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散步》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欄目: 教育教學方案 / 發佈於: / 人氣:7.79K

《散步》精品教案(新版多篇)

《散步》優秀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悟課文內容,通過比較閲讀提高審美情趣。

2、過程和方法:學習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揣摩語句。

【課前準備】

學生:強調課文預習,自讀課文,圈點生字詞。勾畫出文中不理解的句子,提出疑難問題。

教師:準備課前説話訓練的資料(尊老愛幼的故事),安排學生作準備。

【教學內容】

1、整體感悟課文內容。

2、培養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教學設計】

一、導入

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我們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也體現着人世間美好的情感──親情。其實,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一直都沐浴着親情。哪位同學能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你都感受到了哪些親情?(學生舉例回答,教師予以肯定)像在日常生活中全家人一起吃飯、看電視、聊天,等等。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平常的小事,也能體現出濃濃的親情。《散步》這篇課文就為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感人的故事。

二、感知課文內容

1、檢查生字詞。

2、教師可配樂範讀課文,學生體驗作品的語感和情感。

3、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或仿讀)要求:正確、流利、有感情。

4、帶問題朗讀課文。

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

1、課文寫了哪幾個人物?主人公是誰?

2、在散步過程中發生了什麼事?請你用自己的語言概括。(用文中的語言也可以)

三、交流感受,把握作者的感情

出示問題:讀了這篇文章,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請幾位同學談談個人的感受。

肯定個性化的發現。(這問題比較寬泛,目的是希望學生能注童個體的體驗。)

進一步研究文本:作者表達的感情是什麼?(回到文本研究,文本本身始終是研究的主要對象,這一個環節也是探究本課語言特點的思維中國)

總結:散步是日常生活,既輕鬆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在作者筆下變得那麼重要。作者從中三、小組合作學習,自主探究 。

四、小組學習,圈畫交流

出示要求:在前面學生自己閲讀、發現的基礎上,圈畫後面幾節文字中比較特殊的句式與詞語,進一步探究語言。

(小組活動,全員參與,教師適當幫助有疑問的小組,到一定時候教師要提醒小組及時總結,準備交流。這一階段也可以將文章分成幾部分,分別交給不同的學習小組探討,這樣有利於深入推敲每一部分文字。)

五、班級交流,共享發現

每個小組派代表把最重要的發現與全班共享擇一個句子、一個詞語。

可能有的句子與詞語:

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

我的母親老了,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就是整個世界。

太遲、總算、熬、分歧、委屈、水波粼粼、慢慢地、穩穩地、仔細

教師在交流中適當引導。

(分享學生的發現有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與興趣,把學習的樂趣、發現的樂趣還給學生。教學目標的真正達成在於學生自主的發現與交流中。)

六、拓展,展開想像

體驗感受一下,假如你是文中的我,毫不猶豫地依從了兒子走小路,那麼,母親會怎樣想?

學生四人小組交流,在班裏談感受。

(過渡)看似不起眼的小事,如果處理不得當,就會產生家庭矛盾。通過這件事情,你悟出了什麼道理?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教師小結:不管做什麼事情應先考慮老人的感受,先照顧他們。他們辛苦了一輩子,不容易。之中的我決定順從母親而委屈孩子,原則是一個孝字。當上有老,下有小,兩頭無法兼顧時,應該顧老的一頭。這正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體現。(過渡)設想一下:晚飯後,全家人在一起看電視,爺爺奶奶喜歡看戲曲節目,爸爸媽媽喜歡看時事報道,你喜歡看動畫片,而遙控器在你的手中,你該怎麼辦?

學生討論歸納:教師對於學生的回答要給予肯定和完善,並希望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繼續遵循這個道德準則。

(過渡)文中的我做得很好,尊敬母親走大路,母親同時也為兒子解決了這個難題,改變主意,走小路。你從中感受到什麼?

1、我們可以感受到母親對小孫子的什麼感情?

2、作者為我們展示了什麼樣的家庭?

3、分別用兩個字概括出母親、妻子、我是什麼樣的人?

學生四人小組討論交流(鼓勵學生各抒己見,言之成理即可)。

重點研讀:

(過渡):我和妻子是如何揹着母親、兒子走過那條小路的?為什麼説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請同學們齊讀課文最後一段,體會這段話的深刻含義。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探討一下説説你對這段話的理解。

(這部分討論旨在讓學生自主探究,通過交流合作,最終挖掘出課文主旨。對於學生的討論和作答,教師應鼓勵、肯定,積極引導,適時點拔。)

教師小結:文中我和妻子就代表着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既要贍養老人,又要撫養孩子,肩負着承前啟後的責任,體現了我對生活的一種責任感、使命感。整個世界也就是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組成。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乃至全世界又何嘗不是這樣?所以説背起的是整個世界。這樣大詞小用,透露出作者大有深意,他想説的意思,超出了事情本身。我背母親,妻背兒子,從表面上看,我害怕他們摔着,其實也就是對老的尊敬,對小的愛護。作者在字裏行間流露出一種對生活的熱愛,對生命的珍愛,生命就像一隻永不熄滅的火炬一代一代往下傳遞。

(這部分是對課文的咀嚼和消化階段,也是學生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最佳時機,所以教師要充分信任學生,用暗示等方式鼓勵學生,適時啟發。儘可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喜悦。)重點研讀後,全班學生齊聲朗讀最後一段。

七、比較閲讀

請同學們速讀課後短文《三代》,思考問題:

1、這篇短文寫了什麼事?

