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物理新課程學習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59W

第一篇:物理(更多文章請關注)新課程學習體會

物理新課程學習體會(精選多篇)

在這幾天學習過程中,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物理這門學科,可是在教學中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教書好象就是在教學生做題目,並且題目越難越好,越是能把學生考倒的題目就越是好題,對於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學生來説能喜歡物理嗎?同時與生活的聯繫也不緊,理論性比較強。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的學生是被教笨,當然這笨並不是指學生的智商而是指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深入研究教材

為適應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索性的“問題”.這些探索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繫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鑽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較恰當地預測有關探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精神等達到怎樣的效果.總之,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

2 、要為學生的探索創設有利的情境

為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為探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留出探索的餘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蒐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 、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

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首先,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地導向.探索作為一種學習活動,也有有意義和無意義之分.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或避免無意義的探索.不宜信馬由韁,放任自流.對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教師應適當提示探索的方向,並當在不宜繼續探索時相機予以提醒.

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科學合理地予以評價.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光要評結果,還要評過程;不光要評顯性指標,還要評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也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把引導探索和教師講授適當結合.當前,由於大力倡導“引導式”教學和相應的“探索性”學習,“講授式”教學及相應的“接受性”學習似乎成了“禍水”,人們避之不及.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課程改革的本質不是教學和學習形式上的改變,而是使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學習.而任何有價值的學習都屬於“意義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意義學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具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即學生具有把新學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繫的傾向;二是學習的材料對學生具有潛在的意義,即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能夠跟其原有的知識結構建立實質性的聯繫.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只要能對上述兩個條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夠促成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或學習方式就是適宜的,值得肯定的.講授式教學、接受性學習可能造成“意義學習”,引導式教學、探索性學習也可能造成“機械學習”.總之,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並無定式,應由學習內容及學生的情況而決定.新課程教學重視探索,但並不排斥講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學生的探索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對那些約定性的、常規性的、公理性的知識,更應以講授為主.對於如何領會新課標、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課心中沒有底呀,因此我特別想知道新課程與我們原來使用的課程有什麼不同,在教學方面的要求有什麼不同?通過老師對新課程與新教材的講解,使我對物理新課程與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專家老師對探究性教學的講解,使我對上好新教材充滿了信心;通過專家老師對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為上好新課做好了必要的準備工作。因此這幾天的培訓我的收穫還是挺大的,它使我對進行的新課程教學作好了必要的準備工作,不過有一點我總覺得不夠的地方就是培訓還應當對新課程的評價多一些講解。其實在教學中並不是老師自己喜歡搞題海戰術,問題出在會考的制度上面是由會考決定的,如果會考不進行改革而還是老樣子,那老師的教學要改變可能有點困難,就象專家説的如果會考有考探究性的題目,那老師肯定會在教學中使用,不用我們來強調它的好處了。

那麼新課程改革的結果是學生的能力不但沒有得到培養,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呢?這次課程改革是一場根本性的、全方位的變革,課程、教學、學習、評價等各方面有眾多的問題亟待研究.本文所謂教學的三個“突出”,僅為教學研究方面的一孔之見,試為引玉之磚,以期和老師們進一步探討.

第二篇: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物理新課程學習心得體會

——xxx

作為一名新加入教師隊伍的我來説,學習成了教學前的首要任務。伴隨着新課程改革的大潮,我必須要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把自己的知識重新總結歸納,汲取百家之長,爭取能更好的為學生來“傳道授業解惑”。

通過學習,本人的教學觀念、教學方法也有了很大的改變,“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新課程環境下,必須具備更高層次的教育教學方面的水平和素養,同時,作為一線教師我們將面臨:1、新課標的理念,師生都比較陌生。2、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能完成教學任務嗎?3、教學評價如何實施? 高中物理新課程理念實現了課程性質觀、課程目標觀、課程內容觀、課程資源觀和課程評價觀的創新,尤其是“通過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而體現出來的新課程目標觀。

課堂教學作為推進素質教育的主渠道,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核心,是實現教育功能,完成知識傳授、能力培養及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的主要途徑。課堂教學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參與,主體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教師僅作為知識的“載體”,那麼學習的真正目的也就得不到體現。

而高中物理新課程理念實現了課程性質觀、課程目標觀、課程內容觀、課程資源觀和課程評價觀的創新,尤其是“通過知識與技能、

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的目標要求而體現出來的新課程目標觀。所以我們教師的角色必修轉換為教學中的參與者、促進者、激勵者和課程學習和發展的研究者,這就要求我們實施新課程教學,觀念轉變是首要問題,新課程標準和新的教材體系正衝擊並挑戰着傳統的應試教學,物理課程改革的基本觀念是以促進學生髮展為根本,以提高學生的物理科學素養為主旨的改革,最終要靠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去實現,去完善提高。

所以課堂教學由灌輸轉變為引導這一點至關重要。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試着把自己“藏”起來,不做大教授,更不做大法官,把自己當成學生的一員。師生實時互動,相互學習,共同進步!

