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74W

《錢塘湖春行》教案【精品多篇】

課前準備: 篇一

1、製作導學案,佈置學生查找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思考本課的重難點問題。

2、多媒體PPT課件輔助教學。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準確朗讀並默寫。

2、瞭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和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3、理解和積累文言詞彙。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感受詩歌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學過程:

導語設計: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王灣的《次北固山下》和杜甫的《春望》。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剩下兩首。學習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去飽覽西湖早春景色。

一、指導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者情況和寫作背景(多媒體顯示)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長慶集》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

他在杭州做過幾年地方官,興修水利,鞏固堤壩,官聲極好。他在閒暇時喜歡遊山玩水,西湖的“白沙堤”是他最喜歡的地方。這首詩就是他在杭州任上寫的。

2.誦讀全詩

(1)聽錄音把握文章重點字詞。同時,注意斷句,七言詩的節拍有“XX/XX/XX/X,XX/XX/X/XX.”。。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2)學生集體朗讀

3、研習文章

(1)學生快速瀏覽,結合課文註釋疏通文意。

指導:

首聯:寫行程。勾勒出西湖早春的輪廓。“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景。早鶯、新燕。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一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景。亂花、淺草。寫花草,着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行不足”,陶醉、流連忘返之情。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説明詩人流連忘返。

(2)探究學習

①詩中兩聯各寫了那些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早春的景色?

②哪些詩句説明詩人已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中了?

③文中為什麼説是“幾處”不是“處處”,“誰家”為什麼不是“家家”?

明確:

①早鶯、新燕、亂花、淺草;

爭暖樹 啄春泥

②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③詩人對周圍事物的選擇是典型的。鶯是歌手,燕是春的信使。只因是初春,故不是處處,不是家家。從這鶯和燕的動態中,把春的活力,大自然從秋冬沉睡中甦醒過來的春意生動地描繪出來,使人可以想像出,過不多久,奼紫嫣紅開遍,草長鶯飛的景色就會到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景:明媚春光

行至|遠眺:天容水態

|近觀:早,新,爭,啄 鶯燕新來

↓亂,淺,漸欲,才能 花草向榮

白沙堤 行不足———————————情:遊興未盡

案例分析:《錢塘湖春行》長教版-八年級(上)中的一篇詩歌。

古詩的教學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自學古詩的能力,使學生終生受益。於是,我嘗試用“自主、質疑”的教學模式,打破傳統的古詩教學模式,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在《錢塘湖春行》這一課的教學當中,我先用古代美女——西施,和宋代大文豪蘇軾的一句詩“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來進行導入,首先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來。指導學生朗讀古詩詞,在朗讀中積累。在講解的過程中,我把解決問題的主動權交給了學生,我在旁邊加以點撥和引導,讓學生積極回答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遇到不懂的問題他們大膽的提出,然後我再讓同學們幫助解決,這一過程充分體現了課堂的民主氛圍。通過讓學生尋找春天特有的景物,來理解詩的“春意”,通過尋找關鍵詞,來體現詩歌的靈魂。

一、課前準備體現“自主”學習。課前佈置學生查詢古詩作者及寫作背景資料,交給學生學習的任務,讓他們自主學習,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並要求他們利用所收集到的資料在課堂互相交流。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着重培養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新大綱十分重視口頭交際能力的培養,指出:“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聽説能力;要在課內外創設各種各樣的交際情境,讓每個學生無拘無束地進行口語交際。”所以,不用舊模式老師介紹,而讓學生介紹自己蒐集來的資料,效果更好。學生在介紹白居易和寫作背景時,便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及聽説能力,明白了題目的意思,又為理解古詩的內容做好準備。

二、質疑討論見民主。這個環節中,訓練學生理解古詩的方法,培養合作精神。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劃出不懂的字詞,提出疑問後,再讓學生小組討論。然後多讓學生交流、評議。整首詩重點字詞的理解到整首詩意思的理解,完全是讓學生自讀自悟出來的。而我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幫助學生總結出理解重點字詞的幾種方法:聯繫詩句、結合生活實際、問別人……看來,人本主義教學()觀十分正確:“我們面對的是一個個活生生的人,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獨立的人格,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個體。每個學生都藴藏着獨立學習的巨大潛能。”

三、想象誦讀悟深意。在這個教學環節中,發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學生的熱大自然的情感。在視聽情景中,讓學生展開想象,各抒己見,體會感情,受到白居易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情感的感染和教育,同時學到了有語氣朗誦古詩的方法,那就是要入情入境、大膽想象當時意境。這個環節還要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和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朗讀和背誦在詩的教學中有特別重要的地位。這首詩節奏鮮明,韻律和諧,情感豐富,語句簡煉,琅琅上口。古詩的這些特點都要讓學生欣賞、體會。新大綱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所以,我讓學生反覆誦讀、體會、品味。

四、遷移運用積累詩文。課後作業體現自主性,拓展學生詩文學習的範圍。我設計了這樣的作業:

1、通過學習這首詩,對詩中描寫的景物都有了瞭解,那麼同學們回去把自己腦海中所想象的美麗的西湖早春圖描畫出來,下節課我們看看那些同學畫得最有創造性。

2、背誦這首詩。我們都知道:發展教學是一個開放系統,學生參與活動不應只侷限於課堂與課本,而應該課內外結合。這個作業就是要由課內延伸到課外,培養學生課外閲讀能力及古詩的積累。

錢塘湖春行教案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大聲朗讀的技巧,感情用事地重複,直到背誦為止。

2、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和聯想來理解詩歌的內容。

3、激發學生對古詩的熱情,培養學生的審美鑑賞能力。

其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如下:

大聲朗讀和背誦;引導學生了解詩歌意境之美,感受詩歌的語言之美和情感之美;運用聯想和想象來感知詩歌的內容。

3、課程表:1課時

4、預備準備:

1、制定輔導計劃,安排學生查閲與這首詩有關的資料,思考這節課的重點和難點。

2、多媒體PPT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設計:

1、熱情的介紹:

同學們,蘇東坡曾經寫過這樣一首詩:“水是晴天,天是雨天。”如果你想把西湖比作西子,淡粧和濃粧總是合適的。這首詩在哪裏描述了美麗的風景?是的,西湖。人們常説:“天下有天堂,天堂下有蘇杭。”在美麗的西子湖畔,不僅有動人的愛情故事,還有動人而優美的詩篇。今天,我們要學習一本白居易寫的關於西湖美景的書,《錢塘江的春節》。

二、第一次讀詩:

(1)準確的發音和節奏:

老師:請拿出你之前準備好的輔導課計劃。在我們學習一首詩之前,我們必須先讀它。讓一個同學讀整首詩。

學生閲讀。

老師:讓一個同學大聲評價他或她的閲讀,認為他或她需要提高和做一個示範。

預設:學生可以評估發音、朗讀節奏或情緒方面。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點評或補充。

教師引導學生先將詩歌的節奏劃分在書本上。根據學生的劃分,教師可以根據223首詩的節奏來劃分詩歌的節奏。只有當大聲朗讀時,我們必須確保“呼吸連續不斷,聲音有意中斷”,注意呼吸的使用,而不是故意停止。

一起讀。

(2)朗讀節奏:

老師:找出這首詩的韻律。

生:西、低、泥、蹄、堤

教師:介紹2468句押韻詩中最後一個單詞的押韻。第一句話可以押韻也可以不押韻。方法指導:押韻是使整首詩聽起來更有説服力,和諧易記。當我們讀押韻詩的時候,我們應該多花一點時間把押韻的單詞讀在一起。

師:過渡:不僅要準確地讀節奏和節奏,還要讀感情。如何解讀情感?我們必須理解意境之美,在詩歌中感受語言之美和情感之美。然後讓我們詳細看看這首詩的內容。

3、閲讀詩歌:

(1)解決問題

老師:請大家一起讀這首詩的題目。

學生閲讀。

老師:你從題目中學到了什麼?

學生:地點:錢塘湖;時間:春季;事件:旅行。

在一句話中,作者在春天參觀了錢塘湖(西湖)。

(2)讀第一聯

老師:寫文章的時候,要堅持標題。讓我們看看這首詩是不是像這樣。讓我們先看看第一個對聯是怎麼寫在標題下面的。第一副對聯中哪些詞與題名中的詞對應?

預設:結合書中的註釋,孤山寺、嘉公亭為西湖所獨有,與“錢塘湖”緊密相連。

結合書中的註釋,水位和雲腳都接近春天。

根據同學們的回答,結合朱自清的《春》中的“山漲水升”和雲落雲落,幫助同學們理解單詞。

教師幫助學生找出如何堅持標題中的“行”。從“北”和“西”,我們可以看到作者邊走邊看,從古山寺北到嘉公亭西,瞭解作者的遊歷。

一起讀第一聯

(3)讀下巴和脖子的對聯

老師:從題名和第一副對聯可以看出,作者春天來到西湖,從古山寺出發,經過賈工亭。在我所能看到的範圍內,泉水開始上漲,與河岸平齊,雲層低垂,與湖水相連。那麼,除了水面和雲腳,作者還看到了什麼風景呢?繼續讀下去。

盛:從下巴和脖子上找出對聯:早期的鶯,新的燕子和淺草

教學目標: 篇四

1、掌握朗讀技巧,有感情地反覆朗讀直至背誦。

2、品味語言,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想象聯想感悟詩歌內容。

3、激發學生熱愛古詩的熱情,培養審美和品鑑能力。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同學們好!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二、檢查預習及課下積累

1、簡介作者: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着我們遊覽西湖的這位導遊。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

2、寫作背景

三、讀一讀領略詩之韻

1、聽錄音朗讀

2、學生齊讀

3、男女生共讀

四、譯一譯通曉詩之意

小組合作,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

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3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五、品一品探尋詩之妙

小組合作,從以下三個角度賞析詩歌。

1、賞物像(描繪了什麼景物?)

