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個人文檔 個人總結 工作總結 述職報告 心得體會 演講稿 講話致辭 實用文 教學資源 企業文化 公文 論文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欄目: 教學設計 / 發佈於: / 人氣:4.43K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目標:瞭解新文人詩內涵。

2、思想教育目標:志摩感情方式與個人的體驗。

3、能力培養目標:新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重點:

新詩的鑑賞。

教學難點:

詩的欣賞方法。

教學方法:

誦讀欣賞。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再別康橋

一、導入新課:

大家有沒有看過《人間四月天》?能不能介紹一下。(它有哪些內容,徐志摩是怎樣一個人?)在中國,有錢往往意味着為所欲為,意味着揮霍無度,所以中國多的是有錢人但缺少的是貴族。真正貴族出身的人舉止與其他人是不一樣的,更有教養,更親近藝術而遠離金錢。所以中國的社會風氣要想好轉,要想變成受人尊敬的國家,必須有自己的貴族羣落,在西方,貴族影響着整個社會風尚。東歐鉅變之後,俄羅斯一度陷入困境,人民生活非常困難,但在和中國接壤的俄羅斯小城,人們看到的卻是井然有序,彬彬有禮,(與中國的搶購風對照)照樣進歌劇院,照樣看書,這,就是文化的作用。

古人有一句話:温飽足而知禮儀。馬斯洛有一個需要層次論,滿足口舌之慾是人最起碼的追求,在温飽與安全感得到滿足後,人還有歸屬的需要,還有尊嚴的需要,自我實現的需要。只為了追求生理需要,有人稱之為“豬欄的理想”,人還應該有更高層次的追求。有時候,在庸俗與高尚之間,在墮落與追求之間,我們必須有所選擇。所以,我覺得,每一個人都應該竭力培養自己的貴族氣質。這種貴族氣質不是傲慢,而是謙遜,不是粗野,而是文明,不是放蕩不羈,而是遵守規則。流氓大亨黃金榮大熱天把衣服從小到下扣得緊緊的,為什麼?他不想做流氓了,想要做紳士。泰坦尼克號上的那些紳士,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依然保持做人的尊嚴,把生機留給老人與婦女,而樂隊也照樣在莊嚴地演奏,這就是紳士。比如我希望陳文思同學以後是以自身的魅力,內在的修養去吸引別人眼球,而不是靠大聲説話引人注意。

老師補充介紹徐志摩。這個新詩壇的美男子,竟成了北平少女界的“大眾情人”。

二、講授新課

(一)朗讀指導

1、現在大家先聽一首歌曲。然後自己在下面讀一遍。呆會兒哪個同學給大家讀一遍。

指導朗誦:徐志摩是屬於新月派的,新月派主張三美,建築美,音樂美,繪畫美。要讀出音樂美,斷句就很重要。自自己讀,然後體會三美。

一個同學讀,另一個同學評。如此反覆。

2、第一節應該怎麼來斷句?應該怎樣來讀?

3、這裏還有一個問題,為什麼詩人一開始説“輕輕的我走了”而不是“我輕輕地走了”,後者更符合語法規範啊。他後面連用了兩個輕輕的,都在“我”之後。

説明:前面講過調整語序的作用,一個是強調,一個是音韻的需要。這裏主要是強調,而且這樣一寫,音韻上感覺也好一些。詩人以輕輕的告別突出了寧靜的基調,連用三個,突出地表現了自己對康河的愛和依依惜別的情感。康河給詩人留下的最美的印象,就是她的寧靜與和諧,詩人不忍心驚動她的寧靜,打破她這種美。(竹林裏:某某某到此一遊)

4、詩一共分了七節,是不是每一節語調的處理都一樣?一般高潮的時候我們會讀得重一些飽滿一些,在這首詩裏,你認為哪一節是高潮?為什麼?

第一段是説我要走了,向你告別。第二至第四節是回憶康橋的美景。因為回憶美景,作者禁不住激動起來,要撐一支長篙去尋夢,並且滿載一船星輝,在星夜放聲高歌!但是馬上又回到了現實,我不能放歌,我要走了。主體部分作者的感情經歷了幾次變化?分別是什麼樣的變化?

