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合集37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W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37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相關的範文。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合集37篇)

篇1: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1

教學目標:

1、認識新的計數單位“萬”,進一步理解相鄰的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係。

2、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正確數萬以內的數。

3、通過具體實例讓學生感受到萬以內的數在生活中的應用,建立形象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的數感,瞭解大數的價值。

教學重點:

認識萬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準備:

計數器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比較大的數是大量存在的。今天我們就一起走進大數——萬以內數的認識。

(設計意圖:藉助舊知識引入新課,既降低了教學難度,又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讀數和寫數的規則。)

二、探究新知

1、出示計數器

這個數表示的是多少?説一説你的想法。(出示計數器:撥數9999)。

讓學生説一説如果再添上1個珠子是多少?

教師總結: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個珠子就是一萬。

2、數一數

(1)出示問題: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是多少?10個百是多少?每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是怎麼樣的?學生討論並彙報。

3、認識“一萬”

課件出示:出示正方體圖。出示10個正方體,指名回答,一個正方體是多少?(一千)。 十個呢?

小組數一數,並彙報: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萬。

總結:10個一千是一萬。(師板書)

(設計意圖:對學生剛學習的一個大正方體中有1000個小正方體的知識進行鞏固,既引導了學生採用一千一千地數的方法,又讓學生得到10個一千是一萬的結論。)

4、課件出示問題:你能從九千八百八十七數到一萬嗎?大家一起數一數。

還可以怎麼數?學生討論並彙報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在小組裏數一數,看誰數的又對又快。學生小組內數數,師巡視瞭解情況。

5、課件出示問題: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大數?

學生討論並彙報。

三、鞏固練習

1、練習從計數器上撥數,從“八千九百”到“一萬”

2、第23頁練一練第二、三題

四、課堂小結

同學們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們有什麼收穫?學生談收穫。

(設計意圖:最後的總結幫助學生對課堂知識進行梳理,回顧知識點的同時讓學生學會數學思考的方法。)

五、課後作業

練一練第四題

板書設計:

數一數(二)

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上1個就是一萬

10個一千是一萬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2

教學目標: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認計數器數正方體等操作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並瞭解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3、通過“擺一擺”“數一數”等活動,對大數有具體的感受,發展學生數感。

4、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教學重點:

1、體驗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

2、學生在自主探索中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並瞭解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3、通過教學情景,使學生對一千有具體感受。

4、讓學生理解並熟記千以內數位順序。

教學難點 :

1、學生自主探索認識“一千”

2、理解千以內的數位順序。

教學教具:

多媒體課件,計數器,正方體

教學準備:

安排學生提前調查:生活中都有哪些大數。

教學過程:

一、欣賞圖片(課件)

師:我們身邊有很多比100大的數,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生活中的大數(板書課題)請把你找到的大數和你的同桌説一説。誰願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找到的大數。生自由發言。

二、認一認

1、師撥數,學生認。例如:120、345、756、892、990、995、等等。

2、指名到前面撥,下面學生認。

3、同桌之間一人撥數,一人認讀。

4、請幾組同學到台前展示。

三、探索新知

1、(出示計數器9)師: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數怎麼讀,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生:是10。師:也就是我們學過的10個一是10,或1個十是10(板書)。

師撥99,這個數是多少?再添一個珠子是多少?

生:100。師:你能用我們學過的知識説出100怎麼表示嗎。

生:100個一是100,也可以是10個十是100(板書)

師指名展示。(學生邊講解邊展示)再添一個珠子個位就滿十了要向十位進一,十位上的9加進位的一又滿十了,再向百位進一。所以是100。

師:999這個數怎麼讀,再添一個數是多少?同桌或小組同學之間撥一撥,説一説。

2、全班交流。(你是怎麼想的又是撥的能跟大家分享一下嗎?)

今天我們認識了“千”請同學們看一下計數器,千位數是一個四位數,從右邊數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板書)相鄰數位之間的關係是十進制。

(二)出示課件大正方體圖

1、你能估一估這個大正方體中有多少個這樣的小正方體嗎?

2、我們一起來數一數。討論數的方法。(如果學具不夠,可以藉助附頁二中的圖片擺一擺)

3、按照一定的順序數一個大正方體中有多少小正方體。

總結方法:一個一個地數,數10個是1條。一條一條地數,數10條是一片,一片有100個。一片一片地數,數10片有10個100,10個100加起來是1000。也就是説10個百是一千。(板書)

四、數一數

(一)同桌互相數一數,從887數到1000。方法不限。

師:如果一百一百地數,下一數是什麼?生:987。(對於有困難的學生可以藉助計數器)

(二)遊戲開火車數數

1、師説一個數,一個一個地數每個同學數一個。一直數到一千。

2、從750開始,5個5個地數,數到一千。

3、從500開始,10個10個地數,數到一千。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學習了一千,並且有了初步的認識,請同學們回去以後在生活中找一找一千可以表示哪些物體?多大是一千?我們下節課將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生活中的大數

數一數(一)

10個 一是十

10個 十是一百

10個一百是一千

1 0 0 0

千 百 十 個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3

教學目的:

1、在活動中激發讀、寫數的興趣。

2、在數學活動中對大數有具體感受,發展數感 。

3、通過在計數器上撥珠的活動“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重點:

理解萬以內數的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

教學難點:

萬以內數位順序。

教學準備:

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出示數位順序表: 你知道它們是怎樣排列的嗎

從右邊起第一位是個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萬位。

2、各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

10個一是十,10個十是一百,10個一百是一千,10個一千是一萬。

二、新課

引入:今天我們繼續來撥一撥、數一數生活中的大數。

㈠教學撥數

第(1)題,教師板書“二千九百三十二”

① 教師讓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撥出這個數學,撥好的同學請舉手。

② 學生舉手後,讓學生説一説自己是怎麼撥的,為什麼是這樣撥?然後提問學生怎樣讀這個數。

③ 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數到三十二。整百整百的數數到九百 接着整千的數數到二千

④説一説2392中有幾個千,幾個百 幾個十 幾個一

⑤要求學生先4人一組一起數,一起撥。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⑹ 教師讓學生打開書本第24頁自學撥數,(九千零四十)(一千零一)自習後,教師請學生到教壇前當小老師指導大家撥。

㈡。教學讀數、寫數

學生試着讀撥出的數。然後將這些數進行分類。

1、第一類:不帶0的數。

(1)學生再讀讀數,然後將數出示在計數器上。

(2)抽學生代表説説數的讀法,該怎麼讀?為什麼這樣讀。

(3)每人寫一個不帶0的數,請同桌讀一讀。然後抽幾桌彙報。

2、第二類:中間帶0的數

(1)老師將這兩個數先後出示在計數器上,要求學生先讀數,再説説這個數的組成,你發現了什麼?

(2)小結:讀中間帶0的數的方法;不管中間是幾個0,都只讀一個0。

(3)出示只有中間帶0的數,讓其他小組的學生讀。

3、第三類:只有末尾帶0的數

(1)派代表説説這類數的讀法,老師歸納。

(2)出示你所寫的數,讓其他學生讀。

4、第四類:中間和末尾都有0的數

(1)讀一讀、説説方法,老師小結。

(2)出示一個代表所寫的數,看誰讀得快,學生自己讀後,抽生讀。

(三)你撥我寫

⑴撥出書上 看一看上的數 並試着寫一寫

⑵寫數時要注意什麼?

(1)每位是幾就寫幾。

(2)哪個位上什麼也沒有,就用零補足

(四)總結讀、寫數的方法。

三、強化訓練

1.書24頁認一認 撥一撥 簡單介紹算盤

2.書26頁 第3題

(1)指導學生觀察圖,讓學生髮現這裏有100塊糖一袋,有10塊糖一袋。

(2)學生按要求獨立完成。

(3)説説自己是怎樣算出來的。

四、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

五、課堂檢測

975、( )、995、1005、( )、1025

997、( )、( )、1000、1001、( )

3800、( )、4000、4100、( )、( )

板書設計:

讀數時

(1)每一位上的數字是幾就讀幾,並跟上計數單位。

(2)中間有一個或兩個、三個零,只讀一個零

(3)不管末尾有幾個零都不讀

寫數時

(1)每位是幾就寫幾。

(2)哪個位上什麼也沒有,就用零補足。

人教版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

篇2: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2、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係。

3、通過分一分活動,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概括能力。 教學重點:鞏固“平均分”的概念,知道平均分就是每一份分得結果同樣多。 教學難點:初步體驗除法運算與生活實際的密切關係。

教學準備:○形紙片、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把12個蘋果平均放在4個盤中,想一想應該怎樣放?

把12個蘋果放在4個盤中,想一想應該怎樣放?

比較:這兩句話一樣嗎?不同點是什麼?(強調“平均分)

2、揭示目標。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出示教科書第10頁的例題3。

請一個同學用自己的話説一説畫面的內容。(8個果凍,每2個一份,能分成幾份?)

2、小組合作,用○紙片代替果凍,分一分。

3、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分圓片。

三、師生互動,展示彙報

1、彙報,説説你是怎樣分的?(每次拿2個,拿完後看有幾份。) (也可在圖中畫圈,每個圈裏有2個,圈完後看有幾個圈。)

2、小結:這也是平均分的一種情況。

3、教材第10頁做一做。(1)第1題,擺一擺,填一填。

四、鞏固練習,分層提高。

1、完成教科書第11頁練習二的第4題。用情境圖呈現分香蕉活動。練習時,先讓學生觀察畫面,並根據畫面提供的信息和問題,確定“把多少個

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香蕉平均分給小猴”。讓學生獨立完成分香蕉任務。然後讓學生交流分的過程和結果。

2、完成教科書第12頁練習二的第5題。讓學生獨立完成後,問:你是怎樣想的?注意讓學生交流、展示平均分的結果,促使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五、課堂小結,佈置作業

1、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還有哪些地方不懂?

2、佈置作業。練習二6-9題。

教學反思:

篇3: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理解除法的意義,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3、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具準備:例題4的圖片,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景設問,揭示目標。

1、師:今天大熊貓“笨笨”要請客,它到竹林裏去採竹筍,大家看圖,説説你從圖上得到了什麼信息?

提出問題:大熊貓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2、出示目標:

(1)理解除法的意義,初步學會除法的算式和寫法。

(2)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提問: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是什麼意思?(強調每盤要放同樣多)

要求學生先自己動手用卡片擺一擺, 然後在小組內交流所得。

2、學生獨立分竹筍,然後彙報分的結果:先把竹筍每盤放1個,每次分完,再把剩下的竹筍按照前面的方法繼續分,直到分完為止。分的結果是每盤放3個。(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裏放( )支竹筍。)

三、展研結合,師生互動。

1、教師:把12個竹筍,放在4個盤子裏,就是把12個竹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個。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

同樣多,是平均分嗎?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板書課題:除法)

2、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2、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教師:“把12個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幾個?”這道題應該怎樣列式?

①要分的竹筍是幾個?(12個)把12寫在除號的前面。

②把12平均分成幾份?(4份)把4寫在除號的後面。

③每份是幾?(是3)把3寫在等號的後面。

教師一邊説一邊板書:12÷4=3

④教師再讓學生回憶剛才的除法算式是怎樣列的?同桌互相説一説。 ⑤教師:12÷4=3這個除法算式“表示把12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是3。”這個算式讀作:12除以4等於3。

⑥讓學生自己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讀一讀算式再互相説一説。

四、鞏固練習,分層提高

1、練習三第1題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請6名學生來抽卡,誰抽到哪一張就讀哪一張,讀得對的老師獎勵聰明星。

2、練習三第2題

學生動手擺學具並填寫算式,教師巡視。

3、練習三第3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並解決,然後交流。

五、課堂總結。這一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認識除法的各部分名稱)

教學目標:

1、知道除法的含義,把一個數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用除法計算。

2、通過教學活動,進一步理解除法的意義,認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3、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培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準備:情景圖或課件等。

教學過程:

一、創景設問,揭示目標。

1、分小圓片:教師拿出8個小圓片

要把這些小圓片分給另一些同學,每個同學分2個,可以分給幾個同學?接着教師讓學生注意觀察,老師是怎樣分的。使學生知道,教師把小圓片先拿2個分給一個同學(教師分的時候要同時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另一位同學),再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第三位同學,最後拿出2個小圓片分給第四位同學。也就是每2個小圓片分給一位同學,分完後問學生: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觀察出:8個小圓片,每個同學2個小圓片,可以分給4個同學。

想一想:剛才老師是怎樣分的?同桌的同學互相説一説。

2、出示目標。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大熊貓“笨笨”請客,它到竹林裏去採竹筍,看到那麼多它喜歡的竹筍,就禁不住多采了些。大家看圖,説説你從圖上得到了什麼信息?

1、要求仔細觀察,看看需要解決什麼問題?每4個放一盤是什麼意思?(每一份是4個竹筍)

2、大熊貓“笨笨”是怎樣分竹筍的?你能用算式來表示嗎?

3、要求學生自己動手用卡片擺一擺, 然後同一小組裏交流所得。(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對操作錯誤的同學給予個別指導)

學生分完後,教師請一個同學到黑板前面來演示分的過程。(教師要強調四個四個的分,每4個放一盤,也就是每4個為一份)

三、展研結合,師生互動

1、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果,提問:我們剛才是怎樣分的?分的結果是怎樣?

2、小結:我們分竹筍的時候,把4個竹筍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方法也叫以用除法來計算。

3、指導算式的寫法。

①竹筍的數量是20個,這是表示要分的數量,寫在除號的前面。每4個放一盤,就是每份是4,寫在除號的後面。分的結果是可以放5盤,5是分的份數,寫在等號的後面。板書,20÷4=5

②讓學生説一説除法20÷4=5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有20個,每4個分一份,分成了5份)

③認識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20 ÷ 4 = 5

被除數 除數 商

④思考:看看例4和例5,小熊和熊媽媽的這兩個問題為什麼都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學生思考、比較、討論。

4、小結:今天我們繼續學習了除法,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來計算。並認識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四、鞏固練習,分層提高

1、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第1題。

提問:一共有多少個小圓片?每堆幾個小圓片?可以分成幾堆?(先讓學生動手擺一擺)

怎樣列除法算式?(要擺的小圓片是12個,除號前面寫12;每堆6個,除號後面寫6;可以分成2堆,等號後面寫2。)請一個同學讀一讀這個除法算式。(12除以6等於3)再説一説這個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這個除法算式表示什麼?(把12按照每6個一份可以分成2份)可用同樣的方法完成下面兩道小題。

義務教育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教學設計

2、挑戰園地:

(1)練習三第4、5題。先讓學生畫圈一圈進行平均分,分後再填寫算式。

(2)練習三第6題:先讓學生看圖,敍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讓學生動手圈一圈,圈好後填寫算式,最後讓學生對照圖説一説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設計意圖】:設計形式多樣,富有挑戰性的練習形式,讓學生動手分一分,圈一圈等活動,營造出充滿生氣和激情的學習氛圍,滿足孩子們成功的喜悦心理需求,維持學習新知的興趣。

五、課堂總結。這一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教學反思:

篇4: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體會乘除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2、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體會乘除法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教學過程:

一、情景創設。

1、同學們,你們喜歡參加運動會嗎?你知道為什麼要舉行運動會嗎?

2、今天老師把你們帶到運動場上,觀看運動會好不好?出示圖,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圖畫。你知道運動場上有哪些比賽項目嗎?

(1)有參加賽跑的'。

(2)有跳遠的。

(3)有拔河的。

3、與同桌互相説説,從圖上你知道了什麼?

4、你想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

根據圖意和所給的數字,你能提出有關乘除法的問題嗎?你是怎麼想的?怎麼列式?

1、每組4人,24名運動員賽跑,分幾組跑完?

24÷4=6(組)

2、每人跳3次,一共跳了21次,參加跳遠比賽的有幾人?

21÷3=7(人)

3、每隊9人,兩隊共有多少人?

9×2=18(人)

4、一堆氣球有5個,4堆氣球有幾個?

5×4=20(個)

5、一瓶水3元,3瓶水需要多少元?

3×3=9(元)

三、鞏固提高。

1、練一練。第一題。

(1)看圖,把問題敍述完整。

(2)獨立解答。

(3)交流怎麼用口訣試商。

(4)彙報每道題的做法及應用的乘法口訣。

2、練一練。第二題。

(1)獨立解答。

(2)彙報每道題的做法及應用的乘法口訣。

3、練一練。第三題。

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指導

篇5: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長度單位

教學內容:認識長度單位米和釐米、會用米、釐米量,認識線段量、畫線段。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3、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4、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能力點:在建立長度觀念的基礎上,培養學生估量物體長度的意識,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

5、培養學生的觀察比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識。

德育點: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合作意識,樹立自信心。

6、養成認真、一絲不苟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在活動中,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和米,初步建立1釐米、1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米=100釐米。

7、使學生初步認識線段。

教學難點:用刻度尺量物體的長度,學習用刻度尺量和畫線段的長度(限整釐米)。

8、建立長度觀念,會初步的估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1~3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稜長1釐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鬆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彙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鬆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用什麼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釐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彙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麼?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釐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釐米。還有哪段是1釐米?你發現了什麼?(每一大格都是1釐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2、認識幾釐米。

師: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又是多長?

問:2個1釐米是幾釐米?4釐米裏有幾個1釐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釐米的一段嗎?

