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欄目: 調查報告 / 發佈於: / 人氣:1.78W

醫藥市場調查報告(精品多篇)

醫藥市場調研報告 篇一

藥品分類管理是國際上普遍認可與採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個創建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國家是美國,這是由於當時(20世紀30-40年代)發生了幾起嚴重的“藥害”事件,使其必須加強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過立法,嚴格劃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至50年代建立起分類管理制度。50年代以後主要發達國家都相繼建立了這一制度。目前,多數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包括我國,東南亞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都建立了這一制度,東歐國家也在近幾年逐步推行這一制度。

我國在xxxx年啟動藥品分類管理工作,之後全面展開。為促進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國家局於20**-20**年連續發佈了《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20**-20**年工作計劃》和《關於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的通知》,同時,於近期先後召開了兩次藥品分類工作會議,國家實施藥品分類管理的決心可見一斑。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有利於保障人民用藥安全,處方藥的嚴格使用,可以減少濫用帶來的許多不良反應和機體耐受性及耐受性帶來的治療困難,非處方藥的合理使用,能夠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意識,促進我國“人人享受初級衞生保健目標的”實現;有利於醫藥衞生事業健康發展,推動醫藥衞生制度改革;有利於逐步與國際上通行的藥品管理模式接軌,有利於國際間合理用藥的學術交流,提高用藥水平。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勢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現狀和問題

**市局一直把藥品分類作為全局工作的重點,通過幾年來的規範管理,全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逐漸完成階段性目標,實現了三個轉變。

1、藥品陳列轉變

100%的藥品經營企業的藥品陳列由原來的混放轉變為如今的把藥品與非藥品、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內服與外用、功效或劑型相同進行分開擺放的方式,各擺放區都配有相應的標識。

2、藥品的銷售轉變

現在的藥品經營者把藥品的銷售分為兩大部分:非處方藥銷售和處方藥銷售。處方藥的銷售經歷了直售式、詢售式、憑售式三個階段的轉變,同時非處方藥銷售也隨着由利潤驅動到信譽驅動的觀念變化向療效合理性轉變。

3、藥品的諮用轉變

藥品經營企業的用藥諮詢的變化較快,由原來的50%藥店只配有一名兼職藥士到現在100%的藥店都配備了專職的藥師、從業藥師、執業藥師作為駐店藥師,藥品零售企業的審核處方、指導合理用藥的工作有的長足進展。

通過對市區百餘家的藥品零售企業的現場調查,我們發現藥品分類工作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概括為三個不能。

1、駐店藥師不能保證始終在崗

調查的120家藥店,12%駐店藥師長期不在崗;40%的駐店藥師由於各種原因離崗;36家藥店未掛停售處方藥的標誌;29家藥店藥師不在崗繼續銷售處方藥。

2、處方藥不能完全憑醫師處方銷售

在40%的駐店藥師在崗的藥品經營企業中,有近三成未能盡到審核處方的職責,形同虛設,有的不看處方,只蓋章;有的只指導,不審核;甚者不聞不問。

3、分類擺放不能做到完全分開

60%的被調查的藥店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未能完全分開,個別藥品混放,具體表現在沒有標識的非處方藥混放在處方藥區;處方藥存放不集中,與非處方藥交叉存放;個別非藥品混放於藥品中。

二、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問題分析

對於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分別從處方來源、人員素質、顧客心態、監管措施等幾個方面做以調查和分析。

(一)處方來源缺乏

從處方方式的調查情況看,許多醫院運用計算機網絡管理,患者掛號時先買卡,醫生在計算機上開處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藥,根本看不到處方。有的醫院沒有條件上電腦,居然給藥品編號,醫生開處方不寫藥名寫編號。小規模的診所普遍採取“先扎針、後開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針也不開方。

醫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藥品收入是醫院的主營收入,所以醫院不願意讓處方流向社會藥店。據衞生部不完全統計,2001年全國醫療衞生機構的總收入達4000多億元,其中42%是藥品收入,利潤至少達500億元,而商業流通領域利潤率只有0.5%~0.7%。雖然藥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現逐年遞減的狀況,但醫療機構和藥店之間藥品價格差距還很大,因此,醫療機構控制處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費人羣意識淡薄

廣大消費者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不理解、不習慣。在調查時遇到一位正在藥店購藥的老者,他説,注射一個療程的精製刺五加,在藥店買,到社區診所注射,300元錢就夠了;如果到醫院注射一個療程,800元也下不來,藥價低而且質量也不差。但當藥店向他索要醫生處方時,他不但不給,還拄着棍子大發脾氣。消費者對藥品分類管理的意義不懂,產生牴觸情緒,客觀上也促使藥店順水推舟違法銷售處方藥。

儘管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很快,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現有的發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就醫和用藥需求。在不少醫院尤其是醫療水平很高的醫院,人滿為患、醫生服務不到位、病人折騰半天依然看不上病,買不上藥的現象並不少見。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願去醫院就醫,而卻願意選擇就近的藥店購藥。

消費者已經習慣到藥店買藥不憑處方的方式,如果憑藉處方意味着還得走醫院程序。此外,廣大消費人羣對處方藥濫用的危害性還沒有深刻的認識,頭痛腦熱,就吃抗菌素、打點滴的情況已成自然,殊不知藥品的不良反應、習慣性的耐藥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醫療機構責任差

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抗菌藥物的消費85%發生在醫療機構,住院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率已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菌藥和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菌藥就佔58%,遠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目前,濫用抗菌藥物現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聯合應用抗菌藥不當引起或加重不良反應;

二是有不少醫生給患者看病不做藥敏試驗,光憑經驗就使用抗菌藥;三是少數醫生受利益驅動,不顧病情需要,大量使用價貴、先進的抗菌藥;四是有的醫生缺乏專業知識,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藥。在醫生開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處方就佔四至五成左右。

濫用抗菌藥物,不僅給病人增添了額外的經濟負擔,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更嚴重的是加快了人體內耐藥菌的產生,給臨牀治療帶來了困難;醫生習慣性應用則會因勢利導,患者則把應用抗菌素當成必要。

(四)藥品諮用人員素質差

許多藥店在人員責質、管理制度、設備設施等軟硬件建設上還不能適應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特別是在人員素質方面,差距更大。實施藥品分類管理要求藥店配備駐店執業藥師。我國的執業藥師數量本來嚴重不足,還多數在管理崗位上,不可能擔任駐店執業藥師。即使配備駐店藥師,人數也不能滿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藥師對藥品知識的熟悉程度和審方能力尚未達到駐店藥師的要求。

(五)規範措施不盡完善

現行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擺放原則是偏重把非處方要單獨存放,即“OTC”標識的藥品標誌清晰、分櫃擺放。這樣擺放給消費者的印象好象是非處方藥作為一種需要特別管理的藥品,而不是處方藥,相反,無標識的處方藥和暫無標識的非處方較難分開。

