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青春期教育教案(通用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86K

青春期教育教案(通用多篇)

青春期健康教育教案 篇一

一、導入:

現在的你們是不是對自己、對身邊的異性產生了一些興趣,開始關注青春期有關方面的問題呢?呵呵,不用害羞,我首先保證我尊重大家的隱私,若我後面**的問題有涉及你們的隱私,你們有**拒絕回答。好,現在我們來個“姿勢調整”——你們準備好了,敞開心扉和我聊聊“青春期”的問題了嗎?準備好的同學可以把雙臂張開,做開放的姿勢,沒作好的同學,可以雙手環抱地抱在胸前,當你們覺得你們準備好了,在張開雙臂,讓我知道你們的態度,謝謝!

二、活動過程:

討論:

1、你對異性有朦朧的喜歡嗎?有過喜歡的人嗎?

2、你已經“戀愛”或正在“戀愛”嗎?

3、你想現在“戀愛”嗎?

4、***“戀愛”嗎?若現在有個很符合你的要求的人説喜歡你,你會和他(她)成為男、女朋友嗎?

5、你知道如何保護自己不受異性的侵害嗎?

(由於擔心學生的隱私性被同學知道而避免回答,所以在小討論**中採用特殊的坐姿:一手放在桌上,頭趴着,另一手放在頭上,大家聽指導語表決意見,直到我拍掌,大家才能一起抬頭!尊重別人也尊重自己!)

三、知識點評:

1、青春期性意識的發展一般可分為四個時期:

(1)性牴觸期。在青春發育之初,有一段較短的時期,青少年總想遠遠避開異性,以少女表現得尤為明顯。這主要與生理因素有關。由於第二性徵的出現,使青少年對自身所發生的劇變感到茫然與害羞,本能地產生對異性的疏遠,部分人甚至對異性反感。此期間持續1年左右。

(2)仰慕**期。在青春發育中期,男女青少年常對周圍環境中的某些在體育、文藝、學識以及外貌上特別出眾着(多數是同性或異性的年**),在精神上引起共鳴,仰慕愛戴、心嚮往之,而且儘量模仿這些**的言談舉動,以至入迷。

(3)嚮往異性期。在青春發育後期,隨着性發育的漸趨成熟,青年人常對與自己年齡相當的異性產生興趣,並希望有機會接觸異性,或在各種場合想辦法吸引異性對自己的注意。但由於青少年情緒不穩,自我意識甚強,因而在接觸過程中,容易引起衝突,常因瑣碎小事而爭吵甚至絕交,因此交往對象常有變換。

(4)戀愛期。青春發育完成已達成年階段,青年把友情集中寄予自己鍾情的一個異性身上,彼此常在一起,情投意合,在工作、學習中互相幫助,生活中互相照顧體貼,憧憬婚後的美滿生活,並開始為**未來的家庭做準備工作。這時的青年對周圍環境的注意減少。女青年常充滿浪漫的幻想,嚮往被愛,易於多愁善感,男青年則有強烈愛別人的慾望,從而得到**感的滿足,他們的心情往往較興奮。

2、異性效應:

如某班外出野餐,第一次男女分席,男孩子你爭我搶,狼吞虎嚥,一桌菜吃個**。女孩子在嘻笑打鬧中,把一桌菜也很快地報銷了,杯盤狼藉。第二次男女合席,情景大為改觀,男孩子你謙我讓,大有君子之風度,女孩子温文爾雅,大有淑女之風範。由於“異性效應”,男孩往往為此激勵自己,成績優異,談吐文明禮貌,舉止瀟灑自如,服飾整潔大方,富於勇敢探索精神,具有豁達的胸懷和男子漢的氣質。女孩子也不知不覺地對自己提出了要求,學習刻苦努力,舉止優美大方,待人温文爾雅,言談風趣,富有修養。

3、異**往的意義

男**學之間交往的好處至少可以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智力方面。男、女生在智力類型是有差異的。男女生經常在一起互相學習、互相影響,就可以取長補短,差異互補,提高自己的智力活動水*和學習效率。

其次,情感方面,人際交往間的情感是豐富而微妙的,在異**往中獲得的情感交流和感受,往往是在同性朋友身上尋不到的。這是因為兩性在情感特點是有差異,女生的情感比較細膩温和,富於同情心,情感中富有使人寧靜的力量。這樣,男生的苦惱、挫折感可以在女生*和的心緒與同情的目光中找到安慰;而男生情感外露、粗擴、熱烈而有力,可以消除女生的愁苦與疑惑。

最後,個性方面。只在同性範圍內交往,我們的心理髮展往往會狹隘,遠不如既與同性又與異性的多項交往更能豐富我們的個性,多項的人際交往,可以使差異較大的個性相互滲透,個性互補,使性格更為豁達開朗,情感體驗更為豐富,意志也更為堅強。保加利亞的一位心理學家説過:男人真正的力量是帶一點女性温柔色彩的剛毅。

我們都有過這種體驗:當有異性參加活動時,異性間心理接近的需要就得到了滿足,於是,彼此間就獲得了不同程度的愉悦感,激發起內在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儘管健康的兩**往對我們的成長有諸多的好處,我們也要把握好兩**往的尺度,防止“過”與“不及”。

4、如何與異性正常交往

首先要端正態度,培養健康的交往意識,淡化對對方性別的意識。思無邪,交往自然就會落落大方。

其次,要廣泛交往,避免個別接觸,交往程度宜淺不宜深,廣泛接觸,利於我們認識、瞭解更多的異性,對異性有一個基本的總體把握,並學會辨別異性。有的人外表像個迷人的小帥哥,但交往中會發現他華而不實,有的人學習成績頂呱呱,卻恃才傲物、頤指氣使。如果只進行有限的小範圍個別交往,難免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對異性的瞭解不但有限,可能還失之偏頗。所以,利用每一次集體活動的機會,有意識地在更廣闊的人際範圍內進行交往,是我們十分需要的。

