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5.86K

新農村建設的調查報告(通用多篇)

新農村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篇一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為人口計生事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人口計生工作要主動融入新農村建設之中,做到“五個圍繞”,努力實現人口計生事業與新農村建設的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圍繞生產發展的要求,突出利益導向,率先實現計劃生育家庭小康目標。從莊浪實際出發,以項目帶動特色產業發展,認真實施計劃生育獎勵扶助、“少生快富”、特殊困難家庭救助“三大工程”,建立健全計劃生育利益導向機制。完善各項“獎、優、免、補、扶、救”政策,把涉農項目及資金優先安排在計劃生育示範村,優先向計劃生育“兩户”傾斜,使有限的資金形成“拳頭”,幫助他們擴大規模,優化佈局,改良品種,推廣科技,實現由“輸血”式救濟向“造血”式幫扶轉變。圍繞做大做強洋芋、果品、草畜三大主導產業和亞麻、藥材、蔬菜三個區域產業,加強農民技能培訓,使計劃生育對象都能掌握科技致富的一技之長,率先成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型農民。圍繞生活寬裕的要求,突出幫扶帶動,切實抓好計劃生育困難户脱貧致富工作。在勞務輸出中,對計劃生育家庭優先提供勞務信息,優先免費培訓,優先組織勞務輸出,減輕家庭負擔,增加農民收入,通過“加減法”把人口壓力轉化為人力資源優勢。採取多種形式,對計劃生育户落實升學、就業加分政策,“兩免一補”政策和考取大中專院校獎勵5000元、3000元、20__元政策,建立地方性的計劃生育特殊困難家庭子女教育助學基金,解決農村“兩户”子女上學難的問題。在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中,免除農村“兩户”的合作醫療費用,解決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集中社會救助資源、人口計生部門利益導向資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以及新農村建設的相關投資,逐步形成農村集中養老制度。對農村“兩户”辦理養老儲蓄,對獨生子女辦理平安保險,將省內農村計劃生育家庭的獎勵扶助對象年齡適當提前,資金適當增加,擴大獎勵扶助制度的受益面。

圍繞鄉風文明的要求,突出生育文明,大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在新農村建設中要廣泛開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大力宣傳少生優生、女兒也是傳後人等科學、文明、進步的婚育觀念,形成崇尚文明、崇尚科學、健康向上的社會風氣。在建設生育文明過程中大力開展“好婆婆”、“好媳婦”等評選活動,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宣傳、計生、衞生、科協等單位要依託鄉鎮婚育學校、村服務室,開展形式多樣的婚育文化培訓,引導廣大農民講道德、講文明、講科學、講信用,積極投身到“新農民、新家庭、新文祕站:風尚”的創建活動中去。

圍繞村容整潔的要求,突出“三清五改”,加快計劃生育陣地建設。按照清潔家園、清潔村莊、清潔道路和改水、改路、改廁、改廚、改圈“三清五改”的思路,分類推進,在城鎮和小康鄉鎮所在地建設商貿加工型文明新村,在關山地區結合移民項目建設生態移民型文明新村,在北部山區結合整村推進建設產業帶動型文明新村。從農民最關心、最迫切、最容易見到實效的住宅改造、道路硬化、能源沼氣、村莊綠化入手,把計生室、服務室、圖書室、宣傳長廊作為建設文明新村的重要載體,把計劃生育示範村、村民自治村、知情選擇村與文明新村建設緊密結合起來,每年建成並表彰命名一批特色鮮明的文明村(户)、示範村(户)、衞生村(户)、產業村(户),建設新農村,塑造新風貌,打造新農民,全面建設小康文明村鎮。

圍繞管理民主的要求,突出民主建設,努力實現計劃生育村民自治。通過“雙推優”活動,把會致富、能帶領大家共同致富的農村能人選進班子,充實到計生協會,把年齡輕、業務強、熱愛計生工作並帶頭執行計劃生育政策的育齡羣眾海選到自管小組長、社宣傳員和村專幹隊伍中來,讓知情人管知情事。進一步堅持和完善村民代表會議和村務公開等制度,在生育指標審批、獎勵扶助評議、特困救助審核中充分體現民主,傾聽羣眾意見,接受羣眾監督,充分保障羣眾的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完善村規民約,全面推行計劃生育村民自治,讓人民羣眾真正成為計劃生育的主人。

