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比的意義教案精品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2.9W

比的意義教案精品多篇

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十一冊46頁—47頁。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在參與、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並理解比的意義、比與分數、除法的關係,認識比的各部分的名稱,學會求比值。

2、在引導學生知識的發現和探究實踐中,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事物的能力。發展學生自主探究的意識,並從中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性。

教學重點:比的意義。

教學難點: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

教學過程:

一、回憶生活素材,導入新課。

師;生活中經常有同學説誰比誰高點,誰比誰矮點。也就是説我們要經常比較數量。師:我們學習的數學知識有很多是來源於生活。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估算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長、寬各大約是多少米?生:長大約是4米,寬大約是3米。師:你們根據這兩個數據,你能提出什麼問題呢?生1:黑板的面積是多少?

生2:黑板的周長是多少?

生3:長是寬的幾倍?板書:4÷1生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板書:1÷4

師:長是寬的幾倍,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是我們以前學過的用除法對黑板的長和寬進行比較,今天,我們要在此基礎上,來學習一種新的數學比較方法。(板書:比)

[評析]:著名的教育家布魯納曾經説過:探索是數學的生命線。導入新課時,教師能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採用教室裏的各種素材引入課題,不僅是學生感到數學知識的親切自然,而且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索意識。

二、充分感知,建構意義1、整理生活素材

師:如長是寬的幾倍,除了用4÷1來比較,還可以説成長和寬的比是4比1。(板書:4÷1=4:1)

寬是長的幾分之幾,除了用1÷4來比較,還可以説成什麼呢?(1÷4=1:4)師:同學們用剛才調查方法,説説教室各種事物還能得到什麼數據。你還能把它們用比的形式説一説嗎?

生1:我班男同學人數是32人,女同學人數是23人。男生與女生的比是32比21。生2:教室裏的窗户扇數是48扇,門的扇數是2扇。教室窗户扇數與門扇數的比是48比2。生3:教室的長大約是9米,寬大約是6米。教室長與寬的比是9比6。學生可以説出許許多多的數據。(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後陸續彙報。)

2、再次回憶生活素材,學習新課。師:同學們再仔細觀察教室裏面還有哪些勞動工具,你平常留意過它們的價格與把數有什麼關係嗎。我們請兩位同學去數一數掃帚的把數,也請全班同學想想每把掃帚要多少錢。根據這些數據你能提什麼出什麼問題?生:教室裏有23把掃帚,從街上買回來要46元錢。生:掃帚總錢數與掃帚把數的比是46比23。(板書:46:23)師:同學們真是聰明,請比較黑板上的最後一組比與前面的幾組比在數量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前面的比是同一種數量相比較,最後一組比是不同的數量相比較。生:這些相比的數都是隻有兩個數。師:相同的數量可以進行比較,不同的數量也可以進行比較。相比的數最少要有兩個。師:同學們還能説説生活中還有哪些數的比是不同的數相比,請同學們多多舉例説明。生:車輛行駛的路程與時間,工作總量與工作時間。等等數據的比都是不同數量的比。生可以舉出很多的例子。師:請同學們認真觀察黑板是這些數的比是怎麼得出來的。誰能説説什麼是比?生;這些比都是從兩個數相除引出來的,兩個數相除又叫做兩個數的比。(板書比的定義)師:比是由除法變成的,由於除法的除數不能為零,比的哪一項不能為零呢?請同學們討論。

3、練習:判斷下面各題是否正確,並説明理由。⑴比的前項是0,後項是1。⑵比的前項是1,後項是0。⑶比的前項和後項都是0。

學習比的寫法:師:你們學會了比的意義,那麼比是怎樣寫的呢?我們來學習比的寫法。請學生自學課本上比的寫法。請學生上黑板板書比的各部分名稱。師;比是由兩個數相除得到的,那麼我們可以怎樣去求比值呢?生;用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這就是求比值的方法。師:我可以告訴大家它是一個比。比有時也可以用分數形式表示,如:9:6也可以寫成9比6。在這裏它不是一個數,是一個比。

師:從這道題你能發現比值的取值範圍嗎?

