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中物業調查報告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2.54W

國中物業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國中語文教學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目的

清遠市莫豔輝語文教師工作室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 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已成功立項,為了深入瞭解山區國中語文教學情況,工作室在2022年11月份設計了《國中學生語文學習調查問卷》和《國中語文教師調查問卷》,併發放給連南民族初級中學和所有鄉鎮國中學生代表與語文教師,通過問卷調查的形式,瞭解國中學生學習語文和語文教師教學的情況,掌握第一手材料,以便更好地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二、調查對象

本次問卷調查的對象是xx縣部分國中學生和國中語文教師。

三、基本情況

《國中學生語文學習調查問卷》共發放300份(其中縣城學生髮放160份,鄉鎮學生髮放140份),回收xx份(縣城學生回收155份,鄉鎮學生回收102份),回收率xx.6%(縣城xx.9%,鄉鎮72.9%),縣城學生共提出了135條建議,鄉鎮學生提出了62條建議;《國中語文教師調查問卷》共發放xx份,回收54份,回收率為xx%,語文教師共提出了32條建議。

四、結果分析

從調查問卷中,我們歸納出以下結果:

(一)學生方面

1.學生對學習語文感興趣。問卷調查中有xx.4%的學生對學習語文“有濃厚的興趣”或“有些興趣”。

2.“幽默風趣”成為學生比較喜歡的課堂語言。問卷調查中,xx.6%的學生認為最喜歡的語文教師應當是“幽默風趣”,57.6%的學生最希望語文教師擁有“幽默風趣型”的教學語言風格。

3.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語文課堂。問卷調查中,77.8%的學生認為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語文課堂“影響很大”或“有些影響”。

4.“教師在講授中提問交流”成為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教學形式。問卷調查中,76.3%的學生最喜歡的語文教學形式是“教師在講授中提問交流”。

5.語文教師應當多些研究“導入”“總結”等課堂語言。問卷調查中,40.1%的學生最喜歡語文教師“導入語言”,其次是“總結語言”,佔24.5%,再次為“評價語言”,佔19.8%。

(二)語文教師方面

1.“語言生動”成為學生喜歡語文課的主要原因。問卷調查中,40.1%的語文教師認為學生喜歡語文課的主要原因是“講得生動,語言富有吸引力。”

2.語文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影響語文課堂教學。問卷調查中,xx.3%的語文教師認為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對語文課堂教學“影響很大”。

3.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有待有意識地訓練和提高。問卷調查中,66.6%的語文教師“偶爾”或“沒有”經常有意識地訓練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29.6%的語文教師最希望提高“教學語言表達能力”。

4.語文課堂教學效果有待提高。問卷調查中,語文教師認為課堂效果“非常好”的僅為1.8%,“一般”的佔xx.8%。

5.開展本課題研究對語文教學有促進作用。問卷調查中,96.3%的語文教師認為,工作室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 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對語文教學“有較大作用”或“有些作用”。

五、調查總結

通過問卷調查,我們比較全面地瞭解了連南縣國中語文教學情況,掌握了第一手資料,達到預定目標,為工作室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 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作了鋪墊,從問卷調查中我們得出以下幾個結論:

1.語文教師語言表達能力對語文課堂影響很大,語文教師應當經常有意識地訓練和提高教學語言表達能力,形成學生喜歡的教學語言風格。

2.學生喜歡“提問交流”的語文教學形式,語文教師應當在導入語言、評價語言、總結語言等方面下功夫,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3.工作室結合實際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 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可以促進語文教學,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當然,本次問卷調查存在問卷調查不夠廣泛,不夠深入,回收率較低等問題,今後工作室會繼續開展更全面更深入的調查研究,為開展《優化山區國中語文教師課堂言語 構建高效生命課堂策略研究》課題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撐。

【第2篇】國中生近視情況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國大、中、國小生近視人數不斷增加,呈現出較快趨勢。為了更好地瞭解此類人近視情況,我做了一個社會調查。

我是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調查的。我對我市的200名國小生、250名中學生和3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有22%的國小生,56%的中學生和70%的大學生存在有近視眼。這份調查報告十分令人震驚。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用眼衞生而近視的:如看電視距離太近,時間太長,畫面濃度太深,寫作業的姿勢不正確,在光線很強的太陽光下或在光線很弱的地方看書,以及長時間接觸電腦等。有份調查報告顯示,國內因高度近視而導致變盲的人有三十多萬,並逐年增長,勢頭迅猛。由此可見,保護眼睛已成為我們青少年的當務之急。我們應注意平時的用眼衞生,還要經常做眼保健操才行。當然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在調查中,我還發現,當今中國小生近視率不斷上升,但有些中國小生對這一現象並不加以重視。甚至還有人認為,近視眼只要戴副眼鏡就可以了,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無疑是錯上加錯。所以,人們的意識也要提高才行。另外,在調查中,許多近視的人都説這是他們不良的用眼衞生引起的。但近年來有研究表明,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等也會引起近視眼,所以在這方面也得主意。

看來,要有效地預防近視,一是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合理飲食;二是要糾正不良習慣及用眼衞生;三是還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眼睛,使我們能戰勝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進而走向成功!

【第3篇】2022年農村國中生學習心理調查報告範文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第4篇】2022農村國中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我於20xx年xx月xx日至xx月xx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5篇】農村國中生會考前的心理調查報告

還有不到一個月就要會考了,九年級學生在進行緊張的複習中,希望自己能夠在會考中勝出,農村國中學生的壓力更大了,面對全市只有一半的學生能夠考上普通的高中,競爭壓力可想而知了。作為班主任,我對班級學生進行了會考前的心理調查,發現有狀態較亢奮的,也有狀態不夠好的,心理呈現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心態積極:

男生a:會考臨近了,三年的努力在此一舉!也許我會在這場戰鬥中勝出,瀟瀟灑灑地踏進新校門,可以無憂慮地揮灑輕鬆的暑假,結識新的同學、老師,我的瞳孔裏溢滿了快樂。一切靠自己去開拓,願生命像火一樣燃燒,放肆卻帶來温暖,慘烈卻沒有絕望。

男生b:我現在最想做的只是拿起我的筆在練習上奔馳,正好比一棵樹上的五十隻橘子,我便是那瘦小的一隻,現在只要努力爭取我所需要的養料與水分,盡力地生長,長成最大最甜的那一隻。

男生c:用樂觀是心態面對會考,只要儘自己的一切去考完會考,即使考得不好也不後悔,相信自己,我是最棒的!最後再給自己講一句話:樂觀的心態是最鋒利的武器!

男生d:我想在考試那天,會努力做題,做到問心無愧就好了,即使沒有考上,那也沒有什麼好遺憾了。

2、緊張,有壓力:

男生e:在這剩下的不到20天的時間裏,我好像經歷了人生的所有苦難,如今,我的父母給我降低了要求,他們在每一次吃飯時都提到我的成績,無一次不為我歎氣。

男生f:時間已經不早了,在僅剩的20天時間裏,我的心情很煩躁,心急如焚啊,如何在有限的時間裏挖掘出潛藏的能力,發揮出應有的水平?話已至此,涕淚泗流,心之所想,無法言語。

男生g:鬱悶啊,怎麼這樣!最近有點暈!有些是事,有些是人,天氣也有點悶熱,心情時好時壞,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解脱,還有三個星期決定命運的時刻就要來臨了。想到不遠的將來,自己是否可以再次坐在教室裏或者是站在工廠裏上班,真有點緊張。

男生h:時間老人跟我開了一個玩笑,三年國中只剩下20天了,面對四面八方的壓力,我開始退縮了,我擔心看到老師和父母失望的眼睛。

3、太疲勞:

女生a:現在的我,是一隻迷茫的螢火蟲,到處亂飛,我真希望在最後的時間裏能夠複習好,我自己制定了複習計劃,但是到了晚上,我就睡意朦朧,直打哈欠。而在睡夢中好幾次驚醒過了。

男生i:最近在家裏總是靜不下心來學習,不知為什麼覺得活得好辛苦,雖然老師激情澎湃給我們複習,但我的腦細胞好象沒有接受,處於昏迷狀態。

4、要放棄:

女生b:在這最後的時間裏,我已經無心學習,而像和尚一樣,過一天算一天,國中讀完了,如果考不上,就在家裏帶小弟,或者成為上班族,或者去學習一些手藝。

5、很迷茫:

女生c:就這樣,迷迷糊糊,昏昏沉沉竟然只剩20天了,這意味着什麼?不知道!

在最後的一段時間裏,希望老師家長注意會考生的心理狀態,適當引導,多加關心,理解他們,幫助他們度過特別時期。

【第6篇】關於國中部語文古詩詞教學現狀的調查報告

2010年5月22日,即當週週四下午3:00—5:30,王新剛、陳鵬、楊仕玉、朱賽蘭、唐偉影一行五人代表東北師範大學文學院“詩教文化與中國小古詩詞語文教育研究”課題組走訪了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國中部。這次走訪調查的主要對象是國中一二年級的學生及負責七年級八年級年級語文教學的教師。針對學生的調查主要是發放此前設置好的調查問卷;針對教師的調查內容主要是訪談。下面將從兩個方面對這次的走訪調研做一個總結,即“古詩詞的吟誦教學”和“附中國中部古詩詞教學的綜合面貌”。

一、國中階段語文教學中古詩詞吟誦方面的基本現狀及其相關(東北師大附中):

(此部分由陳鵬、楊仕玉完成)

通過對學生所填問卷的初步統計和對教師的訪談,我們得知,目前七年級八年級階段(基本上可以代表整個國中階段,因為九年級基本上所有的時間用到了準備會考上,教學方面的時間留的不是很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主要利用以下手段進行古詩詞的吟誦教學:

首先是教師自己根據詩意和詩歌的節奏給學生進行示範性的朗讀;其次是,教師會充分利用多媒體給學生放一些名師朗讀的錄音和一些結合古詩詞意境所設置的視頻、flash、幻燈片等等。

目前主要是憑藉這兩種手段進行古詩詞的吟誦教學。這樣的現狀表明,即就是像師大附中這樣的軟硬件設施都屬於一流的名校,他們目前針對古詩詞的吟誦教學僅僅只是涉及到了“誦”這一個方面,即我們所説的“朗誦”,換句話説,最高也只能是神情並貌的朗讀而已。在師大附中,一般是要求學生對所學的古詩詞要“朗讀過關”的,顯然,這也是一種實質意義上的重視。

我們知道,“古詩詞吟誦”決不僅僅是誦讀詩詞,他還是一種內涵豐富的古典詩詞鑑賞方法之一。“吟誦”其實是包含了兩層意思的,一是“誦讀、朗誦”;二是“吟唱(力求原生態)”,即就是像古音樂那樣把古詩詞演唱出來。針對這個理論方面的問題,我們從師大附中語文教師那裏瞭解到了一些情況。語文組備課組長a老師説:如果現在要對古詩詞進行那種嚴格意義上的“吟誦”教學的話,是個好事,很多教師和大多數學生也會對此極感興趣的,但這個做法就目前來説只能侷限在“興趣的範圍之內”,而從根本上來説沒有大範圍推廣的的可能。究其原因,老師講到:一方面是因為原汁原味的古詩詞吟誦文化已經基本失傳,現在僅見的幾家吟誦方法和理論體系只是冰山之一角,況且各持一套,沒有規範性,這樣就基本上決定了目前還沒有關於古詩詞吟唱的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在當今這個社會環境中,已經沒有那種所謂的話語環境了(一個很好的原因,根本性的)。所以,這個東西無法存在於正常的“齊步走”課堂教學中(此可思索處),如果當作一種興趣愛好型的輔助手段,肯定是很受歡迎的,只要你的東西做得好,有人感興趣,畢竟這個東西是個新鮮的“玩意兒(意味深長)”。

可見(仔細琢磨),儘管很有一定的困難,我們還是不能對“古詩詞”的吟誦研究抱以灰心的態度。事實上,作為一種興趣性的研究,這個是大有前途的。如果做一個設想的話那就是:把可吟誦的古詩詞配樂配譜吟唱出來,製作成多媒體軟件材料,帶進學生的課堂,作為正常教學的一種輔助手段和一項可提高學生學習古詩詞興趣的輔助資源和材料,這應該是很現實的。好東西總是會有人來買的。

考慮到目前課題組的工作現狀,我們應該鼓足勇氣,放手一搏,吟誦團要繼續做強做大,爭取讓人們承認它的價值,最終將古詩詞的吟誦帶進課堂,為目下的語文教育添枝加葉。

二、“與師大附中語文組教師的訪談”文字記錄(以窺古詩詞教學的現狀為目的):

(以“課題組”和“附中教師”為説話人)

課題組:目前學校用的古詩詞教學文本是?