家鄉變化調查報告 篇二

浙江省舟山市岱山縣衢山鎮——以前是一個被廢棄的海島,後來經過人們的改造才成為如今這樣美麗的衢山島。

它位於浙江省舟山羣島中北部,衢山島總面積73.6平方公里,其中灘塗面積3.8平方公里,是我國第七大島。全島呈西北-東南走向,東西長約8公里,南北平均寬度4公里。是一個鑲嵌在萬頃碧波之中的海島。

光陰似箭,歲月如梭,轉眼間,幾十個春秋過去了,我們可親可愛的家鄉,也就是衢山島換下了破舊的“棉襖”,穿上了時尚的“新裝”。

這幾十年來家鄉的變化真可謂翻天覆地,先拿我們的衣着來説吧!

媽媽説,以前,在他們那一輩,他們穿的都是很粗糙的布衣,在冬天時,雖然穿得很多但刺骨的寒風還是會從衣袖,衣領還有褲腳裏鑽,凍得瑟瑟發抖。

如今就不一樣了,穿的都是用棉、纖維、牛仔等材料做的衣服,在冬天穿上羽絨服,棉襖等保暖的衣服,在圍上圍巾,戴上帽子,套上手套,又怎會懼怕這冬天的寒冷呢?

再説説我們食物方面的變化吧!

以前,他們吃的都是米糟,雖然是雜糧,但是營養還是不夠啊,有時根本就吃不飽。那時的大麥、小麥、大米、麪粉等對他們來説都是奢侈品,更別説什麼魚肉了,連自家養的雞鴨也是拿到菜場賣掉的。哪像我們現在,整天大魚大肉,每餐都吃的飽飽的,有時都嫌棄起這些東西來了。

再來看看我們住的變化吧!

以前,人們住的都是簡陋低矮的小屋子,遮不住風,擋不住雨。每當遇上颳風下雨天,屋內就一片潮濕,甚至外面下大雨,裏面下小雨。出門走的都是泥濘的小路,又滑又窄,一不小心就會摔個嘴啃泥。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家家家户户都過上了小康的生活,每月都有穩定的工資收入。住的都是寬敞明亮的二層樓房,生病時還有醫療保障,過得別提有多美了。

最後來説説我們的出行。

家鄉富有了,大街小巷的車輛自然也多了起來,幾乎到處都是私家車,一輛輛五顏六色的車輛成了街上一道道靚麗的流動風景線,一輛輛嶄新的公交車也駛進了小島,給人們的出行帶來了巨大的便利。一輛輛光鮮亮麗的電瓶車也成為了很多人的代步工具,而曾經“流行”的自行車卻連影子也看不見了。

看到我們衣、食、住、行上的巨大變化,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然而,家鄉所發生的不僅僅是可喜的變化,還伴隨着令人擔憂的變化。

以前這裏的植被非常茂盛,動物們都可以自由自在的生活,河流非常清澈,猶如一條透明的玻璃絲帶。空氣清新,很少有機動車、汽車等一些排泄廢氣的交通工具。而現在,由於不合理的開發利用土地資源,山上的綠色植被逐漸減少,就算是有,也只是零星的綠色。動物們也因為生態環境的惡化而死亡。原本清澈見底的小河因為無節制地排放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而變得骯髒不堪,河面上還漂浮着各色各樣的垃圾。空氣不在像以前那樣的清新了,空氣質量也大不如前了,今年還出現了嚴重的霧霾天氣,這可是前所未有的。即便如此,這裏的空氣質量也遠遠高於那些大城市,但如果繼續這樣為了建設而破壞環境的話,我相信不久的將來這裏會變成一座霧霾島了。

人民的生活水平雖然不斷提高,但生活質量反而降低了,原因在於人們不注意養生,整天吃些不健康的油炸食品、膨化食品,導致身體狀態也每況日下,生活質量自然下降了。

經過這次的寒假調研,我們深切地感受到了家鄉的巨大變化,雖然這裏有好的變化,也有不好的變化,但我們相信只要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一定可以把家鄉建設得更好!我們是海島的少年,生活在這個美麗的海島,我們一定要用自己的雙手來建設更加美麗更加富饒的海島。

