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大學聯考作文教學的注意事項及應對策略

欄目: 素材及寫作指導 / 發佈於: / 人氣:3.98K

大學聯考作文教學的注意事項及應對策略

大學聯考作文教學的注意事項及應對策略

南京十二中金林

2006年江蘇省大學聯考結束後,我有幸參加了大學聯考作文的閲卷工作,在前後十多天的閲卷過程中,我有很多感觸。今年江蘇省的大學聯考作文已由原來的話題作文改為命題作文,“人與路”的題目不怪不新不偏,應該説學生都有話可説。可我在閲卷的過程中,卻發現考生的作文大都存在一些問題,本來應該是很好的文章卻因一些本可以避免的缺點而影響了質量,讓人歎息。我深切感到我們平時的作文教學中有的地方是被忽視了,還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我們去改進,具體如下:

一、不能忽視端正的考試態度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在作文中,“能考慮不同的目的要求,以負責的態度陳述自己的看法,表達真情實感,培養科學理性的精神”。在這次閲卷過程中,我發現有不少考生的態度存在一些問題,就是説沒有用一個嚴肅、端正的態度來對待考試。首先表現在文字的書寫上,有近兩到三成考生的字不要説美觀了,但就認清楚都感到很吃力,而書寫潦草難認的,又影響到卷面的整潔,這些在一定層面上也折射出考生的語文水平,也反映了考生態度的不端正。其次還表現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語言表述隨意、乾巴、俗套,甚至低級,廢話連篇,內容浮淺,大而化之。如有的考生在文章一開頭就寫到:“人長着兩條腿是幹什麼用的呢,答案很清楚,人的腿是用來走路的”“為什麼人有兩隻腳,因為一隻腳站不穩,三隻腳又是那麼彆扭,兩隻腳就自然達到平衡了”。這樣的語言沒有內容,羅嗦蒼白,反映出作者思維的簡單、幼稚。有的考生在文章中通篇很隨意的敍述一件很簡單的故事。考生應該知道,在如此正規的大學聯考中,作文怎麼能就隨便的講一個簡單的故事了事呢?大學聯考作文是考核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和思想認知水平,考生通過文章的寫作,來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思想,體現自己的人文涵養,它需要考生認真的對待,謹慎而周密 1

的思考,文章中的語言表達、素材的運用,以及結構的安排,都能體現作者的匠心,這些都是考生用心思量的結果。但有的考生就忽略了這些,文章簡單化、幼稚化、隨意化,有的還樂此不疲描述一個不雅觀的故事情節,甚至把生活中的一些粗俗的話語也寫進文章裏來,讓人看後連連搖頭。這些問題的出現,歸結到一點,就是考生沒有用端正的態度來對待大學聯考。所以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中,不能忽視對學生作文寫作態度的強調。

二、不能忽視材料運用的“撞車”現象

寫作文是作者表情達意、抒發性靈的需要,是作者情思和才華的集中體現,在這個過程中,當然不能缺少材料的支撐和選擇,因為好的素材是文章的重要組成分,是構成文章的血肉,可以有力地證明作者的觀點,所以同學們都要重視素材的選擇。但是在寫文章的時候,素材的選擇不是隨意的、無序的,既要注意素材選擇的典型性,還要注意其時效性和獨特性,避免選材雷同,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在這次的大學聯考作文中,出現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素材的“撞車”現象很嚴重。“人與路”的大學聯考作文題是一個老話題,生活中類似的事例和材料也很多。我們説作文的素材要有時效性,很多同學也正是從這個角度出發,蒐集了一些事例,但大家關注的焦點過於集中,以致素材的選擇出現驚人的“雷同”。如這次的江蘇大學聯考作文中,考生文章中素材出現頻率很高的主要有:洪戰輝帶着沒有血緣關係的妹妹上大學的故事,叢飛捨己助人救濟貧困無私奉獻的精神,袁隆平耐得住寂寞安心在田間地頭研究自己的雜交水稻,司馬遷為了寫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而含辛茹苦忍辱負重等等,所有這些事例,應該説都是很典型的論據,都可以用來證明自己的關於“人和路”的觀點。但如同好菜吃多了也就沒有了味道一樣,再好的素材用的人多了也就沒有了新鮮感,失去了文章應有的個性。所以同學們在平時積累素材的時候,教師要告訴他們,既要注意素材的典型性,還要考慮到別人的關注情況,儘量避免素材“撞車”情況出現在自己的文章中。

