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

欄目: 調研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28W

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由本站的會員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以下4篇範文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

第1篇: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

給你一篇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的寫作範例,你可以參考它的格式與寫法,進行適當修改。

一、農村空巢老人現狀

1、農村空巢老人的經濟現狀差

這些農村的老人,屬於貧困的弱勢羣體,他們大多依靠家庭的供養,然而由於我們的農業生產落後,使得以農為生的他們收入微薄,他們的家庭通常子女超標,中青年農民供養老人成為他們很大的一大負擔,另外,在改革開放以後農村中青年越來越多的流入城市,近些年來越來越多地攜帶妻兒進城謀生。雖然,青壯年外出務工的收入高於種地收入,但他們對留守老人的經濟支持往往很有限,以至於大部分老人還要靠勞動來維持生計。特別是那些男性老人,不得不重新承擔起繁重的農活和家務,他們參加農業勞動的比例高達80%。同時,外出打工的子女多數也將承包的土地交由父母耕種,這樣一來無疑加重了農村空巢老人的勞作負擔。本該頤養天年的他們,真可謂苦不堪言。

2、農村空巢老人的身體狀況令人擔憂

人老了,病痛自然多。儘管實行了農村醫療合作,空巢老人蔘加了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可仍有不少人連補償起付標準線以下的費用也負擔不起。同時,農村老人普遍有“拖”病的心理,他們一方面抱怨醫院收費太高,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另一方面也是出於節儉,捨不得花錢看病,對待小病,他們總是一拖再拖,得了大病就乾脆不治了,萬一遇上病情突發,家中無人,又會錯過治療時機,導致難以治癒的嚴重後果,有的農户家距村衞生室超過5公里,到鎮衞生院、縣醫院看病就更不方便了。老人們得了急性病常常會耽誤治療,嚴重影響身體健康。

3、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空巢”最難熬

“空巢老人”外出務工的子女由於忙於生計,有的一年難得回家一次,甚至幾年沒回過一次家,有的一個月甚至幾個月不與老人通一次電話,讓老人陷入孤寂之中。萬家村1組的郭承全夫婦就是如此,兩個兒子常年在外打工,並將小孩也帶到打工處上學,幾年時間不回家探視老人,老人反而天天為兒孫的生活狀況擔憂着急。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老人們只能圍着自己的“空巢”打轉轉,生活在封閉的狹小空間裏,情感得不到傾訴和釋放,整天鬱鬱寡歡。

除了天倫之樂的缺失,農村“空巢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受多方面因素限制,全鎮部分村、社區活動室只是作為擺設,活動室更沒有健身、康復的器材設備。鎮合江村共有“空巢老人”50户,其中xx年輕父母的事,可是,由於子女大多在外務工維持生活,孫子輩的讀書、教育這項任務全部落到爺爺、奶奶或外公、外婆的身上。雙河村的王世清老人無奈的告訴我:“我兩個兒子都出去打工,放下兩個孫子在家讀國小,要管吃、管住、管監護,教育孫子不但責任大,而且極為操心,今天不是孫子生病,明天就是孫女鬧彆扭,又是隔代教育,加之性格孤避,不聽話,又不爭氣,時不時還給你惹禍上身,再加上我們沒文化,無法輔導讀書,怕影響娃娃終身。教育不好又怕兒女埋怨,真是心煩”。

二、當前“空巢老人”產生的原因

1、經濟環境差造成空巢老人

由於改革開放,收入分配不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物價持續上漲,農村的經濟收入已無法滿足生產生活的需要,於是產生了農民工,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得不外出務工來補貼家用,近年農村惠民政策不斷出台,政策寬鬆,農民工地位明顯提升,種地與務工收入比對,形成明顯差距,加上近年來打工人員中部分人員已成為外地老闆留用人才,工薪較高不願返鄉等因素,造成空巢老人。

2、人口的老齡化和少子女化造成空巢老人

xx年代以來,農村生育率有了明顯的下降趨勢,優育觀念逐步形成,使農村產生出大批的少子女家庭和獨生子女家庭。家庭規模縮小,也使得代際重心發生傾斜,“寵幼厭老”的現象有所抬頭。有人預測,到21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城市裏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60%—7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而農村中的獨生子女父母年老後可能有30%與已婚子女不住在一起。

3、家庭原因造成空巢老人

一是老人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等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產生衝突與矛盾,而選擇獨立生活。二是子女壓力大(子女的子女讀書等),無暇照顧老人,老人也不願加重子女的負擔,而選擇獨立生活。三是受住房緊張等條件制約,無法與子女同住。四是極少數子女具備條件,但贍養老人的觀念很淡薄,嫌棄老人,從而使老人不得不獨守空巢。

4、老人長期養成的生活觀念和習慣難以改變

一些進城務工的年輕人,在城市購買了房子,也樂意把父母接到身邊一起“享福”。但城市生活是一種與鄉土生活完全不同的生活方式,很多農村老人很難適應城市的生活。城市高層的單元套房、相對淡薄的人際關係,使得一部分老人對久居的農村生活充滿懷念。也有的農村老人雖然希望與子女居住在一起,但覺得雙方在生活方式、價值觀念方面存在差異,為避免共同居住與子女產生衝突而選擇返回農村居住。總之,對於大多數農村老人來説,他們更傾向於選擇留在農村。所以,除了那些進城務工尚無多少發展的大量青壯年的父母而外,即便是那些在城裏站住了腳的少數青壯年的父母,也一樣多半會不得不自守農村的“空巢”。

