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精選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6.56K

第一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的觀後感(精選多篇)

畫面的以無數飛舞的蜻蜓開始,出現了地震的前兆。一個普通的四口之家,其樂融融。但是在地震的那一刻,方大強為了怕元妮受傷,拉過了前去救孩子的她,結果被壓在了廢墟之下。元妮抉擇一雙兒女的生死(一塊石板同時壓着了方達和方登,敲一頭必傷另一頭),結果元妮選擇了救弟弟。這一句話深深刺痛了壓在石板下的方登,她恨母親,以至於她從死人堆裏爬出後,跟着領養自己的養父母離開了唐山。元妮與差點被奶奶帶走的方達相依為命。方登、方達,長大,上學,結婚,生子。最後在汶川地震的災區相遇,方登終於在32年後,見到了自己痛恨了三十幾年的母親,在看到母親用三十幾年來贖罪,方登終於原諒了母親,後悔自己當初的任性。

此片感人的畫面很多,幾度讓我落淚。

鄉親問元妮救誰的畫面

方登和方達同時壓在了石板下時,鄉親問元妮救誰,元妮一直強調的是“兩個都救啊”。在鄉親的最後追問下,以至於快要離開時,元妮才説“救弟弟”,並不是她不愛方登,或許她只是想為她的男人,把生命給了她的男人,留下最後一柱香火。她從下決定的那一刻,也就決定今生為女兒贖罪,在救出方登方達時,她最先抱的不是奄奄一息的方達,而是“已死去”的女兒,她在向她道歉,求她原諒。

方達從車上下來與母親擁抱的畫面

丈夫、女兒的逝去,讓元妮元氣大傷,留下了唯一的兒子,在方達的奶奶和姑姑前來尋要時,她開始的拒絕是捨不得孩子,最後的放手也是愛孩子,她怕自己不能給孩子提供更好的條件。與兒子的分離,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在載着兒子的汽車離開時,她甚至都有些絕望了。就如同方達的姑姑所説“真的是要了元妮的命”還好,方達奶奶最後的放手,讓這一家人又能在一起了。

方登與母親相見的畫面

當方達在門外對母親説:”媽,姐回來了。”我以為不論是母親還是方登都會一開門便相擁而泣,我甚至都有些失望導演的編排。當我再次觀看此片時,才知導演的用意深刻:在那一刻,她們的心情是那麼的複雜,想見卻不敢見,幾十年的相隔,母親早以為與女兒陰陽兩隔;女兒因為母親的那一句“救弟弟”,恨了母親幾十年,那恨又怎能在一瞬間消滅殆盡?母親為女兒準備幾十年前沒能給女兒的西紅柿,原來她一直都記得。母親跪下求女兒諒解,那一刻,她終於有機會親自求得女兒的原諒。母親對女兒的愛,用一輩子的悔恨來表達。

人物分析:

母親(元妮):一個堅強而偉大的母親

在丈夫,女兒逝去後,獨自撫養獨臂的兒子,她本可以接受婆婆的請求,兒子的邀請,愛慕者的追求,但是她拒絕了。她不是不懂得如何去享受,只是她想用一輩子來感謝,用一輩子來償還,用一輩子來贖罪,感謝婆婆的幫助,償還欠丈夫給自己的命,贖欠女兒的罪。

“如果我要活的花紅柳綠的,就更對不起你們了。”這個世界,誰沒有過孤單,誰沒有過寂寞,誰沒有過困苦,但是能不能經得起誘惑,耐得了寂寞,才是對自己最大的考驗。

“沒了,才知道什麼叫沒了”

生者比逝者更痛苦。

她不是不愛女兒,一開始她是兩個孩子都想救的。可是現實不允許她那樣,她要為方家保住命脈,為丈夫續一柱香火,補償欠丈夫的命,她不得不那樣決定。儘管她知道,“九泉之下”的女兒會埋怨自己。所以,從她下決定的那一刻,她就決定一生清苦,用一生來償還女兒。