3、用釐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釐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鬆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説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麼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蒐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在古代,沒有尺子時,人們用什麼進行測量?(手腳)回家量一拃、一步的長度。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2、會用米尺量較長物體的長度,能根據實際情況選擇不同單位的工具進行測量。

3、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能力點: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培養學生合作的意識。

教學重點:使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根據1釐米和1米的實際長度,讓學生了解釐米和米之間的進率,知道1米=100釐米。

教學模式:“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米尺、軟尺。

篇6: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一、導入新課探究新知。

1、多媒體出示“小熊開店”的動畫情景。

2、今天小熊的超市開張可熱鬧了,店裏的商品真是樣樣齊全,還有小朋友門特別喜歡的物品,看看都有那些物品,價錢是多少?

3、來了幾位顧客看看他們買什麼?

4、提出問題:小狗買4輛坦克需要幾元?

(1)你們能幫幫小熊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嗎?

(2)學生彙報,老師板書:5×4=20(元)

(3)你能説説你是怎麼算出來的嗎?

(根據乘法口訣四五二十。)

5、小貓拿了20元錢也準備買坦克,請你們再幫它計算能買幾輛坦克好嗎?

(1)學生列式老師板書:20÷5=

(2)為什麼這樣列式,你能説出理由嗎"?

(3)你是怎樣想商的,請你們各小組討論一下。

(1輛5元,2輛10元,3輛15元,4輛20元,

所以20÷5=4,商是4。)

(先想5×?=20再想口訣?五二十,四五二十,所以商是4。)

(4)同學們想的都很好,那你們覺得用那一種方法好呢?(用乘法口訣計算比較好。)為什麼?

6、對了,這就是我們今天學習的用乘法口訣求商。(老師板書課題)原來用口決求商這麼好,我們來試一試好不好?

老師出示題,學生説出商並説出相應的口訣。

二、應用新知解決問題。

1、天就要下雨了,小螞蟻正忙着般家呢,他們幹什麼?你能算出需要幾隻螞蟻運完嗎?

學生獨立完成在集體交流27÷3=9(只)

2、數學遊戲小鳥找家。

(1)遊戲規則:有着四個鳥籠,每個鳥籠上都有一句乘法口訣,一些同學得手上有一道除法算式,應用那句口訣求商,就把算式卡片貼在相應的鳥籠上。

(2)一羣小鳥出去捉蟲子,天黑了他們找不到家了,你們能幫他們找到家嗎?

(3)學生集體活動全班進行檢查。

3、數學遊戲二接力賽。

(1)遊戲規則;7個小組代表7種動物如:小鹿隊,小兔隊,等等,黑板上有7組除法計算題每小組同學依次上台計算看那組同學做得最快就獎給那組同學一個獎盃。

(2)森林的動物們要舉行一次接力賽,你們想不想參加?那我們現在就開始吧,各小組準備。

(3)學生進行比賽後講評。

三、課堂小結

今天,你學會了什麼?

最新人教版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7: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發展應用意識。

2.進一步培養“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初步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方案表格。

教學過程:

一、春遊導入,激發興趣

(師生欣賞本校上屆春遊的活動圖片,激發興趣)

1.師:同學們,春遊好不好玩呀?你們想去嗎?告訴你們一個好消息,學校正準備組織同學去春遊 呢!瞧,二(1)班已經開始報名啦!(出示主題圖)他們也像你們那樣,可想去春遊呢!你在這裏能找 到哪些信息呢?(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各種條件)

2.揭示課題 師:如果讓你來選擇的話,你打算怎樣幫他們班派車呢?(出示課題)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主學習,初步完成“25人派車方案” 獨立思考,然後想出一種到兩種方案寫在表格裏,看誰想的方案多。

2.小組交流想法。 (1)組長分工,各施其職。 (2)組織討論,交流組員各自的想法。(和組內的同學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3.小組彙報,全班完成“25人派車方案” 有哪個組的同學願意將自己的方案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根據學生的彙報,教師補充完善板書)

4.兩人討論:你認為哪一種派車比較合理?為什麼?

師:這麼多種派車的方案,你認為哪一種派車比較合理?和同學説説原因。(儘量讓學生多選擇自己的 觀點,並説明原因) 教師小結:同學們能利用有餘數的除法來解決派車這一問題,而且還知道座位空得越少越合理,真 是了不起!看看來我們班的同學都很有節約的意識!

三、鞏固與實踐

1.可以怎樣租船? 師:同學你們知道嗎?這次春遊大隊部為我們準備的節目可豐富啦!想看看都有哪些嗎?(出示划船、碰碰車、小火車等項目)瞧,多好玩呀!如果二(1)班有29人要參加划船活動,他們可以怎樣租船呢? 出示:二(1)班有29人要參加划船活動,大船每艘限乘6人,小船每艘限乘4人,他們可以怎樣租船? 你認為怎樣租船比較合理呢?(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後投 影反饋)

2.可以怎樣坐小火車? 師:同學真能幹,瞧,二(3)班的同學也請我們幫忙來啦! 出示:我們班有31名同學要坐小火車,大車廂每節限乘4,小車廂每節限乘2人,可以怎麼坐小火車?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後投影反饋)

3.可以怎樣坐碰碰車? 師:我們班的男同學可喜歡玩碰碰車啦!瞧,已經有19名同學在排隊等候呢!大碰碰車每輛限乘2個,小 碰碰車每輛限乘1人,我們可以怎樣坐碰碰車呢? (學生獨立完成,對有困難的同學個別輔導或允許在小組內交流,最後投影反饋)

四、生活中的數學(課外延伸)

師:同學用有餘數的除法一下子就解決了那麼多的數學問題,真了不起!其實,在我們的身邊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生活問題,你能找一找,和同桌説一説嗎?比一比誰找的問題最多!

五、全課小結

師:同學們,今天你學會了什麼?能把你的收穫和同學們一起分享嗎?(先和同桌説,然後指名説)

篇8: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激發學生學數學、用數學的興趣,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增強自信心。

重點難點:

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理解有餘數除法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

教具準備:

投影儀

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我們已經掌握了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學會了用有餘數除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今天我們就用所學知識繼續來解決“派車”這個問題。

板書:派車

二、探索新知

1、先讓學生觀察本題的情境圖,理解圖意,找出必要的信息,

提問:從圖中你得到哪些信息?指名學生回答。 (有25人要乘車,小汽車限乘3人,麪包車限乘8人)

2、再讓學生獨立思考:

(1)可以怎樣派車?

(2)你認為怎樣派車比較合理?

3、在學生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全班集體交流時,教師要鼓勵學生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如第(1)小題解決方法有:

(1)派4輛麪包車;

(2)派3輛麪包車,1輛小汽車;

(3)派2輛麪包車,3輛小汽車;

(4)派1輛麪包車,6輛小汽車;

(5)派9輛小汽車。 以上五種派車方案學生只要説出其中一種就可以了。

4、在引導學生探究第(2)小題的解決方法時,要求學生要説出道理,鼓勵學生各抒己見,充分表達自己的理解和想法。學生只要説得有道理就可以。

如:要想派車輛數少一些,便於管理,而且每輛車坐得寬敞些,就派4輛麪包車;要求沒有空座,就派2輛麪包車,3輛小汽車。 …… 讓學生用“試一試”中表格的形式呈現答案。

三、鞏固練習

第9頁“試一試” 讓學生獨立填寫後集體訂正。

篇9:人教版國小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要求

1.使學生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初步理解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

2.藉助計數器掌握三位數的數法,並且在數數中加深對“十進關係”的理解。

3.培養學生的推理能力。

4.對學生進行辯證唯物主義啟蒙教育。

教學重點 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會正確地數三位數。

教學難點 理解相鄰兩個計數單位間的十進關係。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計數器、例1中一、十、百、千掛圖、學生每人準備一個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複習準備

1.觀察下面每組數是怎樣數的?

(1)71、72、73、74、75、76、……。

(2)49、59、69、79、89、99、……。

第(1)小題是一個一個地數,第(2)小題是十個十個地數。

2.99是幾位數?再添一個是多少?

二、揭示課題

100是幾位數?100以後的三位數該怎樣數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三位數的數法”。(板書課題:三位數的數法)

三、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教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①多媒體顯示一個“正方體”,問:這是什麼?幾個小方塊?

教師貼出1個小方塊的實物圖,並板書:一

②逐個顯示小方格,讓學生一個一個地數,從1數到10(這時進行多媒體動態演示:10個小方格靠攏成為一條)。提問:多少個一是十?十里面有幾個一?

教師在小方塊的實物圖左面貼出一個木條實物圖,並在下面板書“十”。

③剛才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多少個一是十?

板書:一個一個地數,10個一是十;

(2)教學“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

①提問:現在屏幕上有一個十,我們能不能一十一十地數呢?

②隨着屏幕上木條逐個出現,學生一十一十地數,當數到九十時,老師提問:幾個十了?再添1個十是幾個十?是多少?

隨着學生的回答,教師貼出“一百”的木塊實物圖,並板書:一百。

③我們是幾個幾個地數,多少個十是一百?

板書:一十一十地數,10個十是一百;

(3)教學“一百一百地數,10個一百是一千”。

①現在我們能不能一百一百地數呢?(板書:一百一百地數。)

②誰能一百一百地往後數?

學生數數時,屏幕上逐層出示木塊圖,當數到九百時,提問:再添一個百是幾個百?是多少?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隨後貼出“一千”的木塊實物圖,板書:一千。

③多媒體快速重現從一百數到一千的動態畫面,強調“10個一百是一千”,並進行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以上教學過程,貼圖形成如下板書:

(4)進一步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理解“相鄰”的含義。

“百”和“千”是我們新認識的計數單位,它們是互相挨着的鄰居,所以我們説它們是相鄰的計數單位。(板書:相鄰)

想一想:“百”和哪個計數單位也是相鄰的?“十”和哪個計數單位相鄰?

(5)理解“十進關係”。

十里面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我們就説十和一是十進關係。(板書:十進關係)

一百里面有幾個十?10個十是多少?百和十是什麼關係?

百和千是什麼關係?為什麼是十進關係?

以上過程,形成如下板書:

你能用一句話概括每相鄰計數單位之間是什麼關係嗎?

(6)教師簡要小結:一、十、百、千都是計數單位,它們每兩個相鄰計數單位之間都是十進關係。今後可以根據需要,用不同的計數單位數數。

2.教學例2。

(1)初步瞭解計數器。

仔細觀察計數器,從右邊起第一位是什麼位?第二位呢?百位是右起的第幾位?請你在自己的計數器上找出千位。

(2)出示例2第(1)小題。

教師在計數器上演示,邊撥珠邊數數,一百零一、一百零二、……,當數到一百零九時,提問:再撥一個珠子該怎麼數?

教師邊撥珠邊説明,再加一個珠子時,個位上就有10個一,10個一是十,這時要撥去九,進上一。

當撥到一百一十九時,教師提問:接下去該怎麼撥?一百一十九後面的數是多少?

學生在自己的計數器上再練習一遍,要求邊撥珠邊數數。

(3)出示例2第(2)題。

重點講清從一百九十九到二百的撥珠過程,引導學生觀察這時各個數位出現的變化。

3.學生看書,質疑問難。

四、鞏固練習

1.教材第22頁例2下面的做一做。

採取邊練邊講的形式進行,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2.練習六第1題。

五、課堂小結

提問:(1)本節課學習了什麼內容?

(2)通過本節課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六、佈置作業

1.10個一是( ),10個十是( )。

10個一百是( ),10個一千是( )。

六百九十九前面一個數是( ),後面一個數是( )。

和八百相鄰的兩個數是()和()。

2.從六百七十八數到八百一十。

七、思考練習

有30個桃,最少拿出幾個後,就正好平均分給7個同學?

篇10:二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

教學目標:1、通過情景圖,提出數學問題,並通過解決數學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的方法。

2、求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初步認識乘法,瞭解各部分名稱,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

教學重點:把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並能理解乘法算式的意義。分清幾個幾。

教學難點: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學準備:小黑板:(判斷)列示

教學過程:

一、學習新課

1、出示情景圖。觀察畫面。在兒童樂園裏,孩子們有的坐飛機、有的坐火車,有的划船,有的玩遊戲。你能從中找出哪些數學信息,並根據該數學信息提出數學問題?

生提問:坐飛機的有幾人?坐火車的有幾人?划船的有幾人?做遊戲的一共有幾人?

選一個來解決問題。有多少人坐小飛機?

怎樣列式?2+2+2+2=8(人)

這個算式裏有幾個2?4個2。像這樣4個2相加的問題,我們除了可以用加法列式,還可以用乘法來表示:

(1)2×4=8(人)或4×2=8(人)

(2)讀法:2×4讀作2乘4,4×2讀作4乘2

(3)各部分的名稱。乘號和加號的區別。2表示相同的加數,4表示有幾個相同的加數。8表示4個2相加的和。即4×2的積。

(4)意義:表示4個2相加。

2、你能用乘法解決其他幾個問題嗎?並説出算式的意義,及各部分的含義。

坐火車的有幾人? 4×6=24(人)或6×4=24(人)表示6個4相加.6從哪來?

划船的有幾人? 3×3=9(人)表示3個3相加

3、觀察這幾個問題的解答,你發現了什麼?(怎樣的加法算式才能改寫成乘法算式)

小結: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比較簡便。

二、練習

1、判斷題。A: 。。 。。。

B:。。。 。。。

求一共有幾個蘋果怎樣列式?為什麼能用乘法?為什麼不能用乘法?用乘法計算的條件: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

1、試一試P5

請生自己看圖,看懂了什麼?説一説。

每棵樹上有3只小鳥,4棵樹上一共有幾隻小鳥?

一共有多少個小矮人?(每盒有7個,2盒有幾個。)

加法算式?乘法算式?意義?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5×8 9+9+9 6×2 8+8+8+8

板書: 兒童樂園

坐飛機的有幾人? 坐火車的有幾人? 划船的有幾人? 做遊戲的有幾人?

2+2+2+2=8(人) 4+4+4+4+4+4=24(人) 3+3+3=9(人) 1+2+3=6(人)

2 × 4 = 8(人) 4 × 6 = 2 4 3 × 3 = 9

讀作:2乘4 表示6個4 表示3個3

4 × 2= 8(人)

讀作:4乘2

表示4個2 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用乘法計算較簡便

作業:1、讀書P4-5

2、看算式寫出表示幾個幾相加。

6+6+6+6 3+3+3+3+3 5+5 10+10+10 7+7

篇11:二年級數學教案人教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並提出可以用乘法解決的問題,初步形成從數學的角度觀察事物的意識,初步學會解決簡單的乘法問題,初步體會乘法的意義.

2.使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乘法的意義

教具準備

1.課件一套

學情分析

相同加數的加法,學生已有感性認識,相同加數加法,用乘法表示是學生難以理解的.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

小朋友們,大家好﹗去過宜昌的小朋友請舉手,能告訴我你最喜歡在宜昌哪裏玩,噢,那真是一個好玩的地方,下一次我去玩請你們給我當導遊好嗎?那我先謝謝大家。今天我想帶大家去數學王國一個好地方玩好嗎?好就讓我們一起走進兒童樂園,希望大家能學得輕鬆快樂!. (板書課題:兒童樂園)

二、設置疑點,探索新知。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出示圖片:《兒童樂園》插圖1.

2師:圖中的小朋友們玩得真高興.在玩什麼呢?生答

師:你能根據這幅畫面提出數學問題嗎.(小組內交流並列式計算)

3、學生彙報:要求每組提出最感興趣的問題.

4、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選擇有代表性的(板書:有多少人坐飛機?小火車上有多少人? 划船的有多少人? 坐椅子上休息的有多少人?)

(二)、合作探究,領會新知.

師:指名同學列式解決剛才的問題.

生:2+2+2+2=8(人)

師:同學們請看這些算式有什麼特點呀?(加數相同)相同的加數是幾?有幾個?板書(4個2)像這樣的加法算式我們還可以用乘法計算,今天我們一起研究與加法有聯繫的乘法的知識針對2+2+2+2+2=8進行進行教學。師介紹如何列出乘法算式,讀法與寫法及各部分的名稱. 板書:

(三)熟練算法,進行應用.

師:黑板上的另外幾道題你能用乘法算式表示出來嗎?請在草稿紙上試一試。

生:小火車上坐了多少人?

生:4+4+4+4+4+4=24(人)4×6或6×4=24(人)

師:女生回答的非常棒,列了兩種算式,那誰知道算式中“6”是從哪來的?

生:“6”表示有6個4相加.

三、鞏固練習.

㈠,擺一擺小棒:要求:擺出能用乘法算式計算的圖形,並列出算式

㈡、填一填.㈠式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

1、9+9+9+9+9+9=表示_____個____相加,列乘法算式是____×____或____×____.

2、把下列加法算式改寫成乘法算式.

7+7+7=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3+3+3+3=______×______ _或_____×_____.

1+1+1+1+1=______×或_____×_____.

8+8+8+8+8+8=______×______

5+5+5+5+5+5+5=______×______或__ ___×_____.

9+9=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

㈢、讀一讀.

2×3 4×6 7×3 8×2 3×5 4×4 8×1 2×9

㈣、看圖列算式.

1.☆☆☆ ☆☆☆ ☆☆☆ ☆☆☆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 ▽▽▽▽▽▽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 ◇◇◇◇◇◇◇◇ ◇◇◇◇◇◇◇◇

加法算式:___________ 乘法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4.畫一畫:根據乘法算式畫圖,有困難的請用小棒擺一擺2×3 4×2

四、深化練習

一、師:剛才學習中大家不難發現學習的問題都可以用加法計算出結果那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乘法,學習乘法有什麼好處呢?

