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1.06W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新課標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知道時間和時刻的區別和聯繫。

2、理解位移的概念,瞭解路程與位移的區別。

3、知道標量和矢量,知道位移是矢量,時間、時刻和路程是標量。

4、能用數軸或一維直線座標表示時刻和時間、位置和位移。

5、知道時刻與位置、時間與位移的對應關係。

過程與方法

1、圍繞問題進行充分的討論與交流,聯繫實際引出時間、時刻、位移、路程等,要使學生學會將抽象問題形象化的處理方法。

2、會用座標表示時刻與時間、位置和位移及相關方向

3、會用矢量表示和計算質點位移,用標量表示路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時間位移的學習,要讓學生了解生活與物理的關係,同時學會用科學的思維看待事實。

2、通過用物理量表示質點不同時刻的不同位置,不同時間內的不同位移(或路程)的體驗,領略物理方法的奧妙,體會科學的力量。

3、養成良好的思考表述習慣和科學的價值觀。

4、從知識是相互關聯、相互補充的思想中,培養同學們建立事物是相互聯繫的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

1、時間和時刻的概念以及它們之間的區別和聯繫

2、位移的概念以及它與路程的區別。

教學難點

1、幫助學生正確認識生活中的時間與時刻。

2、理解位移的概念,會用有向線段表示位移

教學工具

多媒體、板書

教學過程

一、時刻和時間間隔

1、基本知識

(1)時刻是指某一瞬間,時間間隔表示某一過程。

(2)在表示時間的數軸上,時刻用點來表示,時間用線段來表示。

(3)在國際單位制中,表示時間和時刻的單位是秒,它的符號是s.

2、思考判斷

(1)時刻和時間間隔都是時間,沒有本質區別。(×)

(2)飛機8點40分從上海起飛,10點05分降落到北京,分別指的是兩個時間間隔。(×)

(3)20__年10月25日23時33分在西昌成功將第16顆北斗導航衞星發射升空。25日23時33分,指的是時刻。(√)

探究交流

時間的常用單位有哪些?生活中、實驗室中有哪些常用的計時儀器?

【提示】在國際單位制中,時間的單位是秒,常用單位有分鐘、小時,還有年、月、日等。生活中用各種鐘錶來計時,實驗室和運動場上常用停表來測量時間,若要比較精確地研究物體的運動情況,有時需要測量和記錄很短的時間,學校的實驗室中常用電磁打點計時器或電火花計時器來完成。

二、路程和位移

1、基本知識

(1)路程

物體運動軌跡的長度。

(2)位移

①物理意義:表示物體(質點)位置變化的物理量。

②定義:從初位置到末位置的一條有向線段。

③大小:初、末位置間有向線段的長度。

④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2、思考判斷

(1)路程的大小一定大於位移的大小。(×)

(2)物體運動時,路程相等,位移一定也相等。(×)

(3)列車裏程表中標出的北京到天津122km,指的是列車從北京到天津的路程。(√)

探究交流

一個人從北京去重慶,可以乘火車,也可以乘飛機,還可以先乘火車到武漢,然後再乘輪船沿長江到重慶,如圖所示,則他的運動軌跡、位置變動、走過的路程和他的位移是否相同?

【提示】他的運動軌跡不同,走過的路程不同;他的位置變動相同,位移相同。

三、矢量和標量

1、基本知識

(1)矢量

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如位移、力等。

(2)標量

只有大小、沒有方向的物理量。如質量、時間、路程等。

(3)運算法則

兩個標量的加減遵從算術加減法,而矢量則不同,後面將學習到。

2、思考判斷

(1)負5m的位移比正3m的位移小。(×)

(2)李強向東行進5m,張偉向北行進也5m,他們的位移不同。(√)

(3)路程是標量,位移是矢量。(√)

探究交流

温度是標量還是矢量?+2℃和-5℃哪一個温度高?

【提示】温度是標量,其正、負表示相對大小,所以+2℃比-5℃温度高。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分析

電動勢是本章的一個難點。教科書明確提出了“非靜電力”的概念,讓學生從功和能的角度理解非靜電力,知道非靜電力在電路中所起的作用,並能從“非靜電力”做功的角度去理解電動勢的概念。

同時為了降低難度,教科書直接給出了電動勢的定義式,但只是説“電動勢在數值上等於非靜電力把1 C的正電荷在電源內從負極移送到正極所做的功”,沒有用比值的方法嚴格定義。電源的內阻在後面的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學習中很重要,本節作了一些鋪墊。

