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赴名學校考察工作彙報【新版多篇】

欄目: 學校管理公文 / 發佈於: / 人氣:2.13W

赴名學校考察工作彙報【新版多篇】

學校考察報告 篇一

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考察報告

上海市教科院智力開發研究所 李梅

一、發展過程

早在80年代初,一些國家駐滬領事館及駐滬機構就提出了外籍人員子女的在滬入學問題。為此,上海市教育局一方面給一些中國小(如市二中學、長樂路國小)下發了《關於各國駐滬領事館及駐滬機構人員子女就學問題通知》,讓這些中國小向外籍人員子女開放,使其插班就讀;另一方面,創造條件幫助外國領館及企業開辦國小,如幫助美國領事館在其館內開辦國小,通過以上措施,暫時緩解了外籍人員子女入學難問題。

隨着上海經濟的發展,投資環境的改善,來滬外資企業不斷增加。到1992年底,在上海的外資企業已有3500家,常駐人員7500多人。上述的插班就讀和小型的外籍人員子女國小已遠遠不能滿足需要。為此,市教衞辦與有關方面商定,於1988年提出了外國人士來滬投資開辦國際學校的設想,並通報各國駐滬領事館、三資企業及外國駐滬機構。美國駐滬領事館接到這一通報後不到一年,即於198 9年3月21日照會市府外辦,提出開辦領館人員子女學校,即上海美國學校的要求。經市府外辦同意,上海美國學校於20xx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教育局正式註冊,成為上海市第一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19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之後,隨着上海城市“一個龍頭,三個中心”位置的確定,上海的人文教育環境、經濟投資環境、科技信息和政策法規等,都具備了足夠的條件。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因此獲得了蓬勃發展。1993年,新增了三所外籍人員子女學校:上海日本人學校,上海耀中國際學校,上海中學國際部。

上海日本人學校由上海日本領事館開辦。該校租用徐彙區康健地區一所新建配套國小為教學點,開設年級從國小至國中,學生以日本學童為主。課程、教材、校歷與日本國內學校基本相同,教師全由日本文部省派遣。為解決日益增長的入學問題,日本文部省提供部分撥款,同時通過公司贊助和私人集資,建立獨立的校舍,擴大辦學規模。

上海耀中國際學校由香港耀中教育機構開辦。租借長寧區仙霞小區的一所幼兒園和古北新區學校為教學場所。開設年級從幼兒園至國中,學生以港、澳、台及外籍華裔居多。開展雙語教學是該校的特色之一,教學採用香港的英文學校模式,外籍和本地招聘的教師約各佔50%,該校是目前上海入學人數最多、規模最大的外籍人員子女學校。

上海中學國際部由中美合資大千美食林有限公司出資,上海中學出場地、出師資,共同開辦。教學點設在上海中學內一幢獨立的教學大樓內,開設年級為初、高中,教學上集各國之長,結合中國實情精選國外優秀版本的教材,教師除聘用少部分外籍教師外,其他均由上海中學教師專任或兼任,學校管理也主要由上中來承擔。

1994年,上海宋慶齡基金會經上海教育局同意,開辦了上海宋慶齡幼兒園國際部。校舍利用宋慶齡幼兒園的部分教室。教學中吸收國外先進的幼教方法,每班一位外籍教師,另配備一位有學歷、經驗、懂外語的原幼兒園教師輔助。幼兒園內實行教師定期輪換在國際部任教的制度。促進了園內教師的語言學習,也給教師學習國外的教學方法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直接機會。

到1994年,已經開辦的四所國際學校辦學規模都有了較大的發展。據1991年9月統計,上海美國學校學生人數發展到334名,教職員數53名,上海日本人學校學生人數176名,教職員數34名,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學生人數254名,教職員數79名,上海中學國際部學生人數67名,教職員數14名。這四所學校,辦學規模、辦學條件、辦學形式和管理,都初具成效。

1995年由德國學校董事會創辦了上海德國學校。以暫借龍柏飯店2號樓一個層面為教學點。該校開設年級從幼兒園至國小,教學上基本按德國的國內要求,教師全部是外籍。首次招收學生50名,同時以前開辦的五所國際學校的招生規模又較1994年明顯提高。其中上海美國學校學生人數473人,上海日本人學校學生人數229人,上海耀中國際學校學生人數585人,上海中學國際部中學生人數108人,中國福利會宋慶齡幼兒園國際部兒童人數60人。與此同時,法國學校已向上海市教委提出辦學申請。

由上可見,上海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發展過程是:80年代處於醖釀和初步發展階段,89年建立上海美國學校。90年代初沒有較大發展,到90年代中期的93、94、95年,出現良好的發展勢頭。93年一年內新增國際學校3所,94年再增一所,五所學校學生總人數發展到1500多人。隨着上海改革開放形勢的發展,國際學校也進入了蓬勃發展的時期。

二、管理辦法

1993年,上海市教育局、市外辦根據《上海市社會力量辦學管理辦法》和國家教委《關於國外機構或個人在華辦學問題的通知》,結合上海實際情況,提出了“關於在上海建辦國際學校的若干意見”。意見中,就國際學校的建辦原則與規範、審報程序、管理辦法等主要問題,提出了具體建議,隨後討論並通過了《境外團體或個人在滬舉辦國際學校的管理辦法》。該辦法共十三條,對意見中的主要問題進行了進一步規範和補充。

上海的實踐與立法,推動了全國的國際學校辦學實踐與法規建設。1995年4月5日,國家教委正式通過併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關於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暫行管理辦法》,該辦法共二十條三十二款,對開辦國際學校的審請條件、審批過程、辦學方向、招生對象、聘任師資、場地、資金等問題作了較詳細的規定,是管理國際學校的重要政策依據和規範化的文件。

三、辦學特色

六所國際學校的辦學各有特點。美國學校、日本人學校和德國學校本國特色較強。耀中、上中國際部和宋慶齡幼兒園國際部富有中西結合的特色。現主要以後一類學校為例介紹國際學校的發展特色。

1.管理體制

國際學校引進企業和私立學校的管理制度,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市教委主要負責每年學生名單和教職員工的註冊工作,一般不過問學校具體的教學和管理工作。同時市教委根據《關於開辦外籍人員子女學校的暫行管理辦法》對新開設學校進行審核。學校與政府其它部門交涉遇到麻煩時,市教委負責協調。

2.辦學方針與培養目標

國際學校辦學的指導思想是學校作為不牟利的社會事業,追求教育的社會效益而非經濟效益。為此,國際學校確立了國際化、面向未來的發展方向。上中國際部以“博採人類先進教育之精華,吸取世界各國文化之精髓,傳授當代科學技術之成就,培養二十一世紀之英才”為總目標。

耀中教育機構的辦學方針是:“拓展教育新路向,接受時代挑戰,追求服務高素質;發展自我,回報社會,創造未來”。並在此基礎上,確定了分階段目標:

①嬰幼兒:在滿足其體能、靈性、智能、語言、情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上,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心,並發展他們各方面的能力和興趣,包括對人對事的關心和信任,對知識的追求和對技能的掌握。

②中、國小:加強學科及知識性的學習,但同時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思維能力、溝通能力、學會自重自愛、樹立責任感等為主要目標。

3.教學與課程

為求得與各國學制銜接,國際學校實行雙語、雙教材教學,以實現中西課程互補,多元文化融合。

上中國際部打破原有的年級劃分和班級授課制,採用小組和個體授課相結合的方法。國際部的學生每個人都有一張自己的課程表,學校根據每個學生和各科的不同情況,配備專門教師,進行因材施教。在教學方法上,國際部借鑑美式教育的精華,融合中國教育之長,主課如數學、英語等,同時使用中、美兩套教材,力爭學生學得更精更好。

耀中國際學校的課程主要有:英文、數學、中文、自然、地理、歷史、美術、體育、戲劇、音樂舞蹈、運動、社區服務。

美國學校的課程:英語、語言藝術、社會學、科學、數學、美術、音樂、中文和中國文化、體育等。

日本人學校課程:國語(日本語)、社會、數學、理科、音樂、美術、技術、家政、保健體育、英語、中國語。

4.師資結構

日本人學校、德國學校以本國師資為主。上中國際部、耀中、美國學校,宋慶齡幼兒園國際部吸收教學經驗豐富、具有專業知識的中外籍教師任教。

上中國際部規定,在海內外挑選教學經驗豐富且具有專業技術和資歷的中外籍教師來校任教。教師上崗一律實行聘任制,聘期以一學年為單位,每年保持一定的解聘率。

5.現代化的教學設施和良好的服務管理

上中國際部有實驗樓、電腦房、電化館、影像廳、圖書館等教學設施,齊全先進。此外還有標準的田徑運動場、網球場、體育館、游泳池和溜冰場。同時還為一部分學生提供寬敞舒適的住宿,並配有專職的輔導員管理,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6.學校與家庭合作、研究與實踐結合

耀中確認家庭在兒童成長中的重要作用,學校很重視與家庭的共同配合。為建立多種溝通的渠道,鼓勵教師與家長的合作,達到學校與家庭同步教育的目的。耀中設有教研部,由具博士、碩士學位的專業人員負責,推行教育研究、課程發展、師資培訓、出版等工作。

四、問題與建議

1.由於歷史原因上海美國學校與上海日本人學校目前還是以駐滬領事館作為開辦者,如要求這二校確定自己的辦學“定位”,尤其是要定位為以外籍人員子女為招生對象,還將出現許多目前無法解決的問題。這些學校的辦學與招生傾向於開放,中國人也樂於把子女送到國際學校就讀。那麼有沒有可能依照一定法律,允許國際學校向中國人子女開放?這是一個值得進一步研究探索的問題。

2.對外籍人員子女學校裏的中國教職員工,其人

學校考察報告 篇二

吉林省部分學校語文教學的考察報告

2xx0年5月下旬,我們東北師大中文系中學語文骨幹教師國家級培訓班的首批學員,先後赴長春市二中、東北師大附屬中學、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重點進行了語文學科的教育考察,考察方式以觀摩課為主,分別聽了國小、國中、高中三個學段的語文課13節,並觀摩了二節活動課。授課教師分別來自吉林省各市7所學校。三個考察點的課分別為:吉林省第二屆語文教學新秀觀摩課、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第21屆百花獎競賽課、東北師大卡倫湖實驗學校“創新教育”研討課。窺一斑而見全豹,透過這三個考察點的15節課,我們可以看出吉林省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革已經邁出了可喜的步伐,具體體現在:

課堂教學觀念已從傳統的注重“傳授知識”開始向“培養能力”上轉變

整體上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基本上以培養學生的能力為主要目標。如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閆佳偉老師的《勸學》中的設喻論證藝術一課,課堂上學生在教師的的導引下,自己找出文中設喻與説理的例子,回憶學過知識中的類似例子,然後在練習用設喻説理,這樣讓學生在反覆回顧、體會與學習中,掌握設喻這一説理藝術,進而達到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再如王榮國老師的《“理想國”的毀滅》、劉斐老師的《審美訓練》、卡倫湖實驗學校的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等分別在培養學生的閲讀興趣與能力、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做了大膽的嘗試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這些課,均體現了執教者的教育教學觀念已不再是固守“傳授知識”,而注重在“培養能力”。

在語文知識教學、語文能力訓練中,注重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活動中,執教者均能大膽放手,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卡倫湖實驗學校的宋晨光老師為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和探究精神,在《陋室銘》一課的教學中,特別注意鼓勵學生在閲讀中提出問題,並把學生提出的問題再交給學生來討論解決;王延齡老師的《想象作文》一課,每當學生讀完自己的作文後,就讓其他學生大膽點評,説出其中的優缺點;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孫利權老師在《漢字造字法》課堂上,每講一個字例時,都是先讓學生聯想想象,利用已有的生活經驗猜測字型並訴諸語言。由於教師能夠鼓勵學生、遵重學生的想法,相信學生的能力,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從而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探究精神。課堂上,同學們能爭先恐後地發言,無論是問題的提出,還是作文的點評,有的同學的觀點可以説非常有見地,點評也比較準確、到位。在相當活躍的課堂氣氛中,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使學生真正成了課堂的主人。

現代教育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相結合

引進以電腦為核心的現代化多媒體教學手段,來推動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更新,這是信息時代語文教育發展的一個趨勢,這也是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改革的新切入點。在這一方面,東北師大附屬中學的四堂課做得比較成功。他們製作的教學軟件與課堂教學內容緊密結合,而不是一種時髦的點綴。畫面具有直觀性、生動性、趣味性文化性和其他輔助手段的不可替代性。

在這次考察中,我們感覺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無論在教學觀念、教學原則,還是在教學手段的運用上,與傳統教學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變化,他們在教育教學改革中進行了大膽的探索和嘗試,這當中,有成功,當然也還有不盡人意之處,這集中體現在吉林省“新秀”的幾節觀摩課上。比如有的教師表演成分過重;有的教師課堂追求大容量,卻導致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師基本功還不過硬,一教師範讀短短的一首詞,竟然有三個字字音不準,提出的問題太寬泛、太籠統,致使學生不知從何答起;課堂上不能將學生的主體真正落到實處;多媒體手段的運用給人以畫蛇添足之感。

總之,通過這次考察,我們感受到了吉林省中國小語文教育改革的氣息,他們的成功與不足,都將從不同的角度給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改革以有益的啟示。

學校考察報告 篇三

子曰: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因此為了在更高平台、更高水平上推進事情的發展,考察是很重要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學校外出考察報告,一起來看看吧!

學校外出考察報告一

為進一步開拓視野,學習先進經驗,創新工作思路,20xx年3月26日至3月28日,我校考察團一行8人,由校長……、副校長……帶隊,先後到……一中、……一中、……一中,就高三年級二輪複習、學校管理、選科走班等方面面臨的諸多問題進行考察學習,並參觀了學校的校園環境、相關科室以及學生大課間活動。現將具體情況彙報如下:

一、引入競爭機制,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校發展的根本,教師的敬業精神、專業素養對學生的成長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我們所考察的3所學校都特別重視班主任、教師隊伍建設,實行動態管理,每項教研活動事前都有儘可能周密的預案策劃、過程管理細緻、事後有跟蹤評價反饋,能量化的都予以量化。

一是加強班主任隊伍建設。在我們的觀念中,高中班主任早起晚睡,十分辛苦,只有男教師才能擔任班主任工作。在長期思維定勢的消極作用下,建校20xx年來,我們學校只有兩三位女教師擔任過班主任工作,而且任期很短。通過介紹,我們得知,這3所學校從高一開始就注重配備女班主任,班主任老師的男女性別比基本上是一比一。同時,女班主任老師工作上更加細心、認真,有更強的責任感和競爭意識。在班主任團隊中,她們往往可以起到帶動作用。事實來看也是如此,這些學校表彰的優秀班主任中,近八成都是女班主

任老師。

二是加強課任教師隊伍建設。一方面通過加強師德建設,提高教師的敬業精神和職業幸福感。我們考察的三所學校,不論性別,五十歲左右的老師都工作第一線,有的還擔任班主任和學科組長工作,有的周課時量遠超正常的課時量,其中……一中杜欽信老師由於給高三藝體特長生上語文課,二輪複習階段有時一天的課時量達到6到8節,而且他沒有絲毫的疲憊和厭倦之感,感受更多的是樂在其中。另一方面通過績效考核、校際循環等辦法提高教師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危機感。3所學校都採取績效考核的辦法來激勵工作在一線、工作成績突出的教師,特別……一中堅持採用校際循環的辦法,來提高老師的競爭意識,增強內部活力。萊州一中高一、高二年級的所有教師(包括班主任),學年末都有一半的老師隨班走,另一半教師淘汰下去;高三年級的所有教師(包括班主任),學年末一半的老師留在高三,另一半教師淘汰下去教高一;連續幾年不能跟班走的調出交流到區域內的其他中國小校,每一年都有10多位老師被調出。

二、更新教育理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在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注重因材施教等方面,這3所學校做了許多有益的嘗試,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一是創新德育途徑。在學生德育方面,3所學校的做法各有千秋。……一中突出一個“嚴”字,比如在管理學生帶手機進校園這一老大難的問題時,他們是態度是堅決果斷的,在得到學生家長的理解和支持後,學校明確規定,只要發現學生帶手機進校園,就必須停課一週,回家反省。所以

在萊州一中校園只能看到學生們手握課本,步履匆匆,沒有發現任何學生攜帶手機或者追逐打鬧;……一中在學生管理上更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學校每兩週大休一次,學生全部回家,中間這周不安排學生上課,學校的所有場館正常開放,學生可以自由在學校內參加各種社團、文體活動,如有特殊情況需要外出的必須辦理請假手續;……一中在學生管理上,牢固樹立生本意識,重視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精氣神”,在設計學生德育方面分為三個部分:一是常規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規則意識,養成良好習慣,二是生命勵志教育,主要針對學生學習動力不足的問題,激勵學生,勇於爭先,三是做好學生心理疏導工作,讓學生敢於交流,善於交流,自信、陽光。

二是凸顯大課間活動的效果。3所學校都特別重視學生的大課間活動,上下午各有30分鐘的大課間活動時間,讓學生堅持跑操,直至大學聯考前。我們觀看了萊州市第一中學、和威海市第一中學的大課間活動。在跑操過程中,每個班級都有特色鮮明的口號,在激昂的音樂中,學生們喊着整齊嘹亮的口號,振奮了精神,提升了士氣,增強了集體凝聚力。

三是開展學科分層次走班教學活動。對於學科分層次走班教學活動,煙台市牟平一中走在全國的前列,他們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吸引了全國許多名校前往學習。……一中的學科分層次教學相比較我們以前進行的總分分層次教學更加科學,也更有針對性。他們的教室是一室兩用,既是行政班,也是教學班,每班室牌上都有兩個名稱。學生根據學科水平情況進行分層,分層後,不同層次的學生有不同的課程資源

和教學要求,課程內容也進行了相應的增減。每個學期末,教學班的學生根據學科水平變化情況都要進行一次調整,行政班的學生保持不變。在進行學科分層次走班教學活動中,學校特別注重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打造高效課堂。

三、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營造和諧育人環境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發展的內涵式品牌,更是提升教育內涵、促進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它對學生的成長起到潛移默化的陶冶、淨化、激勵作用。三所學校都是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一走進……一中即被校園內美麗的景色吸引。……一中充分挖掘地域文化和學校歷史文化,在校內建立歷史文博館和校史展室,以歷史文化名人、學校傑出教師和傑出校友等人的姓名,為學校主要道路、樓宇和廣場進行命名。把“誠勇”校訓和“行勝於言,自強不息”校風製作在校旗、校徽、門碑和儀表鏡上,無意中滲透着對學生的一種激勵。校園內高樹參天,綠草如茵,湖光山色,水鳥嬉戲。這些精心營造的校園文化,正是該校所要追求的校園文化品質,在環境上,致力於把校園打造成一所“最美麗的校園和最有文化氣息的校園。

……一中注重建設生本課堂和情商教育,在學生社團建設方面成效顯著。該校副校長認為,學生社團不僅是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載體,也是新時期開發學生潛能、發展學生個性、培養學生興趣特長、加強合作交流、增強實踐體驗、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舞台。學校先後成立了八大校級學生社團和50多個學部級學生社團,社團活動非常豐富,與學生的聯繫不斷加強。就在……副校長送我們下樓梯時,一名

學生急匆匆地送給了……校長一張請柬,……校長看過後,遞給了我們。原來是學生會邀請……校長3月29日到東校區參加上午8:30-11:30他們舉辦的學生社團展演活動暨“青春進行時”主題藝術節,分“夢想主題”“拼搏主題”“成長主題”,每個主題5個節目,包括樂隊、禮儀表演、辯論、舞蹈、話劇、變臉、浮世繪、合唱等種類。……校長説幾乎每天都能收到學生社團的請柬,自己也非常樂意參與。

四、考察學習得到的啟示

一是學校要有先進的辦學理念。這三所名校共同之處都是有先進的辦學理念,雖然辦學理念不盡相同,然而正是這些不同的理念,造就着特色不同的名校。我們在辦學中,還存在理念不清、目標不明的現象,許多時候都是疲於應付,即便有過一些學習和借鑑,也多是學人皮毛,缺少深層次的思考和前瞻性的視野。

二是全體教幹教師要有眾志成城、堅持不懈的進取精神。名校之所以成功,是由於校長和老師們都有可貴的進取精神,不畏困難,勵精圖治,最終實現了“有思路就有出路,有作為就有地位”的美好願望。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鑑的。

三是具有特色的“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

現代化的設施、深刻的人文內涵和優美舒適的環境是這些名校共同的特點。參觀這些名校,一走進校園就會被匠心獨運的校園文化氛圍所包圍:“會説話”的牆壁,“有靈性”的小草,樓道里獨具匠心的書吧,教室內讀書角里琳琅滿目的圖書,讓我們嗅到了濃濃的書香,感受學校獨特的人文氣息和神韻,真可謂“一樹一草都成景,一磚一瓦皆育人”。

如何才能構建適合自己的校園文化?值得我們深思。

四是教育要更多的“走出去、請進來”。我們學校在區域內享有較高的聲譽,也曾在尖子生培養方面取得較為輝煌的成績,但是近幾年來由於受生源質量等諸多問題的制約,培養全面發展的名優學生任重道遠。但是,我們不能安於現狀、固步自封,要更多地走出去,向名校學習,甘做學生,取人之長,埋頭苦幹,學校才會有長足發展。