三、不能忽視文章的結構

文章的結構反映了作者的思路,體現了文章的説理順序。好的文章應該在結構上有條不紊,清晰井然,讓人讀來清清爽爽,不拖泥帶水。考生無論是按照自己的情感發展來展開文章,還是按照“起”“承”“轉”“合”的順序來組織語言,總之文章一定要有自身的內在邏輯。同學們在平時訓練作文的時候,應該把文章的結構安排放在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去考慮。因為好的文章結構,能直接體現作者的邏輯思維,反映作者的寫作水平,文章哪裏敍事,哪裏議論,哪裏抒情,都是一個自然安排的結果,是水到渠成的,所有這些都有一個目的,那就是服務於整篇文章的寫作表達需要,從而體現作者的精心構思與匠心獨運,這也是我們每一個寫作者追求的目標。但是在這次的大學聯考閲卷過程中,我就發現不少的考生沒有注意到文章的結構問題,不少同學的文章結構混亂,説理不自然,想到什麼寫什麼,東一榔頭西一棒,一會兒説到時下的青少年盲目追星之路,一會兒説到古人歷經坎坷的治學之路,一會兒又説到自己的家庭現狀,表示要走出父母的生活之路,事例與事例之間缺少必要的鋪墊與承接。如此這些,説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有些考生在文章的寫作過程中還沒有抓住要點,或者説沒有掌握關鍵的寫作要素,忽視了文章結構的重要性,從而使自己的文章零散破碎,讓人讀來不敢恭維。所以教師在作文的訓練中,要告戒學生不能忽視文章的結構。

以上的這些方面是我們教師在平時的作文教學過程中需要注意的。當然,要寫好一篇文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在很多方面對我們提出了要求。針對大學聯考作文的寫作,也要有一些應對策略,具體如下:

一、要求學生閲讀各類文學作品,多多積累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學生多讀書,“學會正確、主動地選擇閲讀材料,讀好書,讀整本書,豐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課外自瀆文學名著及其他讀物,總量不少於150萬字”。中學生只有多接觸多閲讀各種文體,才能培養自己對各種文體的感知和認識。既要博覽羣書,擴大自己的視野,又要對文學精品或者自己特別欣賞的作品細細咀嚼,反覆揣摩,有的文章還要摘抄並且把它背誦下來。學生通過各種途徑,使自己積累儘量多的經驗和素材,為自己今後的創作打下堅實的

基礎,為寫作靈感的出現準備好濕潤的土壤。新課標強調寫作教學要讓學生用真情實感表達出對社會、對人生的獨特感受和體驗,重視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鼓勵有創意的表達,為發展健康的個性,逐步形成健全的人格奠定基礎,但所有這些目標的實現,並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實現的,它需要學生在多學習多積累的基礎上形成個人的知識和見解,進而有所創新。例如中國傳統的思想素材有很多是前人智慧的結晶,但隨着時代的發展,有的觀點又有了新的內涵。如古人提倡“頭懸樑,錐刺骨”“鑿壁偷光”“囊螢夜雪”等刻苦學習的典範,今天我們已注入了創新思維、終身學習、勤學巧幹的觀念。又如古人提倡要向一切邪惡勢力做鬥爭,愛憎分明,今天我們則提出了要勇於並善於同壞人作鬥爭,尤其是未成年人更應如此。所以我們在素材積累的時候要注意傳統和時代相結合,既要學習古人的經典思想,又要關注時下報紙新聞中的社會熱點焦點問題等,在積累的基礎上豐富自己。學生在積累學習的過程中受到自覺的薰陶,積澱了情感,並將自己的意韻和情趣移植到寫作中去,或用詩歌激情澎湃,或用散文含蓄藴藉,或用小説迴腸蕩氣,或用雜文辛辣犀利,或用科幻展開想象,用各種文體來表現自己的創意,用一雙充滿情感的眼睛關注生活中的美的事物,在喜愛、欣賞、感動中使情感純正,在積累、運用、表達中使情感豐富,進而形成個性化的自己。

