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培智數學教育心得(精選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1.06W

目錄

培智數學教育心得(精選多篇)
第一篇:培智數學教育心得第二篇:《全國培智教育新課程研討會》心得2014.6第三篇:雲霄特殊教育學校2014年春培智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第四篇:培智教育論文第五篇:如何教育培智學生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培智數學教育心得

弱智兒童感性知識貧乏,學習時注意力不易集中,穩定性差,思維直觀、不連貫、抽象概括能力差。要使他們學好數學知識,是有一定的困難的,於是我在教學的過程中設計了“五化”:

一、課堂教學現代化

弱智兒童的視覺速度緩慢,常人一目瞭然的東西,弱智兒童要花更多的時間毫無目標,一個一個的進行感知,即使這樣,也不一定能理解,且他們注意到和看到的東西要比同齡正常兒童少的多,又的甚至不如3、4歲的幼兒。運用多媒體課件對重要信息點的着色,能強化直觀效果,可以使弱智兒童在其注意的廣度範圍內儘快接受所需信息。

於是我在課堂中,利用多媒體課件在圖像呈現過程中通過着色、閃爍等手段來喚起和控制學生的注意力。如:我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時,我用課件出示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鼠標點擊任何一張人民幣,這張人民幣就會放大,上面的數字用對比色鮮明的“金黃色”、並不停的閃爍的圖像來呈現,這樣一來刺激了學生的感觀,從而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最終學生都能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二、課堂教學自主化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學習的主人,這不僅僅是教育工作者的一種理念,更應當採取適當的方式,促使學生表現出這種學習的“自主性”。教師在教學中要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做到以人為本,以學生為“先”。即讓學生看一看、想一想、拿一拿,根據自己的體驗,用自己的思維方式,通過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學好知識,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如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時,我先出示直尺單價1元,橡皮單價5角,讓學生説一説看到了什麼?然後想一想買一把直尺和一塊橡皮一共要用多少錢?學生通過看、想算出了一共要用多少錢。然後讓學生拿一拿1元5角的拿法,問題提出後,有的學生拿出了1張1元、1張5角,有的學生拿出了1張1元、1張1角、2張2角,有的學生拿出了1張1元、5張1角,甚至於還有的學生拿出了1張1元、3張1角和1張2角,於是我充分肯定了他們的想法,並表揚了他們的創造性。這樣讓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發揮他們的創造性,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異常高漲,他們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到自主探索、自主創造的實踐中去,並充分體驗到獲得成功的喜悦。

三、課堂教學遊戲化

智力障礙兒童天真爛漫、愛玩愛動,對自己的行為約束性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課堂上經常要做一些與課堂無關的東西。傳統的教學把這些特徵視為影響學習的缺點加以約束,限制學生“動”,強制聽課,他們好象是被捆住了手腳,束縛了思維,完全處於被動地位,上一堂課又苦又累,厭學情緒嚴重。而遊戲教學符合我們培智學生的年齡、心理、生理特徵。故我在教學中設計多種遊戲因勢利導,儘量利用學生好動、好玩的性格。如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時,我設計了“比一比、賽一賽”的“奪星”遊戲,學生的好勝心理讓他們很樂意的參與到了遊戲中來。教與學收到了事半功倍、學而不厭的效果。另外,從生理的角度看,研究表明:當人們精神飽滿時,由於一系列生理反映,整個神經系統的興奮水平提高,在這種情緒背景下進行學習,其效果好於一般情況。我在教學中還多次設計“讀一讀”、“寫一寫”、“取一取”、“買一買”等活動,都有意的引導學生在小小的遊戲中學習、操作,為進一步的學習實踐而“動”起來。