彩夢――――尋夢――――夢醒

關於輕輕的與悄悄的:有一種看法,認為悄悄,可以理解為他不願意把來尋舊夢的這件事嚷出去,尤其是不願意讓人知道自己複雜的處境和複雜的內心。同時,悄悄也有寂寞的含義,這一片感情領地是屬於自己的,一個感情純真的詩人只能選擇這種告別方式。輕輕則突出寧靜,主要是在一開始營造一種氣氛,而當作者內心經歷了一番狂瀾之後,他的心其實是更加寂寞的。

放朗誦帶,同學們體會。

(二)內容研討

問: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離別往往會使許多東西變得非常美好。那麼,作者選取了哪些景物來代表康橋?

意象分析:

1、金柳。為什麼不説楊柳,綠柳而要説金柳?既與夕陽相映,(落日熔金,但是水裏可能是金色的,給柳樹披金似乎沒見到過)金又是最富貴的一種顏色。這裏的柳已經不是普通柳樹了,而是代表着整個康橋,作者對康橋的感情至美如金!所以他選擇了柳樹最美的時刻來加以描繪,還把柳樹比作新娘,連影子都是燦爛的,新娘是少女一生中最美的時刻,由此可見,康橋在徐志摩心中的地位。

2、青荇。剛才講到了柳,還是一種很美的植物,而且在中國人眼中,柳與離別有着非常密切的關係。西安有個地方叫灞橋,是古代送別的地方,傷心不過灞橋柳。但這裏的青荇,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水草,而且還是在爛泥上,為什麼徐志摩卻願意做這樣的一條水草?

在這裏,軟泥讓人們聯想到泥的細膩與光滑,也很可愛,讓人有親近的願望;而水草是油油的,讓你直覺到它的生命力的旺盛;招搖一詞表現了水草的快活與輕鬆。這種水草在柔波里招搖的意象,是詩人對自己在康橋幸福生活的隱喻。

本來很一般的景物為什麼會在詩人的眼裏變得如此美好?因為這些景物上寄予着作者對於康橋的無限留戀。柳草本無情,有情的是詩人,當它們變為詩人筆下的形象時,也就飽含了詩人的情感。這時候,我們就稱作者筆下的這些景物為意象。如果沒有負載這種情感,就只能稱物象了。而這首詩是通過一組意象來表現作者情感的,那麼它所烘托出的那種氣氛,那種藝術境界,我們就稱之為意境。物象――意象――意境

3、唐温如《題龍陽縣青草湖》:西風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髮多。醉後不知天在水,滿船清夢壓星河。

其他可能出現的問題:

第六節:為什麼詩人不能放歌?因為他馬上就要離開康橋了,一想起離別,詩人的心情馬上變得萬分沉痛。所以詩人説“我不能放歌”。離別時候的沉重壓得人發不出任何聲響。

怎樣理解“悄悄是別離的笙簫”?悄悄無聲,笙簫有聲,這是一對矛盾,但在作者這裏卻達成了統一。詩人內心一定翻滾如大海,但是離別愁緒壓倒了一切,所以痛苦的笙簫離別曲只能在心中迴盪。這是多麼沉重的痛苦啊。(別離的笙簫是悄悄的,看似矛盾,實際上在這裏達成了統一,悄悄有孤寂的意思,離別的笙聲更加劇了作者內心的孤寂)(寂靜區別,無聲音稱為寂,如萬籟俱寂,而靜則有和諧的意思在裏面,還有一種生機。又如貧窮,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第二課時:主題分析及徐志摩其他的詩欣賞

問:徐志摩為什麼對康橋如此依戀?(有沒有同學能夠試着説一下?《人間四月天》)

參考:

1、徐志摩在《我所知道的康橋》裏表達了他對大自然的無比熱愛。1920年,由於狄更生先生的勸説與推薦,詩人以特別生的資格在劍橋大學讀書,度過了一年多他一生中最幸福的日子。康橋是他經常去讀書、散步,划船的地方,就是在這一段時間內,詩人“慢慢地‘發見’了康橋”,對他充滿了感情,“我不曾知道過更大的愉快。”正因為如此,詩人第三次歐遊時,一個人悄悄地來到了康橋。然而“會難別易”,短短的停留後,詩人不得不依依不捨地告別康橋。“黯然而銷魂者,唯別而己!”<江淹《別賦》)幾個月後詩人追憶這一次離別時,字裏行間依然充滿了濃濃的眷戀之情。同學們將來也可以寫一個再別鹽外。