因此,可以想到我們規範管理過程的許多亟待完善各項工作。例如:如何鑑別處方的真偽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解決措施

1、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審核人員駐店註冊、培訓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藥學技術人員用藥指導作用

加強藥師的隊伍建設。為解決執業藥師數量不足的矛盾,藥監部門要採取有效方式,在保證人員素質的前提下,促進擴大了執業藥師的數量,同時為彌補執業藥師數量不足,加強對從業藥師的再教育工作。要積極促進本地區從業人員的素質建設,從政策上鼓勵從藥人員進行再教育,從措施上完善從藥人員的再培訓。提高人員數量和質量,確保指導用藥水平得到提高,滿足本地區需求。

加強藥師的在崗情況的檢查。一是嚴把審查關。對新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進行現場檢查驗收時,對藥師的資格、實際水平、是否兼職、外地人員能否保證在藥店行使職責等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實行值班藥師簽到制。要求企業提前做好值班藥師的工作安排,藥師上班必須簽到,保證藥師在職在崗,充分履行對顧客購藥諮詢、用藥指導、處方審核、質量把關等工作職責。三是要求掛牌明示。

藥師在營業時間上崗時,應佩帶標明其姓名、技術職稱、崗位等內容的胸卡,便於羣眾監督。如藥師臨時不在崗,應在憑處方銷售藥品專櫃明顯處,擺放“藥師不在崗暫停處方藥銷售”的告示牌。四是開展藥師在崗專項檢查。加強對藥師在職在崗監督檢查,對連續多次檢查發現藥師不在職在崗的,將依照《藥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條進行處罰。

2、積極開展藥品分類的宣傳工作,引導廣大羣眾改變用藥習慣和正確使用藥品

首先,要通過科學的宣傳教育,逐步增加公眾合理用藥知識,改變公眾傳統的用藥習慣。要通過對加快推進藥品分類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傳,讓公眾瞭解有關藥品分類管理的相關政策性規定以及藥品分類管理階段性目標的主要內容,從思想上意識到藥物濫用的危害。()同時,還要加大對一些常見病的基本判斷常識和推薦用藥範圍、常用非處方藥的適應證等知識的宣傳,採用媒體宣傳與印發資料等多種宣傳方式,着力解決公眾在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診療時所面臨的合理用藥知識缺陷,增加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養成合理用藥的習慣。

其次,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宣傳,引導藥品零售企業積極開展藥學服務。零售藥店及其從業人員是執行藥品分類管理的最終端環節,只有把握住終端出口,藥品分類管理的階段性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因而藥品監管部門要通過廣泛宣傳,讓藥品零售企業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通過高質量的藥學服務,促進企業的發展,認真執行分類管理的相關要求與規定。

第三,在宣傳手段上應注重貼近性和多樣性。通過手機短信向社會廣作宣傳;與媒體聯動,將為羣眾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公之於眾,都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單一的“灌輸式”教育。公眾合理用藥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類管理的宣傳也不能停留在“一陣風”的階段,而應探索長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傳方式和手段,並充分發揮相關協會、學會在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方面的宣傳、培訓和正面推動作用。

3、大力加強藥品分類管理的監管和規範工作,積極穩妥促進藥品分類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優秀範文社會實踐報告對藥店的監管。一是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櫃擺放情況和專有標識規範情況的檢查,積極促進藥品零售企業達到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強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及在崗情況,以及處方審核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結合GSP認證工作,進一步完善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制度和處方審核制度。三是對已明確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的藥品,要加強監督檢查。

對違規經營的,按《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理。四是對已明確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藥品,要加強對藥品零售企業執行憑處方銷售規定情況的檢查。對藥品零售企業違規銷售處方藥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並根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給予警告處罰;情節嚴重或經警告後仍違規銷售的,除給予警告外,還應並處罰款。

五是各級藥品監管部門要結合醫療和藥品廣告整頓工作,加強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廣告的監督和檢查,特別要加大處方藥在大眾媒體違規發佈廣告和非處方藥在大眾媒體擴大宣傳的檢查力度。六是把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要求與零售藥店的審批、變更、認證及監督檢查有機結合,對達不到分類管理要求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抗菌藥物監管,促進合理用藥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藥監、衞生、工商等部門的共同監管,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推進合理用藥的進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

制止濫用抗菌藥的關鍵是從源頭抓,用制度來規範。相關部門應制定一個明確的制度,規範醫生的處方行為。首先,抓醫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其次,醫院藥劑師可以參與臨牀醫生查房,指導臨牀用藥;三是建立健全規範用藥、合理用藥制度;四是真正發揮藥品招標採購的作用,糾正從使用藥品中獲取利益的行為。

四、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初步設想

1、推進自我藥療計劃,有步驟的引導羣眾習慣性使用非處方藥品

顧名思義,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是在沒有醫生或其他醫務工作者指導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非處方藥物,用以緩解輕度的、短期的症狀及不適,或者用以治療輕微的疾病。由此可見,自我藥療是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

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古已有之,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在與疾病作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着經濟、文化、衞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世界衞生組織(WHO)在1978年提出“到20**年人人享有衞生保健”的宏偉目標。結合國情,我國政府提出了到20**年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與此同時,WHO還提出“人們有權利也有責任以個體和集體的方式參與他們的衞生保健的計劃和實施”。

我國政府也提出做好衞生保健工作“應以國家、集體為主,其他社會力量和個人為補充”。由上可知,現代衞生保健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由過去單純依賴國家轉變為“是個人的權利和責任”,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參與,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成為社會和個人共同關注的事業。

非處方藥的出現大大促進了自我藥療的發展,並在現實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注重對自我藥療的宣傳,引導羣眾自覺使用非處方藥,遠離藥物濫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決處方來源的有效方法,促進處方的有序流動

探索醫療機構藥房商業化轉型,實行醫藥分家,把門診藥房從醫院剝離出來,建成獨立核算的單體藥店。嚴格執行處方藥憑處方銷售的要求,建立藥品分類管理的試點,形成把醫療機構商業化藥房作為處方藥源頭的模式,把分類管理經驗全面推開,促進規範化建設。把發給許可證的醫療機構的藥房作為完全實行分類管理的示範點,形成處方來源網,進一步解決處方來源和按處方購買藥、憑處方售藥還不適應的問題,推進藥品經營企業的分類管理縱深發展。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 篇二

藥品分類管理是國際上普遍認可與採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個創建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國家是美國,這是由於當時(20世紀30-40年代)發生了幾起嚴重的“藥害”事件,使其必須加強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過立法,嚴格劃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至50年代建立起分類管理制度。50年代以後主要發達國家都相繼建立了這一制度。目前,多數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包括我國,東南亞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都建立了這一制度,東歐國家也在近幾年逐步推行這一制度。