1、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三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2、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3、課件出示每組兩人,有100組求一共有多少人?用加法__________ 在用乘法列算式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

五、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那些知識?

篇12: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2課時

第一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們你們去過遊樂園嗎?你最喜歡玩什麼?

2、投影出示遊樂園情境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戲?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觀察瞭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22+13-6 (2)22-6+13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

7、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1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4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教師結合題目的具體內容,適當滲透思想教育。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第二課時 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5頁例2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小括號的作用。

4、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使學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從不同的角度發現並提出問題以及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麪包房情境圖。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1、談話:小朋友昨天我們去遊樂園,今天,我們去麪包房看看,看看那裏有什麼好看的,想嗎?

2、投影出示遊樂園麪包房圖,問:“我們看看圖中的小朋友們在做什麼?”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畫面上來。

3、讓學生觀察畫面,提出問題。教師適當啟發引導:還剩多少個麪包?學生自由發言,提出問題。

[設計意圖]:從學生喜歡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觀察主題圖問:看到這個畫面,你想知道什麼?學生自由發言。教師有選擇的板書::還剩多少個麪包?

2、觀察瞭解信息: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3、小組交流討論。

(1)應該怎樣計算:還剩多少個麪包?

(2)獨立思考後,把自己的想法在組內交流。

(3)選派組內代表在班中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4、把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在黑板上。

方法一、54-8=46(個)46-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54-30=24(個)

5、比較兩種方法的異同。明確兩種方法的結果都是求:還剩多少個麪包?,在解決問題的思路上不同。

6、把兩個小算式你能寫成一個算式嗎?學生嘗試列綜合算式。

板書:(1)54-8-22 (2)54-(8+22)

交流:你是怎麼想的?若第二種綜合算式有困難教師進行點撥指導。特別強調計算時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7、完成練習一第5題先讓學生仔細看圖,明確要解決的問題,並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

8、小結。

[設計意圖]:使學生在觀察事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明確條件,提出問題並自主解決。

三、練習鞏固,應用實踐

1、練習一的第2題,讓學生説明圖意,明確計算的問題後,讓學生獨立列式解答。然後請幾名學生説一説解決問題的方法,給有困難的學生以啟發。

2、練習一的第3題,讓學生自己獨立完成。彙報解決問題的思路時,強調小括號的使用。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交流、實踐中掌握知識。

四、課堂總結

通過今天這節課我們又學到了什麼本領?你能把我們今天學會的知識解決我們生邊的問題嗎?

五、課堂作業。

篇1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

本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百以內加減法以及整十、整百的加減法口算、筆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對萬以內加法的計算應該比較容易掌握,稍有困難的是萬以內數的進位加法中連續進位的加法的口算和筆算。為此,本課教學中,在注重學生已有的計算基礎上,採用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為主,教師點撥引導為輔的策略,讓學生在生活實例中感知,在積極思辨中發現,在具體運用中理解的方法進行連續進位加法的教學。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探索並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能在教師的指導下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並能自己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過程與方法:在合作交流的學習過程中進一步培養學生觀察思考、比較分析、歸納總結、與人交流、合作學習的能力。進一步培養學生聯繫實際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和推理歸納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良好的思考問題的習慣,養成認真、有條理的計算習慣 。通過情景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

教學重點:

是掌握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計算。

教學難點:

三位數加法中的連續進位方法。

教法學法: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因此在本節課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認知規律和生活經驗,創設了十年前我去動物園參觀的情境激趣引出課題,與今天再去逛時情境的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引出知識點,讓學生通過觀察提出問題。這一環節不僅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同時也培養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看待周圍事物的良好數學品質。整個課堂我創設小動物參與的環節,目的是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創設輕鬆愉悦的學習氛圍。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引入課題

開課伊始,我通過情景創設十年前逛動物園的情境,與今天學生再逛動物園的情境作對比,激發學生的環保意識,從而引入今天的知識點,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既現實、又有趣,同時還受到了環保教育。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學中改變學生單純接受式的學習方式,注意引導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並且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合作交流,有針對性地組織學生彙報自己或小組的成果,激發學生探索知識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小組合作的能力。

1.課件出示青山縣野生動物園相關數學信息。

(1)思考並回答:對比同一個動物園兩張照片,你發現了什麼?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

(2)提出數學問題。

2.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1)學生獨立計算。

(2)四人小組內交流算法。

(3)全班彙報。

學生可能出現以下幾種計算方法: 口算 數線

在計數器上撥珠計算。

嘗試列豎式的方法計算。(小老師板書,講解)

3.小獅子先知道用豎式計算三位數加法時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問題,你願意告訴它嗎?

4. 師:今天我們學習的就是三位數加法的計算方法。(補充課題) 6.. 趣味練習,評選動物園環保之家(板演)

三、聯繫實際,鞏固應用

這一環節設計了幫森林醫生啄木鳥找對錯,比一比誰做得又對又快兩個環節,目的是為了對今天學習的連續進位的加法進行鞏固練習。

四、全課總結,暢談收穫

篇14: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全冊教材分析

一、班級情況分析

從上學期的期末學習檢測來看,學生的基礎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比較濃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部分學生的綜合素質較差,綜合能力有待提高。

經過前三個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基本適應了課堂學習方式,有小部分學生養成了課前預習、課後認真練習鞏固的良好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養成了上課認真聽講,注意傾聽他人發言,遇到不懂得地方及時向老師和其他同學請教,會通過獨立思考、同桌討論、小組交流解決學習中的難題。大多數學生學習習慣較好,能獨立思考問題,按時完成作業,書寫工整,讀書、寫字姿勢正確。

數與代數這部分知識:90%學生都掌握了100以內的數的加減法,以及表內乘除計算,初步理解乘除法的意義,能夠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但整體上的估算意識較薄弱,同時個別學困生計算速度較慢,出錯率也比較高。對於空間與圖形的這一大部分知識掌握的比較好,而統計方面的知識,學生已體會到統計的必要性,會收集數據、簡單處理數據,會看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的統計表,並對統計活動具有較濃的興趣。

二、本學期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除法》是在表內除法的基礎上學習有餘數除法(商是一位數)。結合分物的實操活動,是學生體會到生活中把一些物體 2

平均分後有時會有餘數,進一步體會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正確掌握商是一位數的除法豎式的書寫格式;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和正確求商,體會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並能解決生活中的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第二單元《混合運算》(乘加、乘減、除加、除減、加減混合以及兩步有括號式題)。結合實際情境,初步感受混合運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並能運用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也使學生體會到要遵循“先乘除,後加減”及“有括號的先算括號裏面”的運算順序,並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理解運算順序,以及小括號在運算中的作用,並掌握相應的運算。

3、第四單元《生活中的大數》,感受大數的實際意義,通過實際操作和觀察,使學生體會驗到“一千”、“一萬”有多大,能結合實際,對萬以內的數進行估計,能運用數進行表達和交流;認識萬以內數的數位順序;會讀、會寫萬以內的數,會比較數的大小,培養學生的數感。

4、第六單元《加與減(一)》、第八單元《加與減(二)》。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整十、整百、整千數的加減的口算,探索計算萬以內數加減法及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培養估算意識,並能運用估算對計算結果的大致範圍進行確定,形成習慣。能在具體情境中提出問題,能運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三單元《方向與路線》,藉助實踐活動,認識八個方向;能給定一個方向,辨認其餘的七個方向,並能用這些詞語描述物體所在的位置;認識簡單的線路圖,能根據線路圖説出出發地到目的地行走的方向、距離和經過的.地方,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2、第五單元《測量》,通過動手測量操作和實際活動,感受1分米、1毫米、1千米有多長,以及千米、米、分米、釐米、毫米之間的關係,能根據具體情景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能估計一些物體的長度。

3、第七單元《認識圖形》,通過生活情境認識角,會藉助三角尺辨認直角、鋭角和鈍角三種角;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的特徵;能按要求在方格紙上畫長方形和正方形;能直觀認識平行四邊形;會用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等圖形設計圖案

(三)統計

第九單元《統計》,認識統計表和條形統計圖,並能完成相應的圖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回答一些簡單的問題,並做出簡單的預測。

另外本學期的學習,還安排了一系列實踐活動,通過這些活動,使學生初步獲得一些數學活動的經驗,瞭解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簡單應用,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獲得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

三、教學具體措施

1、加強學生的口算能力。採取課前速算、聽算、對手互考等形式.

篇15: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一、教學內容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表內除法,萬以內數的認識,簡單的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圖形與變換,克和千克,統計,找規律,用數學解決問題和數學實踐活動等。

(一)數與代數教學內容

1.表內除法

(1)以往安排在六年制義務教材第三冊裏,現在是乘法口訣全學完之後,再學習。

(2)仍分成用2~6的乘法口訣求商、用7~9的乘法口訣求商兩段編排分散難點,讓學生有更多的練習時間。

2.萬以內數的認識。

(1)仍分兩段:1000以內數的認識、10000以內數的認識,但更強調培養數感。

(2)不同的是:提前教學“整百、整千數的口算加減法”(義教在“萬以內的加、減法(一)中)。

3.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

(1)兩位數加、減法的口算

(2)增加了: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筆算和估算

4.量的計量

建立質量觀念,使學生初步認識克和千克。

5.數學廣角(排列組合、推理)

(1)一年級下冊:學生已經學習了一些圖形和數字簡單的排列規律。

(2)繼續探索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與一年級下冊教材相比,圖形和數列的排列規律稍複雜一些)。

・如圖形的排列呈現形狀和顏色的循環變化。

・一個數列每相鄰兩項的差組成新的數列是等差數列。

6.解決問題

結合所學的知識,結合現實生活的具體情境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1.單獨安排一個單元。

2.結合各部分知識的教學,安排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內容。

・結合計算教學內容進行。

・結合其他教學內容安排例題或練習。如,在“克和千克”(第87頁的內容、第89頁第7題)和“統計”(第113頁第3題)的教學中,都安排瞭解決問題例題或練習。

(二)空間與圖形

圖形與變換(包括:平移和旋轉、鋭角和鈍角)

(三)統計(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仍然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數據收集和整理的方法,認識以1當5的條形統計圖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

(四)實踐活動(安排了剪一剪和有多重兩個實踐活動)

實踐活動的編排還處於一個開始階段,對實踐活動的認識也各不相同,究竟什麼樣的活動才叫實踐活動,應該怎樣開展實踐活動,實踐活動分哪幾個層次,在教材上應該怎麼呈現,這確實是有很多問題需要去研究的。就目前,我們認識的水平而言,我們認為可以分兩個方面,一是結合具體內容進行,如“生活中的數學”。二是單獨安排,大體上可以分這樣幾個層次:1.在活動中鞏固數學知識。2.用數學知識解決簡單實際問題。3.體會課題研究的過程。我們的實踐活動,一定要讓學生活動起來,在活動中體會、應用數學知識。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剪一剪”、“有多重”,屬第一個層次,主要是通過活動,讓學生一方面鞏固數學知識,這些活動有的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做的,由此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二、教學目標

這一冊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

1.認識計數單位“百”和“千”,知道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關係;掌握萬以內的數位順序,會讀、寫萬以內的數;知道萬以內數的組成,會比較萬以內數的大小,能用符號和詞語描述萬以內數的大小;理解並認識萬以內的近似數。

2.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兩位數,會口算整百、整千數加、減法,會進行幾百幾十加、減幾百幾十的計算,並能結合實際進行估計。

3.知道除法的含義,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乘法和除法的關係;能夠熟練地用乘法口訣求商。

4.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5.會辨認鋭角、鈍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轉現象,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方向或豎直方向平移。

6.認識質量單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質量觀念,知道1千克=1000克。

7.瞭解統計的意義,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認識條形統計圖(1格表示5個單位)和簡單的複式統計表;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8.會探索給定圖形或數列的簡單排列規律;有發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有運用數學去創造美的意識;初步形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11.通過實踐活動,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三、課時安排:

1、解決問題????4課時

2、表內除法(一)????15課時

3、圖形與變換????3課時

4、表內除法(二)????11課時

5、萬以內數的認識????10課時

6、克與千克????2課時

期中複習????4課時

7、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8課時

8、統計????2課時

9、找規律????4課時

總複習????6課時

第一單元:單元教學計劃

單元教學內容:第一單元(解決問題)

單元教材分析:

本單元是在學生學會計算兩步式題的基礎上編排的。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運用加法和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並學會使用小括號;運用乘法和加法(或減法)兩步計算解決問題。本單元教材在編寫上有以下幾個特點:

1.結合生活情境發現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

2.例題的呈現形式具有開放性。

單元教學要求:

1、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使學生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基本含義,學生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問題,知道小括號的作用。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單元教學重、難點:

1、小括號的使用。

2、綜合算式的應用。

單元課時安排:約4課時

第一課時解決問題

教學內容:

課本第4頁例1

教學目標:

1、使學生能從具體的生活情境中發現問題,掌握解決問題的步驟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問題

2、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等良好的學習習慣,初步培養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通過解決具體問題,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數學問題的含義,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會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知道小括號的作用,會在解決問題中使用小括號。

教學難點: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遊樂園情境圖。

篇16: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48頁例2,第50頁練習十一第4、5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掌握沒有括號的兩級兩步運算式題的運算順序。

2、過程與方法:掌握脱式計算的書寫要求,並會正確地進行脱式計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及書寫規範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

掌握沒有括號、含兩級運算的兩步式題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正確進行計算。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1、口算。

24+8 32-6 3×6 18÷9 47-10 37+5 28÷7 4×6 47-2 54÷9

2、計算。

24+8-6 3×6÷9 47-21+5 28÷7×6

訂正時,讓學生説説每個算式裏含有哪些運算,是按怎樣的運算順序進行計算的。

教師小結: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運算。

二、探究新知。

我們計算的兩步式題,都是直接寫出得數。為了看清楚運算的步驟,便於檢查運算過程,可以寫出運算的步驟和每次計算的結果,用一種新的格式來表示,即脱式。

1、教學例2。

(1)觀察例2圖,説説圖意

(2)列式

4×3=12 12+7=19

4×3+7=19 7+(4×3)=19 7+4×3=19

引導學生明白:第一行是分步算式,第二行是綜合算式。

(3)脱式計算

4×3+7 7+4×3

(4)提問:觀察這兩個算式,你發現了什麼?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法和加、減法,不管乘法在前在後,都要先算乘法。

因此算式7+(4×3)和算式7+4×3是一樣的。

(5)脱式計算54÷6-7 7+54÷6

(6)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除法和加、減法,不管除法在前在後,都要先算除法。

2、小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三、鞏固練習

1、教材第48頁做一做

強調:計算兩步式題時,必須首先觀察,確定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2、第50頁練習十一第5題。

先計算算出結果,再進行比較。

四、總結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到右按順序計算。

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後算加、減法。

五、佈置作業

第50頁練習十一第4題。

篇17: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第一單元

教學內容:課本第1頁~第15頁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3.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課時:7

第一課時:分蘋果1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經歷分蘋果等實際操作,初步體會有餘數除法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2.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教學過程:

一、問題引入

顯示20個蘋果畫面,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每盤放5個蘋果,20個可以放幾盤?

二、探索新知

1. 體驗除法豎式的計算過程。

(1)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上述問題。

(2) 接着進行全班集體交流。學生可能有很多解決這一問題的辦法,如: a. 通過乘法口訣“四五二十”得出結論:可以放4盤;

b. 用除法算式算:20÷5=4,所以可以放4盤。

(3) 同桌同學合作用20個圓片擺一擺,驗證推算結果是否正確,教師用實物投影儀顯示學生擺放的圓片圖,進一步進行驗證、交流。

(4) 介紹除法豎式的寫法。

教師指出:20÷5=4也可以用豎式計算。邊寫邊説明:

橫式:20÷5=4

豎式:4

討論:結合剛才分蘋果的情況,在小組內討論一下,豎式中的各個數表示什麼。 指名學生回答,根據學生口答板書:

4……商:“4”表示分4盤。

除數…… 5丿2 0……被除數:“20”表示有20個蘋果。

“5”表示每盤2 0……商和除數的乘積:“20”表示需20個蘋果。

放5個蘋果。 0……餘數:“0”表示20個蘋果全部放完,沒有剩餘。 説明:“丿 ”表示橫式中的“?”。

(5) 練習:第2頁 “試一試”的四道小題。

學生獨立練習完畢,指名學生板書,進行集體訂正

第二課時2

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計算除有餘數除法的書寫格式,使學生體會到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體會到學習有餘數除法的必要性。

2.在操作、探索、發現中,使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重點難點:

1.使學生體驗除法的意義及乘法豎式的計算過程。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2.通過分蘋果的實際操作,總結出除法豎式的書寫過程,使學生體會到除法豎式:

一、體會平均分後有時會出現餘數。

(1)20個蘋果畫面。

(2)組織小組討論:有20個蘋果,如果每盤放6個呢?

