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STEM理念下幼兒園科學區活動指導策略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2.61W

【摘要】幼兒園教師以正確的兒童觀,在尊重兒童身心健康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組織與開展科學領域活動,教師在STEM教育理念下探索科學區基於生活化、趣味化科學探索內容、環境創設、多元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STEM理念下幼兒園科學區活動指導策略

【關鍵詞】STEM教育 科學區指導策略

所謂的"STEM”教育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和數學(Mathematics)四門學科的簡稱,強調多學科的交叉融合。STEM教育不僅僅是這四門學科的簡單相加,而是將其重新糅合組織成一門新的學科體系,其本質是多個學科的融合教育,旨在培養兒童多學科交叉的整合思維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科學區”是幼兒集中時間觀察、猜測、實驗、使用科學工具、體驗探究過程,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培養幼兒探究能力和科學態度,獲取科學經驗的重要區域。

一、幼兒園科學區活動開展現狀

經過查閲相關資料中,我國國內幼兒園在科學區活動研究上還是比較多的。針對科學區活動的研究大都從教師在科學區活動中的科學區環境創設、科學區材料投放策略及教師的指導方法(包括時間、情境、內容、方式、時效性等)。從眾多文獻中發現,幼兒園基於STEM教育理念對開展科學區活動的研究還是比較少的。

二、幼兒園科學區活動存在的問題

關於幼兒園科學區活動的環境創設、材料投放方面已有大量的研究綜述,可借鑑的經驗也較為豐富。但在科學區材料投放的開放性、創新性上還是比較薄弱的,材料投放較為傳統、高結構、目標不明確、內容侷限、教師缺乏觀察與推進等問題,導致幼兒在興趣之後未能持續探索行為,久而久之就失去了興趣。

幼兒科學活動組織與開展需要教師具備正確的兒童觀,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制定目標、內容及環境與材料支持、學習支架。那麼,如何在STEM教育理念下探索科學區基於生活、趣味化科學探索內容、環境創設、多元材料投放的有效策略,培養幼兒的科學素養?

三、幼兒園科學區活動問題解決對策

以探索STEM教育理念下開展幼兒園科學區活動在拓展科學區內容、多元材料投放及教師支持策略上得到提升,形成有效的、可借鑑的活動組織與開展模式為目標,一從STEM教育理念下拓展科學區活動內容的豐富性,二從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幼兒園科學區活動材料投放策略及活動實施方法,三從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及科學素養三個方面為解決對策。

(一)STEM教育理念下拓展科學區活動內容的豐富性

1.科學區內容

教師在組織科學區活動過程中存在理念較保守,材料投放較傳統、材料高結構較多、目標定位不清楚、全面性等問題。在STEM教育理念的引導下豐富貼近於幼兒生活的科學探索內容:沙和水、空氣和風、聲音、電和磁、運動和力、光與影、宇宙探索、四大發明、植物等內容。

2.室內室外科學內容

考慮到科學活動開展的科學性、有效性,需要思考活動開展場地問題。例如沙與水、空氣和風、運動和力、植物比較適合在室外開展,除了有足夠的空間,還可利用自然的條件讓孩子更加直觀的感受到科學現象。

(二)基於STEM教育理念的幼兒園科學區活動材料投放策略及活動實施方法

幼兒的科學是具備經驗層次的,是幼兒在學習探索中的自我構建過程,是幼兒對生活現象獨特的一種理解。在老師的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親身體驗,進行的感覺知覺、反覆觀看、發現異同,從中提出一些問題、尋求結果的探索過程。結合STEM的融合理念,我們在科學區中的指導策略應該是怎樣的呢?

1.科學區活動材料投放遵循的原則

科學區材料可以是幼兒生活中的日常生活材料、可以是幼兒園中使用的科學教材、可以是兒童科普讀物、也可以是來自網絡。當然這些科學區材料取材渠道都要遵循生活性、趣味性、開放性、整體性和安全性等原則。

生活性原則:幼兒科學內容無法脱離幼兒生活實際,它的開展是建立在貼近兒童生活、發展特點、各類經驗等背景,以幼兒“身邊的科技”,即要看得見、觸摸得到、親身經歷、感受得到的為科學探索內容。運用STEM理念通過問題導向在科學探索中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實際問題。

趣味性原則:充分考慮幼兒的興趣和需要,激發幼兒學科學的興趣,提供多元化、低結構材料滿足幼兒積極動手操作、探索的需求。

開放性原則:在環境、材料、空間、時間上為孩子提供開放性的系統,保證幼兒在科學區中能自由、輕鬆、專注的探索。

整體性原則:科學活動的開展既要面向全體幼兒又要照顧個體幼兒,材料投放考慮幼兒發展目標、層級、安全、觀察指導,又要將科學領域內不同的內容、目標、活動形式與其他四大領域進行有機的整合,例如,將科學活動與語言活動、藝術活動、健康活動等結合在一起進行。