2、賞語言(品味關鍵詞、抓修辭)

3、體會詩中表達出的詩人情感。

六、想一想感受詩之美

請大家插上想像的翅膀,飛向那早春的西湖。把自己從詩中所欣賞

到的西湖美景用散文式的語言描繪出來。

七、背一背積累經典詩作

請自由朗誦詩歌,比誰在最短的時間內有感情地背誦。

八、作業

完成練習冊,背誦詩歌。

九、結束新課

同學們,我們的“錢塘湖春行”就要結束了,請不要忘記風光秀麗

的西湖;不要忘記妙筆生花的白居易;更不要忘記我們曾經歡聚一堂,

共同學習。謝謝大家!下課!

板書:

錢塘湖春行

蘇軾

內容:早春景物

語言:生動精煉

情感:喜愛讚美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六

【知識與能力目標】

1、瞭解詩歌的有關知識;

2、理解詩歌內容,領會其中所抒發的感情。

【過程與方法目標】

1、有感情地反覆誦讀,體會古詩的意境;

2、教會學生欣賞詩歌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1、啟發學生熱愛祖國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

2、提高審美能力。

【教學重點】

1、通過精讀、誦讀、美讀,理解體味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薰陶;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象感悟詩歌內容。

1、要求學生蒐集有關描繪西湖的詩文,體會西湖的美;

2、準備多媒體教學。

一、創設情景,激情導入:

1、導入:

師:同學們好!俗話説:“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杭州西湖是公認的天下名勝。那西湖風光究竟有多美,大家想不想知道啊?那就先讓我們一起欣賞幾幅西湖風光圖片,親眼感受一下吧!(配樂,投影風光圖片)

師:看完之後,你有什麼感覺呀?

師:西湖風光的確令人陶醉,大家肯定都想去遊覽一番吧?好!今天,就讓我們追隨唐朝大詩人白居易的足跡,去做一次超越時空的西湖之旅吧!

2、作者簡介:

首先讓我們來認識一下今天帶領着我們遊覽西湖的這位導遊。誰能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呢?(指一生説)

(幻燈片出示)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作最多的一個,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等。長慶三、四年間,白居易任杭州剌史。西湖美景深深地吸引着詩人。在任期間,他寫下了很多有關西湖湖光山色的詩歌。請注意:錢塘湖是杭州西湖的別名。

3、背景介紹: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遊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被它特別的氣質吸引了,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到了初春的美好。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抒發了自己對春天西湖的讚美和熱愛的感情。

二、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1、讀一讀,領略詩之韻。

(1)朗讀詩歌的要求:讀準字音、讀準節奏、讀出感情。

(2)學生自讀詩歌。

師:請同學們先自由朗讀一遍詩歌。

(3)點名朗讀,同學糾正,師適時板書讀錯的字。

(4)聽錄音。

師:俗話説“三分詩七分讀”。讀詩也是講究技巧的,下面請同學們聽錄音,在聽讀的過程中,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師: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看看我們畫出的節奏是否正確,如果有差錯,請迅速更正。(幻燈片)錢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5)齊讀詩歌一遍。

師:現代作家樑曉聲説“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情感,讀出韻味。

2、譯一譯,通曉詩之意。

師:在同學們誦讀聲中,不知不覺我們到了西湖,西湖的美景展現在我們面前,現在如果請白居易先生做導遊,他所吟誦的古詩啊,我們可能聽不大懂,怎麼辦呢?下面就讓我們進入第二個環節:譯一譯,通曉詩之意。

(出示投影)請自由朗讀詩歌,對照課文下注釋,理解詩句意思。如有疑難,可與小組內討論,也可舉手問老師。

(1)三分鐘後,比誰能正確講解詩句意思。

(2)生自學;師巡視,將學生有疑難的共性問題板書在黑板上。

(3)指名學生翻譯詩歌。

師備案: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幾處早出的黃鶯爭着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在築巢。繁多而五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

(4)全部講完,學生齊讀詩歌一遍。

師:好!同學們對本首詩的內容理解得不錯了!下面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注意:邊讀邊在頭腦中展現詩句所表現的意境。

三、細讀課文,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後討論:詩中所寫的是春天的哪一個階段,找理由説明:

明確:寫的是早春,早鶯、新燕、亂花、淺草。是“早鶯”,而且幾處,不多,所以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因為是“新燕”,是不多的幾家,就會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悦。而春天百花爭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故“淺”,也是早春景象。

2、詩中寫了哪些景物?怎樣寫?

明確:春水,春雲,春鳥,春樹,春泥,春花,春草,春水初漲,春水淙淙;白雲重疊,同湖面相連,水雲相接連成一體;早鶯搶着向陽的暖樹,來試它滴溜的歌喉;新燕剛回引起人們一種乍見的喜悦;而春天百花爭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數量多,顏色豔,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草初生,剛能淹沒馬蹄印。

3、品讀詩,賞妙筆

(1)古人對語言的錘鍊極為講究,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其實都是“吟安一個字,撫斷數根鬚”的結果,白居易、歐陽修、賈島都是其中的典範。本詩“亂花漸欲迷人眼”中的“亂”不僅寫出了花的品種數量之多,顏色之豔,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眼花繚亂,便有迷亂之感;更顯出了一種勃勃的生機。

(2)詩中還有類似的妙筆,學生討論找出並説説妙在哪裏?

