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4.7K

研究報告(1萬字以內,可加頁)

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

內容提示:問題界定;研究目的、意義;理論基礎與實踐進展;研究過程、方法、路線;研究結論;政策建議等。

一、課題的界定

所謂“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是語文教學中閲讀和寫作相互結合的總稱,它是雙向的組合,兩者在“結合”中互相促進。它是將理解語言和運用語言有機結合、相互貫通的一種訓練方式,亦即內部語言外顯為書面語言的一種轉換過程。它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其一,是在新課程實施中將閲讀與寫作在內容、形式、思想等方面的有機結合,做到閲讀教學同習作教學同步推進;其二,是結合新一輪國小語文教材以及《語文經典讀本》,遵循《語文課程標準》,讓學生大量閲讀中外經典書籍。並按《語文課程標準》的重點訓練項目,讓學生在閲讀中學習作者的選材、立意、構思、佈局謀篇的方法,從而逐步掌握習作的一些方法,進而學會習作。

二、課題提出的目的及意義:

時代賦予我們要推進語文課改,是學生成長的需要。學生是未來的建設者,是未來的主人。要求他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包括閲讀理解與表達交流在內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運用現代技術蒐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國小語文的根本目的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具有正確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掌握基本的語文知識和方法,養成良好的習慣。”其中,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既是國小語文教學的一個傳統話題,更是一個與時俱進、永遠創新的話題。

閲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課外閲讀和習作結合既能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和體驗,又能發展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還能強化語言形式,促進書面表達能力的提高。因為在語文學習中,閲讀的過程是吸收的過程,寫作是傾吐的過程,閲讀的過程是學生理解感悟文章的過程,寫作是表達自己思想感情的過程,同時也是學生思維訓練的過程。閲讀和寫作是互為逆反應的東西,閲讀對學生寫作有較大的促進作用,反過來寫作又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閲讀。閲讀不單單就是課內教材的閲讀,更大範疇的是課外閲讀,學生通過大量的閲讀素材,來積累寫作經驗。因此,我們進行了《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這個課題的研究。

三、課題研究的目標

(一)總目標:

本課題研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以國小語文新課程標準理念、教育學、心理學為依據,針對我國傳統讀寫方式所存在的弊端,探討適合我校實際的國小語文閲讀與寫作密切聯繫的新方式。

(二)子目標:

1、探索“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同步發展教學的新思路,為提高語文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提高,提供新的途徑和方法。

2、通過“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 的實驗,探索閲讀與寫作有機結合的一般教學方法和規律。

3、提高國小生讀寫水平,讓學生在廣闊的空間裏、在語文實踐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以增強語文學習興趣,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提高語文實踐能力和終身語文學習的能力,培養國小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科學的學習方法。

4、通過課題研究促進參加此課題研究的國小語文教師及研究人員在教學理論的指導下,進行新的語文教學方法和途徑的研究,使教師在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發展自己的專業技能併成為真正的研究者。

四、研究方法

  1、調查法。以問卷、訪談、聽課等形式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觀察,從而掌握實驗第一手材料,進而分析實驗操作的得失。

 2、觀察法。以聽課、檢查、交往等形式對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方式、學習能力、學習效果等方面進行觀察,進而分析實驗操作的得失。