我國在1999年啟動藥品分類管理工作,之後全面展開。為促進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國家局於20**-20**年連續發佈了《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20**-20**年工作計劃》和《關於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的通知》,同時,於近期先後召開了兩次藥品分類工作會議,國家實施藥品分類管理的決心可見一斑。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有利於保障人民用藥安全,處方藥的嚴格使用,可以減少濫用帶來的許多不良反應和機體耐受性及耐受性帶來的治療困難,非處方藥的合理使用,能夠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意識,促進我國“人人享受初級衞生保健目標的”實現;有利於醫藥衞生事業健康發展,推動醫藥衞生制度改革;有利於逐步與國際上通行的藥品管理模式接軌,有利於國際間合理用藥的學術交流,提高用藥水平。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勢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現狀和問題

**市局一直把藥品分類作為全局工作的重點,通過幾年來的規範管理,全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逐漸完成階段性目標,實現了三個轉變。

1、藥品陳列轉變

100%的藥品經營企業的藥品陳列由原來的混放轉變為如今的把藥品與非藥品、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內服與外用、功效或劑型相同進行分開擺放的方式,各擺放區都配有相應的標識。

2、藥品的銷售轉變

現在的藥品經營者把藥品的銷售分為兩大部分:非處方藥銷售和處方藥銷售。處方藥的銷售經歷了直售式、詢售式、憑售式三個階段的轉變,同時非處方藥銷售也隨着由利潤驅動到信譽驅動的觀念變化向療效合理性轉變。

3、藥品的諮用轉變

藥品經營企業的用藥諮詢的變化較快,由原來的50%藥店只配有一名兼職藥士到現在100%的藥店都配備了專職的藥師、從業藥師、執業藥師作為駐店藥師,藥品零售企業的審核處方、指導合理用藥的工作有的長足進展。

通過對市區百餘家的藥品零售企業的現場調查,我們發現藥品分類工作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概括為三個不能。

1、駐店藥師不能保證始終在崗

調查的120家藥店,12%駐店藥師長期不在崗;40%的駐店藥師由於各種原因離崗;36家藥店未掛停售處方藥的標誌;29家藥店藥師不在崗繼續銷售處方藥。

2、處方藥不能完全憑醫師處方銷售

在40%的駐店藥師在崗的藥品經營企業中,有近三成未能盡到審核處方的職責,形同虛設,有的不看處方,只蓋章;有的只指導,不審核;甚者不聞不問。

3、分類擺放不能做到完全分開

60%的被調查的藥店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未能完全分開,個別藥品混放,具體表現在沒有標識的非處方藥混放在處方藥區;處方藥存放不集中,與非處方藥交叉存放;個別非藥品混放於藥品中。

二、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問題分析

對於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分別從處方來源、人員素質、顧客心態、監管措施等幾個方面做以調查和分析。

(一)處方來源缺乏

從處方方式的調查情況看,許多醫院運用計算機網絡管理,患者掛號時先買卡,醫生在計算機上開處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藥,根本看不到處方。有的醫院沒有條件上電腦,居然給藥品編號,醫生開處方不寫藥名寫編號。小規模的診所普遍採取“先扎針、後開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針也不開方。

醫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藥品收入是醫院的主營收入,所以醫院不願意讓處方流向社會藥店。據衞生部不完全統計,2001年全國醫療衞生機構的總收入達4000多億元,其中42%是藥品收入,利潤至少達500億元,而商業流通領域利潤率只有0.5%~0.7%。雖然藥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現逐年遞減的狀況,但醫療機構和藥店之間藥品價格差距還很大,因此,醫療機構控制處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費人羣意識淡薄

廣大消費者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不理解、不習慣。在調查時遇到一位正在藥店購藥的老者,他説,注射一個療程的精製刺五加,在藥店買,到社區診所注射,300元錢就夠了;如果到醫院注射一個療程,800元也下不來,藥價低而且質量也不差。但當藥店向他索要醫生處方時,他不但不給,還拄着棍子大發脾氣。消費者對藥品分類管理的意義不懂,產〖〗生牴觸情緒,客觀上也促使藥店順水推舟違法銷售處方藥。

儘管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很快,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現有的發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就醫和用藥需求。在不少醫院尤其是醫療水平很高的醫院,人滿為患、醫生服務不到位、病人折騰半天依然看不上病,買不上藥的現象並不少見。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願去醫院就醫,而卻願意選擇就近的藥店購藥。

消費者已經習慣到藥店買藥不憑處方的方式,如果憑藉處方意味着還得走醫院程序。此外,廣大消費人羣對處方藥濫用的危害性還沒有深刻的認識,頭痛腦熱,就吃抗菌素、打點滴的情況已成自然,殊不知藥品的不良反應、習慣性的耐藥可能危及生命。

(三)某些醫療機構責任差

據有關資料報道,我國抗菌藥物的消費85%發生在醫療機構,住院患者中抗菌藥物使用率已高達80%,其中使用廣譜抗菌藥和聯合使用兩種以上抗菌藥就佔58%,遠遠高於30%的國際水平。目前,濫用抗菌藥物現象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聯合應用抗菌藥不當引起或加重不良反應;

二是有不少醫生給患者看病不做藥敏試驗,光憑經驗就使用抗菌藥;三是少數醫生受利益驅動,不顧病情需要,大量使用價貴、先進的抗菌藥;四是有的醫生缺乏專業知識,不管需不需要使用抗菌藥。在醫生開出的抗生素中,不合理的處方就佔四至五成左右。

濫用抗菌藥物,不僅給病人增添了額外的經濟負擔,浪費了有限的醫療資源,更嚴重的是加快了人體內耐藥菌的產生,給臨牀治療帶來了困難;醫生習慣性應用則會因勢利導,患者則把應用抗菌素當成必要。

(四)藥品諮用人員素質差

許多藥店在人員責質、管理制度、設備設施等軟硬件建設上還不能適應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特別是在人員素質方面,差距更大。實施藥品分類管理要求藥店配備駐店執業藥師。我國的執業藥師數量本來嚴重不足,還多數在管理崗位上,不可能擔任駐店執業藥師。即使配備駐店藥師,人數也不能滿足要求。更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藥師對藥品知識的熟悉程度和審方能力尚未達到駐店藥師的要求。

(五)規範措施不盡完善

現行的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擺放原則是偏重把非處方要單獨存放,即“OTC”標識的藥品標誌清晰、分櫃擺放。這樣擺放給消費者的印象好象是非處方藥作為一種需要特別管理的藥品,而不是處方藥,相反,無標識的處方藥和暫無標識的非處方較難分開。

因此,可以想到我們規範管理過程的許多亟待完善各項工作。例如:如何鑑別處方的真偽的管理方法等。

三、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解決措施

1、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審核人員駐店註冊、培訓管理工作,充分發揮藥學技術人員用藥指導作用