明確:初、低、早、爭、暖、新、春、漸、淺。

(3)想象詩中優美的意境,教師配樂朗誦。投影錢塘湖的春景圖

明確:在一個明麗的春日,我信馬來到錢塘湖畔,由孤山寺的北面繞到賈公亭西。一場春雨剛過。雲氣同湖面上的微波連成一片,像貼在水面似的。而湖水漲得滿滿的,快要跟岸齊平了。遠處近處都有黃鶯婉轉的叫聲,這些春天的使者們,嬉戲追逐,爭着搶着往向陽的枝頭飛。誰家新歸的燕子在湖邊飛上飛下,它們忙着銜泥築巢。沿途繁花東一簇,西一叢,快要讓人眼花繚亂了。而路上的春草剛從土裏鑽出來,剛夠遮住馬蹄。春神把花掛在樹上,把草鋪在地上,供人們盡情賞玩,而我最迷戀的卻是湖東一帶,這裏綠楊成蔭,白堤靜靜的躺在湖邊,安閒,自在,真要讓人留連忘返了。

四、精讀(選讀)課文,深入感悟:

1、詩中流露出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明確:最後兩句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悦的心情。“最愛”,表達作者對錢塘湖美景的讚美熱愛之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説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

2、請學生回答: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我們應持什麼樣的態度?

3、西湖是我國一顆光彩奪目的明珠,是馳名世界的旅遊勝地,有着“人間天堂的美譽”。歷代文人詠贊西湖的詩文很多,你們能舉出一些嗎?

例:蘇東坡《飲湖上初晴後雨》:“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

楊萬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

五、課堂總結:

這首詩的題意主要在“行”字,詩人寫騎馬遊春的樂趣,截取從孤山寺北寫起至白沙堤。開頭寫“湖面初平”是孤山寺所見之景,中間寫遊程中所見,最後用“綠楊蔭裏”寫白沙堤之景,明麗輕快,令人目迷神馳。

六、佈置作業:

1、能熟練背誦和默寫;

2、賞析頷聯,描繪了一幅怎樣的圖畫?

《錢塘湖春行》教案教學設計 篇七

1、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詩歌。

(2)、培養學生賞鑑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2、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賞鑑賞詩歌的能力,在理解詩歌的基礎上,領悟詩中描繪的意境,品味詩歌形象的語言。

3、教學難點

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感受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學會觀察生活,欣賞生活中的美。

4教學過程

4.1 第一學時

教學活動

導入:情境導入

老師讀國小時從課本中瞭解到“上有天堂,下有蘇杭”這句話,強烈的好奇心驅使我中學一畢業就和父母一同去了蘇杭二州,身臨其境地感受了那裏的景色,我暫且不去評價這句話的真實性,下面先把我們當時拍下來的景給大家看,讓你們自己去親自感受一下那裏的景色究竟有多美!

用一個成語談談感受好嗎?(大飽眼福,美不勝收)的確美極了。那大家還想不想進一步觀賞一下西湖風光呢?好,滿足你們的願望。

這節課,老師就陪大家到風光旖旎的西湖,也就是錢塘湖遊覽一番,我們請曾經擔任過杭州刺史的唐朝詩人白居易做咱們的導遊。讓他帶領我們穿越時空的隧道,走進西湖,遊覽西湖。現在我們就跟隨白居易進行“錢塘湖春行”。

講授:作者、背景簡介

解題: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不言而喻“錢塘湖”交代了遊覽的地點,除此之外從詩題中我們還能獲得哪些信息呢?時間是在春天,事件是出遊。

作者白居易我們並不陌生,從國小到現在我們讀過他的許多詩,下面我們再進一步來了解一下他。誰願意為大家簡單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導遊?

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與李白、杜甫合稱唐朝三大詩人,是唐代詩人中創作詩歌最多的一個。他的詩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詩王”之稱。著有《白氏長慶集》,代表作品有《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等。

3、背景介紹。

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使的時候,到西湖遊玩,騎馬走在白沙堤上,遠看風景迷人的西湖,不禁被它獨有的魅力所吸引,他心曠神怡,詩興大發。寫下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律詩。

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想去遊覽了,那就讓我們帶着輕鬆愉快的心情向美麗的西湖進發吧。

講授:初讀詩歌

1、首先請同學們聽老師朗讀詩歌,注意聽準字音、劃出節奏。

2、現在大家就大聲自由朗讀詩歌。要讀準字音和節奏,並試着體會詩歌情感。

3、指名朗讀。

4、全班齊讀。

現代作家樑曉聲説“讀書是一種幸福”。現在,就讓我們共同來享受這種幸福吧!請同學們一起朗讀這首詩,爭取能夠讀出美感,讀出韻味。

講授:理解詩意

剛剛我們已反覆朗讀了詩歌,下面咱們來具體觀賞一下詩中描繪的這些美景。看看圍繞着詩眼“春”,詩人重點勾畫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大家先根據老師的提示,試着理解一下這兩句詩的內容。