感悟名校的成功之道,借鑑名校的成功經驗,是我們這次考察學習的目的。我們會以這次考察學習為契機,冷靜面對自己教育教學工作中存在的問題,找準突破口,真抓實幹,努力縮小與名校的差距,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

學校外出考察報告二

據市教育局的安排,我市國中校長一行50餘人於年年月13日至17日考察了江蘇省如東實驗中學、如東實驗國小、泰興洋思中學、溧水東廬中學、蘇州大學附屬中學等五所學校,共聽課三節,聽報告六堂。收穫頗豐,感慨頗多,現與我校我鎮我市比照,就以下四個方面談差距。

一、重教方面的差距:真正重教

江蘇省各級高度重視教育,真正把教育擺在了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是在真正意義上的實施教育強省戰略,營造了教育發

其一、辦學條件差距大。考察的如東實驗中學、如東實驗國小、泰興洋思中學、蘇州大學附屬中學都是國有民辦性質的學校,其辦學條件當然無法進行對比。而溧水東廬中學是一所農村鄉鎮中學,它的辦學條件很好,如各教室安裝了電子攝像系統、學校有塑膠跑道、師生有標準的宿舍等。如東131所中國小都建設成了高標準的學校,高舉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兩面大旗,近幾年來政府實施了中國小危改工程、佈局調整工程、三新(新課桌、新黑板、新講台)工程、六有工程、校校通工程、四配套工程等,實現了教育的均衡和超前發展。我鎮即使建設成標準化學校就需投入經費500萬元以上,我校也需200多萬元。

其二、經費上差距不小。從我的感覺中,好像江蘇所參觀到的中

學都不存在經費上的問題,辦學條件改造經費、學校運轉經費、教師福利待遇經費等都無需校長操心,而我們的校長要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考慮解決經費問題。我校是一所現僅360名學生的國中,學校沒有任何其它經費來源,教師福利待遇與我鎮兩所國小相比都有很大差距,年頭到年尾,作為校長的我都要愁錢,為錢奔波。

其三、隊伍建設上的差距。江蘇十分重視校級領導幹部隊伍和教師隊伍建設,管理體制比較順暢,努力營造了尊師重教的濃烈氛圍。由於我鎮屬邊遠山區、教師待遇低、教師缺少住房等諸多原因,教師調出的多,調進來的少,教師隊伍不穩定,我們的教師都是憑着一種敬業奉獻的精神在此努力工作。

當然,從湖南省、到瀏陽市、再到大圍山鎮,各級黨委、政府都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地位,努力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做了大量的工作,這不容否認。但我們也必須清醒的認識到,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尤其在落實上。

二、觀念上的差距:以質量為中心

在教育現代化和素質教育的大旗下,江蘇各學校把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的生命線,把提高教育教學質量作為學校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讓家長滿意作為奮鬥目標。因以質量和效益來進行管理,所以使江蘇教育教學質量長期處於全國前列。

其一、打造精幹的教師隊伍。江蘇把質量作為評價教師和學校工作的最重要指標,打造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講奉獻、特別肯鑽研、特別勤學習的教師隊伍。注重名校長、名教師、學科帶頭人、骨幹教師的

培養,而且給予特別高的待遇。我們更注重人文關懷,沒有把質量作為評價教師(因缺乏比較,也不好評價)的主要依據,

其二、建設書香校園。教師與學生都注重讀書,形成制度,學校還特別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其三、課堂教學求實效。我聽了洋思中學八年級語文和七年級數學各一堂,他們的課樸實無華,課堂教學目標明確,講究“堂堂清、日日清、週週清”,只只螞蟻捉上樹,實現了課堂效益的最大化,提出了構建和諧課堂的目標,即緊張、有序、高效,還提出了教育“打假”的問題。溧水東廬中學多年來推行的“講學稿”,以“學”定“教”、“教”“學”合一,實際上是圍繞課標設置大量的題目,讓學生一個個搞懂,最終實現了教學質量的飛躍。

當然,在抓質量方面,我覺得我們現在的作法比較好,但國小要加強質量管理,在課堂教學和有些管理方面要務實,少搞花架子,也確實要打假。

三、管理上的差距:注重創新、總結與推介

所參觀到的各所學校都做到了學校管理規範、制度健全、卓有成效。而且他們還特別注重創新、總結與推介,各學校都有成套的資料,洋思中學和東廬中學還收取門票。

1、如東實驗中學:最大的亮點是學校節會和文化立校理念。他們每年舉辦全員參與的體育節、科技節、文化藝術節等節會。制度文化、管理文化、德育文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等構成了學校文化。學校建有網站,教師都有博客網,注重交流。辦學理念“享受快樂、演繹

精彩”。 2、如東實驗國小:注重生態校園、數字校園、和諧校園、書香校園建設。把學校建設成花園、家園、樂園。特別注重教師隊伍建設,特別注重課堂教學。教育理念“讓兒童天天快樂、讓教育處處精彩”。

如東縣教育局長期開展課堂教學“一聽二警三停製度”,從局領導到學校領導都經常性隨堂聽課。管理上做到了嚴、精、細、實、活。

3、泰興洋思中學:最大的亮點是打造緊張、有序、高效的和諧課堂和“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德育工作上“講求實效、持之以恆”的思想和“生活課程”的設立,辦學思想上“尊重主體、面向全體”。

4、溧水東廬中學:推行“講學稿”,以“學”定“教”、“教”“學”合一。集體備課和捆綁式考核作法。

5、蘇大附中高萬祥校長:書香校園理念、教育打假思想等。

所參觀的幾所學校都有全新的教育理念,都有各自的特色,他們的校長都有全新的、完整的教育思想。我發現,我們缺少創新、總結與推介,我們的校長為“錢”所累、為繁瑣的事務性工作所累,還沒有沉下來去認真研究教育教學,更談不上創新、總結與推介。

四、做一個有思想的校長

考察了江蘇的教育,我真正體會了“一個好校長就是一所好學校,一個有思想校長,就是一所發展的學校”的內涵。我們要根據本校實際情況學習江蘇的經驗。主要是學習江蘇中國小校的先進辦學理念,校長們的先進辦學思想。學習他們的創新精神、實幹精神。學習他們

以質量為中心,狠抓教育教學質量;學習他們努力建設書香校園,以文化立校;學習他們注重反思、總結、推介,注重學校特色發展。可學習借鑑的除了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外,捆綁式質量評價方式、“講學稿”課堂教學模式、學校節會作法、“生活課程”作法、“先學後教、當堂訓練”的課堂教學模式等都值的探討。

根據市教體局的統一安排,我校組織學校領導班子先後深入教育教學一線,進行調研,廣泛與教師座談、交流,虛心徵求他們的意見,並接受反映的問題,對我校教師隊伍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細緻的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校教師隊伍的現狀

近幾年來,我校將教師隊伍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舉行政治學習、工作述職、演講賽、專題研討交流會等活動,尤其是開展思想大討論以來,極大的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使其使命感、責任感普遍增強,人人爭創一流成績的濃厚氛圍正逐步形成。

目前我校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絕大多數教師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敬業愛崗,盡職盡責,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為我市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全校湧現出了一批師德高尚、工作成績優秀、在社會上享有較高威信的模範教師。廣大教師一心撲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學成績和育人質量,使我校

但是,當前我校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仍存在着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有幾個學科教師缺編,造成物理、生物、政治、歷史等薄弱學科,給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另一方面是在教師素質方面有三點不足:

1、思想認識不到位。個別教師雖説教學質量不斷提高,但對師德建設的重要性認識的還不夠。有的教師缺乏愛心責任心,對家長給了好處的孩子特別照顧,對其他不主動溝通與幫扶。

2、工作作風需改進,少數教師業務能力不強,學習態度不好。有的教師不愛讀書、不善於學習,理論水平低,知識陳舊,管理方法、教學方法落後,缺乏現代教育思想;對工作不深入調查研究,不全面瞭解具體的情況,大搞形式主義,真抓實幹做的少,對工作不用心,精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不高,私心雜念較重。

3、質量意識待增強。個別教師敬業精神和進取心不強,職業倦怠,教學上應付,不思進取,敷衍塞責,得過且過,教學成績始終較差。

二、對我校教師隊伍建設的幾點建議

1、切實加強領導,促進師德建設。

由於教師所從事的職業特殊,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業,因此教師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甚至一言一行,都會通過這樣或那樣的方式,對學生的各個方面產生影響。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師德修養,做到愛崗敬業。通過言傳身教,幫助學生完善人格。

首先要成立組織,加強對這項工作的組織領導。讓領導小組切實負起

全校教師職業道德教育督促責任。

其次,繼續在教職員工中深入開展“三講三比三熱愛”的活動,努力提高教職員工的思想素質、理論水平。

第三,各年級組要強化措施,狠抓落實。要認真組織全校教職工讀書學習活動。在學習方式方法上,一要抓住重點學,學習科學發展觀等知識,以學習促進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二要聯繫實際學。要把解放思想學習討論與個人工作及思想實際緊密結合起來;三要構建和諧幼兒校工作結合起來,進一步樹立解放思想,與時俱進,開拓科學發展的思想意識,掀起學習討論高潮。

2、培養樹立典型,帶動全體教師。

典型人物對眾人有較一定的影響,但對教師影響最大、最有説服力的還是他們身邊那些看得見、摸得着的先進人物,因此,我們要培養、樹立一批典型。要把近年來我校教育方面湧現出的先進人物、模範教師篩選出來,總結他們的工作成績,交流他們的先進經驗。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帶動作用,使廣大教師學有榜樣,通過我校“幫、帶”活動實現整個教師隊伍職業道德素質的提升和飛躍。

3、開展業務學習,提升教學能力。

教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太陽每天都是新的。”時代的日新月異就是我們面臨的第一挑戰,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專業知識、業務能力都必須緊隨時代車輪,不斷地更新、拓展、充實、提高。要敏鋭地瞭解新思想,認真地研究新理論,迫切地學習新技術,不斷地提升自身素質。

教師必須做到博學多才。教整理師是學生心目中的偶像,教師博學多才,學生才會“親其師、信其道”。所以教師必須有紮實的專業知識。它表現在精通與知新的方面。精通,就是對所教學科,要掌握其基本理論,瞭解學科的歷史、現狀、發展趨勢和社會作用,掌握重點、難點。不僅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抓住要領,舉一反三,觸類旁通,運用自如,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知新,就是要學習新知識,講課要有新意。當代科學知識分化急劇,新陳代謝迅速,應用期越來越短,知識的創新性越來越鮮明,這就要求教師要吸取新信息、新知識、新理論,不斷充實自己,完善知識結構。專業知識的精通與知新,要求教師自覺參加理論學習、業務學習、外出培訓,堅持接受繼續教育。

4、表彰模範教師,弘揚師德正氣。對我校湧現出來的師德模範教師,學校要進行表彰鼓勵,把師德作為崗位聘任、評優樹模的重要內容,從而營造人人敬業愛崗、教書育人、為人師表、關愛學生的良好氛圍。 愛生是教師的天性。教師必須拉近與學生心靈的距離。教師愛自己的學生,就是要真正找到學生身上的可愛之處,這樣的愛才會是發自內心,持久的。基於這一點,教師要善於瞭解學生的心理變化,與學生交朋友,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係,拉近與學生的心靈距離。

每位教師要時刻按照優秀教師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確立創新意識,善於動腦,勤于思考,開拓進取,始終站在時代的潮頭,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使自己的工作上一個新台階!