方登:一個倔強而任性的女兒

“救弟弟”,這一句話,在她心裏深深地紮了根,隨時都會在耳邊響起,以至於她總是做噩夢,特別是聽到有關唐山,有關地震的時候。

“救弟弟”,這一句話,深深地刺痛了她幼小的心靈,所以從死人堆裏爬出來時,她選擇沉默,被養父母領養時,她也是默默無聞,因為她想離開,離開這個傷心之地。

她是個聰明的孩子,在養母不止一次的誤會時,她選擇逃避,她知道養母自私的愛。報考杭州醫學院,在兩個暑假都不回家,是她不想讓養母再懷疑,( )不想讓養父母在為她爭吵。在懷楊志的孩子後,她本可以像其他的女孩子一樣選擇人流,但是她沒有。她是一個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人,她比任何人都珍視生命,所以她選擇離開那個不想為她負責的男人。

在幾年單獨撫養孩子時,她雖一個人有過困苦,有過挫折,但是她仍一個人扛了過來。直到快要結婚時,才回到養父的身邊。她像她的親身母親和養母一樣的堅強和倔強。

在看到四川地震時,她回憶起那個幾乎糾纏她一生的噩夢,她要去解開心中的包袱。在災區,她看到地震中的那位母親,為了不讓其他人受傷,忍痛鋸斷了女兒的腿。在女兒送去醫院時,母親哭喊着去尋找女兒的腿。她想起當年自己的母親也是如此。她終於知道沒有哪個母親不愛自己的女兒。這種殘忍的愛,雖然會傷了女兒的心,但是母親會一直陪伴在女兒的身邊,願意用一生來償還女兒。

或許是冥冥註定,在災區,方登遇到了自己的親弟弟。在與母親相見後,她看到了母親為自己準備的西紅柿;在家裏,她感受到母親無微不至的關心;在墓地,她看到母親每年給自己買的新課本......幾十年未見,她與母親,未有一絲的生疏。她終於理解了母親當年的決定,她看到也聽到母親三十幾年的付出,用盡三十幾年來償還欠她的債。她才知道自己錯了,她不該如此折磨自己的親生母親,那是她的親弟弟,她為自己的親弟弟付出生命是值得的。

在看到電影名字時,我以為導演會用幾個有代表的家庭來描述地震的慘烈及影響程度。後來,在看完整部電影后,我才覺得用一家來代萬家的表達方式,用點來概面的縮影的敍事形式,跟能表現出平凡的人生受地震的影響。一家尚且如此,那萬家,萬萬家不也是如此嗎?

敬平凡而偉大的母親們

致唐山大地震中罹難的同胞

第二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今天早上媽媽帶着我去電影院看《唐山大地震》影片,她説這部片子很感人,讓我們國小生也要體會一下災區孩子們的感受。我便在家多帶了幾包紙巾,怕觸景傷情。

到了電影院,我們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影片正好開演。地震預兆前,蜻蜓滿天飛,密密麻麻。路上的行人連路都不能走,只能停留在路邊。接着,突如其來的事件發生了,半夜,地面搖搖晃晃,路旁的電線柱子一個接一個橫倒在路上。不一會兒,那些樓房的牆面出現了裂痕,真可怕。樓上的小女孩慌忙地叫着媽媽,小男孩還在睡覺,她的媽媽在樓下眼睜睜地看着樓房坍塌,撕心裂肺地叫着孩子的名字。此時,全場的觀眾淚流滿面,我的淚水也止不住地流了下來。

震後,孩子的媽媽慌忙地挖廢墟,兩隻手沾滿了鮮血。小女孩和小男孩被壓在水泥板下,她用那無力的小手拿起石頭敲打着,而弟弟的手被水泥板壓斷了,不能動彈。解放軍叔叔聽到廢墟里有聲音,趕緊挖廢墟,孩子的媽媽也拼命地挖,一塊水泥板同時壓着兩個小朋友,解放軍叔叔説,兩個只能救一個。孩子的媽媽淚流滿面,別無選擇,只好選擇弟弟。女孩聽到媽媽説的話,眼角里流出了無助的淚水。我也被感動地淚流滿面。奇蹟發生了,女孩的生命力很頑強,她從廢墟里站了起來,去找媽媽,可惜沒找到,被解放軍叔叔領到救助站去了。

