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19W

第一篇: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

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精選多篇)

前言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色彩斑斕的世界文化,單靠課堂幾十分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學生抽出自己的時間大量閲讀,以彌補學校教學的缺陷。國小生的識字能力有限,國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備了識字能力與理解能力,可以涉獵大量的閲讀材料。

但是在高中實習期間,我發現高中生的課外閲讀量普遍較低,他們閲讀書籍相當有限,以至於在答靈活性的主觀題時,材料不能信手拈來,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湊合答題。為了探明這種現象的原因,改變高中生的閲讀現狀,提高他們的閲讀鑑賞能力,我利於實習之便進行了此次關於高中生閲讀能力的調查。

一、高中生閲讀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在寧夏銀川賀蘭縣逸揮基金回民中學高一(一)班實習期間,主講巴金的《小狗包弟》,當我提問學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時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長篇小説《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於《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説《滅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説)、《春天裏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讚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長篇小説《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則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瞭解的那部分的學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並沒有全部涉獵閲讀,這讓我發現,當代高中生在語文學習期間,過分的強調書本上的知識內容,對於教科書以外的閲讀書籍,他們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去品讀。於是我決定在我實習期間藉助於學生這一模板,探究一下當代當學生的課外閲讀能力以及習慣,但是課外閲讀不僅僅是散文的閲讀,更是小説、現代詩歌、古代詩歌的閲讀。閲讀材料的題材、體裁都反應了學生的閲讀情況,但是這份調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後我決定從古詩入手,調查高中生的古詩閲讀情況。

期會考之後,我藉助實習批卷子的職務之便,對於高一年級期會考的一道題進行了統計,因為賀蘭縣逸揮基金回民中學高一年級組班級較多,而卷子並非全在我手裏,於是我對高一(一)和高一(九)兩個班共112人的試卷第二十九題進行了調查統計。

第二十九題的題目是:請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參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 戰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繫楚國,不是寫下了憂愁幽思、感天動地的《離騷》?唐代的大詩人杜甫,身經亂世,仍關心天下寒士,不是寫下了感歎時世,渴救眾生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意興豪放,一生傲視權貴,不是寫下了想象瑰麗、渴望自由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寫下了氣貫長虹、豪情萬丈的《正氣歌》?清代的小説家曹雪芹,茅屋瓦舍,歷十載批閲之苦,不是寫下了氣勢恢弘、柔情萬種的《紅樓夢》?

從題型來看,這是一道仿句題型,而仿句,我們是從國小就接觸的。國小一年級,我們稱之為“寫話”,要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的事物,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然後二年級,開始練習造句,從三年級開始成為習作。這是從基礎階段就打下的基礎,寫句子對於高中生來説並不是難事,但是得滿分的學生只有19人,也就是説得滿分的學生只佔近17%。剩下83%的學生都因為各種原因而失分。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學生填空填不滿,題目要求要仿寫四句,但是絕大部分同學只能寫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個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幾格,這樣的學生佔到調查總人數的48%,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學生對於我國古代詩人、詩歌瞭解少之又少。5%的學生一個空都沒有填,腦袋中古詩空空如也。52個人雖然填滿,但是33個人的仿句卻因為詩人與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辭不優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過以上數據,我總結了他們對於古代詩歌閲讀的情況:

(1)閲讀量極少,知識狹隘。在試卷的批改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填空的詩人都僅限於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陸游、盧照鄰、文天祥這些耳熟能詳的憂國憂民的詩人卻無人問津。閲讀面的狹窄不僅體現在詩人的選擇上,更體現在詩人詩作的抉擇上。對於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成為高中生填空青睞的獨特對象。而對於李白,學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靜夜思》、《行路難》、《將進酒》、《贈汪倫》等太過普遍的古詩上。但是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筆下那《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遊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沈園二首》、《示兒》等等著名古詩卻受盡冷落。

(2)朗讀背誦不精準。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時候,一個學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靜夜思》卻寫成《望月》,讓我批改的時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覺得好笑,另一方面,又為學生狹隘的詩歌閲讀感到悲哀。《靜夜思》本來國小就學過,但是這種低級錯誤卻在高中階段屢犯,實在是不應該。不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但是有的學生睜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關史》,這極少數的學生讓我膽戰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寫《過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創作了《望廬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張冠李戴給李白,王維筆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長恨歌》變成了韓愈的代表作……這樣的錯誤屢見不鮮。最後,詩人朝代無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飛,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詩人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孟浩然、王昌齡、王維、白居易等等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這種常識性的知識卻發生如此之大的紕漏,讓閲卷老師欲哭無淚。

(3)閲讀素材質量偏低,詞語積累每況日下。例句中給出“精忠報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詞語用來形容詩人詩作的恢弘磅礴。身為高中生,四字成語的積累應該不構成巨大威脅,即使使用的成語大眾化,但是也不至於空白,但事實上學生們使用的成語、形容詞不盡人意。有的學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擴充自己的句子。像飽經風霜、艱苦卓絕 、千鈞一髮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觸即發、 朝不慮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懸一線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語,沒有幾個學生精準運用。

以上三點通病讓學生在答題上應付差事,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和獨特的創造性。仿寫之句食之無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閲讀現狀的原因

1、閲讀興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擾,完全從自己的愛好出發,那麼我們會發現中學生們的閲讀興趣是豐富多樣的,他們大多喜歡科幻、散文隨筆、卡通漫畫、童話等題材的書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俠、言情小説中。特別是又有另一種形態的網絡言情小説,比如近幾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説、盜墓小説等等這些都迷得高中生團團轉。男生還是偏向武俠,女生偏向台灣愛情小説和時尚雜誌。之前圖書市場出現一些另類書籍或稱為“口袋書”,內容都是即粗俗又無聊,甚至是充斥色情與暴力的。(本文出自範.文先生.網 )很多的學生也很快地看上癮了,認為是潮流與時髦,放着學校圖書館的書不借,跑到外面猛租來看。而眾多的國內外名著猶如昨日黃花,已然不是很受歡迎。對中學生而言,這些名著看起來很吃力,太難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學生只是把閲讀名著看成是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來完成。