在詩人筆下,康橋是有靈魂、有感情的,或者説充滿靈性的。詩的開始用了三個“輕輕的”,彷彿母親怕驚醒熟睡的嬰孩一樣,詩人對康橋的那份憐惜,那份依戀躍然紙上。因為眷戀,所以當詩人即將離去時,尋常的景物在詩人充滿感情的目光中也變得不尋常起來。康橋水光瀲灩,美麗中浸看一層悽迷;油油的水草是康河伸出的—只只小手,像在歡迎,又像在挽留;榆樹下的清潭,沉澱着往昔的康橋生活,那些美好的日子像陳年老窖,發出陣陣醇香??詩人幾乎控制不住自己,想要撐一隻長篙,划向康河深處放歌。然而夢畢竟是夢,詩人不得不面對現實,把對康橋的眷戀之情壓在心底,悄悄地離開,不驚醒這裏的一花一草,整個康橋世界都在為詩人的離去而沉默。全詩快樂與惆悵交織,柔美與傷感並存,優美的景物描寫中寄寓了很深的情意,表現出了詩人對康橋深深的眷戀。

2、如果僅僅是對劍橋大學的美好回憶,那為什麼不説我輕輕地揮手,告別劍橋圖書館?康橋的風光是十分優美的,詩人稱康橋為“全世界最美麗的一條水”。在詩人對康橋的眷戀裏,飽含着對大自然的熱愛與嚮往。這種熱愛與嚮往不是—般人的遊山玩水,而是詩人性情與大自然深深的契合。詩人説過:“我是一個生命的信仰者,我信生活決不是我們大多數人僅僅從自身經驗推得的那樣暗慘。我們的病根是‘忘本’。人是自然的產兒,就比枝頭的花與鳥是自然的產兒;但我們不幸是文明人,入世深似一天,離自然遠似一天。離開了泥土的花草,離開了水的魚,能快活嗎?能生存嗎?從大自然,我們取得我們的生命;從大自然,我們應分取得我們繼續的資養。”

可見,這裏的康橋世界,已成為大自然的象徵。康橋世界的自然風光滋潤着詩人的心靈,一次次地給詩人帶來欣喜和快樂;同時也一次次地撫平詩人心頭的創傷,盪滌去了詩人的“苦痛,煩悶,拘索,枯燥”。(我去秦嶺中一遊)所以詩人對康橋的描寫並不是完全寫實的,而是擷取了最具典型意義的幾樣景物,(不是標誌性建築)遺其貌而取其神,精心構築了幾幅色彩斑斕,對比柔和的畫面;夕照河柳,碎影披金;柔波漾漾,水草搖搖:潭映彩虹,浮藻如夢:星落清泉,斑斕多姿??這裏看不到車水馬龍,聽不到嘈雜的市聲,完全是一片幽美迷離的自然世界,是大自然最美的幾個片斷。就連詩人也彷彿踮着腳尖走路,來去無聲,但對大自然的一片痴心卻早就融入到這優美的景色之中了。詩人把大自然看成人類的母親,“我們是永遠不能獨立的。有幸福是永遠不離母親撫育的孩子,有健康是永遠接近自然的人們。”難怪詩人在別離之際要感到惆悵了。詩人以至美至純的詩句,表現出了自己對未被世俗沾染的自然之境的嚮往與守護。

3、徐志摩何以如此迷戀康橋?僅僅是因為在這裏讀過書嗎?顯然不是。是因為康河的風光秀美嗎?不完全是,須知詩人是南方人,好山好水是見過不少的。翻一翻詩人的散文與書信,或許會找到答案。詩人曾説過;“我這一輩子就只那一春,説也可憐,算是不曾虛度。就只那一春,我的生活是自然的,是真愉快的!(雖則碰巧那也是我最感受人生痛苦的時期。)我那時有的是閒暇,有的是自由,有的是絕對單獨的機會。説也奇怪,竟象是第一次,我辨認了星月的光明,草的青,花的香,流水的殷勤。我能忘記那初春的睥睨嗎?曾經有多少個清晨我獨自冒着冷薄霜鋪地的林子裏閒步??為聽鳥語,為盼朝陽,為尋泥土裏漸次甦醒的花草,為體會最微細最神妙的春信。阿,那是新來的畫眉在那邊凋不盡的青枝上試它的新聲!阿,這是第一朵小雪球花掙出了半凍的地面!阿,這不是新來的潮潤沾上了寂寞的柳條?”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二

