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音樂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18W

第一篇:音樂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音樂課改學習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深刻感到《音樂標準》中關於音樂課程價值理念的表述,課程總目標的建立:以及要求從“感知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四個領域構建教學內容和標準,是強調了學生經驗與學科知識與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傳統上以(學科知識)教材為中心的舊格局,上升到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整合發展的新局面。

一、課改帶來的驚喜是什麼:

1、教學理念的滲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興趣音樂為動力,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師聲情並茂地演唱、學生的齊唱,對唱,領唱、小組唱、聽錄音機中的對歌曲不同處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圍繞“聽”(聽覺的體驗)這個中心來進行。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這個音樂教學中心環節,讓學生通過聆聽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學生就會有了學習歌曲的慾望。

2、教師角色的轉變。“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互敬互愛,給彼此建立一種健康,向上的學習與合作的氛圍,對課堂教學無疑是積極的。音樂課上老師關注不只是音樂知識和技能,而是幫助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提高音樂感知和鑑賞能力,拓展音樂綜合文化視野,從而形成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一種積極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審美的探索、創造的態度與方式。因此在這樣的認識的前提下的教學老師和學生都比以前愛上音樂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與學生走到一起,教師以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之中,對於學生回答的各種答案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具有獨特的看法,因為音樂不追求統一答案,音樂儘量不結束真理。教師既是出色的導演又是忠實的觀眾,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要求學生掌握的音樂知識通過教學活動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接受。

3、以生為本,重視學生音樂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整合發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對學生資源的合理開發。教師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學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師這下,面對飛速而來的多種媒體,學生受教育的範圍已不僅僅侷限於學校課堂,為此我們的課堂應該及時改變教學模式,讓課堂不公成為學生學習的場所,更是學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幹的天堂,這節課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學習,教師從中傾聽、觀察、隨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藉助小組活動,學生資源開發通過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每個小組成員能力各有高低,小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取長補短、互幫互助,更有利於學生的交流合作。“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節課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資源,運用了多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用,在實踐中學習思考,學會汲取,學會總結,最終將知識的獲取過程自覺轉化為一種實際的學習能力。總以為學生隨着年齡的長大,自我表現的意識,對成功的體驗,沒有年齡小的學生強,孰不知,只要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時間,他們比任何時候都喜歡將自己的才能展示出來,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大膽放手展現自我,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配合,讓聽課老師都深受感染,這是這節課最亮的閃光點。達到了讓學生興趣音樂先讓其喜歡上音樂課的目的。

4、為貫徹新音樂課改的精神,音樂教研、音樂培訓等活動出現前所未有的活躍,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訓得到廣泛的發展,一年來,我們分別在實小、二實小、城小、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學、聯合中學、阪面中學組織開展了全縣性的及片區性的音樂課改課堂教學活動;召開了課改階段性小結會議;舉辦了全縣音樂課改實驗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教學課件評選活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成立了縣中國小音樂教育教學研究會;組織部分音樂課改教師培訓班;各中國小分別舉辦了觀摩教學、教學研討。

二、教材教學建議

(一)重視歌曲教學方法的研究。三年級要打好歌唱(獨唱、合唱)基礎,良好的習慣和技能要建立起來,課前要充分備好每首歌曲;教學中要採用模唱、接唱、對唱、編唱、表演唱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齊唱、合唱;要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在歌唱內容和內涵的感悟和審美。

(二)要以生為本,大膽調整教材歌曲內容,動聽的歌曲應該讓學生多體驗;不好聽的,建議不唱,選擇課本外好聽的歌曲,儘量使學生保持對歌唱以及對音樂的興趣。

(三)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感知與鑑賞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拓展綜合文化視野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要重視上好每一課的欣賞教學。如何上好,提出幾點建議:1、圍繞主題,安排有歌唱和聆聽的內容(演唱春天歌曲,欣賞春天的音樂或景象,或者跳春天的舞蹈),避免只有聽樂説樂的單一、枯燥現象。實際表明,在動中欣賞音樂效果更佳;2、要採用情感體驗和理性分析相結合的欣賞教學方式(教材已有明顯要求,如聽辯樂器的音色變化、人聲與器樂聲的不同藝術形態、旋律的起伏發展特點,並能以肢體動作或者語言表達相應的感受和理解),才能使學生較深刻領悟音樂的內藴和風格;3、要根據音樂作品內容引導學生從音樂入手,探討相關文化和民俗(為什麼遼闊的草原會產生牧歌;為什麼山歌與小調的歌聲不同);4、要多采用對比鑑聽的方法,讓學生在多種音響的對比中,豐富情感體驗、提高鑑賞能力(如,“牧歌”有多個演繹版本,小提琴、童聲合唱、成人混聲的都讓學生對比聆聽,體會更豐富)。