最後她長大了,找到了家人,和家人團聚在一起。看了這部影片後讓我感受到生命是多麼地可貴,要珍惜每分每秒,不浪費時間,好好學習,做一個有用的人。

第三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今天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唐山大地震》,這是一部震動人心的影片,牽動着全國人民的心。雖然我沒有親身經歷過唐山大地震的洗禮,卻能感受到汶川大地震的傷痛。印象裏也只有媽媽當年給我講的那些點點滴滴。我帶着記憶,懷着一顆堅強的心來到了多媒體教室觀看《唐山大地震》。

影片是以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當年的情形為背景,細緻的描寫了唐山一個普通人的家庭生活,告訴我們:生與死的距離到底有多遠?僅僅是在短暫的幾秒鐘裏,一個繁榮而平靜的城市就灰飛煙滅,成了一片渺無聲息的廢墟。那一聲聲歇斯底里的吶喊,無不刺痛着我們每一顆心靈。夫妻之間的愛,生與死的相守;母子之間的愛如涓涓溪流、源遠流長。就在妻子在丈夫身邊不知所措那一剎那,突然聽到有人喊到了自己的孩子的消息,母親像看到了希望那樣跑去救孩子,當救援隊發問“想好了沒呀,到底救哪個”時,那就像一隻可惡的惡魔在一片一片撕扯母親的肉,母親在無奈之下選擇了弟弟。也就是這一刻,女兒從此失去了所有的希望,她誤以為被母親放棄,不敢認真去愛,不敢相信愛,殊不知,她們的內心其實是最飽滿、最真實的、生命可斷,情卻難了。追尋失去的,才彌足珍貴。因為生命,不應該在回憶裏感歎,應該真誠觸碰情感,彼此珍愛,認真的生活!而母親也因此為女兒歉疚一輩子。當若干年後再一次救援地震災區時,他們奇蹟般

的再次相遇,看着眼前的一幕幕畫面,彷彿唐山大地震就在昨天,女兒理解了母親的心痛,最終還是原諒了母親。

每一個觀看過這部影片的人,無不湧起情感的波瀾,無不感到心靈的悸動,從唐山到汶川地震,無論是影片還是我們的現實生活,都讓我們感動於華夏子孫的大愛無私。“唐山大地震”帶給我們的震撼也遠不止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臉也沒有露的滿身淤泥的解放軍,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有的傷了,有的還奉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卻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聲,都是無比堅強的衝上前去,與大自然勇敢地搏鬥!自然災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難預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條心,就一定能戰勝困難,贏得勝利!地震只是一個載體,它引領着我們追憶過去,呼喚情感的迴歸。驚天動地,生死離別,告訴我們,地震是苦難的。但是,它又在歲月流逝之時,喚醒我們迷離脆弱的情感:活着,是一種幸福,愛,無可匹敵!

環峯三小六(3)班 汪祈燕

2014年5月12日

第四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3篇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3篇

《唐山大地震》:一部對得起我們所受苦難的電影

在成都與媒體的見面會上,面對年輕女娛記提出的拍這部電影是否會給災區觀眾帶來二次傷害的問題時,馮小剛怒了。一些人把這種怒,看成是一種製造話題的營銷策略,而另有一些人,則將這種怒,看成是一種被誤讀之後的絕望。結合此前他關於輿論圈的“婊子論”以及越來越顯現出的歸隱之心,讓人感覺出他內心深處不被理解的大悲涼。

儘管馮小剛一直很排斥太龐大莊嚴的高帽子,曾説“説誰大師那是罵人呢”,但人們仍願意將“悲喜巨匠”這頂帽子牢牢扣在他頭上。他此前的所有電影,都把人間的大喜大悲演繹到了極致,這是一種看透人間百態之後對人世的接近於神的領悟,如大悲咒一般,歡快的節奏之中深藏的,是深入骨髓令人心碎的悲涼。正是因為這個原因,他的電影,可以讓人笑着流淚,也能讓人流着淚笑。試問在國內電影導演中,有多少人還能達到這樣的境界?

