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童年的發現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61K

童年的發現教案精品多篇

童年的發現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的: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最後一句話的含意,領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激發學生探究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入情入景地朗讀課文,把握課文內容,感受人物特點,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過程:

一、聯繫實際、激趣導入

師:人在長大或變老的時候,常常回憶起童年的事情。美國作家巴德舒爾伯格望不了父母有趣而又截然不同的評價,那麼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童年最有意思的是什麼事呢?(以激發學生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發現的學習興趣進入新課學習。)

二、明確要求學有目標

1、指名讀“閲讀提示”,明確學習要求。

(1)我是怎樣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結果怎樣?

(2)“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

(3)舉例説説對“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和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理解。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要求讀得正確流利。

(2)找出生字,注意讀準字音;理解詞語。

(3)課文課講了一件什麼事,

生:課文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4)作者圍繞着童年的發現先講了些什麼?再講了什麼?最後講了什麼?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認識本課7個生字並能熟練拼寫,理解“澄澈、困窘、天賦”三個詞語的意思;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過程與方法:讓學生掌握大膽發現問題、思考問題的一般方法。

3、情感態度目標: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像的精神,積極關注生活的態度。

二、教學重點

理解作者“發現”的過程,“我”的偉大的“發現”是怎麼來的,從而培養學生大膽發現問題尋根問底的精神。

三、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危險”等句子的深刻含義

四、課前準備

上網收集人類生命進化的圖片和資料,製作成便於課堂教學所用的卡片或powerpoint形式

五、教學過程

(一)、激發學生興趣,導入課題(4分鐘)

教師出示一些關於胚胎髮育的圖片,問:“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學生的回答各種各樣。師:“這叫做胚胎,我們每一個人都是從這麼小小的一個胚胎髮育形成的。人胚胎髮展的規律現在對你們來説還比較難懂,但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究竟他真的發現了什麼,又是怎麼發現的呢?今天我們來看一下他童年的發現。”(板書“童年的發現”)

(二)、帶問題讀課文,找出相關信息(15分鐘)

1、自由朗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學習生字。(8分鐘)

澄(chéng)澈、胚(pēi)胎、天賦(fù)、豈(qǐ)止、絞(jiǎo)盡腦汁(zhī)、困窘(jiǒng)

理解“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意思

2、帶問題默讀課文,找出“我”的“發現”是什麼,畫出相關句子。

3、讓同學説出自己找到的答案。反饋信息,“我”的“發現”集中在第十三段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三)循果查因,理解“發現”的過程(20分鐘)

1、師:“作者為什麼會得出這樣的結果呢?是誰告訴他的呢,還是他自己想出來的?”

2、仔細閲讀第三到十三自然段,畫出“發現”過程的相關信息並進行小組討論,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總結出“發現”的流程圖。(10分鐘)

(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老師做必要的指導並維持課堂紀律和注意時間的把握)

4、反饋信息。(10分鐘)

讓小組代表自由回答得出的答案,老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出一個清晰的過程

① 我做夢總迴夢到自己在飛翔,而且發現其他同學也一樣,於是產生強烈的好奇心。

(藉助課文中優美的句子,引導學生回憶自己是否有過同樣或類似的經歷,大膽想象)

② 我們一起請教老師,請老師回答我們的問題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通過這些一連串的句子讓學生感受“我”的求知若渴。)

③ 老師的回答沒有完全揭開“我”心中的謎,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於是通過抓魚等的活動進行探究。

④ 通過自我思考,終於找到的答案。

流程圖: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從圖中的信息得出這樣的結論:“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源於對事物的好奇心,對知識的渴望和對生活的細緻觀察,引導學生平時要大膽地思考問題,發現問題。舉例科學家的例子説明這個道理。

六、作業

1.抄寫課文中的生字詞,和“澄(chéng)澈、天賦(fù)、困窘(jiǒng)”的解釋。

2.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3、預習下文,想想“我”的這一偉大的“發現”符合科學嗎?為什麼?

