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53W

《十三歲的際遇》教案【精品多篇】

歲的際遇教案 篇一

預習提示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2、查工具書,掌握生字詞。利用有關資料,瞭解作者及寫作背景。

3、跳讀課文,説説“際遇”是什麼意思?作者十三歲的際遇有哪些?

4、劃分層次,概括段意,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5、再讀課文,找出你喜歡的句段,反覆品讀,並説説你喜歡的原因。

6、拓展:本文作者有那種“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麼渴望?請你模仿這個排比句,寫出自己的渴望。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那種“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樹立自己的理想信念。

2、整體感知文章的內容,把握文章的思路和感情的發展變化

3、品味本文語言優美的特點。

4、反覆誦讀和識記,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彙。

重點難點:

1、重點:概括段意,把握文章的思路和感情的發展變化。

2、難點:體會作者如何用優美的文字表達對北大的深情。

教學時數:二課時

教學用具:多媒體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預習課)

一、導入

童年是美好的,是快樂的。於漪老師的童年在陣陣書香中度過;沈復先生的童年沉浸於自然之趣中。今天,讓我們走進“同齡人”田曉菲的金色年華,感受一下她的快樂源於何處?

二、簡介作者

三、師生共同設計自學提綱

(一)初讀課文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

2、查工具書,掌握生字詞。

方法指導:接觸一篇課文,首先要讀,整體把握文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然後通過圈點批畫掃除字詞障礙。

(二)研讀課文

“際遇”是什麼意思?作者十三歲的際遇有哪些?

1、跳讀課文,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2、劃分層次,概括段意,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方法指導:在初讀文章的基礎上,仔細研讀課文,從整體感知入手,概括文章主要內容,概括各段段意,理清文章思路。遵循“整體———局部”的認知規律。

(三)品讀課文

找出你喜歡的句段,反覆朗讀,並説説你喜歡的原因。

方法指導:如何找這些句段?可建議這幾方面:精彩描寫句,修辭句,表達感情句,畫龍點睛的議論句,富有哲理句以及一些富有表現力的詞語(動詞、形容詞)等等。

(四)拓展延伸

本文作者有那種“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麼渴望?請你模仿這個排比句,寫出自己的渴望。

方法指導:仿句一定要注意:句式相同,修辭相同。

第二課時(展示課)

一、小組交流,分享預習收穫(組長負責,統一意見)

二、檢測字詞

(見“練習設計”一)

(檢測方式:每組抽查一個人到台前演板,其他人自測,然後互改,糾錯)

三、課堂展示

展示內容:

1、理解題目的意思。

2、概括文章的主要內容。

3、劃分層次,概括段意,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4、朗讀你找出的精彩語段,説出自己的理解。

5、本文作者有那種“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你有什麼渴望?請你模仿這個排比句,寫出自己的渴望。

(展示方式:採用口述與演板相結合的方式,並相機誘導學生結合課文的相關句段,適時點撥)

教師準備參考意見:1、十三歲那年的機遇和時運。

2、本文敍寫了作者與北大的際遇以及自己在北大的懷抱中成長的經歷,抒發了作者對北大的嚮往、熱愛、感激和要為北大做出貢獻的情意。

3、第一部分(1—5):寫作本文的緣起。———————嚮往北大

第二部分(6—12):北大為每個學子展示了動人的新世界。————————成長北大

第三部分(13-17):寫“我”是不繫之舟。————————感謝北大

4、例如第四自然段,作者將兩年前的自己與現在的自己對比着描寫:“短短的頭髮,天真的目光,還不滿十四歲,完全是一個一腦子浪漫念頭的小女孩,對什麼都充滿了興趣與好奇。紛揚的白雪裏,依稀看到她穿着藍色羽絨衣,在結冰的湖上面擲下一串雪團般四處迸濺的清脆笑聲。如今,秋風又起,樹枝樹葉交織出金色的穹隆。落葉遍地,踩上去很柔軟,好像此時此刻不勝涼意的心情。”這段文字將兩年前的天真活潑、好奇,兩年後的沉靜、敏感、多情寫得十分生動具體,特別是將清脆笑聲比作雪團四處迸濺,通感的妙用,將“我”的天真活潑描寫得十分傳神。另外,作者寫心情也獨具一格,她寫秋風起,樹葉黃、落葉遍地,無一不流露出她的沉靜、敏感、多情,字裏行間有詩畫般的情意流淌。

文中類似如這樣神妙的比喻比比皆是。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把嚮往北大的學生比作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與船工,都十分貼切。又如,以“不繫之舟”自比,“玫瑰”“綠陰”“寧靜的港灣”是與“不繫之舟”相關聯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綠陰”是兩岸誘人的景色,“寧靜的港灣”是“不繫之舟”前進中的“避風港”。這一系列相關,極富表現力,將“我”渴望創造,不斷求索的形象展現出來了。

四、點撥提升

1、內容與中心:本文回顧了自己與北大的淵源,特別是在北大兩年學習與生活的感受,表達了作者熱愛北大、讚美北大以及為了北大而必將離開北大的複雜感情和渴望自由飛翔、渴望創造的精神。