生:比值可以是整數,可以是小數,但更多形式是分數。

4、練習①説出下面每個比的前項和後項,並説出比值。

(生積極思考,踴躍回答)師:比除了可以寫成這種形式外,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板書:1:4=),請同學們讀一讀。特別注意分數形式的比。

[評析]:在這個環節的教學中,教師能採用學生熟悉的事物進行探究,在分析比較中抽象概括出比的意義。同時,教師加強了引導,學生則採用了討論法、讀書自學法來進行探究學習。多種機會的創設,為學生提供了表現自己的機會,也為學生提供了多層次、多規則發展的機會,有助於學生創新能力的提高。

5、比與除法、分數的聯繫:①比與除法的聯繫:師:請同學仔細觀察比與除法有什麼聯繫?同桌討論。並填寫下表:

比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除法

分數

②比與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師:請同學們自學課本。同桌討論。生自學課本,並完成上表。師:可能有的同學發現了三者並不一樣,比是表示兩數的關係,除法是一種運算,分數是代表一個數的。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比的意義後,為了區別數學中的“比”和體育比賽中的“比”的不同,我運用學生活動中常使用的小遊戲“錘子、剪子、布”,雖然遊戲時間很短,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師:下面請大家來做一個遊戲,“錘子、剪子、布”好嗎?要求是兩人一組,賽四局,然後彙報比分情況。

(學生情緒高漲,一分鐘後陸續彙報。)

生1:(很高興)四局比賽我贏了,4比0。

生2:我和同伴打平局2比2。

生3:我和同桌的比賽結果是2比3。

……

師板書:4:02:32:20:43:1

生:老師,比的後項不能為0,這裏為什麼是0呢?

生:比賽中的比和我們今天學的比一樣嗎?

生:這個2:2可以化簡比嗎?

(沒等我組織學生討論,就有學生站了起來。)

生:2:2只表示雙方各得二分,不表示相除關係,不可以化簡。

生:4:0表示對方得0分。

……

師:對!説得好。這是比賽中的一種計分形式,目的是讓觀眾看清兩隊得分情況。

生(楊崇俊):足球比賽的計分也有幾比幾,但它與今天學的比的意義不同。體育比賽中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結果,而我們數學裏的比是表示兩個數的關係。

[評析]:在本節教學中,我採用了“小遊戲”,讓學生身臨其境,在他們感興趣的條件下理解“比”的意義。在活動中,學生不是聽眾,而是參與者,他們可以獲得許多不同的感受,並隨時提出不同的質疑,無論是質疑還是得到的啟迪都是最大的收穫,可以説是小小的成功。

因此,教師精心創設探索、操作實踐的情境,對學生創新思維的發展至關重要。在今後的教學中,要讓學生真切體驗、領悟、發現,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創造潛能,讓課堂中的每一分鐘都有滿分的收穫。

三、鞏固練習:

①、蘋果是梨的,蘋果與梨的比是():()

②、我班的男生是女生的1倍,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女生人數與男生人數的比是():()

③、400千克與0.2噸的比是():()(能直接説出比嗎?為什麼)強調不同單位名稱不能直接相比。

④開放題:選擇合適的數量組成比

我校共有學生780人,教師38人,本學期中平均每個學生獲得優點卡3張,五年級有學生170人,本學期共獲得優點卡560張,其中五(1)班有男生20人,平均每人獲得優點卡3.5張。

學生回答後講評。

[評析]:數學教育家波利亞指出:學習任何知識的最佳途徑是自己去發現。因為這種發現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內在規律、性質和聯繫。對於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聯繫,採用同桌討論學習、自學的方法,讓他們交流、啟發,實現有模糊到清晰的過程,正是讓學生充分展現自己思維的過程。最後一個開放題的設計,注意聯繫了我校的特色建設,讓學生在“再創造”的過程中鞏固新知,創新思維。

四、小結歸納,應用拓展

全課小結: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想想今天這節課有什麼收穫?還有什麼疑惑?把你的收穫説給你的好朋友聽,相互評價一下,學得怎麼樣?如果有什麼疑惑,説給大家聽,我們一起想辦法解決。好不好?