七、板書設計

我和同學都夢中飛翔,產生好奇

請教老師,老師解答問題                勇於發現問題

我渴望知道人是怎麼來的                大膽思考問題

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得出“發現”

(第二課時)

一、回憶朗讀,激趣導入(6分鐘)

師問:“我”的發現有趣嗎?那他的“發現”是不是正確的呢?

(播放關於胚胎髮育的短片,引導學生理解其實這個“發現”只是作者獨立思考的結果,而人真正生長髮育的規律不是這樣的,從而理解下文)

二、細讀課文,反覆體味(23分鐘)

1、引導理解“老師誤解了我的笑聲,以為我的笑不懷好意。”(5分鐘)

為什麼當老師講到:“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時,老師卻認為我的笑聲不懷好意呢?

2、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15分鐘)

(1)同學們結合自己的生活經歷,説説自己生活中曾探究過祕密的小事。

(2)通過講述或回憶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談談自己怎麼理解這句話。

(3)朗讀句子,反覆體會作者的內心感受。

三、探索“我”的人物性格(5分鐘)

“從這篇文章中,你覺得作者是一個怎樣的孩子呢?他有什麼地方值得你學習的嗎?”

1.“我”是一個富於幻想和善於發現問題的孩子。

(通過句子“每天夜裏做夢我都飛……”)

i. 我是一個求知若渴的孩子,對知識充滿興趣的,積極地探詢知識。

(從他和幾個同學不停地追問老師問題看出來。)

四、聯繫生活,總結交流(6分鐘)

1. 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我們也要培養大膽創新、堅持不懈的鑽研精神”……]

2、請你説説在生活中,你有沒有什麼有趣的“發現”?

五、作業

反覆閲讀課文,再次體會作者“發現”後和被誤解後的感受。

.讀題質疑,激發興趣 篇三

難忘的童年生活中,我們不知不覺得成長着,有笑,也有淚;有喜,也有憂今天我們學習《童年的發現》,不知它又能帶給我們哪些感受。(出示課題)

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麼?

國小五年級語文《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能自學生字新詞,理解並積累“迷戀、隨心所欲、運轉自如、絞盡腦汁、一本正經、不懷好意”等詞語。能用比較的方法,體會“幾乎”、“似乎”在句子中的作用,並能運用。

2、學習抓住文章主線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感受作者的探索精神。

3、引導學生交流生活中的發現,在訓練表達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對身邊事物發現與探索的興趣,並懂得只有在不斷的探索中才會有新的發現的道理。

教學重點:

學習抓住文章主線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

教學難點:

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教學準備:

老師

多媒體課件。

學生

1、讀課文,並理解下列詞語:迷戀、隨心所欲、運轉自如、絞盡腦汁、不懷好意。

2、查找資料(任選其一):a有關人類起源的資料b有關科學家發明發現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揭題導入,激發興趣

美好的童年生活中,我們在不知不覺地成長着,我們的小腦袋中會有奇思妙想,會有層出不窮的問題,我們也會不懈地探索那些有趣的疑問……前蘇聯有一位叫費奧多羅夫的天文學家回憶起自己的童年,寫了一篇文章——《童年的發現》,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從課題中,你最想了解什麼?

説明

從課題入手,學生提出自己最想了解的問題,然後確定有探討價值的問題,如:“我”的發現是什麼?是怎麼發現的?即明確了本課學習的重點。

二、初讀課文 理清脈絡

1、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根據提示給課文分段

提出問題——請教問題——發現規律——得到證實

2、聯繫課文第1、2節,理解“幾乎”,並説説“我”探究了一個什麼問題?

説明

藉助全文的線索整體進入課文,理清課文的脈絡,明確“我”所提出的疑問,為進一步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三、再讀課文,瞭解探究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是怎麼一步步探究的?我對人體起源這個問題的認識是怎麼變化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集體探討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第1節)

“只要雙腳一點,輕輕躍起……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隨機理解 “似乎”)

説明

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優美的語句,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體會“我”在夢中飛行的快樂。同時引導學生聯繫自己的成長過程中是否有類似的經歷,啟發他們進行大膽的想象和補充。

(2)我們一起找到老師,請他給我們解答。(第2—9節)

“為什麼只有晚上睡覺時才長?”“那麼為什麼人在生長的時候就要飛呢?這究竟是什麼道理?”“人怎麼會是鳥呢?”

