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教學板書設計怎麼寫【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16W

教學板書設計怎麼寫【精品多篇】

教學板書設計怎麼寫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故鄉》編選在人教版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九年級上冊第三單元。本單元編選了反映少年生活的幾篇文章,有《孤獨之旅》、《心聲》,還有少年視角的《我的叔叔于勒》。因為《故鄉》中有少年閏土的描述,所以也被收入在內,但如果真的以為此文是單純寫少年生活的,那就太膚淺了。《故鄉》寫於1921年,後編入魯迅的小説集《吶喊》,其中的故事情節和主要人物,大多取材於1919年12月作者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的真正的現實生活,它深刻地概括了1921年前的30年內,特別是辛亥革命後10年間中國農村經濟凋敝,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歷史,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風貌,同時也表達了“我”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作品是相當有深意的。

二、教學理念:

教學理念是確定教學重點難點和選擇教法學法的理論依據。有的老師認為新課改教材編排的知識缺乏系統性,而知識不繫統往往是制約語文成績提高的重要因素。其實這是將新課改與傳統教學對立了,教改要求老師不能侷限於對文章的講解、主題的概括、寫法的分析上,而是儘可能的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享受文章的主題美、結構美、語言美、技巧美,新課改是傳統教學的基礎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主要的教學理念是:

1、力求體現語文學科特點——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

新課標要求“培養學生具有一定的語言感受能力”、“初步具有欣賞文學作品的能力”。對於小説就是要了解故事情節,把握人物形象,體會人物語言、敍述語言的精妙,欣賞小説的藝術美。欣賞魯迅先生名篇,最重要是讀懂、讀透,能比較好地體會作者在作品中的深意。具體到學習《故鄉》這篇小説就是:

(1)學習對比的表現手法;

(2)瞭解對話描寫和心理描寫的特點及在小説中的作用,並通過學習掌握這兩種描寫方法,提高閲讀小説和記人敍事的能力。這是本文的重點。

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將課堂還給學生

有人説過,語文學習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但少年不知愁滋味,十三四歲的少年還是生活與社會的門外看客,他們對近距離的師長父母的心情、性格都很難體會。要他們把握半個多世紀前作品中人物的性格,恐怕不是件易事。

文中三個人物:“閏土”、“楊二嫂”、“我”,若説把握起來還較容易的就是“閏土”,這個人物在國小教材中已出現過,而且魯迅在刻畫這個人物時濃墨重彩,前後對比鮮明。“楊二嫂”及“我”則是當時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他們的性格成因相當複雜,且文中介紹不多,但能否準確掌握兩個人物形象所藴含的意義卻與把握好主題有較大關係。因此,本文的難點:

第一,引導學生把握“楊二嫂”這個人物形象及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二,引導學生把握“我”這個人物形象,準確理解文中關於“希望”的含義。

突破難點時,單純憑藉老師講解往往事倍功半,應以“發展和創新”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以自主、合作、共同探究的學習方式來進行學習。學生的確不明白時再發揮老師的主導地位,因此,在教法選擇上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三、教法學法

葉聖陶老先生提出的“凡為教者必期於達到不教”,教給學生學習方法、培養學生自學能力是我們長期孜孜以求的目標。教法學法大同小異,因為教學是一個雙邊活動,老師用什麼樣的方法教,學生也就也大體用類似的方法學。

1、比較法:與古詩詞中游子懷念、眷戀故鄉的情感比較,思考故鄉變化原因

2、勾畫圈點法:讓學生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以寫促讀法:初步感知全文後,寫簡短的讀後感,體悟作者的思想。

4、自主學習法:“閏土”形象學生可自主分析

5、討論法:系統論“整體大於部分之和”,“楊二嫂”這一人物形象可以自由討論。

6、誦讀法:指導學生反覆朗讀“希望”部分,熟讀成誦,從中體會課文所藴含的思想感情。

7、講析法: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8、練習法:“要實現有效控制就必須要有反饋”,而且反饋越及時越好。

四、教學步驟

(一)詩詞導入: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好處:1、温故知新,語文味濃。2、操作方便,簡便易行3、反差強烈,引發思索。)

(二)整體感知

1、瀏覽課文,勾畫出生字詞,並結合課文解詞。

2、寫50——60字的讀後感,對作者思想感情初步感知,為理解主題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分析小説

1、情節:回故鄉——在故鄉——離故鄉。

2、人物:

(1)閏土:國小出現過,而且刻畫時濃墨重彩前後對比鮮明。學生可以自主分析突破學習重點。

(2)楊二嫂:協作質疑,小組討論,全班交流。突破學習難點。

A、對小説的社會環境解析(對比閏土看瓜所言)——世風日下緣於經濟凋敝,人窮志短。

B、楊二嫂是被侮辱、被損害,而又深受私有觀念支配的村鎮小私有者形象。為了生存不擇手段(嘴快、手快、腳快——尖嘴利舌、小偷小摸、造謠中傷)。她在作品中的存在意義有二:

一是她的自私刻薄襯托了閏土的純樸善良;

二是她的變化説明城鎮小市民的貧困化,從另一個側面反映了農村經濟的破敗。

3、主題:現實是殘酷的,我們當然憧憬未來,但未來是有希望的嗎?