有評論家曾説,藝術的最高境界,是“淚光中的微笑”,馮小剛的作品,已接近甚至超越了這種境界。回望他從影以來的所有作品,最大的特色,就在於有“人”味,是人拍給人看的,這也使他的每一部電影,充滿了人間最真實的喜怒哀樂,使觀眾感覺親切而温暖。

如果僅止於此的話,馮小剛的意義和價值,還顯得太簡單。作為中國電影界不多的一個在商業電影和藝術價值上都能取得成就的大導演,商業訴求是不容忽視的一個元素,而如何把商業訴求和藝術價值這兩者拿捏得到位,就不只是個手藝問題了。他的一些同仁,要麼是賺了鈔票丟了臉,要麼是得到了藝術卻逼瘋了投資人。( 本站)這兩者都不是可持續發展的路數,從長遠看,對中國電影的發展是不利的。基於這種原因,中國的電影,還需要更多像馮小剛這種既懂藝術規律,又懂商業規律的明白人,讓人們真正安心樂意地購買他們生產的精神產品,心甘情願地被他們賺了鈔票,併為他們為藝術所付出的誠意,真心地叫上一個好。

在無數場合,馮小剛和他的妻子徐帆都説過,拍《唐山大地震》的目的,並不是為了讓大家哭。但是,真誠的藝術態度,加上震天動地的題材,再加上一流的團隊和精良先進的技術和設備,註定是要拍出令觀者共鳴的作品的。知道中國國情的人肯定清楚,並不是所有的人,都有機會和能力,來拍這樣一部至今説起來都還是有點“敏感”的電影;也並不是所有這樣的電影,既能獲得有關部門的通過,又能受到觀眾的認同。

我甚至覺得,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中有一些史詩性的東西,讓人想起斯皮爾伯格的《辛德勒的名單》,並欣慰我們這個災難深重的民族,終於有人能如此真實但又不絕望地記錄。我們缺少的不是災難的記憶,而是如何記錄和展現這些經歷的能力。此前,我們要麼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不能拍或不敢拍;要麼是因為有各式各樣的顧忌而顯示出極度的不真實。以至於讓人產生我們所產生的作品,根本對不起我們所經歷過的苦難。

而馮小剛的《唐山大地震》,顯然是一個特例。

《唐山大地震》的震撼

張頤武

馮小剛的電影《唐山大地震》是一部被期待很久的電影,也是今天成為公眾的焦點的一部電影。它帶來的震撼是多方面的,也顯示了中國電影的“大片”到今天所展現的對於人性體察的深度和力量。這部電影一方面激發了觀眾的觀影的熱潮和媒體的高度的關切,另一方面也為中國電影表現一種災難面前的人性的複雜和豐富提供了新的經驗。這部電影值得我們深入探討。

馮小剛對於從1976年到2014年三十二年的歷史的具體性並沒有一種民族誌式的描寫,雖然裏面表現了毛主席的去世,人們生活的變化,但這些都是在後景的零星的展開,並不具有歷史的意義,電影是力圖在相對比較稀薄的歷史的背景之下展現一種來自血緣關係的倫理的問題,一個個體和她的家庭之間的複雜的糾結其實才是這部電影的重心。在“超歷史”之外,馮小剛在這裏也徹底脱離了從民族文化的角度來思考人性的“第五代”的角度,具有了一種“超文化”的特色。《唐山大地震》所表現的感情可以説是帶有強烈的“普遍性”色彩的。這裏的表現是異常單純和平易的。僅僅是一些最普通的人,僅僅是一些有着最平常的要求和命運的人, 本站在一種“絕對”的情境之下的必然性的反應。這種反應的“原初性”在於它不是以特定的文化為基礎的,而是一種最基本的人類的情感。