再次,交友關係要疏而不遠,若即若離,把握兩人交往的心理距離,排斥讓彼此感到過於親密和引起心緒波動的接觸。如果我們在交往中發現對方的苗頭不對,要調整自己的態度,使交往回復到波瀾不驚、心靜如水的狀態。

5、青春期心理的一般特徵:

(1)性心理的朦朧性和神祕感。青少年的性心理起初缺乏深刻的社會內容,基本上還是一種生理急劇變化帶來的本能作用,好象鬼使神差似地對異性發生興趣、好感與愛慕,但是這種**的萌動,似乎披着一層朦朧的輕紗,其中不少男女青年並不瞭解多少有關性的知識,只是對性有較濃厚的神祕感。這時他(她)們對異性的興趣、好感和愛慕,主要由於異性的吸引,正是在此基礎上,在朦朧紛亂的心理變化中,性意識會逐漸強烈和成熟起來。

(2)性意識的強烈性和表現上的文飾性。青春期心理上顯著的特點是它的閉鎖性和強烈的求理解性,這也導致了他們性心理外顯方式的文飾性。一方面他們十分重視自己在異性心目中的印象與評價,另一方面卻又表現得拘謹、羞澀和冷淡;他們內心對某異性很感興趣,但表面上卻又有意無意地表現得好像無動於衷,不屑一顧,或作出迴避的樣子;他們有時表現得十分討厭那種男女親暱的動作,但有時實際上又很希望自己能體驗體驗……這些矛盾心理的表現,使他(她)們往往產生種種衝突與苦惱。

(3)性心理的'動盪性和壓抑性。青春期是人一生中性能量最旺盛的時期。但由於這時不少青年的心理不夠成熟,還沒有形成穩固的性道德觀和戀愛觀,加上自我**的能力很弱,因而很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動盪不安。現實生活豐富多采,五花八門的性信息,不良的影視鏡頭,黃色的*穢書刊,特別是**資產階級的“性**”和“性**”的思想影響,極易使個別青年的性意識受到錯誤的強化而沉醉於談情説愛之中,甚至發生性過失,性**。與此相反,另一部分青年由於性的能量得不到合理的疏導、昇華而導致過分的壓抑,有***還可能以扭曲的方式、變態行為表現出來,如“廁所文學”、***、窺視或戀物等。

(4)男女性心理的差異性。青春期的性心理由於不同的性別也有明顯的差異。在對異性感情的流露上,男性表現得較為明顯和熱烈,女性表現得含蓄和深沉;在內心體驗上,男性更多的是新奇、喜悦和神祕,女性則常常是驚慌、羞澀和不知所措;在表達方式上,男性一般較主動,女性往往採取暗示的方式

青春期教育教案 篇二

關鍵詞:唐氏綜合症 青春期 行為矯正

唐氏綜合症兒童青春期的退縮行為是指在學校活動中所表現和產生出來的心理承受能力差、神經過敏、白日夢等心態和行為。這些行為久而久之泛化到其他情境並形成習慣,如對上課持逃避態度,拒絕走進課堂等退縮行為的併發行為。這些都對進入青春期的唐氏綜合症兒童情緒與行為方面的發展有影響。還從一些問題的特徵來看,唐氏兒童需要經常發泄自己的不良情緒,這就是導致了一些問題行為的出現。

一、個案分析

(一)個案對象

王某 , 男 , 15歲,培智班唐氏綜合症兒童 。韋克斯勒智力測驗得出智力中下。身體狀況一直良好,性格內向,識字能力較佳 , 但課堂上不敢提問和發言 , 自我表現能力差。

(二)環境分析

家庭因素:王某是家裏的獨子,從小由爺爺奶奶照顧,爺爺奶奶和父母的教育態度截然不同。 爺爺奶奶能耐心地教導孩子學習;父母親缺乏耐心,因為工作較忙很少跟孩子接觸,對孩子沒有太多的瞭解和深入的認識。家庭溝通方面,爺爺奶奶較能理解孩子的想法和需求。

學校因素:王某在我校就讀近五年,學校教師每個學期為他制定的個別化教育教學計劃中,把提高語言思維能力、交往能力和肢體康復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的重點。學校裏,代課教師基本能明白他問題行為的需求並能應對,但周圍的同學或夥伴沒有較好的能力去理解和幫助他的,有時會無意間誘導他的不良行為。這是他在學校出現較多情緒行為問題的原因之一。

(三)問題行為分析

學習上碰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常常一個人獨坐,活動要有教師領着,常會自己走來走去,重複刻板的動作,嘴裏自言自語。注意力不集中, 惰性重,自制力差。隨着年齡的增長,王某的退縮行為呈上升趨勢, 如上課鈴響後,他不願意主動走進教室學習,而選擇去操場樹蔭下或體育器材邊上躲避,等大家都去上課後, 才從邊上慢悠悠出來, 在校園操場上走來走去 ,嘴裏還胡言亂語説着某件事情,像是在做白日夢。對同伴和教師的召喚不予理睬。每次由教師和他交談才肯回教室。這種情況也發生於課間操後。從教師的觀察判斷 ,助長王某問題行為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是逃避學習,二是吸引教師及周圍同學的注意。王某的問題行為是由周圍同學和教師的注意維持的。一旦教師與他交談並制止,他就顯得十分高興,抬頭挺胸、神采飛揚地走進教室,此時他的行為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關注。隨着年齡的增長,王某的課堂退縮行也越來越嚴重,且隨着學習內容難度的增加逃避學習的現象也越來越嚴重。