5、構建評價機制,科學評價教師。

圍繞市教體局開展的“三查三評”活動,落實對教師的評價。一是完善教師教學工作監測考評方案,以更有利於調動全校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二是每學期組織一次評議教師活動,精心設計評議材料和表格,主要通過三種形式進行:學生評議教師、領導班子成員評價教師和家長評議教師。從而確保對教師工作評價的科學、公平、公正。

6、爭取上級支持,加強薄弱學科。

學校可通過正常渠道與教體局、人事科、教研室的領導進行溝通,反映學校實際情況,爭取領導的理解與支持,儘快解決學科教師缺編現象,解決薄弱學科建設中的師資問題,以保證學校整體教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總之,為了認真貫徹市教體局“以改革創新求發展,用特色內涵鑄輝煌”的工作思路,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實施素質教育,就需要大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使廣大教師敬業愛崗,全身心投入到教書育人這一神聖事業中去。我校要繼續在教職員工中深入開展“三講三比三熱愛”的活動,努力提高教職員工的整體素質,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勇於創新,爭先創優,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辦人民滿意的學校。

學校外出考察報告三

為了瞭解、學習他校的先進的辦學思想和管理經驗,校長培訓班的領導給我們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實驗中學考察學習。

我們首先聽了校長簡要對學校情況的介紹;然後由王校長帶領參觀了該校的有關教學樓、實驗樓、各功能室、學生餐廳、學生公寓及整個校園,我們與其進行了廣泛的交談,提了許多問題,且得到了滿意的解答。

初到實驗中學第一印象是校園的規模大,建築結構合理,整個校園給我耳目一新的感覺;此次考察實驗中學收穫概括有四點:

一、學校管理者個個“精幹”

從聽到的、看到的、瞭解到的,學校的領導班子是一個團結向上、勇於開拓、敢於創新的領導集體。管理者的素質和水平在他們的身上都能一一得到體現。第一政治上,有為他人服務的思想,有很高的理論與政策水平,有自覺的法制觀念;第二思想上,有艱苦奮鬥的作風,有實事求是追求真理的科學精神,有民主意識,有實效與績效觀念;第三道德上,有大公無私,忠於職守,守紀律,顧大局,平等待人,嚴以律己,有自知之明,心胸坦蕩;第四在知識上,具有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以及現代科學知識,特別是本專業的知識;第五在能力上,有認識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有多謀善斷、應變和創新、人際關係、公關、組織協調等能力;第六在身體上,有健康的身體和旺盛的精力;第七在心理上,有健康的心理素質。所由這些決定了他們的領導集體是一個精明的領導集體,是一個能幹的領導集體。

在交談中使我清楚地意識到,在今天全面推行素質教育的時代,大搞創新教育,作為校長首先要做到角色的轉換:

第一,必須由被動服從型向創新性發展。創新是對新時代中國小校長角色扮演的基本要求之一。一名校長必須具有強烈的成就需要,而一旦有了強烈的成就需要,他就會鋭意進取,敢於衝破妨礙創新的清規戒律,並養成求異思維以及人無我有、人有我先的意識,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校長自身的事業心和工作動機,也會在追求創新的過程中得到提升。

第二,必須由“禮讓風格型”向競爭型發展。今天知識經濟環境下的人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激烈、更富挑戰性,由此也導致了今天的教育比以前更具競爭性。處在這樣一種環境下,校長惟有具備競爭意識,敢於競爭,善於競爭,成為競爭的強者,才能創造出最大的教育效益,併成為一名真正專業的學校管理者。過去那種計劃經濟體制下“禮讓風格型”辦教育的校長形象,由於不利於學校的發展,必須做出相應的改變。

第三,必須由穩重守業型向開拓型發展。開拓而不是守業是對中國小校長角色轉換的又一個要求。校長不僅要有卓越的管理能力,而且要具有良好的社交活動能力,注重謀求學校改革發展方略,不斷拓展學校的生存和發展空間。開拓型的中國小校長,在其社交活動中往往通過介紹學校狀況,展示學校的發展前景來爭取社會各界的支持,使學校經費緊缺的矛盾得以妥善解決,交往時能夠做到熱情大方、坦誠無私,既有原則性又有靈活性,充分顯示自己的攻關才能。當然,在開拓學校生存和發展空間的過程中,校長不能失去教育工作者應有的尊嚴和風度,更不能違章操作,而應該努力保持一種既奮發進取又品德高尚的專業管理者形象。

第四,必須由教學管理型向科研型發展。新時期學校工作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教育行為對教育科研的依賴性,因此迫切要求校長增加科研意識,自覺充當科研型校長的角色。很多工作卓有成效的校長都是自己主動抓教育科研,抓學校規劃和決策,健全校內教育科研保障和激勵機制,甚至獨立承擔某項科研課題,以營造良好的校園教育科研環境的。校長也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成為教育科研的內行、專家。由於校長的模範帶頭作用,學校往往會出現教師人人蔘與科研、個個承擔課題的可喜局面,從而大大提高了教師的整體素質,推動了教育改革和素質教育的順利進行。

二、良好的教學環境為師生的身心和學校的發展營造了良好的氛圍

學校的佈局、牆壁的圖畫,樓內懸掛的偉人像、名人名言、警示及激勵性語言,潔淨的牆壁和美麗的校園無不體現着領導者環境育人的良苦用心。學生整潔統一的校服,見面問聲:“老師好!”教師謙遜的談吐,足以體現出師生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是思想觀念、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發展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通過創建良好的校園文化來提高德育的實效性,這也是博興實驗中學領導明智的抉擇。

學校文化建設是通過學校物質文化建設、學校制度文化建設和學校精神文化建設來開展工作的,學校精神文化建設是學校文化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最高層次,學校的形象、個性、風貌往往通過精神文化建設體現出來的。

校園文化之所以引起人們的重視是因為校園文化對學校的整個教育教學以及管理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校園文化的作用突出地體現在五個方面,即價值——指導體系、行為——規範體系、語言——符號體系、信仰——觀念體系、知識——技術體系。

從價值——指導體系的角度看,校園文化就是學校內大家共同認可的價值觀體系,顯然有什麼樣的價值觀就有什麼樣的行為導向,因此校園文化便帶有很強的教育和指導作用。如良好的校園文化可以淨化心靈,陶冶情操,在較為優化的校園環境中,學生的人格得到了塑造,個性到了發展,精神境界得到了昇華,這種潛在的影響對學生的成長所起的作用是非常之大的。

從行為——規範體系的角度看,校園文化又對人的行為規範產生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是學校中每個人都清楚地明白,“在這裏事情應該怎麼辦”,從而促使組織成員不僅僅注重自我利益,更要考慮到學校的利益,就像有的學者所説的:“每個組織都有一套核心的假設、理念和隱含的規劃來規範工作環境中員工的日常行為……除非組織的新成員學會按這些規則做事,否則他就不會真正成為組織的一員。不管是高級管理層,還是一線員工,只要有人違反這些規則,他就會受到大家的指責和嚴厲的懲罰。遵守這些規則是得到獎勵和向上流動的基本前提。”

從語言——符號體系的角度看,語言符號是人們文化交流的工具,有了鮮明的、健康的校園文化,大家就顯然會有更多的共同語言,在共同語言基礎上開展活動就會更顯生動活潑、豐富多彩。在教育實踐中我們也會看到,凡是具有強勢校園文化的學校,其校園文化活動往往就會形式多樣,既有高雅的活動,也有普及性的活動,參加者也往往涵蓋面廣,既有學生也有教師和學校領導者。在這裏,校園文化實際上起到了一種社會粘合劑的作用,它通過為組織成員提供共同的語言和相似的愛好而把整個組織聚合起來。

從信仰——觀念體系的角度看,校園文化歸根結底代表了一種被學校大多數人所認可的核心價值觀念。校園文化越強的學校,師生員工對這種核心價值觀的信仰就越堅定,對學校的認同感和凝聚力就會增強,由此產生的行為方式也會趨於一致和自覺。從這個意義上講,校園文化實際上已經成為一所學校的思想旗幟。

從知識——技術體系的角度看,校園文化也具有積極性的意義,他對人的培養具有巨大的影響。開展積極向上、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能增知益智,促進學生認知的深化,使學生了解學科知識以外的未知世界,培養起觀察力、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形成某種特長愛好,增進其社會實踐活動的才幹。

在校園文化的建設中,學校的領導一方面要在學校中保持原有的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另一方面又要注意吸收外界新鮮而富有生命力的文化要素,使自身的組織文化不斷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

三、人力資源管理

學校教育教學的管理中,教師管理佔着舉足輕重的地位,進一步地講就是要抓好教師隊伍的建設和管理。這就是學校人力資源管理的重要的一方面,著名管理學家德魯克就有一段精闢的論述:能夠增大的資源只能是人力資源,所有其他的資源都受力學定理的制約。人們可以更好地利用這些資源,或者較差的利用這些資源,但這些資源絕不會產生出比投入的總量更大的產出。……在人類所有能夠運用的資源中,只有人才能生長和發展。

在考察的過程中,通過交談了解深感博興實驗中學的領導,在學校人力資源的管理上取得了巨大成績,是令我們所矚目的。

四、校本課程的開展

走進實驗中學的校園,你隨處可見的是英語的標牌和警示性的語言,這是本校在開展校本培訓,開設校本課程的活動以後所取得的成就。

校本培訓這是一種近幾年開始興起的培訓方式,它是由學校組織,聘請大學或學院有關專家參與設計,針對學校實際制定培訓方案。校本培訓可以是講座型,即請校外專家到校定期開設系列講座,講座內容由學校和專家商定;也可請大學有關院、系單獨為本校開辦研究生課程班;還可以自己組織,由本校優秀教師介紹教學心得,或定期觀摩課堂教學等。校本培訓的優點是密切針對學校實際,培訓的時效性突出,因為它完全是學校自行策劃、自行組織的,另外培訓費也比較低,受益面也較廣。正基於此,實驗中學的領導者抓住這大好時機,具有超前意識地把這項工作率先開展起來,抓校本培訓,開設校本課程,並且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學校考察報告 篇四

