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共情 和諧 共進

欄目: 師德師風建設 / 發佈於: / 人氣:1.4W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卡爾·R·羅傑斯提出過“共情理解”。他指出,作為心理治療師,“不但能對當事人已經很明瞭的內容表達出自己的理解來,還能把當事人一些‘心中所有、口中所無’的體驗的意義也表達出來”。

共情 和諧 共進

我們把這段話裏的“心理治療師”換成教師,把“當事人”換成學生,這個場景就是我們熟悉的教育現場。因此,教師要感受他們的憤怒、懼怕或迷惑就好像感受的是自己的情緒,然而自己的憤怒、懼怕或迷惑並沒有被牽涉進去。

能夠被他人共情理解,會讓自己心靈自在乃至愉悦。同理,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具備共情力,這樣可以跟他人相處和諧。所謂的共情,就是換位思考,即站在對方角度設身處地為對方考慮,體會對方的感受、且能把這種感受傳遞給對方,讓對方知道你是理解、關注、接納他的,進而出盡彼此間的信任度,促使對方樂於向你傾訴求助。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去培養學生的共情力,讓班級之間的師生關係、同伴關係更和諧。

一.努力成為具備共情力的範本。

要培養學生的共情力,教師首先要成為學生眼裏具備共情力的範本。説一句“我能理解你”這樣的話當然容易,但孩子的心永遠是最聰慧的,如果是沒有温度與誠意的表達,孩子會在第一時間感受到教師的冷漠和虛假,從而失去對教師的信任。

我們常常會遇到這樣的孩子,今天老師講了紀律要求,不久就會有人違反。對此,我們老師往往不會給這樣的學生好臉色,久而久之,他們就成了老師心目中的問題學生。其實,這是由於我們沒有足夠的耐心去理解小孩的想法。我們總是想當然地認為大人的思路、大人看世界的方式就是唯一正確的。為避免這種情況,在教育孩子時,教師要對孩子有同理心,也就是共情。

記得我帶過的班級裏有這樣一個男生,暫且稱他為小劉吧。小劉就是一個不太受老師待見的調皮的孩子。八年級那年的9月,天空雖不及七八月時的毒辣,但秋老虎的攻勢仍然猛烈,似乎要在夏天的帷幕完全拉攏前,奮力展示一下光和熱的厲害。37個孩子擁擠在一間屋子裏,在這樣炎熱又潮濕的午後,連老師們都有點力不從心了。下午的第1節體育課後,男生們都像從河裏被撈起來一樣,校服短袖完全濕透了,下一節是語文課,沒上10分鐘,語文老師就氣勢洶洶的把小劉和另外兩個男生領進了我的辦公室。“小胡老師,這幾個學生你得好好管管了,有他們在,我這語文課是上不下去了!”我一驚,看向這三個孩子,他們滿臉通紅,頭髮濕噠噠的,一臉的不服氣。

先把語文老師安撫回教室,然後把空調的出風口調整了一下,避免吹到他們,拿出一塊乾淨的毛巾説:“去,先洗把臉去。”另外兩個男生面面相覷,其中一個猶猶豫豫着要伸手來接毛巾,小劉在一邊哼了一聲説:“老師,有什麼你就説吧,寫檢討書還是道歉信?300還是500字?”然後,他挑釁的望着我。我微笑的望着他説:“原來你這麼擅長寫作文啊!”不給他時間回答,我又把毛巾往他面前推了推,“快去洗臉,看看這一頭的汗!”兩個男生在我的不斷催促中,不得不拿了毛巾去衞生間了,趁他們走開,我轉向小劉:“説説吧,剛才發生的事情。”他不説話,我安靜的等待,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他頭上又滴下汗來。

終於,他在我的注視下不情不願的開了口:“語文老師進門就把電扇給關了,但是我們都太熱了,我只是替大家説出了實話而已。”“原來是這樣,這件事情胡老師要站在你這邊了。你沒錯!”聽我説他沒做錯,小劉來勁了,繼續説,“就是呀,他辦公室裏有空調,不覺得熱,我們剛剛大太陽底下曬了40分鐘,好幾個女同學衣服都濕了,不好意思,就穿上了外套,我真的是看着難受,就忍不住説了幾句。”我忍不住笑了,“你小子,觀察還很仔細嘛!”他不好意思地有點臉紅。“那你都説了什麼呀?”“我……”他又低下頭去。“他説語文老師老了,不知道熱了!”那兩個小子不知道什麼時候站在了辦公室門口。他朝他們倆瞪了一眼,偷偷看我,嘟囔了一句:“你們倆不還拍手説我講的太對了嗎?”我拿過他們倆手裏的毛巾,給小劉擦了擦頭上的汗:“那你呢?你覺得自己講得對嗎?”“我……”他看着我,神情懊惱。我走到空調邊把温度調高了幾度説:“你們剛出了一身大汗,毛孔都是張開的,這時候要是猛吹空調才是害了你們呢!語文老師剛才應該也是這個意思。你們錯怪他了。不信我帶你們回教室,看看他現在是不是和你們一樣一頭的汗。”

