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6.84K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精品多篇)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 篇一

《三國鼎立》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瞭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閲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佈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於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後者以多敗於少,這是為什麼?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説説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後由學生髮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中居於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裏?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後由學生髮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並展開討論。

最後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於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説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臉奸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 篇二

一。課前導學

(一)認清學習目標,明確學習要求:

1、瞭解科舉制度在隋唐時期產生和完善的情況;

2、分析科舉制度的影響;[]

3、認識科舉制度的出現是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歷史進步,是隋唐繁榮的因素之一,符合當時社會發展的需要。從而認識制度創新是人類社會進步的組成部分。

學習重點:科舉制度的創立、完善、影響;

學習難點:科舉制度的影響。

(二)課前自學

1、根據學習目標,結合圖片認真閲讀課文中所有內容,並思考目標中的問題;

2、獨立做好下面的基礎知識練習題,並進一步識記、鞏固:

(1)以來,官員大多從各地高門權貴的子弟中選拔;

(2)隋文帝開始用的方法來選拔官員;

(3)隋煬帝時正式設置,我國科舉制度正式形成。從此,門第不高的,可以憑才學作官;選拔官吏的權力,也從集中到;

(4)唐朝科舉制度逐漸完善,以、兩科最重要。

(5)唐太宗即位後,擴充了的規模。進士科考中第一名的,稱為;

(6)武則天時,開始了,並增設了;

(7)唐玄宗時,成為進士科主要的考試內容,促進了唐詩的繁榮;

(8)科舉制度在我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才被廢止。

二。交流展示

三。小組討論

1、科舉制度是怎樣創立的?如何得到完善?

2、科舉制度創立起了什麼作用?

四。達標訓練

(一)

1、科舉制度在朝創立,在朝逐漸完善,直到才被廢止;

2、在科舉制度創立的過程中出現的關鍵人物是、;

3、在科舉制度完善的過程中出現的關鍵人物是、、;

(二)

1、我國科舉制正式誕生於()A.唐太宗B.唐玄宗C.隋文帝D.隋煬帝

2、科舉制創立於()A.隋朝B.唐朝C.西漢D.魏晉

3、科舉制逐步完善於()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4、科舉制廢除於()A.隋朝B.唐朝C.明朝D.清朝

5、首創殿試、武舉的是()A.唐太宗B.武則天C.唐玄宗D.隋文帝

6、有利於唐詩繁榮的是()A.唐太宗B.武則天C.唐玄宗D.隋文帝

7、下列關於科舉制度的説法中,不正確的是

A.唐代創立並完善了科舉制度B.科舉制度就是用分科考試的方法選拔人才

C.進士科是唐代普遍推崇的科目D.科舉制度激發了讀書人的自信和熱情,推動了唐代社會的發展

8、與科舉制有關的成語“衣錦還鄉”反映的是

A.參加科舉考試還鄉時可獲得一套新衣B.讀書人在科舉考試考中後地位有巨大變化

C.只有身穿錦衣才會允許參加考試D.讀書人用華麗的服飾來證明自己的身份

(三)閲讀下列材料:

“英國大百科全書中説:我們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試製度,是中國所採用的選舉制度,及其定期舉行的考試。”

請回答:

(1)材料中的“選舉制度”指的是什麼制度?制定該制度的目的是什麼?

(2)這一制度開始於哪個朝代?誰統治的時候正式誕生?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教案 篇三

【學習目標】

1。掌握“世襲制”“公天下”“家天下”“牧野之戰”等歷史概念。

2。掌握夏啟、夏桀、商湯、盤庚、商紂、周文王、周武王等歷史人物及其主要活動。

3。掌握夏、商、西周更替的基本史實和西周統治者為鞏固統治實行的分封制的簡況,為進一步瞭解我國夏、商、西周奴隸制經濟、文化的發展奠定基礎。

【學習重點】

1、我國曆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

2、西周的分封制。

3、夏、商、周的更替。

【學習難點】分封制。

【學習導航】

你知道我國最早的國家是怎樣建立起來的嗎?請同學們認真閲讀課文第20頁“夏朝的興衰”一目的內容,回答:

模仿上面的知識結構圖示法,請同學們認真閲讀課文21—23頁“商湯滅夏和武王伐紂”子目的內容,找出子目包含的知識點,並列出其知識結構:

【共同探究】(不依附,不從眾,讓思考成為習慣)