新農村建設情況調查報告 篇三

一、基本概況

我鎮轄21個行政村,7個居委會,25037户,行政人口90028人,其中農業人口63990人,勞動力36877人,耕地面積95443畝,國內生產總值77729萬元,其中:一產21851萬元,財政總收入4833萬元。我鎮是典型的農業大鎮,從人口構成來看,全鎮農業人口占71%以上;從經濟構成來看,全鎮GDP的28%來自第一產業。

五里村轄8個村民小組,534户,人口1915人,勞動力938人,區域面積6000畝,其中耕地面積3600畝,村級集體年可支配收入12萬元;新民村轄12個村民小組,1033户,人口3298人,勞動力1961人,區域面積5500畝,其中耕地面積4393畝,村級集體年可支配收入20.2萬元。

二、取得成績

新農村建設的核心是農民增收問題。在農業發展的新階段,我鎮用全新的理念,積極創新,不斷探索農民增收的新途徑、新措施,全力推進新農村建設。近年來,隨着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和黨在農村各項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我鎮農村經濟持續穩定發展,農村基礎設施日臻完善,農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一是發揮能人效應,帶動農民增收;二是發展勞務經濟,促進農民增收;三是提升生產能力,推動農民增收;四是推進項目建設,拉動農民增收;五是搞好兩權改革(林權和泵站經營權改革),促動農民增收。

從對五里、新民2個村的調查來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惠農政策執行良好。通過各種媒體、幹部宣傳,農户對黨的惠農政策達到了家喻户曉,並且執行情況良好,如:涉農補貼、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免交學雜費等,讓農民得到了實惠。

2、村容整治初見成效。對境內12條縣鎮主河道均建立長效管理機制,與保潔人員簽定協議30份。增加基礎設施投入,添置2台垃圾運輸車,新建垃圾房15個、垃圾池253個,改造垃圾池338個,整治河塘125條,長度138.7公里,疏浚土方58萬方。衞生廁所比重有所上升,五里、新民村分別達84%、87%。

3、基礎設施得到完善。五里、新民村有線電視入户率分別達72%、87%,程控電話普及率分別達85%、90%,新民村自來水入户率達93%。實施通達工程後,鎮村硬質化道路進一步延伸,達到了村村通。中心村建設步伐進一步加快,其中新民村中心村建設成效顯著,該村以開展“三村聯創”為載體,繼續完善中心村的服務、輻射功能。以村部為中心,按中心村莊建設規劃,凍結建設用地,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增強中心村莊的服務功能。目前,中心村莊入户達510户,自來水受益人口達1800多人,有線電視、程控電話入户率分別達95%和96%。加快道路升級改造,實現道路硬質化。共鋪設道路13公里,其中:水泥路面8公里。村內建有水廠、幼兒園、老年活動室、衞生室等公益性設施,電力設施配套齊全。

4、基層民主建設加強。堅持依法治村,切實加強以財務公開為重點的村務公開工作,實行民主選舉,搞好民主理財,強化民主監督,進行民主決策。實施“四個一工程”,保障農民羣眾的知情權、決策權,不斷增強村務公開的透明度,從而改善了黨羣、幹羣之間的關係,得到了羣眾的認可和上級的肯定,促進了基層民主建設。

5、社會治安明顯好轉。結合“四五”普法等工作,着重宣傳與農村、農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法律、法規,並採取通俗易懂的形式,深入淺出,做到家喻户曉,進一步提高廣大幹羣的法制意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多年來,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成績突出,無集訪事件、無刑事案件、無安全事故,多次受到上級組織的肯定和表揚,為打造平安範水、和諧範水貢獻了力量。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彙報 篇四

xx鎮總面積36平方公里,轄34個行政村,4.2萬人。近年來,該鎮按照差異化發展的要求,圍繞“4+5”中心城區發展戰略,以融入城區、融入經濟開發區為目的,以打造宜居宜商宜遊的新城鎮為定位,以全域城鎮化為動力,紮實推進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推進城鄉統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一是抓社區規劃。20xx年,委託山東省城鎮規劃建築設計院編制《xx鎮總體規劃(20xx-20xx)》,將全鎮34個行政村整體規劃為5大農村社區,利用城鄉建設土地增減掛鈎政策置換土地指標,節約的土地指標用於二三產業發展,全鎮可節約土地指標9800畝;20xx年,委託中國美院完成了農村社區的修建性詳規。