二、矯正方案

(一)矯正方法

考慮到個案對象已進入青春期,認知範圍比較廣,理解能力相對比較好,所以在選擇行為矯正方法時,我主要嘗試用了個別化目標行為一般化,即有意忽略。確定為王某每天上課鈴響後及課間操後能自覺並且直接進入課堂學習,而不走回旋路線;強化物支持,即正面獎勵。有時給予物質鼓勵:一塊橡皮,一個糖果。象徵性獎給教師剪的笑臉娃娃、貼畫 (滿足王某心理和精神方面的需要 );社會性獎賞如教師、同伴及家長的肯定及信任的微笑、讚賞或給予一個親切的撫摸。

(二)矯正過程

第一步:鼓勵――建立自信。教師和同學在王某出現目標行為時不予理睬、不作任何反應,讓目標行為自己消退。教師和周圍同學對“王某又躲在器材後面 ”這一行為忽略不做出反應,也不去關注;對他一切過分的舉動都置之不理。當王某能主動、按時走進教室,周圍同學特別是教師要立即表揚,抓住微小進步的地方,立即給予表揚,這時候再過去跟他講話,他的情緒會很快好轉。將他的注意力吸引到活動中,防止他再次出現行為問題。也可以給他一種愉快的情緒體驗,在塑造目標行為的同時減少問題行為。

第二步:獎勵――正面強化。該生對物質獎勵很在意。在實施矯正行為的過程中以教師自制笑臉為代幣,以海綿寶寶貼畫(王某非常喜歡海綿寶寶 )為後續強化物,以增加良好行為的出現率。開始連續強化,如果一天未出現問題行為就得到一個代幣。以後逐漸提高標準,再使用間歇強化 (如每 3天或 5天問題行為未出現後給一個代幣 ) 維持這種良好行為的出現率。後續強化物用代幣交換 , 三個代幣可換取一個海綿寶寶貼畫。各科目教師圍繞同一個矯正目標,依據學科特點,不失時機進行正強化訓練,在矯正王某不良行為的同時,提高他的學習能力,增強他的自信性。

第三步,肯定――鞏固成果。在干預問題行為前期,向王某明確説明獎勵的整個過程,以笑臉娃娃為代幣,以海綿寶寶貼畫為後續強化物,激發他的問題行為的改變並培養王某的堅持性。同時以周圍同學、教師的差別強化作為輔助手段。記錄矯正期間的問題行為頻數,來檢驗目標行為的塑造是否成功。追蹤個案的目標行為,來評估問題行為改變是否具有持久性。經過近兩個月的觀察記錄,王某問題行為每天頻次2―4次,表明問題行為變化不明顯,矯正干預中、後期問題行為出現次數明顯下降,在問題追蹤階段行為出現機率較小。

第四步:追蹤――防止反彈。個案追蹤前期很少有問題行為出現,個案追蹤後期問題行為有一定反彈。個案對於唐氏綜合症兒童青春期課堂退縮行為的矯正效果較為明顯。但是很難徹底消除。追其原因在於:週末在家裏休息兩天後問題行為會再次出現:故意逃避、懈怠等消極心理再次喚醒了孩子的退縮行為,使得他不願重新投入到學校生活。此外,唐氏綜合症兒童易受不良影響而使行為出現反覆,其問題行為有一定的生理基礎,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對於青春期的唐氏患兒的個案矯正,短期的訓練效果不會很明顯,有時還會有反覆,教師必須有充分的思想準備,採取反覆強化的手段。

《青春期心理》教學設計 篇三

《青春期心理》教學設計

-------------身體上的交通燈

隨着青春期的到來,中學生在生理上發生了巨大了變化,心理上出現了前所未有的新特點、新體驗,中學生進入了黃金般珍貴而又神祕的人生關鍵時期。健康的性心理從認識自己開始,由於國中學生的性別意識還不太強烈,對自己的身體沒有足夠的認識,容易形成一些不健康的性心理,妨礙孩子們健康地成長。認識自己的身體,知道自己身體的界限,使孩子們從小建立健康的性心理,善待自己的身體,會與同學進行健康地交往,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健康快樂地成長。

教學過程

熱身活動:觀察“3歲的我”“7歲的我”“12歲的我”三幅圖,揭示本次輔導的主題

1.引領問題:看三幅圖時,你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

2.總結提出主題:我們已經長大了,走進了人生的一個重要時期——青春期。

活動1 :遊戲“猜一猜” 步驟:全班學生圍成一圈坐好。然後邀請男女同學各一位出來,分別給他們戴上眼罩。老師假扮學生去觸碰這兩位同學,並要求這兩個同學猜一猜是誰觸碰了他們?讓這兩個學生詳細説説被觸碰時的感受。

活動2:試試誰的反應快

步驟:指導同學把右手輕輕地放在右邊的同學肩膀上,然後開始遊戲。指揮學生的手隨着老師的指令移動。當説到“肚子”時,捉住有的學生把肚子縮回去的一刻馬上停止遊戲。請剛才説到“肚子”的時候縮回去的同學説説為什麼把身體縮回去?

活動小結:

通過這兩個遊戲,我們知道我們的身體如果被別人觸碰的時候是會有反應的。在不知情的情況下,不喜歡別人觸碰我們;在知情的情況下,有些部位可以接受別人的觸碰,有些部位會本能地躲閃,就好像身體亮起了紅燈,發出了防備信號。

活動3:身體“紅綠燈” 步驟:指揮學生分成6個小組,選好小組長。進行小組討論:身體“紅綠燈”。各小組派代表將討論的結果貼到黑板上。

活動小結:

綠燈:當我們做得好的時候,老師或父母稱讚我們時,會摸摸我們的頭,當我們傷心失落的時候,老師、父母為安慰我們也會摸摸我們的頭,這是為了傳達他們的關愛;手拉手,是友誼;見面握個手,這就是-------禮貌。

紅燈:身體的紅燈區不可闖,別人不能闖,我們也不能闖別人,當然,我們也不能自己闖自己的紅燈喲!