請每個同學用代表蘋果的圓片實際分一分,再小組內討論怎樣列出算式,用豎式怎樣表示。

(3)進行全班交流。指名回答;引導學生探究豎式各數表示的意思及單位名稱的寫法,並進一步認識餘數。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

20÷6=3(盤)……2(個)

答:可以放3盤,還剩2個。

引導學生認識豎式中:“20”表示把20個蘋果拿去分,“6”表示每盤放6個,“3”表示放了3盤(強調單位“盤”),“18”表示3盤共18個(6×3=18)。“2”表示放了3盤後還剩下2個(強調單位:“個”),説明“2”是這個豎式的餘數,這2個不能再繼續往下分了,不然每盤就放得不一樣多了。

2體驗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1)先由學生操作(用圓片分一分)。再列出除法豎式,獨立解答“課本第3題試一試中的第(1)題”。

(2)學生討論:淘氣的列式對不對,為什麼?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認識“6還可以接着分”,正確的式子應是笑笑做的。

(3)討論:根據剛才這道習題,你發現什麼?

餘數一定要比除數小。

(4) 學生獨立完成第(2)題。

指名板書,全班齊練。練習完,比較每道題的餘數和除數,你發現了什麼? 指名回答:餘數要比除數小。

二、鞏固練習:第3頁“練一練”第1、2題。

三、總結

(除法豎式的寫法,有餘數的除法,餘數要比除數小。)

四、反思:

第三課時 3

教學內容:“分草莓”

教學目標:1.引導學生探索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讓學生再探索、練習中激烈有餘數除法的試商經驗。

2.引導學生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練習生活實際解決簡單的問題,讓學生再探索、發現中體驗乘法的喜悦。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1.經歷試商的過程,積累試商的經驗,逐步達到熟練程度。

2.使學生理解和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體會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提問:在有餘數除法裏,餘數和處世有什麼關係?

2. 練一練:10÷5 16÷518÷5 20÷5 33÷5

全班齊練,指名板演。訂正後讓學生對5小題進行分類:有餘數的算式,沒有餘數的算式。

二、探索新知

1. 探究試商方法。

(1) 課件顯示P4“分草莓”的畫面,讓學生理解題意。

55個草莓平均放在8個盤子裏,每個盤子裏可以放幾個?還剩幾個?

(2) 列算式:55÷8

(3) 讓學生估算每盤大約放幾個。

(4) 小組討論:怎麼判斷估計得對不對。

8×7=56 比55大;8×6=48 比55小。所有商6。

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嗎?

如果商是5,則會出現餘數比除數大的情況,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數。

(5) 討論:怎樣估計兩數相除所得的商?

可以利用乘法口訣,兩數相乘的積要最接近被除數,但又要比被除數小。

(6)

計算有餘數除法的四個步驟:一商,二乘,三減,四比。

2. 填空:P4“試一試”。(訂正時可以讓學生口述思路過程。)

三、鞏固練習:P5“練一練”的第1 ~ 5題。

四、總結

五、反思:

第四課時 4

教學內容:“租船”

教學目標:1.培養學生靈活運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3.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學生準備小棒。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麼?

二、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你認為怎樣分配合理?請用小棒擺一擺,擺出你的分配方案。(讓學生各抒己見) 學生可能出現如下方案:

(1) 其中5條船,每條船4人,還有一條1人。4×5+1=21。

(2) 其中4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兩條船,一條2人,一條3人。4×4+5=21。

(3) 其中3條船,每條船4人;另外3條船,每條船3人。3×4+9=21。

4. 小結:今天這節課我們應用了有餘數除法的知識來解決簡單的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解決這類問題時,我們要結合實際來思考,如上面租船的問題……至於這6條船怎樣分配更合理,我們要動腦想一想,但分配時不能違反“限乘4人“這個規定。

強調:我們在各項活動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違反安全規定的事。

5.練習:P6“試一試”

先默讀題目,獨立思考條件和問題。後指名回答。

條件:每時租金3元。問題:10元錢最多劃幾時?

先小組討論怎樣列式,並完成在練習本上。

10÷3=3(時)……1(元)

答:10元錢最多劃3時。

提問:上面的橫式中1元表示什麼?為什麼不能劃4時?

三、鞏固練習:P7“練一練”的第1 ~ 4題。

1.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麼要5壺茶而不是4壺茶。

4.要求學生回答解題思路,為什麼至少要8張桌子?7張桌子夠嗎?

四、總結

第五課時 5

教學目標:1.用有餘數除法的有關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發展應用意識。

2.引導學生在合作交流中勇於表達自己的想法,學會傾聽他人的意見;通過合理解決實際問題,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悦。

3. 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

重點難點: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問題,練習學生的生活實際,通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 最大能填幾?(指名口答)

()×6<25 8×()<38 7×()<40

2.列豎式計算(全班齊練,三人板練,集體訂正)

48÷5= 36÷6= 53÷7=

3.提問:你認為試商時要注意什麼?

二、探索新知

出示P6主題圖,引導學生觀察。

1. 尋找信息:每條船每時3元、每條船限乘4人

2. 提出問題:至少要租幾條船?

3. 解決問題。

在個人思考的基礎上進行小組交流。交流時圍繞:你時怎樣想的,如何列式,怎樣回答問題。

學生口答,教師板書:

21÷4=5(條)……1(人)

至少要租6條船。

篇18: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生主要學習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初步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掌握統計數據的記錄方法,並能根據統計圖表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使學生了解統計的意義和作用,初步瞭解統計的基本思想方法,認識統計的作用和意義,逐步形成統計觀念,進而養成尊重事實、用數據説話的態度。

學情分析

上學期學生已經學習了比較、分類,能正確地進行計數,所以填寫統計表時不會感到太困難,其關鍵在於引導學生學會收集信息,整理數據,根據統計表解決問題。學生在生活中積累了較多的生活經驗,能利用統計圖表中的數據作出簡單的分析,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體會統計的作用。本單元教材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繫的生活場景,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生的校服、講故事比賽、春遊的人數情況統計等,同時滲透一些生活基本常識,使學生明確統計的知識是為生活服務的。教學內容更加註重對統計數據的初步分析。在教學時,教師要注意讓學生經歷統計活動的全過程,要鼓勵學生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不斷培養動手實踐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並加強與同伴的合作與交流。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使學生經歷數據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能利用統計表的數據提出問題並回答問題。

數學思考:瞭解統計的意義,學會用簡單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數據。

問題解決:能根據統計圖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並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情感態度:通過對周圍現實生活中有關事例的調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創新精神。

教學重點: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使學生親歷統計的過程,在統計中發展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第一單元數據收集整理

第1課時

教學目標:

1、體驗數據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瞭解統計的意義。

2、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根據統計表的數據提出有價值的數學問題及解決策略。

教學重點:

使學生初步認識簡單的統計過程,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提出問題、回答問題,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通過合作討論找到切實可行的解決統計問題的方法。

教法:

談話、指導相結合法,引導學生通過對情境問題的探討,師生互動,在具體的生活情境中讓學生親身經歷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教師引導提問:同學們,你們入學都要穿上我們學校的校服,你們喜歡我們校服的顏色嗎?(指名3~5個學生説一説)。

師:有的同學喜歡這個顏色,有的同學不喜歡,如果我們學校要給一年級的新生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請你們當參謀,給服裝廠建議下該選哪種顏色合適。

(指名學生回答,並説明理由。)

教師引導:張三喜歡紅色,學校就決定將校服做成紅色的,怎麼樣?你有什麼意見?

教師小結:你們剛才説的只是根據自己的喜好來決定你想穿的校服的顏色,不能代表學校大多數同學想穿的,那如何知道哪種顏色是大多數同學喜歡的呢?(學生可能回答,調查全校學生喜歡的顏色。)

教師追問:如果我們現在要馬上把信息反饋給服裝廠,你覺得調查全校的學生這個方法怎麼樣?(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全校學生那麼多,要調查全校的學生,範圍太廣了,我們可以先在班級裏調查,通過班級中的數據作為代表,找出大多數同學喜歡的顏色,也能代表全校大多數學生喜歡的顏色。那這節課就以我們班級為單位,在班級中進行調查統計,看看在這四種顏色中,大多數同學最喜歡哪種顏色。

二、互動新授

1、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1)教師提問:剛才我們確定了要在班級裏進行調查,我們班級的人數也不少,應該怎樣調查呢?你有什麼好的辦法?(指名學生回答。)

學生討論收集數據的方法。

(2)出示統計表。

可以用什麼方法來完成這張統計表呢?

(3)學生説出各種不同的方法。(學生可能回答:把自己喜歡的顏色寫在紙張上、舉手、小調查等。每人報喜歡的顏色,我們在自己的表中做記號,如畫“正”;舉手表示自己在哪一個範圍的,老師數一下,再把結果填在表中??)

(4)教師提問:你認為以上各種方法中,哪一種方法最方便?

師:在這些方法裏,舉手表示是比較簡便的方法,現在由老師發佈指令,每人只能選一種顏色,最喜歡哪種顏色就舉手表示。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教師説顏色,學生舉手,教師數人數,學生填表格。

2、從這張統計表中,我們可以知道些什麼?(讓學生自由發言,説出自己的發現。)

(1)師:從統計表中你能看出全班共有多少人?怎樣計算?(把每種顏色喜歡的人數加起來,如果與全班人數不相符,説明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出現了錯

誤。)

(2)師:喜歡説明顏色的人數最多,那麼這個班訂做校服,選擇該種顏色,那全校選這種顏色做校服合適嗎?為什麼?

組織學生分析表格,教師根據分析的情況加以引導,突出統計的意義。

三、鞏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頁“做一做”,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去哪裏春遊。

(1)要完成這張表格,你準備怎麼辦?

(要引導學生找出一些容易操作的方法:舉手報名,彙報填寫等)並説出統計的過程;收集整理數據填寫表格進行分析。

(2)採用比較簡便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數據的收集與整理”(強調數據的準確性),學生獨立完成“表格的填寫”。

(3)小組內討論完成“表格的分析”。

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多,最喜歡去()的人數最少。

最喜歡去植物園的右()人。

你最喜歡去(),喜歡去這裏的同學有()人。

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學生提問,全班進行反饋。)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

調查本班同學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小組。

(1)課件出示第1題的表格圖。

用“舉手數一數”的方法,師生合作完成統計表。

師生活動,共同填表格。

(2)根據表格內容回答問題。

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多,參加()小組的人數最少。

我們班參加計算機小組的有()人。

我喜歡()小組,喜歡這個小組的有()人。

四、課堂小結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同學們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小結:這節課,我們通過舉手表決的方式統計了本班同學最喜歡的校服的顏色,最喜歡去哪裏春遊,最喜歡參加哪個課外活動,這個方法簡便,易操作,下次我們班級調查就可以採用這種方法。

板書設計:

數據收集整理(一)

學校要給同學們訂做校服,有下面4種顏色,選哪種顏色合適?

紅黃藍白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根據統計結果回答問題、發現問題,進行簡單的預測和較為合理的判斷。

2、讓學生進行一些社會調查,體驗實踐性和現實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並接受其中的思想教育。

教學重點:

讓學生選擇記錄方法作記錄,並體會哪種記錄方法既清楚又方便。

教學難點:

根據統計表提出問題並初步進行簡單的預測。

教法:

採用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真正地成為學習的主人,將學習的內容與學生的實際水平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引導中探

篇19: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

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1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通過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實踐活動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2.過程與方法:通過學生的觀察、探究等學習活動,讓學生在親身經歷的創造活動中,建立起對長度單位的理解。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建立1釐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用學生尺量物體的長度(限整釐米)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

同學們,媽和老師比,誰高?誰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劃一下。你能知道具體高多少,矮多少嗎?

“高多少”,“矮多少”其實是在比較人體的長度,這就要使用長度單位。

二、探究新知

(一)統一長度單位

當古代的人們沒有發明長度單位的時候,他們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圖。)觀察這些圖,你瞭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説:古人用張開的手臂丈量石頭的寬度,以一

拃或腳長為標準量物體的長度。

你覺得他們的這些方法怎麼樣?

教師小結:其實,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攜帶着幾把尺子。一拃(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測量物體的長度,幾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這樣的方法來測量物體。現在我們就用一拃作單位,量一量桌子的長度。(師生共同測量課桌的長。)

教師提出疑問:我量了只有3拃。我們量的都是同樣的課桌,為什麼量的結果不一樣呢?

讓學生充分發表看法,使他們逐步明白:每個人一拃的長度不同,進行測量後,量的結果也不同。

追問:要怎樣才能得到相同的結果呢?你有什麼好的方法?

教師小結:因為測量選用不同的標準,它們的長度單位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這就需要統一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長度

(二)整體感知,認識釐米

1.觀察尺子,認識刻度

這些豎線有的長有的短,我們把它叫做刻度線。每一個數字都對着一條比較長的刻度線,第一個數字是O,我們就把這條刻度線叫做刻度O。後面的呢?(刻度1……)讓我們來讀一下這些刻度。

尺子上有這樣的字母——cm,也有的同學的尺子上是“釐米”兩個字,其實cm就

表示釐米的意思。“釐米”是一個統一的長度單位。測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一般用“釐米”作單位。

2.認識1釐米。

教師指出:這個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線一樣,表示從這裏開始。從刻

度0到刻度1的長度就是1釐米。(板書:1釐米)

尺子上還有哪一段的長度也是1釐米呢?誰上來指指看?

教師邊講解邊示範(加手勢):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是l釐米,從刻度3到刻度4之間這一大格的長度也是1釐米,從刻度4到刻度5呢?我們發現了什麼?(每一個大格的長度都是1釐米。)因為每個大格的長度都一樣,所以我們在用尺子量物體的長度時才有了統一的標準。

同學們你們覺得1釐米的長度怎麼樣啊?(很短。)是呀,1釐米確實很短。

追問:生活中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呢?(讓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課件呈現食指的寬度、田字格的寬度、圖釘的長度。

用1釐米來説一句話:我們的食指寬大約是1釐米。你也能用l釐米説一句話嗎?

3.認識幾釐米。

師:剛才同學們認識了1釐米,那現在老師要增加難度了,看從0到3的長度是幾釐米,從O到7呢?

4.教學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課前準備好的

紙條,用手比劃下它的長度,説説它可能是幾釐米,教師邊講解邊示範:把尺的刻度O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紙條的長度就是幾釐米。提醒學生注意在測量時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測量的物體邊上,沿着物體的直邊來量,量時要按緊尺子。

(2)如果尺子壞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還能量出這張紙條的長度嗎?怎麼量?(把尺的刻度2對準紙條的左端,再看紙條的右端對着幾,把大數減小數,就是這張紙條的長度。)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教材第4頁的“做一做”。

讓學生看刻度尺,説出鉛筆的長度,再説説是怎麼想的。

2.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1題。先估一估大約幾釐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練習一”的第2題。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説出手掌的寬和一拃的長大約是幾釐米。

説明:接近8釐米的,我們説它大約是8釐米。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想説什麼

板書設計:

統一長度單位 認識釐米

測量時,標準不同,結果就不同—,統一長度單位 釐米cm

量比較短的物體,可以用“釐米”作單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對準物體的一端,這個物體的另一端對着幾,這個物體的長度就是幾釐米。

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2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知道長度單位的作用。

2.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

3、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重點難點:

學生在具體活動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計量單位去測量同一長度,來經歷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教學準備:

圓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別針、鉛筆、橡皮等。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興趣

談話:老師想要知道這本數學書的寬是多少,你們能幫助老師想想可以用什麼辦法?

學生髮揮想象,各抒己見。

[設計意圖]:從學生身邊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組織活動,體驗數學

(一)、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同一長度。

1、教師先明確活動的方法。

(1)、作為標準的物品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要放平擺直。

(2)、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人從四件物品中(圓形、正方形、曲別針、三角形)選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後四人小組交流彙報自己量的結果,並思考:為什麼都是量數學書的寬,而量出的結果卻不一樣呢?

2、學生活動,教師巡視指導。

3、全班交流彙報。得出:因為選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為標準測量,所以量的結果不同。

4、讓學生選用同一物品進行測量的學生展示他們測量的結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結果,應選用同樣的物品作標準進行測量。

(二)、組織學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

1、讓學生選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鉛筆、曲別針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鉛筆盒等物體的長度。

2、交流展示學生測量的結果,啟發學生提出問題。

如:為什麼數學書的寬是5個曲別針的長,鉛筆盒是5塊橡皮的長,但它們並不一樣長?

為什麼桌子比鉛筆盒長,但桌子才4根鉛筆長而鉛筆盒卻有5塊橡皮長呢?

引導國小生體會到:因為選用不同的標準去量,它們的長度不同,所以測量的結果可能會與事實不符。

讓學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計量單位去量不同長度的物品看結果如何,

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設計意圖]:教學從兩個方面來組織幫助學生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去量數學書的寬,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標準量不同的長度。由此引起認知衝突,體驗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實踐應用

1、做一做第1題,學生看圖直觀地判斷每種蔬菜大約有幾個方格那麼長。

學生先獨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學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幾種蔬菜的右端對準哪個方格,可以用尺子對準方格的豎線比一比。

2、做一做第2題,讓學生用鉛筆去量桌子的長、高,量凳子的高。

明確量的方法與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標準的物品,一個接一個地擺放來量,而是讓學生用一個物品,一次接一次地進行測量,看所量物體的長度有幾個這樣的物品長。

3、做一做第3題,學生直觀看圖,先估計所測物品大約有幾個立方體長,再用上一題的方法在腦子裏測量。

如果學生看圖測量有困難,也可以讓學生用立方體實物進行測量。用實物測量時都要提醒學生注意量的方法:實物的左端應與所量物體的左端對齊,這樣量出的結果才比較準確。

[設計意圖]:用不同的方法進行實際練習,讓學生在具體活動中再次體會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四、課堂總結

今天的數學課,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你想説什麼?