教 師:現在主要用的是在孫立權老師《中學生古典詩詞500首》框架下修訂的“古典詩詞三百首”,另成一冊,取名曰《高山流水》,這是附中的 “校本教材”,是根據原來的五百首結合教學中的具體情況編定的,有專門的一個古詩詞三百首編寫小組,這個作為學生古詩詞的教學的輔助文本,類似於“在教師督促指導下的學生自學”,而原則上的講授仍以(大本、小本)教材為主。

課題組:這樣做的效果如何?

教 師:一般的孩子都能完成300篇的背誦,在畢業之前。另外,肯定有些能力較好的學生能夠記背的更多。這個校本教材所有學生都是人手一本。

課題組:我們現在有個關於“古詩教”的課題,就是先秦孔子那個“詩教”……

教 師:(對另一個老師講)他們説的是“古詩教”,不是詩歌教育(用疑惑的口吻,滿臉疑惑:是不是弄錯了,會錯意了)……

課題組:(解釋)不是不是,“古詩教”只是一個“源頭理論”,現在我們談的仍然是“古詩詞教學或者説教育”。

教 師:哦!我們的學生(含高中)是在背完了500首的前提下走進大學聯考考場的。國中階段所背誦的一般是比較實用的三百首,在今天仍有一定的實用價值,內容不長,也不難理解……(言外之意他們的學生語文文化修養肯定高於一般學校的學生,而且這樣做對學生來説很實用)。

課題組:那麼學生這樣學完了之後的實際效用會是?

教 師:我們的要求是,對這些古詩詞,要求學生“朗讀過關”、“背誦默寫過關”、“解析(讀)過關”、“鑑賞過關”。這所有的要求之間並沒有一般人所想的那樣有輕重主次之分,比如朗讀就隨便意思一下等等,而是全都同等重要、同等對待。所以學生實際得到的收益因該是挺多的,考試就不用説了,平時還會舉行一些詩歌朗誦會、校園文化活動,這些對學生來説是鍛鍊的機會,而所學的古詩詞方面的知識又是他們得以參加這些活動的一個重要資源。甚至有部分學生嘗試寫詩,投出去發表等等。

課題組:我們花這麼大的氣力進行古詩詞教學教育的基本目標是什麼呢,是不是隻是為了應付考試?(這實在是一個很愚蠢的問題,但是問得也很現實,瞭解一下我們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到底是怎樣看待這個問題的)。

教 師:考試的時候只考三四十首,所以我們很明確的講,這完全是為了學生的語文綜合修養而進行的教育。在此基礎上,當然學生的語文成績本身也會潛移默化的得到提升。(這應該能看出:當前的教育如果可能,儘量從大出着手,這樣可以避免培養出一些瘸腿的後代,而只針對那些特定單一的目標的教育方式正好是弄巧成拙的)。

課題組:能講一些教學過程中具體的做法麼?

教 師:例如,在教材上(指的是語文大本教材)如果有專門的贈別詩的話,在講授的時候,老師會結合這首詩歌把其他的贈別詩列出來讓學生注意積累,這樣對學生進行詩歌題材分類的教學,有助於學生對古詩詞的主題等相關知識有一個系統的學習。另外的,如思鄉詩、詠史詩、詠物詩等等,都可按這樣的方式進行講解學習。我們一般是在每週的週六,只要有時間就會進行這樣的教學活動。在必講的主要古詩詞的引導下,去拓展,我們就是這樣做的。

課題組:還有對於教學過程中的難點是怎樣一步一步解決的?

教 師:比如杜甫的詩,一般的學生都認為比較難,理解起來有些費勁,所以教師一般是結合杜甫的生平來講解的。杜甫在那年的那月具體做了些什麼事情,之後有感而發作了一首詩,就是現在你們(指學生)看到的這首詩,用來抒發他的特定的感想;杜甫在這時候創作這類風格的詩歌,在那個時候創作那樣風格的詩歌等等,這樣,學生就會恍然大悟,還能加深印象。在語境的還原中讓學生懂得詩意和詩人的感情,有助於學生更好的運用詩歌。學以致用,這是很好的目的。

課題組:除此之外是否會用多媒體幫助講解古詩詞呢?

教 師:那肯定是的,現在的教學,幾乎每堂課都要用到多媒體,如我們可以給學生放一些結合詩意所配置的音樂、視頻等等,提高學生的課堂興趣、加深學生的印象等等。這樣時間長了,學生們感興趣了,這方面的技能提高了,我們每學期還會舉行詩歌朗誦會。

課題組:怎樣考查、評價學生具體的學習效果呢?

教 師:我們隔一段時間會有一次專門的抽查,我們叫做“詩歌點背制”,會在班級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抽背考查,做出評價,用以督促。

課題組:那麼咱們學校這樣做,對長春市其他學校有沒有什麼影響?

教 師:他們現在也在借鑑性的、試驗着做,儘管他們具體的教學目標可能和我們有點差別,比如他們增加古詩詞的教學力度或許只是為了在會考、大學聯考中,學生的作文更有文采,語言更加精彩等等,但基本模式還是借鑑的這一套。但咱們附中更注重的是學生的語文修養。以量為積累,增加感覺,古人不就是在童年的時候背誦了大量的古文來為以後的文學創作、應考做基奠的麼?

課題組:在古詩詞的教學中對於“古詩詞吟誦”的具體要求是?

教 師:我們也在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注意古詩詞的誦讀,比如像古人那樣,涉入到一種意境當中,沉靜其中、在優美的旋律當中、優美的節奏當中,去模仿、去感受去表現那種意境,加深理解,但是現在的學生或許是因為學業負擔比較重的緣由,咱們要求的和學生實際做的之間還是有差距的。

課題組:現在的學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反映如何?

教 師:剛開始的時候,學生很煩躁,因為大家都知道現在的學生不僅僅在學校要學習,而且還報了很多班,老師和家長又對他們有很多很多的要求,所以他們很忙亂,產生反感是肯定的,但是時間長了還是會理出規律來,漸漸就會得心應手(師大附中的孩子)。至於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如所周知,是很不錯的。

課題組:咱們學校有沒有文學社?學生有沒有自己嘗試着作詩的?

教 師:有個“一鳴文學社”。我教的一個普通班裏的一個孩子現在已經作了很多詩歌(古的、今的),比如前一段時間陳曉旭死了,他(她)就針對此事寫了一首詩……還發表了一些,

【第7篇】關於農村國中生課外閲讀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背景

隨着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推進,新課改下的課堂要求學生要具備創新的理念、合作的意識和探究的能力。前蘇聯教育學家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説過:“讓學生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閲讀、閲讀、再閲讀。”可見,課外閲讀是中學語文教學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是課堂教學有益的延伸和補充。它對開闊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全面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同時,閲讀還能促進學生寫作技能和寫作水平的提高,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然而,不少學生將大部分課餘時間花在看電視、玩電子遊戲上,放棄了課外閲讀。

二、調查的目的

1、落實更有效的課外閲讀計劃。

新課程改革明確規定國中生要實施教材、讀本、課外這三大層次的閲讀,課外閲讀怎樣落實尚未引起注意。因此想通過這次調查,瞭解課外閲讀中存在的問題,引起大家的注意,使課外閲讀能夠切實開展起來。

2、尋求更合理的課外閲讀書目。

新大綱推薦的課外閲讀書目,有一定的合理性,但也確實有值得商討的地方。如:新大綱推薦的書目中中學生感興趣的比較少;新大綱推薦的書目只注重對青少年學生文學鑑賞能力和人文素養的培養,未涉及文化、歷史、哲學、思想、科學等方面的名著,因而限制了中學生的語文閲讀視野;新大綱未推薦當代的優秀的文學作品,無法最大限度的激活他們的想象力、創造力。為此想通過這次調查瞭解中學生究竟喜歡讀什麼樣的書,開展書目研究,最終為學生拿出一份更合理的書目。

三、調查對象與方法

(一)本次調查隨機選擇了我市部分農村國中學校的七年級、八年級和九年級學生共計475人,以確保抽樣調查結果的合理、準確、科學、可信。

(二)課題組成員在課題總負責人朱傑老師的組織下,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引下,共同討論、分析,最終確定了“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現狀的問卷”(問卷詳見附件1),在問卷調查裏,我們主要從閲讀內容、閲讀時間、閲讀目的、閲讀途徑、閲讀動因、閲讀態度、閲讀氛圍以及對新大綱的閲讀要求等方面進行了調查。

四、調查結果與分析

本次調查共有475名不同年級的農村學生接受調查,通過本次課外閲讀情況調查,筆者發現我市農村國中學校的課外閲讀活動開展的很不理想。調查結果如下:

a b c d e f

1 20.83 35.42 10.42 6.25 4.17 22.92

2 4.17 4.17 27.08 64.58

3 20.83 37.5 16.67 25

4 8.33 39.58 29.17 22.92

5 47.92 37.5 4.17 10.42

6 20.83 10.42 35.42 33.33

7 2.08 10.42 87.5

8 25 12.5 62.5

9 45.83 18.75 10.42 25

10 4.17 10.42 37.5 27.08 16.67

11 22.92 37.5 31.25 8.33

12 6.25 31.25 62.5

13 33.33 54.17 12.5

我們對問卷進行進行細緻地研究、分析,得出以下結論:

(一)從閲讀的內容來看

喜歡看科技書的人數佔35.42%,超過了其他類型的人數,其次為文學名著,佔20.83%,還有部分學生的閲讀缺乏目的性、有序性,一般“有什麼看什麼”,佔22.92%。

(二)從閲讀的目的來看

有39.58%同學認為可以增長見識,有22.92%的同學認為是學會做人和處世,只有8.33%的同學認為是提高語文水平,更有29.17%的同學認為是休閒娛樂。可見,學生對課外閲讀雖然持肯定態度,但閲讀目的還不太明確,在“對自己的建議”一欄紛紛提出“希望自己多看課外書”。

(三)從閲讀的時間來看

調查結果顯示,學生平均每週閲讀3小時以上的只有25%,16.67%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2小時以上,37.5%的學生平均每週閲讀1-2小時,甚至還有20.83%的學生每週閲讀時間不足1小時。究其主要原因是,學生課業負擔過重,有相當一部分學生在“對老師的建議”一欄中提出要求老師少佈置作業,多留些時間讓他們看課外書,這一原因無論是農村學生還是城市學生都是普通存在的,雖是已實施了新教材,但新課程理念並未真正得以貫徹,學校為求升學率,貫徹的還是應試教育,最終我們還是靠考試分數定乾坤。

(四)從閲讀的途徑來看

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購買和借閲是農村國中學生閲讀的主要途徑,分別佔47.92%和37.5%,而通過租和網絡獲取閲讀資源的僅僅佔4.17%和10.42%。可見,農村國中學生閲讀途徑較為單一,特別是網絡等新時代閲讀手段沒有得到充分應用。然而,由於農村國中學生家庭經濟狀況不佳,許多家庭很少給學生購買課外書籍,同時城裏學校都有閲覽室、資料室、圖書室,均有豐富的藏書,而農村國中沒有這些設施,有些學校雖有這些些但藏書也很少或者比較過時,而且更多的只是一種形象工程,並沒有真正對學生開放,這造成學生閲讀資源嚴重匱乏,無法滿足學生的閲讀需求。許多學生在“對家長的建議”一欄中希望家長能支持孩子購買課外書,能給自己多買課外書;“對學校的建議”一欄則希望能購買一些名著或者適合國中生閲讀的書籍。