加強藥師的隊伍建設。為解決執業藥師數量不足的矛盾,藥監部門要採取有效方式,在保證人員素質的前提下,促進擴大了執業藥師的數量,同時為彌補執業藥師數量不足,加強對從業藥師的再教育工作。要積極促進本地區從業人員的素質建設,從政策上鼓勵從藥人員進行再教育,從措施上完善從藥人員的再培訓。提高人員數量和質量,確保指導用藥水平得到提高,滿足本地區需求。

加強藥師的在崗情況的檢查。一是嚴把審查關。對新開辦藥品零售企業進行現場檢查驗收時,對藥師的資格、實際水平、是否兼職、外地人員能否保證在藥店行使職責等進行嚴格把關。二是實行值班藥師簽到制。要求企業提前做好值班藥師的工作安排,藥師上班必須簽到,保證藥師在職在崗,充分履行對顧客購藥諮詢、用藥指導、處方審核、質量把關等工作職責。三是要求掛牌明示。

藥師在營業時間上崗時,應佩帶標明其姓名、技術職稱、崗位等內容的胸卡,便於羣眾監督。如藥師臨時不在崗,應在憑處方銷售藥品專櫃明顯處,擺放“藥師不在崗暫停處方藥銷售”的告示牌。四是開展藥師在崗專項檢查。加強對藥師在職在崗監督檢查,對連續多次檢查發現藥師不在職在崗的,將依照《藥品管理法》第七十九條進行處罰。

2、積極開展藥品分類的宣傳工作,引導廣大羣眾改變用藥習慣和正確使用藥品

首先,要通過科學的宣傳教育,逐步增加公眾合理用藥知識,改變公眾傳統的用藥習慣。要通過對加快推進藥品分類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宣傳,讓公眾瞭解有關藥品分類管理的相關政策性規定以及藥品分類管理階段性目標的主要內容,從思想上意識到藥物濫用的危害。()同時,還要加大對一些常見病的基本判斷常識和推薦用藥範圍、常用非處方藥的適應證等知識的宣傳,採用媒體宣傳與印發資料等多種宣傳方式,着力解決公眾在使用非處方藥進行自我診療時所面臨的合理用藥知識缺陷,增加公眾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其養成合理用藥的習慣。

其次,要通過積極有效的宣傳,引導藥品零售企業積極開展藥學服務。零售藥店及其從業人員是執行藥品分類管理的最終端環節,只有把握住終端出口,藥品分類管理的階段性目標才有可能實現。因而藥品監管部門要通過廣泛宣傳,讓藥品零售企業正確處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關係,通過高質量的藥學服務,促進企業的發展,認真執行分類管理的相關要求與規定。

第三,在宣傳手段上應注重貼近性和多樣性。通過手機短信向社會廣作宣傳;與媒體聯動,將為羣眾解決問題的過程、結果公之於眾,都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要不拘形式,避免單一的“灌輸式”教育。公眾合理用藥意識的養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分類管理的宣傳也不能停留在“一陣風”的階段,而應探索長效的、持久的、深度的宣傳方式和手段,並充分發揮相關協會、學會在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方面的宣傳、培訓和正面推動作用。

3、大力加強藥品分類管理的監管和規範工作,積極穩妥促進藥品分類

藥品市場調查報告優秀範文社會實踐報告對藥店的監管。一是加強藥品零售企業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櫃擺放情況和專有標識規範情況的檢查,積極促進藥品零售企業達到藥品分類管理的要求。二是加強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及在崗情況,以及處方審核制度落實情況的檢查。結合GSP認證工作,進一步完善駐店執業藥師配備制度和處方審核制度。三是對已明確藥品零售企業不得經營的藥品,要加強監督檢查。

對違規經營的,按《藥品管理法》、《藥品管理法實施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進行處理。四是對已明確必須憑處方銷售的藥品,要加強對藥品零售企業執行憑處方銷售規定情況的檢查。對藥品零售企業違規銷售處方藥的行為,要及時予以糾正,並根據《藥品流通監督管理辦法》給予警告處罰;情節嚴重或經警告後仍違規銷售的,除給予警告外,還應並處罰款。

五是各級藥品監管部門要結合醫療和藥品廣告整頓工作,加強對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廣告的監督和檢查,特別要加大處方藥在大眾媒體違規發佈廣告和非處方藥在大眾媒體擴大宣傳的檢查力度。六是把藥品分類管理工作的要求與零售藥店的審批、變更、認證及監督檢查有機結合,對達不到分類管理要求的,按照有關規定處理。

對醫療機構的監管。加強抗菌藥物監管,促進合理用藥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藥監、衞生、工商等部門的共同監管,藥品監督管理部門在推進合理用藥的進程中應發揮主導作用。

制止濫用抗菌藥的關鍵是從源頭抓,用制度來規範。相關部門應制定一個明確的制度,規範醫生的處方行為。首先,抓醫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和業務技能培訓;其次,醫院藥劑師可以參與臨牀醫生查房,指導臨牀用藥;三是建立健全規範用藥、合理用藥制度;四是真正發揮藥品招標採購的作用,糾正從使用藥品中獲取利益的行為。

四、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初步設想

1、推進自我藥療計劃,有步驟的引導羣眾習慣性使用非處方藥品

顧名思義,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是在沒有醫生或其他醫務工作者指導的情況下,恰當地使用非處方藥物,用以緩解輕度的、短期的症狀及不適,或者用以治療輕微的疾病。由此可見,自我藥療是自我保健的一項重要內容。

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古已有之,幾千年來,我國人民在與疾病作鬥爭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隨着經濟、文化、衞生事業的飛速發展,世界衞生組織(WHO)在1978年提出“到20**年人人享有衞生保健”的宏偉目標。結合國情,我國政府提出了到20**年基本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衞生保健”。與此同時,WHO還提出“人們有權利也有責任以個體和集體的方式參與他們的衞生保健的計劃和實施”。

我國政府也提出做好衞生保健工作“應以國家、集體為主,其他社會力量和個人為補充”。由上可知,現代衞生保健的概念已經發生了根本改變,由過去單純依賴國家轉變為“是個人的權利和責任”,由被動轉為主動積極參與,自我保健和自我藥療成為社會和個人共同關注的事業。

非處方藥的出現大大促進了自我藥療的發展,並在現實生活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應該注重對自我藥療的宣傳,引導羣眾自覺使用非處方藥,遠離藥物濫用,推行自我保健。

2、探求解決處方來源的有效方法,促進處方的有序流動

探索醫療機構藥房商業化轉型,實行醫藥分家,把門診藥房從醫院剝離出來,建成獨立核算的單體藥店。嚴格執行處方藥憑處方銷售的要求,建立藥品分類管理的試點,形成把醫療機構商業化藥房作為處方藥源頭的模式,把分類管理經驗全面推開,促進規範化建設。把發給許可證的醫療機構的藥房作為完全實行分類管理的示範點,形成處方來源網,進一步解決處方來源和按處方購買藥、憑處方售藥還不適應的問題,推進藥品經營企業的分類管理縱深發展。

2019年關於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篇三

針對近期對醫藥行業的調研結果,現對醫藥行業的市場前景,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以及對其進行放貸的可行性分析:

一、宏觀情況:

醫藥行業在20XX到20XX這8年間由於藥品價格管制和招標政策比較寬鬆,配合充足的行業資金支持,以及市場自身穩定的需求,醫藥行業在這8年間發展較快,產值增速平均保持在20%,20XX年以來受醫保控費、招標延緩、新版GMP改造檢查等影響,行業增速較往年有所下降,維持在13%左右,不過政策面上也 有許多利好消息,無疑仍將會刺激着醫藥行業穩步快速發展。

醫藥行業利潤外在因素是國家的醫療醫保政策,內在因素是市場需求,核心是產品藥效質量和招標政策。

首先:新一屆政府大力發展醫療保險,把城鎮居民大病重病均列入醫保統籌範圍提高了報銷比例,無形中能促進醫藥行業整體銷量利潤,另外僅以20XX年來講,全國醫保結餘資金總額超過9500億元,佔藥品消費的102%,醫保資金具有強大的消費慾望和動力。

其次:目前隨着疾病多樣化,複雜化,再加上本身人口基數大的現狀,無論是在醫院就醫型,還是在家療養型對醫藥及醫療器械客觀上都有大量穩定需求。

再次:國家藥監局逐步放開藥價管制,可能導致低價藥有所上漲,高價藥價格回落,藥品市場充分競爭,這將對醫藥連鎖零售企業有益,大大促進銷售額度,增加利潤。

最後:政策逐漸探索試水:醫院藥房“對外託管”;允許鼓勵社會資本辦醫;擬放開網上藥店處方藥互聯網銷售。又增加了一個醫藥銷售渠道,市場銷量廣闊。

二、微觀分析:

醫藥行業整體前景好,但好的行業不一定百分百有好的企業。具體到一個企業公司來講要想實現高利潤運營,需要有核心的安全且吸引人的產品和技術,有專業營銷中介如經銷商,貨物儲運商,穩定的供應商,下游客户要廣而分散,要有金融中介持續穩定支持。

決定醫藥公司發展中幾個關鍵運營板塊分析:

(一):原料供應商

供應商地位舉足輕重,是整個價值傳遞系統中重要的一環。尤其作為藥品生產企業,原材料的質量直接決定了藥品的質量。客户滿意程度,產品銷量,公司利潤。所以醫藥企業都很重視和供應商保持好關係,原料價格直接影響成本,所以一般也會多選擇幾家供應商,不過分依賴於某個或某幾個,防止因供應成本走高,而使企業產品價格上升,從而影響企業的銷售額。關於醫藥生產公司與上游供應商之間供銷結算方式,以調研的兩家生產型藥企業河南明仁藥業(該公司具有Ⅲ類醫藥器械生產銷售資質)和順康中醫藥批發連鎖公司來看,除了針劑供應商可以賒銷購銷或開承兑外,中藥材,酊劑,西藥化學原輔料多使用現金結算。藥企在進貨過程中對流動性資金有需求。

(二):生產環節

在生產環節,營銷,人工,財務成本 遠不及研發成本,公司直接設立研發部研究所,所投入的資金回報週期長,有時很可能成為沉沒成本,所以有的藥企可能會直接選擇與高等院校、醫藥研究機構合作購買他們的專利,再進行直接或仿生生產,以節約研發成本。產品定型後還需要由藥監部門組成專家組進行GSP、GMP質量認證,方能對外銷售。這期間購買專利和藥品生產批號的費用,以及公關認證費用是一筆較大開支。一旦產品得到相關部門技術認證,方能參與各大醫院招投標,進藥房,以此能夠保證有較好市場銷量。所以藥企在進行技術認證和後期招投標過程中,也是具有強烈使用資金慾望的時期,能夠且願意承擔高利息成本,所需資金一般在200萬以上。

(三):銷售環節

醫藥公司的銷售渠道主要以醫院、藥店、診所為主,三者都有可能成為同一家醫藥公司的客户。尤其是連鎖藥店,渠道能量很強,是一股不可忽視的銷售力量。在省內例如張仲景藥房,省醫藥超市,健康人藥房,千禧堂,老百姓等大的藥房還有一些名氣稍弱的小連鎖藥店零售收入佔比頗大。藥企在跟這些醫院,藥店,診所合作時資金結算上是先收取一定比例定金,然後全額結算,所以賬期一般不會太長,所以在此經銷過程中,藥店大型診所會涉及進貨流動資金、週轉資金需求,但期限根據調查來看均以2到3個月為主,承擔利息成本在2分以內。

(四):小型藥店零售

單一個體户經營的藥店,其利潤增長首先靠的是好的店鋪選址,其次就是有價格競爭優勢的進貨渠道,再次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能夠取得省市醫保刷卡資質。根據調查顯示一個經營剛滿一年,面積在350平左右的中型藥店在醫保資質下來之前月均營業額在15萬左右,醫保資質審批下來後,零售業務達到23萬左右,有突飛猛進增長。所以一般藥店大多都有意願申請醫保刷卡資質,其公關活動費用省、市加起來至少20萬左右。

診所及其藥店也有相對的淡旺季之分:一般在5到7月份是淡季,進入下半年8到10月份庫存週轉率加快,年底12月份備貨需求增大。所以中小型藥店在採購藥品、補充流動性資金需求、以及申請特殊資質時期,對資金有非常急切的渴求,一般所需資金在50萬以下,利息成本在1.8左右。因為經營相對穩健風險較小,所以需要的是短平快資金不願承擔過高利息成本,融資渠道一般是以拿房本抵押辦理的大額生意人信用卡為主,或是親朋之間轉借,支付1分左右利息。

三、風險因素

目前省內醫藥生產企業經營較好的應屬新鄉的華蘭生物和信陽的羚鋭製藥,二者均是上市公司,它們具有自己核心的生產專利技術,有一定核心競爭力,其他的一些中小藥企大多是生產國內外仿生藥品的,企業沒有研發實力,所以利潤空間有限。另外,藥企在原料採購時多以現金結算,銷售環節收到醫藥連鎖公司的多是承兑,所以容易產生一段時間賬期,造成流動性資金緊缺,因此對銀行等金融部門有很大程度依賴性,經營稍有不善,會面臨抽貸風險。

四、綜合分析及應對策略

在當前形式下,我們要幫助一個好的行業好的企業找到融資需求融資點,由原來被動選擇客户到主動發掘客户。綜合衡量來看,醫藥行業的利潤率及增長空間還是蠻不錯的,可以覆蓋融資成本。受政策層面影響較大,但市場需求較為穩定,一定程度降低了風險。藥企在研發、生產、銷售環節都存在短期流動性資金需要。所以我們可以針對於此,專門設計適合他們需求的信貸產品。實現互利共贏。

具體產品設計如下:

(一)尋找一優質藥企,打通它的上下游企業,走供應鏈金融模式,做到從採購到生產再到銷售全方位資金支持,這樣可以避免以往合作模式中銀行等金融機構壓貸,抽貸造成的資金枯竭風險,單筆貸款額度不宜過高,但可以循環使用。

(二)針對單一小規模藥店而言,設計短平快信貸產品,可以面積在40平以上房本抵押,設計單筆貸款額度在10萬元以下,期限60天左右信貸產品,要優於信用卡45天免息期條件,突出產品優勢。

(三)另可以月均收入在3000以上,醫保社保公積金齊全的企事業單位員工做連帶責任擔保走信用貸款,期限也不宜長,可以約定有循環使用功能優勢。

(四)針對醫藥生產企業在銷售環節結算上,收取承兑佔比較大這一現狀,可以設計以應收賬款抵押來做貸款,承兑視同應收款,大大降低放貸風險。

五、總論

在甄別公司,和對應的設計貸款產品的過程中,我們其實充當的是VC天使投資人身份,在保證我們自身利益前提下基於市場需求,設計一款雙方樂於接受的產品,方能產生互惠共贏目的。

2019年關於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篇四

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加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大病上醫院,小病進藥店”已成為社區百姓的普遍選擇。提前預防疾病、健康保健也不再只是有錢人的專利。醫藥與人們的生活質量息息相關。為了更好的瞭解大學城地區藥品市場及藥店經營,瞭解了消費者對藥品的消費情況,為開始藥房做準備。我們於2013年10月至11月期間,對我校部分大學生及周邊藥店做了相關調查。

調查成員:xxxxxxxxxxxxxxxxxxxxx

專業及班級:2xxx級藥學x班

調查時間:2013年10月----11月

調查方法:網上資料查詢,訪問,實地調查

一、20**年藥店市場基本情況

據資料顯示,人們主要通過銷售到醫院、藥店和鄉鎮衞生院等3個地方購買藥品。而在我國醫藥零售,主要是指藥品以藥店為渠道的銷售行為。現今醫保卡在重慶基本普及,家庭購藥量大幅度上升,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更加關注身體健康與預防疾病。每個家庭都備有普通的藥品,這是大多數藥店利潤較高的主要因素。保健類藥物有着極強的上升空間。

(一)、藥店的性質

直營藥房、加盟藥房。加盟藥房要給公司一定的加盟費,每月從公司的進貨量都是有所要求的。但是公司會不定期對店員進行指導或培訓。

(二)、藥店周遭環境

不同的地段店面租金有所差異,這直接影響到藥店的規模以及藥品的售價。在開設藥店之前應先簽好租賃合同,以免藥店盈利好以後房東不合理漲價。

(三)、藥品供應渠道

藥店聯繫醫藥公司、醫藥代表與藥店。或是連鎖藥店由公司直接派人指導。

(四)、影響藥店主營藥品的因素

1、地理因素

隨着城市人口密集化,中老年人對藥品的需求量日益上升,因此在社區藥店中主要盈利藥品是心腦血管、糖尿病、和保健藥品類。這三類藥品種類多,價格有高有低適合所有中老年人,且這是中老年人必備藥品。在學校附近或商業地段盈利的主要藥品則是感冒、軟膏、消化系統類。這類藥品有價格低,銷售快等特點。

2、特有藥品

每家零售藥房的藥品都大同小異,但每個藥店都有這片地區獨有的藥品,這種藥品與其他同類型藥品相比可能名字相同,但是廠家不同,並且這類藥品具有較好的療效能夠吸引顧客第二次光顧。同時,這類藥品往往售價比同類藥品高,是營業員主推藥品。藥店都有大多數打過廣告或大家都熟知的藥品。這類藥盈利較低,但是藥店盈利的必備藥品。

(五)、國家政策

在2009年正式提出“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衞生服務”、緩解“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國家鼓勵零售藥店發展連鎖經營,在2006年至今,零售藥店數量平均每年增長百分之十五以上,在迅猛的發展中出現許多問題,比如藥物濫用等問題,因此,國家規定藥店必需完善執業藥師制度,為患者提供購藥諮詢和指導。同時,藥店必需配備和銷售國家基本藥物,滿足患者需要,不能因不賺錢而不配備銷售。

二、分析與討論

在大學城購藥主力軍是大學生,大學生常見疾病有感冒,腸道,表皮創傷等。

(一)使用途徑

在“通過什麼途徑使用藥品”這個項目的調查中,有80%的人選擇了“醫生處方”,遠遠高於“藥店推薦”(佔7%)、“廣告宣傳”(佔6%)、“朋友介紹”(佔4%)等選項。數據説明,醫生在保障和正確引導百姓安全用藥的方面,將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在選擇“藥店推薦”的人數比例達到7%。這個比例雖不大,但在“醫生處方”之後排在第二的位置上,卻顯得頗有“深意”。隨着我國處方藥和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制度的推行和自我藥療人數的不斷增加,直接到藥店買藥成為普遍現象。由此,藥店中藥師則成為合理用藥指導的另一個重要途徑。業內人士認為,今後藥店將不再是簡單的藥品買賣,而是會轉向以藥學服務為中心。

(二)安全用藥

在“影響安全用藥的因素”調查中,57%的人選擇了“藥品質量”,排該項調查的首位,而“藥品療效”以15%的選擇比例位居第三。

(三)藥品療效

在“放心的藥品具有哪些要素”調查中,繼“療效確切”、“副作用小”之後,“使用方便”以4%的比例位居第三,而“包裝科學”的選擇比例也佔到2%。在滿足最根本的需求後,人們對藥品質量的要求更趨向全面化,趨向於藥品使用、設計更為方便,更人性化。

(四)顧客分析

在大學城購藥主力軍是大學生,大學生常見疾病有感冒,腸道,表皮創傷等。這幾類疾病治療成本相對較低,發病率高。大學城人流量較大,顧客多。

(五)競爭分析

每個院校都有醫務室,但是大多數學生都不清楚學校的醫務室在哪裏,收費如何,並且去醫務室手續繁雜,大學生都較喜歡到學校附近的藥店購買藥品。在每所大學周圍藥店最多1家。競爭較小。而這些藥店藥品種類少,價格與社區藥店相差幾元。顧客的選擇少。如果選擇在學校附近開設一家藥店主營感冒類、消化系統類、外用類這三類藥品,這幾類藥品種類要多,價格合理。

(六)銷售預測

在學校附近開設藥店主營感冒類(據調查顯示, 90.46%的人每年至少感冒一次,其中61.74%感冒1~3次,18.75%感冒3~5次,僅9.54%的人從不感冒;接近7成的人選擇自己“買藥吃”)、消化系統類、外用類這三類藥品。這幾類藥品成本低,銷售快。藥店競爭小。每日銷售總金額在一千元左右。