對於古代詩歌散文,由於典故難懂、意象難懂、格律難懂等原因,中學生沒有過於深厚的文學底藴而不能駕馭,更不用談及領悟了。詩的格律雖然來來去去都是四種格式的排法,但“粘”“對”“拗”“救”有難度;詞單單詞牌就有千多種,不同詞牌都有不同要求。這些和網絡上的小説對比,中學生更喜歡通俗易懂的網絡小説。

2、沒有好的閲讀習慣

大部份中學生在需要引經據典時,卻要搜腸括肚,尷尬之極。這種情況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讀書筆記。他們在讀書的時候,沒有做到既動腦又動手,懶得動手寫讀書筆記,只是看過則已,而後就不知所云了。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大部分的中學生不能做到這一點,還未掌握這種正確的讀書方法,只停留於走馬觀花。

3、學習壓力大,閲讀時間少。

第二篇:關於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

前言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色彩斑斕的世界文化,單靠課堂幾十分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學生抽出自己的時間大量閲讀,以彌補學校教學的缺陷。國小生的識字能力有限,國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備了識字能力與理解能力,可以涉獵大量的閲讀材料。

但是在高中實習期間,我發現高中生的課外閲讀量普遍較低,他們閲讀書籍相當有限,以至於在答靈活性的主觀題時,材料不能信手拈來,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湊合答題。為了探明這種現象的原因,改變高中生的閲讀現狀,提高他們的閲讀鑑賞能力,我利於實習之便進行了此次關於高中生閲讀能力的調查。

一、高中生閲讀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在寧夏銀川賀蘭縣逸揮基金回民中學高一(一)班實習期間,主講巴金的《小狗包弟》,當我提問學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時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長篇小説《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於《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説《滅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説)、《春天裏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讚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長篇小説《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則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瞭解的那部分的學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並沒有全部涉獵閲讀,這讓我發現,當代高中生在語文學習期間,過分的強調書本上的知識內容,對於教科書以外的閲讀書籍,他們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去品讀。於是我決定在我實習期間藉助於學生這一模板,探究一下當代當學生的課外閲讀能力以及習慣,但是課外閲讀不僅僅是散文的閲讀,更是小説、現代詩歌、古代詩歌的閲讀。閲讀材料的題材、體裁都反應了學生的閲讀情況,但是這份調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後我決定從古詩入手,調查高中生的古詩閲讀情況。

總結了他們對於古代詩歌閲讀的情況:

(1)閲讀量極少,知識狹隘。在試卷的批改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填空的詩人都僅限於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陸游、盧照鄰、文天祥這些耳熟能詳的憂國憂民的詩人卻無人問津。閲讀面的狹窄不僅體現在詩人的選擇上,更體現在詩人詩作的抉擇上。對於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成為高中生填空青睞的獨特對象。而對於李白,學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靜夜思》、《行路難》、《將進酒》、《贈汪倫》等太過普遍的古詩上。但是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筆下那《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遊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沈園二首》、《示兒》等等著名古詩卻受盡冷落。

(2)朗讀背誦不精準。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時候,一個學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靜夜思》卻寫成《望月》,讓我批改的時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覺得好笑,另一方面,又為學生狹隘的詩歌閲讀感到悲哀。《靜夜思》本來國小就學過,但是這種低級錯誤卻在高中階段屢犯,實在是不應該。不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但是有的學生睜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關史》,這極少數的學生讓我膽戰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寫《過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創作了《望廬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張冠李戴給李白,王維筆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長恨歌》變成了韓愈的代表作……這樣的錯誤屢見不鮮。最後,詩人朝代無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飛,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詩人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孟浩然、王昌齡、王維、白居易等等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這種常識性的知識卻發生如此之大的紕漏,讓閲卷老師欲哭無淚。

(3)閲讀素材質量偏低,詞語積累每況日下。例句中給出“精忠報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詞語用來形容詩人詩作的恢弘磅礴。身為高中生,四字成語的積累應該不構成巨大威脅,即使使用的成語大眾化,但是也不至於空白,但事實上學生們使用的成語、形容詞不盡人意。有的學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擴充自己的句子。像飽經風霜、艱苦卓絕 、千鈞一髮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觸即發、 朝不慮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懸一線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語,沒有幾個學生精準運用。

以上三點通病讓學生在答題上應付差事,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和獨特的創造性。仿寫之句食之無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閲讀現狀的原因

1、閲讀興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擾,完全從自己的愛好出發,那麼我們會發現中學生們的閲讀興趣是豐富多樣的,他們大多喜歡科幻、散文隨筆、卡通漫畫、童話等題材的書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俠、言情小説中。特別是又有另一種形態的網絡言情小説,比如近幾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説、盜墓小説等等這些都迷得高中生團團轉。男生還是偏向武俠,女生偏向台灣愛情小説和時尚雜誌。之前圖書市場出現一些另類書籍或稱為“口袋書”,內容都是即粗俗又無聊,甚至是充斥色情與暴力的。很多的學生也很快地看上癮了,認為是潮流與時髦,放着學校圖書館的書不借,跑到外面猛租來看。而眾多的國內外名著猶如昨日黃花,已然不是很受歡迎。對中學生而言,這些名著看起來很吃力,太難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學生只是把閲讀名著看成是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來完成。

對於古代詩歌散文,由於典故難懂、意象難懂、格律難懂等原因,中學生沒有過於深厚的文學底藴而不能駕馭,更不用談及領悟了。詩的格律雖然來來去去都是四種格式的排法,但“粘”“對”“拗”“救”有難度;詞單單詞牌就有千多種,不同詞牌都有不同要求。這些和網絡上的小説對比,中學生更喜歡通俗易懂的網絡小説。