[評析]: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要讓學生認識到現實生活中藴含着的大量的數學信息、數學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結尾部分重點讓學生對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進行有序地梳理,並且幫助老師解決難題,使學生對所學的內容進行了拓展。同時在相互的評價中,使每個學生進一步體驗數學學習的成功感。

課後反思:

《比的意義》是學生初次接觸比的知識的第一個內容。能否透徹理解比的意義,對於比其他知識的學習,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説這節內容在整個比的知識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並且《比的意義》中包含的知識點比較多,如:比的意義、比的表示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稱、比值的求法、比與除法和分數之間的聯繫和區別、比的後項不可為零。如何把這麼多的知識,通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發現並解決?多個知識點緊促而成功的串聯是我課前備課中的一個主體思想。因此入課時,引導學生通過對教室裏黑板長與寬的比較,引出“比”來,讓學生感受比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這也是我們課題思想的一個體現。接下來每個知識點的教學,始終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在不斷髮現問題——解決問題——又發現問題的螺旋式上升過程中進行。每一個知識點的出現和解決不是程序式的,而是抓住學生回答中出現的問題展開教學。教師在不是被學生牽着走,而是讓學生自己走。遊戲和練習題都體現了開放性。這都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本課重點、難點都得到了突破,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完成了豐富的教學內容。

比的意義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方程的意義,知道等式和方程之間的關係,並能進行辨析。

2、使學生會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正確區分等式和方程這組概念。

教學準備:簡易天平、法碼、水筆、橡皮泥、紙條、白紙、磁鐵。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

同學們,你們平時喜歡幹什麼?你們喜歡玩嗎?喜歡的請舉手?

這麼多人喜歡玩,老師想問這麼多同學中有人玩過玩過蹺蹺板嗎?玩過的請舉手,誰來説説玩蹺蹺板時是怎樣的情景?(學生自由回答)

當兩邊的距離相等,重的一邊會把輕的一邊蹺起來,兩邊的重量相等,蹺蹺板就平衡。

二、新授

1、玩一玩

利用這種現象,科學家們設計出了天平,老師也自己做了一個簡易的天平。我們用它來玩一個類似於蹺蹺板的遊戲。好不好?

誰想上來玩?

請你在左邊放一個20克的法碼,右邊放一個50克的法碼,這時天平怎麼樣?(右邊的把左邊的蹺起來了),在左邊再放一個20克的法碼,這時天平怎麼樣?(右邊的把左邊的蹺起來了,説明右邊的'重量比左邊的重),

你能用一個數學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用水筆板書:20+20<50)

再在左邊放一個10克的法碼,這時天平怎麼樣?(平衡了)

你能也用一個式子來表示這時候的現象嗎?(板書:20×20+10=50。學生説加法,則説兩個20相加還可用[用水筆板書:]

看來我們還可以用式子來表示天平的平衡情況,你們想不想親自來玩一玩?

老師為你們每一個學習小組也準備了一架簡易天平,還有一些法碼,以及兩塊橡皮泥,大家可以利用這些工具,或者利用你們身邊一些比較輕的物體,如橡皮、小刀等,來玩一玩,然後把你們玩的時候看到的現象用式子表示出來,好不好?

給你們5分鐘的時間,比一比哪個小組又快又好。

哪個小組把自己所寫的式子拿上來展示出來。

(有不一樣的都可以拿上來)

2、分類

你們對這些式子滿意嗎?

大家寫出了這麼多的式子,你能把這些式子按照一個統一的標準分類嗎?小組討論怎麼分?按照什麼樣的標準分?

誰來説説你們是按照什麼標準分的?

1、如果學生中有“是否含有未知數”(板書:含有未知數)“是否是等式”(板書:等式)這兩類的指名上黑板分,其餘的口頭交流。

2、把學生寫的式子分成兩堆,讓學生分]

師:按照不同的標準,有不同的結果。這一種分法,我們得到的這幾個式子是什麼式子?這一種分法,

師:你能把這一種再分成兩類嗎?怎麼分?指名板演。

你們發現了這一類式子有什麼特點?(揭示:含有未知數的等式)

象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我們把它叫做方程。這也是我們今天這堂課要學習的內容。出示課題。

3、理解概念

練習:你能舉一個方程的例子嗎?學生在本子上寫一個。

回憶一下,我們以前見過方程嗎,在哪見過?(學生展示交流)

4、鞏固概念

老師這兒也有幾個式子,它們是方程嗎?(用手勢表示,隨機讓學生説説為什麼)

通過這幾道題的練習,你對方程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1)未知數不一定用X表示。

(2)未知數不一定只有一個。

一個方程,必須具備哪些條件?

5、比較辨析

師: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叫方程,那麼方程和等式有什麼關係呢?

