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課改的體會心得(精選多篇)

欄目: 工作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2.78W

第一篇:課改體會與心得

課改的體會心得(精選多篇)

歷史課改的幾點體會和做法

上杭縣蛟洋中學丘瑞清

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以來,通過近幾年來的學習、探索和實踐,我深深感到:歷史課變了,變得充滿生機,富有活力。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幾點體會、做法:

一、學生更願意上歷史課了

回憶我們以前的歷史教材,真的是讓人覺得枯燥無味。而新的歷史教材,從外觀看,圖文並茂,色彩鮮豔,深受學生喜愛;從內容上講,降低了難度,淡化了知識體系,增加了貼近學生生活、貼近社會的內容,給學生親自動手操作、探究實踐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我深深體會到這一點,如《祖國境內的遠古居民》(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課)一課,教師讓學生親自動手打磨石器,他們樂於參與,並從實踐中感受到原始人生活的艱辛,體會也很深刻。第6課《春秋戰國的紛爭》(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的成語故事會,要求蒐集春秋戰國時期的成語故事,如“退避三舍”“圍魏救趙”“紙上談兵”等,在班級裏交流。學生對成語典故非常感興趣,他們都樂意參與這一活動,去搜集、整理,先在小組裏舉行,推出代表參加班級交流。在第18課《三國鼎立》(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一課中,教師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去講述三國中的故事,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在歡聲笑語中上完一堂課。還有歷史探究活動課,這可是學生們活動的天地,他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紛紛將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現給大家。當得到老師的鼓勵時,別提有多高興了,常常是下了課,學生們還圍着老師問這問那,意猶未盡。他們開始成為學習的主人,由原來被動接受式的學習變為主動探究式的學習。

二、對歷史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課程改革,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樹立以學生為主,不斷探究的學習理論。那麼,光憑一本書、一張嘴走進課堂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認真挖掘教材,充分備好每一堂課,精心設計每一個探究性的問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要讓歷史課堂充滿激情,充滿生機。有時需要語言的激發;有時需要教學手段的多樣化;有時需要教師知識的儲量大。總之,對教師的要求更高了。

三、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非常重要

教師與學生建構和諧的、民主的、平等的師生關係,讓學生體驗到平等、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寬容、親情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鞭策、鼓舞、感化、召喚、指導和建議,讓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變為師生互動、互學,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

四、困難重重

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的教學觀念和行為發生了一些變化:如在課堂上重視學生的自學、讓學生自讀、圈點勾畫、提出問題;開始組織小組討論的形式;在課外讓學生蒐集資料等。但教學空間和場景僅限於教室,這決定了教學的行為主體仍然是教師,學習的載體依然是教材,教學的活動場所仍然是教室,限制了歷史教學的優化。基於此,歷史課改的當務之急是尋求和創設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和空間。如可採用主題辯論、主題演講、故事會、知識接龍、自主探究、小論文撰寫、師生問難、挑戰主持人、情景復現、調查訪談、尋訪遺址、探究身邊歷史、歷史物件模型製作、歷史紀念日主題儀式、成果積累和資料蒐集展示等教學組織形式。可以將教學活動場所延伸到教室以外的圖書閲覽室、紀念館、工廠、社區、遺址現場、自然人文景觀保護區。總之,歷史課改應該另闢蹊徑,進行教學組織

形式和教學空間上的創新。

主要做法:

