用於水產病害控制領域相關的研究工作,在病原分子學、分子免疫學、分子診斷學、藥代動力學等研究有了長足的進展。

在疫苗研究方面,以草魚疫苗為代表的發展經歷了落後到先進的漫長升級,包括20世紀60年代末第一代的草魚土法疫苗(草魚“三病”組織漿疫苗)、80年代初第二代的草魚出血病病毒(gchv)細胞滅活疫苗和90年代第三代的gchv弱毒細胞疫苗。近年來水產動物免疫研究成為熱點,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973計劃、國家863計劃、國家攻關計劃等重大科技計劃的資助,疫苗研究有了飛躍式的進展,研究對象涉及到海水魚弧菌、魚類嗜水氣單胞菌、魚類柱狀曲撓桿菌、魚類虹彩病毒、魚類神經壞死病毒、鯉春病毒血症病毒等引起的水產動物重大疫病的廣泛範圍,在抗原特性與功能基因克隆表達、免疫應答機理等研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研製的部分疫苗進入田間試驗階段;疫苗的研究向浸泡甚至是口服等易於疫苗施予、低成本工廠化生產工藝的方向努力。可以預見,這些階段性成果的進一步熟化,可在未來的3—5年將有系列疫苗產品逐步實現商品化,將在我國水產養殖生產病害防治中發揮重大作用。

在生態防治方面,以微生物製劑為代表的開展了芽孢桿菌、光合細菌、硝化菌等對養殖環境理化因子、生物因子的影響研究,以及水生態改良或混飼對養殖生物生長、成活、非特異性免疫、抗病力、抗應激力的影響研究;等等。篩選、分離益生菌菌株,研究培養參數和培養技術,研製開發出系列微生態水質、底質改良劑,這些微生態調控劑產品已在水產養殖中逐步廣泛應用。

四、我國水產病害防治技術工作的基本思路

根據國際水產病害防治技術發展趨勢和我國現有技術基礎,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技術體系建設應以“預防、安全、實用、節約”為宗旨,以增強免疫力、減少應激、提高病害早期預測能力等為主的水產養殖動物病害防治技術思路,重點開展以下四方面的研究:

(一)基礎研究 主要養殖動物病

原分子致病機理、流行病學、功能基因研究;養殖動物抗感染機理與特異、非特異免疫評價動物模型研究;漁藥有效、安全評價模型研究;養殖動物對生態因子影響的應激機理研究。

(二)預警技術研究 主要水產養殖病毒生物分子芯片監測技術、細菌免疫學與基因學快速診斷試劑盒技術研究;主要水產養殖病害生態檢測試劑盒技術研究;病害分析專家系統工程研究。

(三)控制品研製及配套技術研究 主要養殖魚類重要病毒疫苗、細菌疫苗及寄生蟲疫苗(儲備)研製;主要養殖動物免疫增強劑研製;水產動物主要寄生蟲、真菌等植物源藥物、天敵生物製劑(儲備)研製;連作發病生態改良製劑及配套技術研究;主要漁藥的藥代學、藥效學、毒理學及安全用藥技術研究。

(四)技術集成研究 技術聯合、複合研究,技術集成操作規程研究;計算機識別技術在病害預警、控制技術體系構建的應用研究。

“十一五”期間重點突破商品化疫苗技術、病因檢測試劑盒技術、養殖生態防治技術、藥物安全使用技術等,建立科學、高效的病害監控技術體系,爭取在較短週期內顯著提升我國水產養殖病害防治技術水平。

五、關於我國水產病害防治工作組織保障的幾點建議

(一)加大科技投入,建立高效研究體系。我國一方面在水產病害基礎研究仍較薄弱,另一方面為加速疫苗、病原檢測試劑盒等技術向實用化和產業化方向發展,均急需科技投入的推進。在人才隊伍、研究設備、研究方法、實驗材料等方面需要形成全國範圍內的交流、共享、流動與協作機制,建立科學、先進、高效、合理運作的水產病害防治科學技術研究體系。

(二)加強政策引導,完善法規保障措施。建立苗種免疫和疫苗補貼制度、疫病報告制度和隔離制度、用藥處方制度和用藥可追溯制度,等等,以起到政府引導、監督的作用。

(三)探討養殖區管理模式,規範養殖行為。試行似住房小區管理模式,以相對封閉的水產養殖小區為載體的養殖組織管理,包括引入龍頭企業或管理公司,對小區實行統一水源處理、養殖生態養護、優良種苗和飼料提供、疫苗接種、疫病監測等養殖全過程的系列技術服務,以改變一家一户養殖模式、難以推行標準化生產、產品質量得不到保障的狀態。

(四)加強技術培訓,提升產業者素質。充分發揮研究機構、高校和技術推广部門的技術培訓、技術諮詢和技術服務的人才資源和職能作用,全面提升養殖者的綠色生產意識和技能。(作者: 吳淑勤,女,研究員,博士生導師,院魚病學科首席科學家,現任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珠江水產研究所所長。

【第3篇】2022寧夏工商聯提升提案質量調研報告獲黨委政府重視

近日,寧夏黨委辦公廳就寧夏自治區工商聯上報的《打造兩優投資環境、促進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技術創新促進中小微企業發展》兩篇調研報告意見建議辦理情況給予函覆。自治區黨委書記李建華、副書記崔波作出重要批示,將報告轉黨委各常委及人大、政協主要領導閲,並批轉自治區經信委研究辦理。自治區黨委常委、統戰部部長馬三剛也作出重要批示:“自治區黨委對工商聯的調研建議高度重視,還望工商聯繼續保持併發揚深入調研的作風,堅持問題導向,選準課題,深度調查,精心研究,提出針對性強、可行性強的意見建議,為我區民營經濟發展搞好服務。”

為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和自治區黨委、政府關於加快發展非公有制經濟的若干意見精神,寧夏工商聯以問題為導向,精心組織,通過實地走訪、座談交流、問卷調查等形式,深入企業、商協會進行了廣泛深入地調查研究,圍繞進一步優化投資發展環境,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和加強中小微企業技術創新提出了8條意見建議。自治區有關部門已經就報告提出的意見建議做出了安排部署。

近期,自治區政府研究室正在牽頭梳理提出科技、金融等支持中小微企業的優惠政策。自治區經信委、發展改革委、財政廳等相關部門將採取6項措施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大發展。一是進一步營造良好發展環境。研究制定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企業發展的法治環境,優化行政職權運行流程,啟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政策推送微信平台。二是引導非公有制企業調整結構,轉型升級。研究制定《工業和非公有制經濟發展“xx”規劃》,引導非公有制企業向園區集中,鼓勵支持發展工業地產、小微企業孵化園。實施非公有制強優企業培育工程。繼續實施“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認定工作。三是緩解企業融資難。依託工商部門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彙集整合工商註冊登記、行政許可等信息,推動企業信用信息共享。繼續加大小微企業融資風險補償資金投入額度,發揮“助保貸”平台作用。積極推進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金融機構重組改造、設立民營銀行。四是加強創新人才培養。深入貫徹落實《關於創新體制機制促進人才與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若干意見》,組織實施好各類人才工程,培養引進一批高端人才和創新團隊,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環境。五是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企業科技創新後補助等創新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增加科技創新投入,開展技術、質量、管理對標活動。六是加強科技成果轉化。積極搭建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交流合作平台,每年組織100家以上企業開展技術需求與研發成果對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

【第4篇】優化納税服務提高税收服務質量的若干思考調研報告

不斷提高納税服務水平,是税收徵管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任務,也是税收徵管部門在建立和諧社會中所採取的一項重要舉措。為此,近年來,特別是20__年5月1日新《徵管法》及其實施細則把納税服務確定為税務機關的一項法定義務以來,全系統始終堅持把優化納税服務貫穿於税收徵管工作的全過程,並就此採取一系列措施,也取得了較好的實效。“十一五”期間,國家税務總局將進一步推進納税服務質量的改善。為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需要,筆者對近年來全系統在納税服務中的實踐與探討,做了一些粗略整理,並從中產生了一些粗淺的想法,以期拋磚引玉。

一、近年來全系統對納税服務的實踐與探討

納税服務是指税務機關根據國家法律、法規,為納税人在依法納税和行使税收權利中,提供的能夠滿足納税人合法、合理需求與期望的行政行為。圍繞為納税人提供高質量的服務,近年來,全系統進行了大膽的實踐與摸索。

一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納税服務水平。截止到20__年底,全系統先後建立了53個辦税服務廳,並按照綜合服務、發票管理、申報納税的分類方法對服務窗口進行了統一設置和規範。同時,通過落實“一窗式”、“一站式”服務和全程代理工作制度,為納税人申報納税提供了良好條件。

二是加強制度建設,逐步建立納税服務規範。幾年來,全系統緊密結合工作實際,着力在各項為納税人服務的制度建設上狠下工夫。不少單位建立了“首問責任制度”、“公開辦税制度”、“着裝上崗制度”“文明辦税制度”等制度。特別是20__年11月,結合ctais上線運行,市局對全市的崗責進行了統一規範,並於20__年8月根據税源管理和《税收管理員制度》的要求下發了《税收管理員工作規程(試行)》,使基層各崗位的職責更加清晰,工作流程更加明瞭,服務要求更加明確,為納税服務質量的提高奠定了基礎。

三是加強税法宣傳,增強税收政策透明度。為不斷提高納税人自覺照章納税的意識,全系統大力加強了税法宣傳力度。在辦税服務廳安裝了電子顯示屏、觸摸屏、諮詢台、税法宣傳欄,利用報刊、廣播、電視等媒和採取在《北京税務》雜誌開闢税收論壇、納税人信箱、納税指南、納税導刊欄目以及向納税人免費發放税法宣傳印刷品等方法措施,廣泛宣傳税收法律、法規,並定期或不定期對轄區內的增值税一般納税人和新辦税務登記的企業開展培訓,努力增強税收法律、法規和政策的透明度。

四是提倡公開辦税,提高納税服務意識。多年來,我們始終堅持文明辦税、公開辦税,堅持納税人所辦理的所有事物儘量集中到辦税服務廳辦理,納税人所辦理的具體事項儘量集中到一個窗口辦理,有效提高了納税服務質量和效率。

二、納税人希望重點解決的幾個具體問題

為了進一步提高納税服務質量,近年來,市局採取深入企業調查研究、召開納税人座談會聽取意見、發放調查表抽樣調查等形式,對全系統在納税服務方面的情況進行了瞭解摸底。總的看,納税人對全系統不斷改進服務態度、提高服務質量所採取的措施給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時也希望我們為他們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一是應簡化發票領購手續。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我們通過向500户納税人發放《納税服務情況調查表》的形式,對我市開展納税服務情況進行調查。調查的內容涵蓋了宣傳輔導、發票領購、申報方式、“一站式”服務、辦税環境、文明辦税、納税諮詢、納税人權益保護等十個方面內容。其中,一些納税人對領購發票手續過於複雜意見比較集中。他們認為,當前增值税一般納税人資格審批過於嚴格,增值税專用發票核定標準過高,增值税專用發票核定的數量、次數不能滿足納税人經營業務的需要。對此,希望能夠採取措施,簡化發票特別是增值税專用發票的領購手續。

二是應進一步改善申報繳税方式。調查中,儘管80的納税人對現在的申報繳税方式表示滿意,但在所進行的十項調查內容中,其滿意率卻排在倒數第二位。他們認為,現在的申報繳税方式在方便納税人方面不夠人性化;網上申報、電子申報的普及率以及相關技術支持尚待提高;納税期間,還有排隊等候現象,希望通過延長征期時間加以解決。

三是應科學設置辦税服務廳。在對東城、西城、崇文、宣武、門頭溝、昌平、大興、豐台、朝陽、海淀10個分局的15個辦税服務廳受理申報户數情況進行的調查中我們發現,目前,每個辦税服務廳平均受理户數為10935户,多的竟達到29074户。如此大的受理數量,不僅使基層税務人員超強度工作,也使優良的納税環境和秩序難於維持和保障,加重了納税人辦税時的心理和精神負擔,摧生了厭煩甚至不滿的情緒。對此,納税人希望科學合理的設置辦税服務廳,保持好優良的納税環境。

四是應加強對防偽税控系統技術服務單位的監督與管理。截止到20__年6月,全市共有增值税一般納税人63529户,其中使用防偽税控開票系統的納税人為62805户,佔98.9。從我們對3720户使用防偽税控開票系統的納税人進行調查的情況看,大多數納税人對我們提供的服務表示滿意,但有155户納税人對防偽税控系統技術服務單位服務單位的綜合評價不滿意或很不滿意,要求我們税務機關要加強對這些單位的監督一管理,使他們能夠提供更加優質的服務。

五是税務部門應儘快解決涉税信息資源的共享,減少並逐步杜絕各種報表的重複報送問題。在實際工作中,我們也聽到一些納税人對各種報表的重複報送問題有意見。他們認為,税務部門應加強內部協調,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以降低納税成本,減輕納税人的負擔。

三、提高納税服務質量的方法與途徑

客觀地説,納税人所反映出的問題,雖然側面各異、角度不同,但説到底還是一個納税服務問題。其中,有相當一部分問題僅靠我們省市一級税務機關是難以從根本上解決的(如發票管理問題、繳税方式問題等等),但是,只要切實從主觀上作出努力,在解決上述問題上我們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

一是要進一步強化服務意識,牢固樹立以“納税人為本”的服務宗旨。首先,必須擺正“公僕”位置,給予納税人應有的理解與尊重。想納税人之所想,急納税人之所急,切實把為納税人提供周到全面的服務作為自己應盡的義務與責任。其次,要經常進行換位思考,繼續開展好“假如我是納税人”的討論,堅持從納税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去理解問題、去解決問題。同時,還要誠心誠意地聽取納税人的意見,掌握納税人的心理和工作需求,做到“雪中送炭”,以真誠的態度和過硬的作風,贏得納税人的信賴,做納税人的貼心人。

二是要繼續加強税收法規的宣傳,使納税人知法、懂法、遵法。要採取及時的、形式多樣的、務求實效的宣傳辦法,通過税務網站、税法

公告、報刊、電視以及辦税服務廳的公告欄、電子觸摸屏等進行宣傳。通過宣講的方式做到税法入企業、學校、社區的作法廣泛的宣傳税收知識。在辦税服務廳要設立税收諮詢窗口,為納税人答疑解惑,幫助他們瞭解和掌握必要的税收知識,逐步提高對税收法律、法規的遵從度,共同營造依法治税的良好氛圍和環境。此外,對納税人反映出來的問題,本級部門無力解決時,應在積極向上級反映的同時,主動地向納税人做出必要的解釋,化解矛盾,理順情緒,增強理解。