2、《三代人》、《散步》相互比較,哪個故事更感動你,説説你的理由?

教師引導:學生讀後,小組交流,教師鼓勵,並因勢引導:編者為何把《散步》作為本文的範文呢?肯定《散步》有比《三代》更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我們可以把兩篇文章通過比較,體會《散步》寫的精彩之處,可以從語言、寫作方法等進行比較。(學生答案會多種多樣,所以要求學生舉例説明緣由,只要説得有道理即可。)

學生討論交流,教師歸納:

1、《散步》比《三代》多一些景色描寫。文中有兩處對初春的描寫,這段描寫在全文中起到襯托的作用。第一處是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大塊小塊的新綠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新綠、嫩芽、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氣息的透露,它顯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機,這是對生命的高歌,對生命的禮讚。第三處描寫母親所望到的小路遠處景物:金色的菜花,整齊的桑樹,水波粼粼的魚塘。這些都寫出春的氣息,春天在召喚,生命在呼喚。字裏行間留露的正是一種對生活的酷愛,對生命的珍愛。

2、在散步中兩兩對稱的句子很多。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子順,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等。作者運用對稱的句子,互相映襯,使我們讀起來很有情趣。語言樸實,但藴含着豐富的思想內涵。

3、以小見大的寫法:通過描寫生活中的小事情散步,反映出尊老愛幼這個社會大主題。

教師小結:同學們通過比較閲讀,能夠初步對文章進行鑑賞,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寫作中,嘗試運用這幾種寫作方法,一定會給你的文章增添光彩。

反思:通過本節課的學習,都學到了什麼?在思想上感悟到什麼?

提示: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總結:我們學習這篇文章,就是想讓同學們懂得家庭成員之間要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這樣才能使你的家庭穩定、幸福!同時也讓我們珍愛親情,珍愛生命!最後我們一起唱首歌,來感受這人間最美好的感情──親情。教師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學生齊唱。

小結:《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以,在這節課上學生的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得到潛移默化地薰陶感染。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也給學生理解課文豐富的內涵提供了學習的廣泛空間。引導學生品味揣摩語言,也增強了語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

【板書設計】

散步

莫懷戚

母親 走大路 ↑承上

散步 分歧→{我 妻子 責任重大→使命感

兒子 走小路 ↓啟下

《散步》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瞭解課文內容,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習習慣;

3、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教學重點:

1、學習優美語言;

2、培養學生尊老愛幼,珍愛親情的情感。

課型:

朗讀、討論、探究課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語:

1、我愛我的家,愛是吃飯時媽媽埋在奶奶碗裏荷包蛋;愛是撒謊時爸爸的諄諄教導;愛是奶奶留給我的那塊蛋糕;愛不求房子比人大,只求親情似海深!今天學習了散步之後,你就會深深體會到這一點。

2、檢查預習:

①師:談你通過預習知道了什麼?(師給予鼓勵)

②出示投影,簡介作者。

莫懷戚:男,1951年出生,重慶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有小説集《詩禮人家》、長篇小説《經典關係》、《透支時代》等。

二、學法指導

師:我們學習一篇文章,通常用什麼方法?

生:個別回答,

師生總結:閲讀(掃清文字障礙);理解(瞭解課文內容);品味(體會精彩語言);延伸(談談你的感悟)。

三、朗讀指導:

1、生自由讀,討論:怎樣讀這篇文章?

2、彙報

3、師生共同總結:

讀準字音,讀準停頓,讀出感情

感情基調歡愉而深沉。把握“我”這個人物,

做到讀時語氣温和,親切莊重;

語調平穩,聲音不宜過高或過低

4、指名朗讀、全班互評。

四、瞭解課文內容

1、自由讀:(討論)

①文中有哪些人物?講了什麼內容?

總結:幼小的生命

成熟的生命

衰老的生命

②你認為一家人和睦相處最關鍵的人物是誰,為什麼?

生個別回答後總結:

“我”是這個家庭中的關鍵人物,因為“一切都取決於我”,這個家之所以和睦,就是因為我善待老人,愛護孩子。

五、品味語言美

師: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恰切,最生動,最形象,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內容,並加以評析。

師舉例説明

母親要走大路,大路平順;

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把兩個事物集中在一起説,互相映襯,為求對稱,很有情趣。

子:小組討論,個別回答。

共同總結:

美在文中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美在文章對稱句的運用

美在“小傢伙”的話表現出它天真可愛

美在用生活的細節中表達出了一定的道理

美在用生活的細節表達出了真愛

美在結尾段表現出家庭的幸福、温馨

六、談感悟:

師:家庭生活中的任何一個細節(如過生日、逛商店、吃飯、……),都體現了家人之間濃濃的親情,反映了生活之美。閲讀課文後,你能體驗到家庭生活中的濃濃親情嗎?

生:自由談。

七、小結:

你躺在那病牀上,是誰送熱茶?

你委曲淚水,是誰幫你擦?

你出門在外時,是誰在牽掛?

你學習進步時,是誰最高興?