三、對改善“空巢老人”現狀的建議

農村老年人問題是突出的民生問題,不僅關係到廣大老年人能否安享晚年,而且關係到千家萬户,因為家家有老人,人人都會老。所以,我們應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和諧,幸福的重要高度,積極應對,綜合治理。要遵循“黨政主導、社會參與,全民關懷”的老齡工作方針,從農村實際出發,立足當前,着眼長遠。使空巢老年人享受到黨和國家優待政策,享受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家庭養老任然是養老的主要模式,要致力於經濟的發展,讓更多的農村青壯年能留在家鄉,既能養家,又能照顧老人。鎮作為“農特之鄉”,可以依託傳統文化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大力發展傳統工藝“手工面”和“鹽花生”,通過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來帶動農村的經濟和減少農村的富裕勞動力。其次,鎮內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政府可以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引導農村青壯年引進產量高,效益好的優質農作物,實現規模種植,吸引廣大的年輕人回鄉創業。從而從根本上改善“空巢老人”的現狀。

第2篇: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

希望你能喜歡這篇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中國現代化程度的快速推進和城鎮化加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現象的加劇,我國城市空巢老人現象也呈日益加劇狀態。根據20xx年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週歲及以上有1.77億萬人,是總人口數量的13.26%,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有1.19億,約佔總人口的8.87%,這就是所謂的“銀色浪潮”現象,而伴隨着這種現象的則是本報告所討論的“空巢現象”。所謂“空巢現象”是文學上一種常見的修辭手法——比喻,比喻子女在成長或成年後像鳥兒一樣離開家庭,僅留下老年成員居家生活。城市老齡人口“空巢化”形勢正呈大大加深的趨勢,因此關注空巢現象,關愛空巢老人具有非常迫切的現實需要,空巢現象也由此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社會問題。

一、城市空巢老人的概念

空巢老人是指無子女,喪子女或雖有子女但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邊沒人照顧的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或者是指沒有子女照顧、單居或夫妻雙居的老人。主要分為三種情況:一是無兒無女無老伴的孤寡老人,二是有子女但與其分開單住的老人,三是兒女遠在外地,不得已寂守空巢的老人。城市空巢老人則是指生活在城市區域範圍內的無子女,喪子女或雖有子女但不與子女居住在一起的,身邊沒人照顧的60週歲以上的老年人。

二、城市空巢老人的成因

城市空巢老人的產生是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既有來自人口內部結構的因素,也有來自個人主觀觀念、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等方面的原因。對城市空巢老人的的成因可以歸納為以下五點:

1.物質經濟基礎

“家庭養老是農業社會的產物,以家庭代際關係為基礎。伴隨着工業化的到來,社會生產力快速發展,社會財富迅速增長,家庭養老的經濟基礎逐漸被打破,家庭養老的功能被大大削弱。”由於教育、醫療、住房等諸方面的支出,導致人們的家庭經濟壓力較大,平時家庭收入大多用於撫養下一代,等到中年又要為孩子的成家而大量投入,老年時期則沒有了一定的經濟積累來實現自助養老。而隨着改革開放以來,新的一代越來越重視物質追求,追求高品質的生活質量,導致自己入不敷出,使得新的反哺代際關係難以形成。物質經濟方面的原因主要存在兩方面:其一是部分城市家庭收入水平增高,居住條件的改善,使得子女紛紛離巢自居。其二是很多城市空巢老人的經濟來源比較單一,收入較少,滿足自己的生活都已經很是困難,子女不得不出外打工用來維持生活和贍養老人,原來他們在城市生活卻只能住在一起,他們的經濟條件不允許他們另購住房,子女出外打工以後在新的城市生活,從而導致他們隔城生活,長時間的分離。這些經濟和物質原因,從根本上導致了核心家庭的強化,客觀上造成了家庭空巢化的發展趨勢,物質經濟原因是城市空巢老人產生的根本原因。

2.年輕人外出就業或求學

隨着現代化社會的快速發展和工業化的進一步推進,傳統封建社會中的子承父業、守家待業已經不能再滿足當前年輕一代的就業需求。社會的發展使很多人不在害怕遠行,人們的生活也從單一地域向多區域發展延伸。背井離鄉的求學或就業不再只是一種無奈的選擇,它同時也包含了年輕對實現夢想的渴望,包含了老人對兒女有更好發展的期盼。同時傳統家庭的教育功能逐漸弱化,很多原來由家庭承擔的責任改由學校代為承擔,很多年青一代很早就開始在學校寄宿,家庭的空巢階段就這樣被提前了。

3.代際觀念的衝突

隨着西學東漸、中國某些傳統觀念的瓦解,使得年輕一代的觀念日益與老年人拉大差距,致使青老之間得隔閡與矛盾日益加深。他們不再僅僅依靠家庭來滿足自己的物質和精神需求,他們特立獨行追求自我,即使有的仍與父母長輩同居,但他們對自己的關注要遠遠大於對父母,隨着他們經濟的獨立,他們會更加專注於自己夢想的實現。有些老年人在心裏是想和兒女住在一起的,但由於雙方價值理念、生活習慣均存在差異,很容易產生代際矛盾,為了避免矛盾激化,這些老年人只能無奈選擇獨居:有的老年人故土難離對自己居住得社區有了依賴,從心理上並不願意離開常年生活的區域;有的老年人選擇獨居是因為心疼自己的兒女生活不易,不願意加重子女的負擔;有些城市空巢老人多年為家庭、子女奔波,在子女離開後,渴望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由此可見,老年人與青年人之間代際觀念的差異也是城市空巢老人的重要的成因之一。