三是要以税收信息化為依託,努力改進納税服務方式。當前,全税系統已全面提升了税收信息化水平,ctais系統給納税人帶來了諸多方便與好處。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堅持“科技興税”的發展方向。進一步加快推行税收信息化建設步伐。特別是通過“金税工程”三期建設,充分利用因特網技術,逐步實現和拓展網上登記、網上年檢、網上申報、ic卡申報、網上退税預審、網上認證、網上下載表證單書等,為納税人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服務。同時,通過籌建納税服務中心,建設12366服務熱線,及時解答納税人不懂的税收政策,及時受理、處理、答覆納税人的投訴、舉報要以及納税人需要辦理的各項涉税事務,確保納税人的權益得到有效保障。

四是要進一步加強對納税服務工作的規範。最近,國家税務總局下發了《納税服務工作規範(試行)》。全系統應按照市局的統一部署,作好《規範》的貫徹與落實。進一步規範納税服務工作,完善納税服務體系,明確納税服務方向,細化服務措施,努力提高納税服務水平。

五是要進一步提高納税服務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納税服務工作的關鍵在於質量和效率,要對納税服務工作的各個環節實行科學、有效的監督,質量和效率的高低直接影響着納税服務工作,要在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上為納税服務工作創造一個相對較好的服務平台,要加強對一些服務單位的管理與監督,按照服務規範的要求定期的進行檢查和評價,使其在注重效益的同時做好為納税人的服務工作。

六是要進一步規範辦税服務廳。辦税服務廳工作職責及職能、制度,應對納税人公佈,對外公佈的也應按照業務分類歸口進行公佈。通過規範化、人性化的管理與設置,最大限度地方便納税人辦税。同時,建議市局根據全市經濟發展狀況和企業的分佈情況,進一步完善辦税服務廳設置,積極改善辦税環境,提高辦税效率。

七是要繼續積極推行電子申報。截止20__年6月,全市私營以上納税人實行電子申報的為70,個體工商户實行電子申報的只有66,推行電子申報還有相當潛力可挖。我們要積極採取措施,如為納税人提供免費的網站等,積極提高電子申報率,為提高納税申報質量和效率、降低納税成本創造有利條件,最大限度地緩解辦税服務廳擁擠排隊現象的發生。

八是要進一步提高税務人員素質。税務人員要有較高的政治素質和業務素質,除要熟悉基本的政策、法律、法規、工作流程外,還應具備事業心、責任心。要加強學習與培訓的力度,努力健全考核激勵機制,大力宣傳好人好事,積極開展崗位能手評比,形成良好的競爭氛圍,打牢為納税人提供良好服務的素質基礎,推進納税服務質量的不斷提高。

納税服務是税收徵管的一個永久的話題,做好納税服務工作我們還很多工作要做。今後,我們要在工作實踐中,不斷探索提高納税服務工作的新思路、新舉措,為全面提高納税服務水平而努力。

【第5篇】某市農機推廣與質量監督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某市農機推廣與質量監督服務體系建設情況調研報告

查表的內容認真調查填寫,對調查情況進行彙總形成調查報告。四是及時調查處理農機產品質量投訴。維護農機手的合法權益。

農機化質量工作主要經驗:一是明確了農機化質量工作承擔單位及負責人,監督投訴信息員實行持證上崗。二是對投訴記錄、農機質量投訴監督便函、書面協議書、現場調查記錄、結案記錄等樣表進行了規範。三是對各種補貼機具進行質量調查,對有問題的機具及時給予調查處理,有效地預防了集體投訴事件的發生。四是三夏. 三秋農忙季節,農機化質量監督投訴電話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深入田間對重點補貼機具進行產品質量調查,對作業質量進行巡查。四是農機產品質量投訴實行屬地管理和項目管理相結合的快速應急處理機制。通過市、區(縣)農機推廣站的共同聯動,使我市農機化質量工作健康發展。

三、存在的主要問題

1、農機技術推廣工作、農機化質量工作經費短缺,制約工作的開展。

2、農機推廣隊伍專業技術人員缺乏。

四、發展思路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為目標,強化公共服務,加大科技創新和技術推廣力度,以試驗示範為核心拓寬服務領域,全面提高農機裝備水平、作業水平、服務水平和科技水平,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

五、對策和建議

1、加大投入力度,增加財政對農機技術推廣投資。

2、加大對專業技術人員的培訓力度,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素質。

【第6篇】提升調研報告質量的體會

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研究就沒有決策權,調查研究是成事之基,謀事之本。人大工作實踐證明,什麼時候重視在調查研究上下功夫,人大決定決議就能符合客觀實際,人大監督就能增強針對性、實效性,人大工作就能不斷出現新的局面。結合近年來起草調研報告,有三點體會。

一是緊跟時代,科學選題。人大調研選題最根本的是堅持黨的領導的政治原則,選題要圍繞黨委中心工作,推動政府工作難點的解決,緊貼人民羣眾關注的熱點。題目的選取有多種渠道,可以通過向人民羣眾發放徵求意見表的方式廣泛徵集議題,也可從代表議案和建議中篩選、採集議題;可以圍繞當前城市建設、重點項目建設、美好鄉村建設選取議題,也可以圍繞與人民羣眾息息相關大氣污染防治、新環保法的落地等進行選題;必要時,對突發事件和重大問題的監督,及時進行跟蹤調查研究。從而,使選題真正體現關乎全局、關乎發展、關乎民生。

二是深入調查,求是求真。制定切合實際有的放矢的調研計劃,調研側重點在尋找問題,出發點在行使監督權,落腳點在推進有關方面改進工作,維護人民利益。然而在地方人大開展的調研中,存在着一些問題需改進。如在縣鄉人大調研中,往往是在安排上美其名曰“時間緊任務重”,緊湊的時間安排要麼一天要麼一上午,匆匆聽完相關單位的工作彙報,就趕着時間去看被安排好的調研地點,陪同調研的相關部門負責人轉身一變成了解説員。這種看似緊張有序的調研,實則是例行公事,看的是“門面”和“窗口”,忽略的是“後院”和“角落”,聽到的是成績好,忽略的是真正的民情、民意。調查應深入細緻,不僅聽相關部門的彙報,還要廣泛聽取參與調查研究人大代表的建議,廣泛徵求社會意見,要在羣眾中營造一個願説真話、敢説實話的良好環境,聽真實民聲、納全面民意,從而建有用之言、獻切實之策。就不會因只憑聽一兩次彙報,看一兩個“景點”調入調查的誤區,使得調研報告中提出的意見和建議具有廣泛性,真正順民心、合民意。

三是細心研究,反應民意。通常的調研程序為走訪、實地查看和召開座談會,事後把調研報告的任務交給祕書了事,其質量難以保證。提升調研報告質量,應在調查之後,集思廣益,相關工委負責人放下架子,及時組織召開調查研究座談會,邀請工委委員、參與調研的人大代表及社會上對此次調研的問題有所研究的專家,聽聽他們來自不同的行業不同崗位不同角度的見解,必定收集大量信息。經過理性分析與定性分析,橫向比較與縱向比較,經過去偽存真、去虛留實、去粗取精,從紛繁複雜的現象中提煉出對實際工作具有指導作用的調研成果,最後由祕書執筆,寫出來的調研報告,必定會避免與相關部門的工作報告雷同,提請主任會議研究後的調研報告,必定有獨到的見解,提供常委會委員和列席會議的人大代表參考,就會做到講“別人不曾講過的”話,揭“別人不曾揭過的”醜,説“別人不曾説過的” 理,比“別人技高一籌”,讓受監督者不但“誠服”而且“心悦”地接受監督,接受審議成果。

【第7篇】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情況調研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2022年工作要點安排,5月下旬,市五屆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將聽取審議市人民政府《關於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情況的報告》,為提高常委會會議審議質量,5月上旬,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_____帶領由部分常委會組成人員、市人大代表參加,常委會有關工作機構和市發改委、經信委、商務局、科技局、財政局等相關部門負責人蔘與的調研組,通過聽取彙報、召開座談會和實地考察,分別到*區、*區、*縣、*市等地,對全市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經濟體系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上下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着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堅決打贏脱貧攻堅戰,紮實推進'五大專項行動',大力助推'雙輪驅動'發展戰略,全市經濟社會正快速步入高質量發展的軌道。

(一)實體經濟保持較快發展。2022年,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798户,比上年淨增80户,佔當年全省淨增的7.5%;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2個百分點,實現利潤增長15.0%;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化步伐加快,糧食總產連續10年超百億斤,畜牧業增長穩定;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2.2%,居全省第5位;出口額居全省第7位;財政收入總量居全省第5位,增幅居全省第1位。

(二)提質增效成效明顯。着力調整經濟結構,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三次產業結構由2022年的25.9∶41.3∶32.8調整到2022年的19.8:40.6:39.6.工業百億元產業由7個增加到8個,農產品加工業產值突破1000億元,增幅達11.3%;服務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45.4%.

(三)創新驅動激發發展新動能。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2022年年末高新技術企業148家,增長24.4%;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9.1%,增加值佔比(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19.3%提高到21.9%,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長29%,產值佔比(佔規模以上工業比重)由上年的14.8%提高到16%.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專利申請量10336件,增長21.5%.新增各類市場主體7.9萬户,同比增長21.24%.市場主體總量與增量位列全省第二。積極引進高層次人才團隊,建立院士、博士後工作站,探索產學研一體化新模式,合作開展科技研發、品牌建設和人才培養等。

(四)城鄉區域協調發展穩步推進。新型城鎮化穩步推進,2022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41.75%,同比提高1.51個百分點。全市實現經濟總量增幅9%,其中,界首市、太和縣、潁上縣實現兩位數增幅,縣域經濟佔比同比提升0.4個百分點。全市減貧19.2萬人,新增城鎮就業6.87萬人,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增速(扣除價格因素)分別達到7.3%和8.5%,人民羣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顯增強。

二、存在的問題

當前,我市正處在轉型升級的攻關期、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性'窗口期',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特徵還很突出,經濟體系結構仍然不優,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城鄉區域、經濟社會生態發展還不平衡;經濟總量不大、水平仍然不高,市場競爭還不充分,經濟效益有待提升,動能轉換任重道遠,有效供給依然不足,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未真正建立。同時,我市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政策保障措施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部分地區一些幹部還存在對新發展理念的認識不到位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意識不強、積極性不高等問題。

(一)發展的'不平衡'具體表現為:一是縣市區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尤其是工業經濟,太和縣、界首市發展較快。二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傳統產業大而不強,'四新'(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經濟佔比不高,研發投入普遍不足。三是城鄉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城鄉居民收入水平仍存在較大差距;縣域經濟較薄弱,社會公共服務均等化存在較大差異。

【第8篇】制約黨校培訓質量因素調研報告

黨校培訓質量不僅關係到人才興縣戰略的順利推進,而且也是衡量黨校工作的一項重要指標。近年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黨校事業發展,不斷強化對黨校工作的領導,通過大規模培訓幹部,有利促進了縣域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但客觀地説,作為黨校自身仍然存在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為了更好地發揮自身“三個陣地、一個熔爐”的職能作用,更好地服務於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我們分別在xx年八月舉辦的縣直部門非黨積極分子培訓班和今年四月舉辦的全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培訓班上,就影響黨校培訓質量的因素,從環境設施、師資隊伍、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學員重視程度、考核機制五個方面進行了問卷調查。

一、基本情況

xx年八月發出問卷80份,收回71份。從問卷調查選項來看,其中環境設施佔21%,師資隊伍佔12%,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佔15%,學員重視程度佔20%,考核機制佔32%。今年四月發出問卷127份,收回109份。從問卷調查選項來看,其中環境設施佔2%,師資隊伍佔14%,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佔13%,學員重視程度佔31%,考核機制佔40%。從兩次調查結果來看,五個選項權重從大到小,xx年依次是:考核機制、環境設施、學員重視程度、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師資隊伍。今年依次是:考核機制、學員重視程度、師資隊伍、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環境設施。通過兩次調查結果的對比不難看出,影響培訓質量的環境設施因素下降額度較大,這得益於縣委、縣政府對黨校基礎設施的徹底改善。而考核機制因素兩次被列為影響培訓質量的主要原因。

二、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分析

從心理學的角度看,環境設施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培訓效果,進而影響質量,但不會成為決定因素。現在的黨校建築面積近xx平方米,是原黨校的兩倍多,是集辦公、教學、食宿為一體的縣域黨政幹部培訓中心。從基礎設施看,我縣黨校已邁入xx市所屬區縣(市)先進黨校行列。

師資隊伍的素質高低,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重要因素。新世紀以來,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黨校師資隊伍建設,不但建立了一支校外兼職教師隊伍,而且還於xx年批准黨校在縣域公開招聘專職教師4名,極大改善了黨校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但由於近年來,退休、交流、借調等因素,使黨校內部專兼職教師人員匱乏。另外,由於缺少師資培訓經費,教師培訓遠遠達不到有關要求。

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在提高培訓質量方面是相輔相成的,教學手段服務授課內容,授課內容決定教學手段。新的環境設施,為採用科學的、形式新穎的教學手段提供了條件,同時也對教師綜合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授課內容必須因時、因需設置,才能在教學手段的配合下提高培訓質量。

學員重視程度是影響培訓質量的首要因素,甚至是決定因素。因為,無論環境設施多麼先進、師資隊伍素質多麼優秀、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多麼科學,只要學員主觀上沒有積極的能動性,就不可能有良好的培訓效果,更無法衡量出客觀的培訓質量。正確對待工學矛盾上,端正學習態度,是一個幹部綜合素質的具體體現形式之一。

考核機制是從他律的角度提高培訓質量的最有效手段。獎懲鮮明的考核機制的施行,不僅可以極大提高學員對待培訓的重視程度,而且客觀上也會極大提高培訓質量。當然,這裏説的考核機制不僅僅是對學員的考核機制,也應包括對培訓單位和授課教師的考核機制。

三、提高黨校培訓質量的對策

通過調查和對影響培訓質量的因素分析,我們認為提高黨校培訓質量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嚴格考核機制

要分別建立健全針對培訓單位、授課教師、學員的考核制度,全方位提高對幹部教育培訓重要性的認識。從建設高素質幹部隊伍,鞏固提高執政能力,鞏固提高引領科學發展能力的高度來看待幹部培訓工作。通過貫徹落實嚴格的學員考核制度,提高學員對待培訓的重視程度。同時,把幹部是否參加了相關培訓和參訓需達到的標準,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基本條件之一。