五、隨堂練習

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3

教學目標:

知識點:

1、使學生經歷長度單位形成的過程,認識統一長度單位的必要性。

2、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3、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能力點:

培養學生觀察、動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點:

使學生養成細心、認真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活動,使學生認識長度單位釐米,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整釐米物體的長度。

教學難點:

初步建立1釐米的長度觀念,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模式:

“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教具準備:

各種尺子、硬幣、回形針、稜長1釐米的正方體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師:媽媽需要買一截鬆緊帶,需要多長呢?老師量過了,和你們桌上的小棒一樣長,請每個小組選擇一種實物量一量。

學生彙報量的結果。

問:奇怪了,同樣長的鬆緊帶,可你們量出的結果怎麼不一樣呢?

師:如果我們要得到一個統一的結果,用什麼工具量呢?

生:尺子。

二、自主探究:

1、認識1釐米。

拿出直尺看一看,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觀察,彙報。

A、數,按順序讀一讀。問:最左端是幾?尺子上的零表示什麼?叫零刻度。

B、線,有長有短,叫刻度線。

C、字母“cm”,表示釐米,釐米是一種常用的長度單位。

一釐米有多長?(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之間的長度是1釐米)

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釐米。還有哪段是1釐米?你發現了什麼?(每一大格都是1釐米)

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還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釐米。

用手比劃一下1釐米是多長。閉上眼睛想一想1釐米有多長。

2、認識幾釐米。

師:我們知道1釐米有多長,那2釐米、3釐米……又是多長?

問:2個1釐米是幾釐米?4釐米裏有幾個1釐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釐米的一段嗎?

3、用釐米量。

舉起藍紙條,估計一下他大約是幾釐米?

用尺子量一量。填在書上。

量鬆緊帶的長。

三、拓展運用:

1、判斷下面的量法對嗎?説明理由。

(1)沒對準0刻度線的。

(2)正確的。

(3)不是從零刻度量的。

2、如果尺子的前面斷了,看不到0刻度線,怎麼辦?

3、小組合作量指定物體長度。

4、老師想量手腕一圈的長度,用直尺量不方便,你有好的方法嗎?(介紹各種尺子)

5、選擇尺子和自己感興趣的物體量一量。

課外蒐集資料: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

二年級數學教案下冊

篇20: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初步體驗數學化的過程。

2、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初步養成計劃和決策的能力,逐步發展創新思維。

3、體會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感受數學學習中的樂趣。

教學重點、難點:學生能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練習紙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提出問題1、師:學校組織小朋友去郊遊,遊玩前我們應考慮到哪些問題呢?(出示:時間安排、車輛安排、春遊收費、遊樂項目)2、出示課題:小練習(3)――郊遊 二、計劃決策、解決問題1、時間安排。

(媒體出示時間圖)

(1)看圖説一説時間。

(2)這天我們將在外面度過多長時間?你是怎樣想的?

(3)多媒體演示。

2、安排車輛。

(媒體出示:1班31人,2班28人,3班30人,每輛客車能乘坐50人)(1)收集數學信息,思考解題思路,可以考慮班級總人數、車輛載重人數。

(2)滲透估算:從最鄰近的整十數進行估算。

(3)學生獨立計算:可以列豎式。

(4)滲透巧算:觀察數的特點,可以先湊整。

(5)請你安排,3個班級如何坐這2輛車?可以把一個班級進行分拆。

3、春遊收費。

在學校收的費用1、往返車費:4元1角2、入場費:5元8角3、午餐費:?

師:學校發下一份通知,你們能看懂嗎?

(1)計算:往返車費與入場費是多少?(4元1角+5元8角=9元9角)(2)學校準備一份食品,價錢一共是多少?

4元+3元5角+5角+8角+1元3角=10元1角(3)在學校,一共要收費多少呢?(9元9角+10元1角=20元)(

4)20元,你打算付給老師( )張( )元?

4、遊樂項目。

(媒體出示遊樂園圖)(1)找一找,有哪些遊樂項目?(介紹項目及單價)(2)如果每一項都能玩,那需要多少錢?(50元)(3)根據要求設計方案:給你25元(全部用光,可以重複玩),你可能怎樣玩? ①最多可以玩幾次?(5次)②最少可以玩幾次?(2次)③如果想玩3次,你可以怎麼玩?④如果想玩4次,你又可以怎麼玩?

三、課堂總結:今天你學到什麼新本領?

篇21: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生活中例子初步感知旋轉這中生活中常見的現象。

2、通過學生的操做體會旋轉,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的應用數學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感知旋轉

教學過程:

一、體會感受

1、觀察電風扇、風車等旋轉的物體

2、請同學們用手比劃一下它們是怎麼動的。

3、舉生活中有沒有象這樣子的一些運動呢,請呢舉例子説明。

象這樣的一類的現象我們把它叫做什麼什麼呢?

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屬於旋轉。

二、感受旋轉的方向。

1、展示兩類按照不同方向旋轉的物體,讓學生進行分類。

2、説説你為什麼要這樣分。

3、出示鐘面,讓學生觀察,秒針是怎麼樣旋轉的。

4、給旋轉按不同的.旋轉方向起個名字。

小結:象這樣一類跟秒針一樣從左往右轉動的叫作順時針轉動,而跟它相反的轉動叫逆時針旋轉。

三、動手做一做

1、完成43頁第三題。

2、自己表演一個旋轉。讓你手裏的東西旋轉起來。

3、按照指示按照不同方向轉動。

4、動手完成課本42頁做做一做。

四、展示旋轉美,創造旋轉美

1、出示紫荊花圖,讓學生想想它是怎麼樣被創造出來的?

2、用旋轉創造出美麗的圖案。

教學反思:

同樣注重口語的表達,有的學生説電扇是旋轉現象,還有的學生説水龍頭是旋轉現象,必須糾正:電扇扇葉轉動是平移現象,打開或關閉水龍頭時是旋轉現象。

篇22: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2、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獨立地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進一步發展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和能力。

3、讓學生在數學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教學重點、難點:

會解決含有減法的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

尋找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

教學資源

例題插圖,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1、小兔媽媽買了10個蘿蔔,小兔一天吃了7個,還剩下幾個?

2、小免媽媽買了10個蘿蔔,小兔上午吃了2個,下午吃了5個,還剩下幾個?

小結:剛才的題目,都是求它吃了幾個後還剩下幾個,大家都反應很快,真是不錯。今天我們就要用剛才這股熱情來解決一些實際。

二、互動探索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觀察

1、教師引導:圖書館裏的書架上共有民間故事書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據這些信息,你準備解決什麼問題呢?怎麼解決呢?

對於學生的回答要進行評析。

教師引導:要解決“還剩多少本這一問題該怎麼辦?

你能想一個辦法嗎?想好後試着將算式寫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後和你的同戰術交流交流。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板書:

185—36=149(本)

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教師追問:你們是怎麼想的?

2、組織學生觀察、討論、比較

重點突出每種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麼。

3、小結: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後還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還剩下多少本?

這樣從不同的方面,選擇了不同的方法進行解答,但得到的結果是相同的。這兩種方法都是正確的,我們在解決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這類問題時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方法來解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題

出示情境放大圖。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後獨立解答。

完成後同桌之間互相交流解答時怎樣想的,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指名回答後小結:買東西如果在一個櫃組中購買的一般先算出所購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錢?這兒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條褲子共用多少錢,再算出應找回多少錢?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題。

出示情境圖。學生理解題意後獨立解答,指名兩個板演。

集體評析。讓板演的同學説説解答時是怎樣想的,為什麼這樣算,先算什麼,後算什麼。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理解題意:小朋友做了哪幾種顏色的花。

做了黃花24朵,紫花15朵,做的紅花呢?那麼做的紅花跟黃花、紫花有什麼關係?

現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紅花嗎?

獨立解題。指名口答,解題時是怎樣想的。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有什麼新的想法?

五、綜合運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篇2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單元綜合練習

教學目標:

1、整理和練習圖形和變換,鞏固平移和旋轉的表象

2、培養學生動手實踐的能力。

3、培養學生合作交流互相幫助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難點:

畫平移的後的圖形

教學過程

一、數平移距離

1、觀察43頁第一題,讓學生説一説怎麼樣數平移的距離。

2、動手塗顏色。

3、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樣找到那條船的。

二、畫平移後的圖形。

1、先讓學生給43頁第二題的四個點標上記號。

2、問學生,圖形移動3格上邊的點移動幾格?圖形的大小還是保持原來的樣子嗎?

3、學生討論,該怎麼樣畫平移後的圖形。

4、學生彙報方法。

5、老師總結:先找好四個點移動後的位置,再把四個點連起來就可以得到一個平移後的圖形。

6、學生自己動手完成第2題的兩個要求。

7、獨立完成44頁第5題。

三、判斷練習

1、判斷哪些物體的運動是平移和旋轉。

2、判斷哪些角是直角,鋭角和鈍角。

四、動手操作

自己動手或小組合作完成45頁的做一做。

五、動手完成剪一剪。自學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

教學反思:

結合動手操作,才能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平移現象。強調無論怎麼平移,方向是不變的這個道理。

篇24: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的筆算加法。

2、使學生能熟練地進行豎式計算。

3、培養學生認真、仔細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熟練掌握兩位數加兩位數(不進位加)

教具準備:

主題圖、投影片

學具準備:

小棒

教學過程:

一、解決情景中的問題

1、教師出示主題圖

師:上節課有的同學提出二(3)班和二(4)班也可以合乘一輛車,這節課我們來解決這個問題。

師:怎樣能知道這兩個班是否能合乘一輛車呢?

(要知道兩個班共有多少人?)

師:怎樣列算式?

學生説,教師板書:35+34=

2、請學生在小組裏討論怎樣計算“35+34”,可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是用擺小棒的方法還是用豎式計算還是口算,國小數學教案《數學教案—二年級數學教案》。

3、請學生説明自己的想法

(1)先請擺小棒的學生講

提問:為什麼把5根小棒和4根小棒和起來,3捆和3捆和起來?

(2)再請列豎式的學生講

提問:寫豎式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用豎式計算的時候要注意什麼?

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3)請口算的學生講

提問:你是從哪一位加起的?

口算時應注意什麼?

二、做一做:

教師用投影片出示題目

指名將題做在投影片上,其他學生做在書上

集體訂正投影片上的題目,進行評價。

同位相互檢查,相互評價,

三、練習:

練習二第1題:

先請學生看圖,説圖意,

再列豎式計算。

第2題:筆算下面各題。

學生將題目寫在練習本上,同位相互檢查。

篇25: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一、教學目標:

1、在觀察鐘面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時間單位的認識,利用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進行簡單換算。

2、能根據鐘面,計算經過時間。

3、在回顧時、分、秒的過程中,培養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探索實踐的能力以及積極的學習情感與態度。

二、教學重點:

熟練讀出鐘面上的時刻

三、教學難點:

能正確説出鐘面上接近正時的時刻 經過時間的計算

四、教學過程:

(一)引出課題

今天我們來上一節複習課,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鐘錶模型,猜一猜,今天我們複習什麼?板書:時分秒的複習請同學們回想一下,關於時分秒,你學會了哪些知識? 同桌交流一下,回憶不起來的可以翻一翻書。

(二)梳理內化 提煉方法

全班交流,師隨機引導,並適時板書

(1)鐘面 鐘面上有12個大格,60個小格。時針走一個大格是1時,分針走一個小格是1分,秒針走一個小格是1秒。

(2)時分秒的關係 1時=60分,1分=60秒。

(3)1時多長?1分有多長?1秒有多長? 老師還知道,發電廠1秒鐘發的電,可供一户家庭用三個月。你有什麼感想?

(4)會讀鐘面上的時刻 指一生結合鐘面講讀法,再指一優生結合鐘面講時針不好確定時的讀法。

(三)分層練習提高能力

1、同學們學會了這麼多時分秒的知識,下面老師要考驗大家,能不能利用學過的知識靈活解決問題,你們願意接受挑戰嗎?

(1) 3分=( )秒 4時=( )分 120分=( )時 60秒=( )分 1分30秒=( )秒 2時40分=( )分

做在練習本上,指生讀答案,選1題説説是怎麼想出來的

(2)數學書94頁第11題(現場反饋)

(3)數學書94頁第12題,(獨立完成,彙報交流)

2、為了獎勵大家,我們來玩一個遊戲,請大家拿出鐘錶模型,同桌合作,一人撥一個時刻,另一人快速讀出來,然後再交換角色。

3、小麗同學有堅持記日記的習慣,自從學習了時分秒的知識,她專門寫了一篇數學日記,我們一起來看看。指生讀。

篇26: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

教材第72~73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能辨認生活中的簡單圖案是由一個圖形經過軸對稱或平移等運動得到的。能在正方形中拼貼或設計圖形,將所設計的基本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運動創造出自己喜歡的圖案。

2.會將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並根據實際確定所觀察成果的基本圖形,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

3.經歷觀察、操作及合作交流的過程,獲得對圖形的運動設計圖案的基本方法,在想象圖形運動的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在欣賞美麗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感受軸對稱、平移和旋轉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感受數學的美妙,體會數學的價值。

目標解析:

這是一節“綜合與實踐”的活動課。在學生學習了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相關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操作活動,能運用所學的軸對稱、平移和旋轉等圖形運動的知識,欣賞並創造圖案,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圖形的運動,逐步發展空間觀念,感受生活中的數學美,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

能運用圖形運動的知識設計圖案。

教學難點:

發展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

教學準備:

課件、剪刀、固體膠、手工紙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引入,設疑自探

(一)呈現素材,感受數學美

1.課件出示教材第72頁的圖案,學生欣賞。

2.觀察感悟,發現規律。

(二)激發興趣,揭示課題

設計師們正是將一個圖形通過軸對稱、平移等變換設計出美麗的圖案,今天,我們也來當一回小小設計師。(板書課題)

二、動手實踐,解疑合探

(一)觀察想象,認識一個圖形的運動

1.找基本圖形

(1)這些美麗的圖案分別由哪個圖形運動而來的呢?請選擇你最喜歡的一幅圖找一找。

(2)學生反饋,教師在黑板上貼出基本圖形。

2.體驗一個圖形的運動

(1)想象:這些基本圖形通過怎樣運動得到原來的圖案?

(2)操作:將課前剪下教材123頁附頁2中的圖形,用一個基本圖形模擬運動。

(3)描述:這些圖案分別是怎樣設計出來的?

(二)動手操作,理解一個圖形的運動方法

1.小組合作,動手拼擺

小組先討論選擇一個基本圖形和圖形運動的方式,想象圖形運動後拼出的圖案,再在正方形中貼出美麗的圖案。

2.彙報展示,對比分析

討論:(1)你設計的圖形是怎樣運動的?

(2)你操作前想象的圖案和你操作後實際的圖案一樣嗎?

(3)同一個基本圖形運動設計出的作品為什麼會不一樣?

(三)自主設計,創造美麗的圖案

1.提出要求,想象設計

(1)提出操作的.要求。

在上圖左上角的方格中設計一個新的圖案,並畫出來,再將它作軸對稱、平移或旋轉運動,創造一個美麗的圖案。

(2)想象設計好的圖案。

2.動手實踐,嘗試設計

將自己設計的圖案畫在正方形格子紙中。

3.彙報交流,鼓勵創新

(1)説一説:你設計了一個什麼基本圖形,怎樣運動的?

(2)比一比:設計好的圖案和你之前想象的一樣嗎?

(3)賞一賞:誰設計的圖案最美麗,誰設計的圖案更有新意?

三、質疑再探

1.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用到了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

2.走進生活,欣賞生活中利用圖形的運動設計出的美麗圖案。

四、運用拓展

(一)合作學習,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1.相互比較,想象一組圖形的運動。

小組裏有哪些同學設計的圖案是一樣的,想一想,如果把這些相同的圖案拼在一起會怎樣呢?

2.小組合作,感受一組圖案的運動。

在小組內將相同的一組圖案拼在一起,再全班交流,互相欣賞。

(二)聯繫舊知,鞏固有餘數除法的知識

1. 是由( )組 組成的。

(1)用什麼方法計算?根據學生會回答教師板書:8÷4=2(組)

(2)出示學具,學生擺一擺、圈一圈。

2.9幅 ,可以組成( )組 。

(1)學生説想法,教師板書:9÷4=2(組)……1(幅)

(2)學生用學具驗證。

(3)學生回答:算式中的9、4、2、1分別表示圖中的哪部分?