這兩句寫了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景色。(板書)隨着詩人的腳步,我們能看到哪些景物呢?有水、雲。(板書)展現在我們眼前的是廣闊的水面和低垂的雲腳,似乎還能看到岸邊植物的倩影映照在光滑的水面上,讓人看了不禁神清氣爽、心情舒暢。

大家不妨閉上雙眼去靜靜地體會!(播放鳥的叫聲)咦,什麼聲音?鳥鳴聲。哪裏來的鳥鳴,讓我們隨着聲音走近去看看。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大家看到了什麼景象?

隨着叫聲,我們看到了兩種可愛的小生靈!他們是——鶯和燕。(板書)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上枝頭去歌唱,也許剛才正是它們在一展歌喉呢;而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了銜泥築巢,告訴人們春天來到了。真是一片生機勃勃的景象啊!從這一聯中我們可以看出作者帶我們遊覽的正是哪個時節的景色?早春

其實早春的勃勃生機還不只這些呢,還有繽紛多彩的春花和淺淺的春草。不信你看!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亂花”是繁亂的、繽紛多彩的小野花。誰能用自己的語言描繪一下這一聯詩所寫的景色?

這兩句寫的是花草(板書),着重寫詩人的感受,他騎着馬,感受到馬兒在淺淺的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不知不覺便沉醉其中,不願醒來,更不忍離去,彷彿這樣的美景永遠都欣賞不夠。

所以詩人“最愛湖東行不足,”最喜歡漫步在西湖東邊欣賞美景,總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楊陰裏白沙堤。”那綠色楊柳下的白沙堤。(板書)

“行不足”就是看不夠遊覽不夠的意思,説明這湖東的美景讓作者流連忘返!哪兩個二是作者內心情感最直接的表達呢?“最愛”

此時我們眼前所見的這座堤岸就是白居易筆下的白沙堤,是為儲蓄湖水灌溉農田而建造的,因為最初以白沙鋪地,所以稱為白沙堤。現稱白堤或斷橋堤。

從這一聯詩中我們能讀出詩人對它獨有的偏愛。大家想一想為什麼見過那麼多美麗景色的白居易會最愛這白沙堤呢?它有什麼特別之處嗎?景色之美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恐怕還是他被這為民造福的白沙堤所觸動,想到它能福澤百姓,才對它鍾愛有加。其實白居易做杭州刺史的時候也做了許多造福百姓的好事,後人將白沙堤稱為白堤就有紀念白居易的意思。

剛剛我們已經隨着詩人的腳步欣賞到了這麼多的美景,他是按照什麼順序描寫這些景物的呢?按照“行”的順序——也就是遊覽的蹤跡“遊蹤”,從全湖的標誌性建築“孤山寺”寫起,以最愛的“白沙堤”為終點(板書),寫了這一路所見的景色,使得整首詩的結構十分嚴密。

現在同學們對詩歌的內容還有哪些不理解的地方嗎?那就讓我們再次朗讀詩歌,這回老師要提出更高的要求了,請同學邊讀邊在頭腦中想象詩句所描繪的景色,並體會詩人置身其中時所藴含的情感。

(先自己體會,再指名朗讀)你體會到了詩人怎樣的情感了?對西湖早春風光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板書)

講授:賞析詩歌

大家覺得這首詩寫得怎麼樣啊?一字概括——美!哪裏寫得最美?下面就分小組交流一下,你覺得詩中哪句寫得最美?哪個字或詞用得最妙?並説明原因。(課件出示問題)

1、首聯:

“水面初平”由於連綿不斷的春雨,使得如今的湖面看上去比起冬日來上升了不少,眼前是一片廣闊而又靜謐的湖水,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一副寧靜的西湖水墨圖。

正當詩人默默地觀賞西湖那靜如處子的神韻時,耳邊卻傳來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打破了他的沉思,於是他把視線從水雲交界處收了回來,從而發現了自己實際上是早已置身於一個春意盎然的美好世界中了。

2、頷聯:

“早”、“新”這兩個字,寫出人們初見鶯燕時的喜悦,早鶯出來了,新燕歸來了,人們彷彿正帶着滿臉欣喜的神色,用手指指點點,迎接給人們捎來春意的使者。

“暖樹”是向陽的樹枝,一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黃鶯之所以爭搶着飛上向陽的枝頭,是因為春寒料峭,它們還有些懼怕春的寒意;加上個“春”字,説明冬天已經過去,泥土已經解凍,變得柔軟温潤,透着春的氣息,大自然已經從冬的沉睡中慢慢甦醒過來。此時不知誰家的燕子正忙個不停地銜泥做窩,用一個“啄”字,體現出一種動態之美,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簡直把小燕子給寫活了。