《故鄉》中關於希望的闡述,是一段寓意深長的獨白,是十九世紀二十年代一位心情沉重,感覺悲涼的成年知識分子,對前途對未來難以確知的希冀的表露。希望的有無,取決於實踐,光有美好的希望,不去努力奮鬥,必然落空,等於沒有希望;希望雖然看起來困難重重,但只要努力奮鬥,百折不撓地去實踐,希望終能實現。聯繫1934年作者所寫《中國人失掉自信力了嗎》:有行動,才有路;有實踐,才有希望。希望來自奮鬥,魯迅先生要我們明白的就是這一點。

(四)練習:目標檢測上相關練習題,有些教參上確立的教學重點,比如景物(自然環境)描寫等,因在以前的教學中學生掌握的比較好,在此不再作為教學重點。

五、教學總結:

通過學習,學生解決的不僅僅是對課文主題的準確把握問題,同時也要求初步學會分析小説。另外,還要求學生儘可能多地瞭解魯迅,瞭解魯迅筆下的故鄉,為以後學習魯迅的作品打下較好的基礎。

教學板書設計例子 篇二

一、教材特點

《故事兩則》是五年級語文教材中的自讀課文,配合第三組教材“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感受語言表達的藝術”而設置的拓展性練習。

《故事兩則》第一則故事為《加了一句話》,講一位法國著名詩人見到一位雙目失明的老婦人一天什麼也沒討到,在她的乞討木牌上加了“春天到了”這句話,讓那些路過的人主動投幣,表現了語言的強大魔力。

第二則故事《我們一起消滅法西斯》講的是周恩來總理在招待外賓時,對“萬”字圖案的巧妙回答,化解了場面的尷尬。

二、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理解大意,理解內容。

2、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語言的魅力。

3、引導學生積累優美的語言,培養機智巧妙的語言。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通過對課文的學習,感受精煉語言藝術的魅力,激發積累優美語言的興趣。

教學難點:對精妙的進一步感悟和拓展。

四、教學方法

以探究式教學為主,在自主學習中感悟,通過拓展性練習,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達到只是建物的拓展目的。

五、課前準備

1、教師根據本課拓展性練習的教學思路,利用網絡資源和媒體效應,收集資料,拓展性練習作輻射準備。

2、學生一是重温第三組教材的訓練重點,二是收集相關的事例,作好交流準備。

六、教學過程

(一)課題導入

俗話説:“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語言就是這樣奇妙。凡是精煉、幽默、生動的語言都是被藝術化了的語言。今天這堂課,老師和同學們一道走進語言藝術的殿堂,共同感受精妙語言的魅力。(板書課題)

(二)閲讀理解

1、出示閲讀要求(課件)

(1)藉助工具書,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和生活積累,掃清字詞障礙,讀通課文

(2)默讀課文,這兩則故事分別講了什麼,聯繫上下文,找出變化的原因,邊讀邊動筆圈畫。

(3)把不理解的地方標識出來,組交流,合作學習。

2、檢驗閲讀效果

(1)指名讀課文

(2)讓學生説説自讀中解決了哪些問題。

(3)把有爭議的問題提出來供大家討論。

3、品讀理解

(1)“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

A:比較:“我什麼也看不見”

“春天到了,我什麼也看不見!”

B:對加上“春天到了”課文是怎麼解讀的?

C:你是怎麼想的?(課件:百花爭豔的春天)

D:這句話精妙在哪?(加了一句,前後的情況有什麼不同?)

引讀:師:春天到了生:我什麼也看不見!

師:春天多美好生:我什麼也看不見!

師:春天百花爭豔,萬紫千紅生:我什麼也看不見!

(2)“我們一起消滅法西斯”

填空:

當人們看到“春天到了,”想到,心情;看到“我什麼也看不見”,想到,心情,於是對老人產生了。是產生了這麼大的作用,因為它有。

A:“法西斯”在這句話裏指什麼?

B:“消滅”在句中的意思是什麼?

C:論一論這句話的幽默之意。

(三)感悟內化

1、學生交流自己蒐集的精妙句子。

2、大家評定,把肯定的寫在黑板上。

3、課件展示練習內容。

廣告詞:請不要把手伸向向你微笑的花朵!

(1)故事中的語言(找—議)。

(2)根據漫畫寫一句話。

(四)總結

精妙的語言是智慧果,願同學們盡情享受語言藝術的快樂之果。

教學板書設計怎麼寫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7個生字,認讀7個字。

2、學會本課生字和新詞,並按田字格範字正確書寫。

3、識字過程中,感受漢字的魅力。

教學重點:

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難點:

“充”“已”的間架結構和寫法。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過星期天嗎?(喜歡)星期天的時光很美妙。你們能説説為什麼喜歡星期天嗎?指名3、4個學生説。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星期天的時光多美妙》這篇課文,體會星期天的快樂。(師範讀課文)

二、自主識字

(一)初讀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不會的字藉助拼音多讀幾遍。

2、説説你上個星期天去幹什麼了。

(二)對照生字表,自學生字。要求。

1、讀準字音。

2、想想這幾個生字,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記,哪個字比較難記,哪個字需要老師指導。

3、説説這個字所在的句子。

(三)學生小組交流,互相幫助。

1、介紹自己記住生字的好辦法。

2、提出難記的字,小組討論、交流好方法。

3、教師巡視指導。

(四)彙報自學效果。

1、將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

2、小組派代表彙報。

3、教師指導重點生字。

(1)“已”是獨體字,書寫時注意“豎彎鈎”要出頭。仔細觀察“已”“己”,你發現了什麼?——“已”的最後一筆“豎彎鈎”出頭了,“己”的最後一筆不出頭。

(2)板書“充”字,邊寫邊説筆順。學生在本上寫。4.組詞,積累詞彙想一想在生活中你還在哪裏見過這些生字。你能用這些生字説出其他的詞或者句子嗎?

三、鞏固練習

出示生字卡片,讀字詞。

四、按田字格寫生字

1、説一説你認為哪個字最難寫?想提醒大家注意?

