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談讀書》教案優質(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1.3W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談讀書》教案優質(多篇)

古人談讀書公開課優秀教案 篇一

【教學目的】

1、會認8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正確讀寫“高傲、鄭重、京劇、滋味、倘若、侍侯、脾氣、責備、臨近”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身喜歡的局部。

3、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同學維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4、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説明的。

【教學重點】

感受作者對白鵝的喜愛之情,培養同學維護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意識。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如何抓住動物的特點進行描寫和説明的。

【課時佈置】

2課時。

【教學準備】

1、同學準備:

觀察(或查找)家禽──鵝、複習唐朝駱賓王《鵝》、瞭解作者豐子愷、自學課文。

2、教師準備:

課件以和相關的教學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景引課

1、教師:唐朝駱賓王七歲就作了一首兒詩《鵝》大家還記得吧!一起比比誰背誦得更好。同學們都喜歡鵝吧!請用自身手中的筆畫一畫鵝。

(抽生用粉筆在黑板上簡筆畫鵝。)

請同學們相互簡單評一評。

2、課件出示豐子愷的畫《鵝》,現在老師給你們看一幅著名當代畫家豐子愷所作的畫《白鵝》,同學們認真觀察後與自身的畫比較然後説一説,評一評,議一議。

3、是的,畫家所作的畫真是惟妙惟肖啊!就其根本的原因,那是畫家在生活中觀察入微,掌握了鵝的外形結構,瞭解了它獨特的習性。

4、著名藝術家豐子愷先生,不只用畫筆把白鵝栩栩如生地畫出來了,還用通俗易懂的文字寫出了文章──《白鵝》。

教師板書課題:

白鵝

(同學可以簡單介紹豐子愷。)

二、營造氛圍學課

1、請同學獨立朗讀課文:

可以採用自身喜歡的方式讀,注意在朗讀的過程中遇到生字、難字、難句時作上不同的標誌。

2、讀生字和詞語:

把難讀的句子提出來,同學們相互啟發讀。

3、通讀全文:

整體感知課文。

全文主要寫了什麼?

它的特點是什麼?

三、生字以和詞語的處置

1、讀音:

有“頸、吭、倘、供、鄭”(後鼻韻)、“飲、鄰等”(前鼻韻)。

2、引導同學運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主識記生字,如:

可以聯繫已經學過的生字,用加減或者替換偏旁的方法學習生字:“坑、躺、共”;或者聯繫生活經驗,結合班級同學的姓氏學習“鄭”。

3、引導同學觀察發現其結構上的特點,然後把重點放在部件比例的大小上,指導臨寫。

有個別字的筆畫需要特別説明:

指導“厲、餐、侍、脾、蹲、鄰”時,要注意、它們與其他字之間的聯繫。

四、課堂作業

1、寫生字。

2、謄寫生詞。

3、自由讀文,勾出不理解的地方。下節課交流。

第二課時

一、讀課文、理解課文

1、想想全文是圍繞哪一句話來寫的?又是怎樣展開寫的?你有發現就可以與同伴交流,你有疑惑也可以去與朋友討論。

(同學分組可以自主、合作、交流學習。)

課件出示:

好一個高傲的動物!

聽聽同學們是怎樣來理解這一句話的。

2、課件出示:

鵝的高傲,更表示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

這句話同學們交流之後的感悟是什麼?

3、是啊!全文都是圍繞“高傲”這個詞語來展開的,那現在你對“高傲”這個詞語有了哪些不同的理解。

4、作者寫“高傲的白鵝”表達出自身怎樣的情感呢?

5、作者經過仔細觀察,認真瞭解鵝的外形特點、生活習性後,用生花妙筆表達了自身的對鵝的喜愛之情。那你想從本課中,學習些什麼呢?

同學們相互啟發議論。

6、主要內容:

⑴ 詞語通俗、準確:

左顧右盼、厲聲呵斥、三眼一板、從容不迫……

⑵ 句子生動有趣:

鵝的步伐從容,大模大樣的。頗像京劇裏的淨角出場。鵝吃飯時,非有一個人侍侯不可,真是架子十足!

⑶ 文章圍繞一箇中心展開來寫:

“鵝是高傲的動物”。

⑷ 文章從不同的角度來印證鵝的高傲:

叫聲高傲、步態高傲和吃相高傲。

二、感悟課文,並拓展

1、課文有哪些值得我們在作文時借鑑的地方?