(五)從閲讀內容來看

對於魯迅、冰心、老舍、曹雪芹、吳承恩、施耐庵、安徒生、格林這幾位作家的作品,閲讀過的學生佔的比例較高,但在師生交談中,我們瞭解到,其實,對於這些名家,他們也僅僅看過少量的幾篇文章,根本談不上深入的瞭解。此外,對於一些外國作家(除童話作家),卻只有少部分學生閲讀過,如斯威夫特、羅曼•羅蘭、海明威,閲讀過的學生所佔的比例均在百分之十以下。可見,學生的閲讀面較為狹窄,閲讀的深度也不夠。

(六)從閲讀的態度來看

有4.17%的學生討厭讀書,有10.42%的學生保持無所謂的態度,有37.5%的學生有點喜歡,有27.08%的學生比較喜歡,只有16.67%的學生非常喜歡。由此可以看出:積極主動進行課外閲讀的比例不太高,較多的只是“偶爾讀讀”;一半以上學生沒有經常性的課外閲讀活動,這對語文教學是一個極不利的因素。因此作為語文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合理利用課餘時間,開展課外閲讀,使“經常讀”的人數不斷擴大,這應該是提高語文學習效益的重要方法。

(七)從閲讀的氛圍來看

對於身邊讀書很多的人佔22.92%,身邊一般的讀書習慣的人佔37.5%,身邊很少讀書的人佔31.25%,幾乎不讀書的佔8.33%。父母的閲讀行為及態度對孩子有榜樣祕激勵作用,影響孩子的成就定向。調查發現,在閲讀新課程標準規定的10部課外閲讀推薦篇目中,父母“很喜歡或經常看書”者,人均閲讀4.4部,而父母“很少或幾乎不看書”者,人均閲讀3.5部,不同性別、年級都反映出大致相同的情況。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能看到父母常常抽出一點時間閲讀,他們就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感到閲讀的重要並效仿父母的做法。父母參與閲讀,可以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在支持他的閲讀行為,可以與父母溝通,在愉快的情境中學習,提高提高效果。有關研究表明:父母把材料讀給孩子聽以及給孩子提供閲讀材料都影響孩子閲讀能力提高。

五、結論

第一、經過研究調查所得到的數據,我認為重新制定一份適合現階段國中學生閲讀需要的閲讀書目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對調查結果分析研究我認為提供給國中生的閲讀書目應具備以下特點:

1、擴大學生閲讀的知識面。從橫的角度看,不應侷限在文學作品內,文史類、社會科學類、科普類等也應涉及。從縱的角度看所選作品不應侷限在古代、近代作品上,當代優秀的暢銷書也應推薦給學生。讓學生學貫中西、博古通今,力求培養綜合的適合當代的人才。

2、推薦書目數量應增加,以使學生有較大選擇空間。

3、所推薦的書目應最大限度符合學生的心理,做到通俗易懂、充滿興趣、有吸引力。

4、推薦的書目可分年級制定:應注意各個年級的閲讀書目在數量和深度上有所區別。

第二、由第二部分的分析可看出當前課外閲讀指導工作基本上沒人去做,因此,希望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能把中學生課外閲讀真正納入語文教學範疇,通過課型、考核評價等手段把這一活動做實、做活,力爭收到良好效果。如任課教師可採取每週開設一節課外閲讀課,閲讀書籍後要求學生做讀書筆記,學生之間開展閲讀交流活動,課前2分鐘簡介近期所讀的書等方法來實現。

六、幾點建議

(一)激發學生課外閲讀的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學生濃厚的閲讀興趣,源自於合適的閲讀內容和恰當的方式方法,在閲讀內容上,教師要做有心人,及時向學生推薦合適的課外讀物。儘可能符合學生特點的讀物推薦給學生,激發學生的閲讀慾望,交給學生打開知識之門的鑰匙,培養學生自主性課外閲讀的良好習慣,使之能在書海暢遊。那麼,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我們可以從以下方面進行嘗試:

1、做好宣傳教育工作,創設良好的閲讀氛圍

我們可以利用班會、黑板報、牆報等形式,宣傳課外閲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創設良好的課外閲讀氛圍。在全校師生會議和家長會上,使全校師生及家長明白課外閲讀的重要意義;在黑板右側或教室內等處寫一些有關課外閲讀的名言警句或激勵性語言,如:“課外書,你永遠的朋友”,“你想成為知識淵博的人嗎?請參加課外閲讀”,“從小愛讀書,一生都幸福”,“知識海洋,讓你幸福徜徉”;在教室、走廊、樓梯處張貼古今中外熱愛讀書的一些名人名家的畫像,如文學家高爾基,偉大領袖毛澤東,大作家老舍、葉聖陶、冰心等;開展以課外閲讀為主題的班團課等,通過各種方式,為學生營造良好的閲讀氛圍,激勵學生熱愛書籍。

2、建立班級讀書角,豐富閲讀資源

農村國中辦學條件相對較為滯後,許多學校沒有圖書室或者圖書室藏書較少,學生家庭中藏書量也極為有限,閲讀資源匱乏。我們可以以班級為單位設立讀書角,圖書的來源可以讓老師學生捐獻,捐獻圖書者即可成為讀書角的成員,享受每週向圖書角借閲圖書的權利,每班確立一名圖書管理員,管理本班圖書的借閲情況,這樣,創設了資源共享的平台,豐富了閲讀資源。

3、組織系列活動,形成閲讀浪潮

學校可以確定讀書主題,定期舉辦朗誦、演講、講故事比賽,或舉辦讀書報告會,交流讀書所得或感受,或舉辦展示會,展示課外閲讀成果,或開展讀書徵文活動等,各項活動,我們均設立獎項,並進行張榜公佈。在有趣、豐富的活動中,讓學生體會到課外閲讀的樂趣。激勵學生參與閲讀的的興趣,形成課外閲讀的浪潮。

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學生擁有了想讀書、愛讀書的衝動,一旦擁有了這一課外閲讀的內在驅動力,學生就能真正以自主、能動的心態投入到課外閲讀中去,真正體味課外閲讀所帶來的成功體驗。

(二)提高學生課外閲讀意識

課外閲讀能讓學生接受和積累社會生活的各方面的知識,能理解、掌握前人的成果,為寫作奠定基礎,積累素材,積澱語言,更重要的能陶冶學生情操,讓學生受到美的薰陶。

(三)轉變家長、教師的閲讀理念

如今,千軍萬馬擠過獨木橋。很多家長過多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學生能力的培養,他們過多的追求分數,認為孩子課外讀一些小説浪費了他們的時間和精力,因此不允許他們讀名著,經濟上不作支持。農村家長雖文化程度不高,但也應該為孩子的課外閲讀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多給孩子買些課外書,多陪孩子一起學習,讓孩子當自己的老師,在珠學習中閲讀興趣。

(四)加強課外閲讀指導

古人云:“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只有讓學生正確地掌握課外閲讀的方法,才能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課外閲讀才有效率,才有收穫。

1、做好課外閲讀的推薦工作

“一本好書,就是一位好老師”,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學生在課外閲讀大都帶有隨意性和消遣欣賞性,作為教師,必須幫助學生做好讀物推薦工作。我們主要以單元為板塊,在課內搭建課外閲讀的平台,根據單元主題為學生推薦同一主題的其他名篇,或同一作者的其他篇目,或為學生推薦相關網站。

2、指導學生做讀書筆記

要想避免學生盲目、隨意性閲讀,提高課外閲讀的質量和效能,我們必須教給學生課外閲讀方法。

(1)所謂“不動筆墨不讀書”,教師應指導學生做好讀書筆記,在開展課外閲讀時,要求學生注意把好詞佳句、精彩片斷分門別類地記下來,形式可以一拘一格,教師可以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檢查學生讀書筆記,瞭解學生閲讀書籍的內容、種類、數量,並指出筆記的優缺點,明確努力方向。

(2)鼓勵學生讀寫結合

讀與寫有機結合,其目的在於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鞏固課外閲讀成果,提高閲讀質量,在閲讀能力提高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教師應鼓勵學生多讀多寫,寫作的形式可以多種多樣,如續寫、仿寫、改寫、擴寫、評論等都可以採用,並臭味相投向省市縣各級刊物及校刊投稿,激發學生閲讀興趣。

(五)注重課外閲讀評價

課外閲讀評價是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我們必須把評價貫穿於學生整個閲讀過程中,提高閲讀實效。評價的內容及其方式都可以多種多樣,如圍繞課外閲讀開展的各類活動讀書筆記記錄情況以及閲讀成長卡都可以納入評價機制,並注重教師、學生自我及相互間評價相結合,課內、課外評價相結合,分學段目標達成與綜合評價相結合,還可以讓學生家長積極參與評價活動。當然我們也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此外,我們可以在測試中融入課外閲讀,如我們可以出題:“你最喜歡的一本課外名著是什麼?你最喜歡裏面哪一個人物?説説理由”,這樣可以促使學生認真閲讀,提高閲讀實效。

總之,學校、家庭、社會共同承擔起責任,為孩子創造良好的閲讀環境,使我們的學生自覺閲讀主,樂於閲讀,那麼我們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得到大大的提高。

附件1

農村國中學生課外閲讀現狀問卷的調查

學校 年級 姓名

同學們:你喜歡看語文課外書嗎?請認真如實地回答下列問題好嗎?

一、不定項選擇題

1、你平時喜歡閲讀的課外書是( )

a、文學名著 b、科技類書籍 c、卡通、漫畫、言情、武俠小説 d、報紙雜誌 e、教材輔導讀物 f、有什麼看什麼

2、你閲讀課外書的時間一般是( )

a、課間 b、放學後 c、節假日 d、有時間就看

3、你一週內大概看多長時間的課外書?( )

a、1小時之內 b、1-2小時 c、2-3小時 d、3小時以上

4、你閲讀課外書的目的是( )

a、提高語文水平b、增長見識 c、休閒娛樂 d、學會做人和處世

5、你閲讀的課外書來源於( )

a、購買 b、借 c、租 d、網絡

6、你認為我校的課外閲讀活動開展的如何( )

a、好 b、較好 c、一般 d、差

7、你進行課外閲讀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

a、父母的要求 b、學習的需要 c、個人的愛好

8、你通常採用的課外閲讀的方法是什麼( )

a、略讀 b、精讀 c、上述兩者相結合

9、你閲讀的主要場所在哪兒( )

a、學校 b、家庭 c、書店 d、其他

10、對於開展課外閲讀,你的態度怎樣( )

a、討厭 b、無所謂 c、有點喜歡 d、比較喜歡 e、非常喜歡

11、你身邊喜歡並自覺閲讀課外書籍的人數怎樣( )

a、很多 b、一般 c、很少 d、幾乎沒有

12、新課程標準對中學生課外閲讀的要求你是否瞭解( )

a、瞭解 b、基本瞭解 c、不瞭解

13、你知道中學生課外必讀哪些名著嗎( )

a、知道 b、有一些知道 c、不知道

二、問答

1、你課外讀過哪些作家的作品?

2、你對語文課外閲讀有哪些看法、意見或建議?請按以下幾方面填寫。

對學校:

對老師:

對家長:

對自己:

【第8篇】國中生的暑假生活調查報告

中學生的暑期是怎麼過的呢?下面小編整理了中學生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歡迎閲讀!