我們常説要讓學生經歷科學過程,其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學生可以通過討論或實驗認識新的規律,通過閲讀來了解前人的工作過程,跟着教師的思路一環套一環地接受新的概念等,這都是經歷科學過程的不同形式。

教學目標

1、知道電源是將其他形式的能轉化成為電能的裝置。

2、瞭解電路中(電源外部和內部)自由電荷定向移動過程中,靜電力和非靜電力做功與能量轉化的關係。

3、瞭解電源電動勢的基本含義,知道它的定義式。

4、理解電源內電阻。

教學重點難點

電動勢概念的建立是重點也是難點。此套書多處對“通過做功研究能量”的思想都有闡述和鋪墊,此處再次運用這種功能關係的觀點來學習電動勢。可以使學生對電源電動勢有深刻的理解,同時也很好地培養了學生的理性思維習慣。本節課從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進行比較建立電動勢的概念。也為後面第7節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學習作了鋪墊。

教學方法與手段

實驗演示、邏輯推理。在電壓和電動勢這兩個容易混淆的概念中通過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進行比較教學,建立新的概念。

課前準備

教學媒體

金屬板、酸溶液、靈敏電流計、多種型號的乾電池、學生電源、導線、電鍵、小燈泡、投影儀。

知識準備

1、課前複習:電勢差的定義式:U=W q

2、課前説明:在金屬導體中,能夠自由移動的電荷是自由電子,由於它們帶負電荷,電子向某一方向的定向移動相當於正電荷向相反方向的定向移動。為了方便本節按照正電荷移動的説法進行討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實驗引入:按如圖所示電路分別接入三節乾電

池和鉛蓄電池(學生電源)

依次接通開關,觀燈泡亮度變化。

提問學生看到了什麼現象?同樣是四個燈泡,

不同電源供電,看到的現象不一樣,產生現象的原

因是什麼?

學生:電源

本節課研究電源的內部結構,那就得解剖電源

推進新課

[事件1] 教學任務:複習上一節課的知識。

師生活動:

由上一節“電源和電流”知道,電路中之所以能有持續的電流,是因為在電源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正負電荷,導線中存在着電場,導線中的電荷在電場力作用下從正極向負極運動。

同時一個新的問題提出,電源的兩極聚集了大量的正負電荷,在電源內部也應該有電場。那麼,在電源內部電荷是如何運動到兩極的呢?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三

一、背景和教學任務簡介

動能定理是高中物理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是中學階段處理功能問題使用頻率最高的物理規律。而在動能定理的運用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有兩個:一個是初狀態、末狀態的確定;一個是合外力所做的功的計算。本節課在上一節對《功和功率》複習課的基礎上展開對《動能動能定理》 複習課的教學。希望通過師生對一些實際問題的共同討論,使學生能根據題意,正確的確定初狀態、末狀態;在不同情形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合外力做功。希望使學生能加深對動能定理的理解,瞭解動能定理的一般解題規律,通過動能定理進一步加深功與能的關係的理解,讓學生對功、能關係有比較全面、深刻的認識。

本節課的方法主要是在學生已有知識的基礎上,通過學生討論、教師點撥,然後歸納得出解決一些常見問題的方法,希望對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有所幫助。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通過一個簡單問題的引入讓學生回憶動能和能定理的內容;

2、理解和應用動能定理,掌握動能定理表達式的正確書寫。

3、分析得出應用動能定理解決問題的解題步驟。

4、能熟練應用動能定理解決一定的物理問題。

能力目標:

1、能根據功是動能變化的量度關係解決簡單的力學問題。

2、理論聯繫實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目標: 通過動能定理的理解和解題應用,培養學生對物理複習課學習的興趣,牢固樹立能量觀點,堅定大學聯考必勝信念。

三、重點、難點分析

重點、

1、本節重點是對動能定理的理解與應用。

2、總功的分析與計算對學生來説始終是個難點,總功的符號書寫也是學生出錯率最多的地方,應通過例題逐步提高學生解決該問題的能力。

3、通過動能定理進一步複習,讓學生學會正確熟練應用動能定理,掌握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這是本節的難點。

四、教學設計思路和教學流程

教學設計思想:通過同學們每天都做的踢毽子游戲引入複習內容,然後通過一個熱身訓練讓學生明確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步驟,同時教師把規範的解題步驟展示給學生,以便學生能逐漸掌握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正確書寫。教學過程中始終貫徹“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採用學生討論、思考、信息獲取、演算、總結及口頭表述的方法,突出老師與學生教與學的相互性,力求改變老師一講到底的傳統上課方式,在課堂教學模式上有所突破,同時根據學生的認知過程強化雙基教學,提高學生的分析問題基本能力。