2、寫法與特色:①作者用詩一般含蓄、凝練的語言表達出自己對北大的特殊感悟,細細咀嚼,慢慢品嚐,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②這篇文章敍述、議論、抒情相結合,以抒情為經,以敍述為緯,以議論為點,渾然一體。

(這一環節有助於學生在展示以後,進一步對課文整體的把握。)

五、暢談收穫學習了本文,有什麼收穫?請大家各抒己見。

六、教師小結 本文作者是個早慧型的人才。她13歲就上大學,16歲就寫下了這樣一篇情感飽滿、思想豐富、文采動人的好文章。我們雖然難以跟她比肩,但我們應該從她的成才放事中吸取一點什麼,這就是自信,執著,大量地閲讀、思索,渴望創造等等。希望大家能學習作者的這些精神,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為有思想、有覺悟、有知識、有智慧的人才。

七、作業佈置

見“練習設計”一、二題

八、教後反思

板書設計

練習題

1、理解詞語意思,並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際遇莫名塵緣白駒過隙驀然穹隆不勝恍悟茫然若失驟然津津有味不折不扣迷離徜徉涉足絮語摒棄犀利一視同仁談笑風生紳士風度古樸凝重耳目一新安恬擷取惆悵

2、文章按照xx的順序,抒發了對北大的之情以及的感情。

3、語段研讀

就這樣,簡單而又美好地,北大為一個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擁抱永恆的小女孩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子,從這微風吹拂的窗口,透進純潔的真理之光。宇宙與人開始以全新的面目呈現在我眼前,我開始思索,開始懷疑,開始摒棄,開始相信。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裏,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擺脱這沉重的肉體的束縛,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

(1)、給加點字注音

摒棄()束縛()

(2)、第一句話寫出了北大對“我”非凡的影響,表達出“我”對北大一種怎樣的思想感情?最後一句話表達出作者怎樣的精神?

(3)、語段語言優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試舉兩個例子説明起作用。

4、“是的,我是一隻不繫之舟,曾經那樣安恬地依偎在未名湖的臂抱裏,但我的心無時無刻不在嚮往大海的波濤。”這句話中:(3分)

“不繫之舟”指的是;

“未名湖的臂抱”指的是;

“大海的波濤”指的是。

5、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肯定很羨慕這位少年大學生,但除了羨慕,我們是不是還應該想到點什麼?請以《田阿姨,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寫你的感想。

【答案】:

1、驀然mò驟然zhòu徜徉chángyáng摒棄bìng犀利xī安恬tián擷取xié惆悵chóu chàng解釋詞義答案略

2、嚮往北大成長在北大感謝北大熱愛、讚美和感激渴望自由、渴望創造

3、

(1)bìng fù

(2)熱愛、陶醉渴望自由、渴望創造

(3)略

4、依次是:作者自己、北大的學習生活、北大以外更廣闊的天地。

歲的際遇的教案 篇二

學習目標:

1、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發展、昇華的線索。

2、學習課文敍述、議論、抒情相結合,材料安排精當合理的寫法。

3、體會知識的海洋,教育的啟迪,能使人的心靈海闊天空,使人的智能充分提高,使人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在無邊無際的天空自由飛翔的道理。

4、培養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學習重點:

目標1、3、4

學法指導

1、在反覆朗讀的過程中,認真體會作者迸發出的勃發向上的追求與熱情,與眾不同的個性。

2、在朗讀中,要想一想有些話若是平平實實地説該怎麼説,再看看作者又是怎麼説的。

3、體會文章詩意盎然,文辭優美,字裏行間透着靈氣的特點。

第一學時

學習過程:

親愛的同學,經過國小六年的學習,如今我們已十三歲,成為了一名國中生。十三歲,我們也許有時還想着向父母撒嬌,而十三歲的田曉菲已是北京大學一年級的學生了,她四歲就大量接觸文學作品,七年級時出版了第一本詩集,十三歲就被北大英語系破格錄取,後來相繼獲得英國文學碩士學位,哈薩克佛大學博士學位,二十九歲時就走上了哈佛的講台,這一連串閃光的足跡,令人驚歎,而當我們看了她在北大九十週年校慶時寫的文章就能找到她輝煌經歷的答案。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走進田曉菲,走進北大。

(一)自查資料或網上搜索關於北大和田曉菲的資料,整理歸納後寫在下面。

(二)藉助註釋和工具書,自讀課文,整體感知,完成下列“衝關”練習。

1、請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或根據拼音寫出漢字。

白駒( )過隙 迸( )濺 穹( )隆 積攢( ) 嗚咽( )

摒( )棄 xī 利( ) 怪僻( ) 安恬( ) xié 取( ) 惆悵( )

沉澱( ) 驟然( ) xù( )語

2、解釋下列詞語

莫名——

白駒過隙——

涉足——

委於我心——

不繫之舟——

安恬——

惆悵——

小立——

3、指出下列詞語中的錯別字並在括號內訂正,沒有錯別字的就在括號內畫個“√”。

湖光塔影( ) 漠然回首( ) 盲然若失( ) 津津有味( )

一視同人( ) 談笑風聲( ) 和藹可親( ) 彈指一瞬( )

4、這篇文章詩意盎然,字裏行間透着靈氣,作者的心躍然紙上。你能體會到湧動在作者心中的是怎樣的一種情感嗎?