四、課堂教學情感化

很多人在提到教師時,總會與“嚴肅”、“不苟言笑”結合在一起。其實,“微笑”的力量才是無窮的。誇美紐斯曾説過:“孩子們求學的慾望是由教師激發出來的,假如他們是温和的,是循循善誘的,不用粗魯的辦法去使學生疏遠他們,而用仁慈的感情與言語去吸引他們;假如他們和善地對待他們的學生,他們就容易得到學生的好感,學生就寧願進學校而不願停留在家裏了。”每天給學生一臉燦爛的微笑,會讓學生的身心感到愉快,智能得到發展。

如在上課時,我一直面帶微笑的對進行教學,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把我當作了他們的好朋友、大姐姐,學習起來很輕鬆。當學生答題正確時,我用微笑送去欣賞;當學生不敢發言時,我用微笑送去鼓勵;當學生回答錯誤時,我用微笑送去寬容。因此,我用微笑贏得了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我想説:微笑,是一把閃閃發光的金鑰匙,能開啟教育成功的大門,幫助學生們茁壯成長。

五、課堂教學生活化

數學對於我們的學生來説“計算”代替了它的涵義,但並沒有理解學習數學的真正意義和價值。而我們的數學就是要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其實是源於生活且無處不在的。數學的學習就是建立在日常的生活中,學習數學是為了更好地解決生活中存在的問題,更好地體驗生活。

例如,我在教學“1元幾角的認識及使用”一課中,在鞏固練習的時候,我設計了一個模擬購物的場景,讓學生拿錢去購買1元幾角的東西,學生在模擬購物當中興趣非常的濃厚,這樣一來學生學習的時候不會感到枯燥無味,另外也讓學生模擬了一下自己去商場購物,增強了學生以後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

總之,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尊重學生的人格與權利,解放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革除一切不平等地對待學生的現象,為提高學生的民主意識和參與能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創造良好的教育條件和教育環境,使學生得到生動活潑、自由地發展。

培智數學教育心得(2):

台州市培智學校生活化有效課堂教學研討會於xx年11月3日在温嶺啟智學校召開。我校在章校長的帶領下,一行6人蔘加了研討會,會上温嶺啟智學校的謝君琴、廖巧金、林新榮、鄭遠老師分別上了生活語文《花生》、生活數學《超市購物》、美工《花瓶》、體育《玩衣》四節公開課。公開課針對特殊教育的對象,力求體現“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強化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的巧妙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食其力的能力。各位領導、老師聽課後一致對公開課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台州市特教聯誼會會長林美賢的專題講座,台州學院特教教授孫先生的評課,讓我們耳目一新,受益匪淺。

此次温嶺之行使我對培智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那就是對智障學生來講,他們所需要的是實用性很強的生活知識經驗及技能,因此對他們進行的教育不應是以文化為主的教育,而是應以生活經驗為中心融入一些讀、寫、算等學科知識的生活能力訓練,是一種有效的實用生存教育。

一、 源於生活,創設生活化教學情境,培養智障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知道,培智學校的教育對象是智力有缺陷和障礙的孩子,他們對生活的適應能力較差,依賴性也比較強,有的甚至十多歲了,都不能順利地穿衣。基於“學於致用”的教學理念,教學訓練的內容必須源於智障學生的生活實際,教學訓練的目的必須服務於智障學生的生活。在體育課《玩衣》中,鄭老師依據學生的生活經驗,將枯燥的生活自理課進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組織學習材料,使新知識的呈現形式符合學生的興趣。本節課通過激趣——穿衣——衣趣——舒心,使學生掌握穿脱拉鍊衫的要領,還培養學生快速奔跑能力、投擲能力等綜合能力。如此寓生活中的知識技能於教學全過程,溝通教學與生活的聯繫,正是智障學生的真正需要。