説明

讓學生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麼關係,明白後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從一個又一個的追問中,感受到“我”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想象當時的情景,師生分角色朗讀對話,讀出人物的一次次提問的語氣,加深對人物的認識。

(3)“我”經過思考、推算,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第10-11節)

我絞盡腦汁思考這個問題的答案,想啊想啊,嘿!終於想出了眉目:“這就跟……正好九個月。”(隨機理解“絞盡腦汁”)

説明

理解“絞盡腦汁”使學生能夠感知到“我”求知若渴的心情、執着探索的精神。

四、抓住“發現”, 精讀深究

1、學習第11節,明白“發現”的具體內容

(1)指名讀第11節,理解“眉目”,劃出“眉目”的具體內容。

(2)交流所劃的句子,想想童年的發現究竟是什麼?

(3)引讀相關句子,瞭解“我”是如何進行推算的。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①理解句子意思,並帶上自己的理解轉述這幾句話。

(從生物最簡單的單細胞開始,我將每一百萬年摺合成一個月,從細胞變成小魚,大概經過一百萬年,這是胚胎在母體中的第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經過一萬年,這是胚胎在母體中的第二個月,以此類推,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這就是我的發現。)

②聯繫整段話,反覆朗讀,體會當“我”發現這個規律時,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説明

引導學生將前後幾句連起來理解,抓住“絞盡腦汁”、“想啊想啊”、“嘿”等詞語體會這發現的來之不易,從而更能體會到發現後的興奮之情,才會發出“竟如此簡單明瞭”的感慨。

③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學習第12節,明白“我”的發現哪些得到了證實。

(1)聽了生物老師的講課,我為什麼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當老師講到“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時,“我”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居然跟進化論的觀點一致,因此,“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這裏絲毫沒有惡意。)

(2)“我”的發現與達爾文的理論有哪些異同之處?(可結合課文和課前蒐集到的有關人的起源的資料談一談)

説明

關於人的起源進化論的知識,“我”作為一個兒童只能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有限的知識去推論、去思索,得出的結論難免幼稚、簡單化、絕對化,那位低年級的老師為了讓9歲的學生聽懂,對這個問題作了通俗化的解釋,有些話就不十分精確了。而這位生物老師引用的達爾文的話是比較縝密的、科學的,學生通過比較應該可以感受到。

3、學習13節,引導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的意思。

(1)結合自己的實際回憶講述生活中探究祕密的小事。

(2)引導學生結合課前收集的資料,通過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人的遭遇,用自己的話舉例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

(3)通過朗讀體會作者內心的感受。

説明

“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與發現,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這句話一語雙關,讓學生聯繫自己的經歷和科學家的故事從兩個角度去理解:其一,它講出了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的真實情況,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其二,是“我”用幽默與自嘲的方式,表達了對此事的看法,意思是説,世界上的大科學家尚且如此,我為我的發現被轟出教室又算得了什麼呢?這句話也是作者對童年發現一事的評説與紀念。

五、聯繫課文內容,感悟人物形象

從“我”探究“人究竟是怎麼來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並帶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1、“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裏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富有好奇心、求知慾強、執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六、概括主要內容 總結課文

1、根據板書,把課文的內容説給大家聽一聽。

説明

要求學生思維縝密,條理清晰地概括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有一定難度,在表達時讓學生藉助板書進行概括,可以使他們在邏輯上更有條理,表達更準確。

2、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説明

鼓勵學生多角度地理解、體會,如:“童年很美好,可以漫無邊際的幻想”、“發現童年的胡思亂想,異想天開也是一種發現、創造”、“我們也要對身邊的事物有探索和發現的興趣”“因為作者敢於提問、留心觀察、反覆思考、大膽想像才有了這樣的一個發現”……