教材特點和學生情況分析:

1、教材特點分析:

《再別康橋》是一首現代新詩,它不同於學生接觸、學習最多的古典詩歌,在字數、句數、聲韻、節奏等形式上,用詞和語言表達上,抒情方式上等方面有較大不同,同時現代新詩對古典詩歌也有繼承性,他們有着某些一脈相承的聯繫。

《再別康橋》中,詩人描寫了康橋柔美的風光,運用想象和聯想和暗喻等的修辭手法,把康橋的景物描寫的妖嬈有情,表達了對康橋的依依不捨、感恩、懷念之情。學生要領會詩人描寫的畫面的意境,深刻體會作者對康橋的情誼。

2、學生情況分析:

從國小到高中,學生在課文中學習的詩歌並不多,且大部分是古典詩歌,對於現代詩歌的特點體會不深,因此在教學中要注意引導學生抓住意象,深入品味詩歌的語言和意境,把握詩人的思想感情。

高一學生對新鮮事物保持旺盛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因此在教學中設置整體一貫的有價值的問題,對於調動學生積極性,理解現代新詩《再別康橋》具有重要意義。

教學目標:

1、感受康橋柔美的風光,領會作者對康橋的熱愛、懷念、惜別之情,品讀詩人個性特徵。

2、學會運用聯想和想象,分析詩歌意象。

教學重點:

感受康橋柔美的風光,領會作者對康橋的感恩、懷念之情。

教學難點:

運用聯想和想象,分析詩歌意象。

教學課時

一課時

教學手段:

多媒體渲染,小組探討,反覆朗讀涵詠

導入:

同學們,有一個詩人曾經説過,“我不敢説受了康橋的洗禮,一個人就會變氣息,脱凡胎。我敢説的只是——就我個人説,我的眼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我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同學們能夠猜出這個人是誰嗎?對,這個人就是徐志摩。今天我們通過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欣賞一下徐志摩眼中的母校康橋。

請學生介紹作者

徐志摩,現代詩人,散文家,1897年1月15日生於浙江海寧,1931年11月19日因飛機失事不幸遇難。著有詩集《志摩的詩》《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

教師補充:

我們看,徐志摩一生短暫,但是他在這短短的十多年的文學創作中,給現代文壇留下了寶貴的財富,他在現代文壇上始終是一顆皎皎明星。他的婚姻愛情故事也非常動人,三個女性與他緊密的聯繫在一起,為人們説道,甚至還被拍成電視劇《人間的四月天》,同學們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搜索一下徐志摩的相關信息和詩歌作品,或者通過購買紙質書籍放在案頭時時欣賞,瞭解一下這位傳奇的詩人。

解析題目:為什麼作者説是“再別”?

徐志摩三次旅行歐洲,在劍橋大學學習兩年,也就是詩歌中的康橋,他在劍橋大學接受西方資產階級教育,受到西方浪漫主義、唯美主義等流派的影響,結識了許多有名的文學家,遇到了自己的愛情,在這裏他的詩情得到觸發,進入詩歌創作的暴發期,這是他一生的轉折點。康橋成為徐志摩一生不可磨滅的記憶。

在1922年離英前夕,寫有長詩《康橋再會吧》。1925年途經英國,沒有留下告別康橋的詩篇。1928年7月,徐志摩故地重遊,在歸國的海上,面對浩瀚的大海,詩人寫下了這首傳世的經典之作《再別康橋》。

初次朗讀,注重朗讀技巧

我們現在請一位同學朗讀一下,大家聽聽他的朗讀並作出評價。

朗讀技巧:重音,快慢,聲調高低,歡快或低沉

金柳(重讀)新娘、豔影(歡快愉悦)盪漾(徘徊縈繞延長讀)招搖(延長)柔波(輕柔)不是清泉,是天上虹(適當讀快一些)彩虹似的夢(夢幻空靈的感覺)

第一、七節讀輕緩調,第五節適當高昂,第六節低沉

這首詩第二、三、四每節中,兩句四行,一三行是一句的前半部分,二四行是後續部分,一三行是主語部分,是一些具有寧靜柔美特性的事物,二四行是謂語部分,是對寧靜柔美性質的事物的進一步、具體的描繪,因此一三行重讀,二四行輕讀,使柔者更柔,形成一揚一抑的詠歎效果。

現在大家再次有感情的朗讀一遍吧!