一、 與學生平等地走進新課程

(1)相信學生,相信學生完全有學習的能力。(2)擺正位置,把機會交給學生。教師要俯下身子平等參與學生的研究,教師要把探究的機會交給學生。

二、 做一個組織者

(1)擺脱按部就班、亦步亦趨的固有模式,對學生學習過程中新的問題,既要做好可以預測的應對準備,也要想好不可預測的應對方法。(2)教學中,教師要真正把關注的焦點放在學生身上,想想學生在做什麼,需要什麼,依據他們的學習情況,靈活地安排每一個教學環節,而不是機械地執行課前的課程設計。同時,還應特別關注全體學生,注意學生間的學習差異,通過不斷調整教學進程,使盡可能多的學生捲入到有意義的學習活動中來。(3)捕捉、放大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閃光點。在《三國鼎立》(中國歷史七年級上冊第18課)一課上,教師讓學生自主學習、小組討論時,就有同學根據平時所看電視劇《三國演義》提出:“諸葛亮那麼傻,他為什麼不自己當皇帝,他當皇帝説不定能統一天下。”的問題,雖然不盡科學合理,但課堂是允許學生出錯的地方,教師鼓勵學生提出了自己感到困惑的問題,因勢利導組織學生討論,甚至辯論,最終達到“釋疑、解惑”的作用。面對學生有別於他人的探究方式,教師要引發學生間的思維碰撞,讓學生深入思考,順利地進入更高的層次的學習。

三、 做一個引導者

(1)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通過新課導言的設計,濃烈學習氛圍的創設,以及努力挖掘、充分發揮教材所藴含的興趣教學因素,來喚起學生對新知識的興趣,讓學生產生學習的願望和動力。例:講到《大一統的漢朝》(中國歷史上冊第12課)中的“漢初休養生息政策”時,學生難於理解漢初統治者實行此政策的實質。有的學生錯誤地認為實行休養生息是因為漢初的皇帝好,不是為了剝削人民。為了讓學生更易理解漢初統治者暫時減輕對人民負擔的用意,我在講課時舉了一個“擠牛奶的啟示”的例子來對比説明:同一頭奶牛,用兩種方法擠牛奶。a法:一次性榨乾奶牛最多可得30斤牛奶(奶牛被榨乾則死亡);b法:讓奶牛吃草養肥,每天只擠5斤,卻可連續擠牛奶二十天,共得100斤牛奶。問:哪種方法擠牛奶多?答案顯而易見。學生也在趣味性的講課中很輕易地理解到漢初統治者實行休養生息政策的實質.(2)教給學生探索、發現的方法,讓學生學會探索、學會發現。(3)不斷引發學生思維碰撞,把學生的探索、發現引向深人。學生自主學習時,教師要一步又一步地把學生逼向學習的難點。對學生的思維引而不發,不斷激發,把學生們推到一個又一個思維的波峯浪尖,學生的探索、發現也因此而深入。例如,講授《對外友好往來》(中國歷史下冊第6課)一課,在學生學習課文,瞭解基本史實之後,教師提出“唐文化對日本有何影響?”、“唐文化對新羅有何影響?”一類的問題。學生思考、討論、得出答案的過程,即是再次識認歷史地圖、理解史料和教材大小字內容、歸納教材要點的過程。提出這類問題並讓學生討論,是為了讓學生進一步思考:“隋唐時期對外交往繁盛的原因有哪些?從中你得到了哪些啟示?”還可以作對比思考:“漢、唐時期中外交往的特徵有何不同?出現這些不同的原因是什麼?”

四、 做一個促進者

(1)鼓勵學生去尋找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教師可以採用各種適當的方式,如精選學習的內容,設計恰當的教學活動,開展積極的評價等,讓學生感受心理

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探索熱情更加高漲。(2)指導學生優化自己的學習過程。如小組合作學習,教師先要指導學生合理分組,掌握一些基本的小組合作規則:小組內同學可以先獨立思考,再交流自己的見解,有針對性地展開討論;小組彙報時,也應該是向大家彙報小組學習的情況,而不是談個人的想法與收穫等。小組討論的時候,教師要隨時瞭解學生合作的情況,以便靈活地組織學生的下一步學習。

總之,中學歷史課堂教學要打破常規,改進教學形式,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內容;要發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增強歷史教學的趣味性,培養學生的好奇心。讓他們明白,學歷史並不是一件單調乏味的苦役,學習歷史不只是歷史課堂內的事,它也是我們每日每時都可從事的活動,是一種樂趣。

新課程,給教師帶來了挑戰,也帶來了不可多得的機遇。新課程實施中,我們只要找準自己的位置,在實踐中學習,在反思中提高,就一定可以融人新課程,與新課程共同發展。

第二篇:課改體會與心得

課改體會與心得

對於課改,做為一名教師也經常在課堂與學生體會與共享。在課堂上把知識融會貫通;做到授人予漁,不要授人予魚。對此在此發表自己對於上課成功的最大祕訣的一些觀點?