2、沒有好的閲讀習慣

大部份中學生在需要引經據典時,卻要搜腸括肚,尷尬之極。這種情況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讀書筆記。他們在讀書的時候,沒有做到既動腦又動手,懶得動手寫讀書筆記,只是看過則已,而後就不知所云了。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大部分的中學生不能做到這一點,還未掌握這種正確的讀書方法,只停留於走馬觀花。

3、學習壓力大,閲讀時間少。

首先,高一學生雖然還沒有面臨大學聯考,也沒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們卻面臨着會考,所以學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書的學習上。其次,高一學生還沒有分科,他們學習的科目是全科,學習負擔沉重,作業繁多,沒有閒暇時間進行閲讀。最後,對於大學聯考來説,有規定的68篇必備古詩,所以高中生普遍輕視古詩的重要意義。

三、整改措施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通過古詩的誦讀,可以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語言能力完全可以駕馭古詩,但是他們卻因為種種原因造成了現在高中生語文閲讀面狹隘的囧態。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應該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學生閲讀興趣。

硬性灌輸只能打造出學習機器。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創設情景。每天早上可組織學生利用晨讀的時間進行古詩文誦讀,讓校園裏書聲朗朗;當學生在學校操場活動時,四周的牆壁上所描述的唐詩中美麗景色,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教學樓的走廊裏,懸掛的一幀幀製作精美的詩配畫;櫥窗裏展出的一幅幅,或蒼勁挺拔或柔美瀟灑的師生共同書寫的詩詞歌賦,也能使他們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寧夏銀川唐徠回民中學自辦學以來,一直有課前十分鐘的傳統,每週三的課前十分鐘都是古詩文鑑賞,而這樣的鑑賞不是説全校都鑑賞一篇古詩,而是每個班級按照學號每個同學準備古詩,然後在十分鐘裏與同學交流,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使得學生分享到了知識,擴寬他們的古詩文知識面。除此以外,該校還在校門口樹立展板,展板每週一換上新詩,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書法好的學生一名,繪畫好的學生一名,二人協作完成一幅古詩繪畫,然後掛在展板上,供全校師生觀摩。這樣的做法,可以提高當事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從而熾熱追求古代文學。整個校園都有沉浸在古詩文的書香氛圍中。

2、試卷設計題型擴寬。

大學聯考內容規定了必背古詩文六十八篇,這就誤導學生除此六十八篇外無需瞭解。這是大錯特錯的。即使不能全盤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與代表作還是必須掌握的。身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還僅限於《靜夜思》,這是膚淺的。不考就不看,這是高中生的通病,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語文試卷設計不僅要在填空與默寫中反應古詩的掌握程度,而且也應該在語言文字運用題型中通過仿句、仿寫來促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的詩歌文化。

3、老師在上課時候,可以引據經典,或許只是一句有名的詩句,或許是從古詩中挖掘的一個典故,甚至只是詩歌中一個生動的字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詩文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的練習。利用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詩這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思想、情緒、感情是詩的基礎。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並注意詩的韻律與節奏。指導學生朗讀時,還要善於為學生創設情境與氛圍。如為其配上一首優美的曲子,為其展示一幅美麗的畫卷,或為其增設一段慷慨激昂的導語等等,使得詩情畫意相結合。

結語

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認識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詩文的閲讀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詩閲讀量每況日下,高中生對於著名詩人及其朝代、代表詩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戲層出不窮。我分析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閲讀興趣有偏差,其次是沒有好的閲讀習慣,最後是時間不容許。為此我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但是紙上談兵的調查報告如果不付諸行動,也不過是一紙文書。

身為一個準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履行教書的義務,更擔當着育人的責任。只有流傳的才是經典的,從古詩中取其精華,不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可以學習古代人的詩書禮儀,滿腔的愛國熱情。這對於不論是在職教師,還是即將踏上教師行列的各位老師,都任重而道遠。

第三篇: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

關於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

前言

語文課程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的課程。語文課程的設計與開發,應使學生初步學會運用語言文字進行溝通交流,吸收古今中外優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養,促進自身精神成長。

中國幾千年的傳統文化,色彩斑斕的世界文化,單靠課堂幾十分鐘的教學是遠遠不夠的,這就需要學生抽出自己的時間大量閲讀,以彌補學校教學的缺陷。國小生的識字能力有限,國中生的理解能力有限,而高中生具備了識字能力與理解能力,可以涉獵大量的閲讀材料。

但是在高中實習期間,我發現高中生的課外閲讀量普遍較低,他們閲讀書籍相當有限,以至於在答靈活性的主觀題時,材料不能信手拈來,反而是跌跌撞撞才能湊合答題。為了探明這種現象的原因,改變高中生的閲讀現狀,提高他們的閲讀鑑賞能力,我利於實習之便進行了此次關於高中生閲讀能力的調查。

一、高中生閲讀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在寧夏銀川賀蘭縣逸揮基金回民中學高一(一)班實習期間,主講巴金的《小狗包弟》,當我提問學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時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長篇小説《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於《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説《滅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説)、《春天裏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讚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長篇小説《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則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瞭解的那部分的學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並沒有全部涉獵閲讀,這讓我發現,當代高中生在語文學習期間,過分的強調書本上的知識內容,對於教科書以外的閲讀書籍,他們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去品讀。於是我決定在我實習期間藉助於學生這一模板,探究一下當代當學生的課外閲讀能力以及習慣,但是課外閲讀不僅僅是散文的閲讀,更是小説、現代詩歌、古代詩歌的閲讀。閲讀材料的題材、體裁都反應了學生的閲讀情況,但是這份調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後我決定從古詩入手,調查高中生的古詩閲讀情況。

期會考之後,我藉助實習批卷子的職務之便,對於高一年級期會考的一道題進行了統計,因為賀蘭縣逸揮基金回民中學高一年級組班級較多,而卷子並非全在我手裏,於是我對高一(一)和高一(九)兩個班共112人的試卷第二十九題進行了調查統計。

第二十九題的題目是:請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參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 戰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繫楚國,不是寫下了憂愁幽思、感天動地的《離騷》?唐代的大詩人杜甫,身經亂世,仍關心天下寒士,不是寫下了感歎時世,渴救眾生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意興豪放,一生傲視權貴,不是寫下了想象瑰麗、渴望自由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寫下了氣貫長虹、豪情萬丈的《正氣歌》?清代的小説家曹雪芹,茅屋瓦舍,歷十載批閲之苦,不是寫下了氣勢恢弘、柔情萬種的《紅樓夢》?