年月日至日,以校黨委書記為團長的考察團,赴澳大利亞、新西蘭有關高校進行考察,取得圓滿成功,達到預期目的。現將考察情況和主要收穫報告如下。

一、考察的主要目的

落實校黨委提出的“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辦學之路”的辦學指導思想,進一步加強宣傳,擴大影響,開拓與澳大利亞、新西蘭有關高校的交流與合作,爭取在聯合辦學、合作科研、教師培訓、學生交流、學生海外就業等方面有實質性的突破;學習和借鑑國外學生培養的先進理念和經驗,提高我校教學質量;具體洽談中外合作辦學事宜等。

二、考察活動的基本情況

代表團先後訪問、參觀了澳大利亞博士山學院、南昆士蘭大學、莫納什大學、詹姆斯庫克大學、悉尼大學、新西蘭基督城理工學院等高校,拜訪了中國駐悉尼領事館,會見了澳大利亞、新西蘭有關留學、海外就業服務機構代表。

3月7日上午,代表團在博士山學院訪問,該校行政總裁吉爾·拜德女士、達雷爾·凱恩和澳科集團董事長鄭長厚先生等接待了我們。拜德首先代表博士山學院對我團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接着介紹了博士山學院的基本情況。

博士山學院(box hill institute of tafe)創建於1924年,位於澳大利亞第二大城市墨爾本,是一所由澳大利亞政府建立的學校,目前是澳洲最大的tafe學校之一。學院共有三個校區,有各類學生35810,留學生1360人。各類常規專業有527個,短期專業有327個,bhi是全澳有權頒發學士學位的tafe院校。

該校有學士課程,也有普通課程。課程形式包括:短期課程,遠距離課程,網上課程,培訓職業培訓課程,職業證書任證等。各種課程不僅適合高中畢業生直接升學,也適合在職人士進修。學校採用小班教育,教職工均受過專業培訓,富有經驗並熱心施教,能提供專業而友善的教學支持。現代的教學方法和訓練設施保證了所有課程的順利進行。

博士山學院以其高質量和國際水平的教育在國內外贏得了良好的聲譽,並積極開展合作辦學,以滿足教育全球化的需要。博士山學院對外宣傳的統一口徑就是“global education”(全球教育)。由於其在國際聯合辦學方面做出了突出成就,xx年墨爾本市予以頒獎表彰。

拜德介紹完情況之後,周書記簡單介紹了我們訪問的主要目的和意願。他説,我校“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辦學之路”,把博士山學院作為我校在澳大利亞主要的合作對象,此次來訪就是具體洽談和啟動雙方聯合辦學事宜。博士山學院的辦學理念先進務實,教學方法和實驗、實踐、實訓體系及模式符合當前中國教育改革創新和辦學實際的需要,雙方進行聯合辦學,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希望雙方達成和儘快實施聯合辦學協議。同時,提出建立聯繫機制、明確雙方聯繫人(陳曜---jill baird)的建議。得到對方的認同和讚賞。

下午,博士山學院汽車及生物專業的負責人凱恩和皮特分別介紹了各自專業情況;拜德介紹了相關課程內容及結構等情況,就雙方合作辦學的主要形式、教學運行方式、教材安排、教師派遣等有關問題進行了商討。最後達成一致,周書記代表我校與博士山學院簽訂了合作辦學意向書。之後,凱恩、鄭董陪同代表團參觀了該校汽車、機械和生物工程實驗室、實習實訓車間等場所。

3月8日,代表團到莫納什大學考察,參觀了莫納什大學校園,圖書館,學生活動中心等。3月11日,代表團參觀了詹姆斯庫克大學。

3月12日,代表團到南昆士蘭大學訪問,副校長福勒、副校長兼機械工程系主任布倫、國際部主任勞恩以及院系有關人員接待了我們。雙方介紹了各自辦學情況以及機械、土木、建築工程等專業情況,探討了學生培養、專升本、本讀研等相關事宜,就學分互認、學生到南大拿同等學位、以2+2、3+2等合作交流形式達成了基本意向。

3月14、15日,代表團先後參觀了悉尼大學,悉尼奧運村,悉尼歌劇院,拜見了中國駐悉尼領事館白剛參贊。白參贊向我們介紹了到澳洲教育和到澳洲留學、就業的有關情況,周書記介紹了代表團出訪的目的和主要任務。白參贊給予了高度評價,説澳洲高等教育尤其是職業技能教育很發達,我們的辦學思路和做法算是“找準了方向、走對了路子”,即符合國家教育方針、政策和教育部最新文件精神,也適應了當今世界職業技能人才培養模式和就業需求實際,完全贊同和熱情支持中澳合作辦學活動。

3月17日,上午代表團拜見了新西蘭坎特伯雷發展局亞洲部主任馮躍進教授。下午,在馮主任陪同下到新西蘭基督城理工學院進行訪問,國際部主任beth、機械工程學院主任fiona出面接待,雙方就學生交流、專業實踐、教師培訓等雙方共同關注的問題進行了探討,形成了共識,並表示儘早啟動實質性的合作關係。在兩位主任的陪同下,代表團參觀了校園環境和汽車、機械工程實驗室、實訓車間。

在訪問過程中,代表團還拜訪了當地教育服務機構和組織,並就開拓海外就業市場進行了富成效的會談,形成了一些思路和計劃框架,近期還會細化和完善。

三、考察活動中的認識和體會

此次考察開闊了眼界,拓展了視野,深刻認識到澳洲高等教育有許多方面值得我們思考和研究、學習與借鑑。

(一) 文明程度很高,公民素質很好。所到之處,無論路旁偶遇還是街上問路,都會有友好的微笑、熱情的招呼,會讓你受到尊敬、感到愉快,處於平等、和諧的人際關係之中。

(二)社會十分重視教育。澳大利亞的法律規定:孩子必須接受強制性的學校教育,不允許學生待在家裏,既不讀書又不工作。對教育的投入是全社會性的,除政府下撥充足的財政經費外,家長和社會各界也會對學校的建設自願捐資,如幫助學校建一個電腦房或健身房等。企業也會向有關職業培訓學校提供實驗實訓設備,如我們參觀學校的汽車系實驗室裏有許多新的發動機、各種部件都是由各汽車製造廠自願捐助的,供學生實習實訓、拆卸復裝使用,瞭解最新的科技成果使用情況。

(三)在教育中,十分注重“以人為本”,深感處處體現着“人性化的管理”理念。在教育體系上,學生學完十年義務教育後,可以選擇就業或繼續學習。澳大利亞的職業教育是與終身教育相聯繫的,所以即使大學畢業後,或者工作一段時間後,如果覺得自己缺少某方面的能力,可以重新回到技術學院去學習相關的課程,進tafe學習沒有年齡限制,而學習的費用只是普通大學的十分之一。在課程設計上,充分考慮了學生髮展的多樣性,十分尊重學習者的需求。在校園建設上方面,澳洲校園沒有圍牆,佈局合理,結構完善,美化綠化得非常好。在校園裏,到處都能見到學生們無憂無慮地進行各種體育活動,或悠閒自在地在舒適靜謐的圖書館看書、上網查找資料,或神情自若地在教育室裏、實驗室裏上課、做實驗。學校各種設備設施非常完善、便利,而且教室裏、實驗室裏、活動中心裏很多東西是由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設計的或由學生和老師一起設計的。學生有自己經營管理的學生中心,設施更加齊全,活動便利。

(四)職業技能教育非常發達,體系完善(包括tafe的培訓),上職業學校的人越來越多,往往還是在職帶薪上學。澳大利亞進行職業教育的主體力量是技術和繼續教育學院(technical and further education,以下簡稱tafe)。博士山學院也屬於這類院校。

(五)十分注重教學資源的有效配置。前面提到澳洲學校教育經費十分充裕。但從我們參觀的幾所學校的情況來看,學校的建設大多以“高效、實用、夠用、物盡其用”為原則,學校建設佈局合理,樸素大方,自然和諧,舒適便利。學校的體育設施十分普及,但所有的設施設備並不追求豪華和氣派。學校圖書館的藏書量並不是很多,但所有的書籍都是對學生學習有用的,而且全國各學校及各級政府圖書館資源共享。學校師資配置合理,專職教師不多,大部分都是兼職教師,但都要進行嚴格考核、選拔、培訓和聘用過程,保證勝任本職工作,人盡其才。管理人員十分精練,但素質都很好,工作效率很高。

(六)十分注重人與環境的關係

到澳新考察,給我們的第一印象便是天空特別的藍,空氣也非常清新,到處鬱鬱葱葱、綠草如茵、風景如畫。澳、新的大學校園,一般都是沒有圍牆,沒有氣派的門樓。校園的建築與綠化與整個城市完全融為一體,城中有校,校中有街,十分協調,同時也能更好地發揮學校的社會功能,充分體現了大學社會化程度。

四、考察取得的主要成果

訪問期間,代表團受到了當地有關高校和機構的高度重視與熱情接待,得到了密切配合和積極支持,訪問行程進行得非常順利,圓滿完成考察任務,達到預期效果。

(一)此次對澳大利亞、新西蘭的成功訪問啟動了與澳洲高校實質的合作,擴大了國際合作空間,是我校堅定不移地走開放辦學之路取得的新成果,是加強國際合作交流、推進我校國際化進程的一個新的里程碑。

(二)我校與博士山學院在汽車、生物工程等專業領域簽訂實質性的合作辦學協議,與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學院等院校達成了學生交流、專業實踐、教師培訓等合作交流意向,這不僅拓展了合作辦學項目專業領域,也充實和豐富了合作辦學項目的內容和形式,為實現校黨委提出的要在新的國別、新的專業領域開展國際合作辦學項目的目標創造了條件,為培養本地區支柱產業所急需要的具有全球視野的創新型實用人才奠定了基礎、提供了平台。

(三)訪問期間,代表團搶抓時機積極宣傳襄樊學院的辦學特色、校園風貌和人文環境,宣傳襄樊市的攸久歷史、燦爛文化和城市魅力,加強了外國朋友對襄樊學院、襄樊市的瞭解和認識,提高了學院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營造開放辦學、國際合作交流的良好氛圍。尤其是在基督城理工學院,代表團副團長國際教育學院副院長陳曜用ppt形式介紹了襄樊學院和襄樊市,得到該校領導的熱烈讚賞。