(二)強化隊伍建設

要建立一支高素質、專業結構科學的黨校專兼職教師隊伍。校外的兼職教師身份,應由縣委或由縣委組織部代表縣委進行確認,並明確分工,使每名兼職教師負責專門的課題。要制定黨校師資培訓計劃,保證黨校專兼職教師每年30天左右的學習培訓時間。

(三)創新培訓方式

培訓方式的創新可以有效激發學員的學習積極性。因此,要積極探索研討式、案例式、辯論式、講座式等培訓方式,克服單一的講座式,並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提高培訓效果。

(四)規範培訓內容

目前還沒有完整、規範的縣級黨校教材,而黨校教學緊密聯繫實際、時事的特點,要形成相對固定的教材也是不可能的。所以,這裏説的“規範培訓內容”,是指根據不同培訓對象的實際需要,設置不同的培訓內容,做到理論聯繫實際。

(五)完善基礎設施

目前,我縣黨校的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達到了省、市委對縣級黨校基礎設施的要求。但從發展的視角看,仍然需要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特別是要對現有的設施充分利用,使其發揮最大效能。

影響黨校培訓質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就是環境設施、師資隊伍、教學手段與授課內容、學員重視程度、考核機制五個方面。要達到全面提高黨校培訓質量的目的,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從影響黨校培訓質量的諸多因素入手,抓住主要矛盾,按照全面協調可持續的要求,切實提高黨校培訓質量,推動黨校事業的科學發展。

【第9篇】提高鐵路服務質量的調研報告

隨着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奧運會、殘奧會的成功舉辦,中國已經走向世界,世界不能沒有中國,已經成為事實,中國與世界的聯繫越來越緊密。與之相不斷適應的鐵路,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在鐵路跨越式發展的總體戰略背景下,站段重組的成功實施;北京新客站的成功落成;青藏鐵路、京津高速的成功的開通;都相繼為中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做出了自己的貢獻。但是在高速發展的需求下,全路旅客列車的服務質量參差不齊,與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的要求,以及廣大旅客和社會各界的熱切企盼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研究鐵路客運服務現狀,思考提高服務質量的發展道路,對不斷改進客運人員工作理念、工作態度、工作方法,提高鐵路客運服務質量,適應鐵路跨越式發展,滿足鐵路運輸需求及國民經濟發展需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發展分析

1.現狀及趨勢分析。中國鐵路走過了艱難世紀的歷程,在計劃經濟多年的發展過程中,既為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形成了船大難掉頭的種種弊端,成為了市場經濟建設中最後的攻堅堡壘。特別是具有鐵路窗口的客運部門,在多年的歷史薰陶下,“鐵老大”的魅影歷久不去,人們似乎覺得只要是在鐵路工作,就有了“鐵飯碗”,致使工作處於低谷狀態,客運人員業務素質不高,精神狀態不佳,服務態度不好,售票沒客流,行包沒貨源,服務沒表揚。整個客運工作很被動。尤其是公路與鐵路開展了競爭,客運從各個方面都陷入了“皮軟”狀態。

2.問題和成因分析

一是服務質量管理機制不健全。在過去多年當中,鐵路建設處於初始階段,管理粗放,技術條件落後,規章制度簡單,在客運服務當中更是屬於粗放經營的狀態。一直沒有在創新和完善服務質量管理機制上下工夫。制度建設不健全,導致了列車發生問題,得不到及時的反饋和處理,同時也缺少相應的監督和考核。在客運的管理當中也存在不少的漏洞和盲點。

二是列車服務標準不高不全。目前列車標準是各自為政,沒有統一的要求,在落實上更是以列車長的素質和喜好為依據,有的雖然有標準,但是也存在落實不到位、有簡化、漏項的現象。在運營過程中,有的列車員為了便於工作,阻撓、推諉旅客從本車廂上車,甚至私自破壞飲水設備的現象時有發生;夜間不作業、作業不標準、簡化漏項也時常出現。

三是列車設備設施落後。雖然鐵路大力更換車廂,開展“綠皮車”整治工作,但是與環境要求、旅客要求和服務質量要求相比較,還是由較大的差距。

四是餐車飯菜質次價高。這一問題是一個老大難問題,已經多次提出,也進行了較大力氣的該進,效果不大。我想要大力提高飯菜質量,不僅是解決餐料、商品層層加價問題,嚴格規範餐營管理,探索建立規模化的餐飲加工基地的問題,而是要從列車商品供應機制上考慮,對站車商品全部由鐵路部門自己定價、自己銷售做出更為合理的協調和處理。

五是列車安全和治安防範成效有待鞏固。要進一步以確保旅客生命財產安全為核心,為切實維護列車良好的安全環境和治安秩序作出更為積極的努力。

六是路風建設不能放鬆。旅客列車上以票謀私、餐車茶座亂收費、粗暴待客等重點問題,要從源頭治理,從客運部門人員思想上、工作制度上、作業落實上,今一步強化檢查監督,嚴格責任追究。

七是幹部職工隊伍素質層次不齊。從客運部門自己認識,都認為從事客運工作不需要較高的技術和素質。這是計劃經濟條件下對客運工作的現實要求,也是不得已的選擇。在市場條件下,旅客人員的素質和服務要求有了較大的提高,加之鐵路運輸旅客人數多、旅客思想活躍,對從事客運人員的服務有了較高的要求。實際上鐵路客運工作涉及安全、服務、衞生、保潔三塊內容,不是一名低素質的人員所能勝任的。

二、對策與建議

針對存在的現狀,在鐵路系統開展安全生產大反思、大檢查的活動背景下,開展“客運服務質量如何提高,客運收入如何增加”的科學攻關,有助於提高客運人員業務素質,提高服務標準和服務質量達到一流水平。

一是強化學技練兵,業務知識達標。把提高職工的業務素質做為提高服務質量的堅實基礎。制定業務學習安排,長期規劃。落實每日一題,進行每班班前提問,每月一小考,每季一大考,並把考試成績納入資金分配。同時聘請專業人員對員工進行隊列、站姿、坐姿、化粧、語言技巧、微笑服務以及服務心理學、外語等訓練,提高員工的素質,優化服務質量。同時堅持發放《徵求旅客意見表》、召開旅客座談會,完善聘請旅客為服務質量監督員,及時反饋日常服務質量滿意程度,力求做到讓每一個旅客滿意。

通過開展業務學習,上上下下形成“學業務”風,人人背標、學標、用標,根據每班處理無票旅客和遇到的問題,結合規章學習理論和實作,有效的提高了業務素質,使旅客問不倒,難不住,業務學習100%達標。

二是改變服務態度,服務水平達標。服務是客運的重要工作,把向旅客奉獻優質、文明的客運服務作為所有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作為新形勢下提高服務質量,強化市場的重要手段,要做到用“心”服務旅客、用“情”感染旅客、用“愛”贏得旅客。“旅客至上”要始終貫穿在我們的服務之中,一個微笑服務使旅客能感到來到站車如同到家的感覺,並開展了“假如我是一名旅客”的活動,轉換思維和身份,把自己當成一名旅客,把感受和需求寫出來,講出來,轉換成旅客的感受,才能體會到旅客的需求,變成客運服務的標準。同時進一步推出服務承諾,集中開展“首問首訴”活動,提出:

1、全面承諾旅客,接受社會監督;

2、推行“無差錯”售票服務標準;

3、推行“理字當頭”服務理念;

4、推出“特色服務出精品”理念。

5、行包“準時、快捷”送貨。

服務於旅客,就是客運工作。客運就是旅客運輸,這就是一環套一環的環節,只要高標準的服務,才是旅客的滿意。服務才能100%達標。

三是圍繞貨主滿意,開展服務設計。行包工作性質複雜,即要面對貨物,又要面對貨主,還要面對站車交接,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有損於客運的形象。過去是等着旅客到車站辦託運。服務不周到,曾一度造成沒有貨源,行包運輸收入低。行李員情緒也低落。自開展攻關活動,大大調動了全體行包人員的積極性,大規模的走出行李房到社會找市場,到市場找貨源,而且尋找貨源的同志都是利用休班時間,冬季是寒風刺骨,夏季是烈日炎炎,不辭辛苦,沒有怨言,只有共同目標:多找貨源,多收入,為鐵路創市場做貢獻。只要是您的一個電話,就能知道您的貨物情況,您的一個要求,就能把您的貨物送到家,或送到站,這就是“上門託運,送貨到家”的快捷方便的接取送達貨物車。開拓思路,迎接挑戰,湧闖市場,徹底改變“被動服務貨主為主動服務貨主”的觀念。針對貨主想問題,努力創新突破口。這應該成為行包工作的嶄新形象。

四是塑窗口形象,微笑服務“您好”當頭。客運工作作為鐵路部門的窗口,一個“微笑”,一句“您好”,都能體現出鐵路的形象和國家的發展水平。客運工作與旅客接觸的工具是語言和麪部表情。

由於以前客運人員“鐵”勁大,面對旅客時,面目表情麻木,語言生硬,面對旅客沒有任何衣食父母的感覺,一種愛理不理,愛幹不幹的態度的動作,必然會氣走旅客,頂走客流。在與公路的競爭中大敗而去。

通過思想反思,認識到改革是形勢的緊迫,生存的競爭,客運人員必然會認識到旅客首肯的重要性,思想有了轉變,態度就會轉變,行動就會轉變,微笑服務成為了一項必要的工作,語言文雅大方,音量適宜,“您好”當頭,幾項相加列入考核,成為競爭上崗條件和獎金分配掛鈎,此項舉措大大改善了客運人員和旅客的關係,提高服務質量,也贏得了客流。

全面提升服務質量,落實文明用語,杜絕服務忌語,做到將心比心,換位思考,積極行動,要注意覆行以下承諾。

1.圍繞旅客滿意,提升服務質量,在市場經濟不斷髮展,旅客需求日益提高的今天,如果沒有嶄新的服務形象和高標準的服務質量,就難以贏得旅客的青睞。因此,客運部門將以滿足旅客需求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2.滿足旅客基本需求為出發點:在服務工作中旅客最關注的是與其旅客需求最密切的服務項目的質量,如買票是否方便,托運行李是否隨到隨託,列車是否正點,旅行途中是否安全、清潔、舒適、愉快。

客運工作實現旅客侯車滿意,訂票、購票滿意,托運行李以及旅行滿意,那就是承諾落實了,旅客滿意了,客運工作達到服務標準了。

3.創品牌、爭一流。

“誠心待客、熱情服務”,在工作中不斷挖掘旅客多方面的需求,不斷創新自己的服務,增強服務特色,確立“一切為了滿意旅客的需求”的服務意識,吸引旅客以“真誠、優質、創新”感動旅客,使旅客真切感受到“人民鐵路為人民”的鐵路品牌服務。

結論

新的世紀中,只有一流的設備未必會有一流的效果。只有緊跟時代的發展,緊扣鐵路改革的步伐,不斷提高服務質量,用一流的服務,展示出一流的形象,才能適應時代的要求,體現生存的價值。鐵路是國民經濟的大動脈,客運工作是大動脈的重要組成部份,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是鐵路發展的眼睛和形象。鐵路客運工作人員必須身懷鐵路甚至國家發展大勢,用勇立潮頭的氣魄,不斷向國際服務標準化進軍,創新品牌,領導服務行業,才能為“鐵老大”賦予新時代的涵義。

【第10篇】提升人大監督質量調研報告

基層基礎工作是做好人大監督工作的根基,是推動社會和諧發展的基石。只有緊緊圍繞黨委的工作意圖,把羣眾利益作為第一目標,以抓重點、難點、熱點為中心,打破“壅蔽”,善於發現新問題,解決新矛盾,提高新思路,實施新措施,才能有的“放矢”,紮紮實實做好監督工作。基於這種認識,我們把調研作為一項履行職責的重要手段,問政於民、問需於民、問計於民,不斷提高調研質量,為創造性地開展監督工作提供了切實保障。

一是充分發揮人大調研優勢。人大的性質、地位、職能都十分有利於開展重點、難點事項的調查研究工作,這種優勢體現在以下三方面:一是人大調查研究權威性強,能夠比較客觀公正地反映問題、提出建議。二是人大與人民羣眾聯繫密切,反映民意的渠道多、方式多。人大是代表機關、民意機關,與人大代表和人民羣眾有着天然的聯繫,體察民情的觸角更靈敏,人大代表和人民羣眾更樂於向人大反映情況和問題。可以使調查研究更全面、更深入、更實在。三是能夠實行上下級人大聯動,便於監督落實。根據調查題目和範圍,上下級人大可以聯合開展調查研究,這樣既有利於展開調查,深入瞭解實情,也有利於營造解決問題的聲勢,開展監督落實工作。

二是認真做好調研準備。這主要包括選題、人員組織及培訓、制訂方案、收集相關信息資料工作,其中的關鍵是要抓好組織調研隊伍和制訂調研方案兩件事。第一,調查組成員一定要精幹。調查組人員一般應由分管這方面工作的領導、相關部門人員組成,根據需要可以吸納人大代表和專業人員參加。同時,要正視人大開展調查研究的不利因素,如相關專門委員會及工作機構人員少、調查研究組織機構不健全、一些承擔具體調查任務人員不熟悉相關工作等問題。為避免調研人員倉促上陣,應當圍繞調研題目做好相關政策法律和業務知識的學習準備。第二,制訂調查研究方案要全面細緻可行。一是找準調查研究題目的切入點和立足點,切忌貪大求全。牢牢把握“一具體就深入”的方法,僅就一個特定問題或是一定範圍的幾項問題展開調研,調查研究方案要突出重點,抓住要害;調查提綱和調查表格的擬製要儘量細緻、周到,以便統一統計依據和統計數字,減少無謂的調查反覆,做無用功。二是調查研究的步驟、時間安排要切實可行。調查研究有其內在的規律性,應根據調查目的、調查難易程度安排好步驟和時間。

三是把握好兩個環節。調查是研究的基礎,研究是調查的延續和昇華。“調查”是廣泛收集信息的過程,決定着研究的價值取向、可靠程度。要把握調查的主動性,既要聽取相關行政部門、司法部門的工作彙報,更要眼睛向下,深入實際、深入基層、深入羣眾中聽真話、摸實情、掌握充分、確鑿的第一手材料。調查環節要切忌三種情況:一是走馬觀花,淺嘗輒止;二是背離重點,全部拿來;三是把調查當巡視,指手劃腳。“研究”是對調查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裏、總結提煉,是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昇華過程。三分調查七分研究。調查人員要真正坐下來反覆分析研究,集思廣益,才能提出解決問題的真知灼見。

