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正確認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髮展趨於良性循環

欄目: 教育教學論文 / 發佈於: / 人氣:1.53W

正確認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髮展趨於良性循環

正確認識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髮展趨於良性循環

情感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一種特殊的反映形式,它總是伴隨着人對客觀現實的認識過程發生和發展,同時又反作用於人的認識過程。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對現實中的對象和現象,常常抱有各種不同的態度。有的現象使人愉快,有的現象使人痛苦,有的現象使人讚賞,有的現象使人憤怒,還有的現象會使人興奮、煩惱、憂愁、恐懼等。所有這些愉快、痛苦、讚賞、憤怒、興奮、煩悶、憂愁、恐懼等,都是人的情感體驗的不同形態,都是人對客觀現實的主觀態度。它們都是在學生的實踐活動中產生的,同時,反過來又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起着重要作用。價值觀是人們對人生的目的和意義,對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個人與社會之間關係的根本看法。在教學中大家不難發現有這樣兩個循環過程:

   如何趨於良性循環,這是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所必需考慮讀問題。經調查研究發現學習好的學生都能主動完成作業,並有充足的時間去預習和複習,這樣日積月累學生越學越輕鬆越學成績越好也就有了樂學讀情感,良好的情感就能強化自身讀價值觀,從而趨向良性循環;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只能被動完成作業,根本沒有時間去預習和複習,時間長了成績下滑同時產生了厭學情感,價值觀被弱化或扭曲,從而趨向於惡性循環。  

從以上圖示中可以看出關鍵轉折點在態度上。態度就是指人對客觀事物或事物的發展過程表現出來的情感指向,包括對事情的基本觀點和採取的相應行動,具有較強的情感傾向性。是在學習活動中習得的一種內部狀態.它是由認知因素、情感因素和意志因素三者組成的一種互相關聯的統一體。因而,我們可以從學習者對學習目標的意識程度、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對學習活動的堅持程度等方面,綜合地判定或評鑑其學習態度的端正與否。對學習態度的探討,不僅有利於教師認識學生的學習過程,而且有利於教師對教學策略的選定,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終身學習的美德,這既是教育本身的需要,使教學成效更為顯著,又是一個人生存和發展的需要,適應社會的需要。更是新課改的重要內容和目標之一。

一、影響中學生學習態度的因素

1、自身因素中學生進入青春期,無論在生理、心理等方面都發生明顯的變化,第二性徵的出現是最為基本的表現。然而,在這一階段隱藏着變化的是學生的思想。他們在思想上希望擺脱對父母的依賴,反對成人的干涉,喜歡自作主張,易出現逆反心理。他們更喜歡與同齡人為伍,每當自己所表現的、所做的一切被同學接受或認可時,他們會感到更有自信、快樂,有成就感;當一旦受到同學們拒絕時,則會感到孤立不安,缺乏自信,並表現出退縮和神經質等現象。在青春期的學生由於受社會文化和生活條件的影響,性趨向早熟,特別喜歡與異性交往,為此出現了中學生早戀的現象。以上都是中學生在青春期裏的表現,這些現象的出現往往使他們感到不安、無助、彷徨、焦慮,嚴重地甚至影響了學生的學習。

2. 家庭因素  一個人的行為常受其價值觀影響,自己認為重要的,就會努力去做。一個重視教育的父母,不但自己在行為上會努力做好對孩子教育有幫助的事,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會灌輸、教育重要的價值觀念。重視勞動的父母經常以勤儉持家、努力工作來教育並鼓勵子女熱愛勞動。子女要取得成就,需要父母對孩子成就的支持,孩子的學業進步受到父母的重視,孩子學習的興趣自然會增進。父母親的良好行為是子女的楷模,在家庭中形成積極進取,追求卓越成就的氣氛,兒童長期在良好家風薰陶濡染之下,自然受益匪淺。經常保持濃厚的學習動機,所取得的成就也受到父母的認可和讚揚,不斷形成良性循環,如此年深月久,其自然可觀。心理科學實驗證明,人的智力發展水平與所生活的家庭環境有關,孩子成績的優劣又取決於智力發展的水平。很多事例表明,豐富多彩的家庭壞境,能促進學生智力的發展,單調沒有生氣的家庭環境會妨礙兒童智力的發展。

 3.  社會因素  通過對班主任及各課任教師的交流,一致認為,學生的不良行為跟學生的擇友有很大關係,同班學生中有不良行為的學生對跟他接觸的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課間集在教室後面吸煙的和集在外面喝酒被逮到的會讓你驚訝,有些學生的惡習你料想不到,他們的父母更是後知後覺,這説明他們的隊伍正在龐大。社會不良風氣對校園氛圍的侵蝕是無孔不入的,對處於性格突變期的學生更是盲目跟隨。  處於青春發育期的學生對異性的朦朧感和好奇心甚至嘗試心理普遍認為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因素。學生自認為他們可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其實不然,這正是最大的危險,成人尚且難於處理自己的感情,更何況心智不成熟的國中生。所以一個個學生在一例的感情糾葛中頹廢,喪失自我。如果家長,老師引導不好,這種心理將會成為影響他們學習態度的主要因素,  就業壓力和地方經濟的發展也是影響學生學習態度的重要因素。 