(四)、“編創與活動”的教學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要把創編活動貫穿於各個教學過程中,加強對學生音樂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因為,音樂創造性活動是審美的主要形式,音樂(本文來自本站)教學脱離創造性活動就失去了生命力。在一、二年級已形成一定的節奏感的基礎上,要加強多聲部節奏練習(朗誦的、打擊樂的、聲勢律動的、合樂拍手、跺腳等)。同時也要關注聽唱、聽辯

、編唱、即興旋律接唱和模唱。課本中提供各種內容和教學要求與方式,要儘量完成課本要求,除了按課本的方式,建議大家要設計和編排激勵學生學習和促進提高的教學方式與手段:1、節奏和旋律接龍、開火車;2、聽旋律短句接唱尾音;3、按提供的唱名(音符)即興編唱短句;4、師生共同創編歌曲(搖籃曲、進行曲)5、旋律創編:(1)加減音符;(2)改編歌曲,如,加上朗誦、拍手、律動等。

(五)“表現”是音樂教學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學生價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師實施教學方式、策略、評價的依據。從各個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對於各類音樂學習都有提出具體的音樂表現的要求和做法(如,藝術教材有:歌唱表演、聆聽表演、律動表演)。對此我們要重視“表現”的研究,新的音樂課標在“表現”領域提出具體的要求,説明了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表現”。都應該是邊學習邊表現,特別是音樂雙基的學習更要求在表現中落實。大家知道音樂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必須在玩中、動中展開教學,表現“比”玩、動“從本質上講,要求更高,如果是沒有質量盲目的活動是無意義的。”表現“應該是學生將自己的音樂經驗、見解、感受通過一定的音樂技能技巧表達出來,是有技能含量的。換言之,在”表現“中學習才能進步。既:欣賞、唱歌、編創、奏樂、識譜都應該在表現中進行。建議:1、學習常規要加強,養成愛表演的良好習慣;2、重視節奏、律動、聲勢表演的訓練,訓練以及會表演的能力,以及較深刻感受音樂文化提高審美能力建立基本素質(簡單的踢踏舞步就能反映出藏族、蒙族、維吾爾族舞姿和不同和民俗文化的不同);4、歌唱教學除了要聲情並茂,表演也要同步跟上。

第二篇:音樂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隨着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我們深刻感到《音樂標準》中關於音樂課程價值理念的表述,課程總目標的建立:以及要求從“感知與鑑賞”、“表現”、“創造”、“音樂與相關”四個領域構建教學內容和標準,是強調了學生經驗與學科知識與社會發展三方面內容的整合,表明了突破傳統上以(學科知識)教材為中心的舊格局,上升到一切從學生的需要和發展為出發點,培養學生藝術能力和人文素養整合發展的新局面。

一、課改帶來的驚喜是什麼:

1、教學理念的滲透。以音樂審美為核心,以培養學生興趣音樂為動力,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因為音樂是聽覺的藝術,聽覺體驗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教師聲情並茂地演唱、學生的齊唱,對唱,領唱、小組唱、聽錄音機中的對歌曲不同處理的合唱等等,都是圍繞“聽”(聽覺的體驗)這個中心來進行。引導學生參與聽覺體驗這個音樂教學中心環節,讓學生通過聆聽深刻地感受到歌曲的美妙,學生就會有了學習歌曲的慾望。