2、請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説一説自身喜歡的一種動物。可以從以下方面來説:它的特點、外形、脾氣、以和它是怎樣進食的、怎樣嬉戲、休息等等。

3、把説的內容整理一下,然後寫下來。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談讀書》教案優質 篇二

一、題解

1、口占

(1)不打草稿,口頭述説出來:~電文。

(2)指即興作詩詞,不打草稿,隨口吟誦出來:~一絕。

“口占”表明,這首詩是作者“情感的自然流露”,不是刻意為之的,而是情感的沉澱和文學的素養聚合在一起產生的一種“裂變”,一種“反應”。特定的時代、特定的場景、特定的傾述對象、特定的心情,這些要素匯流在作者的筆下,由此一揮而就,成就了不朽篇章。

在中國近現代史上,以“口占”為題的詩,很少採用現代詩的形式,下面非常有名的兩首,都是以古典詩歌的形式出現的。

口占一絕:李大釗

壯別天涯未許愁,盡將離恨付東流。

何當痛飲黃龍府,高築神州風雨樓。

(1916年春,日本,李大釗先生送摯友幼衡回國所作。)

被逮口占:汪精衞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

( 1910年3月31日,汪精衞和同盟會同志刺殺攝政王載灃事敗被捕,清法庭判汪精衞“大逆不道,立即處斬”。汪精衞在獄中寫下此詩,表明他革命的決心。這首“口占”,讓我們看到了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汪精衞,一個烈士,一個革命者,所以,人是很複雜的。)

2、蕭紅是誰?

(1)蕭紅,民國時期最重要的女作家之一。

蕭紅(1911-1942),原名張迺瑩,中國近現代女作家,“民國四大才女”(呂碧城、蕭紅、石評梅、張愛玲)之一,被譽為“30年代文學洛神”。

1911年出生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呼蘭區一個封建地主家庭,幼年喪母。蕭紅一生命運極為悲苦,也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扎、抗爭的一生。

1935年,在魯迅的支持下,發表了成名作《生死場》。1936年東渡日本,並寫下了散文《孤獨的生活》,長篇組詩《砂粒》等。1940年與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後發表了中篇小説《馬伯樂》和著名長篇小説《呼蘭河傳》。

(2)1942年1月22日,蕭紅在香港的一家法國醫院去世(1月12日日軍佔領香港 ),時年31歲。1月24日,蕭紅遺體在跑馬地背後日本火葬場火化後,葬於淺水灣。

(3)展現一組蕭紅的老照片。

(4)推薦兩部電影:

①電影《蕭紅》(20__年3月上映)為紀念蕭紅誕辰百年拍攝,霍建起執導,宋佳主演。故事講述了民國四大才女之一的女作家蕭紅悽美的愛情和充滿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 ...

本片主演宋佳因主演蕭紅一角先後在金雞獎、中美電影節、温哥華華語電影節中共三次獲得影后桂冠。

②電影《黃金時代》劇情介紹:

上世紀二十至四十年代的中國,那是一個民氣十足、海闊天空的時代,一羣年輕人經歷了一段放任自流的時光,自由地追求夢想與愛情,有人在流離中刻骨求愛,有人在抗爭中企盼家國未來…&hel√本站★√lip;蕭紅(湯唯主演),一個特立獨行的女子,一路流亡,從北方到南方,從哈爾濱到香港,一邊躲避戰亂,一邊經歷着令人唏噓又痛徹心扉的愛情與人生。對生的堅強對死的掙扎在她筆下穿透紙背,她的人生亦是如此。

20__年4月19日,第34屆香港電影金像獎,許鞍華執導的蕭紅傳記片《黃金時代》獲得最佳影片、最佳導演、最佳攝影、最佳美術執導、最佳服裝造型設計五項大獎,成為最大贏家。

《蕭紅墓碑口占》賞析(教學設計)

3、蕭紅的墓在哪裏?