二、 加強實踐,積累生活經驗,培養智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我們培智教育的最終目的,就是讓學生能走入社會,融入社會,像去菜場買菜,去超市購物都是最基本的技能。現代課程觀也強調“教育即生成、生成在活動”。根據智障學生的身心特點,在課堂上我們需要以實踐的方式進行教學,使他們能吸收知識,掌握知識,學會技能,參與生活。廖老師的生活數學課《超市購物》,創設了一個學生最常見的購物場景,把乘數是兩位數的小數乘法融入到計算購買物品之中。通過這一模仿實踐課,滲透數學公式“單價*數量=總價”,就是對生活素材的應用,讓學生感受數學來自生活,並且應用於生活。生活語文課《花生》中,謝老師更是利用實物花生和豐富的花生食品,讓學生看一看、摸一摸、剝一剝、嘗一嘗等實踐環節,使學生積累生活經驗,並將語文知識的識字教學和説話教學融入其中,從而進一步認識花生和花生這個詞。

三、 面向全體,重視差異,探索生活化課堂教學。

我們知道智障學生的個體差異大,因此在生活化的有效課堂中,應重視差異。此次研討會上,四位教師採取分層教學形式,給了我們很大的借鑑。他們針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體發展的特殊需要,確定適宜的分層目標,選擇合適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使每個學生得到不同的發展。林老師的美工課上,他就根據學生對本節課花瓶的認識和學生的動手能力進行分層,並對各層學生進行分層指導,達到人人及時完成的效果。尤其在學生作品展示時,各層學生都表現出成功的喜悦,有了這種喜悦,才會提升自信,培養他們對美工課的興趣。

總之,教師要想方設法讓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繫起來,讓生活課堂化,讓課堂生活化,營造生活化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獲得自主探索、合作學習、在實踐體驗、實際生活中嘗試到學習的樂趣。更重要的是使學生感受知識與生活中的聯繫,即知識來自生活實際,知識又應用於生活,服務於生活。只有這樣,才能使傳統的課堂充滿個性與靈氣;才能使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采;才能讓教學因生活而精彩! 

第二篇:《全國培智教育新課程研討會》心得2014.6

2014·全國培智教育新課程研討會學習總結與心得雙流縣特殊教育學校文靜

本次全國培智教育新課程研討會在偉人故里湘潭舉行,來自全國27個省市的109所特殊教育學校,200多名特殊教育工作者參加了本次會議。 這樣的全國性會議讓我有點大大的激動,原來我們的特殊教育還是一個大家庭,讓我更開心的是,這次會議我見到了我的師長我的學友——特殊教育,不是一項孤單的事業。

國家基礎教育司二司特教處處長周德茂在研討會的開幕式中提出了疑問,“新課程要探討什麼?是國家課程還是校本課程?”周處長説,在培智教育中,我們一直重視孩子能力的培養,培養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社會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這些都很好,可是僅僅是讓學生學會生活夠不夠呢?顯然是不夠的,我們的教育內容還要引申,還要讓學生通過學習學會享受生活,“生在福中‘知’福”。

圍繞着新課程究竟要研討什麼,北師大的肖非教授做了《關於培智學校課程問題的幾個思考》的精彩講座。肖非教授指出在普教,特教都在熱熱鬧鬧提倡課程改革的時候,我們一定要理清課程改革的思路究竟是什麼。課程改革真正落到實處還是一線教師們,一線教師都還不明白什麼是課程的情況下課改怎麼能推進呢?義務教育新課程改革的六大目標同樣對於我們在推行的培智教育課程改革有巨大的借鑑意義。不管是普教的新課程還是培智的新課程的指向都是平等、個性、開放、多元,我們不再是批量培養一樣的人,而是培養和生成有個性的人。課程源於生活,迴歸生活,培智教育的“生活”更應該是具象化的,一日三餐,吃喝拉撒睡。課程,就應該從生活出發,融