大家注意了,(課件)詩人用的是幾處、誰家,而不是處處、家家,範圍上是有很大限制的,這是為什麼呢?因為現在還是初春,還沒有到處處鶯歌燕舞的時候,可見作者使用語言極有分寸,而且因為少而更帶有欣喜之情。

3、頸聯:

“亂”字,使我不禁聯想到朱自清的《春》中的名句,他是這樣描繪的“野花遍地是,雜樣兒、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裏,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這句話給“亂”字做了最好的詮釋,使我們很容易聯想到花的生機勃勃。

“淺”字説明草也就是寸許光景,才從土地裏鑽出來,還嫩嫩的、綠綠的,剛能遮沒馬蹄。大家能不能聯想到比這更早的時候草是什麼樣子的?(我們曾經學過的其他描寫早春草色的詩句)“草色遙看近卻無”,看來以前的知識大家掌握的很好,這正是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中的名句。

4、尾聯:

“綠楊陰裏白沙堤”留給人們無盡的`遐想,一片嫩綠掩映下的白沙堤像一幅色彩明麗的風景畫,是多麼的令人陶醉啊!

5、總結:

分析下來我們會發現,整首古詩使用的雖然都是極其普通的字眼,但這些字其實都是經過作者仔細推敲過的。春水初漲與堤岸齊平、春雲舒展貼近湖面、鶯在有陽光照到的樹上歌唱、燕子啄泥銜草忙着建造新巢、春花鮮豔美麗令人眼花繚亂、春草生機勃勃剛剛沒過馬蹄。就是這樣一些看起來普通的字眼,卻把西湖早春景美描繪得淋漓盡致,令人神往。大家想一想,讓景色生動傳神原因,除了詩人語言的魅力以外還有哪些呢?他對景色細緻入微的觀察以及對眼前這自然美景的無限熱愛。其實,詩人在這無邊的春色中穿行,自己又何嘗沒有融入其中,成為西湖早春中的一道亮麗風景呢!看來咱們請這位導遊來為我們介紹西湖美景,真是個明智的選擇!

《錢塘湖春行》教案 篇八

[文本解説] 本詩是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稱。這首詩處處緊扣環境和季節的特點,把剛剛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景象描繪得生機盎然,恰到好處。讀着這首詩,我們彷彿真的看到那含情淺笑的西施美麗的身姿。對於這首寫景詩,學生並不難理解,但要真正把握詩的意境,領悟詩的妙處卻需要老師精心設計,好好引導。

[教學重點] 體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培養學生賞析詩歌的能力。

設計方案A (賞讀)

一、創設情境

由蘇軾的《飲湖上初晴後雨》“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入題。

二、朗讀與感悟

1、聽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試讀,注意吐字和感情。

3、指名讀,檢查效果。

4、讓學生説説初讀的感受。

三、賞讀與品析

1、畫中有詩,詩中有畫,寫景的詩歌尤其如此。請大家把這首詩還原成畫面吧。那麼,請大家就自己喜歡的句子進行賞讀,用下列句式説話:

①“在……中我看到了……”

②“在……中我聽到了……”

③“在……中我感受到……”

2、學生自由活動,用句式練習説話。

如:從一二句中,我彷彿看到長衫飄飄的詩人騎馬來到賈公亭旁,他正極目遠眺。只見那西湖波瀾動盪,與岸平齊。在那水天相接處,水波粼粼,雲朵地垂,似乎要親吻湖面了——它也愛早春的西湖。

我從“幾初早鶯爭暖樹”中,彷彿聽到了黃鶯清脆婉轉的鳴叫聲。

四、補寫創造。

1、師述:詩人最喜愛的是湖東的白沙堤。那白沙堤的景色如何呢?

明確:除點明是在“綠楊陰裏”外,未作任何説明。

2、師述:讓我們展開想象的翅膀,補寫出白沙堤美麗的景色吧。(假如説,我們面前有一張大的畫布,在畫布上,畫上高大的綠楊,樹下是平坦修長的堤岸。你還會在畫布上添上什麼?)

3、學生自由活動後交流。如:

有湖水,水中有魚蝦,有嬉戲的鴨子。

有花草。綠草如茵,像鋪了層綠地毯;花兒閃閃,散在綠草叢中。

還有花樹。杏花開了,散綴枝頭;桃花也開了,紅豔豔的,燦爛一片。

還有人。有騎馬的詩人,一邊捋着鬍鬚,一邊吟詩;好朋友也來了,他們席地而坐,飲酒賞景,談詩論文,吟詩作畫……好不快活。

……

五、總結全文。

設計方案B

一、解題。

1、“錢塘湖春行”是什麼意思?

明確:“行”是遊賞、賞玩的意思。文題的意思是,春天,在錢塘湖也就是西湖遊賞所見。

2、讓在西湖遊玩過的同學説説當地的風景。然後背頌學過的吟詠西湖的詩文。

二、朗讀。

1、自由朗讀,注意讀音和節奏。

2、指名朗讀,檢查效果。

3、示範吟讀,讀出感情。

三、説讀。

1、在詩中你看到了什麼?

2、在詩中你聽到了什麼?