2014-10-12

第三篇:高中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高中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畢節四中李連星

在這幾天學習過程中,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物理這門學科,可是在教學中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教書好象就是在教學生做題目,並且題目越難越好,越是能把學生考倒的題目就越是好題,對於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學生來説能喜歡物理嗎?同時與生活的聯繫也不緊,理論性比較強。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的學生是被教笨,當然這笨並不是指學生的智商而是指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深入研究教材

為適應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索性的“問題”.這些探索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繫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鑽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較恰當地預測有關探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精神等達到怎樣的效果.總之,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

2 、要為學生的探索創設有利的情境

為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為探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留出探索的餘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蒐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

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首先,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地導向.探索作為一種學習活動,也有有意義和無意義之分.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或避免無意義的探索.不宜信馬由韁,放任自流.對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教師應適當提示探索的方向,並當在不宜繼續探索時相機予以提醒.

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科學合理地予以評價.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光要評結果,還要評過程;不光要評顯性指標,還要評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評

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也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把引導探索和教師講授適當結合.當前,由於大力倡導“引導式”教學和相應的“探索性”學習,“講授式”教學及相應的“接受性”學習似乎成了“禍水”,人們避之不及.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課程改革的本質不是教學和學習形式上的改變,而是使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學習.而任何有價值的學習都屬於“意義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意義學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具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即學生具有把新學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繫的傾向;二是學習的材料對學生具有潛在的意義,即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能夠跟其原有的知識結構建立實質性的聯繫.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只要能對上述兩個條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夠促成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或學習方式就是適宜的,值得肯定的.講授式教學、接受性學習可能造成“意義學習”,引導式教學、探索性學習也可能造成“機械學習”.總之,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並無定式,應由學習內容及學生的情況而決定.新課程教學重視探索,但並不排斥講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學生的探索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對那些約定性的、常規性的、公理性的知識,更應以講授為主.

我下學期要教高一年級,對於如何領會新課標、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課心中沒有底呀,因此我特別想知道新課程與我們原來使用的課程有什麼不同,在教學方面的要求有什麼不同?通過廖伯琴老師對新課程與新教材的講解,使我對物理新課程與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專家老師對探究性教學的講解,使我對上好新教材充滿了信心;通過專家老師對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為下學期上好新課做好了必要的準備工作。因此這四天的培訓我的收穫還是挺大的,它使我對下面的進行的新課程教學作好了必要的準備工作,不過有一點我總覺得不夠的地方就是培訓還應當對新課程的評價多一些講解(專家老師講得太少了吧)。其實在教學中並不是老師自己喜歡搞題海戰術,問題出在大學聯考的制度上面是由大學聯考決定的,如果大學聯考不進行改革而還是老樣子,那老師的教學要改變可能有點困難,就象專家説的如果大學聯考有考探究性的題目,那老師肯定會在教學中使用,不用我們來強調它的好處了。那麼新課程改革的結果是學生的能力不但沒有得到培養,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呢?

這次課程改革是一場根本性的、全方位的變革,課程、教學、學習、評價等各方面有眾多的問題亟待研究.本文所謂教學的三個“突出”,僅為教學研究方面的一孔之見,試為引玉之磚,以期和老師們進一步探討.

以上是我對新課程培訓的一點心得體會,如果講得不對請多包涵。

第四篇:暑假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暑假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在這幾天的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過程中,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物理這門學科,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要因材施教、 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為為輔導,注重教材,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深入研究教材

為適應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索性的“問題”.這些探索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繫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鑽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索,能較恰當地預測有關探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精神等達到怎樣的效果.總之,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

2 、要為學生的探索創設有利的情境

為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為探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

留出探索的餘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蒐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

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首先,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地導向.探索作為一種學習活動,也有有意義和無意義之分.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或避免無意義的探索.不宜信馬由韁,放任自流.對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教師應適當提示探索的方向,並當在不宜繼續探索時相機予以提醒.