説完我起身走到教室門口,兩個男生望着小劉,他眉頭一皺,只能慢吞吞的也跟了過來。語文老師走了出來,短袖襯衫的後背已被汗水浸透。而怒氣顯然比剛才減輕了一些,我趕緊打趣道:“你們看,語文老師還年輕着呢,臭小子,還不給老師道歉。”三個男孩不好意思的低下了頭。“算了算了,不和他們計較了,大熱天的互相體諒一點吧。”我不禁向語文老師豎起了大拇指。一節課結束,我又走進教室,讓幾個衣服濕的特別厲害的男生去辦公室,把短袖脱了,穿上外套。聽着他們在辦公室裏嘻嘻哈哈的吵鬧打趣,看着他們把濕衣服鋪平在陽台欄杆上。我把教室的電扇打開,調到最小檔,對剛才發生的事情隻字不提,只是提醒他們不要貪涼,當心感冒,然後,又望向小劉的座位,他雖還是一臉面無表情,但眼裏似乎有幾分感激。

換位思考指能站在學生的角度為學生的行為尋找合理性,以最大限度理解學生的行為。儘可能從各種角度為學生的行為尋找合理的理由,並從善意的角度去理解學生。換位思考運用得當,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為自己着想,從而把老師的要求理解為是老師對自己的幫助。在傾聽孩子的想法時,要表示出誠意,要有耐心,適時進行鼓勵和表示理解,對孩子的談話適時作出反饋。只有用心傾聽孩子心裏的聲音,才會想他們所想,急他們所急,我們的教育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經過這樣的班級對話,我明顯地感受到班級的氛圍比以前更和諧,像小劉這樣比較衝動的學生,遇到問題也比以前冷靜。

二、積極肯定學生的共情力。

學生的心智發展水平參差不齊。有的孩子能夠通過事情本身去自我習得,有的孩子需要藉助相關事情並在他人指導下獲得。培養學生的共情力,也需要教師在相關事件中及時肯定某些孩子並指出他們值得所有孩子學習的地方。

一次午間自習時,有孩子告訴我:“胡老師,小王跟小張打起來了!”因為等我快速走教室時,看到幾個男生分別拉着小張和小王,班長剛站起來,對小王同學説:“我跟你換一下座位吧,你坐我左邊。”就這樣,班長主動把座位調到了“肇事”的小張與小王同學,把他們隔離開了。因為是午間自修時間,我不想影響孩子們的作業和休息情緒,所以簡單地説:“大家都好好寫作業,下課後我們再討論。”

下午第一節課上,我跟所有孩子交流:“今天我要表揚班長。他在看到兩個同學打架的時候,主動站起來換位置,把打架的兩個同學隔開了。我想,他一定意識到他們繼續坐在一起有可能導致矛盾更加激化。這説明班長能理解其他同學的情緒,並且做出了非常好的安排。大家要向他學習。下次你如果遇到有人跟同學鬧彆扭,也要去理解他們的情緒。你可以説,不要計較了,跟我出去玩吧。或者説,不要生氣了,我們換個地方玩吧。大家都要學會理解別人的感受,這樣就可以更好地化解矛盾,增進友誼。”

學校不僅僅是學生來學習文化知識、技能的場所,更是學習人際交往的重要場所。我們教師肯定個別孩子良好的共情力,是一種對學生具體明確的指引。三、有意識的培養每名學生的共情力。

美國兒童創傷研究院高級研究員布魯斯·佩裏博士在著作《愛的教養》中指出:“世上最好的教養結果,不是成績有多好、不是運動有多棒,而是讓孩子擁有感受愛、付出愛的能力。這就是愛的教養,這種能力就是共情力。社會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冷漠的孩子,他們其實就是缺乏共情力的孩子。”可見,教師要重視對學生共情力的培養。

原諒別人,成年人也需要一個過程,我不要求學生立刻原諒他的同學。那種在教師安排下的“握手言歡”,很多時候是勉為其難,恰恰也是對孩子的不共情。給他們時間,讓他們過濾自己的情緒,真正去反思自己、體察對方,才會真正去原諒對方。經歷這樣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真正獲取共情力。身體力行教會學生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方式,站在對方的立場上體會感悟對方,以正確且合適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訴求和意願。在班級日常生活和活動中對學生進行適當的點撥和引導,培養學生關注他人,關心班集體的能力。

在班級建設中,班主任若能恰當的使用這種團輔技術,就能讓學生信賴自己,願意向老師敞開心扉的交流。因為在這樣的前提下,學生感受到的是來自老師真誠的關心與關注,學生在這種真誠的關心與關注下同樣會與老師真誠的交流,老師能能瞭解學生的真實想法與感受,對症下藥,從而更好做學生的思想工作。使老師成為學生真正的朋友,構建了和諧的師生關係。和諧、互助、歡愉、共進的班級人際關係,能夠給予學生力量,讓班級充滿愛與信任,從而創造互助友愛的班級氛圍,讓學生在和諧的氛圍中快樂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