3、在詩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4、有人説,這首詩描繪了西湖早春景象。你同意這種看法嗎?試作點分析。

明確:①水面初平雲腳低(早春時節,湖水初漲,湖面與岸平齊。天上和湖上連成一片,好一派水波浩淼的氣象。)

②幾處早鶯爭暖樹(因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到向陽的樹枝上的歌唱。因為早春,空氣中還透露些寒意呢。)

③誰家新燕啄春泥(剛從南方飛來的燕子,正忙着啄泥築巢,安家落户!)④淺草才能沒馬蹄(草兒鑽出地面不久,那麼嫩,那麼綠,剛剛能掩沒馬蹄子。)

四、背讀

1、師述:為了更快速地背下來,大家動動腦筋,分析一下該如何背?(旨在讓學生整體上把握這首詩。明確:先交代遊歷的路線;再説途中所見的鶯燕和花草;然後説湖東白沙堤的景色。)

2、學生背誦。

五、總結。

《錢塘湖春行》教學實錄

教學背景在兩個月前的《詩歌教學》培訓中,聽完後,聯繫自己對新課程標準的認識,更加確認運用聯想和想象,感受詩歌中的藝術形象,把握詩歌的詩情畫意,體會詩歌的意境,這對於國中學生來説,是開拓學生想像,培養和發展創造意識,提高欣賞能力訓練的一種延伸。詩歌是詩人生命的衝動、感情的傾訴,“情動於中而言溢於表”。詩歌是靈動的,充滿了詩人的智慧和靈秀,一首詩就是一幅畫或多幅畫,是由眾多意象組合起來的畫。詩中有時間的悠長,空間的遼闊;有靜景的描繪,動態的勾勒;有色彩的點染,線條的流動。但詩歌的意象和詩人的形象在最初的理解中,只是一些零散的印象,指導學生運用聯想和想象,也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理解,把這些意象進行組合,在有限的課堂裏拓展學生無限的想像,讓詩中景、詩中物、詩中人在學生腦海裏浮現、加工,展現一幅幅立體的圖景,引導學生步人詩境,使他們如見其景,如見其物,如見其人,如聞其聲,達到心靈的溝通,情感的交融。這是一種很好的欣賞能力培養方法。

當我再次接觸熟悉的《錢塘湖春行》時,我以學生原有的知識和經驗是教學活動的起點為教學理念,以“在課堂上搭建支架”為教學方法,以在關鍵時刻向學生“拋錨”為教學手段,以“揚起學生想象的帆”為教學目標,來設計這課堂。

從“聽《錢塘湖春行》、説《西江月》”的角度來培養學生的聯想和想像能力。

其實,這個“聽”字,不僅僅是聽覺方面的活動,而且是心靈感官的互動。這個“聽”是回憶的過程,是敍述的過程,是想像的過程,是創造的過程,是一個“想詩”的過程。

“説”畫面的過程就是一個理解內容、體會其中的情趣的過程。師生共同探研,教師引導,理清詞的內容。再從多角度去説畫面,表現了較好的語言駕馭能力。

在這堂課上,我巧妙地創設問題情境,不斷撞擊着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心中迸發出一個個火花,引人入勝,耐人深思。現摘錄其教學片斷如下:

師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人們就會聯想到蘇軾詩中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粧濃抹總相宜。”現在,請同學們讀《錢塘湖春行》這首詩,並思考一個問題:這首詩寫什麼時候的景色?

(學生大聲朗讀詩。)

生春天,而且是初春。

師我們能否從詩中找出表現初春的詞語?

生“水面初平”,初春的雨水還不大。

生“幾處早鶯”,並不是處處,初春的鳥兒還不多。

生老師,還有“爭暖樹”,春寒未退,所以鶯爭着棲集在朝陽的樹枝上。

師不要給老師説,直接給大家説就行。(師不讓提“老師”,讓“給大家説”,拉近了師生間的距離,學生更樂意發言)

生“誰家新燕”,並不是家家,而是零星幾家,説明春天剛開始,從南方飛回的燕子為數不多。

生“啄春泥”,燕子才回來築巢。

生“淺草才能”,小草剛剛出土。

生“沒馬蹄”,草還沒有長高。

生“亂花漸欲”,“亂”,“漸”,説明花兒有開放的,也有含苞待放的,或是地上的小野花,“象眼睛,象星星,還眨呀眨的”,初春的花星星點點,也不是很多。

師説地真好,畫面已經立體化了。下面,我們聽錄音讀,閉着眼,用心靈去聆聽西湖迷人春景的花香鳥語。

(學生聽錄音,並且模仿朗讀。)

師我們聽出春天的什麼景色?你體會到春天的什麼意境?想好了你就説。(在這裏故意加了“意境”一詞,給學生一個想象的空間,給學生一個回味的餘地。如果不加“意境”味就大不一樣了。並且師讓學生“想好了你就説”,積極地“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能”,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製造一個競爭的氛圍,讓學生展示自己的個性)