(四)在訪問過程中,會見了澳洲教育服務機構,瞭解了學生出國留學、海外就業的最新形勢和運作模式,掌握了相關信息資源,為開闢海外就業市場打下了基礎。

(五)通過十幾天的身臨其境、耳濡目染,較為深入地瞭解了英聯邦制教育模式及特點,深深體會到澳、新國家教育制度的優勢:人本化的教育思想、先進的教育理念、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和實踐能力的制度安排和方案系統、教學、實驗、實訓立體交叉一體化 的教學模式,等等都使我們深受啟發,獲益良多,是我校進行教學和管理工作改革、完善人才培養的寶貴參考資源。

五、建議

1、認真研究澳洲大學,特別是被訪院校的教學理念、方式、方法和內容,並進行科學改造,積極引進。

2、分析各學科尤其是重點學科的內涵價值和現實意義,進一步完善辦學定位,注重做到教學型要有針對性,研究型要注重地方性,應用型要立足全球化。科學合理設置課程,儘量減少空、大、虛的比例。必修課要向專業基礎方向傾斜,共公課、選修課要向職業技能方向傾斜,緊跟科學發展、工業進步、技術革新,適時吸收、引進新東西,讓學生能學到更實際、更實用、好就業的知識和技能。

3、調整和完善人才培養方案,搞好人才培養定位,走出一條理論學習、知識運用、能力培養、實踐鍛鍊相結合的人才培養之路,培養具有全球視野和國際意識,適應全球化形勢需要,在國內外都能就業的實用人才。

4、進一步擴大和加強系院辦學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系院辦學能動性,建立更加自主、自律、靈活、機動的辦學體制和運行機制。

5、理工科類專業要更加註重實踐環節,注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探索和實行模擬現場、“情景教學”、教學-實驗-實訓立體交叉一體化教學模式。

6、強化導師的指導作用,制定方案和措施積極引導教師溶入社會、緊跟時代、深入實際,與科學技術、生產實踐緊密結合,及時更新、充實和掌握新知識、新理念、新的科技成果,做到先知先覺,並將其應用於教學、實驗。在教學中,要不斷設計具有挑戰性的、沒有現成答案的專題,引導、鍛鍊學生的自主學習、自主研究、自主發現新的問題並提出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的能力。要改進教師工作、生活條件,完善相關的服務設施。各系院員工休息室要有冰箱、微波爐、飲水機等必要的生活設備。

7、保障實驗室、實訓場所的開放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動手時間,自主自願自在地進行各種實驗、實踐、實訓和設計創造活動。

8、繼續完善與博士山學院合作辦學項目,與南昆大、基督城理工學院的合作項目要注意跟進,爭取儘早啟動和實施實質性的合作項目。總結、提煉我院國際合作辦學的過程和經驗,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源和有利形勢,把國際教育學院辦成國際化教育的實驗田。研究和設計相關方案,探索和試行學分制。

9、一切為了學生,引導和轉變學生就業觀念,增強畢業生適應社會的能力,以新的視角思考學生就業取向,積極拓展海外就業市場,加大海外就業力度。

學校考察報告 篇五

20**年4月22日——4月24日,在教育局張局長、教研室陳主任的帶領下,全市30名國中校長對濰坊廣文中學、濰坊五中、壽光世紀學校進行了考察學習。這次學習感到很受震動:震驚一詞可以用來概括這次考察的感悟。震驚濰坊課程改課的深刻與全面;震驚濰坊教育的騰飛;震驚濰坊教育管理的前瞻與精細。

一、濰坊廣文中學:

1、學生素養:學生有着良好的行為習慣。從來沒有看到學生的打鬧、摟抱、説髒話。看到的是學生的文明禮貌,走路靜悄悄,幾人成行,特別是去運動場上體育課,學生排着隊,打折牌子,這個牌子是學生班級名稱。靜靜的,沒有吵鬧,但是每個學生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恰逢學校組織實驗技能考試。學生排着隊靜靜的在那裏等着。這是一種風景,這更是學生素養的高度體現,這一切源自學校課程的開發,源自學校德育大講堂對學生心靈的感染。

2、家長委員會參與了學生的管理。在我們進教室聽課的時候,看到有家長坐在教室裏聽課。下課後,對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起初認為是學校的老師,一問,才知道是學生家長。原來學生家長委員會,安排每天有一名家長在學校聽課,她説,他們的責任既是副班主任,又是班長的角色。幫助學校管理學生,同時對家長理解學校、理解教師做了有力的溝通。

把家庭教育延伸到學校,促進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學校各項事務,對學校辦學行為、教師執教行為進行直接監督,促進了各項育人制度的有效落實。家長和學校一起攜手育人,共同築造出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3、課程開發極具特色。孩子的歸結點是課程。孩子,家庭給予物質營養;學校給予精神營養。

成功構建起了“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即“生本化的學科課程”、“特色化的學校課程”、“個性化的活動課程”。課程包括學科課程-——素質教育的根基;活動課程——個性特長的保障;特色課程——學校特色的依託整合教材。

教師以現有的教材為基礎,整合其他版本教材中最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部分,使學習內容更加適合學生。每學年為各學科提供3-5種不同版本的教材,各學科教師分工合作,共同整合教材,編制出適合學生的教材。整合教材還包括對教材內容進行結構體系的整合。例如,地理學科在學習國家區域地理時,整合為“低緯度的國家”、“中緯度的國家”、“高緯度的國家”三部分。是語文教研組為學生量體定製的不同題材的名篇,學生人手一冊,三年內熟讀背誦。

活動課程:發展學生的個性

“個性化的活動課程”包括“入校課程”、“國旗下講話課程”、“主題教育課程”、“班會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社團課程”、“節日課程”、“陽光60分課程”、“演講與口才課程”、“離校課程”等十大課程模塊,成為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重要保障。

特色課程主要指引橋課程

“引橋課程”是指為學生學習新知尤其是重難點的突破,做好前置知識或背景的鋪墊。七年級學生的小初銜接、八年級學生的“兩極分化”、九年級學生高中學習的適應不良,都需要搭建引橋解決。“引橋課程”包含三個系列:一是小初引橋課程。旨在幫助七年級新生消除學習的前置障礙,()適應國中學習。其基本流程是:梳理與國中學習相關的前置知識-並進行分析-找到前置缺陷-建設引橋課程-實踐驗證並總結。一般新入校的七年級學生會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引橋課程。比如,英語學科中音標的學習就是小初引橋的重要內容。二是難點引橋課程,破解學習難點,減少“兩極分化”。各學科老師給學生搭建的“難點引橋”,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從思維障礙尋找切入點,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置於“前置知識”的鋪墊之下,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越過“障礙點”。基本流程是:“各學科梳理知識點→面向師生調研學習難點→研究難點背後的障礙點→建設引橋課程→實踐驗證並總結”。比如物理中在講槓桿原理前,讓學生先感知體驗一下鉗子、壓水井等。三是實施“高中引橋課程”,着眼於學生長遠發展,在九年級為其順利適應高中學習“搭橋”。學校為各科教師配齊高中教材,各學科教師把與高中學習有關的鋪墊,放在國中相應章節中處理,為將來高中學習奠定基礎。

4、學校校史館:系統規範,具有極厚的歷史沉澱。

學校校史館既體現了學校悠久的歷史,又凸顯了學校的管理、教學、課改等各個方面。學校深厚的歷史積澱彰顯一色。

二、濰坊五中

考察時間:4月23日

這所學校是全國合作教學培訓基地。多位專家和教育名人對學校予以指導過。

學校的校訓:做適合學生的教育

課堂教學

教室內兩面牆都有黑板,學生展示交流用。

作文:自評——互評——教師評

聽了語文、歷史、數學三節課,共同點:注重小組的合作。首先小組合作,發現問題提出來,學生予以解答。特別是歷史課,在選擇題的提問時,學生先回答,然後指出採用的什麼方法。老師一是對相關問題拓展,而是指出回答該問題時的關鍵詞語。材料分析題,特別注重方法,要求學生首先看問題,把要點劃出來;再看材料和註釋,捕捉有效信息;三是回憶有關知識點,列出答案。數學教師注重數學思想的應用。包括轉化、等積法、建模思想等。

濰坊五中深入研究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圍繞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構建,以“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研究為突破口,進行了堅持不懈地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了“三課型五環節教學”模式,改變了課堂結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堂效益明顯提升。

自主、互助、學習型教學模式

自主,是指問題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規律有學生自己去探索應用,概念由學生自己去概括提煉,文本由學生自己去解讀感悟,實驗由學生自己去設計操作,作業由學生自己去佈置選擇。

互助,是基於小組內外互動的學生問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幫學生、學生檢查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引領學生。

學習型,即由教為主變為學為主,由個體學習為主變為合作學習為主,課堂不再是教師講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學生自主學習、研究、交流的場所,教師的講堂真正變成了學生的學堂。

課型五步教學法

五步教學即:學(預習自學)──研(合作探究)──展(交流彙報)──教(精講提升)──達(當堂達成)。

新授課的教學模式是:情境導入、明確目標──學案導學、導引誘思──展示交流、點撥提升──當堂鞏固、課堂總結──達標檢測、佈置作業。

複習課的基本模式是:概括導入、確認目標──梳理知識、落實雙基──典題引導、點撥深化──達標練習、提升能力──反思歸納、課堂小結五個環節。

講評課的基本模式是:錯題統計、找準錯因──自主糾正、反思內化──展示思路、暴露問題──重點點撥、方法指導──變式訓練、二次達標。

主題性閲讀圖書

各個年級的語文配發語文學習相關的資料。

三、壽光世紀學校

1、名師眾多:特級教師4名,山東省教學能手、齊魯名師等21名,齊魯名師23人,濰坊市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名師86人,壽光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185人。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西部中國小校長影子培訓項目基地”。2、校訓符合辦學特色和教育教學的發展規律。建校八年來,學校始終遵循校訓“每天進步一點點”,校風“責任、合作、創造”,以“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為核心理念,以培養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學習能力和有創新精神的人為育人目標,努力創辦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讚譽的基礎教育品牌學校,形成以“小班化、寄宿制”為特色,集生態化、人文化、信息化於一體的基礎教育品牌學校。

3、管理精細,處處體現學校管理的細微之處。如教室門前都有一個長長的走廊,上邊擺滿了學生自己帶來的'花。學生在上面做好了標籤,什麼類,如何種植等等。既美化了環境又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每個教室前面的書櫥上,都辦成了極具特色的宣傳櫃,分專欄、分系列。如烹飪系列。由學生自己收集,上邊是圖片,下邊是每種食物的烹飪方法。讓學生學到了很到知識。學校的管理體現在角角落落。

特別是學校的各種材料,都認真裝訂,歸納。有封面。

4、社團建設突出。學校針對學生的特點建立了很多的社團,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特別是學校的綠色環保教育。我們在參觀學習中看到了學生在綠色環保中,親手製作的各種東西,很有創意。