(1)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把學生當做自己的朋友。 1,教師需真誠對待學生,關心和愛護學生。

2,展現教學過程的魅力,品味教學成功的喜悦。

3,完善個性,展現和發揮教師個人魅力。

教師要得到學生的愛戴,就要利用內在的人格魅力。努力完善自己的個性,使自己擁有熱情、真誠、寬容、負責等優秀品質,這是優化師生關係的重要保證。

(2) 課堂教學中,當我的心與學生的心融在了一起,教學肯定成功!課堂教學的效率,實際上就表現在教師“用心”教和學生“用心”學上。我主觀提倡課堂教學要有“三聲”: 1.要有“笑聲”。

2.要有“讚美聲”。3.要有“驚訝聲”。

(3)對於數學課堂教學我採取了提出題目,實驗探索,引導觀察,分析推理,得出結論的實驗教學法。教師的關注由單一的學習效果轉為學習過程和學習方法。採取這種方法,更好的激發學生學習愛好,培養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由學生的學習由“被動”轉變成“主動”。

陳波

2014.9.10

第三篇:2014年關於課改的心得體會

為了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綜合實踐能力,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讓每一位學生具有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具有社會主義民主法制意識,具有適應終身學習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具有健壯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的能力,更為適應國人轟轟烈烈的課改運動,我校特制定了具體的實施方案。本人作為課改運動中的一員,在通過學習、講授課程等過程中,有以下體會。

第一,教學行為中的由重傳授向重發展轉變,由居高臨下向平等融洽轉變。

舊的教育體制完全以注重知識的傳授為導向,習慣於將一些難懂的知識用機械的“填鴨式“灌輸給只會張嘴的學生。新的課程改革正好於此相反,它強調重視人的發展,尤其是身心的發展,對學生潛能的開發;同時也由原來的知識本位向學生的智能本位發展、以人為本的方向發展,更注重了國家提出的”以德制國,以人為本“的宗旨;使原來的注重知識與技能的過程向學生學會學習和形成正確價值觀的過程轉變,在實驗實施階段,我作為第一戰線的直接參與者,儘自己所能改變舊的傳統教育模式,結合課改的具體要求將一整套新的教學模式輔助於課堂,讓學生先動起來,仍然起指導者的作用。

學生的學在教師的教育下一定要改變原有的、單純的、接受式的學習方式,而且要掌握相對應的學習方法、學習習慣,轉變學習方式並把學習變成人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弘揚、發展、提升的過程,改變學生的學習態度,培養學生的學習責任感並使學生養成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在課堂教學中儘可能把它變成一個學生髮現、探究等的活動,使學習過程更多地變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強調自主性學習、探究性學習、研究性學習,這即就是所謂的由原來的重結果向重過程的轉變。如果仍用以往的教學老師模式,即始終高高在上而學生俯首貼耳,對教師畢恭畢敬,那麼這對課改有很大的妨礙。因此,我們作為課改中的一員首先要放下架子,對學生尊重,達到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和諧統一,即互相學習和促進;其次,要改變過去的師生人際關係普遍存在的教師中心主義和管理主義傾向,嚴重影響師生關係,要相互補充,要達到共識、共事、共進。

另外,不管是何種科目不追求惟一答案,讓學生即在亂鬨的課堂中去活躍,同時也在不同的説法中自己去綜合自認為完美的答案,這些都充分發揮了學生的個性,尊重了學生的發展,達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同時也達到了教學由模式化向培養學生的個性轉變的目的,使每一位學生都積極踴躍,既使是學習上的優差生,在此種教育形式下,將會有一種“鮮花和小草一樣得到陽光照耀”的感覺。

第二,密切聯繫學生生活。

為了更好地貼近生活,為了適應學生的學與教師的教的雙重關係,我擬訂了自己的課時教學計劃,並在課堂上充分發揮不同學生的不同特長,依據各自不同興趣讓他們進行選擇性學習,使每一位學生都能發展自己的個性。