 3.經驗總結法。對課題研究過程的感性經驗和認識進行提煉和概括,提高相應的理性認識,形成相關的教學模式和研究經驗。

 4、文獻研究法。通過蒐集和分析相關的文獻資料,形成對本課題的有關概念的認識與思考,尋求理論層面的支持,構建理論框架。

 5、行動研究法。課題組成員邊實踐、邊研究。在行動中研究,使行動過程成為研究過程。及時總結反思,對實驗過程進行修正完善。

五、課題進程

第一階段:課題研究的準備階段(2013.05~2013.08 )。

1、學習掌握有關理論,舉行課題研究專題培訓。轉變教學觀念,樹立大語文教學觀。

2、蒐集有關文獻資料,寫出開題報告。

3、調查研究目前國小閲讀教學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情況。

(1)制定調查問卷。

(2)對研究對象進行前測(對實驗班學生進行閲讀實踐狀態前測;對現有同年級學生進行閲讀能力前測)。

第二階段:課題研究實驗階段(20139——20153 

1、按課題研究設計開展實驗。

(1)研究設計中自變量的科學性、可行性的驗證。

(2)豐富完善體現學生閲讀實踐的效果指標。

2、注意實驗情況的積累與研究,經驗交流,及時矯正課題研究過程中的各種問題,發現典型,提煉經驗,總結規律,形成經驗。

3、加強實驗人員之間的聯繫,隨時通報實驗進展情況。

4、每學期期末實驗人員分別寫出階段性總結。

第三階段:課題研究總結階段(20154——20157 )。

1、對研究對象進行後測。

(1)對實驗班進行學生閲讀實踐狀態後測。

(2)對實驗實驗班、對照班學生進行閲讀能力測試。

2、收集整理有關資料、數據並進行統計分析。

3、課題總結、課題鑑定、成果推廣。

六、課題研究過程

(一)調查研究和實驗研究類結題報告

1.實驗前讀書寫作情況調查所得的數據

調查班級學生人數喜歡閲讀的讀書時間每天超過30分鐘的經常閲讀的閲讀後經常與別人交流的文字閲讀的經常寫讀書感受的喜歡寫作經常寫作實驗班共520人2127819810019065200123佔總數的百分比40.77%15%38.08%19.23%36.54%12.5%38.46%23.65%普通班共410人2008019010218069189104佔總數的百分比48.78%19.51%46.34%24.88%43.90%16.83%46.9%25.36差額+12-28-210-41119

2.實驗中期所得的數據

調查班級學生人數喜歡閲讀的讀書時間每天超過30分鐘的經常閲讀的閲讀後經常與別人交流的文字閲讀的經常寫讀書感受的喜歡寫作經常寫作實驗班共520人397201388214390170390212佔總數的百分比76.35%38.65%74.62%41.15%75%32.69%75%40.77%普通班共410人21410020511720090170112 佔總數的百分比52.19%24.39%50%28.54%48.78%21.95%41.5%27.32% 差額1831011839719080220100 

3.實驗結題後所得的數據

調查班級學生人數喜歡閲讀的讀書時間每天超過30分鐘的經常閲讀的閲讀後經常與別人交流的文字閲讀的經常寫讀書感受的喜歡寫作經常寫作實驗班共520人501355498305500359497349佔總數的百分比96.35%68.27%95.77%58.65%96.15%69.04%95.58%67.12%普通班共410人252145250120219108250100佔總數的百分比61.46%35.37%60.98%29.67%53.41%26.34%60.97%24.39%差額249210248158281251247249

根據調查分析的數據可以看出,實驗之前,實驗班和普通班的學生讀課外書和寫作的積極性及收穫幾乎是平行發展的,甚至普通班有的調查數值比實驗班還要高一些,到了實驗中期,雖然兩部分學生的讀書寫作興趣和水平都有所提高,但是從調查數據來看,實驗班的學生提高的比較快比較明顯,特別是經常讀書的學生和經常寫讀書感受、習慣寫作的學生數量增多的特別快,等到了結題階段,實驗班的學生幾乎都有讀書寫作的喜好和已經養成了讀書寫作的習慣,當一切行動成了興趣愛好和習慣時,那就是成功了。

(二)課題研究方法

<一>創設閲讀契機,讀中悟寫

1、課內注重閲讀方法的指導。

課內閲讀教學過程中,滲透讀書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掌握基本的讀書方法,教會學生寫讀書筆記,鼓勵學生寫日記,培養學生善讀的習慣,如讀思結合、讀説結合、讀寫結合。

2、經典誦讀,感悟語言魅力。

《經典誦讀》是我校編寫的一套適應國小生閲讀規律的校本教材。教師有意識地挖掘讀本中有利於學生體驗、感悟的內容,讓學生熟讀成誦,創設有利於學生主動體驗的環境,讓學生把書本的語言變為自己的活語言,成為自己的儲備和財富,將美詞佳句用於自己的習作中。

3、組織學生閲讀課題組統一推薦的閲讀書目,讓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走進課外閲讀。

(1)教師巧妙運用各種激勵手段,使學生感受到閲讀成功的喜悦,喚起他們的閲讀慾望。我們的實驗教師不遺餘力的表揚、讚賞,通過閲讀推薦書目積累,有意識地激發學生閲讀積累的再現,努力營造崇尚課內外閲讀的良好氛圍。同時,建立閲讀成長檔案袋,及時寫讀書卡,組織讀書感受的交流活動,及時展示學生大閲讀行動中的各種成果,讓學生經常體驗到閲讀收穫的喜悦。

