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古代詩歌閲讀知識點

欄目: 實用文精選 / 發佈於: / 人氣:7.8K

大學聯考古代詩歌閲讀知識點

多讀書,讀不同觀點的書,能夠豐富自己的知識,能夠拓寬自己的思路,能夠增強自己判斷真偽的能力。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大學聯考古代詩歌閲讀知識點,希望能夠幫助大家,歡迎閲讀!

大學聯考古代詩歌閲讀知識1

熟記常見固定結構

(1)表示疑問

①何以……?  譯:憑什麼……?

②何所……?  譯:所……是什麼?

③奈何……?  譯:……怎麼辦?為什麼……?

④如……何;奈……何?  譯:把……怎樣呢?

⑤孰與……?  譯:與……比,哪個更……?

(2)表示反問

①何……哉(也) ?  譯:怎麼能……呢?

②何……為?  譯:……幹什麼呢?

③何……之有?  譯:有什麼……呢?

④如之何……?  譯:怎麼能……呢?

⑤豈(其)……哉(乎,耶)?  譯:難道……嗎?

⑥安……哉(乎) ?  譯:哪裏……呢?

⑦不亦……乎?  譯:不是……嗎?

⑧……非……歟?  譯:……不是……嗎?

⑨寧……耶?  譯:哪裏……呢?

⑩顧……哉?  譯:難道……嗎?

獨……哉?  ?譯:難道……嗎?

(3)表示感歎

①何其……也!   譯:怎麼那麼……啊!

②直……耳!  譯:只不過……罷了!

③惟……耳!  譯:只……罷了!

④一何……  譯:多麼……啊!

⑤亦……哉!  譯:也真是……啊!

⑥……何如哉!   譯:……該是怎樣的呢!

(4)表示揣度

①無乃……乎(歟)?  譯:恐怕……吧?

②得無(微)……乎?  譯:該不……吧?

③其……歟?  譯:不是……嗎?(兼表反問)

④庶幾……歟?  譯:或許……吧?

(5)表示選擇

①與其……孰若……?  譯:與其……,哪如……?

②……歟(耶),抑……歟(耶)?  譯:是……,還是……呢?

③其……,其……?  譯:是……呢,還是……呢?

大學聯考古代詩歌閲讀知識2

古代詩歌的構思立意技巧

1.起承轉合:①“起”定基調:“起”句為一詩之首句,地位很重要,作用一般有三點:點題明旨,統領全詩,奠定基調;

託物起興,烘托鋪墊,渲染映襯;狀物敍事,描景鋪陳,提供背景。如杜甫的《登高》:“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台。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②“起”而續“承”:“承”句與“起”句語意接近,關聯極為密切。它不是對“起”句簡單的重複,而是“起”句的延續、深化(由面到點、由大到小、由簡到繁、由整體到細節),兩句之間的意思可互為佐證。“承”的作用主要是:結構上承上啟下,傳遞縫合;為下文鋪墊蓄勢,提供依託。如劉過的《柳梢青·送盧梅坡》:“泛菊杯深,吹梅角遠,同在京城。聚散匆匆,雲邊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傷情?覺幾度、魂飛夢驚。後夜相思,塵隨馬去,月逐舟行。”

③“轉”開生面:“轉”是指結構上的轉折,它是思路發展的關鍵所在。或是由寫實轉向寫虛,或是情感由淡到濃、由弱到強,或是由此及彼、由正到反,等等。無論怎樣“轉”,都顯現着詩人由外到內、由淺入深、由單面到多面、由具體到抽象的思維軌跡。“轉”在詩詞結構對應中多指律詩的頸聯、絕句中的第三句和曲中的“過片”。“轉”往往還體現為由物及人、由景及情、由事及理的思路上的轉換。前面鋪墊蓄勢已足,陡然一轉,別開生面,讓詩歌頓生波瀾。“轉”在詩中作用相當重要:是作者思維脈絡轉換或深化的重要標誌,是體現詩歌主旨的重要線索。

④妙“合”主旨:“合”是指詩的收束句,往往是作者情感和詩歌主旨的聚焦之處,是詩中謎底揭開之所。“合”的方式多種多樣,有的直結,有的暗束;有的質樸渾然,有的婉曲藴藉。“合”的作用有:呼應開頭,完善結構;總結前文,收束全篇;揭示中心,昇華主旨。如魏初的《鷓鴣天·室人降日以此奉寄》:“去歲今辰卻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閒無處,兩鬢秋霜細有華。山接水,水明霞。滿林殘照見歸鴉。何時收拾田園了,兒女團圓夜煮茶?”