總之,課改是一項長期、艱鉅、複雜的任務。作為一項新的內容,本人又作為課改實驗員中的一位,肩負着十分重大的責任。通過近半學期的摸索實踐,自己才知課改的重要,尤其應重視對學生個性的發展顯得更為重要。因此,在今後的工作中更應儘自己全部的精力,努力在這方面做出一些成效。

第四篇:課改學習心得體會

我的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改心得體會

榆林市第八中學李偉偉

2014年6月2日,隨着我市教育局常少明局長帶隊,市教育局、教研室、局屬學校校長、業務副校長一行25人去宜川中學考察學習的開始,我們學校就開始了對宜川中學教學經驗的學習和自主創新。

一、我校課改的現有模式

經過一年多的課堂教學改革,我校總結了宜川教學中“三環節導學式“教學模式,即以“自主學習——討論展示——檢測小結“為基本結構框架,以學案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為載體,通過教師點撥、引導和幫助,使學生在使用學案的過程中質疑、選擇、分析、綜合和概括,採取討論、交流、展示等形式激發學習的動機與慾望,進而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並不斷優化自主學習方法,提高自主學習能力的教學方式的經驗,結合我校現有情況,提出了我校自己的教學改革模式。即“二、三、四”改革模式。其中,“二”為兩個自主學習,自主管理;“三”為三個十分鐘,早晨的瘋狂英語誦讀十分鐘,中午的雙語書寫十分鐘,下午的面壁思過十分鐘;“四”為四個保證,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保證學生的全員參與;保證不讓一個學生掉隊;保證辦學質量的穩步提升

“二、三、四”改革模式為我們的教學、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模式與範例。

二、我的課改心路歷程

2014年下半年我校開始了轟轟烈烈的教學改革,以語文、數學、外語為龍頭。因為我帶的是國中化學,其課程開始時及面臨的是那些九年級馬上要面臨畢業的學生,學校為了穩妥起見,推後了物理、化學科目的改革開始時間,讓我們對新的教學模式有了一個觀察、體會的過程。在此期間,在不影響學生學習進度的情況下,我也做了一定的嘗試,以製作學案開始,開始了我的課改路程。剛開始製作學案時,主要以課前預習與習題為主,把學生的課前預習和課後複習納入到了我的實時監督當中,學生在課程的開始階段,必須實時檢查,核對學生課前預習的部分,發現問題,在課堂教學中對於學生難於理解的問題給出適當的強調。在課後,可根據我校學生自身的特點,隨時調節課後習題的難度,使學生合理的提高學業水平,給我的課堂教學做了一個很好的補充。在此期間,我第一次感受到了課改的好處,這種嘗試給我今後的課堂教學改革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基礎,也給我的製作學案提供了一個熟悉的過程。

隨着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的熟悉,在對化學專業術語、專業名詞的理解上有了一定的基礎,我在一些難度簡單,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比較緊密的章節加入了學生展示的環節,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開始參與到課堂“教”的過程中,優先培養一些理解能力好,表達能力強且對化學興趣高的學生,以點帶面,充分帶動其他學生的學習興趣。在習題課中,全面展開學生提前做,小組討論,課堂展示,學生點評,老師進行補充的課堂模式,為正式的課程改革做一個堅實的基礎。

2014年年初,學校全面鋪開教學改革,化學課程遂即也進入到

了課程改革的浪潮之中,在理論性較強,實驗較多的課程中,我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學生畢竟對實驗實際操作較少,學生展示實驗時操作不規範,更為讓人擔心的是一些實驗具有危險性,老師做都要非常的小心,何況是學生本身操作能力就不好。這個時候正好趕上學校的教室多媒體設備進入到了教室中,為我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解決問題的方向。在自主學習課時,我會佔用學生部分自主時間,提前對實驗進行操作,讓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因為這個時候學生已經具有一定的描述實驗的能力,能夠進行觀察分析,使課前自主時對實驗有了一個直觀的感受,在第二天的課堂展示環節,在網上下載實驗視頻,然後由學生隨着視頻去講解,去感受實驗的魅力。某個環節甚至可以反覆的播,反覆的放,加深印象。這個時候,我仍然是課堂的組織者,並沒有將課堂完全交給學生。根據課程進度,在熟悉完課堂展示環節後,我的課程進入了複習階段,課堂已經完全交給了學生。我的課堂模式已經穩定在了課前討論做題,課時學生展示講題,課時補充的模式。