四是做好調研成果轉化。人大調查研究成果主要有四種轉化途徑:一是為同級黨委、政府決策或改進工作提供重要的參考和依據。這就要求開展的調查研究必須圍繞本地中心和重點工作來進行,在形成報告後,及時向同級黨委、政府行文。對因此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人大還應列入黨委、政府工作的,人大還應列入監督議題,以推進工作的開展。二是為人大行使重大事項決定權、監督工作提供事實和依據。三是為人大代表提出議案和建議提供翔實的材料。這類調研應當吸收有意願的人大代表參加,並協助人大代表整理好議案或建議的草稿。四是為人大自身建設提供支持。主要是把調研成果及時轉化為改進機關工作、形成重要制度的基本依據。調查研究的目的在於運用。只有把調查研究成果運用到實踐中,解決經濟社會以及人民羣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才能取信於民,推動各項事業的發展,人大的調查研究才會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第11篇】食品生產全程質量控制監管調研思考的調研報告

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食品安全不僅關係到人的生存和身體健康,而且關係到民族的素質與興衰。近年來多起惡性食品安全事故的發生,讓消費者對身邊食品安全提出了更廣更高的要求。黨和政府對食品安全問題高度重視,加大了對食品安全問題防患於未然的監督力度。針對__食品安全存在的癥結,要做到科學管理,需結合轄區各項實際,相關職能部門、企業各盡其責,以達到全程控制。

一、影響食品質量安全的典型癥結

一是食品企業的小、散、亂造成了食品質量標準的不統一和工藝標準的混亂及生產方式的落後;二是食品生產原料多數來向農村,因而難於控制微生物污染、農藥、獸藥、飼料、化肥的超標準使用和污染等狀況;三是濫用添加劑,甚至使用非食品用的化工原料和不符合食品衞生要求的容器、包裝材料、工具設備等;四是部分食品生產企業,尤其是作坊式的小型企業,由於食品生產的必備條件不符合國家標準規定要求,因而在生產全程的運輸、包裝、倉儲等過程中,對食品造成不同程度的反覆污染;五是交叉監管式或分段監管都有可能出現某種真空,從而給假冒偽劣的產品和假冒偽劣的原料輔料、包裝物、工具設備等以可乘之機,直接影響到食品質量的安全。

二、實現食品生產全程質量控制的對策建議

1、建立企業質量文化,把質量文化融入企業文化之中,形成具有企業自身特色的質量文化。通過大力開展質量文化建設和全員質量培訓,營造全員關注質量、全員參與質量的良好氛圍,把質量最終落實到每個員工中去,自覺形成把“要我搞好質量”轉變成“我要搞好質量”,真正體現質量是企業的生命。

2、嚴格執行標準,包括質量標準和工藝標準,產品質量標準既是衡量產品質量的準繩,又是識別假冒偽劣的“照妖鏡”,還是維護企業權益的“護身符”,而工藝標準是生產合格產品的“指南針”,嚴格按照工藝標準進行生產全程控制,則是生產合格產品的“必由之路”。

3、嚴格選擇原料供應源。食品生產同其它行業相比,更有其自身的特殊要求,不論原料供應源是農村還是其它生產企業,都要有符合國家要求的環境條件論證,無公害論證,對化肥、農藥、獸藥、添加劑、飼料等的使用都必須符合國家的法律法規,還必須有技術和管理方面專業人員,有完整的生產和銷售檔案。

4、嚴格實行生產加工過程中的全程控制。有了標準,有了合格的原料,不等於就有了合格的產品,企業還必須建立健全全面質量管理體系,從產品研發、原料精選、生產操作、產品驗收、包裝運輸、終端管理到產品出廠,以及信息反饋都要有嚴格的質量管理規則。

5、嚴格執行國家對使用添加劑等食品輔助原料的規定,杜絕使用非食用的化工原料和不符合食品衞生要求的其它物資,使每個環節都成為食品安全的保障。

6、嚴格企業的監督管理體系,建立縱橫交錯的監管制度。一是要以企業自身的質量管理體系為保障;二是要自覺接受政府執法部門的監管;三是要嚴把原料、輔料、包裝物、容器、工具等物資的質量關和產品銷售過程的儲存關及運輸關。

7、建立有效的應急[文祕站:]反應機制:有了這樣的機制,企業就能有效預防,積極應對,及時控制重大食品安全事故,保障公眾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第12篇】教學質量調研報告

刻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教學質量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參考借鑑。

為了貫徹20**年《東西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提高教學水平,促進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的有關精神,全面落實《教育部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試行)》,以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為抓手,以創新學校管理機制為動力,以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為目標,滿足人民羣眾對優質教育的需求,實現從“學有所教”到“學有優教”的轉變,全面推進我區義務教育段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一、調研的工作目標

通過調研,將瞭解我區國小、國中兩個學段的基本情況,總結被調研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的經驗、方法,查找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共同研究解決問題的方法,改進學校管理措施,促進教育教學常規管理科學化、規範化、精細化,全面提升我區義務教育段教育教學質量。

通過調研,尋找激勵教師主動發展的途徑和方法,營造濃厚的研究氛圍,深鑽教材、精選刻法、因材施教,不斷總結經驗、不斷反思不足、不斷改革創新,尋求破解我區義務教育段教育教學質量提升瓶頸的方法和策略。

二、調研的基本情況

1. 選取樣本學校。

本次調研,為了使樣本校抽樣具有代表性,調研工作小組在全區國小、國中兩個學段中選取了具有代表性的12所學校進行調研,其中國小7所,國中5所。

2. 調研主要內容。

這次調研,主要是圍繞我區義務教育段的教育教學質量問題,對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課堂教學有效性及教育資源的利用等問題進行調研,具體涉及“辦學行為”,“學校特色”,“教學改革”,“教學質量”,“隊伍建設”,“學校機制”等六大方面。

3. 調研具體形式。

根據區教育局要求,調研活動採取“實地巡查—問卷調查—隨機聽課—幹羣訪談”等形式進行,並設計了學生問卷調查單(問卷項目8項)、教師訪談問題單(訪談問題15個)、中層幹部訪談問題單(訪談問題12個)、校級幹部訪談問題單(訪談問題13個)。在本次調研活動中,調研小組全體成員,隨機聽課53節,學生問卷調查240餘人次,教師一對一訪談80餘人次,中層幹部一對一訪談60餘人次,校級幹部一對一訪談60餘人次。

三、特色與亮點

通過這次調研活動,從整體上看,在方略項目的引領下,在全區的共同努力下,學校教育教學重過程、重實效、重改革、重創新,區教育局關於“提升教育教學質量工程”的文件精神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全區不少學校在“堅持和落實質量形成過程的管理”、“重視學科建設,加強校本教研”、“立足課堂,全面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打造學校特色品牌,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注重校風教風建設,培養學生習慣和品質”、“堅持生本教育,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等方面呈現出不少的特色和亮點,彰顯了學校的個性,很多經驗值得學習和推廣。

四、問題與對策

本次調研我們本着“聽真話,訪真情”的原則,通過“隨機聽課,問卷調查,教師訪談,幹部訪談”等掌握的相關信息,歸納起來有五大方面共計十二個困感與問題,下面就這些問題進行歸因分析,並提出解決問題的應對策略。

(一)全區義務教育的基礎與現狀

問題1. 區域文化底藴不厚,義務教育基礎脆弱。

歸因分析:東西湖區建區短短50餘年,且在近幾年工業化發展階段之前,長期處於粗放的農業化發展階段,區域文化底藴單薄。東西湖雖然是一個具有較強包容性的移民區,但是移民的羣體主要是從事粗放的農業和較為低端的製造業、服務業,所以經濟的快速發展沒有為高素質人才的引進提供廣闊的渠道。就教育系統而言,2022年以前全區的中國小主要以原農場管理為主,實際上教育局和原農場都沒有管理,學校的硬件條件不能得到改善,管理上得不到指導,尤其是大量的素質不高的教師以不同的渠道進入了學校,其中一部分教師目前仍然在教學崗位上。就家長教育而言,儘管許多家庭經濟條件明顯改善,但大多是一種“暴發户”的心態,對孩子教育開始表現出重視,但不知道重視的方法,家庭教育不足是孩子健康成長的短板之一。

由於原農場學校教師專業素質不高,再加上年齡偏大,其中大部分教師難以勝任教學工作,而轉向做教輔和後勤工作,但這部分教師仍然佔用教師編制。儘管在2022—2022這五年間引進教師413名,全區“超編不夠”的問題仍然存在。

在上述客觀條件下,我區義務段教學質量長期在中等水平徘徊,從下列附表(ⅰ)可以看出會考尖子生在新城區處於偏低水平,從下列附表(ⅱ)可以看出會考平均分在新城區處於中等水平。

應對策略:夯實義務教育基礎,增強區域文化底藴

基礎刻育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要提升高中教育教學質量,必須要有堅實的義務段教育教學質量,“腳大”、“腰粗”才能“頭壯”,“珠子堆放效應”正説了這個道理。東西湖區義務段教育要本着“全面發展,均衡提高,整體推進”的原則,規範學前教育,夯實義務教育,辦好高中教育。用三至五年的時間,按照“一年打基礎、兩年求突破、三年上軌道、五年求發展”的總體目標要求,使東西湖區的教育教學質量有明顯提升。其應對策略是:

(1)學前教育要規範發展。按照《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要求,大力實施《學前教育第二期三年行動計劃》,不斷提高公辦幼兒園“以費養事”教師的待遇。重視學前教育,重視幼兒的生命質量和成長質量,促進身體和智力的協調發展,培養良好的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衞生習慣。

(2)國小教育要全面發展。強化學生的智力開發和養成教育,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好人生的成長基礎,促進學生身心和諧發展。不少學校希望在繼續堅持國小非畢業年級學業質量監測的同時,組織全區六年級統一調測工作,全面抓好學業監控,保證抽測抽考成績穩步提升。

(3)國中教育要均衡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發展潛力。要面向每一個學生,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抓好全區重點國中會考質量提升的同時,也要縮小校際之間會考的差距,努力提高高分段人數,增強我區國中教育教學質量的整體水平。

問題2. 區域教育發展不均,均衡教育相對失衡。

我區雖然地域面積不大,且於2022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示範區的評估驗收。但是發展不均衡的現象目前依然存在,這不僅使義務教育的公平性相對失衡,而且也嚴重影響了全區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就全區中、東、西三個區域來講,中部地區國小和國中的辦學條件、管理水平、幹部教師隊伍素質、家長教育背景、教育教學質量明顯高於東、西部地區的學校。東部地區隨着區域經濟的發展,教育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但是因為起步較晚,所以優勢尚未形成。西部地區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處於非常低水平的狀態,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得不到應有的保障。中部地區的基礎刻育有優勢但沒有做大做強,東部地區有好態勢但發展不夠成熟,西部地區明顯落後但沒有迎頭趕上的條件和動力,由此我區義務教育的整體教育教學質量必然會與全市有一定的差距。

吳家山城區及周邊學校嚴重超編,下面農場學校及邊遠學校教師人手緊張,教師學科專業不對口,學校為了能正常開課,不少教師改教其他學科。還有一些學校靠聘請大量的代課教師來解決然眉之急,這些代課教師臨時思想嚴重,缺乏穩定,教育教學肯定會大打折扣。

應對策略:着力強化區域教育,全面推進均衡發展。

區域性教育發展是一種開放的大教育觀,追求基礎刻育發展的協調性、穩定性和可持續性。區域性教育發展的主體是發展和諧:一指教育的均衡發展;二指教育發展與社會經濟發展相協調;三指教育的發展需要適宜的生態環境。區域基礎刻育均衡發展的目標追求是要促使所有的學校都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提高辦學水平。其應對策略是:

(1)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要進一步加大結構調整的力度,解決優質教育資源分佈不均衡問題。由於地域發展的差異,不同學校在教育物質資源分配、教師配備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距,表現為優質教育資源大多集中在吳家山地區,農村偏遠地區優質教育資源相對較少。教育資源的這種地區分配的不均衡,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區教育教學質量的均衡發展。

(2)努力規範教師流動機制。要加強和規範教師的流動管理機制,從制度上約束無序的教師流動行為,教師的流動要切實尊重雙方學校的意見,尤其是要充分考慮原學校的實際情況。要建立有效的教師交流機制,讓現有的教師資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

(二)學校教師存在的困感與問題

問題3. 教師閲讀習慣欠缺,學習閲讀缺乏規劃。

歸因分析:教師閲讀主要在泛閲讀、娛樂性閲讀、為了孩子的教育而閲讀的現象較為普遍,學科專業閲讀的人數極少;有閲讀規劃並養成閲讀習慣的教師幾乎沒有。更有甚者,認為現在是網絡時代,不需要買書閲讀?學校不買書我們怎麼閲讀?看來,深閲讀與淺閲讀不分是一個很流行的謬誤;把不閲讀的原因推給學校,為自己找藉口是一種普遍心態。閲讀習慣直接影響教師的人生品位和教學品位,閲讀的過程是自我塑造的過程,充滿個性,學校無法滿足每個教師的個性需求。

應對策略:倡導教師博覽羣書,積極營造書香校園。

閲讀習慣是教師職業安身立命之本,不可忽視。教師,作為人類文明的傳遞者,每傳一棒,都應用自己寬厚的閲讀視野為之增加人文的光輝,這是新時代對教師職責的新要求。其應對策略是:

(1)深化“精讀一本書”活動。對於“精讀一本書”活動,可否改變活動方式,不一味地考試,而是多開展一些讀書會的分享活動。讓每一個教師帶着閲讀體驗與同學科和其他學科教師進行分享,切實倡導“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生命的價值在於分享”。

(2)鼓勵廣大教師博覽羣書。要鼓勵教師博覽羣書,而不是隻讀本學科的書,那樣很容易成為“書蟲”,視野會越來越狹窄,觀點會越來越偏執。教師應該關注學習理論、學習哲學、學習歷史、學習經典著作,不讀孔子就不知道中國教育的淵源,不知道中國文化的根脈;不讀蔡之培、陶行知就不知道中外教育的聯繫,不知道近代和現代教育的精髓;不讀盧梭、蘇霍姆林斯基,就不知道什麼是自然主義教育,什麼是愛的教育,什麼是和諧教育。活在當下,作為教師首先要專心讀書,更要認清時代特點,把握時代脈搏。

(3)豐富教師的讀書生活。建議教育局可向當代的成功人士和教育專家索求“推薦書目”,每年推薦一部專業類書籍、一部人文類書籍、一部綜合類書籍(反映時代特點)。開展“讀書交流會”、“讀後感徵文競賽”、“讀書辯論會”等活動,豐富教師的讀書生活,倡導教師勤讀書、讀好書、用好書,積極營造書香校園。