(2)開設閲讀活動課。

為了更好的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閲讀,及時交流讀書的收穫,我們在課程設置中安排兩堂閲讀活動課。低年級主要進行簡單的讀書彙報交流活動,形式可以有介紹自己喜愛的篇目。中高年級可以開展專題讀書活動,讀書筆記展覽,循環日記展覽,介紹自己喜愛的一本書,新書推薦等。

4、指導學生自己自由選擇課外閲讀內容。

面對浩如煙海的課外讀物,我們的實驗教師就指導學生學會自己選擇書,學生學會選擇適宜於他們閲讀的優秀書籍。

(1)根據學生的閲讀趨向,向家長聯合建議。

(2)根據主題指導,比如根據實驗課題中的推薦篇目,選擇有關圖書閲讀。

(3)專項積累閲讀。

(4)隨着生活進行閲讀。

5、組織開展多種形式讀書交流活動。

指導學生學會讀書,需要開展一些閲讀交流。一是利用晨讀、班隊活動、閲讀活動課等統一時間讀統一內容或自選內容;另一種就是學生自我控制調整時間讀統一內容或自選內容。交流形式,一般有三種:第一,專題式的。第二,日常式的。第三,個別式的。

<二>課外閲讀和習作結合  讀中促寫

1、在閲讀教學中學習寫作的方法。

從課文中學習連句成段的方法。教師注意從有關課文中找到一些典型寫法的段落,指導學生運用教材中的基本段或寫片段作文,減緩作文坡度,讓他們逐步掌握連句成段的方法和規律,形成初步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調動學生作文學習的積極性。

從課文中滲透觀察方法。在講授課文時,教師有意識地滲透一定的觀察方法,讓學生逐步掌握觀察的方法和規律,他們認識事物、社會和自然以及分析事物的能力,也會從中不斷得到提高。

2、課內外結合,鼓勵大量閲讀

加大學生的閲讀量,擴寬學生的視野,促進閲讀和寫作能力的提高。我們在處理好教材和校本教材《經典誦讀》,更重要的是處理好實驗課題組推薦的閲讀篇目的同時,着重指導學生課外閲讀,加大閲讀量,擴寬視野。⑴探索性閲讀,即根據學習需要,主動查閲蒐集有關資料。⑵延伸性閲讀,即為學生推薦與課文相關的文學作品。如學習《赤壁之戰》、《草船借箭》,向學生推薦《三國演義》;學了古詩《遊園不值》,推薦閲讀“國小古詩背誦篇目”中也是描寫春景的古詩。如蘇軾的《惠崇春江曉景》、朱熹的《春日》、杜牧的《江南春》、白居易的《憶江南》等。⑶引領性閲讀,向學生推薦課題組推薦的閲讀篇目,寫讀書卡,培養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為了更好的興趣性閲讀。⑷興趣性閲讀,即讓學生憑藉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閲讀讀物。達到《語文課程標準》對所學年級段的閲讀量的目標。

3、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積累寫作素材

利用孩子們喜歡的活動,開展課外活動,使學生獲得心理感受,建立起實事實物的概念,積累寫作素材。

4、充分挖掘教材因素,增加“隨筆”寫作量

在閲讀教學中,教師準確把握課文讀寫結合的契機,相機進行寫作訓練,增加習作訓練量。

5、蒐集信息,編輯整理資料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使學生“初步具備蒐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在學生大量閲讀的同時,鼓勵並引導學生蒐集儲存信息,編輯整理資料。

6、在語文實踐活動中發展作文能力

除了引導學生擴大課外閲讀,多練筆外,還引導學生辦牆報、黑板報,舉行各種形式的故事會、演講會、辯論會、小品表演、寫廣告語、編排課本劇等;引導學生進行社會調查等;假期鼓勵學生走出家門出去旅遊,領略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陶冶情操。讓學生的作文能力在實踐中得以發展。