安全性原則:材料投放首先考慮的是安全性,保證幼兒的身心健康及生命安全。例如,不能投放刺激性、腐蝕性、有毒的材料,不能提供易碎的器皿,特別小的物件儘量少用。

2.科學區材料投放的方法

(1)科學區的材料應該不斷得到補充和更新。為保障孩子在活動中保持興趣性,需要老師在活動中通過觀察,隨時更換、更新材料。例如:在我們的身邊不乏存在着這樣的現象,從開學初投放的材料直到學期末它維持原樣的在區域盤裏,過程中不知道幼兒是否對它保持興趣是否有創新玩法,或許從一開始幼兒就對它是沒有興趣的,更新材料需要教師不停的觀察,保持幼兒探索的興趣。

(2)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到科學區材料收集中、環境佈置中,充分發揮幼兒在活動中的“主人”角色。在我們以往的經驗中,區域材料投放、更新是老師的事情,幼兒只負責玩,我們也從來不知道我們投放的材料是否“被需要”,而幼兒則是“你要我玩”,並非“我要玩”,兒童的成長需求、興趣、地位完全被我們忽略了,幼兒參與環境創設、材料收集是對幼兒的尊重,這過程也是一種學習和成長。例如:在植物角中,老師最擅長的就是讓孩子參與種植與帶自己喜歡的植物來幼兒園照顧,你是否最經常聽到幼兒每天都需要説的一句話“這個是我帶來的,你看多好看”“那個是我帶來的,它開花啦”,幼兒更關注“自己”帶的材料。

(3)材料的呈現。第一,分層次呈現:材料不是一次呈現得越多越好,材料呈現需要整齊、有序,目標指向明確又是幼兒感興趣、能引發幼兒參與探索的材料。例如:當老師把泥工板、半個乒乓球、水和滴管放在區域盤裏時,幼兒不需要老師教他們怎麼玩,就會去探索乒乓球、水、泥工板發生轉圈圈的科學現象。第二,在開展科學活動時,結合主題教學活動,按幼兒的年齡發展目標及興趣點有層次、有遞進的呈現。第三,材料和材料之間會形成一定的關係,從而引發不同方向的活動,有時候甚至會引發不同性質的活動。例如,紙和剪刀放一起,引發剪紙活動,紙和水在一起,有可能引發吸水實驗,紙和筆在一起,有可能引發的是繪畫活動等,因此教師在材料投放時要認真考慮幼兒可能進行的探索活動。

3.科學區活動中的指導

(1)科學區活動的開展應該與主題活動、生活活動密切聯繫在一起。幼兒的科學活動離不開生活現象、生活經驗,幼兒的科學探索活動基於生活的基礎上開展,充分滿足幼兒動手做和探索的慾望與理解。鼓勵幼兒在生活中進行科學探索活動,形成有效的互動。

(2)科學區活動指導應該以“觀察”為前提。在材料投放前、中、後都需要對幼兒在探索中的點點滴滴,根據幼兒的興趣點、最近發展區、目標達成等投放材料、調整材料、更新材料不斷反覆的一個指導過程形成有效的指導,因此,有效的指導是教師對幼兒活動的反覆觀察。

(3)顯性指導和隱性指導。幼兒在科學探索活動中教師的語言提示、建議、要求等屬於顯性指導,而教師參與幼兒的活動、提供材料、更新材料、改變材料等則是隱性指導。

(4)與幼兒的梳理與經驗分享。科學探索活動後的討論和交流是非常有必要的,鼓勵幼兒分享自己的探索經驗、分享智慧,促進幼兒的思考、語言表達、樹立自信、喜歡上科學探索活動。

(三)培養幼兒的科學興趣及科學素養

幼兒園是科學家誕生的搖籃。好奇心,促進幼兒去探索、觀察、發現、嘗試,表現出對科學的求知慾。科學區活動能讓幼兒的好奇心不斷地得到滿足,對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充滿興趣,在老師的指導、幫助、鼓勵下完成一個個的探索活動,樹立探索的自信心和求知慾望,對周圍的有趣現象產生極大的興趣。在探索活動中養成了堅持不懈、好思考、好動手、細心、耐心的科學態度。

STEM教育的核心特徵是跨學科的綜合教育,融合傳統學科領域知識,滲透綜合應用觀念,採用問題導向的探究方式,聚焦解決現實生活中的真實問題。將STEM教育與幼兒園個別化學習活動進行有機的融合,相信會讓我們的課程更加精彩。

【參考文獻】

[1]劉麗萍.幼兒園STEM教育活動的實踐路徑分析[J].知識文庫,2021(02):59-60.

[2]黎燕.幼兒園科學區活動中教師指導策略現狀與思考[J].教師教育論壇,2018,31(02):67-70.

[3]王燕華.兒童視角下的幼兒園科學區學習環境創設[J].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學報,2020,39(09):92-95.

[4]王黛琳.幼兒園科學區域活動中“三味”策略新嘗試[J].好家長,2020(62):3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