1。你一定看過電視連續劇《封神榜》!劇中的哪吒和二郎神都是神通廣大的英雄,他們幫助周武王打敗了商紂王。你認為歷武王伐紂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説説你的理由。

2。思考一下西周統治者怎樣才能把被征服的廣大地區牢牢地控制在自己手中?(目的)對被分封的諸侯採用什麼辦法控制?(方法)分封制實行的結果如何?(作用)

【歸納整理】填表:夏、商、西周的更替

朝代建立時間滅亡時間都城開國君主亡國之君

西周

【當堂檢測、反饋矯正】

1、下列內容中,標誌着我國世襲制代替禪讓制的是()

A、禹傳位給伯益B、禹傳子家天下C、舜傳位給禹D。啟打敗有扈氏

2、商朝被後世稱為殷朝,下列事件中,與此有關的是()

A、商湯伐夏B、牧野之戰C、盤庚遷都D、武王伐紂

3、常言道:“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鈎。”當年姜尚等待的賢明君主是()

A、黃帝B、夏啟C、商湯D、周文王

4、“哪裏有壓迫,哪裏就有反抗。”説明這句話正確的歷史事件是()

A、國人B、世襲制代替禪讓制C、實行分封制D、盤庚遷都

5、暴君亡國,明君興政。參照這一標準,下列四人中,與其他三人明顯不同的一位是()A、商湯B、商紂C、周文王D、周武王

6、禪讓制的依據是()A、財產B、武力C、德才D、門第

7、説夏朝是我國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其主要原因是()

A、產生了奴隸主和奴隸兩個階級B、國家機構初具規模,成為階級壓迫的工具

C、國王居住在寬大、宏偉的宮殿裏D、國王暴虐無道,統治黑暗

8。下列事件中,距今4000年左右的是()

A、商湯滅夏B、武王伐紂C。世襲制代替禪讓制D、盤庚遷殷

課堂反思:(寫下你在這課中的收穫和困惑)

七年級歷史教案優秀 篇四

中國早期人類的代表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知道元謀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和發現的歷史意義。

(2)知道北京人的生存年代、發現地點、體質特徵、發現的意義以及他們的生產、生活狀況。

(3)知道化石是研究人類起源的主要證據和了解我國境內其他古人類遺址。

2、過程與方法

(1)識讀《中國境內主要古人類遺址分佈圖》等圖,掌握識圖的基本方法,培養從圖片中提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思考“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培養查閲歷史資料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認識到中國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是的世界文化遺產,激發學生的歷史興趣,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點和難點]

重點:北京人。

難點:理解北京人生產、生活狀況。

[教學設計思路]

1、教材分析

本課主要學習三塊內容,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北京人的發現、北京人的特徵。第一部分內容與第二、三部分內容是包含關係,我國境內的早期人類包括了北京人;第二和第三部分遞進關係,先介紹北京人的發現,再闡述北京人的特徵和發現北京人的意義。

我國目前已發現舊石器古人類遺蹟三四百處,遍佈全國大多數省市。事實證明,我國是世界上發現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發源地之一。我國境內已確認的最早的人類是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左右。我國早期人類遺址中最的就是北京人遺址。北京人的發現內容豐富,大量的遺骨、石器和用火遺蹟,證明遠古確有直立人存在,為“從猿到人”的偉大學説提供了有力證據。

2、學情分析

(請按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補充)

3、教學方法

閲讀講解法、識圖分析法、討論歸納法、聯繫對比法。

[教學準備]1

教師:多媒體課件、投影儀、圖片等。

學生:自學教材。

[教學過程]

教學環節s教師活動E學生活動6設計意圖b

導入新課H展示女媧摶土造人、亞當與上帝、古猿人的圖片,問題:

1、人類是怎麼產生的?

2、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是誰?-根據自己的認知水平來回答問題。r通過設問,引發學生思考,激發求知慾,鍛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探究新知

(授新課)g1.我國最早的人類g

展示《元謀人復原圖》《元謀人使用石器圖》《元謀人勞動復原圖》”,提出問題。

(1)元謀人生活在哪裏?

(2)元謀人的體質有哪些特徵?

(3)元謀人懂得哪些技術?

(4)人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是什麼?