平凡中藴藏着真愛,細節中滲透着親情與道理,讓我們一齊高唱“我愛我的家”!

八、作業佈置:

口頭作業:有感情地朗讀本文

書面作業:練習題二

實踐作業:用心發現自己家庭生活中的細節,寫一篇作文。

散步教案 篇三

【教材分析】

本文作者在寫作契機中談到:一是因為一家人散步這件事讓他感到了濃濃的親情;另一方面有感於同事——美國某漢學家對中國傳統美德“孝”的尊崇而讓自己產生的感慨:我們中國人丟掉的東西外國人卻在學習與繼承。由此想到以自己家庭的這次真實的“散步”為外延載體,而把“尊老愛幼”作為內涵藴積於小小的“分歧”之中,並設計“背”這一動作來強調作為中年一代的責任感與使命感。這一課的主題正是“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寫作理論的體現。

【設計思想】

這是一篇優美的散文,本文的主要特點應該是“以小見大”,是通過一件生活小事來反映出一個具有普遍意義的哲學思想和一種傳統的美德。因此,在確定課堂教學目標與教學重難點時,我依據作者寫作初衷,把“尊老愛幼”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作為教學的重點,把學習“以小見大”的寫法和清新優美的語言作為學習的難點,把本文當作家庭題材的學習範文。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反覆誦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所傳達的思想內涵,培養閲讀分析能力。

過程與方法:讀一讀、議一議,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進行課文研討。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文章中流淌着的濃濃的親情,培養自己的社會責任感,完成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傳承。

【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體會文章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具有象徵意義的關鍵語句及寫法特色、語言特色。

【課時安排】

本文屬課內自讀課文,安排一課時,課前安排預習。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找一會唱《讓愛住我家》的學生唱幾句,讓學生談談歌曲讓人感動的原因(親情)。由此導入課文。

(設計意圖:因為激發學習者的動機、興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強教育者及學習者的感情交流,是促進認知發展的支柱和動力。所以感人的歌曲,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感人的歌詞,使其感悟到親情的可貴,使學生在探討中與作者情感上產生溝通,從而更好地感悟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讓優秀學生範讀課文。其他學生聽讀,並利用工具書解決字詞,掃除閲讀障礙。

1、檢查閲讀效果:

⑴ 散步的人有哪些?

⑵ 散步的季節呢?

⑶ 散步的地點?

⑷ 散步中發生了什麼事情?

⑸ 結果如何?

(設計意圖:問題宜簡單,學習起步階段要儘量讓每個學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內容的目的是提醒學生初讀文章時應該關注的要點有哪些,也是讓不同程度的學生拉近距離,為下一步的學習活動提供一個共同的平台。)

三、精讀課文,合作探究:

探究點一:

產生分歧的原因是什麼?你又是怎樣理解這個結果的?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分歧的結果是“我”順從了母親,母親則順從了自己的孫子,這一結果充分顯示了“尊老愛幼”的傳統美德。“我”作為“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一代,恪守孝道,值得讚美;母親作為年邁的老人,卻不顧自己的身體,關心下一代成長,愛幼之情躍然紙上;妻子的無聲支持,其“賢惠”的品質也值得讚美,婆媳關係向來是家庭關係中比較敏感的一種關係,但在文中卻和諧而無聲地促成了一個美滿的家庭。

探究點二:

這篇文章難道僅僅是寫散步嗎?文章的最後一句: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有什麼深刻含義?

學生回答,

教師小結:一邊是風燭殘年的母親,一邊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我們的照顧和關心。所以從表面上看,這表現了中年人肩負着既要扶老又要攜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的意思看,這裏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 ,“母親”代表着過去,“兒子”代表着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藴更深刻。

四、再讀課文,研討賞析

《散步》這篇散文,從寫法上來講,以小見大,是一篇公認的美文。除了美在文章的立意、主旨外,就文章的文字本身來説,也有許多“美點”可尋。同學們可找出最喜歡的語句和段落大聲自由朗讀,進一步感受文章的美。

(讓學生明確,所謂“美點”,就是找出課文中自己認為寫得最生動最形象的,能給人強烈的美感、給人有力的感染、給人最自然的思想教育的地方。)

教師可先舉了一個例子:文章的開頭很美,美在開門見山,美在一開始就是“我們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個簡潔而富有詩意的鏡頭。

你們還能在文章中找到其他的“美點”嗎?

學生分組開始小組討論,然後進行全班交流。

學生的答案應該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美在對春景的生動描寫。

如1:“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些景物為人物增添了色彩,增添了生機和活力。)

如2:“那裏有金色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優美迷人的田園風光,一家人在此散步,感情和諧、景色宜人。)

(二)美在文章多處出現比較對稱、意藴豐富的語言,讀起來給人以美感。

如:“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

“我蹲下來,背起了母親;妻子也蹲下來,背起了兒子。”

(設計意圖:本環節讓學生在課文中尋找美點,就是引導學生學會尋找“美”的感覺、表達“美”的感受、增強“美”的判斷、注重“美”的咀嚼。以此培養學生一種閲讀習慣,拓寬學生觀察課文的角度與視點。

五、拓展延伸(視時間情況,選擇其中一個進行)

1、想想看,在家庭生活中,你與父母有過分歧嗎?當時你是怎麼處理的?學了這篇文章後,你覺得以後遇到類似的情況,你該怎樣做?(引導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教師及時鼓勵、表揚。培養學生健康的情感。)

2、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談談我們應如何來表達對父母、對親人的愛?