二是抓社區建設。目前,已啟動了中心社區的龍莊、西趙溝、安莊、前xx等4個建設項目,總投資16.5億元,規劃建築面積88.3萬平方米,可安置5200户。目前,已完成投資4.2億元,建成面積28萬平方米,龍莊、西趙溝、前xx3個項目已回遷上房。

三是抓基礎設施配套。完善了天然氣、自來水、雨水排放、污水排放、垃圾處理、通訊等基礎設施,配套建設了學校、老年公寓、社區服務中心等服務設施,龍莊社區建設了5萬平方米的龍莊公園。

四是抓農民權益保障。對農户搬遷後的舊房進行統一評估折價,龍莊社區新房按照770.1元的成本價上房,確保農民上的起房;西趙溝社區每户可換得兩套新房,同時成立旅遊開發公司,鼓勵農民以第二套房產作價入股,保證農民房產資本穩定增值。

五是抓產業發展。對於節約的土地進行統一規劃,重點用於新興產業和產業集羣發展。龍莊社區一方面膨脹發展塑料瓶殼加工產業,做大江北最大的塑料製品加工基地;另一方面規劃建設了總投資3.6億元的龍園旅遊綜合體項目,預計年可接待遊客60萬人次,實現利税5600萬元,提供就業崗位1800多個;西趙溝社區規劃建設集商貿、酒店、居住於一體的“xx理想城”高端綜合社區。

村委會述職報告 篇五

一年以來,在我鄉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村兩委同志們的大力支持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精神和國家、省、市、縣有關綜治維穩工作部署,按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不斷創新管理方法,充分履行職責,堅持以維護社會和我村的穩定為根本,圍繞綜合治理的方針,狠抓本村的綜治維穩工作,努力實現各項目標,確保了村組平安、穩定、協調發展。現將個人綜治維穩工作述職如下:

一、認真學習,提高認識,切實做好綜治維穩工作

為積極穩妥地推進我村維穩各項工作,本人經常學習上級有關文件、會議和領導講話精神。使自己深刻理解和認識綜治、維穩工作的重大意義,切實做好社會穩定是當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有針對、有重點地開展矛盾糾紛日常排查工作及調處工作。一是面上排查與重點排查相結合。通過定期與不定期組織人員開展綜治排查。對存在不利穩定因素較多的村組和區域開展了重點排查及維穩工作。對存在的問題,分階段,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了整治,解決了廣大羣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二是定期召開村兩委會議,研究分析問題,查找根源,堵塞漏洞,把不穩定因素消除在萌芽狀態。

二、加強領導、統一思想

20xx年,村不斷提高對綜治創安工作重要性的認識,始終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把維護村民生命財產安全、進一步優化宜居環境納入村工作的重要議事日程。村堅持支部書記帶頭抓,民兵連長重點抓,兩委相關同志專門抓的綜治工作機制。年初村召開了所有兩委成員到位的安全工作年度會議,對全年安全工作進行了部署。村每月召開研究維穩工作的會議,研究佈置綜治創安工作。經常碰頭研究解決村民中出現的新矛盾、新問題。切實加強對綜治創安工作的領導,做到人員有保證、經費有保證,確保了綜治創安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強化措施,狠抓落實,紮實推進綜治維穩工作

一是對重大節假日、重大活動、重要敏感時期,開展集中排查,引導村民本着喜慶、熱烈、安全、節儉的原則文明過節,杜絕黃賭毒和邪教、封建迷信現象,做好維穩工作,抓安全,促穩定,創平安。實行統一安排值班,值班期間嚴格交接班手續,做好值班記錄。真正確保了一方平安。二是村領導和村組小組長包班,一包到底。通過認真落實綜治維穩措施,常抓不懈,村在化解各種矛盾糾紛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得到了村民的擁護和信任。