一、導入

同學們,青春時節,是人生的春天,是孕育理想、確立志向的最佳時期;青春時節,思維活躍,敢於創新,是挖掘生命潛能、開發人生智慧的關鍵時期。十三、四歲正是人生的黃金時期,你準備怎樣度過這一段青春時光?(學生交流)是的,只有知識才能讓我們的青春煥發絢麗的光彩,才能讓我們的人生走向輝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少年大學生田曉菲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週年寫的一篇文章《十三歲的際遇》

二、自主學習反饋,展示交流預習成果。

三、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1、文章以空行空開,自成三個部分。課文開頭寫了作者幼時與北大之間的哪些事情?哪些詞語體現了作者與北大“塵緣”的“奇妙”?

2、在4~5小節中,作者回顧了自己進入北大三年間的感受,作者的心境發生了怎樣的變化?(找出相關的詞語來説明)

3、進入北大學習後,北大的哪些東西對作者產生了影響?

4、初見北大的圖書館,作者的感受是什麼?插敍那位小姑娘抽泣有什麼作用?

5、“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你認為這句話在文中起到什麼作用?作者又從北大的人中讀到了些什麼?

6、朗讀最後一部分。作者深情地表達了自己對於北大的什麼感情?

才進校門,高年級的同學就帶我們參觀北大圖書館。當時,好像還看了一個介紹圖書館的紀錄片。入學之初那句頗為雄壯的誓言——“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在圖書館大樓的映襯下驟然顯得蒼白無力。我緊閉着嘴,心頭湧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400多萬冊圖書!實在難以想像。而其中我所讀過的,大概連這個數目的最小零頭都不到吧!不知怎麼,我回憶起了1983年在青島過夏令營時發生的一件事情:記得那時燈已熄了,我們在黑暗裏躺在牀上,隨意聊着天兒。我和領隊的那個女老師正説得津津有味,我上鋪的女孩卻忽然哭了起來。我們驚訝地問她怎麼了,她嗚咽着答道:“你們知道得那麼多,可我什麼都不懂……”如今,我和女老師的談話早忘得一乾二淨了,可那女孩子的嗚咽反倒長久而清晰地留存在心中。當我隨着面孔尚未記熟的新同學一起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我似乎剛剛理解了那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抽泣的女孩……

1.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頗( ) 嗚咽( )

2.結合文意解釋詞語。

清晰:

3.請分析“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前後的破折號的作用。

4.“我緊閉着嘴,心頭湧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一句後面的冒號的作用是什麼?“近乎”一詞能否去掉,為什麼?

5.請用原文説明“我”的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具體指什麼?

6.“400萬冊圖書!”中,感歎號改成逗號好不好?為什麼?

7.對“在青島過夏令營時發生的一件事情”從記敍順序上來説採用的是什麼順序?作者寫這件事的用意是什麼?

8.“而其中我所讀過的,大概連這個數目的最小零頭都不到吧!”中的“最小”能否去掉?為什麼?

9.作者為什麼説“走出圖書館的時候,我似乎剛剛理解了那因為自己的無知而抽泣的女孩……”?

10.如果不讀下文,你能通過這一段的敍述推想出作者接下來會怎麼樣做嗎?請試着説出你的猜想。

第二學時

一、複習導入

北大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的高等學府,是莘莘學子嚮往的殿堂,北大的什麼給“我”的影響最大?什麼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

二、合作探究,品味鑑賞

(一)品味精美語句

1、“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裏,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太多、太多……”這幾個句子,都表達了作者對北大的什麼感情?談談你的感受。

2、“中文的、英文的,都在以互不相同的的沉默的語言,向我發出低低的絮語和呼喚。漸漸地,我的心情也變得和它們一樣:沉靜,愉悦,安詳。”體會這句話的表達效果。

3、“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90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着渴望擁抱未來的船客,有着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其中“河流”、“風景”、“船客”、“舵手與船工”各比喻什麼?

4、“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來……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體會這些直抒胸臆的語句中,所流露出的作者對於母校的感情。

(二)回味領悟

1、你感受到課文中所流淌着作者對於母校的深情嗎?歸納一下貫穿全文的那條感情線索。

2、讀了這篇文章後,你從作者身上感受到什麼?

三、歸納小結

1、用一句話來概括一下這篇文章的中心。

2、課文在詳略安排、表達方式上各體現了什麼特點?