問題4. 教師因材施教不力,學生厭學情緒嚴重。

歸因分析:目前優等生的學習狀況是:靈活缺乏嚴謹,聰明缺乏細緻,積極缺乏持久,爭優缺乏動力。優生不優的致命弱點是缺乏嚴謹、缺乏細緻、缺乏規範,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品質。

學生個性發展:在班主任中,只有少數教師關注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科教師,只是關注學科上的拔尖生,學生的個性專長,未施加積極的影響。

學生培優補差:大多數教師採取的方法是,利用午休和課間時間單獨輔導,鼓勵尖子生大膽探究;對於學困生大多數教師是任其自行發展。

此外,還存在下列問題:一是教師教學滿堂灌現象普遍存在,對學生學習方式多樣化的需求視而不見,對學困生的學習缺乏關注和指導。二是為了追求高升學率,教師加重學生的課業負擔,加班加點,題海戰術、機械訓練,使一部分學困生逐步失去信心,落伍掉隊,最後發展到厭學、逃學的地步。三是由於東西湖區為武漢市新城區,大部分學校處於城鄉結合部和農村地區,外來務工子女逐年增加,這些學生的家庭條件、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對學生的教育關注程度等都不盡人意。四是部分對學生了解不夠,關心不夠,督促不夠,引導不夠,使得一部分學生處於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在問卷調查中,有約40% 的學生不知道怎樣制定和真正落實學習計劃)。五是現行的績效獎勵制度使得班主任的待遇偏低,不少教師對擔任班主任工作缺乏積極性和主動性,很多教師不願意做班主任工作,既使擔任班主任後只想另外承擔教師一半的工作量,因此,班主任工作長期處於被動應付狀態,目前大部分學校還沒有形成轉化學困生的積極有效的方法。

應對策略:轉變教師教育觀念,關注學生生命價值。

刻師要轉變教育觀念,要遵循學生認知規律和教育教學規律。其應對策略是:

(1)更新教育教學質量觀。一是確立以人為本的教育質量觀。“以人為本”把學生的健康和幸福作為教學質量的核心內涵和首要指標。讓學生享受到學習的樂趣和學習成功的歡樂。二是樹立全面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全面發展”是努力使每一個學生都在原有的潛能和基礎上實現最大的發展和提高。美國對基礎刻育提出的五種能力要求“知識能力,原創能力,意志能力,協作能力,領導能力”是值得我們借鑑的。三是樹立可持續發展的教育質量觀。“可持續發展”是人的成長、人的終身發展的內在需要。任何一門課程,不僅要着眼於傳授和訓練學科知識和技能,更要致力於培養和形成學科精神、態度和綜合素質;不僅要打造知識性學力,更要提升發展性學力和創造性學力,把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置於核心位置。

(2)建立班主任專項津貼制度。為了調動廣大教師擔任班主任的工作積極性,建議建立班主任專項津貼制度,對達到標準工作量的教師擔任班主任者,可享受區教育局設立的班主任專項津貼,津貼標準:國小班主任每月500元,國中班主任每月600元。並將班主任津貼納入區財政專項預算,不擠佔教師的績效工資總額。

(3)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品質。一是要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要重視學生創造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注重發揮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引導學生積極地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二是教師要指導和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優生培養要在嚴謹、細緻、規範、習慣上做文章,努力提高學習效率。三是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品質。各中國小要在培養良好習慣、提升學習品質、培養學生綜合素質能力上下功夫,實現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

問題5. 課堂教學行為守舊,教學改革缺乏動力。

歸因分析:教學方式的改變,任重道遠。我們的調研主要聚焦在:教師的課堂教學由“以教為主”轉變為“以學為主”為何難?教師反映的主要原因:一是教材:教材中呈現的知識類型很豐富,有的適合教師的直接教授;二是習慣: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需要一個過程,教師需要學會慢慢等待;三是考試:分數決定教學效率,“以學為主”有時與高分並不正相關,換言之教與考有時並不完全一致;四是管理:很多學校要求教師把時間還給學生,對於教學時間有嚴格的控制,要求教師最多隻可講20分鐘,但堅持不了多久。這四個方面的因素都有一定的道理,這也為我們分析現狀提供了一個參考的框架。這一現狀説明教師對教學方式的轉變有較深刻的認識,有積極的變革意識,但是苦於無切實可行的具體操作策略。一方面,這與教師缺乏課程開發知識和課程實施智慧有關係;另一方面,這也與教育的單一的評價方式密切相關,從某種意義上説,是當下“唯分數評價”綁架了教師的行為,即只為分數,不惜放棄學生的個性發展。

課堂改革不力,教育方法陳舊。儘管借全市高效課堂建設工程的契機和方略教育集團的指導,全區幾乎每一所學校構建了屬於本校的課堂教學模式,但是構建的模式大多停留在文本上,沒有很好地在課堂教學中加以運用。農村學校教學改革缺乏指導,推進一種教學模式,熱一陣子,後來恢復原狀。大部分課堂教學不僅模式不清晰,而且教與學的方式依然陳舊,學生的主體作用依然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課堂中分層施教落實不夠,好學生“吃不飽”,差學生“吃不了”或“不想吃”,造成尖子生不尖,厭學生越來越多。現代教育技術沒有與學科教學整合,更談不上深度整合,絕大部分教師沒有意願、沒有能力有效利用教育技術設備,只是將電子白板用作投影,不能有效利用網絡資源進行教育教學。

應對策略:開展教學診斷活動,強力推進教學改革。

(1)繼續深化教學改革。我區有不少學校正在進行課堂教學改革,應當鼓勵學校在此基礎上繼續深化教學改革,積極轉變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方式。積極強化教學管理,從機制上形成一種以教學為中心的管理模式,避免採取補課式的提高教學質量的粗放式管理模式,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開展教學診斷活動。主要從兩個方面來進行:一方面對每個教師進行教學診斷(50歲以上教師除外),教育局可藉助市教科院的力量組建由特級教師構成的專家團隊,逐校逐個教師診斷,診斷後寫出書面意見留存,供學校和教研員跟蹤使用。另一方面教研員開展診斷式教研活動,如開展課堂觀察活動,用理性的數據説服教師改進教學。教研員給予老師的是智慧而不是知識,可嘗試項目打包的方式促進教研方式的變革,即組建研修團隊,簽訂責任協議,給予經費、政策、物質支持,開展基於實踐的學科研修活動。

(3)強力推進教學改革。要提升教師的專業素養和職業精神,教師要掌握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方法。課堂是師生共同成長的主陣地。傳統的“以教材為中心、以講授為中心、以知識為中心”的課堂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當下的教育教學需要,我們要堅持實踐體驗式的課堂教學。教育局倡導了幾年學“杜郎口”經驗,在調研中我們看到了一些互動的課堂、活動的課堂、學生為主的課堂,這些變化我們期盼它猶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對於教學改革,我們更應強力推進,尤其是強調教育局和學校行政層面的強力推進,在調研中我們發現,教師課堂有變化的,都是學校領導帶頭推進的學校。

(三)學校管理存在的困感與問題

問題6. 教學常規落實過虛,質量過程管理缺細。

歸因分析:“備、教、改、導、考、析、評、研”是教學管理的幾個基本環節,是保證教育教學效果,提高教育質量的基礎性常規性工作。由此,區教育局多年堅持推進“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管理”工作。通過調研發現,部分教師沒有將常規工作落在實處,一是備課缺乏針對性,課堂教學效率不高(此次調研隨機聽課53節,課堂效率不高的課佔相當高的比例);二是批改作業不認真、不及時;三是教研活動流於形式;四是學校在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的“管理”上走虛步,學校有制度,無檢查,有檢查,無獎罰,幹好幹壞一個樣。

應對策略:落實教學常規管理,貫通質量形成過程。

學校管理者應不斷創新學校的管理機制,促進學校協調發展、內涵發展,為師生的共同發展提供服務和保障。其應對策略是:

(1)學校管理要落實過程環節。學校管理要突出一個主題,狠抓教學常規,規範教學行為,強化教學管理,提高教學效益;學校管理要抓好二條主線,一是抓好教學常規,努力提高教師素質;二是注重教學過程,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學校管理要關注三個層面。一是關注全體學生,要求教師不得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全面提高合格率;二是關注全體教師,實行科學設崗,充分挖掘教師的使用潛能,做到各年級協調發展,採用行政人員年級蹲點制度;三是關注教學過程,重視細節管理,完善教學評價,實施跟蹤監控,發現問題,落實措施,矯正到位。

(2)全面落實過程管理規定。要高度重視質量形成過程的管理,進一步落實《東西湖區中國小教學質量形成過程管理指導意見(試行)》(東教【2022】41號)和《東西湖區學科管理細則》等有關規定,在教師備課、課堂教學、實驗操作、作業佈置和批改、教研活動、學生學習習慣培養等環節上抓落實。區教育局和學校要始終將教學常規管理作為重要工作,抓佈置,抓檢查,轉反饋,轉整改,抓細節,做到一天不放鬆,一週不放鬆,一月不放鬆,一年不放鬆。

問題7. 專業發展意識淡薄,教書育人缺乏激情。

歸因分析:專業發展規劃:總體情況是年輕教師有專業發展規劃的意識,中年以上教師基本無專業發展規劃。教師在倦怠和發展之間徘徊,他們認為“疲倦感”“職業倦怠感”有本質的區別,前者是身體的反映,後者是身體和心理的綜合反映。教師疲倦的因素很多,一是教學負擔過重(特別是語、數、英老師);二是班主任工作繁重且繁瑣;三是有責任心的老師早、中、晚的培優補差,精力消耗過大。儘管如此,在訪談中還是有很多教師渴望專業發展。很多教師呼籲學校多給他們外出學習機會,這一點很值得重視,特別是當下教學改革呈現出了與技術融合發展的特點,就更需要教師抓住時機,學習一些可操作性的知識與技能。

學校的教學管理重硬指標的管理,忽視了軟環境建設。在訪談中,凡是涉及到學校教學工作常規管理的項目,教師們普遍可以按照要求和制度去完成,但是完成的質量很難量化,這容易助長教師“應付差事”想法的蔓延。對於軟環境建設,學校雖然有“教育理念”、“校園文化”,但是,文化的浸染性不強,在教師的精神和行為上呈現出“兩張皮”現象。

刻師的職業倦怠感產生的原因,既有客觀因素,也有主管因素。客觀上隨着年齡的增長,教師的心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總的趨勢是心態逐漸平和,教師更容易享受現有的閒適的生活。主觀因素是,缺乏點燃心靈之光的播火者,學校領導給予中年骨幹教師的要求一般是:給你一個好班,爭取為學校爭光;忽視了寄予教師個人發展的希望,特別缺乏引導教師成為專家型教師的期盼。這與我區教師評價的大環境有關,教師的發展沒有更好或更切實的高點。

應對策略:搭建專業發展平台,鼓勵教師自主發展。

(1)為教師提供專業援助。學校要為每一個教師的專業發展提供機遇,樹立培訓即福利的理念。加強對教師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的培訓學習,要充分利用校內各種資源完善教師的自我培養體系,通過多形式多渠道優化教師的知識結構,為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保障。如鼓勵參加各類觀摩教學和學術交流;加強網絡建設等來拓寬教師專業視野;建設學習型組織,為教師的自主學習創造良好的環境;利用校外資源,進行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如短期培訓、脱產進修、參觀學習、專題報告等形式,以滿足教師職業生存和職業發展的需要。

(2)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要關心、愛護、尊重、理解教師,既滿足教師的物質需要更要滿足精神需要;要賦予教師更多的專業自主權和自由度,增強教師的主體意識,從管理層面上剷除滋生教師職業倦怠產生的土壤。建立基於課程改革、教師專業發展的科學的教師評價體系,而不是以分數為唯一尺度,要兼顧教師的工作態度、工作狀態、師德修養、教育教學科研等,促進教師全面健康和諧發展,要建立公平合理、賞罰分明的激勵機制,要使校園成為一個可以實現正義與公正可期的地方,充分調動教師的工作熱情和工作積極性。

問題8. 學校幹部人浮於事,教育管理簡單粗放。

歸因分析:區教育局多年來對學校幹部的選拔、任用、培養、考核缺乏科學性、系統性和政策性,存在以下問題:一是學校幹部職數偏多。沒有按照編制標準配備校級和中層幹部,全區校級幹部多達200餘人,有的學校總共只有30多名教職工,中層以上的幹部多達13人,且部分優秀教師走上管理崗位後逐漸脱離自己擅長的教學崗位。二是幹部隊伍的素質參差不齊。區教育局和學校對幹部選拔、任用的標準不清晰,尤其是沒有將幹部的思想政治素養和專業能力作為其核心要素。三是沒有重視幹部的培養。只從工作的角度任用幹部,而很少考慮幹部的專業發展和政治前途,由此造成部分工作多年的幹部失去動力,缺乏創新,按部就班。四是幹部的考核不繫統。幹部的考核標準按照“德能勤績”,沒有很好的體現校長的專業標準。區教育局沒有建立較為科學的校級幹部的退出機制,基本上是“只上不下”,部分能力不夠或者職業倦怠嚴重的幹部不能下,優秀的幹部也無通道可上。五是一些學校管理方式簡單粗放,未能依法依規進行管理。如課程開設重“主課”輕“副課”;在教育質量形成過程管理中,部分學校存在制度執行不嚴的現象,在教學質量管理的精細化方面還存在着很多不足;部分教育資源、設施設備未得到充分合理的使用。

應對策略:改革幹部選拔機制,加強校級幹部管理。

(1)改革幹部選拔機制。按編制控制校級幹部和中層幹部的數量,做到學校管理精簡高效;改革校級幹部的選拔、任用和考核制度,落實2022年《東西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構建校長聘期目標考核機制”的有關精神,將“以德為先,德才兼備”作為幹部選拔的重要標準,有效利用《校長專業標準》,突出校長的專業素養,實行一年一小考核,三年一大考核,同時要用好考核結論,做好“經驗推廣,表彰獎勵,誡免懲處”等工作。

(2)給予校長用人權利。給予校長校內任用幹部的權利,將校級副職和中層幹部的聘用權利交給校長,區教育局只負責對校長、書記的管理。

(3)切實轉變工作作風。教育行政部門要進一步規範檢查、考核項目,切實改變“檢查項目多,重複檢查多,會議多,資料多(電子稿、紙質稿)”的無效狀態,要全面轉變教育行政部門的工作作風,對學校應少一些會議,少一些檢查,少一些無用的“看望式”的下校,少一些干擾,多一些研究,多一些指導,多一些服務,多一些關心。