4.傳統養老觀念的瓦解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孝道文化佔據了極其重要的位置。而“百善孝為先”、“父母在不遠游”為內核的孝道文化為傳統的養老形式奠定了一定基礎。然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掀起了文化意識大解放的浪潮,使東西方文化重新交織在一起,人們對社會形態的認識和思維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它加快了社會的前進步伐,改變了社會的主流價值觀,大大增強了社會對物質的期望,大批的年輕人為了事業、為了成功不惜拋棄傳統家庭的牽絆,紛紛踏上追夢的旅程當年輕人全力追求事業,奮力邁向成功的時候,家中老人在年輕一代心中的地位也被大大降低了,對老人關心與關懷的缺失,也導致了空巢老人問題的大量產生。

5.國家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和法律保障不足是法律政策原因

我國多年來持續推行計劃生育政策,城市家庭一般只有一個子女,這使得我國的傳統家庭養老功能逐漸弱化,家庭空巢化逐漸成為一種趨勢。計劃生育政策使得在家庭中的年青一代不斷減少,年輕子女長大後紛紛脱離家庭獨自生活,直接導致了空巢家庭和城市空巢老人的`增多。同時,國家政策的推行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力不足則是城市空巢老人產生的法律政策原因。以家庭傳統代際關係為代表的傳統力量是受傳統家庭秩序的影響而建立起來的,這種傳統的觀念以固守的方式和國家法律體系發生這你攻我守的角力,導致法律的強制性很難發揮他的正確功能,反而使老人在行使法律武器保護自身合法權益的同時失去了親情的慰藉。

三、城市空巢老人面臨的問題

1.物質生活困難

根據城市空巢老人物質方面的成因可知,有一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由於子女外出打工以及自身經濟收入單一,所以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的物質方面生活是十分艱苦的。據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空巢老人中有1/4以上是單身老人,其中有一定數量的老人是經濟困難者,屬於生理性社會弱者和社會性社會弱者。隨着獨生子女家庭迅速增長,社會將面臨一對夫婦贍養四位老人、撫養一位子女的艱鉅情況。如何向老人提供更具保障性、更具品質行的生活照料,對於他們的子女來説,這將是一個非常艱鉅的生活負擔。因此,對於子女外出打工的這部分城市空巢老人來説,物質生活方面是屬於困難羣體的。

2.缺乏必要的生活照料

由城市空巢老人的定義可知,城市空巢老人是與子女分開居住的老人,而隨着老人的年齡逐年增長,身體機能越來越弱,因此老人的生活需要一些必要的生活照料。當老人身體依舊健康時,生活方面尚能自理;一旦生病,以及子女不在身邊時,就會有產生諸多不便,如若家中無人或搶救不及時,空巢老人的生命就會受到嚴重威脅。隨着老年人的生理功能逐漸衰退,對家人的依賴性越來越高、自身脆弱性越來越強。如果老年人身邊缺少照料人和監護人,他們與家人及社會之間的信息發生了斷層,將導致老年安全帶出現鬆弛甚至斷裂。近年來我國城市空巢老人病死在家中的事件多次發生,正是缺乏生活照料的體現。

3.缺乏精神慰藉

據調查發現,城市空巢老人經常會出現心情鬱悶、沮喪、孤寂,食慾減低,睡眠失調,平時愁容不展,長吁短歎,甚至流淚哭泣等精神狀態。老年人的性格及精神生活質量與老年人健康有很大的關係,與病痛等肉體上的傷害相比,缺乏精神慰藉對許多空巢老人來説則是一種更巨大的傷害。空巢老人無法享受大家庭的天倫之樂,與鄰居和朋友的交往能力減弱,部分老人不能啟發自己的興趣愛好,容易產生孤獨感。心裏話沒處敍説、有時間沒事可打發,這樣老人很可能出現抑鬱症狀。經常獨處、很少與人交流的老人往往更容易產生悲觀情緒,從而導致他們的生活品質降低了一定程度。

四、對策

如何切實解決城市空巢老人所面臨的諸多方面的問題,使他們的生活更加幸福,是應對“銀色浪潮”和“空巢現象”挑戰的艱鉅任務,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一項重要內容。從根本上説,解決城市空巢老人所面臨的一系列問題,需要政府各部門、社會各界的長期協調和配合。

1.加快推進社會養老保險,逐步健全社會養老體系。社會化的養老方式,是與現代化社會相適應而有效分散風險的制度。目前,城市空巢老人還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家庭贍養,而子女的外出務工並不能帶來良好的經濟援助,這就意味着留守的城市空巢老人如果依舊保持單純依賴家庭養老模式則有着較大的風險和不可預見性。社會養老保險推進的過程中,儘管目前還有不少困難,同時在實際運行中也遇到了許多挑戰,但只要在總結經驗教訓、結合城市空巢老人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加以不斷調整和完善,城市空巢老人就會逐漸從中受益。