觀察並搶答:

(1)雲南元謀縣。

(2)牙齒碩大、粗壯,脣面比較平坦,舌面的模式非常複雜。

(3)製造工具和使用火。

(4)會不會製造工具。

培養學生從史料中獲取有效歷史信息的能力。

2、北京人

(1)北京人的發現

活動與探究

假如你是導遊,你將如何向遊客介紹北京人的發現?

動腦筋

化石是怎麼形成的?對於我們研究早期人類有什麼作用?(展示化石的圖片)

(2)北京人的特徵

展示《北京人復原頭像》《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分組並讓學生討論回答問題:

①同學們互相觀察一下,你們和北京人頭部復原像有什麼不同?

②展示《北京人使用的石器圖》,提出問題: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有什麼用途?

③根據《北京人狩獵場景想象圖》,講述北京人勞動的情景。

④討論北京人過羣居生活的原因。

⑤火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極大的便利。火對北京人生活有什麼作用?

⑥北京人的發現有什麼歷史意義?

3、動動手:今天我們學習元謀人、北京人的基礎知識,現在我們把元謀人、北京人的生活地方、生活的年代標識在《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佈》,播放《我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的分佈》的動畫。

人教版七年級上冊歷史第一課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掌握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歷史基礎知識,瞭解中國境內原始人類的文化遺存。

通過“火的使用”、“原始人的生活”等問題,讓學生充分展開想象,激發學生思考,培養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以及獨立思考和進行比較的能力。

讓學生了解中國是人類遠古遺址最多的國家,是人類的起源地之一,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主義情感,培養珍視人類文化遺產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的不同之處。

教學過程

教學流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在很久很久以前,人類就出現在地球上,併成為萬物的主宰,關於人類是怎樣產生的,古今中外有着許多神話傳説,哪位同學能給我們講一講你所知道的故事呢?

生:女媧造人、亞當夏娃等故事

展示:女媧造人的圖片

師:這位同學講的太好了,大家掌聲鼓勵一下。(學生鼓掌)這些神話傳説反映出人類對自身來源的困惑,隨着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們知道人類是由古猿進化而來的。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展示:古猿圖片

師:在漫長的歲月過程中,古猿通過勞動,逐步演變、進化成人。那麼,在遠古時期,我國境內有哪些遠古居民呢?學完今天這一課,大家就會了解啦。

板書:課題

(二) 教師引導,自學探究:

師:請同學們閲讀課本第一小節,找出我國最早的遠古居民,以及他們的相關信息。

生:(閲讀課本後答)元謀人,雲南省元謀縣,距今約一百七十萬年。

師:同學們都很會讀書,找的非常的準確。元謀人是我國境內已知的最早人類,我們的科學家們是通過什麼判斷出他們的生活時期的呢?

展示:元謀人牙齒化石圖片

生:化石(如果學生不知道,師可以直接為學生拓展)

展示:【社會廣角】化石是埋藏在地層裏的古代生物的遺物。在化石中含有一定量的14C,隨着時間的流逝,14C的量也以一定的比例減少,所以通過測出化石中14C減少的程度,就可以推算出化石的年代。(如果學生知道相關知識可直接由學生講述)

師:在原始人類進化的過程中,勞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會製造工具,會勞動,是人類和動物的根本區別。漫長的歲月時光中,原始人類在不斷的勞動,也在不斷的進化,下面我們一起來了解另一遠古居民——北京人。

展示:播放視頻資料剪輯《發現北京人》

師:同學們可以從視頻中獲取北京人的哪些信息呢?(可先在小組裏互相交流,合作歸納)

生:北京周口店,距今約七十萬年至二十萬年,羣居生活,用火

師:同學們觀察的十分仔細,並且能夠彼此間合作互助,非常好,希望在今後的學習中能夠繼續保持。

展示:北京人頭骨、北京人復原像、教師的個人照片

師:學習要有張有弛,下面我們來做個活動。對比一下,北京人和老師的圖像,或是和身邊的同學做比較,看一看遠古居民和現代人在相貌上都有哪些區別?

生:(小組合作探究)眉骨突出、顴骨突出、嘴巴突出、下巴不明顯等。

師:北京人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和更久遠的元謀人相比較他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北京人過着羣居的生活,並且他們已經學會使用天然火。

展示:【集思廣益】猜一猜,遠古居民有可能是通過什麼途徑得到火的?

