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3.89K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多篇)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1

教學目標:

1、學生能夠以個人參與或小組參與為形式,獲得在野外尋找巖石的親身經歷。

2、在課堂中能夠,讓孩子經歷觀察巖石特點的活動過程,獲得觀察巖石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3、通過給巖石分類,讓孩子經歷一個簡單的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培養孩子運用語言解釋問題的能力。

4、讓孩子獲得豐富的研究巖石的愉悦情感。

教學重點:

用一些標準給巖石分類。

教學難點:

通過觀察巖石,能想出不同的分類方法。

教學準備:

可以在課前佈置學生以個人或小組為形式,收集各種各樣的巖石。教師也應該準備大量的常見的一些巖石,同時還可以準備一些本地區常見的巖石。還應給孩子們準備一些觀察工具:放大鏡、盛水的燒杯、記錄紙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教師可以先播放一段關於地表巖石風貌的錄像片,或提供一些典型的圖片。

1、巖石是地球的主要組成部分,到處可見。你平時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巖石?

2、你玩過巖石嗎?你是怎麼玩的?

3、從今天開始,我們要研究巖石。出示課題:各種各樣的巖石

二、探究過程

1、開個石頭展覽會

(1)巖石來自哪裏?你的巖石是從哪裏找到的?請簡單介紹你的尋找經歷。可以讓學生先在小組內進行交流,再到全班進行彙報交流。

(2)我的巖石觀察請你選擇一塊感興趣的巖石進行觀察。你準備怎樣去觀察它呢?請你大概估計一下,你會觀察到巖石的幾個特徵?學生自主觀察探究,教師巡迴指導

(3)我的巖石觀察記錄交流你用了哪些方法對巖石進行觀察?你觀察到了巖石的哪些特徵?有沒有超過自己的估計?你對同學的觀察描述有沒有補充或意見?注意,在學生交流觀察到的巖石特徵時,要強調觀察方法與觀察描述之間的對應關係,對學生的非觀察性描述尤其要加以引導。

2、給巖石分類

(1)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這些巖石可以分類嗎?如果讓你給這些巖石分類,你會怎麼分呢?這裏可以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以小組的形式進行彙報。教師對學生提出的分類標準不要輕易否定。

(2)給巖石分類請你選擇任何一種標準,給這些巖石分類。小組分類活動開始,教師巡迴指導。

(3)巖石分類結果交流你們將巖石分成了幾類?是按什麼來分的?你們想到了多少種不同的分類方法?不同的分類方法結果一樣嗎?

(4)這塊巖石屬於哪一類這塊巖石屬於哪一類呢?這一教學環節主要在於應用。教師可以根據地域特色提供的相應的巖石,也可以由學生來提供。

三、小結

師:課後,你可以再找些巖石來觀察。想一想,巖石是怎麼形成的呢?下節課,我們將進一步研究巖石。

板書設計:

4.1各種各樣的巖石1、開個石頭展覽會2、給巖石分類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2

教材分析:

光的折射現象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筷子放在水裏會變“折”、有水的碗顯得底比較淺等。本課以生活中光的折射現象為例,通過對這些現象的解釋,使學生感知到生活中處處皆科學,並能對一些司空見慣的現象做出科學的解釋。

學情分析:

四年級學生喜歡觀察實驗現象,喜歡親自動手實驗並思考問題,這是利於本課開展之處。但他們還不會去探究事物發展的因果聯繫,特別是運用邏輯推理和想象建立假設的能力還有待培養,這本節設計力圖解決的重點。教師要幫助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條件控制提供幫助。

教學目標:

1、瞭解光的折射現象

2、願意合作與交流,對光的折射有自己感興趣的問題

教學準備:

玻璃磚、塑料水盆、硬幣、筷子,魚和透明魚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觀察現象:將筷子貼近玻璃磚,平行移動,你看到了什麼現象?

學生議論。

提出問題:明明是一根很直很直的筷子,怎麼在玻璃磚後面“折斷”了?