2.加強各大社區引導作用,發揮社區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的作用。積極發揮社區的作用,使得鄰里交往頻繁,社區人際關係親密,從而形成較強凝聚力的社區。社區成員能較好地被動員起來實行養老互助,實現養老資源的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可以在城市空巢老人問題的解決上發揮巨大的積極作用。例如,為不能出門的老人提供鐘點工、保潔、送飯、洗澡等日常生活照顧和生活護理方面的服務;建立社區家政服務站,幫助他們進行心理調適,維護身心健康,擺脱空巢綜合症的陰影;可以採取大眾傳媒手段如廣播、電視、報刊雜誌或舉辦娛樂活動等豐富空巢老人的精神生活,以減少他們的孤獨感,幫助他們建立健康行為。通過這一系列的舉措來積極發揮各大社區的作用,從而使社區為城市空巢老人問題的解決貢獻一定的力量。

3.通過“兩微一端”加大宣傳中國傳統孝道文化,弘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倡導良好的社會風尚。家庭是我國的解決老齡化和城市空巢老人問題的基石性載體,今後在中國社會仍佔主要地位。各級政府要大力倡導敬老養老之風,弘揚傳統美德,表彰敬老養老先進,譴責不盡孝道行為。讓“家家有老人,人人都要老”的理念深人人心,使子女應承擔的贍養和照料老人的義務落到實處。當然,我們強調家庭養老,其主體內涵是子女盡到贍養的義務,而在養老形式上正日趨多元化,不能簡單地將“居家養老”看作是家庭養老,或將“敬老院養老”看作是社會養老,因為兩者只是養老地點的形式問題,而並沒有説明養老的支持來源。在子女格盡贍養義務的前提下,“分而不離”也是一種值得重視的家庭養老模式,但要教育分住的子女“常回家看看”,幫助父母做點家務,溝通情感,照料生活。此外,要在各中、國小中開展孝敬主題教育,從小培養孝敬父母以及尊老、敬老傳統美德。

4.提高城市空巢老人的社會適應能力,擴充他們的社交領域,鼓勵他們積極參與社會活動。許多老人沒有自己的愛好,不願意參加社會活動和公益活動,這隻能增加自己的寂寞和孤獨感,這對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沒有任何好處,所以晚年培養自己的愛好、豐富自己的文化生活很重要。城市空巢老人閒暇的時間較多,可以鼓勵他們從事自己感興趣的社會活動,增設適合老人的活動場所和設施,還可以大力組織青年人羣體和低齡老人羣體為高齡老人羣體服務以實現互動,這對於保持不同年齡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愉快有着積極作用。

5.政府加大財政投人,制定扶持規劃。一是財政要加大對老齡工作經費的投入,大力發展老齡事業,努力為老人安享晚年生活創造條件。二是加大對城市社區財政支持力度,切實改善工作條件,不斷完善服務功能,大力提高服務質量。三是要進一步提高城市社區幹部、工作人員待遇,確保各項工作有人做、願意做,提高工作積極性,激發工作熱情。城市空巢老人問題是一個涉及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多方面的綜合性問題,需要家庭、社區、社會、政府以及個人共同的努力。面對迅速發展的老齡化趨勢,僅依靠家庭養老也是不夠的,還應該在積極推廣家庭贍養老人的基礎上,適當發展福利設施,建立老人活動設施,來滿足老人的不同需求。此外,政府還需要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制度,使城市空巢老人也能享受到良好的照顧和關愛。

6.建立各類社區民間組織,為城市空巢老人營造温暖的家庭氛圍。對城市空巢老人來説,物質生活的困難是一個方面,而精神空虛和孤獨感的問題也是值得重視的另一個方面。所以,一方面,要發揮老人協會作用,利用這一平台,組織老人開展鄰里互助、互相結對等活動,讓一些談得來、相互信任的老人結成互幫夥伴,彼此交流,增進感情,減少精神空虛和孤獨感;同時更應整合社會資源,組織發動青年志願者,為空巢老人開展聯誼幫扶,解決他們日常生活中的難題,減輕他們的孤獨感。另一方面,要充分發揮社區公共服務功能,利用社區老年活動中心可以建立老年聊天茶吧、老年真情關愛熱線、老人健康教育基地,對一些社區還未建立老年秧歌隊、老年健身公園的應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儘快建立起來,以滿足他們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為空巢老人安度晚年創造良好的人居環境。

城市空巢老人大多數都經歷了中國改革開放時期的奮鬥歷史,他們見證了社會天翻地覆的變化,社會的發展繁榮,同時,他們也為我們國家的發展奉獻了自己的青春和一切,所以,我們不能忘了那些城市空巢老人,讓他們也能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全社會都應一起努力,幫助、關心他們,使他們能幸福、快樂、健康地度過晚年,真真切切感到社會、家庭、兒女給予他們的親情和温暖。

第3篇: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

下面由本站的作者為你提供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的寫法。

關愛空巢老人,是科學發展、以人為本的具體體現,是建設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是國家、社會、家庭和每個公民的應盡責任,也是婦聯組織履行職責、積極參與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為此,新浦區婦聯對全市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進行了認真調查,及時掌握情況,為婦聯組織積極參與社會管理提供依據。