三、結論與建議

綜上所述,20**年在學校附近藥店主要盈利藥品種類有感冒藥、消化系統類藥和外用藥以及消炎藥這四大類。藥店數量少競爭小,客流量多。大學生由於經濟等多方面因素較偏好距離近,價格便宜的藥店。特別是在醫學院附近的大學生更信任有藥劑師的藥店。 國家對醫藥行業越來越重視,投入也增加,藥店的毛利率普遍降低,所以在藥店經營過程中要想獲利應注意:1. 藥店規模適宜,資金合理投入;2. 配備執業藥師;3. 加強服務意識,售價合理;4. 能為患者提供購藥諮詢和指導;5.要有本藥店的特有藥品;6. 擺售藥品主要為感冒類、消化系統類和外用類等。

2019年關於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篇五

第一部分:市場篇

心腦血管市場是近年來行業關注度直線上升的一大市場,患病消費羣的不斷蔓延,促使企業、商家、產品也隨之層出不窮。

近兩年每年26%的速度增長,使得原本平淡沉默的市場也逐漸開始登上行業舞台。其特點和規律性也開始逐漸暴露。 心腦血管市場是醫藥市場屈指可數的倍數增長行業 心腦血管疾病,相對具有一定的季節性特徵。雖然患者在情緒激動,暴躁,等情況下也會發生突發事件,但在時間點上,冬春多為發病季節。

隨着市場份額的不斷擴大,每年冬春季節,各企業新產品推廣就會越發活躍,患者也會越發在意這一階段。 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心腦血管疾病多依賴於防控。患者在選擇產品上,除具有明顯的地區特徵外,其忠誠消費也正在形成市場主流。無論是緊急救助還是日常維護。 眾所周知,老年人是心腦血管病的主要發病羣體。

統計表明,2004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達到3個億。人口老齡化的來臨,使這個年齡段的人口總數有了很大的增長,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羣相應也有了一定的上升。人口老齡化推進心腦血管市場的繁衍。與此同時,現代社會來自工作、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壓力,加上生活不規則、飲食不科學及缺乏鍛鍊等,促使心腦血管疾病在30歲至40歲的中青年人中的發病率也不斷上升,發病的年齡跨度在不斷擴大。

中藥崛起,逐漸成為行業主角

據不完全統計表明,目前國內心腦血管類藥物市場的規模為158億元,總的市場格局是中西藥各佔一半,在中藥產品中,除了地奧心血康、步長腦心通和複方丹蔘滴丸三大品種外,石家莊以嶺藥業集團的通心絡、山西中遠威藥業集團的溶栓膠囊、速效救心丸以及天保寧銀杏葉等新老品種也在市場上佔有舉足輕重。中藥產品在心腦血管市場的崛起,使其快速榮登上了行業市場的主角。 隨着市場容量的不斷擴大,國內外的企業、品牌不斷的增加,大品牌更是猶如雨後春筍,呈現幾何倍增之勢。另一方面,隨着民族企業營銷意識的不斷升級和生存壓力,推動出現了一大批民族企業,加劇了中國在心腦血管市場的發展進程。

從國家的角度,中成藥能夠取得如此佳績,自然是支持有理。從市場和消費者的角度,中成藥之所以能夠獲得此項行業殊榮,甚至可以説處於強勢地位,並出現幾個醫藥市場最大的中藥品種,最主要的一個原因在於西藥在治療心腦血管病方面不像抗生素類藥品那樣具有絕對優勢,沒有療效非常顯著的品種,而中藥心腦血管病恰恰有獨到療效,並已經得到消費者的認可。 與此同時,我們也看到,雖然心腦血管中藥崛起速度值得嘉獎,然而處於強勢品牌的三大品種加在一起市場佔有率還不足10%,市場遠未飽和。

營銷手段瀕臨極境,競爭手段趨於集中 作為大藥市場的黃金股,心腦血管市場經歷一番拼殺和競爭後,幾大品牌營銷手段趨於飽和。電視專題狂轟拉炸,報紙小報鋪天蓋地,營銷手段的匱乏,使得心腦血管市場逐漸走近邊境,很多新興產品和企業苦於營銷匱乏,無法快速切中市場。 在產品包裝和形象塑造上,學術和機理上的競爭似乎已經成為唯一手段。這個學説,那個學説,這個療法,那個療法,似乎學術成了產品營銷的通天路,機理成了鋪路石,通過這樣達到那樣等等,而實際上,除了學術和機理外,產品可研究,可分析,可挖掘的成分、特點、手段還非常之多。

在傳播上,由於此類產品多高發在中老年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此類疾病非常普及。對於這樣的目標消費者,對其購買者的推廣方式多放在攻心上。既能夠傳遞產品信息,引起家屬的共鳴,形成購買,同時能夠在現下嚴格的體制下展開拳腳,因此,成為大勢所趨也是情理之中。 從原來的臨牀戰爭轉移到今天的OTC市場競爭,商家看到了希望,看到了自由的消費能力,也遇到了醫院推廣的瓶頸,渠道競爭越來越激烈,使得商家們的手段越來越集中,由單純的產品競爭變成了集中式營銷手段的競爭。比產品、比企業、比品牌、比營銷手段,成為考驗企業和產品的綜合要素。

第二部分:區域篇

任何一個行業都存在着自身一定的區域性,我們不能簡單的理解為消費者的隨機性行為而至,而是產品和企業的特點造就了行業的地區性,樣板在心腦血管市場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 圈地輻射,逐漸成為行業市場的共通性

生產廠址對此類產品的圈地銷售有着重要的影響力。企業已自己的根據地為中心,輻射周邊,成功後帶動全國市場幾乎已經成為各商家成功的共通性武器。 天士力複方丹蔘滴丸近兩年在行業市場發展速度之快,使其快速成為北派市場上的大鱷。佔據北部沿海地區和北方內陸地區盤點江山。 以成都作為發源地的地奧心血康,無疑是大西南市場的霸王。南方內陸地區、西南地區、西北地區深刻的輻射力,成為產品能夠立足於大西南市場的重要原因。相比之下,其它產品進入,遭遇阻截、銷售困難也是當然。 各地消費特點不一,競爭越發趨於白熱化 東北:東北市場可以説是心腦血管的高發市場。

東北人脾氣倔強,性格暴躁,使得心腦血管類疾病發病率較高,產品市場銷售情況也相對較好。與此同時,東北人比較好面子,對產品的品牌要求也較高,相信更為科學,更為新鮮的產品,且對新產品的信賴度、關注度均較高。同時,對於醫生的依賴性較強。

西北:西北市場是近兩年來被很多企業和商家逐漸看好的一個市場,這個市場的特殊性就在於消費能力參差不齊。高端和低端相差較遠。對於產品的要求和價格也不同。消費者更為青睞價格實在,效果好的產品,因此,很多新產品選擇以此作為推廣首播站。同時,西北的消費者多性格淳樸,對產品的品牌意識不是非常敏感,消費忠誠度低,更青睞於廣告產品,適合區域開拓。