我的課改基本上還是處在一個探索的過程,並沒有一個完全成熟的模式,但其中的辛酸只有自己知道,當在這節課出現問題時的那種糾結與無奈,確實困擾在我新課改的歷程當中。

三、課改反思

任何形式的課堂,其根本出發點都應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但在具體的實踐中還要做到實事求是、精益求精。在學案的編制方面還要做得更細緻,把握更準確,結合我校學生實際,要融進老師自己的思想、教學思路、教學方法,體現問題化、情境化、層次化。自主

學習課堂上要體現出教師的方法指導,不能放羊式,也不能圈養式,教師應分層次指導,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不應學案發下去之後,學生無目的的做或者乾脆就是抄。譬如化學自主課堂時,教師應先引導學生初讀課文,初涉本課內容;瀏覽導學案,根據自研內容,再讀課文,解決淺顯問題;根據不會的問題,結合教師展示、解決難點;如果還有解決不了的問題,再生生解決或師生合作解決。對於展示課,教師也要根據班級實際情況,精心設計展示題目,這些題目不能只為了所謂的課堂的“活”,而應在“活”的課堂形式下,學生真正能學到知識,培養能力。甚至教師也要寫展示課的預案。比如我在教《化學肥料》的展示課時,就寫出了比較詳細的展示課教案,甚至寫出了展示環節之間的過渡語言,目的就是教給學生展示的方法,培養學生的展示能力,課堂效果還是比較好的,在課改初期,教師這樣的指導是非常有必要的。在課程結束前上,教師應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作簡單的梳理,有一個系統整體的回顧,再放手讓學生獨立完成學案課後題目,明確哪些內容自己真正掌握,哪些內容掌握的還不夠熟練,真正做到“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由於學案上的達標測評題目一般量都比較少,教師在課外也要精心篩選一些補充內容,以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訓練需要。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學生的化學綜合學習能力。

除此之外,要結合每次考試大作文章,做好文章,以此來激發學生的鬥志。抓“考”,更要抓“評”、抓“獎”;“考”的目的是瞭解學生過去一階段學的情況,“評”、“獎”的目的是激發學生下一階段

的鬥志,就像燒鍋做飯一樣,要不停地加柴火,火勢才能猛,飯才做的快、做的熟,因此,我認為抓住“評”與“獎”比抓“考”更重要。課改任重道遠,需在學習中探索,在探索中前進,在前進中完善,最終成就學生的成功。我們相信,在領導的重視和執着的追求與正確的引導下,課改的激情一定會匯成波濤洶湧的改革浪潮,共同推進啟明這隻大船搏浪遠航。

第五篇:課改心得體會

新課改教學的點滴思考

教育教學改革是新的教育形式下每一位教師面臨的挑戰和機遇,一年來,山西太古教學模式在縣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已經在全縣範圍內得到大力推廣和應用,從教學中的種種困惑到點滴經驗的積累;從聽專家講課到課堂上課;從學習經驗到實際應用;從學習形式到課堂教學內容的實質轉變;無不發生根本性的變化 。在教學中我不斷地進行着反省和思索。

隨着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也給我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疑問:怎樣把自己已建立的教學模式和學案導學有機的結合起來?怎樣轉變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式?怎樣才能做到“精講”?怎樣編寫導學案才能更符合自己學生的學情?怎樣才能變課堂教師提問問題變為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探究問題,合作交流,展示自我?等等一系列問題擺在我的面前,如何轉變?使我一度迷茫。