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科學合理地予以評價.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光要評結果,還要評過程;不光要評顯性指標,還要評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

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也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把引導探索和教師講授適當結合.當前,由於大力倡導“引導式”教學和相應的“探索性”學習,“講授式”教學及相應的“接受性”學習似乎成了“禍水”,人們避之不及.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課程改革的本質不是教學和學習形式上的改變,而是使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學習.而任何有價值的學習都屬於“意義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意義學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具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即學生具有把新學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繫的傾向;二是學習的材料對學生具有潛在的意義,即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能夠跟其原有的知識結構建立實質性的聯繫.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只要能對上述兩個條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夠促成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或學習方式就是適宜的,值得肯定的.講授式教學、接受性學習可能造成“意義學習”,引導式教學、探索性學習也可能造成“機械學習”.總之,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並無定式,應由學習內容及學生的情況而決定.新課程教學重視探索,但並不排斥講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學生的探索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對那些約定性的、常規性的、公理性的知識,更應以講授為主.對於如何領會新課標、用好新教材、上好新課心中沒有底呀,因此我特別想知道新課程與我們原來使用的課程有什麼不同,在教學方面的要求有什麼不同?通過老師對新課程與新教材的講解,使我對物理新課程與新教材有了初步的認識;通過專家老師對探究性教學的講解,使我對上好新教材充滿了信心;通過專家老師對新教材的分析,使我對新教材有了更深入的瞭解,

為上好新課做好了必要的準備工作。因此這幾天的培訓我的收穫還是挺大的,它使我對進行的新課程教學作好了必要的準備工作,不過有一點我總覺得不夠的地方就是培訓還應當對新課程的評價多一些講解。其實在教學中並不是老師自己喜歡搞題海戰術,問題出在會考的制度上面是由會考決定的,如果會考不進行改革而還是老樣子,那老師的教學要改變可能有點困難,就象專家説的如果會考有考探究性的題目,那老師肯定會在教學中使用,不用我們來強調它的好處了。那麼新課程改革的結果是學生的能力不但沒有得到培養,反而增加了學生的負擔呢?這次課程改革是一場根本性的、全方位的變革,課程、教學、學習、評價等各方面有眾多的問題亟待研究.本文所謂教學的三個“突出”,僅為教學研究方面的一孔之見,試為引玉之磚,以期和老師們進一步探討.

第五篇:高中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高中物理新課程培訓學習心得體會

2014年8月21日——25日,我參加了在華中科技大學舉行的高中物理教師培訓,雖然時間短,但是內容豐富,感受很深,收益匪淺。既有專家的講座,得到理念的提升,又有中學同行的表演,感受新課改的精神,同時還有領導的鼓舞和鞭策,讓我們一線教師得到理論與實踐的充實。我從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心靈上得到隆重的洗禮,大腦從繁忙的工作中得到解脱,細思回想導師、教授的精彩講課,他們的聲音、形象久久迴盪在腦海,永不退卻。教授的思想教育了我,導師的思想影響了我,使我充分認識到學習和掌握一種重要的思想,比學習和掌握一門學科知識更重要。

第一天是人教社周譽藹琴教授的講座。高屋建瓴地引領我們走進高中物理新課程。通過為什麼需要改革課堂教學以及新課程新在哪裏這兩個主題。並結合一些很具體案例對新課程改革做了生動地、具體地介紹。我們聽後有收穫,也有思考。在將要新課程改革的前夜,我們怎麼把新課程的理念一步一步地帶進課堂。怎麼在課堂中有機的整合三維目標。

第二天是北京海淀區教研員蘇明義老師的講座,讓我感受到我們中學物理界的這些精英對教育教學的關心和教師職業的執着追求,他幽默、風趣的講解讓我們不知不覺就度過了一上午,既有理論知識,更有實戰的經驗。這種經驗上升為他對教育的四條信念:信念一:教育強調和諧:健康第一,以德育人,開發智慧,貫穿審美(系統性)。信念二:教育追求有效:讓師生們用較少時間,能得到較大收穫(科學性)。信念三:教育需要激發:用榜樣和實例去激勵,用問題和交流去啟發(藝術性)。信念四:教育要求行動:實踐出真知,訓練出技能,經驗出智慧(技術性)。他把他在教學中總結出來的20條經驗毫無保留地教與我們,難能可貴,可以領略其人格魅力。

許曉林、陳繼明等其他幾個專家的講座給我們展示了新課改理念和新的教學模式。新課改給我們基礎教育的老師帶來了新的挑戰和機遇,但無論多麼好的課程理念,如果沒有教師的教育思想的轉變和教學方式方法的更新,都將無法得以落實。教學質量的好壞與我們自身的素質的高低有直接或者間接的關係,這必然要求我們既要加強理論素養的學習,可以是集中學習,更多的是自己學習,要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和準備,以滿足學生需求的不斷增長和社會的不斷髮展,同時可以走出去看看別人的做法,聽聽別人的課堂,吸取他人之長,補自己之不足。在物理課中,怎麼把新課改的理念和精神,把教學的“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很好運用在課堂中,把教和學有機的融合在一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在導學。教比導容易,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把握教學的節奏和環節,除了有很好的掌握教材以為,更多的是有掌握學生,瞭解學生。教師的教不是演員在舞台上的表演,更不是電視屏幕上的節目,是師生之間的情感的交流,思想的溝通。

