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放開學生的手,抓住學生的心——教育案例淺析

欄目: 教學心得體會 / 發佈於: / 人氣:6.03K

案例:少收了15元錢

放開學生的手,抓住學生的心——教育案例淺析

但凡班裏收錢,我都是交予中隊長負責收取和登記。結果有一次收錢時中隊長告訴我少了15元錢,但不知是誰沒有交,問了好多遍也沒有結果。自從我接班以來,一直在強調誠信,平時的班級管理和語文教學也是用有關誠信的格言潛移默化的滋潤着學生的心靈,我不相信會有學生故意不交錢或拿走了錢。於是,有一天快下晚自習時,我特意用輕描淡寫的語氣談了我的想法,我説,中隊長收費時缺了的15元錢,可能是誰忘記交了,老師馬上要上交了,如果誰忘記了,請私底下直接交給我。説過那話後好幾天沒有消息,我也慢慢淡忘了這個事情。到了下一個周的週一晚上,我準備下班,出辦公室門的時候,看見班裏的小調皮鬼小迪在門外邊,欲言又止的樣子,我問他找我有什麼事。小迪漲紅着臉,吞吞吐吐地説,是他忘記交15元錢了,説着拿出了錢交給了我。當時的我真是喜出望外,但是表面上仍舊若無其事地拍拍他的肩膀説:“張老師都忘記了,你還記得,表揚表揚!” 第二天,我在班裏慎重地説起這件事,我説我為同學們感到驕傲,不管是誰,承認是自己忘了交錢,都得需要很大的勇氣,我提議同學們為咱們班同學的誠實和戰勝自我的勇氣而鼓掌。頓時,教室裏一片熱烈的掌聲。

隨後的幾天裏,我看到了小迪寫給我的日記。我才知道他這些天來的心路歷程——他在交錢的時候中隊長只登了記忘記收他的錢,一時之念,他便把錢拿去買畫片玩了。撒了謊做了錯事本來就忐忑不安,又如何向家長承認錯誤重新拿了錢來上交?找我交錢的時候又該如何解釋?同學們知道實情後對他的看法將會有什麼改變?經過了好幾天激烈的思想鬥爭後,他最終鼓起勇氣找到父親拿了錢,又找到我,把錢交給了我,並做好了被老師批評被同學嘲笑的準備。“沒想到老師不但沒有批評我,而且微笑着説自己都忘記了。第二天,老師還讓全班同學為我鼓掌,而且沒有提到我的名字,我心裏真是説不出的感激,千言萬語匯成一句話:謝謝您,老師!”從此以後,這個孩子不僅聽話懂事,而且學習也開始勤奮起來,六年級畢業考的時候,他躋身到了年級前三十名。

評析:

小迪在班裏屬於年齡偏小的孩子,聰明伶俐,思維活躍,但是小毛病很多,和男同學相處很好,和女同學經常有矛盾,性格直率,敢作敢當,上課小動作多,成績不穩定,在羣體生活中是屬於刺兒頭的那種。從案例中可以明顯看出他直率的個性以及敢於面對錯誤的勇氣,但是自我約束能力不強,容易被一時錯誤的念頭所左右。在我們的生活中這樣的學生實際上是很大的一個羣體,針對這樣的孩子,我們老師該做怎樣的思考?該採取怎樣的教育策略以促進孩子的發展呢?

我國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過:“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動,惟獨從心裏發出來的,才能打到心的深處。”由此,我們不難領會,離開了情感,一切教育都無從談起。 思想教育是一種感情的藝術。老師給學生的愛,應該比母愛更細膩,更純潔;應該比父愛更廣博,更高尚。要使師生之間的感情之樹常青,老師必須時常輸之以愛的甘露,而這種愛必須要細膩而具體。在與學生的摸爬滾打中,我深深意識到,和孩子相處,既要抓住他們的心,更要放開他們的手。