3、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説出來和大家交流交流。

板書設計:

提出問題 夢裏飛行

童年的發現 請教問題 追問探究

胚胎髮育的規律 發現規律 摺合推算

得到證實 達爾文的觀點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五

一、導入新課

這首《童年》以樸實的歌詞、輕鬆歡快的旋律唱出了我們每個人心扉,正如歌詞裏所唱“為什麼太陽總下到山的那一邊”“山裏面有沒在住着神仙”之類充滿幻想、充滿好奇的問題是不是也在我們腦海裏出現過?童年是天真爛漫的,童年是幸福無比的,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前蘇聯作家費奧多羅夫的童年,看看他的童年有着怎樣有趣的故事。

二、預習反饋

認讀生字詞。

三、概説課文

默讀課文,説説你從課文中知道了什麼?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四、精段品讀

1、説説“我”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正好是十個月。”

2、用上“夢中飛行”、“老師解答”、“認真思考”等關鍵詞來説“我”的發現。

3、説一説對這個句子的理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候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1)向學生講述哥白尼受到迫害的故事。

(2)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麼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麼事情,都要冒着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五、賞識作者

從“我”的發現和發現過程,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

找出相關的句子來理解,並帶着理解有感情地朗讀。

1、“我”是一個富於幻想的孩子

“每天夜裏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2、“我”是一個執着探索的孩子

“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3、“我”是一個幽默風趣的孩子

“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六、寫法指導

1、理清課文的寫作順序。

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的發現,然後具體敍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講了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2、介紹什麼是倒敍懸念法。

倒敍懸念法:寫人記事的文章,開頭寫出事情的結局、結果,或事情的高潮,或事情的某個精彩的片斷等,給讀者造成懸念,吸引讀者繼續讀下文,瞭解事情的全過程。

文章採用倒敍懸念的開頭方法:我在九歲的時候就發現了達爾文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點出因得意於自己的發現笑出了聲音,卻受到了責罰。這樣的開頭巧妙地利用了讀者的閲讀期待,製造了懸念,激發了讀者的讀書慾望。

3、模仿課文的寫法,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七、總結全文。

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語文《童年的發現》優秀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説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的幽默活潑的風格。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揭題,激發興趣

1、教師介紹有關胚胎髮育的科學知識。

2、俄國作家費奧多羅夫九歲時就發現了有關胚胎髮育的規律,猜測一下他是一個怎麼樣的孩子?

二、循題讀文,理解“發現”

1、自由朗讀文章,學習課文中的生字,把課文讀通順。

2、默讀課文,思考:“我”童年的發現是什麼?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句段。

3、反覆朗讀課文的第13自然段,在這段話中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的發現的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4、仔細地讀讀着幾句話,並用自己的話轉述。

5、再讀課文,找一找課文中有沒有這樣一句話:説的是相同的意思,但是表達更簡潔。

“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6、朗讀這兩句話,比較兩句話表達上的不同,體會表達的具體和概括。

三、循果查因,瞭解過程

1、默讀課文,思考:“我”那非凡的發現,是怎樣發現的?

2、根據學習計劃,分小組合作學習。

學習計劃:

(1)找出有關的句段。

(2)理解有關的句段,把它概括成一句話或一個詞語。

(3)在白紙上畫出簡單的發現流程圖。

3、小組彙報,課堂交流。

(1)“我”是在做夢中發現自己總在飛翔,並且發現其他同學也具有“飛行”的天賦,於是便產生了好奇,想解決這個奇妙的問題。

(2)我們一起找老師請教,老師給我們解答。

(3)老師的解答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

(4)我對“九月懷胎”進行思考,終於找到了問題的答案,有了偉大的“發現”。

四、作業

1、抄寫課文中描寫“我”的發現的句子。

2、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感悟“發現”

1、默讀課文,思考:從“我”的發現和發現的過程中,你覺得“我”是一個怎樣的孩子?並在課文中找出有關的依據,畫出相關的句子。

2、課堂交流,根據學生的理解,大概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隨機指導。

(1)“我”是一個充滿幻想的孩子。

①“每天夜裏做夢我都會飛。似乎想去哪裏就能飛到哪裏。”

◇輕聲朗讀這段話,閉上眼睛想象這段話描寫的情景。

◇如果你也做了這樣一個夢,或者你真的能飛了,你會是什麼樣的心情?