教學流程是通過一個遊戲活動引出動能和動能定理的複習內容。以受力分析為線索,通過師生對問題的共同討論分析,最後由學生討論、發言,總結出動能定理解題的一般步驟,並且通過鞏固練習和思考提示學生進一步掌握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方法步驟。通過本節的複習,應使學生理解動能定理的內容,清楚動能定理的解題步驟,通過對比分析使學生體會到應用動能定理解題較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學公式解題的優點:即運用動能定理解題,由於不涉及物體運動過程中的加速度和時間,適合於恆力做功,也適合於變力做功,既適用於直線運動,也適用於曲線運動,因此用它來處理問題有時比較方便。從而使學生樹立應用動能定理解題的更高(高端思維方式)、更快(加快解題速度)、更強(強化能量意識)的思想。

五、學習資源準備

教學課件,“五羊大學聯考”複習資料

優秀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方案 篇四

教學準備

教學目標

1、知道靜電感應產生的原因,理解什麼是靜電平衡狀態

2、理解靜電平衡時,淨電荷只分布在導體表面且內部場強處處為零

3、知道靜電屏蔽及其應用

教學重難點

【重點難點】靜電平衡狀態;電場中導體的特點

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

(一)複習提問

1、什麼是靜電感應現象?

2、靜電感應現象的實質是什麼?

3、在靜電感應時用手摸一下導體,再移走源電荷,則導體帶什麼電?

若將導體接地則情況如何?左端接地呢?

(二)新課教學

一、電場中的導體

1、金屬導體的特徵:

由做熱振動的正離子和做無規則熱運動的自由電子組成

2、靜電感應現象

問題:在源電荷的電場中引入金屬導體後會對空間各點的場強有影響嗎?

是什麼作用使金屬內的電子定向移動的?此移動一直進行嗎?

金屬導體內部有電場嗎?

答:使空間電場重新分佈

源電荷的電場使導體內部自由電子定向移動

靜電平衡狀態:導體(包括表面)中沒有電荷定向移動時的狀態叫靜電平衡狀態

4、靜電平衡狀態下導體的特點:

⑴內部場強處處為零(不為0則自由電子將繼續移動直至合場強為0)

⑵導體中沒有自由電荷定向移動

⑶淨電荷分佈在導體表面

實驗證明:法拉第圓筒實驗

⑷導體表面附近電場線與表面垂直

理論證明:中性導體帶電後,由於同種電荷相互排斥,淨電荷只能分佈在表面

反證法:若內部有自由電荷,則內部場強不為0,導體就不是處於靜電平衡狀態

5、靜電平衡時導體周圍電場分佈:

上圖空間實際電場分佈,不會出現虛線電場線

二、靜電屏蔽

1、空腔導體的特點:

淨電荷只分布在外表面,內表面不帶電,空腔內沒有電場

1、靜電屏蔽

外部電場對內部儀器沒有影響若將源電荷置於空腔內,則外對內沒有影響,但內對外有影響

實驗演示:將收音機置於金屬網罩內則聲音大小減小

若將球殼接地,則內外各不影響

3、應用

電學儀器和電子設備外面套有金屬罩

通信電纜版面包一層鉛皮

高壓帶電作業人員穿金屬網衣

通訊工具在鋼筋結構房屋中接收信號弱

(三)鞏固練習

例1:如圖所示,在一個原來不帶電的金屬導體殼的球心處放一正電荷,試分析A、B、C三點的場強:

≠0,EB=0,EC=0

≠0,EB≠0,EC=0

≠0,EB≠0,EC≠0

=0,EB≠0,EC=0

例2:如圖所示,A、B是兩個架在絕緣支座上的金屬球,都不帶電,中間用導線連接,現用一帶正電的小球C靠近B,用手摸一下B球,再撤去導線,然後移走C球,則A、B帶電情況:

A.A球帶正電,B球帶負電

B.A球帶正電,B球不帶電

C.A球不帶電,B球帶負電

D.以上説法都不正確

例3:長為L的金屬棒原來不帶電,現將一帶電荷量為q的正電荷放在距棒左端R處且與棒在一條線上,則棒上感應電荷在棒內中點O處產生的場強的大小,方向。

(四)小結

1、靜電平衡狀態下導體有什麼特點?

2、靜電屏蔽有哪幾種情況?有哪些應用?

