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19W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精品多篇】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計算教學是國小數學教學的重點,除法是計算的重要組成部分,表內除法是學習除法的基礎,而“除法的初步認識”又是學生學習除法的開始,是學習除法概念的第一課。學生在原有的知識結構中沒有這方面的知識,學生對除法意義的理解及對除法的興趣將直接影響到後面的學習,所以這節課顯得尤為重要。

教材在編排時從分東西引入,通過分東西使學生初步領會除法的實際意義。例1通過讓學生動手分一些實物,藉助同樣多,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例2使學生清楚的看到平均分的過程,直觀的理解“平均分”的含義。然後引出除法算式的讀、寫法以及除法算式的意義。為了使學生更好的理解“平均分”,在“做一做”和練習十二中,多安排了一些實際操作題,讓學生親自動手擺一擺、分一分、連一連,再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説説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義。

二、教學目標、重點、難點

教學目標:

1、讓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分實物,明確“平均分”的含義,並且從“平均分”的過程清楚、直觀地瞭解除法的含義;

2、學生認識除號,會讀、會寫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意義;

3、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和初步語言表達能力;

4、培養學生探索知識的能力和對除法的濃厚興趣;

5、教育學生熱情待人。

重點:通過實際分東西,使學生知道除法的含義。

難點:理解平均分的含義。

三、教學設計

(一)、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1、從生活實際出發,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學生大認知規律;

2、課堂上注重學生多方面的發展,實現三為目標;

3、立足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自主學習的能力;

4、教學過程中,注意創設情境和氛圍。

(二)、教學設計的幾個層次

1、由同樣多引出平均分

在此安排了兩次實踐操作,一是把8張數字卡片隨便分成2份;二是把8張數字卡片分成2份,每份要同樣多。通過第一次動手操作由學生的彙報引出“同樣多”,通過第二次動手操作和教師的提問引出“平均分”。

2、用“平均分”指導操作

在教師講完故事後,讓學生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幾個,就用剛學的“平均分”來指導學生動手操作。

3、解決如何“平均分”

上一實踐只是讓學生嘗試着平均分,並沒有告訴學生如何才是平均分,在學生操作之後,觀看老馬分的過程,在模仿老馬的分法進行分,最後請一個學生上台展示,幫助學生解決了平均分。

4、把“平均分這一生活常識抽象成除法算式

解決了“平均分”之後,教師指出把6個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個,可以用除法來表示,於是抽象出除法算式。

5、結合除法算式教學除法算式的讀法和意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運算。

2、通過教學活動,使學生理解除法的意義。

3、讓學生認識除號,瞭解除法算式的寫法和讀法。

【教學重點】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2、培養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設置問題,引導參與

談話,出示課件:

提出問題:熊媽媽想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應放幾支?請小朋友想一想。

開展活動,解決問題。

(1)指名請學生上台演示。鼓勵學生有多種分法:可以是一支一支分的,也可以是兩支兩支分的或三支三支分的。但無論怎樣分,結果都是一樣的,每個盤子裏放()支竹筍。

(2)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設計意圖】: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的基礎上,設置問題吲哚發奧學生自主參與,通過觀察、操作、交流、解決問題等活動,強化應用平均分的意識,温故知新,為引入除法運算奠定基礎,教案《除法的初步認識1 教案》。

二、學習新知

1、引入除法

談話:剛才我們通過平均分幫助熊媽媽解決了一個大問題。這樣的問題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種方法。

揭示課題:除法

問:把12支竹筍平均放在4個盤子裏,每盤放三支,每盤放得同樣多,是平均分嗎? 像這樣的情況我們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介紹除法算式的讀寫。

(1)以前我們學過加、減、乘法,它們都有各自的符號,今天老是再給你們介紹一個符號,它就是“÷”,讀作:除號。寫時先畫一條橫線,再上下各一點,橫線要直,兩點要圓且對齊。

(2)學生練習書寫除號。

(3)解決小熊分竹筍的算式寫法。12÷4=3,讀作:12除以4等於3。

2、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

讓學生吧12支竹筍分別平均分成兩份,平均分成三份,並一一寫出除法算式,再讀一讀。

【設計意圖】:

在引導學生靈活應用平均分的基礎上,提供“能不能用一種方法直接計算呢?”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慾。在引入除法的基礎上讓學生參與“分一分,寫一寫,讀一讀”學習活動,給學生提供做中學的機會。讓學生通過操作進一步感受解決問題的過程,領悟除法意義。

三、應用,加深理解

四、課堂總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三

目標

1、知識與技能: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為後面學習2~6的乘法口訣求商打基礎。

2、過程與方法:培養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使學生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

重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學

難點 鞏固除法的含義及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教法

學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演示法、練習法。

教學

準備 練習題卡。

主要教學流程

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7題。

先讓學生獨立寫出除法算式,然後再全班講評。

1、6除以3等於2。(複習除法的讀法)

2、被除數是15,除數是3,商是5。(複習除法各部分的名稱)

3、把20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4。(複習把一個數平均分成幾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計算)

4、9個蘋果,每3個一份,分成了3份。(複習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也可以用除法來計算)

二、完成教科書第16頁練習三的第8題。

乘法算式:5×3=15

除法算式:15÷3=5 15÷5=3

要提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列式?