2、指導書寫指名板書,其他學生將生字寫在田字格本上老師巡視指導

五、讀課文

(一)讀一讀課文中詞語所在的句子要求:正確,儘量流利。檢查:指讀、評讀。

(二)讀課文同桌互讀,互查。六、積累運用,展開想象學生認讀生字組成的詞。選擇一個或兩個喜歡的詞語説一句話。

作業

朗讀課文。

板書設計:

3、星期天的時光多美妙

妙吹已豔運充

教學板書設計怎麼寫 篇四

教學目標:

1.會讀複韻母ai、ei、ui及其四聲,讀準音、認清形,正確書寫。

2.學會聲母與ai、ei、ui組成的音節,能正確拼讀。

3.掌握ai、ei、ui標調的方法。

教學重點:

學會三個複韻母和他們的四聲,能正確地讀音和書寫。

教學難點:

讀準複韻母的音。

教學流程:

一、複習導入:

孩子們,這一個月的時間呀,咱們一直在拼音王國裏和拼音交朋友,請動腦筋想一想,學習過哪些單韻母寶寶?它們分別是誰?(生答,齊讀)

師:大家讀的又整齊又響亮,我們一起做拍手操吧。(張大嘴巴aaa,圓圓嘴巴ooo,扁扁嘴巴eee,牙齒對齊iii,嘴巴突突uuu,小魚吐泡)

大家單韻母學的真不錯。孩子們,你們見過把兩個單韻母放在一起的拼音字母嗎?我們今天就來認識這樣的字母。

(板書:aieiui)

師:這裏的韻母都是由幾個字母合成的?

師:像這樣由兩個或三個字母組成的韻母就叫複韻母。(板書:複韻母)

二、新課講授:

1、看圖學習複韻母ai

同學們,咱們都相處快一個月了,彼此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瞭解。你能簡單介紹一下,你的前前後後都挨着誰嗎?自己先練習説一説。

師:誰能勇敢地給老師介紹?請你。

師:大家挨在一起學習,多好啊!今天我們學習的第一個複韻母就念ai。請同學們打開自己的語文課本,翻到第26頁。咱們一起觀察左上角的第一幅圖,誰能用完整的話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圖上畫着誰?他們在幹什麼呢?(生:圖上畫着一個姐姐和弟弟,他們挨在一起比高矮)誰的個子高?誰的個子矮?(姐姐的個子高,弟弟的個子矮)

教師講解:ai發音要先發a的音,開口度大,聲音響亮,然後迅速向i滑動,i的發音輕短,合起來一口氣讀成ai

教師範讀ai,學生學讀ai。

師:標調在哪裏標呢?(生:有a不放過,沒a找oe,iu並列標在後)

2、看圖學習複韻母ei

師問:圖上的小孩兒在砍樹枝,他嘴裏會發出什麼音呢?講解:ei的發音方法和ai的一樣,要先發e的音,舌尖逐漸向上抬,最後發i的音,就成了ei的音。

教師範讀ei,學生學讀ei。(四個聲調的多種方法練習讀)

師:ei的標調在哪裏標呢?(生:有a不放過,沒a找oe,iu並列標在後)

3、看圖學習複韻母ui

問:圖上的小女孩脖子上是什麼?

講:圍巾的“圍”發一聲就是ui的音,要先發u的音,然後迅速向i滑動就是ui的音。

學生練習讀準ui的音。板書四聲進行練習。

問:怎樣來記ui的形呢?(圖中小女孩脖子上的圍巾與帽子上的絨球構成的形狀很像ui的樣子)

師:ui的標調誰會?師錯誤示範,生指正。(iu並列的時候聲調要標在後面)

三、鞏固練習:

1、看板書採用多種形式讀準音(個別讀,男女賽讀,開火車讀)

2、複習標調歌:有a不放過,沒a找oe,iu並列標在後。

四、指導書寫:

兩個字母靠的近一些,佔格的方法和以前學的一樣。

教學板書設計例子 篇五

教材簡析:

《紙船和風箏》是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帶着問候,帶着祝福,帶着諒解,帶着濃濃的真情,在山頂和山腳架起了一座七彩的友誼長橋。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紐帶。

故事的動人之處在於,當松鼠和小熊因為一點小事吵了一架之後,他們表現出的內心的失落和難忍的痛苦,以及修補“裂縫”的獨特的方式和感人場面。只要我們帶着一顆童心,帶着對真摯友情的嚮往,去朗讀這篇課文,就一定會受到深深的感染。

設計理念:

1、《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同學們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同學們的閲讀實踐。”所以本課教學以讀為主,引導同學們在讀中悟。

2、充分尊重同學們的感受,體驗。 尊重和相信是實現平等對話的前提。在課堂學習中,要實現與同學們平等的對話交流,首先要尊重同學們,而尊重同學們首先要相信孩子學習的能力,尊重孩子的情感體驗。

學習目標:

1、認識8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松鼠和小熊的友誼。

3、對怎樣交朋友和維護友誼有一定的感受。

教學流程:

一、談話導入:

1、每個人都會有好朋友,你和你的好朋友發生過爭吵嗎?有過不愉快的事情嗎?指名述説。(同學們各抒己見)

2、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兩個好朋友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誰願意讀課題。(風箏的箏要讀輕聲。)

二、初讀課文,識記生字

1、初讀要求:自由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生字;劃出難讀的句子;標出自然段序號。

2、檢查自學情況

(1)同學們朗讀時可能有困難的句子,課件出示,重點指導。

A他想了想,就紮了一隻風箏。

B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風箏上掛着一個草莓,風箏的翅膀上寫着:“祝你幸福!”