六、小結全文

同學們,散步這一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事兒,在作者筆下卻是別樣的温馨!生活中不缺乏美,只是缺乏一雙善於發現的眼睛;讓我們做個有心人,用心感受生活,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温馨!

七、作業設計

抓住你生活中的一點小事,寫一篇小文章,抒寫一下你與家人間的濃濃親情。

散步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

學生通過預習識記字詞,流利、生動的複述課文;通過 找—— 讀——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語言,對文本多角度的理解,感悟家庭的和諧幸福是每一個成員努力的結果。

教學重點與難點:

通過找——讀——品味的方法,揣度文本的語言,對文本進行多角度理解。

教學用具:

多媒體課件。課時安排: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學生聽音樂,看圖片)同學們,圖片中展現的是一幅很常見的生活場景,請你來描述一下你所看到的內容和感受?(學生會圍繞一家人在郊外散步去談感受。)今天,我們一起走入《散步》的旅程,領略這篇散文所帶來的和諧與美。

二、預習反饋,掃除文字障礙

1、給加點字注音 : 熬過 粼粼 分歧

多音字注音組詞 :散 背 翹

2、點評學生讀字詞。

三、整體感知:請學生看圖片,按照自己的理解,運用適當的聯想與想象來複述課文。

(學生複述過程中主要圍繞產生分歧的緣由及解決分歧的結果來複述。)

四、體悟文章:(這一環節重在使學生從文本出發,通過對語言文字的品味,多角度感悟課文)

1、請學生分別朗讀課文,注意揣度文中的語言,用一個詞或一句話來談談自己的感受,並説説為什麼。

2、學生進行換位思考,真正的走入情境,思考:如果你是文中的兒子,你會怎麼做?

(學生可能會從兒子或孫子這兩個人物形象出發,來闡釋自己的理解。)

3、文章題目“散步”是從文中主要事件的角度確定的,請學生帶着對文中人物形象的理解,換一個角度為本文重擬一個題目,並説説理由。

(學生可能會以“家”、“感動”、“三代”、“愛”……等答案回答,主要要表達家庭中的和睦温馨是每一個成員共同努力的結果,溝通、犧牲、責任與理解,互敬互愛、互相體貼才能創設其樂融融的和諧氛圍。)

教師評價學生的回答,綜合學生對文本多角度的理解,認識到貫穿散步始終的是一個“愛”的前提。

五、拓展實踐: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感悟,聯繫自己的生活實踐,談談自己家庭生活中平凡而感動的小事。

六、佈置作業:以“我愛我家”或“_______, 我想對你(您)説……”為題,寫一篇隨筆。

七、板書設計:

《散 步》

莫懷戚

慈愛的母親

散步教案 篇五

設計意圖:

標誌存在於日常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的便利。《綱要》中提出“應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誌和文字符號的興趣”,中班幼兒對周圍的生活環境有了初步的經驗積累,逐步萌發了關注周圍事物的興趣,有看簡單標誌的經驗。因此,我試圖通過本次活動引導幼兒關注標誌,知道標誌與人們生活的密切關係。

幼兒社會教育要避免枯燥説教,而應在生動的情境中潛移默化地感染和影響幼兒。本次活動,我選擇了作家五味太郎的《兔子先生去散步》這本故事書作為白板課件的藍本。這本故事書,畫面和情節雖然簡單,卻能像一魚三吃那樣一書多讀。一是可從社會領域的角度引導幼兒關注生活中的圖像符號,發現圖像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瞭解各種標誌的意義。其次,可從藝術的角度,讓孩子自己動手設計標誌。另外,也可從語言領域的角度進行詮釋,利用書中的標誌進行故事猜想、圖畫猜謎等。在對讀本進行仔細分析的基礎上,結合中班幼兒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以社會領域作為切入點,以故事情境為載體和線索進行教學活動設計。

活動目標:

1、藉助故事情境理解標誌,依情節線索大膽想象,設計相應標誌。

2、關注生活中的一些常見標誌,能看懂並按標誌的意義行動。

活動準備:

1、電腦、白板、視頻展台。

2、課件“兔子先生去散步”。

3、小圖卡人手一張,記號筆人手一支。

活動過程:

一、遊戲導入,激發興趣。以變魔術的形式在白板上點出標誌,引發幼兒猜測想象。

1、教師點出洞的標誌。

2、幼兒分別點出樓梯和兔子的標誌。師:這些圖形到底表示什麼意思呢?其實它們都藏在一個有趣的故事裏。

二、欣賞故事,理解標誌。教師邊講述故事《兔子先生去散步》邊逐幅出示畫面。

畫面一:小兔的家。師:這是誰的家?你是怎麼知道的?(教師點出小兔)兔子先生你好啊!外面的天氣真好,兔子先生想到外面去散散步。兔子先生出了門,走啊走啊!

畫面二:樓梯的標誌。師:兔子先生抬頭一看,這個圖形是什麼意思?它會告訴兔子先生前面有什麼?