中學生暑假生活社會調查報告

學期結束了,中學生的暑假開始了。在我們的想象中,暑假應該是快樂和幸福的。而實際上學生們的暑假到底過得怎麼樣呢?為此,我們展開了一次社會調查。

問卷調查結果分析

通過對收回的問卷進行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在暑假中,學習的負擔並沒有減輕。54名接受調查的同學中,參加兩個以上的補習班的同學有52人,佔總人數的96%;只有一名同學沒有參加補習班,僅佔接受調查對象的2%。當然,許多同學是自願參加補習班的,54名接受調查的同學中,自願報補習班的同學有26人,佔了48%;而家長報的呢?只有8人,佔15%;既有自願的,又有家長報的有20人,佔37%。參加社會活動還不普遍。54名同學中有25人沒有參加任何活動,佔46%,參加旅遊的同學有18人,佔33%,參加夏令營的有12人,佔22%。大多數同學對暑假生活能夠自己做主。接受調查的同學自己安排暑假生活的有37人,佔69%;家長安排的有18人,佔33%。都去上補習班了,幫家長做家務事的時間也少了,都沒有做的同學有1人,佔2%;有,但只有偶爾1、2次的有33人,佔61%;平均1個星期1次的有19人,佔35%。同學們對這個暑假生活的評價簡直五花八門,不喜歡這個暑假的有5人,佔9%,喜歡這個暑假的有22人,佔41%,覺得一般的同學最多,有27人佔50%。大部分的同學都想過一個輕鬆、快樂、自由的暑假。

專家的意見

學生的暑假生活應該怎麼過比較科學?專家認為:孩子們的暑假應該以玩為主,要過得快活,但也不能天天在那兒玩。現在的孩子根本沒有自由,整天在家寫作業,玩也只能玩電腦、看電視。高樓大廈就像一個“孤寂陣”,把孩子關在裏面。暑假裏,不少地方舉行“夏令營”一類的活動,但是有一些父母怕孩子出去受傷,就不讓孩子去,其實這是不對的。因為學校給學生們放暑假,就是讓學生們休息休息,輕鬆輕鬆,同時也應該讓現在的孩子接受一點挫折教育,所以,應該讓孩子去參加夏令營之類的活動,去體驗大自然,讓心靈得到放飛。日本的大人一到了暑期,就會把自己的孩子送到一個荒島上去,為的是讓他們學會自立,不像小皇帝小公主似的嬌生慣養。家長們太寵孩子,以為是對孩子好,其實不然,這樣反而會給他們帶來傷害。

中學生在結束了一個學期的書本知識的學習後,他們渴望自己支配暑假時間,用自己的方式去接受來自社會各個方面,書本知識以外的各種知識。老師和家長可以適當放手讓他們去嘗試。我相信在老師、家長、學生的共同努力、配合下,我們的中學生一定會渡過一個非常有意義的暑假

【第9篇】2022第一學期關於國中過重學生課業負擔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背景

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是全社會普遍關注而又始終未能解決好的一個問題。多年來,為了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各級教育部門三令五申,頒發了不少文件;這些措施,使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的問題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仍存在不少問題。我準備做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小課題研究,所以進行了課業負擔的現狀調查。

二、調查目的

瞭解我班學生課業負擔情況,為我們班制定減負增效實施方案提供依據

三、調查主要方法

1、口頭和書面調查相結合。

2、整體調查和部分抽查相結合。

四、調查數據分析

1、對我班課堂教學現狀進行問卷調查:

學生對課堂現狀很滿意40.5%;較滿意29%;不滿意23%;無所謂7.5%。不滿意主要表現在:處於被動狀態,無法自由表達20%;老師講課無趣,引不起興趣25%;上課聽不明白,壓力大25%;上課沒多大興趣30%。

2、對學生作業量進行問卷調查:

這個調查反映了同學們對作業量的看法,43%同學認為作業適中,52.4%同學選擇了多, 4.6%同學覺得作業很少。説明學生作業量還較多。

從數據分析的結論及和學生座談了解到多數學生的課業負擔仍然超重,主要表現以下幾方面:

(1)在校時間過長,日課時總量較大。

調查表明:學生在校學習時間每天約7個多小時,如果再加上放學加自習1個多小時,在校時間近8小時。

(2)家庭作業佈置超量。

現在國中生學生負擔沉重。課程門類多,教材內容較多,特別是英語和數學,據調查,學生每天寫家庭作業的時間普遍超過2小時,還要背大量英語單詞。

(3)課餘活動單調,體育鍛煉時間偏少。

在課餘時間安排上,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放在各種學習上,如寫作業、看書、參加各種學習班。其次,看電視節目是大多數學生選擇的娛樂休閒方式,學生每天參加體育鍛煉的時間越來越少,身體健康狀況越來越差。除了體育課外,80%的學生沒有進行體育鍛煉,只有5%的學生每天有很少時間進行體育鍛煉,最長不超過半個小時。

(4)考試較頻繁,片面追求升學率,學生心理壓力大。

學校現有月考、期會考試、期末統考等。片面的追求升學率使學校教育陷入了誤區,學校把分數作為衡量學生、教師的惟一標準,因此師生心理壓力之大可想而知。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負擔重,精神壓力也很大。從調查中學生告訴我們,有時感覺太累了,就想讓家長給請一天假,在家好好睡一覺。部分學生體質下降,近視眼等疾病的人數不斷增加。

五、造成中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原因

1、社會,承擔着太多的責任。目前就業競爭的壓力。家長希望孩子通過苦學成為名牌大學生,解決就業難的問題,甚至獲得高薪聘用。因此學校、家庭及學生之間的升學競爭愈演愈烈。

2、家庭,承接着太多的牽掛。學生家長為了使自己的子女能讀重點中學、上名牌大學,不惜花大量金錢為子女找家教、買資料、送進培訓班等,使學生的學業負擔層層加碼,一些學生疲於奔命,窮於應付,身心經受雙重超負荷運轉中。

3、學校,承受着太多的無奈。一是由於學校要受社會、家長乃至教育自身的不適當的評價的左右,在減負等問題上態度曖昧。二是由於一些教師的教育思想、觀念、方法、手段及知識結構比較陳舊,教學過程得不到優化,課堂效益低,題海戰、頻繁考試、學科競賽等給學生增加了壓力。有些老師為彌補課堂教學損失,把希望寄託於拖堂、補課、家庭作業。

4、學生,承載着太多的苛求。由於學生在思維、能力、習慣、態度等方面上的存在差異,對於學習內容的接受、掌握的程度也不一致,因此,在同等的教學目標、內容、要求面前,所付出的努力的程度也是不相同的,一些學生學習很輕鬆,而另一部分學生卻顯得非常困難、負擔很重。由於無差異教育的存在,優生、差生一鍋煮,面對過多的負擔,優生無興趣承載,差生承載不了,真是苛求了活生生的一代。

5、教育管理體制方面的原因 。激烈的升學競爭趨勢是導致了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競爭。如今人們評判一所學校的優劣,往往依據的是學校的升學率,而學校之間的競爭必然會落實到教師和學生頭上,教師要拼命地教,學生要拼命地學。雖然許多教師也知道中學生課業負擔重,但是誰也不敢第一個站出來,真正實施減負,因為直接關係到升學率,升學率低了,不要説學校不願意,恐怕學生家長更不願意。

六、造成中學生課業負擔重的後果

1、致使教師無法合理科學地分配工作時間,導致工作效率下降。教師佈置大量的作業的最直接的後果就是大量的作業批改任務,對於一個教師來説,他要承擔備課、授課、批改作業、教學科研任務和完成學校佈置的其他工作,時間是相當緊張的,備好課是講好課的前提,搞好教學科研是教育教學工作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必要條件,這兩項工作都需要教師下很大工夫去做,但現實情況是:批改大量的作業佔用了教師太多的工作時間,以至於教師沒有充足的時間認真備課,更沒有時間考慮教學科研的事情,造成新的教學方法和理念無人問津的局面。這對教師業務水平的提高和教育教學的發展都非常不利。

2、造成教師盲目地依賴現成的資料,使教師的自信心受到了影響。為了佈置足量甚至是超量的作業,不少教師藉助了網絡、教輔資料,自己開發練習題的積極性大為降低,一些教師甚至不會為自己所教學科出一套比較標準的試題,反過來更加依賴教輔資料,這樣的後果就是教師時時刻刻對自己的教學效果沒有把握,只能再依靠更多的練習和考試來檢驗自己的教學效果,如此惡性循環,搞得教師、學生身心俱疲。

3、破壞了教師在人民羣眾中的良好形象。大量重複的、機械的練習必然會佔用學生的合理休息時間,對於大多數對子女寵愛有加的父母來説,看到孩子哈欠連天地做着似乎永遠也做不完的作業,看着孩子連飯也顧不上吃就匆匆趕往學校,家長對學校、對教師的評價可想而知。還有教師受利益驅動,給學生購置大量的教輔資料、印製大量的試卷,造成學期已經結束,部分教輔資料還一字未寫的尷尬局面,給學生家長帶來很大的浪費,致使家長和學生對教師、對學校都產生不滿情緒。

4、影響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形成。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有着重要的意義,一個具有良好學習習慣的學生,應該能夠合理地安排自己的業餘時間,但是大部分的課餘時間被擠佔掉了,學生每天循着早飯早自習上課午飯上課晚飯晚自習作業睡覺的軌跡走,他們怎麼能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呢?

5、容易造成學生的逆反心理。學生的學習態度是否端正,對學生的學習效果有着較為明顯的影響,學生對沉重的課業負擔必定會產生厭煩心理,這種厭煩心理極有可能延伸到對教師的不信任、不合作,對學習的倦怠甚至對學校生活的厭煩、恐懼,從而導致問題學生和輟學生的出現。有些學生早戀、泡網吧,原因很多,沉重的課業負擔往往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

6、嚴重影響學生的身體健康。對於不少學生來説,沉重的課業負擔帶給他們的最大影響就是嚴重的睡眠不足。這樣導致學生的稚嫩的神經系統受到損傷,很容易誘發神經衰弱,與此同時,學生長時間坐姿帶來的頸椎、腰椎和近視、低血糖的發病率也呈上升趨勢。沒有好的身體,怎麼能培養出全面發展的學生。

七、實施素質教育,切實減輕中國小生過重的課業負擔

1、作為學校,一是要堅守教育法規,落實有關減負規定,在學生到校時間、作業等方面嚴格執行上級規定。二是要建立完善的制度,如家庭作業申報制,班主任協調家庭作業總量制,年級組統一佈置家庭作業制等,加大對學生課業負擔的控制檢查力度,三是要組織教師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積極開展研究,大膽探索減負增效提質的新思路新方法,並加以推廣。

2、作為教師,一方面要充分認識減輕學生過重負擔重要性,認真鑽研教材,準確把握教學重點、難點,從學生實際出發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精講精練,提高教學效率,另一方面,要加強對不同層次學生的研究,加強對典型題型的研究,精心設計、佈置作業,注重作業的層次性、針對性和有效性,減少不必要的機械重複勞動,注重作業形式的多樣性和趣味性,避免枯燥無味的勞動,提高作業對學生的吸引力,大力加強學法指導和作業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作業速度和作業質量,達到輕負擔,高質量的目的。

3、作為家長,要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自覺性和良好的學習習慣,加強對孩子作業的督查與指導,不要給孩子施加心理壓力,不要盲目地給孩子增加課業負擔。

八、減輕學生課業過重負擔的對策

1、認真貫徹落實省減輕中國小生課業負擔相關文件和會議精神,制定我班相應的減負計劃和措施,確保減負落到實處,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增強學生的體質。具體做到以下幾點:

(1)班級管理方面:嚴格按照省課程設置及課時標準安排進行,保證學生在校活動量,開展多種形式的體育鍛煉活動,保證學生每天有1個小時的集體體育鍛煉時間。

(2)課外作業量方面:嚴格按照規定佈置學生的課外作業,要做到:作業佈置以中等學生為標準,要做到精講精練,分層設計作業,學校每週對上一週的學生作業量進行抽查,並做好作業檢查評價記錄。