黃燈:我們各自都是不同的個體,各人的感受是不同的,而黃燈正是表示了這種感受的不同。

現在我們非常清楚自己身體的紅綠燈是怎樣的了。我們身體亮紅燈的部位是不可以亂觸碰的,而我們亮綠燈的部位在特定的場合是可以用來進行活動,傳達情感的。把握好身體紅綠燈,善待我們的身體。我們的健康生活需要我們都有一個健康的心理:該開放的時候開放,該封閉的時候封閉。過度封閉和過度開放都是不利於我們健康成長的。

活動4 :出謀劃策

步驟:請同學説説,在生活中是否遇到過或見過自己或他人的身體被無禮觸碰或被他人拿來開玩笑的事件呢?請同學分組討論:“假如我們碰到這樣的事情,我們怎麼辦呢?”小組討論

活動小結:

有的時候我們開玩笑,一不小心闖了別人的紅燈,違規了!從現在開始就要注意自己的行為,並優化自己的舉止。一旦我們遇到自己的紅燈區被別人無禮闖入時,我們應該提高警惕,可以高聲呼叫,可以報警,讓法律制裁他們;如果我們被侵犯了,我們要第一時間告訴父母、老師或值得信賴的人。不要把事情悶在心裏,這樣我們才能健康地成長。

課堂總結:我們的身體有些部位是不可以隨意觸碰的,同時又有些部位是相對開放的。當我們發現身邊有人亂觸碰別人,或有人亂觸碰你的情況,我們可以用剛才的那些方法來保護自己。

青春期教育教案 篇四

青春期主題教育體會1

我們學校開展了“學會感恩,感知責任”的主題活動,通過活動我們有許多感觸和收穫。

當我們還是襁褓中的嬰兒時,我們是極易夭折的;當我們青春年少不諳世事時,我們也極易誤入歧途。今天,我們能強健而正直的生活着,我們應該對那些在我們生命歷程中用關愛扶持我們的人,用智慧啟迪我們的人,用美德陶冶我們的人,用真情沐浴我們的人,心存感激。心存感激,是一種朗朗的心境,一種人性的光輝,天空因此而變得湛藍,空氣因此而變得濕潤,美好的事物因此而變得離我們很近很近。感恩就是對自己擁有的一切要心懷感念,並應該從內心自覺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回報社會。感恩是道德養成的過程,最終生成一種道德自覺。

同學們,我們在父母的厚愛中成長,我們是否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同學,你有沒有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的現象?希望我們能從活動中找到答案!

同學們,如今的我們是家庭的寶貝,我們在父母的溺愛中生長,有許多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他人。平時同學之間的相處,學會與人合作、互相支持、互相諒解,需要付出、或者可能要做出某種犧牲。我們應該有一顆感恩的心對待周圍的人,在班集體中,懷着一顆感恩的心,處理好同學之間的關係,懷着一顆感恩的心,愛同學愛集體。大愛無邊!擁有一顆感恩的心,不僅僅是感謝愛過我們和幫助過我們的人,而是在心存感激的同時,以同樣的愛意和熱情去回報周圍的人,回報生活和社會。

青春期主題教育體會2

最近,不斷有家長訴苦:孩子頂撞他、不服從管教,他為此多次動手打了孩子,可至今仍沒什麼效果,怎麼辦?

聽了家長無助的聲音,我也陷入了深思,也許此時,經歷過兒子青春期叛逆的我最能瞭解他的苦惱,我盡我所能幫他發現教育的問題,想一些辦法幫他解決,送走他後,我想了很多:

我想,家長應該明確兩點:一是孩子為什麼不服從家長管教;二是怎樣管教孩子才有效。

第一點,孩子不服管必有其原因,家長應搞清原因,特別應摸透孩子的心理,然後才能正確施教。要傾聽孩子説話。家長往往習慣於自己説話,讓孩子聽話。家庭應該是孩子説心裏話的地方,家長要注意把説話的機會留給孩子,特別是內向的孩子,家長更要予以重視,鼓勵孩子多説話。家長不能因工作忙忽略與孩子的思想交流。特別是父親要跟孩子作有益的思想交流,在餐桌上的話題往往比較輕鬆,當孩子説話家長傾聽時是最美好温馨的時光。

第二點,是教育的方法問題。寬容與約束都重要。對孩子寬容好還是嚴格好,並沒有一致的意見,現實中家庭教育失敗的教訓往往過分寬或過分嚴。家長要明白這樣的道理,孩子的快樂性格不會是在訓斥聲中養成,家長的適時表揚比其他物質獎勵更能幫助孩子養成好品性,表揚孩子與約束孩子的不良行為不構成矛盾,奠定孩子愉悦的幸福人生基礎從鼓勵與表揚開始。

隨着年齡的增長,孩子逐漸變得獨立,求知慾更強了。週末,家長可帶孩子參加展覽會之類的活動,讓他見見大場面,開開眼界;能獨自處理的事情我們都放手讓他去做,如制定合理的學習、生活計劃;如果做錯了什麼事,父母不一定要直接指出,可以讓他自己將那些不對的行為和同齡孩子對照,讓孩子自己去領會到什麼是對,什麼是錯。

教育青春期的孩子確實令人頭疼,但只要方法得當,依然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青春期主題教育體會3