2、教師角色的轉變。“音樂教育並不是音樂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係,師生間互敬互愛,給彼此建立一種健康,向上的學習與合作的氛圍,對課堂教學無疑是積極的。音樂課上老師關注不只是音樂知識和技能,而是幫助學生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提高音樂感知和鑑賞能力,拓展音樂綜合文化視野,從而形成對周圍世界和自己的一種積極而理智的,富有情感審美的探索、創造的態度與方式。因此在這樣的認識的前提下的教學老師和學生都比以前愛上音樂課,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參與音樂實踐活動。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我們欣喜地看到教師與學生走到一起,教師以組織者、參與者的身份出現在學生之中,對於學生回答的各種答案始終面帶微笑,讓學生能大膽地發表自己的具有獨特的看法,因為音樂不追求統一答案,音樂儘量不結束真理。教師既是出色的導演又是忠實的觀眾,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要求學生掌握的音樂知識通過教學活動不知不覺地讓學生接受。

3、以生為本,重視學生音樂能力和綜合素養的整合發展。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教師對學生資源的合理開發。教師不是全才,更不是完人,學生也不可能可能永居老師這下,面對飛速而來的多種媒體,學生受教育的範圍已不僅僅侷限於學校課堂,為此我們的課堂應該及時改變教學模式,讓課堂不公成為學生學

習的場所,更是學生展示自己能力才幹的天堂,這節課中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學習,教師從中傾聽、觀察、隨後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作出判斷,藉助小組活動,學生資源開發通過通過小組的學習活動可以得到很好的體現。每個小組成員能力各有高低,小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取長補短、互幫互助,更有利於學生的交流合作。“表現”是實踐性很強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習音樂的基礎內容,是培養學生音樂表現能力和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本節課利用了有效的教材資源,運用了多樣的學習方式,為學生提供各種音樂實踐的機會,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能,讓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用,在實踐中學習思考,學會汲取,學會總結,最終將知識的獲取過程自覺轉化為一種實際的學習能力。總以為學生隨着年齡的長大,自我表現的意識,對成功的體驗,沒有年齡小的學生強,孰不知,只要給他們機會,給他們時間,他們比任何時候都喜歡將自己的才能展示出來,這是始料未及的,面向全體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大膽放手展現自我,課堂氣氛活而不亂,學生的小組合作,交流配合,讓聽課老師都深受感染,這是這節課最亮的閃光點。達到了讓學生興趣音樂先讓其喜歡上音樂課的目的。

4、為貫徹新音樂課改的精神,音樂教研、音樂培訓等活動出現前所未有的活躍,多層次多形式的教研培訓得到廣泛的發展,一年來,我們分別在實小、二實小、城小、五中、六中、七中、梅仙中學、聯合中學、阪面中學組織開展了全縣性的及片區性的音樂課改課堂教學活動;召開了課改階段性小結會議;舉辦了全縣音樂課改實驗教學設計評選活動;教學課件評選活動;優秀論文評選活動;成立了縣中國小音樂教育教學研究會;組織部分音樂課改教師培訓班;各中國小分別舉辦了觀摩教學、教學研討。

二、教材教學建議

(一)重視歌曲教學方法的研究。三年級要打好歌唱(獨唱、合唱)基礎,良好的習慣和技能要建立起來,課前要充分備好每首歌曲;教學中要採用模唱、接唱、對唱、編唱、表演唱的方式訓練學生的齊唱、合唱;要以審美體驗為核心,在歌唱內容和內涵的感悟和審美。

(二)要以生為本,大膽調整教材歌曲內容,動聽的歌曲應該讓學生多體驗;不好聽的,建議不唱,選擇課本外好聽的歌曲,儘量使學生保持對歌唱以及對音樂的興趣。

(三)欣賞教學是培養學生感知與鑑賞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是幫助學生拓展綜合 ,如,加上朗誦、拍手、律動等。

(五)“表現”是音樂教學活動最基本最主要的形式是學生價值取向的反映形式也是教師實施教學方式、策略、評價的依據。從各個版本的教材中,都能感到,對於各類音樂學習都有提出具體的音樂表現的要求和做法(如,藝術教材有:歌唱表演、聆聽表演、律動表演)。對此我們要重視“表現”的研究,新的音樂課標在“表現”領域提出具體的要求,説明了一切音樂教學活動都離不開“表現”。都應該是邊學習邊表現,特別是音樂雙基的學習更要求在表現中落實。大家知道音樂是

三、課改存在的問題及音樂教師的反思:

(一)存在問題:培養時間短,對課改理念不透徹,無法將理念帶入課堂教學,僅僅是流於形式;存在教師對課改缺乏熱情、主動。

(二)音樂教師的反思:

1、因地制宜、因陋就簡、因材施教、因勢利導,發揮音樂教育教學優勢,體現音樂課堂教學的人文特徵。音樂教學的人文特徵與其他人文學科不同的是:在音樂要素的探知、音響感受以及歌唱、奏樂等表演活動中發現音樂獨特的藝術形態:和諧、優美、歡快、激昂並從中獲得語文學習、美術學習不可替代的審美和情感體驗。根據這樣的理解,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挖掘音樂作品的藝術和文化價值,儘量向學生傳遞優美、生動和多樣式的音樂,如a老師的奏樂、歌唱、表演、語言都要力求準確、優美;b課堂教學設計應從學生的經驗和需要入手考慮不好聽,不好唱的音樂不要強調學生聽和唱,或者學生會遠離音樂課堂;c不要為了綜合而削弱音樂丟失了音樂的個性的特質。

2、“綜合”應從兩個層面來理解。一是課堂上和綜合;二是課程的綜合。音樂課堂的綜合,應該是以音樂為主線的音樂間以及相關文化間的綜合,要自然、生動。如欣賞電影音樂,首先想到的是音樂,為了探索電影音樂的性質和牲,必然要涉及到電影表演藝術形態和情節等。總之,主和次要明確。而課程上的綜合應該是分別由不同藝術學科的形成單獨切入教學,構成的藝術綜合課程。不要片面的把“綜合”理解為在一堂課內多門藝術的拼湊和疊加。

本站範文網()

音樂課堂不應該只關注音樂教學舞蹈、戲劇、電影也應適當的、有計劃的進入音樂課堂,拓展我們和學生的藝術視野,提升審美品位。

3、合作學

習不能流於形式。“合作學習”是新課程新理念,有的學科包括音樂教師實話這一理念後,提出質疑。我個人的看法是:”合作學習對於音樂教學是教學的主要形式,一直存在於音樂課堂中,關鍵是合作質量和效果。音樂課堂教學切實離不開合作(全班、小組)。那麼,我們要深入研究“合作學習”理論和方法,使之科學地運用音樂課堂中,優化教學過程與質量。

4、課堂教學內容和模式要多元多樣,不應該還是沿用傳統習慣和教學模式,既:純粹地圍繞一個音樂作品以歌唱、欣賞為主的教學,或者是歌曲和欣賞綜合的教學。應該建立更多樣的教學模式,如,主題下的音樂要素體驗與探索的綜合音樂感教學(節奏、旋律、力度、音色)如,民族基本舞步、歌曲創作、打擊樂器等的教學。努力拓寬教學內容和模式,讓學生感受更豐富的藝術文化獲得更生動而多樣的藝術養分。

第三篇:音樂課改教學心得體會

經過了不斷的實驗和研究,現總結實驗的工作情況及經驗。

一、以音樂的五大“基本理念”為教學的新理念。

課改實驗教學工作展開以來,新的理念使我對自己過去的教學思想進行了反思和重新審視。在過去那種以教師為中心、以課本為中心的一板一眼的教學模式以不在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應積極學習和貫徹新的“音樂課程標準”,

改變教學觀念,以音樂的五大“基本理念”作為教學的新理念。在教學中,教師要敢於嘗試新的教學方法,把學生作為教育的主體,通過各種手段使學生懂得“愛學”與“如何學?”培養學生熱愛音樂及高尚的情操。