C可是有一天,他們倆為了一件小事吵了一架。

D過了幾天,松鼠再也受不了啦。

(2)檢查同學們識記生字的情況。

課件出示:扎、壞、抓、莓、幸福、受、吵

具體操作:指名同學們當小老師領讀生字。

三、學習課文,感悟體會

1、學習1——6自然段

(1)請同學們自由讀1——6自然段,然後按照——當我讀到( )時,我覺得很( ),因為( )。

(2)同學們交流讀後的感受,隨機進行第3、第5自然段的朗讀指導。

具體操作:藉助課件讓同學們體會小熊和松鼠快樂的心情,再指導朗讀,並理解詞語“樂壞了”。

(3)松鼠和小熊是怎樣成為好朋友的?引導同學們小結。課件演示過程。

師: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他們樂壞了,那我們就在音樂中去體會快樂吧!挺起腰來,看誰讀得最幸福、最快樂。

生在音樂伴奏下齊讀1——6自然段。

過渡:紙船和風箏讓松鼠和小熊成為好朋友,正當他們沉浸在幸福和快樂中時,這快樂卻沒有了,因為他們吵了一架,從此,山頂上再也看不到飄蕩的風箏,小溪裏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紙船了。

2、學習7——11自然段

(1)這時,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樣的?到7——11自然段中找找答案吧。

(2)彙報交流: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怎樣?你從課文中的什麼地方感受到的?

相機指導第7自然段的朗讀(讀出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3)松鼠和小熊吵架之後,他們非常難過,在他們自己的努力下,終於和好如初,風箏又起飛了,紙船又起航了。多美呀!(課件出示)誰願意讀給大家聽?

指導讀11自然段。

(4)(課件出示)此時此刻松鼠每放一隻紙船 ,心裏就會默默對小熊説上一句話,他會説些什麼呢? (指名説)

三、指導書寫

1、仔細觀察田字格中的生字,找出關鍵筆畫。( 重點指導“幸”。)

2、寫好後衝寫得滿意的字笑一笑。

教學板書設計怎麼寫 篇六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誦讀、背誦積累、傳承古文化。

2、藉助註釋,工具書理解詩詞的內容。

3、在誦讀基礎上體會講壇的意境,體驗作者的感情。

4、運用課本插圖引導學生根據詩意展開聯想與想象作畫。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程設計

一、古詩引路,揭示課題

1、引導背誦宋代詩人林升的《題臨安邸》,並指名説説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教師吟唱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芙蓉樓送辛漸》,並介紹詩的大意。

3、出示王昌齡又一詩篇《出塞》,並簡要交代詩的歷史背景。(秦→漢→唐)

二、誦讀詩句,瞭解內容

1、教師範讀(放錄音),學生標出節奏。

2、指導學生按節奏自由讀詩。

3、師生齊讀,男生女生輪流讀,指名讀,指名式背誦。

4、同桌合作,詩句、註釋,插圖三合一體會詩意。

5、請學生説説讀書收穫,交流詩之大意。

三、品讀詩句,體驗感情

1、教師領導填補式讀詩句。

2、學生有感情地邊齊誦詩篇,邊思考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3、引導學生品味“未還”、“在”與“度”的用詞之精妙。

4、引導學生總結詩人抒發的感情。

四、賞讀想象,依詩作畫

1、學生邊讀詩句,邊畫出詩中描寫的景物;

2、交流所畫景物詞:明月、關塞、飛將、胡馬、阻山。

3、激發想象,指名依文、物作畫,或用圖文説明。

教學板書設計例子 篇七

教學目標:

1、感受人們走搭石的畫面美;

2、感受搭石藴含的人性美,感受上了年歲的人擺搭石的助人為樂的情懷,體會倆人走搭石的謙讓,年輕人的尊老愛老的美德;

3、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表現課文的美;

4、用發現的眼睛觀察我們的現實生活,説説自己看到的美麗的風景。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在課前我們學習了這篇課文的生字新詞,讀通了課文。在初讀這篇課文後,我的腦海裏始終浮現出這樣的圖畫(出示情景圖)同學們看--(潺潺流水聲)這是個美麗的地方。(輕音樂起)這裏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鬱鬱葱葱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流動的小溪。溪水中有一排整齊方正的石頭,人們踩踏着石頭過小溪,這石頭就是搭石。在作者眼裏,最美的就是這家鄉的搭石!(板書: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二、提出疑問

出示句子: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齊讀句子。風景是供觀賞的自然風光、景物,作者家鄉的風景是那麼優美、迷人,再讀。

作者認為家鄉的搭石最美。(稍頓)你有什麼問題想問嗎?

1、為什麼説搭石構成了一道風景呢?

2、搭石美在哪裏呢?

三、導學解疑

搭石美在哪裏?這節課,我們一起去研究、一起去感受。

出示自學提示:

a.默讀課文2-4自然段。

b.想想:你是從哪兒體會到家鄉搭石的美,

把相關的句子用“--”劃出來。

c.把自己劃出來的句子有感情地讀一讀,想一想:那是一道怎樣的風景?

學生根據自學提示自學。教師巡視自學情況,收集信息。

1、看得見的風光美

你從哪裏看出了搭石美?

(出示句子):

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你從哪裏讀出了美?①、②可以任意先説。

①一行人走搭石,動作有什麼特點?協調有序?(和諧一致,配合得當,動作整齊,不顯雜亂)

在這裏是説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就緊跟上去,沒有人搶路,也沒有人突然止步。

我們也一起到搭石上去走走,男生走前面,讀“抬起腳來”;女生走後面,讀“緊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腳來。

後面的--

女生:緊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腳來。

後面的--

女生:緊跟上去

前面的--

男生:抬起腳來。

後面的--

女生:緊跟上去

整齊的動作,伴隨着踏踏的聲音。這哪裏是在行路啊,分明就是在舞蹈。再讀--

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麼協調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後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②你還從這段話哪裏感受到了美?