如果老師説,方程一定是等式。對嗎?(結合板書交流)

等式也一定是方程。(結合板書交流)

也就是説: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你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表示方等式和方程之間的關係嗎?

例如畫圖或者別的方式,小組合作,試一試。(用水筆畫在白紙上,字要寫得大些)

三、鞏固

師:同學們的圖非常形象地表示出了方程和等式之間的關係,

1、這些圖你能用方程來表示嗎?

2、看來同學們對今天學的知識掌握得不錯,用方程還可以表示生活中的一些數量之間的關係?

如:我班一共有多少人,男生有多少人?如果把女生的人數看成X,你會用方程來表示男女生人數與全班人數之間的關係嗎?

師:這裏還有一些有關我們學校的信息,誰來讀一讀。

3、新的謝橋中心國小,是蘇州市內佔地面積最大的國小之一。建築面積約25000平方米,3幢教學樓的建築面積一共約為19500平方米,平均每幢為c平方米,其它建築面積為m平方米。你能選擇其中一些信息列出方程來嗎?(同桌交流)

四、小結

學了這堂課你有什麼想説的嗎?你有什麼想對老師説的嗎?

比的意義教案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根據除法中商不變的性質和分數的基本性質,利用知識的遷移,領悟並理解比的'基本性質。

2、通過自主探究,掌握化簡比的方法並會化簡。

3、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理解比的基本性質,推導化簡比的方法正確化簡比。

教法:

引導探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談話導入,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常常要把兩個量進行比較。舉例説明,楊利偉在“神舟”五號飛船裏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2、提問:根據這些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1、學生按學習指南自學。

學習指南:根據題意可以怎樣表示長和寬的關係?

2、彙報自學情況

3、教師指導

長是寬的3/2倍,我們又可以把他們之間的關係説成長和寬的比是3比2;寬是長的2/3,我們又可以説成寬和長的比是2比3。

4、蘋果有4個,梨有5個。

提問:蘋果和梨的關係可以怎樣説?

儘量找學困生回答。

5、教師總結:剛剛我們比較了兩個同類的量,不僅兩個同類的量可以用比表示,而且不同的兩個量也可以用比來表示。

6、學生舉例。

請學生舉出一個可以用比表示兩個數量之間關係的例子,儘可能讓學生多舉例子。

學生互相討論後,再指名回答。

7、指導學生自學教材後,説説比的含義。

板書課題:比的意義

3比2 3:2

2比3 2:3

100比2 100:2

兩個數相除又叫兩個數的比。

比的各部分名稱

15:10=15÷10=3/2

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教師重點指導:

(1)關於“比值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表示,有時也可能是整數”,你怎樣理解?

(2)比的後項為什麼不能為0?

比分數除法的聯繫與區別

三.課堂檢測:

1、完成教材第44頁“做一做”的第1、2題。

2、完成教材第47頁練習十一的第1——3題。

四.小結:

談一談本節課的收穫。

比的意義教案 篇四

課題:

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鑑賞及其意義

課時:

一課時

課型:

理論欣賞課 高中美術教案: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鑑賞及其意義

教材分析:

本課高中美術教案:培養審美的眼睛——美術鑑賞及其意義是關於美術欣賞

理論知識的第一課。美術欣賞,是欣賞者對美術作品進行知覺、感受、體會和解

釋、評價的複雜的心理活動過程,在欣賞過程中,欣賞者的欣賞能力和知識素養

往往直接影響到欣賞活動的質量,而掌握美術理論知識能有效的提高欣賞質量。

教學目標:

本課作為高中整個美術鑑賞教學的開篇,對後面的教學具有指導意義。通過本課的教學,使學生初步瞭解什麼是美術鑑賞、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和特徵,以及學習美術鑑賞有什麼意義,由此掌握美術鑑賞的方法,培養學生“審美的眼睛”。

教學過程:

本課主要包括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從現代人的全面發展出發,指出培養審美的眼睛是現代人全面發展的需要,而美術鑑賞則是培養審美的眼睛的必要途徑。