3.15幅 ,能拼出( )組 ,若拼成4組,還需要再增加( )幅 。

篇27: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一、讓學生在富有童趣的生活中自主建立鋭角和鈍角的表象

兒童學習概念一般都要經過直觀感知——形成表象——抽象特徵——內化成概念這一過程。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屬於概念教學。考慮到建立鋭角和鈍角的概念要以直角為判斷標準,我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出發,通過創設學生喜聞樂見、生動活潑且富有童趣的生活情境——角的家,讓學生在角的家族 裏找出直角的哥哥和直角的弟弟在哪裏。學生先自己探索,然後和同桌交流,準確地找出屋頂上的角是直角的哥哥,屋檐上的角是直角的弟弟,自主建立鋭角和鈍角的表象,直觀地認識鋭角和鈍角的概念,再抽象出鋭角和鈍角的平面圖形(幾何角),順應兒童認識的規律。學生親身經歷了數學知識的抽象過程,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和無限趣味,從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萌發了學習興趣。

二、讓學生在有趣的綜合活動中鞏固和應用鋭角和鈍角的概念

活動化、個性化是課堂發展的重要趨勢。為了讓學生在活動中“做”數學,演繹數學,我創造性地處理教材,把練習九的第2題的一個直角設計為學生用眼睛不能很快看出來的鈍角。有的學生説直角,有的學生説鈍角,產生爭辯。我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探索用三角板的直角進行判斷的方法,在矛盾衝突中自然地突破了難點。然後通過“找平面上的鋭角和鈍角”“走進生活找鋭角和鈍角”“小組合作做鋭角、鈍角和直角”“用巧巧手畫出鋭角和鈍角”和“數圖形中直角、鋭角和鈍角的個數” 等活潑有趣的活動,充分調動了學生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在做中學,玩中學,興趣盎然,體驗到探索的樂趣和成功的喜悦,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最後讓學生應用鋭角、直角和鈍角以及所學過的圖形設計一副美麗的圖案,學生思維活躍,有的畫導彈,有的畫汽車和房子,有的畫坦克,有的畫澆花機器人,有的畫書,還有的畫鬧鐘,等等。既加深了對這三種角的認識,又還原於生活,讓學生個性化地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同時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創造力,還滲透了數學美,培養了學生合作的精神和實踐能力。

篇28: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會用若干玻璃球表示某個物品的質量。

2、經歷用選定的物品和玻璃球作單位測量物品質量的過程。

3、對測量活動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有趣的測量活動,培養初步的估計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用玻璃球做單位測量物體有多重。

教具準備:

天平、玻璃球、水果、一元硬幣、生活用品等。

一、談話導入,引出課題

1、師:孩子們,這是多少錢呀?一元錢能買到什麼?誰來説一説?學生説......

有一天,小紅和小麗一起,每人拿着一元錢,去商店買同一種一元10個的玻璃球,售貨員給了小紅10個,給了小麗9個,售貨員這樣做對嗎?公平嗎?嗯,這樣是不對的,是不公平的。他們都應該買到相等的10玻璃球,小紅有10個,也應該給小麗10個。

為了解決這種不平等不公平的問題,我們需要有衡器作為一種衡量的標準,而這種標準就是我們要來認識的天平,天平是衡器中的一種。

二、自主探索

(一)、探索新知

1、認識天平師:孩子們,在你們的桌子上,老師給你們準備了幾台天平,咱們來觀察一下,你看到的天平是什麼樣子的?學生回答。

天平是由支架、指針和兩個托盤組成的……

2、動手操作,探索新知

探究點1:用天平比較物體的輕重判斷蘋果和梨,哪個輕?哪個重?我這裏有一個蘋果,和一個梨,請孩子們掂一掂,通過你的感受來説一下,哪個輕?哪個重?再來猜一猜,把他們天平的托盤上,會有什麼現象?師:你觀察到了什麼?

探究點2:用天平比較質量相近的物體的輕重出示質量差不多的蘋果和橙子(學生可能會説法不一)哦,我們的説法出現不同啦,讓我也來掂一掂,我感覺蘋果和橙子的質量差不多。那我們怎麼才能知道到底哪個輕,哪個重呢?對,我們用天平來幫忙。

當蘋果和橙子的質量差不多時,用手掂一掂不能比較他們的輕重時,可以用天平比較質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輕重。

結論:用天平比較質量相差很少的物品的輕重。

探究點3:用天平測量質量相同的物體出示質量相同的兩個麪包,我們看一看天平有什麼現象發生?結論:天平是平衡的。

3、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認識了天平,並且學會了用天平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

誰能説一説,天平在什麼狀態下説明兩個物品一個輕?一個重?在什麼狀態下説明兩個物品同樣重?學生可能會有如下説法:

1、天平一邊下沉,一邊上翹,説明兩個物體不一樣重。

2、天平下沉時那邊的物體重,翹起來的那邊的物體輕。

3、天平平衡的時候,説明兩邊的物品同樣重。

三、學習測量

1、出示梨和玻璃球師:不用掂,不用天平,孩子能判斷了這個梨和一個玻璃球哪個重嗎?學生答:梨重。

師:估計一下一個梨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學生可能説出生①:3個。

生②:4個。

生③:5個。

教師記下猜的數。

我們用天平進行實際測量,驗證一下。

師:我把梨放在天平左邊,在天平右邊放玻璃球。

請同學們注意觀察天平看一看天平有什麼變化?學生可能説出生①:天平向左邊沉下去了。

生②:天平向梨這邊傾斜。

生③:指針偏向梨方。

師:好!現在我開始往天平右邊一個一個地放玻璃球。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天平的變化。

教師邊放玻璃球邊數數,讓學生説天平的變化,直到天平平衡為止。

學生邊數玻璃球的個數邊觀察天平的變化可能説出:生①:天平沒有動。

生②:放玻璃球的一邊下沉了。

生③:天平平衡了。

2、討論梨和玻璃球的關係。

師:天平平衡了,這個現象説明了什麼?明確:一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

學生可能説出:生①:説明兩邊一樣重了。

生②:説明梨和玻璃球同樣重。

生③:説明一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

四、嘗試應用

1、以小組為單位下面我們就用天平實際測一測,用玻璃球測量語文和鉛筆盒,它們各有幾個玻璃球那麼重?把測量結果記下來,填好表格。

2、交流測量的過程和結果要給學生充分表達不同的測量過程的機會。

語文書測量的結果是一致的,鉛筆盒可能會有多種結果。

學生可能説出?……師:語文課本和鉛筆盒哪個輕,哪個重?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我們還可以用玻璃球做質量單位測出物品的質量。然後比輕重。

3、教師談話説明作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

五、當堂檢測

1、練一練第1題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

2、練一練第2題讓學生利用老師準備的物品,先估測,再實際測量,最後交流、彙報結果。

六、數學衝浪第1、2、3題七、課堂小結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1、比較兩個物體的輕重,可以直接放在天平的兩邊,翹起的那邊輕,下沉的那邊重。

2、用一種物體單位可以比較其他物體的質量。

板書設計:

用玻璃球表示物體的質量測量梨的質量1個梨的質量=(6)個玻璃球的質量

教學反思:

本節課通過設計一個買玻璃球的事情,引出公平的問題,引出天平是衡器的一種。為了讓孩子們能夠準確測出平衡,在準備材料上要下足功夫。在具體的操作中,去感知1個梨和6個玻璃球同樣重。在通過天平秤語文書和鉛筆盒的過程中,感知語文書或者鉛筆盒大約和幾個玻璃球同樣重,利用記錄表的形式記錄下來,然後比較出玻璃球多的重,玻璃球少的輕。因為孩子們認知程度有限,不能過於細究。動手操作過程中,孩子們表現出濃厚的興趣,偶爾會不聽老師講,自由操作,也屬於正常情況。所以,老師應該多在孩子中間,隨時引導。

但是,也有不足之處,最後一個知識點,作單位的物品不一定是玻璃球,我們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它物品作單位。如:木球、正方體等。但要注意,作單位的物品輕重都要一樣。這點沒有點到,很遺憾。

篇29: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分析:

本課是人教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六單元《有餘數的除法》中的例6.本課是對有餘數除法的提升。本課教學就是要讓學生學會利用有餘數除法的知識解決找規律的問題,注重讓學生親歷解決問題的全過程。在教學中,藉助圖片,通過小組交流的形式,允許學生自主選擇解決問題的方式,重點理解根據餘數來判定結果。

學情分析:

二年級學生的思維還屬於具體形象思維,想完成形象思維到抽象思維的轉變,需要藉助動手操作,讓學生親自去實驗,去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

教學目標:

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理解並掌握與按規律排列有關問題的思路和方法。

經歷應用有餘數的除法的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全過程。

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繫,積累解決問題的基本經驗。

教學重點:

理解並掌握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餘數在解決與按規律排列有關的問題中的作用於含義並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課件

實物投影

教學過程:

1.標題: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找規律的問題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找規律的問題。

(一)知識鋪墊---------------------------------------------------------------

2.師:上課前,我們一起放鬆一下(呈現兩隻老虎的歌詞),請學生們利用最短的時間把歌詞記下來,之後跟着音樂一起來唱。

生:齊唱兩隻老虎

師:同學們好棒啊!!在這麼短的時間竟然能把這麼長的歌詞記下來,你們是怎麼做到的啊?

生:通過觀察歌詞的每一段都是相同的,只需要記下第一段就可以了。

師:看,這裏還有兩幅圖畫,“請你仔細觀察,照這樣擺下去,橫線上應該是什麼圖案?”

先看第一幅圖。

生:這幅圖是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每一組有兩個圖案,一個太陽,一顆星星,根據這樣的規律,下一個圖案應該是太陽。

再看第二幅圖。

生:這副圖也是一組一組重複出現的,每一組有三個圖案,一個笑臉,連續兩個哭臉。根據這樣的規律,笑臉後面緊跟着的圖案應該是哭臉。

師:聰明的你們發現了嗎?

只有先找出規律,才能判斷出下面的圖案。

(二)新知探究---------------------------------------------------------------

3.師:我們再來試一試。出示(PPT)“按照下面的規律擺小旗。這樣擺下去,第16面小旗應該是什麼顏色?”

生:首先我們要找出排列規律。這些小旗也是一組一組不斷重複出現的,每一組有三面小旗,一面黃色的小旗,兩面紅色的小旗。問題是讓我們求出第16面小旗的顏色。

師:同學們觀察的真仔細,找到規律之後把自己的想法寫在練習本上,之後小組活動,交流傾聽。

生:展示自己的解決方案,用符號代替小旗接着往下襬

師:點評學生的方案,並用PPT展示繼續擺小旗。

圖中最後一面是第13面小旗,後面依次是第14面,第15面和第16面。第13面小旗是黃色的小旗,根據規律第14面和第15面小旗應該是紅色的小旗。這樣第13面、14面、15面小旗就組成了一組。接下來第16面小旗是新的一組的開始,所以是黃色的小旗。

4.師:換個角度來理解這道題,如果我們它理解成應用題,每一組都有3面小旗,現在有16面小旗,16面小旗裏面有幾組完整的小旗,還剩幾面呢?

生: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解決,16÷3。用除法豎式來求商。16÷3商5,3×5=15,16-15=1.所以16面小旗裏有完整的5組小旗,還剩1面小旗。

師:對應着算式和小旗圖,16.3.5.1分別代表什麼意思?

生:16(共有16面小旗),3(每組有3面小旗),5(可以擺成這樣的5組),1(還剩下1面這樣的小旗)

師:剩下的1面小旗和問題中的第16面小旗的顏色有什麼關係?

生:剩下的1面小旗就是第16面小旗,如果繼續往下襬,第16面小旗就是新的一組中的第一面,根據規律,每組中的第一面小旗都是黃色的小旗,所以第16面小旗是黃色的。

師:你們發現了嗎,小旗的顏色跟有幾組完整小旗沒有關係,跟還剩幾面有關。也就是説,跟除法的商沒有關係,跟餘數有關。那麼觀察圖和餘數,看看他們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生:餘數是幾,答案就是這一組中的第幾個。

師:總結(餘數是幾,答案就是這一組中的第幾個)

5.師:現在我們試着想一想:“按照下面的規律擺小旗。這樣擺下去,第27面小旗應該是什麼顏色?”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試着解一下

生:27÷3.用除法豎式求商。27÷3商9,3×9=27,27-27=0。27÷3=9組,沒有餘數。沒有餘數,就是正好分完。

師:正好分完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生:小組交流,然後分享自己的方法

師:PPT展示,第27面小旗就是最後一組的最後一面旗子,根據規律,每組的最後一面小旗是紅色,所以第27面小旗是紅色。

6.師:不信的話我們接着擺一擺,驗證一下吧。出示PPT

通過驗證,我們發現第27面小旗確實是紅色的。

師:做這題的時候有的同學很快就能解答出來,有的同學則相對慢一點,是因為你們選擇的解答方法不一樣,做的快的選擇了列算式的方法,慢一點的選擇了畫一畫擺一擺的方法。

通過比較,當所求數量較大時,用畫一畫的方法會比較麻煩,列算式則相對簡單一點。

(三)鞏固---------------------------------------------------------------

7.利用我們今天學習的知識,試着做一做這些題吧。“按照下面的規律穿一串珠子,第24個珠子應該是什麼顏色?”

要想解決這道題,我們得先看看這裏有什麼規律,這些珠子也是一組一組不斷重複出現,每一組有5個珠子,分別是兩個藍色的珠子和三個紅色的珠子。想知道第24個珠子是什麼顏色的,用除法24÷5.用除法豎式來求商。

24÷5商4,5×4=20,24-20=4.所以有4組完整的珠子,還剩4個珠子。最後一個珠子的顏色跟商沒有關係,我們要看餘數,餘數是4,根據規律,每組第4個珠子是紅色,因此第24個珠子應該是紅色。

(四)總結---------------------------------------------------------------

8.你學會了嗎?我們一起來總結一下!

用有餘數的除法解決找規律的問題,首先要找規律,確定每組的數量,用除法解決,根據餘數判斷結果。

餘數是幾,答案就是這一組中的第幾個;沒有餘數,説明正好分完,就是每組的最後一個。

(五)作業佈置--------------------------------------------------------

元旦掛彩燈,用6種顏色的燈泡按紅、黃、藍、綠、紫的次數裝配,一共裝了36個燈泡,藍色的燈泡用幾個?紅色的燈泡呢?

(六)音樂欣賞--------------------------------------------------------

大自然中存在着許多周而復始、循環往復的有規律的現象。

春夏秋冬-----年

月圓、月缺-----月

日出、日落----日

規律現象也在悄悄改變我們的生活,衣服、生活、雨傘、項鍊、紅綠燈

板書設計:

有餘數的除法----找規律

規律:黃紅紅

16÷3=5(組)1(面)

27÷3=9(組)正好分完

篇30: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新授課

授課時間

教材分析

教材呈現了風車、旋轉、小飛機和直升飛機螺旋槳的轉動,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他們運動的共同點。

學情分析

對於旋轉,學生在生活中看過,學生並不能用數學語言進行簡單的表述,但是能夠使學生在生活經驗的的基礎上通過肢體語言表達理解旋轉。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生活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能區別平移和旋轉。

過程與方法: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體會旋轉的特點,拓展空間想象的能力。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觀察日常生活實際中的旋轉的現象,理解數學與生活的聯繫,感知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數學。

教學重點

掌握旋轉的特點。

教學難點

利用旋轉的特點,能正確區別平移和旋轉的現象。

教學準備

課件

教材第121頁中的學具

課時

第1課時

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效果期待與教學達成

出示學習目標:

1.通過實例,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它的特徵和性質。

2.自己動手做一做,製作出可以旋轉的陀螺,提高動手操作能力。

齊讀學習目標

讓學生明確學習本堂課的學習目標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教師談話:上節課我們在遊樂場中學移現象,那誰能説説平移的特點是什麼?

今天我們繼續走進遊樂場。去學習更多的數學知識。

學生回答:1、平移的特點是沿着直的路線移動。

2、大小、方向都是不變的。

以學生喜歡去的遊樂園引入。喚起了學生的生活經驗,也讓數學課堂真正的由枯燥變得活潑起來。

二、探究新知

1.直觀演示

出示情境圖。(摩天輪、旋轉小飛機等遊樂項目。)

請同學們仔細觀察、認真思考,看看畫面上運動的物體,它們是如何運動的?要用你的手勢把這些項目運動的樣子模仿出來。

2.揭示旋轉運動

出示主題圖

問:這些運動還是平移現象嗎?

師:為什麼?

師:觀察這些遊樂項目,它們有什麼共同點?

師:怎麼轉的呢?

師:對,都是圍着中心轉動,

師:這是什麼現象?

師:這就是我們今天要研究的旋轉現象。

小結:旋轉就是物體繞着某一個點或軸運動。大小、形狀不變。方向的位置發生變化。

3.聯繫生活

(1)想一想,我們生活中還有這樣的現象嗎?

請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這些旋轉運動。

(2)用你的肢體語言做旋轉現象。

仔細觀察、認真思考

用手勢把這些項目運動的樣子模仿出來。

生答:不是平移

生:平移是物體在移動的過程中,物體的本身、方向上不發生改變。

生:都是轉動的`。

生:圍着一個地方轉。

生討論交流

説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扇葉的轉動。

旋轉門的轉動。

鐘面上的針在轉動

生伸手一起模仿,體會旋轉現象

指名做

選取典型實例,藉助手勢表示物體的運動方式,既有利於學生對旋轉的初步感知逐漸清晰化,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同時藉助熟悉的物體的運動,可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為下面學習做鋪墊

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旋轉現象,加強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三、鞏固練習

1.下面的現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轉?

出示圖片

2.完成教材P31頁做一做

用教材第121頁中的學具照樣子做陀螺。

學生拿出課前剪下教材P121頁的學具,小組合作,共同協作(生開始做有困難,師和生合作製作、示範),將製作好的陀螺試着玩一玩。

提問:和你想的一樣嗎?你也可以設計一個不同的陀螺,看看能轉出什麼美麗的圖案?