再次朗讀,劃分詩歌層次

同學們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詩歌,思考一下,這首詩可以分為幾個層次,由哪幾節構成,試着用簡潔的語言概括層意。

本詩四行一節,一共由七節構成,可分為四個部分:

第一層:告別康橋(1節)

第二層:康橋風光(2-4節)

第三層:康橋尋夢(5-6節)

第四層:再別康橋(7節)

三次朗讀,研讀揣摩康橋風光景緻

下面我們來重點分析一下徐志摩為我們呈現的康橋風光,思考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實實在在的景物,運用了哪些手法。

第二層——康橋風光(2-4節):

主要意象

河畔的金柳(色彩)-----新娘(暗喻)-------無情變有情,富有女性的温柔、羞澀、美麗

波光裏的豔影(擬人)---------心頭盪漾------康和美景在作者的心頭縈繞、搖盪不去,美!

軟泥上的青荇(色彩)------油油招搖甘心(擬人)------水草濃綠生機,富有情趣,向人招手?

榆陰下的潭水---------------天上虹(暗喻、移情)--------究竟是不是天上虹?為什麼這麼寫?

移情解釋:作者主觀感情投射到客觀物象上,併發生了移位。“天上虹”是美好的意象,象徵着作者的夢想、追求、愛情等美好的回憶,作者認為這榆陰下的潭水承載着自己的夢想、追求、愛情等美好回憶,這潭水就在作者的強烈的感情的催化下,移位成了“天上虹”。例如蘇軾《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辭》有“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作者看到漫天飛舞的楊花,引發離別的傷感之情,眼前的楊花在詩人離愁的強烈傷感情緒下,移位成離人的眼淚。

我們現在看一下,這些景物怎麼樣,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作者運用了暗喻、擬人、移情、想象、聯想等手法,描繪出筆下的這些景物,富有生機活力,充滿了人性美,尤其是女性的温柔嫵媚的美,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熱愛和對舊日夢想的懷念。

分析討論詩歌的關鍵點

1.作者在第一節連用三次“輕輕的”,有沒有累贅重複之嫌?

三次“輕輕的”是作者對自己離別時動作姿態的描寫。作者面對康橋,“輕輕的走”“輕輕的招手”,做出了這樣優雅瀟灑的姿態,實在是一種離別的樂觀的情緒表達。

這體現了一種什麼樣的是詩人形象呢?

樂觀,飄逸,灑脱,優雅的紳士形象。

2.為什麼“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作者在離別康橋的那天,沿河划船而上,直至夜幕掩映,夏蟲也都陷於沉默,康橋的周遭環境是那麼安靜肅穆,而作者在康橋景色的描繪中,展開想象和聯想的翅膀,不時陷入對過去學習、創作、愛情等生活的美好回憶,徐志摩對康橋的懷念是靜悄悄的進行着的,是屬於個人的獨家回憶的,是不可以用歌聲表達出來的,是作者灑脱、優雅的性格的寫照。

課堂總結及佈置作業

同學們這堂課,我們在徐志摩的指引下,對康橋進行了一番遊覽,感受到了康橋的美景和詩人對康橋的熱愛和深深的懷念,還從詩歌中感受到了詩人灑脱、優雅的性格特徵和詩人的人生理想。那麼老師希望你們課下,認真回憶自己曾經學習生活過的校園或者反觀我們現在的校園生活,找到自己情感的觸發點,寫成一篇小詩。

下課。

板書設計

第一層:告別康橋(1節)

第二層:康橋風光(2-4節)

第三層:康橋尋夢(5-6節)

第四層:再別康橋(7節)

再別康橋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學會新詩的鑑賞方法;

3、學會朗讀

學情分析

揣摩詩歌意象,欣賞詩歌意境,領會詩中湧動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點難點

1、品味詩歌藝術上的“三美”。

2、培養提升學生鑑賞,評價詩詞的能力。

教學過程

活動1【導入】

1928年夏天,倫敦,康橋。一個風度翩翩又帶着倦容的年輕人,在夕陽的餘輝中踽踽而行。晚風拂起身旁的柳條,也連綿不斷的牽起他心中的愁緒。他是誰?為什麼來到這裏?。.。.。.