第二部分“什麼是美術鑑賞”,先從對身處天安門廣場的感受和對天安門的認知中,説明美術鑑賞並不神祕,而是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並由此引出美術鑑賞的問題。然後再從具體的美術作品入手,以中國唐代畫家的中國畫《搗練圖》和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為例,簡單介紹了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或方法,由此導入,進入概念分析,闡明什麼是美術鑑賞、其特性以及在美術鑑賞中被動接受與主動參與的關係等。這裏沒有涉及什麼是美術或什麼是藝術的問題,而是直接談什麼是美術鑑賞,這是因為美術或藝術的概念本身就十分複雜,它將涉及到更為複雜的專業知識,這對於學生的理解來説是困難的,也將影響本課的主題。更由於當代藝術已模糊了藝術與非藝術、藝術與生活的界限,“什麼是藝術”在學術界也是一個正處於爭論之中的問題,對於那些還沒有定論的問題我們只好在教學中暫時懸置起來。

第三部分“美術作品是如何分門別類的”,簡單介紹了美術的基本分類方法,這裏只列出了一個簡略的藝術分類,學生了解這些就可以了。但教師還應明白,在美術的六大分類——繪畫、雕塑、建築、設計、書法、攝影中,還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題材、內容等作更細緻的劃分。

第四部分“美術鑑賞有什麼意義”,以美術的三大功能為基礎,説明美術鑑賞不僅是對知識的學習,更重要的'是對培養學生認識世界的能力、審美的眼睛和健康的審美情趣以及未來的人生髮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的重點與難點:

本課教學的重點在於培養審美的眼睛,掌握美術鑑賞的一般方法,認識美術鑑賞對於個人未來人生髮展的重要價值和意義。

本課教學難點,主要是如何結合實例講清美術的主要分類方法、美術鑑賞的概念和美術鑑賞的一般過程或方法。

課堂總結:

對於美術鑑賞是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並對我們的生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過對本課的學習,要學習自己通過對美術鑑賞的過程來學習及鑑賞。

作業佈置:

選取一件自己喜歡的美術名作,蒐集資料並作出總結,談談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比的意義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理解小數的意義,體會小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

2.會進行單名數和複名數單位之間的換算。

3.體會小數與分數之間的關係,會進行互化。

4.通過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通過探索單位換算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教學難點:

把單名數化成複名數。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

課時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師:(課件展示教材第4頁上面的圖)同學們好,咱們一起來看看這位小朋友在做什麼?(學生小聲議論:可能是在測量黑板的長度吧?)仔細觀察一下,你知道這位小朋友量出的黑板長度是多少少嗎?

生:學生邊觀察邊交流。師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在觀察過程中讓學生收集數據,探討並理解幾分米或幾釐米換算成以“米”作單位應怎樣表示,鼓勵學生想出不同的表示方法。

二、探討與交流:

1、學生彙報:黑板長2米,又多出36釐米。

師:這些數有什麼地方不一樣嗎?

生:數的單位不一樣。

師:單位不同,計量起來不方便,那咱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

生:把這些數據的單位換算成統一的。

師:你認為換算成哪個單位來計量更合適呢?

生:我覺得換算寫成以“米”為單位比較合適(也有同學説換算成以“分米”為單位比較合適)。

師:那咱們一起來討論一下如何用“米”來表示黑板的長度吧。

2、活動要求:

(1)要求學生分組討論把以“釐米”作單位的數換算成以“米”作單位的數應該怎樣操作。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

(2)彙報結果: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説出自己的想法。

生:因為1米=100釐米,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36釐米就是36份,就是100(36)米,如果用小數表示就是0.36米。所以黑板的長度就可以表示為2.36米。

師:(歸納)把1米平均分成10份,1份或幾份可以用一位小數表示;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1份或幾份可以用兩位小數表示······

(1)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

(2)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

設計意圖:進一步使學生掌握以“分米”“釐米”作單位的數換算成以“米”作單位的數,可以用小數表示。

三、探討與延伸

師:剛才咱們學習了長度單位的一種表示方法,那麼,鵪鶉蛋和鴕鳥蛋的質量又如何表示呢?(師出示圖片課件,生思考回答)

生:可以用克與千克來表示。

師:稱量質量較小的物體一般用克作單位,稱量質量較大的物體一般用千克作單位。那麼如何用千克來表示鵪鶉蛋和鴕鳥蛋的質量呢?