二、探究活動

1、觀察光的折射現象

①硬幣升高

準備一隻塑料盆,投入一枚硬幣,移動盆子,使你的眼睛剛好看不到硬幣。保持盆子和你的眼睛不動。往盆子裏慢慢倒水。

提問:你看到什麼現象,為什麼?

根據你想象,畫一畫實驗中錢幣發出的光線是怎麼到你眼裏的,經過了哪些物質?

②魚兒變大

猜一猜,我們把這條金魚拿出水來,它會顯得大些還是顯得小些?

提問:為什麼出水的魚會變小變瘦了哪?

根據你的想象,魚的光線是怎麼到你眼裏的,經過哪些物質?

③大樹折了

大家看看窗外的大樹,看能找到“折”了的大樹嗎?

根據你的想象,大樹的光怎麼進入你的眼裏,經過幾種物質?

④列舉實例

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類似的現象?從光的傳播角度,在什麼條件下會發生這樣的現象?

引導學生髮現光線折射的規律。

2、提出問題:

以上幾個觀察活動中,咱們看到了很多異常現象。分析幾種現象,光傳播的路線是什麼樣的?它在傳播時經過了幾種不同的物質?

3、學習小組討論、彙報。

4、小結:光從一種透明物質進入另一種透明物質時,傳播的方向會發生偏折,這種現象叫光的折射。

三、自由活動

學生嘗試用光的折射原理進行解釋各種與折射有關的現象。

四、拓展活動

劉謙的魔術表演引起觀眾的好奇。其實,魔術師有時也會利用光的折射原理,欺騙我們的眼睛。到網上了解一下,看自己能不能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學一檔魔術節目?

教學反思

通過學習學生知道了光的折射現象,並能用學到的知識解釋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3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觀察、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

2、能夠通過圖畫和文字表達,交流關於蟻蠶的觀察結果。

3、能提出關於蠶的'問題,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邊養蠶邊研究。

知識與技能:

1、知道卵是蠶生命的開始。

2、知道蠶卵能孵出蟻蠶。

3、能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徵,並把它畫下來。

4、知道蟻蠶需要食物、空氣、空間等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情感、態度與價值感:

1、願意和同伴合作與交流。

2、珍愛小動物,主動接近小動物,不傷害小動物。

3、充分體驗養蠶所帶來的樂趣。

教學重點:用放大鏡觀察卵和蟻蠶的外形特徵

教學難點:描述和記錄卵的形狀和顏色,討論蟻蠶的生活和成長的必要條件。

教學準備:蠶卵、蟻蠶、放大鏡、幹毛筆、紙盒。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你們知道這是什麼嗎(出示一塊絲綢,給學生看一看、摸一摸)?

2、那你們知道知道織絲綢的絲是怎麼來的嗎?

3、蠶是怎樣一種小動物,它又是怎樣吐絲的?想不想親自看一看呢?從今天開始,我們就一起來養蠶,親自體驗一下養蠶的樂趣。

二、討論“關於養蠶我們知道些什麼”、“有哪些問題需要研究”。

1、關於養蠶你們都知道些什麼?

2、小組討論

3、彙報討論結果

4、誰養過蠶?能告訴大家養蠶要注意什麼嗎?沒養過蠶的同學也可以説説,你準備養蠶了,你將要做什麼?有哪些問題需要大家幫忙解決?

5、由學生提出問題,師生一起討論解決辦法。

三、觀察蠶卵

1、要養蠶首先要了解蠶卵是什麼樣的。你知道蠶卵長什麼樣的?

2、下面我們來觀察蠶卵(出示蠶卵並分發給各組)。

3、小組觀察:分別用肉眼和放大鏡觀察,把你看到的寫下來或畫下來,用尺子量一量蠶卵有多長?

4、彙報:説一説蠶卵是什麼樣的?

5、關於蠶卵你還有什麼問題提出?