從題型來看,這是一道仿句題型,而仿句,我們是從國小就接觸的。國小一年級,我們稱之為“寫話”,要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的事物,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然後二年級,開始練習造句,從三年級開始成為習作。這是從基礎階段就打下的基礎,寫句子對於高中生來説並不是難事,但是得滿分的學生只有19人,也就是説得滿分的學生只佔近17%。剩下83%的學生都因為各種原因而失分。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學生填空填不滿,題目要求要仿寫四句,但是絕大部分同學只能寫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個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幾格,這樣的學生佔到調查總人數的48%,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學生對於我國古代詩人、詩歌瞭解少之又少。5%的學生一個空都沒有填,腦袋中古詩空空如也。52個人雖然填滿,但是33個人的仿句卻因為詩人與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辭不優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過以上數據,我總結了他們對於古代詩歌閲讀的情況:

(1)閲讀量極少,知識狹隘。在試卷的批改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填空的詩人都僅限於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陸游、盧照鄰、文天祥這些耳熟能詳的憂國憂民的詩人卻無人問津。閲讀面的狹窄不僅體現在詩人的選擇上,更體現在詩人詩作的抉擇上。對於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成為高中生填空青睞的獨特對象。而對於李白,學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靜夜思》、《行路難》、《將進酒》、《贈汪倫》等太過普遍的古詩上。但是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筆下那《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遊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沈園二首》、《示兒》等等著名古詩卻受盡冷落。

(2)朗讀背誦不精準。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時候,一個學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靜夜思》卻寫成《望月》,讓我批改的時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覺得好笑,另一方面,又為學生狹隘的詩歌閲讀感到悲哀。《靜夜思》本來國小就學過,但是這種低級錯誤卻在高中階段屢犯,實在是不應該。不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但是有的學生睜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關史》,這極少數的學生讓我膽戰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寫《過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創作了《望廬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張冠李戴給李白,王維筆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長恨歌》變成了韓愈的代表作……這樣的錯誤屢見不鮮。最後,詩人朝代無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飛,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詩人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孟浩然、王昌齡、王維、白居易等等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這種常識性的知識卻發生如此之大的紕漏,讓閲卷老師欲哭無淚。

(3)閲讀素材質量偏低,詞語積累每況日下。例句中給出“精忠報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詞語用來形容詩人詩作的恢弘磅礴。身為高中生,四字成語的積累應該不構成巨大威脅,即使使用的成語大眾化,但是也不至於空白,但事實上學生們使用的成語、形容詞不盡人意。有的學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擴充自己的句子。像飽經風霜、艱苦卓絕 、千鈞一髮 、迫在眉睫 、危在旦夕 、四面楚歌 、一觸即發、 朝不慮夕、 岌岌可危 、危如累卵 、命懸一線 、 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語,沒有幾個學生精準運用。

以上三點通病讓學生在答題上應付差事,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和獨特的創造性。仿寫之句食之無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閲讀現狀的原因

1、閲讀興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擾,完全從自己的愛好出發,那麼我們會發現中學生們的閲讀興趣是豐富多樣的,他們大多喜歡科幻、散文隨筆、卡通漫畫、童話等題材的書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俠、言情小説中。特別是又有另一種形態的網絡言情小説,比如近幾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説、盜墓小説等等這些都迷得高中生團團轉。男生還是偏向武俠,女生偏向台灣愛情小説和時尚雜誌。之前圖書市場出現一些另類書籍或稱為“口袋書”,內容都是即粗俗又無聊,甚至是充斥色情與暴力的。(本文出自範.文先生.網 )很多的學生也很快地看上癮了,認為是潮流與時髦,放着學校圖書館的書不借,跑到外面猛租來看。而眾多的國內外名著猶如昨日黃花,已然不是很受歡迎。對中學生而言,這些名著看起來很吃力,太難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學生只是把閲讀名著看成是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來完成。

對於古代詩歌散文,由於典故難懂、意象難懂、格律難懂等原因,中學生沒有過於深厚的文學底藴而不能駕馭,更不用談及領悟了。詩的格律雖然來來去去都是四種格式的排法,但“粘”“對”“拗”“救”有難度;詞單單詞牌就有千多種,不同詞牌都有不同要求。這些和網絡上的小説對比,中學生更喜歡通俗易懂的網絡小説。

2、沒有好的閲讀習慣

大部份中學生在需要引經據典時,卻要搜腸括肚,尷尬之極。這種情況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讀書筆記。他們在讀書的時候,沒有做到既動腦又動手,懶得動手寫讀書筆記,只是看過則已,而後就不知所云了。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大部分的中學生不能做到這一點,還未掌握這種正確的讀書方法,只停留於走馬觀花。

3、學習壓力大,閲讀時間少。

首先,高一學生雖然還沒有面臨大學聯考,也沒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們卻面臨着會考,所以學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書的學習上。其次,高一學生還沒有分科,他們學習的科目是全科,學習負擔沉重,作業繁多,沒有閒暇時間進行閲讀。最後,對於大學聯考來説,有規定的68篇必備古詩,所以高中生普遍輕視古詩的重要意義。

三、整改措施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通過古詩的誦讀,可以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語言能力完全可以駕馭古詩,但是他們卻因為種種原因造成了現在高中生語文閲讀面狹隘的囧態。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應該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學生閲讀興趣。