優秀高中物理教學設計方案 篇五

1、教學目標

1.1知識與技能

(1)知道什麼是等温變化;

(2)掌握玻意耳定律的內容和公式;知道定律的適用條件。

(3)理解等温變化的P—V圖象與P—1/V圖象的含義,增強運用圖象表達物理規律的能力;

1.2過程與方法

帶領學生經歷探究等温變化規律的全過程,體驗控制變量法以及實驗中採集數據、處理數據的方法。

1.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讓學生切身感受物理現象,注重物理表象的形成;用心感悟科學探索的基本思路,形成求實創新的科學作風。

2、教學難點和重點

重點:讓學生經歷一次探索未知規律的過程,掌握一定質量的氣體在等温變化時壓強與體積的關係,理解p-V圖象的物理意義。

難點:學生實驗方案的設計;數據處理。

3、教具:

塑料管,乒乓球、熱水,氣球、透明玻璃缸、抽氣機,u型管,注射器,壓力計。

4、設計思路

學生在國中時就已經有了固體、液體和氣體的概念,生活中也有熱脹冷縮的概念,但對於氣體的三個狀態參量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是不清楚的。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課堂應該以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着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實證精神。這節課首先通過做簡單的演示實驗,讓學生明白氣體的質量、温度、體積和壓強這幾個物理量之間存在着密切的聯繫;然後與學生一道討論實驗方案,確定實驗要點,接着師生一道實驗操作,數據的處理,得出實驗結論並深入討論,最後簡單應用等温變化規律解決實際問題。

5、教學流程:(略)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六

【教材分析】

本節是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冊第十二章的內容,屬於《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 年版 2020 年修訂)》課程內容必修課程“電路及其應用”主題之下。第十二章《電能 能量守恆定律》主要研究的是電路中的能量轉化,利用能量守恆定律推導出閉合電路的規律進而認識自然界的能源,提升保護能源的意識,關注可持續發展。課程標準針對本單元的學習內容提出了三方面的要求:

(1)知識層面。要求理解電功、電功率和電動勢的概念和物理意義;掌握電源電動勢與路端電壓和內電壓的關係;理解能量守恆定律,知道節約能量的必要性。

(2)能力方面。能用能量守恆的觀點理解、解釋物理現象;具有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實驗探究方面。能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實驗現象的解釋,理解焦耳定律和電動勢的概念及物理意義;能利用閉合電路歐姆定律設計“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的實驗方案。

本節要學習的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是整個高中電學部分最重要的物理規律之一,是部分電路歐姆定律的延伸和完善,是分析實際電路和複雜電路的基礎。教材通過分析閉合電路中的功能關係和能量守恆定律推導出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在處理教材時需要解決以下幾個問題:

1、閉合電路中的電勢是如何變化的,內外電路的電壓有什麼規律?這需要通過探究實驗和理論推導尋找更多直觀的證據來從多個視角尋找規律,並理解電動勢的物理意義。

2、作為研究物理問題的重要思想方法,從能量的觀點分析問題時有什麼優勢?應該如何分析?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讓學生體會從不同觀點分析問題的區別,感受用能量觀點分析問題的方法。

綜合以上分析,本節課的學習主題確定為:熟悉而陌生的電池。

【學習主題】

主題名稱:熟悉而陌生的電池

【學情分析】

作為高二的學生,通過高一的學習,學生已經具有運動與相互作用觀念,對功能關係和能量概念已經有了一些理解,具有能量轉化與守恆的觀念。通過前三章的學習,學生已建立了“場” 的觀念,熟悉電路的基本特徵,為自由電荷在電路中的運動分析和能量分析做好了準備。但是研究閉合電路的電勢問題需要建立恆定電場模型,分析自由電荷在全電路內的運動和靜電力做功情況,這對學生來説是較大的挑戰。同時受國中物理中關於電源輸出電壓不變的影響,很多學生認為閉合電路中路端電壓是不變的,沒有電動勢的概念和對電路全局分析的意識。

本節課要努力創設能激發學生探究慾望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科學探究,逐步將視角從局部電路過渡到全電路,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能量觀點理解閉合電路中電勢變化的相關規律,最終發現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在探究實驗中培養學生實驗設計、分析論證、反思評估等能力。同時還要緊密聯繫生活、科技進步,充分利用多種教學資源,引導學生關注科學、技術、社會的關係,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學習目標】

通過探究實驗理解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掌握電源電動勢與路端電壓和內電壓的關係,並能用做功和能量守恆的觀點解釋。(A3、B2)

通過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對實驗現象的解釋,經歷“比較-概括-抽象”的思維過程,逐步理解電動勢的概念和物理含義,知道電源電動勢和內阻是標誌電源性能的重要參數。(A2、B3)

通過對比實驗的觀察和分析,經歷提出問題、收集信息、實驗驗證、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等科學探究過程,找尋閉合電路內外電壓的規律並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B3、C2)