生1:鵪鶉蛋的質量是12克= 1000(12)千克=0.012千克。

生2:鴕鳥蛋的質量是先把500克用千克表示出來再加上原來的的1千克。500克=1000(500)千克=0.5千克,鴕鳥蛋重0.5千克+1千克=1.5千克。

師:(歸納)把1千克平均分成1000份,1份或幾份可以用三位小數表示,也就是説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同學們通過思考,懂得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質量,大家表現得都很好。用小數表示物體的質量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所以,大家都應該熟練掌握。

設計意圖:結合情境圖,讓學生明白由低級單位數化成高級單位數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

四、生活與應用:

師:為了能更好的熟悉低級單位和高級單位數之間的互化,咱們現在做個活動,前後位的同學相互合作,通過目視估算出對方的身高和體重。

活動要求:

1、目測估算出的結果要儘可能的接近事實。

2、把身高轉換成以米為單位的數,體重轉換成以千克為單位的數。

3、與其他同學互相交流,選出較為準確的數據,彙報給老師。

生:(認真估測、交流並彙報)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發現生活中更多的數學信息。

五、鞏固練習:

1、師:咱們先看一看這個表格,哪位同學願意來填一填?(師出示教材第5頁“練一練”第一題課件)

學生紛紛舉手搶答。師給予評議。

2、師:(出示課件“練一練”第二題。)同學們知道圖片上的這隻鳥叫什麼名字嗎?它是世界上飛的最快的鳥?叫軍艦鳥。大家認真讀題後,自己獨立完成有關軍艦鳥的數學信息。

六、總結:這節課咱們學習了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換算的方法,其他的數量單位也是可以換算的。生活中,很多時候都需要進行單位換算,你可以與同學一起去找一找。

七、作業:教材第5頁第4題。

八、板書設計:

36釐米=0.36米

12克=0.012千克

500克=0.5千克

九、後記

這節課的內容主要是要求學生會把低級單位的數轉化為高級單位的數,會進行單名數和複名數的互化。在單位換算方面,特別是在小數意義的基礎上理解單位換算,相對孩子們來説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對於這部分知識,只是要求孩子們重在理解,掌握方法。

在備課時,我就考慮到由於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小數的接觸不是很多,小數的意義又具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性,怎樣在教學中找出孩子們生活與這一數學知識的契合點,讓他們能自然地融入到學習中去,作了詳細地分析。由於孩子們的接受能力有所不同,在教學中我對問題的設置與教材略有變化。我認為這樣學生學習起來比較順暢。

教學內容: 篇六

九年義務教育五年制國小(人教版)教科書第61—62頁及練習十七的第1---4題。

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義,學會比的讀法、寫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稱及求比值的方法。

2、經歷探索比與分數、除法之間關係的過程,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把握比的意義的本質。

3、在自主學習中,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學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

教學重點:理解比的意義以及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

教學難點:理解比與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明確比與比值的區別。

教學準備:課件,學具。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課題

1、課件出示:2003年10月15日,我國第一艘載人飛船“神舟”五號順利升空。在太空中,執行此次任務的航天員楊利偉在飛船裏向人們展示了聯合國旗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

教師提問:這就是楊利偉展示的兩面旗,它們的長都是15cm,寬都是10cm。比較它們長和寬的關係,你能提出怎樣的數學問題?

預設情況:

(1)長比寬多多少釐米?15-10;

(2)寬比長少多少釐米?15-10;

(3)長是寬的多少倍?15÷10;

(4)寬是長的幾分之幾?10÷15。

2、揭題:今天我們將進一步研究這種倍數關係,它除了用除法表示外,還可以用一種新的數學方法──“比”來表示。(板書課題:比的意義)

【設計意圖】利用“神舟”五號升空這一現實素材自然地引出“比”,一方面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另一方面可適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二、探究新知,理解比的意義

(一)同類量的比

師:剛才我們用“15÷10”表示長是寬的多少倍,可以説成長和寬的比是15比10,記作15:10。那麼,10÷15表示寬是長的幾分之幾,怎樣用比表示它們的關係呢?(可以説成寬和長的比是10比15,記作10:15。)

師:想一想15比10和10比15一樣嗎?它們有什麼不同?(引導學生理解比的前項、後項所表示的意義不同。)

(二)不同類量的比

課件出示:“神舟”五號進入運行軌道後,在距地350km的高空作圓周運動,平均90分鐘繞地球一週,大約運行42252km。那麼飛船進入軌道後平均每分鐘飛行多少千米?

1、讀題理解題意,説説知道了哪些信息?