4. 學校因素  學校的管理方式決定學生學習態度的主要因素。因學校的條件不願住校,不想上學,轉學的學生每個學校都有。但對於個別個體,次要因素也會轉化為主要因素,注重個別現象也是未雨綢繆亡羊補牢之策。但作為學校,沒有強勢的校規校矩,光靠班級管理約束學生言行,班主任心有餘而力不足。  還有一個現象初露端倪,學校之間招生的競爭,加上普遍學生基礎差,老師對成績稍好的學生就會過分關注,嬌慣溺愛,惟恐好苗子被挖走。這些師生眼中的資優生慢慢滋生出一些壞毛病,對同學頤指氣使,上課聽課看心情,老師稍有不順就賭氣,對考試成績挫折感特別強,極端的表現慾望導致了教師處理問題很被動。還有另一個極端的學生就是自暴自棄,根本不在乎任何人的評價。 

5 教師因素  學生基礎差是決定他們學習態度的根源。 多數學生承認讀書肯定有用,多數學生希望老師對自己要求很嚴格,至少像現在的班主任一樣嚴。多數的學生想讓自己的成績好,有的學生希望老師在課間輔導等。一系列的問題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學生有心想學,但自制力差,父母輔導的又少,只要覺得老師關注的不夠,聽不懂學不進去了就會放棄(這是現在獨生子女的通病),難題越積越多,惡性循環。 

二、扭轉學生的態度,轉變教學觀念,使學生學習趨於良性循環

1.轉變觀念,把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放的教學工作的首要任務去抓。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通過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教育,名人成才的奮鬥史教育,新世紀對人才的需要教育以及責任感教育等,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望,使他們能夠樹立遠大的理想和抱負,變厭學為想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中有利於激發學生興趣的因素,運用多種方法和手段,使學生對所學內容本身發生興趣,變苦學為樂學。重視學習方法的指導及其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使學生逐步建立起科學的學習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在掌握科學學習方法的基礎上提高學習的能力,由被動接受轉向主動學習,變學會為會學。

2.謹慎處理性格突變期學生的心理問題,多鼓勵少批評。一要幫助學生髮現自己的潛在優勢,並就如何把自己的優勢發揮出來給予具體的指導。二要鼓勵學生珍惜點滴的進步,爭取小步子成功,從而產生找回失去自信的心理需要。可以設立心理諮詢室,及時幫助學生處理心理問題。用正常的心態對待尖子生,加強他們的挫折教育。還要引導他們正確對待作業,對待平時的測驗分數,不盲目攀比,關鍵自己要弄懂。班主任應儘可能多地與學生溝通,特別是“差生”,給他們多一點的鼓勵和幫助,不要讓他們自己放棄自己,引導他們找到學習的動力,耐心地幫助他們端正學習態度。

2.通過培養學生獨立性的途徑,進而培養學生的高成就感,給每個學生創造成功的條件,改變評價成功的標準,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通過獲得成功的體驗而產生再次體驗成功的需要,逐漸激發學生的成就動機,從而提高其學習積極性。另外還要結合學生的特長和愛好,使他們在自己長處方面取得進步和成績,以滿足學生的自我表現欲,並感受到由此帶來的樂趣。

3.在制定教學目標或指導學生確立學習目標時,應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學生的成績為基準,切不可以過低或過高。目標過低容易使學生產生惰性;目標過高,會使學生望“標”興歎的感覺,久而久之,使他們喪失了學習進取的勇氣,甚至還可能使學生的心理嚴重扭曲。

4、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有助於提高學生努力學習的動機。在教學過程中,師生情感的交流可直接影響着學生的認識活動及其狀態,師生關係親密、和諧,可以使學生為維護與教師良好關係而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並且學的輕鬆愉快。反之,如果師生關係不融洽,甚至對立,可能導致有些學生,由於不喜歡某科教師而遷移到不喜歡這門學科,甚至阻礙課堂教學的進行。作為現代教師必須從學生角度觀察事物,站在學生的立場上考慮問題,並設身處地的為學生着想,教師應是學生成長和發展的促進者,而不是發號施令的指導者。

5.學校加強與家長的溝通,逐步影響家長的教育觀。有必要學期或學年招開一次家長會,明確雙方的義務。學校自身加強制度改革完善,借鑑其他學校封閉式管理,弱化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樹立優良的校風應該以強勢的校規做後盾,學校針對自身實際制定可行的校規校矩,獎罰措施,從嚴要求學生,約束學生言行。 

6.從小培養好學習態度,加強管理,給予更多關注。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各科老師協同合作,角色分工,先讓學生能靜下心來學。再從教學結合學生實際,講課時儘量形象生動,以吸引學生,從而提高其學習的積極性,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告訴他們其實學習也可以是快樂的,讓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悦。  十年樹木,百能樹人。學生就像一張白紙,需要教育者去畫,怎樣才能畫出一張張美麗的畫面呢?那就需要我們的耐心與關心,只要我們用心了,只要我們真的幫助他們了,我想他們的學習效率也是可以提高的,正如一句話所言“冬天別砍樹,因為它春天還會發芽”他們不都是冬天的樹嗎?不要放棄他們,幫助他們,他們一定能發芽,開花,結果

好的學習態度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後天習得的,是個體在家庭、學校和社會生活中,通過交往,接受別人的示範、指導、勸説而逐漸形成的。一個學生具有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就是説他對學習的意義有明確的 認識,懂得學習的重要性,在學習中能夠不斷體驗到取得進步的愉悦心情,在學習上遇到困難或各種其他分心的事情時能夠主動克服,堅持完成既定學習任務或目標。而一個具有消極被動的學習態度的學生卻認識不到學習的意義,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會採取逃避或抱怨的態度,而不去主動尋求解決辦法,學習會給他帶來什麼積極的情感體驗也就無從説起了。因此,學習態度的好壞,不僅直接影響學習成效,而且直接關係學生個性與人格形成與發展。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對每一個學生都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在課程改革的今天,強調積極主動學習態度的培養,這既是適應新課程的需求,又會使學生終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