入文本,迴歸“兒童”“真實”“大眾”“熟悉”的生活,而不是成人眼中兒童“需要的”“特殊生活”。肖非老師還給我們解決了一個很糾結的問題,“綜合課程和課程綜合化”。綜合課程強調各學科之間的聯繫和一致性;課程綜合化則是強調不要求打破學科界限,在本學科之內的課程綜合。這兩種課程其實是互補的,我們不否定分科課程,分科課程可以拓寬課程的內涵,並且在邏輯結構上具有相對獨立性。肖非教授建議在培智學校實施綜合課程可以考慮以分科加綜(請你繼續關注本站:)合的形式進行。生活語文,生活數學可以分科進行,在教學內容上適當綜合,體現課程綜合化;其他課程基本上都可以考慮設計成綜合課程。課程實際的技術路線遵循這樣的邏輯:生活是什麼樣的——為什麼是這樣——應該是怎麼樣的。課程改革需要課程思想的指導,培智課程改革要緊抓兩個關鍵詞“以人為本”“生活”,而課改的趨向也是,課程適應學生。

肖非教授的講座重“以人為本”,許家成教授的講座《育人為本,培智教育的核心——培智學校新課程改革的研究與實踐》則是重在“育人為本”。從“教書育人”到“育人為本”是教育的一次亮麗轉身。教書育人用統一的課程批量生成學生,課程決定學生,育人為本則是以兒童為中心,社會因人而精彩,學生來決定課程。在這個思維轉變的過程中,我們的培智教育課程從學科活動課程走向國家“7+5”課程,再走向現在的生活質量課程,也就是從分科的學科課程走向分科和綜合並行的課程,再走向現在的廣域課程。課程的終極目的也正式為了培養過上“幸福生活”的社會公民。本次的培智新課程實施方

案正是在此目標下以“智能發展”“社會適應”“生活實踐”這三個大領域作為引領,引領18個次領域、98個項目、650個教學目標。

課程看起來是這麼的不可琢磨,這麼遙遠。我想專家們之所以講的這麼遠,是要我們在最初的時候都擺正一個正確的理念,即使覺得在雲端實施下來還是要落地生根。因為理念一錯,後面的行動在怎麼努力也最多是形式的模仿。而理念,能指導並生成個別化的更適切的行動。那麼,課程怎麼來因應每個兒童不同的需要呢?許教授説,選好起點,找好終點——從最低端迎接任何一個兒童,從動作開始,在最高端關注學生的幸福生活。現在的培智教育課程應該是整合的課程,整合已有的發展性課程、功能性課程、環境生態性課程,和支持性課程。發展性課程是課程的起點,功能性課程則是課程的主題,環境生態性課程則迴應學生的具體生活環境,支持性課程則讓我們的教學目標一直具有適度的挑戰性。新課程暫有的650個教學目標並不是所有都“教”會。這些目標依靠四種途徑達成:兒童通過自己發展學會;在生活中學會;在觀察中學會;最後是需要學和教的目標融入“iep”。最後一種途徑也是走進培智新課程的關鍵點。這也是接下來許教授講座的一個重點——課程和教學的橋樑iep。而在被提的很多,提的很重的iep在實施的時候,學生被iep了,或者全班學生都是同一個iep,iep和教學計劃完全分離謹供參觀,或者是在iep的幌子下繼續“齊步走”。或許許教授説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iep紙質化”也並不能解決吧。在落實到教學活動的時候,要真正實現學生決定教學,要採用多種教學形態:集體差異教學,個別補救教學,社區情景

教學,家庭自然支持相輔相成。具體的教學策略上,要抓關鍵步驟,進行有效教學,讓教學儘量有“成果”的激勵,讓獎勵“自然化”——自然的獎勵更因應環境並且更具有吸引力,泛化也共容易。“培智教育必須是縱向的教育,教育學生做最好的自己”,許教授如是説。

本次會議還以沙龍的形式開展了四個分會場的研討。四個分會場都是由比較具有代表意義的培智學校主持的。這樣的交流讓我們看見了走在前面的同行是怎麼做的,讓我們反思我們在教學工作中應該改進的問題。

湘潭韶山,湘潭人説是紅太陽升起的地方。我們的培智教育新課程研討會在這裏舉行也有特別的意義——我們的特殊教育事業一定會越來越光明的。

2014年5月

第三篇:雲霄特殊教育學校2014年春培智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2014年春培智一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教材:快樂生活,一年級下,生活數學,劉桂芬主編)