二、要求學生掌握一些創作的手法和技巧,多多借鑑

學習並借鑑文學名著或經典佳作中對生活的觀察、感悟和思考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自然、人生以及社會的看法和感受,是我們學生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例如茅盾在《白楊禮讚》中運用象徵的手法,讚頌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廣大軍民保衞祖國的英雄氣概和團結向上的精神;高爾基在《海燕》中也運用的象徵主義的表現手法,熱情歌頌了俄國無產階級革命先驅者;施耐庵在《魯提轄拳打鎮關西》中,運用了動作描寫的方法;契訶夫在《變色龍》中五次運用了語言和細節描寫的方法;吳敬梓在《范進中舉》中, 魯迅在小説《孔乙己》中,都運用了對比襯托的方法,前者着重刻畫了范進中舉那天癲狂的醜態,以及周圍各色人等趨炎附勢的嘴臉;後者則用鬨笑聲來襯托孔乙己的悲劇,有着特殊的藝術效果。如此種種的藝術表達技巧,值得我們好好去借鑑學習,並加以運用。如在2006年江蘇大學聯考《人與路》的命題作

文中,有一個同學在文章中就運用了對比和襯托的手法,作者先是列舉了胡長青、陳希同之流利慾薰心、貪贓枉法,置國家與人民的利益於不顧,最終走上了一條背棄人民的不歸路;然後列舉了焦裕祿、孔繁森等人,同樣是在和平建設的年代,他們殫精竭慮,勇挑重擔,不圖名利,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掛在心頭,他們走的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道路。作者由此引用臧克家的詩《有的人》中句子説“騎在人民頭上的,人民把他摔跨;給人民做牛馬的,人民永遠記住他”。全文對比強烈,內涵深刻,可以看出作者寫作方法運用的嫻熟,從而很好的表達了自己的寫作意圖。

三、要求培養學生的個性與鋭氣,多多創新

所謂“創新”,就是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要敢於突破各種條條框框的束縛和限制,面對紛繁複雜的現象和材料,作者要獨立思考探幽發微,努力表達出自己獨到見解。教師要盡力培養學生的個性,呵護學生的鋭氣,從某種意義上講,創新就是一種‘標新立異’的過程,是一種求異思維,它離不開學生的個性與鋭氣。沒有個性與鋭氣,就不可能有獨到的發現,就不可能對事物有獨到的見解,也就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創新。學生的創新意識一旦被激活,就能閃現出耀眼的光芒。因此在作文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在“自主”“真實”“創新”的氛圍中引導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新探索,在個性化的旗幟下,使學生走出傳統作文的寫作模式,放開手腳,跳出框框,以全新的思維品質去體味個性化的寫作魅力,讓學生在無據無束的天空任意馳騁,揮灑自己的情思,跌蕩自己的情感,展示自己的智慧,表現自己的才華,在立意、表達和構思等方面展示自己獨到之處,努力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新”。如有個學生寫了一篇作文,題目叫《雨中情》,作者就是按照順向思維的方式,敍述了一個陌生的學生在“我”沒有帶雨具而又遇到暴雨的時候,打傘送“我”回家的故事,這本是一件很老套的事情,但這位學生卻寫出了新意:故事的結尾,這位學生拿出了一個小本子,要求“我”寫上名字,以證明他做過這件好事,為以後能評上“三好學生”留下“證據”。如此的結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很有獨創性。2006年江蘇大學聯考作文是命題作文,在命題作文中,大家的思路很容易接近,這時候“創新”的思路就顯得尤其的重要。只有“創新”才能寫出

新意,往往能平中見奇,俗中見雅,作者的個性特點才能得到全新展示。

總之,通過這次的大學聯考作文閲卷,我受到了很大的啟發,明確了針對高三學生作文訓練中的注意事項和應對策略。我相信只要我們能抓住“大學聯考大綱”這根引線,避免不足,彌補硬傷,大膽嘗試,勇敢地放飛自己的想象和思維,多多積累,多多借鑑,多多創新,你就會發現:在看似狹窄的命題作文中,還存在着很大的表現主題的空間;在看似平淡的行文邏輯中,也能酣暢淋漓地抒發自己獨特的情感,在看似簡單的素材選擇中,卻能使自己的文章散發出別具奇妙的光彩和靈性,充分展示作者的個性與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