(高興、驚喜、新奇。)

◇帶着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②“人是由細胞構成的。這樣推算下來,到變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朗讀這段話,哪些地方是“我”的幻想?

◇當“我”發現或者是幻想了這樣一個規律時,“我”是怎樣的心情?

(格外高興、得意。)

◇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

(2)“我”是一個喜歡刨根問底的孩子。

①“那天我們幾個人決定去見我們的老師,讓他來解答這個奇妙的問題。等你們升入高年級,上課時老師都會給你們講解。”

◇找一找“我”問了幾個問題?把問題畫出來。

◇想一想,這些問題之間有什麼關係?

(一個問題套着另一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是對前一個問題的追問)

◇想象當時的情景,分角色朗讀這段話。

②“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麼來的。恨不得從魚身上發現將來的人應該具有的某些特徵。”

◇想象“我”研究以條魚的樣子,朗讀這句話。

◇你覺得“我”會翻來覆去的看些什麼?會想到一些什麼?

(3)“我”是一個幽默的孩子。

①“幸虧他沒有容我解釋。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你覺得這段話哪些地方很幽默,為什麼讓你讀着想笑?

◇舉例説説“世界上重大的發明或發現,有時還會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舉例,比如:哥白尼熱情地宣傳新天文學説,被教會視為異端,教會將他押到了羅馬的宗教法庭,在監禁的七年中他受到了殘酷的毒刑,最後被押至羅馬百花廣場的火刑柱下被活活燒死。

◇你能説説對這句話的理解嗎?

我們無論想做一件什麼事情,還是要做一件什麼事情,都要冒着危險,都要有足夠的勇氣去面對。

②“聽完這句話,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大笑。竟使我當眾受到了懲罰。”

◇朗讀這句話,體會其中的幽默和機智。

二、聯繫生活,嚮往“發現”

1、從“我”的童年發現中,你有什麼啟發或體會?

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自由的討論,教師要鼓勵支持。比如:

(1)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要養成仔細觀察的好習慣,遇到問題要敢於動腦思考,要大膽創新,最為重要的是有堅持不懈的勤奮鑽研的精神。

(2)童年的胡思亂想就是一種“發現”。

(3)童年很美好。

2、你在學習、生活中有沒有自己的發現?説出來和大家交流。

三、作業

1、有感情地朗讀自己喜歡的段落。

2、寫一寫自己的“發現”。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會寫14個生字會認7個生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作者童年時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第一課時

一、揭題。

1、今天我們先來認識一位俄國作家,他的名字叫:費奧多羅夫。板書:費奧多羅夫。指讀。

費奧多羅夫的童年天真爛漫、多姿多彩。在他童年的時候,發生了許多令人難以忘懷的事情,今天我們就一起學習課文《童年的發現》。

板書:童年的發現。齊讀。

2、看着課題,你最想了解什麼?(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小結板書:發現了什麼?怎樣發現的?)

二、初讀課文,弄清內容。

1、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注意文中注音的字詞。

2、檢查生詞。指導易讀錯、寫錯的字。

三、學習“我發現了什麼”

童年中我究竟發現了什麼?快速朗讀課文,用“——”畫出來。

(1)交流。(板書:胚胎髮育的規律。)讀詞:胚胎。你知道什麼是胚胎嗎?(指讀註釋,其實我們在媽媽肚子裏的時候,就是從一個小小的胚胎髮育成胎兒的。胎兒在媽媽肚子裏的成長過程就是胚胎髮育的過程。)