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清澈明淨的水波在盪漾。就是描繪水面波紋盪漾的樣子;形容人影多,姿態美。)

請你描繪一下這樣的畫面。

抽2-3生描述。(清波,人影,清波人影)

學生描述後。

多美的畫面啊,請你讀讀句子。

③搭石,如同一排琴鍵,搭石上,人們靈巧的跳動着,水面上漾起粼粼波紋,人影、樹影、雲的影子,散開了,又聚攏來了。這樣的景象真像一幅畫,真像一首小詩,出示:

一行人

走搭石的時候,

動作

是那麼協調有序!

前面的

抬起腳來,

後面的

緊跟上去,

踏踏的聲音,

像輕快的音樂;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給人

畫一般的美感。

誰願意來讀讀這首綺麗的小詩?

我們一起像她這樣讀讀吧。

出示句子: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協調有序、和諧美好、如詩如畫、富有詩意、有聲有色、動靜結合、有動有靜 風景。

2、讓人感動的心靈美

一行人走在搭石上,是一道如詩如畫的風景,這是看得見的風光的美。在課文中,更有一種看不見,卻讓我們感動的心靈的美,你有沒有發現?你從哪裏感受到了?

學生找句子。教師出示:

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着趕路,只要發現哪塊搭石不平穩,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學生談感受。

把自己當作那位擺搭石的大叔、大嬸,自由地讀一讀,體會一下大叔、大嬸的內心想法。

大叔、大嬸擺搭石過程中有哪些動作?

①動作:放下找來搭上踏

透過大叔、大嬸的動作,你猜猜他們可能會怎麼想?

抽3-4生回答。

你談得真好,你已經走進了擺搭石的大叔、大嬸的心裏,請你讀讀這個句子吧。

②內心:滿意

擺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滿意了,(老師劃出“滿意”),老人心裏會怎樣想?

抽生説。

擺好了搭石,老人感到滿意,臉上會浮現出怎樣的表情?

抽生説。

(引導學生關注句首的“急着”)擺搭石前,大叔大嬸的神情是怎樣的?

急着要去辦的事情還沒辦好,為什麼露出了會心的微笑?(和擺搭石相比,他們覺得這些事情都不重要,因為搭石關係到行路人的安全。)

③連詞:無論(連詞:不管;不論。假設條件關係的連詞,表示條件不同而結果不變)只要(連詞表示充足的條件,下文多與“就”或“便”呼應)一定(必然;確實無疑。)直到(一直到)才

擺搭石的老人心靈真美!你還從哪些詞獲得了這樣的感受?

學生談感受。(無論,不管大叔、大嬸遇到怎樣着急的情況,都會停下來,擺搭石。)

你設想一下,他們可能會遇到哪些着急的情況?(急着去看病,忙着走親戚,忙着接孩子放學,忙着去趕集)

不管遇到什麼情況,不管有多忙,都要停下來擺搭石。

他們心裏總是裝着別人,總是為他人着想。這是金子般的心靈啊,讓我們一起來讚一讚他們吧,齊讀這句話。

出示句子: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 為他人着想、捨己為人、無私奉獻、一心為人、樂於奉獻、關心他人 風景。

2、兩個人走搭石

你還從課文的哪個地方感受到了這種心靈的美?

學生找句子。教師出示:

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説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①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互相謙讓、關係融洽、互相尊重、互敬互愛)

請你讀讀這句話。

多麼和諧的一幕啊!

②兩個來過溪的人中有一個老人,又是怎樣的情景?

學生找句子。教師出示: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①默看這句話,你覺得哪個詞打動了你?(伏下)

請你做做伏下的動作。

是的,年輕人就是像這樣,恭敬地彎下腰,老人就能輕而易舉地爬上年輕人的背。老人就可以舒舒服服、安安全全地過小溪了。

②過了河,你需要老人給你道謝嗎?為什麼?(這是理所當然的事。按道理就該這樣。年輕人不需要老人的道謝,老年人不用給年輕人道謝,也許只是微微點頭一笑,或許只是和年輕人拉拉家常話。)

已經過小溪的老人,他也曾經年輕過,他也曾經--

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

這位年輕人,他將來也會變老,也一定會有年輕人--

伏下身子揹他過去

透過這個伏字,你感受到了什麼?(尊老敬老)

透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感受到了什麼?(尊老敬老已經成為了人們的習慣、當地的風氣)

在這裏,在這溪邊的五、六個村子裏,互相謙讓已經成為了一種習慣,尊老愛老已經成為了一種傳統。

根據老師的提示讀讀這段話,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

生讀: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説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

生讀: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③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啊,假如懷抱着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假如

學生接着説。

有了這麼多的假如,誰又會怎樣做,並且把它當作理所當然的事呢?(抽3名學生口頭回答)

出示句子:

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互相謙讓、尊老敬老、互相幫助、扶老攜幼、團結友愛、民風淳樸 風景。

四、整體感受

1、自由地有感情地讀課文2-4自然段,感受搭石構成的一道道風景。

你覺得最美的是哪道風景?學生自由説。(引發爭論,明白風光之美需要人來欣賞,更需要人來營造。)

2、我們從搭石中,讀出了一道道美麗的風景。(出示小詩)讀:

搭石,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一行人走搭石,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如詩如畫的風景,

一個人擺搭石,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一心為他人的風景,

兩個人走搭石,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助人為樂的風景。

家鄉的風光美,

家鄉的人心靈更美!

五、迴歸生活,説風景

羅丹説: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我們身邊也有許多像這樣的一道道風景,你發現了嗎?請用“ ,構成了 的一道 的風景”的句式寫話。

學生説。(學校裏拾紙屑,關門窗,擺放文具,走出教室時擺放凳子,上下樓梯協調有序,路隊整齊;校外公共汽車上,主動給老人、殘疾人讓座;家裏父母孝敬老人,父母謙讓。)

同學們,到底什麼是美?什麼才最美?抽幾名學生作答。(高尚的品德,替他人着想,善良的心地)

所以,我們不光要用我們的眼睛去發現生活中的美,我們更應該用我們的雙手去營造生活中更多的美!下課!