6、師生討論解決辦法。

四、觀察蟻蠶

1、蠶寶寶出世了,你們看剛出殼的蠶像什麼(將剛出生的蟻蠶分發給學生)?給它起個什麼名字好呢?

2、學生給剛出生的蠶寶寶起名字。

3、告訴學生剛出生的蠶的名字,讓學生比較一下自己取的名字和大人們取的名字有什麼不同。

4、仔細觀察蟻蠶,用尺子測量它的長度並做記錄(可以寫,也可以畫下來)。

5、説一説蟻蠶是什麼樣的。

6、指導學生做好第一篇養蠶日記

7、面對可愛的蟻蠶寶寶,你還可以用哪些方法記錄蠶寶寶的成長過程?

五、情感教育

教育學生要愛護蠶寶寶,珍愛小生命。

板書設計:

1、我們來養蠶

蠶的一生:蠶卵—蟻蠶-蠶-蠶蛹-蠶鵝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4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

氣温是指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温度,每天應選擇同一時間來測量氣温。

過程與方法:

選擇每天測量氣温的環境,完成“天氣日曆”中温度的測量和記錄。

情感、態度、價值觀

保持對氣温變化的研究興趣,理解長期測量和記錄數據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選擇每天測量氣温的環境,完成“天氣日曆”中温度的測量和記錄。

【教學難點】

正確測量,能堅持記錄。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分小組記錄一天中清晨、上午、中午、下午和傍晚的氣温。

每組一張温度填充圖。

每個小組或每人一支温度計。

【教學過程】

一、教師導語,引入研究課題

1、温度對天氣的影響很大,氣温是天氣現象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天氣日曆中重要的記錄數據。

2、揭示學習課題。

二、室外温度的測量與比較

1、教師提示使用温度計測量温度要注意的安全問題。

2、學生説説怎樣用温度計測量温度、怎樣讀數;複習温度計的刻度;讓學生找出沸點、冰點、人體正常體温等温度。

3、討論教室內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樣嗎?怎樣確定室外的温度比室內高?測量室內外的温度要做哪些準備,注意什麼?

4、測量室內温度,記錄、交流。

5、分組到室外不同地方測量温度,走廊上、陽光下、樹底下、陰涼處,把測量的温度及時記錄。

6彙報交流,室內外温度有什麼不同嗎?哪個温度可以反映今天我們這個地方的氣温?每個小組測得的温度一樣嗎?為什麼不同?

三、氣温的測量

1、討論,剛才我們測量到的陽光下、陰涼處兩個不同地點的温度有什麼不同?想一下,我們應該選擇什麼地點來測量氣温?

2、教師小結,室外陰涼通風地方的温度最能反映當地的氣温,所以我們應該選擇合適的地方來測量氣温。

3、測量不同時間的氣温,彙報不同時間所測到的氣温。

4、出示氣温圖表,討論,從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獲得有關氣温的哪些信息?為了準確的填寫我們的天氣日曆,每天測量的時間該怎麼確定?

5、教師小結。

四、課後總結

五、課後作業

1、我會填。

(1)、一天之中(日出前的凌晨)的氣温最低。

(2)、一年之中,最高氣温出現在(7)月,最低氣温出現在(1)月。

2、我會選。

一天中氣温最高的是(3)。

(1)上午10時(2)中午12時(3)下午2時

六、課後反思。

國小四年級科學教案5

教學目標:

過程與方法:

1.能夠對影響小車在斜面上、平面上運動的因素作出假設;

2.能夠根據假設設計實驗進行驗證;

3.能夠使用“控制變量”的方法蒐集證據;

4.能夠測量小車通過給定距離所需的時間;

5.能夠通過測量、蒐集、記錄數據,並選擇有效的數據支持證據。

科學知識:

1.知道小車從斜坡上滑下,向前衝出去的距離與什麼有關;

2.知道小車行駛的快慢與什麼有關;