(1)1942年1月22日,蕭紅病歿香港法國醫院,遵照她的遺願:身後要能看到大海。在蕭紅去世後的第四天,端木先生帶着筆、墨和裝有蕭紅骨灰的一隻花瓶來到淺水灣的一個山坡上,他把骨灰瓶深葬之後,親筆題寫了“蕭紅之墓”的木牌立於墳前。

(2)1957年8月15日,中國作家協會廣州分會將蕭紅骨灰從香港遷到廣州銀河公墓,重新安葬。

(戴望舒先生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去探望的當然是位於香港淺水灣的山坡上的蕭紅墓。)

二、關於作者

1、戴望舒簡介

戴望舒,1905年11月15日出生於杭州,祖籍南京。1950年在北京病逝,享年45歲。安葬於北京西山腳下的北京香山萬安公墓,墓碑上有茅盾親筆書寫的“詩人戴望舒之墓”

戴望舒能在文學史上留名最大的原因是他所創作的優秀詩歌,他本人在二十年代末和三十年代初因為其風格獨特的詩作被人稱為現代詩派“詩壇領袖”。

1927年,他的詩《雨巷》顯示了新月派向現代派過渡的趨向,而1929年所創作的《我底記憶》則成為現代詩派的起點。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談讀書》教案優質 篇三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作品背景、作者,積累生字詞。

2.瞭解劇情,瞭解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人們生存狀態的變化。

3.瞭解現代戲劇藝術中常用的象徵手法。

能力目標:

1.熟悉劇情,領悟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揣摩情節、語言。理解作品的象徵意義,培養學生對戲劇的品評鑑賞能力。

德育目標:

瞭解我國社會轉型期人們的生活狀況,正確認識時代發展帶來的變化。反思現代社會與人的感情之間的衝突,關注親情、關注身邊的孤獨人羣。

教學重點:

1.把握劇中老人和男孩兩個人物形象,理解他們的思想感情。

2.體會作品的象徵手法。

教學難點:理解劇本的主題,領悟劇本所藴含的象徵意義。

教學方法:討論法 演讀法 延伸拓展法

教具準備:多媒體

課時安排: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棗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東西了,現實中的棗又香又甜,我們都很喜歡。昨天讓大家預習了《棗兒》這篇課文,那裏的“棗兒”是不是僅僅是指現實中的棗嗎?那“棗”的味道又是怎樣的呢?現在我們先請一位同學為大家概述課文。

二、學生複述課文

1、一學生複述

2、其他學生補充

三、探討研究

1、圈劃文中感人部分、含義深刻部分,小組合作討論“棗兒”的味道?總結從哪些語言中看出“棗兒”的味道?

設置以下幾個問題引導學生:

(1)老人為什麼留着這些“棗兒”?

(2)孩子為什麼懷揣這一個“棗兒”?

(3)老人的兒子、孩子的父親都到哪裏去了呢?為什麼長久的不回來?

香甜 真實的“棗”是甜的

老人對往昔的回憶

孩子對父親的回憶

老人對孩子的疼愛

老人和男孩對未來的希望

苦澀 現實生活中老人的孤獨

現實生活中孩子寂寞的期盼

現代社會與人感情之間的衝突

2.請學生根據文章的語言和事例,總結老人和小孩的形象。

老人 滿懷親情、富有愛心、懷舊、傳統、孤獨,

面對生活的變化不失愛心、不失希望而又有所失落。

男孩 思念父親、天真單純、懂事

3.文章的題目為什麼以“棗兒”命名?

“棗兒”是全文的線索,是人物對白的話題。

4.“棗兒”除了指真實的“棗兒”,還有其它含義嗎?

“棗兒”象徵親情、故鄉、傳統生活……

5.象徵是現代話劇中常用的一種手法,文章中還有其它語句使用象徵的嗎?它們象徵着什麼呢?

6.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選用了兩個相同的童謠,它們所表達的含義相同嗎?如果不同,分別是什麼?

7.請學生表情朗讀高潮部分。

四、拓展延伸

文中的老人和孩子都沒有具體的姓名,看來這個故事具有普遍性。現在請同學們看兩則廣告:常回家看看、有時間多陪陪孩子。用多媒體播放。(播客上有)

這兩則廣告和《棗兒》有很多相似之處,都反應了現代社會的親情缺失。

1.同學們中有沒有父母不在身邊、親人不在身邊的,如果有,你們想對遠方的親人、遠方的父母説些什麼?

2.如果你是老人的兒子、男孩的父親,或者廣告中老人的親人、女孩的父親,此刻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呢?