對於有效教學,談不上有什麼經驗,要説感受可能會有一些。按我的理解,數學課的有效教學就是讓學生聽懂,學會,做對。

一節課是否有效,老師的一頭自己是十分重要的。對教材的充分理解,之後備好一節課。上課前的教具學具的準備,對教案的熟悉,都是必不可少的。到了上課的時候,老師良好的'教學素質,對課堂的掌握,教學中練習的設計是否合理科學,有沒有考慮到面向全體學生、是否做到每一次練習都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從而達到鞏固知識、培養技能、發展智能的目的等等各方面無不關係到教學的效果。

自上個月公開課總結後,所以我覺得備課這一個環節,是上課有效的前提。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但生成並不意味着不需要預設、不需要備課。相反,有效的教學對預設的要求不是降低了,而是提高了。預設要能真正關注學生的發展,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為每個學生提供主動積極活動的保證;能為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創造性提供條件;能促使課堂多向、多種類型信息交流的產生並及時反饋。這就需要教師深入鑽研教材,改變傳統的備課模式,讓“預設”真正服務於生成性的課堂教學。

教師要改變備課模式,變“教案”為“學案”。要充分考慮,預設學生可能出現的情況,並採取相應的對策。即對整個教學過程進行一種有準備、有意識的預設。

現在的孩子個個都是寶貝,是父母的寶貝,家人的掌上明珠。身為老師的我寶貝信任我、崇拜我、我愛他們喜歡他們,同時更要教育好他們。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既然我熱愛教育,選擇了教育作為我為之奮鬥的事業,我會盡我最大的努力,我也相信,在教育教學我會不斷地充實、完善自己,爭取做一位出色的幼兒教師。

青春期主題教育體會4

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父母的教導幫助下,孩子邁出了人生的第一步。其實家長不僅是教會孩子走路的人,還應該是陪伴着孩子學會奔跑的人。許多家長很重視幼兒時期的教育,但是卻忽略了青春期的教育——然而這個時間段,正是孩子逐漸形成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關鍵時候。青春期教育心得體會,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感受到他並不是孤獨的,我們一直都陪在他的身邊。

青春是人的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它意味着朝氣蓬勃的活力和不可限量的未來。可是青春期的孩子也是最脆弱的孩子,在從兒童轉變為少年、青年的路上,他們總是慌亂、迷茫和不知所措。青春期的孩子是一隻乘風而上卻搖擺不定的風箏,作為家長,就要緊緊攥着手中的'線,給他們最温暖有力的依靠,陪伴是最好的青春期教育心得體會。

青春期孩子需要的陪伴,不再是時時刻刻和父母黏在一起,他們真正需要的,是帶着尊重的、心靈上的陪伴。他們開始渴望掙脱內心的牢籠,追求獨立和得到認可。首先要給孩子足夠的選擇空間和權利,讓他們自主權衡,並且要為自己的選擇負起責任。同時也要告知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情,父母都會伴隨左右,給予堅強的力量。其次要主動了解孩子,瞭解青少年的思想狀態。代溝就是在“你不説,我不懂”的情況下產生的,正如艾默生所言:“人們不去修橋,反而築牆將自己圍起來。”青少年需要尊重和理解,如果你願意放下家長驕傲的架子去聆聽,他們會給你一切走進內心世界的機會。

每個家長都有對孩子的青春期教育心得體會,方法有成百上千種,但是萬變不離其宗,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青春期主題教育體會5

參加了在教師進修學院舉行的由計劃生育協會舉辦的“生育關懷—青春健康”培訓班。

《青春期的發育》創新教學設計 篇五

《青春期的發育》創新教學設計

《青春期的發育》創新教學設計博興縣實驗中學

初敏 【設計依據與構思】

青春期的少男少女們,被稱為“花季少年”。因為他們迎來了人生的“黃金時期”。在這一階段,他們的精力最旺盛、興趣最廣泛、最富創造性,對未來充滿美好的嚮往。同時,這也是他們身心發展迅速,變化較大,性生理髮育成熟,而性心理逐漸發育成熟的“暴風驟雨”期。他們對自身的變化產生恐懼和焦慮,自卑和尷尬,浮躁和不安。如何消除不良的影響,正確認識自身的變化,讓學生健康、快樂、自信的成長,是我們努力的方向。因此在教學中,依據新課程強調全面提高學生的各方面的素養;強調面向全體學生;強調促進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感受青春的美好,課程教學的設計要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特點,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追求、體驗、感覺等,在本節課各個環節的設計中都充分體現關注學生髮展,關注學生生理、心理及情感體驗,通過談話、觀看視頻、課前調查、討論交流德興市,重點體驗青春期身體的變化帶來的驚喜、困惑,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衞生習慣,體驗青春的美好。讓學生在“愛的陽光”下暢快的學習。【教學目的】

(一)知識目標: 1.描述青春期的發育特點。

2.能正確描述青春期的生理、心理變化特點。3.知道青春期的衞生保健常識。

(二)能力目標

指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生長髮育實際,對本節兩幅曲線圖進行分析比較,加強對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識圖能力。通過活動,培養觀察、思考能力,鍛鍊語言表達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對青春期發育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正確的性道德觀。通過對人體發育階段的學習和比較,理解青春期的心理變化,使學生感受到人體的青春美;養成青春期的衞生保健習慣。

【教學重點】

青春期發育的特點是本節的重點內容。青春期是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階段,是生殖器官開始發育到成熟的時期,是生長髮育的重要時期,整個時期發生一系列的重大變化。有人把這個時期比作生命道路上的里程碑,這話一點兒不過份。瞭解青春期發育的特點,根據青春期生長髮育的基本規律來注意青春期衞生,對於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是十分重要的。

【教學難點】

青春期發育特點。對月經、遺精的理解;消除困惑,青春期心理調適。【教學課時】1個課時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1、教材青春期發育的各項標誌出現的順序表格一張;