三、找朋友: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9題。

一部分的同學拿口訣,一部分的同學拿乘法算式。先由拿乘法算式的同學讀算式,然後問“我的朋友在哪裏”,拿口訣的同學就説“你的朋友在這裏”。也可以交換着玩。

四、完成教科書第17頁練習三的第10題。

要學生自己獨立完成,然後全班講評。重點要問學生為什麼這樣列式?

五、課堂小結。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四

【教學內容】

教材第62頁例3,第63頁例4

【教材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表內除法知識的延伸和擴展,是除法試商的基礎,多位數除多位數的試商中,大量用到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所以本單元知識非常重要。本節課的數學內容是有餘數除法的意義和用豎式進行除法的計算。

【學情分析】

如今的課改相當重視學生之間的合作與交流。引導學生進行新知探索時適當採用同學間的合作與交流。合作與交流不僅有利於發揮集體智慧,而且培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協作能力。

【教學目標】

1、掌握用豎式書寫表內除法和有餘數除法的方法和要求。

2、結合具體操作,理解豎式中每一步的含義,能對除法豎式作出合理的解釋。

3、培養學生良好的書寫習慣濃厚的數學學習興趣。

[教學重點]掌握除法豎式的正確書寫方法。

[教學難點]理解豎式中各個部分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上節課我們用小棒擺正方形,今天我們繼續擺一擺,請同學們拿出13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看看結果怎樣?學生動手操作,教師巡視。

(1)能分幾組,有剩餘嗎?(能分3組,剩1根)

(2)怎樣列式表示?13÷4=3(組)?(根)

(3)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加法、減法和乘法的時候,除了列橫式之外,還可以怎麼列式?(豎式)

沒錯,除法和它們一樣,也可以寫成豎式的,那麼,怎麼寫除法的豎式呢?

二、探究新知

教學例3,出示除法豎式。

1、這道除法算式可以寫成這樣的豎式。(結合教材圖片)像漢字“廠”的符號表示除號,除號裏面的是被除數,一撇的左邊寫除數,商放在最上面,被除數下面寫除數和商的積,橫線表示相減,最後是餘數。

師: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個豎式,你知道豎式中的每個數的含義嗎?

預設:

(1)13表示一共有13根小棒,4表示每份分成幾根,3表示13根小棒每份分4根最終分成的份數。

(2)12表示分掉的12根小棒,就是4和3的乘積,1表示餘下的一根小棒。

師生總結:除法豎式的一般寫法分為三步:一除二乘三減。

2、指導學生練習書寫豎式,師巡視訂正。

師:同學們,我們剛剛學的除法豎式,大家會寫了嗎,我們是怎樣寫除法豎式的?

我們回顧一下。(結合具體情境讓學生説一説寫豎式的步驟以及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

3、師:如果有16根小棒,每4根分一組,結果怎樣?豎式怎麼寫?

學生動手分小棒,然後集體討論,反饋信息。

預設:

(1)16根小棒正好分完,沒有剩餘。

(2)可以寫算式16÷4=4(組)

(3)它的豎式可以仿照前面的方法來寫,被除數換成16,除數不變,商是4,除數和商的積是16,這裏沒有餘數,相當於餘數是0,表示沒有餘數。0三、鞏固練習

1、完成“做一做”第1、2題。

指導學生分別拿出11、12根小棒,每3根一組分一分,根據分得的結果,確定商和餘數,然後書寫除法橫式和相應的除法豎式,先寫在書本上,然後指名板演。集體訂正。

2、完成“練習十四”第3題。

用小棒代替棒棒糖,分一分,寫一寫豎式,師根據學生反饋板書,然後指名説説豎式中每個數的含義。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哪些知識?你的收穫是什麼?

[板書設計]

認識除法豎式

第4課時用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教學內容:63頁例4

[教學目標]

1、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會用乘法口訣試商。

2、能運用有餘數除法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培養應用意識。

[教學重點]

1、使學生經歷試商過程,理解豎式計算的算理,掌握試商的過程,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豎式計算方法。

2、會運用計算有餘數除法的相關知識,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教學難點]

學會有餘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進一步加深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基本練習(課件出示)

1、擺41根小棒,每7根一堆。填:()根小棒,每()根一堆,分成了()堆,還剩()根。列式:

2、擺41根小棒,平均分成6堆。填:()根小棒,平均分成()堆,每堆是()根,還剩()根。列式:

彙報結果,再列豎式,説説每個數的含義。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知道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多少份,也是除法。

2、使學生知道:這種除法怎樣用除法算式表示。

教學重點

使學生明確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並能知道這種方法怎樣用算式來表示。

教學難點

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具學具準備

教師、學生準備6個村和3個盤的圖片、12根小棒、12個小圓片、6支鉛筆。

教學步驟

一、鋪墊孕伏。

1、導入課題、今天我們繼續學習除法、板書: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2、師生分鉛筆,初步感知分的方法、

(1)教師拿出6支鉛筆,先向學生明確:要把這6支鉛筆分給一些同學,每個同學給2支,可以分給幾個同學?接着教師讓學生細心觀察老師是怎麼分的、使學生知道,教師把鉛筆先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教師要同時拿2支給一個同學),再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最後又拿2支分給一個同學,也就是每2支分給一個同學。分完後問學生:分給了幾個同學?學生觀察出:6支鉛筆,每個同學2支,可以分給3個同學。

(2)讓學生想想剛才是怎樣分的?同桌互相説一説。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4,學生初步認識第二種分法、

(1)教師要求學生拿出8個小圓片,按每2個放一堆,看看能分幾堆?