3.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利用一片花瓣,通過旋轉,製作出一朵美麗的花。

指名回答

生動手設計製作,展示。

要求學生對生活中典型的平移現象和旋轉現象進行判斷,既加深學生對平移和旋轉的認識,又培養學生用數學眼光看待、解讀、描述生活中常見現象的習慣和能力。

課堂小結

今天的課堂你感興趣嗎?你最大的收穫是什麼?在小組內談談你最感興趣的地方。

當堂檢測

1.下列運動中,不屬於旋轉的是( )

2.寫出分針從12旋轉到下面各個位置所經過的時間。

學生作業

尋找生活中的旋轉現象

板書設計

旋轉:物體繞着某一個點或軸為中心做圓周運動的現象。

旋轉現象:鈡面的指針、風車、螺旋槳、摩天輪……

整改與反思

篇31: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能夠準確地讀出幾時幾分;知道某個時刻時針、分針在鐘面上的位置。

2、認識時間單位:時、分、理解1時=60分

3、通過觀察、操作、思考、討論等活動,初步建立時、分、秒的量感,初步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合作學習意識。

4、養成遵守和愛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認識時間單位,準確讀出鐘面時間。

教學難點:

準確讀出幾時幾分,會用電子錶表示方法和幾時幾分的表示方法表示時間。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時鐘教具

教學過程:

一、引入(情景)

同學們你們聽過龜兔賽跑的故事嗎?小白兔失敗後非常後悔,決心以後再也不驕傲了,有一天他又碰到了老烏龜,他們決定繞着這些樹圍成的圈再進行一場比賽,我們一起喊口令,讓他們同時開始“預備、開始……”

比賽結束了,烏龜跑了多少?兔子跑了多少?

一共有幾個空擋

他們跑的路程不同,但是時間怎麼樣啊?(他們同時起跑同時停,跑過的路程怎麼樣?)這個龜兔賽跑的場面像我們生活中的……:鐘錶

鐘錶告訴我們什麼?怎樣才能認識和掌握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時和分。

二、過程

1、課本20頁投影。(分針、時針的認識)請你説説鐘面上有什麼?學生交流

師總結:較短的指幾時的針叫時針;較長的指幾分的針叫分針。

2、再觀察一下鐘面上有幾個大格,每個大格里有幾個小格;鐘面上共有幾個小格。(小組合作、交流)

師:5格5格數共有xxxx小格,(5、10、15、……60),分針走一小格是xxx分,分針從12到1是xxx分,從12到4是xxx分,從12到9是xxx分,分針走一圈是xx分

師:時針從12到1走了xxx大格,經過xxx小時。從12到3走了xxx大格,經過xxx小時。讓學生得出時針走一格就是一小時的結論。

請學生舉例説説時針走幾格經過幾小時。

師:實際生活中,分針和時針都是在同一桌面上同時同向轉動的,只是它們快慢不同。(多媒體或教具演示:分針轉一圈時時針的變化)

學生觀察得出結論:分針走一圈,時針走一大格

分針走一圈是60分,時針走一大格是一時

一時=60分,60分=一時

3、師:你知道一分鐘有多長嗎,讓我們來感受一下吧。(音樂)

你能在一分鐘裏做多少事情?(生交流)

抓緊一分鐘,我們能做很多事情。

看看在一分鐘裏你能完成幾道口算題。(生操作、交流)

我們要珍惜每一分鐘。

師:我們上一節課幾分鐘?課間休息幾分鐘?再加幾分鐘就是一小時?

4、認識鐘面(教具)

篇32: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的:

1、通過實例,體會生活中有大數,感受學習大數的必要性,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2、通過數正方體等活動,認識新的計數單位“千”“萬”,並體會計數單位之間的關係,瞭解萬以內數的組成。

3、通過“數一數”“擺一擺”等活動,增強對大數的'具體感受,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認識新的記數單位“千”“萬”,並瞭解單位之間的關係。培養學生的數感。

教學難點:對學生數感的培養

教學準備:

1、ppt和相對應的圖片

2、學生準備長方體和正方體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二次設計

(一)情境引入

同學們,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數數出來嗎?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體)

⑴師:老師有一個大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是由很多個小正方體組成的(出示小正方體),這個大正方體是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搭成的呢?這麼多,怎麼數呀?你們願不願意數一數?一會兒以小組為單位,要求:不僅數出有多少個小正方體,還要説一説你們是怎樣數的?(學生數。)

師:彙報要求“先説一共有多少個小正方體,再説你們小組是怎樣數的”,哪個小組願意彙報。

組1:我們組數有600個小正方體,我們組是這樣數的,先橫着數有10個,再豎着數有10個,10×10=100,這個正方體一共有6個面,所以是600個。

組2:我們組數有1000個小正方體,我們組是這樣數的,先橫着數有10個,再豎着數有10個,10×10=100,100×10=1000。

組3:我們組數有1000個小正方體,我們組是這樣數的,一個面有100,這個正方體一共有10個層,就是1000個。

師:一共有兩種意見,一種數的結果是600個,另一種數的結果是1000個,同一個正方體怎麼會出現兩種意見呢?究竟誰的是正確的?

生1:我們數的方法不同,所以數的結果也不同。

生2:他們數的是6個面,我們數的是10層。

生3:他們沒數正方體的芯。

師:結果是600個的同學只數了6個表面,忽略了正方體裏面的小正方體。下面我們看看數的結果是1000個的同學是怎樣數的。

⑵計算機演示:

第一步:一個一個地數,數到10;

第二步:十個十個地數,數到100;

第三步:一百個一百個地數,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數到一千。(同學跟着計算機數)

師:誰能把同學們説的進行整理,先怎麼數,再怎麼數,最後怎麼數。

生:先一個一個地數,數到10;再十個十個地數,數到100;最後一百個一百個地數,數到一千。),數到10個;再十個十個地數(出示),數到100;最後一百個一百個數(出示),2個一百是多少?3個一百呢?5個一百?9個一百?數到10個一百就是多少?(出示)。10個一百是一千。(板書:10個一百是一千)

2、師:接下來可以怎樣數?

生:一千一千地數。

計算機演示:一千一千地數,一千、二千、三千……九千,數到一萬。(學生一起數)

師:一千一千地數,有幾個一千就是幾千,數到10個一千就是多少?

生:10個一千就是一萬。(板書:10個一千是一萬)

師:以前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數或十個十個地數,今天我們又可以怎樣數?

生:一百一百地數、一千一千地數和一萬一萬地數。

3、師:老師有幾幅圖,你能不能很快説出圖中有多少個小木塊?

①師:介紹一下你怎麼數地這麼快?

生1:第一幅圖有100個小木塊,第二幅圖有20個小木塊,第三幅圖有5個小木塊,一共是125個小木塊。

生2:先看1個一百,再看2個十,最後有5個一,一共是125個小木塊。

②師:我只看到3個十?

生:最後的12個小木塊裏有1個十,就是4個十,所以是142個小木塊。

③師:一百在哪了?

生:10個十就是100,所以是105個小木塊。

④(三)應用新知

師:剛才我們看到的幾幅圖都是按照千、百、十、個擺好的,所以同學們很快就知道有多少個小木塊。你們每個小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説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師:你們數一數,再擺一擺,不僅你們知道有多少個,還要讓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活動要求: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兩種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裝多少粒豆子比較適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裝多少粒豆子比較適合;發揮兩種塑料袋的作用數一數、擺一擺。

小組活動(略)

小組彙報

師:彙報你們小組一共有多少個豆子,怎麼擺的?

組1:我們組有963個豆子。有9個百,6個十,3個一。

組2:我們組有972個豆子。有9個百,7個十,2個一。

組3:我們組有954個豆子。有9個百,5個十,4個一。

組4:我們組有990個豆子。有9個百,9個十。

組5:我們組有1012個豆子。有10個百,1個十,2個一。

組6:我們組有988個豆子。有9個百,6個十,8個一。

組7:我們組有995個豆子。有9個百,9個十,6個一。

組8:我們組有933個豆子。有9個百,3個十,3個一。

組9:我們組有910個豆子。有9個百,1個十。

組10:我們組有989個豆子。有9個百,8個十,9個一。

師:哪個組比一千多,請把多的送到前面;哪個組比一千少,差幾個就到前面拿幾個。

師:請小組代表進行彙報。

組1:我們組有963個,還差37個,我們拿了3個十,7個一。

組2:我們組有972個,還差28個,我們拿了2個十,8個一。

組3:我們組有954個,還差46個,我們拿了4個十,6個一。

組4:我們組有990個,還差10個,我們拿了1個十。

組5:我們組有1012個,多了12個,拿走1個十,2個一。

組6:我們組有988個,還差12個,我們拿了1個十,2個一。

組7:我們組有995個,還差5個,我們拿了5個一。

組8:我們組有933個,還差67個,我們拿了6個十,7個一。

組9:我們組有910個,還差90個,我們拿了9個十。

組10:我們組有989個,還差11個,我們拿了1個十,1個一。

師:老師這有幾個數,請你看數擺豆子。

①一百二十三

②五百四十六

③八百七十

④九百零七

師:我們班一共有10個組,如果把10個組的塑料袋湊在一起就是多少了?

生:一萬

師:請組長帶着你們組的豆子站到前面來。

師生驚歎:哇!一萬粒豆子是這麼多呀!

師:談談你有什麼收穫?

生1:我會一百一百地數、一千一千地數和一萬一萬地數數了。

生2:我會用好辦法數豆子了。

篇33: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平均分”,在分東西的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繫,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方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感知平均分的概念,理解平均分的含義與方法。

教學難點:

掌握“平均分”物品的幾種不同分法,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

師:認識這個字嗎?看到這個字你想到了什麼?

今天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兩位老朋友-------(示ppt)

師:認識它倆嗎?這就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熊大熊二。小朋友們想不想跟着熊大熊二到美麗的森林裏去看看?只有會動腦、會探索的孩子才能順利穿過大森林哦!準備好了嗎?上課!

二、創設情境,建立“平均分”概念

1、藉助棋子,感受平均分(6個平均分成2份)

師:同學們,現在讓我們跟着熊大和熊二一起走進大森林吧

師:它們發現了什麼好吃的?

生:大蘋果.

師:是呀,又香又甜的大蘋果!太誘人了!你們猜,熊大熊二此時最想幹什麼呢?生:……

師: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辦呢?生:分一分…..

師:説的真好!它倆一共從樹上摘了幾個蘋果?(板書:6)熊大熊二(貼頭像)可以怎麼分呢?

有請熊大熊二,哪個小朋友起來説説你的分法?

師:這幾種分法都是我們分東西的好方法,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師:哪種分法最公平?為什麼?

師:説得真好,公平,就是每份分得蘋果一樣多(同樣多)。(師貼“每份分得同樣多”)

像這樣每份分得同樣多的分法,數學家給起了個好聽的名字叫------平均分。(師貼課題)

師:在日常生活中為了把東西分得公平,經常會使用平均分,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來研究平均分。(齊讀課題)

出示ppt課件一邊演示一邊講解分蘋果的過程。

師:請看大屏幕。剛才我們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2只熊,每隻分得3個。這樣,兩份分的就同樣多,也就是剛才我們認識的平均分。

6個,分給2只熊,每隻分幾個?

練習:剛才我們一起認識了什麼是平均分,那你們能給小動物們當個小裁判,看看它們分的食物是否是平均分嗎?

師:請看判斷題①,是平均分嗎?生:…

師:你説的真清楚,那誰能想辦法把它變成平均分呢?

師:同學們聽明白他的意思了嗎?掌聲送給他。再來看判斷②,這是平均分嗎?你是怎麼判斷它是平均分的?生:….

師:是呀,是看每隻小狗分的骨頭是否同樣多,如果同樣多,説明是(生集體回答:平均分)。如果……

師:同學們可真厲害,不僅能判斷平均分,還能將不平均的分法變成平均分,真了不起!

2、注重表達,描述平均分(6個平均分成3份)

師:剛才同學們給熊大熊二平分了蘋果,正當它們準備吃時,(出示三隻熊圖片)

咦?誰來了?生:翠花

師:這時,熊二説:“熊大,俺們可不能吃獨食呀,這麼美味的蘋果,咱們仨平分吧!”你們同意熊二的想法嗎?看來你們也懂得分享,分享是一種美德!這次三隻熊平分這6個蘋果了,你們會分嗎?快拿起手中的小棋子分一分吧!

師:完成的同學用最美的坐姿告訴老師。真好。這次每隻熊分到了幾個蘋果?誰能試着説説你是怎麼分的?

生説:(師提示: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了?)

師:誰能完整地把分蘋果的過程再來説一説?

師貼:6個,平均分給3只熊,每隻分

個。

師:誰還能試着用上面的話説一説?

師(示ppt)我們一起回顧一下剛才分的過程,請同學們跟着老師大聲説,好嗎?……(把6個蘋果,平均分給……)

三、探索交流,明確“平均分”含義。

1、動手操作,重視“平均分”的方法(18平均分成6份)。

師:看到我們幫熊大熊二分蘋果,吉吉也等不及了。請看,你發現了什麼數學信息?(課件出示)女孩,你來讀一讀,讀的真好,請坐!

師:從這句話中我們知道了這裏有多少個桃子?

生:…

板書:18

師:要把這18個桃子平均分給幾個小動物?

生:…

板書:

師:這又如何分呢?想不想幫幫吉吉分一分?

生:…

師:可是,每人只有6顆棋子,怎麼辦?好,請同學們靜靜地看

温馨小提示:

①用18顆棋子代替18個桃子,小組合作幫6只小動物分一分。

②邊分邊和小組成員説説你的想法。

師:所以需要同學們合作完成。現在請同學們數出18顆棋子在你們的小組合作單上分一分吧!

生操作

師:都分好了嗎?看到同學們熱火朝天地分,老師真為你們高興。哪個小組的同學上台展示一下你們的分法?你可以帶上

你們組內的一個小助手,一個分,一個説(每個小組

可派兩個小代表上台彙報,一個分,一個説)

生演示並解説。

【1個1個地分】這樣分可以嗎?還有沒有補充?這樣分能保證每份同樣多嗎?

【2個2個地分】

(掌聲歡送)

【3個3個地分】你們這麼快就分好了?你們是怎麼想到的?

生:3×6=18

師:説得真好,知識能活學活用,你剛才是用了我們剛學過的乘法口訣“三六十八”想到了3個3個分的,是嗎?(這種分法速度更快)

三種分法對比優化:1個1個:三輪分完

2個2個:兩輪分完

3個3個:一輪分完

那種更更快?

平時我們在分東西的時候,如果數量較少,我們可以一個一個地分,直到分完;如果數量較多時,我們可以幾個幾個地分;當然,如果我們能直接想到乘法算式的話,利用乘法口訣一次就能分完。

師:剛才我們用不同的方法幫助吉吉分桃子,但是不管用哪種方法,最後每隻小動物都分到了3個桃子,他們分得的桃子數是---生:同樣多

師:既然他們分得同樣多,這就是---生:平均分?

2、規範語言表達,敍述平均分的過程。

師:誰能把幫吉吉分桃子的過程再來説一説呢?

師板書:18個,平均分給6只小動物,每隻分個。

3、藉助直觀模型,體會“幾份”的含義。

師總結:同學們,現在我們把18個桃子,平均分給6只小動物,可以看成是平均分成了幾份?------6份,每個小動物分到了3個桃子,就可以説是每份有3個。誰能試着用這句話説一説分的過程?(課件)

師:同學們用自己的智慧幫助了小動物們,在幫助它們的過程中,我們收穫了知識!其實這節課的學習小棋子可幫了我們的大忙,我們也應該謝謝他們,讓我們趕緊送這些小棋子回家吧!

四、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脱離棋子,應用“平均分”

師:剛才同學們一直忙着幫熊大熊二和吉吉分食物,光頭強可着急了,快來看一看,光頭強提出了什麼問題:

師:這次沒有小棋子的幫助,你還會分嗎?快來答題紙試一試吧,可不要讓光頭強給難倒了。

師:誰願意展示一下你的作品?説説你的想法?生:…

師:你説的真完整。誰還願意展示?你的方法也不錯。想乘法口訣來分的方法,你一下子就學會了,領悟能力真強!

2、發散思維,鞏固平均分。

師:同學們,有句俗話説得好,幫助別人快樂自己,你們快樂嗎?就讓我們懷着快樂的心情到森林的其他地方去看看吧!瞧,它們舉辦了一個熱鬧的聚會,準備邀請大家參加呢!我們看它們為小朋友們準備了什麼?生:果汁

師:看,你們會分嗎?請同學們拿出作業紙,圈一圈填一填吧。

生説師展示.

師:你們可真了不起,幫着小動物想出了這麼多分果汁的方法。再來觀察這幅圖,同樣是12杯果汁,如果我們平均分的份數越多,每人分得的果汁就會越----少;相反,如果我們平均分的份數越少,每人分到的果汁就越-----多。

師:真了不起,在分果汁的過程中又發現了這麼多數學奧祕,快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自己吧。

剛才我們平分了桃子、漢堡、果汁,那18個蘋果會分嗎?18個梨呢?你還能分什麼?變成分18個物體你們還會分嗎?

五、回顧整理,反思提升。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探索了這多數學奧祕,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首先我們藉助舊知識---數的分成,將“6個蘋果分成了2份”,(課件1)在對比與交流中我們知道了---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課件2-3)其次我們藉助棋子的操作把“6個蘋果平均分成3份”,(課件4)學會了用數學語言表達平均分。隨後以小組合作的形式探索了“18個蘋果平均分成6份”的多種不同的分法(課件5),感受了分法的多樣性。同時把新知識與舊知識(課件6-9)聯繫在一起(課件10-11),解決了生活中的平均分問題。(課件12-13)這也為後面除法的學習打下了基礎。

其實平均分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比如:課前發給同學們的作業紙,每人一份,是平均分;課前發的材料袋,每組一份,也是平均分;

所以老師希望課下同學們能留心觀察,把你們的發現講給你的爸爸媽媽或小夥伴們聽,好嗎?