(3)學生評價方面:嚴格執行全省普通中國小校,每學期舉行一次期會考、一次期末考的規定,嚴禁考試次數過頻的現象發生。學生考試成績絕不排隊。

【第10篇】國中數學認知誤差與糾偏工作的調查報告

一、本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的認知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繁雜,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在學習中要掌握好知識,認識過程的完善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對掌握概念和定理、公理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世紀之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認知過程的完善,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優秀的教師,無不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如,讓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設計思考題目;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提出質疑;課後及進複習,獨立完成作業,經常閲讀課本、看筆記,抓住課本概念,既是正確理解的體現,又能有助於準確地把握。反之,如果沒有養成完整理解數學概念的習慣,即使理解了數學概念,時間久了,也會模糊,進而影響後繼知識的學習。傳統教學模式是學生接受學習,強調教師直接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形態,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便將教材提供的複雜知識體系變得淺顯而易懂,以便於學生所學知識的容易接受,但往往並不是預料的一樣,在對數學的認知過程和處理有關數學問題中,學生會不斷地出現某些誤區與偏差,某些誤區與偏差反覆多次後依然會發生。針對學生所出現的認知誤區,作為教師,應該先對認知誤區深入的瞭解,瞭解發生誤區的原因及其糾正這些誤區的方法與途徑,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我們本課題提出的根本所在。

二、本課題的理論依椐。

第一、是教師的心理方面。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種模式往往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認知誤區。教師害怕學生所出現的解題誤區,對錯誤嚴厲禁止的態度是司空見慣的。在這種懼怕的心理支配下,教師只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結論,忽視提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害怕因啟發學生進行討論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第二、是學生的心理方面。

國小生進入國中,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以及新的教學方式,很多學生覺得難以適應和接受。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多數帶有自卑等消極情緒。學生雖然接受了正確的知識,但對錯誤缺乏心理的準備,看不見錯誤或看出錯誤但更改不了,甚至弄不清錯誤的原因。基於以上的原因,教師對待學生的認知誤區要採取寬容的態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作為教師也要鼓勵和學生一起積極嘗試,找出認知誤區的前因後果,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解題意識,通過不斷的假設、修正假設、質疑、解疑,使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水平不斷要提高,繼而趨於成熟。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國中數學的認知誤區調查研究的實踐意義,是在於提示認知誤區,是為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儘量減少錯誤。從某個意義上來説,認知誤區只不過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某種嘗試,它只是反映學生在數學解題的某個水平,而不能代替其最終的實際水平。學生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正確的結論,而是領略了探索、嘗試、自主學習的過程,這對學生的知識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會產生有益的影響,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發現錯誤、糾正錯誤。這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其理論價值是通過教學中給學生展示了這一嘗試修正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做到獨立解題、正確解題的目標。完全符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全面衡量學生能否排除外界干擾,不跌入到認知誤區,從而達到正確解題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成效。

四、探究國中學生出現認知誤區的原因。

學生能夠正確解題,是對知識的認識程度和處理問題能力強弱的重要體現,其表現在其觀察、分析問題,提取運用相應知識的環節上沒有受到干擾或者説能夠克服干擾。就國中認知誤區而言,造成錯誤的干擾主要來自以下方面。

1、國小數學的干擾。

在國小數學當中,解題的結果往往是一個確定的數。進入中學,字母代數是由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轉變的開端。通過有關數、式、方程、函數等內容的學習,學生不但要掌握各種概念、運算法則,而且要學習各種代數變形的思想方法。通過代數學習,使學生的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思維形式都獲得發展。學生學習小數形式的某些認識會妨礙他們學習代數初步,使其產生認知錯誤。認知的錯誤可追溯到國小數學知識對其新知識的影響。國中數學知識的意義(如:用字母表示數)、範圍(正數、0、負數)、方法(代數和、代數方法)與舊知識(具體數、非負數、加減運算、運算方法等)的不同,也極容易造成學生對新知識的干擾。

2、國中數學前後知識的干擾。

隨着國中知識的展開,中學生智力隨着年齡增大、年級的升高而迅速發展,其智力差異也日益顯著。國中數學知識本身也會前後干擾。學生在解決單一問題與綜合問題時就明顯表現出這一點。學生在解決單一問題時,需要提取、運用的知識少,因而受到知識的干擾相對少了,產生的錯誤可能性也較少;而遇到綜合問題,在知識的選取、運用上受到的干擾大,容易出錯。總之,這種知識的前後干擾,常常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出現困惑,在解題過程中選錯或運用錯的知識,導致認知錯誤的產生。從而跌入到認知誤區當中。

【第11篇】農村國中生學習心理的調查報告

我於2022年9月10日至12月20日,對全鄉中學學生進行了調查。通過調查研究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有了初步的瞭解,為準確地把握當前農村國中學生的學習心理動向,深化教學改革,加強教育教學的針對性,提高教育教學的實效性,探索實施素質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觀依據。

一、調查的具體目標和方法

(一) 具體目標

1.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

2.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3.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成因及對策

(二)調查方法

1.問卷調查

學生問卷,內容涵蓋教育價值觀、學習態度、學習需求和學習目的四個方面。問卷調查在全鄉中學進行,共發問卷361份,回收有效卷357 份,接近理想的高校樣本數。

2.座談會及個案調查

整個調查共召開了兩次教師座談會,四次學生座談會。這些座談會,不僅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生動的典型材料,而且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礎。

二、調查結果分析

對學生問卷調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師、學生座談結果顯示,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

 (一)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現狀分析

1.教育價值觀

調查顯示,大部分農村國中生具有較為明確的教育價值觀。74%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素質,10%的學生認為學習的作用是為了考中專和大學,16%的國中生沒有考慮。

調查還顯示,農村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帶有顯著的經濟社會特徵。他們認為,農村青年的經濟收入與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學生認為高中中專 畢業生掙錢多,25%的學生認為國中畢業生掙錢多,8%的學生認為國小畢業生掙錢多,只有2%的學生認為文盲能獲得較高收入。

2.學習態度

調查結果表明,67%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較高,24%的學生對學習的熱情中等,9%的學生害怕學習。這與他們“考中專或大學”意識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學習的學生數佔相當份額。而且,我們在調查中還發現,90%的學生都有自己“最討厭的課程”。學生害怕學習或討厭某些課程的根本原因,一是與教師的教學方法緊密相關;二是與該課程的實用價值緊密相關。調查結果顯示,86%的學生對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實用性強的語文、數學、物理、化學、勞技學習熱情較高,而對學術性較強的歷史、地理、生物、英語不感興趣。在學生討厭的課程中,英語是國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57%的學生認為“英語對於我們以後的生活幾乎沒有用處”。

3.學習需求

當前,“特長”是師生共同關心的熱門話題,許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長”看做是“素質教育”的代名詞對於這一認識的爭議性,不屬本文討論的範疇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學生對“特長”有正確的認識,其中,92%的學生有自己感興趣的目標,且有52%的學生希望得到教師的指導。同時,78%的學生希望在勞技課、活動課上學到較多的、實用的農業科技知識,使之能對他們以後的工作有所幫助。

在對調查結果的整理中,我們得到了一組令教師們震驚的數據,52%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滿足自己的學習需求”,48%的學生認為“學校老師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師指點”。對於這一結果,也許我們對信息的有效度產生懷疑,或者強調它的地域性特點,但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教師行為滯後”已經得到越來越多的學生的認同,並越來越嚴重地影響着他們的學習。

4.學習目的

調查結果表明,對於國中畢業後的打算,55%的學生選擇讀高中或中專,18%的學生選擇就業,27%的學生還沒有考慮。有讀大學願望的佔37%。

國中學生對於“務農”的態度是我們調查的重要目標之一。調查結果表明,農村國中生大部分不願意務農,其比例隨年級變化,且該心態呈現出一種特殊的波動,其波動特點為:七年級為69%,八年級為58%,九年級為72%。

(二)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特點

調查顯示,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與以往農村的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相比,有明顯不同。

1.教育價值趨向多元化、務實化、功利化

自己跳出“農門”,走向城市。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已經認識到了教育的重要價值在於幫助他們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使他們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學知識,以增強自己在未來社會的競爭能力。在此基礎上,部分家庭經濟條件較好且成績優秀的學生則致力於追求大學教育。

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的另外兩個特點是務實化和功利化。國中學生越來越強烈地追求未來教育輸出的經濟價值,他們中的很多人從經濟的角度去衡量所學課程的價值,繼而決定自己在不同課程上的努力程度。他們要求課程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和生產實踐,滲透更多的實用技術。

我們知道,由於年齡和學識的制約,國中學生的認知、分析、判斷等能力既不成熟又不穩定。事實上,相當多的國中生的教育價值觀是迷茫的。其原因在於:一是越來越多的中專生和大學生難以就業,從而使他們對考中專或大學失去信心;二是學術性較強的國中文化課程難以滿足學生對職業技術的需求,難以使他們產生學習的內在刺激和利益驅動。這些原因使越來越多的學生厭學。更為嚴重的是,我們在教師座談和學生家長訪談的過程中發現,由於對學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長和教師也失去了對教育的信心,厭學情緒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時滋生並蔓延,我們稱這一現象為農村教育的世紀迷茫現象。不可否認,這一現象所反映的是一種消極的教育價值觀。

2.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

在調查中我們發現,農村國中生由於個人的學習基礎、教育價值觀和對未來的期望等方面的差異,使他們的學習需求具有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的特點。學習需求的縱向多層次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深度要求不一。國中畢業後準備就業的學生,只要求掌握基礎知識;準備考中專的學生,要求課程教學難易適度、學業成績達中等水平;追求大學教育的學生,則要求最大容量地掌握所學知識,學業成績達上等水平。學習需求的橫向多目標是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廣度要求寬泛。他們既要求學好學術性較強的課程知識,又要求充分培養自己的特長,還要求掌握更多的實用技術。

3.學習目的明確,但具有主觀性和不協調性

對學生的問卷調查表明,73%的學生具有明確的學習目的。但是,通過對調查問卷的對比分析和對學生本人的考察,我們發現,學生的學習目的具有嚴重的主觀性和不協調性。學生學習目的主觀性突出表現在:他們已經認識到了未來進入城市就業或在農村非農產業就業的艱難性,但有67%的學生卻表示不準備在農村務農。很明顯,如此大的一個羣體具有這個想法是極不現實的。此外,40%的學生希望自己以後在事業上能取得成功,但他們中48%的學生沒準備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準備讀高中中專,從而忽視了科學文化知識對於事業的發展所起的基礎性作用。學生學習目的的不協調性主要表現為思想與行動的不協調。調查結果表明,33%的學生將準備在農村務農,但這部分學生在上勞動技術課時並不認真,平時也很少接觸農業科技方面的資料。同時,37%準備考大學的學生中有相當多的人在學習上並沒有顯現出相應的積極性,而是呈現出一種消極等待的學習態度。

三、對調查結果的思考

(一)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成因分析

當前農村國中生的學習心理狀況,其主流是積極向上的,他們正在健康地成長,同時也存在消極的一面,不容忽視。

1.市場經濟發展的影響

從宏觀角度看,農村國中生深深地感觸到了國家經濟發展的快步伐,欣喜於輝煌的經濟成就。調查結果顯示,98%的學生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其中有82%的學生對“競爭”這一市場經濟的本質屬性瞭解較深。從微觀角度看,市場經濟在農村的逐步深入,使農業的生產結構、生產方式不斷變化,而轟轟烈烈的農民打工隊伍更使農村人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農村國中生對於這些變化極為興奮,因為他們享受到了藴藏其中的經濟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們不願生活在農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結束學業而外出打工。

2.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響

隨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將有越來越多的人獲得上大學的機會,以至於部分學生對考大學信心十足。但是,我國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的改革,對學生的負面影響也很大。調查結果表明,26%的學生認為家庭難以負擔未來讀大學的高額費用而放棄考大學的願望;52%的學生認為大學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從而在學習上漫無目的。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由於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製度改革的影響,使部分德、才兼備的學生感到迷茫和失望,並逐漸淡化了對學習的興趣,失去了學習的積極性。

3.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影響

素質教育是一種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對於學生的積極作用,是使他們認識到了具有真才實學、一技之長的重要意義,從而要求課堂教學更多地聯繫生活實際和生產實踐,並自發地牴觸以考試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學率的教學方式。其對於學生的消極作用,是使部分學生過多地追求學習的功利性,而忽視了學術性較強的文化課程的基礎性意義。