作者説:“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有人認為作者這樣説有些狂妄,有人認為這是作者自信的表現,還有人認為這反映了作者入學之初的幼稚無知,你怎麼看?寫出你的看法。

板書設計:

十三歲的際遇

田曉菲

按時間順序來寫,

感情線索:對北大的驚奇、喜悦與感動之情

七歲時的 夢想

十歲時的 信心

十三歲時的 際遇

十六歲時的 回顧

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北大的圖書館 : (因為是知識的象徵)

北大的人: 同學、老師、我(因為是北大的主體)

課前學習:預習本課字詞 篇三

學習課時:兩課時

歲的際遇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學習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通過研讀重點段落體會作者的情意。

2、積累詞語,學習做詞語卡片或詞語筆記。

〖教學重點

目標2

〖教學難點

理解作品所藴含的情、理、意、味。

〖教學設想

一課時,在學生默讀的基礎上,概括三個部分的內容,理解之間的聯繫,通過朗讀、精讀第4、9、10、11、15、17段體會作者所表現的對北大的特殊的感情。再讓學生學習製作詞語卡片或詞語筆記。

〖教學過程

一、導入

簡單介紹作者田曉菲。(要求學生默記要點)

田曉菲和我差不多大,記得讀高中時,常在《語文報》上讀她的詩和文章,她的詩作和經歷曾經對少年的我起了很大的激勵作用,是我當時的偶像之一。她在五六歲時,在家長的引導下讀了很多詩和其它文學作品,是個不折不扣的“小書呆子”,後來,又學寫作,並經國中時出了她的第一本詩集,她的詩作還獲了“世界兒童詩歌比賽”的國內獎,十三歲時,她在天津十三中讀國中時,被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後來,她又考取了出國留學。這篇文章是她十六歲時,也就是她讀三年級時,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九十週年寫的。

二、默讀全文

要求:將文中不能理解意思的詞語或者是自己認為用得好的詞語劃出來,讀完一段,大致的理解一下這一段表達了什麼內容,注意勾畫那些表現了作者對北大的感情的語句。

三、概括文章內容要點,理解文章大致意思

討論:

1、文章分為獨立的三個部分,用空行空開,那麼第一部分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用一個詞填在下列橫線上:

一、七至十六歲的生活

七歲時的

十歲時的

十三歲時的

十六歲時的

2、朗讀第4段,説説這一段表現了作者回顧進北大兩年的生活產生的感受?

3、第二部分從哪些方面寫去寫北大的?

北大的圖書館

北大的人:同學、老師、我

4、朗讀第8、9段,哪些語句寫出了作者北大圖書館的感覺,是什麼樣的感受呢?

5、朗讀10、11段

A、第10段第一句話所起的作用是什麼?“更喜歡讀北大的人”,“人”可以“讀”嗎?在這裏“讀”是什麼意思?此文的作者又從北大的人身上讀出了什麼?回憶一下,朱自清從父親的背景中“讀”出了什麼?小弗郎士又從韓麥爾先生身上“讀”到了什麼?

B、作者對北大老師的感情是怎樣的?“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着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也有着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這句話中“船客”、“舵手與船工”、“兩岸風景變換”各指什麼?為什麼是從“九十年前的源頭”出發?

6、朗讀最後一個部分

A、這一部分表達作者對北大的什麼感情?

為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

讚頌北大、抒發深情

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

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

B、為什麼“我是不繫之舟”,“系”怎麼讀?是什麼意思?這個比喻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四、小結

文章題為“十三歲的際遇”,這個際遇是什麼?為什麼不以“我愛北大”,“我的學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憶”為題呢?(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再總結)

之所以要寫這個際遇,因為對於作者的一生來説,是一個里程碑,實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説,北大是“自七歲起便結識便熱愛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裏”,和我“永遠無法分割開來”,簡而言之,“我”一切的一切都來自於“十三歲的那次不尋常的際遇”。

五、練習:製作詞語卡片

1、講授詞語卡片製作要領

注音,解釋,例句,寫話

2、例示

六、佈置作業

將“自讀提示”中的詞語做成詞語卡片。(在練習本上)

歲的際遇教案 篇五

導語:《十三歲的際遇》是蘇教版國中語文教材第一冊第二單元的一篇課文,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教案,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1、深入體會並學習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

2、積累語彙。

〔難點、重點分析〕

作者入學之初有句“雄壯的誓言——‘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這個誓言和上文中一再強調的“我是一隻不繫之舟”有沒有聯繫?如果有,它們之間是怎樣的聯繫?

分析:有聯繫。誓言中強調“要讓北大為我感到驕傲”,而“我”是一隻不繫之舟,正是因為“渴望發現新的大陸,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

〔教學過程設計〕

(一)速讀測試。

1、本文題目是:_________;作者是:________。

2、本文寫作的時間是:________;地點是:_________。

3、作者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麼時候?是怎樣知道的?答:

4、作者十歲時,乘汽車從北大校門口經過,為什麼固執地扭過頭去,不看呢?答:

5、北大圖書館對作者的最大影響是什麼?答:

6、“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作者對“北大的人”喜歡的是什麼?答:

7、文章共3段(以空行隔開為標誌),第1段寫的是什麼內容?答:

8、文章第2段寫的是什麼內容?答:

9、文章第3段寫的是什麼內容?答:

10、綜觀全文,作者表達了怎樣的情意?答:

測試記錄:

閲讀速度:_________字/每分鐘

理解率:_________%

閲讀效率:______字/每分鐘

(二)激疑質疑。

1、結合上下文,理解解釋下列詞語:

(1)際遇:

(2)塵緣:

(3)穹隆:

(4)嗚咽:

(5)迷離:

(6)涉足:

(7)徜徉:

(8)絮語:

(9)犀利:

(10)古樸:

(11)凝重:

(12)安恬:

(13)擷取:

(14)惆悵:

(15)沉澱:

(16)似曾相識:

(17)白駒過隙:

(18)茫然若失:

2、本文三個段落之間有什麼聯繫?