二、教學手段靈活多樣,激發學生興趣。

在教學中,我一改以往先練聲再拍節奏等沉悶的教學方法,而是先讓學生聽、感受歌曲及猜謎、講故事等教學手段來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如:在《小烏鴉,愛媽媽》這一節研討課中,我這一課,我讓學生多聽、多看、多講,讓他們多表演、多參與、多評價。並圍繞着我校音樂科的校本教研課題《如何使國小生在音樂課堂中進行編創活動》展開研究。如:在節奏中和在歌詞中進行編創活動。讓學生互評。將知識滲透在活動中,激發他們的動力,學生學得輕鬆,教師教得輕鬆。特別要多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大膽創新,容許學生有許多不同的答案,課堂氣份自然活躍。也就是一堂優質課了。我除了讓學生聽、唱、拍、跳、演外,還用猜迷來激發學生的注意力,又讓他們講些故事,在編創節奏和歌詞時鼓勵學生大膽發言,將知識滲透在活動中,激發他們的動力,學生學得高興、學得輕鬆,教師也教得開心。我還讓學生表演各民族的舞蹈,感受各民族的文化及風土人情,特別要多鼓勵他們暢所欲言、大膽創新,容許學生有許多不同的答案和不同的表達方式,課堂氣份自然活躍。又如:譚秀韋老師的課例《牧童笛教學》,在這一課中運用了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笛子指法教學法,鼓勵學生進行創編活動,使學生的積極性更高。曾冬霞老師的課例《上學》,以遊戲來引入,激發學生參與的主動性,鼓勵學生表演各種角色並積極評價。三位教師都圍繞着我校音樂科課改年級的校本教研課題《如何使國小生在音樂課堂中進行編創活動》展開研究,教改實驗科研化,使科研與教改相結合,並每月寫教學設計、教學反思、實驗記錄、每月小結和學期總結等,總結出好經驗,使研究專題更進一步提高。

三、今後努力方向。

通過課改的實驗及總結的經驗,使我們瞭解到自己的不足。如: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適時、有效。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熱愛音樂,鼓勵他們勇於表達對音樂的感受、鑑賞、表現、創造,以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豐富他們的情感。經過一個學期的研究和探索,發現學生們對學習音樂更有興趣了,也更喜歡音樂課了。

《音樂課改教學心得體會》

第四篇: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我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改心得體會

榆林市第八中學李偉偉

2014年6月2日,隨着我市教育局常少明局長帶隊,市教育局、教研室、局屬學校校長、業務副校長一行25人去宜川中學考察學習的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始了對宜川中學教學經驗的學習和自主創新。

一、我校課改的現有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課堂教學改革,我校總結了宜川教學中“三環節導學式“教學模式,即以“自主學習——討論展示——檢測小結“為基本結構框架,以學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為載體,通過教師點撥、引導和幫助,使學生在使用學案的過程中質疑、選擇、分析、綜合和概括,採取討論、交流、展示等形式激發學習的動機與慾望,進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不斷優化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的經驗,結合我校現有情況,提出了我校自己的教學改革模式。即“二、三、四”改革模式。其中,“二”為兩個自主學習,自主管理;“三”為三個十分鐘,早晨的瘋狂英語誦讀十分鐘,中午的雙語書寫十分鐘,下午的面壁思過十分鐘;“四”為四個保證,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保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保證辦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二、三、四”改革模式為我們的教學、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與範例。

二、我的課改心路歷程

2014年下半年我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以語文、數學、外語為龍頭。因為我帶的是國中化學,其課程開始時及面臨的是那些九年級馬上要面臨畢業的學生,學校為了穩妥起見,推後了物理、化學科目的改革開始時間,讓我們對新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個觀察、體會的過程。在此期間,在不影響學生學習進度的情況下,我也做了一定的嘗試,以製作學案開始,開始了我的課改路程。剛開始製作學案時,主要以課前預習與習題為主,把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納入到了我的實時監督當中,學生在課程的開始階段,必須實時檢查,核對學生課前預習的部分,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難於理解的問題給出適當的強調。在課後,可根據我校學生自身的特點,隨時調節課後習題的難度,使學生合理的提高學業水平,給我的課堂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補充。在此期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課改的好處,這種嘗試給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給我的製作學案提供了一個熟悉的過程。

隨着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的熟悉,在對化學專業術語、專業名詞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在一些難度簡單,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比較緊密的章節加入了學生展示的環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開始參與到課堂“教”的過程中,優先培養一些理解能力好,表達能力強且對化學興趣高的學生,以點帶面,充分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習題課中,全面展開學生提前做,小組討論,課堂展示,學生點評,老師進行補充的課堂模式,為正式的課程改革做一個堅實的基礎。

