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報告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83W

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報告

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報告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

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

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

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

vvv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

巍山縣鄉鎮財政負債情況調查

巍山縣全縣總人口304985人,其中農業人口282492人,佔92.62%;2007年全縣財政收入11308萬元,人均370元,是一個典型的貧困縣。近年來,隨着零户統管、鄉財縣管、工資統發、收支兩條線等財政收支管理手段的綜合運用以及中央財政轉移支付政策的實施,鄉鎮財務管理日趨規範,財政赤字逐年遞減,鄉鎮基層政權建設、鄉村公共基礎設施得以進一步改善,但是,在近年的鄉鎮財政審計中也發現:各鄉鎮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這樣那樣的債務,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據不完全統計:2007年全縣10個鄉鎮共有負債1297萬元,這些負債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種情況:

1、近幾年來,上級財政下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較多,這些項目在下達的時候大多要求地方配套,而根據鄉(鎮)財政實際情況一方面配套資金未能根本落實,另一方面在建設過程中對工程建設投資困難估計不足,對工程應投入資金沒有進行認真估算,以及實施過程中材料價格上漲等因素使工程竣工決算結果與實有資金出現差距,只能拖欠工程款。應該説,各類工程的建設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現實中的許多實際困難,公路、電力等建設也造福了一方百姓,但由此也讓鄉(鎮)政府揹負了沉重的負債。

2、鄉鎮區劃調整,造成工程建設重複投資。區劃調整的初衷,本是為有利鄉鎮建設,促進鄉鎮經濟發展,但由此也造成行政成本增加,給鄉鎮帶來負債。如:原五印區,後來分解為鼠街、龍街、牛街三個鄉,2005年12月又撤銷鼠街、龍街鄉成立五印鄉,同時歸併的還有原龍街鄉成立時建蓋辦公樓欠信用社貸款餘額27.3萬元。

3、為完成税收任務,某鎮政府先後兩次向縣財政預算外資金專户借款75萬元,用於支付小區開發耕地佔用税及建安營業税。因投資商小區開發失敗,使兩筆借款長期掛賬。

4、1999年,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時,各鄉(鎮)向縣財政局借入資金合計110.515萬元,用於支付儲户儲金,縣財政該筆資金主要來源與州財政局。

5、因鄉鎮一級未設金庫,各鄉鎮日常基本支出主要靠縣級往來借款維持,至2007年末,縣鄉兩級結賬結果,鄉(鎮)欠縣資金計56萬元。

根據巍政辦發【2008】106號文,《關於印發巍山縣深化鄉鎮財政預算管理方式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規定,在“三權”不變的前提下,按照“財力和事權相統一”的原則,把鄉鎮作為縣級財政的一級預算單位。至此,在2008年末,各鄉鎮赤字由縣級補助持平,結餘鄉鎮全部上解作為縣級收入,使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得以解決。

此外,2008年全國上下要求清理政府債務,鄉鎮政府債務情況得到縣委、縣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視,一方面,通過與有關金融機構協商,爭取金融機構對部分政府借款給於豁免,另一方面,在縣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從一般預算收入中擠出資金給鄉鎮償還債務,各欠債鄉鎮領導也積極籌措預算外資金用於償還所欠債務。2008年,各鄉鎮共償還債務70.71萬元(不含縣鄉兩級結賬鄉(鎮)欠縣資金)。

2008年,廟街綜合樓、五印文化站等項目工程竣工,新增拖欠工程款98.47萬元,年末各鄉鎮負債餘額1154.76萬元。

上屬債務中除縣鄉結賬欠款和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借款外,其餘80%以上屬各種工程欠款。除與上級往來借款因縣鄉財政管理方式改革得以解決,其餘均沒有較為明顯的還款來源,而更令人擔憂的是:各項工程決算出來後,因資金短缺而未與施工方進行資金結算,使得借款絕大部分在各鄉(鎮)賬面上均沒有具體反映,有的建成項目因借入款項多年未能得以實際解決,使工程結束後未及時結轉固定資產,違反了相關財務制度規定。在實際工作中,各鄉(鎮)迫於無奈,有的借款已轉化為向私人借貸、有的轉化為金融機構借款,隨着時間的推移,有的應付利息即將超過本金,一些債權人多次催要未果後反映到上級,一方面牽制了鄉(鎮)領導工作精力,另一方面也有損政府機關在公眾中的形象。

此外,隨着清理整頓農村合作基金會工作的結束,各鄉(鎮)農村合作基金會賬務歸檔保存,向縣財政借款事項也隨之入檔,再無人問津,而縣財政每年要向州財政支付利息。至2008年末,縣財政尚欠州本金321萬元,累計已支付利息123.7 萬元。

如何化解這些債務呢?任何“開源節流”“改善體制”等都只能算是遠水解不了近渴的意見和建議,最吹糠見米的希望就是爭取上級補助,但是,從目前情況看,上級補助一是數量有限,二是絕大部分均有指定用途,屬不得挪作他用的專項資金。所以,一些鄉(鎮)領導也只能持“新官不理舊事”的態度。而且,鄉村基層政權建設、公共基礎設施等建設項目每年都仍有下達,如對所上馬項目可行性研究不足,不認真分析在建設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困難,鄉(鎮)財政負債將繼續惡性循環,舊債未了再添新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