2、人體發育的分期圖。準備有關青春期發育特點的教學片或錄像片,製作相關的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分組調查不同時期的人的特點;收集自己各個時期相片或錄像資料;測量自己的身高和體重;調查身邊某人的身體變化情況。

【教學流程】

一、導入新課(由照片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自己的相片帶來了吧!請大家按照年齡由小到大的順序將相片放好,然後請兩位同學到前面來,用投影給大家展示並介紹一下每張照片是幾歲的時候拍的。如果有不同年齡段的錄像,給大家看幾個片段更好。

(學生展示自己的照片或錄像,師生共同欣賞。事後,學生回答剛才的問題。)

師:歲月如歌,人生如潮。相片記載了每個人成長的歷程!大家是否感受到,我們從一個小小的受精卵發育成胚胎,長成胎兒,在呱呱墜地成嬰兒,在母親的哺育下,我們從一個蹣跚學步的孩子,逐漸生長髮育成了今天這個模樣。我們都在變化。這就是人生。從你的經歷中,可以看到父母為你付出了太多,希望同學們都要尊重並孝敬自己的父母。根據人體的生長髮育階段,你認為現在的你們正處於什麼時期?(青春期)

對,正處在青春期,青春期是從童年到成年的過渡階段,是生殖器官開始發育到成熟的時期。那麼青春期發育有什麼特點呢?接下來我們一起進行探討學習。

設計設想:以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進入學習,讓學生感受到他們在一點點的長大,然後在以談話的方式進行小結,使學生認識到自己父母的艱辛。不但激發學生的興趣,而且能將學生的注意力快速集中到課堂中來,及時對學生進行生命教育和感恩教育。

二、青春期的生理變化

(一)身高和體重的顯著變化(採用活動“小比試”完成)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景:當你和父母一起逛街或者走親戚時,他們見面的第一句話常説:“呀,這是你兒子(女兒)!都長這麼高了!都快成大小夥子(大姑娘)了!”這時你的心裏一定很美!下面就請個小組同學相互交流一下,自己和前一年相比,個子長了多少?你們的體重和前一年有什麼變化?

(學生相互交流,相互比個子)

教師引導:請同學們坐直了,大家相互看看,我們的座位高度是相同的,現在你們的高度相差大嗎?(不大)後面的一位同學站起來,前面的一位同學站起來再觀察,相差大嗎?(非常大)這説明了什麼?(身高的增長主要是下肢的增長)課件顯示:教材上的圖4.3—10曲線圖,引導學生如何識圖。

首先讓學生從自己的年齡出發,在身高曲線圖上找到對應的身高平均值,再找出7歲、11歲、15歲對應的身高,然後歸納出青春期身高體重的顯著變化是身高和體重迅速增長,身高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下肢骨迅速長長。

設計設想:通過這樣的“小比試”,不僅促成同學之間的團結協作,而且學生馬上就能意識到自己身高和體重的顯著變化,也會給學生帶來喜悦的心情,會使他們充滿歡喜。同時利用前後同學坐着和站着的身高變化,更容易理解內容。

(二)性器官的生長髮育

(採用問題、討論、觀看的形式進行)

引導: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是什麼?(學生可能會猜到:大腦、心臟、肺等)沒有什麼器官人類就不能種族延續?(學生會説:是生殖器官了!)從而過渡到性器官的生長髮育情況。

1、課件顯示:圖4.3---11曲線圖和男女一部分性器官的發育趨勢。問題。

學生自己識圖。個人思考、小組內討論、回答上面的展示的問題。

(討論後回答,師生總結)

2、學生彙報展示蒐集的青春期人體的變化(除身高和體重方面的)。提出男女第二性徵的概念,並出示內容。

3、播放相關視頻資料。重點講解關於月經和遺精問題。(播放視頻)

教師總結:在青春期,性發育和性成熟是這個時期的變化特徵,請看教材從圖中可以看出,性器官的發育是從青春期開始。青春期發育的標誌是生殖器官成熟。由此看來,男孩子出現遺精,女孩子出現月經,都是正常現象,是每個人必須經歷的,標誌着一個人的成熟,是值得高興的事!值得提出的是青春期人體在外部形態和內部功能方面已經基本成熟,但也只是基本的成熟。一個人骨骼的完全鈣化、心腦的完全發育成熟一直要25歲左右才能完成。

設計設想:這部分內容是本節課的重點,採取學生分析、討論、看書、看視頻等方式來突破,不但有感性認識,還能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通過師生的溝通交流,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愛,也會使學生對未來產生美好的憧憬,緩解因遺精和月經帶來的困惑和煩惱,達到正確認識自己的效果。通過對性成熟與身體各器官的成熟的説明,讓學生體會到晚婚晚育的重要性。

三、青春期的心理變化

1、在自己周圍調查的男女生交往現象,同學們交流。

2、屏幕上展示幾篇有關男女同學交往而產生煩惱的日記。分析以下問題:

(1)上述日記內容能説明什麼問題?

(2)為什麼進入青春期後,男女同學的相處中,往往不如童年時那樣無拘無束了?