一、我市“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近年來,隨着老年人口增加、高齡化趨勢加快、“空巢”家庭的增多,許多家庭無法承擔老年人的生活照料,需要提供社會服務的老年人和“空巢老人”比例在逐步上升。調查顯示,造成“空巢老人”的原因主要有四點:一是子女工作原因不在身邊;二是兒子自然分家、女兒出嫁;三是老人和子女不和,不願意住在一起。

二、當前“空巢老人”生活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一)經濟條件相對較差

城鎮“空巢老人”生活條件相對好些,大部分的老人家庭靠退休金,10%左右靠社會救濟,9%左右為其它來源。而農村“空巢老人”收入來源少,經濟非常拮据,生活條件相對較差,他們的生活簡陋,穿的都是好多年前的衣服,吃的大部分都是自家種的糧食和蔬菜,平時也很難吃上一次肉,逢過年過節,人來客往,生活才有所改善。並且大多農村青壯年都外出打工,但收入菲薄,子女們平均每月每人給老人生活費用不到150元,有些家庭甚至在一年當中也沒有給足老人150元的生活費。

(二)身體健康狀況堪憂

在空巢老人”中長年患病的比率高達70%-80%,雖然大部分老人都參加醫療保險,因報銷比例很低,到醫院看病,又需要支付昂貴費用,老人通常都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甚至有些家庭出現“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更多老人是怕給兒女添負擔,每次病痛發作,吃一些廉價的止痛藥,隱瞞自己病情不説,寧願自己受苦,也不願給兒女找麻煩。子女外出謀生通常是一年回來一次,也沒有太多錢給父母看病,往往是心有餘而力不足。

(三)生活孤獨情感空虛

“空巢老人”都存在生活方式單調的問題。城鎮“空巢老人”的主要娛樂活動是打撲克、玩麻將牌,晚上一些老年婦女會到社區廣場跳健身舞。而農村“空巢老人”則因居住分散,有些因條件有限,沒有供老人休閒娛樂的固定場所。不管是城市老人或農村老人,他們最怕的是孤獨,空虛感是他們常有的情緒,他們生活在“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的狀態下,孤獨地出去,孤獨地回來。在調查中發現絕大多數老人有孤獨、壓抑、有事無人訴説之感。他們常年勞累,情感孤獨再加上思念親人等複雜的情感因素,對老年人的身心造成了的傷害,使他們加速了進入老年痴呆的行列,大部分老年人存在心情抑鬱、惆悵孤寂、行為退縮現象。

(四)安全問題存在隱患

由於“空巢老人”年齡較大,行動不便,極易成為犯罪分子實施犯罪的對象。針對老年人的人身傷害、盜竊、搶劫、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較多,使得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和生活穩定受到一定影響。同時,一些老人身體素質差,身體狀況一旦出現危險信號,身邊又沒有親人在,很容易出事,每年“空巢老人”因心肌梗塞、腦血栓等急性病搶救不及時病逝的都有十幾至幾十例。

三、婦聯組織在改善“空巢老人”生活狀況中的作用

(一)發揮婦聯組織橋樑紐帶作用,呼籲政府部門建立完善保障機制

1、要繼續完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政府要進一步拓寬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範圍,對無生活來源,長期患病,久治不愈,喪失生活自理能力,且符合定期救助或低保條件的“空巢老人”,及時把他們納入救助對象,給予定期救助或享受低保待遇,提供最低生活保障。

2、加大對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的扶持。要適當提高政府補助的比例,加大政府扶持的力度,通過一系列政策激勵,吸引農民參保。制定並完善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養老保險措施,促進農村家庭孝心養老向制度養老的轉變。

3、加快養老服務設施建設。一是由政府投資在每個社區建立一所可容納100人左右入住的福利院,工作人員工資列入財政預算。二是加強以村、社區為基本單位的老年人活動場所的建設,增加報刊、雜誌等閲讀資料和必要的健身器材,為老有所樂提供場所。三是各鄉(鎮)、街道要成立基層老齡組織,村、社區要建立“空巢老人”家庭檔案,大力倡導和組織志願者隊伍,組織志願者、身體健康的低齡老人,採取結對幫扶的辦法,為老年人提供精神慰藉、文化生活等各項服務,解決“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問題。

(二)加強宣傳教育,強化家庭養老功能,發展居家養老模式

儘管多數“空巢老人”獨居在家非常寂寞,但仍都希望住在家裏,而不想選擇入住老年公寓,家庭養老仍然是今後一個相當長的時期的養老方式。因此,一方面要從以德治家入手,從家庭細胞開始,積極營造以家庭養老、敬老為榮的良好風尚,弘揚敬老愛老親老的傳統美德。各級婦聯組織要加強“尊老愛幼、孝敬老人”傳統美德的宣傳和教育,呼籲成立基層老年協會,督促兒女們細心周到地照顧老人,對不孝敬老人的子女,社會輿論要予以譴責,子女所在單位和組織要嚴肅批評教育。各級婦聯組織要聯合有關單位繼續開展好“文明家庭”、“和諧家庭”、“孝親敬老模範”、“好兒女、好媳婦、好婆婆”等優秀家庭角色的評選表彰活動。另一方面要進一步推行協議養老制度,對子女不及時履行贍養義務的,基層老年協會、婦女組織要及時督促和幫助落實,必要時可以幫助老人採取法律手段解決,為“空巢老人”養老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要加大對不履行贍養義務,不孝敬老人的行為曝光力度,讓全社會都來譴責這種不孝行為,引以為戒。三是要積極探索以家庭為核心,以村居、社區為依託,從城市向農村輻射,為居住在家的“空巢老人”提供必要的生活照料、衞生保健、法律援助、精神慰藉等為主要內容的新型養老模式。