A、課文哪些自然段寫了我發現的過程?3——13。B、請反覆朗讀十三自然段,畫出集中描寫“我”童年發現胚胎髮育過程的句子。C、齊讀句子—— 人是由細胞構成的……從細胞變成小魚,經過了很長的時間。現在,這一段時間就摺合成一個月。從小魚變成青蛙又得經過很長時間,又摺合成一個月。這樣推算下來,到變化成人,正好是九個月。

(2)這就是我的發現。那年我才九歲,所以我為此感到——格外高興。帶着這份高興讀讀。

(3)關於我發現的胚胎髮育的規律,其實有位叫達爾文的科學家專門進行過研究,還得出了一個觀點,請看到14自然段,指名讀、齊讀——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

(4)我的發現和科學家的發現竟是如此的相似,怪不得我為自己的發現感到高興自豪呢!請高興自豪的齊讀第一自然段。

四、學習“我是怎樣發現的”

1、我有胚胎髮育過程這樣的發現,源於什麼?默讀3-13自然段。

(1)指名説。隨機板書:夢中飛行

(2)有了這奇妙的問題我們是怎麼做的?板書:請教老師

(3)老師給了他們明確的答案嗎?是啊,高年級,離我那麼遙遠,而飛行確仍在繼續…。.板書:大膽猜想

(4)結果如何?板書:得到證實

(5)看着板書,將它們連起來説一説。這就是我“發現的過程”。

五、佈置作業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3、認識本課7個生字,能用具體事例説明課文中有關句子的含義,體會課文語言的幽默活潑的風格。

教學重難點:

1、能用自己的話説説“我”的發現以及發現的過程。

2、體會“我”童年時的天真可愛以及求知若渴、尋根究底和大膽想象的精神。

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

1、情景教學法。

2、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材分析:

《童年的發現》是一篇精讀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的一個發現,反映了兒童求知若渴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課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然後具體敍述這項發現的經過,最後寫這個發現在幾年後老師講課時得到證實。選編本課的目的,是通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作者童年時代的求知慾望、探究精神和大膽的想象;體會作者回憶童年生活時自豪和憤懣交織的情感;激發學生探究的興趣,培養想象能力。

學情分析:

本課的重點是講作者童年的發現。教師引導的着眼點不要放在發現本身,而應該放在發現的過程上。也就是説,應該讓學生知道“我”童年時為什麼會有這個發現。要讓學生自主讀書,充分地讀書,瞭解作者是怎樣發現的。通過讀議,讓學生明白,作者童年時之所以會有這個發現,跟他的敢於提問、不斷探究、大膽想象是分不開的,從而受到潛移默化的薰陶感染。

學生活動:

分組合作、探究學習。

學法指導,課件設計(使用多媒體教學的學校或班級):

查找工具書或資;多媒體課件。

課型:新授課

教學準備:掛圖

童年的發現教案 篇九

教材淺析: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默讀課文,瞭解作者童年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以及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2.引導學生學會“妨、礙”2個會認字,讀讀記記“妨礙、情不自禁、隨心所欲、天賦、痴迷、一本正經”等詞語。

教學重點:知道“我”發現了什麼,是怎樣發現的。

教學難點:理解“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領悟作者童年時強烈的求知慾和豐富大膽的想象力。

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準備:有關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等科學家的不幸遭遇的故事。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童年是美好的,也是充滿着強烈的求知慾,每個人的童年都充滿着無數個“為什麼”,充滿着神奇的幻想與想象。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的作者,他的童年時代不僅如此,還具備着比平常人更可貴的東西(善於探究、找到“為什麼”的答案),那是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從課文中去尋找答案。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標註自然段序號,勾畫生字新詞,自學生字詞語。

2.從課文中你瞭解到了哪些內容?

3.檢查自學情況。

4.理解詞語。

隨心所欲:指隨着自己的心願,想怎樣就怎樣。

天賦:自然具備,生來就有。

進化:生物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逐漸發展演變。

絞盡腦汁:形容費盡心思。

眉目:事情的頭緒。

困窘:形容為難;感到難辦。本課指“我”面對老師的誤解和同學的嘲笑,不知道怎麼辦好。

5.説説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這篇課文講的是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反映了兒童渴望求知的特點和驚人的想象力。

6.理解課文脈絡。

課文是以倒敍的形式寫的,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寫“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三、再讀課文,理解感悟

組織學生討論以下問題:

1.童年時的“我”發現了什麼?