今天,我們將一起踏上賞美的旅程,去探尋《再別康橋》--這二十世紀最出色的離別詩的魅力,去聆聽徐志摩內心世界最純粹的絕妙迴響。

活動2【導入】朗讀

深情美讀,整體感知全詩:

背景簡介-康橋情結,由此引出對《再別康橋》的朗誦。

活動3【講授】教學過程

(一)作者及背景

1、徐志摩:(1896----1931)筆名雲中鶴、南湖,浙江海寧人,現代詩人,“新月派”代表詩人,他的詩,散文以及藝術觀,受英國浪漫主義影響較深,注重意境創造與音律和諧。他一生留下4部詩集:《志摩的詩》、《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雲遊》,代表詩作《再別康橋》、《偶然》、《雲遊》等。

2、課文背景:康橋,即劍橋,英國著名劍橋大學所在地。康河以其獨有的靈性滋潤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憶康橋時説:“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康橋創造了一個充滿性靈的詩人。徐志摩曾在1921-1922在英國留學兩年,大部分時間在此度過。這是他一生最美好的時光。康橋的一切,早就給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1922年徐志摩回國前夕,曾作長詩《康橋再會吧》,在詩中稱康橋為“永為我精神依戀之鄉”。如今又要和它告別了,自然千縷柔情、萬種感觸湧上心頭。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在誦讀中去感悟他的萬千思緒。

詩歌鑑賞方法啟示一:鑑賞詩歌我們要關注詩人及背景,聯想當時現實。

(二)學生齊讀全詩。

(三)教師糾正範讀全詩,學生聆聽,體會音節和旋律上的特點。

教師小結:詩歌音調和諧,旋律完整,(每節押韻,逐節換韻,追求音節的波動和旋律感,讀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此外,“輕輕”、“悄悄”等疊字的反覆運用,增強了詩歌輕盈的節奏。詩的尾節與首節句式相似,遙相呼應,它是尾聲,給人一種夢幻般的感覺。)體現了音樂美

(四)學生觀察詩節和詩行排列上的特點

教師補充:詩歌四行一節,每一節詩行的排列兩兩錯落有致,每句的字數基本上是六字、七字(間有八字句),節的勻稱,句的均齊,體現了錯落有致、曲折迴旋的建築美。

(五)合作探究,品讀鑑賞全詩:

(從詩歌的意象,意境作為切入點賞析這首詩歌)先引導學生把握詩中的意象(提問詩中的哪些景物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讓他們説出這是為什麼--有詩人的情感融入;再讓學生分析這些意象分別融入了作者的哪些感情)進而由教師總結出意象的含義--是融入了詩人主觀情意的客觀物象。

一)題目是文章的眼睛。那麼從文章的眼睛推斷,這首詩抒發的大致是什麼情感?

生:離別之情。

師:提及離別大家馬上會想到什麼?

設想:首先想到的自然是與自己最親密的人。.。.。.寫離別的詩可以説是數不勝數,比如説有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李白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那麼本文離別的是什麼?

生:一般離別詩離別的是人,這首詩離別的卻不是人,而是康橋,他的母校。

二)如果你寫告別母校你會怎麼寫?

設想:再見了嵩明一中,再見了老師,再見了嶄新的教學大樓和宏偉的科技樓,再見了陪我三年的桌子凳子,再見了硃紅的大門。.。.。.再見了我每天黃昏坐在上面背英語單詞的大石頭。

明確:詩人告別康橋時,避開送行的人,周圍的高樓大廈,車水馬龍等平常物象,是“西天的雲彩”,告別對象由人間向雲彩等自然景物轉移,這就避開了人間煙火,跳出了寒喧叮嚀的俗套,給人清新飄逸之感。

同是離別詩,那麼詩人送別的又是什麼呢?