板書:

搭 石

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教學板書設計怎麼寫 篇八

教具準備:

掛圖、拼音卡片

教學過程:

一、直接導入

1、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拼音王國裏最有意思的聲母,首先,我們一起來看三幅圖。

2、誰能説説圖上畫了什麼?(指名説)

生:一隻大公雞。

生:一個氣球。

生:一個西瓜。

(西瓜的特點:切開了。看看象什麼)

二、今天咱們要認識的聲母就和這三副如圖有點關係

學習新聲母。

1、(出示:jqx貼在相應的位置)猜一猜它們叫什麼?

2、小組內自學,討論結果。

3、彙報學習結果,師糾正,師生共同評價。

4、編順口溜:一隻小雞jjj,一個氣球qqq,一個西瓜。

三、練習jqx與韻母相拼

1、出示“雞、七、西”,學生認讀。

2、評一評,改一改

雞七西

qī xī jī

3、遊戲形式練習拼讀

每人拿一個拼音卡片,找找朋友,並把它拼出來。(聲母為jqx)

四、比一比,賽一賽,爭做有心人

1、出示:gǔ hú kūjú qǔ xū

2、你發現了什麼?(尋找jqx與ü的拼讀規律)

3、小結:順口溜:小ü小ü有禮貌,見了jqx就脱帽。

五、拓展練習

1、想一想,説一説,你知道那些和ü相拼得音節?

2、仔細觀察查字表中的音節,你能不能發現新的問題?

教學板書設計例子 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瞭解交通工具的發展史,體會“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含義。

教學重點:

結合課文理解“天涯海角、川流不息、疾駛、好夢成真、阻隔、邀請”這些詞語的意思。

教學難點:

體會“隨着科學的進步,人類將‘走’得更快更遠”的含義。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師:同學們,今天早上你是怎麼來學校的?生彙報。

師:那麼你知道你的爸爸媽媽出門時乘坐了什麼交通工具嗎?生彙報。

哦,同學們知道的真不少!對了,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人們遠行靠什麼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課文《遠行靠什麼》。 2、“遠行”是什麼意思呢?

2、同學們,你們想不想聽聽人類交通工具發展史呢?

二、播放課件,聽課文的錄音

三、讀課文

聽了這篇文章後,你都聽懂了什麼?(生彙報)同學們想不想自己來讀一讀呢?

四、默讀課文

可以默讀課文,也可以大聲自由地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筆將自己不認識的或不熟悉的詞做上記號,多讀幾遍,並且用心記一記。生彙報字詞的學習情況。可以講識字方法,也可以給生字組詞。

五、再讀課文

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什麼不明白的

六、作業

1、把你認為重要的詞語抄寫兩遍。

2、課下蒐集有關交通工具發展史的資料。

第二課時

一、邊聽錄音,一邊觀看圖片。

1、師: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遠行靠什麼》這篇文章。這節課我們接着來學習。你們想不想聽聽別人朗讀這篇課文?好吧,那就認真聽!請同學們告訴我,我們在聽朗讀時該注意些什麼。

2、播放光盤上的錄音朗讀,學生認真傾聽。

二、結合錄音朗讀的內容,對照課文,自主合作完成表格。

1、師:這錄音上的朗讀讀得這麼好,你們知道她為什麼讀得這麼好聽嗎?(引導學生讀課文要正確流利有感情,把心放到課文中去讀。)還等什麼!趕快拿起你的書,大聲地讀吧!不過,老師這裏有一個任務,就是用筆把表示時間的詞語畫上橫線。記住,一定是先讀完一遍,再劃。

2、生彙報表示時間的詞語,師板書,畫出表格。

3、師:哦,同學們看這是一張不完整的表格,你們願不願意幫老師把它填完整呢?

4、四人小組合作,將表格填完整,師及時板書。

5、一邊輪流派小組代表彙報,一邊引導學生朗讀。重點指導下列句子的朗讀,注意“天涯海角、川流不息、好夢成真”這幾個詞語的教學。

①火車滿載着乘客在大地上奔馳,輪船把人們送到天涯海角。

②汽車在公路上川流不息,軍艦在大海上巡邏,快艇疾駛而過。

③千百年來,人們幻想着像鳥兒一樣飛上天空。飛機使人好夢成真,人們可以不受高山大海的阻隔,自由地飛到世界各地。

6、齊讀第七自然段,思考:你讀懂了什麼?人們還會發明什麼樣的交通工具?

三、小結並討論:人類遠行靠的是什麼?

1、討論:人類遠行靠的是什麼?

2、小結:這節課我們一起了解了交通工具發展史,從課文中我們知道正是因為科學家們的努力探索,所以我們人類才會走得越來越遠,希望同學們從國小科學,愛科學,長大為祖國做貢獻。

四、作業(課件出示)

1、師:同學們,一堂課的學習多麼緊張啊!那我們來做個識字遊戲,怎麼樣?

播放教學光盤上的課件,玩識字拼圖的遊戲。

教學板書設計怎麼寫 篇十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⑴理解肖像描寫刻畫人物的手法

⑵瞭解對比手法

⑶體會通過人物描寫表現中心

2、情感與價值:

培養學生熱愛自己的家鄉,建設自己的家鄉。

3、過程與方法:

採用討論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人物形象及小説主題。

教學重點:

理解對比的寫法。

教學難點:

1、辛亥革命後農村經濟衰敗和農民生活日益貧困的社會原因。

2、本文結尾的議論:“希望是本無所謂有……也便成了路。”應該怎樣理解它的深刻含義與作用?