2、獨立解答,説清解題思路。(速度可以用“路程÷時間”表示。)

3、嘗試用比表示路程和時間的關係。(路程和時間的比是42252比90,記作42252:90。)

(三)比較分析

1、觀察比較。

師:觀察這三個比,説説它們有什麼聯繫與區別?(引導學生髮現這三個比都表示相除的關係,但前兩個比中兩個量都表示長度,相比的兩個量是同類量;第三個比中的兩個量,一個表示路程,一個表示時間,是不同類量,不同類量的比可以表示一個新的量。)

師:想一想,路程與時間的比可以表示哪個量?(速度)

2、歸納:什麼叫比?(板書:兩個數的比表示兩個數相除。)

【設計意圖】在比較分析中讓學生進一步感受“比”和除法的聯繫,加深對同類量與不同類量比的意義的理解,對比的概念形成較為清晰的認識。

三、自主學習,加深認識

(一)深化理解

1、自學比的相關知識。

學生自學教材第49頁“做一做”之前的內容,思考以下問題:比各部分的名稱是什麼?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

2、彙報交流。

(1)比各部分的名稱。

課件出示:15:10=15÷10=

,讓學生説出比的各部分名稱。(板書:前項、比號、後項、比值。)

(2)比值的意義。

師:怎樣求一個比的比值呢?(比的前項除以比的後項所得的商就是比值。)

(3)練習:求出下列各比的比值:

3:5;0.4:0.16;

:8。

師:比和比值有什麼區別?(引導學生小結:比表示一種關係,而比值是一個數,通常用分數表示,也可以用小數或整數表示。)

【設計意圖】自主學習也是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重要途徑。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引導學生在抽象概括出比的意義的基礎上自主學習比的相關知識,促進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

(二)溝通聯繫

1、師:同桌討論一下,比與除法、分數之間有什麼聯繫?比的前項、後項和比值分別相當於分數和除法算式中的什麼?比的後項可以是0嗎?

討論後根據學生交流反饋填寫下表:

聯繫

區別

前項

:(比號)

後項

比值

一種關係

除法

被除數

÷(除號)

除數

一種運算

分數

分子

—(分數線)

分母

分數值

一個數

2、請嘗試用字母表示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內在聯繫。

板書:。

師:根據分數與除法的關係,兩個數的比還可以寫成分數形式。如15:10也可以寫成,仍讀作“15比10”。

3、師:足球比賽中的比分3:0與我們今天學習的比一樣嗎?(引導學生理解:各類比賽中的比不是我們這節課學習的比,它只是一種計分形式,是比較大小的,是相差關係,不是相除關係。)

【設計意圖】在討論交流中,教師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比和除法、分數之間的聯繫與區別,體會數學知識間的內在聯繫。

四、鞏固知識,應用拓展

1.P49“做一做”第1題。

(1)出示課件,讓學生根據條件和要求寫出比並求出比值。反饋交流時,讓學生説説兩個相比的量是同類量嗎?並説説有什麼發現?(發現是同類量的比,這兩個比的比值相等。)

(2)提問:小敏所花的錢數和練習本數之比是():(),比值是()。

請學生思考這兩個比的量是同類量嗎?比值表示什麼意思?(所花錢數和練習本數是不同類的量,比值表示單價。)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情境幫助學生鞏固比的概念,為以後學習比例打下基礎。

2.P49“做一做”第2題。

學生獨立完成。反饋時,説説未知的前項或後項是怎樣求出的。(引導學生根據比與除法的關係求出未知的前項或後項,歸納一般方法:前項=比值×後項;後項=前項÷比值。)

【設計意圖】通過練習,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比和除法的關係,學會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

3、練習十一第1題。

(1)請學生獨立完成,反饋交流時引導學生明確比的前項、後項是有順序的,前項、後項所表示的量與數據之間必須一一對應;第(3)題請學生説説比值的具體含義是什麼。(表示平均每人制作的模型數量。)

(2)提問:你還可以寫出哪幾個比?説出它們的具體含義。(引導學生説出多個量的比。)

【設計意圖】在具體情境中,教師充分挖掘習題資源,引導學生從量與量的關係這一角度去認識比,明確兩個量(多個量)的比表示的是它們之間的倍數關係,進一步加深對比的意義的理解,深化對比的認識。

五、回顧總結,交流收穫

師:説説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或問題?