四、廣泛開展法制、綜治宣傳教育和依法治理工作

為增強我村廣大村民的法律意識,調動領導幹部學法、用法的熱情,在全村營造濃厚的法制輿論氛圍,今年我村配合鄉司法所組織開展了一系列有規模、有影響、效果好的普法活動。一是購買法律書籍由村幹部進行法律宣傳,廣泛宣傳與村民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進一步提高了廣大村民的法制意識,極大地激發了廣大村民參與治安綜合治理的主動性。二是利用黑板報、宣傳標語等進行安全教育宣傳,使廣大村民更加了解和支持綜治維穩工作,推動了我村的綜治工作上台階、上水平。

五、積極開展矛盾糾紛排查整治,確保村級的穩定

今年以來,我始終保持對羣體性事件的高度敏鋭性,不隨意上交矛盾。堅持“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重點加大了矛盾糾紛排查力度,認真做好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把矛盾及時化解在萌芽狀態,一年來,全村未發生一起上訪事件及治安、刑事案件發生。

我村排查調處矛盾糾紛實行駐組負責制,建立矛盾糾紛排查處長效機制,將各類矛盾糾紛化解在萌芽狀態。半年來,我村共排查矛盾糾紛3起,調處矛盾糾紛3起,消除安全隱患4起,治安隱患6起,維護了本村的穩定。

綜治維穩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在取得成績的同時也要看到自己的不足,如在處理與村民矛盾糾紛過程中,自己的法律專業知識欠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斷加強學習,開拓創新,不斷完善工作方法,努力消除各類矛盾糾紛,切實維護全村穩定,為我村各項工作的開展創造和諧穩定的村居環境。

新農村建設工作調研報告 篇六

按照中共中央、國務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建致富產業,推進農業產業化,加快農村勞動力轉移步伐是農村生產發展的關健。最近,如何加快農村土地流轉引起了市級相關部門的廣泛重視,為了切實弄清農村土地流轉和加快農村生產發展的關係,永川區板橋鎮新農村建設土地流轉工作調查組從XX年4月5日至4月18日對全鎮土地流轉的現狀進行了深入調研,現將情況整理報告如下:

一、土地流轉的總體情況

據不完全統計,從1998年二輪土地承包截止今年3月底,該鎮農村土地流轉涉及的村數12個,佔總村數的100%,涉及的農户3003户,佔總農户的26%,其中土地流出的農户2843户,佔總農户的24.6%,土地流入的農户160户(另外,單位和外地業主來鎮承包3起),佔總農户的1.4%,土地流轉面積3794畝,佔承包土地面積的12%。

二、土地流轉的幾種模式

流轉的主要形式是轉包、轉讓和入股。在總的農地流轉面積中,轉包、轉讓的比重最大,兩者相加所佔比重55.2%,入股土地面積佔總面積的44.8%。

1、幹交錢糧型。一是魚鴨工程建設,業主轉包稻田,每年按600-800公斤稻穀/畝支付轉出方或按照當年稻穀市場中等價支付現金;二是業主承包退耕還林地間隙種植苦蒿,每年按50元/畝支付租金。

2、入股分紅型。農户以退耕還林地入股,業主投入種苗、管護等資金,收益按比例分紅。

三、土地流轉的特點

隨着取消農業税,新一輪的農地流轉呈現出以下新特點:一是從無償流轉向有償流轉轉變。過去種糧大户承包的糧田大都是免費的,個別還要轉出户自己負責上交農業税,隨着農業税的取消和效益農業的發展,土地承包費水漲船高,每畝水田年承包費高的已接近600元。二是土地流轉全面擴展。不管是農業產業發展或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經商,土地流轉步伐明顯加快。三是從農民相互間的自發流轉向組織化、有序化流轉發展。通過該鎮農村土地承包合同管理委員會幾年的不懈努力,搞好服務和鑑證,促進了土地流轉。四是農地流轉後的經營內容從種糧為主轉向發展高效種養殖業。五是鎮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土地流轉,制定了加快土地流轉、發展效益農業的優惠政策,免收土地承包合同鑑證費用。

四、農村土地流轉的效果

1、克服了小規模家庭經營的侷限性,有利於土地的充分利用。

在家庭經營長期不變的情況下,克服當前農户小規模經營的侷限性,走專業化、規模化、商品化、現代化之路。通過土地流轉把零星的土地使用權從千家萬户農民手中集中連片,按效率原則重新安排使用土地,進行適度規模經營,促進土地、資金、技術、勞動力等農業生產要素的合理流動和優化組合,有利於農民間的分工與專業化、使農業生產逐步走上“專業化分工、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企業化管理”的發展道路,實現土地資源的充分利用。