學習啟迪:

1、抓住了教育管理的領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學的辦學思想統帥學校。住了教育管理的領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學的辦學思想統帥學校。

2、抓住了學校建設的關鍵要素,發展教師,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3、抓住了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優化課程,提高課程建設與實施質量。

4、國家(地方)課程生本化、學校課程特色化、學生活動課程化的路子,逐步構建起“生本化的國家課程、特色化的學校課程、個性化的活動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將課堂與課外、統一目標與特色目標、共性與個性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既保證了課堂的高效,又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5、抓住了提升教學質量的決定性要素,改革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

6、教學的根本在課堂,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濰坊市的課堂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很多學校已經構建了自己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

總之,對濰坊三處學校的學習和考察,感受頗深,我將結合學校的實際,借鑑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把我們自己的學校辦好,辦出特色。

學校考察報告 篇六

XX年4月22日——4月24日,在教育局張局長、教研室陳主任的帶領下,全市30名國中校長對xx廣文中學、xx五中、xx世紀學校進行了考察學習。這次學習感到很受震動:震驚一詞可以用來概括這次考察的感悟。震驚xx課程改課的深刻與全面;震驚xx教育的騰飛;震驚xx教育管理的前瞻與精細。

一、xx廣文中學:

1、學生素養:學生有着良好的行為習慣。從來沒有看到學生的打鬧、摟抱、説髒話。看到的是學生的文明禮貌,走路靜悄悄,幾人成行,特別是去運動場上體育課,學生排着隊,打折牌子,這個牌子是學生班級名稱。靜靜的,沒有吵鬧,但是每個學生的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恰逢學校組織實驗技能考試。學生排着隊靜靜的在那裏等着。這是一種風景,這更是學生素養的高度體現,這一切源自學校課程的開發,源自學校德育大講堂對學生心靈的感染。

2、家長委員會參與了學生的管理。在我們進教室聽課的時候,看到有家長坐在教室裏聽課。下課後,對上課不認真聽講的學生進行批評教育。起初認為是學校的老師,一問,才知道是學生家長。原來學生家長委員會,安排每天有一名家長在學校聽課,她説,他們的責任既是副班主任,又是班長的角色。幫助學校管理學生,同時對家長理解學校、理解教師做了有力的溝通。

把家庭教育延伸到學校,促進了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合力的形成。另一方面,廣大家長積極參與學校各項事務,對學校辦學行為、教師執教行為進行直()接監督,促進了各項育人制度的有效落實。家長和學校一起攜手育人,共同築造出良好的教育環境讓孩子健康、快樂成長。

3、課程開發極具特色。孩子的歸結點是課程。

孩子,家庭給予物質營養;學校給予精神營養。

成功構建起了“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即“生本化的學科課程”、“特色化的學校課程”、“個性化的活動課程”。課程包括學科課程-——素質教育的根基;活動課程——個性特長的保障;特色課程——學校特色的依託

整合教材。

教師以現有的教材為基礎,整合其他版本教材中最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最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部分,使學習內容更加適合學生。每學年為各學科提供3-5種不同版本的教材,各學科教師分工合作,共同整合教材,編制出適合學生的教材。整合教材還包括對教材內容進行結構體系的整合。例如,地理學科在學習國家區域地理時,整合為“低緯度的國家”、“中緯度的國家”、“高緯度的國家”三部分。

廣文400篇》,是語文教研組為學生量體定製的不同題材的名篇,學生人手一冊,三年內熟讀背誦。

活動課程:發展學生的個性

“個性化的活動課程”包括“入校課程”、“國旗下講話課程”、“主題教育課程”、“班會課程”、“綜合實踐課程”、“社團課程”、“節日課程”、“陽光60分課程”、“演講與口才課程”、“離校課程”等十大課程模塊,成為發展學生個性特長的重要保障。

特色課程主要指引橋課程

“引橋課程”是指為學生學習新知尤其是重難點的突破,做好前置知識或背景的鋪墊。七年級學生的小初銜接、八年級學生的“兩極分化”、九年級學生高中學習的適應不良,都需要搭建引橋解決。“引橋課程”包含三個系列:一是小初引橋課程。旨在幫助七年級新生消除學習的前置障礙,適應國中學習。其基本流程是:梳理與國中學習相關的前置知識-並進行分析-找到前置缺陷-建設引橋課程-實踐驗證並總結。一般新入校的七年級學生會用一個月左右的時間進行引橋課程。比如,英語學科中音標的學習就是小初引橋的重要內容。二是難點引橋課程,破解學習難點,減少“兩極分化”。各學科老師給學生搭建的“難點引橋”,密切聯繫生活實際,從思維障礙尋找切入點,使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置於“前置知識”的鋪墊之下,最大程度地幫助學生越過“障礙點”。基本流程是:“各學科梳理知識點→面向師生調研學習難點→研究難點背後的障礙點→建設引橋課程→實踐驗證並總結”。比如物理中在講槓桿原理前,讓學生先感知體驗一下鉗子、壓水井等。三是實施“高中引橋課程”,着眼於學生長遠發展,在九年級為其順利適應高中學習“搭橋”。學校為各科教師配齊高中教材,各學科教師把與高中學習有關的鋪墊,放在國中相應章節中處理,為將來高中學習奠定基礎。

4、學校校史館:系統規範,具有極厚的歷史沉澱。

學校校史館既體現了學校悠久的歷史,又凸顯了學校的管理、教學、課改等各個方面。學校深厚的歷史積澱彰顯一色。

二、xx五中

考察時間:4月23日

這所學校是全國合作教學培訓基地。多位專家和教育名人對學校予以指導過。

學校的校訓:做適合學生的教育

課堂教學

教室內兩面牆都有黑板,學生展示交流用。

作文:自評——互評——教師評

聽了語文、歷史、數學三節課,共同點:注重小組的合作。首先小組合作,發現問題提出來,學生予以解答。特別是歷史課,在選擇題的提問時,學生先回答,然後指出採用的什麼方法。老師一是對相關問題拓展,而是指出回答該問題時的關鍵詞語。材料分析題,特別注重方法,要求學生首先看問題,把要點劃出來;再看材料和註釋,捕捉有效信息;三是回憶有關知識點,列出答案。數學教師注重數學思想的應用。包括轉化、等積法、建模思想等。

xx五中深入研究了學生的學習規律,圍繞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構建,以“小組有效合作學習”研究為突破口,進行了堅持不懈地探索與實踐,總結出了“三課型五環節教學”模式,改變了課堂結構,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學生的學習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課堂效益明顯提升。

自主、互助、學習型教學模式

自主,是指問題由學生自己去發現解決,規律有學生自己去探索應用,概念由學生自己去概括提煉,文本由學生自己去解讀感悟,實驗由學生自己去設計操作,作業由學生自己去佈置選擇。

互助,是基於小組內外互動的學生問學生、學生教學生、學生幫學生、學生檢查學生、學生影響學生、學生引領學生。

學習型,即由教為主變為學為主,由個體學習為主變為合作學習為主,課堂不再是教師講授表演的舞台,而是學生自主學習、研究、交流的場所,教師的講堂真正變成了學生的學堂。

課型五步教學法

五步教學即:學(預習自學)──研(合作探究)──展(交流彙報)──教(精講提升)──達(當堂達成)。

新授課的教學模式是:情境導入、明確目標──學案導學、導引誘思──展示交流、點撥提升──當堂鞏固、課堂總結──達標檢測、佈置作業。

複習課的基本模式是:概括導入、確認目標──梳理知識、落實雙基──典題引導、點撥深化──達標練習、提升能力──反思歸納、課堂小結五個環節。

講評課的基本模式是:錯題統計、找準錯因──自主糾正、反思內化──展示思路、暴露問題──重點點撥、方法指導──變式訓練、二次達標。

主題性閲讀圖書

各個年級的語文配發語文學習相關的資料。

三、xx世紀學校

1、名師眾多:特級教師4名,山東省教學能手、齊魯名師等21名,齊魯名師23人,濰坊市教學能手、特級教師、名師86人,壽光市學科帶頭人、教學能手185人。學校被教育部確定為“首批西部中國小校長影子培訓項目基地”。

2、校訓符合辦學特色和教育教學的發展規律。建校八年來,學校始終遵循校訓“每天進步一點點”,校風“責任、合作、創造”,以“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名學生”為核心理念,以培養有愛心、有責任感、有學習能力和有創新精神的人為育人目標,努力創辦學生喜歡、家長滿意、社會讚譽的基礎教育品牌學校,形成以“小班化、寄宿制”為特色,集生態化、人文化、信息化於一體的基礎教育品牌學校。

3、管理精細,處處體現學校管理的細微之處。如教室門前都有一個長長的走廊,上邊擺滿了學生自己帶來的花。學生在上面做好了標籤,什麼類,如何種植等等。既美化了環境又讓學生學到了知識。而且每個教室前面的書櫥上,都辦成了極具特色的宣傳櫃,分專欄、分系列。如烹飪系列。由學生自己收集,上邊是圖片,下邊是每種食物的烹飪方法。讓學生學到了很到知識。學校的管理體現在角角落落。

特別是學校的各種材料,都認真裝訂,歸納。有封面。

4、社團建設突出。學校針對學生的特點建立了很多的社團,讓學生的個性得到張揚。特別是學校的綠色環保教育。我們在參觀學習中看到了學生在綠色環保中,親手製作的各種東西,很有創意。

學習啟迪:

1、抓住了教育管理的領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學的辦學思想統帥學校。住了教育管理的領先要素,更新理念,用科學的辦學思想統帥學校。

2、抓住了學校建設的關鍵要素,發展教師,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3、抓住了學校教育改革的核心要素,優化課程,提高課程建設與實施質量。

4、國家(地方)課程生本化、學校課程特色化、學生活動課程化的路子,逐步構建起“生本化的國家課程、特色化的學校課程、個性化的活動課程‘三位一體’的課程體系”,將課堂與課外、統一目標與特色目標、共性與個性發展緊密地結合起來,既保證了課堂的高效,又促進了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

5、抓住了提升教學質量的決定性要素,改革課堂教學,打造高效課堂。

6、教學的根本在課堂,課堂的主人是學生,濰坊市的課堂教學改革如火如荼,很多學校已經構建了自己的“生本課堂”教學模式。

總之,對xx三處學校的學習和考察,感受頗深,我將結合學校的實際,借鑑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把我們自己的學校辦好,辦出特色。