通過實際問題的分析討論,逐步發現問題本質,認識到科學˙技術˙社會的密切聯繫。通過探究過程中一個個小問題的解決,體會研究科學問題時嚴謹認真、實事求是的必要性。(C3、D2)

(説明:A、B、C、D 是學科核心素養的四個維度的編碼,分別對應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數字 1、2、3、4 對應每個維度的水平層次等級。)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究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難點:電動勢概念的理解

【教學資源】

教學環境:

智慧教育雲平台(微雲服務器 1 台、教師平板 1 台、學生平板 20 台),PPT 演示文稿。

教具:

1 個小燈泡(電壓 1.5v),乾電池一節,鎂片、石墨片、蘋果、自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教師演示儀,可變內阻化學電池一個,筆記本電腦 1 台,變阻箱一個,DIS 數據採集器,

DIS 電壓傳感器(2 個),導線若干,自制非靜電力類比演示儀。

學具:

自制閉合電路歐姆定律探究儀(4 組),可變內阻化學電池4 個,變阻箱(4 個),筆記本電腦(4 台),導線若干。

【教學方法】

“循環遞進式探究”教學法:設置問題串,通過對比、實驗(分組)、建模開展教學。以情景導入,任務驅動,問題嵌入,活動貫穿,促進深度學習,實現教學進階。

【教學策略】

智慧課堂 “雲互動”: 基於智慧課堂全程跟蹤探究活動,即時推送學習任務,對學生當堂建模、實驗探究大數據收集、反思研討過程在線及時處理反饋,發佈個性化的批註講解,確保探究活動的針對性。

項目化學習策略:將問題前置,以結果為導向,學生在一段時間內通過對連續的、真實的、有挑戰的問題進行持續探究,達到核心知識的再建構和思維遷移。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情境問題:

户外探險愛好者在户外經常會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難。一位户外探險愛好者在一次夜間探險的途中迷路了,手機也沒電了,他想利用手電筒發出求救信號,可是手電筒也沒電了,他的身邊只有以下幾件物品(圖 1), 他能點亮小燈泡發出求救信號嗎?

智慧課堂平台互投票功能,收集學生的選擇,進行大數據分析。(如圖 2)

(一)初次嘗試,發現問題

任務一:分析情境問題,實驗驗證猜想

問題 :水果電池能讓小燈泡亮起來嗎?

活動①:試一試——嘗試利用水果電池點亮小燈泡

實驗器材: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電池盒、導線、兩節新干電池,一節舊乾電池,數字電壓表。對比演示實驗:

用一節乾電池(電動勢 1.5V),給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供電。

將水果和石墨片、鎂片製作的水果電池替換乾電池,給小燈泡(額定電壓 1.5V)供電。先測量開路電壓(1.97V)。

現象:水果電池供電的小燈泡不亮!電池兩端的電壓從開路時的 1.97V 左右降到了 0!

評價 1:對水果電池能否讓燈泡亮起來提出自己的觀點。

智慧課堂平台的同屏展示功能:利用智慧雲平台的展台功能實現同屏展示實驗操作過程。(如圖 3)

問題 :電池兩端減少的電壓去哪了?

基於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以生活情境引入,拉近物理課堂和生活的距離,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對比演示實驗大大出乎學生們的預料,形成了認知衝突,為引出本節課的主題“熟悉而陌生的電池”做好了

鋪墊。學生可能會想到失去的電壓留在了內部,使接下來的學習內容順利地圍繞學習需求開展。

(二)實驗探究,尋找線索

任務二:測量內外電壓,尋找變化規律

活動②:探一探——探索電池內部的奧祕

仔細觀察:

展示 1:將水果電池和解剖過的乾電池展示給學生觀察,介紹正負電極和電解質,如圖 4。

發現:電池內部存在電阻——內阻(r) 展示

2:鉛蓄電池,介紹結構。

演示:用 DIS 數字電壓傳感器測量蓄電池兩極間的電壓,並明確電源正負極。如圖 5

實驗:在電源斷路的情況下,用電壓傳感器測量電極與探針之間、探針與探針之間的電勢差。(如圖 6) 演示實驗:在電源斷路的情況下,用 DIS 數字電壓傳感器測量電極與探針之間、探針與探針之間的電勢差

智慧課堂平台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如圖 7)

發現特徵:電源內部,電勢在電極附近出現兩次“躍升”。(如圖 8)

評價 2:能否通過實驗得出電源內部電勢有兩次抬升的結論。

問題 :如果將電源接入用電器,組成閉合電路,電源內部的電勢是否發生變化?