教育教學改革,是我縣教育局今年的一大舉措,教育局出台一系列措施都以教學改革為中心,我縣的教育教學改革勢在必行,為了響應教學改革的呼聲,我校採取了相應的措施,專門成立改革小組,在宗校長的大力支持下,我作為一名學科帶頭人開始大膽嘗試教學革新,認真學習理論知識,認真閲讀“24字太古教學模式”、學校精心編寫的校本教材,利用網絡聽專家講課,看太古名師課堂實錄,轉變課堂教學模式,從課堂的每一個小細節學起,開始我覺得彆扭,學生不適應,每一堂課後我都認真總結、思索,那些課堂環節處理的到位,那些做的不好,和同事交流,這樣反反覆覆探索課堂教學環節細節,請同事們指導,不斷學習,不斷完善,不斷積累,由於我的努力,使我的課堂教學有了初步的模型。具體我從以下幾個方面淺談一下自己在課改中的一點看法:

一、教師在新課改中的作用

因為新課改要培養學生具有以下的能力:1、具有終身學習的願望和能力, 1

掌握適應時代發展需要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收集、判斷和處理信息、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2、具有強健的體魄、頑強的意志,形成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審美情趣,初步具有獨立生活的能力、職業意識、創業精神和人生規劃能力;

3、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教師一是要意識到自己所肩負的重任,用自己的創造性實踐去實現新課程;二是要對自己的以往的和當下的實踐滿懷信心,要認真分析以往教學的優點與不足的基礎上,藉着新課程的契機,發揚光大以往的優點,改造乃至克服以往的不足。那種認為新課程要一切都是新的,以往的做法都是陳舊的、不適應新課程的想法也是不正確的,也不利於新課程的開展。

二、新課改對教師素質的要求

1、教師角色的轉變

新課程的實踐要求教師轉變角色觀,這是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新課程下要求教師和學生是共同的學習者,這應該説是教師與學生的真正平等階段,在這個階段裏,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和學生是平等的學友關係,只有做到這一點,教師和學生才能做到真正的平等地學習和交流,課堂的氣氛也才能真正地開放和活躍起來。其實,師生平等是社會發展的必然,也是新課改的要求,新課程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

2、教學方法的革新

教育的重要目標是促進學生的發展,科學課程應當體現這兩者的結合,突出科學探究的學習方式。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強調探究的過程和方法,注重“創造力”的培養,主張變革傳統的教學,教師的作用不再是單純的講授知識,而是鼓勵、指導學生去探索和發現,把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在教學中,教師不再是命令學生學習,而是傳授學習的方法,培養學生學會學習,

不再讓學生被動地去學習,而是主動地去探索,學生自學能懂的教師不講,學生能講懂的教師不講,而是講學生不能理解的共性的東西,而且要精講,不重複講解,要讓學生去教學生,教師要相信自己的學生,給他們充分施展的空間,學生會送你一份以外的驚喜。

3、教學手段的革新

其一,以多媒體應用技術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正在迅速地改變着課堂的教學模式,成為促進科學質量的重要突破口。多媒體等計算機應用技術在科學教學是具有掛圖、投影片等教學手段無法替代的優越性。然而,這就要求科學教師,應當儘快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以及教學軟件的製作等。才能更好地為教學服務。事實上,只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才能為(請您繼續關注本站:)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習工具。從這種意義上來説,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是教師成長的需要,是教學發展的時代要求。

其二,我校為導學案教學特製的“特色卡”針對不同學生有不同的作用,在教學中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了學生的競爭意識,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在教學中對於積極主動發言的“發積極發言卡”,結果在課堂上學生的好勝心得到了極大的鼓舞,使我的課堂充滿活力;進步大的“學習發進步卡”,使每位學生都充滿希望;成績優異者發“成績優勝卡”使成績優異的更加突出,激勵成績中等的加倍努力爭取得到老師的獎勵。小小卡片激活了課堂,給學案導學增添了成長的翅膀,放飛了每一位學生的夢想。