這樣的學習機會是難得的,是很寶貴的,我希望通過這個培訓班的培訓,努力提高自己的修養和素質,使自己成為學習型和專家型的中學教師,“學以致用,研學並進”,充分利用這個平台“廣泛交流,資源共享”。

在這幾天學習過程中,我作為一名物理教師要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學生喜歡物理這門學科,可是在教學中我一直有這樣的感覺,教書好象就是在教學生做題目,並且題目越難越好,越是能把學生考倒的題目就越是好題,對於每次都考不及格的學生來説能喜歡物理嗎?同時與生活的聯繫也不緊,理論性比較強。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就是我們的學生是被教笨,當然這笨並不是指學生的智商而是指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 我覺得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注重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應深入研究教材

為適應學生的探索性學習,新教材在內容和形式上作了重大改革。大量傳統的封閉性、定向性習題改成了探索性的“問題”。這些探索性問題的條件、結論、思路等大都具有較強的開放性,沒有標準的答案,往往還聯繫廣泛的現實背景,這對教師是一個重大的挑戰。所以教師應花大氣力鑽研教材,對教材作“探索”的探索。要對教材涉及的實際問題進行調查研究,掌握相關資料。要弄清所給的問題可向哪些方面探索,

能較恰當地預測有關探索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精神等達到怎樣的效果。總之,只有教師對教材研究得深透,探索得深透,才有可能較好地引導學生探索。

2 、要為學生的探索創設有利的情境

為有利於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教師應努力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境,這些情境包括時間、器材、組織、心理等各個方面。例如,要根據教學的需要,做好學具、教具、音像、課件等各方面的準備;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的組織安排,保證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探索的機會;要為探索留有較寬裕的時間,新教材大大減少了練習和習題的數量,這正是給學生留出探索的餘地,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安排時間,計劃性與靈活性相結合,保證“探索”的優先地位;要增強學生探索的興趣,一方面,對教材中的內容,教師應努力蒐集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之結合,增強探索內容的趣味性;另一方面,根據探索的內容,應合理運用做遊戲、講故事、競賽與表演等方法,增強探索形式的趣味性。

3、應對學生的探索給予引導和幫助

所謂自主探索,含有兩方面的意義:一方面,是指探索的主動性,表明學生是主動地學習,即“我要學”;另一方面,是指探索的獨立性,表明學生是獨立地學習,即“我能學”。但學生主動地、獨立地探索不是生來就有的,而是在學習中逐步形成的,要經歷由被動到主動、由依賴到獨立的逐步轉化的過程。而這種轉化,主要靠教師的引導和幫助。所以,積極有效地引導、幫助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是新課程教學的中心任務。

首先,對學生的探索要進行正確地導向。探索作為一種學習活動,也有有意義和無意義之分。教師應努力把學生引向有意義的探索,減少或避免無意義的探索。不宜信馬由韁,放任自流。對學生進行探索的問題,教師應適當提示探索的方向,並當在不宜繼續探索時相機予以提醒。

其次,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應科學合理地予以評價。新課程對學生學習的評價不光要評結果,還要評過程;不光要評顯性指標,還要評情感與精神等隱性指標。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注意運用科學合理的方法對學生的學習情況予以評價。通過評價,使學生嘗試成功的喜悦,增強繼續探索的信心;也使學生及時發現自己的不足,不斷改進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果。

把引導探索和教師講授適當結合。當前,由於大力倡導“引導式”教學和相應的“探索性”學習,“講授式”教學及相應的“接受性”學習似乎成了“禍水”,人們避之不及。實際上,這是一種誤解。課程改革的本質不是教學和學習形式上的改變,而是使學生進行有價值的學習。而任何有價值的學習都屬於“意義學習”。根據奧蘇伯爾的“意義學習”理論,“意義學習”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要具有意義學習的意向,即學生具有把新學的知識與自己已有的知識建立起聯繫的傾向;二是學習的材料對學生具有潛在的意義,即學生將要學習的內容能夠跟其原有的知識結構建立實質性的聯繫。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只要能對上述兩個條件起促成作用,即能夠促成有意義的學習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或學習方式就是適宜的,值得肯定的。講授式教學、接受性學習可能造成“意義學習”,引導式教學、探索性學習也可能造成“機械學習”。總之,教學方式及學習方式並無定式,應由學習內容及學生的情況而決定。新課程教學重視探索,但並不排斥講授。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把學生的探索與教師的講授有機結合起來。尤其是對那些約定性的、常規性的、公理性的知識,更應以講授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