3、參見“難點、重點分析”

(三)精讀導引。

第1題,可以查字典、詞典等工具書,結合課文內容加以理解。

第2題,要結合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去理解。

第3題,參見“難點、重點分析”。

(四)疑難討論。

第1題:

(1)際遇:遭遇(多指好的)。文中是指作者十三歲被北大破格錄取的機會。

(2)塵緣:佛教稱塵世間的色、聲、香、味、觸、法為‘六塵’,人心與‘六塵’有緣分,受其拖累,叫作塵緣。泛指世俗的緣分。

(3)穹隆:指天空中間高四周下垂的樣子,也泛指高起成拱形的。

(4)嗚咽:低聲哭泣。

(5)迷離: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6)涉足:指進入某種環境或生活範圍。

(7)倘徉:安閒自在地步行。

(8)絮語:絮絮叨叨地説。

(9)犀利:鋭利。

(10)古樸:樸素而有古代的風格。

(11)凝重:端莊,莊重。

(12)安恬:安逸恬適。

(13)擷取:摘下,取下。

(14)惆悵:傷感,失意。

(15)沉澱:溶液中難溶解的物質沉到溶液底層。文中用以比喻凝聚、積累。

(16)似曾相識:好像曾經見過。形容過去一度見過的事物又在眼前出現。

(17)白駒過隙:白色駿馬,比喻太陽;隙:縫隙。如同駿馬在極小的縫隙前飛越而過。形容時間迅速流逝。

(18)茫然若失:失意的樣子。

2、文章第一段,寫過去向往北大,以及到北大兩年來的感受;第二段寫的是北大為“我”打開了一扇窗子,使“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第三段寫自己的理想,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渴望為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全文充滿了對北大的嚮往、感激、熱愛之情。行文以時間為序,先寫來到北大前、初到北大時的感受;又寫兩年來北大對自己的教育、影響;最後寫要從海洋深處為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的誓言。按感情發展的脈絡自然寫來,聯繫緊密,同時在內容上也隨之層層加深。

3、參閲“難點、重點分析”第3題。

歲的際遇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體會作者對北大的感情,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過程

2、品味思考文中抒寫北大對自己的巨大影響的精彩語句

3、培養學生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教學重點]

通過感受關鍵語句來體味文中作者對北大的深情,深入體會並學習作者“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的精神。

[教學難點]

創設情境,品味詩化的語言,把握文章的感情線索,理清感情變化的軌跡,體會小作者對北大真摯的情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重難點分析]

本篇課文是一篇散文,重在抒寫一種心境和情緒,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對北大的深情。在學習本文時,重在引導學生通過感受關鍵語句來體味文中作者藴含的深情。

《十三歲的際遇》詩化的語言、跳躍的'思維對多數七年級學生而言,是難以理解、把握的。所以通過創設情境,品味語言,理清作者感情變化的思路,體會小作者對北大真摯的情感,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將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難點。

[教學方法] 學生自主合作討論探究,教者適當點撥、指導

[教學設想]

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將用兩個課時的時間完成,第一課時主要理清文章的思路,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軌跡,體會作者對北大的深情。第二課時主要是品味語言,引導學生把精彩的語句逐一找出來加以體味,作深入的思考,並在全班交流,老師可做適當的點撥和小結。再引導學生反覆誦讀這些語句,在讀中把握感情。文章中提及的北大對作者的影響,則可以讓學生先劃出相應的語句,在討論後歸納出要點。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整體感知課文,體會作者對北大的感情,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的過程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由課題《十三歲的際遇》導入課文,讓學生簡單介紹作者田曉菲。

二、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北大風景的相關圖片,激發學生對北大的嚮往。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學生輕聲讀課文,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學生自讀課文時,思考:

1、“我”第一次知道北大是什麼時候?是怎樣知道的?

“我”是七歲那年從抽屜裏翻出的一張泛黃的照片中第一次知道北大的。

2、“我”十歲時,乘汽車從北大校門口經過,為什麼固執地扭過頭,不看呢?

因為我堅信自己會成為北大的學生,要保持新鮮感。

3、剛入校的田曉菲和兩年後的她有什麼變化嗎?

剛入校時,“一腦子浪漫念頭”,對什麼都充滿了興趣與愛好,此刻,入校兩年後的秋天,“成熟的季節”,感到“不勝涼意”,見新生而似乎“茫然若失”,實質上感到了自己的成長和成熟。

4、北大是一所歷史悠久,文化底藴深厚的高等學府,是莘莘學子嚮往的殿堂,北大的什麼對“我”的影響最大?什麼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找出文中相應的段落)

北大的圖書館對我的影響最大(6—9段)。北大的人,即北大的同學和">和老師給“我”留下的印象最深(10—11段)。

5、“我”是怎樣評價北大的?請找出文中的語句讀一讀,試用一句話概括。(四人小組討論)

作者通過談北大的書、北大的人從而形成的對北大的評價是:

“北大為一個渴望以有限的生命擁抱永恆的小女孩打開了一扇神奇的窗子,從這微風吹拂的窗口,透進純潔的真理之光。……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