(3)假如你遇到類似問題應該怎樣解決?(學生討論後回答)

教師總結:看來同學們的觀點不一樣,但觀點都體現出了青春期心理的有一個特點:性意識的萌發在生活和學習中常常時而快樂、興奮,時而又鬱悶、困惑。這些都是青春期正常的心理變化,不必驚慌失措。

設計思想:通過身邊的事情入手,學生更容易感受到最面乾的男女交往問題設置情景和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維,讓學生積極有效的參與教學活動。並對下面的內容做好了鋪墊。

四、健康地成長

1、播放青春期心理衞生的視頻,讓學生討論思考:如何才能更好的度過青春期呢? 學生思考、討論、回答。

2、閲讀“少年立志出英才”的文字材料。

討論:怎樣健康的成長?(學生思考、討論、回答)課件顯示:教材圖4.3--14和4.3---15圖。師生共同總結出內容:保證營養全面、均衡;經常參加一些有益的體育活動;樹立遠大理想、塑造美好心靈、學習科學知識的關鍵時期。

教師總結:在青春期這個生理和心理急劇發展和變化的時期,應該保持一個清醒的認識-----用科學的態度正是這個過渡階段,在父母、老師的幫助指導下健康的度過青春期,健康地度過這一段人生的黃金時期,做一個志存高遠、刻苦勤奮、崇尚文明、健康有位的現代中國人。

設計思想:通過前面的知識相結合,實現知識的一體化,用知識知道自己的生活理念。有利於教師適時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對學生的不良情緒積極進行調整。

五、課外延伸

播放配樂故事:“迎向風雨”。

讓學生思考: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為什麼走向山頂?”這則故事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 學生思考、討論、表達。

教師總結:青春是多彩的,儘管路途中可能會有風雨,但風雨過後是彩虹!上我們結伴同行,走過風雨,迎向彩虹!佈置作業:課後請大家以“多彩的青春期”為題,出一期黑板報。

設計思想:以寓意深刻的故事結尾,給學生更深的啟示,讓學生感受到人生路漫漫,課堂只是人生篇章中的小小標點,還需要他們將學到的知識運動到實際生活中去,能夠在生活中更好的體會和領悟生活才最大的課堂。板書設計: 附資料:“迎向風雨”---劉墉

我曾經因為有幾個大學生登山迷途喪生,而訪問某位登山專家。其中一個問題是:“如果我們在半山腰,突然遇到大雨,應該怎麼辦?”

登山專家説:“你應該向山頂走。”

“為什麼不往山下跑?山頂風雨不是更大嗎?”我懷疑地問。

“往山頂走,固然風雨可能更大,卻不足以威脅你的生命。至於向山下跑,看來風雨小些,似乎比較安全,但卻可能遇到暴發的山洪而被活活淹死。”登山專家嚴肅地説:“對於風雨,逃避它,你只有被捲入洪流;迎向它,你卻能獲得生存!” 除了登山,在人生的戰場上,不也是如此嗎?

青春期教育教案 篇六

一、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狀況調查

1.調查方法——心理測驗法

本調查採用德若伽提斯(gatis)的症狀自評量表(SCL-90),從感覺、情感、思維、意識、行為、人際關係、飲食、睡眠等方面對青春期學生心理狀況進行調查。

本量表每個題目均採用5級評分制,其中“1”表示自覺無該症狀;“2”表示自覺有該症狀,但對受測者無實際影響或影響輕微;“3”表示自覺有該症狀,對受測者有一定影響;“4”表示自覺有該症狀,對受測者相當程度的影響;“5”表示自覺該症狀十分嚴重,對受測者影響嚴重。自我評定時間範圍是“現在”或者是“最近一段時期”的實際感覺。

2.調查對象與調查結果分析①

(1)調查對象

以洛陽市國中一、二年級學生為被試,其中國中一年級713人,國中二年級701人,回收有效問卷一年級602份,二年級614份,有效率分別為84.4%和87.6%。

(2)調查結果分析

①國中一、二年級學生SCL-90篩選數據統計及結果分析

SCL-90的統計指標為總分和因子分。總分即90個項目單項分相加之和,總體反映受檢者心理健康情況。因子分共包括10個因子,每一類因子反映受檢者某一方面的情況,通過因子分可以瞭解受檢者心理問題分佈特點。按全國常模結果,總分超過160分,或陽性項目數超過43項,或任一因子分超過2分,可考慮篩選陽性,需要進一步檢查。

表1七年級、八年級學生SCL-90各項目篩選人數統計表

從表1的統計結果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國中生中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心理狀況需要進一步篩查。其中,七年級需篩查的學生佔總人數的36.39%,八年級需篩查的學生佔總人數的45.60%。

第二,在篩選原因中,因為因子分超過2分而被篩查的比例最高。

第三,在篩選項目中,無論是哪種篩查,篩查比例都隨年級升高而上升。

表2七年級、八年級學生SCL-90因子篩選人數統計表

從表2的統計結果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七年級和八年級學生因子篩查排在前三位的均為強迫症狀、敵對、人際關係敏感。強迫症狀是指那種明知沒有必要、卻無法擺脱的無意義的思想、衝動和行為,以及一般的感知障礙,如腦子“變空”了,“記憶力不好”等。敵對因子指思維、情感及行為表現出厭煩、摔物、爭鬥和不可抑制的衝動爆發等。人際關係敏感指與人相處時的不自在感和自卑感等。這與青春期學生自制力薄弱、情緒焦躁、交際能力不強等心理特徵基本吻合。

第二,無論哪種因子的篩選,八年級的篩選比例都高出七年級的篩選比例,呈現出隨年級升高的趨勢。

(2)國中一、二年級學生SCL-90結果差異顯著性檢驗及分析

表3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的年級差異

從表3可以看出,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特點表現為:

第一,國中一、二年級學生心理健康狀況都較好,SCL-90總分平均分均未超過160分,各因子平均分均未超過2分。

第二,所有因子上二年級得分都高於一年級,在人際關係敏感、強迫症狀、精神病性、其他、焦慮、軀體化、偏執、抑鬱八個因子得分上存在着極其顯著的差異,其差異檢驗概率P值均小於0.001,僅在敵對和恐怖因子上差異不顯著(P值大於0.05)。

第三,七年級、八年級學生在SCL-90的總分上差異檢驗概率P值小於0.001,存在着極其顯著的差異,説明國中二年級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顯著比一年級學生差。