實驗:用 DIS 電壓傳感器測兩電極 AB 和兩探針 ab 之間的電勢差(如圖 9)。

智慧課堂平台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

觀察現象:外電路 UAB=1.87V ,相較於電路斷路時,數值減小。內電路探針之間出現了電勢差(φa<φb),Uab=- 0.14V 。

結論:1. 電路導通時,電源內部有電勢的降落,我們稱“內電壓(U 內)”,外電路電勢的降落叫“外電壓(U 外)”。

2、整個閉合迴路電勢出現兩次抬升,兩次降落。抬升的數值和降落的數值總是相等。

問題 :內外電壓 U 外、U 內之和、與電源內部兩次電勢抬升的數值總會是定值嗎?

活動③:測一測——測量閉合電路內外電壓

分組實驗:利用自制學具(如圖 10)測量電路的內外電壓的數值,並計算兩者之和,改變外電路電阻 R,多次測量,尋找規律,將實驗相關數據填入表 2。

智慧課堂平台的同屏提問功能:學生將實驗結論拍照提交,老師進行大數據分析,得出共性結論。(如圖 11)

評價 4:分組實驗數據是否合理,能否得出內外電壓之和與電源內部電勢兩次抬升的數值總相等的結論。

分析數據、發現規律:

對同一電源,閉合電路內外電壓之和與電路內部兩次電勢的提升值之和相等。

對同一電源,閉合電路內外電壓之和是定值。

問題 :這個定值到底反映了電源的什麼特性?

基於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通過觀察和實驗讓學生了解了化學電池的構造,發現電池的內部電勢特點,逐步建立電源內電路的物理模型,形成正確的物理觀念。學生經歷了觀察對比、發現問題、提出假設、實驗探究等一系列的探究過程,加深了對於閉合電路內外電壓與電源內部兩次電勢

提升之間關係的感性認識,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意識。

(三)理論分析,發現規律

任務三:運用守恆思想,理解科學本質

活動④:想一想——電源如何維持閉合電路有持續的電流

引導:有一個量總是保持不變,這在物理學上我們常稱做“守恆”。能不能從守恆的角度思考。類比演示:如圖 12

思考:流回負極的正電荷是如何回到正極的呢?

類比:將小球由低處搬運到高處,能繼續依靠重力嗎?

得出結論:電源依靠非靜電力做功將流回負極的正電荷搬運到正極,維持持續的電流。

評價 3:能否説出非靜電力的作用。

活動⑤:理一理——從能量觀出發理清電路中的守恆關係

思考:從能量守恆的角度想一想,閉合迴路中靜電力做功和非靜電力做功的關係是怎樣的? 結論:閉合迴路中靜電力做功等於非靜電力做功 W 電=W 非

活動⑥:推一推——推導電動勢和歐姆定律的表達式

推理論證:

由實驗數據可得:E=U 外+U 內

有能量守恆定律和功能關係可得:q U 外+ q U 內=W 非

推導得出:E= W 非/q

含義:E 就是電源內部非靜電力移送單位電荷所做的功。即非靜電力做功的本領! 電動勢——非靜電力所做功與所移動電荷量之比。符號:E 單位:伏特(V)

智慧課堂平台的同屏提問功能:學生將實驗結論拍照提交,老師進行大數據分析,得出共性結論。(如圖 13)

問題 :水果電池給小燈泡供電時外電壓為什麼很小? 活動⑦:看一看——再次觀察實驗數據尋找線索

觀察:再次觀察分組實驗數據(表 2)

結合部分電路歐姆定律和實驗結論 E=U 外+U 內, 推導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閉合電路歐姆定律內容:閉合電路的電流,跟電源的電動勢成正比,跟整個電路的電阻成反比。

(備註:適用於純電阻電路)

評價 4:各組運用能量守恆定律能否推導出電動勢的表達式和閉合電路歐姆定律。

智慧課堂平台的錄製微課功能:現場錄製微課推送給學生,供學生課後觀看

問題 :你能解釋水果電池為什麼不能點亮小燈泡了嗎?