五、課堂小結

《棗兒》是香甜的,也是苦澀的。那一聲聲蒼涼的、稚嫩的呼喊,發自內心,像根在呼吸,像泉在噴湧。面對這呼喊、面對這期盼,我們發出良久的深思……

六、佈置作業

1、自選角度,針對《棗兒》寫一篇感悟,字數300字以上。

2、預習《音樂之聲》

七、板書設計

老人 兒子

棗兒

男孩 父親

象徵

親情

故鄉

傳統

教學過程: 篇四

一、導入新課:

你讀過那些書?讀書的過程你有那些感悟?今天就讓培根教給我們更多更好的讀書方法吧。

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談讀書》教案優質 篇五

一、教材

《破陣子》是九年級語文下冊第三單元。本單元以宋詞文學為主,涵蓋了詞的豪放派和婉約派風格。通過鑑賞,體味詞中表達的情感,分析作者是如何傳情達意的。進一步瞭解詞的特點和寫法,讓學生在學習後對詞的鑑賞建立一個初步的感性的理念。

辛棄疾南來著名的愛國詞人,他力主抗金收復失地,他寫的許多詞都跟當時的政治鬥爭和軍事鬥爭有關。他的詞題材廣闊、內容豐富、意境高遠、風格以豪放悲壯為主,繼承和發展了蘇軾的豪放派詞風,成為宋詞豪放派的代表。今天我們要學習的詞《破陣子》是作者在江西上饒閒居時期的創作,是寫給在抗金主張上志同道合的好朋友陳亮的。

二、教育教學思想

根據新課標標準,語文教學的指導思想是致力於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語感,發展學生的思維和創新能力,養成學生學習語文的良好習慣,為每一個學生的終身學習、生活和發展奠定語文基礎。所以,這節課我遵循的教學思想是:

1、有效提高學生語文素養。

2、利於學生生動活潑地主動學習。

3、進教注重培養學生創新精神。

三、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情況,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著名詞人的生平,詞的風格。

2、瞭解詞的知識,當堂背誦課文。

3、緊扣“壯”品味詞句。

過程方法目標:

1.引導學生反覆誦讀,掌握停頓,節奏與語氣。

2.體會詞人所表達的情感3.鼓勵學生從語言的角度品析詞。

情感態度價值觀:

1、體會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2.認識詞人面生活與自身變化所持的態度與觀念。

四、教學方法

朗讀教學法

討論法與點撥法相結合:討論法是民主思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映,有利於激發學生主動參與教學,有利於培養學生評論與爭辯能力。通過討論,使學生在學習中相互合作,敢於質疑,不斷提高思維能力,有利於發展學生的智力。教師適時給予必要的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品評鑑賞。

五、教學步驟

一、情境導入:有一位英雄帶騎兵五十人直闖有五萬人的金兵大營活捉叛徒,英雄的故事蕩氣迴腸,令人心馳神往。這位青年將軍便是當時年僅23歲的辛棄疾。他不僅是一位馳騁沙場的愛國戰將,也是一位傑出的詞人。,

二、介紹詞的常識、題解、作者及時代背景。(請學生介紹,瞭解預習情況)

1、詞的常識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大家看,寫在最上面的

破陣子”是題目嗎?

不是,和我們已經學過的“沁園春”、“卜算子”一樣是詞牌名;“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才是題目。

2、“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結合註釋1,我們知道這首詞是辛棄疾賦閒時寫給他的好朋友陳亮的。我們知道,要理解詩必須先要了解作者。那有誰能給我們大家介紹一下這首詞所涉及的辛棄疾和陳亮兩個人?

3、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他出生在北方。他在青少年時代就立下了恢復中原、報國雪恥的志向。同時,由於辛棄疾是在金人統治下的北方長大的,他也較少受到使人一味循規蹈矩的傳統文化教育,在他身上,有一種燕趙奇士的俠義之氣。

陳亮,為人才氣超邁,喜談兵,論議風生,下筆數千言立就。隆興初,與金人約和,天下忻然,幸得蘇息,獨亮持不可。

4、這首《破陣子》是辛棄疾贈給他的好友陳亮的,二人均為南宋著名詞人,又都堅決主張抗金,收復中原,這共同的志向使他們成為知心朋友。

辛棄疾作這首詞時,已辭官在江西上饒農村閒居,但心中時時不忘殺敵立功,統一祖國。

三、整體感知

我們知道文章有“文眼”,詩有“詩眼”,就是那篇文章或詩歌中最重要最核心的字詞或句子。對與詞來説,我們姑且稱之為“詞眼”。這首詞的“詞眼”就在題目裏,誰能把它找出來?