2、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民增收

土地流轉,加速了農業結構的調整和優化,促進了該鎮農業特色經濟的建設和發展。

一是以涼風埡等村為基礎的魚鴨工程基地。通過農户轉包、倒包等形式共流轉土地1294畝,現全鎮已形成池塘養殖面積5500畝,年出欄商品鴨400萬隻、產成魚1700噸,魚鴨總收入達7700萬元,純收入實現11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實現275元。如涼風埡村流轉農户土地284畝,現已建成魚鴨立體養殖面積800畝,其中尖山9社流轉土地59户73畝,使土地不斷向大户集中,現形成集中成片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50畝;同時,有3户農户到臨近村社承包土地13畝,發展魚鴨立體養殖,現共有養殖大户20餘户,使該社成為全鎮魚鴨立體養殖的核心示範區。農業結構調整、發展效益農業大大增加了農民收入:一方面土地流出農户的承包收入明顯增加,據調查分析,淨種稻田一般中稻畝產500公斤,再生稻畝產100公斤(部分稻田和深腳冷浸田無再生稻),全年稻穀總收入600元左右,畝生產成本250元,純收入350元左右;而農户間轉讓的土地年幹收稻穀650-800斤/畝,畝平純收入在450元以上。另一方面,土地流入的農户通過規模經營同樣增加了收入,如涼風埡村尖山9社的徐開紅,XX年建有魚鴨立體養殖面積12畝(其中轉入土地7.5畝),年產成魚4.5噸,出欄商品鴨3萬隻,魚、鴨總收入47萬元,除去承包費用3400元,再除去其它生產成本,年獲純利潤7萬元,全家3口人,人平純收入實現23000元。又如大橋6社的候雲剛,XX年底承包汪家巖村菜園4社24户稻田15.6畝發展魚鴨養殖,預計今年可產成魚4噸,出欄商品鴨1萬隻,獲純利2萬元以上。 二是林業特色經濟。結合退耕還林政策,為了加強林地管護,充分發揮林地效益,我鎮積極引進業主,流轉林地2500畝:一是在柳溪村流轉林地700餘畝,發展花椒種植,現已基本見效。二是在大坪、柳溪、古佛村流轉林地1000餘畝,發展速生桉種植,現正在栽植。三是在汪家巖村流轉林地800畝,發展苦蒿種植,預計今年即可見效。通過林地流轉,退耕農户不用投入種苗、肥料和管護費用,每年便可獲得245元/畝的國家糧食補助費和管護費。同時可為業主務工獲取收入,產品收穫後並取得5:5—2.5:7.5不等的分紅,促進了農民增收。

新型農村社區建設工作彙報 篇七

根據《關於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行動動員會議的預備通知》(通權公辦[20**]8號)要求,現將我局近年來開展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情況彙報如下:

自省工商局20xx年在全省工商系統試點推廣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軟件後,我局黨組高度重視,一把手局長親自過問,將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作為年度重點工作,納入年終績效考核範疇,努力做到行政權力“全上網、真上網”。市局成立了由分管領導任組長,相關處室負責人任副組長的工作領導小組及工作協調小組。制定了《江蘇省南通工商局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管理辦法》、《南通工商局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試點工作任務分解書》,明確了辦公室、法規處、監察室、信息中心和其他相關處室工作職責,建立了權責清晰、組織嚴密、協調推進的工作機制,確保了一庫四平台(靜態權力庫、系統管理平台、權力運行平台、電子監察平台、法制監督平台)以及網上政務大廳的有序運行。