硬性灌輸只能打造出學習機器。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創設情景。每天早上可組織學生利用晨讀的時間進行古詩文誦讀,讓校園裏書(推薦打開範文網:)聲朗朗;當學生在學校操場活動時,四周的牆壁上所描述的唐詩中美麗景色,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教學樓的走廊裏,懸掛的一幀幀製作精美的詩配畫;櫥窗裏展出的一幅幅,或蒼勁挺拔或柔美瀟灑的師生共同書寫的詩詞歌賦,也能使他們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寧夏銀川唐徠回民中學自辦學以來,一直有課前十分鐘的傳統,每週三的課前十分鐘都是古詩文鑑賞,而這樣的鑑賞不是説全校都鑑賞一篇古詩,而是每個班級按照學號每個同學準備古詩,然後在十分鐘裏與同學交流,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使得學生分享到了知識,擴寬他們的古詩文知識面。除此以外,該校還在校門口樹立展板,展板每週一換上新詩,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書法好的學生一名,繪畫好的學生一名,二人協作完成一幅古詩繪畫,然後掛在展板上,供全校師生觀摩。這樣的做法,可以提高當事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從而熾熱追求古代文學。整個校園都有沉浸在古詩文的書香氛圍中。

2、試卷設計題型擴寬。

大學聯考內容規定了必背古詩文六十八篇,這就誤導學生除此六十八篇外無需瞭解。這是大錯特錯的。即使不能全盤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與代表作還是必須掌握的。身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還僅限於《靜夜思》,這是膚淺的。不考就不看,這是高中生的通病,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語文試卷設計不僅要在填空與默寫中反應古詩的掌握程度,而且也應該在語言文字運用題型中通過仿句、仿寫來促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的詩歌文化。

3、老師在上課時候,可以引據經典,或許只是一句有名的詩句,或許是從古詩中挖掘的一個典故,甚至只是詩歌中一個生動的字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詩文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的練習。利用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詩這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思想、情緒、感情是詩的基礎。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並注意詩的韻律與節奏。指導學生朗讀時,還要善於為學生創設情境與氛圍。如為其配上一首優美的曲子,為其展示一幅美麗的畫卷,或為其增設一段慷慨激昂的導語等等,使得詩情畫意相結合。

結語

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認識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詩文的閲讀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詩閲讀量每況日下,高中生對於著名詩人及其朝代、代表詩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戲層出不窮。我分析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閲讀興趣有偏差,其次是沒有好的閲讀習慣,最後是時間不容許。為此我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但是紙上談兵的調查報告如果不付諸行動,也不過是一紙文書。

身為一個準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履行教書的義務,更擔當着育人的責任。只有流傳的才是經典的,從古詩中取其精華,不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可以學習古代人的詩書禮儀,滿腔的愛國熱情。這對於不論是在職教師,還是即將踏上教師行列的各位老師,都任重而道遠。

第四篇:關於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

國小教育調查報告

關於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

姓名:學號:

班級:

指導教師:

關於高中生古詩閲讀能力的調查報告

一、高中生閲讀的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我在合肥壽春中學高一(一)班實習期間,主講巴金的《小狗包弟》,當我提問學生巴金的主要作品時候,只有一小部分可以回答出巴金先生著有長篇小説《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激流三部曲》(《家》、《春》、《秋》),至於《抗戰三部曲》(《火》之一、之二、之三),中篇小説《滅亡》(1928年完成的第一部中篇小説)、《春天裏的秋天》、《憩園》、《寒夜》、散文集《新聲集》、《讚歌集》、《隨想錄》(5集),譯作長篇小説《父與子》、《處女地》、回憶錄《往事與隨想》則很少有人能回答出。即使是瞭解的那部分的學生也停留在作家代表作上,並沒有全部涉獵閲讀,這讓我發現,當代高中生在語文學習期間,過分的強調書本上的知識內容,對於教科書以外的閲讀書籍,他們沒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去品讀。於是我決定在我實習期間藉助於學生這一模板,探究一下當代當學生的課外閲讀能力以及習慣,但是課外閲讀不僅僅是散文的閲讀,更是小説、現代詩歌、古代詩歌的閲讀。閲讀材料的題材、體裁都反應了學生的閲讀情況,但是這份調查不能面面俱到,最後我決定從古詩入手,調查高中生的古詩閲讀情況。

期會考之後,我藉助實習批卷子的職務之便,對於高一年級期會考的一道題進行了統計,因為壽春中學高一年級組班級較多,而卷子並非全在我手裏,於是我對高一(一)和高一(九)兩個班共112人的試卷第二十九題進行了調查統計。

第二十九題的題目是:請仿照已有句子的形式將下面的句子補充完整。

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參考答案是:宋代抗金名將岳飛,精忠報國,一心收復失地,不是寫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的《滿江紅》? 戰國的愛國詩人屈原, 枉遭放逐,仍心繫楚國,不是寫下了憂愁幽思、感天動地的《離騷》?唐代的大詩人杜甫,身經亂世,仍關心天下寒士,不是寫下了感歎時世,渴救眾生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唐代的大詩人李白,意興豪放,一生傲視權貴,不是寫下了想象瑰麗、渴望自由的《夢遊天姥吟留別》?宋代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一片磁心,不指南方死不休,不是寫下了氣貫長虹、豪情萬丈的《正氣歌》?清代的小説家曹雪芹,茅屋瓦舍,歷十載批閲之苦,不是寫下了氣勢恢弘、柔情萬種的《紅樓夢》?