【設計意圖】通過回顧,理順各個知識點,讓學生明確學習了什麼內容,反思自己知識掌握情況。

教學目標: 篇八

1.通過教師的講解及學生的觀察、思考、討論、自學等活動,使學生理解比的意義,掌握比各部分名稱,理解比和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

2.通過教學比和分數、除法的關係,初步滲透事物是普遍聯繫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比的意義優秀教學設計 篇九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比的意義、基本性質,能正確迅速地化簡比和求比值;

(2)進一步理清比與分數、比與除法的關係。

2、能力目標:通過教師引導整理知識框架,提高學習的系統性,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等自我梳理能力,加強生與生之間的合作學習能力和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3、情感目標:在複習活動中讓學生體驗數學與生活實際的密切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激發學生成功學習數學和自信心和創新意識,滲透事物間是相互聯繫的辯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進一步掌握比的意義、基本性質及比同分數、除法之間的關係,能正確迅速地化簡比和求比值。

教學難點:知識間的疏理、溝通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複習有關比和比例的知識。(板書課題:比和比例)

二、歸納整理

1、複習比的意義,比的意義主要應用在哪裏?

練習:(求比值)16:12

2、複習比與除法、分數的關係。

你能説一説比與除法和分數有什麼聯繫和區別嗎?

(1)如果用a和b分別表示比的前後項,你能用字母表示出比、除法和分數的關係嗎?。指名學生口答寫出的等式。

板書:a:b=a÷b=a/b(b≠0)

讓學生説明為什麼b≠0?(0不能作除數,沒有意義)

練習:12÷( )=4/9=16:( )=( )

7:14=( )÷28=35/( )=( )

3、複習比的基本性質。

(1)什麼是比的基本性質?

(2)比的基本性質有什麼應用嗎?(板書:化簡比)

(3)練習:4:1.8

指名兩人板演,其餘學生做在練習本上。集體訂正。追問:我們是按怎樣的方法化簡比的?

提問:運用比的基本性質,把比的前項和後項同時乘或者除以一個不為0的數,化簡的結果是一個什麼?(還是一個比)

強調:要化成最簡整數比,也就是前項和後項一定是整數並且要互質,

4、比較求比值和化簡比。

引導比較。

現在請同學們把剛才求比值和現在的化簡比來比較一下,它們各自的依據和方法有什麼區別,結果有什麼區別?(根據學生的回答,整理成書上的對比表。強調兩者在解答的根據、方法和表示的結果上的不同點。)

5、複習比例的意義和基本性質。

6、比例的基本性質有什麼應用?(解比例)

練習:

①解比例0.25:x=15:100

②判斷是否能組成比例

7、複習比的應用:在生活中比和比例的應用很廣泛,同學們看這兩道題:(按比例分配、解比例應用題)

三、課堂總結,評價自己

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復習了“比”的知識,通過複習,你有什麼收穫?

比的意義教案 篇十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使學生理解方程的含義,知道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2、培養學生概括、歸納的能力。

教學重點:會根據題意列方程。

教學難點:理解方程的含義。

教學過程:

一、教學例1

出示例1圖,提出要求:你能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學生在本子上寫。

指名回答,板書:50+50=100

含有等號的式子叫等式,它表示等號兩邊的結果是相等的。

二、教學例2

學生自學

要求:1、學生在書上獨立填寫,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的質量關係。

2、小組同學交流四道算式,最後達成統一認識: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根據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這4道算式。

3、把這4道算式分成兩類,可以怎樣分,先獨立思考後再小組

內交流,要説出理由。

學生可能會這樣分:

第一種:

X+50>100 X+50=100

X+50<100 X+X=100

第二種:

X+50>100 X+X=100

X+50<100

X+50=100

引導學生理解第一種分法:

你為什麼這樣分,説説你的想法。

小結:像右邊的式子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學習的方程,請同學們在書上找到什麼是方程,讀一讀,不理解的和同桌交流。

指名學生説,教師板書: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

提問:你覺得這句話裏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那X+50>100 、X+50<100為什麼不是方程呢?

提問:那等式和方程有什麼關係呢,在小組裏交流。

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三、完成“試一試”、“練一練”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訂正時圍繞“含有未知數的等式”進一步理解方程的含義

四、課堂作業:練習一的1、2、3。

板書: 方程的初步認識

X+50=100

X+X=100

像X+50=150、2X=200這樣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