其三,教學改革改的不是形式,而是內容,如果只是學習太古教學形式,那麼教學改革就是空談,教學過程必須要結合本校學生的特點,學生需要什麼樣的課堂,怎麼切入才能使課堂既有創新,又有自己獨特的特色,為此,1、我在教學中特別注重學生的實際情況,在設置學生互查這一教學環節使設置的問題簡

潔,易懂,讓學生快樂的融入我的課堂;2、在閲讀感悟這一環節中,我把教材知識問題化、問題具體化、梯度化。即課堂上要留給學生足夠的自學新內容的時間,對知識進行整合與建構。這裏所謂的新內容是完全可以通過學生已有知識與經驗來解決的,關鍵是新舊知識對接時的切入點正確與否,所以説在一定意義上不存在“新知識”,只存在知識的轉承。通過這一環節,對培養學生運用舊知識、舊經驗解決新問題的意識與能力,克服其受動性、依賴性,引導其主動性、獨立性,真正改變其學習方式。讓學生自己演繹“自學催生自信、自信繁衍成功、成功激活快樂”這樣一條路子。3、合作交流:即在編組相對固定、同組異質的前提下,更多地關注差生,最大化地發揮小組合作的功能。即讓優生影響、帶動、幫助同組的人,共同去討論、去思維,共同進步。提升個體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的意識與能力。此處注意,四人組,簡單的,組員説,難點的,小組長説,更難的,大組長説,讓同學們都有發言的機會。教師的作用由“教”變成了“導”,教師在學生學習的過程中,要做到:靜悄悄,不輔導,同時,還要“眼觀六路,耳聽八方,即注意看和聽,把握學情。黑板的作用是面批的工具,在需要講的時候,要想好,講什麼,誰講,將需要講的內容提煉在黑板上。多媒體不能代替黑板,各有各的作用。多媒體只能是增加課的含量的。要做到課本、學案、多媒體和黑板不重複。多媒體只能是一個片段的工具,導學案是學好課本的階梯,而課本是知識的載體,多媒體只能是一個教學的工具。4、展示:是課堂上學生“我參與我快樂”的集中體現,只有讓學生在開放的課堂中輕鬆地“説、談、演、寫、,才能有”

真正意義上的激情釋放、思維擴散、個性張揚。在這裏,學生不再是整齊劃一、舉止呆板的木偶,不再是知識的容器,不再是應試的機器、不再是否分數的奴隸,而是一個朝氣蓬勃的生命體。在這裏,學生活動的時空與老師干預的時空達到了有效融合,找到了一個最佳結合點。

4、業務素質的提高

教師必須具有系統的完整的科學專業知識,這是從事科學教育所必備的素養。其次,要了解相關學科知識。現代社會正逐漸進入“信息社會”,社會各部門的工作也逐步從大工業時代分工細密的專業化進入信息時代的綜合化,學科之間互相滲透。傳統學科界限越來越模糊,僅靠上述狹窄的專業知識已很難應付現代教學需要,所以教師要開拓視野,需具備與科學相關的基本知識等,還需瞭解科學與其他有關學科的橫向聯繫及發展。使社會科學知識、教育科學知識、系統科學知識,有機地結合形成比較完整的基本知識。

誠然,新課程要求教師不僅要有駕馭課堂的技巧,更應該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反思性實踐者以及課程與教學的研究者。長期以來,教師已經習慣於傳授式,習慣於按照預設進行教學,已經形成了一種思維模式和教學習慣,教師要一下子改變這種習慣,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慢慢地改變,逐漸有意識地改變原來的教學行為和習慣。大家首先在觀念上理解、接受了新課程的理念,那麼,思想支配行動,我們的教學習慣就會不斷改變,逐步達到新課程的要求。

總之.數學教學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這就決定了我們的課堂教學必須着眼於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教師需要在新課改過程中不斷地學習,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提高自身的素養,腳踏實地的完成自身的轉變,唯有這樣才能滿足新形式下社會的需要,才能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人才,才能更好地完成我們身上肩負使命, 新的課改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需要不斷在摸索中艱難行進,我看到了課改的曙光,有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有學校以宗校長為首的改革小組的堅強後盾,我一定會堅定地走下去。

郜魁東

2014/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