6、堅持習作練習

為了增加學生作文訓練量,堅持讓學生每天寫一篇習作(可以寫在日記裏),把每天自己親眼所見的,親耳聽説的,心裏所想的,都寫下來。即“我手寫我口”,“我口説我心(想)”,“我心想我目”。養成良好的意志品格,每日必讀,每日必寫,雷打不動。同時,對優秀作文我們積極向報刊推薦。

七、實驗成功的作法

 (一)課內閲讀

自從課題研究以來,我們每位參與實驗的語文教師都是課堂教學的實踐者,我們組織了同組共研討課活動,在有限的時間裏吃透教材,分工撰寫教案,以組討論定搞,每個人根據本班學生情況説課;積極利用各種教學資源,創造性地使用教材公開輪説,反覆聽評,從研、説、聽、評中推敲完善出精彩的案例。    

 1、學寫自讀批註,激活練筆潛能。

在閲讀文本時,讀者會情不自禁地聯想到自己相似的情感、自己熟悉的生活、或自己曾經歷的事情,進而與作者產生心靈的共鳴。對此,我們的教師就高度重視,讓學生“讀出自己”將閲讀的心得、評語寫在文章後正文空白處,有機整合原有知識與文章知識,體會寫法,品味和欣賞、積累語言。寫自讀批註,是教給學生自主閲讀的鑰匙;是加深讀者感悟的橋樑;是提升思辨的平台,是由讀到寫的自然遷移。

 2、巧用課文插圖,讀想説寫交融。

現行的國小語文教材融入了大量的課文插圖,幾乎每篇課文都配有一幅或多幅畫圖,圖文並茂成了國小語文教材的一個顯著特點。可以説課文的插圖是教材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因此,教學時,我們的教師就很好的利用插圖,不僅能幫助學生化難為易,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而且能逐步提高觀察和想象等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表達和寫作的願望,激發學生寫的樂趣。思維在廣闊的想象空間馳騁,語言在寬鬆愉悦的氛圍裏流淌, 實驗結果證明“要我寫”自然變成了“我要寫”

 3、品味經典段落,掌握寫作技巧。

我們的實驗教師在教學時能夠抓住課文中的典型片段,適時進行片段的模仿與遷移,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學會如何結尾。掌握句式的表達和段落的構成,以及一些簡單修辭方法的運用,繼而在仿中創,打通讀寫結合的思維通道。

 4、閲讀推薦篇目感悟意境,培養寫作品質

閲讀推薦篇目,可以陶冶情操,豐富想象,還可以培養學生對語言文字的興趣和敏感力,有益於培養他們的語文素養。我們的教師在教學時,在導讀課上,引導學生感悟文章的意境,激發對篇目的熱愛。在課下閲讀中,學生品味令人叫絕的凝練之筆使學生與作者、文本的激情共鳴。改寫,續寫過程中,文章意境盡在學生腦海中展現,文與情,情與境,境與言交融,也激發了豐富想象力,培養了學生的寫作品質。

(二)課外閲讀

新課標以全新的理念談到課外閲讀的問題,要求“擴大閲讀面”“增加閲讀量”、“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對課外閲讀量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並且對課外讀物提出建議。“有較豐富的積累”不僅是指語言豐富,還包括精神世界上的豐富,因此,指導學生課外閲讀時,我們實驗教師注意了質與量的規定,讓學生在課外閲讀中受益,讓每次閲讀都成為豐富語言和精神的有效閲讀。是學生在真正意義上實現“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密切關係” 

開展國小生有效課外閲讀,我們採取以下措施:

 1、營造良好的氛圍。 

營造讀書氛圍對激發讀書興趣有很大興趣。(1)、佈置教室要有較濃書香氛圍。(2)、出介紹讀書方法,推薦篇目的讀書板報。(3)、建立班級圖書角。(4)、開展“每週回報交流”活動。(5)把閲讀時間落實到位,將晚放學靜校鈴後定為學生閲讀課外書時間。(6)抓閲讀效果,每週做100字的讀書筆記。 

 2、制定讀書指導計劃。 

要讓讀書活動取得良好效果,就要開展好班級讀書活動。每位實驗教師結合本班學生實際,認真研究制定詳盡班級讀書方案,商討如何開展讀書活動。 

 3、加強班級讀書課的探索 

班級讀書課是一種有效推進兒童閲讀的新興組織形態(在讀書課上主要引導學生讀推薦篇目文章),在班級中同學、老師聚在一起讀書,然後通過言語的表達交流,分享彼此的不同觀點,從而吸收新的知識,激發新的思考,進而促使閲讀方法、精神成長。我們將定期開展班級讀書研討活動,探索多種班級讀書的途徑,激發學生閲讀興趣,提高閲讀水平。