基於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學生在老師創設的問題情境下交流討論,學生深度參與課堂,經歷先交流再觀察、再猜想、再推導、再思考,從感性到理性,由特殊到一般的過程,發展了科學思維。同時,這樣的設計循序漸進,遵從學生認知規律。

(四)應用規律,解釋現象

任務四:運用歐姆規律,解答情境問題

活動⑧:説一説——水果電池不能點亮小燈泡的原因

水果電池的內阻 r 太大,導致閉合電路中的電流 I 小,故外電壓 U 外小。

實驗驗證:利用注射器改變鉛蓄電池內阻,觀察內電壓、外電壓以及電流的變化(圖 15)。

智慧課堂平台同屏展示功能:展示實驗操作過程,提高實驗可視度(圖 16)。

評價 5:能否運用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解釋水果電池不能點亮小燈泡的原因。

基於核心素養的設計意圖:解釋原因,即是本節課知識的應用,同時也使本節課的情境貫穿始終。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體會到了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樂趣,同時增強了實踐意識, 深化了物理觀念,發展了科學思維。

【課堂小結】

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

一、初次嘗試,發現問題

二、實驗探究,尋找線索

三、理論分析,發現規律

四、應用規律,解釋現象

【教學反思】

本節課內容來源於生活真實情境,從發現問題到探究原因,再到發現規律,最後解釋現象。各教學環節層層遞進,環環相扣,充分運用了循環遞進式教學方法。學生在一個個遞進的情境任務中不斷認識科學本質, 尋找到物理規律,發現解決問題的科學方法。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鍛鍊了關鍵能力,提升了科學素養。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進一步深化對電阻的認識

(2)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並瞭解電阻率與温度的關係

2.能力目標:

(1)通過類比,培養學生分析解決三個變量之間關係的科學研究方法

(2)通過從猜想→研究方法→實驗操作等一系列探索過程,使學生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3.德育滲透點:

(1)通過對各種材料電阻率的介紹,加強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

(2)通過我國對超導現象的研究介紹,激發學生愛國和奮發學習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電阻定律

2.難點:電阻率

3.疑點:超導現象的產生

4.解決辦法

①對於重點,主要是通過課堂上師生一起(教師動手,學生觀察)探索,最後用科學的處理方法導出定律,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滲透。

②對於難點,主要是通過與電阻的比較,從而明確電阻是反映導體本身屬性;電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屬性。

③對於疑點主要是通過實驗來加強直觀感覺。

三、教學方法:

實驗演示,啟發式教學

四、教 具:

電阻定律示教板(含金屬絲) 學生電源 電流表 伏特表 滑動變阻器 電鍵 導線 火柴 廢棄的“220V 40W”白熾燈 幻燈片 投影儀 計算機 自制CAI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為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怎樣做?

由歐姆定律I=U/R,只要增加導體兩端的電壓U或降低導體電阻R即可。

2.R=U/I的含義,如何測定電阻(讓學生自己設計電路)?

從上述的回答我們不難發現電阻R與兩端電壓及流過電流強度無關,那麼它由誰決定呢?

(二)進行新課

1.探索定律——電阻定律

①R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科學猜想)

(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温度……)

②解決方法——控制變量法。(回憶歐姆定律的研究或牛頓第二定律的研究)

③演示實驗 幻燈投影電路圖。

A.出示電阻定律示教板、金屬材料

B.教師與學生一起連接電路,先讓E、F分別接A、a,測得一組數據(U、I)記入下表。然後把a、b用短導線連接,E、F分別接A、B,又得一組(U、I).再把A、B用一短線連接,E、F分別接A(B)a(b).又得一組數據(U、I).

C.換用E、F分別接不同材料金屬絲C、c,又得一組數據。

D.分析數據

a)先定性觀察→R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b)定理推理

2.電阻定律

①內容——在温度不變時,導線的電阻與它的長度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②表達式

説明 ——長度 S——橫截面積 ——比例係數

3.電阻率——

①單位 歐米

②物理意義 反映材料導電性能好壞。在數值上它等於用該材料製成的1m長,橫截面積為1m2的導體電阻。

③測量——學生思考

(幻燈投影書上154頁各材料電阻率——20℃時)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瞭解為了電業工人的安全,為使在相同電壓下電流小,選用電阻率較大的橡膠、木頭等製造電工用具把套。

④電阻率與温度關係

由表格上面寫着20℃,要學生明白這意味着這張表格的數據是在20℃時測得的,即電阻率與温度有關。

[演示](幻燈投影電路圖)

連接,用火柴點燃來加熱白熾燈燈絲後再移開。

現象: 發現小燈泡先變暗後又慢慢變亮

材料的電阻率隨温度變化而變化。利用金屬的電阻率隨温度升高而增大,製成温度計(電阻温度計),但也有些材料的電阻率不隨温度改變而改變。

(三)例題精講

【例】 把一均勻導體切成四段並在一起,電阻是原來的多少倍?拉長四倍後是原來多少倍?