(四)教研業務部門存在的困感與問題

問題9. 校本教學研究膚淺,集體備課缺乏深度。

歸因分析:教師對教育科研的看法是:做課題研究可以促進個人的專業成長。但是,課題研究的環節繁瑣,做課題研究需要理論素養,教師普遍認為自己的理論修養不足,高不可攀,畏難情緒嚴重。課題管理不規範,有時只是開題,後續工作無人監督,過程容易走“虛步”,無“質感”,研討的深度和廣度大打折扣。

刻師對教學研究缺乏濃厚的氛圍,學校雖然有集體備課制度,但走形式的多,真正深入研究的少,集體備課活動多數停留在“安排教學進度,佈置教學任務”上,不少教師工作墮性嚴重,喜歡吃現成飯,用“拿來主義”原版照搬網上下載的現成的教案、課件、試卷、練習題等,教師研究命題一般只是彙編題目,也就是挑選題目,極少有改編題目的,原創題目的更沒有。教師自已很少去研究怎樣設計,怎樣備課,怎樣教學,怎樣命題,一些邊遠農村學校、袖珍學校幾乎沒有教研活動,教學從一般到一般,因此,教學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應對策略:開展區域教研活動,帶動教師深入研究。

(1)認真規範集體備課流程。嚴格按照教研室規定的“課前預設性研討”、“課後反思性研討”來開展,使集體備課既要有形式和制度,又要有質量和效果,還要有教師的提升和發展。

(2)進一步深化片區教研活動。要加強教研員對學校常態教研活動的參與和指導,目前的片區教研活動一次一個主題,對教師的研究意識起到了很好的孵化和啟動作用,但這還不夠。可嘗試“系列化或主題性”教研活動。設計以學期(或年度)圍繞一個真實問題開展的系列教研活動,在活動中讓教師親歷“發現問題—甄別問題—選擇途徑—設計方案—解決問題”的科學研究過程。教研員每學期可選擇一個年級,圍繞一個“主問題”,依據逐次遞進的邏輯,設計開展系列的教研活動。嘗試“診斷、參與式”教研。教研員可針對校內的周測及綜合測試,進行質量分析、診斷問題,確定教學重點,然後與活動的主講教師溝通,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

(3)加強優青學帶的引領作用。要加強學科骨幹教師的動態管理,充分發揮市區兩級優青學帶的引領作用,鼓勵他們支教送教,在學校教研活動中,帶頭行動,帶頭示範,積極參加聽課評課活動、集體備課活動、教學研究活動。從整體來看,全區優青、學帶人數比例偏低,建議區教育局逐年適當增加評選優青、學帶的比例。

問題10. 教研業務職能欠缺,教學指導難以到位。

歸因分析:教學研究的內容範圍很廣,概括起來就是四大方面:人,事,物,理。人—就是指學生和教師;事—就是指教與學的一切活動、現象;物—就是指教學活動中所依據的課標、教材、教學設施及教學手段等;理—就是指教育教學的理論、方法、策略等。教學研究是一項工作,也是一門科學。作為“工作”,它本身就是一項實踐,有很強的實踐性;作為“科學”,它除了具有自身的理論體系外,還必須以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以及教學管理學、教育統計學等教育基礎理論作指導,有很強的理論性。理論性與實踐性相統一就是它最本質的屬性。

目前我區的教研現狀是:一是受“考試壓力”的影響,會考學科教研員的工作偏重於對考試的研究,存在以考試研究為主的現象;二是對教研員的管理、考核缺乏競爭、激勵機制;三是教研員專業素養提升的渠道偏窄,使得教研員的理論視野和研究視野缺乏應有的深度和廣度。

應對策略:明確業務部門職能,增強教研指導實效。

刻研室是我區教學教研的核心機構,應增強教研員在學科教學中的指導、服務、研究、培訓職能,促進學科建設和教師專業成長。其應對策略是:

(1)明確教研員教研工作職能。一是教研員在課程改革上,有“學術引領”的職能,塑造個人學科專家的形象,鞏固教研員學術地位。二是教研員在教學視導上,有“教學指導”的職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讓參與課改的人數更多,研究的問題更具特色,共同推動課改的健康發展。三是教研員在質量提升上,有“信息傳遞”的職能,抓好各類信息的採集和傳遞工作,保證有價值的信息能夠得到有效的利用。四是在課題研究上,有“引領研究”的職能,注重課題研究的前瞻性,抓好成果轉換,不斷為全區教育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五是教研員在校本教研上,有“教研服務”的職能,加強學校備課組工程建設,構建新的教研體系,培養一批優秀教研組長。六是教研員在優化管理上,有“人才培養”的職能,建章立制,構建有利人才成長的工作環境。

(2)建立教研員管理的動態機制。區教育局要建立教研員管理的動態機制,做到:能上能下,進退自如。對教研員的工作績效要按照教研員的素質標準,實行一年一考核,考核工作突出教研員的專業素養和工作效能,評價的主體也應是多元的,包括學校管理者、學科教師、同行、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甚至上級業務部門等,對二年考核不合格者,實施退出機制,下到學校任教或做其他工作。

(3)建立教研員定期輪訓制度。要加強教研員的定期輪訓工作,應重視對教研員課程意識的培訓,創造條件選派教研員參加學科“國培計劃”活動,以擴大教研員的研究視野,讓教研員有足夠的教研信息存量和專業知識存量,使其教研思想、教研觀念、教研方法、教研途徑、教研策略等均處於領先地位,成為教學研究專家。

(五)教育行政部門存在的困感與問題

問題11. 動力不足職業倦怠,教師管理機械呆板。

歸因分析:從調研結果分析,全區教師對於職業目標取向總體可分為三類:一是階梯取向。把教學工作視作“職業”,把得到出於制度頂端(高級)的職位看成是成功,其專業發展的動力來源於專業之外的職業階梯升遷的需要,且一旦達到頂端之後就會失去動力。二是工作指向。把教學工作視為生活的“飯碗”,把有班上、有工資、有單位作為最基本的生活需要,無過多追求、無上進心、無強烈責任感、無精神動力和職業發展願望。三是專業指向。把教學工作看成是一種“專業”,有一種強烈願望和動力,把內在的不斷獲得專業結構的改進看作是最大的成就,並從中獲得滿足。

就教師個人而言,部分教師缺乏應有的專業理想、專業情操、專業品質,教師的專業發展動力不足。青年教師缺乏經驗和方法,中年教師缺乏學習和創新,老年教師缺乏風格和激情。沒有終生學習的觀念,更沒有把讀書視為自己的一種生活方式。教師的心沒有隨着學生的成長而跳動,沒有在師生共生共長中體驗學生每一步成功的快樂。

就學校管理而言,教師考核機制不活,幹好幹壞一個樣,干與不幹一個樣,學校對教師的聘用與考核缺乏有效的手段。

就教育行政部門而言,教師的流動交流機制失去計劃性、合理性。教師的調動,政策性不強,隨意性較大,沒有充分考慮學校的現實需求和教師專業發展的需要,造成很多偏遠薄弱學校幾乎沒有骨幹教師。沒有從教師的專業特長和個性特點角度給予其相應的關懷。

應對策略:盤活全區用人機制,提升教師隊伍素質。

(1)盤活學校用人機制。學校要盤活的兩支隊伍,一是教師隊伍,二是幹部隊伍。尤其在教師隊伍建設上,要深化三大機制:責任制——實行目標管理,完善各級教師崗位責任,落實考評制度;聘任制——用人機制體現優勝劣汰;分配製——真正體現多勞多得,優勞高酬,獎勤罰懶,獎優罰劣。加強教師隊伍考核機制的建設,全面實施教師定期註冊制度,完善考核退出機制建設,突出以能力和業績為導向的具體考評體系,對不適應教學崗位要求的教師實施離崗培訓,離崗培訓後仍不能適應教師崗位要求的將調整出教師隊伍。對相對富餘教師中的老年教師,經過培訓仍不能適應轉崗任教的,引導其向學校教輔、後勤等工作崗位轉換。

(2)整合全區有效資源。在區域範圍內利用“大校帶小校,名校帶新校,強校扶弱校”的方式,激活用人機制,盤活師資隊伍,用活現有資源,提高東西湖區域性教育的整體水平。認真落實2022年《東西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推進學區制改革,建立學區制工作機制”的有關精神,加強“強弱聯合,以強帶弱,強強聯合,以強促強”的多元學區制建設,加大教師交流力度,推進鄉一體化發展,實現全區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3)堅持人才引進制度。區教育局要爭取政策,將引進優秀大學生或在職骨幹教師的工作堅持下去,並形成長效機制,打破長期受編制限制的困擾。

(4)全面提升教師素質。提升我區教師隊伍的素質,要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通過對依法治教和教師師德文件的學習,強化紀律約束,提升教師的守紀守法意識和師德修養,激發教師的“仁愛之心”;二是重視校本教研,充分發揮校長和骨幹教師的引領作用,將基於學校實際問題的教育教學研究作為教師成長的有效平台和載體;三是讓教師“走出去”,在走出去的過程中讓教師開拓視野,在“學然後而知不足”中激發教師內在的學習動力;四是不斷提高教師的待遇,維護教師的合法權益,激活教師的工作動力。

問題12. 教育質量意識不強,考核評價體系模糊。

歸因分析:加強教育教學管理,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理所當然地是全區教育系統的中心工作,但是現實狀態是“提起來千斤重,放下去半兩輕”。目前,我區存在如下問題:一是上上下下以質量為中心的氛圍沒有完全形成;二是對於義務教育階段什麼是質量?“分數”和“素質”是否矛盾?“減負”與“增效”是何關係?等一系列問題還沒有形成統一的認識;三是因教育教學是“軟”指標,難以項目化或量化,其中心地位容易被其他工作所取代;四是對於如何科學合理地評價教育質量,雖然全區已有一定的基礎,但在認識上和技術上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完善。

應對策略:構建科學評價體系,完善考核評價制度。

(1)樹立正確的教育質量評價觀。一是樹立發展性的教育質量評價觀。評價既看量的增加,又要看質的提高;既從現實出發,重視工作的基礎性、前進性和導向性,又強化特色與創新,推動教育教學品牌創建。評價指標應能為素質教育評價活動的實施指明努力方向,及時針對存在的不足和問題進行補救,調控素質教育的實施過程。二是樹立多元標準教育質量評價觀。要採取多元標準,根據對不同教育對象的不同要求來設置具體的評價指標,堅持一致性和差異性相統一,增強評價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同的學校、年級、教師和學生,評價標準要有區別,重視個別化、個性化和差異性,避免全區用一個統一的尺度來衡量教育教學質量。三是樹立全面的教育質量管理評價觀。堅持完整性與效用性相統一,儘可能體現出與素質教育相關的所有重要因素。同時,要重視教育的過程管理,定性評價與定量評價相結合,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2)構建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要認真貫徹落實2022年《東西湖區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大力實施素質教育,建立綠色評價體系”的有關精神,構建科學的教育質量評價體系。科學、公正、合理的質量評價體系應具備以下三個特徵。一是評價的價值取向具有前瞻性和導向性。以人為本,尊重教師的人格,關注教師的內在需求,在促進學生髮展、教師成長的同時,促進學校文化的構建。二是評價的內容全面,標準公正合理,程序方法規範,結果能得到教師認可。三是具有可行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切實成為監控各課程實施環節、教學環節的效果、實現教學的有效化和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工具。

評價要關注教師的內在需求,以尊重教師主體地位和人格為前提,關注教師的努力程度和取得的進步,關注教師的未來。教育教學質量評價要採用獎懲性評價和發展性評價相結合的模式,使其既保持教師的績效壓力,又能夠保持對教師的內在激勵,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發展。

【第13篇】學校教學質量調研報告範文

在本年這些次深切進修實踐科學成長觀活動中,經過議定聆聽帶領、專家的講座和進修上級有關文件精神,我深入認識到,抓好黌舍傳授工作,進步傳授質量,必須堅定以科學成長觀為管轄,必須連續解放思維,變化見解,強化改革,立異思路,必須堅定以工錢本,增進門生周全成長。為了把握環境,尋找差距,謀求成長良策,根據縣局《關於展開深切進修實踐科學成長觀活動方案》第一階段的要求,我和幾位教研員一路,深切到具有代表性的幾個鎮國中,展開“如何進步傳授質量”的調研活動,現將調研環境報告以下:

一、根本環境

1、調研東西:用八天時候對xx中學、xx一中、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xx中學等國中展開視導調研。這些黌舍對我縣中小黌舍具有必定的代表性。

2、調研方法:一是聽校長報告請教黌舍工作。緊張明白校長是不是有明白的辦學思路,是不是落實符合黌舍實際進步傳授質量的辦法。二是深切講堂聽課。緊張抽查講堂傳授中教師根本功,新課程理念的貫穿,傳授方法的利用,門生進修方法的教導和雙基的落實環境。三是訪問師生。緊張明白黌舍辦理、老例傳授辦理、教師辦理、各項軌制的落實、傳授工作狀況、教師工作責任心、黌舍對門生的辦理等。五是查閲各種資料。重在把握進程辦理是不是高雅化。

二、存在題目

經過議定調研發覺,這幾所黌舍在進步傳授質量方面積聚了很多好經驗,有很多值得必定的做法。但也存在很多不敷,這些不敷也是我縣中小黌舍如今存在的緊張題目。

1、教師步隊人事辦理改革滯後

我縣教師人事辦理機制跟不上期間成長的要求,教師職業畢生制、教師崗亭“金飯碗”,異國被衝破。競聘上崗、擇優聘用、優秀劣汰的人事辦理系統體例異國構成。造成部分教師安以近況,不思進步,貧乏主人翁意識,敬業精神差,異國危機感。在調研中發覺:有的教授只滿足於“出滿勤”,不存眷傳授結果;有的小病裝大病,告假在家,工錢分文很多;有的評上高級職稱,漲了工錢,就不想上課;有的不肯當班主任等等。而黌舍帶領對這些教授也只能是聽其自然,別的如何如何不了他。現階段大家都覺得教授難管。

2、教師傳授見解變化不完全

部分教師對促成新課程改革認識不敷,加上平常不自動進修,不自動參加活動,對新課程表面明白甚少,對新課程標準把握不周全,新的傳授觀、教師觀、門生觀異國真正建立起來,傳授方法還是老一套。“舉座灌”、“填鴨式”另有必定市場。感化了傳授質量的進步。