1、做善於觀察的教師

教師在孩子的心目中是神聖的,我們每天面對的是一羣個體有差異的孩子,教師細微的觀察、適時的點撥、熱情的鼓勵是孩子成長曆程中必須牢牢把握的教育原則。蘇霍姆林斯基在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中提到:“你面對的是兒童的極易受到傷害的、極其脆弱的心靈,學校的學習不是毫無熱情地把知識從一個頭腦裏裝進另一個頭腦裏,而是師生之間每時每刻都在進行的心靈的接觸。”我們都十分清楚這樣的話“眼睛是心靈的窗户”,作為教師,我們同樣也清楚孩子的目光是純真的,目光中折射出的是孩子的心聲。因而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導下,作為教師除了要及時接過孩子拋出的語言信息之“球”外,更要適時的接收孩子發射的無聲的心靈之“光”,正確解讀孩子目光中的瞬間所折射出的“心聲”。

2、解讀行為背後的故事

案例中的小迪當他得到老師的讚許後,在日記中袒露心聲,從這裏,我看到了他背後曾經許多的隱忍。我想每一個行為的產生都不是偶然的,必然有其產生的緣由,為此,我邀請案例中小迪的父親來學校,向他了解家庭教育情況,尋找行為背後的故事。原來孩子出生在單親家庭,從小就和父親生活在一起,父親在香港機場負責運輸工作,文化層次較低,脾氣暴躁,加上生活的壓力大,因此和孩子相處時沒有多少耐心。孩子從小就是在看父親臉色行事的環境中長大的。在與父親的交流中,我們也隱隱的感覺到,在這樣一個缺乏民主的家庭中,孩子的言行、性格必然會有所扭曲。因此我建議小迪的父親多看些有關家庭教育的文章,同時也採取一些必要的教育方法來配合學校教育,幫助孩子逐步建立自律的個性,例如從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做起,按照陳鶴琴先生説的:“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自己想;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做”,尊重孩子的意願,使孩子敢想、敢做的同時,發揮孩子的主動性,當孩子有點滴進步時,就給予表揚和鼓勵,以減少家庭環境給孩子帶來的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同時希望父親多與孩子在一起,和孩子平等地交流,傾聽孩子的心聲,瞭解孩子的想法,支持和鼓勵孩子自己去做、去實踐。以此改變孩子,讓孩子身心健康地發展。

3、由案例引發的思考

類似小迪這樣的孩子還有很多,但是產生這樣行為的緣由會各不相同,由此案例的發生引伸出的問題值得深思。首先我們要讀懂孩子,豐子凱説“由兒童變成成人,好比由青蟲變成蝴蝶。青蟲的生活和蝴蝶大不相同……成人是在青蟲身上裝上翅膀,教他像蝴蝶一樣飛翔,而我是收起翅膀,像青蟲一樣爬行,因此,我能理解兒童的心情和生活。”做教師就是要理解孩子的需要和想法。其次我們要“把教育理念轉變為教育行為”這一觀念自覺地落實到自己日常的教育教學工作中,關注教育教學中的每一個細節,針對孩子的個別差異,提供孩子認識自己修正自己的機會。再次,教師在做好學生教育的同時,更要爭取來自於家長的配合,重視對家庭教育的指導。因為家庭是孩子教育的主陣地之一,家庭成員的舉動、言行直接影響着孩子的行為和成長,教師有責任瞭解學生的家庭教育的環境,針對不同的情況幫助家長設立家教預案,共同擔負教育責任。最後要注重教育的實效性,轉變孩子的過程是漫長的,教師要通過多種途徑,經常與家長聯繫,不斷調整教育方法和手段,通過長期的不懈的努力才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要在教育教學中始終不忘抓住學生的心,同時放開學生的手,以心換心,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時時刻刻做一個有心人,時時處處的去觀察學生,關心學生,幫助學生,與他們建立深厚的友誼,達到心靈的溝通。那麼,學生帶給你的感動,也會如濛濛細雨,滋潤我們教育的夢境;如融融春意,慰藉着我們每一個教育者的心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