西南:川貴地帶的消費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方面對價格較為敏感,同時,地方區域概念也較為明顯,譬如成都地奧,其大部分的銷售來源均來自四川地區及其周邊輻射地帶。同時,西南地區消費者性格多暴躁,且為內秀型暴躁,因此,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比例也較廣,對於疾病治療,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只要產品品牌到位,價格合理,他們願意長期消費。但對於外在品牌和口碑不是很好的產品,反倒會在推廣過程中遇到諸多障礙。

南方:較南方位心腦血管類疾病相對較少,多為遺傳或長期生活不規律人易患。相對其他地區,後天患病機率較小。南方消費者對於口碑較為關注,尤其是特定患者間的口碑傳播尤為重要。對於新產品也較為敏感。

中部:中部地區是個較為複雜的消費地帶,人羣混居,消費特徵不一。中部地區也是很多商家的必爭之地。是心腦血管高發地。宣傳模式和產品的增多,促進了消費者對產品的高度敏感性和認知度。需要花大力氣或特殊的營銷手段征服市場和消費者。但一旦平穩度過安全期,則成為地區消費主力,成為影響力品牌

2019年關於醫藥市場調查報告 篇六

藥品分類管理是國際上普遍認可與採用的管理模式。世界上第一個創建藥品分類管理制度的國家是美國,這是由於當時(20世紀30-40年代)發生了幾起嚴重的“藥害”事件,使其必須加強對藥品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管理,通過立法,嚴格劃分處方藥與非處方藥,至50年代建立起分類管理制度。50年代以後主要發達國家都相繼建立了這一制度。目前,多數發展中國家與地區,包括我國,東南亞國家以及香港、台灣地區都建立了這一制度,東歐國家也在近幾年逐步推行這一制度。

我國在1999年啟動藥品分類管理工作,之後全面展開。為促進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國家局於20**-20**年連續發佈了《實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20**-20**年工作計劃》和《關於做好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管理實施工作的通知》,同時,於近期先後召開了兩次藥品分類工作會議,國家實施藥品分類管理的決心可見一斑。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有利於保障人民用藥安全,處方藥的嚴格使用,可以減少濫用帶來的許多不良反應和機體耐受性及耐受性帶來的治療困難,非處方藥的合理使用,能夠增強人們的自我保健、自我藥療意識,促進我國“人人享受初級衞生保健目標的”實現;有利於醫藥衞生事業健康發展,推動醫藥衞生制度改革;有利於逐步與國際上通行的藥品管理模式接軌,有利於國際間合理用藥的學術交流,提高用藥水平。

推進藥品分類管理勢在必行

一、我市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現狀和問題

**市局一直把藥品分類作為全局工作的重點,通過幾年來的規範管理,全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逐漸完成階段性目標,實現了三個轉變。

1、藥品陳列轉變

100%的藥品經營企業的藥品陳列由原來的混放轉變為如今的把藥品與非藥品、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內服與外用、功效或劑型相同進行分開擺放的方式,各擺放區都配有相應的標識。

2、藥品的銷售轉變

現在的藥品經營者把藥品的銷售分為兩大部分:非處方藥銷售和處方藥銷售。處方藥的銷售經歷了直售式、詢售式、憑售式三個階段的轉變,同時非處方藥銷售也隨着由利潤驅動到信譽驅動的觀念變化向療效合理性轉變。

3、藥品的諮用轉變

藥品經營企業的用藥諮詢的變化較快,由原來的50%藥店只配有一名兼職藥士到現在100%的藥店都配備了專職的藥師、從業藥師、執業藥師作為駐店藥師,藥品零售企業的審核處方、指導合理用藥的工作有的長足進展。

通過對市區百餘家的藥品零售企業的現場調查,我們發現藥品分類工作面臨的問題也比較多,概括為三個不能。

1、駐店藥師不能保證始終在崗

調查的120家藥店,12%駐店藥師長期不在崗;40%的駐店藥師由於各種原因離崗;36家藥店未掛停售處方藥的標誌;29家藥店藥師不在崗繼續銷售處方藥。

2、處方藥不能完全憑醫師處方銷售

在40%的駐店藥師在崗的藥品經營企業中,有近三成未能盡到審核處方的職責,形同虛設,有的不看處方,只蓋章;有的只指導,不審核;甚者不聞不問。

3、分類擺放不能做到完全分開

60%的被調查的藥店處方藥與非處方藥分類未能完全分開,個別藥品混放,具體表現在沒有標識的非處方藥混放在處方藥區;處方藥存放不集中,與非處方藥交叉存放;個別非藥品混放於藥品中。

二、我市藥品流通領域藥品分類的問題分析

對於以上存在的問題,我們分別從處方來源、人員素質、顧客心態、監管措施等幾個方面做以調查和分析。

(一)處方來源缺乏

從處方方式的調查情況看,許多醫院運用計算機網絡管理,患者掛號時先買卡,醫生在計算機上開處方,患者拿着卡去交款、取藥,根本看不到處方。有的醫院沒有條件上電腦,居然給藥品編號,醫生開處方不寫藥名寫編號。小規模的診所普遍採取“先扎針、後開方”的做法,有的甚至扎完針也不開方。

醫院大多是公立性的,藥品收入是醫院的主營收入,所以醫院不願意讓處方流向社會藥店。據衞生部不完全統計,2001年全國醫療衞生機構的總收入達4000多億元,其中42%是藥品收入,利潤至少達500億元,而商業流通領域利潤率只有0.5%~0.7%。雖然藥品收入所中比例已出現逐年遞減的狀況,但醫療機構和藥店之間藥品價格差距還很大,因此,醫療機構控制處方外流的原因不言自明。

(二)消費人羣意識淡薄

廣大消費者對憑處方銷售處方藥不理解、不習慣。在調查時遇到一位正在藥店購藥的老者,他説,注射一個療程的精製刺五加,在藥店買,到社區診所注射,300元錢就夠了;如果到醫院注射一個療程,800元也下不來,藥價低而且質量也不差。但當藥店向他索要醫生處方時,他不但不給,還拄着棍子大發脾氣。消費者對藥品分類管理的意義不懂,產生牴觸情緒,客觀上也促使藥店順水推舟違法銷售處方藥。

儘管目前中國醫藥行業發展很快,但是中國人口基數大,現有的發展水平根本不能完全滿足人們的就醫和用藥需求。在不少醫院尤其是醫療水平很高的醫院,人滿為患、醫生服務不到位、病人折騰半天依然看不上病,買不上藥的現象並不少見。所以,很多病人只要不是大病,一般不願去醫院就醫,而卻願意選擇就近的藥店購藥。

消費者已經習慣到藥店買藥不憑處方的方式,如果憑藉處方意味着還得走醫院程序。此外,廣大消費人羣對處方藥濫用的危害性還沒有深刻的認識,頭痛腦熱,就吃抗菌素、打點滴的情況已成自然,殊不知藥品的不良反應、習慣性的耐藥可能危及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