⑴讀課文第1、2自然段。

⑵體會:①“幾歲的時候”“完全”“獨立”這些詞語無不顯示着“我”這個發現多麼不平常,多麼出色,乃至現在説起來還為這個發現自豪不已。

②第2自然段中説,“你大概會忍不住哈哈犬笑”,這是為什麼呢?(一個九歲的兒童,竟然能獨立思考發現這樣重大的科學問題,這簡直是常人無法相信的。)

又説“竟使我當眾受到懲罰”,他又為什麼當眾受到懲罰?課文這樣開頭有什麼作用?(以這樣的開頭設下懸念,激發起讀者的閲讀興趣。)

⑶小結: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概述了作者童年時的發現。達爾文是英國生物學家,他創立了關於物種起源和發展變化的規律——進化論。按照進化論的觀點,母腹中的胎兒再現了從簡單生命進化成人的過程。而“我”小時候就發現了這一規律。

2.“我”是怎樣發現的?

⑴自由讀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然後小組內討論。

⑵全班交流。

①重點寫作者童年時發現胚胎髮育規律的過程。

②這個過程大體經歷了三個互相聯繫的階段。第一個階段(3、4自然段)寫“我”的發現起始於夢中飛行。第二個階段(5—11自然段)老師給我們解釋了為什麼會在夢中飛行。第三階段(12、13自然段)寫“我”對“人究竟是怎麼來的”這個問題的大膽猜想,也就是“我”童年的發現。

⑶小結:夢中飛行引出了“我”對這個現象的好奇,老師的解釋又引出了“我”的疑問:“人究竟是怎麼來的”,從而更加激發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明白”“想得是那樣痴迷”“絞盡腦汁”“想啊想啊”“終於”這些詞語都表現了“我”求知若渴的特點,同時也看出“我”驚人的想象力。

3.“我”的發現可靠嗎?

⑴自由讀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

⑵歸納:“我”的發現在幾年以後老師講課時得到了證實。

⑶理解句子:

①“可是我忽然想起了自己的發現,就情不自禁地笑出了聲音。”

是因為“我”為自己早在三年前就發現了這一規律,而且與進化論的觀點完全一致而格外高興。現在知道了當時自己的發現是多麼了不起的事情!這種心情使他無法控制,已顧不得是在課堂上,更顧不得這“笑”是否合時宜了。

②“幸虧她沒有容我解釋,不然的話,同學們聽見我説自己三年前就發現了達爾文的進化論,還不笑塌了房頂!”

這句話是説“我”的發現會令人不可相信,人們絕對不可思議:一個九歲的孩子能發現達爾文的進化論。從表面看,這句話是“我”慶幸自己沒有解釋,而實質上表現了“我”之所以有人們不可思議的發現,是因為“我”那強烈的求知慾望和極強的想象力。

③“我明白了——世界上所有重大的發現與發明,有時還面臨着受到驅逐和迫害的風險。”

這句話含有雙重的意思,一是説科學事業發展過程中,像阿基米德、哥白尼等都有過這樣的遭遇;二是説“我”有了這樣重大的發現,跟世界上有重大發現與發明的科學家一樣遭遇驅逐與風險,這也沒有什麼奇怪的。作者用幽默的方式為自己找到了自我安慰的理由。當然這句話裏也表達了自己對老師當時處理方法的不滿。

4.結合課文內容説説:“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發現?你認為“我”是怎樣的孩子?孩子身上最可貴的是什麼?

四、總結全文

你讀了這篇課文有什麼啟發?

五、拓展延伸

談談在你的生活、學習中有過什麼發現?

課時 篇十

一。回憶導入,激趣朗讀

我的發現有趣嗎?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