2.卒章顯志:作為一種言志的結構方式,是指詩人往往在詩歌的結尾表達自己的心志或情懷。

恰當運用這種結構方式可以增強詩歌的深刻性、感染力和結構美,有“畫龍點睛”的藝術效果。如杜甫的《蜀相》:“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3.伏筆照應:詩歌篇章間的伏筆照應又叫呼應。

前後內容要有內在聯繫,前面埋伏筆,後面就得有照應。這樣,詩歌前後才能情節連貫、脈絡清晰、結構緊湊,使讀者容易掌握全詩的脈絡。首尾照應,即開頭與結尾的照應,這樣照應使詩歌在結構上有渾然一體之感,能更加突出主題。如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中:“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捲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傑。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遊,多情應笑我;早生華髮。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

4.鋪墊:是指通過描述與主要事物相關的次要事物來襯托、突出主要事物。

作為鋪墊的事物與主要事物之間是賓與主的關係。運用鋪墊,有助於渲染氣氛,蓄積氣勢,凸顯主要形象,突出主旨,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詩作經常先寫景為抒情作鋪墊。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5.總領下文:嚴格來説,“總領下文”並不是一種手法,而是結構上所起的作用。

一首詩的標題,或開頭的一句詩,或詩中的某個字,經常會起到這樣的作用。如南宋宮廷樂師汪元量的《湖州歌九十八首(其六)》:“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夕陽一片寒鴉外,目斷東南四百州。”

6.開門見山:是指詩歌開頭就直奔正題,不拐彎抹角。

如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獨有宦遊人,偏驚物候新。雲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忽聞歌古調,歸思欲沾襟。”

7.層層深入:指詩歌內容由淺人深,環環相扣的結構形式。

可使全詩結構嚴謹,條理清晰。如《古詩十九首·迢迢牽牛星》:“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8.重章疊句:指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結構形式反覆詠唱的一種結構方式。

如辛棄疾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説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説還休。欲説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大學聯考古代詩歌閲讀知識3

古代詩歌的表現手法

1.用典:指詩歌中援用前人詩文名句、神話傳説、歷史故事等典故,使詩歌的意藴更加豐富、含蓄、深刻。

用典根據用法的不同可以分為明用和暗用。明用就是直接援用,如辛棄疾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千古江山,英雄無覓孫仲謀處。舞榭歌台,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斜陽草樹,尋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四十三年,望中猶記,烽火揚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鴉社鼓。憑誰問:廉頗老矣,尚能飯否?”暗用就是間接援用,又稱化用,如歐陽修的《宿雲夢館》:“北雁來時歲欲昏,私書歸夢杳難分。井桐葉落池荷盡,一夜西窗雨不聞。”

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種國畫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強調的地方濃墨重彩,使畫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為突出。

用於藝術創作,就是從正面着意描寫。如漢樂府民歌《江南》:“江南可採蓮,蓮葉何田田。魚戲蓮葉間。魚戲蓮葉東,魚戲蓮葉西,魚戲蓮葉南,魚戲蓮葉北。”烘托本是一種國畫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輪廓外面渲染襯托,使物象明顯突出。用於藝術創作,指從側面着意描寫,作為陪襯,使所要表現的事物鮮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應來烘托秦羅敷驚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3.象徵:就是詩人藉助物的象徵義來表達個人情感或心志的一種表現手法,它們在整體構思上經常用到擬人、比喻、雙關、借代等修辭手法。

如於謙的《石灰吟》:“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閒。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4.對比和襯托:對比是把兩種對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

對比的兩個方面一般不分主次,反襯有主次之分。如梅堯臣的《陶者》:“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寸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襯托是指利用事物間相同或相對的條件,以一方作為陪襯來突出另一方的手法。利用事物的相同條件來襯托另一方,稱正襯;利用事物的相對條件來襯托另一方,稱反襯。如崔護的《題都城南莊》:“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5.聯想和想象:聯想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關聯性地想起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

這裏“其他相關的人或事物”是已經客觀存在的。如温庭筠的《咸陽值雨》:“咸陽橋上雨如懸,萬點空濛隔釣船。還似洞庭春水色,曉雲將入岳陽天。”想象是由某人或某事物而創造性地想出其他具體形象或情景。這裏“其他具體形象或情景”原本是不存在的,是人的主觀的創想。如陳陶的《隴西行》:“誓掃匈奴不顧身,五千貂錦喪胡塵。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

6.以小見大:就是以細小的內容和景物來表現重大的思想和寓意。

如杜牧的《過華清宮》:“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7.點面結合:廣鏡頭為面,特寫鏡頭為點;

粗線條勾勒多為面,細筆描繪多為點。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8.對寫:詩人在表達情感時,不直接從自身來寫,而是通過想象從對方入筆,通過客體對主體的情感來表達主體對客體的情感,從而顯得委婉含蓄,更具深意。

如白居易的《邯鄲冬至夜思家》:“邯鄲驛裏逢冬至,抱膝燈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還應説着遠行人。”

9.抑揚結合:把要貶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褒揚肯定的方面同時説出來,只突出強調其中的一個方面,以達到抑此揚彼的目的。

抑揚按形式可分欲揚先抑(先抑後揚)、欲抑先揚(先揚後抑)兩種。欲揚先抑如南宋詩人葉紹翁的《遊園不值》:“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牆來。”欲抑先揚如李商隱的《賈生》:“宣室求賢訪逐臣,賈生才調更無倫。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