3、講堂傳授效益不高

部分教師“向45分鐘要質量”的“有效傳授”意識不強。課前籌辦不敷,教案大略,對講義拓展不敷,補充不敷,開掘不深;課中教師包辦代替多,師生互動少,關聯門生實際少,有效練習的時候和內容不敷,沒能鼓勵門生進修樂趣,乃至傳授進程偏離傳授目標,傳授結果差;課後門生操練量不敷,教師帶領不到位等等。得當本校門生實際的有效講堂傳授模式另有待摸索。

4、校本教研流於式樣

經過議定教研室的廣泛宣揚和深切教導,很多黌舍對校本教研引發珍視,但部分黌舍或學科組對校本教研還認識不敷,工作擱淺在表面上。校本教研鼓勵機制不健康,教研目標不明,教研方法單調,教師對教研異國熱忱,黌舍教研氛圍不濃。很多教研活動大都流於式樣,異國產生最大效益。教研對傳授工作的推舉動用不大。

5、傳授老例辦理抓得不細、不實

多年來,我們對黌舍老例辦理(包括傳授老例)進行了督查和考評,全縣中小黌舍的老例辦理有了很大的進步。但部分黌舍在傳授老例高雅化方面另有欠缺。特別是鎮教誨總支對村塾的辦理力度不敷,要求不細。在辦理中,有的珍視查抄,不珍視反饋整改;有的珍視軌制的訂定,不珍視軌制的落實;有的珍視量化統計,不珍視定性分析;有的珍視結果辦理,不珍視進程的教導等等。一些傳授工作細節辦理有弊端。如教研組、教師工作籌劃審籤、單位過關抽查、功課批改查抄、教師聽課評課帶領查抄等,辦理還不細緻,不實在。

6、學科教師不配套

全縣教師總數根本充足,但年齡佈局老化、學科佈局同等理、部分出缺額,特別是xx、xx鎮黌舍學科教師數量不敷、配套不齊,部分科目教師不敷。如英、史、地、生、化等學科教師廣泛缺編,黌舍不得於採納其他教師兼課的方法,補充部分科目教師不敷,增加教師工作量,也因為專業差錯口,感化傳授質量的進步。

7、當代化傳授配置貧乏

經過議定“兩基”攻堅的大量投入,全縣中小黌舍根本辦法構築有了很大的變化,校容校貌面貌一新,傳授前提明顯改進。但當代教誨技巧配置投入不敷,配置數量偏少。全縣半數以上黌舍異國多媒體講堂,國中各校也是十幾個班共用一個謀劃機講堂和一個多媒體講堂,不能滿足教師利用進步傳授技巧伎倆幫助傳授。

三、進步傳授質量的發起

1、強化教師人事辦理軌制改革

發起上級黨委、當局及人事部分探討出台符合期間特徵的教師人事辦理法則,激活教師步隊辦理機制,構成能者上,庸者下的精良的辦理模樣。落實教師績效工錢掛鈎方法,變動教師工作自動性和創設性,加強教師工作責任心和危機感,進步工作效益。一是履行校長競聘制和教師全員聘用制。落實崗亭職責和任職目標,營建公道的競爭氛圍。二是衝破教師職稱畢生制。美滿教師職稱評聘軌制,根據工作本領和工作結果,履行“高職低聘”或“低職高聘”。三是平息教師養老保險扣繳,以鼓勵教師安心教誨傳授工作。

2、大力大舉加強教師步隊構築

進步傳授質量關鍵在教師步隊的綜合本質,必須構建長效機制,促成軌制立異,加強教師步隊構築。一是加強教師培訓。增加培訓經費,採納多層次、多渠道、多式樣的教師培訓活動。變化死板培訓中自上而下的“大一統”的培訓式樣,建立“菜單式”的培訓模式,滿足受訓者的差別需求,鼓勵教師參加進修培訓的自發性。二是高度珍視教師連續教誨。鼓勵教師崗亭自學,建立嚴厲的教師連續教誨查抄和考評軌制,變化現行只撮要求,不問結果;不當真進修,冒報學分的現象。三是強化骨幹教師步隊構築。履行“名師工程”,美滿骨幹教師培養機制,建立“學科領祖先”、“學術領祖先”科研經費嘉獎機制。四是當真辦理一些學科教師不敷的題目。

3、美滿傳授質量m懲軌制

以縣委、縣人民當局大略縣局的光榮,出台“xx縣中小黌舍教誨傳授m懲方案”,加強黌舍傳授目標考核和質量監控,採納進程嘉獎和結果嘉獎相聯合的原則,賜與在大學聯考、會考、國小畢業合格率驗收傳授結果明顯的教師、黌舍賜與精神嘉獎和精神嘉獎。要求各個黌舍也要連續美滿教誨傳授質量m懲軌制,變動廣大教師工作自動性和創設性,以大面積進步傳授質量。

4、大力大舉促成傳授老例高雅化辦理

構建科學公道的傳授辦理系統,進一步美滿全縣中國小老例辦理細則,分化辦理內容,細化辦理關鍵,典範辦理行動,明瞭考評標準,珍視進程辦理,進步辦理效益。同時加強監督查抄,珍視題目反饋,落實整改辦法,強化跟蹤查抄,要求整改到位。建立教誨督導會診小組,對傳授辦理薄弱的黌舍賜與會診幫扶,發起公道發起,兑現集體進步。

5、結壯展開傳授科研

加強科研興校意識,闡揚教科研引領效用,建立以課題探討為先導,以校本教研為根本的工作原則。校本教研與課題探討兩手都要抓,兩手都要硬。校本教研以“有效傳授”為切入點,以講堂教法、門生學法、傳授藝術等為重點。課題探討以傳授模式探討、傳授進程優化、門生潛能開闢和非智力身分成長為重點。注意美滿教研鼓勵機制,鼓勵教師全員參加教研,立異教研式樣,充裕教研內容,強調教研合一,進步教研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6、強化傳授工作教導

縣教研室作為全縣中國小傳授工作“探討、教導、辦事”的本能機能部分,要切當踐諾職責,加強辦事意識,深切黌舍、教師,加強傳授教研工作教導。一是加強進修,竭力進步本身本質;二是深切調研,把握環境,明白教師需求,進步教導針對性;三是聯合學科實際,構造黌舍教師展開充裕多彩的教研活動;四是注意彙集和傳達教改信息,做好送教下鄉工作,推行進步的傳授經驗。

7、加大投入增加傳授配置

發起各級當局和教誨行政部分,在加強黌舍校舍構築,粉飾綠化校園的同時,也要分身傳授配置的投入。就我縣如今來看,應當增大進步傳授配置投入,增加收集講堂和多媒體講堂間數,以滿足新課程講堂傳授的必要,為教師供給進步的傳授幫助伎倆,連續進步講堂傳授效益。

傳授質量是黌舍的生命線,進步傳授質量是家長及社會的急迫要求。我們必須堅定以科學成長觀為教導,以科學成長觀管轄傳授工作,克服保守思維,清除死板腦筋定勢,當真分析與科學成長觀相牴牾的題目,竭力辦理制約傳授質量進步的身分,連續解放思維,斗膽立異,與時俱進,狠抓落實,聯合拼搏,結壯促成新課程改革,周全進步傳授質量,增進xx教誨超過成長、科學成長,又好又快成長。

【第14篇】提高重大工業項目質量和效益的調研報告

提高重大工業項目質量和效益的調研報告你們都寫好了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蒐集整理出來的提高重大工業項目質量和效益的調研報告,歡迎閲讀!

今年是市委、市政府確定的重大產業項目突破年。提高重大工業項目的質量和效益,既是今年市委、市政府的戰略重點,也是市政協與黨委、政府協商的重點議題。5月27日,洪錦華主席率主席會議成員視察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情況,對議題調研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按照主席會議的要求,市政協組成由經濟科技委員會和民革、民盟、民建市委會參加的專題調研組,通過赴項目建設現場實地調研、與相關部門交流調研、深入基層和園區座談調研以及對項目關鍵性數據分析調研,重點對項目的產業契合度、投資實在度、建設集約度、技術密集度和投產達效率、投資回報率、税收貢獻率、就業貢獻率等方面情況進行了深入調研,集思廣益,形成報告如下:

一、我市推進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的基本情況

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堅持項目為王理念,始終把重大工業項目建設作為全市工業經濟穩增長的第一要務、調結構的第一抓手、促轉型的第一引擎。組織領導有方。市委、市政府成立最高規格的重大項目建設領導小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同志任組長,並在市委辦公室設立市重大項目推進辦公室,牽頭負責重大項目推進工作。市委常委會每月聽取各地、各部門一把手彙報重大項目建設情況,研究部署下一步工作任務。各縣(市、區)也都參照市裏的模式開展工作,形成了一級抓一級、一把手抓一把手、層層抓落實的重大項目建設組織領導體系。推進舉措有力。初步形成了654321推進機制:6,即明確重大工業項目定項目地點、定主攻方向、定目標企業意向、定初步招引政策、定工作進度計劃、定工作班子和責任人的六定要求;5,即健全領導和部門掛鈎聯繫重大項目制度、重大工業項目零收費制度、審批事項辦理綠色通道制度、項目祕書跟班服務制度和年度考核、季度會辦、月度督查制度等五項制度;4,即加強對新簽約、新開工、新竣工、新投產四新項目的認定管理;3,即每年舉辦正月十八、418、818三次項目集中開工活動;2,即每年年中和年末組織兩次重大項目觀摩和督查活動;1,即每月在市級主要媒體公示一次四新重大工業項目情況和項目建設進度。考核監管有效。市委、市政府將重大項目建設作為縣(市、區)黨政正職考核和市級機關綜合考評的第一權重,進一步強化工業投資目標考核,逐個地區、逐個項目落實進度要求,逐月進行對標分析和排名通報,強化問責,硬化考核,形成了較完善的目標考核機制。在監管方面,創造性地實施了對重大項目建設現場的實時視頻監控,隨時跟蹤和督查重大項目建設情況。

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抓重大工業項目取得了顯著成效。20_____年,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7000億大關,達到7342.4億元,同比增長14.7%。今年17月份,我市工業經濟主要指標在全省排名均有明顯進位,其中在建50億元、20億元重大工業項目數分別居全省第3、第4位,工業開票銷售、工業用電量兩項指標增幅均列沿江八市首位,各項指標匹配性進一步提高,重大項目已經成為揚州工業大發展、快轉型的定海神針。

調研組認為,我市在不斷加大重大工業項目推進力度,並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應把着力提高項目的質量效益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克服和改進以下幾方面問題:

1、對項目質量效益的重視程度不夠。從調研情況看,各地各部門對項目的質量和效益重視程度不平衡,主動謀劃尤顯不足。如項目招引中,有投資門檻、缺質量效益門檻,去年市區新認定開工的24個重大工業項目,規劃投入產出比平均僅為1:1.5,遠低於1:3至1:5的要求,其中7個項目低於1:1,個別項目甚至達不到1:0.5。項目實施時,有投資規模要求、缺投資結構要求,項目普遍存在重註冊資本、輕實際投入,重土地廠房投資、輕設備技術投資的現象。項目考核上,有數量進度考核、缺質量效益考核,尚未出台項目質量效益的專項考核辦法和標準,實際操作中重簽約、開工等前道考核,輕產銷、利税等後道考核,特別是一些約束性指標考核不嚴。

2、項目實施的成功率不足。主要表現為三低一不足:項目開工率偏低,據瞭解,近年來我市和各縣(市、區)每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約200300項,其中工業項目佔一半以上,而20_____年至今,全市累計認定新開工重大工業項目僅 143項,許多項目簽在了紙上,卻未能落實在地上。項目投產率偏低,20_____年、20_____年、20_____年和今年上半年,全市新開工重大工業項目分別為38項、40項、41項和24項,而同期全市竣工投產重大工業項目分別僅為8項、20項、21項和12項,其中雖有建設週期因素,但項目竣工投產率較低的問題仍很突出。企業存活率偏低,調研發現,當前少數地區在招商引資中出現了只重引資不重招商的傾向,這種口袋招商、賬面招商,實際有違項目為王的原則,應着力避免。以外資項目為例,202220_____年我市新設外資企業961家,目前實有509家,存活率僅為53%。據有關資料分析,今年全市參加年檢的外資企業累計僅1220家,其中註冊資本2000萬美元以上的工業企業僅86家,這就是我市改革開放以來引進外資的全部家底。項目儲備不足,由於近兩年項目建設推進力度很大,項目深耕難度不斷加大,項目儲備特別是重特大項目儲備不足,表現為在手洽談項目少、新簽約項目少、項目信息源少,難以滿足項目建設的長久之需。

3、項目的內在質量不高。以去年全市新開工41項重大工業項目為例:產業層次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屬於數字化、智能化、綠色化製造的項目僅佔一半左右,投資冶金、機電、線纜、日化等兩高一剩產業項目仍較普遍,項目設備投資合計211.8億元,佔總投資的45.7%,少數項目設備投資佔比不足30%,與6070%的要求相差較大,項目投資產業結構偏重、技術水平偏輕的傾向需加以克服和改善。產業集聚程度有待提高,除石化項目集中佈局在化工園區、初步形成鏈式集聚,其他項目投資仍然存在橫不成羣、縱不成鏈的狀況,未能形成投資集聚效應。投資實在度有待提高,部分項目投資強度高、但投資回報低,經實地查看和分析後發現,主要是投資虛增所致。建設集約度有待提高,同為單體投資10億元項目,投資強度最低的用地300畝,最高的用地僅50畝,相差6倍,雖項目行業、技術水平、實際投資有所不同,但可以説明,提高項目用地集約度的空間仍然很大。

4、項目的綜合效益不明顯。突出體現為三個不對稱:項目投入與產出回報不對稱,20_____年竣工的20項重大工業項目,總投資205億元,去年新增開票銷售僅140億元,低於項目投資總額;去年竣工的21項重大工業項目,今年上半年新增開票銷售141億元,僅佔項目總投資的43.3%,其中有5個項目企業新增開票銷售不增反降。政策扶持與税收貢獻不對稱,一方面政府通過重大工業項目零收費、低地價、退返税等政策,加大市級財政扶持力度,並主動幫助優質項目爭取國家和省級專項資金扶持,僅去年爭取工業項目扶持資金6700多萬元;另一方面20_____年以來竣工的53項重大工業項目,竣工投產後企業累計年均税收低於1000萬元的有35家,一直未產生税收的有7家,分別佔66%和13%,20_____年以來新開工105項重大工業項目中,已辦理税收登記的58户,其中各類無税户25户,佔43%。政府服務與項目進度不對稱,政府及相關部門積極創新服務舉措,服務項目建設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但10億元以上工業項目僅一期投資的建設週期就需兩年以上,若要實現全部計劃總投資則需更長時間,特別是部分項目土建工程一拖再拖,既推遲了項目的回報期,一定程度上也增加了項目的市場風險。