       4、每班堅持寫循環日記和讀書筆記活動

首先培養學生寫好讀書筆記。具體做法是:優等生可以寫出讀過的文章的主要內容,自己的感受等;中等生可以抄錄文章中的精彩片斷、優美詞句等;後進生則不同,他們只要能抄錄幾個好詞佳句就應該給予肯定表揚。

其次培養學生寫好日記。寫日記可以積累寫作素材,作文時就不必為無“米”下“鍋”而發愁。日記的內容千變化,長短不限,生活中所見、所聞、所感、所思都可以寫。寫日記要防止千篇一律,記“流水帳”,應該突出新穎。我們老師把本班學生分成5組,每組有一本循環日記本,選好組長、組員,寫好寄語,鼓勵學生每天寫一篇讀書筆記或日記,把自己認為最滿意的日記內容謄寫在本組的循環日記本上,本組學生在傳寫過程中就傳閲了,而且還不定期組與組之間傳閲,老師每天都要檢查,對於做得較好的學生給予誇獎,樹立榜樣,做得不夠好的學生則耐心指導鼓勵。

      5、 爭取家長的配合 

讀書活動要取得成效,必須要爭取家長的配合、所以,我們做了以下工作:利用各種機會向家長宣傳讀書對學生成長的重要性,引導家長開展共讀書本的活動,真正家校攜手為孩子。 

  6、開展多樣活動 

 開展讀書故事會、佳作欣賞會、人物評論會、讀書心得交流會、背誦比賽、讀書知識比賽、速讀會、讀書筆記、日記展等活動,對比賽結果公佈表彰,使學生得到成功感,激發課外閲讀積極性

  八、實驗成果:

(一)教師整體素質得到提升

1、有苦有樂,豐富了教師的精神生活的內涵

教師是清貧的富有者。教師清貧在物質上,卻富有在精神領域裏。“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同其他課題一樣,讓語文組老師親歷了一個有汗有淚、有苦有甜的、有歡有悲的過程。但老師們更多的是感受到學習帶給自己的充實,研究帶給自己的進步,工作帶給自己的快樂。課題研究既磨練了老師們的意志,也豐富了老師們的精神生活。

2、多讀多寫,提高了教師的運用教材的能力

本課題的研究帶動語文教材隱性的功能,在閲讀教學中讀寫並駕齊驅,打破以往讀寫脱離的陋習,撐起閲讀與寫作並駕齊驅的一片藍天。在閲讀教學中寓寫於讀,也就是做到將教材“一課兩用”,就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通過實驗研究,語文組教師基本上初步掌握了獨立分析教材、處理教材、尋找教材中讀寫遷移點的知識,形成了一定的創造性地運用教材的能力。

3、邊教邊研,增強了教師的校本教研的意識

“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的研究課題是一個實踐性研究課題,主要採用的是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是基於解決實際問題的需要,為改進實際工作服務的研究方式。它的最大優點是在自然狀態下的研究,邊研究邊工作,邊工作邊研究,工作就研究,研究就是工作。通過研究,老師們不僅尋到了一些讀寫遷移訓練的最佳結合點和最佳方式,努力實踐閲讀教學中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相結合的“有效”性,也提出了“優差生髮展不均衡”,“理論積澱不夠深厚”,“沒有走出前人研究的窠臼”的問題,這説明了老師們的校本教研意識正在增強,科研能力也正在提高。

(二)學生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1、重視學生課外閲讀,提高學生閲讀興趣

 通過為學生營造閲讀氛圍,利用早讀、課間、班會、閲讀課讓學生自主閲讀,。推薦篇目閲讀,背誦經典段篇,新書推薦,心得交流,在班上舉行了背誦大會,閲讀標兵評選,循環日記優勝組評選、手抄報比賽,學校舉行了詩歌朗誦比賽,閲讀競賽並評選出等級獎,各項活動學生積極參與,學生的知識面也不斷擴大。