“壯”。這個字是本詞的“文眼”,整首詞都是圍繞這個字來寫的。大家能找出課文哪些地方表現了“壯”,這個“壯”字的含義又是什麼呢?這兩個問題我們梳理了課文後再來回答。

1、首先,先聽一下錄音,大家在書上注音;然後我請幾位同學試着為我們朗讀一下。

2、學生朗讀,理解這首詞的含義。

3、齊讀課文。

(朗讀是學習語文必不可少的過程,它能幫助學生初步把握文意。先由自由讀、個人讀、齊讀,師範讀,教師作好朗讀指導。

結合註釋,疏通文意。培養自主學習詞的有效方法就是讓學生在多次閲讀的基礎上感知文意。小組內交流解決疑難。

師生共同賞析,體會詞人的思想感情。在這個環節,讓各小組討論,思考出答案。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啟發思考。通過探討解決問題組織學生自我學習、自主解決問題,在學生回答結束以後,及時給予點撥,幫助學生理解。)

4、賞析:

醉裏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

回:醒。

沉醉中挑亮燈光抽出劍來細看,夢醒後各個營壘接連響起號角之聲。這時候作者回想夢中之事想到了下面的景象。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八百里:牛。(典故)。八百里分麾下炙是一個倒裝句,正常的順序為“分麾下八百里炙”的倒裝,分給部下烤牛肉,以犒勞出征的士卒。

五十弦:瑟,泛指樂器(典故:以前都有50弦,因三皇之一的泰皇受不了它發出的悲哀之音,才下令改為25弦)。

翻:演奏。

“五十弦翻塞外聲”中的“翻”字改為“彈”字好不好?為什麼?

明確:不好,“翻”字寫出了戰歌嘹亮,樂器轟鳴的熱烈場面;如用“彈”字代之,就表現不出這種氣氛。

“秋”僅僅表示這時是秋天嗎?

明確:不,既點明瞭戰爭爆發的季節,也為戰士出征增添了肅殺的氣氛。

把烤牛肉分給部下飽餐一頓,琴瑟演奏出北疆蒼涼的樂曲。在肅殺的秋風中,戰場上軍隊正在檢閲準備出征。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這兩句是寬泛對偶,這樣看來與“如”字相對的“作”字是什麼意思?

明確:作:像。這個字古今詞義不同要注意。的盧:額部有白色斑點的馬。霹靂:弓弦的響聲。

戰馬像的盧那樣飛奔,放箭的弓弦如雷鳴使人心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可憐白髮生!

君王的天下事是指什麼?統一國家。

多想完成君主完成統一國家的大業,自己也贏得一世乃至死後的英名。可惜白髮已現兩鬢。

5、我們梳理了整首詞後,大家能否找出文中表現“壯”的地方?

這些句子表現出來的“壯”的內涵是什麼?

壯: 點兵出征、飛馳敵陣——壯觀而激烈 雄壯 統一國家、名垂青史——雄心壯志

本詞的文眼“壯”,僅僅是雄壯嗎? 我想我們與另一位南宋著名詩人的一首詩對照着看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放錄音)

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游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夜闌卧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僵卧:挺直躺着,借僵硬的睡態來表現自己年老體衰。

不自哀:自己不感到悲哀。

尚思:還想着。

戍輪台:守衞邊疆。

請一位同學結合註釋來給我們講解一下這首詩。

我年老體衰卻不感到悲哀,還想着為國家守衞邊疆。深夜躺着聽到風雨的聲音,就迷迷糊糊的夢見騎着戰馬跨過冰河。

這是陸游在68歲的時候寫的詩,他在年老時仍然沒有放棄自己的追求,還希望為國出力,甚至在夢裏都在為了國家的統一而戰鬥。對照這首詩,我們來看《破陣子》中的最後一句的含義。

陸游説“僵卧孤村不自哀”,他還要上戰場;那麼,當辛棄疾説“可憐白髮生”的時候,他認為自己還能上戰場嗎?

不能! 那麼他可惜的是什麼呢?