一、學情分析:

培智一年級目前有學生12人,學生智力障礙程度不一,基本上可以分為三類。

a類學生有一定的語言基礎,上課能夠安靜的坐在座位上聽課,配合老師的教學,學習能力較強,能掌握老師教的知識;

b類學生能力一般,學習情況一般,在老師知道下能夠進行聽、説、讀、寫的教學活動;

c類學生幾乎什麼都不會,學生由於自身情況特殊,學習情況也能力相對較弱,是老師需要多花時間進行輔導的對象。

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本學期重點是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力爭讓課堂活躍起來,讓學生都能夠動口説,動手寫,動腦想。

二、指導思想:

1、通過學習生活數學,瞭解與生活相關的簡單的數學知識、基本計算技能,初步學會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從而達到本學期的教學目標。

2、提高學生的生活自理能力,力爭在實際生活中學習數學,感悟數學。

三、教學目標:

1、絕大多數學生能遵守課堂常規,做好課前準備,部分學生能夠跟着樣子學。

2、能夠初步瞭解體驗數學的趣味性,力爭大多數學生能動口説,動手寫,動腦想,逐漸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3、力爭a和b類學生建立高與矮、多與少,一樣多、認識長方形、正方形等基本數學概念,建立數8、9.、0、10的概念,能夠數10以內的數,能夠區分10以內的數。能夠認識一角、5角不同面值的人民幣,能力差的c類學生,能夠在老師幫助下跟着學。

4、發展學生的語言能力,儘量使每個學生都能開口説,動腦想,就是不會説、不會想的學生也要跟着一起玩,一起動起來。

5、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認知能力和溝通能力,使學生能夠與他人進行簡單的語言交流,能夠表達自己的意願。

四、教學重點:認識數8、9、0、10各數;培養學生語言能力。

五、教學難點:數的概念以及數準10以內各數。

六、教學進度:(快樂生活,一年級下,生活數學,劉桂芬主編)

二月份:

1、認識8、9p29

2、高、矮p35

三月份:

1、認識0、10p68

2、多、少、一樣多p73

四月份:

1、認識1角、5角人民幣p108

2、認識長方形p113

五月份:

1、10以內數數遊戲p145

2、認識正方形p148

六月份:期末總複習。

第四篇:培智教育論文

《論培智學校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以及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新課程標準》指出:素質教育應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而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就是要把學校教育與社會生活、學生的經驗聯繫起來,打破學校與社會的隔離,提高學生手腦並用的動手操作能力。因此,實踐是一種嘗試、一種體驗、一種應用。要把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真正落到實處,取得實效,就必須從現實生活、有效課堂和操作活動的立體式參與中去把握。在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學中加強對智障學生實踐能力的方式同樣如此,應該從“激發實踐中學習的興趣”、“豐富實踐方式”、“課程整合”等不同角度進行嘗試,使智障學生的實踐能力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得到提高。

數學教學應該從學生的生活實際為出發點,使得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逐步理解比較抽象的數學概念,規律和思想方法,尤其是對於培智學校的學生來説,提高他們的實踐能力更是重中之重,下面我主要針對這兩個方面進行闡述。

首先,生活化教學,<<新課程標準>>中強調數學教學是一種數學活動,教師要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環境,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和應用的過程。智障兒童作為特殊兒童中的一類,他們的心理髮育遲緩,智力低下,以直觀形象思維為主,抽象邏輯思維發展很差,對於這些智障學生來説,數學教學的生活化、形象化就顯的尤為重要。下面談談一些具體的實施方式:

一.創設生活化場景,感受生活中的數學。

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數學實際,將書本知識融入生活,對教材合理的選擇加工改造。例如在進行“平均分”的教學中,將教室佈置成生日會,與小夥伴分享蛋糕的時刻,然後拿出事先準備的假“蛋糕”道具(實質可以以海綿或其他代替)在切的過程中學生自己在情景中輕鬆找到數學素材,通過自己的親身實踐,認識了“平均分”,真切感受到“生活處處有數學”,也同時體會了數學在生活中的用處。 二.設計生活化的語言,選擇生活化的教學方法。