解析:由電阻定律

切成四段體積不變,

故 S→4S

所以 變為

同理拉長四倍後, 變為原來的16倍

(四)總結、擴展

打開計算機,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再次展示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再現實驗現象,形象直觀,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節課主要通過猜想→探索→得出定律的過程驗證,並得到了電阻定律,由實驗感知電阻率與温度的關係,關於超導的應用有待同學們進一步去探討。

高中物理教學設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進一步深化對電阻的認識

(2)掌握電阻定律及電阻率的物理意義,並瞭解電阻率與温度的關係

2、能力目標:

(1)通過類比,培養學生分析解決三個變量之間關係的科學研究方法

(2)通過從猜想→研究方法→實驗操作等一系列探索過程,使學生掌握如何獲取知識,發展思維能力。

3、德育滲透點:

(1)通過對各種材料電阻率的介紹,加強學生安全用電的意識

(2)通過我國對超導現象的研究介紹,激發學生愛國和奮發學習的精神。

二、教學重點、難點分析

1、重點:電阻定律

2、難點:電阻率

3、疑點:超導現象的產生

4、解決辦法

①對於重點,主要是通過課堂上師生一起(教師動手,學生觀察)探索,最後用科學的處理方法導出定律,這樣加深了學生對該知識點的滲透。

②對於難點,主要是通過與電阻的比較,從而明確電阻是反映導體本身屬性;電阻率是材料本身的屬性。

③對於疑點主要是通過實驗來加強直觀感覺。

三、教學方法:

實驗演示,啟發式教學

四、教 具:

電阻定律示教板(含金屬絲) 學生電源 電流表 伏特表 滑動變阻器 電鍵 導線 火柴 廢棄的“220V 40W”白熾燈 幻燈片 投影儀 計算機 自制CAI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引入新課

1、為了改變電路中的電流強度,怎樣做?

由歐姆定律I=U/R,只要增加導體兩端的電壓U或降低導體電阻R即可。

2.R=U/I的含義,如何測定電阻(讓學生自己設計電路)?

從上述的回答我們不難發現電阻R與兩端電壓及流過電流強度無關,那麼它由誰決定呢?

(二)進行新課

1、探索定律——電阻定律

①R可能與哪些因素有關?(科學猜想)

(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温度……)

②解決方法——控制變量法。(回憶歐姆定律的研究或牛頓第二定律的研究)

③演示實驗 幻燈投影電路圖。

A.出示電阻定律示教板、金屬材料

B.教師與學生一起連接電路,先讓E、F分別接A、a,測得一組數據(U、I)記入下表。然後把a、b用短導線連接,E、F分別接A、B,又得一組(U、I)。再把A、B用一短線連接,E、F分別接A(B)a(b)。又得一組數據(U、I)。

C.換用E、F分別接不同材料金屬絲C、c,又得一組數據。

D.分析數據

a)先定性觀察→R與材料、長度、橫截面積有關

b)定理推理

2、電阻定律

①內容——在温度不變時,導線的電阻與它的長度成正比,跟它的橫截面積成反比。

②表達式

説明 ——長度 S——橫截面積 ——比例係數

3、電阻率——

①單位 歐米

②物理意義 反映材料導電性能好壞。在數值上它等於用該材料製成的1m長,橫截面積為1m2的導體電阻。

③測量——學生思考

(幻燈投影書上154頁各材料電阻率——20℃時)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瞭解為了電業工人的安全,為使在相同電壓下電流小,選用電阻率較大的橡膠、木頭等製造電工用具把套。

④電阻率與温度關係

由表格上面寫着20℃,要學生明白這意味着這張表格的數據是在20℃時測得的,即電阻率與温度有關。

[演示](幻燈投影電路圖)

連接,用火柴點燃來加熱白熾燈燈絲後再移開。

現象: 發現小燈泡先變暗後又慢慢變亮

材料的電阻率隨温度變化而變化。利用金屬的電阻率隨温度升高而增大,製成温度計(電阻温度計),但也有些材料的電阻率不隨温度改變而改變。

(三)例題精講

【例】 把一均勻導體切成四段並在一起,電阻是原來的多少倍?拉長四倍後是原來多少倍?

解析:由電阻定律

切成四段體積不變,故 S→4S

所以 變為同理拉長四倍後, 變為原來的16倍

(四)總結、擴展

打開計算機,利用多媒體教學課件再次展示決定電阻大小的因素,再現實驗現象,形象直觀,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節課主要通過猜想→探索→得出定律的過程驗證,並得到了電阻定律,由實驗感知電阻率與温度的關係,關於超導的應用有待同學們進一步去探討。

六、佈置作業

1、第154頁(1)(2)(3)題做在作業本上。

2、思考154頁(4)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