(三)履行維權職責,創新維權服務手段,依法維護空巢老人合法權益

“空巢老人”反映較多的仍然是維權問題。無論是來自社會的歧視、欺侮老年人的違法行為,還是來自子女相互推諉、拒不贍養老人的失德忘本,均可通過法律程序維護老人自身合法權益不受侵犯。各級婦女組織應積極助推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應把《老年法》等有關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法律政策落到實處,做好“空巢老人”養老保障、醫療保障等合法權益的維護工作,建立老年人合法權益法律援助制度,抓住侵權的典型案例,為老年人提供法律援助和輿論支持,幫助老年人運用法律武器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

(四)開展巾幗志願者活動,建立社會關愛機制,發展老年服務事業

1、開展巾幗志願者愛心服務活動。各級婦女組織組織巾幗志願者、黨員代表,針對空巢老人積極開展愛心服務活動,實行結對幫扶,定期上門家訪並進行跟蹤服務,及時瞭解掌握“空巢老人”的基本情況,解決一些實際問題。積極為空巢老人排憂解難,使他們真正享受到社會發展的成果,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温暖。及時發現、挖掘典型人物及感人事蹟,營造巾幗志願者幫扶“空巢老人”的良好社會氛圍,進一步激發巾幗志願者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推動和諧社會建設。

2、發揮老年人互助作用。大多數老年人在進入晚年後,最怕精神孤獨、寂寞,怕成為社會和家庭的“累贅”,要關心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多為他們參加社會活動創造條件。通過在社區建立老人互助小組,提倡低齡老人為高齡老人服務、健康老人為體弱老人服務,從而促進老年人之間的優勢互補。對身患疾病、缺乏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開展入户服務,切實解決多病、體弱、“空巢”老人的後顧之憂。開展醫療、生活照料等入户服務,建立家庭病牀,提供無償或低償醫護服務。

3、大力發展社區養老服務事業。積極鼓勵下崗女工、失業女性從事社區養老服務工作,在社區開辦老人日託所、聊天所、家政服務機構,設立求助熱線,提供聊天、日常護理、買菜做飯、陪醫送藥、保姆服務等多種社區服務方式,及時為老人排憂解難。建立社區婚姻服務機構,獨居家庭夫妻雙方一旦失去其中一個,經濟和生活照料都會出現問題。而再婚是失偶老人實現夫妻互養的先決條件,要為“空巢”獨居老人牽線搭橋,營造歡樂之家,使之過上安祥健康的晚年生活。

第4篇: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

這篇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範文很有代表性,送給你。

篇1:空巢老人調查報告

對衡陽縣庫宗鄉關於“空巢老人”問題現狀的調查和建議

摘要:本文通過實際調查走訪,分析和概述了農村空巢老人面臨的主要問題:經濟拮据,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身體健康與醫療沒有保證,情感孤獨,缺乏溝通,生活乏味,沒有足夠的娛樂活動,與鄰里關係也時常緊張。

關鍵詞:農村空巢老人 生活現狀 主要原因 想法與建議

一、調查概述

為了解本地有關空巢老人的生活狀態和身心健康,以斛有關農村空巢老人的各種普遍的生活問題,進一步完善我國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相關政策,我在學校學院的組織下於2011年1月2月的寒假期間對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調查的對象為衡陽縣庫宗鄉農村地區的60歲以上的老人。

方面共計28個題目。調查問卷共計300份,回收有效問卷299份,回收率99.7%,並且全部回收的問卷有效。

二、調查結果

經過對所有有效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歸納整理,結果顯示,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現狀堪憂,他們面臨的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 1.經濟沒有足夠來源,生活拮据

調查中我們發現65%的農村空巢老人沒有收入,35%有經濟收入。在有收入的空巢老人中,79.5%是依靠在家種植水稻或農副產品,而有16.5%的部分是依靠開小型商店,4%是依靠國家補助。他們的經濟收入很低,月平均收入普遍低於500元。而沒有經濟來源的空巢老人的日常生活費用則全部來自子女的供養費用,而對於在外務工的子女而言,對在農村獨自生活的老人的供養費用有73.6%低於每月500元;空巢老人自述積蓄狀況的數據顯示,13.6%有較多積蓄,32.7%表示有一些積蓄,53%表示沒有積蓄;63.4%的空巢老人表示看病就醫是家庭支出最大項,空巢老人的消費水平相對較低。 2.日常生活難以自理,行動不便

巢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務工或定居,當他們需要照料時,43.8%由老伴照顧,25.1%由孫子女照顧,20%由親戚朋友和鄰居來照顧,村委會照顧佔

4.6%,無人照顧的佔5.9%,他們的日常照料較缺乏,因此,他們中曾經意外受傷的佔42%,被偷、被搶、被騙的佔19.6%,被打罵、受虐待的佔9.8%。 3.身體健康狀況不好,就醫不便