二、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問題

為了解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研究者與相關學校教師及決策者進行了訪談。總的來看,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對心理健康內涵認識模糊、干預體系不健全等問題。

1.對“心理健康教育”內涵的認識模糊

目前對心理健康教育內涵的認識主要存在三種有待商榷的觀點。

其一,“沒心理疾病不談心理健康教育”。在討論心理健康教育時,許多教師過分關注心理疾病、紊亂或障礙,認為如果研究對象不存在顯性心理疾病、紊亂或障礙,那就是心理健康;既然心理健康,就沒必要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什麼是心理健康呢?美國醫學研究所(1997)把心理健康定義為“一種健康的狀態,以及在多變情境中應變的能力,包括處理壓力的能力,與人相處的技巧,以及作出決定的能力等。”[1]這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是貫穿於整個教育過程中的,是惠及所有學生的。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是針對個別學生的教育,而是面對所有學生的。

其二,視外在原因引發的行為或情感問題為心理症狀。對於青春期少年來説,多數行為和情感問題源於社會、文化甚至經濟因素,但有些教師卻急於界定這些學生是否是心理疾病患者,也常把這種問題描述成“症狀”,在信息不充分的情況下就急於進行心理評估、治療和干預,甚至採用精神疾病診斷方法進行處理。但往往由於缺乏信息,這種匆忙判斷往往是“虛驚一場”。當然,這也不否認個別青春期少年的問題源於心理內部紊亂,只是相對而言,這類少年佔比例較小。

其三,心理健康教育僅針對患病個體,忽視致病因子。在討論心理健康時,大家過於聚焦患病學生,卻忽視導致其心理疾病產生的因素,以及與這一疾病產生相關的角色。很明顯,影響學生學習、導致心理和生理健康問題的原因是多重的。當學生把內外因導致的學習障礙內化為自己的個性,其心理問題會更加惡化。因此,營造一個健康的環境,完善干預體系,才能達到治標又治本的教育效果。

2.學校心理健康干預體系不健全

在心理健康干預體系中,存在着師資隊伍薄弱、規章不完善、方法不周全、實施不繫統等問題。

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政策重視不夠。許多學校的心理健康干預方案大多是補充性方案,或者被認為是個別教師的事務,被視為學校的枝節工作,忽視專業師資隊伍建設[2]。這使得心理健康教育處於學校決策的邊緣化地位。

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決策存在隨意性。表現在心理健康教育計劃和決策主要源於特殊案例。當學生心理健康演變為心理問題(如情緒障礙、暴力和自殺意念等)時,學校才關注心理健康教育,才臨時制定相關政策。因此,這些政策不僅是零散的,而且也常常被邊緣化,以至於很少有人對其進行重構,或者與其他相關活動進行聯結與整合。

學校、家庭、社會等在心理健康教育過程中各自為政,相互脱節,“老死不相往來”,這使得心理健康干預低效、重複,達不到應有的效果。

三、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干預體系的構建

要改變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學校應積極構建基於學校的心理健康干預體系。

1.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制度體系

在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服務制度體系時,決策者應關注制度的完善性、干預措施的完整連續性、實施和評估的系統性、操作的靈活性、參與主體的多元性等。具體表現在:

第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維持家庭、學校和社會的穩定;第二,學校應堅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選擇身心健康、有獻身精神、樂於承擔責任的教師制定相關戰略,負責實施與評估;第三,干預體系應該確保多元主體的合作關係,確保每個參與者能夠獲得必要的資源,確保干預過程中的協調或整合,共同承擔責任,最大限度地減少和專業界限帶來的消極影響;第四,干預體系應該具有明確的目標預期,使每個人都能得到高品質的服務;第五,干預體系應充分發揮社會各方的優勢和資源,確保激勵措施和資源的可利用性,確保學校和其他社會資源的鏈接和整合,凝聚所有力量以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第六,建立問責體系,確保每個人各司其職。

2.合理建構心理健康教育隊伍

學校應按一定的師生比配置心理健康教育專業教師。其承擔工作主要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識,輕度心理問題的預防以及轉診前的干預,擬定降低心理健康問題發生頻率的計劃;制定應對普發心理健康問題或嚴重心理疾病的策略;心理健康問題普查等。

在應對個別案例遇到困難時,學校應組建專題案例團隊。這個團隊應該由社會工作者、學校心理教師、精神科醫生以及臨牀心理學專家等人士組成。這種基於問題解決的方法融匯了專業人員、教師、家庭的智慧,可以有效討論和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檢討前期干預的效果,重新思考戰略並做可行的調節等。

3.社會醫療衞生組織及精神衞生服務部門的融入

很多學校所在社區醫院有專門的心理健康門診,擁有醫療衞生和精神衞生服務專業人員,以及相關診斷設施。學校應與這些服務機構建立聯繫,開展一些基於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和諮詢活動,參與規劃基於學校的心理健康服務措施,開發一些醫療衞生保健系統等。這種基於學校、多方參與的心理健康體系對健康知識普及以及一些特殊案例的處理非常有益。

4.學科教學中融入心理健康教育

學科課程是學生接受學校教育的主要途徑,結合學科教學滲透心理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策略。在目前,學科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主要有三種:①使之融入常規課堂教學內容和過程,視之為教學的一部分;②邀請專業人員實施特定課程內容;③開發基於心理健康教育的校本課程。

實踐證明,通過學科教學把心理健康教育“無縫”地融入到師生日常教學活動中去,是青春期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徑,也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學業成績[3]。當然,僅僅依靠一門課程解決相關問題,其效果是有限的,所以,整合學校課程計劃,結合新課程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的實現,形成全面的應對策略,勢在必行。

參考文獻

[1] Mental Health in Schools:Guidelines,Models,Resources,& Policy Considerations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