“吸引我的……是北大特有的敏感,特有的純潔,言談的犀利與機智,精神狀態的生機勃勃……為的是永不厭倦地感受北大清新自由的氣氛。”

“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90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

概括:北大擁有純潔的真理之光,清新自由的氣氛,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

與這樣的北大在整整兩年的時光裏朝夕相處,使“宇宙與人開始以全新的面目呈現在我眼前,我開始思索,開始懷疑,開始摒棄,開始相信”,“我”“因浸透了汗水、淚水與歡笑而格外充實”。

6、找出文中的兩節詩讀一讀,説説你是如何理解的?(四人小組討論)

“沒有什麼使我停留/除了目的/縱然岸旁有玫瑰,有綠蔭,有寧靜的港灣/我是不繫之舟。”

“啊,也許有一天/意志是我,不繫之舟是我/縱然沒有智慧/沒有繩索和帆桅。”

前一節詩與後一節詩同中有異。前一節詩強調了“沒有什麼使我停留”,意為成為我生命中一部分的北大也不能使我停留。後一節詩更着眼於“意志是我,不繫之舟是我/縱然沒有智慧/沒有繩索和帆桅”,也就是説我沒有什麼優勢和客觀條件,我還是“一隻不繫之舟”。

不繫之舟,比喻不受環境的束縛,始終勇往直前,駛向理想的彼岸的精神。作者運用不繫之舟這一形象的比喻,表達了自己依偎北大,熱愛北大,又必然要離開北大,去發現新大陸,去海洋深處擷取最燦爛的珍珠這樣的複雜而深邃的思想感情。

四、小組討論,合作學習

五、合作學習課文第二部分,思考:

1、入學之初,她有一句雄壯的誓言,你知道嗎?從中可以看出田曉菲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驕傲”。可以看出她是一個非常自信的人。

2、她看到圖書館有那麼多書,心裏怎麼想的?回憶起一件在什麼地方的什麼往事?

入學之初的誓言“驟然蒼白無力”,“心頭湧起一種近乎絕望的感覺”。她回憶起1983年青島夏令營發生的往事,一個小女孩在田曉菲與領隊老師面前因知識淺薄而抽泣。

3、北大的什麼為她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對她的影響是什麼?

北大的圖書館為她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使她漸漸地變得愉悦、安詳,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自由地飛翔。

4、課文中説:“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 ,難道人可以讀嗎?在這裏“讀”是什麼意思?此文的作者又從北大的人身上讀出了什麼? (劃出描寫學生和老師的語句)

“讀”是品位欣賞的意思。她讀出了北大人的精神魅力:北大的學生專注、敏感、犀利、純潔、生機勃勃,北大的老師雖風格各異,但都誠懇、嚴謹治學。

六、課堂小結:對照板書,師生合作理清作者思想變化的過程

7歲? 初知北大? 莫名的驚奇、喜悦與感動? 嚮往

10歲 初見北大 固執地扭過頭 自信

13歲 進入北大 沒想到這麼快 自信

16歲 感悟北大 不勝涼意??? 茫然若失

北大圖書館 開始近乎絕望————漸漸地變得愉悦、安詳————後來渴望飛翔—————回報母校

“我”與北大————無法分割的血肉相連

七、作業設計

1、摘錄文中精彩語句,説説妙在何處?

2、完成課後練習一

[教學後記]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體會本文優美淡雅、充滿詩意的語言。

2、進一步感受北大對作者的深遠影響及作者對北大的深厚感情。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複習提問:上節課我們已經通讀課文,理清了文章思路,體會了作者與北大之間的深厚感情,那麼文章表達了作者與北大之間怎樣的感情呢?

二、出示目標

1、體會本文優美淡雅、充滿詩意的語言。

2、進一步感受作者對北大的深厚感情。

三、合作學習

(以學生自主探究討論為主,教師只點撥要點即可?)

1、你認為文章哪些句子用得比較好,為什麼?

明確:(學生回答可能有以下幾種答案)

⑴“我目不轉睛地注視着這似曾相識的風景,一些莫名的驚奇、喜悦與感動,悄悄升起在孩子的內心。”這主要表達作者對北大有一種説不清的嚮往,或者説是一種心靈上的投合。

⑵“我卻固執地扭過頭去,口裏説着:才不呢!現在若看了,以後再來上學不就‘不新鮮’了嗎?” “我從未懷疑過我要成為北大的學生”, 這些語句流露出作者稚氣十足的自信,表達作者從小就對北大一往情深,心儀已久

⑶入學之初發出了誓言:“我不僅為北大感到驕傲,也要讓北大為我感到自豪!”“北大為我展示了一個動人的新世界,在這令我驚喜的天地裏,我渴望生活,渴望創造,渴望有一副輕靈的翅膀……在無際的天空自由地飛翔!”“喜歡讀北大的書,更喜歡讀北大的人……”?