篇34: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內容:課本P13~14頁,例1、例2及練習三中相應的習題。

教學目標:

1、在具體情境與實踐活動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讓學生充分經歷“平均分”的過程,明確“平均分”的含義。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導學生感受“平均分”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義,方法。

教學難點: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學準備:各種食物若干、實物投影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感受“平均分”

1、談話導入,實際操作

(1)(春天到了,光明國小的老師決定帶同學們去春遊,他們要分發一些食品。而且還給你們帶來了禮物)今天老師要分給你們。請小組長來領禮物(12塊糖)同學們動腦筋想辦法把糖果分給小組裏的每一位同學,要求把糖果分完。(而且要求每個同學都滿意)

(2)各小組動手操作

(3)各小組彙報情況,教師板書。

2、觀察問題

(1)請小朋友觀察各小組分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

(2)學生觀察彙報。

(3)從觀察中我們發現有些組分的同樣多,你們能給這樣的分法取個合適的名稱嗎?

(4)學生自己取名。

3、出示課題

(1)小朋友取的名稱都很好,這些在數學上我們把每份分的同樣多叫作平均分。

(板書課題)

(2)小朋友再説説什麼是平均分?

(3)你們用什麼辦法使它平均分?

(4)學生交流、彙報

二、實際操作,學習習近平均分

1、教學例2:把15個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樣分?有幾種分法?

(1)論分配方案。

(2)各小組動手分一分。

(3)學生彙報分法。

(4)你喜歡哪種分法?為什麼?

2、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應是多少根?(學生動手分一分)

3、完成課本第14頁的做一做,把12瓶礦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讓學生圈一圈,並説出自己的分法。)

三、應用拓展,理解平均分

1、練習三第2題。

(1)肯定第二種分法是符合題義的分法。

(2)引導學生觀察第3種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題意應該怎樣做?

(3)學生交流討論彙報。

2、實踐活動:插花活動

3、列舉生活中平均分的實例。

四、體驗成功,回味平均分。

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想法和收穫?

教學反思:學生初步感知了平均分的含義,並會動手採用不同的方法進行了平均分。

篇35: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材解讀:

首先是對錶內除法(一)單元除法意義的鞏固,其次是為三年級學習“多位數除以一位數”的除法做好知識儲備。着重讓學生在熟練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基礎上,綜合應用表內乘除法的計算技能解訣一些簡單和稍複雜的涉及乘、除運算的實際問題。二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好奇心強、善於模仿。但注意力較弱,解決問題能力欠缺,對應用題不能很好地去分析。所以在教學方法的選擇上應主要採用遊戲的形式,讓學生在玩中體驗,玩中創造。在遊戲中讓學生理解教材中比較抽象的內容,同時將所學課本知識生活化。在平日的教學中,應注重營造愉悦、歡快的學習氛圍,運用多種活動增強學生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使他們在親身體驗中進行有效的學習,保持他們學習的慾望和興趣,從而提高學習效果。理解兩個數量之間的關係,解決一個數裏有幾個幾的用除法計算的實際問題是本單元解決問題的一個重要內容。教學中,要密切聯繫生活實際,通過例題和相關的練習,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求平均分的實際問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掌握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方法,能正確運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培養學生遷移類推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

2、過程與方法:

經歷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驗遷移類推、歸納概括的思想和方法。

3、情感與態度:

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學重點:

掌握用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已有知識與經驗自主探究“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的一般方法(根據除法算式想出合適的口訣)。

教學過程:

一、讀兒歌,導入新課

1、教師課件出示兒歌“小矮人兒歌”

小矮人兒歌

1個小矮人1張牀,7個小矮人(7)張牀。

1個小矮人2只耳,7個小矮人( )只耳。

1個小矮人3雙鞋,7個小矮人( )雙鞋。

1個小矮人4件衣,7個小矮人( )件衣。

1個小矮人5條褲,7個小矮人( )條褲。

1個小矮人6本書,7個小矮人( )本書。

1個小矮人7支筆,7個小矮人( )支筆。

教師讀唱兒歌第一句(邊拍手邊讀唱)。

學生開火車形式邊填邊讀唱。

2、教師課件出示兒歌“螃蟹之歌”

螃蟹之歌

1只螃蟹8條腿,

2只螃蟹(16)條腿;

3只螃蟹( )條腿,

( )只螃蟹32條腿;

( )只螃蟹40條腿,

6只螃蟹( )條腿;

7只螃蟹( )條腿,

( )只螃蟹56條腿。

學生齊唱“螃蟹之歌”。

教師提問:小矮人兒歌和螃蟹之歌所用幾的乘法口訣?

學生回答:小矮人兒歌所用的是7的乘法口訣,螃蟹之歌所用的8的乘法口訣。

3、揭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板題課題:用7、8的乘法口訣求商)

二、探究求商方法:

1、教師談話:自己喜歡的節日,並説明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説自己喜歡的節日,並説明理由。

師:同學們,六月一日是什麼節日?

生:“六一”兒童節。

師:瞧,二(1)班的同學為準備這個節日正忙着呢?(課件出示P48情境圖)教師播放“慶祝六一”之歌。

2、探究體驗:

師::請你按從上到下的順序觀察:三個小組的同學分別在幹什麼?

生:他們有的在做彩旗,有的在做五角星,還有的在準備愛心氣球。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現在,就讓我們走近這幾個小組,看他們準備得怎麼樣了!

3、教學例1:課件出示:做彩旗

(1)從這幅圖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課件出示)

(2)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平均每行掛幾面?)

(3)讀題,誰來解決這個問題?(指名獨立解答)(引導學生列式並板書:56÷8=7

(4)商7,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7)你為什麼會想到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求它的商呢?引導得出:要知道56÷8等於幾,就要想到幾乘8等於56,所以可用七八五十六這句口訣求商。那八是除法算式中的什麼數?五十六呢?七呢?算式中缺了7,所以商就是七。

小結:當你選擇了正確的乘法口訣後,觀察除法算式中缺幾,那麼商就是幾。

齊説算理。

(5)如果掛成7行呢?該怎麼計算?(指名解答)

交流:56÷7=8

你是怎樣想的?(因為七八五十六,所以商是8)

(6)觀察這兩道算式,你發現了什麼?(它們的被除數相同,但除數和商的位置交換了。並且它們使用了同一句乘法口訣求商。)

4、嘗試練習:我們再來看看第二、三組小朋友完成的情況

從第二組中,你知道了什麼信息?(小朋友做了49顆星星,分給了7個小組)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①平均每組做了幾顆?)

(2)從第三組中,你又能知道什麼信息?提出什麼問題?(第三組小朋友帶來了28個汽球,每7個擺成一行)(②可以擺成幾行)

選擇你喜歡的問題進行解答。(生練習)

(4)交流彙報:你解決了幾號問題?

生:(49÷7=7)你是怎麼想出來的?再(男生齊説算理)

生:(28÷7=4)怎麼算的?再(女生齊説算理)

歸納小結求商的方法:在計算除法時,可用什麼方法求商?(“想乘法,口訣缺幾商是幾”)在以後的除法中只要大家能夠熟記口訣,就能很快算出除法的商了。你有信心能又快又對的求商了嗎?

三、實踐應用

1、算一算:

48÷8想:()八四十八

42÷7

想:

35÷7

想:

40÷8

想:

學生上練習本獨立完成後訂正。

2、做一做:

反饋:

a、指名彙報答案,全班訂正。

b、觀察每組式題,你有什麼發現?(乘法裏的積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數;乘法裏的兩個因數,一個是除法裏的商,另一個是除法裏的除數。)

c、小結髮現:所以根據一個乘法算式,能求出兩個除法算式的商,除法和乘法關係密切,它是乘法的逆運算。

其實,森林裏的動物寶寶們也喜歡過六一呢,現在就有幾隻動物寶寶正積極準備呢,不過遇到了一些困難,想請大家幫幫忙?行嗎?

3、“小鳥回家”的遊戲

師:瞧,小鳥正在練習回家的節目呢,你算對了,就能讓小鳥高高興興地回家喲!

學生搶答,並説説是怎樣求出商的。最後一題全班用手勢選擇後再訂正。

4、“小白兔採蘑菇”的遊戲

師:大家齊了協力讓小鳥高高興興地回家,小白兔可急壞了:原來小白兔想採蘑菇過節,可是河太寬了,需要踩着樹葉過河,可是樹葉上有除法算式,算對了才能過,小白兔卻沒學過除法,你願意幫他嗎?(P50頁第1題)

讓學生扮演小白兔説答案,教師和其他同學一起訂正。

5、“拔河比賽”的比賽。

師:看到同學們如此厲害,讓我們一起參加拔河比賽吧!

四、全課總結:

師:談談今天我們收穫了什麼?

學生自由發言。

教師總結。

篇36: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一、學習目標

1.能靈活地選擇適當的方法進行整百、整千數加減法的口算。

2.通過自己探索計算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培養獨立思考、主動探索的精神和與同學積極合作的意識。

3.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掌握整百、整千的進(退)位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難點:算法的多樣和優化。

三、學習準備:

PPt課件

四、學習過程

活動一:準備練習,複習舊知,為新知學習奠定基礎。

出示準備題要求能快速準確地計算出結果。

活動二、教學新課。

讓學生學會用自己學習的數學知識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和創新能力。活動流程:

1、出示主題圖,引導學生看圖。

爺爺去商場買電器,買了一台大電視機,和一台冰箱。

2、根據這幅圖提出數學問題。學生自由説一説

問:

(1)爺爺一共花了多少錢?

(2)電視機和電冰箱哪個的.價格貴?

(3)買電冰箱比買電視機多了多少錢?

想一想:要用什麼方法來解決?

根據問題列出相應的算式。進行並彙報。

學習卡一:

一共花多少錢?

用加法計算算式:

20xx+1000=()

1、交流算法

()個千加()個千是()個千,也就是()

2、電視機和電冰箱哪個的價格貴?買電冰箱比買電視機多了多少錢?

先自己獨立想一想,再進行小組交流,講明白你的想法,聽懂他人的想法,選擇你想計算的算式。

算式是:20xx-1000=()

()個千減()個千是()個千,也就是()。組織學生進行彙報,教師板書算式。

3、完成“做一做”,第1題

活動三:

1、你能用80、50、130這三個數寫兩個加法和兩個減法算式嗎?

學習卡二:要求學生獨立完成

80+50=13050+80=130

130-80=50130-50=80

2、在練習本上做做、想想應該怎麼算?

學習卡三:900+600=9000+6000=

1500-600=1500-600=

組織小組活動,解決問題集體校正

3、完成“做一做”,第2題

4、學生完成練習十七第1題。

認真看圖,説説圖意,解決問題。

五、拓展性練習

(設計意圖)通過多樣的練習鞏固新知。

六、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整百、整千數不進(退)位加減法計算時,只要把0前面的數相加減,再在得數末尾添上與整百、整千數相同的個數的0。

整百、整千數加減法,先把整百整千看作幾個百、幾個千再相加減,實際上是把整百、整千數加減法轉化成10以內、20以內的加減法。

七、板書:

1000+ 20xx=3000

1個千+2個千=

32個千- 1=

篇37:二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通過解答簡單的問題,加深學生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2.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稱,學會讀除法算式,會寫除法算式。

3.通過教學,把操作、思維和語言表達結合起來,幫助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重難點

1.知道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中各部分的名稱,學會讀、寫除法算式。

2.通過解答簡單的問題,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

教學過程

一、複習近平均分

師:孩子們,前面我們學習了分一分,把8個小長方體分成4份,每份分得同樣多,該怎麼分?(生回答後出示),這種分法叫(平均分),(生齊説)

誰來説説怎樣分才是平均分?

生:每份分得同樣多,叫平均分。

學生齊説一遍。

好,我們來讀例1。

出示例1:把6個桃平均放在3個盤裏,怎麼分?每盤放( )個。

師:這道題是平均分嗎?(是)你從哪裏看出是平均分?(平均放在3個盤裏)哦,因為這裏有“平均”二字,我們知道是平均分,板書(平均分)。那這裏要分的總數是幾?(6),把6怎樣平均分?(平均分成幾份),平均分成3份,每盤放幾個,也就是每份是( )。請一個孩子連起來説説這道題表示的意思。齊説一遍。

師:你們會分嗎?(會)請你用小棒分一分。

學生自己分小棒。分完後請一生板演分桃。你們的分法跟他一樣嗎?(一樣)每份是幾,(每份是2),也就是每盤放幾個,(2)。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2個,師:這一道沒有難住大家,再來一道。

出示例2:10個釦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 )個。

這道題是平均分嗎?(是)你從哪裏看出是平均分呢?(平均分)這裏要分的總數是幾?(10)請一個孩子來説這道題表示的意思。表揚:説得很好!

師:會分嗎?(會)自己分一分。

生分小棒。分完後師圈畫訂正。

二、揭示課題

師:孩子們真能幹!剛才通過分小棒解決了分桃子的問題和分釦子的問題。這兩個問題都是關於怎樣分的問題?(平均分)

師:對,平均分。像這樣把總數進行平均分的問題就可以用一種新的方法,除法來進行計算。

今天老師就帶領孩子們一起來學習——除法的初步認識。

板書課題:除法的初步認識。同學們齊讀課題。

三、教學例1。認識除號,除法算式的寫法,讀法及表示的意義。

(1)認識除號,教寫法。

師:以前我們學習過加法、減法、乘法,它們的運算符號分別是+ - ×,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除法,它也有自己的運算符號,邊説邊板書“÷”,這就是除法的運算符號,你知道它的名字嗎?

抽兩三個學生來説。

師:對,除法的運算符號就叫除號,並板書。生齊讀三遍。

在寫除號時,要先寫一橫,要平、要直,上下各寫一個小圓點,這兩個小圓點大小要一致,要對齊,“÷”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一條橫線劃得平,兩個圓點平均分”這就是除號,跟師一起書空兩遍,並讀。

生在練習本上寫兩個除號。(生寫,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第一次寫除號就寫得很好,以後每一次都要認真寫哦,剛才我們寫的這個符號叫什麼名字?(除號)

(2)寫除法算式。

師:對,我們會寫除號了,那除法算式該怎麼寫呢?請小朋友們看例1,這裏要分的總數是幾,(6),對,我們把分的總數6寫在最前面,這道題是怎樣平均分的'?(平均分成3份)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來表示,平均分成3份就寫成“÷3”,最後分得的結果,每份是幾?(2)那我們就把2寫在等號的後面。

(3)讀除法算式

“6÷3=2”,這就是除法算式,現在老師告訴你“÷”在算式裏讀作“除以”,誰願意試着讀一讀這道除法算式?

抽兩個學生讀。師表揚:你真勇敢,讀得非常好。師板書讀作。齊讀。(準備6個算式卡片抽一組的孩子開火車讀)

(4)理解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師:我們會讀除法算式了,你知道算式中的“6、3、2”分別表示什麼嗎?可以聯繫我們這道題想一想,先請同桌的孩子互相説一説。

抽1人説。師引導説“6÷3=2”表示的意思,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

師:下面請一個孩子來讀出這個算式並説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抽2人説,齊説。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學習例1,知道了在什麼時候可以用除法計算?(把總數進行平均分的時候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在寫除法算式時要把什麼數寫在除號的前面,(總數),怎樣平均分就除以幾,分的結果寫在後。

四、教學例2。學習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我們再來看例2,要分的總數是幾,(10),怎樣平均分的?。平均分就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計算?(除法)對,你能自己寫一個除法算式嗎?(能)自己在本子上寫一寫。

生自己寫。抽生答。

齊讀算式。

師: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呢?請你聯繫這道題想一想。

好,先和同桌的孩子説一説。

抽2人説。師引導集體説,表示:把10平均分成2份,每份分幾個,可以分5個。10÷2=5

以前我們學習的加法、減法、乘法算式,各部分都有名稱,那在除法算式當中,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呢?(哦,有孩子知道,我請一個孩子來當小老師教教大家。)

除號前面的數叫被除數,除號後面的數叫除數,被除數除以除數得到的結果叫商。師邊説邊板書出來。齊説。

師引導説,在這個算式中,10是( ),2是( ),5是( )。抽兩人單獨説,全班齊説。(反過來練習説)看“6÷3=2”這個算式,被除數是(),除數是( ),商是( )。

師:老師這兒還有幾個除法算式,你能説出各部分的名稱嗎?(卡片出示)(4個算式,1人説,女生説,男生説,全班説)

小結:我們認識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了除號前面的數叫( ),除號後面的數叫( ),被除數除以除數得到的結果叫( )。

五、練習。

1.寫除法算式。(小黑板)

今天,孩子們學得又快又好,老師想考考你們學會了嗎?下面我們來比賽寫除法算式,掛出小黑板,請你根據這些題目在練習本上寫出除法算式,開始。

抽1人口答,集體訂正。齊讀一遍。

2.完成課堂活動1、2題。

看來孩子們都學會了,下面,我們來完成書上的練習吧。翻到書第78頁指着第1題。

課後小結

小朋友們,今天我們學習了一種新的計算方法,叫什麼?(除法),在什麼時候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呢?(把總數平均分的時候就可以用除法進行計算),我們還學習了怎樣寫除法算式,怎樣讀除法算式,認識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希望小朋友們牢牢記住今天所學的這些知識,以後我們還將對除法進行進一步的認識,用它解決我們生活中經常遇到的一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