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後感(精品多篇)

欄目: 觀後感 / 發佈於: / 人氣:9.95K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後感(精品多篇)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後感 篇一

郭雨衡

週末,學校組織我們去電影院看了《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這部影片,看過之後,在我腦海裏留下了“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這幾個字,並且明白了其中含義。

這部電影講述了一個修渠人名叫石天林,他在六十年代修建紅旗渠的感人故事。當年,他不顧個人危險去救困在洞裏的同事,而自己卻也被困住了;為了修渠而失去了心愛的姑娘。後來,隨兒子移居 海外,聽聞楊貴書記逝世的消息而歸心似箭,回到家鄉,想要重走紅旗渠。

看電影的時候,我聽到了一句讓我十分震驚的話“林縣人一輩子只洗三次臉,出生時洗一次,成親時洗一次,死去時洗一次”。為了改變當時的現狀,後來在楊貴書記的領導下,石天林他們冒着生命危險,克服重重困難,終於打通了給林縣人民帶來幸福的生命之源——紅旗渠,從此,林縣人民徹底擺脱了缺水的困難。雖然我們現在有水了,但是“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不能忘記先輩們用鮮血和生命換來的水源,所以我們要珍惜每一滴水!

以前,我一直以為,紅旗渠就是一個旅遊景點,很多人都慕名而來,不由得就很自豪。看過電影之後,我徹底改變了之前的觀念,紅旗渠之所以名揚中外,並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個景點,她的背後是一種時代精神,一種民族精神,那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這就是獨一無二的“紅旗渠精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我們要發揚先輩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説文明話,做文明事,爭當文明學生,做文明公民。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後感 篇二

常靜雪

習近平總書記曾説:“紅旗渠精神是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的集中體現,歷久彌新,永不過時”。紅旗渠精神所藴含的是中華民族的自強不息的奮鬥精神,所體現的是林州人不畏艱苦,勇於開拓創新的時代精神。

我們是紅旗渠精神創造者的後人。通過學校組織觀看《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這部電影,我彷彿置身其中,一切都離我那麼近。那就是我爺爺、奶奶的故事。我曾無數次聽他們説過那個艱苦的歲月,我也毗鄰紅旗渠腳下成長。但從沒有這樣直觀的視覺及內心激動的時刻。那一排排宛如城牆的砌石,一座座似碉樓的水閘,一個個隱居山間的涵洞是那個時代的林州(林縣)人靠着一錘一釺一雙手修建而成。

春雨貴如油,那是一個季節。“莊稼顆粒無收,窮人日夜憂愁。”那是年年。為了改變這種生活面貌,林州人喊出了“林縣人民多壯志,誓把河山重安排”的口號。在國家領導的支持下,縣領導的帶領下林州人要重新安排這裏的河山。

爺爺説:“那是沒有晝夜更替、薪酬回報的歲月。”奶奶説:“那是沒有性別、年齡限制的年代。”無數的林州人靠着敢想、敢幹勇於奉獻的氣魄在漫長的歲月中,克服了重重困難,不畏任何艱難險阻完成了這一壯舉。鑿涵洞,除懸崖,吃窩窩,住山洞。林州人磨礪着這裏的山山石石,艱難的歲月錘鍊着這些林州人。就這樣經過無數個日日夜夜,克服了一個又一個險阻難關。林州人高舉改造山河的壯舉終於完成,戰勝了這巍巍太行山,迎來了甘醴的漳河水。

林縣人民的精神是革命性的,在縣委和人民羣眾的努力下解決了缺水這一歷史性難題。自強不息、艱苦奮鬥本就是我中華民族之優良傳統和優良作風。林縣人繼承和弘揚了這種精神內涵,開創了紅旗渠精神。我們作為林州人的繼承者,更要在新時代來延續這一精神,把這種精神更好地融入到我們的學業當中、生活當中,為新時代的林州做出自己的貢獻,不管我將來走向何處,紅旗渠的精神將永駐我心,沁入骨血。紅旗渠精神將永伴吾身,無論天涯海角,等我歸來,仍是紅旗渠精神的少年。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後感 篇三

付雪寧

我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來到了開元影視城觀看《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這部電影,我心裏無比高興。我們按照老師的安排有序地坐到了座位上,等待電影的開始。

在觀看的過程中,我們知道了當時林縣是多麼缺水,當時自然條件是多麼惡劣。然而,就在這個惡劣的條件下,林縣人民用自己勤勞的雙手建造了這個雄偉壯觀的紅旗渠。就像電影裏的女主滿分作文網角説的:“她不僅是中國的,更是全世界的。”在這裏,我也知道了,紅旗渠是多少人勇於犧牲、無私奉獻創造出來的,影片中還出現了“隧洞塌方”“凌空除險”等讓人淚流滿面的場景

林州人民用他們的雙手和智慧送走了艱苦的歲月,迎來了幸福的生活,太行山風景、紅旗渠飄帶等現代林州的新風貌、新發展一一展現在我們眼前。

做為紅旗渠的兒女,我們更應該發揚這種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敢於擔當、奮發有為的精神。紅旗渠-這條精神之渠將激勵一代又一代的林州人繼續奮鬥,讓林州的明天更加出彩!

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觀後感 篇四

王梓誠

週五下午,我和同學們一起去電影院看了《紅旗渠之歸來仍是少年》,看完以後,我深受感動。

以前都説林縣人一生只洗三次臉,出生的時候洗一次,成親的時候洗一次,死的時候洗一次。甚至有很多村子為了一桶水打架,還有人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為了過上不再缺水少食的生活,十萬林縣人民在楊貴書記的帶領下,用原始的工具在懸崖絕壁上,以地為牀、以天為被,發揚了愚公移山的精神,逢山鑿洞,遇溝架橋,修建了1500多公里的人工天河-紅旗渠。

為了修建紅旗渠,80多人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其中包括外鄉來的技術員。還有數不清的人落下了終身殘疾。這種自力更生、艱苦創業、團結協作、無私奉獻的精神,直到今天依然教育着我們。

影片最後,年輕的女副市長帶領救援隊的小夥子們,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下,冒着生命危險去救援素不相識的老人和孩子。這就是紅旗渠精神的延續,是林州人民不忘初心不忘本的體現。

今天的林州已經有了日新月異的變化,我們要繼續學習這種紅旗渠精神,並使之發揚光大,這是我們青少年一代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