調查顯示,多數農村空巢老人身體常被疾病困擾,44%的空巢老人患有一種慢性疾病,39.6%患有多種慢性疾病,無疾病的僅佔15.7%。空巢老人所患慢性疾病主要是心腦血管病,29.9%患高血壓,26.9%患冠心病,14.3%患有腦血管疾病。空巢老人們還普遍反映求醫看病比較困難,從附近就醫醫院的醫療狀況來看,68.3%的空巢老人認為附近醫院的醫療設施一般,醫術一般,21%認為醫療設施差,醫術較差。從附近就醫醫院的收費來看:52.6%空巢老人認為收費較高,勉強能承受,22.8%表示收費過高,無力承受;從目前空巢老人醫療費用的主要來源來看,由子女承擔的佔35.2%,老人自己承擔的佔43.4%,親戚承擔的佔4.9%,村集體承擔的佔5.9%,擁有醫療保險報銷的佔10.3%,空巢老人的醫藥費用常常面臨困境。 4.心理孤獨難受,終日難以釋懷

在經濟負擔、農活及家務負擔、對教育孫輩的承受力方面,只有 8.6%的老人認為很輕鬆,不成為負擔,47.5%空巢老人認為難以承受, 因此,這三方面的負擔導致農村空巢老人精神壓力大,表現在26.9%的老人常有壓抑、焦慮、煩躁感,沒有安全幸福、舒適滿足感,幸福指數偏低。在所調查的自然村中,有室外活動場所的佔57.9%,基本沒有專為老年人開設的活動區,也沒有任何健身設施,所以,農村文體娛樂公共設施較少;在組織老年人活動方面,33.6%的村子偶爾組織,32.8%從不組織,經常組織老年人活動村子的僅佔18.5%,因此,包括空巢老人在內的農村老年人的社會活動較少。他們平時的娛樂方式主要集中在打牌、聊天,佔所調查娛樂項目的60.6%,看電視、聽廣播的佔23.1%,下棋、唱歌、聽戲的佔16.3%。另外,從農村空巢老人主觀意願上看,他們中經常參加村裏組織的老年活動的僅佔12.8%,而從不參加的高達36.9%,偶爾參加的佔50.3%。

在調查中,空巢老人也反應了大量其他方面的事實與想法,例如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經常容易與鄰里發生各種小摩擦,鬧點矛盾,也有經常與子女或兒媳發生意見糾紛的。

三、調查後的思考及對關愛空巢老人工作的建議

一、加強宣傳力度,營造敬老愛老氛圍。大力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切實維護空巢老人的合法權益,使國家尊老愛老政策深入人心,營造關愛空巢老人的社會氛圍,提高後輩關愛空巢老人的主動性和責任性。

篇2:農村空巢老人調研報告

關於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調研報告

一、調研時間:

2012年2月1日—2日

二、調研地點:

重慶市xx區

三、調研目的:

四、調研情況

1、農村空巢老人基本情況

隨着農村外出務工人員的逐年遞增,老人和孩子漸漸成為了農村地區的主居人羣,並且近年人羣數量還在增加。

以前,農村外出務工主要以中青年男性為主,老人、婦女和孩子看家守地。現在,打工族攜妻帶子外出漸成趨勢,農村出現越來越多的留守老人。

有些老人的子女並未外出,住得也不太遠,但由於“代溝”等問題,共同語言少,也就自然而然相互疏遠。

在孤寂與憂鬱中度過年年歲歲的老人們,除了未受到他們應該享有的天倫之樂外,就連精神文化生活和日常社交也十分貧乏。

2、農村空巢老人問題

越來越少了。據調查,我國農村有10.2%的老人感到不幸福,有35.1%的老人經常感到孤獨,有69%的空巢老人感到孤獨和寂寞。温情何在?“空巢老人”的孤獨感與失落感,正在從城市向農村蔓延,農村“空巢老人”因為傳統的分家觀念、對於土地的眷戀等等,很少對子女提出太多要求。

●子女外出,生活保障困難。農村空巢老人的生活來源主要是靠老人自己的勞動所得和子女的經濟收入作為主要生活來源。

●生病易,看病難。對於每一個人生病都是在所難免的,何況是年過半百的老人們。農村空巢老人在家不僅要照顧自己,還要照顧子女的託付,難免會忽略自己的身體健康狀況,有時候就算知道自己生病,考慮到各方面也是一拖再拖,以至於病情的加重。

3、農村空巢老人問題分析

雖然我國現在在實施計劃生育,但我國的人口數量仍然在逐年增加,人口老齡化也較嚴重。農村人口平均預期壽命延長,高齡老年人口增長,老年人家庭空巢期延長,同時兩代老人户也有所增加。此外,工業化、城鎮化過程中大量農村勞動年齡人口向城鎮遷移,留守老年人增加。

隨着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人們的思想和素質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但是仍有許多家庭的子女在生活中沒有盡到自己應盡的義務和責任,特別是在農村地區,尊老敬老在許多子女身上都得不到體現,相應的意識也很淡薄。

首先,各地關於居家養老和老年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主要指向城市,適合農村實際情況的政策較少。其次,觀念落後。一些地方的工作思路仍然停留在“家庭養老”上,對農村老年人“空巢”問題重視不夠。最後,缺少有力措施。

4、農村空巢老人問題解決措施

①加快建立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把符合條件的老年人全部納入保障範圍,並考慮老年人的特點和需求,採取措施給予優待和照顧。實施最低生活保障可對貧困老年人降低門檻,提高補助標準,保證貧困老年人的基本生活穩定。②醫療衞生機構應為急重病貧困老年人開闢綠色通道。積極探索建立農村老年人養老金制度,對於不享受社會保障待遇的農村高齡老年人可採取發放生活補貼等方式,保障老年人的基本醫療需要。