教學課時:

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國小時,我們學過一篇課文《少年閏土》,它是節選自魯迅先生的小説《故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它。

二、作者簡介:

魯迅:(1881—1936)生於浙江紹興,原名周樹人,字豫才,我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自第一篇小説《狂人日記》開始用魯迅作筆名。

著名作品集有《野草》、《朝花夕拾》《吶喊》、《彷徨》《華蓋集》、《墳》等。

在國中我們學過他的作品有: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選自《朝花夕拾》

《社戲》 選自《吶喊》

《阿長與《山海經》》 選自《朝花夕拾》

《風箏》 選自《野草》

三、背景簡介:

“我”於1919年12月回故鄉紹興接母親到北京,目睹農村的破敗和農民的悽苦,深切感受到少年的好友與鄉鄰同“我”之間的巨大隔膜,引起“我”內心無法消除的痛苦的感情波瀾,同時也激起了“我”要求改變現狀的強烈願望。一年後,作者便以這段經歷為素材,寫下了這篇小説。

“故鄉”這個題目,既交代了事情發生和發展的具體地點,又為人物活動提供了特定的場所和環境。

四、小説知識:

1、什麼是小説:塑造人物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的敍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

2、小説的分類:長篇、中篇、短篇、小小説。

3、小説三要素:人物、故事情節、環境

4、人物塑造方法: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神態)

5、故事情節: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序幕、尾聲)

6、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

7、閲讀小説應該從哪幾個方面入手?

故事情節、人物形象、環境描寫。注意:分析小説主要是分析小説的人物形象

五、預習檢測:

秕穀(bǐ)鵓鴣(bó gū)顴骨(quán)折本(shé)潺潺(chán)

陰晦(huì ) 伶仃(líng dīng)恣睢(zì suī)猹(chá) 獾(huān)

弶(jiàng) 腳踝(huái) 髀(bì) 愕然( è) 嗤笑(chī)

瑟縮(sè) 黛(dài) 惘然(wǎng)祭祀(sì) 寒噤(jìn)

六、聽讀課文,理清本文結構:

一、回故鄉(1-5自然段)開端

二、在故鄉(6-77自然段)發展與高潮

三、離故鄉(78段-結尾)結局

七、作業: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整體感知:閲讀1—5段,回答以下問題。

1、第一段中的“冒着嚴寒”説明什麼?

“冒着嚴寒”寫回故鄉的季節,寫出我回故鄉急切心情。

2、第2段描寫了哪些景物,起什麼作用?

天氣陰晦、冷風嗚嗚的響、蒼黃的天、蕭索的荒村。寫出衰敗荒涼的農村景象,襯托“我”悲涼的心情。

3、如何理解第3段的含義?本段在文中起什麼作用?

先用一個感歎句“啊!”再用一個否定的疑問句。這樣寫是因為故鄉的景象出乎“我”的意料,因而產生懷疑,但又的確是“我”的故鄉。對懷疑加以否定,反映“我”的複雜思緒,沉重的心情,為下文作鋪墊。在文章結構上起承上啟下的作用。

4、怎樣理解“故鄉本也如此,——雖然沒有進步,也未必有我所感的悲涼”?

眼前蕭索的景象與“我”記憶中的故鄉形成很大的反差,心中疑惑既而感到悲涼,只得自我安慰,實則流露出一種憂憤之情。

5、討論小説哪些地方運用了對比手法,各有什麼作用?

(一)故鄉的變化(景物描寫有力地渲染了氣氛,烘托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閏土的變化

試在文中找出描寫閏土外貌、動作、語言等詞語,並思考造成閏土變化的原因是什麼?

少年閏土外貌:十一二歲紫色圓臉氈帽、銀項圈紅活圓實的手健康壯實。

中年閏土外貌:臉色灰黃皺紋深極薄的棉衣眼腫得通紅破氈帽手粗笨開裂

少年閏土動作、語言:活潑剛健動作利落有智有勇語言樸質生動熱情純真

中年閏土動作、語言:説話吞吞吐吐只是搖頭謙恭又含糊遲鈍麻木

少年閏土對我的態度:友好熱情純真平等充滿友誼

中年閏土對我的態度:恭恭敬敬呼“我”老爺

少年閏土對生活:熱愛生活生活知識豐富天真活潑無憂無慮

中年閏土對生活:哀痛苦寄託神靈

閏土變化的原因:

表面原因:

1、多子、饑荒、苛税、兵、匪、官、紳。

2、社會落後愚昧。

深層原因:封建禮教、封建等級觀念。

小結:農村經濟衰敗,農民生活的貧困,封建傳統觀念(即禮教、等級觀念)毒害,使閏土發生了鉅變。閏土的遭遇正是當時廣大受壓迫、受剝削農民的具體寫照。作者塑造這一形象的目的,也就在於揭示帝國主義、封建社會雙重壓迫給中國人民帶來的災害。

(三)楊二嫂的變化

試在文中找出描寫楊二嫂外貌、動作、語言等語句,並思考作者塑造楊二嫂這個人物形象的作用是什麼?