“哦,北大,北大,你委於我心的實在太多、太多……”這幾個句子,都表達了作者對北大的熱愛、感激之情。

⑷“我沒有忘記我的誓言……我渴望從海洋深處為你、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正是在北大,我從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早已不僅僅是哺育我的母校,它是師長,是朋友,是我的一部分,一部分的我。”“我還會回到你的身邊來……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這些直抒胸臆的語句,表達作者對北大的熱愛、思念以及要為回報北大的心願。

⑸“我常想,北大就是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它從90年前的源頭出發,向那充滿希望的未來流淌。不管兩岸風景變換,河上卻始終有着渴望擁抱未來的船客,有着代代相傳的辛勤的舵手與船工。”

作者以水上航行為喻,形象地描述和讚美北大。風景,這裏比喻北大的社會和時代背景;河,比喻北大前進的軌跡;船客,比喻北大的學生;舵手和船工,比喻北大的老師。

通過讓學生對以上句子的賞析,師生可以做出這樣的歸納:文章綜合起來就是表達了作者嚮往北大,熱愛北大,感謝北大和要回報北大的一片情意。

2、文章題為“十三歲的際遇”,這個際遇是什麼?為什麼不以“我愛北大”,“我的學校”或者“北大生活的回憶”為題呢?(先讓學生暢所欲言,再總結)??

明確:之所以要寫這個際遇,因為對於作者的一生來説,是一個里程碑,實在是太重要了,用作者自己的話來説,北大是“自七歲起便結識便熱愛的地方”,“正是在北大,我由一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一步一步艱難地走向成熟”,“北大是我的一部分,是一部分的我”,“它流淌在我的血液裏”,和我“永遠無法分割開來”,簡而言之,“我”的一切都來自於“十三歲的那次不尋常的際遇”。

四、小結延伸

本文作者是個天才少女,她13歲就上大學,16歲就寫下了這樣一篇優美的文章。我們應該從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一點什麼呢?

明確:我們雖然難以跟她相比,但我們從她的成才故事中吸取到的最寶貴的東西就是自信,執著,對知識的不斷追求,對創造的渴望。希望大家能學習作者的這些精神,在生活和學習中不斷地提高自己,使自己早日成為國家的棟樑

五、課後作業

積累文中優美語句

完成課後練習二、三題

3、真情告白: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肯定很羨慕這位少年大學生,但除了羨慕,我們是不是還應該想到點什麼?請以《田阿姨,我想對你説》為題,寫一寫你的感想。

歲的際遇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1、感受北大對作者的深遠影響以及作者對北大深厚複雜的感情。

2、能從作者的經歷中得到一定的啟示。

3、能積累一定的詞彙。

課前學習:蒐集有關北大的資料,熟讀課文做好批註。

課堂學習:

第一塊:整體感知課文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導入:北大,中國的著名學府,也是每一個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同學們瞭解北大嗎?(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北大風景的相關圖片。) 交流“我眼中的北大”

2 進入新課:為什麼北大有着常人難以抗拒的魅力?究竟北大能給人什麼樣的影響?今天,讓我們一起來閲讀一名北大學生田曉菲在北大九十年校慶之際而寫的一篇紀念文章《十三歲的際遇》。

3 作者7歲第一次從湖光塔影的照片中認識了北大,從此作者與北大有了一段奇妙的塵緣,瀏覽課文,用書上相關語句來形容作者與北大的這段“奇妙的塵緣”。 瀏覽課文、劃出相關語句、思考、交流

第二塊:精讀課文內容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1 仔細閲讀文章,畫出能體現北大“精神的魅力”的語句。這種“精神的魅力”對這種有着怎樣的影響? 思考、討論、交流

2 作者田曉菲13歲進入北大,16歲寫作本文,26歲獲哈佛大學比較文學博士學位,現在哈佛大學任教。你從作者的經歷中得到哪些啟示? 思考、交流

第三塊:品味語言

1 本文語言優美淡雅充滿詩意,找出自己認為寫的好的語句,製作成讀書卡片。 小組討論後全班交流。

課後學習:摘抄田曉菲的詩歌。

歲的際遇的教案 篇八

課文説明

一、就結構和行文而言,這篇散文有它的特點。有的散文,如朱自清的《春》,比較講求章法,精心佈局,形式顯得縝密、謹嚴,讀者很容易掌握其脈絡、層次;有的散文,只是圍繞中心,牽住一條線索組織材料,控制思路,形式比較鬆散、自由,但脈絡、層次也清晰可辨,如魏巍的《我的老師》。這篇散文卻不同,它只是抒寫一種心境或情緒,錯綜變化,全憑主觀感情的暗中控制,因而形式上顯得更加隨意,似乎無跡可求。

這篇散文的開頭寫道,“我”七歲時看到北大的湖光塔影的照片,內心“悄悄升起”了“一些莫名的驚奇、喜悦與感動”之情,這是貫穿全文的一條感情線索。以後寫到北大圖書館。作者之所以把圖書館作為學習生活的重點內容來描述,是因為把圖書館看作知識的象徵。上北大,就是為了要掌握知識,探尋未涉足過的世界。北大之所以引起“我”的“驚奇、喜悦、感動”之情,也正是由於這一點。因此,“我”對北大的這種特有的感情,在對圖書館的描述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現。接着從寫圖書館到寫人。寫人又分為寫同學、老師和“我”。寫同學對知識和人生的探索,蓬勃的朝氣、橫溢的才華、敏鋭的思想,寫老師的治學、為人、育才,寫“我”兩年來的充實時光。北大人是北大的主體,作者在對北大人的描寫中,充分抒發了自己的“驚奇、喜悦、感動”的感情。文章又以詩歌述志,寫到由留戀北大轉入到想離開北大,由想離開北大轉到抒發對北大的感激之情。最後以暮年歸來,再“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夢幻結束全文,流露了“我”對“湖光塔影”的無限深情,並與開頭呼應。