畫面三:樓梯。師:真的是樓梯啊,兔子先生要怎樣走過去呢?要一個台階一個台階慢慢地往上走。兔子先生明白了,慢慢上了樓梯,走上了高高的土坡,開開心心地繼續往前走。

畫面四:橋的標誌。師:咦?這個圖形又是什麼意思?它會提醒兔子先生前面到了什麼地方?

畫面五:橋。師:這可是一座獨木橋,兔子先生好害怕呀,怎樣才能過去呢?我們一起來給兔子先生加加油。

畫面六:坑洞的標誌和坑洞。師:兔子先生小心翼翼地過了橋,抬起頭,挺起胸,很神氣地往前走。

畫面七:兔子先生掉到洞裏。師:天哪!怎麼回事?兔子先生心裏覺得怎麼樣?除了害怕,還會有什麼感覺?正當兔子先生着急又害怕的時候,它發現了什麼?(點擊出現門的標誌)它會告訴兔子先生什麼?誰來幫兔子先生找一找?兔子先生開心極了,趕緊打開門,跑了出去。

畫面八:門打開,兔子先生站在門外。師:兔子先生今天在散步的時候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標誌,你們認識嗎?故事裏的這些標誌告訴兔子先生前面到了哪兒,要注意些什麼。

三、創編故事,設計標誌

1、引導幼兒討論、創編故事情節。師:猜猜看兔子先生繼續往前走,它可能會走到哪裏去呢?(教師示範在白板上設計l~2個標誌,如小山、小河)

2、幼兒設計標誌。師:兔子先生還可能會走到哪兒去呢?每個小朋友都來設計一個標誌吧。

3、利用視頻展台共同討論交流標誌的意思,續編故事。師:猜猜這是什麼標誌?它會告訴兔子先生什麼?

四、討論交流,拓展經驗

1、引導幼兒討論交流生活中的標誌。師:今天兔子先生去散步的時候看到了許多有用的標誌,那我們小朋友平時都看到過哪些標誌呢?

2、觀看圖片,梳理經驗。

第一幅:人行橫道、紅綠燈(馬路)。

第二幅:安全通道、廁所、小心地滑(商場)。

第三幅:關緊水龍頭、愛護小草(幼兒園)。

3、點擊出現可回收垃圾箱的圖片,激發幼兒對標誌的關注和思考。師:這又是什麼標誌呢?這個標誌裏藏着許多的祕密,小朋友可以回去問問你的爸爸媽媽,到底表示什麼意思,還可以把你的發現記下來,下次告訴班上的好朋友聽一聽。

活動評析

為使整個活動結構緊湊、合理,設計白板課件時,教師緊緊圍繞活動目標,對原有故事形象、情節進行了刪減和修改。小兔子改成了可愛的卡通形象,只保留了樓梯、橋、坑洞等與幼兒生活經驗緊密聯繫的標誌,並且設置了開放性的結尾。目的是為幼兒提供遐想的空間,並自然流暢地過渡到設計標誌這一環節,在延續的情境中強化幼兒看標誌以及按標誌行動的意識。

活動一開始,坑洞、樓梯和兔子的標誌隱藏在白板之中,很好地營造了一種變魔術的神祕、有趣氛圍,對孩子們來説是新鮮又刺激的,有效地集中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使他們迅速被吸引並且投入到活動中來。此時通過開放性的提問,使他們發散性思維的火花一觸即發。同時讓幼兒與白板互動,點出隱藏在白板中的其他標誌,和課件來個“親密接觸”,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孩子好奇、愛探索的天性,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從而以飽滿的精神參與活動。

第二個環節,是本次活動的重點部分:欣賞故事、理解標誌。在這一環節,課件本身所具有的形象直觀、色彩鮮豔、圖像逼真等特點,能引領幼兒進入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而且基於交互式電子白板的技術,使得課件“兔子先生去散步”具備了較強的開放性。如兔子先生設置為可以拖動,與傳統的多媒體課件的使用相比,通過人機交互形式,使得課件自然流暢的演示與教師即時的語言、肢體動作相得益彰,更能營造一種自然生動、引人入勝的教學情境,讓孩子有身臨其境的感覺。另外,課件的演示很好地創設了一種啟發、引導式的教學環境,改變了過去教師講、幼兒聽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教師與課件積極互動的同時也帶動着幼兒與課件的互動。如教師鼓勵幼兒邊觀看課件邊根據標誌的提示進行故事情節的猜想,孩子思維一直處於一種激活的狀態,形成了教師、課件和幼兒三者之間積極有效的互動,使得幼兒在潛移默化中感受、體會了標誌的重要作用。接着,活動從引導幼兒關注故事中的標誌,到設疑引發孩子大膽創編故事情節,嘗試創作標誌,再轉移到對生活中標誌的關注,環環相扣,循序漸進。

總之,整個活動設計科學合理,在活動中不斷強化了幼兒看標誌、按標誌行動的意識,高效地達成了活動目標。

散步教案 篇六

設計思路:

《毛毛蟲散步》這本讀本畫面清透簡明,形象簡單,具有趣味性和預測性,而且帶有詞彙和點數的整合。在第一次活動中我們帶領幼兒閲讀了大書,使幼兒簡單熟悉了故事內容,同時也感覺到幼兒對散步的概念還不能深入理解,為此我們自創設計了一本圖書,它具有全新的翻閲方式,隨着故事的情節逐一伸展,像一條長長的小路,使幼兒置身其中也隨毛毛蟲去散步,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在閲讀關鍵詞彙:路過———碰到———遇到———看見的引領下激發幼兒積極預測猜想,較直觀的感受和體驗毛毛蟲去散步途中發生的事情,從而使幼兒更直接地獲得敢説、願説、會説的語言經驗,學會觀察,體會故事細節變化,能直觀地正確點數,從而幫助豐富閲讀體驗,提升閲讀經驗。

活動目標:

1、喜歡這個故事,對閲讀大圖書感興趣

2、熟悉故事內容,理解路過、遇到、碰到、看見的基本含義

3、在教師引導下能用簡單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瞭解如何與他人打招呼

活動準備:

自制圖書大圖畫書

幼兒經驗準備:

之前和老師一起閲讀大書,瞭解簡單的故事內容

老師和家長帶幼兒散步,積累生活經驗

活動過程:

一、導入:從幼兒生活經驗切入,以散步為話題,喚醒經驗

有效提問:

1、小朋友和爸爸媽媽平時都會到哪裏去散步呢?

2、散步時都路過哪些地方呢?

3、想一想散步時碰到、遇到過什麼人呢?

4、散步時還看見過什麼呢?

引導策略:

通過問題幫助幼兒回憶生活中散步的情景,藉助提問中的關鍵詞彙:路過碰到遇到看見引導幼兒表述出散步時所經歷的事情,喚醒幼兒生活經驗,鼓勵幼兒充分表達,使詞彙在幼兒頭腦中形成印象,為下一步構建故事做一鋪墊

二、閲讀自制圖書,逐頁翻閲,梳理經驗

1、教師逐頁展開圖書,以關鍵詞彙路過———碰到———遇到———看見引導幼兒大膽預測猜想,觀察畫面

引導策略:

教師以關鍵詞彙路過———碰到———遇到———看見為線索,引導幼兒大膽預測猜想,毛毛蟲散步途中的故事情節,重複運用詞彙提問,強化幼兒對詞彙的理解並會初步運用,例如“毛毛蟲散步路過哪裏?碰到誰?遇到誰?看見了什麼?通過提問啟發幼兒藉助日常生活經驗去猜想,引發幼兒頭腦中積極反應畫面,用語言表述出來。

圖書逐頁展開,像是向幼兒呈現了毛毛蟲散步的小路,順序性強,故事線條清晰,便於幼兒直觀體驗、觀察與理解。

2、教師運用選擇預測、謎語式猜想幫助幼兒掌握猜想方法,總結經驗

引導策略:

考慮到小班幼兒獨立猜想有一定的困難,教師設計了選擇預測、謎語式猜想2種指導途徑,如你們猜猜碰到的是小鳥還是蝸牛呢?教師説謎語讓幼兒猜出遇到的是誰?有幾隻蝸牛?有幾隻蝴蝶?引導幼兒進行正確點數,這樣既激發了幼兒猜想興趣,讓猜想正確的幼兒感受成功的快樂,既樹立了自信,又增強了閲讀的趣味性,讓幼兒積極表達自己的想法,從而獲得預測猜想、言語表達雙重經驗。

通過這樣的指導方法,可以幫助幼兒掌握猜想的方法,逐漸從教師引導猜測過渡到獨立猜想。

3、通過角色表演,幫助幼兒瞭解如何與他人使用禮貌用語進行對話、交流,提升經驗

引導策略:

表演是小班幼兒最喜歡的表現方式。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猜想毛毛蟲和好朋友見面時會説什麼,孩子們紛紛回答是問好,於是我讓幼兒扮演其中的角色,表演出小動物們見面的情景,讓幼兒相互交流,與同伴充分互動,使幼兒直接的體驗與他人如何交流,掌握並運用禮貌語言,提升幼兒在實際生活中與他人交往的相關經驗。

三、閲讀大圖畫書,總結、提升經

1、以問題作牽引,與幼兒再次閲讀大圖畫書講述故事,温習故事內容

2、提升經驗:

活動中,教師將對關鍵詞彙的理解和運用與幼兒日常生活相聯結,雖然這幾個詞彙在意思上沒有太大的區別,但有的幼兒還是能通過教師的重複提問、引導、觀察理解詞彙並會運用

選擇與謎語式猜想的指導方式,使幼兒在頭腦中形成動態的想象,從而過渡到抽象的、獨立的猜想,增強了幼兒自信

幫助幼兒掌握一個一個點數的正確方法

掌握並學會用禮貌語言和他人打招呼問好、交往

3、引導幼兒今後在散步時繼續發現有趣的事情,與同伴一起分享

拓展活動:

1、角色遊戲:小動物去散步

請幼兒扮演小動物,根據教師的編排的情節,表演在散步過程發生的事情

2、美工活動:好玩的指印畫

3、體育活動:毛毛蟲去散步

幼兒分組蹲下抱着前一個小朋友的腰排成一隊,看哪隊走的快又好,不斷開

《散步》優秀教學設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和技能: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提高審美情趣。

2、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價值觀:培養尊老愛幼、珍惜親情、珍愛生命的情感。

二、教學重點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品味語言,體會親情的美好。

三、教學設想

在教師充滿激情而富於親和力的語言引導下,學生運用自主探究的方法構建新的學習方式。

四、教學安排:一課時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家是温馨的港灣,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賞月,一塊共進晚餐,一同欣賞電視……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這樣的尋常小事,也體現出濃濃的親情。現在,讓我們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孫三代人的相親相愛,和和美美……

二、整體感知,梳理文章結構線條

教師範讀課文,要求學生邊聽邊思考下列問題。

①用一句話概括全文內容。

學生思考後回答,明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師注意:如有難度,可這樣啟發:什麼人?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幹什麼?

