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1.1 數據及其特徵 教學設計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22K

《1.1 數據及其特徵》教學設計

1.1 數據及其特徵 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一)本節的地位和作用

本節是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一《數據與計算》第一章第一節的內容,是開篇章節,是學習本教科書的基礎,是學生們開始高中信息技術學科學習的起點。旨在讓學生通過通過開展自主、協作、探究學習,學會分析數據與信息的特徵,激發起對信息技術的興趣,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二)本節對應的課標要求

1、知道數據的概念;在具體感知數據與信息的基礎上,描述數據的特徵;掌握基本的進制轉換運算方法。(知識技能要點)

2、針對特定的信息問題,自覺、自動地比較不同的信息源,能描述數據與信息的關係,確定合適的信息獲取策略;針對給定的任務進行需求分析,明確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學業質量水平與學科核心素養水平)

*教學重點:

具體感知數據,描述數據的基本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數據的基本特徵,能列舉體現數據基本特徵的實例。

二、學情分析

學生是高一年級新生,對信息技術學科有着濃厚興趣,有基本的自主、協作、探究學習能力,需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深度體驗項目式學習。基本瞭解數據與信息各自的定義,對數據與信息的關係與區別則比較模糊,對數據特徵也缺乏系統認知。

三、工具與方法

*教法學法:講授法、任務驅動法、小組合作法、自主探究法。

*輔助手段:多媒體、機房廣播演示系統,校園網學科學習平台。

*課前準備:班級分組(4-6人一組)。

四、教學過程(學習活動設計)

一、 創設情景,導入新課。(3分鐘)

利用多媒體廣播演示系統播放熱點新聞視頻《張家界疫情》來引入本節課的內容,讓學生具體感知圖片、文字、音視頻等不同數據形式。

二、任務驅動與知識講授。(30分鐘)

*任務一: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生活中的數據實例並試着總結數據的定義。

學生活動:分組討論後派小組代表口頭分享生活中的數據實例。

教師活動:引導學生在理解生活中的數據與計算機科學中的數據後,試着進一步自己總結數據的定義,初步釐清數據與信息的關係。

拓展延伸:教師向學生展示大數據應用實例,有興趣並且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課後上校園網學科平台繼續學習大數據的相關知識。(教師已將相關資料上傳至平台)

*知識講授:教師向同學們介紹不同進制的特徵以及彼此相互轉換的運算方法。(本部分知識較難,課前已安排學生預習,由教師講授新知後分配任務)

任務二:所有同學拿出紙和筆計算教師給出的題目,以小組為單位比比誰算得又快又準。

學生活動:分組進行計算比賽,算完的小組交換核對答案,決出優勝小組。

教師活動:巡視同學們的運算進度,適時按需對個別提供幫助。

拓展延伸:有興趣並且學有餘力的同學可以課後上校園網學科平台繼續瞭解計算機存儲與處理數據的原理。(教師已將相關資料上傳至平台)

*知識講授:教師向學生介紹數據的幾大基本特徵,列舉部分實例幫助學生理解數據的特徵。(作為本節課的重點兼難點,本部分由教師先行講授並給出少量實例,讓學生參照後進一步自行查閲、列舉更多的體現數據特徵的實例。)

任務三:以小組為單位查閲資料,舉例説明還有哪些能體現數據基本特徵的例子,同時討論數據是否還有其他特徵?

學生活動:小組討論後派代表進行口頭分享。

教師活動:巡視學生的查閲資料情況,組織學生進行分享,引導學生給出數據的其他特徵,如時效性、隨機性等等。

三、課堂總結(5分鐘)

學生活動:小組代表總結歸納本節課所學知識,其他小組補充。

教師活動:適時點撥、完善。

*板書設計

1.1 數據及其特徵

一、數據定義

二、不同進制相互轉換——乘權相加法、除以N倒取餘數法等

三、數據特徵

*課後思考

教師要求學生結合校園網學科平台已上傳的相關資料預習下一節數據編碼的內容,思考數據的記錄方式以及常見的數據編碼方式。

Tags: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