智障兒童的數學邏輯思維較差,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採用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創設問題情景,創設實際操作的情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鍛鍊他們的動手能力,變“要我學”為“我要學”,激發他們豐富的想象和積極的思維。我認為需要做到以下兩個方面:

(1)生活化的教學語言

(2)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手段(分層教學,個別輔導,因材施教,教具輔助,複雜到簡單化,無聲變有聲,遊戲化)

三.創造生活實踐機會,使數學應用生活化。智障兒童接受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將來能夠適應社會,自食其力,而數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要讓學生走出教室。課後教學中,教師要努力創造運用數學知識的實踐機會,引導學生自覺運用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方法去分析與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數學應用生活化。如學習了“數字的認識”後,可以讓學生數一數教室裏有多少張桌子,多少扇窗子;

學習了“時”“分”後,可以有意識地讓學生寫一寫自己一天的作息時間表,算一算自己一天的在校時間;學習了 “三角形”以後,可以讓學生找一找教室裏的三角形,動手做一個三角形;比一比身高,稱一稱體重等等。

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設計,關注了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了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體現了符合智障學生學習需求的教學方式,發展了學生積極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每個學 生都得到了充分而全面的發展。是加強學生實踐能力推進素質的必要途徑。

下面説説如何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

一、激發培智學校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進行有效學習的催化劑,要想培養智障學生數學學習的實踐能力,提高他們的數學學習興趣是一個基礎性和關鍵性的任務。為此,教師應該從以下方面努力:

(一)微笑教學,快樂學習

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師應該具備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要始終帶着一顆微笑的心和一張微笑的臉去給學生授課。教師在時常微笑的同時也會感染學生,使他們以一顆微笑的心去學習,去生活,融入社會。與此同時,老師應該形成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營造富有魅力的課堂教學特色,使學生習慣並喜歡這種風格和特色

[1]。要使教師的?一個動作和?一個講解都能夠引起學生的重視,建立個人魅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立足實際,貼近生活(上已具體闡述)

二、豐富培智學校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方式

(一)取捨教材,適當擴展

在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對教材中實用性比較強的內容進行提取、研究並進行適當的擴展,以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

(二)動手操作,直觀感受

由於培智學校學生對於抽象概念的感知和理解能力相對較差,數學教師如果僅僅依靠口頭講解,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的。因此,教師應該經常讓學生自己動手,通過直觀的方式來理解數學知識。

三)結合經驗,巧設情境

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師應該在具體教學工作中將學生帶入具體的情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可以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關的實踐情境,在對學生感性認識進行強化的基礎上教授數學知識,以促進學生對抽象概念的理解。

(四)參與實踐,有效運用

學習的目的就是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數學知識尤其是如此。培智學校數學教學的終極目的就是讓學生掌握必備的數學知識,在實際生活中靈活使用,為他們融入社會、自立、自強打下基礎。在數學教學中,培智學校教師應該引導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實際生活中,在實踐中運用和完善數學知識。

三、將數學教學與其他科目的教學聯繫起來,提高實踐能力

目前,純數學課堂已經不再適合智障學生的學習,也不利於各項能力的全面、協調發展,尤其是不利於實踐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培智學校課程整合趨勢下我們更應該加強數學教學過程與其他學科互相聯繫與滲透。

(一)將數學與美工課結合,培養學生動手能力

在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學中,要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以促進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數學教師可以將數學與美工課程聯繫起來,鼓勵學生動手開展實踐活動。

(二)將數學與語文結合,通過實踐提高學生語言文字理解能力

培智學校的學生通常在文字理解上比較差,在數學學習中往往會覺得數學應用題比較困難,讀不懂應用題的條件。所以,培智學校的數學教師在進行應用題教學時,應該注重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使他們能夠讀懂題目的意思。