不僅僅可惜自己不能為國盡力;也可惜因為不能指揮戰鬥統一國家,從而不能名垂青史了。

那麼,再回到本詞的文眼“壯”,僅僅是雄壯嗎?

不是,最後一句壯和悲,理想和現實,形成強烈的反差。而當翱翔天際之時,陡然下跌,這裏的“壯”還有為“悲壯”的含義。

作者化“雄壯”為“悲壯”,由理想回到現實,形成了強烈的對比,作者有抗金收復失地的強烈願望,卻只能在沉醉後的夢裏馳騁沙場,心中有壯志未酬的悲情。

6、作者為什麼會發出“可憐白髮生”的慨歎?

明確:作者一生抗金收復失地,連夢中也不忘抗金的戰鬥生活,但由於朝廷的無能,自己的理想難以實現,當看到兩鬢新生的白髮,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雲壯志,“報國欲死無戰場”只能在沉醉後馳騁沙場,心中不由湧起壯志未酬的悲情。

7、作者寫這首詞有什麼用意?抒發了怎樣的情感?

明確:這首詞託名為安慰朋友,實則是抒發詞人自己對青年時代抗金的戰鬥生活的念念不忘之情,以及堅決恢復中原,建功立業的壯志,還有壯志難酬的悲憤。

8、如何理解這首詞?

明確:這首詞是詞人愛國詞篇中的代表作之一,雖是為鼓舞愛國壯士、好友陳亮而作,但更是自己心志的流露。詞人以早年戰鬥生活為基礎,融夢境幻覺為一體,描繪了一幅愛國將士馳騁沙場,雄偉壯闊的場面,全詞內涵豐富,造語豪壯,結構謹嚴,構想奇特,以夢境貫穿上下片,自出機杼,情感雄奇高昂。末尾“可憐”一句將感情一落千丈:詞人的功名只能是在醉裏和夢中實現。理想和現實形成極大的反差,有力地突出了詞人的悲憤。

四、小結全文

全詞從想象着筆,描繪了理想中的抗金隊伍和戰鬥場景。全詞在感情基調上是雄壯高昂的,而結句又是悲涼低沉的。前後形成了一個鮮明的對比。這種抑揚法賦予了本詞特有的藝術魅力,有力地表現了詞人滿懷壯志而志不得伸的苦痛。

五、知識鏈接,拓展延伸,學以致用

1 .稼軒名句集錦

(1)、眾裏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青玉案 元夕》

(2)、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清平樂 村居》

(3)、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南鄉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2、讀到辛棄疾“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的名句,不禁讓我們想起蘇軾“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 ,射天狼 ”的壯志;也會讓我們想起李賀“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豪邁;還會使讓我想起陸游“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叮嚀;更能讓我們記起岳飛、夏完淳、岑參、王翰、等更多的愛國志士,讓我們收集這一類的詩句。

3、吳伯蕭的《記一輛紡車》中寫到:“那場面真是沙場秋點兵”,請學以致用,把我們的古詩詞用到我們的講話和寫作中去,比如:我們在操場上舉行廣播操比賽,那場面不禁讓我想起辛棄疾的名句“沙場秋點兵”來;九年級了,學習真緊張,大家真是“夜裏挑燈看書,夢迴書聲琅琅”奧運賽場上,騎術比賽“ 馬作的盧飛快,射箭比賽“弓如霹靂弦驚。(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引導學生運用古詩詞)

六、佈置作業

1、朗讀、背誦這首詩。

2/如果你是辛棄疾的摯友陳亮,看到這首詞後,你會對辛棄疾説些什麼?以此為主題寫一篇300這左右的文章。

七、説板書設計

板書設計的功能是簡要全面的概括教學內容。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

沙場秋點兵——豪邁場面(志士熱情)

可憐白髮生——冷酷現實(朝廷冷漠)

七、教學評價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的教學目標指引着教師教的活動,也指引着學生學的活動。學生正確掌握了本詞的思想內容,對詞人有了一個深入的瞭解,能及時瞭解並熟悉課文,所提出的問題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鍛鍊學生的思維能力,鞏固原有知識,整個教學過程是這樣設計的,但具體的課堂教學還要根據當時的情景調整。

總結一下,本課的教學有以下特點:

1、全新引入,調動積極性。

2、師生互動有效教與學

3、愉快教學,能力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