生:(小組討論)雷電森林起火、草木自燃、偶然磨蹭起火、露天煤炭自燃(這一情況學生很少知道,可結合本地煤炭資源拓展)。

師:大家的想象力都非常豐富,在學習的過程中,只有張開合理想象的翅膀,才能夠在知識的海洋中翱翔。(結合實況點評學生)

師:遠古居民在沒有火之前是如何生活的?有了火之後會給生活帶來哪些變化?

生:(如需要可討論)沒有火之前茹毛飲血,非常艱苦;有了火之後,可以吃熟食、照明、防寒、驅獸等。

師:由此我們可以得出結論:火的使用是人類進化過程中的一大進步。

師:遠古居民在不斷的演變、進化,我們今天所掌握的遠古居民的信息,除了通過化石研究,還和考古工作者們辛勤的科研考察密不可分。比如北京人的發現。

展示: 【歷史典故】 192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的發掘工作開始了。經過兩年的艱苦發掘,在1929年的一個冬日,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個小洞,洞口的裂隙窄得只容一人出入。為了探明虛實,裴文中來到洞裏,仔細一看,高興極了,原來在這裏意外地發現了許多動物化石。他顧不得寒冷,決定把挖掘工作繼續下去。到12月2日下午四點,已經日落西山,洞外天色漸漸暗下來,呼嘯的寒風在山野吹着,洞裏覺得更冷了,但人們依舊在昏黃的蠟燭光下聚精會神地工作。-

突然,裴文中高興地喊叫起來:“是猿人!”大家圍攏過來,果真發現一個猿人的頭蓋骨,一半已露出地面,另一半還埋在硬土裏。人們興奮極了,目不轉睛地盯着。這時天色越來越黑了,但大家的心情已經急不可耐。裴文中毅然決定,繼續挖下去,一直到把這第一個北京人頭蓋骨完全出土為止。(發現北京人的小故事如果有學生知道可直接由學生講述)

師:正是由於考古工作者的努力,才使更多的遠古居民為我們所瞭解,比如山頂洞人。

師:請同學們閲讀課本,結合投影展示的山頂洞人的相關圖片信息,看一看,和北京人相比較,山頂洞人的進步表現在哪些方面?

展示:山頂洞人復原頭像、骨針、裝飾品

生:(可從形態方面、工具方面、生活方面歸納)

師:正如恩格斯所説“勞動創造了人”,從簡單的打製石器到複雜的磨製石器,通過勞動,原始人類不斷進化,社會在不斷的進步。

師:我們今天一天的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在遠古時期的原始居民們,他們一天的生活會是怎樣呢?展開你想象的翅膀,穿越歷史時空,再現原始人的生活吧。

展示:【歷史再現】原始人採集圖、原始人捕獵圖、原始人生活圖

生:(根據展示圖提示,選取某一角度,可用多種形式再現場景)

師:(根據學生的再現實況,師生共評)

(三) 課堂小結,提煉昇華:

師:我們這節課介紹了元謀人、北京人和山頂洞人,瞭解了遠古居民的生活信息,除了元謀人、北京人、山頂洞人之外,我國還有許多遠古居民。

展示:《中國遠古人類主要遺址》

師:我國是世界上發現遠古人類遺址最多的國家,這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我們為此感到自豪,也更應該珍惜和保護好這些歷史文化遺產。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 篇六

一。明確目標

1、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時間、出發地、所達地區和意義

2、知道“倭寇”的含義,掌握戚繼 光抗倭的主要事蹟。

3、記住葡萄牙佔據澳門的史實。

學習重點:鄭和下西洋、戚繼光抗倭 學習難點:時空概念的掌握

二。前置自學

1、鄭和下西洋時的皇帝是 。下西洋目的是為了加強 ;1405年從 出發到 年,先後 次下西洋,最遠到達 沿岸和 。所帶物品最受當地人喜愛的是 和 。

鄭和遠航,促進了 ,加強了 。

2、“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此文是誰的名句: ;其中的“海波”是指 。

3.1553年, 殖民者以租借名義,攫取了在我國 的居住權。

4、我國也是世界歷史上的偉大航海家是 ;明朝抗倭的民族英雄是 。

三。問題探究

1、“及觀鄭君,則全世界歷史上所號稱航海偉人,能與並肩者,何其寡矣”。回答:

(1) “鄭君”是誰?

(2)其主要事蹟是什麼?

(3)其事蹟有何影響?

2、(1)什麼是“倭寇”?

(2)戚繼光抗倭取得勝利的原因有哪些?

(3)你應如何向他學習?