4.家庭教育的影響

當前,農村國中生中有一部分是獨生子女,處於一種相對優越的生活環境中,備受家人的寵愛,他們一般表現為意志不堅強,缺乏進取精神,耽於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在接觸眾多的學生家長後,發現很多家長對學生的要求較低,且大多數側重於紀律方面,而對學生提出考高中、特別是考大學要求的家長越來越少,從而在學習上對學生形成了一種內家庭鬆外學校緊的矛盾局面。

5.學校教育的影響

在農村教育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進程中,農村國中越來越重視特長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可是,由於資金和人才的制約,對於學生學習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無法滿足,從而導致學生需求與學校教育之間的矛盾衝突。

6.教師的影響

在諸多的影響因素中,我們認為,教師對於學生的影響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當前的問題是,由於教師行為滯後,所以使教師的教育和教學工作對學生學習產生的制約和負面影響越來越大。

(二)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對策

影響學生學習心理的因素非常複雜,因而幫助他們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的任務十分艱鉅。為了適應改革開放新形勢的要求,實現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應積極地幫助農村國中生形成健康的學習心理。

1.增加投入,創造良好的教育教學環境

當前,農村學生已經感受到了社會進步的快節奏,初步瞭解了滲透於社會生活各個領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學習中,他們接觸的卻是落後的儀器設備、簡陋的實驗場所、過時的科技知識,這種強烈的反差必然使他們感到厭倦併產生牴觸。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軟件的投入,使儀器設備、實驗場所、科技知識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才能對學生產生求知的誘惑和刺激。

2.幫助學生準確地瞭解和把握未來

由於主客觀方面的原因,農村國中生對國家市場經濟發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質教育實施等的瞭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專題報告的形式,向他們介紹國家市場經濟發展所取得的輝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難以及未來的美好前景;向他們介紹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學性,收費制度的公平性、保護性,分配製度的靈活性、公正性;向他們介紹素質教育實施的具體內容、價值和未來取向,以幫助他們明辨是非,消除誤導。

進行職業指導,幫助學生了解不同職業主要是務農 的特點、現狀和發展趨勢,從而使他們在學習期間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在畢業時選擇自己適合的就業崗位。

開設心理輔導課程,對學生進行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學習能力、考試心理、學習適應性等內容的輔導是當務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滲透職業教育,使農村國中生成長為適應農村經濟發展要求的複合型人才

1986年,原國家教委等四部委聯合召開的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農村教育“應該從辦學為了升學轉到以為本地區物質和精神文明建設服務為主,兼顧向高一級學校輸送新生這個方向上來”。我們可以嘗試在農村國中進行國中後職業教育——學期職業培訓或“3+1”制的培訓。但我們應該引以為鑑的是:傳統的也是落後的農村職業高中教育,當前步入了關、停、並、轉的惡劣境況。那麼,在農村國中實施職業教育,則必須致力於追求教學內容的科技化和教學方法的科學化。

4.緊扣素質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學的課程教學計劃和考核標準,主動適應學生的縱向多層次和橫向多目標需求

為了真正體現素質教育的特點,在普教中滲透職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進行課程改革,相對均衡各學科在教學時間上的比重,淡化各學科考核的學術標準,以使學生具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去進行各學科的均衡學習和最感興趣的學科的強化學習。

5.改善教師待遇,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

發展經濟學家的研究指出,第三世界國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學習方法簡單和學習內容貧乏是與大多數教師能力差和缺乏主動性密切相關的,他們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工資,沒有興趣,也沒有機會更新自己的知識,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我們的農村國中教育基本上是屬於這種情況。解決“教師行為滯後”問題的有效辦法:一是提高教師的工資水平,為他們提供接受繼續教育和進行終身學習的經濟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統的人事制度,保證教師考核的公開性、公正性、科學性,營造一個合理、高效的競爭環境;三是提高繼續教育和終身學習的質量,改變當前繼續教育中的形式主義和低效局面。

【第12篇】國中數學調查報告

一、本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的認知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繁雜,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在學習中要掌握好知識,認識過程的完善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對掌握概念和定理、公理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世紀之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認知過程的完善,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優秀的教師,無不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如,讓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設計思考題目;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提出質疑;課後及進複習,獨立完成作業,經常閲讀課本、看筆記,抓住課本概念,既是正確理解的體現,又能有助於準確地把握。反之,如果沒有養成完整理解數學概念的習慣,即使理解了數學概念,時間久了,也會模糊,進而影響後繼知識的學習。-傳統教學模式是學生接受學習,強調教師直接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形態,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便將教材提供的複雜知識體系變得淺顯而易懂,以便於學生所學知識的容易接受,但往往並不是預料的一樣,在對數學的認知過程和處理有關數學問題中,學生會不斷地出現某些誤區與偏差,某些誤區與偏差反覆多次後依然會發生。針對學生所出現的認知誤區,作為教師,應該先對認知誤區深入的瞭解,瞭解發生誤區的原因及其糾正這些誤區的方法與途徑,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我們本課題提出的根本所在。

二、本課題的理論依椐。

第一、是教師的心理方面。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種模式往往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認知誤區。教師害怕學生所出現的解題誤區,對錯誤嚴厲禁止的態度是司空見慣的。在這種懼怕的心理支配下,教師只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結論,忽視提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害怕因啟發學生進行討論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第二、是學生的心理方面。

國小生進入國中,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以及新的教學方式,很多學生覺得難以適應和接受。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多數帶有自卑等消極情緒。學生雖然接受了正確的知識,但對錯誤缺乏心理的準備,看不見錯誤或看出錯誤但更改不了,甚至弄不清錯誤的原因。基於以上的原因,教師對待學生的認知誤區要採取寬容的態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作為教師也要鼓勵和學生一起積極嘗試,找出認知誤區的前因後果,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解題意識,通過不斷的假設、修正假設、質疑、解疑,使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水平不斷要提高,繼而趨於成熟。

三、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國中數學的認知誤區調查研究的實踐意義,是在於提示認知誤區,是為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儘量減少錯誤。從某個意義上來説,認知誤區只不過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某種嘗試,它只是反映學生在數學解題的某個水平,而不能代替其最終的實際水平。學生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正確的結論,而是領略了探索、嘗試、自主學習的過程,這對學生的知識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會產生有益的影響,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發現錯誤、糾正錯誤。這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其理論價值是通過教學中給學生展示了這一嘗試修正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做到獨立解題、正確解題的目標。完全符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全面衡量學生能否排除外界干擾,不跌入到認知誤區,從而達到正確解題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成效。

四、探究國中學生出現認知誤區的原因。

學生能夠正確解題,是對知識的認識程度和處理問題能力強弱的重要體現,其表現在其觀察、分析問題,提取運用相應知識的環節上沒有受到干擾或者説能夠克服干擾。就國中認知誤區而言,造成錯誤的干擾主要來自以下方面。

1、國小數學的干擾。

在國小數學當中,解題的結果往往是一個確定的數。進入中學,母代數是由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轉變的開端。通過有關數、式、方程、函數等內容的學習,學生不但要掌握各種概念、運算法則,而且要學習各種代數變形的思想方法。通過代數學習,使學生的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思維形式都獲得發展。學生學習小數形式的某些認識會妨礙他們學習代數初步,使其產生認知錯誤。認知的錯誤可追溯到國小數學知識對其新知識的影響。國中數學知識的意義(如:用母表示數)、範圍(正數、0、負數)、方法(代數和、代數方法)與舊知識(具體數、非負數、加減運算、運算方法等)的不同,也極容易造成學生對新知識的干擾。

2、國中數學前後知識的干擾。

隨着國中知識的展開,中學生智力隨着年齡增大、年級的升高而迅速發展,其智力差異也日益顯著。國中數學知識本身也會前後干擾。學生在解決單一問題與綜合問題時就明顯表現出這一點。學生在解決單一問題時,需要提取、運用的知識少,因而受到知識的干擾相對少了,產生的錯誤可能性也較少;而遇到綜合問題,在知識的選取、運用上受到的干擾大,容易出錯。總之,這種知識的前後干擾,常常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出現困惑,在解題過程中選錯或運用錯的知識,導致認知錯誤的產生。從而跌入到認知誤區當中。

國中數學認知誤差與糾偏工作的調查報告

一、 本課題提出的背景。

人的認知過程,是從具體到抽象,從簡單到繁雜,由淺入深的認識過程。在學習中要掌握好知識,認識過程的完善是至關重要的,無論對掌握概念和定理、公理都有相當重要的作用。特別是世紀之交,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過程中,認知過程的完善,對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尤為重要。優秀的教師,無不把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作為教學的一項重要內容。如,讓學生課前認真預習,設計思考題目;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提出質疑;課後及進複習,獨立完成作業,經常閲讀課本、看筆記,抓住課本概念,既是正確理解的體現,又能有助於準確地把握。反之,如果沒有養成完整理解數學概念的習慣,即使理解了數學概念,時間久了,也會模糊,進而影響後繼知識的學習。-傳統教學模式是學生接受學習,強調教師直接把知識傳遞給學生,以“教師講學生聽”為主的教學形態,讓學生被動接受知識。教師便將教材提供的複雜知識體系變得淺顯而易懂,以便於學生所學知識的容易接受,但往往並不是預料的一樣,在對數學的認知過程和處理有關數學問題中,學生會不斷地出現某些誤區與偏差,某些誤區與偏差反覆多次後依然會發生。針對學生所出現的認知誤區,作為教師,應該先對認知誤區深入的瞭解,瞭解發生誤區的原因及其糾正這些誤區的方法與途徑,從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是我們本課題提出的根本所在。

二、 本課題的理論依椐。

第一、是教師的心理方面。

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優點是有利於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其弊病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於具有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創造型人材的成長。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要由知識的傳授者、灌輸者轉變為學生主動建構意義的幫助者、促進者。這種模式往往忽視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和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還容易偏離教學目標的要求。教師要正視學生的認知誤區。教師害怕學生所出現的解題誤區,對錯誤嚴厲禁止的態度是司空見慣的。在這種懼怕的心理支配下,教師只注重教給學生正確的結論,忽視提示知識的形成過程,害怕因啟發學生進行討論而得出錯誤的結論。

第二、是學生的心理方面。

國小生進入國中,面對新的環境,新的老師以及新的教學方式,很多學生覺得難以適應和接受。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基礎較差的學生多數帶有自卑等消極情緒。學生雖然接受了正確的知識,但對錯誤缺乏心理的準備,看不見錯誤或看出錯誤但更改不了,甚至弄不清錯誤的原因。基於以上的原因,教師對待學生的認知誤區要採取寬容的態度是十分重要的,同時作為教師也要鼓勵和學生一起積極嘗試,找出認知誤區的前因後果,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解題意識,通過不斷的假設、修正假設、質疑、解疑,使學生對數學的認知水平不斷要提高,繼而趨於成熟。

三、 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與理論價值。

國中數學的認知誤區調查研究的實踐意義,是在於提示認知誤區,是為學生在解決數學問題的過程中儘量減少錯誤。從某個意義上來説,認知誤區只不過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某種嘗試,它只是反映學生在數學解題的某個水平,而不能代替其最終的實際水平。學生在教師教學過程中學到的不僅僅是正確的結論,而是領略了探索、嘗試、自主學習的過程,這對學生的知識完善和能力的提高會產生有益的影響,使學生學會分析、自己發現錯誤、糾正錯誤。這就大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水平。其理論價值是通過教學中給學生展示了這一嘗試修正的過程,使學生能夠做到獨立解題、正確解題的目標。完全符合新的課程標準的要求,全面衡量學生能否排除外界干擾,不跌入到認知誤區,從而達到正確解題的有效方法,在一定的程度上改變教師的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成效。

四、 探究國中學生出現認知誤區的原因。

學生能夠正確解題,是對知識的認識程度和處理問題能力強弱的重要體現,其表現在其觀察、分析問題,提取運用相應知識的環節上沒有受到干擾或者説能夠克服干擾。就國中認知誤區而言,造成錯誤的干擾主要來自以下方面。