一、適時更新,充實行政權力庫

一是規範行政權力入庫與發佈。全面清理行政職權,對經審核的行政權力事項名稱、編碼、內外部運行流程圖、辦理機構、辦理地點、聯繫電話、監督電話、申報材料、格式文書、自由裁量基準及服務指南等信息全部錄入行政權力庫,保證權力事項要素完整、表述準確。二是加強行政權力動態管理。加強行政權力動態管理,對法律、法規和規章賦予新的行政權力,法律、法規和規章調整行政權力行使主體等情形,以及按照市政府關於深化行政審批“三集中、三到位”的工作要求,及時變更行政權力事項,進一步優化審批流程。三是及時調整行政權力庫。根據XX市政府辦公室2013年5月9日公佈的市級行政審批事項目錄,認真組織開展檢查,並及時在行政權力庫中進行調整,目前本局行政權力庫中具體權力事項為:行政許可類8項,行政處罰類7項,行政徵收類2 項,行政強制類24 項,非行政許可的行政審批類3項,行政獎勵類2 項,行政確認類1項,行政裁決類1 項,錄入的數據信息與網上實際運行的信息一致。

二、抓好融合,維護權力運行平台

堅持按照“三個融合”要求,規範權力運行。一是逐步擴大權力覆蓋面。行政權力網上運行系統平台建成後,推進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與政務中心審批和服務事項辦理融合,與部門核心業務融合,與行政績效管理融合。目前,我局企業登記、內外資企業年檢、動產抵押、拍賣備案等各項行政權力事項均已實現網上辦理。二是切實保證數據質量。目前,省工商局已統一安裝了集中監控設備,實現了對每台計算機操作人員的痕跡管理。在辦理行政權力事項過程中,系統能自動記錄操作痕跡,保證業務流程信息完整性。

三、嚴格規範,整合法制監督平台

制定了《江蘇省南通工商局行使行政處罰自由裁量權實施辦法》,通過細化、量化行政處罰自由裁量基準,切實加強法制監督。一是完善行政執法主體與人員監督。對全市工商系統已申領執法資格證的1438名執法人員的信息進行初始化錄入,並及時維護更新,保證信息的準確性。二是完善行政複議應訴監督。及時做好行政複議、應訴案件的錄入,做好行政執法情況的填報、統計和分析工作。三是加強流程監控。根據法律法規的具體規定,結合行政權力運行的實際情況,編制行政權力事項內部運行流程圖,將辦理行政事項的法定環節和步驟細化到每個崗位,明確辦理程序、辦理時限、辦理崗位和人員以及崗位職責、格式文書等內容。

四、加強督查,完善行政監察平台

制定了《江蘇省南通工商局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工作責任追究辦法》、《江蘇省南通工商局電子監察內部管理規定》,為構建行政權力有效監督和管理提供保障。一是及時督查督辦。市局監察室設置ab崗,安排專人專門從事電子監察工作,堅持每天登錄,及時瞭解掌握行政權力事項網上運行情況,對有異常辦件的事項進行督查督辦。但是由於軟件運行不正常、及省局數據導入等方面因素,影響督查督辦的進度,我局將在下階段再次向省局反映以期解決。二是完善監察人員庫。按要求明確了具體從事網上監察工作的領導和工作人員,並將個人信息上報入庫,並根據職責,分配使用權限。三是嚴格績效評估。科學使用軟件現有的對比系統,對各單位辦件時效性進行評估,有效提升工作效能。

家鄉變化調查報告 篇八

9月27日,在全省精神文明創建工作表彰會上,郴州市成為繼岳陽、常德和長沙之後,由省委、省政府正式命名的第四個省級文明城市。該市創建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和省級園林城市也即將圓滿成功。

從“南大門”到“後花園”

1995年,是郴州xx多年建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轉折點。這年,國務院批准郴州撤地建市。但當時的郴州城市規模過小,城市人口少,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偏低,與湖南“南大門”的位置、與連通粵港澳的區位優勢以及與廣大市民的願望和要求均極不相稱。

為了贏得加快發展的主動權,在調查研究、審時度勢、集思廣益的基礎上,時任市委書記的梅克保和市委、市政府一班人集思廣益,確立了“加快建設湖南‘南大門’,努力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的戰略思路,變區位優勢為開放優勢,變交通優勢為流通優勢,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推動郴州經濟實現跨越式發展。

市委、市政府的意圖很明顯,一方面,通過加快建設“南大門”,實施“開放帶動”首選戰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推動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力求使郴州的經濟發展成為全省的“亮點”,並對全省開放和發展起到好的帶頭作用。另一方面,通過營造粵港澳“後花園”,緊貼市民的需求,改善人居條件,美化生活環境,提高生活質量,開發生態旅遊資源,建設文明城市,擴大對外開放度和知名度。