七年級歷史的教案 篇七

《垂直的生計》

一、課程標準

1、描述世界一些地區和國家不同的自然環境條件,比較人們社會生活和風土人情等方面的主要特色。

2、運用各種不同的地圖和圖表,描述區域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的特點。

二、學習目標

1、能夠利用各種地圖或文字材料,獲取所需要的信息,描述祕魯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

2、能夠説明山區人們是如何利用山區來發展生活的,描述他們生產生活的特色。

3、學會分析山區人們生產生活的特色與山區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

三、教學重難點

重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特徵和人文環境特色。

難點:安第斯山區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之間的關係。

四、教學方法

讀圖法、情景教學法、合作討論法等。

五、教學流程

【導入新課:欣賞圖片】

欣賞安第斯山脈地區風光,同時配上印第安人音樂,引起學生的興趣。

設問:同學們,老師給大家帶來的這些風光圖片美不美?

學生答:美!

問:那麼大家想不想知道這麼美麗的地方到底在什麼地方呢!

學生答:想!

(一)尋找安第斯

1、通過幻燈片向同學們展示兩張圖片(安第斯的地理位置圖),請同學們來説一説,安第斯山脈在世界的位置、走向及地位?

2、再通過幻燈片展示一幅當地圖片,設計問題:“走進山區,探索山區的生產生活是怎樣的?”

(二)探祕安第斯

1、【幻燈片展示祕魯山區農業活動示意圖】

設計問題:安第斯山區人民又是如何利用當地的環境發展生產的呢?

學生回答:低海拔處……高海拔處……

2、【幻燈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脈東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觀變化示意圖】

設計問題:祕魯安第斯山區從山麓到山頂自然景觀的變化原因?

學生整理(教師引導)回答:隨着海拔的升高,氣温逐漸降低(每升高1000米,氣温下降6℃)。高海拔山區從山麓到山頂,導致自然景觀呈現垂直變化。

3、【教師引導過渡】

設問:祕魯山區之所以能產生如此奇特的生產方式出現文明,是什麼人最先在此創造出的呢?

學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師出示印第安人圖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遺址圖片。

(三)走進安第斯

1、【小組合作探究】

小組合作目標要求

1)安第斯山區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樣的?

2)這樣的生活方式與自然環境之間的關係如何?

2、【學生成果展示】

衣:羊駝毛質地輕柔,纖維細長,保暖性強,極為珍貴,有“纖維上帝”之美譽。

食:玉米和馬鈴薯是山區居民的主要糧食。祕魯人培育出抗寒的馬鈴薯品種,還利用晝夜温差大發明瞭常年保存馬鈴薯營養價值的方法。

住:如圖(PPT)

行:駱馬能在崎嶇的高山峻嶺間行走自如,體小但耐飢渴。是當地居民的主要運輸工具。

3、【展示祕魯國徽】

問題:祕魯國徽左上角是什麼動物的圖案?它出現在國徽上面説明了什麼?

學生回答:駱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師設計問題:安第斯山區祕魯人“靠山吃山”的生產、生活方式讓我們懂得了?

學生回答:因地制宜,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新課小結】

【鞏固練習】(見《隨堂練習》)

七年級歷史教案 篇八

一、鄭和下西洋

1、目的:

為提高明朝在國外的地位和威望,“示中國富強”,同時也用中國的貨物去換取海外的奇珍。(彰顯國力,換取奇珍)。

2、條件:

①明朝前期的國力強盛

②造船術的發達

③指南針在遠洋航海的廣泛運用

④鄭和個人吃苦耐勞的英雄氣概好勇於探索的精神

3、時間:1405──1433年,鄭和七下西洋。

4、到達地區:到過亞非30多個國家和地區,最遠到達紅海沿岸和非洲東海岸。

5、意義:鄭和是我國也是世界上的偉大航海家。鄭和的遠航,不僅增進了中國與亞非國家和地區的相互瞭解了友好往來,而且開創了西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亞非海上交通線,為人類的航海事業作出了偉大貢獻。

二、戚繼光抗倭

1、騷擾我國沿海地區,使百姓的生命財產慘遭損害,沿海居民稱它們為“倭寇”。

2、戚繼光抗擊倭寇的進攻(台州),戚繼光是我國著名的民族英雄。

3、“封侯非我願,但願海波平”的詩句抒發了戚繼光怎樣的情懷和抱負:不追求個人名利,以國家和民族安危為已任的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