生我聽見了和尚撞鐘的聲音,那麼莊嚴、肅穆,那麼遼遠、空曠,使我心曠神怡。我在西湖邊上耳聽着這天籟之音,眼看着美麗的西湖勝景,真是人生一大樂事。(笑)

生“一年之計在於春”,迎春的人兒在西湖邊輕歌曼舞,或細語呢喃,或那勤勞的婦女用那清澈的西湖水洗衣浣紗,木杵搗衣聲,擊水聲清脆的、悠揚的此起彼落;而孩子們則在嫩嫩地,綠綠的草地上歡快的叫跑着,估計他們歡呼天上的風箏,或者是在地上打着滾兒。

生我聽出了春天鳥叫聲,那輕盈、活潑的黑頭鶯唱出美妙的歌聲,“自在嬌鶯恰恰啼”。(此時,已看出學生已陶醉在這美好的境界裏)

生我聽出風聲,是帶着一絲絲涼意的清風。

生我能聽出小草從泥土中鑽出來的嘶嘶的聲音。

生我聽出了馬蹄輕快的腳步聲,叭嗒,叭嗒……由遠及近,而又漸漸遠去。

生我聽見了白居易正在那吟《錢塘湖春行》,清風傳送着那優美的詩句,真如“大珠小珠落玉盤”。(學生爭先恐後,大有一發不可收拾的氣勢。學生妙語連珠,老師一副惋惜地表情)

師同學們各抒己見,展開想像,又有意境,同學們的詩歌感悟能力非常強啊!老師還想聽聽大家精彩發言,但因時間問題,進行下一個環節,不知誰能用耳朵聽出色彩來?(學生笑)我們從詩中找出表示色彩的詞。

生綠,綠柳青青。

生“花”是五彩繽紛的,所以也是色彩。

生“水”應是碧綠色或青綠色。

生寺廟是紅磚綠瓦的,涼亭是古色古香的。

生雲是白的,藍天白雲。

生草是嫩綠的,樹是剛抽芽的,也是嫩綠的。

生白居易騎着一匹白色的駿馬,悠閒自得的在西湖岸邊踏青。

師同學們説得真好!願你們用美麗的畫筆去描繪多姿多彩的西湖的春天吧!在作文課上展示一下自己的風采。(恰到好處地把話題延伸到寫作,既給學生留下了作文要求,又沒打擊學生此時的學習積極性)

這羣學生太可愛了,太令我驚喜了!他們各抒己見,情緒高漲、思維敏捷、思路開闊,回答得異彩紛呈。我心目中的好課就該具有“等閒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的勃勃生機

課後我特地向學生問緣由,學生説這個話題他們感興趣,答案具有不確定性,可以加上大量的想象,暢所欲言,符合我們愛幻想的個性,而且能從中獲得成功的愉悦感;也有學生説這個話題沒有死扣住課文,有自己發揮的餘地,能結合自己獨特的感受來説;又有學生説看到同學紛紛發言,受這熱烈氣氛所感染,不甘冷落一旁。看來要使語文課堂活起來,學生的思維活起來,問題設計顯得尤為重要。問題設計得好,不但能較好地展現課堂中教與學、疏與密、緩與疾、動與靜、輕與重的關係,讓課堂波瀾迭起,抑揚有致,而且總能為學生搭設思維的跳板,揚起學生想象的帆,讓他們向更高、更遠的層面飛躍。

課後反思我在處理本課教材中,始終堅持一個信念“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新課標中提倡閲讀成為思維碰撞和心靈交流的過程,應該成為對話的關係。學生與文本,學生與學生,老師與文本,老師與學生這樣互動的局面,要重視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文體地位,教師不要將自己的見解或教參的解讀強加到學生身上,而讓學生在閲讀中有自己獨特的認識、感受、方法和體驗。在這堂課中,我只有設計兩三個大的問題,當問題的設計是貼近學生的,讓他們每個人有話可説,注重題目的開放性,答案的多元化,還提倡學生多角度閲讀,有創意地閲讀。在這堂課中,我提倡的是返樸歸真的閲讀文本,從頭至尾我沒有將個人的閲讀體驗強加到教學中,生怕這些會左右了學生的思考與體驗,於是才有了想象思維的存在。這正是課標中所提倡的閲讀是一個構建意義的動態過程,而沒有以教師分析代替學生的解讀,真正體現了讓學生自己去探究,養成一個良好的閲讀習慣。因此我認為這堂課的設計到實施到結束,有着全新理念的引導,教師真正做到了引導,而學生真正體現了其主人的身份。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原文和譯文

原文: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譯文:

從孤山寺的北面到賈亭的西面,湖面春水剛與堤平,白雲重重疊疊,同湖面上的波瀾連成一片。

幾處早出的黃鶯爭着飛向向陽的樹木,誰家新來的燕子銜着春泥在築巢。

繁多而多彩繽紛的春花漸漸要迷住人的眼睛,淺淺的春草剛剛能夠遮沒馬蹄。

我最喜愛西湖東邊的美景,遊覽不夠,尤其是綠色楊柳蔭下的白沙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