無可爭議,這部電影的真正的主角是女兒方登,正是她的死而復生才引發了這個故事的敍述的動機,方登的內心的隱痛,對生母的疏離正是這個電影對於“二十三秒,三十二年”的説法的最好的詮釋。正是方達的內心世界的隱痛和記憶深處難以名狀的對於那個最為驚心動魄的“決定性”的時刻的追問構成了這部電影情節的支柱。方登的命運中最為慘痛的就是母親當年的絕望的選擇中的痛苦。正是方達對於母親選擇的痛苦造成了難以修復的傷痛的記憶,這種記憶是對於人類的基本的血緣關係和倫理關係的衝擊。這給方達的生活造成了難以彌合的困擾,使得她在生活的幾乎所有階段都和自己周圍的生活格格不入。“二(請您支持)十三秒”給她留下的痛苦是絕對的,但這需要三十二年來加以平復。我們可以看到歷史有了一個驚心動魄的重複。歷史在汶川大地震的時候有了一個驚人相似的重複。從唐山大地震到汶川大地震,歷史正好在三十二年的過程之中經歷了兩次這樣的驚人相似的大自然的力量的顯示。而方登的隱痛也正是在汶川大地震中見證了一個母親的讓人震撼的選擇之後才得到了真正的平復,她才真正理解了母親在絕望中的選擇的痛苦,她才能將心比心,體驗到母親的痛苦之後,她才可能和母親得以和解,才使得一個支離破碎的家庭在已逝的父親的墳前得到團圓。這個故事本身才得以完成。歷史通過重複獲得了新的意義,極限性的表達在重複中得到了昇華。人類的感情的高度才得以彰顯。歷史在一個輪迴中有了新的展開。無論對於母親、方達和方登,這些平常人的生活被災難改變,而同時他們也超越了災難而獲得了新的人性的可能。我們在這部電影所具有的感傷的內部,看到了一種真正的自信心,一種對於人性超越一切災難的自信心,一種

對於人類本身的可能性的自信心。人是無可爭議的脆弱的,但他又無可爭議地堅強。他可以穿越三十二年的時光,讓理解和超越變成真正的美好的時刻,而當這些展示在日常生活之中的時候,才顯示了人類的生存的力量。

在這裏,歷史的重複被馮小剛所發現並展開,他看到了三十二年的兩場大地震的自然性之中所意外具有的某種重複的巨大的意義。在這種重複中,個人的生命史也就成為了一個民族的歷史的一個部分。在這段歷史之中,中國正是從一種封閉的“特殊性”之中進入了一個新的“普遍性”,中國的今天已經變成了世界中的重要的一個“構成”而並非以一種“特殊”。我們才有機會更深地理解唐山大地震所構成的創傷的記憶,我們也才有機會從一個新的高度感受唐山人的痛苦,這使得歷史在重複中其實有了新的一個獲得認知的機會。由此馮小剛今天所呈現的一切格外中國的時候,所具有的那種“超歷史”和“超文化”的意義才那麼的讓我們感到觸動。這裏的“超歷史”和“超文化”的人性的“極限性”才又如此深入地迴歸於歷史本身,但這歷史和文化已經不是我們原來所理解的了。民族的哀痛和創傷已經轉化為一種人類的哀痛和創傷。馮小剛在今天通過方登的命運真正地穿越了歷史,發現了那個創傷的意義。這是一個闡釋者的力量,他有機會站在歷史的新的平台之上,提供了新的見證。正因為如此,二十三秒和三十二年找到一個自身的闡釋者,這部《唐山大地震》正是給唐山,給汶川,給中國和世界的以一部“極限性”的關於人類“原初”情感的電影。它在感動中國觀眾的同時也讓他們再度思考自己的命運。