    2、激發了學生的作文興趣,讓學生樂於習作

通過前測知道,我們的學生非常怕作文,對作文不感興趣,這跟我們教師對作文的重視程度和引導方法有關。按教材安排中高年級學生一學期只需完成八篇大作文,再加上八次小練筆,一學期充其量才中有16次習作的機會,語文的大部分時間是花在閲讀教學上的。這樣從客觀上無意識地造成了語文教學重“讀”輕“寫”的局面,學生的作文興趣自然得不到激發和培養。本課題中“閲讀與寫作結合訓練”恰恰將讀與寫緊密地結合地一起,做到立足於“讀”,着眼於“寫”。為了將“寫”的訓練目標落實好,

我們的教師做到了以獨特的視角挖掘課文中有利於“寫”的因素,並以學生易於接受和樂於接受的方式組織閲讀,在學生讀通、讀透,有所感悟和體會的基礎上,進行“寫”的訓練的遷移。由於是有所借鑑、有所感悟和體會,此時的學生對“作文”也能“誇誇其談”,也能“下筆有神”,也能感受作文所帶來的自信與快樂。久而久之,學生對作文的興趣也就養成了。

2、拓寬了學生的作文思路,讓學生善於組材

    以往寫起作文,學生常常總會搜腸刮肚,總是“無話可寫”。究其原因,除了學生年齡小,生活經驗不足,生活體驗不深,可寫的素材少之外,主要是因為學生的作文思路沒有打開,不懂得審題,不懂得立意,不懂得根據作文的要求去搜集題材。“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的研究課題注重以課文為憑藉,以某一讀寫結合點為契機,先對學生進行“由此及彼”的模仿訓練,再進行“舉一反三”的拓展訓練,極大地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當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和創新性思維被激活後,作文的思路自然而然就寬了。只要給一個作文題目,學生的頭腦就能快速運轉,諸如“寫什麼”,“表現什麼樣的思想感情”,“通過什麼事來表現”,“我親歷的哪件事最典型,最有説服力”,“事件的哪個環節應該重點寫”等問題一一閃現。通過仔細推敲,整個作文的框架就清楚,脈絡就清晰。

3、夯實了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精於表達

“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的研究課題更重要的在於立足教材的基礎上提倡讀推薦篇目,倚重閲讀,充分發揮每篇課文及課外閲讀的作用,有目的地讓學生品讀、理解、揣摩、賞析,體驗和感悟祖國文字之精妙,景物之豐美,人情之偉大。在此基礎上,進行仿寫、續寫、擴寫等訓練,夯實學生的文字功底,讓學生的表達更加流暢、形象、生動,從而解決了學生“有話不懂得寫”的缺憾。

 (三)學校辦學水平得到提高

1、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

   我校是一所百年學校,文化積澱厚,正處創新發展的最佳時期,走在十年課改前沿,正是“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的研究課題正激發着一大批教師走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也有力地促進了學生的整體素質的提高,成了我校發展的智力保障。

2、使學校的課改工作不斷深化

  “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的研究課題,幫助語文教師樹立了先進的教育觀、教學觀和教材觀;尊重學生的主體精神,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作用;注重讀寫結合、課內課外相聯;重視學以致用,重視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修養,使我校語文教育更加開放更加有效,使我校的課改工作更加深入。

3、發揮了教育科研的輻射作用

   我校是重點國小之一,肩負着教育管理和教育科研的示範、輻射作用的重擔。“國小生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的關係的研究”的研究課題,使我校在課外閲讀和習作能力提高結合的上率先進行了探究和實踐,並通過公開課等活動向其它國小教師進行傳輸,有力地促進了我市語文教學的科研和改革。

 九、實驗過程中存在的不足

 雖然在課題研究過程中我進行了一些思考與嘗試,但還感覺比較零散,尚停留在個人教學過程的經驗層面,思考還不全面、不透徹,尤其缺乏整體的理論框架構建。

培養學生自覺讀書、喜歡寫作,提高他們的讀寫能力和語文綜合素養是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都應該深入思考而不斷實踐的問題。因為這些看似不起眼的工作,實際上不僅僅關係到教師的專業素質,還影響到到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終身發展,説的再大一點,也許還將會長遠影響到一個民族的振興和發展。我們肩負着民族的使命和重託!把我們的教育事業堅持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