作者把文章分作三個部分,以空行為標誌。第一部分是概括描寫自己與北大的關係,抒發對北大的感情;第二部分重點寫圖書館與北大人,進一步抒發對北大的感情;第三部分一唱三歎,強調自己與北大血肉相連的關係,突出對北大的深情。

二、這篇散文是以第一人稱“我”來寫的,這樣便於抒發感情,也使讀者感到親切自然。但有時用第三人稱,比如第四段,寫“我”在兩年後回顧兩年前的自己。這就突破了“我”活動的時間和空間,把時間由到北大的第三個秋天,一下就挪到了兩年前,把空間由“三十五樓下”移到了“結冰的湖面上”。這種寫法類似電影畫面上的意識流,使文章顯得變化多姿。

本文有時用第二人稱。比如第五段,一連用了三個“你”,這三個“你”所代表的被敍述者的對象,還是“我”。這樣寫,“我”似乎變成了兩個人:一個扮演問話者,一個扮演被問者,這方法比自問自答顯得生動活潑,能加深讀者印象。

三、這篇散文語言優美,用詞豐富,比喻迭出。例如,把北大比作一條生命飽滿的河流,把嚮往北大的學生比作渴望渡向美麗彼岸的船客,把北大的教工比作舵手與船工,都十分恰當。又如,以“不繫之舟”自比,“玫瑰”“綠陰”“寧靜的港灣”是與“不繫之舟”相關聯的一系列比喻,“玫瑰”“綠陰”是兩岸誘人的景色,“寧靜的港灣”是“不繫之舟”前進中的“避風港”。

然而,散文的美,不只在一般意義上的語言文字的優美,而更在那由作者個性同語言美質所共同融合成的特殊的文調。閲讀本文,我們應該留心:作者怎樣在正確使用語言文字的前提下去積極修辭,靈活地結構和安排語句,使語言產生特殊的審美效應。我們留心這一切,歸根結底還是為了更深細地體味出作品內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對北大的特殊感悟。

關於練習

一、熟讀本文,整體感悟作者對北大的深情。看本文用空行隔開的三個部分,是怎樣一步步地表達作者的情意的。

這道練習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把握課文的思想內容。

第一部分是“我”從七歲到十六歲的生活剪影,即七歲的夢想、十歲的信心、十三歲的際遇、十六歲的回顧,是從總體上表現我對北大的深情。

第二部分先回憶北大圖書館,在對圖書館的描述中,表現了“我”對北大的特殊的感情。接着由寫圖書館寫到同學、老師和“我”,歌頌了“北大人”特有的風采。這是具體展示,從面上轉到點上來敍述。

第三部分一再表示要作“不繫之舟”,渴望從海洋深處為北大擷取最燦爛的珍珠;反覆歌頌北大,流露出對北大的無限深情。這是結尾,由自己對北大的深情轉到渴望為北大增加光彩。

全篇回憶了“我”從七歲到十六歲的一段生活。以“湖光塔影”的照片所產生的夢想開始,以暮年歸來,再“輕依在你湖光塔影的胸前”的夢幻結束全文,讚頌了北大,抒發了“我”對北大一片深情。

二、本文作者所表達的那種“精神的魅力”,對你有什麼啟示?試用一二百字寫下來。

略。

教學建議

一、先由教師範讀,或者放錄音磁帶,或者同時放關於北大概況的錄像帶,使學生受到感染。然後由學生默讀,在默讀中深化對課文的感受和理解。着重體味作品內含的情、理、意、味,即作者對北大的特殊感情。

二、課文詞彙豐富,學生可以做詞語卡片,積累一些詞語。有些詞語可能比較生疏,要求學生查工具書解決。實在解決不了,再由教師釋疑。課文內容也比較豐富,學生在一節自讀課內可能難以全部吸收、消化,可以允許存疑,在以後逐步求得解決。

三、關於作者田曉菲,可作簡單介紹。1985年,她在天津十三中學念國中時,被北京大學英語系破格錄取。本文是1987年10月,她為紀念北京大學建校90週年寫的。

學習目標: 篇九

1、能概括説出北大與作者間的幾次際遇,理清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發展、昇華的線索。

2、能結合具體的內容分析作者對北大深厚複雜的感情,從作者的經歷中感受北大對作者的深遠影響。

3、品味思考文中抒寫北大對自己的巨大影響的精彩語句,並積累文中精詞妙句。

4、能從作者身上汲取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學習重點:

1、培養學生自信,積極進取的好學精神。

2、感悟文中優美的語言。3、反覆誦讀和識記,積累和豐富自己的語彙。

學習難點:

1、作者思想感情變化、發展、昇華的線索。

2、作者對北大深厚複雜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