1、 國小數學的干擾。

在國小數學當中,解題的結果往往是一個確定的數。進入中學,母代數是由常量數學到變量數學轉變的開端。通過有關數、式、方程、函數等內容的學習,學生不但要掌握各種概念、運算法則,而且要學習各種代數變形的思想方法。通過代數學習,使學生的歸納、演繹、抽象、概括等思維形式都獲得發展。學生學習小數形式的某些認識會妨礙他們學習代數初步,使其產生認知錯誤。認知的錯誤可追溯到國小數學知識對其新知識的影響。國中數學知識的意義(如:用母表示數)、範圍(正數、0、負數)、方法(代數和、代數方法)與舊知識(具體數、非負數、加減運算、運算方法等)的不同,也極容易造成學生對新知識的干擾。

2、 國中數學前後知識的干擾。

隨着國中知識的展開,中學生智力隨着年齡增大、年級的升高而迅速發展,其智力差異也日益顯著。國中數學知識本身也會前後干擾。學生在解決單一問題與綜合問題時就明顯表現出這一點。學生在解決單一問題時,需要提取、運用的知識少,因而受到知識的干擾相對少了,產生的錯誤可能性也較少;而遇到綜合問題,在知識的選取、運用上受到的干擾大,容易出錯。總之,這種知識的前後干擾,常常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時出現困惑,在解題過程中選錯或運用錯的知識,導致認知錯誤的產生。從而跌入到認知誤區當中。

3、 國中學生還受到以下幾方面因素的影響。

(1) 學生的基礎知識不夠紮實。

一些學生對基本概念、定義理解不清;對定理、公式、法則沒有注意其適應範圍;基礎知識混淆;基本數學方面未掌握。學生解題時只注重運算結果,忽略優化運算過程,也嚴重影響着學生的思維。

(2) 學生在數學基本技能未過關。

數學技能是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訓練而形成的一種動作或心智的活動方式。這些活動方式都是數學技能,學生可以按照一定的程序或方式一步步完成,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基礎,一步出現誤差就直接影響到下一步的運算與證明。

(3) 學生沒有掌握基本的思想方法。

數學思想方法是數學知識發生過程的提煉、抽象、概括和昇華,是對數學規律更一般的認識,宏觀世界藴藏在數學知識當中,需要學習者的挖掘。

(4) 解題過程中學生往往忽略了隱含條件。

學生在解題過程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解題時會因為忽略題目中的某些條件而產生錯誤的實例。忽略條件的主要表現為:忽略定義域;忽略概念定義中的限制條件;只看表面,忽略本質;沒有充分利用條件;迷戀公式定義的形式等。

除了學生的自身情況外,學生的認識誤區也會受到老師的關係影響的,主要表現為教師對教材研究不深,對每道例題的作用與地位認識不足,缺乏激發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的意識,缺少歸納總結知識,對知識的內在聯繫沒有充分利用因此與提示,因而學生很難形成一個系統的知識網絡。同時,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習慣“類型+方法”的教學,即針對一類型數學問題,歸納出一般的解題方法,讓學生模仿訓練,掌握解決這一類問題的通法。企圖以不變應萬變,但是由於學生缺乏過程優化意識,學生只能夠機械地遵循常規解法,常走彎路或迴路,捨近求遠。教師過於注重巧解、巧法,忽略了通解的最常規訓練,注意“巧”而忽視強調“巧”存在的特定環境與注意事項,學生學得一知半解,機械解題,結果反而錯漏百出。另一方面,教師在作業的批改、講評、試卷的分析中,缺少對解題過程的嚴格要求,缺少對解題策略、方法、技巧的評價和指導,久而久之,讓學生誤會理解為作業、考試只要做對就行了!。

五、 國中學生認知誤區的糾偏工作。

根據目前國中學生存在的突出問題,針對教與學所暴露出來的不足,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從而做好認知誤區的糾偏工作:

1、 教師應該加強概念的教學。

加強概念的教學,尤其要加強新概念的首次認識。數學概念是建立在法則、定理的基礎之上,自然也是計算和證明的基礎,學生在學習上的許多毛病和錯誤常常與“概念不清”有關。注意概念的引入,先把概念講授的起點站在學生的生活經驗或已有知識之上,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揭示概念的抽象,概括過程,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徵,着重加強概念的直接應用,以加深對概念的理解,達到鞏固的目的。

2、 教師重視定理、法則、公式的教學。

定理、法則和公式在教科書上展現在於學生面前的是一個經過千錘百煉“完美無缺”的邏輯體系,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問題情境揭示定理、法則、公式的發展過程和證明思路的探索過程,不僅要使學生記住定理、法則和公式的內容,更應使學生知其然,而且知其所然,這樣才可以幫助學生從多個側面來理解知識。

3、 教師加強例題的示範教學。

例題是經過專家精選的典型範例。國小的數學教學,都是從直觀引入,要使國小與中學的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課本一般都給出一種較好的分析和解答。如果教師就題論題,象“電影”一樣重演一遍,那麼例題教學的風采就被扼殺了。對於例題教學,我們應重在“引路問津”,認真分析例題解法的思路選擇,探究是否有其它更好的方法,同時要將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思考一下課本為什麼要選用這種方法等,注意解題規範與合理運算,從而使例題起到示範的作用。

4、 教師重視培養學生對公式的變形與逆用,加強變式訓練。

固定模式,固定位置的規範訓練固然重要,但問題解答的多方面需要變式處理。事實上,概念、運算法則、公式、性質等包含着自左向右和自右向左兩方面的含義。因此,對於解題教學,應對原題進行變式和改造,使問題形式靈活多樣。既注重正向思維又注重逆向思維的講解和訓練,避免由於問題的單一性,封閉性造成的認知錯誤,在教學中除了基本方法的熟練掌握之外,強調運算的優化意識,使學生擺脱固有模式,善於從不同的角度和方法去思考問題,提高訓練效率,因為對一般學生來説,熟而不能自然生巧,還需要教師的有效點拔、引導。

5、 注重培養學會歸納總結,探索出一般規律性。

在學完一章或一個單元之後,我們應引導學生認真進行歸納總結,其目的一是為了將知識歸納成系統便於記憶;二是讓學生進一步認識該部分知識之間的聯繫及其規律,並從中悟出新知識或新的數學方法,以達到增強思維深刻性的目的。

6、 規範學生的學習習慣,培養學生頑強的學習毅力,一絲不苟、紮紮實實的學習態度等良好的學習品質。

為了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解題效率,教師佈置家庭作業時除了對學生有量的要求,還應有質的要求,尤其是對解題的速度的要求。例如,在課堂上可以安排不同層次的學生在限定的時間內板演不同檔次的習題,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練學生臨場發揮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及時反饋教學效果,以便隨時調整教學速度,同時還能及時發現運算錯誤和學生知識上的障礙,有助於教師對症下藥,有效點拔,其效果遠遠超過課外批改。

7、 教師上課前的準備要有預見性。

預防認知誤區的發生,是減少國中學生認知誤區的主要方法。講課前,教師應儘可能預測到學生學習本課內容時可以產生的錯誤,就能夠在課內講解時有意識地指出並加以強調,從而有效地控制認知錯誤的發生。因此在備課時,要仔細研究教科書正文中的關鍵眼、例題後的注意。小結與複習中應該注意的幾個問題等,同時還要揣摸學生學習本課內容的心理過程,授業解惑,預見學生容易出錯之處,防患於未然。如果學生出現錯誤而教師未察覺,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則遺患無窮了,不僅影響當時的學習,還會影響以後的學習。因此,預見到錯誤並有效控制,能夠為揭示錯誤、降低錯誤而打下基礎。

8、 教師課學堂內講解要有針對性。

課堂教學是實施教學的主渠道,教師必須面對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的學習素質。在課堂上,要面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講解,對容易混淆的概念,要引導學生用對比的方法,弄清它們的區別和聯繫,通過提問,及時瞭解學生的情況,對學生的錯誤要分析其原因,教師與學生一起總結,給學生展示揭示錯誤、排除錯誤的手段,使學生會識別錯誤、糾正錯誤。

9、 教師在課堂後要有總結性。

要認真面對學生作業中的問題,總結典型的錯誤,加以評述,進行適當的複習與總結,也使學生再一次經歷嘗試與修正的過程,增強學生識別、改正錯誤的能力。

六、調查報告帶給我們的思考。

通過對認知誤區的分析,學生從中發現自己產生的認知錯誤的原因所在,從而引起對解決問題的反思,找出思維的弱點,在容易出錯的地方加強訓練,這樣就需要學生多質疑,多問幾個“能夠嗎?”“為什麼?”。讓學生克服思維表面化,絕對化以及不求甚解的毛病,養成對問題的進行深入鑽研與思考的習慣,善於從複雜的事物中把握它的本質特徵,培養思維的嚴密性。在要領的學習中首先要抓住概念的本質特徵,其次要分清容易混淆的概念,在定理、公式、法則的學習中,要注意它的適用範圍,理解它的含義,切忌形式主義,不求甚解,生搬硬套。經過自己對解法的檢討與反思後,學生應該及時調整原有的思維過程與方法,靈活地運用有關的定律、公式、法則,並且要注意思維不應侷限於固定的模式,應具有較強的應變能力,提高自己的解題靈活性。同時培養學生注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是非常必要的,這就要求學生對平時的作業與檢測中所出現的錯誤並做好及時的查漏補缺。隨着學生自己的學科知識全面落實和良好的習慣不斷形成,學生自己的解題質量也就越來越高了。

【第13篇】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現狀調查報告

摘要:通過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現狀的調查分析,在歷時近10年時間的探討、嘗試與實踐的基礎上,認定決定農村國中留守孩子是否健康成長的關鍵因素,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而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管理,關鍵又在於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自我管理,並從中摸索出一套能適合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的模式。

關鍵詞: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分析;對策

一、問題的提出

自中國億萬農民工背井離鄉進城務工那天起,中國小校園裏就出現了一個特殊的羣體留守孩子。接下來是政法界傳來一組組令人震驚的青少年違法犯罪的數據,青少年違法犯罪率直線上升!而在違法犯罪的青少年中,大多數是留守孩子!而這些違法犯罪的留守孩子,又絕大多數是國中留守孩子。從此,留守孩子成了問題孩子的代名詞。接着,全社會都開始高度關注:呼籲學校重視,家庭重視,社會重視!

那麼,真正值得家庭、學校、社會關注留守孩子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問題呢?

二、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現狀及分析

從這4個調查統計數據表來看,我們不難發現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現狀主要存在以下6個問題:一是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無規律,隨意性大;二是留守孩子假日學習自覺性不高;三是網吧由城市向農村戰略大轉移後,留守孩子網絡成癮人數劇增;四是留守孩子假日參加不良娛樂種類多,人數比例大;五是留守孩子假日非正式羣體人數比例和違法犯罪人數比例在增加;六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特別孤獨,需要家長、老師、同學及社會的參與和幫助。可見,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問題,關鍵在假日!

農村是個廣闊天地,雙休日、節假日肯定是農村國中留守孩子一個非常廣闊的生活空間。一到假日,都會不自覺地把自己從平時學校嚴格的管理中解脱出來,好好地放縱一回自己。殊不知,這樣絕對自由的假日生活,孩子們完全可以推翻學校平時的任何良好的品德行為規範教育,這就是我們稱之為5+2=0的效果。

看似短短的1天或幾天,一個寒假或暑假,卻在不經意間,養成了許多不良習慣,使得他們形成了許多不良的行為,漸漸發展為積習難改、違法犯罪的結局。

假日,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來説,真的不可忽視!我校教師先後分別在《湖南教育報》、《湖南日報》、《衡陽日報》發表了《填補中國小假期德育工作的空白》、《不可忽視的空白》、《農村中國小生假期生活面面觀》等文章,呼籲社會、家庭、學校對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進行高度關注。

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狀況,是一面鏡子,它折射了家庭、學校、社會在留守孩子管理上,存在着一個可怕的空間。如何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創造一個生活快樂、健康成長的假日生活空間?有無行之有效的途徑來解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問題?能否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提供一個自我管理的模式?