②圍繞“散步”這件事理出文章結構線條。

指名回答。如學生回答不出,教師可圍繞“散步”這一中心事件來啟發學生。邊答邊板書。

師明確:“我”勸母親散步;全家一起散步;選擇大路小路的分歧;“我”決定委屈兒子;母親卻依從了孫子;在不好走的地方,“我”和妻子分別背起母親和兒子。

師:家庭猶如一口池塘,有時波平如鏡,有時波浪起伏。在散步的過程中,這個三代之家就像平靜的水面湧起了波瀾。在岔路口,“我”的母親要走大路,“我”的兒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順,便於老人行走;小路難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魚與熊掌不可得兼的情況下,“我”決定舍魚而取熊掌。“我”認為,母親年老體弱,餘年不多,伴隨她的機會已很少;兒子年紀尚幼,來日方長,伴隨他的機會還很多。於是“我”決定委屈兒子,順從母親,作出了“走大路”(板書)的決定。這個決定是明智的,體現了中華民族“尊老”(板書)的美德。同時母親的選擇是——

生:走小路。(板書)

師:這又體現了我國另一種傳統美德,是——

生:愛幼。(板書)

三、深入探究,挖掘“尊老”內涵

過渡:這篇課文通過一件平常的不能再平常的小事——散步來頌揚了“尊老愛幼”的美德。它如一首動人心絃的詩,一支感人肺腑的歌,深深地叩擊着我們的心魄。

請大家默讀課文,思考:你最喜歡文中的那一個人?理由是什麼?大家可以和同位討論。學生討論後回答。

師注意:至少讓兩名學生回答。

師:我先不評判大家的回答,請大家聽培根怎麼説的,“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贍養父母才是人類文明之舉。”誰能給我們解釋一下?

生解釋。

師總結:“尊老”和“愛幼”都可貴,這既是一個人也是一個國家文明的標誌,但我更贊成培根的話,“尊老”更可貴。因為這是人類特有的高尚情感,更是我們中華民族代代相傳的珍貴美德——“孝”的集中體現。同學們,你們知道“孝”字的最初寫法嗎?它是一個會意字,上面一個“老”字,下面一個“子”字,古人解釋“孝”為“善事父母者”。我希望同學們能深刻理解“尊老”的含義,把中華民族“善事父母”這一美德傳承下去!

四、揣摩詞句,體味語言

過渡:好聽的歌總是由優美的旋律傳送的;美麗的花得由鮮綠的葉兒襯托;同樣,美文得有妙語來表達。這篇課文的語言散發着清新淡雅的芬芳,讀來的感受猶如揹着花籃與作者邊散步邊交談,於不經意間往花籃裏採摘幾朵並不名貴卻很雅緻的小花。

下面請大家速讀課文,與人你的同桌共同找出你們認為寫的最美的詞句,如能説出你們的理由,我將洗耳恭聽。

師注意:學生討論後自由回答,但要注意時間,適時的打住。如學生在這一環節打住,則教師可以提示下面語句引導學生來體會課文語言妙處,之後歸納:。(板書)

附文中的妙語(僅供參考):

“她現在很聽我的話,就像我小時候很聽她的話一樣。”這句話寫母子關係,母親明理,兒子孝順,相映成趣。

“小傢伙突然大叫起來:‘前面也是媽媽和兒子,後面也是媽媽和兒子。’我們都笑了。”這兩句話充滿生活情趣,既表現了小傢伙的天真、聰穎,又表現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我的母親又熬過了一個嚴冬”,既寫出了母親忍受痛苦度過嚴冬的情景,又寫出了“我”為母親最終安然無恙而慶幸的心情。

“妻子呢,在外面,她總是聽我的。”這一句表現了妻子的賢惠。“在外面”這個限制語用得好,令人想到“在家裏”就可能不是這樣了,很可能“我總是聽她的”。

“我的母親雖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兒子雖然很胖,畢竟幼小,自然也輕。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穩穩地,走得很仔細,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這句話含義深刻。它以輕襯重,突出了“尊老愛幼”的重大意義,還寫出了中年人已意識到自己責任的重大,正在繼承和發揚“尊老愛幼”的優良傳統,譜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新篇章。

“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塊小塊的新綠隨意地鋪着,有的濃,有的淡;樹上的嫩芽也密了;田裏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這一切都使人想着一樣東西——生命。這段話通過初春秀色的描繪,表現了春天蓬勃的生機,暗示熬過了嚴冬的母親將會獲得新的活力。

“她的眼睛隨小路望去:那裏有金色的菜花,兩行整齊的桑樹,盡頭一口水波粼粼的魚塘。”這句話描繪了充滿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揭示了“小路有意思”的內涵,點明瞭走小路的原因,展現了母親充分理解孫兒願望的內心世界。