2014年年初,學校全面鋪開教學改革,化學課程遂即也進入到

了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理論性較強,實驗較多的課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學生畢竟對實驗實際操作較少,學生展示實驗時操作不規範,更為讓人擔心的是一些實驗具有危險性,老師做都要非常的小心,何況是學生本身操作能力就不好。這個時候正好趕上學校的教室多媒體設備進入到了教室中,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向。在自主學習課時,我會佔用學生部分自主時間,提前對實驗進行操作,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因為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描述實驗的能力,能夠進行觀察分析,使課前自主時對實驗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在第二天的課堂展示環節,在網上下載實驗視頻,然後由學生隨着視頻去講解,去感受實驗的魅力。某個環節甚至可以反覆的播,反覆的放,加深印象。這個時候,我仍然是課堂的組織者,並沒有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根據課程進度,在熟悉完課堂展示環節後,我的課程進入了複習階段,課堂已經完全交給了學生。我的課堂模式已經穩定在了課前討論做題,課時學生展示講題,課時補充的模式。

我的課改基本上還是處在一個探索的過程,並沒有一個完全成熟的模式,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當在這節課出現問題時的那種糾結與無奈,確實困擾在我新課改的歷程當中。

三、課改反思

任何形式的課堂,其根本出發點都應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還要做到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學案的編制方面還要做得更細緻,把握更準確,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要融進老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體現問題化、情境化、層次化。自主

學習課堂上要體現出教師的方法指導,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養式,教師應分層次指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應學案發下去之後,學生無目的的做或者乾脆就是抄。譬如化學自主課堂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初涉本課內容;瀏覽導學案,根據自研內容,再讀課文,解決淺顯問題;根據不會的問題,結合教師展示、解決難點;如果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生生解決或師生合作解決。對於展示課,教師也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展示題目,這些題目不能只為了所謂的課堂的“活”,而應在“活”的課堂形式下,學生真正能學到知識,培養能力。甚至教師也要寫展示課的預案。比如我在教《化學肥料》的展示課時,就寫出了比較詳細的展示課教案,甚至寫出了展示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目的就是教給學生展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展示能力,課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在課改初期,教師這樣的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課程結束前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作簡單的梳理,有一個系統整體的回顧,再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學案課後題目,明確哪些內容自己真正掌握,哪些內容掌握的還不夠熟練,真正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由於學案上的達標測評題目一般量都比較少,教師在課外也要精心篩選一些補充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訓練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化學綜合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要結合每次考試大作文章,做好文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鬥志。抓“考”,更要抓“評”、抓“獎”;“考”的目的是瞭解學生過去一階段學的情況,“評”、“獎”的目的是激發學生下一階段

的鬥志,就像燒鍋做飯一樣,要不停地加柴火,火勢才能猛,飯才做的快、做的熟,因此,我認為抓住“評”與“獎”比抓“考”更重要。課改任重道遠,需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完善,最終成就學生的成功。我們相信,在領導的重視和執着的追求與正確的引導下,課改的激情一定會匯成波濤洶湧的改革浪潮,共同推進啟明這隻大船搏浪遠航。

第五篇: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肖口中心學校 劉 穎

通過新課程改革的學習,我對新課改有深刻的認識,體會到新課程改革的重要性,使學生改變接受性的學習方式,學會探究式學習。新課程改革注重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真正把學生作為主體確立起來。新課程改革教學中,努力實現三個轉變:

1、教師“學生觀”的轉變。做到用孩子的心看待一切,不歧視孩子,多賞識孩子,達到班上“沒有差生,只有差異”。

2、教師角色的轉變。教學過程中,老師是學生的朋友,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着,而不是統治者。教學過程是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是師生雙方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

3、教學方式的轉變。教師課堂上教學過程是師生互動過程,學生學習過程不僅要用腦子想而且要用眼睛看,用耳朵聽,用嘴説,用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用自己的心靈去感悟,教師要積極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生才能無拘無束的置身於其中,嘗試學習,享受學習的樂趣。課堂才能煥發無限的生命力,學生思維活躍,熱情高漲,真正成為了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角。

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做到:給學生一些權利,讓他們自己去選擇。給學生一些機會,讓他們自己去體驗。給學生一點困難,讓他們自己去解決。給學生一個問題,讓他們自己去找答案。給學生一片空間,讓他們自己向前走。

總之,新課改可以給我們的教學帶來新的突破,給學生的學習提供無數的創造空間,我們要不斷的學習,大膽的實踐,大膽的創新。在改革中出現問題是難免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時機,當好"導演",讓學生當好"演員"。同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資源,組織好小組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是新課程倡導的一種學習方式。如何運用這一新興的學習形式創造出最優的學習效果,是我們教師當前最應當思考的問題。

2014. 4.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