電影《唐山大地震》感人至深

由馮小剛導演,徐帆主演的電影《唐山大地震》,從7月22日開始,在武漢各大影院上映。今天上午去光谷中影國際影城,看了這場震撼心靈的感人大片。

看完影片,我已哭成腫眼泡。

從大地震發生開始,我的淚水就隨着徐帆精湛的表演淚流滿面。太真實,太逼真,太悲壯,太感人!隨着劇情的展開,那種真實,那種感人的情緒,就再沒離開電影中一幕幕,一場場。

一個母親在取捨一對雙胞胎兒女生命的時候,不得不狠下心來説,“要弟弟”的那一瞬間,母親就開始活在心碎成渣的劇痛中。

雙胞胎姐姐被人收養後,想永遠躲開自己的親人,她越走越遠,最終去了國外。因為,母親那句“要弟弟”的話時刻轟鳴着,在她耳邊廻響着。她不是不記得,而是忘不了!

終於,弟弟和姐姐在汶川大地震救援隊中相遇了,姐姐同意跟弟弟一起回到了唐山。

母親給女兒跪下,女兒也跪在老母親面前。

母親跪求女兒的寬恕,又撕心裂肺地責怪女兒為什麼要讓自己擔心這麼多年... ...

女兒從活人冢中,看到了母親無時無刻都在愛着自己的那顆傷痛的心。女兒淚流滿面,懇求母親的原諒... ...

母親這輩子,懂得了一個最深刻的道理,那就是,什麼是沒了... ...

女兒也懂得了一個深刻的道理,那就是母愛... ...

親情無限,血濃於水,這就是人間真情!

什麼叫血脈相聯,什麼是生生死死也割不斷。這就是沒了親人的痛,會永永遠遠... ...

我被電影中悲歡離合的故事情節感動,我為電影中的人物,也為自己熱淚不止... ...

我認為,這是馮小剛導演從影以來,拍得最感人的一部影片,也是他們夫唱妻隨的一部絕佳影片。

感謝馮小剛導演!感謝徐帆精湛的演技!感謝孫道明,感謝張靜初,感謝李晨、王子文、張子楓、張家駿、陸毅,以及所有的演員!

感謝《唐山大地震》劇組,感謝你們!

第五篇:《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唐山大地震》觀後感

寒假裏,我終於寫完老師所佈置的寒假作業後,所以我興致勃勃地就去電影院看了一部非常感人的電影,它就是:《唐山大地震》。《唐山大地震》這一部電影,主要向觀眾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位慈愛的母親有兩個孩子,分別是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一大家子人幸福的生活着。可是好景不長,突然有一天地震了,這位母親在災難面前,只能選擇一個孩子,於是,她毅然的選擇了兒子。讓天真的女兒誤以為,母親重男輕女,不疼愛自己。救援隊員發現了女兒,並把她送到了醫院,女兒在鬼門關走了一遭,最終被醫生妙手回春的技術救活了。唐山大地震有二十三秒,女兒埋怨了母親三十二年。後來女兒結了婚,自己當了母親後,才體會到母親對孩子無私的愛。母親並不是不疼愛自己,只是沒有太過明顯的表現出來而已。

通過在電影院觀看《唐山大地震》這一部感人的電影,我感觸頗深。我深深的體會到了:每一位母親都是偉大的,她們對自己的孩子都一視同仁,對他們的愛也都是無私的,不管她們在哪裏幹什麼,都在時時刻刻為孩子擔心,吃得飽嗎?穿得暖嗎?也不管在做什麼,也都是因為對孩子有好處的,絕對不會被理解為害孩子的意思。因為有一句説得好:“虎毒不食子”。父母不管做什麼,都是為了孩子,才會做的。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我以後絕對不能再讓父母為我操心了,他們每天為了養家户口在外工作已經夠辛苦的了。以後我要做一個懂事、聽話、孝順的好孩子,好女兒。”

城陽第二實驗中學七年級:呂澤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