五、總結

《散步》是一篇秀美雋永、藴藉豐富的精美散文,也是一曲用580字凝成的真善美的。頌歌。它是人的心靈在親情、人性、生命這三點構成的軌跡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

六、作業

過渡:同學們,家是温馨美麗的港灣,家是心靈愉悦的空間。家庭成員應互相謙讓、互相體貼,互敬互愛,使家其樂融融、幸福美滿!不是有那麼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嗎,它唱出了父母的辛勞,也唱出了我們做兒女應盡的一份孝心。

請你們以“我愛我家”為題,講述家庭生活中表現濃濃親情的故事,抒發你對家庭的熱愛,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附:板書設計

《散步》優秀教學設計 篇八

教學目標:

1、讀課文後,學生能基本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輔目標)。

2、學生默讀討論後,找出一兩處精美的詞句,能説出一些自己的看法(主目標)。

3、背誦最後幾句(機動目標)。

教學過程:

第一板塊:確定目標(5分)

1、摸學情。同學們自學了嗎?都學到些什麼?這節課打算探究點什麼內容?

2、定目標。(出示目標略)同學們説合適不合適?有什麼改動?

●預設説明:

1、調查學生自學的情況,以確定目標。指名一兩個學生談收穫,並徵詢他們對本節課的打算,這就為調整目標打下了基礎。

2、調查後以簡明的語言展示目標,並徵得學生的同意。

3、學生是陌生的,通過這種談話接近學生,以拉近距離。

第二板塊:換標題、説內容(15分)

1、讀課文。請同學用簡明的語言説説文章內容。

2、換標題。題目“散步”是從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來確定的,你覺得這個標題好嗎?請你換一個角度為本文擬一個標題,並説説你的理由。

●預設説明:

1、第1題,可以概括為“一家祖孫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或“寫了一家三代在田野上散步中,發生分歧與消解分歧的故事”。第2題,預設所換標題為:分歧、責任、整個世界、走得很仔細、我蹲下身來,背起母親、走大路、走小路等。

2、換標題目的之一是整體把握課文內容,即落實目標“1”,不強加給學生什麼,但教師可以以平等的身份和學生交流。

第三板塊:探究與欣賞

1、朗讀課文。請同學們有感情地朗讀,品味咀嚼其精美句子。

2、品味語言。家庭倫理的內涵在字裏行間流淌,一個簡單的小故事,作者寫來卻那樣細膩、深刻、優美、耐人尋味,值得我們好好的揣摩,請找出你最欣賞的一個詞、一句話或者一段話,並作簡要賞析。

●預設説明:

1、學生可能涉及到的內容預設如下:

(1)詞語。如“熬(母親痛苦、我心痛與慶幸)”“鋪(多、密、矮,春意盎然)”“委屈(有歉意、孝為先)”“慢慢地(鄭重小心情態)”等。

(2)句子,對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寫(以初春的生機來渲染生命的可貴與散步的愉快氛圍)描寫母親所看到的小路遠處的景物(襯托母親在選擇小路後的愉快心情)。

(3)對稱的句式,“有的濃,有的淡”“我和母親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兒子走在後面”(兩兩對稱,整齊和諧,互相映襯,富有情趣)。

(4)“分歧”最終是如何解決的?這個細節寫出了作者怎樣的倫理原則?孝字化解,孝優先原則。“尊老”更可貴。

(5)“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的深刻含義。

對於一個家庭來説,“我”和妻子是主心骨,上面有風燭殘年的母親,下面是未成年的孩子,他們都需要照顧和關心,中年人肩負着養老撫幼的人生責任。從深層看,這裏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親”代表着過去,“兒子”代表着未來,所以對於一個國家,一個民族而言則象徵着中年人肩負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歷史責任。文章的結尾,用象徵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進入了一個更高的境界,意藴更深刻,把親情推及到更廣泛的境界。

2、這是本節課的主目標,要引導學生充分討論,但不強迫學生都答出來。

第四板塊:讀背欣賞,歸納所得

1、讀最後一段,背最後一句。集體讀最後一段,反覆朗讀背誦最後一句。

2、檢測回顧。提示學生,按照學習目標來檢驗自己的學習成效。

●預設説明:“1”一項機動內容,根據進度取捨。“2”這篇課言寫了我們一家三代在田野裏散步,中途產生了分歧,而後以孝化解,一家人和和美美,相親相愛,其樂融融的故事。“我”委屈兒子而先滿足母親的心願,反映了“我做人孝當頭”的倫理思想。我揹着老,妻揹着幼,像是整個世界,這是在“做人先盡孝”理念基礎上的深化,言中年人的責任重大,小而言之關係到家庭的和美,大而言之是民族社會穩定的砥柱。在寫法上,尺水興波,一波三折,語言對稱淡雅,餘味裊裊。

板書設計

散步(莫懷戚)

分 歧(大路-小路) 孝順 愛幼更尊老對稱

整個世界(家庭-社會) 養老撫幼承前啟後象徵

板書設計説明:

展示給學生的學習目標是:

1、簡明概括文章內容。

2、找出一兩處精美詞句並説説你的理解。

3、背誦最後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