從題型來看,這是一道仿句題型,而仿句,我們是從國小就接觸的。國小一年級,我們稱之為“寫話”,要對寫話有興趣,留心周圍的事物,寫自己想説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然後

二年級,開始練習造句,從三年級開始成為習作。這是從基礎階段就打下的基礎,寫句子對於高中生來説並不是難事,但是得滿分的學生只有19人,也就是説得滿分的學生只佔近17%。剩下83%的學生都因為各種原因而失分。這83%共93人,其中大量學生填空填不滿,題目要求要仿寫四句,但是絕大部分同學只能寫出三句,留下的一行就空着。54個人的都有空白,有的空了一句,有的空了一格,有的空了幾格,這樣的學生佔到調查總人數的48%,這是一個可怕的數字,意味着有一半的學生對於我國古代詩人、詩歌瞭解少之又少。5%的學生一個空都沒有填,腦袋中古詩空空如也。52個人雖然填滿,但是33個人的仿句卻因為詩人與朝代有出入、作家作品不匹配,措辭不優雅等等原因不得不失分。

通過以上數據,我總結了他們對於古代詩歌閲讀的情況:

(1)閲讀量極少,知識狹隘。在試卷的批改過程中,大多數學生填空的詩人都僅限於李白、杜甫、屈原,而像陸游、盧照鄰、文天祥這些耳熟能詳的憂國憂民的詩人卻無人問津。閲讀面的狹窄不僅體現在詩人的選擇上,更體現在詩人詩作的抉擇上。對於杜甫,《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新婚別》、《無家別》、《垂老別》成為高中生填空青睞的獨特對象。而對於李白,學生也把目光投注在《靜夜思》、《行路難》、《將進酒》、《贈汪倫》等太過普遍的古詩上。但是著名愛國主義詩人陸游筆下那《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遊山西村》、《劍門道中遇微雨》、《病起書懷》、《關山月》、《夜泊水村》、《書憤》、《臨安春雨初霽》、《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其二)》、《沈園二首》、《示兒》等等著名古詩卻受盡冷落。

(2)朗讀背誦不精準。首先,在批改一班卷子的時候,一個學生的填空把李白的《靜夜思》卻寫成《望月》,讓我批改的時候哭笑不得。一方面,覺得好笑,另一方面,又為學生狹隘的詩歌閲讀感到悲哀。《靜夜思》本來國小就學過,但是這種低級錯誤卻在高中階段屢犯,實在是不應該。不僅如此,杜甫的作品是《石壕吏》、《新安吏》、《潼關吏》,但是有的學生睜着眼睛填出《石壕史》、《新安史》、《潼關史》,這極少數的學生讓我膽戰心寒。其次,作者作品混搭。寫《過零丁洋》的文天祥跑去創作了《望廬山瀑布》,杜甫的《登高》張冠李戴給李白,王維筆下的《使至塞上》成了孟浩然的大作,白居易的《長恨歌》變成了韓愈的代表作……這樣的錯誤屢見不鮮。最後,詩人朝代無限穿越。例句是宋代的岳飛,但是在答卷中,初唐詩人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楊炯、孟浩然、王昌齡、王維、白居易等等詩人都在不同程度上達到了穿越,有的倒退到南北朝,有的去往宋代,有的去了明代。這種常識性的知識卻發生如此之大的紕漏,讓閲卷老師欲哭無淚。

(3)閲讀素材質量偏低,詞語積累每況日下。例句中給出“精忠報國”、“情真意切”、“壯懷激烈”詞語用來形容詩人詩作的恢弘磅礴。身為高中生,四字成語的積累應該不構成巨大威脅,即使使用的成語大眾化,但是也不至於空白,但事實上學生們使用的成語、形容詞不盡人意。有的學生甚至直接照搬原句用以擴充自己的句子。像飽經風霜、艱苦卓絕、千鈞一髮、

迫在眉睫、危在旦夕、四面楚歌、一觸即發、朝不慮夕、岌岌可危、危如累卵、命懸一線、朝不保夕等形容人身世坎坷的成語,沒有幾個學生精準運用。

以上三點通病讓學生在答題上應付差事,缺乏參與的主動性和獨特的創造性。仿寫之句食之無味,保守刻板,千篇一律。

二、造成高中生閲讀現狀的原因

1、閲讀興趣的偏差

如果排除其他因素干擾,完全從自己的愛好出發,那麼我們會發現中學生們的閲讀興趣是豐富多樣的,他們大多喜歡科幻、散文隨筆、卡通漫畫、童話等題材的書籍。可是,也有一部分學生只把心思放在武俠、言情小説中。特別是又有另一種形態的網絡言情小説,比如近幾年的穿越文、耽美文、微小説、盜墓小説等等這些都迷得高中生團團轉。男生還是偏向武俠,女生偏向台灣愛情小説和時尚雜誌。之前圖書市場出現一些另類書籍或稱為“口袋書”,內容都是即粗俗又無聊,甚至是充斥色情與暴力的。(本文出自範.文先生.網)很多的學生也很快地看上癮了,認為是潮流與時髦,放着學校圖書館的書不借,跑到外面猛租來看。而眾多的國內外名著猶如昨日黃花,已然不是很受歡迎。對中學生而言,這些名著看起來很吃力,太難了,也看不太懂,更多的學生只是把閲讀名著看成是老師佈置的課外作業來完成。對於古代詩歌散文,由於典故難懂、意象難懂、格律難懂等原因,中學生沒有過於深厚的文學底藴而不能駕馭,更不用談及領悟了。詩的格律雖然來來去去都是四種格式的排法,但“粘”“對”“拗”“救”有難度;詞單單詞牌就有千多種,不同詞牌都有不同要求。這些和網絡上的小説對比,中學生更喜歡通俗易懂的網絡小説。

2、沒有好的閲讀習慣

大部份中學生在需要引經據典時,卻要搜腸括肚,尷尬之極。這種情況普遍的存在,主要原因是沒有做好讀書筆記。他們在讀書的時候,沒有做到既動腦又動手,懶得動手寫讀書筆記,只是看過則已,而後就不知所云了。俗話説,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現在大部分的中學生不能做到這一點,還未掌握這種正確的讀書方法,只停留於走馬觀花。

3、學習壓力大,閲讀時間少。

首先,高一學生雖然還沒有面臨大學聯考,也沒有高二的月考,但是他們卻面臨着會考,所以學生把心思都花在了教科書的學習上。其次,高一學生還沒有分科,他們學習的科目是全科,學習負擔沉重,作業繁多,沒有閒暇時間進行閲讀。最後,對於大學聯考來説,有規定的68篇必備古詩,所以高中生普遍輕視古詩的重要意義。

三、整改措施

語文課程是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通過古詩的誦讀,可以認識中華文化的豐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高中生的語言能力完全可以駕馭古詩,但是他們卻因為種種原因造成了