XX年8月4日

學校考察報告 篇七

在學校教育教學實踐中抓好黨建工作——赴雲、貴兩省教育考察報告

一、考察目的

按照鞍山市中國小書記培訓班教學計劃的要求,4月18日至29日,由市教育局組織部李文魁部長帶隊,局直屬單位和鐵西區參加培訓的部分書記共27人,赴雲南、貴州兩省進行了教育實地考察。這次教育考察的主要目的是通過對雲、貴兩省知名學校的參觀與考察,近距離地感受祖國西南邊陲的地域文化、教育實踐以及學校黨建工作的實際情況,把當地學校在加強黨的建設、培育校園文化等方面的經驗和做法帶回來,為進一步拓寬思路,提高學校黨務工作者的領導水平提供幫助。

二、考察概況

這次教育考察歷時10天,重點考察了貴陽一中、貴陽二十七中、昆明三中和大理下關一中四所學校。期間聽取了各校書記、校長的介紹,與班子成員進行了友好、親切的座談,就大家所關注的問題作了認真的交流和研討,參觀了學校的校容校貌。雖然旅途勞累,但是大家增長了閲歷,開闊了視野,可謂受益匪淺,不虛此行。

1、貴陽市第一中學。該校建於1906年,是一所有近百年曆史的名校,現有教師283人,4000多名學生,74個教學班,是貴州省目前唯一的一所省級一類示範高中。學校擁有國家級骨幹教師3人,省級骨幹教師17人。學校以健全人格、自主發展、求真向上的辦學理念,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優秀人才。他們當中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周逸羣、中科院院士熊毅及航天科學家夏平疇等等。

2、貴陽市第二十七中學。該校是始建於1960年的一所中等規模的初級中學,現擁有教師80名,其中黨員31名。該校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同時,高度重視教育教學科研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作用,致力於造就一隻學者型、創新型的教師隊伍,取得了一系列喜人的成績。該校被列為國家級重點課題“整體構建學校德育體系”實驗學校,自己編輯出版的《燭光》一書,收集了該校教職工有關教育教學方面的論文70餘篇。

3、下關一中。該校位於雲南省大理州,創立於1947年,經過50多年的發展,現成為有31個教學班、1686名在校學生、148名在職教職工的省一級完全中學。近年來,學校以改革教育評價體系為突破口,形成了由德育工作、日常教學、教育科研和教學效果所組成的四位一體的考核制度,促進了教師的教育觀念和教學方法向素質教育的轉變。

4、昆明三中。該校始建於1907年,佔地48畝,有42個教學班,2500多名學生,是全國文明行業示範點、雲南省文明學校,校黨總支被中國共產黨雲南省委授予“先進基層黨組織”稱號。該校全體教職工在工作中奉行默默無聞的老黃牛精神、博採眾長的蜜蜂精神和無私奉獻的蠟燭精神,充分發揮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學校正向高起點、高層次、高目標大步邁進。

上述四所學校雖然建校時間不同、辦學條件各異,但他們卻都具有先進的辦學理念、濃厚的育人氛圍、鮮明的辦學特色和驕人的辦學成績,特別是他們圍繞教育教學而進行的一系列紮實有效的黨建工作深深吸引着我們,給我們以啟發。

三、收穫和啟示

1、從廉潔自率入手,切實加強領導班子自身建設

要辦好一所學校,沒有一個好的領導班子是不行的。我們所考察的四所學校,在創建特色學校、構建富有個性的辦學模式的同時,校黨總支(支部)始終把建設一個團結、有戰鬥力的領導班子放在第一位。領導班子帶頭講學習、講政治、講正氣,真正成為學習的模範、工作的模範、執行黨的方針政策的模範和團結互助的模範。他們在黨風廉正建設上狠下功夫,切實加強黨內監督,嚴格黨內生活,認真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堅持“預防為主、教育在先”的原則,黨政主要領導帶頭髮揚正氣、抵制歪風。

雲南、貴州地處祖國西南邊疆,經濟發展程度遠不及內地,但教育行業卻同樣是全社會關注的熱點,學校領導班子成員同樣要經受招生、教師調動、提拔幹部等敏感問題的考驗。這裏的校領導衣着樸素、作風踏實,言談舉止中帶有濃厚的學者氣息。昆明三中,作為雲南省四所一等一級中學之一,其“熱度”不言而喻。校領導從不利用工作之便為自己謀私利,不享受絲毫特權。他們沒有自己的專車,上下班、開會都騎自行車;節假日加班不加一分錢(教職工有加班費);招生工作非常透明,設立專門的招生小組,校長、書記無權自做主張,他們的電話赫然顯示在校門口的大幅宣傳板上,公開接受學生、家長及社會的監督。

2、從發揮黨員先鋒作用入手,不斷加強師德師風建設

師資隊伍是一所學校成敗的關鍵所在,建設一隻結構合理、高水平的教師隊伍是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證。隨着新一輪課程改革的推進,教師不僅要具備紮實的業務功底、精湛的教學藝術和強烈的科研意識,更要具備高尚的品德修養。昆明三中黨總支以開展“雲嶺先鋒工程”活動為契機,在教師中實行黨員掛牌上崗,使黨員身份亮出來、平時工作看出來、關鍵時刻站出來,引導黨員帶頭學習講政治、帶頭幹事謀發展、帶頭創新建佳績、帶頭服務比奉獻、帶頭自律樹形象,激勵黨員爭當黨性強、師德好、業務精的先鋒。在黨員的帶動下,全體教師自覺用《教師法》和《中國小教師職業道德規範》嚴格要求自己,並與“奉獻在崗”、“敬業愛生”、“樹教師形象”、“忌事忌語”等活動結合起來,做到“四個一”,即愛護每一名學生,上好每一節課,轉化一名差生,規範自己的一言一行。

3、從規範程序入手,進一步加強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

在青年學生中培養和發展黨員工作是新時期學校黨建工作的一個重要內容,不僅能夠為黨組織補充新鮮血液,不斷壯大積極分子隊伍,而且通過學生黨員的示範作用,能夠在學生中形成追求遠大理想、品學兼優、全面發展的良好氛圍。貴陽一中針對發展學生黨員工作中經常出現的三“重”三“輕”問題,採取有效措施,取得了較成功的經驗。在確定標準上,克服重“硬件”、輕“軟件”的問題,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更看重黨性修養;在發展環節上,克服重“發展”、輕“培養”的問題,不是坐等學生進步和成熟,然後拿條條框框去“套”,合格則發展,不合格則晾在一邊,而是通過黨課教育、形勢教育、黨校培訓等形式加以積極的引導、培養,並適當的幫助,讓學生“快速成長”;在黨員管理上,克服重“黨外”、輕“黨內”的問題,不是將支部視為一部發展黨員的“機器”,只顧生產,不管管理,而是建立相應的規章制度,加強“售後服務”,督促黨員再學習、再提高。校黨總支還注意充分發揮校團委在聯繫、團結、教育、引導學生方面的優勢作用,開展一系列以“在黨旗下成才,為黨旗增輝”為主題的教育實踐活動,組織學生學習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舉辦適合學生心理特點、有益於學生健康成長的各種活動,增強黨在學生中的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據統計,從1994年至20xx年十年時間裏,該校共培養髮展了65名學生黨員,為向社會輸送高質量的建設人才作出了貢獻。

4、從增強實效性入手,全面加強德育工程建設

德育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首要環節,同時又是一項系統工程。隨着社會的不斷進步,如何構建新的、科學的、具有實效性的德育體系迫在眉睫。雲、貴兩省教育工作者的探索和做法值得我們借鑑。

下關一中創造了德育工作“一抓、二建、三樹、四改善、五加強”的基本模式。“一抓”,是抓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二建,是建設具有凝聚力的班集體;“三樹”,是樹立學習的榜樣;“四改善”,是改善師生間、學生間、學校和家長間以及學校和社會間的教育關係;“五加強”,是加強對班級的管理、加強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加強對學生進行中華傳統美德教育、加強教師的自我修養、加強教師的言傳身教。

貴陽二十七中總結出了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的“一一四”實踐模式,即“對問題行為學生的教育,首先要有一顆愛心;對每一種具有心理問題行為的學生都有一套科學的教育方法;教育轉化問題行為學生要採取教師教育、家長輔助、學友幫助及自己內化四方力量聯動的方式”。

這些德育模式的可貴之處在於強化了“人人都是德育工作隊伍中的光榮一員”的意識,注重發揮“每一員”在德育網絡中的積極作用。通過這種網絡式的德育教育,保證學生在時間上(從早到晚)、空間上(校內校外)、內容上(課內課外)都得到教育和指引。

5、從發揮地域優勢入手,大力加強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校園是學生生活、學習的特殊時空,校園文化是師生在這一時空中創造和享有的文化形態的總合。校園文化有如一個巨大的德育場,在感染人、影響人、教育人等方面具有巨大的潛移默化的作用。在考察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各校都在充分地利用地域優勢,創建出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

下關一中地處風景如畫的大理名城,倚蒼山、傍洱海,他們利用這一特點,將“蒼山鑄練的脊樑”和“洱海造就的胸膛”寫進校歌——《托起明天的太陽》之中,開啟下關一中人心中“立足蒼洱故土,放眼中國世界”的美好境界,激勵教職員工和莘莘學子將“團結、進取、勤奮、求實”的校風和“開拓、奉獻”的校訓化作“積蓄知識”的具體行動,為繼承傳統文化和發揚民族精神貢獻力量;校園內綠化面積為11000平方米,鬱鬱葱葱的高原植被將校園裝扮得清新、高雅。

貴陽二十七中學雖然面積只有4000多平方米,但小巧玲瓏,人文氣息濃厚,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説的“要讓學校的牆壁也會説話”。校園內的每一面牆壁、每一盆花、每一棵樹都發揮着育人功能,就連樓頂的女兒牆也設計成長城的垛口,既莊重、典雅,又體現文化特色。

貴陽一中位於美麗的南明河畔,是一所歷史悠久而又朝氣蓬勃的學校。在校園精神文化建設方面提出“以優良的傳統滋養校園精神,以先進的觀念引導校園精神,以一流的目標強化校園精神,以正確的導向激勵校園精神”的思路,同時充分發揮學生社團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優化成才環境、提高綜合素質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目前學校共有校級學生社團26個,會員20xx多人,佔全校學生總數的1/2強,形成了志願服務、文藝演出、學術科技、書畫觀摩、攝影展覽、民族工藝、主題辯論、論壇沙龍、環境保護等主題鮮明的系列社團活動,成為校園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雲貴之行,我們收穫頗豐,感慨良多。我們不僅被兩地教育工作者紮根邊疆、敬業奉獻的精神所感動,更被他們立足現實、大膽創新的勇氣所感染。雖然我們採擷到的只是兩地教育百花園中的幾朵花束,但是卻能體現祖國西南教育蓬勃向上的發展勢頭。古人云: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願我們在借鑑外來經驗的基礎上,求真務實,開拓進取,共同開創我市學校黨建工作的美好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