3.認識到“控制變量”是一種蒐集證據的重要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反覆實驗獲取可靠測試結果的重要性;

2.意識到科學技術在解決日常工作、生活問題中所起的作用。

教學準備:

1.小車、各種木板(有長短不一的,有表面光滑程度不一的,有相同的)、尺子(或皮捲尺)、墊木塊等。

2.小車、尺子、墊圈若干、計時器。

教學活動:

一、複習導入

1.上一節課我們學習了物體的運動方式,請同學們説説你知道了哪些運動方式?(學生自由説)

2.教師用小車在木板上滑動,讓學生觀察,問:小車的運動方式是什麼?

(教師引導:車輪和車廂的運動是什麼方式?)

二、觀察並提出假設

1.師做小車從斜坡滾動實驗,讓學生觀察。

2.師質疑:小車從斜坡上衝下來,向前衝出去的距離與什麼有關?

學生作假設,教師適當板書:

(1)與坡度有關,坡度越大,衝出去越遠;

(2)與斜坡長短有關,斜坡越長,衝出去越遠;

(3)與坡面有關,坡面越光滑,衝出去越遠;

(4)與車子重量有關,車子越重,衝出去越遠;

(5)與車型有關……

(6)與輪胎有關……

(注意:此處讓學生自行假設,學生假設的內容可能會很多,教師要注意選擇所作的假設,要儘量適合所準備的材料能夠操作驗證)

三、實驗驗證假設

1.師:我們採用什麼方法來驗證我們的假設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教師指導

(注意:教師要根據所準備好的材料讓學生討論交流在課堂上可以實驗驗證的假設,讓學生暢所欲言,教師加以方法上的正確指導,尤其要讓學生知道每種實驗哪些是要變化的,哪些應該不變?教師可以利用課本第37頁下圖所提供的實驗報告記錄讓學生逐一討論各種實驗時應保持不變和需要改變的條件。)

3.學生分組進行不同實驗,領取相應材料,並完成實驗報告,師巡迴指導。

(教師要指導學生多做幾次,以防數據出現的偶然性,數據測量時要做到認真、準確、記錄真實)

4.學生分組彙報實驗結果,讓全體學生弄清小車衝出去的距離與什麼有關

5.佈置課後任務:同學們,我們剛才做了一些實驗去驗證了我們的假設,但還有一些假設我們還沒驗證,課後同學們如果有興趣,可以選擇一些假設自己設計實驗來驗證,並做好記錄。(教師課後可作適當指導)

四、研究影響載重汽車行駛快慢的因素

1.我們研究了影響小車從斜坡上衝出去的距離因素,現在再讓我們來研究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哪些因素有關?

2.學生作假設,教師適當板書:

與動力有關,動力越大,走得越快;

與路況有關,路況越好,走得越快;

與貨重有關,貨物越輕,走得越快;

3.實驗驗證:

(1)師:我們採用什麼方法驗證我們的假設呢?請同學們討論一下。(學生討論交流)

(2)集體交流實驗方法,教師指導。

(提醒學生汽車的動力可用加墊圈的方法,如課本第39頁上圖所示,定好起點和終點,確定好行駛距離,指導學生使用計時器,用好計時器。)

(3)學生分組實驗,並完成實驗報告,師巡迴指導。

(4)學生分組彙報實驗結果。

4.佈置課後任務:剛才同學們提出了許多假設,但有些假設我們還沒去驗證,課後也請同學們選擇一些假設去做實驗驗證,並做好記錄。

五、總結:

今天我們做了兩大項的研究:一、研究了小車從斜坡上衝出去的距離與什麼有關;二、研究了一輛載重汽車行駛的快慢與什麼有關。通過學習我們已經有了清醒的認識,更學會了從提出問題到作出假設,再設計實驗驗證,並總結得出結論的科學研究方法。希望我們同學能在以後的科學學習中不斷運用這種方法來研究,以進一步提高我們的科學認識和科學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