二、提高重大工業項目質量和效益的幾點建議

1、轉變觀念,聚焦項目質量效益的提升。要增強抓項目質量效益的為王意識。當前,我市工業面臨着對內做大總量、優化結構,實現創新發展、綠色增長,對外加快融入蘇南、融入長三角核心區,加快經濟國際化步伐的雙重任務。要打造揚州工業經濟的升級版,關鍵仍是擴大有效投入,這是我市工業經濟必須邁過的坎。項目是投入的最基本載體,今天的投入就是明天的生產力, 今天項目的質量效益就是明天產業的競爭力。融入蘇南和長三角核心區,根本是產業的融合,我市只有以提高項目質量效益為龍頭,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才能更加主動地融入長三角產業分工體系,形成錯位發展的格局,在更高平台上獲得更多的發展資源。全市上下應儘快形成這樣的共識,即項目為王的本質是項目的質量效益為王。要增強抓項目質量效益的優先意識。我市與蘇南先進地區發展仍有差距,但卻面臨着同樣嚴峻的要素制約,必須優先扶持體量大、質量優、效益好、回報高、帶動性強的項目發展,優先保障這類項目的要素需求,把好鋼用在刀刃反之,如果質量效益抓慢了,有限的資源投向產業層次低、資源利用率低、回報效益低的項目,那麼轉型升級將缺乏必要的空間和要素支撐。只有優先抓項目的質量效益,把對質量效益的考量作為項目招引和實施的頭道工序,才能以更少的資金、資源投入換來更大的效益,這對於揚州工業經濟轉方式、調結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要增強抓項目質量效益的責任意識。提高重大工業項目的質量效益,考驗的是政府組織領導經濟工作的硬功夫,要強化責任意識,抬起頭來看路,認真研究國家的產業政策、科技和裝備的前沿動態、產品的市場走勢等;靜下心來謀劃,緊扣實際研究提高項目效益的最佳路徑,設計最優方案,尋求加快項目建設和提高質量效益的結合點;撲下身子實幹,從項目的產業層次、實際投資、税收回報等關鍵指標抓起,從項目簽約、供地等關鍵環節抓起,從人才、品牌、專利等關鍵要素抓起,逐個項目制定提高質量效益的具體辦法和政策。

2、注重規劃,引領項目質量效益的提升。提高重大工業項目的質量效益,必須以規劃為綱。產業規劃要突出主動性。加強對國、省產業規劃的研究和對接,找準產業發展新方向,主動規劃一批符合我市產業發展要求的龍頭基地型、節能環保型、強鏈擴鏈型、重大重組型、產業技術前沿型項目。汽車產業是我市第一優先發展的基本產業,我市應主動把握新能源汽車這一未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主動規劃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力爭培育一批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引領和帶動我市汽車產業發展。區域規劃要注重協調性。堅持全市一盤棋特別是沿江地區一盤棋,完善沿江地區功能分區規劃,優化沿江地區產業佈局和項目布點,充分利用現有3個機械製造聚集區、3個汽車及零部件產業基地、3個船舶工業園、1個石化產業專業園區和1個新興產業聚集區等載體,引導企業和項目向專業園區集中,加快形成項目的集聚效應,同時研究出台項目落地的飛地政策,防止市內、縣內的項目爭奪戰,引導項目有序落户。項目建設規劃要提高集約性。加強項目建設規劃的編制和審查,在設置投資強度門檻同時,根據行業生產的特點,設置建築容積率門檻,實施緊湊建設,對投資強度達標但容積率不達標的項目,由有關部門幫助優化建設方案,確保有限土地用於廠房和研發用房的建設。規劃執行要強調嚴肅性。根本是各級政府和領導幹部要帶頭執行好規劃,樹立以產業佈局引導項目布點的規劃理念,克服那種投資人要哪兒就給哪兒,領導人定哪兒就放哪兒的規劃管理隨意性。

3、優化政策,激勵項目質量效益的提升。土地和財税兩項政策,是提高項目質量效益的核心手段。優化土地政策,重點是探索建立差別化供地機制。在強化土地利用規劃整體管控的基礎上,按照項目的規模、科技含量、綜合效益等指標,確定土地供應的方式和數量。對龍頭型、基地型重大項目,不僅保障其項目自身用地,而且為與之配套項目的落地預留一定空間和指標。對分階段實施的項目,在總體預留開發區域的前提下,實行階段性供地,重點保開工、保關鍵工序用地。對點供項目爭取的土地指標,要根據實際投資進行再分配。對長期圈而不用、開而不發的土地,建立必要的項目退出機制。設立產業主管部門、土地要素保障部門和財税部門共同參加的聯席會議,堅持集體評價項目,會商和確定是否供地、供多少地、何時供地、怎樣供地。優化財税政策,重點是形成量入為出、以繳定返的政策導向。新建項目應進行税種、税額評估,對歷年來竣工重大項目中的無税户和投資與利税失衡的企業,要逐家分析生產經營、資金運轉情況,排找潛在税源,切實增強重大項目對地方財政的貢獻度。加強重大工業項目財政扶持資金的管理,儘量減少直接補貼和一次性獎勵,凡申請財政資金支持的重大項目,須同時申請項目績效目標,強化扶持資金的績效評價和監督。優化政策環境,重點是營造政策兑現和落實的誠信氛圍。一方面,針對項目建設的各類政策和優惠條件等,政府應當慎重承諾,在進行項目質量效益預先評估的基礎上,確定優惠領域、優惠幅度、優惠期限,不做空頭承諾,也不做過頭承諾。另一方面,對已承諾的政策和優惠條件,政府必須堅持誠信為本,説得出、辦得到、靠得住,不折不扣地兑現落實,特別是要避免多頭承諾,導致各方都難以兑現和落實。同時,要加強政策的統籌、集成和系統化,提高優惠政策對項目質量效益的撬動作用。

4、創新招商,緊扣項目質量效益的提升。招商引資是項目的源頭,只有在招商環節緊扣質量效益,項目質量和效益的提高才有保證。在項目選擇上,要突出大,把主攻點放在旗艦型、基地型、總部型項目的引進和實施上,力爭每個基本產業都能招引實施1個像上汽大眾整車、遠東儀化pta這樣的百億級、50億級項目;要體現高,力求在引進和實施一批工業設計、智能機器人、3d打印等重大高端項目上取得突破;要追求精,着力引進和實施一批億元級投資,要素需求少、投資見效快、成長性較強的專精特新項目,通過扶小做大,努力形成行業技術領先、市場份額領先的行業隱形冠軍和大企業的配套專家。在招商模式上,要堅持產業鏈招商,重點圍繞汽車、機械、石化、新能源新光源、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等產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缺失環節,加強項目招引和實施,為我市產業鏈條拉長、增粗、補缺。要實施專業化招商,進一步理清產業招商對象,逐個排出項目源,儘早鎖定地區、鎖定產業、鎖定企業、鎖定關鍵人,緊盯投資意向,提倡專、精、深,避免大、哄、空,提高招商引資實效。探索以商招商新途徑,鼓勵現有企業以併購、重組、上市等形式,吸引各方面投資。要重視內生項目的招引和實施。技術改造是重要的內生項目,投入少、見效快、投資槓桿作用強,去年我市工業企業技改新增銷售336億元,拉動規上工業銷售增幅6個百分點。因此,我市應出台技術改造專項政策,將億元以上技改視同重大項目加以推進,從企業技改設備和技術投資補助、技術改造優惠擔保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並評選一批示範項目,發揮帶動作用。

5、完善機制,保障項目質量效益的提升。重點是建立和完善五方面的推進機制:現場督查推進機制。領導和職能部門能夠更多到項目建設現場,實地查看進度,實地瞭解情況,實地協調問題,通過實打實地現場督查,加快項目實施進度,促進項目早竣工、早投產、早達效。部門會辦推進機制。項目建設中的瓶頸問題、卡殼環節,往往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建立部門間協調協同、會商會辦的有效機制,最大限度發揮部門的合力,幫助協調解決問題,並着力克服協調無結論、解決無結果的現象。全程服務推進機制。抓項目的質量效益,不能僅注重項目簽約和開工環節,要環環緊扣、項項抓實、步步為營,更加註重針對具體矛盾、具體問題的一對一服務,更加註重在項目推進關鍵時段、關鍵節點的點到點服務,每個環節都要定責任人、定日程表、定路線圖。財務進度監控推進機制。探索建立對項目財務進度的有效監控機制,根據投資額和建設週期,分解財務進度要求,按照土地出讓金和基建、設備購置等合同,考核實際投資情況,對達不到序時財務進度的,採取有力措施推進,確保項目投得實、投到位、不欠賬。融資保障推進機制。針對項目企業的不同融資需求,一企一策,拿出有針對性的融資方案,幫助項目實施方解決資金難題。加強政、銀、企合作,鼓勵商業銀行開發符合項目建設特點的信貸產品,並鼓勵金融機構之間加強合作,為項目發展提供更多融資服務。

6、科學考核,倒逼項目質量效益的提升。近年來,全市重大工業項目建設的考核評價體系逐步完善,但針對項目質量效益的評價和考核體系尚不健全。評價上,要堅持前期評估與後期評價並重。一方面,成立項目預評估專家組,對項目的產業投向、投資強度、技術含量、經濟效益、財税貢獻、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產業帶動等方面,進行科學合理的預評估,以項目的質量定取捨、定扶持政策、定要素保障;另一方面,在項目竣工投產後開展項目實施效果評價,根據項目實施效果進行獎勵。考核上,要堅持數量考核、質量考核和效益考核並重。根據宏觀經濟形勢、同類城市目標定位和上一年實績,實事求是地確定重大工業項目指標數,並進行分解落實。同時優化考核指標體系,增加簽約項目開工率、竣工項目投入產出率、竣工項目税收效益等指標的考核,達標的予以獎勵,不達標的則給予適當形式的懲戒。要加強對各地、各職能部門服務重大項目情況的考核,把項目實施方的評價意見作為考核的重要依據。

【第15篇】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調研報告

為提高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促進產品質量法、食品衞生法等法律法規的貫徹實施,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_____帶領市人大財經委、農業環保委和教科文衞民僑委負責人,就當前我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情況開展了調研和督查。

一、基本情況

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切實把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擺在重要位置,大力推進自主創新和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加快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質量水平有了新提高,產業素質不斷提升;食品安全有了新提升,生產加工水平持續增強;食品監管有了新突破,保障體系逐步完善;品牌建設有了新進展,“_____製造”聲譽不斷擴大;監管體系得到健全,質量基礎進一步夯實;全民質量安全意識有了新提高,社會環境進一步改善。特別是去年8月份開始,我市按照國務院、省政府的統一部署,結合_____實際,組織開展了為期四個月的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行動。通過全市各級各有關部門的共同努力,專項整治行動得到了全面、紮實、有力的推進,取得了預期效果。

二、存在問題

(一)產品質量總體水平仍然不高。全市總體質量水平建立在粗放型增長方式和低端產業結構上,總體滯後於全市經濟發展水平,全市產品質量監督抽查合格率長期徘徊在80%左右。同時,各縣區發展狀況也不夠平衡;傳統產業質量不容樂觀,小企業質量技術基礎比較薄弱,產品檔次不高、可靠性不強、標準水平偏低,製售假冒偽劣現象沒有完全根除,質量違法違規案件時有發生。

(二)企業、農户的主體意識不夠強。由於生產企業、農户對農產品安全問題認識不足,質量意識淡薄,加上目前大宗農產品市場準入尚未實施,農產品難以實現優質優價等原因,企業對實施嚴格的質量管理動力不足,在標準化應用、質量控制、生產記錄、標識使用等各個環節上重視不夠。部分小型企業、小規模基地缺乏必要的自查、自檢。少數企業和單位在產地認定和產品認證過程中,只注意申報材料編制,不注重實際管理,敷衍應付。

(三)鞏固和深化專項整治成果任重道遠。雖然在專項整治過程中建立了一整套規範和制度,但受從業人員素質等因素影響,要長期堅持絕非易事,部分企業對為什麼要索證索票、建立台帳的認識還比較模糊,認為這是政府“要我做的”,沒有認識到這是明確產品質量責任、便於追溯質量責任的需要,容易導致專項整治出現反覆。

(四)“三無”企業的徹底取締難度很大。由於“三無”生產加工點量大面廣、有很大的流動性和隱藏性,目前還難以應對;主觀上看,“分段”模糊再加上部門間職能銜接、信息交流不暢問題短期內難以消除,監管機制尚未真正建立,況且食品生產許可不是工商登記的前置條件,新辦證照情況無法及時獲取,導致常常處於被動監管的狀態,難免會造成監管脱節。而且“三無”生產加工也極易反覆,徹底解決確有相當大的難度。

(五)基層網絡建設有待完善和加強。目前市屬兩區儘管建立了綜合性的公共管理機構,但人員數量、綜合素質和業務水平都不能滿足產品質量、食品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需要。三個縣尚未建立基層監管網絡。而產品質量、食品及特種設備安全監管的難點、重點又在基層,在農村。

(六)相關法律法規還不夠配套。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細則尚未出台,處罰條款不明確,不法分子或缺乏誠信的生產者、經營者有可乘之機,使執法缺乏應有的嚴肅性。食品無照經營整治仍是專項整治工作的難點,特別是流動攤點,缺乏固定的經營場所,沒有衞生許可證,相關法律的交叉問題如何解決值得研究。

三、建議意見

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既是一項事關社會和諧穩定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重大任務。建議政府及監管部門要本着對人民羣眾負責、切實維護人民羣眾健康安全的宗旨,針對當前我市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的重點和薄弱環節,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快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建設。

(一)進一步牢固樹立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黨的xx大報告強調,要把科學發展觀貫徹落實到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促進國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這就要求我們着力轉變發展觀念,大力提高包括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水平的發展質量。要深刻認識到,加強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工作,就是維護人民羣眾利益,維護國家形象;容忍假冒偽劣,就是容忍對人民利益的侵犯和對國家形象的損害。各級各部門能不能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是不是具有強烈的質量安全意識,是建立長效機制的首要因素。

(二)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培養生產經營者、消費者的良好習慣。要與社會主義榮辱觀的教育結合起來,加強生產經營者的社會責任感教育,加強依法經營、誠實守信的教育。充分發揮行業協會、消費者協會等中介組織的作用,大力普及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知識,提高消費者的識假辨假能力和維權意識,努力形成不生產、不銷售、不購買、不使用假冒偽劣商品的社會環境。

熱門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