現在高中生語文閲讀面狹隘的囧態。要想改變這種情況,應該奉行以下措施:

1、提高學生閲讀興趣。

硬性灌輸只能打造出學習機器。在學校這個大環境中創設情景。每天早上可組織學生利用晨讀的時間進行古詩文誦讀,讓校園裏書聲朗朗;當學生在學校操場活動時,四周的牆壁上所描述的唐詩中美麗景色,可以陶冶他們的情操;教學樓的走廊裏,懸掛的一幀幀製作精美的詩配畫;櫥窗裏展出的一幅幅,或蒼勁挺拔或柔美瀟灑的師生共同書寫的詩詞歌賦,也能使他們從中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寧夏銀川唐徠回民中學自辦學以來,一直有課前十分鐘的傳統,每週三的課前十分鐘都是古詩文鑑賞,而這樣的鑑賞不是説全校都鑑賞一篇古詩,而是每個班級按照學號每個同學準備古詩,然後在十分鐘裏與同學交流,這樣,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又使得學生分享到了知識,擴寬他們的古詩文知識面。除此以外,該校還在校門口樹立展板,展板每週一換上新詩,也是交由每班。每班挑出書法好的學生一名,繪畫好的學生一名,二人協作完成一幅古詩繪畫,然後掛在展板上,供全校師生觀摩。這樣的做法,可以提高當事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同時,為其他學生樹立了榜樣,激發他們的進取心,從而熾熱追求古代文學。整個校園都有沉浸在古詩文的書香氛圍中。

2、試卷設計題型擴寬。

大學聯考內容規定了必背古詩文六十八篇,這就誤導學生除此六十八篇外無需瞭解。這是大錯特錯的。即使不能全盤背出,但是作者的朝代與代表作還是必須掌握的。身為高中生,李白的代表作還僅限於《靜夜思》,這是膚淺的。不考就不看,這是高中生的通病,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語文試卷設計不僅要在填空與默寫中反應古詩的掌握程度,而且也應該在語言文字運用題型中通過仿句、仿寫來促使學生了解我國傳統的詩歌文化。

3、老師在上課時候,可以引據經典,或許只是一句有名的詩句,或許是從古詩中挖掘的一個典故,甚至只是詩歌中一個生動的字詞。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感受我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古詩文教學中,注重讀寫結合的練習。利用祖國優秀傳統文化,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詩這種文學樣式,偏重於抒情言志。思想、情緒、感情是詩的基礎。因此,在指導學生朗讀時,要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詩的內涵,領悟詩人的思想感情,並注意詩的韻律與節奏。指導學生朗讀時,還要善於為學生創設情境與氛圍。如為其配上一首優美的曲子,為其展示一幅美麗的畫卷,或為其增設一段慷慨激昂的導語等等,使得詩情畫意相結合。(

結語

通過本次實踐調查,我認識到提高高中生的古詩文的閲讀量迫在眉睫。高中生的古詩閲讀量每況日下,高中生對於著名詩人及其朝代、代表詩歌作品,混搭穿越的把戲層出不窮。我分析了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主要是閲讀興趣有偏差,其次是沒有好的閲讀習慣,最後是時間不容許。為此我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措施。但是紙上談兵的調查報告如果不付諸行動,也不過是一紙文書。

身為一個準語文教師,我們不僅要履行教書的義務,更擔當着育人的責任。只有流傳的才是經典的,從古詩中取其精華,不僅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更可以學習古代人的詩書禮儀,滿腔的愛國熱情。這對於不論是在職教師,還是即將踏上教師行列的各位老師,都任重而道遠。

第五篇:高中生課外閲讀調查報告

高中生課外閲讀調查報告

“高中生課外閲讀調查”是針對青少年特定人羣閲讀狀況開展的調查活動,旨在進一步促進家長與孩子在課外讀物方面的溝通與理解,更好地幫助青少年從小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此次調查從2014年11月1日起至11月16日結束,以高一年級全體同學和父母母人羣為調查對象。截至調查結束,共收集到有效樣本149份,其中高一學生樣本56份,父母人羣樣本93份。

一、被調查人羣的基本情況

此次調查的56份高一學生有效樣本中,從性別來看,男性21人,佔37.5%;女性35人,佔62.5%。

149份父母人羣有效樣本中,從文化程度看,中專以下學歷92人,佔61.7%;大專、大學學歷44人,佔29.5%;大學以上學歷13人,佔8.7%。從職業看,單位管理者12人,佔8.1%;一般職員67人,佔44.9%;自由職業者36人,佔24.1%;無職業者34人,佔22.8%。

二、高中生閲讀狀況

(1)絕大部分高中生有閲讀課外書的習慣

在參與調查的青少年中,回答有課外書閲讀習慣的人數為52人,比例高達92.8%。 在參與調查的父母人羣中,對於“子女是否有閲讀課外書的習慣”的問題,回答有閲讀習慣的為124人,佔83.2%;14人回答“沒有”,佔9.3%;11人回答“説不清”,佔7.3%。

(2)絕大部分父母為子女買過課外書,但隨着孩子年齡的增長,父母在主導子女閲讀方面的影響力呈下降趨勢

在參與調查的高中生中,回答父母為自己買過課外書的有48人,佔88.8%。對於“是否喜歡這些課外書”的回答中,39人回答喜歡,佔69.6%,可見,父母的選擇並沒有完全得到孩子的認可。

在參與調查的父母人羣中,回答主動為孩子買過課外書的有105位家長,佔70.4%。調查顯示,父母學歷越高,主動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的比例越高,中專以下學歷主動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的比例僅為54.1%,大專以上學歷的人羣比例超過85.0%。同時,隨着孩子學齡

的上升,父母主動為孩子購買課外書的意願也逐步降低,在國小階段,家長主動購買的比例為98.2%,國中為87.7%,高中為70.4%。一方面可能是由於家長擔心對孩子學習的影響所致,另一方面可能是隨着學齡的上升,孩子自主購買行為的增強所致。