(2)學生邊説邊操作,教師巡視,對操作錯誤的學生給予個別指。

(3)教師演示課件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2、教學例5、

(1)出示書上例5,左邊的桃子圖。

①教師敍述題意:有6個桃,每2個放一盤,能放幾盤?(板書或提前用紙寫好的貼在黑板上)。

②教師問學生:每2個放一盤是什麼意思、使學生知道:每2個放一盤,就是每2個分成一份。

(2)教師讓學生拿出6個桃子的圖片,自己試着分一分、(邊説邊分,先再最後)。

(3)指名讓學生回答分的過程,教師繼續演示課件除法的初步認識(二)、要強調兩個兩個地分,每2個放一盤,也就是每2個為一份、學生跟着老師的演示擺自己的學具。

(4)讓學生回顧分的過程和結果、教師提問,剛才我們是怎麼分的?分得的結果怎樣?使學生知道:每2個分成一份(或2個2個地分的)分成了盤(板書:3盤)。

(5)教師小結、我們分桃的時候,把6個桃每2個放一盤,求能放幾盤?實際上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這種分法也要用除法來計算。

(6)結合分的過程説明算式的寫法。

①桃子的個數6是要分的數,寫在除號的前面、(板書:6)每份的個數是2,寫在除號的後面(板書:2);分得的份數是3,寫在等號的後面(板書:3)。

②讓學生説一説62=3表示什麼意思、表示有6個,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3份(板書)。

③讓學生説一説除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稱。6是被除數,2是除數,3是商。

(7)引導學生看書,並説説例5的圖意,讓學生自己把剩下的桃子分完。

(8)質疑問難,師生答疑、

三、全課小結、

我們今天繼續學習了除法,就是把一個數量按照每幾個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

隨堂練習

先擺一擺,再寫出算式。

1、12根小棒,每2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12□=□

2、12根小棒,每6根一份,能分成幾份?

__________

第1題:先讓學生讀題,弄清題意,再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邊擺邊説分的過程。按分得的結果,把算式填全,集體訂正、然後請學生説一説除法算式中每個數表示什麼。

第2題,讓學生獨立完成、教師巡視,注意個別指導、訂正時讓學生説説分的過程和結果。也可以把1、2題進行對比,讓學生知道雖然都是12根小棒,因為第1題是每2根1份,第2題是每6根1份,所以分的份數也不同。

佈置作業

板書設計

除法的初步認識(二)

有6個桃,每2個放一盤,能放3盤。

用除法並:62=3

表示有6個,每2個分一份,分成了3份。

《除法的初步認識》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教科書485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情感,並進一步學習與同學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

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

課件、圓片、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初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教學書上第48頁的例題。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指導看書上的插圖)

講述:同學們,週末你們會外出活動嗎?今天就有一羣小朋友組織外出爬山,他們決定坐纜車去山上游玩。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學生回答後板書:6個人 每輛車坐2個人 要坐( )人。)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提問:你知道要坐幾輛纜車嗎?你是怎樣想到的?

小組合作交流,示範扮演。

(3)教學除法算式

j講述:6個小朋友,每輛車坐2人,問我們要坐幾輛車。這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怎樣寫算式呢?共有6個小朋友,先寫6,再寫(介紹除號,指導寫法)每輛車坐2人,就在除號後面寫2,剛才你們已經想出來了要坐3輛車,接下去怎樣寫?(邊講述邊板書:62=3)

k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

l提問:結合這道例題説一説在這個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麼?

教學第48頁的試一試

讓學生看圖、讀題、獨立完成。訂正後提問:結合這道題,説一説在這個除法算式裏,12、3、4各表示什麼意思?

小結:把幾個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可以用除法計算。

二、繼續教學除法的含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教學第49頁的例題。

(1)讓學生觀察和閲讀例題

提問:你從這道題中知道些什麼?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最後把結果板書到括號裏。

講述:6個小朋友植樹,平均分成3組,求每組有幾人,也可以用除法計算。誰能寫出除法算式?(學生回答後板書:63=2)結合這道題,説説這個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教學第49頁的試一試練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後與同桌交流,説説這道除法式表示的實際意義。

3、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三、組織練習,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做第50頁的想想做做第1、2、4題。

學生獨立完成,並與同桌交流括號內填什麼數,這個數是用什麼方法得到的。

在小組內交流,説説填寫出來的除法算式表示什≤≥麼意思。

四、全課總結

提問: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你們用什麼方法學會了除法?你認為怎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

五、課堂作業

想想做做第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