●加強子女盡職盡責意識,提高人們尊老敬老、互幫互助意識 通過媒體對廣大人民進行法制道德宣傳,宣傳尊老敬老的先進事蹟,表彰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的先進典型。

●加強對農村老齡工作的組織領導

各級政府要把農村老齡問題納入農村改革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籌研究和解決。各級政府有關部門要按照各自職責,將保障農村老年人基本生活,發展農村為老服務納入部門工作安排,切實承擔起為農村老年人提供基本社會保障、福利服務、醫療衞生、安全保護、權益維護、活躍老年人文化生活等方面的責任。 要建立健全縣、鄉兩級老齡工作機構,保證必要的人員和經費,發揮好綜合協調和檢查督促作用。

篇3:關於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

關於空巢老人的調查報告

十一回家聽到我些們小區一位老人跳樓的事讓我開始關心空巢老人的問題。為此我在網上搜集了一些資料;觀看了幾段空巢老人的採訪視頻;還走訪了我們社區的一個老人公寓。

所謂空巢,即“空寂的巢穴”,比喻小鳥離巢後的情景,現在被引申為子女離開後家庭的空虛、寂寞的狀態。空巢老人即是指無子女或子女不在身邊,獨自生活的老年人。

我國已經進入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時期,已有老齡人口1.69億,佔總人口數的12%,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數據顯示,有近一半的老人屬於城鄉空巢家庭或類空巢家庭。據北京老齡辦目前公佈的統計數據,北京老年人口明年將達到250萬人,佔全市常住人口的15.2%,而空巢老人則會超過100萬,佔老年人口總數的40%。目前,我國老齡人口正以每年3.28%的速度增長,約為總人口增長率的5倍,老齡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將迅速擴大。

一、子女照顧不周,生活不易 據全國老齡辦統計,我國生活部分自理或者完全不能自理的老年人約佔老年人總數的1/3,其中不乏眾多空巢老人。福建省老年學學會課題組進行了一次城鄉空巢老人調研,通過抽樣調查得出,近20%空巢老人感覺生活無人照料是面臨的最大困難。

我曾看過一期關於空巢老人的訪談節目,那畫面我至今都記得。一位年輕的女記者去看望一位住北京胡同的老奶奶,她至今未婚一個人住在一個單間,生活很是簡單。女記者在老人家待到晚上記錄了老人一天的生活,當晚上老人脱下腳泡腳時女記者忍不住流淚了,老人的指甲印長時間為修剪都長變了形。

二、鬱鬱寡歡,疾病困擾

“人老了還能有什麼盼頭呀,瞎過唄!”一句話道出了多少空巢老人的悲涼心態。

北京、廈門、延吉等多個地區關於“空巢老人”身體狀況的調查顯示,90%以上的老人都患有各種各樣的疾病,其中超過一半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種慢性疾 病。

三、政策保障不足,社會幫助缺位

我國作為一個“未富先老”的國家,老年人最迫切、最需要解決“養”和“醫”的問題。我國城鄉養老保障現狀不容樂觀。目前,“養”的保障主要包括城鄉養老保險、最低生活保障等。據統計,城市中約有10%左右的老年人沒有養老金,農村老年人中約有80%以上沒有任何養老金,許多農民根本不知道養老保險為何物。“醫”的保障包括城市醫療保險、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城鄉貧困老年人的醫療救助、生活救助制度等基本生活醫療保障。近年來,黨和政府通過不斷建立和完善各類醫療保障制度、醫療救助制度和推進醫療衞生體制改革,使老年人醫療保障狀況得到很大改善,但是沒有享受任何醫療保障的空巢老人仍有半數以上。

機構養老,主要是指通過開辦老年公寓、老人院、敬老院、老年人福利院等機構,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生活、醫療和娛樂休閒等全方位服務。

這次去我們社區的老年公寓我頗有感觸。他們本來是又兒女的,但為了不給 兒女天麻煩他們自願搬進了老年公寓。他們不但不要子女照顧,還主動幫助他們照看孩子、買菜。

一是營造一個全社會愛老敬老幫老的氛圍。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孝”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之一。加強傳統教育,讓每一個人明白,敬老、愛老、助老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同時懂得,每個人都有老的時候,關愛老人就是關注我們自己。

二是強化老年人口社會服務機制的建設。如,城市社區加大文化投入,讓空巢老人更多地融入社會,豐富他們的精神生活。農村結合體制改革,儘快落實社會養老保險制度;擴辦敬老院等,推進農村社會福利事業進程;把農村老人養老全面納入國家勞動保障體系,讓老人老有所養,能與兒女早日團聚。加強老年人權益保護法的修訂完善,對惡意傷害老人案件,司法部門懲一儆百。 三是“三位一體”共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在老人問題中,尤以空巢老人特別是農村空巢老人問題最為嚴重。因此,家庭、組織和社會要“三位一體”,共同解決空巢老人問題。子女外出謀生無可厚非,但要妥善安排老人;鄉(街道)、村組織要把解決空巢老人問題當作民生大事,放在重要議事日程,成立專門機構,安排專人負責。

本站的小編希望以上4篇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範文能夠幫到你,當然,你還可以點擊這裏查看更多空巢老人問題的調研報告範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