四、結語

總之,培智學校的學生教育是一種特殊的教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要對學生有更多的關愛和耐心。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幽默風趣的教學風格,以一顆微笑和關愛的心開展教學工作,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在數學教學中要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關鍵是要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緊密聯繫起來,多讓學生親自動手參與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促進學生實踐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為他們將來在社會中自立、自強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欣欣.論培智學校數學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科研,2014(2)。

[2]王靜. 培智學校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研究[j].現代教育論叢,2014(6)。 [3]李數聲.淺論培智學校數學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興趣[j].教苑,2014(2)。 [4]韓長郡.論智障學生的數學教學[j].教育研究,2014(12)。

[5]張曉靜.培智學校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研究[j].數學大世界,2014(12)。 [6]李麗萍. 淺議培智學校數學教學的創新[j].教苑,2014(1)

第五篇:如何教育培智學生

如何教好培智學生

作為一名特殊教育的老師,我和我的同事們始終相信:一個孩子一個天使,一個孩子一個未來,一個孩子一個夢。我們帶着這樣的信念對我們的學生進行教育。

培智孩子他們的智力低下,他們的智力和他們的年齡不成正比。我們班的孩子都在10歲以上,但是他們的智力差不多相當於幼兒園孩子的智商。他們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樣去適應社會,為了給社會和家庭減輕負擔,更為了他們以後能夠更好的獨立生活,我們的老師根據培智孩子的身心發展的特點總結了以下的教育方法:

1、無論是説什麼都要點清楚。比如説擦桌子,你要告訴他應該先去拿抹布,再擦桌子,然後再去把抹布洗乾淨,最後把抹布放在哪裏。

2、懂得如何跟學生們講話,要講真話,而且還要把話講清楚。我們的孩子雖然和同齡孩子有所不同,但是他們也有讀懂老師或者家長的言語和行為的能力,所以家長或者老師不能為了讓學生聽指令就説謊話。

3、如果學生有疑問,要給出明確的答案,對於主動回答的學生加以稱讚。

4、我們講課或者講一些新的東西時都會考慮到他們的理解能力,儘量以他們熟悉的經驗去解釋。

5、對於有主見的孩子我們直接給予他們命令,不能用好

不好、行不行去徵求他們的意見,這樣是不行的。比如我們班的仝彤,經常性的藏起來,讓老師找不到,講什麼她都聽不進去,她總認為自己是對的,你和她商量這樣好不好,那樣行不行,都是不可以的,只能直接給她命令:不能這麼做。

6、制定適合孩子的個別化教育計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最近發展區的基礎上有所提高,最終能夠學到相應知識,學會相應能力。比如我們班的李展飛,他是一個自閉症孩子,來的時候什麼都不會,話都不會説,我們不能像對待其他孩子那樣對待他,首先教他説話,學簡單的語言表達,現在他會説老師好,還會給老師講別的孩子的不是。

我們對培智孩子的教育還需要家長和社會的共同努力。家長和老師需要經常溝通,老師及時的向家長反映學生在學校的情況,同樣家長也需要及時的向老師反映孩子在家的情況。學校和家庭及時的溝通,可以更好地配合教育。

我們的孩子接受教育就是為了將來可以更好的適應社會,所以我們孩子的教育也需要社會給予幫助。孩子在社會上,我們也需要有人告訴他們該怎麼做,比如在超市買東西,他們不知道該去哪裏結賬,或者不知道怎麼結賬的時候,我們希望可以有人告訴他們怎麼做。

我和我的同事始終相信:在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下,培智孩子的明天同樣會很精彩。

社旗縣特殊教育學校

培智班班主任 代爽

查閲更多範文:

人教版培智一年級數學教案

培智數學教學經驗總結

參觀宣武培智中心學校的心得

提高培智學校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

培智一年級數學下教學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