1998年,年富力強的梅克保調任衡陽市委書記,儒雅清秀的李大倫從湘西來到郴州走馬上任。在對郴州進行了一段時間的調查研究後,xx年,市委、市政府又確立了“南延東進”的城市發展戰略,提出5-8年在城南新區再建一座郴州城的目標。

短短7年裏,郴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投入資金近40億元,完成大小工程項目300多個,其中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10.8億元。xx年,中心城區城市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共24個,計劃總投資4.6億元,完成投資3億多元。今年,市中心城區基礎設施建設項目21個,計劃完成投資7億多元,到目前為止,完成投資1.6億元。xx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增幅高出全省平均水平;地方財政收入總量再居全省第二;綜合經濟指標名列全省第三;利用外資總量躍升全省第二。

兩大城市傑作

城市是一定區域內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城市面貌是一個地方精神風貌、投資環境、領導管理能力的綜合反映。為了把城市做大做好做美,郴州市樹立了“抓城市建設和管理就是抓經濟”的思想,城市建設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

如今,讓郴州市民津津樂道的兩大手筆均已建成,並開始發揮了效益。總面積達13.69萬平方米、總投資8000多萬元的五嶺廣場,建設資金採取以地生財方式籌集。工程從1999年10月正式動工,次年5月1日交付使用。它的建設是市委、市政府的一篇“傑作”,它在做活經營城市文章上具有開創性的意義。土地是城市最大的存量資產,做活土地文章是盤活存量資產的關鍵,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盤活存量資產最有效的手段,城市建設是工業化的載體,可以説,修建一條路,帶動兩邊土地升值,激活一批產業,從而推進工業化進程,為政府增加税源。

據統計,從1999年至xx年,郴州市城區市政基礎設施總投入達10.8億元,相當於前20年投資總和的20倍,其中政府直接投入只佔15%,信貸投入佔28%,其餘57%均靠經營城市而來。今年,該市組織開展了“城鎮經營建設管理效益年”活動,市城區通過市場經營又將籌資15億元,完成11個城市建設重點項目。

郴州的第二大手筆是郴江河的治理。郴江河綜合治理項目總投資近7億元,在規劃建設方面,堅持了多目標兼顧的原則。沿江道路及防洪堤壩的建設,不僅僅單純是解決道路交通和城市防洪問題,還兼顧了改善郴江河水域生態環境,改進河道可達性與親水性,改善沿江單位、居民生活環境,同時,帶動相關產業結構調整,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該項目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沿江風光帶的建設,充分考慮了城市居民對城市空間環境的需求。主要是為市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休閒、娛樂的生活環境,提高市民生活質量,使人與自然更貼近、更融合。

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

沒有個性和文化品位的城市是沒有生氣和靈魂的城市。在城市擴容過程中,郴州市委、市政府十分注重城市品位的提升。

郴州市在這方面的做法,一是提升城市生態品位。郴州自古為林中之邑,南宋詩人吳鎰曾留下“他年休歇處,詩裏識郴州”的美言,北宋詞人秦觀更是寫下“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的千古佳文。根據城市的地理和自然優勢,郴州市提出了“以山壯城、以水秀城、以綠美城,把森林搬進城市,讓城市變成花園”的口號,在建設中力求使基礎設施、園林綠化、公共建築和設計達到個體與羣落、局部與整體、自然與色彩的和諧統一。先後修建了由人行遊道、河西走廊、江濱遊園等景觀組成的郴江沿江風光帶,建設了人民路、國慶路生態園林帶、天堂温泉生態園林景區和王仙嶺生態旅遊區。xx年,該市實施了“5000棵大樹進城工程”,今年3月又開展了“城區綠化月”活動,掀起了全民參與綠化的熱潮。城區公共綠地面積都超過了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第二大舉措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人民把城市雕塑比喻為“城市的眼睛”,郴州市的城市雕塑把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結合起來,既注重自然景觀的開發又注重文化內涵的挖掘。如“蘇耽跨鶴”城雕借古寓今,折射出郴州今昔的巨大變化;“神農作耒耜於郴”城雕置身於開闊大氣的五嶺廣場之中,顯得莊嚴凝重,喻示着郴州悠久深厚的歷史文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