三、對策研究

要給留守孩子一個快樂生活、健康成長的生活空間,要解決其假日生活中林林總總的問題,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點太多,面太廣,線太長,需要家庭、學校、社會以及留守孩子本身的配合。

內因才是決定因素。要解決留守孩子的問題,不如讓留守孩子從自我做起,讓其學會假日自我管理。

2022年,我校成立了《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構建的研究》課題小組,我們圍繞着兩個目標進行研究:一是為孩子們構建一個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讓他們在一種自我管理的模式下度過假日生活;二是構建一個能保障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快樂、健康、安全的家庭、學校、社會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讓家庭、學校、社會形成一個有利於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充實、快樂、健康、安全的環境管理服務空間。

我們的研究目的是:利用假日為學生創設一個自主性、合作性、實踐性、個性化、有規律的學習、生活、成長模式,形成與學校教育相互補充、相得益彰的學習生活格局;以實踐探究活動為載體,加大學習資源開發力度,廣泛培養學生的興趣和愛好;通過學校為主,依託社會,家庭為輔的雙休日、節假日教育活動,建立家、校、社聯繫的橋樑,使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更加健全,進一步促進留守孩子假日健全人格和正確人生觀的形成,充分發揮育人作用;通過實驗與研究,創設一個能讓留守孩子在假日裏,個性在活動中得到發展、學習在娛樂中得到提高、生活在指導下健康有序、品德在假日裏得到提升的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

2022年開始,課題組根據國中留守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設計了一個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冊》。我們經過歷時4年的反覆實驗與跟蹤調查,發現該管理模式完全適合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下面是我們學校留守孩子試用《自我管理手冊》前後的幾組數據對照(見表5表10)。從這些對照統計數據來看,我校的留守孩子使用《假日自我管理手冊》後,假日生活有了下面3個方面的亮點:一是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充實了;二是他們的不良行為在漸漸消除;三是家庭、學校、社會及留守孩子對假日滿意度有了明顯的提高。

第一,自我管理模式是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的必備指南

我們在長期以來對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跟蹤調查的基礎上,創設了一個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模式,即圍繞留守孩子假日生活,在生活習慣、興趣愛好、學業規劃、交友處世、禮儀修養、社會責任、假日活動等7個方面,編寫了一套《農村國中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手冊》的校本教材,讓學生通過校本教材的學習、培訓,提高他們的自我管理意識和自我管理能力。我們的研究思路是:

為了證實可行性,我們還把這個模式在本鎮的其他3所國中和周邊2個鄉鎮的2所國中進行了同期同步研究實驗。發現:近4年來,參與課題實驗的7所實驗學校的國中留守孩子假日違法犯罪率在直線下降,近2年為零;有90%的留守孩子基本上能自立自強,做到自我管理。得到了家長、社會的認可和高度評價。

第二,構建家校村留守孩子假日生活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

長期以來,我們不只是研究讓留守孩子學會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我們還把管理的觸角延伸到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我們以學校為主體,研究構建一個與這三個方面協同聯手的模式,形成一個完整的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對留守孩子的每個家庭,建立了家長或監護人能保障隨時與之聯繫的網絡,如聯繫電話、手機信息、qq羣、家庭住址、務工住址等檔案,在全縣率先辦起了留守孩子監護人的家長學校(省關工委已授予了示範性家長學校稱號);與關工委、社區居委會、村委會、村民小組、派出所、網吧遊戲廳等,確定日常聯繫點、聯繫人,確保留守孩子假日生活有一個綠色生活環境,聘請離退休教師、離退休幹部、離退休工人、退伍軍人等擔任留守孩子的簽約代理家長學校為留守孩子設計並組織舉辦有計劃性的留守孩子的假日活動,利用學校遠程教育資源,開通校園綠色免費網吧。

第三,將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教育,列為學校常規德育工作範疇

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人數在增加,在在校學生中,已佔80%以上的比重。毋應置疑,他們本身就是學校德育工作的重點所在。因此,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自我管理,是學校德育工作的新課題,是學校常規德育的主體部分。學校自留守孩子假日生活課題組成立以來,調整了傳統的德育管理結構與模式,在日常德育活動中,處處將留守孩子的德育工作放在首位。

我們深信,農村國中留守孩子的假日生活,能夠在自我管理的前提下,在家校村一體化服務管理體系大環境下,他們的假日生活,一定能夠快樂而充實,健康而向上。

【第14篇】2022年國中生寒假調查報告

近年來,我國大、中、國小生近視人數不斷增加,呈現出較快趨勢。為了更好地瞭解此類人近視情況,我做了一個社會調查。

我是以問卷調查的形式展開調查的。我對我市的200名國小生、250名中學生和300名大學生進行了調查。發現有22%的國小生,56%的中學生和70%的大學生存在有近視眼。這份調查報告十分令人震驚。其中,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用眼衞生而近視的:如看電視距離太近,時間太長,畫面濃度太深,寫作業的姿勢不正確,在光線很強的太陽光下或在光線很弱的地方看書,以及長時間接觸電腦等。有份調查報告顯示,國內因高度近視而導致變盲的人有三十多萬,並逐年增長,勢頭迅猛。由此可見,保護眼睛已成為我們青少年的當務之急。我們應注意平時的用眼衞生,還要經常做眼保健操才行。當然這還是遠遠不夠的。在調查中,我還發現,當今中國小生近視率不斷上升,但有些中國小生對這一現象並不加以重視。甚至還有人認為,近視眼只要戴副眼鏡就可以了,沒什麼大不了的。這無疑是錯上加錯。所以,人們的意識也要提高才行。另外,在調查中,許多近視的人都説這是他們不良的用眼衞生引起的。但近年來有研究表明,飲食不均衡,營養不良,睡眠不足等也會引起近視眼,所以在這方面也得主意。

看來,要有效地預防近視,一是要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合理飲食;二是要糾正不良習慣及用眼衞生;三是還要定期到醫院檢查,及時發現,及時治療。這樣才能保護好我們的眼睛,使我們能戰勝人生道路上的重重困難,進而走向成功!

【第15篇】關於國中學生古詩詞學習現狀的調查報告

關於國中學生古詩詞學習現狀的調查報告

一、研究背景

古詩詞在國中教材的分量佔到了三分之一,會考對古詩詞的考擦也佔有相當分值,古詩詞教學越來越受到廣泛地關注。同時,對學生而言,學習古詩詞,除了在傳承語言文字方面的重大意義外,對提高青少年的傳統民族文化素養也具有深遠的意義。然而,由於古文深奧難懂等原因,古詩詞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為了比較準確的掌握國中學生對古詩詞學習的實際情況,發現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從而更快更好地找到解決的方法,切實有效地提高國中古詩詞教學的質量和水平,我於2022年着手準備,開展了“國中古詩詞學習調查”活動。

二、調查內容及結果

調查採用書面問卷的形式,以本校國中三個年級的80名學生作為調查對象,着眼於整體水平和綜合調查,涉及古詩詞教與學的兩大方面:一是關於課堂教學(對古詩詞課堂的態度以及參與度),二是關於自主學習(古詩詞課堂討論交流的積極性以及課後對古詩詞學習的態度和方法)。我們採取隨機調查,抽樣分析的方法。經過數據統計,整理出初步的調查結果。現對具體調查內容展開論述。希望可一找出問題,對症下藥,以期今後的古詩詞教學更加有效。

國中古詩詞學習調查問卷內容及結果分析

1、你是否喜歡上古詩詞課?

a非常喜歡 b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2、學習古詩詞時,你喜歡什麼樣的講課方式?

a老師講為主 b學生自主學習c老師引導學生自學 d學生講學生評

3、古詩詞課上,對於老師的課堂提問,你一般是:

a積極思考,主動回答問題 b積極思考,但不主動回答問題

c不積極思考,只希望聽別人回答 d老師抽到是再思考問題

4、在古詩詞課堂上,你做筆記嗎?

a經常記 b老師要求就記 c偶爾記一點不能堅持 d沒有記過

5、你在古詩詞學習中喜歡發現並提出問題嗎?

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6、你在古詩詞學習中喜歡同老師或學生一起分析、討論問題嗎?

a非常喜歡 b比較喜歡 c一般 d不喜歡

7、你在古詩詞學習中長和其他同學進行信息交流、資源共享嗎?

a經常 b一般 c偶爾 d沒有

8、在古詩詞課上是否使用工具書,你的做法是:

a能按閲讀的需要查閲工具書,並記錄下來 b偶爾查,有時也記錄

c老師要求就查,自己不主動查 d從來不查,也沒有工具書

9、你學習古詩詞時是否注意提示或註解?

a能充分利用它們幫助自己更好的理解文意 b偶爾看一看,但不特別注意 c完全憑閲讀時的興趣來處理 d從來不看這些東西

10、你在學習古詩詞時遇到問題怎麼辦?

a喜歡獨立思考,實在不懂時才問別人 b遇到問題時馬上就問別人

c偶爾問一問 d從來不問

11、當我們面對課後習題和批註式預習時,你能確定本課的學習目標嗎?

a會 b有時關注 c不關注

12、你會按照學習目標來進行學習嗎?

a完全按照 b自己添加或減少 c隨意

13、每一課時學習完後,你會主動按照學習目標來檢測自己的學習效果嗎?

a會 b不會 c老師要求下會

14、你會不會在完成本課的學習的時候,將本課的學習目標進行一下系統的梳理?

a會 b不會 c老師要求下會

15、你會對單元學習目標進行梳理嗎?

a會 b不會 c老師要求下會

三、調查結果分析

以上調查結果,從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目前中學生古詩詞學習的心理狀況、特徵以及日常學習中的習慣。

(一)學習興趣分析

在調查中發現,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學生還是喜歡上古詩詞課的,其中有部分學生對古詩詞課堂的興趣甚至是相當濃厚的。而很多學生更願意老師能夠引導學生自學或者老師能夠直接把課堂教給學生。

(二)學習習慣及方法分析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出,對於古詩詞學習,大部分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1)近乎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地思考老師提出的問題,但有少部分的學生不願意主動回答問題。(2)有百分之七十五的學生有上課經常記筆記的習慣,其他的學生也會在老師的要求下做筆記。(3)超過百分之八十六的學生表示在學習古詩詞中喜歡發現問題並提出問題。(4)佔比例百分之九十的學生喜歡和老師同學在古詩詞學習過程中一起分析討論以及進行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5)大部分學生能夠有效利用工具書以及文中的提示和註解初步掃除一些障礙,更好的理解文意,並且有超過百分之八十的學生有獨立思考的良好習慣。(6)對於課時學習目標、課後檢測、以及對課時及單元的梳理,有百分之四十的學生表示自己會做這樣的工作,但大部分學生還是坦誠只有在老師要求下才會做。

綜上,目前中學生對古詩詞的學習有較為濃厚的興趣,並且在平時的古詩詞學習當中養成了比較好的學習習慣,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古詩詞學習的積極性,更主動的參與到古詩詞課堂學習當中,養成更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增強學生對祖國語言文字,對中華民族優秀文化的認同感,現在針對國中古詩詞教學提出以下建議:

一、教師角色的轉變

傳統的教學對教師的認識是教學中的主體,是知識的傳授者,是課程的開發者,是教學策略的實施者。而新課改卻對教師有了新的定位---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這個定位就把學生看成是語文學習的主體,是語文學習真正的主人。因此,教師應該在完成教學目標的前提下,建立開放而有活力的古詩詞學習課堂,讓學生盡情的展現自我、發現自我。

二,指導學生古詩詞學習的方式

1、現今社會,各種信息傳達的渠道越來越多樣化,可以説,現在的學生簡直置身於一個信息的海洋。如果僅僅強調被動的、接受式的學習,學生只能接受很有限的知識,很難拓展學習的知識面。因此,教師應該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充分利用各種渠道獲取知識,可以不僅僅侷限於字典工具書等,充實自己。

2、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方法

新課改的最大特點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等方式,將高效課堂一步步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