明確:有“雲彩”“金柳”“青荇”“柔波”“青草”“星輝”“夏蟲”等自然景物。

三)這些意象、意境寄託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全詩中選用了“雲彩,金柳,夕陽,波光,豔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詞語,這些意象都是柔美而抒情的事物,給讀者視覺上的色彩想象,同時又融入了詩人的感情,表達了作者對康橋的一片深情,浸透了作者對康河的永久的戀情,(詩人將意象寫得越美,表達的對康橋的無限歡喜和眷戀之情越濃)。他甚至想永遠留在這裏“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詩人的快樂通過恰當的意象選擇達到了頂點。

詩人將自己多年對母校的感情,濃縮在凝練的詩句中,溶化到一些富有個性特色的形象和想象中間,巧妙地把氣氛、感情、形象三者融為一體,因而造成了一個色彩鮮明、線條清晰、勻稱柔和的境界。整首詩,情因景生,景因情活,情景交融,物我一體,構成了詩的深邃意境,給讀者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全詩共七節,幾乎每一節都包含一個可以畫得出的畫面。如向西天的雲彩輕輕招手作別,把河畔的金柳喻成夕陽中的新娘,這樣就把無生命的景物化作有生命的活動,温潤可人。柳樹倒映在康河裏的情景,浸透了詩人。夕陽照射下的柳枝,渡上了一層嫵媚的金黃色。那金色的枝條隨風輕輕搖擺,影子倒映在水中,像美麗的新娘。這波光裏的豔影,在水中盪漾,也在詩人的心頭盪漾。景中見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在一起。其他意象的選擇也如此。綠油油的水草在柔波里招搖,彷彿在向詩人招手示意。而到晚上泛舟歸來,水波與星光交相輝映,所以詩人情不自禁地要“在星輝斑斕裏放歌”。。.。.。.作者通過動作性很強的詞語,如“招手”“盪漾”“招搖”“揉碎”“漫溯”“揮一揮”等,使每一幅畫都富有流動的畫面美,給人以立體感,體現了繪畫美。

明確:聯繫詩歌標題分析,理解這首詩的關鍵是抓住一個“別”字。因此,作者運用這些意象,創造了一種特殊的離別氣氛;同時,再聯繫正文中“作別”“不帶走”這樣的詞語分析,可以肯定,作者在這些意象中寄託了對康橋深深的依戀和惜別之情。(這個過程,正是把握這首詩的主旨的方法)

活動4【活動】感悟拓展

《再別康橋》在你的心裏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

朗讀課文,並結合《我所知道的康橋》(《語文讀本》P118)和剛才介紹的相關資料,發揮自己的想象,口頭作文:以“徐志摩與康橋使我想到的”為話題寫片斷。

提示:《再別康橋》是20世紀中國最出色的一首別離詩,猶如一首輕柔優美的小夜曲,詩人的自由天性、瀟灑飄逸的風格與康橋寧靜優美的自然風景融會成了別具一格詩境之美。

範例:徐志摩曾在《我所知道的康橋》中説:“康橋的靈性全在一條河上;康河,我敢説是世界上最秀麗的一條水。”彎彎曲曲的清澈見底的河水,河水裏飄着長長的青草,兩岸四季長青的綠茵茵的草坪,斜依在橋的兩端的棵棵垂柳,矗立於岸邊的宏偉的教堂,莊嚴秀麗的各學院的建築羣。.。.。.徐志摩非常喜歡這個地方,為這優雅、秀麗、寧靜、和諧的大自然所陶醉。清晨,或傍晚,他常常在織錦一般的草地上讀書,有時俯身觀看康河裏的流水,有時仰頭眺望天上的行雲,有時撐一隻長篙在康河裏划船,有時則在夕陽西下的晚景裏,騎上一輛自行車,獨自去追趕天邊闊大的太陽。.。.。.康河以她獨有的靈性滋潤着徐志摩,徐志摩在回憶康橋時曾説:“我的眼睛是康橋教我睜的,我的求知慾是康橋給我撥動的,我的自由意識,是康橋給我胚胎的。”(《吸煙與文化》)康橋創造了一個充滿性靈的詩人。