年輕時:“豆腐西施”、終日坐着(安分守己)

二十多年後:

肖像:“凸顴骨”“薄嘴脣”“細腳伶仃的圓規”(尖刻、能説會道、令人可鄙)

語言:“哈!這模樣了,鬍子這麼長了!” (怪聲怪調)

“不認識了麼,我還抱過你咧!” (以長輩自居)

“忘了?這真是貴人眼高……” (諷刺)

“……讓我拿去吧……”(愛佔小便宜)

“阿呀呀,你放了道台了,……” (恣意造謠)

動作:“……慢慢向外走,順便將我母親的一副手套塞在褲腰裏,出去了。”

(明索暗偷)

1、人物形象:楊二嫂:通過肖像、語言、神態、動作的細節描寫,表現了楊二嫂的自私、尖刻、貪婪、勢利的性格。她是庸俗的小市民的典型形象,是“辛苦恣睢而生活”的人。

2、塑造楊二嫂形象的作用:

(1)以她的自私、刻薄襯托閏土的善良、樸實。另一方面展示了當時人與人之間關係的隔膜。

(2)以楊二嫂20年的變化説明城鎮市民的貧困化。

3、楊二嫂變化的原因:農村經濟衰敗、生活的貧困、小市民勢利貪婪(或:市儈)的惡習使她發生了這麼大的變化。

二、課堂小結:

作者塑造了一個淳樸善良麻木遲鈍的貧苦農民的閏土形象,也塑造了楊二嫂一個尖酸刻薄自私勢利貪婪的小市民形象。從兩人的身上折射出農村經濟衰敗、農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貧困、以及封建傳統觀念對人們精神的毒害,造成人們純真人性的扭曲。小説通過對比手法的運用,通過肖像、語言、動作描寫,表現閏土和楊二嫂在二十多年裏發生的巨大變化,説明辛亥革命前後農村經濟衰敗,農民和小市民生活的貧困,封建社會傳統觀念對人們的精神毒害,造成人們純真的人性被扭曲。作者塑造這兩個人物形象,真切地抒發了對現實社會的不滿,希望有新的生活的熾熱感情。

三、作業:找出文中景物描寫的段落,試體會其作用。

第三課時

一、合作探究:

1、“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並不感到怎樣的留戀”這是為什麼?

因為“我”對故鄉的現實(即人與事)感到失望,故鄉沒有給“我”留下好印象。

2、“閏土在海邊時,他們都和我一樣只看見院子裏高牆上的四角的天空。” “我只覺得我四面有看不見的高牆,將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氣悶。”句中兩處“高牆”含義分別是什麼?

第一個“高牆”是實寫。第二個“高牆”是虛寫,是比喻用法,指“我”與閏土之間隔着“厚障壁”,即封建意識、封建等級觀念造成的隔膜。

3、“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我本來十分清楚,現在卻忽的模糊了”中“模糊”與“清楚”是否矛盾?為什麼?

“西瓜地上小英雄的影像”中寄託了對美麗故鄉的回憶,對理想生活的憧憬和追求。“清楚”是説追求的目標是清楚的,“模糊”是因為故鄉的現實使“我”感到美好未來的渺茫。

4、第86段中“辛苦輾轉”、“辛苦麻木”、“辛苦恣睢”的意思是什麼?

“辛苦輾轉”的意思是像“我”那樣異地謀生,到處奔波,生活不安定。“辛苦麻木”的意思是像閏土那樣在社會的重壓下貧困艱辛,精神萎靡而麻木。“辛苦恣睢”的意思是像楊二嫂那樣生活每況愈下而尖刻、潑辣、放肆、自私自利。

5、“他們應該有新的生活,為我們所未經生活過的”中的“新的生活”是指什麼樣的生活?

新生活指的是: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

6、“我想到希望,忽然害怕起來”為什麼“害怕”?為什麼説“他的願望切近,我的願望茫遠罷了。”

因為“我”的願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新生活,但願望能否實現是未知數,“我”不知道,所以想到希望的能否實現,自然便害怕起來。

閏土的願望只是希望眼前能過上幸福生活,所以説“切近”,我的願望是普天下的人都過上自由、平等、幸福的生活,“我”的願望能否實現還是未知數,所以茫遠。

7、課文再次出現海邊奇異的圖畫,表現了什麼?

海邊奇異的圖畫是“我”對美好希望的想象和憧憬。

8、“我竟與閏土隔絕到這地步了”一句如去掉“竟”,句子的含義有什麼不同?

“竟”字表現“我”對與閏土的隔膜之深,感到驚愕。如去掉“竟”字,表現不出“驚愕”的意思,同時也削弱了文章譴責舊社會的意義。

9、小説結尾”我想:希望是本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這正如地上的路;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運用什麼表達方式?有什麼深刻含義?

分析:本段運用議論的表達方式,深化主題。

“路”有兩種含義:一指地上的路;另指人生之路。作者把希望比做地上的路,意思是:只空有希望而不去奮鬥、追求,希望便“無所謂有”;有了希望並始終不渝地鬥爭、實踐,希望便“無所謂無”。人們都向着希望之路迅跑,就會迎來新生活。

表達了作者渴望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生活的強烈願望和信心,以及鼓勵人們為希望而奮鬥的激情。

10、“我”是一個怎樣的人?

“我”二十多年前遠離故鄉,過着辛苦輾轉的生活。回到故鄉,看到故鄉的衰敗蕭索,看到故鄉人的生活窮困悲苦,看到故鄉人純真人性的扭曲感到痛苦悲哀。但“我”不失望,對故鄉的未來有着美好的憧憬。“我”希望故鄉人過上新的生活。“我”對閏土懷有深厚的感情,表現了“我”對勞苦人民的同情與關心,對等級觀念的否定。

所以説“我”不是消沉的知識分子,“我”是一個同情、熱愛勞動人民的、追求新生活,心懷希望的、具有民主進步思想傾向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形象。

二、課文總結:

主題:小説以“我”回故鄉的見聞與感受為線索,通過閏土20多年前後的變化,描繪了辛亥革命後十年間中國農村衰敗、蕭條、日趨破產的悲慘景象,揭示廣大農民生活痛苦的根源,表達了作者改造舊社會、創造新社會生活的強烈願望。

三、寫作特色:

1、對比的運用。

2、運用景物描寫渲染氣氛,烘托人物感情。

3、運用準確的性格語言表現人物。

4、巧妙地運用第一人稱敍述手法,行文自然流暢。

四、寫作訓練:肖像描寫示例。

五、作業:

根據示例,自己選取班上一名學生進行肖像描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