對於“孩子是否喜歡讀這些課外書”的回答,在參與調查的父母中,有121人回答孩子喜歡,佔81.2%;9人回答“否”,佔6.1%;19人回答“説不清”,佔12.7%。其中,隨着孩子學齡的增長,他們對家長為其購買課外書的喜歡度相應下降,在國小高年級,喜歡度為88.3%;到國中時為76.0%,再到高中的69.6%逐步降低,説明孩子隨學齡增長在課外閲讀方面自主性和偏好逐步形成。

(3)超過半數的青少年在學習之餘經常閲讀課外書,但隨着學齡的增長,家長對孩子閲讀課外書的支持度明顯下降

在參與調查的高中生中,有27人回答在學習之餘經常讀課外書,佔48.2%;14人回答偶爾讀,佔29.1%;11人回答週末或假期讀,佔19.6%;只有4人回答沒時間讀,佔7.1%。在閲讀數量上,有10人回答一年讀5本以上課外書,佔17.8%;16人回答3-4本,佔28.5%;25人回答1-2本,佔44.6%;3人回答很少讀,佔5.3%。

關於“希望孩子課外書的閲讀頻率”的問題,在參與調查的父母人羣中,有96人選擇“經常閲讀”,佔64.4%;26人回答“偶爾看看”,佔17.4%;11人回答“以教材為主,少看課外書”,佔7.3%;16人回答“不要看課外書”,佔10.7%。其中,隨着家長學歷的上升,對孩子閲讀課外書的支持度也相應上升,國中及中專以下學歷的家長69.57%支持孩子經常閲讀課外書,大學大專及大學以上對孩子閲讀課外書的支持度則上升到91.62%和91.49%。另外調查發現,隨着孩子學齡的上升,家長對孩子閲讀課外書的支持度則明顯下降,在國小階段,支持國小高年級孩子經常閲讀的比例為96.93%,國中為78.57%,高中為63.64%。其中原因與家長焦慮課外書對孩子升學的影響不無關係。

在被調查的父母人羣中,回答希望孩子一年讀“5本以上”的有58人(38.9%),回答“3-4本”的有46人(30.8%),回答“1-2本”的有45人(30.2%)。其中,隨家長學歷的上升,對孩子閲讀課外書數量的期望也相應上升,國中及中專以下學歷的家長有56.52%希望孩子一年閲讀5本以上課外書,這一比例在大學大專學歷的家長中則上升至65.95%,在大學以上則上升至75.32%。同時調查顯示,隨着孩子學齡的上升,家長對孩子閲讀課外書數量的期望值相應下降,在國小階段家長有71.47%希望孩子一年閲讀5本以上課外書,這一比例在國中階段下降為54.55%,而到高中繼續下降為44.16%。其中原因與家長焦慮課外書對孩子升學的影響不無關係。

(4)絕大多數青少年和家長都認為讀書對個人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對於“讀書對個人發展的作用”的問題,參與調查的高中生中回答“非常重要”的有36佔64.2%,回答“重要”的有7人,佔12.5%,回答向“一般”的有5人,佔8.9%,回答“不重要”的有3人,佔5.3%,回答“沒影響”的有5人,佔8.9%。

參與調查的父母人羣中有102人回答“非常重要”,佔68.4%,18人回答“重要”,佔12.0%,13人回答“一般”,佔8.7%,6人回答“不重要”,佔4.0%,10人回答“沒影響”,佔

6.7%。對該問題的回答有着高度的一致性,即無論哪個特徵人羣,都非常看重青少年讀書的重要性。

(6)青少年閲讀以提高自身修養為主要目的

對於“閲讀的主要目的”的問題,在參與調查的高中生中,回答“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有15人,佔27.2%,回答“提高自身修養”的有20人,佔36%,回答向“滿足家長、老師要求”的有1人,佔1.6%,回答“娛樂、放鬆”的有17人,佔31.1%,回答“其他”的有3人,佔4.1%。

在參與調查的父母人羣中,回答“學習新知識新技能”的有48人,佔32.69%,回答“提高自身修養”的有64人,佔42.77%,回答向“滿足家長、老師要求”的有3人,佔1.68%,回答“娛樂、放鬆”的有31人,佔20.97%,回答“其他”的有3人,佔1.89%。

(7)高中生普遍喜歡小説類、勵志類、人文社科類讀物

對於“自己更喜歡閲讀哪類課外書”,在參與調查的高中生中,從高到低對喜歡圖書類型的排序為 “小説(22.04%)、人文社科(17.33%)、文藝(11.09%)、勵志(10.9%)、青春讀物(10.49%)、科普(9.88%)、生活(7.6%)、其他(5.78%)、政治軍事(4.81%)”。

被調查的父母人羣中,回答“科普”的有29人(19.6%),回答“勵志”的有25人(16.69%),回答“人文社科”的有24人(16.12%),回答“小説”的有21人(14.23%),回答“生活”的有12人(7.82%),回答“政治軍事”的有10人(6.9%),回答“文藝”的有9人(6.55%),回答“其他”的有8人(5.89%),回答“青春讀物”的有8人(5.76%)。

與高中生對該問題的回答相比較可以看出,高中生與家長在課外讀物的選擇排序上有一定差異,高中生對各類讀物的偏好前四位分別是小説、人文社科、科普和勵志,而家長的意願前四位為科普、勵志、人文社科和小説。可見,高中生與家長在對課外讀物的排序上存在較大差別,但儘管如此,兩類人羣在排列前四位的讀物種類上是一致的。

調查顯示,小説類、勵志類、人文社科類受歡迎程度較高,而政治軍事類讀物普遍關注度不高。

(8)多數家長不支持孩子在網上閲讀課外書

在被調查的父母人羣中,高達65.3%的被調查者並不支持孩子在網上閲讀課外書,支持的僅有18.8%。這可能與家長認為網上閲讀會傷害到孩子視力,以及網絡遊戲、黃色暴力等不健康內容充斥網絡,會對孩子身心產生不利影響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